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2024-09-16

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共12篇)

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篇1

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 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 印象深刻, 使学生对你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教育需融入生活中, 才具有生命活力。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中的素材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一、由猜谜引入

猜谜语是学生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 启迪智慧, 增加知识, 促进学习。上课伊始, 先让学生猜谜, 如教《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时, 我先说出毛泽东的一则诗谜, 让学生猜:“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先不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由谜底“青蛙”导入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由实验引入

通过做实验引入, 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教《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 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 做完实验后, 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 小腿还是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 便是水到渠成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三、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 增添生活气息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 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 求知欲。例如, 在学习“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信息交流”时, 可从这个问题入手:当你吃面包的时候面包渣不小心掉到地上, 如果有一只蚂蚁发现了, 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马上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会有一群蚂蚁出现……”选择这个既简单又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紧扣了课题。

四、利用诗句谚语, 引导学生去品味生活、感悟生物学知识

在生物学教学中, 有时巧借一句俗话, 就会增加几分诙谐, 学生倍感轻松;妙用一句诗词, 课堂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趣味无穷。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 将其引入教学可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 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五、音乐导入

音乐, 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还能激发人的情感。如在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 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 她从小爱养丹顶鹤, 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而后问:“大家听了这首歌, 你有何感想?”让学生谈谈对徐秀娟救鹤献身的看法。由此引入新课。

精心设计的语言, 能勾闪着有神的目光, 引舞着灵巧的手足, 萦振着颤动的耳膜, 叩响了智慧的音符, 激起了情感的浪花, 调动了积极的情绪,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引入,兴趣

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篇2

(一)八年级生物试题题型

从本县区2016届初中毕业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来分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地理100分,考试时间60分),试题共分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二卷:非选择题(技能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填空题(共34分),简答题(两小题共6分)共50分。

(二)考试范围

生物学在七八年级开设,每学年分上下册共4册。知识点多,范围广,从2016届八年级生物试题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选择题1、2、4、5、8、10、18、22,填空题1、2、3、4、5分别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食物链、先天性行为、血液的成分、关节的组成、艾滋病的可传染性、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植物的分类特征、人体的八大系统、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技能如非处方药的简称、急救电话、识别细胞的结构及三种血管出血的判断方法等。当然也有能力提升题,如填空题6(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首先将表格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连成一条直线,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回答酒精对心率的影响,从而通过探究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既能基本合格,又能体现层次性。

二、整理与构建知识网络,切忌片面地讲

八年级的课程较多,学生又认为生物是小学科因而不重视。因此,生物总复习的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更加清晰地构建知识网络,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重视章节联系、知识点联系,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使学生慢慢构建起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能走出课本,较熟练地归纳本节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复习中有所构建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而简单地讲解一些题目,如配套练习题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在以往的复习中,我们总是讲练结合、以讲为主或以练为主,毫无目标,更无线与网,从而导致学生无大的提升。学生经常抱怨付出的很多,回报却很少。因此,在做复习时,我们要把课本知识与对应练习结合起来,把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放在首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重视实验与结构图

生物是实验学科,让学生重视已知实验(课本中的大量图片信息),借助图片的直观信息帮助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选择题有4个图共占8分。填空题有一个结构图题共占4分,有一个图表题共占5分,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所以,我们在上课与复习时应特别重视课本图片材料。但是,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忽视图片,而只是学习与熟记课本中的文字基本知识,因图片学生难以解读所以经常放弃。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技能一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合作之下,学会重做实验,会做试验,这样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灌输的感觉,产生怀疑的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观察,彻底地验证实验结果。

四、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记忆能力较强,也喜欢记忆,这是基于人机械记忆的延续,也是习惯的长期养成,而能力培养需要转换与过度,具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只要学生的记忆功夫就行了。结果学生在考试中,稍微遇到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就像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填空题的第6小题: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中的第(1)问将以上表格中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将其连成一条曲线便能说明这一点。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缺乏数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的联系与交汇,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知道饮酒过量会有害健康,但到生物问题上就不会迁移了。

五、学会做题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答题,试题有容易题、小题和难题、大题之分,在试卷设计上也往往从简单题开始,沿阶梯性设计,一般容易题和小题偏重于打基础,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题、大题是知识点的综合与技能的应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生物会考试题来看,选择题占了整个试题的一半分值,再加上填空题,小题占的比重就更大了。分析原因:一方面,小题考查知识范围广,覆盖面广,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试卷的客观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会做题不仅有助于平时的学习,更为学生对知识的检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两全其美。

生物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方法探索

生物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如何上好《生物》课呢?我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人体语言、幽默语言、实物、教具、实验等进行组织教学,做到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对于生物教学来说,如何探索出一种既符合教学目的需要,又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如何创造一种科学的、合理的,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的学习氛围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就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交流和调研,对生物教学方法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并对自己的想法作了阐述,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讨和进步。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交流和调研,对生物教学的方法等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常用生物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方法包括教法,教法主要有语言的方法 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及讨论法),直观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实习的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法,还要对学法进行正确指导。下面介绍基础生物学的常用教法——讲授法和讨论法。

1.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来传授新知识,又可用来巩固旧知识,且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常要与讲授法配合。因此讲授法是生物学教学常用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法,而生物学则主要采用讲述法和讲解法。

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现象的方法。生物学中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类及应用等知识,属于对生物界对象或现象描述的性质,一般都采用讲述法。实验、实习、参观等的指导也常用此法。高中低年级采用较普遍。

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概念、原理、规律的方法。生物学中的生理功能(包括生长和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生态学等知识。属于对生物界自然现象说明、解释或科学论证,一般采用讲解法。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二、准确把握抽象的课程内容

生物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如何上好 《生物》课呢?我的教学原则是:“既不能脱离课本抛开考点,又不能拘泥课本照本宣科。”

1.从绪论课开始紧紧抓住学生

绪论是生物的第一课,上好绪论课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不拘泥于课本,另外列举大量的事例,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调节课堂气氛,保持良性循环.包括:用比喻突破难点,用古诗词激发兴趣,用儿歌法助记。用科幻法展开联想的翅膀。用比較法综合复习,理论联系实际。多用实物,多动手作实验等等方法和形式。

3.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的渗透。

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

在渗透课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第三,老师应列出渗透教育提纲,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三、上好典型课

老师绘声绘色的“表演”——人体语言、幽默风趣的文学语言、实物、各种教具、实验等是老师取胜的五大法宝,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热爱学生,乐于奉献,我们一定能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教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第一 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科学小品。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用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

总之,“教无定法”,不论哪种教学方法,只要符合教育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文摘[J].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参与方法 篇4

1. 融洽师生关系, 诱导参与

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 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地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重要保证。教师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 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 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 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 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 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就会逐渐缩小, 学生对教师就会自然产生亲近、感激与仰慕心理, 而其内在发展潜力和主动参与意识亦将被诱导出来。

2.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 一般指教师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 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或已具备的知识储存库中选取一些问题,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开展思维活动。生物教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

⑴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或实物创设情境。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我们生物教师要时时留神, 处处留心生活。让生活成为教育的鲜活资源。如在进行细胞呼吸教学中, 教师课上出示一份市售的甜酒酿。可以先让学生来闻一闻, 尝一尝, 看一看, 想一想, 学生提出众多问题, 引起探知欲。

⑵利用影像资料、互联网等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静止的内容动感化, 为学生创造生动, 形象, 直观, 有趣的场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形成有意注意, 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⑶利用谚语、谜语、故事等创设情境。教师留心收集一些日常通俗的谚语、与课堂内容相连的谜语、形象生动的故事, 对学生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在讲食物链时, 我给学生讲了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到的猫与三叶草之间的故事。在英国只要猫多了, 牛肉就便宜, 为什么?写出涉及的几种生物, 试着让学生解释。学生参与解释的兴致很高。

⑷利用游戏、活动、实验等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实验, 使学生马上参与, 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如通过学生的屏住呼吸比赛, 进行体液调节的导入;通过同桌合作完成膝跳反射实验, 进行神经调节的导入等。

3. 改变方式, 增大参与的广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灵活运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将其落实到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势必会对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特定教学内容改变一些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 以一些新的参与方式, 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

⑴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师生角色反串:即在教学活动中, 在教师指导下, 让学生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 上课时师生位置颠倒, 学生像教师一样走上讲台, 教师像学生一样当好听众, 并且通过他人的角色期待和自我的角色意识来调节反串后的角色行为, 使师生双方在相互体验的基础上达到心理上的互通, 情感上的互融和教学上的相长。

⑵让学生提问的本身也就是一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不仅鼓励学生在课上提问质疑, 也可以在教室里设一个质疑本, 鼓励学生将不清楚的问题写在本子上。然后, 教师给予仔细分析, 普遍的问题课堂上讲, 个别问题书面回答或个别辅导。

⑶林格伦认为:“让学生动、说、做比让学生听、看更能增强责任心, 更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指导学生绘图, 使学生直接参与, 在动中求学, 是一种有效的难点突破的方法。如可让学生在课上或课后绘制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解等。

⑷学生做题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指导学生编题是对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在编题过程中, 学生仔细读书, 把握知识要点并将重要的知识编在题中,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⑸现在的中学生一个突出的特点, 就是自尊心比较强, 喜欢表现自己。课堂上, 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 采取小组竞答的形式, 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如在参加市优质课评比, 讲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 我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组, 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自学完能量流动的过程。教师选择一些相关的典型的题目写在幻灯片上, 然后组织学生抢答。学生兴致高涨, 反响较好。

⑹布置学生动手制作模型。让学生在动手参与制作中,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印象深刻。如染色体、DNA双螺旋、细胞等模型的制作。

4. 改变评价, 使学生有信心参与

课堂教学评价应具有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传统的教学评价用统一的模式标准去要求, 用预定答案或现成的结论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是封闭的;开放的教学评价应当是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评价体系,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变由教师独自评价为师生共同评价, 自由评、互评、组评、师评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标准应变分数制为等级制, 由只重视结果变为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 使整个评价体系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

生物教学方法有哪些 篇5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生物教学理念落后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初中教育还是以提高升学率为目标,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可以说广泛地存在于师生的脑海中,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物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生物因为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是所谓的“副科”,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学校对于生物教学也不够重视,加上教师对生物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没有积极改进教学模式,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得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和整体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二)初中生物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以及专业知识扎实的师资队伍作保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初中生物教学也不例外。但是,在实际当中,由于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生物教师在各地区、各学校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导致广大的农村地区以及西部边远地区的师资队伍有着很大的缺口,而且对于生物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培养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科学化、制度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也存在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

(三)缺乏教学设备生物有着自身的学科特点,有着大量的实验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大量的教学实验设备以保证教学活动的实施。但是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加上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很多地区还很落后,无法满足所有的初中生物教学的需要。另外,一些初中学校对于生物教学不够重视,对于教学所需的设备投入不足,导致很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单一滞后虽然随着我国教育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是避免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主导地位,多数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探讨。这种没有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开展的教学,学生接受知识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死记硬背,显然严重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极不符合生物学科的学习规律。

二、改善初中生物教学的具体措施

生物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学理念针对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初中生物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初中学校和教师应该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坚持素质教育,教师应该积极按照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积极改进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应该提高对于生物教学的认识,认真学习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不断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师资队伍优化教学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生物师资队伍建设上,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师资规模,大力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建立必要的考评激励制度,提高生物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作为生物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教学水平。

(三)加大对初中生物教学的资金投入生物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教学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实验教学设备,国家应该加大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扶持力度,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完善教学设施。而学校需要正确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在分配教学资金时也要根据课程特点在资金安排上做到有侧重的均衡协调,以保障生物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不断创新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在选择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时要与所学课程相匹配,要符合教育原理和学科特点。初中生物教学有着实验性强、应用性强以及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教学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学校要优化师资队伍、加大资金投入以及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最终促进生物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浅析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实验

一、实践有效教学的思考

生物学科在中考里所占分数比例较少,很多地方甚至不计入中考分数,相对来说就更易受到学生的轻视,从而产生偏科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入手,着力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一种“使得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语)的方法,即教学的效率问题。

有效教学应是“三高”教学。一是从时空上看应是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效果;二是从成果看应是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现实有较多的得益;三是从关系看应是高效益,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产生高效应。有效教学即在教学的某个阶段,经过一个时期的学习,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与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是一门科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科学道理,如若教学不遵循一定的原则,忽略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规律,则生物课程就会变得枯燥,难懂。所以,教师要努力实现趣味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二、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电脑已进入每一个家庭,这也为我们的教育普及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模拟等手段于一体,尤其适用于生物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是生物教师的好帮手。

电化教育作为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如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次激烈的冲击和深刻的革命。教育工作者当然应该更新观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年的教改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只有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中合理、优秀的部分与现代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在讲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动的生理作用时,过去我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陷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录像过程中,我还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或边放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当过一段时间测验这一内容时,全班所有学生都准确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这就启示我们:电教媒体的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

三、激发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时代对所有东西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会用心的投入,效果非常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爱好多了,网络、手机游戏等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在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假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就会不喜欢这门课程,也就不会主动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力求教法多样灵活

(1)课堂教学中尽量发挥各种媒体的辅助作用。使用实物、挂图、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或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

(2)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五、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自主探究合作方式,向课堂要质量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才能把课本中的生物学知识学活,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同时也才能把生活中有关生物的感性知识深刻化,零散的经验系统化,才能真正理解生物学科的研究方法、知识体系并进一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分析综合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这些将会让他们在将来任何领域的学习研究中受用终生。

六、追求教学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广大生物学教师也要追求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借鉴学习别人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张扬了自己个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千万不可套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画地为牢。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有教学气质。这种教学气质不仅体现在衣着与外貌上,而且可通过一个人的眼神表现出来。一个优秀的教师走进课堂,总是精神振奋,庄重亲切,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殷切的期待。教师充沛的体力和感情就会给学生良好的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情绪和教学效果,这种气质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爱听老师讲课到爱学这门课的兴趣迁移,出现所谓的“爱屋及屋”的效应。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要有逻辑性,这主要和掌握教材的熟练程度有关,一个连教材都不熟的教师是很难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其次,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还体现在他的教学设计上,即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去教。对一名生物学教师来说,大自然给予我们丰富多彩、斑光陆离的生物素材,由这些第一手的材料,我们就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或直接运用这些材料在教学课堂设计上独具匠心,充分地展示给学生,使教学模式达到最优化,以便形成灵活开放、创新发展的课堂机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阔步向前、富于创新的开拓者。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定能成为优秀的冲浪高手,创造出和谐、自主、个性、创新、合作的新型课堂。

参考文献:

[1]常生梅.浅谈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6)

[2]谢加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探析.《祖国:教育版》,2013(6)

论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篇7

关键词:生物课,教学方法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

初中生物学,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 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 将知识融会贯通, 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生物比较法教学, 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 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 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 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 采用比较法, 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 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 去认识未知概念, 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 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 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 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 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二、伙伴教学

早在17世纪, 约翰.夸美纽斯 (Comenius., J.A) 就曾提出:“意欲在某一学科中有长进的学生, 应定期安排给其他学生上课。”近几年来在Internet上国外有关伙伴教学最新研究报道较多, 而我国有关生物学科的伙伴教学研究尤为少见。当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教育结构高速改革的阶段, 中等教育中小班教学及个性教学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因此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现状, 探索生物课堂中实施伙伴教学的训练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伙伴教学的目的与组织形式伙伴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相互合作的情感、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的方法, 并使其学业成绩逐渐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等特征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 然后根据课程目标将知识点分解, 确定必要的精讲内容和伙伴教学内容, 设计伙伴教学的操作步骤、引导方法、目标检测及偶发事件处理等实施计划。教师可以引导各组内伙伴之间进行分工合作, 共同学习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内容, 让伙伴之间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由于伙伴教学建立在学生以性格、爱好和兴趣自愿组合的基础上, 使伙伴之间处于耐心、宽容及和谐的教学气氛中, 这种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的情感与合作精神。

三、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 不仅可以解释些现象, 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 因此, 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 不能满足于单纯的或盲目记忆, 而是要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 深入理解, 融会贯通。如, 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 补充了世界及我国的人口状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内容。特别增加了人们认识较晚的噪声和电磁波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使学生对污染的认识更为全面。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尚未引起人们足够认识的错误作法, 如讲述森林的作用后, 引导学生认识烧树叶的危害, 以唤起学生的生态责任感, 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

四、辅助工具教学

当前, 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它自身的特殊功能和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正在教学领域中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应用。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途径, 同时也迅猛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法, 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现代化教学常用的手段有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 以及多媒体电脑这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科技产物等。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中实物、标本、模型可以展示事物的现象或外表, 具有立体感、真实感。学生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实物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 通过触觉而感知实物的软硬、冷暖、轻重。而通过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鲜明、再现迅速、表现力丰富、感染力强, 能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 使教学内容所需要演示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 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事实证明, 如果教师结合观察、实验使用幻灯、录像、摄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解演示, 突出重点、难点, 通过放大、放慢, 或定格、重演,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 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操作, 使他们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探索 篇8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加强在生物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们知道。学生是未来的主人, 他们将来肯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之中, 并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 它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是紧密相联的, 因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知识。所以, 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 要把生物知识教学与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使学生理解“计划生育”“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学生接触或了解到生活、生产及社会热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探究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探”就是探究。真正的人才不仅是单纯的具备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 去假设问题, 然后设法 (包括在课外) 去获取事实和证据, 去思维, 去发现, 去推理, 去判断。为了正确地表达, 要鼓励学生与人交流和合作。例如, 在讲“种子的萌发”时, 先让学生动手做“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探究实验, 与人交流和合作, 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讨论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动手中获得感性知识, 在交流和合作中得到提高。最后教师进行点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和多方面的能力。

三、观察是学好生物学的最基本环节

“观”就是观察。它是指有目的地应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环境的知觉过程, 是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 也没有过人的机智, 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 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所以, 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与内容

教师按观察计划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目的和内容。例如, 可以利用每个观察与思考后的讨论问题作为对观察目的的提示和引导, 使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 使观察更有效、更快捷。

2、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师要按程序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不论是观察切片、标本、实物、挂图或模型等都应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例如, 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程序应该是:先观察菜豆种子的外形, 然后剥去种皮分开两片子叶, 再用放大镜观察胚的结构, 认识各部分结构特征, 把结构与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 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学”的观点。

1、尊重每个学生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善意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 促进他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很多所谓“调皮”的、“后进”的学生, 都能够学好生物, 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挑战。

2、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

这是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各种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 而且在实验小组分工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过去在实验教学中, 有时候由一个学生负责操作, 其他学生只是看看, 甚至个别学生连看都不看的现象必须消除。

3、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

这是学生学习机会均等的可靠保证。新课程在这一方面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探究式学习、课堂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网络学习、课外阅读等都需要各种资源。在资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 就要想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

4、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

这是教育学中一条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 只有真正落实了, 才能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材施教原则的前提是“因材”, 首先要承认学生各自的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如果我们教师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就不能使所有的“才”都发展成栋梁。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措施是分层教学。如采用分层备课、分层要求、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达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矫正等方式。教师应努力使因材施教原则落到实处。

5、练习是达到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练”就是练习。通过讲练结合可使知识再现, 使学得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例如, 在学习细胞结构时, 先让学生做临时装片, 观察几种植物细胞, 并带着思考题进行“观、思、探、读、讲”, 掌握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再通过抽查提问、课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同时也重现了知识, 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篇9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1.迫于应试的压力, 教学方法陈旧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高中生物的学习以取得高分为学习目的, 来自于高考的压力, 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受到影响, 不敢用其他的教学方法, 只能用默认式的方法, 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 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高中生物的知识点较多, 需要背诵的更多, 机械地背诵使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程渐渐失去了兴趣。

2.缺乏实验教学, 达不到锻炼效果

高中生物中有很多的实验教学, 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 教师往往会把实验教学这一环节忽略掉, 以节约时间, 而把时间充分利用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 以完成教学目标。高中生物的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一些学校在生物设备与设施方面不健全, 致使所讲的课堂实验环节被省略, 这也使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从而制约了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 达不到新课程目标的要求[1]。

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 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

某位生物学家曾经说过:“确定系统的、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系列, 这是教学系统的主要任务。”目前, 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讲到教学的具体每一单元的课程时, 要求教师对于本节课做到心中有数, 手中把握, 学生的各项智力的发展依赖于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分类。为了“使教学目标分类细致”, 首先将教材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 接着对这些单元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提出要求, 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拔高。

例如:在讲授“细胞分裂”这一节课的时候, 针对有丝分裂这个环节, 目标要求如下:记忆:能够准确记住有丝分裂的概念;理解:能够口述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应用:能够根据细胞分裂简图或者DNA的数量变化图像, 正确判断出属于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利用这样一个层次分明、步步渐生的目标教学要求, 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就是在教师在上本节课之前, 预先布置一些学习目标, 让学生自行按照目标要求进行一些预习, 初步了解课本知识, 对于不懂的知识可以在书上作上标记, 便于课堂有效的提问, 这样课前进行预习, 不仅方便了教师课堂教学, 为教师课堂教学节约了很多时间, 而且教师也可以很快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 留下多余的时间给学生, 学生把课前预习碰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 教师为大家解决, 最后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课时, 教师先简要地布置一下下节课的教学目标:a.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b.阐述绿叶体的结构和功能。带着这个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己去预习, 并且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针对这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探索或者与同学交流,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 抓好课前预习是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3]。

3.正确使用比喻简化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高中生物有很多抽象的理论与概念, 怎么样讲解才能使学生明白?对于抽象的概念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 反反复复地讲解, 最后的结果是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因此, 在课堂教学上尝试使用比喻教学, 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便于学生的理解, 吸引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ATP这一节课时, 学生只是知道葡萄糖、多糖、ATP含有能量, 但是对于三者之间关系打了一个问号。这个时候, 可以引用这样的一个比喻:把多糖比做支票, 葡萄糖比作大钞, ATP是小钞, 你拿出一千元大钞换成小钞, 然后去买东西。通过这样的比喻, 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大钞相当于大分子, ATP就是可以流通的小钞,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成为教师们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进行高中生物的教学时, 教师要不断地去探索、去思考, 总结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成绩, 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薛冰川.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对策的研究[J].教学研究, 2012, (7) :53-53.

[2]刘家广.大面积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初探[J].科学教育, 2000, (2) :20-21.

[3]陈福民.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J].教学研究, 2012, (6) :24-24.

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篇10

一、通过演示实物, 创设生活情境

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用看得见, 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 使生物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展开想象。例如在教学《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这一内容时, 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非常熟悉的现象:教师手里拿着两盘黄瓜, 一盘是糖拌黄瓜, 另一盘中糖盐什么都没加, 请问为什么糖拌黄瓜会出现大量的水?学生各抒己见, 争执不休。教师明确指出, 要知结果如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通过谈话或语言描述, 创设生活情境

这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 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 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教学《内环境与稳态》时, 教师是这样导入教学主题的。

情境描述:前不久, 学校刚开完运动会, 某班的一位男生在快要到3000米终点线的时候, 脸色苍白, 直冒冷汗, 晕倒在地。老师便赶紧把他送往医院, 医生经过诊断后, 给他静脉注射了葡萄糖液。请问:“为什么要注射葡萄糖液?”继续追问:“静脉注射的葡萄糖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才能到达体内细胞?”这样的方式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 创设有趣的情境, 使学生围绕虚拟情境中的问题积极展开探究,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不断遭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生活情境, 使学生产生要努力的冲动, 希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教师在学生学完内环境各成分后, 需要学习其理化性质时, 可通过出示该学生血检指标, 让学生针对血浆化学成分指标进行分析:第一, 如果医生想给这位同学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其浓度是多少?这一浓度与表中钠离子, 氯离子的浓度符合吗?第二, 该学生刚刚跑完3000米, 为什么他的血浆中乳酸的量却不是很高?这两个问题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此时, 再向学生讲解溶液渗透压和溶液PH等知识, 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这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暗设认知冲突的做法, 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问题的最终解决使学生的认知又螺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认知结构又趋于新的平衡。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虚拟生活情境

多媒体技术既能跨越时空的限制, 生动的再现生活情境, 也能将不同的情境进行整合, 并且能动态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 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生物学之美, 从而引发学生用生物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生物学问题, 分析思考生物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在教学《能量流动》时, 笔者是这么创设生活情境的:同学们, 你们去菜市场买过菜吗?有一位名叫小冰的同学第一次去菜市场买菜, 产生了许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不知在座的同学们是否也曾遇到过?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该录像播放的是小冰去菜市场买菜的场景, 她走遍各个摊位, 问遍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的倾向, 具有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 此录像正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难道买菜也跟我们今天学习的生物学内容有关。教师再通过幻灯展示刚才学生买菜时问到的各商品的价格, 提出问题:为什么1Kg大米 (蔬菜) 的价格要比1Kg鸡 (猪肉) 便宜?学生讨论, 各抒己见。在此, 教师暂不下定论。老师指导:我们来听听这位卖米阿姨是如何解释?解释:水稻种下就能长, 而鸡还要买饲料喂。继续提问:你认为卖米阿姨的话有道理吗?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导:我们再来看看小冰同学明白了没有。此时小冰同学产生了一个赚钱的点子。 (点子:用种出来的大米去喂鸡, 再拿鸡到市场上卖, 可以多赚点。) 请同学继续分析, 为什么1Kg稻谷喂鸡, 不能使鸡长1Kg肉?由此揭示课题。学生在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 就能明白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此外, 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图形, 特别是动画, 结合多媒体优势, 在较短的时间内,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生物学过程, 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五、利用学生的实验活动, 创设生活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生物科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许多概念、规律都是借助实验而获得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投放足够的实验设备, 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展开实验探究, 在这种的情境中, 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验证假设, 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展示两个挖了洞并插上玻璃管的新鲜马铃薯, 一边玻璃管内加清水, 另一边加浓盐水直至液面齐平, 让学生观察液面的升降情况。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产生疑问便提出问题:水哪儿去了?增加的水哪里来?然后作出假设:是细胞内的水出来使玻璃管液面上升, 还是水分到细胞内而使液面下降。此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特点, 以支持形成的假设。若假设是对的, 学生又会提出新的问题:成熟的植物细胞何种情况下吸水、何种情况下失水呢?然后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组织探究———提出新的问题———实验验证这样的科学研究过程, 既掌握了生物学概念或规律, 又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索的精髓, 体验成功的喜悦,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摘要: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 生物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去体会到生物学离不开生活, 从而增强对生物学实用性的形象理解。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1]顾梅.角色扮演法在生物教学中的组织策略[J].中学生物学, 2007, (11) .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析 篇11

摘要:当前生物教材注重了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为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生物 教学 兴趣 培养

0 引言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地丧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实施了新课标,要求教师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探究性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谈谈我对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初步探索:

1 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创新能力

首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在这个环境中,不是你讲我听的简单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拘谨的场面,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注意语言的技巧,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创新意识。用曲折多变的问题情景来刺激学生,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2 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在“探究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对于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如在讲授“植物激素”的知识时,作者设计的问题是:许多研究表明,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在自然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上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请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此现象。

3 加强教学调控,增强探究意识

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探究的可能,但这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适当“拉一把”,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4 运用灵活形式,提高学生能力

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高中生物教材的作业系统应由实验、演示实验、课内思考、课后练习、课外活动几部分构成,它是能力培养结构的直接反映,作业的形式应多种多样。现行教材的课后练习仅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这些形式仅能反映出能力培养结构的第一层次。而第二、第三层次的能力培养则需要叙述型的练习,包括论述题、分析题、讨论题。如在《生态平衡》内容中可提问:“人口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在“生物的变异”内容中提出:“你对生物科学发展前景有何预测?”这些问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业的内容还要具有思维性与层次性。作业内容应有概念问答题,设计实验过程或方法,解释生物现象与机理,运用理论于实验的问题,归纳知识体系与总结知识特征,阐述个人对有关生物问题的看法与态度。

5 引进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素养

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把教师和学生引入全新的教与学的世界,学校不再有围墙,课堂将变得更为活跃,依靠互联网和远程多媒体技术而建立的虚拟教室将使教学延伸到生物学课堂之外,它将扩大学生学习的世界,使学生有机会接触遍布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库,他们将能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习者在网上共同参与、协同进行学习;他们将有机会在网上接触各类教学的专家,与他们进行交谈,及时获得帮助。但计算机各网络不会取代教师,只是创造交流环境使人们共享大家的隐性知识,在共享中相互碰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进行集体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材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才。

6 小结

总之,生物新教材注重了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为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多与同行交流,积极诱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全面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尽我们教师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篇12

课堂教学改革, 要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作为根本任务。在着力培养学生智能、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既能“学会”又能“会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参观、实习、讨论等教学活动, 让学生直接接触并感知事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形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教学目标。

笔者在生物教学中, 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证明, 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早, 要提前准备。看本节课需要哪些实物和实验材料。生物实验教学准备提供的信息, 提早留心寻找实物, 并安排学生采集。

勤, 老师要心勤手勤。对下几节课要用的实验材料等, 老师要时时刻刻记在心间, 看到所需材料, 随时动手收集起来以作备用。

看, 生物学科教学的直观性很强。给以实物, 先让学生参照课本图进行观察, 然后得出结论。如果有录像或影碟, 或制作幻灯片教学效果会更好。

思, 边看边思考。学生在观察水中的鲫鱼时, 老师要及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操作能力, 而且还能启发、诱导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动, 老师和学生一齐行动。既要动脑, 又要动手。动脑想想, 什么地方有你所需要的生物标本, 亲自到校外找一找, 采集起来, 制成标本。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先, 对于每个实验, 老师要先做一次。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成功, 节省课堂时间。例如, 观察草履虫形态时, 老师必须将采集到的草履虫进行观察、确认后, 再让学生去观察。

主, 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观察实验前, 老师首先提出针对性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观察中学生发现问题, 可相互间展开讨论, 然后, 师生共同解决。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判断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加深理解与记忆。

建, 建立实验园地。分植物角、动物角, 建立课外生物实验小组, 吸引生物爱好者参加。以部分学生带动全班同学, 促进全班同学共同学好生物, 提高生物成绩。这样, 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增长了学习的趣味性, 也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开启了记忆之门。

引, 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总结。要有目的地去观察, 即带着问题去观察。通过观察, 而后解决疑难问题。引导每个学生去动手操作, 把实验做好。例如, 在学习家鸽卵的结构时, 启发学生每人都带一个玻璃杯和鸡蛋, 要求学生参照课本中的鸽卵结构图进行观察、分析, 然后总结出卵的结构并让学生画出卵的结构简图。

创, 在学校实验室设备比较差的条件下, 应积极创造条件。这就要求老师不怕脏, 不怕累, 不怕麻烦。例如, 在讲骨的结构时, 笔者即买猪腿骨, 又是找钢锯, 按照课本图示, 纵向、横向把骨锯开, 让学生观察。学生对照课本图, 很快识别出了骨各部分结构名称, 即骨膜、骨质 (骨密质、骨松质) 、骨髓等。这要比老师空口讲述收效好得多。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 这个性质是千古不变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 还要有良好的师德。在育人工作中,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 教师的自身形象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真正做好本职工作, 在心理上要有强烈而持久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昂的工作积极性。

总, 要认真总结。每观察一次, 都让学生写出收获总结及实验报告, 并对实验报告进行认真批阅。如果不成功, 找出原因, 然后再补做一次, 直至成功。让每个学生写出小论文, 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创新、总结能力。

总之,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生物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 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研究、判断、探讨, 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的科学态度。

上一篇:中学英语的教与学下一篇:汽车巡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