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文化教育

2024-08-12

珠算文化教育(精选12篇)

珠算文化教育 篇1

珠算是我国目前使用得最多的计算方法之一, 熟练掌握珠算技能是经济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因此, 在各级各类财经学校中, 珠算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计算科学。本人作为财经专业的珠算教师, 通过几年来的摸索、钻研与观摩学习, 深深感到:良好的外部环境,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学好珠算的三大重要因素。

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指学校领导重视, 各个部门大力支持, 能积极为珠算的教学和训练排忧解难。首先, 学校领导重视珠算教学和训练, 制定出相关的强制性政策和奖惩制度。明确规定一年级学生必须通过国家四级, 二年级学生必须通过国家三级, 而中专班学生必须通过国家一级或能手级方可毕业。对于强训队学生在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应给予适当的奖励, 以资鼓励。其次, 作为珠算教学的直接领导者——实训处, 在教时的安排、教具的配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购进先进的珠算教具, 购入与教学步骤相配套的练习。再次, 学生遇到有突击性的比赛, 需要封闭式训练的时候, 学校各部门应给予支持和方便, 要安排训练场所, 有时星期天还要考虑安排好学生的食宿问题等。具有了这样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教师才能集中精力去教学, 学生才能勤勤恳恳去练习。

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珠算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精神力量。对于学生来说, 兴趣好似一种兴奋剂。一旦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 就会驱使他们不知疲劳, 主动愉快地去追求、尝试和体验,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迸发出积极探求的火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珠算训练, 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同于其他技能训练, 练习的工具只有一把算盘, 练习的内容无非是十个数字和四个运算符号, 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无味, 从而失去练习的热情。在珠算教学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 向学生讲解珠算在我国的悠久历史, 讲解珠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及其健身启智功能, 并且用活生生的例子说明珠算技能与学业成绩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而解除学生练珠算影响学习的顾虑。

2. 组织学生参观校史室, 让学生了解学校开设财会专业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让其置身于一张张奖状和一面面锦旗之间, 从而激发其为学校争光添彩的内在动力。

3. 请高年级一些珠算技能标兵到班级示范表演, 让示范者娴熟的拨珠动作拨动观看者的心弦, 从而使其由心中羡慕化为实际行动。

4. 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 可以进行年级与年级、班与班、组与组、人与人之间的比赛, 通过比赛让好的同学从中获得“成功感”, 从而对珠算更有兴趣, 让差的同学通过比较, 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从而更加努力, 争取迎头赶上。

三、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事实证明, 中学生处于情绪不稳定的阶段。有不少学生常犯“冷热病”。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珠算的情感, 这种情感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 它犹如一块“吸铁石”, 使同学们在整个珠算学习中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积极主动。为此, 在珠算教学活动中, 一方面, 我坚持“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珠算”这一观点,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对特殊的学生予以特别的照顾, 对全体学生保持期盼, 给予信任, 给每个学生以表现的机会, 并给以激励性的评价, 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为, 无论哪个班级都存在好、中、差三种情况, 我根据学生技术熟练程度, 采取分层次教学法, 课上对差生的提问应尽量考虑到使之能够回答, 对差生的请教总是耐心指导。防止这部分同学产生自卑感, 从而自暴自弃, 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另一方面, 我严格要求自己要有良好的育人品质, 真正做到动之以情, 亲切感人, 言教重于身教, 精心备课, 倾心上课, 从情绪上给学生一个奋发向上、如饥似渴学习的感觉。

四、积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 从而实现目的的一种心理活动。高中生的意志比初中时明显增强了独立性, 这种独立思考、进取探索的精神我们应加以鼓励, 但是由于身心发展、个性特征和外来因素的影响, 在学习上会表现出三分钟的热度, 不具有坚忍不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和毅力。事实上, 打算盘确实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劳动。其间, 会出现许多困难, 如枯燥乏味、计算速度上不去、正确率太低、乘法中的一口清口诀难以记住、除算中的试商太扰人等, 学生易因此而丧失信心知难而退。这时教师应及时发现这些倾向并加以启发、开导, 使学生明白“熟能生巧”“天才出于勤奋”, 同时, 分阶段反复测试, 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 通过施加压力, 从而导致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这样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 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

珠算课和其他课是不同的, 它既没有数理化学科那样繁杂的公式, 也没有语文课那样的生动形象。珠算课的特点是技术性较强、课时少、任务重, 所以, 我认为应采用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的方法, 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精讲就是要吃透大纲, 精通教材, 授课时语言要精练, 举例要生动, 这样在讲授时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浅入深。要利用较少的课时, 将课程内容讲授清楚, 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则少讲或不讲。例如, 在讲加减算时, 应强调加既是基础又是重点, 在讲授时着重讲授拨珠顺序和拨珠指法, 重点放在运算技术要领, 即数位对齐、分节看数、随看随拨, 使看数和拨珠动作协调、连贯起来。而讲授乘法时,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积的定位法、乘算顺序、加退档规则, 特别注意被乘数和乘数上有零时不能搞错档位。

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就是要合理使用45分钟。教师通过语言传授给学生的理性知识, 或者通过示范、标语等形式传授给学生感性知识的时间最多不超过每节课的2/3时间, 剩余时间必须安排练习, 进行个别指导。

精讲只是开端, 最重要的是“练”, 要保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练要讲究效率, 要讲究科学方法, 要逐步把心算运用到熟练中去。除课堂上要有足够时间让学生练习外, 课后更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这样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 才能使学生达到准、快的目的。

综上所述, 在珠算教学中,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将给学生通过珠算定级考试及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提供有力的保证。

珠算文化教育 篇2

[珠算加法口诀]

共26句,每句口诀中的第一个数表示要加上的数,“上”、“下”、“去”表示在本档拨珠,“进”表示向左一档进位拨珠。加法口诀可分四类:(1)直接加。即加数在本档直接加上,不变动已靠梁的算珠。只须按照加数拨珠靠梁。其口诀为一上一至九上九。(2)补五加。即本档下珠不够用,需要动用上珠,而把多加的数从下珠中减去。其口诀如:二下五去三等。(3)进十加。两数相加的和满10或大于10时,本档的上、下珠不够用,就在本档拨去加数的补数,在左档进一,其口诀如:一去九进一等。(4)破五进十加。两数相加的和超过10,进位时,本档下珠不够,“去九”的数,就要联系减法口诀中破五的方法,拨去上珠,加添下珠,再向左进一。其口诀如:六上一去五进一等。

珠算加法口诀表:

[珠算减法口诀]

共22句。每句口诀中第一个数表示要减去的数,“去”、“上”、“下”表示在本档拨珠,“退”表示在左一档拨珠,“还”表示在本档加上余下的数。珠算减法口诀分四类:(1)直接减。当被减数减去减数时,可以直接拨珠离梁,而不必动用上珠或借用左一档算珠的减法,叫直接减。其口诀如:一去一,二去二,„„。(2)破五减。当算盘上的被减数已占用上珠,或者还占用一部分下珠时,如果减五以内的数,在下珠不够直接减,而减去上珠不超过减数时,就需要拨去上珠,并把多减的数在下珠加上。其口诀如:一上四去五,二上三去五,„„。(3)退十减。减法遇到本档被减数不够减时,要从左档借一当十,把减去减数后剩余的数加到本档上。其口诀如:一退一还九,二退一还八,„„。(4)退十补五减。当被减数不够减时,从左档借一当十,减去减数后剩余的数加到本档上,而本档的下珠不够用,就应拨上珠靠梁,把多加的数从下珠中减去。其口诀如:六退一还五去一,七退一还五去二,„„。

珠算减法口诀表:

[珠算乘法口诀]

珠算乘法口诀和口、笔算用的表内乘法口诀完全相同。[后乘法]

珠算乘法计算时,从被乘数的末尾乘起,把积拨在被乘数的后面,由于乘的顺序不同,后乘法又分为掉尾乘、留头乘、破头乘、隔位乘等。[掉尾乘]

计算的顺序和笔算一样,就是从被乘数的末位开始,依次和乘数的每一位相乘。从乘数的末位到最高位,从右往左,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然后再用乘数的末位到最高位与被乘数的十位相乘,„„。[留头乘]

乘的时候,从被乘数的末位开始,用被乘数的末位去乘乘数的次高位(即仅次于最高位的那一位),依次乘到乘数的最后一位后,再去与乘数的最高位相乘;再用被乘数从右往左数的第二位去乘乘数的次高位,依次乘到乘数的最后一位后,再去与乘数的最高位相乘。[破头乘]

乘的时候,从被乘数的末位开始。用被乘数的末位去乘乘数的最高位,依次乘到乘数的末位;再用被乘数从右往左数的第二位去乘乘数的最高位,依次乘到乘数的末位„„。因为破头乘时,先破被乘数本身,需要用脑子记数,所以计算时要专心。[隔位乘]

乘的时候,用被乘数的末位和乘数的最高位乘,乘得的积拨在被乘数末位的下一档和下二档,一直乘到乘数的最后一位,再破被乘数末位;然后用被乘数从右往左数第二位和乘数的最高位乘,乘得的积拨在被乘数第二位的下一档和下二档,一直乘到乘数的最后一位;再破被乘数的第二位„„ [打百子]

珠算加法练习的题目之一。从1加到100,结果是5050。可以分段练习。从1加到10得55;从1加到24得300;从1加到36得666;从1加到66得2211;从1加到77得3003;从1加到100得5050。[见珠拨珠]

珠算加法练习题目之一。先在算盘上拨上32260738125,然后从高位加起,见3加3,见2加

2、„„加完以后得数是:64521476250;再从高位加起,见6加6,见4加4,„„加完以后得数是129042952500;还从高位加起,见1加1,见2加2,„„得数是2580859050000;最后从高位加起,见2加2,见5加5,„„得数是516171810000。“5·1”是国际劳动节,“6·1”是国际儿童节,“7·1”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8·1”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三盘清]

珠算加法练习题目之一。先在算盘上拨上123456789,然后从高位加起,见几加几,加完以后得数是246913578;再从高位加起,见几加几,得数是493827156;最后从高位加起,见几加几,得数是98764312;然后在个位上加9,得数正好是987654321。三盘清也叫三回头或三盘成。[七盘清]

珠算加法练习题目之一。先在算盘上拨上123456789,然后连加七次123456789,得到的数是987654312,最后在个位上加9,结果是987654321。七盘清也叫七盘成。[九盘清]

珠算加法练习的题目之一。先在算盘上拨上123456789,然后连加九次123456789,结果是1234567890,九盘清也叫九盘成。[凤凰展翅]

珠算乘法的练习题目之一。先在算盘的右边拨上16225679,在算盘的左边拨上35,用16225679×35得到的结果是567898765,这个数在算盘上的形状像凤凰展翅,因而得名。[弧雁出群]

珠算乘法练习的题目之一。计算99×99,999×999,9999×9999,得到的结果分别是9801,998001,99980001。将得数与题里的一个因数比较,在算盘上的形状,好像是从雁群里飞出一只雁,99—9801,999—998001,9999—99980001,所以叫弧雁出群。[梅花三朵]

珠算减法练习题之一。用273627362736连续减六次***得***0,在算盘上的形式好像三朵梅花。[三孔桥]

珠算减法练习题之一。用76767672连续减七次9595959,得数为9595959。在算盘上的形式好像三孔桥。[大扒皮]

珠算除法的一种计算方法。利用除法与减法的关系原理,从被除数里连续减去除数的方法来代替除法。计算时,要先确定商的最高位是什么数位。而后进行减法计算,每减去一个除数,就表示商1,减去几个除数,就表示商几。商的最高位求后,再继续求商的左起第二位,„„。例如,1026÷38=27先确定商的最高位是十位。1026-380-380=266,减了两个380,即十位上的商为2。266-38-38-38-38-38-38-38=0,减了7个38,即个位上的商为7。所以它的商为27。[狮子滚绣球]

珠算多位数乘除法练习题。因为:5×2=10,52×22=102,„„,59×29=109=1000000000。而59=1953125,29=512,所以,1953125×512=1000000000。(即10亿)将1953125这个数拨在算盘上很像一头狮子,与512相乘后,得数为1000000000。这个得数在算盘上只有一个算珠靠梁,所以称它为“绣球”。一般地1953125作被乘数,512的倍数(即512,1024,1536,2048,2560,3072,3548,4096,4608)作乘数,乘得的结果依次为10亿、20亿、30亿、40亿、50亿、60亿、70亿、80亿、90亿。[珠算除法]

珠算除法一般有归除法和商除法。商除法的计算方法与笔算相似,运用乘法九九口诀来进行计算。特点是比较容易掌握。但脑的活动比较繁,拨珠次数多。归除法是利用归法的口诀进行计算,特点是脑力劳动少,拨珠次数少,计算效率高,但要熟背口决。[估商除法]

珠算除法的一种方法,亦称“商除法”。即用衡量被除数的若干倍来估算求商。运算时自左向右,以被除数和除数的首、次两位数相比较来求商。其口诀有“大半前商五”(被除数超过除数的一半),小半前商四(被除数不满除数的一半),几倍商隔几(被除数中包含除数的倍数就是商数,拨在被除数的前两档),无除递减一(被除数试商后,不够减时,将试商数缩小,重新计算)。[归除口诀]

利用归除法计算珠算除法的口诀,对于除数是一位数的珠算除法,可直接利用口诀求出商。归除法口诀语句简炼,一句口诀包括了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以及拨珠动作。如“三二六余二”,表示三除二十商为六余数为二。“八三下加六”表示八除三十得商三余数为六。[九归口诀表]

即归除口诀表。

[商九口诀]

也叫撞归口诀,在归除法运算的开始或中途,若遇到被除数和除数的首位数相同,而被除数的其余几位数又小于除数的其余几位数时,就不能简单地用九归口诀运算。需用商九口诀。口诀如下:

一归:见一无除作九一;

二归:见二无除作九二;

三归:见三无除作九三;

四归:见四无除作九四;

五归:见五无除作九五;

六归:见六无除作九六;

七归:见七无除作九七;

八归:见八无除作九八;

九归:见九无除作九九。[退商口诀]

用九归口诀试商也有可能偏大,结果使余数小于商与除数第二位及以下各位数的乘积而不够减,就要减少试商,叫做退商。口诀如下:

一归:无除退一下还一;

二归:无除退一下还二;

三归:无除退一下还三;

四归:无除退一下还四;

五归:无除退一下还五;

六归:无除退一下还六;

七归:无除退一下还七;

八归:无除退一下还八;

珠算的命运 篇3

珠算申遗成功让中国人五味杂陈。无论何种心情,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珠算和算盘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最为严重的现实是,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还可减轻学生负担”为由,将珠算取消。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成熟和消亡一样,珠算被更为快速和简便的计算器和计算机取代是事物的一种新陈代谢,没有必要伤感。但是,珠算之于计算器并非电报之于电邮、短信、QQ等,会被后者完全取代。相反,珠算之于计算器犹如纸媒之于数字化媒体,可能是一种相互弥补和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你存我亡的关系。

原因在于,珠算和算盘中存在许多永续发展的或青春常在的要素。珠算要代代相传而不为计算器所完全取代,就需要被使用,要从使用它的人们中获得灵气和新生。

今天,以电脑、网络、智能电话、电子游戏、谷歌和百度等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数字技术是首先通过影响大脑,然后才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才使世界得以改变。中国的研究则证明,人们在使用算盘进行珠算时,大脑也在不断接受新的刺激,正如人们在使用数字技术一样。珠算特有的技巧,如左右手拨珠可以有效地开发孩子的左右脑、启迪智力、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些方面,珠算甚至优于数字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孝威等人从2008年至2009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通过磁共振、脑电图测试,对哈尔滨市30名学过珠算、30名没有学习过珠算(共60名)儿童进行珠算学习和使用的研究,结果证明,珠算能提高学生的智商、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表象能力。

其实,学习和使用珠算还具有数字时代所不具有的优势,尤其是在特殊时期和环境下,例如战争、灾难(如地震)、断电、野外等环境,计算器和计算机不能发挥作用了,简便的珠算还能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使用珠算既是防止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性痴呆),又是矫正该症状的有力工具。

只要中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还在使用算盘和珠算,珠算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是一种可以与现代数字技术相提并论和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而且这一技术还会因可持续发展而永葆青春。

珠算教育漫谈 篇4

第一节我国珠算教育概况

明清俩代, 珠算传授方法极为落后, 主要由私塾老师和店主传授珠算技术, 但有些私塾老师长于教四书五经, 而不善于教珠算。清代张豸冠的《珠算入门》自序说:“数为六艺之一, 古之学者罔弗能, 自词章之学兴, 而此道遂弃入土, 虽向老师宿儒问以六经四子中之涉于数者, 亦茫然不能解。”当时有的私塾老师甚至不懂计算, 而从学的门生, 志在学八股求功名, 也不想学珠算。商店学徒都要学打算盘, 多数由店主或老学员于业余学问传授。由于他们不懂教学法, 教学徒打算盘时不解释算理, 只教其死记硬背, 所以事半功倍, 收效较差。李文煦在《珠算讲义-弁言》上对此作了如下描述:“学徒从师三年, 强半时日, 都肆习于此 (指珠算) 。独是呆记成法, 练习运算, 叩其理, 则瞠目不能一解;语其法, 则胶柱鼓瑟, 无丝毫之变化。聪明者尚能本其法以致用;质钝者视习珠算为畏途, 徒耗时力精神, 而不能收毫末之效。”

清末兴洋务, 办学堂开始在小学采用以笔算为主的算术课。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还规定开设珠算课, 以利学生将来就业之用。在这份章程里还具体规定:初等小学四年级教加减法, 五年级教乘除法;高等小学 (相当于现在的初中) 教小数四则。民国元年 (1912年) 颁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 1929年修订了教学大纲颁布了《小学课程暂行标准》。但是, 由于这一历史时期, 从根本上讲统治者并不重视教育, 加之战乱频频, 外寇入侵, 珠算教育同其他方面的教育一样, 没有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

珠算教育事业, 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 才有了长足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我国的教育部门, 从1950年起就抓教育大纲。在学校广开珠算课, 安排课时达156课时之多。建国以后的30多年, 6次修改教学大纲, 都设有珠算课。但是, 由于珠算教师缺乏专业训练, 一般均以能者为师走上讲台, 甚至因为没有合适的教师就不开珠算课。因此, 除一些珠算教学试点班较好外, 一般教学效果都不够理想。财经、商业院校和一般中等专业院校虽都开设珠算课, 但都列为考查课程。第一学年学完课程内容进行考察后, 即不再抓学生练习, 所以学生毕业后很少能胜任计算工作。八十年代职业教育大发展, 各类职业院校从占普通教育的7.6%提高到42%, 凡开设财会统及管理专业的学校均开设珠算课。这些学校为了使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狠抓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表现在珠算成绩上尤为突出。例如:一般大专生参加珠算技术等级鉴定通过四、五级都有困难;中专校毕业生通过三级有困难;职校在校学生则多数能达到一级或能手五、六级水平。另一方面为适应社会对珠算的迫切需求, 广泛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及发展, 不拘形式地开展珠算教育。除正规学校教育外, 在经济类电视大学、函授大学、职工大学, 也都附以珠算教育, 同时, 还开办一些职工专业学校、珠算培训中心, 珠算学校, 以及开办短期培训班、训练班、学习班等专门教授珠算。

由于广泛开展了以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活动, 为国家输送了大批计算人才, 壮大了珠算教师队伍。中国珠算协会, 从1979年11月成立后, 第一件事就是抓珠算普及教育。各地珠协组织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原则, 广开学路, 积极办学。几年来根据师资力量, 各地举办了不少短期的有成效的培训班或业余普及班。这些培训班教学的方法不限, 教材不限, 学员对象不限。城市可以办, 农村也可以办, 初级班可以办, 高级班、选手班、师资班都可以办。不拘形式, 办学从俭, 收费从低, 越办越活, 受到人们的欢迎。这种普及珠算活动, 不仅各级珠协组织积极办班, 并纳入工作日程, 许多业务部门, 如商业、银行、供销、粮食、物资、交通、铁道、解放军的后勤单位, 以及农、牧、渔业系统等, 也都组织过定期、不定期, 大型和小型的珠算培训活动。他们自配师资, 自编教材, 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我国的珠算教育, 如此大规模地开展普及活动, 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第二节珠算教学

珠算教学是珠算教育的主要内容, 是为实现珠算教育目的而进行的主要活动。组织好珠算教学, 首先要具备以下条件: (1) 有教学设施, 即有供教学用的学校、教师、练习室、教具等; (2) 有师资, 即具有一支政治素质好和熟悉珠算理论, 通晓算理算法, 掌握教学方法, 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3) 有教学大纲和与教学对象、教学目的相适应的教材。这些都是搞好珠算教学的必备条件。此外, 研究和改革珠算教学法, 探讨强化珠算教学效果的途径都是极其重要的。

(一) 珠算教学法

1.珠算教学的两种方式。一是注入式, 二是启发式。所谓注入式, 就是教师上课时按教材内容逐章逐节讲解、举例、演算, 最后布置作业下课。整个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由教师“包场”满堂灌的教学法对任何课程都不适宜, 尤其是珠算教学。从心理学上我们了解到“注意”是认识客观事物、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集中注意 (也就是专心致志) 时, 大脑中就有一个兴奋中心;注意力分散时, 大脑中就有多个兴奋中心。由于珠算教学的内容简单, 演算时又有很多单调而又重复的动作, 因此最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一种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遵循辩证唯物主义, 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活动;运用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思维活动, 生动活泼地学习, 把知识真正学到手。例如:教师在讲授定位时, 先在教学算盘上演算625×16=10000, 演算后, 讲明算盘上是以空挡表示零的, 现在算盘上只有一档有一个下珠靠梁, 于是提出谢列问题: (一) 积数有几个零? (二) 怎样才能避免多写零或漏写零? 这样就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集中到所提问题上, 这以后再讲定位方法和定位的重要性, 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珠算教学的关键问题。

(1) 抓紧基本功锻炼。任何一门技术都有其基本功内容, 珠算也不例外。要想学好一门技术, 必须从抓基本功锻炼着手。珠算的基本功主要有:指法、口诀、记数、看数、运算等内容。

(2) 精讲多练。所谓精讲, 就是教师以简练而又生动的讲授, 把教材内容阐述清楚。在讲授算法时, 所举例题要扣进这种算法的难点和重点。每教完一种计算方法后立即将预先出好的习题给学生练习, 这些习题也必须把难点和重点考虑到。例如:我们讲授挨位除法应明确立商档位时重点;中途退商是难点。举例题6552÷21=312说明凡是用逢几进几的口诀试商的都在前位立商。举例题23055÷87=265说明本位改商。举例题331550÷475=698讲述中途退商这一重点。

(3) 应选用配套教材。加算和减算、乘算和除算是互为逆运算的。为了用还原法进行复核, 应选用配套的教材。如加算用口诀法则减算也应用口诀法;如乘算用挨位乘, 则除算亦应用挨位除。这样, 不仅可以一练两熟, 而且是最可靠的复核方法。例如:我们把十笔数累加出和数, 再用算出的和数逐一减去各笔加数, 如算盘上出现空盘就说明加算无误。又如:我们算出286×79=22594, 则用积数除以79求出商数为286, 如是除不尽题, 则在求到要求的小数位后, 把余数保留在算盘上, 再将商数与除数相乘之积加到盘上, 便可求出被除数。用配套教材教会学生四则运算后可引导学生以加算复核减算, 以减算复核加算;乘除亦用互核方法, 这样可使学生掌握均衡的四则运算。所以采用配套教材教学是可取的。

(二) 怎样强化珠算教学效果

1.上好动员课。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微型计算器问世并逐步被广泛使用后, 珠算受到很大冲击。在社会上出现一股“算盘将进入历史博物馆”的思潮。在这样思想影响下, 教师对教学无信心, 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针对这种形式, 中国珠算协会成立后历年都把宣传珠算功能和它在现阶段的作用作为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宣传、普及珠算教育, 虽然改变了一些人对珠算的误解, 但大多数学生不愿下工夫练算盘而把希望寄托在计算器上, 因此在珠算的动员课上必须把算盘的计算功能、教育功能和启迪智力功能讲深讲透。例如将算盘的计算功能时, 要强调珠算的加减算比计算器快速、方便。而加减算又占整个计算工作的80%左右。因为算盘是以空挡表示零的, 所以遇到零即无需拨珠, 如150000在算盘上只需在前一档拨入一个下珠, 下一档拨入一个上珠即可, 而在计算器上则需拨键六次。用算盘计算多笔加减算时, 每笔数从左到右直线拨珠, 等数据拨完后答案即显示在算盘上;而计算器在每笔数输入前迂回揿键, 最后还须揿等号键才能显示答案。所以用算盘计算加减非常快速方便。

2.练好加减, 为四则运算打好基础。要督促学生用70%的时间反复练习加减算而不要急于求成地过早教练乘除算。因为乘是以加为基础、除是以减为基础, 加减熟练掌握后, 只要学会乘除运算法, 很快就能熟练。反之, 则不仅乘除算打不快、打不准, 连加减算也打不好。

3.抓等级考核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算法。首先, 按照学生入学时间的长短, 用中珠协颁布的“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标准”所规定的各级题型命拟分项和综合两种鉴定题对之进行考核。所谓分项鉴定就是把加减、乘、除三项分别出卷考核, 加减算按各级规定的题型不变;乘除算则由10题增加到20题, 后10题的题型与前10题的题型相同。分项考核每项限时10分钟。加减算每题10分;乘除算每题5分, 各卷总分均为100分。普通三至六级, 每项均以80分为合格。普通一至二级, 则每项以90分为合格。通过分项考核, 使每一学生了解自己哪一项是强项, 哪一项是弱项, 从而明确应加强哪一项的练习, 使各项水平趋于平衡。其次, 采用综合试卷考核。综合试卷考核即中珠协规定的普通各级均包括加减、乘、除算各10题, 各项成绩均必须达到合格分数线方为合格, 如有一项成绩低于要求的分数线就不算合格。所以应试者, 可按照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机动地使用限制时间 (20分钟) 。通过交替使用上述两种试卷向学生考核, 可使学生针对性地练习而使四则运算水平趋于平衡。

4.分析学生试卷, 检查教学效果。珠算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除了判其正误, 评其得分外还应将学生算错的题找出差错原因以检验究竟是教师讲授不清楚, 还是学生练习不力。如果多数学生在乘除算的答案中出现定位差错, 这就说明教师未把定位方法讲清楚。又如有的学生加减算常出现某一位多1或少1;多5或少5, 这就应辅导他们加强指法练习, 克服带珠的缺点。又如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之差是9的倍数则说明学生在运算中认数错误 (把12875当成128750入盘;把14272当成14227入盘等) , 就应辅导其增强认数能力。

第三节三算结合教学的概念

(一) “三算”

“三算”是指珠算、笔算、口算, 都是小学教学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技能。

“珠算”是使用计算工具———算盘进行计算, 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笔算”是用笔书写竖式进行计算, 它是以加法、乘法、基本九九口算为基础列出竖式、记录中间过程、写出计算结果。起源于印度6世纪形成的沙盘算, 12世纪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 当时中国造纸术已于10世纪传入欧洲, 意大利的数学家将沙盘算改在纸上书写, 成为笔算。16世纪以后逐渐在欧洲普遍推行使用。本世纪初在中国普遍使用。

“口算”原称“心算”, 日本称“暗算”, 按照俄语译为“口算”, 实际是“脑算”, 是不列竖式、不用工具, 通过人脑思维计算直接得出结果。

(二) “三算”结合教学

近百年来, 自清末兴洋务, 办学堂, 在小学采用以笔算为主的算术, 但根据城乡社会需要, 另开设珠算课。由于珠算采用传统的口诀教学体系与笔算的教学体系不同, 以致长期分离教学。或先教口算、再教笔算;珠算或单独设课, 或穿插分段教学。实践证明,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不少小学毕业生口算不熟, 笔算不准, 珠算不会。

珠算教案——凑数减法 篇5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珠算加减法的基础知识

2、掌握凑数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凑数减法

三、教学方法

实例分析讨论法、多媒体教学讲述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回顾

直加法和直减法,口诀,拨珠指法和速度。

操作比赛:书练习1

看哪组速度最快,每个同学拨完数和写好答案就可以举手,看哪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举手。当然,我是要抽查的。

2、凑数减法:

1)、凑数减法的含义

本档5已靠梁,在减去少于5的各数时,下珠不够直减,必须先减去5,再加上多减的数才可完成的计算。

也叫破5的减:

本档下珠不够减,需要拨入减数的凑5数(和为5的两个数互为凑数),同时拨去5(破5),使用破5减口诀。

(即下减不够,加凑减5)

例: 5-1= 5-2= 6-2= 5-3= 6-3= 7-3=

5-4= 6-4= 7-4= 8-4= 2)、凑数减法口诀

一上4去

5、二上3去

5、三上2去

5、四上1去5。

-1=+4-

5、-2=+3-5-3=+2-

5、-4=+1-5 3)、可使用凑数减法的种类1、5-

2、5-

3、5-4 6-

2、6-

3、6-4 7-

3、7-4 8-4 4)、凑数减法的计算规则

直减不够,加凑去5 5)、例题讲解 [例1] 5-2=3 [例2] 7-3=4

3、学生练习:

5-3= 6-4= 5-1= 7-4= 5-2= 8-4= 5-4= 6-3= 7-3= 6-2=

加强练习:

55-33= 66-44= 55-11= 77-44= 55-22= 88-44= 55-44= 66-33= 77-33= 66-22= 拓展练习:

56-43= 78-34= 67-23= 758-314= 675-231= 578-144= 8,657-4,312= 6,785-3,441= 77,865-43,443= 68,656-24,342= 558,765-234,344= 858,576-434,134=

4、加减法指法速度练习题

“七盘算”:将123456789拨入算盘,而后加123456789,连续七次,再在个位上加9,得数987654321.“七盘算还原”:从987654321中,先减9,然后连续七次减123456789,最后得数:123456789.5、作业:

书21页,练习7的1-5小题。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巩固

八、课后作业

珠算的故乡是哪国等 篇6

1945年.日本有位学者认为,中国的算盘与欧洲的沟算盘是同一体系,所以推算中国的算盘是从古罗马引进的。

我国学者反对这种说法,把中国的算盘与罗马的沟算盘的结构、计数法、乘除法,做了对比,证明中国算盘与罗马算盘没有任何联系。

这说明中国算盘是我国国人民独创的,决不是来自西方。现在各国专家都认为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了。

水果糖为什么会有水果味

水果糖的水果味,和真的水果味儿一样,如果你根据这个事实判断,以为水果糖是用水果和糖做的,那就错了。

你到糖果厂去看看,那里连水果的影子也看不到。糖果厂制造水果糖,只是在糖中加了一些具有各种水果味儿的香精罢了。

香精怎么会这么逼真呢?

文化结构视角下的珠算研究 篇7

作为一项古老的文化遗产, 珠算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计算器出现以前, 珠算是主流的计算工具与会计核算工具, 对推动我国古代数学和会计记账的发展功不可没。即使在现代社会, 珠算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觑。2007年, 英国《独立报》和《印度时报》分别将珠算盘评为影响人类发展的201项和50项发明的第一位;2008年,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将珠算文化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12月4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 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算是适应特定时期社会发展水平而产生与发展的, 也深受特定文化结构的影响。文化结构, 是指文化的架构, 即文化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马林诺夫斯基在其专著《文化论》 (费孝通译) 中, 将文化分为物质设备、精神方面之文化、语言和社会组织四个组成要素。其中, 第二个要素虽为“精神方面之文化”, 但在其后的论述中, “这标准化的身体上的习惯或风俗, 亦即机体上较巩固的修正, 乃是精神文化最基本的要素”, 可见将“精神方面之文化”简称为“精神文化”有据可循。第三个要素中, 作者认为, “说话是一种人体的习惯, 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可将“语言”划分入“精神文化”。第四个要素中, 作者提出, “我们所谓社会集团的组织是物质设备及人体习惯的混合复体”, 因而所有“社会组织”都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因此, 上述四个要素最终可以细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部分。随后, 作者论及, “文化的真正要素有它相当的永久性, 普遍性, 及独立性的, 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 就是我们所谓‘社会制度’”, 即制度文化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综上可知, 文化结构是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及其相互间的作用。

珠算既是有形器物, 又是计算工具, 属于典型的物质文化。从文化结构论角度来看, 一方面珠算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另一方面珠算口诀的流行与珠算理论的发展特点, 都在相当程度上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作用的结果, 从文化方面对珠算进行分析,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珠算。

二、珠算的物质文化存在形式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与生产力的进步, 物质文化的进步是总体上的必然趋势。而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这种必然。以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为例, 从最初以小石头、手指记数, 结绳计数, 到算筹计数, 再到珠算计数, 每一个计数工具的出现都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 是社会各方面进步催生出来的必然结果。就算盘来说, 其产生与改进是顺应时代需求的结果, 是对其前身算筹的超越。

算筹与算盘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中, 都曾作为当时社会的主流计算工具而存在, 都为社会实践与学科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算筹虽能用于计算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但在进行筹算时, 一边进行计算, 一边还需要不断重新排列竹棍, 这样在口算得出每一步骤的结果与实际对算筹进行摆放之间就会出现一个时间差, 较大地限制了计算速度的提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进步, 商业的经营管理达到了较高水平, 商业分布和内部分工也趋于成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步产生掌握实用算数的需求。这种社会背景催生了改进计算工具和提高计算速度的需求。劳动人民根据他们的实际经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最终发明了算盘来代替筹算。珠算既继承了筹算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全部优点, 又突破了筹算在计算时所受的空间限制, 克服了筹算速度较慢的缺点, 这都恰好适应了商业数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汉代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是最早记载珠算的著作, 书中记录了“积算”、“太一”、“两仪”、“三才”等十四种算法。《数术记遗》对这十四种算法的介绍十分简略, 日本的三上义夫博士首先对《数术记遗》中的各算法进行研究, 并在《中国数学的特色》一书中对各算法进行了说明并画出了想象图。其中, 仅有太一、两仪、三才和珠算四种方法为用珠记数的, 此时这几类珠算器还处于摸索完善阶段, 形制上有较大的差异。唐《古今图书集成·谢察微算经》的“用字例义”中, 有如下记载:“中, 算盘之中, 上, 脊梁之上, 又位于左下, 脊梁之下, 又位于右。脊, 盘中横梁隔木。商总, 合用商开之法于盘中。”从该描述中, 可以清晰地看到此时的算盘是有横梁, 并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的。这证明了唐代已经出现了有梁算盘。《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的风俗画, 卷末赵太丞家的柜台上绘有一只算盘的图像, 后经中国珠算协会组织摄影放大, 确认为珠算盘, 且与现在的型式无异。至此, 算盘的发展改进基本完成。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大致明确算盘发展与完善的轨迹与特点:

首先, 算盘形制的逐渐改善。算盘经过漫长的发展与不断改善, 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形制。算盘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算珠从游珠发展为固定算珠;《数术记遗》原文记载, “珠算, 控带四时, 经纬三才。”甄鸾注述, “刻板为之三分, 其上下二分, 以停游珠, 中间一分以定算位”。可见, 此时算珠并没有固定在算板的范围内, 这样算珠很容易出现滚落、挪动的情况, 影响结果计算的准确性。而将算珠用小木棍固定起来, 算珠就只能在纵向上移动, 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游珠散乱的缺点;另一方面, 珠算盘从算板发展为算框, 《数术记遗》中的四种珠算器均是算珠与算板的结合体, 而且算板与算珠是完全分开的。相较于厚重的算板, 后来的算框更轻便这样不仅能减轻重量, 而且便于携带。

其次, 位值制和十进制思想一直贯穿始终。目前记数使用的印度-阿拉伯数码采用十进位值制原理。其中的10进制受自然现象影响而成, 公认它与人有十指有关, 而位值制却是主观的产物。数学史家认为, 位值制在记数中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十进制, 曾被比喻为字母在文字中的重要性。记数法中的位值思想是指数码符号不仅有其本意表示的数目大小, 还要依靠它所在的位值决定该数码在整个数目中的确切数值。如在十进位值制中, 同样是一个数码“5”, 放在个位上表示5, 放在十位上就表示50 (5×10) , 位值制的优点是能用较少的符号表示较为复杂的数目。在古代记数方法中, 依位值决定数码数值有多种形式, 如借助符号的位值, 数码本身排列的位值, 和分数算式中的位值。中国古代珠算器的发展历程中, 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 通过算珠本身排列的位值体现位值制的思想, 并结合十进制进行数字列示于计算。如《数术记遗》中的太一算, “太一算, 一轴贯一珠, 以一珠置盘上九道中之任何一道, 即表示一至九之数。因仅有九道, 不能表空位, 然珠有不入九道内时, 空位亦能表出也。”即是在算板上以纵向表示数字1到9, 以横向表示个、十、百、千、万等。以此为原则进行运算。

马林洛夫斯基在《文化论》中通过例举如何构造浮船, 提到了哥登卫舍的“有限变异”原则, 即构造一浮海的船只, 形式上有些要素是不变的, 它们是规定于它所有用的活动的性质, 有些要素是可以变异的, 这变异或是起于同一问题可有种种不同的办法, 或是起于任何解决所附带的不十分紧要的细节。珠算盘的发展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原则———由于十进制与位值制思想是算盘实现运算功能的根本原则, 其在珠算盘发展过程中一以贯之;而珠算盘的具体形制, 则是辅助珠算盘实现功用的相对不十分紧要的细节, 通过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不断改进, 最终达到了比较科学的状态。

三、珠算中的精神文化表现

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中, 农业一直是社会的经济支柱, 因此而形成了典型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最显著的特征是土地的无上地位, 农业文明中对经验力量的推崇与强化, 遇事习惯性地“向后”看,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珠算的发展过程也明显体现了当时社会精神方面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在中华民族重视经验与务实思想的精神特质作用下, 不用过多思考而可以直接上手运用的珠算口诀得以快速发展, 后期还出现了相应地速算规则。

明清时期流行的珠算书中都有相当比重的篇幅用于记录珠算口诀。这些口诀朗朗上口, 并极富生活气息。学习珠算的人多为处于开蒙阶段的稚龄儿童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商贾, 对他们来说了解运算过程中的“所以然”十分困难, 意义也不大。而珠算歌诀的出现正是为了迎合他们的需要。珠算歌诀这种表现方式较为浅显易懂, 便于记忆与传播。同时, 珠算歌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会根据现实需要不断改进, 以帮助使用者更方便、快捷地得出答案。例如, 明代吴敬所著的《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中的“起五诀”包括“一起四作五”一句, 而到明代徐心鲁所著的《盘珠算法》中, 将词句改进为“一下五除四”, 将拨珠顺序“先去四后下五”, 改为“先下五后去四”, 这一细小的改变能让拨珠者更加得心应手。另外, 珠算家们在基本拨珠规则之外, 还探究出了很多速算规则。速算规则有助于简化拨珠程序, 让拨珠者省掉不必要的步骤, 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结果。在社会经济发展与民众间经济往来增多的背景下, 速算规则的出现提升了商业效率, 促进了社会流通。其中, 加减法的速算规则主要有先“十”法、倒减法、心珠结合加减速算法等, 每一方法均有其特点与使用条件。以先“十”法为例, 这一方法由吴敬在《算法大全》中首次提出, 当在加算中预见到下位相加须进位时, 就先在上位相加中多加1, 这样相较于逐位相加可减少拨珠次数。

珠算运算思维的本质是一种机械化的数学计算方法。通过珠算口诀将运算方法固定, 再将复杂的计算过程拆分为简单步骤, 使计算变得刻板化、规律化。而这种以算法为核心的机械化思想, 极大地迎合了民众希望快速求得结果的务实心理诉求。也正是在重视经验与实用性思想的指引下, 可以快速记住并运用的珠算口诀广泛传播,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能加快计算速度的速算口诀。

四、珠算所体现的制度文化

在文化结构中, 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总和。社会的运转离不开相应的制度, 制度对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 而且这一影响往往是方向性的, 决定事物走向的。珠算的发展也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其发展历程深深地烙上了封建制度的印记。

中国经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 封建制度发展非常完善, 传统制度文化特点十分显著, 即在强有力的集权制度之下, 统治阶层对社会有很强的控制力。同时,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生产力关系是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关系, 与之相配套的是上下尊卑、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为了保证等级制度的稳定, 统治阶级不断推行能够强化思想僵化、调和持中的制度。这种制度文化背景对珠算发展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 珠算的使用人群从平民阶层扩展到上层社会, 经历了一个过渡阶段;其次, 以珠算为算具的算书均以总结改良为主, 缺乏理论方面的突破。

由北宋时的《清明上河图》可知, 当时民间珠算的使用已经比较广泛, 但宋元时期, 士大夫们仍沿用传统的算筹, 当时的算学书籍仍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明代初期刊印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儿童读物, 既绘算盘, 又绘算筹。而到明代晚期的算书如《算法统宗》、《算学新说》等等, 已完全采用珠算。这时期的珠算, 显然已取代筹算了。由此可以认识到, 虽然珠算较早就开始在民间流行, 但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后, 才被士大夫、学者等上层阶层接受, 并成为算学书籍的计算工具。这主要是我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社会制度大背景所致。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 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 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 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以此为基础, 我国古代社会形成了“士农工商”的等级结构。处于权力金字塔顶层的士大夫阶级对于底层商人阶级是很不屑一顾的。而珠算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 在商人中得以广泛流传, 如宋代《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的药铺柜上有一把算盘, 元代的《乾坤一担图》中货郎担上也挑着一把算盘。由于这是商人阶层中的流行之物, 很本能地被士大夫阶层所拒绝, 并羞于在著作中提及。明代以后, 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商人对珠算感兴趣, 开始对此著书立说, 另一方面是由于士大夫开始认识到珠算的优越性, 珠算才开始出现在算书中, 并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发展。

到了明朝以后, 以珠算为核算工具的算书大量涌现, 这些算书基本都是以介绍拨珠指法和应用算法为主, 只是对前人的总结和改良, 而没有寻求纯理论方面的突破。李约瑟博士曾指出:“在珠算系统中隐藏着坐标几何学的方法”, 即充分肯定了珠算盘体现的纵横坐标思想与算珠移动方式的科学性。同时, 他也指出, “如果当时人们 (即使是在思想上) 能够相信这些珠沿着连续曲线移动, 那末, 用坐标图示法的笛卡尔学派早就应该出现了!”可见, 虽然珠算自身的形制与原理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但由于未能深入钻研, 没有在学术方面实现突破, 不免遗憾。

明朝以后珠算理论的止步不前主要是受当时封建专制制度的制约。具体表现在明朝时推行的两大制度———八股取士和禁止私学历法。明清取士以科举为重, 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 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虽然“数”亦位列“六艺”之一, 但学子们皆热衷于中试, 渴望出将入相, 潜心研究珠算理论的人少之又少。而大力推广珠算的商贾和手工业者由于缺乏理论基础, 他们对珠算所作的贡献只能局限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另一方面, 中国古代以精确计算为主的数学一直是为研究历法所用, 数学和天文学之间保持着相辅相成、共衍共生的关系, 著名的数学家如祖冲之、郭守敬等都同时精通数学和天文。明朝初年, 不仅律令禁止民间学习和传授天文, 更将其禁令扩展到整个天文学领域。历法书籍的销毁和天文人才的匮乏, 导致前人在数学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无法传承与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珠算理论的发展成为无源之水, 因而只能从实践应用方面寻求突破。

总的来说, 由于珠算的兴起与广泛运用均处于封建社会时期, 并与封建专制制度在相近的时间段内达到发展巅峰, 因此, 珠算的制度文化特征非常显著。珠算逐步为上层社会所接纳, 并在理论方面以总结改良为主, 均是深受制度文化影响的外在表现。

五、结论

珠算极富科学内涵, 具有独特的魅力, 这也是至今仍能在科学领域见到珠算的重要原因。珠算的产生与发展均与文化的各方面紧密联系, 珠算作为物质文化的一部分, 其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催生的结果, 而其形制从出现到完善, 也体现了物质实体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在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浸润下, 民众培养了重视经验与实用的思想特质, 而快捷简便的珠算口诀则迎合了民众的需求, 得到快速传播与不断改进,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高效的速算规则。另外, 由于珠算盘是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不断完善的, 并在专制制度高峰的明清时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 因而封建制度对其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封建思想专制下, 士大夫们从轻视珠算到接受珠算, 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另外, 受当时制度文化的制约, 士大夫阶层接受珠算后, 对珠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前人的总结与珠算实际应用方面, 并没有理论上的大的突破。总而言之, 从文化结构的角度来看珠算, 有助于后人更全面地了解珠算这一古老计算工具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陈玲:《中国古代与东亚世界的珠算文化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谈珠算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8

一、通过讲授珠算的起源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算盘一类的计算工具很多文明古国都有过, 例如古罗马算盘没有位置概念, 被淘汰;俄罗斯算每柱十个算珠, 计算麻烦。现在很多国家流行的是中国式的算盘。从15世纪开始, 中国的珠算盘逐渐流入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 对这些国家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现在世界各国的学术界一致公认, 珠算盘是中国发明的, 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 在世界已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的今天, 算盘仍然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美国还专门派人到日本学习珠算, 而日本应考珠算技术等级合格证的人每年都有增加。正如日本珠算教育联盟会长荒木勋所说:“在中国诞生又传播到亚洲各国而发展起来的珠算, 通过日中两国专家的合作, 正在走向世界范围的普及。”珠算应该说是中国首创的, 曾被西方国家称为“中国的五大发明之一”, 它的出现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值得我们现代人为之骄傲。

我上珠算的第一节课, 总是郑重向学生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珠算在当前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使学生知道珠算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如此, 算盘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有着非凡的影响。早在600多年前珠算便传入日本, 并且从那时起, 日本人对珠算就很重视。他们首先对珠算的算理和算法及算具进行改进和创新, 近代更在全国普及珠算教育。目前日本全国公开办了6万多所珠算补习班, 有600多万人次参加了等级鉴定, 著名的日本松下公司在录用职员时要看有没有珠算等级证书, 没有等级证书提薪都要受到影响。又如计算机王国的美国也把珠算当作“新文化”而引进, 成立了珠算教育中心, 加州的小学生在学习珠算, 大有进一步发展之势。另外, 我还让学生知道, 珠算在国外的发展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它的母国——中国。如此墙内开花墙外香, 作为青年一代难道能置若罔闻, 跟在别人的后面跑吗?

如今市场经济的大潮, 也给我们财经学校的中专生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经济越发展, 会计工作越重要, 会计工作离不开计算, 计算离不开珠算。珠算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计算科学, 它对我国的经济工作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这些富有说服力的实例教育, 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学们纷纷表示, 我们一定要弘扬民族文化, 苦练过硬本领,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无愧于这个时代, 无愧于我们的祖先。

二、通过珠算教学磨炼学生意志, 培养学生毅力和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

珠算技能的形成, 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成千上万次的手指运动, 在大脑形成条件反射, 经过较长时间连续活动后, 部分学生对单调而辛苦的训练活动产生厌烦情绪, 特别是对珠算技能形成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运算成绩暂时停顿现象 (即“高原现象”) 产生畏惧情绪。对此, 我采取两条针对性措施, 一方面请取得等级证书的同学介绍自己刻苦练习珠算、战胜“高原现象”、取得优异成绩的体会, 使同学们认识到“千年磨一剑”、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惟一桥梁的观念, 只要有毅力,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不断取长补短, 获得好成绩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方面, 我告诉同学们仅有毅力不分青红皂白蛮练, 同样不宜提高成绩。那么, 大家需要在不怕困难, 坚信自己有能力的基础上, 仔细分析困难所在, 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在珠算教学中, 每一种方法, 每一个环节, 都有不同的难点, 只有把这些难点解决了, 才能循序渐进。实践证明, 对这一“高原期”的突破过程, 实际上是磨炼学生意志, 培养勇于并善于克服困难的品德和能力的过程。

三、通过珠算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的确立, 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需要中专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参加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最好磨炼, 我把每一次课堂练习、课堂测试、尤其是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 当作成功心理的形成、改善与再改善的过程, 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明确奋斗目标。

四、通过珠算教学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

通过一次次的课堂练习与测试, 同学们凭借勤奋、踏实、奋力拼搏的精神和过硬的基本功走向了成功, 速度越来越快, 准确率越来越高, 珠算技术水平的等级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珠算比赛中, 获奖的选手也越来越多。成功使学生激动和鼓舞, 而一次成功又是下一次成功的基石。成功的心理有其增殖性, 一旦形成, 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不断进取的精神牢牢的扎根在学生的心底, 不断完善自我也就变成了自觉的行动, 为他们走向社会、创造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示珠算神韵传承华夏文明 篇9

近日, 陕西省珠算心算协会在西安举办了第18届全省大专院校职校学生珠算技术大赛。来自全省12所大专院校职校17支代表队的51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此次大赛, 旨在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展示珠算神韵, 传承华夏文明,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陕西省珠算心算协会名誉会长赵志新同志致开幕词, 会长李峻峰同志致闭幕词。参赛的51名选手分别对加减算、乘算、除算、账表算同台竞技、同场争辉进行了激烈角逐, 赛出了水平, 赛出了友谊, 赛出了新成绩。

珠算申遗催"火"算盘收藏 篇10

珍贵——传世老算盘凤毛麟角

算盘至少有1800年的历史, 到宋代已经基本成型, 但因为是商业活动中的一种计算工具, 主要应用人群是商人,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 不被主流的文人收藏家认可。商人使用的算盘讲究价廉物美, 大部分算盘是木质,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要被长时间使用, 很容易被损坏, 能流传下来的非常少。现在古玩市场上, 能够存世的明清算盘非常少, 更古老的算盘更是难得一见, 老算盘上面大部分都没有刻字铭文, 主要看木头的年代老旧和算盘珠子以及边框上的包浆, 一般收藏者很难判断算盘的年份。一般来说, 明代宋式籐档较为珍贵, 明代无漆、椑接、无钉、屉板及清代屉板红木算盘较为珍贵。

身价——材质不同老算盘价格不一

从艺术品拍卖的角度来看, 名贵材质的算盘更有市场。首先要先看算珠和边框的材料, 金属类的算盘可分为金、银、铜、铁、锡;此外还有玉、象牙、水晶、宝石和大理石, 以及瓷、竹和名贵木料。除了这些主角的材质外, 连串算珠的档子也有高低之分, 名贵的算盘配有红珊瑚、牛筋、银、铜、红木等等。

此外一些老算盘的制作工艺巧夺天工, 一件清代的红木算盘, 没有钉子也没上过油漆, 完全是用木榫来连接的, 这样的算盘就比一般的红木算盘贵重。此外还有很多专门制作成工艺品的异形算盘, 已经不是能够被使用的算盘, 比如镶嵌在戒面上或者作为项链、耳环吊坠的算盘。

此外, 算盘档数通常都是奇数档, 如9、11、13、15、17等, 档数越高算盘就越大, 价格也就相应地高。而偶数档的赏玩算盘, 身价较奇数档的算盘高。收藏木质算盘时, 尤以紫檀、红木和花梨木这些名贵木材制品为上乘。

市场——珠算申遗催火算盘收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老算盘的收藏价值。在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 曾有一件海南黄花梨算盘成交价达到了16.8万元。2011年8月, 北京中嘉拍卖会上, 一件清代碧玉算盘以160万元成交, 创出算盘成交最高价。今年7月举行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 一把非常罕见的酸枝木6 3杆算盘, 估价4 0 0 0-6 0 0 0元, 成交价达到了3.4 5万元。珠算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 老算盘作为珠算文化的主要载体, 会越来越被中外收藏家青睐, 而本身老算盘的存世量就非常少, 相信老算盘的市场价格将会越来越高。

商人青睐红木老算盘

相比这些市场上品相不一的老算盘, 更多的商业人士愿意选择红木算盘。红木算盘属于工艺品, 用料较少, 其利润相对较少, 一般他们进货量就很少, 购买红木算盘的主要是一些商业人士, 目的也主要是以使用为主。在一些出售红木算盘的网站上, 一般材质的红木算盘价格在三四百元到上千元, 精品红木老酸枝算盘价格在两三千元。“普通的枣木算盘价格只有100多元, 价格较高的黄花梨算盘价格在两万到4万元, 相比之下红木算盘的价格只能在中间档。”一名红木销售商表示, 常常有商家用大块红木做成两米多长的大算盘, 作为一种装饰物, 价格在两万元到三万元。

海南黄花梨算盘受宠

海南黄花梨非常稀少珍贵, 很少会用来做算盘, 基本上是有价无市, 拍卖会上偶尔出现, 成交价格都要近20万元。最近市场上海南黄花梨的算盘价格也在上涨, 两个月前还标价12888元的算盘, 现在的标价已经上涨了6000元, 而且还可能继续上涨, 其原因跟珠算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大的关系。

珠算入遗火了算盘 篇11

算盘究竟诞生于何时以及何人之手,如今已不可考,惟一可以确定的是,算盘是在历史的进程中,由简而繁,逐渐演变而成的。算盘这一工具,最早出现在史籍中是在宋代。但是,“算盘”一词的确立却是在元代。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卷的最左端,描绘有一家“赵太丞家”的药铺,桌子上就放着一架算盘,这可能是关于算盘最早的图形资料。从明代中期以后,算盘开始传入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并流传到世界各地。

在2013年7月举行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把非常罕见的酸枝木63杆算盘,估价4000至6000元,成交价达到了3.45万元。算盘在过去几乎是家家必备的用具,而今天已经成为了收藏市场上的“宠儿”。

在目前的收藏领域中,一些年代久远的算盘越来越受到藏家青睐,但是从艺术品拍卖的角度来看,名贵材质的更有市场。按算珠和边框的材料,算盘可分为金、银、铜、铁、锡、瓷、玉、竹、木、象牙、水晶、大理石等;按算档材料可分为不锈钢、藤、牛筋、铁、红木、银、铜、铝、红珊瑚等。算盘的材质越好价值越高。算盘串珠用的“档子”也有高低之分,比较珍贵的算盘配有牛筋档,藏市罕见,价格不菲。算盘的价值也可以从工艺制作上来辨别。比如一面清代的红木算盘,没有钉子也没有上过油漆,完全是用木榫来连接的。这样的算盘就比一般的红木算盘贵重。如果收藏木质算盘,以紫檀、红木和花梨木的制品为上乘。在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曾有一件海南黄花梨算盘的成交价达到了16.8万元。此算盘以黄花梨制作,纹理自然清晰,色泽沉稳古朴,算珠打磨圆润,难得一见。

除了日常实用的算盘之外,一些装饰性的算盘也能在收藏市场上常常看到。算盘有财源滚滚、精打细算的寓意,象征着“招财进宝”,因此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中国嘉德曾经在2012年拍卖过一件碧玉算盘,估价3000至5000元,成交价达到了3.22万元。北京保利曾以2.875万元的价格拍卖出一件福禄寿三色翡翠算盘。北京荣宝2012年秋拍中以1.68万元成交的翡翠算盘则是一件挂饰。

算盘和钟表一样形态多样,风格各异,有的欢愉流畅,表现了时代风貌;有的森严庄重,具有凌厉的造型;有的古朴遒劲,给人以朴实之美;有的形态雍容,显得落落大方;有的则厚重、典雅、简洁;还有异形算盘,如圆形、扇形、拱形,造型奇特。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还有一些算盘被制作成了首饰,如2012年以4.6万港元成交的白翡翠“算盘”戒指,其制作工艺细腻考究,清秀雅致。

浅析中职财会珠算技能教学创新 篇12

关键词:中职财会,珠算,技能教学,创新

中职财会珠算技能教学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职财会珠算技能教学创新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珠算技能;中职财会珠算技能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珠算思维,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下面通过四方面介绍一下教师在中职财会珠算技能教学中的创新。

一、运用生活教学法增强珠算技能教学的实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地给学生讲解技能,学生会感到枯燥,而是要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生活实例,运用生活教学法。通过列举一些生活实例,并把珠算技能运用到生活实例中, 学生会感觉到珠算就在自己身边,不会对珠算感到恐惧,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投入课堂学习,从而提高珠算技能。

比如,教学“珠算乘法技能”这节内容时,在把乘法口诀熟练掌握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珠算乘法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家庭理财中,本金7980元,单利计息,存6年,到期一共可以取多少钱。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学生如果可以利用珠算知识解决的话,就会增强学生学习珠算的信心,提高珠算技能。

二、运用竞赛教学法增强珠算技能教学的高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总是让学生平淡地学习,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是要在课堂中采取一些激励方式。教师可以运用竞赛教学法,在竞赛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其他同学,即使暂时落后,学生也会在之后的学习中努力学习,争取在下次竞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比如,教师可以出一些珠算加、减、乘、除的运算,让学生竞赛,看哪位学生可以计算得又快又准,获得第一名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奖励,奖励可以是有关珠算的书籍及光盘等,再让这位学生给全班学生讲解珠算技巧,争取下次别的学生可以获得第一名, 同时获得教师的奖励。

三、运用微课教学法增强珠算技能教学的演示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是采取讲解和板书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板书形式并不能全面地展示教学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法,制作5~8分钟简单的小视频,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是珠算技能操作的技巧,注意小视频一定要短小、精悍,不要过长,过长的话会喧宾夺主,不能起到微课的作用。微课是一种很现代化的方式,如果教师运用得当,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展示珠算技巧,让学生把自己的操作和微课中的珠算技巧进行比较,看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到位, 向视频中学习,改善自己在操作中的缺点。在微课展示的内容中,学生更容易模仿,比教师单纯地讲解效率更高。

四、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增强珠算技能教学的合作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独立学习的重要性,独立学习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而要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过程中达到教师所说的目标。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用有所顾忌,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问题,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在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中, 学生会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自学能力。

比如,“珠算减法”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学习,珠算加法的内容学生已经学过,珠算减法的学习应该不成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向其他同学提出任何疑问,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如果学生提出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等本节课内容结束的时候教师要重点强调珠算减法的技能,让学生加深印象。

以上内容通过四方面阐述了教师在中职财会珠算技能教学中的创新,分别是:运用生活教学法增强珠算技能教学的实用性; 运用竞赛教学法增强珠算技能教学的高效性;运用微课教学法增强珠算技能教学的演示性;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增强珠算技能教学的合作性。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渗透这一点,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珠算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提高自身水平,在不断实践和总结中,找到更多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珠算技能。

参考文献

[1]龚伟.中职财会教学创新浅析[J].科学咨询,2014(9).

上一篇:医学职业院校下一篇:综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