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实验员论文

2024-10-18

内科实验员论文(精选7篇)

内科实验员论文 篇1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是口腔内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口腔医学生全面掌握和融汇口腔内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偏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但随着现代口腔医学的迅速发展,已不能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

1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部分内容陈旧,无法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口腔医学发展。比如,临床上所用的银汞合金早已是胶囊的形式,由银汞合金调磨器迅速调和而成。但在有些高校还在教学生如何用研磨的方式调制银汞合金。光固化复合树脂已经普及于临床,而口腔内科学实验课上教师还在教学生如何使用EB复合树脂充填窝洞。这样的实验课浪费课时,对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也毫无帮助。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基本是由教师讲解、示教,学生“照猫画虎”,这样的方式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方面很有帮助,但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方面作用甚微。部分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甚至于毕业后临床分析及操作能力差,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较好的胜任工作。

临床操作训练不足。现有的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中设置的基本操作训练虽然较为全面,但其实验操作繁琐,受实验课时间的限制,学生对所有的操作练习只能机械式模仿一遍,并不能达到熟练或掌握某项技能的要求,部分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于对毕业实习怀有恐惧心理,没有自信。

实习基地条件差。很多医学院校,特别是大专类院校实习基地的条件不尽如人意,往往存在实习条件差,病源少,病种单一等诸多问题,学生在实习中操作机会少,有的学生实习一年连牙周手术中最基础的牙龈切除成形术一例也接触不到,其实习效果可想而知。要在现有的实习条件下,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必须在实验课教学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

基于目前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环节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口腔内科学基本操作,尽快适应临床操作的目的,缓解临床实习基地条件差的矛盾,切实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

2.1 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由于现行实验教学体系单一,绝大部分实验为基本操作训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所建立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在内容上分为基本操作训练、临床思维培训以及临床综合能力培养3个子体系。

基本操作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口腔内科学治疗中最基本的操作,比如窝洞的预备、根管治疗、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等等。临床思维培训是让学生对疾病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能对口腔内科学常见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是在基本操作训练及临床思维培训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做的进一步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前就基本具备了处理较为复杂病例的能力,尽快适应复杂的临床环境。

2.2 更新实验课教学内容

近年来口腔内科学发展迅速,治疗材料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就使得口腔内科学实验教材不可避免的出现知识陈旧。只有不断地更新实验内容,才能跟上学科的发展。因此,要整合、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对传统的实验项目加以精选,删减一些陈旧、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开设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试验。同时,将实验设计、病例讨论引入实验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删减掉蜡牙上雕刻洞形的实验内容,增加在龋患牙上制备洞形的设计性实验;将社会实践引入实验课教学等。

2.3 改善实验课教学方法

第一类,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筛选自原有的实验,并附有详细的、供学生自行阅读的实验指导,教师通过必要的示教及讲解后,由学生具体操作,以掌握口腔内科学治疗中最基本的临床操作。

第二类,设计性实验。这类实验属于启发型,宜分小组进行。比如洞形的制备,将带有龋病的离体牙安装在仿头模上,学生根据龋坏程度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需要的实验用品、洞型的设计,制洞的方法及步骤,并提出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根据学生每个人的实验设计情况进行评价、打分,指出问题所在,对于不合格的学生重新进行设计,直至设计合格后再开始实验操作。实验完成后,交流讨论实验心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认识和学习。这类实验减少了学生的依赖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在基本操作训练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第三类,综合性实验。一直以来,实验课教学是以一个时间单元来完成的,一个单元时间内安排一个实验内容,单一而机械,学生所获得的有效知识也有限。可以打破时间单元的界限,在实验教学中设计一些综合实验,将牙体牙髓疾病、牙周疾病及儿童牙病,甚至与口腔修复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将理论与基本的操作串起来。比如,利用仿头模实验教学系统,在其上安装同时具有根尖周炎和牙周炎的模型,告知学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由学生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教师评判无误后,由学生们选择治疗所需器械,进行治疗。在每一阶段治疗结束后,教师检查并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治疗中的不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纵向和横向思维。除了在实验室里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外,还可以走出实验室,比如成立社区服务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对社区居民进行口腔检查及义诊,在实践中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领会与患者交流的技巧,并将义诊中的典型病例及医患交流实例带回实验课堂进行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反思中进一步提高应变、交流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处理复杂病例的能力,使其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临床环境。但是,这种综合实验方法在实验室的准备、教材的准备、代课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以及代课教师之间的协调都需要时间来完成,实施的开始阶段有一定困难[1]。

2.4 增加实验课外基本操作训练

按教育部要求修订并执行的教学计划,课时数有所减少,而改革后的设计性实验和探索型实验仅依靠课内学时明显不够;高校扩招又增加了实验人数;再加上要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验小组划分较小等。由于以上原因实验课时缺口较大,为了保证学生对口腔内科学基本操作的掌握,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入实验室,可按照“灵活性、多样性”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操作机会,在实验室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些针对性训练,有利于他们较好地掌握实验技术,培养创新能力,为切实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为实验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保障

近年来,我院在口腔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投入资金,添置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以期给实验教学改革带来较大的突破。

同时,开放实验室。为了确保实验室开放的效果,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以确保实验工作科学合理地运行;其次,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保证开放实验室各种潜能的发挥,顺利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最后,完善实验教学档案和仪器设备管理,建立开放实验管理系统,利用管理软件对开放实验和仪器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良好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从而使实验教学水平有突破性的提高[2]。

参考文献

[1]盛德乔.医学生化实验课改革势在必行[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3):463-464.

[2]孙卫喜.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探索[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21(1):76-77.

内科实验员论文 篇2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干预;不合理;消化内科用药

当前,在一些医疗机构,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已经成为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的主要的因素之一[1]。在我国,医院发生消化内科用药的不合理情况也比较严重,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占到消化内科用药者的11%至30%[2],造成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临床医生、药师的用药不合理。本文,通过对我院近一年的不合理消化内科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医生的用药不合理直接导致上述情况发生,所以,医院要加强对消化内科用药的管理,不断完善消化内科用药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临床的药师具备的药学知识作用,参与到临床中,指导消化内科用药,并及时对不合理消化内科用药进行干预,降低不合理消化内科用药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病历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至2012年间临床药师不合理临床消化内科用药记录以及进行药学干预的有关资料800例,对此开展回顾性分析。

1.2方法进行药学的干预:临床药师在进行查房和会诊时进行消化内科用药干预,同时要深入一线参与到临床消化内科用药的指导工作中,及时对不合理的临床消化内科用药进行必要的药学干预,并以《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处方的点评管理规范》等规定为依据[3],记录临床不合理的消化内科用药情况和药学干预情况,并做好其他的相关资料记录,利于分析和归纳汇总。

2结果

2.1有效降低临床不合理消化内科用藥情况通过药学干预,起到了降低不合理临床消化内科用药的比率的作用,有数据显示,在临床药师开展不合理临床消化内科用药的药学干预之前,我院的不合理临床消化内科用药所占比率平均每年达到27.9%,通过近一年的工作,目前,我院的不合理临床消化内科用药所占比率降至3.5%,不合理临床消化内科用药现象下降较为明显。

2.2通过药学干预减少了临床的不合理消化内科用药情况选取我院在2011年至2012年间临床药师不合理临床消化内科用药记录以及进行药学干预的有关资料800例,其中药师提出干预建议800份,干预建议率100%,接受干预建议672份,接受率达到84%。医院的临床药师深入一线不仅指导临床的消化内科用药,而且充分的发挥了药师自身的药学专业知识优势,更加规范了医师用药行为,显著减少了由于用药不合理引发的事故。

2.3药学干预起到促进临床消化内科用药更加合理化经过分析,结果显示在我院的不合理临床消化内科用药中主要具有几个方面特征:没有适应证的消化内科用药、重复给药、遴选药品对患者不适宜或者是用法以及用量不合适、联消化内科用药物搭配不合理、药物适应证和患者病情不相符等[4]。具体案例情况有。

一是药品的磷选不合适:比如患者诊断是扁桃体炎,注射氨曲南进行治疗,同时患者高烧不退,病情不稳定。药师建议使用青霉素进行静脉滴注,8小时滴注1次,结果病情得到好转。药学干预原因是青霉素为针对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而氨曲南适用由需氧革兰阴性菌导致的感染,显然,使用氨曲南进行治疗属与药品的遴选不适宜。

二是重复给药的现象:比如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时,使用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两种注射液治疗,病人头晕且粒细胞降低。药师建议泮托拉唑停用,接受建议后病情好转。分析原因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同属胃壁细胞质子泵的抑制剂,起到胃酸分泌抑制作用,不宜同时使用,容易增加患者的中枢以及外周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发生不良反应。

三是用法和用量的不合适:临床上,急性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滴注1次,但是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药师干预使用青霉素进行静脉滴注,每隔6小时至8小时左右1次,病情好转控制。由于青霉素的用法并不符合一般的药代动力学的规律进行消化内科用药,因为青霉素的半衰期较短,通过静脉滴注一天一次的剂量,并不能维持患者有效的血药浓度,另外青霉素属于时间依赖抗生素,抗菌的作用和效果主要依赖体内血液中药物的浓度。除此之外还有的情况是无适应证的消化内科用药情况。

3结论

总之,临床药师作用是越来越重要,通过药学的干预可以有效促进临床消化内科用药更加合理,加强药师介入和指导临床消化内科用药,弥补了医生对药学知识缺陷,及时纠正不合理消化内科用药现象,也增强了医生对药师信任,减少医患纠纷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Jordan JE,Osborne RH.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s:challenges ahead.Med J Austrilia,2007.

[2]吕林懋,曹志群,王淑敏,相宏杰,房芯.芪莲舒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01).

[3]Foster G,Taylor SJ,Eldridge SE,et al.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mes by lay leaders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conditions.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07.

内科实验员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校2005级护理本科生61人, 全部为女生, 年龄21~23岁。随机按班级分为两组, 其中1班为实验组, 共31人, 采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法;2班为对照组, 共30人, 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两组学生进行年龄、所学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及实验课成绩比较, 没有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理论课由同一教师采用相同教学方法教学, 实验课则在每一系统理论课结束之后进行, 实验课教师均为内科护理教研室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教师带教采取随机分组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室。

1.2.1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合作性学习模式授课, 其步骤为: (1) 教师准备教师首先根据每次理论课授课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 设计病例;尽量将实验内容细化, 通过合作性学习的方式,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 以利于学生能够正确、全面评估护理对象, 以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动态;并注重培养团队精神, 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准备将每4-5个学生分为1组, 组长轮流搭配。在每次理论课授课完成后, 根据教师提供的临床病例, 查阅资料后进行讨论, 如有分歧也可反复进行查新。 (3) 课堂活动实验课上课开始, 教师先示教并讲解相关理论后, 提出并分发问题给每个小组, 有学生讨论后选择解决方法;每次实验课教师会随机抽出每个小组的1-2名学生演示自己小组的解题思路、操作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实验课将近结束时由各组组长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 各个小组进行交流;最后教师用5~10min时间进行总结和点评。

对照组采用单一授课法。即"示范一模仿"式的传统授课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教操作方法和步骤, 然后由学生逐一回示、练习, 最后教师总结。

1.2.2 效果测评

学生实践课和理论课是相互促进的, 实践课的练习是部分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加深。课程结束后, 两组学生均采取传统的个体独立完成的方式进行理论 (闭卷式) 和操作考试。理论试卷由教师流水线阅卷评分, 操作考试由不参与带教的四名授课教师评分, 二者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考核结果, 学习结果测评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合作效果测评采用自制问卷形式, 对实验组31名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模式认可程度的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合作性学习对学生自信心、学生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学习效果、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等10项内容, 每项分三个等级描述其程度, 由每个学生独立填写。发放问卷31份, 收回有效问卷31份, 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问卷内容输入计算机, 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 采用t检验和统计描述的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实践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理论、实践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n=30)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表1显示, 实验组学生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O.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实验组对合作性学习模式的效果评价见表2。

3 讨论

3.1 合作性学习模式的发展及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作性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说:&quot;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 那就是合作学习&quot;。这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也逐渐应用在我国护理学科的教学中[2,3,4],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更有针对性的适合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模式。

(n=31)

3.2 在内科护理学中采用合作性学习模式的意义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最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之一, 属于临床护理领域的关键学科。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 但都脱离不了"以教师为中心, 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将合作性学习模式引入到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由表1可以看出, 合作性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成绩。初步说明,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

从表2可以看出,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同意的比例分别达到了83.8%和77.4%, 这是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和能力都没有得到培养和鼓励。同时从调查问卷中也可以看出, 合作性学习模式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者比例均超过70%, 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病例和提出的问题, 去查阅文献, 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 扩展了知识面, 同时也提高了查阅文献的能力, 给将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在此过程中, 也会不断的发现问题, 然后再带着问题去查阅文献,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 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 加强了团队精神。

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也给了教师更大挑战, 迫使教师提高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并且在信息非常发达的现在,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 通过学生查阅文献、相互交流,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所提高, 也会在学生的讨论中获得知识, 并且学生在查阅文献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 难免遇到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提出难免有些超出教师的解答能力, 就迫使教师不得不吸取更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小山, 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2]任传忠, 黄英, 刘洪涛, 等.合作学习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 2006, 29 (3) :394~395.

[3]郭明贤, 李烦繁, 崔艳, 等.合作性学习模式在&quot;健康评估&quot;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7) :643~644.

谈内科中医护理 篇4

关键词:内科护理手段

护理标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4-01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中医护理在医学中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针灸、点穴、穴位注射、按摩中医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中药离子透入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拔罐、外敷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等。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症不断扩展,随着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仍需进一步改进,如无痛针灸、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刮痧器具的改进;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因此在传承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护理和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各种情形下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特需内科的护理。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是患者的特殊需要。这些患者一般经济状况较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职务。对这些病人的护理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多元化护理: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护理对象所在地区的语言及当地的文化习俗,尽量使用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与其交流。②护理人员应灵活多变,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还要加强理论和技术学习,各种技术操作应稳、准、轻。

2.2心内科患者护理特点和安全风险。主要表现猝死,跌伤以及内出血等。对这些患者入院后进行评估应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认知情况、有无眩晕、有无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各类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对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加以防范,警示。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提出护理的法则再按照因时、因地、因人的原则制定出护理方案和具体措施。

3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3.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症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中医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施护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中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比较套路,同种疾病的建康宣教千篇一律;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的实施和效果如何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

3.2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尽管中医护理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疗效可靠,但在科室使用率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局限性:中医护理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因此科室只是在中医科和内科应用较多;②护理性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有医嘱才能进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医嘱。

3.3护理记录的缺陷。护士一般重操作,忽视记录或不记录时间、方法、效果等。中医操作记录还需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等。整个整体护理体系、中医护理病历格式没有统一规范,记录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刘蓉蓉.论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及重要意义HEALTH WORLD2010,04(8)

[2]付庆华,谢晗飞,江雪琴.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2008(4)

[3]伊文波,佟丽华,韩凤珍,方秀娟.期刊论文,脑出血微创术后内科护理新进展-中国医学创新,2009,6(17)

[4]刘萍,潘光明.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

[5]刘文紅.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

[6]朱水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探讨,2001,(2)

内科实验员论文 篇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届农村医学专业的1班和2班12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1班60人, 男生51人, 女生9人, 平均年龄 (19.01±1.37) 岁, 2班68人, 男生45人, 女生23人, 平均年龄 (19.45±1.03) 岁, 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平均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将1班60名学生作为研究组, 2班6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学生在内科诊断学实验教学中采取常规教学方法授课, 研究组学生结合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专业课内容设计一系列典型的问题、案例, 采取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基础理论,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比较两班学生学期末平均成绩。

注: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1.2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1.2.1 教材

两组学生均采用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医学专业课程教材《诊断学基础》。

1.2.2 问题的设计及案例

在临床实验教学中选择典型的问题及案例, 结合《内科诊断学》教材内容, 以“临床问题为中心”, 达到启发学生深刻理解诊断学的基础理论。我们将研究组的60名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15人, 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每次展开讨论前, 教师会针对教学内容选定一个讨论主题, 学生们围绕讨论主题进行资料搜索, 并对资料进行加工与总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 教师进行引导与控制, 保证学生思维、思路的集中, 不会脱离问题主线。实验课上, 教师的教学内容随教材的章节顺序来系统地安排, 在课堂上, 教师不直接按教材内容照本宣科, 而是设计一系列问题, 引出一个个题目, 来引导学生思考。比如讲授腹部查体时, 教师列举“上消化道出血, 失血性休克”的病例, 提问“对于这样的病例, 如何接待病人?如何检查?”来激发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的题目如下: (1) 呕血与便血如何鉴别? (2) 对于昏迷病人采取何种措施进行体格检查?接下来可以引申出次要问题, 如:怎样进行问诊?医患沟通的技巧?接诊过程中如何处理患者的隐私问题?问题引出后, 组织同学翻阅资料、查看相关影像学资料、集体讨论等,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提高学生讨论的兴趣, 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通过集体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1.3 评价方法

1.3.1 问卷调查

本学期课程授课结束后,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组学生共发放6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60份, 有效回收率100%, 80%以上学生对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持赞成态度, 具体问卷结果见表1。

1.3.2 理论考试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进行考试, 考试内容及方式相同, 均闭卷考试, 由教研室全体教师统一阅卷, 实验测试内容分客观题和病例分析题, 客观题从学校试题库中随机调取50道单选题, 病例分析题选自临床医院典型病例, 病例临床表现与教材实验内容密切相关, 主要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由2~3名教师严格评阅综合分析题。

2 结果

两组学生客观题测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病例分析题研究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密切联系临床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首先奠定了学生内科诊断学的理论基础[3], 其次在实验教学中, 各组同学在交互式实验教学中引入问题, 在紧密结合临床的同时满足了学生对理论基础的需求, 93.33%的学生认为带着问题进行研究及动手操作, 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86.67%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方法可密切结合临床, 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 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及积极性, 对知识的探索产生强烈的愿望;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临床知识, 提高了授课能力。100%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法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4], 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

3.2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该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主动加入问题的讨论, 86.67%的学生认为,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91.67%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其动手操作的能力, 提高了学习效率;93.33%的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95%的学生提高了课前查阅文献的能力;96.67%的学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 学生学会了对知识的整理、分析及运用, 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运用信息的能力, 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5]。但是如果学生过分将注意力集中于具体案例上, 过分关注解决问题方面, 会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导致本末倒置。因此我们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 同时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通过讨论加深、巩固基础知识[6]。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普遍高于对照组学生, 期末测试结果显示, 本教学方法对于机械记忆的客观题并无明显优势, 但对于需要运用综合知识的病例分析题, 研究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 进一步证实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突出效果。

3.3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没有临床经验, 如何科学地引用病例, 合理设计问题, 提高教学技巧, 设计合理的实验考核方案, 这些均需要带教老师认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 从提出问题到引导学生讨论问题, 进而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也促进了教师知识的更新[7], 推动了教师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实现向“综合型”教师的转变, 从强调学科知识内容向获取综合知识的转变[8]。

总之,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 能启发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的思维, 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学生对该教学方法评价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谭刚, 覃能武.PBL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 28 (2) :74-77.

[2]Norman GR, Wenghofer E, Klass D.Predicting doctor performance outcon of curriculum interventions: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d continuing cmleten[J].Med Educ, 2008, 42 (8) :794.

[3]谭刚, 覃能武, 李国贵, 等.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 加强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J].解剖学杂志, 2010, 33 (2) :277-278.

[4]谭刚, 覃能武, 王振富, 等.案例教学法在中枢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9 (6) :75-77.

[5]谭刚, 吴建清.以问题、授课和案例为基础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 2013, 36 (4) :860-861.

[6]周芙玲, 刘原, 张王刚, 等.PBL教学法引入临床诊断学的实践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2 (2) :205-206.

[7]秦海宏, 葛伟, 孙雪洁.PBL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 (6) :131-123.

内科实验员论文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我校2011级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第二学年下半学期两个班级共126人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生。一班为实验组 (62人) , 平均年龄 (17.18±1.23) 岁;二班为对照组 (64人) , 平均年龄 (17.22±1.07) 岁。两个班级的126名学生都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 其基础课程成绩及年龄等资料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相比,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较差, 对深奥的医学知识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多花费心思, 改善教学方法。

1.2 方法

两组学生的理论课均由同一位教师讲授且教材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 按课程内容进行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讲授;实验组在内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引入模拟病房与标准化病人, 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2.1 模拟病房的建设

我校模拟病房的建设起步较晚, 条件简陋, 目前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摆放模拟病床4张, 1张摆放高仿真模拟人, 另3张为标准化病人准备, 设施摆放与真实病房相仿。

1.2.2 标准化病人的征集与培训

在本校教学医院实习的优秀学生中征集标准化病人, 并根据内科护理学各系统的教学内容对标准化病人进行标准化培训。如在呼吸系统理论课程结束后, 针对急性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及护理评价等内容进行规范化指导, 每种疾病各挑选3名不同典型临床表现的实习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对象, 并最终由教师考核, 合格后方可“上岗”。

1.2.3 实验组实验课安排

在学生进行了完整系统的理论课学习后, 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实验课中结合模拟病房及标准化病人进行学习, 具体程序如下:首先, 在实验课前, 要求学生对本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点进行充分预习;其次, 以小组为单位, 在模拟病房通过与标准化病人沟通交流、问诊、体格检查、护理评估, 最终经组内讨论后得出护理诊断, 针对标准化病人提出书面的护理计划及护理实施, 并明确护理评价的内容, 选出一名小组代表发言, 提出自己的疑问;最后, 标准化病人对学生诊疗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反馈及指导, 并由教师对护理程序进行点评, 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甚至让学生交叉模拟病人, 互相体验, 并可以设定一些临床常见的突发状况,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急救治能力。

1.3 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

经过系统的护理教学后, 我们应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评定将模拟病房及标准化病人引入内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效果: (1) 比较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2) 对两组学生进行有时间限制的期末理论考试, 以满分100分的测试成绩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3) 在教学医院实习结束后, 根据学生临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护理诊断能力、提出护理措施的能力、健康教育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等方面统计两组学生在内科系统的实习考核成绩。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调查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使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 使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

向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共发放问卷126份, 收回有效问卷12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其中非常满意与满意的实验组学生占82.3%,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8%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2.2 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与实习考核成绩

在一学期系统教学结束后, 进行理论考试及内科系统的实习考核, 具体见表2。其中, 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为 (80.14±9.37) 分,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的内科实习考核成绩为 (72.86±15.22) 分,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5], 它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 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学生在实际护理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做好准备[6]。但近年来, 随着医疗卫生深化改革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 医患矛盾日益突出, 实习学生的学习条件明显受限, 且实习学生进入临床一线, 从纯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阶段, 面临着角色、学习方法、心理、责任等多方面的转变, 难免感觉理论难以与实践相结合, 或与病人的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 所以王蕾等[7]在总结护理教育教学方法的进展中, 认为应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如近年来在文献中广泛报道的临床路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均以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连接”为最终目的。所以在我们内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教学中引入模拟病房,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高仿真的临床环境, 同时结合标准化病人, 又称模拟病人或病人指导者[8], 可以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可以清楚地感知和理解所学内容。在模拟病房中, 针对标准化病人的沟通交流、问诊、体格检查等, 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还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得到语言交流和沟通技巧的锻炼, 而这些恰恰是实习学生刚进入临床所面临最常见的两大问题。现在通过模拟病房及标准化病人, 并按照医院护理规程进行操作练习, 使学生在真正进入临床之前体验到护士的真实工作过程, 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同时, 学生可将强大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转化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课前积极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等内容, 上课时专注认真, 课后反复总结、体会, 努力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临床技能。

实践证明, 我们应该在模拟病房的建设上下大力气,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及环境。同时, 教职工自己也应该多向兄弟学校取经, 吸收护理教育中的新理念及新方法, 力争使我校的模拟病房及标准化病人建设尽早步入正轨, 使之成为我校的常规教学手段之一。

摘要:目的 探讨模拟病房及标准化病人在内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的可操作性与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在内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 引入模拟病房及标准化病人, 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方法, 比较两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理论考试成绩、实习考核成绩更高 (P<0.05) 。结论 在内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引入模拟病房与标准化病人, 对提高学生教学满意度、理论考核成绩及实习考核成绩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模拟病房,标准化病人,内科护理学,实验课

参考文献

[1]曹梅娟, 姜安丽.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整体胜任力标准框架模型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6) :536-538.

[2]白玫, 沈宁.试述护理人才的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10) :828-830.

[3]李丹.模拟病房管理构建新型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平台[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9) :261-262.

[4]王佳, 蒋晓莲.标准化患者在护生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概述[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2) :35-37.

[5]潘静坤, 杨秋实, 林莉, 等.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7) :104-105.

[6]Lambert V A, Lambert C E, Petrini M, et al.对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教学经验[J].中华护理教育, 2006, 3 (2) :88-90.

[7]王蕾, 陈松兰.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 2011, 8 (2) :87-88.

心血管内科专家 篇7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第一病区主任。协和学者特聘教授。

长期侧重复杂、疑难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房速、房扑、房颤、室速,室上速中以复杂或外院失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每年完成1000例以上的各种复杂疑难病例的消融,累计手术已超过1万例。

在难度最高的器质性室速消融方面,无论总数及成功率均居国际前茅。因为在心律失常领域的造诣而成为迄今唯一参与制定国际顶级学术指南的中国专家。独创了心房颤动的个体化消融术式,个人每年完成的房颤消融量居国际前茅,占阜外医院总量65%,其中复杂和高龄病例占90%以上;首创血管迷走晕厥的去迷走化疗法。

推荐就诊疾病:心律失常、房颤

科室介绍

阜外医院一病区是我国心律失常领域最早成立的心律失常专科病房。经过20余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亚洲乃至国际规模最大、临床科研学术实力雄厚、年手术量最大、以面向全国和国际的复杂疑难病例为主的心律失常专科病房。

目前,一病房设有床位40张,近几年来每年收治患者2000余例,每年手术量均在1600例以上,2011年手术量超过1700例,其中房颤、房扑、室速、室上速射频消融手术超过1250例,起搏器手术近500例。以年手术量最大、诊治病种最多、病情复杂严重的心律失常病房享誉国内外。近年来,病区专家还承担了国家、部委以及国际多项研究项目,同时也是硕士、博士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在多个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有较大影响的原创性学术稿件。

现任主任姚焰教授在室上速、室速、房扑以及房颤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个人每年手术量超过1000例,其中多数为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的各类复杂疑难或外院手术失败患者。在国际上最早开展Brugada室颤的射频消融。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导管消融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在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方面独创了房颤的个体化线性消融术式。

吴永健

主任医师,教授,留德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副主任,22病区主任兼7病区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直工作在心血管疾病临床第一线,积累总结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擅长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重症心肌梗死的救治(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的治疗等,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重症心肌梗死的救治(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自1991年开始跟随著名心脏病专家,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导者高润霖教授学习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技术方面受到良好的训练,并先后赴德国和美国深造,对各种类型的复杂冠脉病变均能进行成功治疗,年PTCA 例数800~1000例。

推荐就诊疾病:冠心病、心脏介入

科室介绍

阜外医院22病区主要从事冠心病、瓣膜病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在全国著名专家吴永健教授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团结协作,坚持病人利益第一,质量第一的服务宗旨,本着“诚信,规范,求精”的原则为病人服务,得到了全国各地患者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评价,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服和赞誉,同时获得同行的广泛认同。

病区重点诊治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血管领域的各种疑难病症。尤其擅长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多支病变、钙化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等。开展了杂交手术,避免了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小,赢得了患者的欢迎和好评。同时开展了血管内超声、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等冠脉检测手段,增加了冠脉诊治的手段,更加客观的进行冠脉病变的评价,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开展了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工作,并建立了科室网站,建立起医生和患者沟通的桥梁,方便了患者咨询、就医,促进了医患和谐。病区冠心病介入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冠脉介入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系数均为全国最高。

上一篇:高等书法教育下一篇:团体文化活动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