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地训练

2024-07-13

教学地训练(精选9篇)

教学地训练 篇1

一、研究的主题与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选择适切的语言实践活动的训练点、充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课堂的应有之义。上海市教研室的小学语文教研员薛峰老师也认为:“关注表达”是指基于阅读情境, 对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进行有序的训练, 训练的过程应是学生语言得以积累、理解和运用的过程, 是吸收、内化以及外显的过程, 是相关技能得以逐步形成的过程, 是发展学生思维, 引领他们形成基本的思维方式、逐步提高他们思维品质的过程。

《全神贯注》是三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一篇记叙文。其中, 第2小节是全文的重点内容, 它按时间顺序详细描写了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 细致地描述了罗丹的动作和神态变化, 并巧妙地加入人物的联想, 把罗丹工作时如痴如醉的境界刻画得惟妙惟肖, 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一小节有多处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训练。

因此, 我们决定在对《全神贯注》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 研究了如何适切地选择语言实践活动的训练点, 达到“关注表达”的一系列训练目的。

二、教学过程的描述与反思

为了行文的简洁和主题的需要, 笔者将本节课的其他教学环节的设计略去, 仅保留语言实践活动环节。

1. 第一次试教

第一次试教时, 我们在第二小节设计了两个语言实践活动 (如下) 。

想象说话:

(1)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 一会儿后退, 嘴里叽里咕噜的, 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__________。忽然眼睛闪出异样的光, 又似乎跟谁在激烈地争吵。

(2)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 一会儿后退, 嘴里叽里咕噜的, 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出异样的光, 又似乎跟谁在激烈地争吵:__________。

提示:联系上文的“左肩偏了一点, 脸上……”和“罗丹一会儿向前, 一会儿后退”等内容。

教后记:虽然教师事先对两处说话的内容做了预设, 并在课堂上一再提示、启发学生, 但他们发言还是不够积极, 并且说出来的内容大同小异。尤其在做第二个练习时, 这一点表现最为明显, 甚至还有学生对“争吵”的双方是谁产生了歧义。结果, 在课堂上这个教学环节不但耗时较多, 而且没有起到锻炼学生表达、帮助理解课文的目的, 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 我们必须对说话练习进行调整。

2. 第二次试教

这次, 我们在第二小节仅保留了学生有话可说的第一个想象说话练习, 希望能确保学生说话的时间, 真正起到说话练习的目的。为此, 教师事先做足了功课, 对罗丹说悄悄话的内容进行了十分充分的预设和提示 (如下) 。

想象说话: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 一会儿后退, 嘴里叽里咕噜的, 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_______________。忽然眼睛闪出异样的光, 又似乎跟谁在激烈地争吵。

提示:联系上文的“左肩偏了一点, 脸上……”“罗丹一会儿向前, 一会儿后退”等处, 说话的内容应是和女像说不同角度 (粗略看、仔细看;远处看, 近处看) 看女像不同方面 (脸的五官部位和具体雕刻, 脸的整体, 左肩的位置、左肩与整个脸的搭配等) 后的事情 (发现的问题、罗丹的思考、打算的修改方案、修改后的视觉效果等) 。对这三处进行排列组合, 说话的内容就会丰富许多。

教后记:这次, 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质量都比以前好了许多, 对他们理解课文也很有帮助。但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尚不够发达、思考问题不够精细化等原因, 我们发现课堂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教师的这些提示, 自然也就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从这个说话练习中受益。而且, 在听课时有位教师提出了质疑:学生说来说去都是围绕上文的两处来说的, 是不是这个说话练习本身的开放性不够?何况学生绞尽脑汁说出来的语言并不见得比文中原有的语言美, 那这个设计练习的价值又在哪里?可不可以重新换一个说话练习?

3. 第三次试教

这次, 本着让说话练习的开放性更强、学生更有话可说、说出的语言更美的指导思想, 我们再次细读文本, 重新设计了说话练习。不过这次的训练点不是在教学第二小节时出现, 而是在它的教学完成之后。

说话练习:

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 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请你浏览一下第二小节, 再好好读读第四和第五小节, 仔细想一想。如果你愿意, 回家动笔写一写, 可以借鉴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发言。

我们设计这个练习的目的有三:第一, 因为上文的第二小节和下文的四、五小节都可以成为说话内容, 所以学生可以有更多的素材充分进行表达, 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备课教师也将这个语言实践活动的大标题由“想象说话”变成了“说话练习”。第二, 因为学生说话的内容有可能是他们刚刚理解、积累 (课后要求要背诵) 过的第二小节, 那么这就是对这段语言进行“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 是吸收、内化以及外显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把文中好的语言变成自己的, 实现“消极语言到积极语言”的转化, 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加融会贯通地理解课文, 加深对上下文的理解。第三, 因为学生说话的内容还可以是下文的四、五小节, 因此通过这个说话练习, 还可帮助教师检验学生对后面四、五小节的理解程度, 以突出教学重点, 简化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后记:这次, 学生发言十分踊跃, 较好地达到了我们的三个教学目的。课后, 还有很多同学把这个说话练习主动变成了写话练习, 实现了“基于阅读训练学生表达”的教学理念。听课教师普遍反应这节课的设计十分扎实, 孩子们真正实现了学有所获。

三、关于本节课的反思

虽然, 我们最终选择了第三次试教时的语言实践活动, 并且教学效果还不错。但作为执教者, 我依然对最初选择的两个说话练习“难以割舍”。

首先, 第二小节中的两处想象说话虽在操作时有难度, 但仍有保留的价值, 因为他们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 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和“又似乎跟谁在激烈地争吵”这两处联想的作用。作者虽然抓住罗丹动作与神态的变化, 也能让读者体会到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全神贯注, 但加上茨威格的这两处联想以后, 就能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他们也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如能据此进行想象说话, 将会对“联想”这种表达手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不再对其停留在“贴标签”的程度。而“了解什么是联想、初步体会其作用”是这节课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

其次, 因为时间的关系, 教师可在教学实践时保留第一个练习,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第二个练习则可以一带而过, 让学生知道争吵的双方是罗丹最初的想法和后来产生的灵感即可。这时, 我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学生说话的语言多么优美, 而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是否更加准确、深入和到位。

最后, 教学中教师无论是选择最初的两处说话练习, 还是选择第三次试教中的说话练习, 都有道理。这几种教学设计并不矛盾, 因为它们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不一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时, 各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适切、适当的说话练习。明确了这一点, 我们就对“如何适切地选择语言实践活动的训练点”这个命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收获

当初我们选择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研究时, 就是看中了第二小节中语言文字的多处留白。经过几次试教, 虽然我们最后选择的语言实践活动已和当初有了很大差别, 但却使我们在以下方面有了收获。

首先, 通过几次对语言实践活动的调整, 教师无论是细读文本的能力, 还是教学设计的能力都有所进步。

其次,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试教时, 为了攻克“罗丹可能会说些什么”这个难点, 执教者做了十分充分的预设。这对教师的专业功底提出了挑战, 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语言实践活动除了要与文本适切外, 还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适切, 不然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最初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

再次, 通过几次选择语言实践活动, 我们对语言实践活动的不同类型及其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便于以后设计出更优质、更适切的语言实践练习。

最后, 在以往的家常课上, 我们发现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学生始终是一个群体, 还有一部分学生总是游离于这个群体之外。通过这次研究, 我们打算从语言实践练习本身和教师的点拨两方面入手, 提高这些课堂上“听众”参与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以后在课堂上大胆表达。

教学地训练 篇2

放松练习、柔韧性练习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作用

1.前言

“要想跑得快,就必须增大步幅和加大频率”,也就是说“步频”和“步幅”是决定跑速的两大因素,而跑的协调放松能力又是影响步频与步幅的技术因素。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除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等条件外,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技术能力,特别是能较好的掌握和运用途中跑中的协调放松能力,以便在保持较快的步频的基础上发展步幅,最终提高速度。在平时训练中,队员就很难做到这一点。有的教练要求不到位,只是一味加强腿部力量,而忽视了协调放松技术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是队员对协调放松认识和理解不够。当前世界上共同认为“短距离跑的胜利,一定属于掌握了放松跑的人”。当然动作的放松是建立在正确的基本姿势和合理的技术之上的。通过多媒体的动画的分析教学,让队员在视觉上有一个认知的概念[1]。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红安县第二中学14岁到16岁少年田径运动员(短跑)2.2 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通过对运动员系统的观察,直接获得资料)②实践法;(结合自己以前的训练经验从而得出结论)③文献资料法(搜索大量文献,仔细阅读相关内容)

(一)、结果与分析

通过观察、文献资料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少年短跑运动员通过放松训练后成绩要比放松前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是从一开始就进行放松训练的运动员更为突出。说明放松训练在少年时期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忽视的。.1 正确的放松技术应用的作用

.1.1 正确的放松技术应用使能量供应充足

短跑放松技术的正确应用,能使运动员在短跑比赛中能量系统供应更为充足,而不致很快疲劳。

.1.2 正确的放松技术应用使步频步幅提高

采用正确的放松技术,可以使运动员的步频和步幅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运动成绩。.1.3 正确的放松技术应用使比赛节奏合理

运动员运用正确放松技术,可使比赛途中速度变化节奏趋于合理,从而创造优异的成绩。.2 柔韧性训练对短跑训练的作用.2.1 柔韧性训练对步幅的影响

柔韧性是决定动作幅度的关键因素,短跑运动员增大步幅很大程度上在于加大腾空两腿的夹角,有资料表明,运动员在腾空时两大腿间夹角加大5~7°,步幅可增加10~12cm。.2.2 柔韧性训练对损伤疲劳的作用

增加柔韧性练习,可预防损伤,伸展练习作为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酸痛,促进消除疲劳。.2.3 柔韧性训练对骨骼肌的作用

由于柔韧性的发展,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节功能得到提高,主要是调节主动肌与对抗肌之间的协调性,使主动肌收缩充分放松,降低运动阻力,改善肌肉的放松能力,保证运动幅度的加大,使技术动作更省力、更轻松。如:短跑训练中,增加“跪倒后撑”一类练习来解决由于股直肌被动不足引起“屈膝影响送髋”这个难题。.2.4 柔韧性训练的主要方法

柔韧性训练主要方法有两种,即:静力拉伸法和动力拉伸法。在训练中,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它又可分为一般性柔韧性训练和专门性柔韧性训练。

静力拉伸法:是指通过动力拉伸的缓慢的动作,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伸到一定程度时暂时静止不动。静力性练习一般安排在训练中准备活动部分和主动放松练习中(如大负荷的力量练习活动后)通过一些伸展活动可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肌肉关节韧带的伸展能力,从而预防损伤。在柔韧性训练中,在进行拉伸时应放松,拉伸练习时也可采取负重练习,每组持续时间大约为30s(肌肉胀痛可坚持一下,肌肉感到麻木时为止),重复次数因人而异,灵活掌握,基本上少年运动员练习重复次数应为成年运动员重复次数的30%~40%,间歇时应安排放松练习或进行按摩[2]。

动力拉伸法:是指有节奏的,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练习,使软组织逐渐被拉长的练习方法,它能使专项运动肌群、韧带、关节得到最大幅度的拉伸和运动。动力性练习属于专门性柔韧性训练,它是专项训练前一种过渡性练习手段,在动力性练习时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开,这样可避免损伤,在练习中以“摆压”、“震动”、“旋转”等手段为主,以先“远侧”后“近侧”为原则,一周安排3~4次。在进行动力性柔韧性训练时应与其他短跑专项练习相互结合,消除两者间不良转移,以提高训练效果。如: 20m弓箭步走后接30m跨步跑。

30m正踢腿和侧摆腿,两腿交叉进行,返回时,结合摆臂练习。30m放松慢跑,同时做空中抡臂练习[2]。

少年时期是开始进行柔韧性训练发展柔韧素质最主要的时期,因此我们应在此时期内采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为促进短跑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少年短跑运动员在进行柔韧性训练时,应注意练习手段和练习方法应适应少年的身心特点,并根据个人技术状况而定,以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否则不利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进而影响将来的发展前途。总之柔韧素质的好坏对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的正确掌握以及将来运动成绩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训练中应重视柔韧性训练,为少年短跑运动员将来成为优秀运动员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放松技术的理论依据

各学科对放松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差异也比较大。从短跑训练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指大脑皮层在接受外部刺激时,兴奋和抑制交替都能适应,而又有节奏的进行,以及对抗肌群的主动放松。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理解,放松是“没有思想负担”,“没有焦虑的感觉”“一种松弛的精神状态”。根据跑的力学原理,有人把人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量的大小作为衡量紧张与放松的标准,甚至认为跑中两腿交换的频率快负荷就大,反之则小[3]。.1 对肌肉放松的运动生物力学机制分析

所谓肌肉放松能力,是指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收缩时,其余不必参与工作的肌肉及时而迅速的放松以及运动员随心所欲的支配自身肌体收缩与放松的能力。运动员放松能力强,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收缩肌遇到的对抗肌阻力就小,因此,便于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和力量,提高完成技术动作的耐力,使动作经济、省力,速度保持始终。跑是一个连续的周期性动作,表现为动作的屈伸以及肌肉的紧张与放松之间的交替。也就是说同一块肌肉在完成一个动作时,前一个阶段是主动肌,到下一个动作阶段就变成了对抗肌。由此可见,肌肉的放松能力对提高运动员成绩具有重要意义[4]。.2 对肌肉放松的生物化学机制分析

众所周知,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是三磷酸腺苷(ATP)。在人体安静状态时,肌肉内ATP含量只能供肌肉收缩1~2s所需的能量,而肌肉内磷酸肌酸(CP)的含量为ATP的3~5倍,磷酸肌酸在磷酸酶催化作用下可以将它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二磷酸腺苷(ADP)而再合成ATP,这叫做氧化与磷酸化偶联。以这种方式生成的ATP量占体内生成总量的80%。肌肉收缩时ATP分解消耗,肌肉放松时ATP再合成,可见放松有助于节约能源和ATP的再合成。短跑是高速度、高强度的竞赛项目,运动员一般在后程的速度均有所下降。有机体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肌肉中的能源物质储备不足,导致后程的速度下降,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中被消耗能源的补充速度。短跑中肌肉在缺氧的情况下,剧烈动作需要较多的能量,其能源主要是来自ATP的无氧分解与合成,然而肌肉中贮存的ATP又是有限的,快速的能量贮备物ATP、CP在激烈运动时8~10s钟内就消耗光了[5]。ATP完全消耗不仅使肌肉不能继续工作,同时也妨碍肌肉的舒展,这时便会出现速度下降。因此,运动员对肌肉主动放松的能力掌握的越好,就越能节省能量,减少血乳酸生成,被消耗的能量也就越能得到更快的补充,延长工作时间,速度耐力也就越好。

.3 肌肉放松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放松技术有利于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和灵活性提高,使全程速度得以发挥。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与运动活动肌肉的基本能力有关,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群之间协调性的改善,以及对肌肉紧张与放松调节能力的提高。神经分化抑制的发展过程对运动员肌肉的随意放松能力起重要作用。生理学指出,步频、步幅与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有关,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又与大脑皮质接受来自本体感受器的高频率传入神经冲动的耐受能力有关。如果运动员在短跑比赛中,追求高频率提高速度,而不积极发展步频,必然要求肌肉在单位时间里做出更快的收缩,这样会导致动作紧张、拘束乃至出现错误动作,许多附加神经冲动以高频率传导到中枢,引起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经过短暂一段时间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转换速度减慢,步频下降,全程的后程也就越跑越慢。

.4 适宜的心理放松有利于建立信心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获得神经肌肉放松感和积极心理情绪的前提。短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心理状态是影响跑速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员具备适宜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是有效发挥技术、战术和机能潜力的保证。运动员在参加训练或比赛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在这种紧张情绪的影响下,运动员很容易出现动作僵硬,不协调,产生多余动作,破坏短跑的技术环节,很难保证技术发挥。而过于放松毫无进取的精神状态,又很难集中精力保持旺盛的斗志,在心理上就会感受到力量不足,从而导致动作软弱无力。因此,在短跑的训练或比赛中建立心理放松是一种在精神上的紧张与放松的有机结合,是适宜的精神放松状态,这种状态能使运动员建立信心,保持良好的竞技水平。三.短跑运动员肌肉放松的方法

.1 建立合理实效的短跑技术是肌肉放松的前提

短跑技术动作的高度自动化,总是和肌肉的高度协调放松分不开的,技术动作要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解剖学的要求,才能使肌肉更协调自然放松地完成动作练习,因为合理实效的技术本身,就对各运动器官的用力提出了高度协调配合的要求,同时还应克服一些不良的细节,如跑动中的咬牙切齿,反而造成肌肉紧张[6]。.2 改善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

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与运动活动中肌肉的基本能力有关,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肌肉之间协调性的改善,以及对肌肉紧张与放松调节能力的提高。神经过程分化抑制的发展过程对运动员肌肉的随意放松能力起重要作用。研究证明,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肌肉随意放松能力之所以高,与中枢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神经细胞的抑制深度有关。因此,要改善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各协同肌群之间和它们与对抗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提高肌肉放松能力。改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训练中常常用10s内的支撑高抬腿跑,10s内的两手支撑双杠的双腿悬空车轮跑,以及加速器牵引跑等方法。.3 进行专门的肌肉放松训练

.3.1 通过心理学手段进行肌肉放松练习

它是运动员通过语言暗示意志和想象的力量,有意识地使身体、心理处于平静状态。调节神经系统的机能,促使肌肉放松。如进行想象放松法,让运动员在头脑中的意识积极地想象短跑中肌肉内部收缩和放松的感觉节奏,想象自己在跑动过程中很轻松自然,这种练习能提高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协调性,提高动作精确性达34%左右。加强心理训练是通过自我暗示、加强形象思维方式,使身心达到放松,从而培养队员在大强度训练和比赛中胸有成竹,通过自我调控把握取胜的信心和勇敢拼搏的精神。常用方法还有自我暗示放松法和移动放松法等。.3.2 在跑动中进行肌肉放松训练

在向运动员反复强调说明肌肉放松对短跑促进作用的情况下,采有减小外界阻力的顺风跑、下坡跑、加速器牵引跑,以及用强度60%~70%的中速单人跑等,让运动员边跑边体会肌肉放松的感觉。

.3.3 通过医学、生物学手段提高肌肉放松能力

进行水疗、按摩、针灸等,均可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7]。.3.4 肌肉放松

在每次练习间歇和运动训练后,进行整理放松活动练习也可有效地提高肌肉放松能力,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在每次训练完以后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放松练习(身体肌肉放松)。

.4 短跑的放松训练方法.4.1 惯性跑

惯性跑是一种放松而又不减速的跑法,一般在30~60m的距离内进行,起跑后加速25~30m,速度达到最快,然后肌肉停止主动用力,被动惯性跑进15~30m,或惯性跑后速度要下降时再加速20m左右。这种跑法要求肌肉放松,教练要提醒队员体会放松惯性跑的技术动作。.4.2 下坡跑

坡度一般为5~8°,利用下坡向前的惯性,充分体会肌肉用力的感觉。运动员由斜坡从上往下逐渐加速跑,此时运动员神经肌肉转换速度加快,肌肉收缩频率得到加强,这有利于运动员体会肌肉快速用力时的肌肉感觉,当运动员跑速达到最高速时,可使肌肉完全停止用力,凭惯性继续跑进,感觉速度下降后再加速,放松一次。.4.3 顺风跑

借助风的推力,体会肌肉的放松感觉。和牵引跑相类似,注意身体不要后仰。.4.4 牵引跑

借助外力的牵拉带动作用,充分体会放松跑的动作及感觉。速度适中不宜过快,距离可以稍微长一点,要求有充分体会肌肉放松的感觉。.4.5 大步放松跑

尽量放开步幅,尽最大努力迈步但是要求不能紧张,可以腾空时间稍微长一点,充分体会伸展髋关节。不作强度要求,但充分高抬大腿,打开髋关节,用适宜的步频做出舒展协调的技术动作。

.4.6 快慢相结合体会放松跑

加速30m后做15m的惯性跑,后转入慢跑,再做同样距离的加速跑。惯性跑慢跑,反复训练,可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经常练习此技术将形成动力定型,运动员速度转化能力将有很大提高,不论是在训练和比赛中都能随意控制住自己速度的快慢节奏。.4.7 弹性跑

不做速度要求,但是要充分体会踝关节蹬地用力的节奏。要求跑动时要富有弹性,体会踝关节的屈伸动作和蹬地时的感觉。.4.8 行进间跑、终点跑

要求到达终点后仍要放松跑一段距离再自然减速。一般根据训练水平高低,应控制在30m~60m之间。.4.9 中速跑

研究证明强度在70%~80%的中速跑,最有利于掌握技术动作和发展放松能力。这是体育工作者应该谨记的。

以上是我在以前参加训练时得到的体会,我想可能会对放松训练有所帮助,能够提高运动成绩。

.4.10 放松训练.4.10.1 放松弹性跑

站立式起跑30~50m,中速跑动,中匀速跑,动作协调放松,前脚掌着地,跑时富有弹性,步长适中不宜过大。重点体会脚踝的屈伸弹性。.4.10.2 放松大步长跑

要尽可能的放开步子,跑动距离尽量要长一些(越野跑或者是长跑),动作协调放松,尤其是面部表情、颈部、肩部等保持自然。跑时上下肢摆动幅度大,重心高。.4.10.3 加大步幅

步幅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说步幅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随着距离延长,速度递增,逐渐加大步长。但是要在放松的基础上练习,不能够太紧张。.4.10.4 放松大步加速跑

动作协调放松,尤其是跑时髋、膝、踝、肩关节要放松、自然。加速的距离随着加速能力的提高逐渐缩短,加速达到较高水平时,可转入到惯性跑进。.4.10.5 向前摆臂,抬腿直线跑

身体稍微前倾,肩下沉,肘用力,两臂前后平行摆动。摆动腿以膝领先向正前方摆出,脚掌着地方向要正,两脚落地尽可能在一条直线上[8]。.4.10.6 小步跑后接加速跑

此训练一般在做完准备活动后就开始进行,重点体会髋、膝、踝、肩关节自然协调放松和摆动腿的积极下压着地技术,提高着地的力量,发挥跑的频率。.4.10.7 高抬腿跑后接加速跑

此训练重点体会、改进和提高跑时摆动腿前摆、高抬技术,发展腰、髋肌群力量和腿部力量,提高高抬腿能力,改进臂与腿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4.10.8 后踢腿跑后接加速跑

体会摆腿时大小腿折叠技术,发展大腿后肌群力量,踢腿时膝关节放松技术。.4.10.9 车轮跑

体会抬腿折叠技术和下压着地技术,发展膝关节的灵活性及腰、髋肌肉力量,要求膝关节完全放松。

.10.10 后蹬跑

重点体会下肢的摆蹬技术和提高后蹬能力,发展步长[9]。.4.10.11 摆臂练习

提高和完善跑时两臂摆动技术,要求大臂带动小臂,手腕要放松,不要握紧拳头,不要耸肩,前后摇摆时向后的力要大些。面部、颈部的肌肉不要紧张。立定的、行进的、快慢相交替进行。

.4.10.12 体会放松

在各种跑的练习中,要强调放松,注意技术训练,少计时,把注意力集中在用力与放松的体会上。.4.10.13 调节气氛

教练要适当调节训练中的气氛,不要使队员感觉空气紧张,给他们营造宽松的环境,避免给队员造成心理和机体上的紧张。

.4.10.14 在快跑练习时,要求队员正确体会放松技术 当摆动腿在完成前摆动作时,要用积极下压的动作过渡到后蹬,这时要求膝关节要充分放松,否则不利于小腿快速前摆,给以后大小腿自然折叠造成阻碍,训练中如果忽视膝关节的放松,只要求“大腿高抬”是收不到好的效果,协调放松技术的要领,只有让队员自己充分认识、理解并慢慢体会,才能收到好的训练效果。四 结论与建议

1.采用放松训练的方法能提高运动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改善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使收缩与放松高度协调;采用放松训练的方法能使肌肉活动达到最佳的协调状态。

2.建议采用放松训练的方法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的节奏感、速度感,以提高运动员在短暂时间内对自身状态的调控能力[10]。

3.协调放松的能力在跑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从最初的训练就开始培养,才能避免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和用力的方式。充分发挥肌肉的力量,并能使肌肉在每一瞬间得到充分的休息。

教学地训练 篇3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 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 对学生的习作可以“精耕细作, 一稿多改”, 对个体学生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发现, 及时调整, 及时指导, 及时反馈, 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在小班化的条件下,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分年段有侧重的训练,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稳扎稳打, 循序渐进。

一、高一主要抓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教师首先要培养他们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我们可以从写作内容和作文的呈现形式着手, 教师只要稍稍花点心思, 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笔者在NSEFC Book 1 Unit 1 Friendship的Warming up教学中让学生来解释friendship时, 先出示下面这首英文诗:

When it rains, I feel friendship is a small umbrella.

It can give me a piece of clear sky.

When I’m crying, I feel friendship is a white handkerchief.

It can wipe the tears’stains dry.

When I am sad, I feel friendship is a warm word.

It can bring me happiness again.

When I am in trouble, I feel friendship is a strong hand.

It can help me escape my troubles.

When I sit in a quiet place, I think friendship is a very wonderful feeling.

It can’t be pulled and torn, because it is in everyone’s heart.

It is there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our lives.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 尝试将画线部分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替换, 表达对friendship的理解。这是高中英语的第一堂课, 目的只是让学生喜欢英语, 喜欢说英语, 喜欢写英语, 所以此任务的设计只是让学生替换4个带形容词的名词短语, 任务简单, 又有小组成员的配合, 加上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完成起来得心应手。当小组代表站起来朗读他们写的小诗时, 他们觉得写英语诗歌原来也不是难事啊!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而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保障, 而良好的写作习惯主要体现在书写习惯、检查习惯以及二次写作习惯。

很多教师认为高中学生再培养书写习惯为时已晚, 但“Better late than never”。我校高一新生报到时拿到的第一份英语作业就是“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字帖, 每天坚持临摹20分钟”, 这份作业一直要持续到开学后的第二个月。高一第一个月每天中午的午自修 (20分钟) 都是给学生用来临摹的。10月份高一全体学生将参加英语书法比赛, 角逐个人奖项和班集体奖项。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 学生不仅充分意识到书写习惯的重要性, 同时整体的英语书法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检查习惯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 一篇作文只有在反复修改后才有可能成为佳作。检查通常分为两部分:自查和互查。对于高一学生来说, 英语作文要查什么呢?我们来看NSEFC Book 1 Unit 1Friendship的写作任务设计:Swap your letter with your partner.Look at his/her work and help to improve it.Pick out any mistakes you see in spelling, verb forms, or punctuation.教材已经对学生检查作文进行了很好的指导, 为了细化英语习作的检查步骤, 我们又提出了以下几条英语写作必做的写后活动。

(1) 查句式 (看句子成分是否完整, 是否出现一个句子多个谓语动词, 语序安排) ;

(2) 查动词 (看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 非谓语动词形式) ;

(3) 查习语、搭配 (看是否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等) ;

(4) 查词性是否误用;

(5) 查单词拼写, 尤其是部分动词的特殊变形;

(6) 查词数 (如有词数要求) ;

(7) 查标点符号。

以上作文检查步骤贯穿学生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 让写后活动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在自查和互查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改错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除此以外, 教师还会指导学生读懂并使用一些表示习作中错误的代码 (见表1) 。在批改习作时, 有些教师只是用横线画出文中有错误的地方, 当学生拿到批改过的文章进行自评时, 却不知从何改起。而在横线下加上不同的错误代码能让学生一目了然, 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修改, 让二次写作更方便。有些教师很负责地把文中的错误逐个修改, 这使学生失去了自己纠错的机会。用错误代码代替逐一修改能让学生在自我纠错的训练中提高写作的正确性。

二次写作是常被学生忽视的习惯, 但却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习惯。二次写作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改正错误, 而是学生结合同伴、教师的评价对习作的反思, 对文章重新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提高了文章的质量, 提升了写作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二、高二主要抓文体规范并加强仿写, 包括篇章的体裁和结构

经过高一一年的词、句训练, 高二年级我们主要抓篇章的训练, 包括文章体裁和文章结构。由于学生之前接触的文章体裁主要限于记叙类, 所以要让学生很快地、规范地掌握各种体裁篇章的写作, 还得从仿写着手。下面是一堂观点对比类写作课的教学设计, 呈现如何通过仿写教会学生掌握此类体裁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技巧。

【例文】

三班的同学进行了一场有关英语学习的讨论。讨论的题目是:学习英语要不要从儿童时期开始?请你根据下表中的提示写一篇短文, 介绍讨论的情况。

注意:1.文章的起始句已给出;

2. 词数100左右 (不包括已给的起始句) ;

3. 参考词汇:基础foundation汉语拼音Chi-nese pinyin

【训练步骤】

1.审题

文体:议论文

时态:一般现在时

内容要点: (1) 赞同儿童时期开始学英语;

(2) 儿童记忆力好, 记单词多;

(3) 为今后英语学习打基础;

(4) 反对从儿童时期开始学英语;

(5) 既学汉语拼音又学英语易混淆;

(6) 影响今后的汉语和英语的学习;

(7) 讨论未取得一致意见。

2.讨论确定文章结构

结论:此类文章结构称为菱形结构。

3.分析范文

The students of Class 3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start learning English fromchildhood.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is issue.Some of them think that English learning should start from childhood.As little boys and girls have a very good memory, they can learn a lot of English words by heart.This will help them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English learning.But others do not agree.Young children have to learn Chinese pinyin at school.If they study Chinese pinyin and English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be very likely for them to mix them up.This will do a lot of harm not only to their Chinese learning but also to their future English learning.In short, the students have not arrived at any agreement yet. (117 words)

在找出topic sentence, ending sentence, the sentences which are for the opinion, the sentences which are against the opinion的基础上, 架构这篇文章的基本框架:

由此, 我们得到了一个观点对比类作文的模板。

4. 润色结构, 使观点有层次地递进, 并加上自己的观点, 让文章更具开放性

5. 润色语言, 使文章的表达不是千篇一律, 而是多姿多彩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足够的语料库, 而观点对比类写作的语料库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介绍讨论的主题

(2) 过渡句 (以上模板和润色后的结构中加下划线的句子)

(3) 介绍正方观点

(4) 介绍反方观点

(5) 进一步介绍双方观点

(6) 观点展开

(7) 总结句

(8) 发表自己的观点

6. 仿写

在接受上述一系列有效的输入后, 学生已经对如何写观点对比类文章有了很好的掌握, 那么, 有效的输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教师在此环节要把握好仿写材料的难度。

在写作教学中, 一篇文章从孕育到完成要经历“构思→谋篇→起草→修改”这一过程, 仿写可以使这一过程得到快速实现。

三、高三侧重文章的提炼和升华, 包括遣词造句、逻辑训练等

高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 但要写出一篇好文章, 还需要对文章进行提炼和升华。因此, 高三年级我们主要侧重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和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写前的语料库和写后的点评有效指导学生润色作文。

语料库是学生写作的“米”, 只有拥有大量真实自然的语料, 学生才能“烧”出一篇美味的文章。语料库在写作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为解决英语写作教学中“教什么”及“怎么教”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2]教师在写作前准备好与写作任务相关的语料库,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输入, 长此以往, 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就有了质的飞跃。

同样, 教师通过写作后的点评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美化他们的作文。下面以我校郑朝霞老师的一堂作文点评课为例, 呈现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润色习作。

【学生习作】Beauty comes from action

It can be seen in the picture, a lady who has good out look threw the banana peal away without throwing it into the dustbin nearby.After a while, the lady went away.Then a disabled old man noticed the peal on the ground, he picked it up and try to put it into the dustbin.It looks really a hard work for him.

The picture tell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dyand the old man.Compared the old man with the young lady, I think the old man is more beautiful than the lady although he is disabled.Because his action is more beautiful.Even a child knows we can’t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In my oppion, only having a noble quality, can you become really beautiful. (130 words)

【步骤一】通过集体查找习作中的错误, 让学生意识到语言材料的正确性是影响习作得分的第一因素。

【步骤二】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以下三方面美化作文, 让学生意识到好的语言材料是影响习作得分的第二因素。

1.美化用词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1) 地道原则

(2) 词组优先原则

(3) 多实少虚原则

(4) 弃旧取新原则

2.美化句型要牢记四个“不如”

(1) 肯定不如双否好

(2) 陈述不如倒装巧

(3) 单句不如复句妙

(4) 从句不如短语傲

3.有效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结构紧凑

【步骤三】学生通过把握语言材料的正确性及了解美化作文的方法, 按小组重新修改学生习作, 并作展示。

【教师总结】一篇美丽的作文在确保语言的正确性后, 词汇选择要地道新颖, 出奇制胜;句型结构要灵活多变, 错落有致;连接词运用要自然巧妙, 行文流畅。

【家庭作业】美化你自己的作文“Beauty come from action”。

小班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小班化框架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 给予了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充分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能, 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 全面提高了每一个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让学生快乐地写作, 让教师快乐地教写作。

参考文献

[1]符元兰, 陈胜权, 简远鸣.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 :112-113.

如何科学地指导语感训练 篇4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忽视大量阅读,语文水平或者语感水平是很难提高的。而其关键则是过好诵读关。任何口语交际都得借助语音负荷着语文去充当思想表达和信息传输的工具。书面交际虽然没有声音,但无论写或读,人的发音器官都在参加活动,更不要说是念出声来了。因此,作家老舍先生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美。我们不要叫文字老趴在纸上,也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老舍先生讲的是文学创作,然而同理,我们阅读作品时也要进行音韵美的赏析。在朗读训练中则首先要抓住语句的停顿、重音、语调变化等技巧的培养。如儿化韵在韵尾附加一点儿卷舌音,以增加表示轻微、蔑视、喜爱、温婉的语感,迭音形容词,借音节的重迭以表示加强以及喜爱、宁静、深沉、悠长、绵延等语感。

“强调多读多写,重视语言感受,固然是一条宝贵的经验,但是时至今日,这种‘语感教学法’,从教学研究科学化的角度来看,尚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朱作仁语)因此,在语感训练中,既要能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又要能遵循儿童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来加以指导。叶圣陶先生提出的“综合感受法”,就是一种科学方法。所谓“综合感受”,就是诵读时,口、耳、眼、心并用,通过反复朗读与背诵,逐步地感受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五官”的感觉综合功能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的优势。

在诵读涵泳中,教师的成功范读也很重要。如特级教师于漪讲她的老师在课堂上朗读岳飞的《满江红》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摇摆着,读得出神入化,音调十分感人,一室寂静无声,我们全班同学都深深感动了。他教完,我们也都能流畅地背诵了”。

训练学生“别出心裁”地造句 篇5

一、厘清造句训练目标

(一) 观照课时目标, 彰显训练的梯度

造句练习要遵循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规律, 引领学生经历语言感知、模仿和创造的过程, 使学生练得有效。但绝对要规避让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在同一水平面上滑行。

如, 经过对练习册的仔细审视, 笔者发现运用“好像”造句在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均有出现。确定精准的练习目标, 成为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因此, 依据每篇课文的课时目标, 确定基于整体考量的分目标就很有必要。 (见下表)

以上不同年级的造句练习目标指向明确, 体现出学生语言能力形成是一个整体推进、分阶段螺旋上升的过程。同时又兼顾了一练一得的要求, 改变了单个练习定位不准、层级模糊的弊端。

(二) 读懂例句意蕴, 探寻语用的深度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是比较常见的造句形式。因此, 读懂例句的意蕴, 理清句子的内部关系将大大强化学生对范式的感知深度。如六上《回顾·拓展四》中的造句练习:

1它虽然被无数人踩着, 但没有向人类要过报酬, 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2这些为人类做出无私奉献的人, 不也同样伟大吗?不也同泥土一样值得称赞吗?

可见, 句1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转折关系的复句, 更通过“只是”这一词点明事物的状态。句2于则要求学生学习“不也”连用, 增强反问的语气。

因此, 要引导学生尝试从逻辑关系、表达效果、词义辨析等角度对例句进行解读, 从而实现语言的增量。

(三) 借助学习“泡泡”, 把握导学的纬度

教材在练习册中安排了不少以“吐泡泡”形式出现的学习提示 (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学段) , 编者采用对话交谈的形式, 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引导学生认真读题, 学会思考。教师要教会学生破解利用“泡泡”学习的密码。

1 找准训练的切入点。如三上《风筝》要求学生用“垂头丧气”造句, 一旁的学习“泡泡”提示学生:“要写出垂头丧气的原因哦!”这样的提示语要求指向明确, 有助于学生理解训练的意图, 做到完整地表达。

2 掌握迁移的增长点。如四上《蟋蟀的住宅》中的学习“泡泡”就很好地揭示了迁移的增长点:“我发现这些句子都是用______方法写的。我还能找出一些这样的句子。”从归纳共性, 粗知表达手法寅找句子, 深入感知用法寅尝试模仿, 培养语用能力, 层级清晰,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遣词造句的要义。

3 领悟表达的精妙点。如四下《语文园地一》让学生用上数量词写句子, 同时精心设计学习“泡泡”:“用数字来说明, 句子更生动了!”使学生不仅能知其然, 更能知其所以然。

二、造句训练策略举隅

(一) 沉入语词, 牵引对比, 疏通造句瓶颈

要想写出准确、生动的语句, 必须建立在对词语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四上《语文园地二》中要求用“胸有成竹”造句, 学生对词义只是模糊的理解, 因此无法准确地表达使用。于是教师进行了如下引导:

1.联系文本, 粗知词义。

(1) 默读短文, 画出文中解释“胸有成竹”的句子。

(2) 想一想:我们一般用“胸有成竹”形容什么?

2.出示句子, 思考哪个句子写得好, 并说明理由。

齐白石爷爷作画前善于观察, 乐于表达, 因此作画时总是胸有成竹。

齐白石爷爷作画时总是胸有成竹。

3. 学生尝试运用“胸有成竹”说话, 全班交流评议。

理解词语不能割裂与文本的联系, 对于诸如“胸有成竹”之类的词语更应从它的本义出发, 联系已有知识推想它的引申义。同时通过例句比照融用法于其中, 由说到写进而实现质的飞跃,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二) 锁定生活, 拓展溯源, 锤炼造句素材

造句的目的是为了交际的需要,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因此提倡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汲取养料, 学习造句。

例如, 五上《窃读记》要求学生仿照“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 目的地可不是饭店, 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用上带点字写句子。笔者发现学生写的最多的句子是“这支笔 不是我的 , 而是他的。”“她不是我妹妹, 而是我姐姐。”此类句子虽句式完整, 但对第三学段的学生而言显得过于肤浅, 缺乏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想。讲评时, 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同学们能联系前几天的校小记者选拔赛, 用上“不是……而是……”来说一说吗?

生:这次小记者选拔失利不是因为自己准备不充分, 而是因为过于紧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唉, 真遗憾!

生:一次的失败不是永远的结局, 而是成功的铺垫, 我一定会从挫折中站起来去迎接辉煌的明天。

这时, 我趁热打铁,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继续用上“不是……而是……”来说话。

生:宇航默写能全对, 是因为他下课不是在玩耍, 而是在积极地准备, 真是“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啊!

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和多姿多彩的生命活动是学生造句练习取之不竭的“素材库”, 我们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 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去捕捉充满质感的造句素材, 学生造的句子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三) 变式重组, 一词多句, 衍生造句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造句训练, 大多采用“一词一句”的形式, 这种形式固然能评估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运用能力, 却忽视了在造句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五上《落花生》对“一词多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要求学生根据“成熟”的不同义项进行造句,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一词多句”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从内容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别人造过的我不用, 尽量避免雷同。尽量让他人能直接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思想。

2 从句式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同一个词, 可以造陈述句, 也可以造反问句……通过句式的变化,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 从感情色彩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因为有些词既可以做褒义词, 又可以做贬义词。如四下《鱼游到了纸上》让学生用“忘我”造句就可采用这一方法。

(四) 基于起点, 赏析评价, 点燃造句的热情

用“√”或“Ⅹ”的评判方式并不适合批改造句练习。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精心而作的情与意的结合体———句子。其实,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标准去考量:第一, 对 (要求符合语法规则, 合乎逻辑) ;第二, 好 (要求有丰富的内容, 即有具体情境, 有真情实感, 有生活哲理) 。

例如, 三下《一面五星红旗》要求用“为了……也为了……”造句:

生1:为了自己, 也为了父母, 我要好好学习。

生2:为了这个家, 也为了我的健康成长, 爸爸没日没夜地工作着。他年纪虽然不大, 背却已经开始驼了。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听说训练 篇6

传统语文教学重在教师的讲授,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久而久之, 坐享其成的听课习惯养成, 既而也就不愿积极发言了, 另外, 一些学生从家长或社会吸取“少说为佳, 言多必失”的教训, 怕因说错话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及同学的嘲笑, 不敢踊跃发言, 这样的教学不仅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也使原本活跃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了。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 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谈谈昨天的报纸, 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时讯, 自由讨论, 畅所欲言, 以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 多鼓励学生敢于就教学内容置疑, 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爱听、想说的积极性, 所选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 是他们所关注、关心的话题, 形式上更要活泼多样,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 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环境中自主训练。如教学《伤仲永》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丰富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 根据文章主旨进行小型辩论赛, 这样有趣的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学习文章的兴趣, 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另外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开展成语接龙、音乐、诗词欣赏、演讲竞赛、改编课本剧等形式各异、风格活泼的听说训练, 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 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依据课堂教学内容, 变换听说训练点

单凭日常的随机训练, 尚不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灵活地变换听说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听说的方式掌握听话的要求, 在课堂上听清楚教师的问题, 听清楚同学的回答, 同时边听边注意发现疑难, 这样听才有效果。在写作教学中可进行音响写作训练, 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 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创设情境, 完成写作构思, 阐述他对音乐的理解,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听说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四、丰富听话素材,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以听说带动读写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听力训练 篇7

一、2013教学大纲对英语听力的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

1. 理解主旨和要义。

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总会围绕一个主旨或者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有时, 主旨要义会比较明确, 有时则会贯穿整个对话或独白, 考生要自己去归纳、概括。

2. 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为了说明或支持主旨, 对话或独白中总会出现一些具体信息, 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这些信息是理解和把握对话或独白主旨必不可少的内容, 也常常是听力部分的重要考查项目。

3. 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判断。

话语发生的场合、说话者直接的关系等对话语含义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这些背景知识的推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人对口语的理解能力, 因而也是听力测试所要求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

4.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一般来讲, 说话者总会有自己的态度或意见, 对此的理解或推断在一般交往中非常重要。有时, 说话者的意图或观点是说明出来的, 有时则隐含在对话的字里行间, 需要听者自己去揣摩、推断。

以上是考试大纲对英语听力的要求及考生应具备的能力的指示。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对考生进行听力训练。我认为进行听力训练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在教学中尽量多说英语, 要尽量做到语音纯正, 尽量让学生尽早地接触纯正的、地道的标准语言。教师选择好听力材料的同时尽量充分利用课本内的课文与workbook里的听力训练材料, 当然要选择好适当的课外辅导材料, 使学生的听力内容多样化, 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 教师要让考生多接触历届高考听力试题, 使之能适应高考的语音及语速。最后,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提高学习效率。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农村学校, 学生普遍英语听力差, 我认为存在以下原因。

一是来自学生, 即学生不重视英语, 更不用说听力了, 很少花时间去练习。二是来自教师, 教师只重视外语知识基本语言问题。学生在小学初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充足的词汇量及相关的语法。听力是听和理解之和。听力理解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具体问题有:语音障碍。有些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就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 于是产生了听力障碍、语速障碍。中学生平时学习以课文录音为准, 速度较慢, 如果再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重音转移等有关语音语调变化的听力材料, 便无所适从, 因此, 教师在平时训练时就应该循序渐进, 逐步向大纲要求过渡、词汇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大小及掌握准确程度, 直接影响听力理解。

二、训练学生听力的策略

1. 充分恰当地利用课堂用语。

英语新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侧重对学生的听说训练, 因此,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来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高中英语教师应使用的基本课堂用语包括:问候、指示、解释练习的步骤、纠正错误、表扬等等。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用简单的英语来解释一些语法结构、词汇和一些背景知识, 有必要的话还要借助于身势语来表情达意。这样经常重复所说的内容, 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便能基本适应, 而且教师在用英语组织教学时, 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2. 充分恰当地利用课本。

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有教师应积极使用并开发教材。我把整个听力教学过程分成四部分:听前预测 (pre-listening) , 听时记录 (whilelistening) , 听后延伸 (post-listening) , 及时巩固 (Consolidation) 。在做听力练习前, 我适当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因此, 我在听前会给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提高听的兴趣。在做听力时, 我同时呈现相关的图片, 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受到刺激, 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听完之后我再要求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把遗留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共同完成。最后, 进一步巩固。为了加深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我再次把图片展示出来, 而不放录音, 要求学生在图片的提示下重述听力内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之后每组派个代表进行口头表述。这样既能练习听力, 同时语音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书面表达相应得到了练习。

3. 充分利用课外教材。

众多教师所选择的听力材料多数接近考试题型, 而语言材料一旦缺少新颖性, 学生就很难有兴趣或集中精力听, 若平时能选择些衣食住行等与现实生活或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材料进行训练, 学生则更容易进入状态。学生都有一份英文报纸, 我自己定了高中版《21世纪》报、《ChinaDaily》等。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挑选一些较好的、较适合学生的、跟得上时代的文章, 进行一些听力训练,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增添他们的兴趣。

4. 充分利用听力材料进行精听和泛听训练。

所谓“精听”, 指仔细、认真地听取所听内容的各个方面, 不仅仅包括主要内容, 还包括其中的细节, 并较为准确地获取这些信息。精听可以是逐词、逐句地反复听, 也可以是一段对话或是一篇文章的重复听。听的时候, 教师可让学生先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或者要谈论的问题, 随后就一句一句地仔细听。学生听时不看文字材料, 把听的材料记下来, 一开始听时会比较困难, 听不懂就反复听, 直到听懂为止。这样听一段时间, 学生对于语音、语调的变化, 就会感觉比较熟悉了, 听力会有较大提高。

泛听是在不停顿、反复听的情况下, 着重听其内容和重点。学生练习泛听, 先从心理上有所准备, 听不懂, 不要停下来想, 更不要心慌意乱, 不肯听下去。短文, 小故事, 幽默剧及电影对白等相对比较容易些, 因此, 教师不妨从这些方面多练习听力, 在“寓听于乐”中提高听力能力, 培养听力兴趣。

三、合理采用听力材料后的反思

1.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 选择教材中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内容, 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训练听力, 获得相应的听力能力。

2. 保持材料的科学性。

采用合理的材料辅助提高听力能力时, 教师要注意保持科学性, 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总之, 要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就必须做到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持之以恒。只有做到这些, 英语听力水平定会不断提高, 并且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摘要:高中英语听力旨在提高听力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教师要通过分析学生听力差的原因, 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合理的训练策略, 最终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教学地训练 篇8

高中是一个由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 因此此时的学生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 思维能力也开始有所提高, 并且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 因此老师需要懂得使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高一、高二的授课内容往往是新知识, 从学生接受能力来看应该更多地引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思考。老师从教学转到助学,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一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铺路砖”较少, 在学生还没能完全理解的情况下便转向更深奥的知识, 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为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学生无法快速地进行旧知识向新知识上的跳转, 因此这样非但不能加快教学速度, 反而会影响教学进度。深圳市数学特级教师李志敏在给学生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一课时,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 便让学生进行类比学习, 他为学生设计了相关问题: (1) 求双曲线标准方程有哪些基本步骤? (2) 如何化简| (x+c) 2+y2- (x-c) 2+y2|=2a? (3) 焦点在x轴和焦点在y轴的双曲线标准方程有何区别? (4) 尝试求解课本例题, 对照解答你能归纳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基本类型吗?如此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课堂探索, 并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自主探讨, 由教师进行疑难解答, 学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得多。

2.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思维内动力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以学生为主, 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对于需要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数学来说, 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去, 才能够让其真正掌握知识的重点, 而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应讲求民主性, 无论学生的言论如何都要耐心地听其讲完, 不要阻碍学生自主思维的热情。在一节题为“指数函数性质应用”的优课评比中, 有两位老师都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处理方法却截然相反。对于不等式5x-1>5x-3的求解, 都有学生提出与老师讲授的不同的解法, 其中一位教师因担心学生的解答方法复杂, 延误教学进程, 让学生课后探讨;而另一位教师则选择耐心地记录分析了学生的方法, 结果发现学生巧用换元法, 问题解决起来轻松易懂。从收效来看, 后者的确优于前者。注重对学生的民主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由此可见, 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 讲求合理的教学方法相当重要。

3. 把握教学主线, 倡导变式训练, 控制教学的思维密度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错综复杂, 而教师要将这些知识点归纳整理, 建立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的知识构架。系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 否则, 混乱不清的知识点, 学生学起来无从下手, 进而就会懊恼厌倦。例如, 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复习课中, 教师应懂得利用化简、证明等方法将各种看似毫无章法可循的函数公式联系在一起, 将其展示给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公式进行自主化简, 归纳各个公式之间的联系, 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征服感。而学生在课堂上的收益效果主要取决于课程安排与设计, 因此教师在课前进行知识结构编排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重点, 结合从前的知识, 完善现有知识, 以渗透式的方法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4. 优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的思维强度

兴趣会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同样, 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愿意去学。在优课评比中, 有的教师通过引用李泳主持的央视节目价格竞猜的思想来讲“用二分法解方程”, 还有的教师会在“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这一课中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最后的晚餐》这种艺术形式上的区别引出何为中心投影, 类似的方法, 深深地激发学生兴趣。所以学生的兴趣不是从大量的公式原理中来的,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种看似与课堂无关的方法巧妙地与授课内容联系起来, 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世间万物看似相互无关, 实则均有紧密联系, 因此教师本身应先做到善于挖掘, 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拓宽思路。

总之, 数学课堂看似枯燥乏味, 实际上是一个富有韵味且需巧妙逻辑的艺术学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匠人精神, 从学生出发将课堂设计成学生思维发展的蓝天, 为培养高素质数学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一般人认为, 高中数学具有知识抽象、逻辑严密性强、应用比较广泛的特点。因此,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那么, 究竟该如何合理地量化设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呢?

关键词:量化设计,高中数学,思维训练

参考文献

[1]邹国伟.创设优美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火花[J].成长之路, 2011 (28) .

教学地训练 篇9

一、加强目光注视, 改善交流态度是进行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前提

目光注视是人与人在交流过程中很自然的行为, 是交流态度、能力与技巧的综合体现, 而目光注视更是语言发展的前提。所以, 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 首先要改善他们的交流态度, 而改善他们的交流态度, 应着手于目光注视的训练。在训练中, 首先利用儿童喜欢的玩具、活动、逗笑等活动促进目光接触。其次, 与儿童互相交换原来所持有的物品, 让儿童学会表达:请给我、我们换一个等。再次, 在做交换游戏时, 利用身体或言语符号来传达自己的意思, 如, 要求儿童传递狗的玩具时, 可以发出“汪汪汪”的声音, 来表明自己需要的物品, 以便增强理解。最后, 经常与儿童的目光平视, 发出简单扼要的指令, 如“请看着我”“请坐下”等, 让儿童熟悉指令, 在课上逐渐以提问、回答、服从指令、向他人表达意愿的交流训练, 从而完成目光注视的训练。

二、强化语音训练是进行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基础

任何儿童要获得有声语言, 首先要进行发音练习。纵观人的语言发展规律, 每个个体都是从婴儿咿开始学习语言的, 婴儿从出生后就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成人从“ɑ”“e”等单个音到发出“mɑ”“bɑ”等音节, 这样不断的学习才逐步有了语言。可见没有良好的语音, 就谈不上语言的发展。而自闭症患者虽然到了说话的年龄, 但有的连基本的语音都没有, 所以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应从强化语音训练入手。自闭症儿童由于他们个体差异极大, 所以在发音训练中呈现的状况也是参差不齐, 而大部分儿童则存在较大的发音障碍, 主要表现为发音器官功能不会应用。自闭症儿童在听觉理解、听觉分辨、听觉过滤、听觉广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障碍。

发音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让自闭症儿童充分感觉多种形式的发音动作, 帮助他们体会发音要领, 掌握发音技巧, 培养正确的语音习惯, 促使自闭症儿童发音器官功能的发展与成熟, 学会发音。

三、利用身体接触法, 调动儿童的情绪是进行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有效方法

良好的情绪是自闭症儿童训练的基本条件。在训练过程中, 多以触摸儿童的身体, 如拥抱、击掌、气流感觉、搔痒等方法, 引导儿童发出各种声音, 让儿童对声音产生一定的兴趣, 调节好自闭症儿童的情绪。

四、加强语言的理解训练是进行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关键

采用各种方法和教具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先从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符号开始, 通过图片 (或实物) 、手势符号和言语符号相结合, 学习如洗脸、抱抱、喝水、睡觉等日常用语的理解和模仿。循序渐进地导入更多的词汇, 多以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的词汇开始, 并加强词汇的扩展, 强化空间方位词大小、多少等词汇的理解, 能理解物品的功用等。当儿童的词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 逐步让儿童理解两步指令, 如“去哪里”“干什么”等, 两词句式能理解, 再以如“大的某某”“我要某某”“妈妈吃”等供儿童选择与学习类似句式, 逐渐向完整句式的理解过渡。

五、加强表达训练是进行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 以手势语言进行表达训练 (如食指指物等) , 逐渐导入言语表达训练, 同时建立有意义音的表达, 起初由已有的单音开始, 同时可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上课过程中还需注重儿童对语言符号能进行有意义的表达, 并注重主动、流利的交流表达, 能正确使用有意义的单词。当儿童的表达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 要培养儿童主动表达和询问表达能力的发展。

六、加强语法训练是进行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难点

通过图片、文字加声音的结合, 上课时还可以应用儿童早教机, 让儿童掌握语序, 理解主语与谓语及宾语的关系, 重点让儿童理解主语必须是处于句首, 当儿童理解到一定程度后, 逐步进行被动句态的理解与运用。

上一篇:营造语文学习氛围三招下一篇:儿童疱疹性咽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