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固定带(精选7篇)
重建固定带 篇1
肩胛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而且以往多数以保守治疗为主, 但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可能存在持续的疼痛或者肩关节功能障碍。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 作者采用后入路对15 例移位肩胛骨骨折进行重建钢板或重建带内固定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 例, 男13 例, 女2 例;年龄19~66 岁, 平均41 岁;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车祸伤9 例, 坠落伤6 例;左侧5 例, 右侧10 例。合并伤:多处肋骨骨折8 例, 血气胸或肺挫伤5 例, 颅脑外伤3 例, 腹部脏器损伤3 例, 同侧肩锁关节脱位1 例, 骨盆骨折和股骨转子下骨折1 例。根据Miller-Ada肩胛骨骨折分型标准[1], ⅡA型 (解剖颈骨折) 1 例, ⅡC型 (肩胛颈下部骨折) 4 例, Ⅲ型 (肩胛盂骨折) 2 例, Ⅳ型 (肩胛体骨折) 8 例。8 例行重建钢板内固定, 7 例行重建带内固定, 手术均在伤后2周内进行。
1.2 手术方法
全麻, 俯卧位, 采用后方入路:切口始自肩峰沿肩胛冈下缘向内至肩胛冈中点或中内1/3, 再弧形向下经肩胛骨体部至肩胛骨下角。锐性分离三角肌后部和冈下肌肩胛骨内侧缘, 将冈下肌翻向外侧, 显露肩胛骨外侧缘及肩胛颈部, 注意保护肩胛上神经和动脉及三边孔、四边孔内容物。解剖复位骨折端, 用克氏针或点状复位钳临时固定, 塑形重建钢板或重建带, 根据骨折类型置于肩胛颈、肩胛骨外侧缘、肩胛骨内侧缘及肩胛冈等部位, 用螺钉固定。放置负压引流, 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用颈腕吊带或三角巾悬吊保护患肢, 疼痛缓解后即开始肩关节锻炼, 先作前后方向的摆臂锻炼, 后作转圈锻炼, 然后作爬墙锻炼, 辅以被动外展和上举活动。6~8周后可逐渐开始完全范围的功能锻炼。
2 结 果
15 例均获随访, 时间4~27个月, 平均 (16.9±8.3) 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 平均 (10.4±1.7) 周, 未发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按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2], 优:肩关节活动不受限, 外展肌力5级, 无肩周疼痛, 本组12 例;良:肩关节活动略受限, 外展肌力4级, 肩周有轻度疼痛, 本组2 例;可:肩关节活动中度受限, 外展肌力3级, 肩周中度疼痛, 本组1 例;差: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肩周严重疼痛, 外展肌力2级, 本组无。本组优良率93.3%。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 (见图1~6) 。
3 讨 论
3.1 肩胛骨骨折的诊断
肩胛骨骨折属高能量损伤, 常合并其他损伤或骨折, 在收治入院时, 常以颅脑及胸腹部外伤为主, 在外科治疗时往往造成漏诊, 因此对多发伤患者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本组病例合并骨盆骨折和股骨转子下骨折1 例, 在颅脑和胸部外伤治疗稳定后转入骨科时, 因患者无肩胛部不适主诉, 开始时未注意到肩胛骨骨折, 后从影像资料中发现肩胛骨骨折, 避免了漏诊。对肩胛骨骨折患者, 同样应该注意是否存在合并伤, 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本组病例合并多处肋骨骨折8 例, 血气胸或肺挫伤5 例, 颅脑外伤3 例, 腹部脏器损伤3 例。
X线检查是骨折诊断的基本手段, 但对于肩胛骨骨折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三维CT重建应作为常规检查, 充分显示骨折的立体及整体形态[3],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对治疗方案和内固定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3.2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指证
大多数肩胛骨骨折移位轻, 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但对于移位明显的肩胛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Ada等[4]对113 例肩胛骨骨折的回顾研究发现, 用非手术治疗可出现伸展无力、肩峰下疼痛等肩关节功能障碍, 50%~100%的患者发生静息痛, 40%~60%的患者出现伸展无力, 20%~60%的患者出现伸展疼痛,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而手术病例固定牢固, 早期功能锻炼, 获得满意效果。陈志平等[5]对10 例移位明显的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 术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一般认为, 冠状面和横截面成角大于40°或移位大于1 cm 的肩胛颈骨折[6]、移位大于3~5 mm的关节内骨折[7]、移位的肩胛体骨折[8]需要手术治疗。
本组15个病例主要为移位明显的肩胛体骨折 (Miller-Ada Ⅳ型) 8 例及肩胛颈下部骨折 (Miller-Ada ⅡC型) 4 例, 2 例肩胛盂骨折 (Miller-Ada Ⅲ型) 关节内移位大于5 mm, 1 例解剖颈骨折 (Miller-Ada ⅡA型) 合并同侧肩锁关节脱位, 属于不稳定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后, 肩胛骨的正常形态得到恢复, 随访未发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按照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 8 例肩胛体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为优;4 例肩胛颈下部骨折3 例优, 1 例良;2 例肩胛盂骨折患者1 例优, 1 例可;1 例解剖颈骨折患者为良。
3.3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有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后上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等。常用的后方入路为Judet入路, 切口起自肩峰, 沿肩胛冈下缘向内至肩胛骨内侧缘, 再沿肩胛骨内侧缘向下至肩胛骨下角。此入路对于肩胛骨外侧缘及颈部骨折的显露较为困难, 切口长, 创伤大, 软组织的剥离范围广。我们设计的切口仍起自肩峰, 沿肩胛冈向内至肩胛冈中点或中内1/3, 再弧形向下经肩胛骨体部至肩胛骨下角。此入路可以相对容易的显露肩胛骨外侧缘及颈部骨折, 切口短, 创伤小, 对于软组织剥离范围小。
3.4 肩胛骨骨折内固定的位置及选择
肩胛骨形态不规则, 选择合适的内固定位置及合适的内固定对于治疗肩胛骨骨折具有重要的意义。冈上窝和冈下窝骨质菲薄, 肩胛骨内侧缘、外侧缘、肩胛冈、肩胛颈、肩峰、喙突等部位骨质较厚, 适于放置内固定。对于肩胛体及肩胛颈骨折, 常选用的内固定位置为肩胛颈、肩胛骨外侧缘、肩胛骨内侧缘及肩胛冈。本组病例内固定的选择位置就是这几个部位。本组8 例行重建钢板内固定, 7 例行重建带内固定。重建钢板和重建带可以折弯适应肩胛骨外侧缘和内侧缘不平整的骨嵴, 钢板帖服后易于螺钉固定, 恢复解剖结构。但是, 重建带比重建钢板在折弯上更有优势, 重建带可以很方便地从肩胛骨外侧缘或者内侧缘向肩胛冈折弯, 钢板十分帖服, 因为肩胛冈骨质较好, 螺钉固定更为牢固。相反, 由于重建钢板相对帖服差, 从肩胛骨外侧缘向肩胛冈折弯时操作较为困难, 肩胛骨内侧缘固定时往往跨过肩胛冈向上 (见图3) , 固定强度不如螺钉固定于肩胛冈牢固 (见图6) 。在钢板折弯时间上, 本组7 例重建带内固定病例明显短于8 例重建钢板内固定病例。
总之, 采用重建钢板或重建带内固定治疗移位肩胛骨骨折能够达到坚强固定, 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参考文献
[1]Miller ME, Ada JR.Injuries to the shoulder girdle.Part I:Fractures of the scapula, clavicle, and glenoid[M]∥Browner BD, Jupiter JB, Levine AM, et al.Skeletal trauma fracture, dislocation, ligmentous in-juries.2nd ed.Beijing:Science Press, 2001:1657-1658.
[2]Hargegger FH, Simpson LA, Weber BG.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scapular fracture[J].J Bone andJoint Surg (Br) , 1984, 66 (5) :725-731.
[3]王劲, 张雪林, 李树祥, 等.三维重建技术对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10) :615-617.
[4]Ada JR, Miller ME.Scapular fracture analysis of 113cases[J].Clin Orthop, 1991, (269) :174-180.
[5]陈志平, 左朝江, 蒋裕华, 等.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9, 15 (6) :447-448.
[6]贾键.肩胛骨骨折的分类及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2) :100-104.
[7]Schandelaier P, Blauth M, Schneider C, et al.Frac-tures of glenoid treated by operation[J].J Bone JointSurg (Br) , 2002, 84 (2) :173-177.
[8]周东生, 李连欣, 王鲁博, 等.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 2006, 44 (24) :1686-1688.
重建固定带 篇2
资料与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锁骨中段骨折患者80例, 随机分成解剖钢板微术组和重建固定带微创术组各40例, 其中解剖钢板微术组男24例, 女16例, 年龄28~45岁, 平均32.2岁, 致伤原因:击打伤6例, 跌落伤9例, 交通事故伤25例;重建固定带微创术组男26例, 女14例, 年龄26~49岁, 平均34.1岁, 致伤原因:击打伤7例, 跌落伤10例, 交通事故伤2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 (1) 重建固定带微创术组:标记骨折端和肩峰端设计切口;恢复锁骨力线和长度浮则量后预弯重建带;切口后皮下骨膜分离建立皮下通道后适当复位断骨插入重建带并用螺钉固定[1];功能锻炼。 (2) 解剖钢板微术组:同B组第一步骤;恢复锁骨力线和长度使用锁定螺钉瞄准套筒钢板后从远端导入钢板再在远端打入1枚普通螺钉[2];适度牵拉远端锁骨后在近端临时固定1枚克氏针确定断骨对位后在锁骨近端打入1枚普通螺钉;取出克氏针在锁骨两端再打入2田枚锁定螺钉;功能锻炼。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比较:解剖钢板微术组手术时间 (41.2±4.9) 分钟, 伤口愈合时间 (2.8±0.7) 分钟, 重建固定带微创术组手术时间 (61.5±7.8) 分钟, 伤口愈合时间 (2.9±0.6) 分钟,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手术前后Neer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手术后Neer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 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锁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中, 固定钢板是根据锁骨的外形设计生产的, 运用中仅需要稍微塑形即可和锁骨吻合, 从而减少了预弯次数, 保护了钢板且安装非常方便[3]。重建固定带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优势在于:用较少的螺钉和长跨度的钢板固定骨折块, 不仅能使钢板和螺钉承受的应力减少, 延长钢板和螺钉疲劳时间, 而且能使处在保护位置的骨痴及时长, 成形成支撑[4]。另外, 因为锁骨生理位置较浅, 骨性标志清晰, 利于该方法建立皮下通道, 行间接复位术[5]。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解剖钢板微术组手术时间 (41.2±4.9) 分钟, 伤口愈合时间 (2.8±0.7) 分钟, 重建固定带微创术组手术时间 (61.5±7.8) 分钟, 伤口愈合时间 (2.9±0.6) 分钟,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手术后Neer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 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可见, 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临床疗效相似, 均具有较高的骨折愈合率, 但是锁骨解剖钢板手术方法较简单手术时间较短, 临床上患者可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 Canadian Orthopaedic Trauma Society.Nonoperative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plate fixation of displaced midshaft clavicular fractures.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2007, 89 (1) :1-10.
[2] 叶耀.不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效果比较口[J].中国乡村医药, 2013, 20 (6) :15-16.
[3] Hill JM, McGuire MH, Crosby LA.Closed treatment of displaced middle-third fractures of the clavicle gives poor results[J].J Bone Joint Surg Br, 2007, 79 (4) :537-539.
[4] 曾浪清, 陈云丰, 刘燕洁, 等.锁骨中段骨折治疗现状[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 33 (6) :374-375.
重建固定带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以锁骨中段骨折就诊的老年患者82例纳入到本文当中, 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 均没有合并血管或者周围神经病变。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宣教, 以便于患者了解即将进行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 要求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确保研究伦理学的合理性。另外为保证本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对于具有下列情况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的患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和肿瘤患者, 均不在本文的入选之列。利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使两组患者在性别、既往史、年龄及其他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异, 即在两组之间存在可比性。
对照组即应用重建固定带治疗患者41例, 其中男25例, 女16例, 统计年龄在62~83岁;根据骨折原因可分为跌倒35例, 撞伤6例。治疗组即应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患者41例, 其中男26例, 女15例, 统计年龄在62~81岁;根据骨折原因可分为跌倒37例, 撞伤4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3~6h内施行手术, 麻醉方法采用高位臂丛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具体操作方法为: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取仰卧位, 将患者的肩部垫高, 以使得骨折部位充分暴露。手术切口采用平行于锁骨的横形切口, 骨折线作为中心逐层将皮肤剥开, 显露骨折端, 用钝性剪刀将骨膜剥离, 保护骨折附近的碎骨块, 复位骨折, 之后按照分组情况分别应用重建固定带和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一般指标以及随访后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P<0.05说明二者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肩关节评分 (Constant) 是1987年由Constant提出的, 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普遍的肩关节评分之一。其满分为100分, 分别由疼痛 (15分) , 肌力 (25分) , 功能活动 (20分) 以及肩关节活动度 (40分) 四个量子表组成, 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
2.2 两组患者治疗一般指标比较
见表1。
2.3 两组患者肩关节评分比较
见表2。结果表明, 在临床上应用重建固定带与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老年锁骨中段骨折, 不但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 还能够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评分, 具有在临床上大规模应用的价值。
3 讨论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 锁骨位于胸廓顶部的前方, 呈圆滑的“S”型, 是人体上肢与躯干唯一的、重要的骨性连接。而就是由于锁骨在生理和解剖结构上的特殊性, 极易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导致骨折。锁骨的形态结构比较特殊也较为复杂, 因此, 在治疗锁骨骨折特别是锁骨中段骨折时, 对于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就要求较高, 同时, 由于锁骨对于上肢活动功能的重要影响, 如果固定材料选择不恰当或者不对, 而导致骨折愈合不完善或者出现畸形愈合, 均会对上肢活动功能造成巨大影响, 严重的甚至会对正常生活造成不可预测的副作用, 再加上老年人年龄的特殊性, 也要求在制定手术方案时倾向于伤害小、恢复快、经济负担轻的手术方案, 综上所述, 锁骨中段骨折时其内固定材料的选择相当重要。
记忆合金环抱器作为一种新型内固定材料, 其作用原理是借助持续的合抱力和形状记忆功能来对患者的骨折部位施加一定压力, 进而促进骨折愈合, 降低骨折愈合畸形发生率, 其具有手术操作简单, 不需要螺母、螺钉、钻孔、楔入等固定件, 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对于患者所造成创伤, 有降低术中出血量的优点[2]。本文通过对82例锁骨中段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 观察应用重建固定带与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老年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价值, 结果显示, 应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老年锁骨中段骨折, 不但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 还能够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评分,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具有深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曲国欣, 陈根元, 丁轩玺, 等.记忆合金环抱器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前瞻性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 2010, 26 (1) :64-68.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篇4
关键词:重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治疗方法有多种[1]。锁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以最大程度恢复其解剖形态为主,同时亦应兼顾局部的美学要求。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加外固定,但对有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单纯手法复位很难达到骨折良好的复位,而外固定亦不能维持骨折的良好对位,仅能达到解除骨断端过度的异常活动,维持骨折端在一定的畸形位置愈合,骨折愈合后局部可遗留明显畸形。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和器材的发展,对该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已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推崇。自2004年1月份以来我院采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18~67岁,平均35岁。其中左侧骨折16例,右侧骨折24例;车祸伤33例,坠落伤5例,砸伤2例。粉碎性骨折30例,斜形骨折7例,横形骨折3例,均系闭合性骨折。伤后均在8天内手术。
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或全麻下,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部垫沙袋,常规消毒及铺巾。以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方向取长约6~8cm的切口,逐层显露骨折断端,将骨折复位,钢板预弯塑形,服贴放置于锁骨上缘,以便达到解剖复位及牢靠固定,其中辅以粗丝线或细钢丝内捆扎固定6例。重建钢板最好放在锁骨的上方,如果将钢板置于前侧,需要剥离的范围较广,但是可以用较长的螺丝钉固定[2],必要时可以采用,特别是存在额状面劈裂骨折。骨折复位固定均满意,活动患侧上肢均无阻挡感。术后第2天即行患肩功能锻炼。
二、结果
本组病例,术中无锁骨下神经、动静脉和胸膜损伤。随访4~3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骨折全部愈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恢复良好。
三、讨论
锁骨骨折的治疗对胸锁关节和肩关节功能的预后有特殊的意义,闭合治疗移位和粉碎的骨折有较高的延迟愈合率和不愈合率,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锁骨的承载能力下降,可诱发胸锁和肩锁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故主张锁骨骨折要达到解剖复位和固定良好。锁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与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及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相比,利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如下优点:
1重建钢板固定锁骨塑形好,可根据锁骨骨折部位的形状,给予塑形贴附锁骨固定,固定牢靠,符合“AO”内固定要求,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克氏针固定虽然操作简单,损伤小,但不能对抗骨折端旋转移位,易松动,滑脱,造成骨折固定失效,影响骨折正常愈合。传统手法复位加“8”字绷带、双圈及锁骨固定带等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难以达到解剖复位,易致畸形愈合,影响外观,固定松紧不易把握。
2术中骨折可达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少,有效避免术后畸形愈合,减少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可以避免克氏针滑移、脱出甚至进入胸腔损伤肺叶,造成严重后果[3],同时可以避免针尾刺破皮肤或外露皮肤,增加感染机会。传统手法复位存在复位后固定不稳定,长期固定患者不舒适,且亦因石膏绷带过紧引起局部皮肤或神经、血管受压,处理不当可产生压迫性皮肤坏死或造成肢体循环障碍等问题。
3术后患者可进行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对防止发生肩部畸形及关节僵硬有积极效果。克氏针经肩锁关节固定,限制了肩锁关节的微动,引起肩锁关节的僵硬和疼痛,后期易发生创伤性肩锁关节炎。利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可早期参加社会活动,受到患者的欢迎。
总之,利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较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及克氏针治疗有明显优越性,临床可行性佳。但是对锁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治疗前详细说明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征得患者的理解及同意。不论采取何种方法治疗,术中注意仔细操作,术后应加强门诊随访,复查X光片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97-401.
[2]荣国威、翟桂华、刘沂等:《骨科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01.
重建固定带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10年10月, 我科对12例胸椎肿瘤行全脊椎切除,患者肿瘤病灶均同时累及WBB4 -9区和10 -3区。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疼痛及截瘫症状。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 32-70岁, 平均 44.2岁。肿瘤病理类型 :原发性良性肿瘤3例,包括骨巨细胞瘤2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恶性肿瘤5例,包括软骨肉瘤2例、单发浆细胞行性骨髓瘤1例、 骨肉瘤1例、骨母细胞瘤1例;转移性肿瘤4例,包括肺癌转移2例、前列腺癌转移1例、乳腺癌转移1例。病变部位:累及T7者 3例,累及T8者2例,累及T9、T10者 各1例,累及T11者5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肿瘤与椎体位置关系由x线定位。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俯卧位,后正中切口,以病椎为中心上下个2-3个阶段,椎旁肌向两侧分离线显露达横突外并以牵开器牵开,病椎头、尾侧脊椎分别安置椎弓根螺钉。于病椎肋横突关节外3-4cm切断肋骨,结扎肋间血管,必要时包括神经根。钝性分开胸膜并向前推移,显露病椎椎体两侧和椎体前方,显露病椎,用纱布垫置人椎体前方和两侧, 分块或整块切除椎弓 ,显露出病椎上下的椎间盘,在后方将后纵韧带、后方纤维环切除,向前与两侧分离切除椎间盘 。如需行前方入路,则再取侧卧位,通常是左侧向上,若肿瘤向外生长部分在右侧,应选择右侧入路。取高于病椎1-2个节段的肋骨表面作切口,常规经胸腔进入,分离椎体表面的胸膜,结扎肿瘤椎体和上下各一个节段的血管,将大血管自椎体前方分离,切除上下间盘,此时椎体已完全游离,将其整块取出,前路重建可用钢板或钉棒系统,自体骨多用自体髂骨或肋骨。
1.3 术后处理
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如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和浆细胞瘤等患者术后 6~8周接受常规放疗。均接受定期随访,包括 x线、 MRI检查,了解内固定牢固程度、 病灶是否复发、 神经恢复和疼痛缓解等情况。转移瘤患者常规进行化疗或放疗。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
手术 150-270 min ,平均 210min,失血量为800-2500mL,平均1500mL。失血主要发生在椎体切除、暴露节段血管时。
2.2 随访
随访6个月~7年,植骨全部融合,无术中死亡、内固定松动、脊髓症状加重等并发症。3例术后10~36个月肿瘤复发。1 例神经症状无改善,其余疗效均较为满意。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据frankel分级标准,术后6个月,A级2例恢复至C级1例、1例无恢复;B级3例恢复至D级;C级5例均恢复至E级3例,D级2例。D级2例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x线片未发现脊柱失稳现象,内固定材料无断裂。典型病例影像学表现见图(1-4)。
3 讨论
3.1 WBB分区的意义
胸椎肿瘤可导致病理性骨折破坏脊椎的稳定性 、压迫脊髓产生神经症状[1]。而由于胸椎解剖的特殊性,如何依据肿瘤侵犯的部位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成为脊柱医生面前的难题。1996年3个权威的国际肿瘤机构提出了WBB分区系统[2,3],该系统能在保证脊柱肿瘤总体切除的同时保留脊髓的完整,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4,5]。
3.2 全脊椎切除联合内固定重建应注意的问题
(1)参照WBB分区系统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对同时累及WBB4 -9区和10 -3区小于3个椎节的胸椎肿瘤病人采取全脊椎切除、内固定重建术[6],稳定性好,肿瘤切除彻底。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以采用侧前方入路、劈开胸骨的前后联合入路,也可以单纯后正中入路。(2)椎体间的稳定有赖于可靠的植骨融合,而非单纯的内固定,因此植骨床的制备以及充分的植骨材料是脊柱稳定性重建的保证。(3)在进行全脊椎切除之前,应使用内固定维持脊柱的即刻稳定性以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4)植骨以自体髂骨和肋骨为好。其次可用钛网、异体骨笼填充自体碎骨植入。估计患者生存期不长或恶性肿瘤一般状况欠佳者,椎体间可用骨水泥植入。
由于本组病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尚不能对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椎肿瘤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目前我们认为对同时累及WBB4 -9区和10 -3区的胸椎肿瘤病人采取全脊椎切除、内固定重建,稳定性好,肿瘤切除彻底,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提高手术疗效,较满意地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Miller DJ,Lang F F,Walsh G L,et al.Coaxial double-lumenmethylmethacrylate reconstruction in the anterior cervical and up-per thoracic spine after tumor resection[J].J Neurosurg Spine,2000,92(2):8l-190.
[2]Boriani S,Weinstein J N,Biagini R.Primary bone tumor of thespine.Terminology and surgical staging[J].Spine,1997,22(9):1036-1044.
[3]Kevin C Yao,Stefano Boriani,Ziya L Gokaslan,et al.En bloc spon-dylectomy for spinal metastases:a review of techniques[J].Neuro-surg Focus,2003,15(5):1-5.
[4]阮狄克.脊柱肿瘤切除术后稳定性重建[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9):843-846.
[5]郑燕平,刘新宁,李慧武,等.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单节段原发胸椎肿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l2(3):234-235.
重建固定带 篇6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
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我院对28例锁骨中外段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8例, 男16例, 女12例, 年龄12~75岁, 平均37.4岁。骨折均位于锁骨中外段。5例无碎骨块, 18例有1~2块碎骨块, 5例3块以上碎骨块。开放性骨折2例, 均采用2期手术, 闭合性骨折26例。全部病例均未合并血管神经及韧带损伤。伤后时间2~15d, 平均4.6d。
1.2 手术方法
采取颈丛并臂丛麻醉, 平卧位, 垫高患侧肩背部。以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上缘作5~10cm弧形切口, 显露骨折端, 避免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 尽可能少剥离骨折处骨膜, 特别是锁骨下面骨膜。若有碎骨块用粗丝线捆扎, 也可用可吸收缝线捆扎, 较大骨块则用螺钉固定。骨折复位满意后将6~10孔国产重建钢板预弯塑形后置于锁骨上面, 骨折每端固定螺钉不少于3个。若有骨缺损则予以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植骨。术后抗生素应用3~7d。患肢三角巾悬吊制动, 1周后逐渐活动患肩, 避免患肩剧烈运动。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按Lazzcano标准评定, 优:肩部无疼痛, 无自觉和他觉力量减弱, 肩关节活动正常, 恢复原工作;良:肩关节活动有轻度疼痛, 活动度受限, 外展上举达不到180°, 自觉力量减弱;差:活动时疼痛、力量弱, 活动受限。
2.2 治疗结果
本组28例, 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气胸等并发症, 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 内固定牢靠。切口Ⅰ/甲愈合, 无切口感染、延迟愈合、骨髓炎等。21例获得随访 (75%) , 随访时间3~6个月, 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 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 无钢板、螺钉断裂。按上述评定标准, 结果优18例, 良3例, 优良率100%, 临床效果满意。
3 讨论
3.1 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 以中1/3及中1/3与外1/3连接处为多见。传统治疗锁骨骨折多采用手法复位“8”字形石膏或绷带固定, 或双布带圈固定等, 但伤侧软组织肿胀且肥胖患者复位困难, 因为外固定不牵靠且易松动, 捆扎时间长造成患者痛苦大、生活不方便, 更易发生畸形愈合, 影响外观。克氏针固定虽然操作简单、损伤小, 但不能有效控制旋转活动, 一方面导致克氏针松动而外滑, 对克氏针在骨端间不断产生的剪力导致克氏针疲劳折断;另一方面骨折端的不稳定直接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 故术后仍需较长时间的三角巾外固定;从而导致肩关节粘连僵硬。而重建钢板具有三维塑形特点, 可根据锁骨不规则外形塑形, 达到锁骨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 尤其对于粉碎性骨折, 钢板能很好地服贴于骨面, 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术后内固定滑脱、成角、骨折不愈合、创口感染等并发症较少, 不需要较长时间固定患肢, 颇受患者的欢迎。
3.2 注意事项
(1) 作骨膜下剥离时应掌握好操作深度, 勿伤及锁骨下血管神经、胸膜等重要组织;术中尽量少剥离骨膜, 以防止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2) 钢板常需预弯, 以适应锁骨表面弯度, 达到解剖复位目的, 钢板常放于锁骨前上方。 (3) 锁骨远端骨折合并有肩锁关节脱位一般采用锁骨钩钢板。
综上所述, 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确切, 是值得信赖的治疗方法。
《中外医疗》杂志欢迎投稿
重建固定带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 例, 男8 例, 女2 例;年龄18~64 岁, 平均42 岁。均为闭合性损伤。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2 例, 车祸伤8 例。骨折部位:单纯肩胛颈骨折5 例, 肩胛颈合并肩峰骨折2 例, 肩胛体骨折3 例。主要合并伤:合并同侧锁骨骨折1 例, 合并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及血气胸6 例, 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1 例。10 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均在伤后2周内进行。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 患者取患侧在上并向健侧倾斜60°左右的侧俯卧位, 取肩胛骨后方不同长度的弧形切口, 如合并肩胛冈、肩峰骨折则向肩峰端延伸。切开皮肤皮下脂肪, 适当游离皮瓣, 辨认清楚三角肌内侧缘与冈下肌间隙并分离。将三角肌在肩胛冈的止点切断, 用7号线缝合, 与外侧皮瓣一起翻向外侧并临时固定在肱骨头表面的皮肤上。于肩胛骨体部外侧寻找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 此间隙是越靠上越好寻找。在此间隙中有从四边孔穿出的旋肱后血管及其中分出的沿肩胛骨外侧缘延伸的分支, 是术中必须谨慎处理的关键, 也是止血的关键。结扎此间隙中的血管, 沿肩胛骨外侧缘骨膜下剥离到肩胛颈下方, 向上方牵开冈下肌, 并注意保护从肩胛切迹出来的肩胛上神经与血管, 向外侧牵开小圆肌, 此时肩盂以外的骨折完全可以暴露。
固定方法:骨折均采用1~2块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 肩胛骨的肩胛冈、颈部和体部外缘的骨质上均可选用4孔或6~8孔重建钢板行内固定术, 可将钢板折弯以适应不规则的骨嵴, 钢板帖服后钻孔上螺钉。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病例, 另作前方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切口显露骨折, 并用钢板内固定。合并锁骨骨折者同时行内固定术。
1.3 术后处理
术后用颈腕吊带或三角巾悬吊保护伤肢1周。因为骨折为钢板坚强内固定, 故能早期功能锻炼。先做前后方向的摆臂锻炼, 2周左右开始主动锻炼 (如“爬墙”) , 必要时辅以被动外展和上举活动。
2 结果
术后随访12~43个月, 平均22.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8周, 仅有1 例患者上举功能差, 其余患者肩关节外展与上举、内旋与外旋、前屈与后伸功能完全正常。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1]评定, 优:肩关节活动不受限, 外展肌力5级, 无肩周疼痛, 本组7 例;良:肩关节活动略受限, 外展肌力4级, 肩周有轻度疼痛, 本组2 例;可:肩关节活动中度受限, 外展肌力3级, 肩周中度疼痛, 本组1 例;差: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外展缺失大于40°, 肩周严重疼痛, 外展肌力2级, 本组无。本组功能恢复优良率90%, 无钢板断裂、骨不愈合、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肩胛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肩胛骨骨折属高能量损伤, 往往伴有危及患者生命的其他损伤, 如颅脑损伤、血气胸等。储旭东等[2]报道首诊漏诊率达66%, 因此在优先处理危及患者生命伤后, 对肩关节及其周围应仔细查体, 疑有肩胛骨骨折, 应及时针对肩胛骨做如下检查:a) 常规胸片、肩胛骨正位片 (将胸廓向患侧旋转30°, 使肩胛骨与胶片平行, 射线垂直于胶片) 、腋窝位片, 特别注意的是不能用常规胸片代替肩胛骨正位片, 因胸片漏诊肩胛骨骨折高达43%[3]。b) 有条件时要及时做肩胛骨的CT检查及三维重建, CT三维重建能发现X线片及二维CT不能发现的骨折, 并纠正后两者的假阳性, 还能从最佳的任意角度观察骨折的情况, 为术者建立肩胛骨骨折的立体及整体形态[3]。
3.2 肩胛骨骨折的分类方法
依据肩胛骨的不同部位, 通常分为:体部骨折、盂缘骨折、盂窝骨折、肩胛颈骨折、肩峰骨折、肩胛冈骨折、喙突骨折。分类的意义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3 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指征
肩胛骨为扁宽形不规则骨, 其周围附着有许多肌肉, 这些肌肉与肩关节各项功能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颈部骨折多由肱骨传导来的间接暴力所致, 该处骨折多为嵌插性和粉碎性;体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所致, 因肩胛骨前后均有肌肉保护, 故骨折多无明显移位, 这也是肩胛骨骨折多保守治疗的原因。但有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 肩关节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性。据Ada等[4]的报告, 使用非手术治疗可出现伸展无力、肩峰下疼痛等肩关节功能障碍, 50%~100%的患者发生静止痛, 40%~60%的患者出现伸展无力, 20%~60%的患者伸展疼痛,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本组病例通过手术治疗, 重建钢板内固定后, 功能优良率达90%。因此笔者认为, 对移位型肩胛骨骨折, 要想取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采用手术治疗有以下方面的必要性:a) 肩胛颈骨折如合并有同侧锁骨骨折、肩峰骨折或肩锁韧带的损伤、喙肩韧带损伤, 可形成浮肩。正常的肩胛骨及其韧带所形成的悬吊弓消失, 肩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并可限制盂肱关节的活动, 因此保守治疗效果欠佳。b) 肩胛颈骨折后或移位或嵌插都可导致肩正常倾角的改变, 如不解剖复位, 骨折在移位的位置畸形愈合, 肩盂前后倾角与外倾角增大或缩小, 导致肩盂关节活动异常, 易形成半脱位或脱位。c) 广义的肩关节是由四个关节组成, 即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盂肱关节、肩胛骨与胸廓之间的滑动关节, 其中以盂肱关节的活动为主, 要保持肩关节功能的完整性, 这四个关节必须相互协调配合。因此, 对于移位的肩胛骨体部骨折, 畸形愈合后肩胛骨前面不平整, 与胸廓之间黏连明显, 限制了肩胛骨在胸廓表面的滑动, 影响肩关节的外展。d) 产生肩关节活动的肌肉与韧带起止点多在肩胛骨上附着, 肩关节功能的动力结构与之相关。正常的肩关节活动需要正常的肌肉动力, 发挥肌肉的正常动力需要正常的杠杆作用, 如非手术治疗, 骨折非解剖部位畸形愈合, 肌肉收缩作用异常, 不能发挥最佳作用。
笔者赞同贾健[5]提出的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指征:a) 肩峰骨折向下移位超过5 mm, 影响肩峰下活动者;b) 肩胛冈骨折上下移位超过5 mm, 影响冈上、下肌滑动者;c) 肩胛颈骨折嵌插或分离移位超过1 cm、CT片肩盂前后倾角超过40°或上下倾角超过40°者;d) 肩胛体外侧缘骨折移位超过1 cm并关节囊破裂者;e) 合并同侧锁骨或肱骨外科颈骨折, 出现浮肩者;f) 盂缘骨折引起肱骨头脱位者;g) 喙突骨折移位明显, 伴有血管神经受压者;h) 有多处骨折并有上述移位征象的混合者。本组病例中没有喙突及盂缘骨折。
总之, 采用手术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能够达到坚强固定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并可减少黏连发生, 减轻肩部疼痛, 防止肩部畸形等后遗症发生, 缩短了肩关节的制动及外固定时间, 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重建钢板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的10例移位明显的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均获12~43个月的随访, 平均22.3个月, 骨折完全愈合。功能恢复按照Hardegger标准评定, 优7例, 良2例, 可1例, 优良率90%。结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可坚强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内固定
参考文献
[1]陈红卫, 赵钢生.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 2007, 13 (4) :196-198.
[2]储旭东, 孙峥, 骆宇春, 等.多发伤合并肩胛骨骨折的漏诊原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4, 24 (12) :1887.
[3]王劲, 张雪林, 李树祥, 等.三维重建技术对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华骨折杂志, 2003, 23 (10) :615-617.
[4]Ada JR, Miller ME.Scapular fractures, analysis of113cases[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1, (269) :17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