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嘱管理系统

2024-07-31

医嘱管理系统(精选12篇)

医嘱管理系统 篇1

1 医嘱的重要性及作用

医嘱是由医生下达、由相关科室执行的为患者进行诊治服务的指令。医嘱及其执行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检查、检验、药物治疗、手术、输血等医疗行为以及医院收取医疗费用等各项业务行为的依据[1]。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数字化医院已经逐步转向以医疗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 (CIS) 阶段的建设。CIS是以医生工作站为基础, 以计算机化医生医嘱录入 (CPOE) 为主线贯穿着医疗事务流程, 并与患者的健康信息紧密整合形成完整的电子病历 (EMR) 系统。建立完善的CPOE, 能大大降低可预防的医疗差错, 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临床决策支持[2]。

规范化医嘱术语和结构化表达, 是实现完善的CPOE特别是实现闭环医嘱管理的基础。但迄今缺乏国家级的受控医学术语字典, 医嘱术语与医嘱结构不规范严重制约闭环医嘱的建设与发展。

我院从1999年底开始实施基于医生工作站的医嘱录入系统, 版本几经完善, 功能有了不少提升, 但医嘱结构和术语仍没有根本改变, 特别是经过10多年的不断修改补充, 不少医嘱术语和内容已不规范, 制约了信息系统的深层次应用, 如自助计价、费用自动审核和移动护理等系统应用和医嘱闭环管理。从2012年开始, 医院组织临床科室和收费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 整理医嘱术语字典, 制定医嘱整改与闭环医嘱研发方案, 对医嘱术语进行规范化处理, 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本文就如何建设规范化医嘱进行阐述。

2 电子医嘱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医嘱概念不清晰

受传统手工业务的影响, 国内大部分软件都把医嘱录入和各类申请单 (检查、检验、手术、治疗等) 分开处理[3], 医嘱录入仅是为了完成归档, 执行依托申请单, 导致医嘱和执行完全脱节, 殊不知各类申请单其实应是医嘱录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手工作业情况下把医嘱和申请单分开处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 并不等于医嘱和申请单是互不联系、单独存在的。

2.2 医嘱术语不规范

由于对医嘱属性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有不少医院医嘱项目仍然使用费用项目 (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目录) [4], 这些医嘱不是真正用于临床诊疗, 而主要是用于收费管理, 混淆了临床医嘱医学上的概念, 执行和归档用医嘱和申请单甚至还要手工抄写;有些医嘱项目尽管与收费项目分开, 但更新不及时、术语不规范, 不能被计算机有效识别。

2.3 医嘱子项不规范

医嘱除核心内容外, 还有一些子项, 如用药途径、执行频次、执行时间、备注或说明等, 这些子项也是用于执行的, 如果子项内容不规范, 也会制约医嘱的自动化执行。特别是医嘱说明, 非常不规范, 如“ST”和“急”, “明早9点”和“明9:00”, 人能看得懂, 但计算机就难以自动执行。

2.4 医嘱对照不规范

在医嘱执行过程中需要对病人产生的费用进行计价, 对消耗的物资进行管理。由于医嘱项目与费用项目和消耗的物资不能够有效对照, 导致费用和物资管理需要单独操作, 增加了工作量, 也导致了管理不规范。

2.5 医嘱结构不规范

目前药疗和检验等类医嘱相对规范, 结构化程度较高, 但检查和手术类医嘱结构化程度还较差, 这既跟医务人员的认识有关, 也跟这类医嘱执行过程主要依靠人工手段有关。非结构化医嘱导致人能够看得懂, 但计算机无法识别, 除非建立完善的自然语言理解系统, 否则医嘱难以形成自动化的医嘱执行过程管理。如:“CT四肢关节 (平扫+三维重建) ”, 按结构化处理应包括检查设备、检查部位和检查方式3个维度;如:“拟于明日上午在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术”, 按结构化处理应包括手术日期、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和具体手术名称等维度, 目前这些非结构化医嘱比比皆是。

2.6 医嘱录入不规范

医生在开具手工录入各类医嘱时, 无法对医嘱实行自动管控。如:“右胸腔闭式引流管”“按颈丛麻术后护理常规”“O型新鲜冰冻血浆1800 mL”等, 这些项目在医嘱字典中并不存在, 所以计算机无法自动识别和管控。

3 医嘱规范化解决方案

目前, 在国家还未出台医嘱相关术语标准的情况下, 医院该如何规范医嘱, 使医嘱既能满足医生的需求、数字化医嘱管理, 又能满足闭环医嘱要求, 实现对医嘱诊疗计价全流程的管理和控制, 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 术语要完整

计算机在软件的控制下能够理解或识别文字信息, 这些信息只能限于已知的固定的规范化的词汇[5]。因此, 在实施医嘱闭环管理前, 所有医生使用的医嘱字典必须全部要定义完整, 同时要将自然语言表达的医嘱项目名称、用药频次、用药途径、医生说明、执行时间等分解表示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一系列规范化元素表示。

我院的具体做法是: (1) 首先删除一年以来没有用过的医嘱项目和子项内容; (2) 把医生手工录入的医嘱项目与诊疗字典中剩下的诊疗项目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组织临床科室医护人员逐条进行规范化处理, 并与费用项目进行对照; (3) 对医嘱子项也采取类似的处理, 对以前完全手工录入的医嘱子项如“医嘱说明”进行标准化处理, 如“每4 h一次”, 用“q4h”表示, “需要时”用“prn”表示; (4) 对经过整理的医嘱术语进行审核, 形成完整和规范的医嘱术语库, 在软件中取消手工录入, 确保录入的医嘱内容能够完全被计算机识别。

3.2 结构要标准

对于那些包涵多重含义的诊疗字典如检查、手术等医嘱, 进行结构化处理。如检查类医嘱“CT四肢关节 (平扫+三维重建) ”, 按检查设备、检查部位和检查方式进行结构化处理;如手术类医嘱“拟于明日上午在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术”, 按手术日期、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和具体的手术名称等进行结构化处理。

3.3 录入要规范

医嘱内容整理完善后, 取消医生手工录入医嘱和随意修改医嘱的内容, 所有医嘱内容包括用药频次、途径、执行时间、备注或说明等, 全部采用规范和结构化的术语, 计算机软件录入。建议在住院医生站中增加“百度搜索”与“意见反馈”功能[6]。医生如果找不到要开的项目, 可通过模糊搜索快速找到此项目的类别与规范名称;医生也可以将想法与问题写入“意见反馈”栏, 程序维护人员可第一时间看到反馈信息。

3.4 对照要准确

医嘱及其执行既是临床诊疗的依据, 也是医疗收费的依据[7], 在医嘱执行过程中, 除了个别不收费项目, 绝大部分医嘱在执行过程都要产生费用, 同时要消耗一些物资。对于那些涉及到收费的医嘱项目名称, 要做好医嘱项目与价表项目的对应关系。实现诊疗项目与价表项目全部、准确对应, 才能取消估价和人工收费环节, 优化诊疗流程[8]。

3.5 职责要清晰

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医院医务部门需制定医嘱规范制度及数据字典变更的标准作业流程。将各种变更需求进行统一的收集、审核和处理, 建立一个贯穿临床科室、医疗科、财经中心和信息部门的数据字典变更流程, 实现业务流程的制度化。

3.6 软件要完善

(1) 建立医嘱主索引。为了实现对每一条医嘱的闭环跟踪, 必须为每条医嘱创建一个医嘱号, 建立医嘱号主索引。医嘱主索引通常是在医生工作站的医嘱系统中来建立, 只有建立医嘱主索引, 才能实现闭环医嘱系统, 才能对收费、物资等实现有效管控[9]。

(2) 从软件上杜绝医生手工录入医嘱或随意修改医嘱行为, 确保所有录入的医嘱都是规范的, 能够通过计算机有效执行。

(3) 把医嘱和各类申请单作为一体统一处理, 可以通过录入的医嘱自动生成申请单, 也可以通过申请单自动生成医嘱, 申请单和医嘱通过医嘱主索引进行有效关联, 确保医嘱从开立到执行完成都能实现有效管理。

(4) 在医嘱录入过程中要嵌入各种知识库包括临床路径等, 实现对诊疗过程全程数字化和智能化管控。

4 医嘱规范化带来的效益

4.1 实现医嘱自动拆分和闭环管理

规范化的医嘱其医嘱项目名称、用药频次、用药途径、医生说明、执行时间都是计算机能够自动识别, 因此后台就能依据规则库对这些规范化的医嘱进行自动拆分, 进而自动形成各种电子化的护理计划, 实现电子医嘱闭环管理[10], 见图1。当护士执行这些护理计划时, 系统能自动记录医嘱的实际执行时间, 用以质控医嘱的实际执行时间与医嘱要求的执行时间是否吻合。当时间超过一定数时护理计划仍未被执行, 系统还可用弹出对话框、短信或语音电话的方式提醒护士及时执行。

4.2 实现诊疗流程优化

(1) 实现自动计价。由于电子医嘱与收费项目之间已经建立好对应关系, 因此病人在取药或行临床辅助检查前无须人工估价, 可以减少估价这一环节。

(2) 实现自助结算。由于实现了自动计价, 因此医保病人可在自助机上实现自助缴费和结算, 无须到收费窗口频繁排队缴费或结算。

(3) 实现自动审核。医嘱执行是住院收费的依据, 规范化医嘱与价表项目 (也叫收费项目) 是对应的, 如此后台便可以依据医嘱自动审核是否存在漏费情况。

4.3 实现医疗质量全程管控

规范化的医嘱可以实现医嘱从下达到执行结束的全程管控, 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见图2。为了确保医嘱的正确下达, 在医生录入医嘱时, 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专科药物管理、手术分级管理、感染控制管理等模块会对医生所录入的医嘱进行智能检测并给予警示甚至限制录入某些医嘱;为了实现医嘱在床旁的正确执行 (即“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途径”) 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监控平台借助知识库对医嘱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进行监控。

5 小结

医嘱贯穿了病人整个诊疗过程, 涉及到用药、检验、检查、治疗、手术等各种医疗环节以及各种费用的记账, 所以建立受控医嘱术语可有效实现医嘱执行全程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包罗, 傅征.医院管理学信息管理分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17-338.

[2]李明.计算机化医生医嘱录入系统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06, 3 (2) :63-65.

[3]季磊, 薛万国.网络模式下医嘱闭环管理应用模式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 2011, 6 (10) :74-76.

[4]季文峰, 朱妍.电子医嘱收费中常见问题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2, 23 (1) :109-110.

[5]王宁, 胡琬.国内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5 (10) :37-39.

[6]曹阳, 王燕.电子病历中医嘱录入界面及功能的优化[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0, 34 (5) :381-383.

[7]邢福工.以临床信息为中心的医嘱与收费项目关系模型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1, 32 (7) :22-25.

[8]张亚勤, 李信春, 黄茂辉, 等.医嘱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0, 16 (4) :209-210.

[9]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2) :1-4.

[10]陈金雄, 徐榕, 钟俊华, 等.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8) :21-24.C

医嘱管理系统 篇2

推行情况工作报告

尊敬的院领导:

我院自2011年5月7日正式推行《住院电子医嘱系统》以来,按照预定工作计划实施了第一期(综合住院病区与感染科病区)、第二期(内科住院病区、血透中心与泌尿外科病区)相关科室的推行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预期效果。从已推行电子医嘱的科室反馈,推行《住院电子医嘱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医院无纸化进程,完成了病区药品最小包装入库,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为科室工作量等相关统计提供了电子依据。现将前两期推行工作的相关情况、推行科室反馈的相关问题及处理结果和下一期的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住院电子医嘱系统》第一、二期相关病区推行工作情况。在每一期相关临床科室推行《住院电子医嘱》之前,信息科组成了专门的“电子医嘱培训小组”,在电子培训教室每日下午分批次对相关科室的全体医护人员和住院药房的全体药剂师进行针对性的多媒体视频培训,并现场指导培训人员操作。严格签到考勤并考察过关,确保在推行前医护人员和药剂师熟悉并掌握其相应的医生站、护士站、药房管理系统的相关操作和医护流程。(参培人员:第一期6个科室,医护人员共计XXX人;第二期8个科室,医护人员共计188人)

根据相关病区现有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网管中心和软件组及时增添了所需硬件设备并完成了各病区所需软件环境和《住院医嘱系统》相关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住院药房管理系统的安装,确保推行畅通。

为完善住院病区流程并增加财务监管,软件组及时研发和完善了包括《门诊电子入院证》、《入院处住院管理系统》、《结算室财务审核监管系统》、《住院运送管理系统》等相关软件。及时增添了所需硬件配置,并培训了相关部门人员。期间多次协调相关部门和医技科室,配合推行电子医嘱系统。

每期病区推行《住院电子医嘱系统》期间,科室会成立多个“电子医嘱协导小组”,在每个病区配置1-2名“技术协导员”,从门诊医生开写“电子入院证”开始,一直跟踪、协导病人到入院处、病区,指导病区医护人员使用电子医嘱系统并收集相关病区反馈信息至软件组,及时排除系统阻塞,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二、《住院电子医嘱系统》推行科室反馈的相关问题及处理情况

自《住院电子医嘱系统》第一、二期开始推行至今,收集汇总的各相关科室意见和问题反馈总计47个,在相关领导的批示和行政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其中35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已得到及时处理,剩余12个待解决问题软件组技术人员正在根据病区要求抓紧时间做相应的修改和调试。(相关问题列表如附件

一、附件二所示)

三、《住院电子医嘱系统》第三期外科住院楼相关科室推行的工作

计划

《住院店子医嘱系统》第三期外科住院楼所有病区医护人员的培训计划于5月30日至6月3日进行。共10个班,参培人员255人。在此期间完成外科住院大楼、手术室、麻醉科相关硬件施设的增添维护,并完成病区所有医生站、护士站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并计划于6月7日正式推行第三期外科大楼《住院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

附件一:《住院电子医嘱系统》运行过程中已解决的相关问题

1、门诊住院所有医生工作站添加入院证条码打印字体。

2、病员登记表增加栏目:性别、年龄。

3、门诊诊室分按钮操作入院证打印和保存功能。

4、医生工作站药嘱增添所需皮试备注。

5、疏通夜间值班室网络故障,解决入院证夜间办理问题。

6、增加医生工作站检查单退费功能。

7、增加医生工作站书写出院医嘱功能。

8、完善药房领药单汇总功能。

9、实现多项目的检验条码完全打印。

10、新增结算室检查单退账功能。

11、协助解决病区个别未参加培训的护士由于对软件不熟悉而导致延误领药的问题。

12、增加药嘱“途径类”静脉推注项。

13、“雾化类型”选项中添加“口腔喷雾”项目。

14、解决医嘱中设置输液滴速问题。

15、护士站增加“prn医嘱”记账功能。

16、医嘱执行单打印中添加相关停用医嘱等标识。

17、完善外科结算室检查单和药房退费功能。

18、指导门诊药房药师夜间值班使用“住院药房管理系统”,实现住院病区夜间审核发药。

19、医嘱执行单打印中增加停用等标识。

20、医嘱执行单停用栏增加护士电子签名。

21、完善病人自带药住院相关功能。

22、解决病区电脑打印报表预加载缓慢的问题。

23、增加护士工作站对已退费成功药品的明细查询功能。

24、增加护士工作站对作废检查单的退费功能。

25、增加护士站显示急诊类检查治疗单的功能。

26、解决转床病人无法查看医嘱的问题。

27、解决护士站无法查看病人的药品用法的问题。

28、增加一个护士工号可处理两个病区的医嘱的权限。

29、处理单列儿科医生在开处病人的长期医嘱时未执行完成,停用后护士站无法查看停用医嘱的问题。

30、增加夜间收费室打印入院证功能。

31、新增护士站提示新医嘱和未执行医嘱的功能。

32、医生工作站“临时医嘱”中增加备注功能。

33、在医嘱项目里添加“专业注射器”项目。如:偌和笔。

34、由于晚上大输液处方太多,如遇急诊病人处方(输液)可能造成门诊药房发药量太大的问题。现已通过增添急诊类医嘱生成单独领药单解决。

35、药房缺药药品已暂停领药,但相关病人其他药嘱依然无法记帐。现已通过护士站操作停止领用该药品解决。

附件二:《住院电子医嘱系统》运行过程中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1、病区希望打印输液卡可区分长期和临时,便于节约纸张。

2、内镜中心的检查申请单上希望增加医生姓名栏。

3、病区医生反应,急救病人入院有可能存在先抢救后补录医嘱的情况,为避免医疗纠纷,希望能修改医嘱录入时间。

4、医生提出新增药瞩模板,便于录入医嘱。

5、由于老系统限制了床位数量,每个病区加床到100张后,无法继续加床。

6、医嘱系统目前无法查看病人所属的医保类型。

7、护士反映护士工作站无法查询病人的费用明细和退费明细。

8、医生希望能自主增加所需收费项目。

9、护士工作站暂时无法修改登陆密码。

10.、医生反映对于新入院病人下的诊断有时存在不确定性,希望增加“待诊”项。

11、内镜中心汪书记反应:在内镜登记工作站上,扫描了申请单后只显示检查费用,不显示检查内容,确认之后才显示检查内容却又无法显示检查价格。

遵医嘱不只是吃药 篇3

在临床上,很多病人并不把医嘱当回事,认为遵医嘱就是好好按时吃药。其实医嘱并不只是用药的说明、解释和嘱咐,也泛指医生诊病中对病人病情的一些说明。尤其是现代,由于绝大多数病人是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像戒烟,休息运动等医嘱便显得尤其重要。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近代名医特鲁多说,医生的工作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都说明了医生的语言、态度和医嘱在医疗过程中是第一重要的,是药物和手术不能替代的。

所以我很想提醒广大患者,药物不是万能的,药物治疗只是医嘱的一部分,临床实践表明,约1/3略多的病人对药物治疗有良好反应,1/3的病人还有安慰剂的辅助效果,另有不到1/3的病人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所以除了药物,积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态平衡,作息饮食规律,减少身心压力,这些都是医嘱的重要部分。很多医院会给病人开些运动处方,以及戒烟戒酒、饮食控制、定期复查等生活方式处方,这些都是医嘱,患者一定要遵照执行。

(来源:生命时报)

洪昭光简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医嘱管理系统 篇4

发展医嘱录入系统(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CPOE)不只是为了预防与药物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克服医嘱执行上的延误,以及避免因为手写字迹不清或抄写中的错误带来的差错。医嘱录入系统可以把资料存储起来,以便以后差错检查中复制相关信息。医嘱录入系统之所以能得到推广应用还由于医嘱可以在医院、诊所内录入,也可以在任何遥远的地方提供。但是,在医疗行业中,临床用药差错在认识上还是有差距的。大多数国家已经认识到工程——例如像医嘱录入系统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它有可能缩小以上所说的认识上的差距。在过去十年中,为了预防医疗差错,对医嘱录入系统已经很关注,欧洲的医嘱录入系统市场已经获得稳步增长。

欧洲的医嘱录入系统市场

当医疗界在加快改进病人安全、医疗质量、有效性和效率时,医嘱录入系统的安装数量增加了。但是医嘱录入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医院信息系统(HIS)和电子病历(EMR)的部署,这样一来,与作为单独的医嘱录入系统相比,信息的同一性降低了。医嘱录入系统现在正发展成用于管理投药医嘱的集成信息平台。

越来越多的最终用户了解了医嘱录入系统的优点。医嘱录入系统可确保有清晰的电子医嘱,它不需要附加解释,很少发生为了澄清什么而召回,从而使医疗更及时、更有效率。

2010年欧洲的医嘱录入系统市场值在1.06亿美元,英国占的比例最大,是市场总额的32%。竞争程度中等是这一市场的一个特点,另一特征是高度的技术变革。

产业面临的挑战

产业向上发展中面临一些挑战,如初始成本高。在部署这一系统中所需的高初始成本是扩大应用的一个障碍。市场面临很高的价格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市场参与者的利润下降。

医嘱录入系统在采用上还有另一些困难,如在某些情况下,药物提供者不是医院,而在医院外。医院与外部药物提供者之间装设医嘱录入系统是非常复杂和非常不经济的,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不会考虑使用医嘱录入系统。

市场动态

尽管有以上讨论到的这些困难,预期这一市场在未来7年中仍会有11.5%的加速过程。推动这一增长有若干因素,如,越来越希望减少给药差错,对于医疗上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在增高。在理解了这一增长需求后,欧洲政府已经在支持这一系统的增长,不只为了减少给药差错,也为了减少由于这些差错带来的医疗成本的上升。医嘱录入系统的应用在增长,标志之一是受到工程训练的医务管理人员增加了。

但是,为了维持增长率和达到预期的增长,市场参与者应清醒地看到阻碍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不是很清晰,技术模式上不一致,这些给市场参与者在决策上、在实现观念的统一模式上带来困难。

同样,自有医嘱录入系统以来,资料的整合和迁徙问题就一直存在。由于技术模式上的不同,资料从早先的给药系统迁徙到现在的医嘱录入系统时带来资料的丢失和错误,这使最终用户对这样的系统产生不信任。这一不良后果影响了医嘱录入系统的市场,使市场参与者的发展前景严重受挫,价格与利润也受到影响。

通过最佳范例缓和面临的挑战

到2020年,99%的医院会采用医嘱录入系统,但是整合活动有可能吸引市场参与者的注意,因为整合活动占了医嘱录入系统项目成本的35%。所有医嘱录入系统将与电子医疗系统整合,以便资料存取。

技术上的进步,如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在塑造这一市场的未来中预期会有重要作用。当前,所有供应商已经开始习惯于云计算,正在尝试使其成为他们市场战略的核心。

数字化程度越高,人工智能(AI)在报告分析、病人信息和病史中的应用将增加得越快。在诊断和治疗中,人工智能进入医疗有可能导致对资料的更有效率的解读,这有助于减少差错。预期这一趋势也有助于缓解全欧洲医疗专业人员的短缺。

结论

口头医嘱执行制度 篇5

1、口头医嘱只限于对患者实施紧急抢救时使用,内容一般只涉及抢救药品和主要抢救措施。非紧急抢救患者时,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

2、医师在下达口头医嘱时,要表达清晰、表述准确,对抢救用药,要明确药品名称、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3、护士执行口头医嘱前,要完整复述医嘱内容,经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4、对执行的每次口头医嘱,护士均应将药品名称、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和主要抢救措施以及执行时间(到分钟),及时准确地速记于抢救用药登记本中。

5、护士应妥善保存抢救过程中使用的药品空安瓿。

6、抢救结束后,医师和护士共同核对记录本中相关记录和药品空安瓿,确认无误后,进行双签名,以备核查。

非处方药也应有医嘱 篇6

众所周知,网上只能销售非处方药。而孙教授了解到的情况却是,很多商家在利用网络这块阵地,大打处方药的广告牌,或者利用网络销售劣药、假药,消费者们却分辨不清。

孙教授举例说明,网上的药品打着某某研究所的招牌,说几个月能够告别某某疾病,或者根治一些目前世界上都还没有办法解决的疾病,广告宣传做得很“动人心弦”。患者购买的时候,往往买一盒先试试是不行的,必须一买一疗程,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诸如此类漏洞百出的宣传居然有人相信,也居然有人购买。等买回了家,发现有问题,打电话回去,找不到人了。《焦点访谈》曾经做过一期邮购假药的节目,地址说是北京某郊区某条街的300多号,记者实地考察,发现那条街总共只有200号。

孙忠实教授认为,即便是非处方药,也最好在医嘱下服用。他说,大家都熟悉的扑热息痛,这种药的成份是对乙酰氨基酚,可以说是一种很成熟很安全的药品。可是,全世界每年都会发生许多例由于服用扑热息痛而造成严重肝损伤的案例。

“目前,百姓用药有三个重要的误区”,孙教授说,“一是过量服用。为了好得快,医生或者药品使用说明上让吃1片,他吃2片。加倍服用,后果严重。二是重复用药,效果与过量用药一样。比如说感冒发烧,吃了西药再吃中药。很多中药中都含有西药的成份,重复过量服用,疗效不增,毒性反而成倍增加。三是喝了酒服药。药品不可以与酒水同服,这样会加重肝脏的负担。美国每年因为酒后服药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都在200人次左右。”

医嘱管理系统 篇7

但是目前医嘱从开出到执行是一个开环的过程,不是闭环的,有很多中间环节。医生开出的医嘱在信息系统中有据可查,但医嘱由谁执行、何时执行却没有客观实时的记录,对患者身份的核对方法也过于简单,传统的“三查七对”方法执行起来并不理想,存在发生医疗差错的隐患,服错药、打错针、甚至开错刀等医疗差错时有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

1 RFID技术简介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它利用空间电磁感应或者电磁传播来进行通信,在通信链路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非接触式目标签别与跟踪。

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将RFID标签安装在被识别对象(粘贴、插放、佩戴、植入等),当被识别的对象进入RFID阅读器的读取范围时,标签和阅读器之间建立起无线方式的通讯链路,标签向阅读器发送自身信息,如标签编号和标签存放数据等,阅读器接收这些信息并进行解码,然后传送给后台计算机处理,进而完成整个信息的处理过程。

RFID不需要有线识读器,同时RFID标签带有另外一个功能,即允许标签带上的信息被更新;RFID识读器能同时扫描多个标签带,而每一个条形码必须逐一被相应的条码扫描仪识读;直线条形码只能容纳1 0~2 0个字符数据,相比之下,RFID识读器不受存储容量的限制,能储存几千个字符数据;另外RFID标签带可以用酒精擦拭,有效的避免了条形码在潮湿环境下使用或是受到血液污染、磨损等情况时,便不能辨读而失去作用的缺点,更适合在医疗行业应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几年,国外加速开展了关于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减少医疗差错方面的研究,有些已开始在个别医院部署实验系统。

美国药监局FDA已批准采用RFID减少医疗差错。利用RFID芯片,临床医生可以快速调出患者的资料,而不需要患者提供任何其他信息,这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尤其有用。FDA估计采用RFID技术在未来20年能减少50万医疗差错,降低50%的医疗事故。

在韩国用RFID来确认患者看病预约,确定患者位置。患者通过挂号建立信息条码后,在诊室检验诊断等环节可以利用RFID和无线网络对医嘱执行进行确认,杜绝差错现象。

英国国家病人安全局调查显示,由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每周导致至少500起医疗差错。在医院使用RFID来标识患者从而正确执行医嘱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国内,解放军总医院、天坛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都已试验了RFID技术并取得了初步效果。我国的台湾地区开始给其外科手术患者发放了RFID腕带已提高患者确认的准确率,降低了医疗差错发生的几率。如台湾北部海港基隆长庚纪念医院,实现给外科手术患者发放RFID腕带。通过RFID系统,医院能够通过无线网络存储、访问外科手术患者的信息数据。

针对医疗安全的现状,国内医院目前正加紧进行RFID技术在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方面的研究,但较缺乏成熟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还没有形成医嘱执行全过程信息的闭环控制,与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兼容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国外医院虽然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但由于国内在医疗体系,就医流程等方面和欧美等国家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我们必须通过对RFID技术、无线网络的架构、安全机制、系统兼容性等方面的研究,才能够使之符合我们国内医院自己的特色与应用环境的要求。

实现医嘱执行全过程闭环控制,最大可能地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确保患者安全一直是医疗工作中的艰巨课题之一。由于技术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长期以来采取各种手段一直没能有效地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医疗差错除了对医疗机构的声望造成了恶劣影响,还对患者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也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开支。在美国,医疗差错每年导致44000人到98000人死亡,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多达290亿美元。我国暂时还较缺乏这方面的数据,相关的研究也非常少。但有理由相信,国内的损失数据将更为巨大,因此开展相关研究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显得更加紧迫。最近,美国医学院根据其相关研究发现,70%的医疗差错是可以避免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找到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3 基于RFID的医嘱闭环执行系统总体设计

为了实现医嘱的闭环执行,我们可以通过在病区给患者佩戴RFID标签带,药品及血袋上加贴RFID标签,并确保标签对象的惟一性及正确性,随时随地保证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部署的无线网络,和掌上电脑PDA直接采集和处理患者信息,如:医嘱执行情况、患者生理指标、护理情况(如服药、体温测量次数、尿布更换次数、喂奶次数)等。

基于射频识别(RFID)的医嘱闭环执行系统,解决了无线网络组成架构,医嘱闭环执行流程,数据安全性问题。

3.1 病区环境下基于RFID的移动系统架构

RFID系统由两级网络组成,由标签、读写器组成的无线通信网络,联接后端应用的信息通信网络。前端设备网络的部署涉及到无线网络组网和协调技术,而RFID系统复杂的硬件体系结构和数据的海量性都对系统的架构部署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P D A以无线网络方式在病区内移动时,无线网络覆盖的不均匀可能导致网络连接的不稳定,从而造成诊疗数据的不可靠。

我们根据医院本身固有的环境要求和特点,给出了更适合在医院病区使用的RFID系统组成架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首先确定RFID系统架构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约束,如RFID性能指标,信号干扰,无线覆盖约束等方面。

其次,分析RFID系统架构的服务性能,进行RFID网络系统架构部署。

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分析RFID标签的各种属性(回波损耗,方向性等),根据病区特点选择最优设计待用;(2)分析RFID读写器的各种属性(读取范围,最快响应时间等),根据病区特点选择最优设计待用;(3)给出病区环境下多种材质的电磁辐射与吸收情况,得出架构部署所能使用的部分最佳布局;(4)使用第三步所选择的布局在应用环境中部署第一、二步所选择的RFID标签、天线和读写器,考虑运动方向、速度、数量等参数;(5)建立网络通信协议,使得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与业务逻辑模块之间,业务与上层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交互;(6)评价系统架构的性能、效果,可能产生的瓶颈。

3.2 流程实现

基于RFID技术,就能实现对医嘱执行过程中的每一步进行实时检查和确认,完成对患者身份、药品、血袋等的惟一识别。将通过分析得出从最初始的患者信息采集,直到最后医嘱执行完毕所有数据写回到医院信息系统中,整个闭环的实现流程,并编码实现。

基于RFID的医嘱闭环执行系统工作环境如图2所示。病区内部署了无线局域网,根据PDA工作范围部署无线AP(Access Point)。患者佩戴RFID标签带,护士携带带有RFID阅读功能的PDA,通过无线网络与HIS进行信息交换。护士根据患者的标签确定患者身份,同时在执行医嘱时实现药品等的确认,并将医嘱由谁执行、医嘱何时执行和患者体征数据等通过PDA录入到HIS当中。

3.3 数据安全性研究

为了保护患者信息、保护整个医院网络安全,RFID的数据安全和保护问题非常重要。

目前很多领域对RFID的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对RFID安全漏洞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研究一套移动终端、用户的认证方案、信息的加密保护方案和外来非法用户的监控手段。

RFID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因此安全问题类似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但它仍然有两个特殊的特点:首先,RFID标签和后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是非接触和无线的,使它们很易受到窃听;其次,标签本身的计算能力和可编程性,直接受到成本要求的限制。一般地,RFID的安全威胁除了与计算机网络有相同之处外,还包括以下三种类型,我们要对应地加以解决。

3.3.1 解决来自标签中数据的安全威胁。

由于标签本身的成本所限,标签本身很难具备能够足以保证安全的能力。非法用户可以利用合法的阅读器或者自构一个阅读器,直接与标签进行通信。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获取标签内所存数据。而对于读写式标签,还面临数据被篡改的风险。

3.3.2 解决来自通信链路上的安全威胁。

当标签传输数据给阅读器,或者阅读器质询标签的时候,其数据通信链路是无线通信链路,无线信号本身是开放的,这就给非法用户的侦听带来了方便。

3.3.3 解决来自阅读器协议的安全威胁。

阅读器协议的安全威胁主要有三个方面:物理攻击,通过物理方式侦测或者修改读写器;修改配置文件或者特征配置文件;窃听、修改和干扰读写器和HOST之间交换的数据。

根据国内医院数量,医疗设备特性,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等实际情况,可以预计由于医疗差错带来的经济损失绝不在少数。我们要面向广大医院,实现医嘱执行的全过程闭环控制,避免医疗差错,提高患者医疗安全水平。

总之,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社会对医疗质量、医院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可能有效优化医院业务流程,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医院形象,扩大影响,切实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医疗机构采用RFID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病区环境下基于RFID的移动系统架构、流程实现、数据安全性研究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基于RFID的医嘱闭环执行系统总体设计。实现从最初始的患者信息采集,直到最后医嘱执行完毕所有数据写回到医院信息系统中,整个闭环的流程。

关键词:射频识别,医嘱闭环执行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志彬.RFID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医疗装备,2007,(1):3-8.

[2]Paksuniemi,M.,Sorvoja,H.,Alasaarela,et al.Wireless sensor and datatransmission needs and technologies forpatient monitoring in the operating roomand intensive care unit[J].Engineering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2005,(5):5182-5185.

[3]Russell Bourke.Cutting Edge MobileTechnologies Application to PatientCare[R].HIMSS 2006,2006.

[4]陈平.R F I D技术在医院新生儿管理的运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6,(5):35-36.

医嘱管理系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嘱点评模式的建立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我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建立了由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质量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负责处方、医嘱点评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和协调工作,为处方医嘱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对点评结果进行审核提出改进意见。药学部门成立了由临床药师为主导、中高级药学职称药学人员参与的处方点评小组。临床药师组织实施医嘱点评的具体工作。每月从临床科室的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不少于50份住院病历进行医嘱用药点评,并将患者使用的所有药品医嘱,按照患者入院后开具的第1天医嘱到更改医嘱的第1天为止,作为1张“处方”,将患者住院期间所有已界定的“处方”,按照医嘱点评的标准,进行全面点评。根据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地进行专科用药、抗菌药物、围手术期用药、中药注射剂等特殊用药医嘱进行专项点评,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临床药师将点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质量持续改进意见并报处方点评专家组审核,最后将点评结果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科及分管院长。

1.2 医嘱点评标准

我院医嘱点评工作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药事管理法规为依据,以有关专科诊疗标准和用药指南、新编药物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等规范性文件为评价标准,重点从药物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疗程等方面评估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将点评结果分为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和干预。

1.3 医嘱点评资料

利用医嘱处方点评模式,2013年1-12月份共点评出院病历600份,专项点评: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例541份,中药注射剂213 份,肠外营养制剂186份,癌痛用药113份。2014年1-12月份住院病历780份,专项点评: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例642份,中药注射剂169份,肠外营养制剂218份,癌痛用药136份。然后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嘱处方合格率

按照处方点评标准,医嘱用药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和不合理,不合理用药包括适应症、给药途径、给药时机、用法用量疗程不适宜和选用溶媒不合理等。由表1可知,2014年医嘱处方合格率显著高于2013年(χ2=2 299.177,P<0.01),通过处方点评后落实各项干预措施,医嘱用药合理性有显著提高。

2.2 出院病历专项点评医嘱处方

出院病历专项点评医嘱处方可以看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由46.40% 提高至86.45%;中药注射剂医嘱处方合格率由65.72%提高至91.12%、肠外营养制剂给药合格率由55.38%提高至92.20%、癌痛用药评价指标合格率由63.83%提高到97.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与2013年比较,**P<0.01。

3 讨论

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是临床药师主要职责。通过医嘱点评和质量持续改进是临床药师融入临床开展药学干预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建立科学、系统、标准化的医嘱点评模式能对医师不合理用药进行最大限度的主动干预,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是医嘱点评的一项必须性工作,用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医嘱处方质量[1]。

点评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持续改进。根据点评结果,进行不合理用药分析,合理用药建议,与处方医师返馈沟通,院网结果公示,制定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不断循环持续改进。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有效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为了更有效提高我院医生合理用药的水平.临床药师采取了“预防、干预、评价”的原则。在点评过程中,采取“点评、沟通相结合”的方式,对存在不合理的医嘱,及时与主诊医生沟通,指出不合理的原因,并提出更改建议,记录医生的反馈意见。每月将点评结果分析汇总,上报医务部,再次审核后在院网上公布。并与临床科室及医生的绩效挂钩。

由于司法的不确定性,导致药师作为“抗菌管家”这新兴角色在药厂与医生用药之间起到重要干预限制的桥梁作用,通过细致了解发现,桥梁协商关键作用特点是在改善抗生素的合理使用[3]。医嘱专项点评中发现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无适应证用药、抗菌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用药疗程过长等现象,临床药师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利用科室业务学习机会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培训,收到预期效果。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高达34.28%、肠外营养制剂不合理用药比例44.62%,分析原因主要有临床医生凭经验,不能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用药。临床药师加强与医师沟通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是针对科室常用药物说明书进行讲解,特别提示药物使用浓度、配伍、溶媒等临床医师易忽视的细节;二是在工作中加强医嘱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三是通过医院合理用药系统按照药品说明书设置药物适应症,通过改进使用药合理性达到90%以上。此外,临床药师参与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区,与肿瘤专科医生探讨癌痛用药相关知识,对癌痛治疗用药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是否规范滴定用药剂量、是否按时用药、是否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是否超剂量用药、是否按阶梯用药。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改进,使癌痛用药医嘱合理比例由原来的63.83%提高到97.79%。由此可见临床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起到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发现药师干预选择性剖腹产用药后,能够较好地促进合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并且可节约医疗费用成本[4]。

通过临床药师主导医嘱点评工作的开展,用药合格率有了明显提高。但此类点评工作仅为事后干预,对点评为不合格医嘱用药已无法纠正。做到合理用药,需要医疗、行政、药学部门密切配合,做到事前干预、事中教育、事后改进[5]。加强事前干预工作,首先,做好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强化安全用药意识。用药点评要具备扎实的临床药学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加强药学人员自身医药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与临床医师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医嘱审核能力,尽量将不合理用药杜绝在配方发药之前。事中教育,要进一步加大处方点评力度和深度,加强与处方医师沟通,指出医师处方存在的问题,督促其纠正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的目的是实现持续改进,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增强医务人员循证医学思维和安全用药意识[6]。事后改进就是要通过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按照质量持续改进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晓玲,谢奕丹.医院处方点评模式的研究[J].医药导报,2010,29(1):1-4.

[2]杨兰梅,曾宪君.《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实施前后门急诊处方规范性比较[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11):579-581.

[3]Broom A,Broom J,Kirby E,et al.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 Jurisdictions,responsibility and professional asymmetries in pharmacists'accounts of antibiotic decisions in hospitals[J].Soc Sci Med,2015(146):95-103.

[4]Wang J,Dong M,Lu Y,et al.Impact of pharmacist interventions on rational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use and cost saving in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J].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2015,53(8):605-15.

[5]楚建杰,王艳华,乔逸,等.西京医院开展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工作的效果分析[J].抗感染药学杂志,2012,9(3):226-229.

医嘱管理系统 篇9

关键词:电子医嘱系统,医嘱,医院信息系统,医院管理

医嘱是医生在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指令,是护士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应。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实施,电子医嘱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书写医嘱,也是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中很多A类要求的基础。通过电子医嘱系统实施,全面规范医生医嘱书写,切实提高了医疗卫生工作效率。

1 电子医嘱的应用现状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了20余年,使临床电子医嘱从单一收费发展到医院信息的全面整合。当前,电子医嘱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医生对应用电子化医嘱的思维转变不足,感到电子医嘱麻烦不方便 ;电子医嘱系统操作界面不够简洁明了,也容易造成医生开立有问题的医嘱,如对一品多规格药品选择不准确,或对药品的剂量和单位误选 ;电子医嘱格式设计不合理使医嘱书写不规范,导致医护沟通不及时造成护士执行医嘱有误等[1,2,3,4]。如何使电子医嘱设计和应用更具实用性,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核定床位数1225张,护理单元41个。从2002年开始医院信息化建设,最初医嘱在护士工作站由护士电脑转录,录入的医嘱只单纯起到药品领取和收费、打印等护理单据的作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对系统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于2011年实施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医学影像传输与管理系统、检验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我院全面整合了临床信息系统后,根据《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设计的电子医嘱更具实时性、规范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2 医嘱开立界面优化设计

护士处理执行电子医嘱时,很大程度是由于医嘱录入有问题造成护理风险。为此,将医嘱录入界面设计得简洁明了更具有实用性和安全性。

2.1 直观性

在医嘱录入界面对医嘱单和新医嘱录入单进行整合,同时将医嘱分为成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和当前有效医嘱(图1),使医生在开立医嘱时更方便直观。

2.2 简便性

医生在开立医嘱时,医嘱名称、给药方式、执行频次全部取自系统的字典,医生只要输入医嘱名称、给药方式、频次的首拼音码或五笔码就可,只有药品的用量和嘱托由医生根据病情录入。

传统的手写医嘱需要医生备注或口头形式和护士沟通,容易发生错误。在电子医嘱系统中引入“首日次数”的概念,对新开的长期医嘱医生只需要录入首日次数(首日次数≤执行频次),护士和电脑系统就能准确的处理输液频次,包括输液瓶签、护理执行单、领用药品信息等。

对需要开立申请单的医嘱,如检验、各种检查、输血备血,医生开立电子申请单后直接生成相应的电子医嘱,避免了医生的重复录入,并使医嘱与申请单关联,从而保证电子医嘱的准确性。

2.3 数据合理性检测

药品信息与中心药房系统自动进行关联,医生开立药品医嘱时,药房有库存的药品才显示,并且显示库存数量;对新医嘱的药品单次剂量,药房系统已设置了药品的合理剂量,当医生误操作将单次剂量“m L”选成“L”或是“瓶”时,系统将按照预先设置的剂量进行上限提醒。

2.4 安全性监测

2.4.1 过敏药品医嘱处理

医生开立过敏药品医嘱时,系统自动生成药品过敏皮试医嘱,如护士站对此病人的过敏结果录入是阳性,医生站显示病人状态时明显标识,若再录入此类过敏药将以信息框的方式提醒医生。医嘱系统更好地保障了病人的用药安全。

2.4.2 药品知识库的无缝嵌入

我院将《药物咨询及用药安全检测系统》这款软件无缝嵌入医嘱系统,当医生开立药品医嘱时,可自动咨询药物知识。利用此软件可对病人正在使用的药物进行合理性监测,如果没有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顺利保存。对不合理用药用红、黑色提醒医生审核,确定或修改药品医嘱。如果对不合理的药品继续使用,本系统将自动反馈于医院质控系统。

3 电子医嘱整合医护沟通信息

医生在电子医嘱系统下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制约下达医嘱,而护士在此情境下缺乏提前识别新开医嘱的提示,使得新开医嘱、尤其是新开即刻执行的医嘱易受延迟甚至误漏。电子医嘱属于非同步的即时沟通,所以利用电子医嘱系统整合医护沟通信息,避免了医嘱执行错误[5]。

3.1 医嘱变动的提醒

当医生对医嘱进行改动时,对改动的文档保存后自动在护士工作站弹出新医嘱变动的消息框,护士点击该消息框,通过身份验证,以明确护士已知有医嘱变动,系统记录相关信息,以便以后查对。

3.2 医嘱变更单查询与打印

新增、撤消、停止的医嘱,在查询、打印时,可设置1个或几个病人,也可以分为诊疗、药品、检查、检验、长期、临时等筛选查询,打印的医嘱变更单自动生成。

3.3 医嘱撤消控制

护士已复核或执行后的医嘱,医生要撤消此条医嘱,必须在医生工作站完成。在医生工作站的撤消界面会弹出一个身份验证框,此框必须由护士输入自己的登录号和密码来对此医嘱解锁,医生才能撤消,以防止护士还在执行医嘱尤其是用药医嘱时,医生撤消医嘱,医护不能及时沟通造成医疗安全隐患。检验和检查的医嘱如果要撤消,必须先由相应的科室取消登记信息,医生才能撤消,从而保持医技科室工作有序进行[6]。

4 电子医嘱的流程设计

医嘱由医生在医生工作站开立,保存后传至护士站,护士进行医嘱复核,只有复核执行后的医嘱才能生成电子医嘱执行项目 ;打印医嘱执行单或用移动终端设备执行,电子医嘱系统自动生成各类治疗护理单、医嘱单等 ;检验医嘱生成条码,传至相应的医技科室,医技科室进行预约或登记后,护士站打印出包括具体信息的预约单再安排病人检查。电子医嘱流程设计,见图2。

5 医嘱需求的整理与分析

临床应用科室、医务科、护理部及信息中心应定期对电子医嘱的效果进行检查,对需要修改、完善的电子医嘱系统制定工作流程,由信息中心负责电子医嘱的人员进行集中分析,再区分是优化方面的医嘱需求还是系统问题的需求,按加急或普通信息提交给软件开发人员进行修改,并且对修改好的程序进行跟踪检测,以便不断完善电子医嘱系统[7,8]。

6结语

医嘱管理系统 篇10

1 网络管理

中心药房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包括库存管理、处方发药、医嘱摆药、科室清单统计, 药剂工作人员经过库存管理窗口输入需要领取的药品名称以及药品规格数量传输到医院药库网络管理中心系统申请领药。药品领入后经过核对正确后, 单据保存到中心药房库存, 保证临床病区的用药。临床病区根据可以根据患者的治疗开出医嘱, 一切处理完毕后送到护士站电脑, 经过核对保存转送到药房电脑, 然后由药剂人员保存统计。迅速送到临床病区, 这样可以及时的保证患者治疗和及时用药。同时住院患者家属还可以通过微机进行查询, 查询每天患者所用的药品和数量、费用, 这样可以很好的保障了患者的知情权, 同时增加了医院的公开透明度。

2 药品管理

2.1 药品管理中心, 药品出入量大, 金额高。

运用微机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准确度。药方中心的药剂人员, 使用电脑统计出药品的领入数和消耗数对药品进行管理, 从而使容易出错和繁琐的药品管理更加的科学简便合理规范。这样能够及时的掌握药品的有效期以及药品的流向。可以有计划科学的领药, 轻松的回避了药品的积压和短缺问题, 及时有效的保证了临床病区的用药。

2.2 在过去的药房中心所用药品价格, 主要是由人工划价来完成。

药品划价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员劳动力, 由于药品种类过多任务繁重以及药价的不断变化, 由于任务量的繁重必然造成药品划价的误差,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微机网络化的出现成功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微机管理药房中心将药品同药价一同入录计算机中, 并且统一调控, 经过专门的调价处理系统调价, 保证了药品药价的准确无误, 而且也节约了大量劳动力, 这样极大的维护了医患双方的经济利益。

2.3 在患者出院结账时, 结账处可以根据药房网络中心的医嘱进行结账。

这样由微机计算出患者的住院费用, 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杜绝错收费用和漏收费用的现象。这样即保障了住院患者的个人利益, 同时维护防止医院财产流失。

3 临床医嘱

临床医嘱的药品名称、剂量规格单位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在药品管理和患者用药治疗上, 以及收费治疗起着关键作用。临床医嘱的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 如果临床医嘱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不仅会造成未收或者多收, 这样会给个人和医院带来经济损失, 同时会造成临床医嘱的无效, 使药品不能够及时的送达到病区, 最后造成患者的治疗延误。微机管理中心在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输入药品名称时候中心药房电脑所准购的药品名称要一致, 否则所开医嘱无效, 并且保存不了此条医嘱, 最后导致药品不能及时发送。医师在根据患者病情开出药剂药量规格时候, 药品的规格、药剂、药量要与微机管理药房中心所购有药品的药剂、药量、单位规格相符, 否则此条医嘱无效。如果同一药品有不同剂量规格时候输入药品剂量单位后还应该确定这类药物的剂量和规格。

4 办公管理

药房医嘱微机网络化管理后, 实现了医院办公的无纸化办公。医嘱由护士在本区计算机上输入住院患者所需要的药品, 然后经过微机传送给药房, 药剂人员根据打印单来调发药品。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避免了工作中的失误。

医院对中心药房都要进行季度的盘点清查, 对药品的盘点清查项目繁多药品规格、种类等等都要进行盘点, 最后汇总。由于过去为人工盘点清查这极大地增加工作难度和任务量, 并且在盘点过程中数据不准确。进行微机化网络管理后, 盘点数据精确, 劳动力和误差率都大大降低。这样极大的促进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5 总结

结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 医院微机网络化管理中心在现实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微机网络化管理中心以后, 医院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为医院节约了大量劳动力, 减少了医院不必要的开支。减轻医院员工工作压力。使医师更加快速有效的医治患者。微机网络化管理对维护医患双方的经济利益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建华, 陈缨.浅谈病区药房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00, 11 (14) :652.

[2]王英.浅谈医院药品微机网络化管理[J].辽宁药物与临床, 2002, 5 (S1) :98-99.

同是口腔溃疡,为何医嘱不一样 篇11

老王患口腔溃疡自行用药后仍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他也来找李药师,经检查发现溃疡的直径在1厘米以上且周围的组织增生、高起,中心凹陷呈火山口状,边缘变硬。

这两种情况不可盲目购药自疗,必须去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陈女士患的是口一眼一生殖器综合征(白塞氏病),一般人不了解这三者的关系,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实这种病还可累及关节、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严重者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明或死亡。根据老王口腔溃疡的特点有可能会恶变,应及时进行正规治疗。

方女士发牢骚:“都说口腔溃疡是上‘火’了,这牛黄解毒片可是去‘火’的好药,可我服了怎么就没效呢?”医生看了看方女士的口腔,溃疡表面呈白色,且她自述有心烦、两颊发红、隐隐作痛、疲倦无力等症状。

改服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等。

中医一般把“火”看作是口腔溃疡的病因,但“火”分虚火、实火,选错了药当然无效。方女士的症状属“虚火”,应当服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等;而牛黄解毒片或三黄片只适用于“实火”性口腔溃疡,症状可见溃疡表面呈黄色、红肿热痛,且伴有口苦、口臭、心烦身热,尿黄、便秘症状。其实,还有一种“肝火”性口腔溃疡,症状可见溃疡面呈黄白色,周围红肿,数量多时甚至融合成片,疼痛剧烈,同时可出现头痛、头晕、目眩、易怒,口苦等症状。用药宜选用龙胆泻肝丸(不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已上市)。还有一种“心火”性口腔溃疡,症状可见口腔溃疡伴发口干舌红,渴欲饮冷水、经常失眠等,治疗要养阴降火。参考方可用:玄参30克,丹皮、炒枣仁各12克,柏子仁、莲子芯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林小姐一副“林妹妹”的模样,平常体弱多病,几乎每月都要感冒一次,感冒过后继发口腔溃疡。

在常规治疗口腔溃疡用药的同时,加服板蓝根冲剂和病毒灵,淡盐水漱口。

近年研究证明,口腔溃疡与病毒感染有关,它们进入人体,潜伏在血液中的淋巴上,并在细胞核中繁殖。一旦人体免疫力降低,如患感冒,感胃病毒会被激活,导致口腔溃疡。因此,在治疗口腔溃疡的同时可适当加服抗病毒药物。淡盐水漱口,能保持口腔湿润,有利于治疗口腔溃疡,同时阻止感冒病毒在口内繁殖。当然,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才是使“林妹妹”彻底摆脱口腔溃疡的好方法。

“十一”前期,小丽为迎接全市青年歌手大奖赛,每天练歌不停,难免有点咽喉不适。休息期间,她不停地含碘喉片,结果引起口腔溃疡。

停用碘喉片,改用西瓜霜喷刑。

碘喉片或某些含有薄荷的润喉片,有收缩口腔黏膜血管,减轻炎性水肿和疼痛的作用,但如果在口腔无炎症时经常舍服,会使黏膜因血管收缩而干燥破损,进而出现溃疡。西瓜霜喷卉13不含碘和薄荷,无刺激目还有润喉、治疗口腔溃疡的双重作用。

苏小姐近来常发生口腔溃疡,并伴有口角爽、阴道干涩等,但经医生检查已排除白塞氏病。

补充复合维生素B。

苏小姐的症状要和白塞氏病及缺乏雌激素造成的口腔溃疡相区别。因为年轻女孩一般不至于体内缺乏雌激素,又因白塞氏病已排除,因此诊断为缺乏维生素B所致。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之所以能治疗口腔溃疡,就是因为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临床证明,不论是单发性或慢性的口腔溃疡,维生素B2、B6等治疗效果不错。

医嘱管理系统 篇12

1 方法

依托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在临床医生开具住院病人的抗菌药物医嘱过程中嵌入引导及控制程序,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即当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医嘱时,信息系统按系统设定的程序自动引导医生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途径。如果不走此路径,将无法开出药物。 并对外科术后预防性用抗菌药物的时间根据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设置自动停药时间及相关要求,实行限制性干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7-2012.12):借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契机,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嵌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和提高病原学送检率”的抗菌药物医嘱干预程序,明确使用目的,提醒有样必采,并按手术切口的污染程度确定是否用药,并对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设定条件,避免不必要使用。详见图1。

第二阶段(2013.1-2013.12):根据浙江省医保限定支付抗菌药物使用相关费用实行机审,结合医保限定支付的条件及要求,在电子病历系统内嵌入“控制外科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减少专项医保扣款”的术后抗菌药物医嘱的干预程序,根据手术切口分类设定抗菌药物医嘱自动停药时间,对部分存在感染相关指标异常或可疑感染的病例若需继续使用则需按照感染管理及医保要求填写申请单或作好相关病程记录。详见图2。

2 结果

在第一阶段实施后,住院患者使用率、使用强度及清洁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清洁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呈大幅度下降;而病原学送检率则达到80%左右,其中限制使用级及特殊使用级的采样送检率分别达到84.7%、97.1%,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专项整要求[1]。第二阶段的实施主要针对外科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的问题,实施干预后外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下降,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也随之进一步下降,医保抗菌药物专项扣款也明显下降。 详见表1。

注*:干预前后比较,P<0.05。

3 讨论

传统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大多采取培训教育、病历抽样检查反馈及行政处罚等措施,具有片面、随机、 滞后等局限性,且无法管到每位医生每个医嘱。囿于传统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抗菌药物使用的现代化管理需求,近年来,随着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完善,电子病案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国内外诸多医院开始探索利用信息系统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如文献报道在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以及 抗菌药物 的监测上 均取得了 一定的成 效[2,3],也有研究显示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明显促进了围术期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4,5,6],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经电子病历系统,在临床下达抗菌药物医嘱时设定引导及控制流程,实时干预,成效显著,各项抗菌药物指标如使用率、使用强度、采样率等明显优化。不仅有效规范了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改变了继往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提高了临床合理用药的意识,而且间接降低了病人的治疗费用。此外临床医师也减少了因违反医保规定而被扣款的情况。 真正做到了病人满意(费用下降),管理层满意(指标好转),医生满意(扣款减少)。

在医嘱的信息化控制的实施过程中,作为负责抗菌药物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医务、医保、信息中心等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如我院第一阶段的信息化管理是借我国卫生部开始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契机,第二阶段的干预则是借浙江省医保限定支付抗菌药物使用相关费用实行机审的东风,选择的二个干预节点都比较有利于该项工作的开展。其次在实施前要对临床和信息中心进行充分调研,掌握电子医嘱的开具流程和不同路径,并与临床医生和信息中心充分沟通,使临床对信息化的接受程度提高,使信息中心充分理解便于程序的正确编写。此外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须及时与信息中心联系立即改进并予以完善。

上一篇:高墩连续梁桥下一篇:主题性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