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2024-05-21

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共12篇)

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篇1

所谓“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是指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 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 注重幼儿周边生活中各种资源的开发, 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幼儿的生活, 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引导幼儿在进行探究、发现的过程中, 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表达, 形成初步的审美情趣。那么, 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呢?

一、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生活化美术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更多地关注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生活经验。它让儿童学会生活, 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 认识自己的能力, 愉快地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 最终获得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生活化美术教育”注重活动的过程, 要求教育与幼儿的经验相贴近, 能符合幼儿的兴趣, 满足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 (1) 它强调了教师要具有处理好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之间关系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能根据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 对教材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和操作; (2) 它要求教师具有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的能力, 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 (3) 教师要具有统整和提升幼儿经验的能力; (4) 教师要具有支持幼儿表征的能力以及科学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能力。

三、幼儿园创造性实践课程

“生活化美术教育”是根据我园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以创造性为基本特点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过程。我们的目的在于满足本园和幼儿发展的需要, 使课程更加适合本园的教育对象, 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发展的需求是紧密结合的。

四、实现家园合作教育

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更生活化、直接化、灵活化、个性化, 家长、社区人员都能参与到美术活动中, 为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搭建了一个生动的平台。如家庭绘画区、社区文化节、亲子写生画等活动的开展。同时在活动的过程, 家长也学会运用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语言、方式、内容, 在家庭中开展一些美术活动, 如与孩子一起选择家居物品的色彩、形状等, 真正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

五、充实校园文化

我们所实践的“生活化美术教育”是一种校园文化的再充实。如在环境创设中, 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不同风格的装饰画悬挂在各个楼层、定期选择幼儿作品张贴在楼梯处的展示栏中、专门开辟宝宝涂鸦墙供幼儿随意的挥舞画笔, 将有关美术的欣赏和表现自然融合于幼儿园整体环境中, 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以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 并有意识的进行强化, 帮助幼儿进行内化, 让每位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 我们开展的生活化美术教育更多地注重幼儿的生活世界, 以及美术活动的多样性, 并以此为目标, 使其成为我园文化的主旋律。

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篇2

浦东新区园西幼儿园

沈薇

所谓好奇心,即个体对新异刺激的一种探究反应,是人类的一种天性。科学家培根也曾经说过:“好奇心是幼儿智慧的嫩芽”,幼儿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从好奇开始的,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幼儿的求知欲,对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生活教育就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重要载体,我们都知道“生活即教育”,这就将生活与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以生活来决定教育,使幼儿在生活教育中感知生活,在感知生活中思考,将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地得到挖掘和显现,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的价值。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创设生活化情景,充分激发幼儿好奇心,帮助幼儿在情景中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一、模拟真实生活情景,激发幼儿好奇心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外界永远充满着无数的好奇,渴望在其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针对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关注性,我们将幼儿眼中的大社会浓缩为幼儿园里的小社会,将真实的生活情景再现于他们身边,将他们更多的关注集中于其中,从中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进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娃娃家”的环境创设可能就是最为典型的模拟真实生活情景。对小班幼儿来说,在他们心目中家是温暖的、有安全感的。明亮的客厅、温馨的卧室、一应俱全的厨房用品、电器、家具,种种感官上的刺激,使他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有了更多的想法,充分地让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中享受角色的扮演,在扮演中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激起好奇心。比如在当孩子们满足地扮演爸爸妈妈时,他们会像模像样地各司其职,会对娃娃家中所有的事物产生默认和好奇,譬如洗衣机上的各种按钮是什么意思?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怎么排列的?怎样才能拨通对方的电话?电话号码是几位„„这些看似普通的事物但在小班幼儿眼中却是如此的神秘,他们的好奇心也油然而生。幼儿在享受这种情景氛围时,真切地体验到了角色扮演的快乐,也满足了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给了其一个释疑的空间。

又如:在开展“小小消防员”主题活动中,随着幼儿的经验不断积累和主题活动的推进,我们将消防演习活动搬到了活动室,当听到消防警铃声时,幼儿都有意识地警觉起来:“着火了!着火了!”有的孩子第一时间就立刻拨打了“119”报警电话,有的孩子则蹲下身,弓起背沿着活动室墙壁有序地离开,有的手拿湿毛巾捂住口鼻朝安全出口疏散,还有的则扮演起了消防指挥员,指挥消防员进行扑火营救行动,只见孩子们手拿自制灭火器,头戴防毒面具,像模像样地进行营救工作。经过消防员的及时扑救,警报解除了,虽然这只是一个模拟生活情景中的游戏,但孩子们在享受演习活动的过程中,树立起了正确的逃生意识,满足了

他们对消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消防员叔叔也产生了敬佩之情,将课堂上难以解决的教育元素得以鲜活地呈现。

其实,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就如同给孩子提供了体验生活的平台,更有利于他们在这种逼真的情景中操作、交往、体验,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好奇,并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各种能力。

二、走入社区生活情景,激发幼儿好奇心

《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学习的空间。”可见,社区资源的利用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重要途径,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的背景下,自然而然会受周围事物的刺激而萌发好奇心,从而享受着周围事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和发现。

公园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场所,我们经常会带孩子们到公园散散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一番,而每次去公园,孩子们总会有所发现。比如在“我爱四季”主题活动中,当秋风起树叶开始飘落下来时,有的孩子便捡起落叶玩耍起来,而他们的注意力也落到了一片片不同的落叶上,一个个小问号油然而生:“为什么有的树叶是黄的,有的树叶是红的?”“树叶都会落下来吗?”“为什么这片树叶卷起来了呢?”„„大自然中小小的树叶,竟激起了孩子们如此多的想法和思考。可见,将孩子的生活融入自然,便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

又如:在开展“香香的牛奶”的活动中,我们将课堂搬到了奶牛养殖基地,幼儿亲眼目睹了奶牛的生活习性,一连串的奇思妙想由此迸发出来:“奶牛为什么会产奶?它有特异功能吗”“为什么奶牛产的奶能加工成牛奶呢?其他动物的奶为什么就不能加工成牛奶呢?”“奶牛身上有几个奶头呢?”“挤出来的奶为什么不能直接喝,要送到加工厂加工呢?”“送到加工厂后工人叔叔是怎么来加工的呢?”面对幼儿提出的众多问题,我们请专业人员进行了讲解和演示,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释疑了他们心中的困惑。

然而,在幼儿的种种表现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幼儿探索问题的点与面非常广,幼儿园的课堂教育已满足不了幼儿的求知欲,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开放的、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幼儿的挑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将它们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中。只有让幼儿的眼睛“越过围墙”,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身临其境地进行观察、了解,他们的视野才会更广阔,学习欲才能更强烈,进而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幼儿在生活的海洋里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三、营造家庭生活情景,激发幼儿好奇心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生活的主要阵地。众所周知,影响幼儿发展的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不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因此,我们要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让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过程中来,在教师的指导引领下共同营造家庭生活情景,使幼儿在家庭这一阵地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好学、乐学。

在开展“玩具大家玩”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热衷地玩起了陀螺,经常会看到他们三五成群在一起赛陀螺,而且每天带来陀螺参也会不同,一时间班级里刮起了一股“陀螺风”。为此,我们抓住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有目的地指导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不同的比赛场地,比如:木板区、塑胶区、泡沫板区、沙区等等,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了解陀螺在不同场地中的变化,培养孩子质疑的兴趣,因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积极思考,进而在探究陀螺旋转的奥秘中,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玩乐中形成了积极的态度,提高了能力。

春天是蚕宝宝生长最为活跃的季节,孩子们也似乎对这软软的小家伙特别关注,时常围拢在一起观察这小家伙的生长状况。为了满足孩子们对蚕宝宝的好奇心,我们建议每个家庭领养几条蚕宝宝,让孩子们真实地体验饲养蚕宝宝的乐趣。在饲养的过程中,家长们也非常配合孩子们的工作,从采摘桑叶、喂食等点滴小事出发,与孩子共同关注蚕宝宝的变化,在家庭中营造起浓厚的探究氛围,特别是在分享饲养蚕宝宝的活动中,孩子们大胆地与同伴交流自己从蚕宝宝的五官、生活习性、体征变化等方面发现的各种秘密,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地挖掘和提升,激活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孩子在家庭生活情景中不断地学习、探索,成为好问、好学的小小探索者。

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篇3

【关键词】 幼儿园生活 礼仪教育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40-02

古人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古至今,文明礼仪都是人类进步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幼儿园阶段中就开始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将对幼儿的个性、社会道德品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生活礼仪目前的现状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标准。目前,全社会都在开展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而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培养各种习惯。如果从小注重幼儿的礼仪教育,幼儿将终身受益。幼儿由于年龄原因,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表现的没有“规矩”。在与长辈的谈话与交往中,表现出不尊敬长辈,缺乏礼貌;和同辈的交往中,不懂得谦让,为所欲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还有些幼儿在公共场所大声喊叫,随手扔垃圾;在幼儿园里抢夺玩具,吃饭时挑食;去别人家做客时随手就拿走别人的东西等现象。所以,从幼儿园时期就进行礼仪教育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将会大大促进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二、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的策略

1.将礼仪教学落实到一日生活中

将礼仪教育时时渗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幼儿每时每刻都能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将会有效促使幼儿礼仪习惯的形成。幼儿早上进入幼儿园以后,就要进行学习、进餐、休息、游戏等一系列幼儿园活动。幼儿园老师关于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要从细微处下手,一直不停的引导幼儿学习规范。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语言,要有耐心的、反复的为儿童加以讲解、示范,直到达到标准为止。例如,早上进园向老师和同伴问好,下午离园时跟老师和同伴道别;教育幼儿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你;要求幼儿按先后次序排队洗手,使用自己的毛巾,不大声吵闹,节约用水;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要保持桌面的整齐卫生,饭后帮老师收拾餐具;睡觉不影响他人等等。注意养成良好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长此以往的练习,这些基本的礼貌用语会在幼儿的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为幼儿的礼仪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开展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文明礼仪

幼儿们经常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不自觉的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主题课程往往都包含行为礼仪的教育。教师在设计主题课程时要将礼仪教育与主题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幼儿懂得礼仪的涵义。比如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幼儿理解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不要再麻烦妈妈,我们开展了“我当妈妈的小助手”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学到了劳动技能,更体验到了妈妈的辛劳,意识到了像穿衣、洗脸、吃饭这样的事,自己是可以“帮”妈妈做的,以减轻妈妈的工作辛劳,使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达到了统一。再如,幼儿园经过开展“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活动,培育孩子们“站、坐、蹲、走”等根本动作,告诉幼儿什么样才是标准的姿势,让幼儿按照标准动作去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学,使幼儿们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3.利用节日的喜庆气氛进行礼仪教学活动

传统节目活泼多样,各具特色。幼儿们都是喜欢过各种节日的,节日教育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把握好每一个节日时机,利用幼儿们在节日时的欢快情绪将礼仪教学渗透其中。节日教育自然生动,贴近生活。有创造性地开展节日礼仪教育,其隐含的教育意义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每一个节日即将到来时,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提醒幼儿什么节快到了,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如,三八妇女节进行爱妈妈的教育。节前,教师可以先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观察妈妈每天的工作,体会到她们的辛劳,在节日之前就让幼儿心里产生对妈妈的尊敬之情。节日当天,幼儿把自己亲手做的大红花或者贺卡送给妈妈。节后,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请家长把幼儿在家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拿回来一起交流,在幼儿间起到榜样和鼓励的作用。活动中,让幼儿懂得要尊重妈妈,让幼儿体会到是自己的付出让别人高兴,从而养成关心别人的良好习惯。

4.将礼仪教学融入到游戏活动中

幼儿们生来都是好玩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幼儿在游戏的时侯,通常会将自己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自主性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在游戏中加入礼仪教育,可以让幼儿将抽象的礼仪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模仿的行为规范。特别是一些包含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标准,都能够设计成游戏,让幼儿们参与其中,在游戏中受到礼仪教育。这样,通常能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如教师带领幼儿玩“我去买东西”的游戏,要求扮演“营业员”的幼儿应面带微笑,热情接待每一位“顾客”,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使用“欢迎光临”、“你好,请问您需要什么?”、“谢谢!”、“再见”等文明礼貌用语进行交流。通过这类游戏,使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巩固。教师还可以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儿歌等。如:幼儿的一日活动,可以通过儿歌表现出来:“太阳照,上学校;见老师,问声好;见朋友,说你早。进餐时,我不挑;活动时,我不吵;午休时,我不闹;上楼梯,静悄悄;我就是,好宝宝。”这种朗朗上口的小儿歌,幼儿会很喜欢,还从中学到了文明礼仪。

5、引导家庭加入,紧密合作一起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一个整体。为了让幼儿的礼仪教育得到持续有效的学习,家庭必须参与,家长与幼儿园老师共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学。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对教师的一言一行进行模仿。因此,在开展礼仪教育时,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并严格要求自己,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如在工作中要求自己,以平缓、温和的语气和幼儿交谈,并耐心地帮助幼儿解决他们的困难,每天微笑面对幼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这样,幼儿每天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不知不觉也就受到了良好的礼仪教育。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比在幼儿园的时间多,这就要求父母也要为幼儿做出榜样。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所以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向往往要更多一些。例如:带孩子外出时,遇到比自己小的小朋友,让幼儿学会照顾弟弟、妹妹,不与他们挣抢玩具;看到妈妈下班回家,为妈妈拿脱鞋等等。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知礼、用礼,并有所表现。利用表率的作用潜移默化的感染幼儿。

三、结语

总之,良好的品格及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幼儿的一生,在幼儿时期开展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也十分有必要的。文明礼仪教育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礼仪教育,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启示、明事理,在实际生活体现文明礼仪,进而为幼儿们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孔令香. 对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礼仪教育内容的梳理[J]. 家教世界,2016,(09) .

[2] 沈映池. 探索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途径[J].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1).

[3] 刘艺雯,陈柏静. 礼仪教育从娃娃抓起——浅谈幼儿园的礼仪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3,(29).

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篇4

一、积极体验生活, 寻找身边的美丽事物

陶行知先生说:“到处是生活, 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 亦即教育之场所。”幼儿美术活动不仅仅是美术课堂教学, 一日生活中处处有学习美术的机会, 大自然、大社会便是很好的美术创意素材, 每一样都有着它独特的美。带领孩子去寻找身边的美丽事物, 开启孩子创作的火花, 让孩子从生活和现实中迸发出想象力和创意灵感。

如捡落叶时, 孩子们先发现叶子有很多不同的种类, 颜色、形状、大小、叶脉都不一样;再仔细看, 即使是同一棵树上掉下的叶子, 也没有两片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叶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 而如果制作成树叶贴画或穿个树叶项链又是不一样的美……这些不经过寻找观察是发现不了的, 只有积累相应的经验, 有了初步对美的感受能力, 才能在美术创意时思维活跃, 创作出个性的作品。

二、运用生活材料, 丰富创作表现的素材

生活中, 一切无害且经过清洗消毒的废旧材料、自然物均可作为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操作材料。因地制宜收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意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和操作能力, 又促进幼儿形成节约资源的意识。而且, 在这些活动中, 孩子们用自己熟悉的材料进行美术活动, 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美工活动《未来家园》创作活动中, 孩子们组合不同高度材质的纸盒变成房屋;石块上画上可爱的表情变成人;各种各样的小树叶粘在饮料瓶上变成树;还有纽扣、毛线、包装袋、干野花、小石块、种子……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和自然物在孩子们的手里都会大变样, 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插上想象的翅膀, 异想天开地玩、新颖独特地做。

三、创造适应环境, 让想象来源于生活

3-6岁的孩子思维活跃, 可塑性强, 想象力大胆丰富, 是创意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 在日常活动中, 我们精心构思活动室的每块墙面、每个角落, 为孩子开设创意区角, 布置玲琅满目的孩子的创意作品, 让孩子在创意浓浓的作品环境中, 欣赏讨论、交流观察、相互学习, 不知不觉中激发孩子对美术创作的欲望, 让活动室成为幼儿生活中创造表现的天地。

如班级中区角“超级变变变”是孩子们手工制作及成果展示基地:废旧光盘制作成的小动物;各种纸盒做成的汽车、机器人;易拉罐连接成的小火车;麻绳、毛线、纽扣装饰的相框;还有一个个表情可爱的手套娃娃……作品虽然稚拙, 也不精美, 但无不透露出孩子创意的火花, 也让这里成为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寻找生活热点, 激发幼儿创意火花

孩子每天在不断积累新的生活经验, 而每天生活的环境却大多是在家里或是学校, 教师要充分挖掘孩子身边的热点, 不但了解它的相关知识, 激发了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 更提升了孩子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让孩子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于美术手段大胆夸张的表现, 使孩子们的经验得到了重组、表现、拓展和提升。

如:秋天我们做美丽的水果拼盘、有趣的蔬果造型;立夏时除了“斗蛋”比赛, 还可以进行蛋面彩绘、制作不倒翁、蛋壳拼贴画;春暖花开时我们带孩子外出踏青, 观察柳树、迎春花, 组织孩子剪柳叶、制作迎春花、桃花……当孩子在与生活环境互动, 体验到越丰富的经验与感受, 久而久之, 则会积极主动的表现心中的愿望, 审美表现也会更独特更富有创意。

五、延伸课程内容, 组织生活化创意活动

创意美术活动课程的来源不仅仅根据学生的兴趣、经历、体验和需要预先设计, 也可以在师生互动过程中, 捕捉到来自孩子生活中的兴趣点及时进行调整, 生发出新的更适宜的美术创意课程, 使美术课程呈现动态、灵活的特性。使幼儿体验到更加多样的创意活动, 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需要, 让审美能力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小班的主题活动《调皮的水》, 除了关注水、感知水的特性, 初步认识水, 了解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培养幼儿爱水、节水、与水交朋友的美好情感和良好习惯, 我们也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玩水的天性组织幼儿进行美术创意活动, 用大毛笔、海绵蘸水画、用水枪、喷壶或戳了洞的塑料袋装水在地面上创意绘画, 也可以进行调色活动、水墨创意绘画等。

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民主生活会 篇5

时间:2011年10月29日

地点:本院三楼会议室

主持人:吕德芳院长

记录人:王普文

出席人:莫展荣、杨雯麟、张尚义、王炳益、王思实

列席人:办公室主任邹抒君、立案庭庭长王建修、审监庭庭长卢慧珍、刑庭庭长黄河

会议内容:

吕德芳院长:根据集中警示教育活动统一部署,今天,我们召开集中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民主生活会前,党组班子组织各部门、各岗位有关干警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摆廉政风险点,广泛向干警群众征求意见,认真开展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群众之间的谈心交心活动。

吕德芳院长:根据民主生活会的要求,我代表党组领导班子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是自觉服务方面存在不足,普遍存在单纯的业务思想,对社会大背景,老百姓的诉求了解不足。二是落实以人为本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落实司法为民精神不到位,依法办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上,因为案件质量不高等因素间接损害当事人利益。三是司法职权的使用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面对工作中的争议和问题,不能理性地解决。班子存在的这些问题,1以后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整改。

吕德芳院长:根据民主生活会的要求,现我做批评与自我批评。今年换届选举期间,组织让我来隆林法院任党组书记、院长,主持隆林法院的工作,四个多月来,在班子成员的支持配合下,我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照警示教育活动,我个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1、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够紧;2深入基层调研不够;

3、与干警的沟通交流不够;

4、队伍管理的各项制度抓地不够紧。存在以上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要认真克服并切实加以解决。根据民主生活会的要求,现我对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建议,希望各位成员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对莫展荣副院长的建议:业务学习不够,司法职权的使用不当,建议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各部门业务的指导能力。

对杨雯麟副院长的建议: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有待提高,建议对工作有侧重、主次之分,提高领导工作能力。

对张尚义副院长的建议: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够,建议加强对分管工作督查管理力度。

对王炳益组长的建议:组织纪律有松懈思想,建议加强组织纪律,做好干警的表率。

对王思实科长的建议:向领导汇报工作主动性不够,建议积极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

莫展荣副院长:我完全赞同院长对我批评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以克服、改正。对照警示教育活动的要求,我主要存在一些问

题:

1、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够;

2、工作不够深入、细致;

3、司法职权使用不够妥当。存在以上问题,本人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进行整改。

杨雯麟副院长:我虚心接受院长的批评建议。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来,我认真对照查摆内容,剖析原因,本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够;

2、自己的领导艺术有待提高;

3、工作不够细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以克服和改进。

张尚义副院长:我虚心接受院长的批评建议。对照警示教育活动,我认真对照检查自己,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理想信念不够牢固;

2、工作作风不扎实;

3、司法为民意识不强。今后,我一定加以整改。

王炳益组长:我完全赞同院长对我批评建议。对照警示教育活动,本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够;

2、工作缺乏积极主动精神。今后,我一定加以整改。

王思实科长:吕院长对我的批评建议,我完全赞同。对照警示教育活动,我深刻剖析存在原因:

1、政治理论有待加强;

2、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今后,我要进一步克服和改进。

吕德芳院长:刚才,各党组成员分别结合自身分管的工作,围绕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廉洁自律等方面深入剖析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根源,并说明了改进方向。现在,我代表党组进行表态性发言。

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篇6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少些功利、少些浮躁,围绕活生生的人、有思想的人、有个性的人而展开。把每位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看待,对每个孩子不轻言放弃,我们要把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到全校师生的每一个行动中,成为全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行动指南和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全校师生全员行动,全方位推进学生生活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完美品质。

一、构建生活教育管理网络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构建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官、生活辅导老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生活教育管理网络,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全员参与学校的值周、值日工作,落实任课教师生活教育承包制。每个任课教师都要关心所承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行为规范同班主任和承包教师的考核挂钩。

二、完善生活教育考核制度

通过修订班主任考核方案、班主任工作手册、任课老师生活教育手册和学生手册,建立德育干事、教官、学生辅导员、门卫保安、任课教师、值周教师、德育实践活动班级、学生干部和社团组织等考核方案,使学生生活教育有章可循。

三、强化纪律提升品质

通过全面深化“准军事化”管理,使生活教育具有军队作风。学生起床、晨跑、早自习、上课、实训实习、活动、就餐、晚自习、就寝、寝室内务整理和德育实践活动,均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队伍整齐、口号响亮,一切行动听指挥。同时,通过开设军事训练课程,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服从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得到提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三自我”活动磨练人

劳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又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我们改革值周班制度,实行德育实践活动周制度,每周轮流安排一个班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负责整个学校的洒扫、校园巡查,监督检查全校学生的礼仪、考勤、纪律、体育、卫生、就餐秩序,教室寝室“7S”评分和就寝管理,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身素质,让他们融入学校的生活教育当中。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公正意识、自律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不仅如此,学校还把绿化认养区承包给每个班级,撤销所有的移动垃圾桶,要求学生从捡垃圾做起,捡回一份责任,捡回道德素养。此举既能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也能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等良好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五、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人

学校开展阳光工程建设,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对学生开展成功教育、就业创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适时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提升教育,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遇到的心理问题,应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影响,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观的心理品质。

六、环境文化熏陶人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环境建设要突出学校专业特色,反映学校办学理念,融入优秀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鲜明专业技能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让传统文化、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氛围,领悟企业精神内涵,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

以优美的环境教育人、影响人、成就人。为了打造优雅的校园环境和高层次的人文环境,学校对宣传栏、宣传版面、宣传条幅、警示语等进行了新颖的设计,既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又突出教育功能,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堵墙壁都成为育人的工具,融生活教育于环境中,让环境蕴含着生活教育。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横幅、标语、校刊班报等进行大力渲染,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教育氛围,达到了“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的效果,使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受到了感染和熏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准。

七、传统文化培育人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职校生,把教师塑造成真正的德高为范、艺高为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把学校建设成真正的育人圣地,学校开展“学经典、读经典、诵经典”活动,让经典书香飘满校园。我们从《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千字文》《千家诗》《菜根谭》这些中华文化经典中提炼并编写早读教材,利用早自习开展诵经典,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利用书法试点教育在全校开展书法教育。

学校建设现代化的图书阅览室,并全天候开放,方便学生上课之余借书与阅览。要求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并开展好书交换看活动。各班每天都安排一课时的中华美文朗读课。每位学生上学放学时,要求排队看书候车,并有专人督查。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学生征文比赛、定期出校报和班刊、视情况给与学分奖励……学校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八、礼仪文化规范人

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要求学生仪表端庄、衣着得体,男生做绅士,女生做淑女。树立“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首先做到”的思想意识,积极努力营造一个“上行下效”的育人氛围;对每位学生开展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公共职业素养和现代人文素养。每一位学生要做到“有礼貌、知礼节、懂礼仪”,见到老师和来访贵宾都要问好。

九、感恩文化激励人

学校制订感恩教育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感恩教育。通过传统节假日的主题日活动、每周德育家庭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开展感恩典型事例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知恩,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通过师生互相问好、集体诵读感恩词、布置德育作业等方式的反复熏陶、重复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理解感恩的内涵,成为自发的精神支柱,促进学习与生活。在全校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以及各种媒体,营造一种既亲切、温馨、和谐,又充满浓郁的感恩文化气息的氛围,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十、活动文化塑造人

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锻炼学生的活动和沟通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德育实践活动。首先,结合时代要求,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法制、安全、青春期、禁毒等主题月(日)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推行教室寝室“7S”、社团活动、文艺汇演、大合唱比赛、艺术节、文化节、电影节、体育节、技能节、读书节等活动。让口号声、歌声、掌声、笑声响彻整个校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组织各种各样的社团,使社团活动,既有声势,又有品位,既能张扬学生个性,又能挖掘学生潜能,使校园成为学生的乐园。其次,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内容鲜活、特色鲜明的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祭扫烈士陵园,观赏名胜古迹,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通过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体能、技能和态度,营造有情天地,构建师生与家长、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帮学生把握人生方向,助他们成人成才。

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篇7

关键词:学习型社区,社区教育,公众理财教育

一、开展公众理财教育的必要性

1、开展公众理财教育符合十七大精神, 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2007年初,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和北京了望投资顾问公司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公布的《2007年中国金融理财产品投资人调查报告》中显示, 85%以上的投资者所从事的行业与金融业无关, 真正在相关行业工作的投资者只有14.5%。家庭年度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下和5-10万元的人数各占31.6%和39.4%, 10-20万元的占18.3%。投资者家庭年度可支配收入普遍集中在10万元以内, 工薪阶层成为理财主力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全民理财时代。”同年10月份在党中央召开的十七大会议上, 党中央首次在报告中提出今后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也就是说今后国家政府将会尽可能多地拓展渠道、多提供机会让中国老百姓合理合法拥有更多各方面的财富, 当中涉及到诸多金融理财方式。十七大的召开给中国人民带来一个“财富机遇”, 同时意味着中国人民将进入“理财新时代”。

但是, 中国人民理财知识普遍缺乏, 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个人理财教育, 个人风险承受力低, 存在盲目跟风投资现象, 导致金融投资市场秩序有点混乱。例如:“涨了吗?”在2007年几乎要成为中国人的口头禅。随着2007上证指数频频攀高, 股市迎来多年难得一见的长时间“大牛市”, 10月初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2亿, “守老本”的理财观念逐渐被人们抛之脑后。而且中国楼市从07年初以5%左右的速度稳步上行后, 在5月份突然“井喷”, 再次以频频创新高的涨幅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商品房从“十万元级消费”快速跃进到“百万元级消费”。谁也不能抵挡财富的诱惑, 股市、楼市的各种官方小道消息漫天飞, 人们怀着满腔热情投入资本市场, 取出存款甚至老本全部投入到证券及房地产行业, 变身股民、基民、炒房团, 一切能让钱生钱的方法都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一方面国人存款、有价证券、房屋、收藏品等财产的拥有量迅速增加, 相应的利息、红利、租金、增值收入等也在成倍增长。股市以其特有的方式为中国完成了一次特殊的“资本的再分配”, 让那些敢于承担风险的人品尝到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果实。但另一方面, 股市也以其高风险特质为投资者埋下了“地雷”, 07年“5·30”大跌展现出的残酷规则给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投资风险承受考验课。因此如何对群众开展系统个人理财教育, 已成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首要做的第一件事。

2、中国教育体制存在个人理财教育空白地带

一直以来, 中国教育体制里都没有重视学生理财教育, 基本上从幼儿园到大学, 没有开展系统个人理财教育。在2006、2007、2008年中国股市、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中, 群众缺少投资基本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手段的这矛盾显得尤其突出, 严重暴露出理财教育的缺乏。尽管近年有不少高校已经开始把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作为一项教学内容, 部分中学学校也开展理财教育, 但是整个教育体制并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的理财教育。

相反, 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从幼儿园小孩开始就进行理财教育。例如美国自1957年以来, 美国绝大多数州政府先后采取了在中学开设经济学和理财教育课程的政策。美国经济学教育国家委员会 (NCEE) 建议将经济学和个人理财教育与学校的专业相结合, 使学生们从中受益一生。根据2003年美国经济学教育国家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 美国有48个州将经济学课程纳入中学教育标准, 其中有34个州要求学校开设经济学课程, 14个州要求学生学习一门经济学课程后才能从高中毕业;有31个州将个人理财纳入教育标准, 17个州要求学校开设个人理财课程, 有4个州要求学生完成个人理财课程后才能高中毕业。 (美国经济学教育国家委员会2003) B.Douglas和Bermheim Daniel M.Garrett对美国中学理财课程教育在长期内对学生进入成年后的储蓄行为的影响的实证性研究表明, 中学的理财教育对学生进入成年后的财产积累有重要的、渐进性的积极影响。 (B.D o u g l a s和Bermheim Daniel M.Garrett, 1997) 3、普及公众理财教育, 提高个人理财能力, 使得国家经济正常运作

个人理财能力是指个人收集、获取、整理、理解和分析评价那些相关理财决策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理财能力的个人能够合理地规划未来, 顺畅地讨论金钱和金融问题, 对那些影响个人财务事务的事件能够做出正确适当的反应。受过个人理财教育的消费者知道如何通过储蓄和投资实现他们的理财目标, 合理制定人生阶段性理财目标, 从而避免陷入财务危机。个人或家庭在制定理财计划以确保实现购房、购车、接受高等教育、创业和安度晚年等理财目标时, 他们的理财行为除了影响个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外, 同时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正常运作。一方面, 正确个人理财行为促使理财目标的实现将会有益于市场经济的效率提高, 有助于促进一般经济福利, 因而具有重要的宏观经济意义。另一方面不良个人理财行为将会导致群众失去维持日常生活正常运作保障, 破坏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关系, 产生情绪压力, 健康问题和离婚。存在这些问题的员工带着这些不良情绪去工作, 将会出现与管理者发生严重冲突, 旷工、工作意外事故、偷盗、怠工、酗酒等不良行为, 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 给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美国经济学教育国家委员会主席Robert F.Duvall认为:“对青年人进行经济学和个人理财教育对建立一个拥有深谋远虑的投资者和储蓄者、有见识的消费者、高劳动生产率的劳动力、负责任公民和全球经济有效参与者的国家是至关重要的。”如此可见, 受过个人理财教育的消费者将是保持一国经济良性运作的关键。

最终, 通过理财教育一是可以让群众掌握正确理财的技巧和方法, 提高个人理财能力, 对理财品种了解的更多、更清楚, 从而通过各种投资渠道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二是通过理财教育使得人们对投资风险的有了更加正确认识, 不再盲目跟风, 从而使得金融投资市场秩序更加稳定, 使得国家的经济能得到顺利地发展。

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 教育系统里从幼儿园到大学实行全面的理财教育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完善和实施, 而且教育效果不是一时半会就会出现, 而是一种长期的时间积累, 但是也不可忽视教育系统外的普通老百姓, 现在的他们才是国家目前消费和投资的主要力量, 对他们进行及时理财教育, 维护国家经济正常秩序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于是以生活社区为依托, 积极开展公众理财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二、以生活社区为依托, 开展公众理财教育

1、生活社区的形成和作用

生活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 生活社区是城市的细胞, 是城市发展的标志, 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每一个人除了工作以外, 大半生时间都是在生活社区度过的。2001年在APEC高峰会议上, 江泽民同志就曾经提出要在我国“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无疑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学习型社区”的全新价值, 在于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把动态的学习过程导入社区建设。学习型社区其实就是, 以社区为依托, 以社区成员终身学习为重点, 以社区学校机构为枢纽, 整合社区资源, 建立起完整的学习体系和学习网络, 在社区内倡导终身学习理念, 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的机会, 倡导“学习型家庭”, 构筑终身学习体系, 在社区内形成全员、全程、全面的学习新概念。树立了“终身学习”、“提高学习力”等先进的学习理念。学习型社区是一个能支持个人终生学习的社区。学习型社区将构建一个全新的社区学习体系, 为社区全体民众提供平等、开放、共享的学习机会。在学习型社区中, 家庭、企事业单位机构、政府机关、民间组织等均发展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它们在发挥自己专业职能的同时, 既为本组织的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 保障本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为社区民众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要创建学习型社区, 必须挖掘社区教育的潜力。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基础, 它具有全员、全面、全程的基本特征。发展社区教育, 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社区乃至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面性、基础性的作用, 并已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健康、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社区教育的目标是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教育需求, 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促进社区发展。

学习型社区与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体现为:社区教育是建设好学习型社区的基本手段, 学习型社区是社区教育发展的目标。我国社区教育, 经过“七五”、“八五”、“九五”时期努力, 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近年来, 社区教育在地域、对象、内容、工作范围等领域进一步拓宽, 社区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德育社会化和学校教育改革, 社区教育的模式呈多元化趋势, 社区教育的规范化建设受到重视, 社区教育的评估体系与手段逐步完善, 社区教育的实际工作经验得到积累, 政府对社区教育的参与统筹逐步强化, 社会对社区教育的参与不断增强。

因此, 利用生活社区所建立的学习型社区资源和管理模式将是成为开展公众理财教育的最好一种途径和桥梁。

2、以生活社区为依托, 开展公众理财教育

(1) 针对不同的理财教育对象, 相应成立理财教育机构或联合组织。理财教育对象:在校学生。成立国家经济学教育委员会。国家经济学教育委员会工作职责:专门制定在教育系统包括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层次学校有关理财知识普及政策;要求将有关经济学基本知识和理财知识纳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指导和评估、考核各层次学校开展理财教育的效果。

理财教育对象:公众。国家经济学教育委员会通过联合财政部、中央银行、教育部、银监会、证监委、保监会、基层各街道居委会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理财教育活动, 其中以基层各街道居委会主要实施者, 具体做法是:由基层各街道居委会为主, 联合社会其他组织 (大学、银行、证券公司、咨询策划投资公司等) 在所管辖生活社区范围内开展理财教育。

(2) 理财教育开展的活动经费来源以及形式。第一, 每年国家教育部要下拨一定的经费给国家经济学教育委员会, 作为全国理财教育开展的经费开支的基本保证;

第二, 经费再由国家经济学教育委员会根据各地方经济学教育委员会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经费, 最后再层层落实到各个层次学校和各基层街道居委会, 作为开展理财教育的专项经费;

第三, 各基层街道居委会在开展理财教育活动时, 通过与相关金融投资部门 (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咨询投资策划公司等部门) 以共同合作、费用共担、双赢的形式让相关部门进驻所管辖各社区开展理财教育活动, 从而节约经费。教育形式方式要多样化: (1) 邀请专业人员开设理财讲座或者报告会, 介绍各种理财基本知识; (2) 向社区成员免费发放关于投资知识宣传手册; (3) 采取一对一咨询方式, 由投资机构专业理财规划师与社区成员逐一面对面交流, 根据客户不同情况, 提供个人理财咨询和理财规划。例如:中国银监会为推进公众金融教育工作, 在2008年就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现有银监会“公众教育服务网”、“公众教育服务区”两个平台内容和功能;二是进一步推进“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三是进一步完善对商业银行各类金融服务尤其是理财业务的监管;四是加强与有关部委和政府部门的协作, 共同推进公众金融教育工作;五是充分借助各类媒体, 加强对金融知识的传播和公众金融教育宣传。

第四, 社区与大学相关教学部门合作, 邀请或聘请大学教师在社区中开设理财咨询或讲座;

第五, 在社区建立沟通交流平台, 通过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理财经验交流会, 让全体社员共同交流投资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肖璐.浅析如何促进我国个人理财教育[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06年11月.

[2]、贾壮.公众理财需克服暴富心理[N].证券时报, 2008年1月3日, 第A07版, 财经综合.

[3]、余学斌等.当代大学生理财教育研究[J].时代经贸, 2008年7月, 总第104期.

[4]、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研究成果述评[R], 当代教育论坛 (学科教育研究) , 2008年01月.

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社区中心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老年痴呆病人73例, 男40例, 女33例, 平均年龄 (75.4±8.1) 岁。经DSM-IV[3] (美国精神病诊断的统计手册第IV版) 确诊, 血管性痴呆42例, 阿尔茨海默病21例, 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痴呆10。根据MMSE[4]评分, 轻度认知损害50例, 中度认知损害23例。均因其他疾病入院, 慢支15例, 肺气肿20例, 高血压病19例, 糖尿病10例, 肺部感染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 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 经统计学检验, P>0.05, 具有可比性。配对选择观察组病人的照顾者31例, 其中男18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49.88±8.99) 岁。关系:配偶8例, 子女10例, 其他13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0例, 高中及以下21例。

1.2 方法

1.2.1 教育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后均予常规综合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行为干预等。对照组未对照顾者进行强化的健康教育, 观察组对照顾者也实施健康教育, 措施包括:

1.2.1.1 健康教育评估

首先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评估, 系统地收集资料和记录患者的健康情况, 护理查体系统、完整、准确。了解患者生活质量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社会支持的需要程度、对药物的认识水平及对今后生活的态度, 了解照顾者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对疾病的认知和态度及对疾病的承受能力。

1.2.1.2 健康教育内容

①身体功能教育:向照顾者讲解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行为表现等, 教授照顾者对患者实施身体功能知识指导, 协同照顾者、患者了解其个性特征, 妥善解决各类生活事件, 并在今后保持专业的指导与联系。②角色功能教育:根据照顾者的接受能力, 宣教老年性痴呆症的相关知识, 包括老年性痴呆症的临床表现、病因、诱发因素、功能锻炼的作用及措施、有关护理知识等, 提高照顾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及老年痴呆症的了解, 尽快进入角色。强调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随着时间推移而渐进的、有害的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的身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将呈难以逆转的损害。调整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 提高个体角色能力。③情绪功能教育:鼓励照顾者、亲友、同事经常探视患者, 给予情感支持, 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及各方面的照顾和关爱, 激发其对生活的信心和对亲人的眷恋, 逐步提高患者的情绪防御机制。讲解心理、情绪对老年性痴呆的影响, 对照顾者进行心理指导, 提供适度的帮助, 减少照顾者的应激、焦虑情绪。坚持对照顾者的观察, 善于发现并掌握不同照顾者的适应能力和功能行为及情绪变化。④社会功能教育:教授照顾者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行为控制, 使之不断适应社会需要。讲解坚持社会活动的意义, 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作业, 督促患者坚持最大化地接触社会和自然界。告诉照顾者适当的有氧锻炼有助于改善器官功能和患者社会功能, 让患者有成就感。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功能状态、总体健康感觉和幸福感, 从而影响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⑤综合技巧教育:沟通技巧-评估患者沟通的需求、理解能力, 教授照顾者对患者实施措施前、中、后的目的、过程、效果及影响进行沟通, 及时给予鼓励, 并调整下一步的实施项目力度和进度, 实施结束后给患者讲评效果;表达技巧-教授照顾者学会如何表达患者的错误行为和纠正方法, 以及观察患者情绪、行动、思维等变化, 根据患者接受能力, 进行衣、食、住、行、排泄锻炼等各方面表达技巧的学习;示范技巧-指导照顾者观察患者手势、表情等, 及时满足患者需要。在语言表达的同时, 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示范, 如双手并拢, 头偏向一侧, 表示睡觉。

1.2.2 教育形式和方法

患者入院后, 由专职护士根据评估情况, 对患者照顾者小组或个别讲解, 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子等方式, 对其进行AD知识的健康教育, 并要求其照顾者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中。并注意循序渐进定期评价教育效果,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疾病发展不同时期及时调整教育计划和修改教育内容, 使患者照顾者能完全掌握AD的有关知识和照顾患者的技能。

1.2.3 教育效果的评价

由专职护士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5]在入院时入院后第4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包括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饮食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得分越高, 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入院后第2周生活质量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第2周各观察指标与入院时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4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与入院时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0.01) 。参照有关文献资料对比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入院时各指标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05) 。 入院后第4周, 两组患者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差异显著 (P<0.05或0.01) , 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对比见表2。

3 讨论

由于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AD的发病是脑功能障碍性疾病, 在治疗上无根本性突破, 护理是延缓病情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大多数老年AD病人都以家庭照料为主, 对病人的照料, 仅有亲情是不够的, 必须讲究科学化和专业化, 必须具有照顾的知识和技巧。本研究通过强化照顾者的健康教育, 使照顾者了解和掌握了治疗和护理知识, 并将知识运用到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 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患者不能进入角色或角色行为得不到其照顾者理解和支持的现象。研究结果示: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数较入院时显著提高, 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 经统计学分析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 入院后第4周, 两组患者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差异显著 (P<0.05或0.01) 。实践证明:开展照顾者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的照料水平及配合程度, 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通过查阅病历、文献、问卷调查结合作者单位多年实际及与患者交谈, 通过开展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照顾者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随着上海老年化城市进程加快, 各大医院都在开展这方面工作研究, 本中心2006年以来选择住院65岁以上的老年痴呆患者73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 对照组33例, 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照顾者实施健康教育, 然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第4周时, 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入院时,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通过对照顾者实施健康教育, 可以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照顾者,健康教育,老年痴呆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与AD关系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2, 10 (35) :261263.

[2]唐牟尼.对老年性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8, 25 (2) :83.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M].4ab.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42-147.

[4]盛树立.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和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27;23;213.

[5]田金洲、韩明向、涂晋文等.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辩证及判定标准[J].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3 (5) :16-23.

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篇9

一.政府行动

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生产质量与生存质量。目前, 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对百姓生活造成很大不利。因此, 重视环境问题并把治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已是政府间的共识。

1、面向国际。

中国在国际社会确立的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 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谈判和国际规划的制定。从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日本京都的《京都协议》, 从2007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巴厘路线图”到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哥本哈根协议》, 从2010年墨西哥坎昆世界气候大会, 再到2011年南非德班世界气候大会, 中国始终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说: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国, 承担着全球责任, 在国际和平与安全、《千年发展计划》、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关键的全球事务中, 始终愿意承担作为发展中国家所能以及所应担负的责任。

2、面向国内。

中国“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胡锦涛语) 。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现在, 把法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制定出台了《清洁生产促进法》《促进循环经济法》, 作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防止生态破坏,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颁布。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 (即粒径≤2.5微米的颗粒物, 它能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 直接进入肺部,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和臭氧 (O3) 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 并要求在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等项目监测, 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 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同时, 中国还将制定出台《低碳经济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 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体制。中国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有速度走向低碳生活!

二.学校教育

如果环保问题解决不好, 那么在一个可预见的未来, 人类要过既有尊严、又有幸福的低碳生活的期限会越来越远, 甚至会成为一种奢望。中国人的生命权、生活权、生存权、幸福权、尊严权还要奋斗很长时间。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 在面对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的学术科研和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

1、居安思危。

我们生活得幸福吗?从环保的角度讲, 幸福是更优美、更安全的环境, 更便利、更和谐的氛围。看社会环保幸福指数, 不能只看经济增长, 而要更关注社会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增长状况。

学校教育要关注教育的幸福感, 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幸福理想和幸福观。高碳经济生活已经严重污染了人类生存的地球, 人们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甚至生存危机。在每个人的身边, 就存在着不环保、不绿色、不低碳的环境问题。学校教育所承担的责任是, 培养驾驭未来国家命脉的接班人, 包括环保卫士和志愿者。环抱之木, 起于小苗;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低碳环保生活习惯, 宜从娃娃抓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

2、痛改前非。

学校无小事, 事事是教育。CCTV-10有一条关于低碳生活的公益广告:“这里 (地球) 是我们 (人类) 赖以生存的环境, 许多时候, 我们的选择, 可以改变环境。一个小小的习惯, 带来的效应, 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所有的所有, 都是对我们的未来负责, 低碳生活, 从现在开始。”要减少碳排放, 就要改变生活习惯, 如骑自行车, 开混合动力的车, 使用节能灯泡, 植一株草, 养一盆花等, 都是低碳、绿色、环保的行动。

如果我们都能像这条广告那样, 每隔一段时间就反复重申改变不良习惯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就一定会达到。但是,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 时有淡薄了责任、模糊了视野、不辨了是非的时候, 这是非常痛心的。痛心的事要痛改,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勇气, 因为我们没有失掉自信力的理由!

三.家庭素养

家庭的环境氛围和生存质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无论是高碳生活, 还是低碳生活, 其印迹总会烙在孩子的记忆里。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把“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问题当做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修的素养来抓, 我们还愁低碳生活不成吗?

我们现在的家庭生活, 特别是孩子的家庭生活, “家庭环保”这一课题谁来补上?家长的素养和眼光, 决定着孩子的生活质量。

1、节约是家庭的美德。

铺张浪费也是高碳生活。一粒米、一滴水, 吃穿住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靠消费能源才得来的。居家需勤俭节约, 持家要细水长流。古人讲,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顺手关灯关机, 不浪费纸张和粮食, 将垃圾分类处置等等, 这些环保理念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因为好习惯形成好自然, 好自然就是好品德。

2、幸福是家庭的追求。

居有所住, 住有所安, 安宁才有家庭幸福可言。出门青山碧水蓝天, 进门放心安心舒心;绿色低碳居家, 幸福美满生活, 这是现代家庭的理想生命线。“安全无污染, 低碳不高碳, 环保可持续”, 这是家庭教育不得不研究的课题。家庭是孩子最亲近的学校, 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孩子必须好好学习, 家长务必天天向上。

四.社会责任

社会是一所生活实践大学。现在的惯性生活模式把我们已经惯坏了, 我们很难轻易改变一种固有的生活方式。然而低碳社会强调日常生活和消费的低碳化, 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低碳文明生活。我们必须通过坚定不移地树立低碳理念和持之以恒地转变行为方式, 以达到推行低碳生活的目的。

1、低碳生活是负责任的生活方式。

对普通人来说, 低碳是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 是一种态度不是能力。由于中国公民 (特别是西部公民) 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节奏生活中, 电气化、自动化使日常生活能源消耗越来越高, 发展中的碳排放, 已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数量看似微小, 但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 碳排放总量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所以, 严格控制碳排放量, 过低碳生活, 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不只是国家命题, 也是每个社会公民的责任。

2、减少碳足迹是培养低碳责任。

《低碳经济与幸福指数》的编者以一个平凡人的一天为例来说明“碳足迹”:清早起来, 一边看电视, 一边吃面包喝牛奶, 然后穿好外套, 下电梯, 开车或乘车去上班。紧接着乘电梯上楼, 来到办公室, 打开电脑, 开始一天的工作。虽然没有摄像机随身拍摄, 但温室气体却记录下了全过程。从电视机搜索信号和播放节目, 到电梯上下, 电脑工作都要用电。在中国, 一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785克。面包和牛奶离不开作坊, 而畜牧业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衣服生产, 车辆行驶, 无一不和能源打交道。像这样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 每个工厂的每一道工序, 都伴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样的“碳足迹”维基百科解释为:一个人、一个产品或装置在整个生命中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总量。这个概念以“足迹”为喻, 说明我们的每个人都在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所留下的痕迹。“碳足迹”是用来衡量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排放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开车上班、乘飞机旅行, 还是欣赏轻音乐、使用电脑, 都将直接或间接地消耗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以, “碳足迹”也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

“地球1小时”行动, 绝非赶时髦, 追时尚, 而是培养低碳意识。因此, 每个有责任心的社会公众, 必须从自己的生活轨迹中缩短和减少碳足迹, 这是对低碳生活的责任承诺和慷慨贡献!

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篇10

一、从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取材进行创作教学

教学中, 美术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 通过艺术和日常生活的链接, 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感受, 提高艺术感知能力, 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 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 凸显臻美文化。

1. 从校园环境中发现美, 获取素材。

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学校中生活。现在许多农村学校都成功创建为绿色学校, 在园林式的学校中一年四季有许多不同的美景, 在学校中也有许多特别的人文活动, 如果仔细地去寻找会发现许多美好的画面。

2. 从学生家庭环境中发现美, 获取绘画素材。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最熟悉的一个环境, 可以从中体会到幸福与快乐。让学生通过发现生活中的美, 用绘画表达出这种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 从而美化生活, 展现臻美生活。

二、挖掘乡土人文资源, 拓宽美术创作教学题材

学生生活的家乡有许多宝贵的乡土人文资源可供挖掘。教师可以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 引导学生走向自然, 走向社会, 把家乡的河流、树林、田野也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 感受生活的红、黄、蓝。把外面的学习资源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 拓宽美术课堂教学的题材。

1. 挖掘水乡古镇建筑人文景观。

通过介绍这类传统古镇建筑人文景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传统文饰、浮雕、木雕、色彩的对比、对称与均衡, 并且用文字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撰写艺术随想。这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了审美综合素质。

2. 把民间传统工艺融入到美术教育中。

农村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 它们是艺术沃土中盛开的奇葩。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 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 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理解传统文化思想, 体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智慧, 启发学生学会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 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 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本地区的民间艺术, 弘扬民间特色艺术。

3. 从乡土古文化中寻找素材。

传统的古文化中有许多素材可以供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古文化学习, 在丰富学生绘画创作题材的同时又加深了其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引导他们传承和交流乡土文化, 从而培养了他们爱家乡的感情。

三、“变废为美”, 利用身边现成的材料进行创作教学

农村小学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身边的现成的资源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动手能力, 而且还培养锻炼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有助学生想象力和创作思维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环保意识, 强化了环保教育。

1. 直接利用农作物或其他植物进行美术创作教学。

农村的学生到处都可以见到树木, 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 学生随处可采, 既经济又实惠。我们主要采用“主题创作法”进行教学。 (1) 确定主题。在统一主题的创作中有比较、有分析。如确定主题:设计“家乡的桥”, 通过图片来了解各种桥的不同造型、感受桥的美。学生都依据这个主题来开展后面的创作活动。 (2) 寻找材料。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材料来创作似乎更能突出学生的创作思路与个性。 (3) 发展引导。当学生收集了材料和有了构思后, 教师就可以马上引导用材料如何组织画面, 桥的造型有什么特别之处, 桥上有什么, 桥的周围环境怎样, 桥下的小河用材料又如何表现, 等等。 (4) 主题创作。学生创作时, 有的用收集、压平的树叶来粘贴桥;有的利用五谷杂粮进行粮食粘贴桥的制作;有的利用一些坚果和果壳进行桥的工艺制作;还有的采用高粱秸秆排列组合桥。

2. 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教学。

在现实生活中, 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 经过人们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 变成了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 达到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像这类的环保工艺教学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更具有优越性。

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篇11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2-062-010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真实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实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当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谈一谈如何有效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展教学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可以说,它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但是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而且在生活中缺乏观察,所以体会不到数学的用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事物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接近,他们主动学习、自觉接受知识的情绪就越高涨,学习兴趣就越浓厚。所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他们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平时不注意的事物竟然包含着数学知识。

二、利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开展教学

统计和概率方面的知识也是小学数学课本中非常重要的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进行精确的计算,但是对他们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他们能够迅速进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更高效地进行学习。比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本中的“可能性”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夏季,闷热的午后,人们都很烦躁,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紧接着一大团乌云翻涌而来,请问同学们,接下来可能会出现什么自然现象呢?”有的学生说:“可能会下大雨。”有的说:“可能会有冰雹。”有的学生说:“可能天就一直阴着。”“可能乌云被吹走了,天气依然闷热。”……学生说出了多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有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不会发生,如下雪。之后教师可以举出几个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发生情况:1.太阳从东边升起(一定会发生);2.今天下雨,明天出太阳(可能会发生);3.抛出一枚一元硬币,正面朝上(可能会发生);4.地球绕着月亮转(一定不会发生)……通过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来引入新课,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利用生活实践活动中开展教学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管是民间俗语,还是古典诗句,都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要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在逼真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比如,在教给学生“长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公式”后,学生常常是硬套公式来完成应用题练习,对学习这些面积公式的用处和目的并不了解,不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这些公式。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参与其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以给教室做窗帘为切入点,让学生算一算大概需要多少布料,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有的开始动手测量窗户的大小,有的三五人一起讨论自己家里窗帘的样子,做窗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等,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有步骤地完成实践活动,首先要测量出窗户的大小,其次要考虑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可用两幅窗帘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之后教师再让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绘成图并计算出结果。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讨论、争辩声不绝于耳,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其中,并且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了面积的相关知识及应用。

总之,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只有将学生引导生活中去,使他们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才能够爱上数学。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 参 考 文 献 ]

[1]蒋谦.构建生活化课堂,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4(20).

[2]廖孝红.让数学回归生活——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9).

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篇12

——太原市科技局直属单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I太原市科技局直属单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535"一ij An, m^I1OWr Jmm, IBK••P 4 V.^JK^一d X J r, I切絶ix m N2014年8月8日, 太原科技战略研究院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由战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陈培忠同志主持, 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太原警备区司令员、市委第十二督导组第一组长任玉和, 市委第十二督导组组长王晓东, 太原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督导组第一组长谢承泮, 局督导组组长、副局长郑文明等12位督导组成员莅临指导并组织了民主评议。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 聚焦“四风"深刻查摆剖析, 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上, 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大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真正体现出了敢于担当、勇于剖析自己的勇气, 以及刺刀见红、肝胆相照的坦诚。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工作任务, 为下一步制定整改措施, 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主体奠定了基础。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太原警备区司令员、市委第十二督导组第一组长任玉和、太原市科技局督导组第一组长谢承泮分别为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了点评。班子成员一致认为, 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既严肃紧张又精诚团结, 每位班子成员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 进一步增强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认真履行党员职责的自觉性, 进一步牢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也通过建章立制, 真正把群众路线的理念、转变作风的措施转化为日常行为、自觉行动。同时, 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战略院当前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真正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推动战略院各项工作前进。2014年8月7曰, 根据太原市科技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 太原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党支部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由支部书记李国忠同志主持, 太原市科技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张兴民副局长、督导组成员张晓军参加了专题民主生活会。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 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 认真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上班子成员从单位的发展、单位的管理、个人的党性、思想意识等方面深入剖析, 对照检査、批评与自我批评真诚, 有辣味, 真正起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ISSN 1674-9146CN 14-1358/N每期定价:16.00元

上一篇:多元化战略的风险规避论文下一篇:药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