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功能

2024-05-28

微博功能(精选9篇)

微博功能 篇1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 不同于以往的媒介形式开始出现, 这种媒介不仅区别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 也区别于一般的网络媒介, 它们以传播方式交叉多样、媒介应用的广泛性以及对社会特殊的影响成为全新的媒介, 微博就是其中之一。在Web2.0时代下, 微博开始逐步显现其对社会影响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社会议题的设置中。如2010年8月19日, 天涯社区CEO、新媒体营销人士梁树新在新浪微博发布“#我要上大学#李盟盟”事件, 在其简单介绍了李萌萌高考招生事件并号召网友进行转发后, 该微博原文被迅速转发, 三小时之后便被转发50000多次, 由于如此海量的转发, 引起了其他大众传媒的关注, 一时之间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由此看来, 微博的社会议题设置功能略见一斑。

微博译自英文Micro-blog, 顾名思义, 就是微型博客,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是BLOG (传统博客) 的一种变体。用户可以通过E-mail、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手机短信、彩信等方式向个人微博发布短消息, 以140个的字左右的文字, 图片, 音乐及视频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2006年底, Obvious对服务进行了升级, 用户无需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 而可以通过即时信息服务和个性化Twitter网站接收和发送信息。2007年3月, Twitter主域名:Twitter.com在埃文·威廉姆斯 (Evan Williams) 的策划下正式上线。Twitter已经成为全球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根据相关公开数据, 截至2010年1月份, 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Twitter之后, 在我国也掀起了一股微博热, 起初多为创业型公司, 如早在2007年就出现了的饭否、叽歪等微博网站。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 早期的网站早已“消失”在互联网的浪潮中。2009年8月14日, 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 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涉足微博领域的网站, 微博开始高调进入人们的视野, 随后其他三家在国内根基深厚门户网站也纷纷开通微博服务, 并由此引起了微博热潮。

微博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它将手机与互联网相结合, 加快了信息的发布与接收, 还有就是它以特殊的方式对当前的话题设置进行归类, 使用户更加方便的寻找和参与当前的热议话题, 使话题更容易被关注这找到。在微博中发表意见或引起话题与论坛发帖或博客关注在形式上有其特殊表现形式, 而这种表现形式正是微博话题设置的一种特殊表现, 这种功能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关系和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关注 (“Follow”) 功能

关注 (“Follow”) 功能这一称呼起源于微博对于用户名的称位。微博先驱Twitter的用户被称为“followees”, 该用户的跟随者称为“followers”, 用户被人关注称为“followed”就是我们常说的“关注”, 用户主动关注“followers”跟随者则称为“following”。微博用户主动关注其他的用户, 被关注者发布的信息就会在关注者的微博首页显示, 而微博用户的粉丝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其影响力。微博中, 无不体现follow的关系, 你可以主动follow (关注) 别人, 也可能被别人follow (关注) ;你还可以进行follow (关注) 设置权限, 即你可以选择你follow (关注) 哪些人, 也可以选择你被哪些人follow (关注) 。在follow (关注) 与“followed” (被关注) 之间, 信息快速流动, 微博成为一个交流互助的平台:有人提问, 他的followers (国内微博称为:粉丝) 会进行回复。随着followers (国内微博称为:粉丝) 的聚集增加, 用户的社交圈在不断扩大。这种不断扩大的社交圈子会使你所发表的信息不断的受到关注, 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你的话题中来, 人气指数的不断上升会直接影响话题的设置, 成为大家注目的议题。

二、“@”功能

微博提供的“@”功能是在用户名前加上“@”符号, 以此来起到消息提醒的功能, 这种功能除了可以将特殊信息分类外, 还可以给用户创造了一种开放的社交关系, 扩展了用户之间交流的机会, 但各自又保持了完整的信息流。

“@”既是一种即公开又个人化的交流, 这条信息既是给@的对方的点对点的信息, 又是可以让其他用户参与其中的点对面的传播, 值得强调的是微博客中的“@”创造了消息提醒的机制, 让你不会因为微博客中过多的信息噪声, 而错过其他人@给你的信息, 保证了对话的连续性和持续性。这种维持话题的连续性为话题的长期设置提供平台。

三、“#话题#”功能

微博同时还提供一种话题关注功能:在发布微博时, 使用两个“#”号中加入话题即“#话题#”, 就以一种话题的形式发布, 这种话题的发布, 不仅可以展示微博的使用者所关注的话题, 还可以在搜索功能中进行相同话题的搜索, 并且在首页, 以“热门话题榜”的方式出现, 显示微博用户正在关注的话题, 并及时更新。从某些程度上能够显示出, 用户对公共事件、精神文化以及生活体验等话题的实时重视。比如, 玉树地震期间, 话题榜前几位为“玉树”、“玉树地震”, 在选秀比赛期间参赛的热门选手则成为热门话题榜的常客, 11月3日腾讯公司发布《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称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QQ对决360” (#QQ对决360#) 直升话题榜榜首, 被网友戏称为“3Q体”的《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的开头语“非常艰难的决定” (#非常艰难的决定#) 也名列首页的热门话题榜第二位。

以上三种微博的话题设置功能在微博的信息发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为想发表议题的信息发布者提供了更好的信息发布模式。这种功能的出现虽然是微博使用者约定俗成的一种行为, 但这种特殊的影响确实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微博功能 篇2

姓名:程昌忠 学号:100112041

一、新媒体中微信微博的功能特点

1、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微博、微信是当下发展最快的新媒体形式,与传统的新闻网站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传播速度和便捷性。从传播途径来看,微博微信能引起人们的广泛传播和欢迎,证明它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比如思想需求、心理要求、审美或者其他方面的利益需求等。从表现手法上看,发表微信、微博的方式方法非常便捷,受到的限制极少,大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分享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物或者关注焦点,并抒发自我情感以及对社会事件的看法。随时关注、发送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因此,简单的交流形式迅速转化为快速、高效的传播模式。

2、无可替代的便捷性与及时性

随着3G、4G网络和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企业个人,只要有介质(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都可以无限畅聊微博微信。微博微信事实上因其便捷性和及时性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公司企业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快速发布产品相关信息,完成不同层次的营销目标。南非世界杯期间,伊利与新浪微博深度合作推广“营养舒化奶”,在“我的世界杯”模块中,让用户可以披上自己支持球队 的国旗,在微博上为球队呐喊助威,把“营养舒化奶”的特点与世界杯元素相结合,借此打响品牌知名 度,让球迷产生品牌联想,快速形成市场占有度。活动期间,在新浪微博的世界杯专区,有两百万人参与活动,相关的博文也突破3226万条。这种影响力和参与规模是传统的线下活动难以比拟的。

3、传播效果更加明显化和丰富化

企业运用新媒体的网络传播模式,创造企业的品牌价值,并以增强盈利能力为主要目的。在企业品牌的传播中,方式方法也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加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认同,并最终催化为购买意愿。从传统的销售模式我们可以看出,评估产品品牌价值和传播效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工去收集分析数据,才能最终确定。而在新媒体的形势下,传播效果可以更加明显化,企业可以更加 直观的判断品牌营销效果,通过分析管理微博微信的相关数据,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调整方案 策略,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完成多样化、全方位的营销和品牌传播。

二、运用

随着微信微博的逐渐普及,很多学生也开始运用微信微博进行学习和研究。从众多学习微信微博的实践运用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 在线学习笔记 微信微博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提供写与录的平台,供人们去记录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写下自己的感想,抓住一瞬间的思绪。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在线学习的好帮手,另外它还具有共享性。这使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更具有意义,通过共享资源,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这样就可以记录到自己的微信微博上面,随时可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微信微博作为新型的在线学习笔记,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受。

② 学习巩固的平台

微信微博的出现为网络教育下的学习提供了便捷。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巩固学习的平台,学生及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从而进行总结、评价和及时改进。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逐渐养成良好地思考习惯,促进自身知识的积累。

③ 教育叙事研究的工具

微信微博作为叙事研究报告的交流平台,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了叙事研究的新发展。我们可以方便地把撰写地教育叙事发表到微信微博上,也可以在别人的微信微博中阅读浏览教育叙事,这样资源共享。这样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方便的交流沟通,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智力火花。

④ 研究性学习日志

通过把研究性学习的进度、学生体会、教师指导建议和外界资源链接等放在微信微博上, 更便于学生对知识、资源的筛选、管理、搜索和分享。这样能够反应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和各个学习阶段的进展,便于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

⑤ 学生电子档案

学生可以用微信微博记录自己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情况,其中包括学生自己的创作内容、资源的链接、文档、图片、声音或视频文件等,在微信微博中,通过构建电子档案袋,能够反应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和各个学习阶段的发展过程,从而进行过程性评价。此外我们还可以用微信微博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课堂协作、主题阅读、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

微信微博的出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得人们将重新审视教育信息化的许多认识,随着它的日益普及化,它也必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

⑥ 建立微信微博联盟

微信微博为我们在网络上搭建了一个自主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对自己的微信微博进行建设。如何把志趣爱好相同的微信微博ger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那么就需要建立“微信微博联盟”,把研究方向相同的微信微博ger组织起来,这样大家一起探讨共同的话题,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正如北师大庄秀丽博士所说“每一个微信微博,都是跳动着的一颗生命,是闪烁着的一束火花。生命彼此感应,火花彼此碰撞„„”在这样的深度交流中,作为一个微信微博ger,我们的发展、提高才会逐步深入。建立微信微博联盟的形式有很多种,就教育微信微博来说,可以建立校园微信微博联盟、课题微信微博联盟、区域微信微博联盟、班级微信微博联盟等。无论何重形式的微信微博联盟,除了搭建相应的微信微博系统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联盟的管理。

微信微博的优势使之与学习叙事、学习反思、学习研究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各年级各学科的学生,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微信微博(微信微博)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学习心得、课题研究、课堂笔记、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听课时间等),促进学习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

微信微博是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电子文档,它可以写感悟、记日记、收资料、存文件,既可以是学生的文件夹,又可以是教师的备课本;微信微博是教学反思工具,随时记下教学得失,思考改进方案;微信微博是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也可以是教研组、教研室的虚拟教研平台,在网上探讨、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微信微博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微信微博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评价工具;微信微博可以作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

通过微信微博联盟的建设可以把散落在互联网中的个人微信微博组织起来,建成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促使我们的研究更有深度。

三、微信微博应用与学习的现实意义

微信微博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可以让一个普通人随意写下自己看到、听到或者想到的信息。如果学习者看到很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随手摘录到微信微博中,日后就可以更好地加以整理和利用。所以说微信微博就是一个写作和记录的过程,而在“写与录”的同时,学习者会调动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含义在写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建构起来,形成自己稳定的认知能力。可以说,微信微博是更精细的学习、思考与工作记录,透过每日的资料整理与书写,不但会改善写作能力,也会改善思考能力。我们每天阅读很多数据,若不能够进行实时整理,写下心得,印象就会越来越模糊。

随着微信微博的不断积累,学习者还可以在阅读自己的微信微博过程中复习或者品味自己过去所写的内容,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这样的过程不断持续下去,就形成了一个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微信微博还具备“发布、分享”的功能,它让学习者把自己的学习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

长期进行微信微博研究的黎加厚教授说:微信微博的教育意义在于将互联网从过去的通讯功能、资料功能、交流功能等进一步强化,使其更加个性化、开放化、实时化、全球化,它把信息共享发展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

随着学习微信微博的大规模普及,将在传统基于课堂学习的”教堂式学习模式”之外,催生出一种新型的“集市式学习模式”,给新时期的教育注入新的动力。

四、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革新远程教育,通过这些软件,可以对学习者自我思考的显性记录过程,可以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学生与社会之间都可以变成一个开放的沟通社区,使得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学生互享其他同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心得。此外,他们相互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建立更加多样化的交流,这不但可以降低远程学习的孤独感和隔离感,更有可能引发远程教学模式的革新,及以课程为主的教学模式会逐步转化到以项目或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可以根据科目类型与教师共同确定一些有意义的研究项目,研究的过程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动态记录,并可最终形成论文成果,这样的模式转变已经在国外出现,并会把远程教育真正引导到高质量和高学历的层次中。

其实,新媒体时代仍属于第三代远程教育的范畴。第三代远程教育的特征和优势是双向交互,即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人机和人际的相互交流和交互作用,从而既可以加强师生间交流和集体教学活动,更可以大大激励和促进个体化学习和同学或小组间的协作学习。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轻松地实现同步(实时)和异步(非实时)通信,从而使教与学更加开放、灵活、多样化且个性化。像造纸术、印刷术、无线电广播等具有革新意义的信息技术发明推进人类文明一样,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技术浪潮将为人类的终身学习充分创造随时随地的学习条件和知识资源共享的环境。

总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软件的应用,能够为远程学习者提供方便的交互机会,能创造出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社会意义建构的社会,从而有效地提高远程教育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变学习和感悟学习的能力,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力是不可估摸的。五﹑微信微博的教育应用前景展望

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篇3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微博的产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微博的功能也在随着其发展进一步得到完善,微博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后,学者们开始关注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就如何充分利用微博这一工具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行广泛的研究,这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博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2)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3)如何实现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 微博简介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即时实现共享的平台。微博具有即时性、互动性、裂变性、碎片化的特点,并且具有自身特殊的功能:(1)打破信息垄断,减少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人人都是参与者,在微博上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另一方面,人人皆有“麦克风”,在微博上享有平等的言论自由权。(2)打破主体垄断,让草根发声。微博的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打破了科层制结构下自上而下的话语传播模式,草根网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织围脖”,形成像社会精英一样的数量庞大的“粉丝团”,进而传播自己的观点,扩大自己的影响。(3)突破传统的监督方式,有利于反腐倡廉。在微博时代,监督不再局限于此,官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有可能暴露在阳光下,任何一位官员的任何贪赃枉法行为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被传到微博上,进而受到相关部门的追究以及得到法律的惩处。(4)促进公共意识的觉醒,推动公民参与。在微博时代,流行这样一句口头禅,“关注就是力量,转发就是行动,围观改变中国。”人们对公共事件进行关注,首先意味着不再对政治冷漠,践行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通过微博平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作用与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帮助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方面所发挥的效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导向功能,主要体现为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价值导向是指微博要传播哪种思想品德信息以及对它作何解释,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了微博价值导向的一元性,要求微博自觉以各种形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导向是指微博在为人们提供关注平台的同时,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关心国事的热情,增强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地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行为导向是指微博通过对舆论的营造、法制观念和各种行为准则的宣扬,规范用户个人的具体行为。(2)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调节心理状态、协调人际关系、整合利益冲突。调节心理状态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在微博这个稍显轻松活泼的平台上,合理发泄个人情绪,同时微博还可以通过传播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帮助人们正面的看问题;协调人际关系是指微博可以促成人们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有益沟通,有利于人们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更为和谐的关系;整合利益矛盾是指任何主体都有在微博上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促进了不同利益群体间的沟通和讨论,帮助人们更好的克服心理偏差和认知偏差,有利于推动全社会范围内公正、合理、和谐的利益关系的形成。(3)沟通功能,主要体现为信息共享、情感交流、人文关怀。信息共享是指人们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可以获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它们进行理解和消化,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布各种思想信息和政策,从而更好地实现共享;情感交流是指人们通过在微博上与他人的互动实现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能消除彼此之间的隔膜,从而更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感情;人文关怀是指人们在微博这个互动平台上主动帮助别人,同时获得相应的帮助,比如“微爱心”“微博打拐”等。(4)同化功能,包括榜样示范和同辈感化。榜样示范是指在微博上注册的社会各界名人,只要他们能够以身作则,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形象示众人,用正面的思想和行动感召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种示范作用就会更直接、更深刻、更有针对性;同辈感化是指通过微博中的互动和交流,更多的同辈群体因为同学校、同兴趣、同城形成相应的微博群,在这个群体中,人们特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对成员产生很大的压力,导致成员之间发生认同。

三、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途径

在了解了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我们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回到如何实现这一功能上来,具体实现途径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重视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方面,加强对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研究,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和方法论研究;另一方面,要推进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应用。包括培训和引导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践行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利用微博平台开展一系列丰富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等。(2)完善微博自身的机制建设,包括微博的信息把关机制、微博运行机制、微博法制机制。微博的信息把关机制需要政府和运营商共同努力,通过专门的管理部门来履行其职能,通过完善信息隔离技术、规范信息审查步骤、制定信息反馈制度等来净化微博空间;微博运行机制需要与推进微博实名认证机制配套实现,通过网络实名制引导、规范和保护互联网用户的合法权益,避免网络各种谣言散步行为;健全微博法制机制,需要全国人大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对微博立法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充分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在现有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完善微博发展和使用的有关政策和法规,补充民事法律相关条款,对微博侵犯名誉权、隐私权等行为进行认定。(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平台。首先,定期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学校官方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部门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微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微博等相关官方认证微博定期发布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避免沦为“僵尸微博”;其次,适时组织热门话题讨论,对于时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关乎人们成长和发展的热门话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发起话题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与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交流真实想法,拉近彼此的距离,同时及时把握他们的最新思想动态,以积极健康的思想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体性作用。包括树立“微时代”的工作理念,即适应“微时代”下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微博的预言体系;提升运用微博的综合能力,即运用微博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动态的能力、处理微博平台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能力以及应对微博平台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5)提高微博用户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要提升微博用户的网络媒介素养,即帮助广大微博用户更好地操作和使用微博的各项应用,提升对微博海量信息的科学辨别能力和正确选择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微博用户的自我调控素质,即帮助微博用户从根本上认识到微博只是作为一种新型有益的网络传播媒介,而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能将自己完全封闭在微博世界里,而必须维护现实中正常的、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做一个理性的微博使用者。(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颜冰凤.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微博功能 篇4

公共领域最早由阿伦特提出,阿伦特将公共领域界定为与私人地盘相区别的一个共同的空间,凡是出现于公共场合的东西都能够为每个人所看见和听见,具有最广泛的公开性。[1]

“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在20世纪六十年代由哈贝马斯诠释并引起广泛关注。在其1962年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定义为:一个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具有政治讨论功能。[2]1964年,在《公共领域》一书中,哈贝马斯进一步完善对公共领域的诠释:介于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进行调节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有关一般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公共讨论能够得到体制化的保障,形成所谓的公共意见。[3]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90年版的序言里,哈贝马斯又一次提及公共领域是合理权力与传媒力量的相互交织。[4]

我国学者也对公共领域做出界定,董天策认为: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与社会、公共权力机关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空间。人们在公共领域主要是交流思想,表达看法,阐明观点,并且具有批判性,这种批判性主要是针对公共权力的批判。[5]展江的观点是:公共领域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凸显了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互动。[6]黄宗智则指出,公共领域特指资产阶级公共领域。[7]以学者们对公共领域的界定为依据,笔者归纳出公共领域的几点特征:位于权力之外、全民参与、理性讨论、公共利益,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微博是一个用户之间可以相互获取信息,分享信息并可以传播信息的平台,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消费者,是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微博是一种脱胎于博客,并在技术与传播方式上对博客、BBS等新媒体进行了“颠覆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新新媒体”。[8]喻国明认为,微博是一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其核心理念是信息的及时性,共享性以及基于即时共享信息形成的动态信息传播网络。[9]2009年9月新浪微博在我国首先上线。随后,腾讯、搜狐等多家微博也相继上线。进入2010年,微博的媒体属性日渐加强,媒介价值日益突出,媒体的粘合度和忠诚度不断提高,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媒体之一。2010年更是被誉为微博元年。

微博发布信息迅速,容易形成热点,即“微博舆论场”。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72起社会舆情热点事件中,微博首次曝光的事件为22起。比如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渭南警察进京抓作者事件、宝马碾压男童案、金浩茶油致癌事件、记者曝上市公司内幕遭网上通缉事件、王鹏遭跨省追捕案、唐骏学历门、方舟子被打事件、江西万载县委书记雷语事件等都是由微博最先爆出的。在这些案例中,62%的事件在1天以内被微博曝光,14%的事件在1-3天被微博曝光。

2011年6月21日,微博上的又一起“舆论事件”拉开帷幕。6月21日晚,有网友发现,新浪微博认证用户“郭美美baby”连发数条微博,展示名牌包包、豪车,而其身份为“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2小时内,微博被转发上千条,引起轩然大波。尽管6月26日下午,郭美美再次在微博上发表声明,继续撇清与红十字会的关系,但社会舆论狂潮未减。传统媒体也介入调查,如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山东卫视《说事拉理》、《壹周立波秀》以及《广州日报》、《南方窗》、《市场观察》、《中国经济时报》、《厦门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经济周刊》等等都对郭美美事件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报道。深圳红十字会副会长称郭美美事件后收到的社会捐款仅有一百元。佛山红十字会公布的资金收支情况也显示在郭美美事件后再未收到任何捐款(8月3日)。已上任三个月的中国红十字会“新掌门”赵白鸽称,个人捐款有很大的减少,原因是自然灾害相对少,以及6月以来遭遇的“网络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业界人士不禁感叹“三天毁掉一百年”。

“郭美美事件”始发于微博,从事件的发展轨迹也不难看出,“郭美美事件”的舆论焦点就集中于微博。微博不仅是此次事件的重要传播工具,更是汇集意见的平台。同时,微博也给红十字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推动了红十字会改革。郭美美事件使得网民踊跃发言讨论,其涉及的“红十字会”问题是属“公共利益”,因此,我们以新浪微博“郭美美事件”为个案进行研究。

三、研究设计和实施

拟对“公共领域”这一抽象概念进行测量评价,需要先把“公共领域”的定义分解为可操作性的概念。根据上文归纳出的公共领域特征———“位于权力之外、全民参与、理性讨论、公共利益”,研究者将“公共领域”分解为“转发次数”、“评论次数”、“评论态度”三个维度。其中,“转发次数”、“评论次数”两个维度可以测量微博是否有较高的参与度,即是否具有公共领域“全民参与”的特征;“评论态度”可以测量微博上网民的对话是否理性,即是否满足公共领域“理性讨论”的特征。而微博自身的新媒体属性也决定了微博具备公共领域“位于权利之外”的特性,在后文均有论述。

(一)研究问题/假设

研究假设(hypothesis):新浪微博具有公共领域的特征和功能。

(二)研究范围

因“郭美美baby”大量微博已被删去,6月21日“红十字事件”发生,至8月7日郎咸平采访郭美美母女为止,仅存微博5条,无法做纵向跟踪分析。故选取评论数和转发数最多的6月26日14:52分,郭美美微博的一条微博为研究对象。

(三)样本总量

以6月26日14:52分,郭美美微博的一条微博为研究对象,共“转发27131次”,“评论181468”次。以所有转发者的转发次数和郭美美baby原微博的评论数为研究样本。

(四)抽取样本

本研究选取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的抽样方法。

转发次数27128次,对其进行系统抽样,以100为单位,将27128次分为271个单元。即N1=27128,n=100,N1/n=271.28,k1=270,i=47;

评论次数181468条,对其进行系统抽样,以100为单位,将181468条分为1814个单元。即N2=181468,n=100,N2/n=1814.68,k2=1800,i=62。

(五)界定分析单位

本研究以系统抽样得来的270次转发数,及1800次原微博评论为主要内容。

(六)类目构建

根据分析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评论的内容可以有多重归纳方式。本研究所构建的分析类目主要是依据不同传播内容及受众评论中态度情感而建立。

(七)编码

根据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编制方式,研究者对微博评论的态度制定了五个等级的量表。

(八)训练编码员,进行试验性研究,检查编码员间的信度

本研究共有三位资料分类者。为检验分类者的信度(编码者间信度),采用了霍思提(Holsti)公式:

信度=3M/(M1+M2+M3)

M为三个分类者一致的分类数。M1、M2、M3分别代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分类员的分类数。本研究的一致性百分比为92.4%。

注:三位编码员分别同时独立编码,编码不一致的微博评论数共计47条。

(九)按照定义内容进行内容分类

(十)数据分析(回归分析)

由于x,y不呈线性关系,根据散点图可观察其接近指数函数关系,因此将非线性关系转化为一元线性关系,再进行回归分析。

趋势线方程:y’=-0.9347x’+5.402R2=0.9286

即:随着x的增加,y成对数函数减少。由此可看出,微博讨论只集中在第一次转发,随着转发次数的增加,评论数迅速减少。网民在微博上的讨论多集中在微博原文中,对于他人转发及评论很少进行二次转发和评价;评论多为单向,并没有形成交流互动。即微博网友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讨论”。

四、结论

(一)位于权利之外的公民精神独立性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概念的核心是公民精神的独立性,也就是意见表达的独立性。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哈贝马斯对以广播和电视为主导的电子传媒时代,公共领域产生的可能性相当悲观,甚至持一定的否定立场。他说:“大众传媒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同时又统领了公共领域”。[10]相对于传统媒体,作为草根媒介的微博,让大众拥有自己的话语权,给予大众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此次“郭美美”事件的研究中,有8.80%的评论者对郭美美的炫富行为表示“认同”,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众话语权的自由度。因此,(一)符合研究假设。

(二)全民参与———多元话语的集散地

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所谓的公共领域“原则上是向所有公民开放”,“当他们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处理普遍利益问题时,公民们作为一个群体来行动,可以自由地集合和组合,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11]从这个角度讲,微博创造了一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背景的公民共同参与的众声喧哗的空间,真正地成为了多元话语的集散地。微博的匿名性又提高了公众的自由表达度,信息传播者的地位及权威都会被隐藏在意见本身的价值和观点的新锐度之中,每个人的意见都有可能受到重视,得到关注。因此,(二)符合研究假设。

(三)非公共利益的私人领域

“郭美美事件”缘起于一位名叫“郭美美baby”的姑娘在微博炫富,以其新浪认证改为“红十字商会总经理”为爆点,在微博掀起了舆论狂潮。但从具体的数据分析来看,65.41%的微博用户仍然停留在“骂”的发泄情绪的阶段,39%的微博用户是纯转发,围观的状态,12.02%的微博用户表示留言评论文不对题。事件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虽然每天有1.2亿的信息发布量,但不难发现,大部分的信息都还是局限于“私人领域”。这在哈贝马斯看来,是“伪公共领域”,而非真正的“公共领域”。因此,(三)与假设相悖。

(四)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

“即时报偿新闻不断排挤延期报偿新闻,理性批判公众变成了文化消费的公众,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消费的伪公共领域或伪私人领域”。[12]这是当年哈贝马斯对报刊商业化的批判。如今,微博依然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任何新媒体推向社会,经济利益始终是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在网络赢利模式日益成熟的今天,微博特殊的传播功能为商家进一步挖掘潜在的市场提供了契机。“熟客经济的角度看,微博对于商业推广、明星效应的扩散更有价值”。[13]因此,(四)与假设相悖。

(五)非理性讨论

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体系中,交往理性是指隐含在人类言语结构中并由所有言说者共享的理性。[14]从研究数据中发现,尽管存在着转发、评论,但评论多为单向,并无微博原文发布者的回复,且多是停留在转发一次的层面。公共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公民平等、自由、理智地参与讨论,而在郭美美事件和其他微博事件中,压倒性的谩骂是主要的,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因此,(五)与研究假设相悖。

(六)结论

微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领域的特征和功能,但还需在诸多方面进一步完善。

微博具备公共领域的雏形,如(一)和(二)中所述,微博体现了公民精神的独立性,且是公民多元话语的集散地,满足了公共领域“位于权利之外”,“全民参与”的特点。但微博的商业属性以及其一系列非公共利益的话题,非理性的讨论,又使得它偏离了“公共领域”的坐标规范。微博上民粹主义倾向严重,网民如何进行恰如其分地评价,克服情绪化倾向,理性批判现实,是所有网民需要思考的问题。

五、讨论与不足

本研究仅以“郭美美事件”作为个案,研究所得结论并不能反映微博上网民话语讨论的全貌,但从该个案中可以对整体有明晰的认识。

由于“郭美美事件”发起于微博,也是以微博为终结,可以较好地体现微博公共领域的特质,所以本次研究对象仅选取了“郭美美事件”。近期又有诸如“王立军事件”、“韩寒文章代写事件”等微博舆论热潮,不同类型的话题其研究结果也会有所不同,由于篇幅所限,本研究仅以郭美美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后续研究者可对不同类型的话题进行研究,以期得出更为精准的研究结论。

摘要:公共领域最早提出是在20世纪五十年代末,随着WEB 2.0技术的发展,微博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选取“郭美美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将“公共领域”分解为“转发次数”、“评论次数”、“评论态度”三个维度,以此来衡量微博是否具有公共领域的特征与功能。

关键词:微博,公共领域,“郭美美事件”

参考文献

[1][3]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书店,1998:81-86,125.[1][3]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书店,1998:81-86,125.

[2][4][10][1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32-33,28,15,70-71.[2][4][10][1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32-33,28,15,70-71.

[5]董天策.网络传播与公共领域的构建.2010年传媒领袖讲习班.[5]董天策.网络传播与公共领域的构建.2010年传媒领袖讲习班.

[6]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123-128.[6]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123-128.

[7]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421-422.[7]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421-422.

[8]王君超,郑恩“.微传播”与表达权——试论微博时代的表达自由[J].现代传播,2011(4):81.[8]王君超,郑恩“.微传播”与表达权——试论微博时代的表达自由[J].现代传播,2011(4):81.

[9]王晓兰.2010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综述[J].国际新闻界,2011(1):24-26.[9]王晓兰.2010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综述[J].国际新闻界,2011(1):24-26.

[1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M].汪晖,陈燕谷,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125.[1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M].汪晖,陈燕谷,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125.

[13]闫肖锋.微博社会学[J].青年记者,2010(7):77.[13]闫肖锋.微博社会学[J].青年记者,2010(7):77.

微博功能 篇5

一、微博时代的政务公开:政务微博的兴起和发展

我国政务公开民主实践首先是从村务公开开始的,经由30 多年的长足发展,特别是200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我国政务公开实践业已实现了由下而上,从局部到全国的法制化、制度化发展历程。政务公开作为一种政府向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是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政府治理模式转换的成果。互联网时代的政务公开更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优化了政府治理的政治生态,由以前的政府公报、广播、电视、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制度等形式扩充到政务网站、政务微博等互联网公开方式。

伴随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也实现了从Web1.0 时代向Web2.0 时代的转变。相比于Web1.0 时代,Web2.0 时代更加强调用户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户不仅可以浏览网站内容,亦可以在网站上发布信息。Web2.0 时代是自媒体强势发展的时代,通过自媒体平台,用户信息共享,“每一个用户无论是自媒体信息的提供者还是索取者,都会以自己为中心形成规模各异的‘节点共享’的信息传播网络”[4]。在自媒体时代独占鳌头的微博平台,用户可以组建个人社区,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与鼻祖埃文·威廉姆斯推出的“Twitter”相比,国内效仿“Twitter”的中文微博是在2010年兴起的,因此2010 年也被称为“微博元年”。微博时代到来,传统媒体的功效被削弱,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新闻节点,通过“转发+ 评论”方式实现用户之间互动,这一新兴媒体渠道业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微博问政、微博监督更是以一颗颗“舆论原子弹”方式集碎片化信息以一种核裂变式传播实现政治互动。

与之前的社交网络相比,不仅各类名人明星开设了自己的微博账号,代表政府的政府机构及官员也参与其中,成为了参与主体,开通了政务微博,开启了政务公开的新样态。然而,“个人信息传播的‘麦克风’时代给国家治理与社会运作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5]。为迎接这样一种挑战,传播正能量,公开公共信息,政府机构和和政府官员也相继开通了政务微博。一般来说,所谓政务微博是指:“由各种政府机构或官员个人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信息通过某一微博网站的官方认证而开设的微博平台。”[6]政务微博经过2011 年发展,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地域和行业特色的政务微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基本覆盖各省级行政区域。因此,公众也常将2011 年成为“政务微博元年”。同样,2013 年政务微博的发展依然迅猛,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3 年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 年9 月30 日,在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87208 个(党政机构55315个,公职人员31893 个)。

二、微博时代政务公开的变革样态

从上世纪村务公开到今天微博形式的政务公开,其实质是一种民主化实践不断进步的过程。微博是一种以“粉丝+关注”为基础点对面的传播模式,是一种平等而迅捷的政治沟通,革新了传统政务公开方式和内容。具体来说,微博时代政务公开的变革具有以下特征:

(一)立足于议程设置的政务公开方式

传统政务公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议程设置,表现出传播环节多、传播渠道窄、时间成本高的特征。而微博传播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议程设置,呈现出鲜明地多元互动传播特征,且能够迅速形成规模效应。微博时代,网民成为议程设置者,且有可能成为议程设置的热点。因而微博时代的政务公开不是一布了之,而是通过“关注”方式接受群众的广泛讨论,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主动回复热点议论,积极引导舆论方向。政府为回应微博时代议程设置的变革,政务公开的方式也由政府主体单向度主导议程设置公开方式发展为“主动性”和“回应性”议程设置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有些政府的政务微博还采用“发布厅”形式联动公布政务信息。

(二)两级传播中“意见领袖”的政务公开内容

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认为,观念传播“构建的是一种‘媒介——意见领袖——受众’的信息传递模式”[7]。这样一种信息传播模式,在微博传播中同样见效,只是在一定场域中,“作为信源的媒介与意见领袖合二为一,既传递信息又提供观点,信息传递转变为‘意见领袖—受众’或‘媒介—受众’的直击状态”[8]。而政务微博“意见领袖”作用发挥,主要通过粉丝数和被转载数得以彰显,由于政府机构或官员掌握着政府的权威政务信息,政务微博的话语体系将代表政务公开的权威,因而容易成为两极传播中的“意见领袖”。主要政务信息公开也不局限于传统行政事务信息,已经覆盖所有政府信息的内容,如发布气象预警、交通出行、物价水平等与百姓生活、民生利益密切相关的资讯信息等。同时草根化话语环境的微博平台,对话语表达有一定要求,革新了传统的“官话”、“套话”、“假大空”等话语体系,更多是以一种“草根”话语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

三、微博时代政务公开的功能分析

微博时代政务公开的方式和内容都出现了很大变革,但政务信息隶属公共产品的属性没有改变。伴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升,政府运行公开化、透明化成为了公民的民主诉求。政务微博为政府政务公开找到了一条方便、及时、快捷的途径,政务微博博主(代表政府意志的政务机构或政府官员)作为政务公开的主体,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构建了一种主体间性的互动关系,既能表达政府主体政务公开的基本功能,也能彰显回应公民主体的功能。

(一)发布公共信息

政府通过政务微博这一平台实现政务公开,传递政府最为强势的主流声音和权威信息,在传递政务信息功能中,政务微博相比较于传统政务公开,不仅在话语体系方面更趋向于草根化,同时由于政务微博裂变式迅捷传播效果,增添了政务微博的时效性效果,方便了有关政府部门及时发布职能范围内的权威公共信息,如气象预警、物价水平、交通出行等与百姓生活、民生利益密切相关的资讯信息,方便百姓,服务群众,因而也逐渐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亲睐。为全方位的发布地方政府的政务信息,“政务微博发布厅平台”广受推崇,如2012 年在新华网正式上线的“湖北发布”,集湖北省社会团体、新闻办、公安、旅游、交通等164 家主要职能部门和市州政府的官方微博,采用了微博群、微直播、微访谈等应用功能的扁平化“抱团”运行模式。“事实证明,那种‘散兵游勇’式的信息发布和‘一阵冷一阵热’的信息发布,无法实现政民之间持续、有效和常态化的沟通”[9]。

(二)倾听公民意见

传统的政务公开方式主要是采用一种政府单向度的传递模式,公民更多只对政务信息被动性接受,政府掌握了政务信息公开的话语权,表现为政府主体与公民客体之间的单向度互动。而政务微博政务公开却表现为政府与公民主体间性的互动,一是代表政府的政务微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政府议程(国家政策),包括决策征询、政策执行效果反馈等,公民通过“转发+ 收藏+ 评论”实现政府主体和公民主体之间的亲密互动;二是代表广大公民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公众议程(社会舆论),包括民众咨询、民众投诉等,通过“私信”或“评论”的方式直接与政府互动,政府议程和公众议程体现了政府与百姓的平等性,客观上提供了民众参政议政的条件,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粉丝”。政府议程和公众议程体现了政务公开回应性功能,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群众路线,增强了政府公信力。

(三)澄清网络谣言

基于媒体传播格局的政务公开模式,既对政府进一步改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带来了机遇,例如“表叔”事件、“房叔”事件等官员腐败事件的发生,都是通过网民主动设置议程,官方回应的“微”效应表现。同时自媒体的舆论环境也给政府治理带来相应的挑战,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领域社会矛盾凸显,有些民众就依靠微博等新兴媒体传播。这种情况下,政府基于传播媒体的舆论引导方式开始显示出诸多弊端,往往对民众的合理需求反应滞后,甚至有时候不能及时控制,进而成为舆论谣言。政务微博革新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方式,将以及时、快捷的方式予以回应与澄清。微博时代信息的裂变式传播,任何负面、消极信息甚至谣言、情绪发泄,都有可能影响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因此,对于党政部门而言,参与微博远比漠视、回避微博更有现实意义。“政务微博最大功能是与谣言赛跑”[10],政府通过政务微博实现对网络舆论话语权的控制,进而成为最权威的“意见领袖”,是回应性政务公开功能的主要内容。

微博时代的政务微博的兴起与发展,革新了传统的政务公开内容和方式,同时对政务公开的功能也增添了新的意蕴。微博时代政务公开的变革体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彰显了服务型政府的内容,扩展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新路径,因此,党和政府机关应该积极主动借助这一平台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摘要:政务微博的兴起和发展,开启了新时期我国政务公开的新局面,政务信息公开实现了方式和内容的变革。微博平台政务公开,具有发布公共信息、倾听公民意见和澄清网络谣言的功能。

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微博功能研究 篇6

一、网络办公功能

电子政务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和社会管理相结合, 通过网络技术将管理与服务提供给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政府办公形式, 电子政务中引用微博平台, 是因为微博具有发布简捷、传播迅速、即时报道的优势, 微博给予人们平等的发言权, 加强了人与人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

网络办公实际是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 政府人员在与公民进行微博沟通时, 获取了大量社会信息资源, 使网络采集的各种信息, 能够及时进行综合处理, 以及安排反馈处理意见的方法等, 这些都是办公自动化的主要目标。电子政务启用微博办公, 不但能使信息资源、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管理, 也是对完成信息共享与工作协同的政府行政行为的考验, 微博的存在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样也改进了办公质量, 而且缩短了办公周期, 消弱了社会大众的疑虑, 在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实现办公活动的科学化、自动化方面, 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微博的核心功能是即时信息的发布与获取, 这也是电子政务引用微博的关键, 微博不受时间、地点、写作格式的限制, 在微博上发言的用户总会对信息的传、受者形成聚类, 每个微博用户总会从某个或某些微博主那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政府部门在采集相关信息时, 可以利用这一点, 进行“连锁式”的收集, 这样不出门就可以采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 这就是电子政务网络化、电子化的办公方式, 对提高办公效率和完善工作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争取了广阔的空间。

二、“一站式”服务系统功能

通过使用微博来推动全社会信息化进程和促进各政府部门间系统业务的集成, 完成电子政务为民服务的理念, 实质上是电子政务创新中微博“一站式”服务系统功能的体现。

1、推动全社会信息化进程。

政府微博是一种亲民、近民、爱民的政府新形象, 政府人员在与民间接触讯息时, 能够有效地丰富政府信息资源库, 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库的正常运行, 才能支撑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 才能促成政务信息的集成, 进而实现信息的完备储蓄。

政府微博的开放、活泼、聚集性特点, 能够为电子政务信息流程原有的机械、封闭、分散性, 注入新的活力。微博的信息资源可以自由流通, 在政、民反复沟通过程中, 通过聆听、核实、监督、检查、反馈与改善的举措, 汇入到门户系统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工作流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 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 进一步消除沟通障碍, 积极做好电子政务信息流程再造的各项准备, 以及增强普及社会信息的流通力。

微博的应用打破了以职能分工和层级节制为理论依据的传统电子政务服务方式, 微博以服务为导向, 强调沟通和安抚的信息流程模式, 信息的实时互动和及时的发布上, 都以提高公众的满意度水平为准则, 微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这是实现电子政务服务功能的保证。

2、促进各政府部门间系统业务的集成。

政府部门使用电子政务向公民提供信息服务, 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而政府开设微博来创建自身的人际网络, 是遵循网民对信息需求的欲望, 凭借互联网的强大技术支持, 将掌握大量的社会信息告知公民, 为其提供有关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一切公共领域的知识和讯息, 微博在政府的及时应用和被公众广泛的关注, 使政府以电子、网络等为手段, 集成政府业务, 目前的政府各业务系统基本都建成了业务应用管理系统, 目的是达成为公共服务的目标, 在利用好原有的电子政务资源基础上, 集成现有的微博优势应用, 使政府门户网站为公民、企业、组织等用户服务, 办理各项业务, 将政府组织由易于控制的金字塔型向利于服务的网络型转变。

政府微博与网民微博需要建立起以信息为纽带相互关注的关系, 政府微博通过网民的困扰, 关注到自身部门间沟通不足的劣势, 为了实现便民服务, 使公众、企业等用户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将微博收集的问题分类,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须减少信息传递的途径, 同时减少信息失真, 达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按照电子政务中信息流通的规律, 将业务通过电子化途径集成, 使政务信息尽快、少时、准确地传达到目的地 (如图1) 。

三、舆论导向功能

政府微博为社会、公民获取信息增添了一个话语平台, 微博以其巨大的影响力不断改变着我们的表达方式和生活方式, 甚至是新闻事件的发布方式, 微博平台为公众提供了公共性的事务信息, 引导着公共舆论, 面对传播力强大的微博, 政府不能任其发展, 也不能随意干扰其发展, 只能主动参与到其中, 利用自身的公共权力、社会公信力和信息资源等有利因素, 将微博管理纳入到公共治理中, 将社会言论自由保持应有的底线, 并指导其向健康、愉悦的方向发展。

微博在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制度的推进、政民的沟通和影响公共事件进程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的舆论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微博通过围观的形式演变成网络舆论, 进而形成社会公共舆论, 而电子政务保存着政府关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活动等多方面的宝贵信息, 在对政府微博的把握上, 通过适当的信息提供与制度发布, 使公众能够享受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这对社会公共事件的解决和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对社会公众的舆论偏向显示了责任意识。

四、整合与发展功能

国家在政府信息化方面已经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政府利用微博的广播性、社交网络性, 不断提高电子政务互联互通、部门协作的能力, 微博为政府提供获取外部信息的通道, 帮助电子政务与政府以外的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接口, 实现有效运行, 建立行业信息资源服务, 发展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社会公共管理任务。

电子政务中存在微博, 一方面是自身发展中创新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政府政务的行政管理范式的趋向所致, 政府开通微博, 正好给予了公民通过网络进行权益表达的途径, 同样, 政府人员通过网络不限时间和地点, 倾听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声音, 了解收集相关信息后, 整合各部门、各专业领域的决策, 最后制定最优化的对策, 这样既减少决策风险和决策失误, 又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强调电子政务的标准化, 也意味着政府的管理与服务需要个性化, 这是电子政务现实发展的需求。根据不同层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能有别, 那么承担的具体管理与服务的任务各异, 决定个性化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微博存在于电子政务中的重要缘由, 微博以微语言的形式传达信息, 在社会管理上释放了一定的能量, 个性化的政府微博通过网络为公民提供政务信息和交互式办公服务, 人们在享受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时, 也强调体现自己的个性, 在追求享受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时, 打破了以往政府和社会之间任务式和被动式的关系, 激发和鼓励公众化被动为主动, 使公众参政议政意识及企业、组织的经营理念都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微博的潜在能量不仅给电子政务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必然会培育和提升我国电子政务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五、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功能

微博在电子政务中的网络办公、服务、导向等功能, 表明了它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说明微博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功能, 对电子政务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联系。

1、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微博是一种轻松获取信息的手段, 又是一种新的、流行的、相对来说成本更低的服务于民的途径。因此政府部门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提供这项服务, 以实现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和决策的参与。微博的推行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种快捷的沟通方式, 借助互联网, 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网上论坛、音频影像等多种方法, 公民不需要出门就可进行利益表达, 输入政治意愿, 参与政治决策, 微博的使用方法极为便利, 无形中助推了电子政务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效用, 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

2、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微博的推行使公民通过即时、快捷的电子化手段将自己的要求、愿望、建议乃至批评、抱怨传递给政府部门, 从而使政府在决策中能真正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 这就既保证了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又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因为民主决策往往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公民通过微博对相关政策方案发表自己的见解, 各方展开充分的讨论, 使政策方针的利弊得以显而易见, 这样的表达方式真正实现“广泛集中民智”, 从而形成最佳的政策方案, 最大程度地提高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3、促进政府信用建设与确保政府廉洁施政。

政府信用, 作为政府行为的信誉, 在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中, 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子政务在政府信用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电子政务不遗余力的推行微博, 因为它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和公开性, 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政府无信用行为的出现, 使政府的行政行为更加符合法律的要求、规章的制约和人民的意志, 而这正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政府行为的现实要求。

政治的清廉, 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微博裂变性的特点可以将信息演变数字化、职能的电子化、途径的网络化, 有效地防止滥用权力和腐败, 微博的监督可以帮助电子政务在审查项目时减少机构、减少层次、减少环节的干扰, 这样也就减少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机会, 电子政务中微博的存在削弱了传统政务环境中的腐败高发部门的腐败动因, 保证了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

综上所述, 微博是一种具有无限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 是政策实施手段多元性、灵活性和公平正义性的反映, 同时微博为电子政务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服务型政府管理治理体系增添了新渠道和方法, 而且更加符合政府管理的实际需要, 弥补了电子政务互动机制和适用性回馈机制的缺陷, 为未来建立良好的电子政务政策制定、实施、评估机制, 对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有着时代性的积极作用。

摘要:我国电子政务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困难和障碍, 而微博的应用必将在突破电子政务发展局限中发挥推动作用, 并为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改革上提供新的理念和模式, 本文在分析微博的网络办公、舆论导向等功能的基础上, 阐述了微博对电子政务在信息建设上的优势, 以及对我国服务型政府今后的建设和完善进行了新的展望。

关键词:电子政务,微博,功能

参考文献

[1]董立人:政务微博发展助推社会管理创新[J].领导科学, 2011 (10) .

[2]唐嘉仪:政府进行微博公关对政府形象的构建作用探究[J].前沿, 2011 (20) .

[3]吴根平:我国政府微博发展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 2011 (6) .

[4]林小明:政府微博的运用关键在于内在驱动性[J].新闻研究导刊, 2011 (5) .

[5]蔡钰:“微博问政”与政府管理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11) .

[6]张浩、尚进:微博时代的电子政务建设与创新[J].中国信息界, 2011 (9) .

微博功能 篇7

自2006年以来,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新媒体工具在全球得到了爆发式的发展, 让人们从Web1.0跨越到Web2.0。微博凭借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等优势, 已成为继网站、论坛、博客之后, 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微博实现了个人、组织和国家之间随时随地的沟通, 2009年进入中国以来, 微博用户数量就不断地激增, 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政府微博发展现状

微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 对公权力运行及公民参与产生巨大影响, 特别是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引起了政府及学界的极大关注。因此,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纷纷开通微博。2009年11月21日, 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开设了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微博云南”, 现在政府微博几乎涵盖了各地区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

政府微博一般是由当地政府的新闻办公室或宣传部门负责开通和更新, 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发布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范围十分广泛。微博问政现在日益成为新的重要的政治形态。

政府微博的功能

政府通过微博与民众交流信息, 不仅扩大了民众的政治参与, 还拉近了与网民的距离, 并提升了政府的形象等功能, 具体分析如下。

1、政府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 推动了信息公开

政府通过微博平台, 及时公布政情, 相关政策以及日常工作等信息, 及时传递给公众, 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透明度。政府微博的开通可以及时发布信息, 既能将政府活动置于网民的监督之下, 又能效防腐败滋生, 促进廉政建设。微博更有利于推动信息的公开, 而信息公开既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保障公民合法知情权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强化民主监督, 提高政府效能

政府微博有助于解决问政渠道不通畅, 问政时效滞后和问政过程不公开的问题。在这个开放的微博平台上, 政府机构和民众的所有言行都是平等、公开的, 成为民众反应利益诉求, 表达民意的渠道, 如“江西宜黄拆迁自焚”“我爸是李刚”等事件中, 微博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微博还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体察民情, 排解民忧, 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 化解矛盾。

政府形象宣传的新渠道, 还广聚民智

在一些重要新闻和突发性事件中, 政府部门可以率先在微博主动发布信息, 让民众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关事件的权威信息, 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谣言和误解的产生, 既保证民众既有知情权, 又可以争取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支持与理解, 又为政府树立良好地形象提供重要的渠道。

微博打开了政府与公众平等对话的大门, 因此, 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平台便捷地收集舆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 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民意信息, 可以为政府决策的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政府微博的发展方向—政府微博作为网络媒体的新生产物, 发展并不成熟, 需积极进步, 确定发展方向。

1、观点表达“去官腔化”, 重视人民的声音

官方微博作为政府的权威发布机构, 在发布信息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网络平台是平等和共享的, 政府微博要获得网络公众的认可就必须“去官腔化”, 摆脱传统媒体措辞和观点表达严肃而生硬的风格。现在, 许多政府微博为了要建立亲民形象, 开始使用“淘宝体”“甄嬛体”及网络用语发布信息, 使观点表达亲切化, 通俗化, 符合网络受众的话语方式。

要加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政府微博不能忽视与网民的互动, 应切实重视人民的声音, 吸纳优秀的意见和反馈建议;同时还要让微博的评论功能充分发挥作用, 让网民拥有更多地发言权。

2、加强政府微博的规范化管理, 提高公信力

为提高政府微博的公信力, 要加强规范化管理, 可采用“微博营销”做法, 实行部门化管理, 组织专职人员负责政府微博“营销”工作, 分工明确, 落实到位。这些工作人员定期更新微博内容, 对更新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 层层筛选, 最后将最有价值、民众最需要的信息发到微博上, 还要及时查看并认真回复博友留言。各级政府还要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政府微博进行监管, 加大监督力度, 将微博问政工作纳入制度化管理。

3、建立线下处理机制, 提高政府执政水平

政府微博只是政府管理的一种手段,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仅靠网上回应就能完全解决, 关键还要建立线下处理机制。对于公众在微博上提出的问题, 能够马上解决的应该直接予以解答, 不能够马上解答的, 应该通过线下方式集中回答网民问题, 解疑答惑。各级政府要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监督合力, 双管齐下, 为民解决各种来自线上和线下的问题, 提高执政水平。

结语

微博功能 篇8

笔者选新浪微博“大爱清尘”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所服务对象是一个巨大而又被边缘化的群体——尘肺病患者。据卫生部2011年公开报告显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 970例, 其中尘肺病676 541例, 占90%, 死亡149 110例, 病死率高达22.04%。根据卫生部相关专家分析判断及大爱清尘志愿者的大量探访发现:目前, 中国至少有600万尘肺病农民工需要救治。所以对“大爱清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1“大爱清尘”——政治社会化重要的信息流通渠道

所谓的政治社会化, 就是指通过社会互动形成政治态度与政治行为的过程。在社会互动过程中, 信息传播系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信息的有效传播是政治社会化的重大前提。大爱清尘公益基金关注的是尘肺病患者, 是一群很少掌控发言权的弱势群体。所以微博“大爱清尘”的开通, 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了一个信息流通渠道。

1.1 稳定的信息传播平台

微博的出现为信息流通系统增添了一个强大的传输渠道。“大爱清尘”公益微博的开通为大爱清尘公益基金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信息传输渠道。笔者在2017年1月4日登录新浪微博“大爱清尘”时, “大爱清尘”一共更新了34 910条微博, 平均每天至少5条。相较于传统媒体, 微博“大爱清尘”给予了尘肺病持续的关注度, 并提供了稳定的信息传播平台。

1.2 强大的信息源

微博的传播是结合了“推”与“拉”的传播模式。首先, 需要受众在众多的“传播者”中将自己感兴趣的微博找出来, 加关注。之后, 受众才可以接受到博主“推出”的信息。在这一拉一推中, 出现的粉丝大多是对该微博有一定兴趣与关注的受众。粉丝越多的微博, 关注度越高, 受众对其信息的需求也就越旺盛。至笔者2017年1月4日登录时, “大爱清尘”有粉丝85万人, 虽不算多, 但所有关注此微博的“粉丝”都是对“尘肺病”有一定求知欲的受众, 从受众的角度出发, “大爱清尘”为他们了解尘肺病提供了一个强大而全面的信息源。

2 帮助政治态度的形成

信息的有效传播是人们对政治目标、政治对象和政治环境充分了解的前提, 也是政治态度形成的前提。微博提供大量的、片断式的信息, 这个特性决定了它对公众的政治态度形成的模式是通过片断的知识、信息、时间和经验累积从而生成政治态度, 又叫累积模式。所以, 微博对公众政治态度形成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大量信息的有效传播。

2.1 丰富、全面的信息传播

“大爱清尘”所传播的内容主要有:尘肺病知识普及、尘肺病患者群体现状、尘肺病患者个案展示、大爱清尘的工作理念、捐助信息、志愿者信息、大爱清尘基金工作信息及其他。传播的信息量大而且丰富、全面。

2.2 多媒体传播

借助于微博传播的多媒体特性, “大爱清尘”所传播的信息形式多样, 微博“大爱清尘”的传播形式是包括文字、图像还有视频的多媒体传播。在这个“有图有真相”的读图时代, “大爱清尘”的信息传播形式丰富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及的。

2.3 重复传播

为了保证粉丝能够接收到自己的信息, 不被微博上的海量信息所淹没, “大爱清尘”的有些信息是会重复、多次传播的, 例如:尘肺病知识普及、大爱清尘工作理念、捐助信息等。这不仅保证了信息传播的有效达到率, 还无形中强化了受众的认知及态度。

2.4 个案报道

微博“大爱清尘”对尘肺病家庭、尘肺病患者个案的报道, 充分利用了微博巨大信息容量的特点, 保证了尘肺病患者的个案报道有被粉丝认知的可能, 同时为粉丝对尘肺病的了解提供了一个立体的空间。通过对大量个案的报道, 受众对尘肺病的了解不仅只有干瘪的数据, 还有有血有肉的个案。

2.5 信息可信度高

信息的可信度直接影响着粉丝态度形成的效果。大爱清尘公益基金, 有很多大量的志愿者工作在一线, 他们分布在公益基金的各个工作区, 大量走访尘肺病患者, 为尘肺病患者提供医疗救治帮助。所以微博“大爱清尘”能够提供大量一线的、可信的信息。在尘肺病这一社会问题面前绝对拥有发言权。

“大爱清尘”充分利用了微博的特性, 它所传播的信息——信息量大、传播形式多元并且有重复传播来帮助粉丝形成、强化自己的认知与政治态度。

3 激发普通粉丝政治参与的热情

“大爱清尘”提供了一个互动平台, 让普通粉丝能与相关的工作人员互动, 粉丝之间相互动, 也可以通过“大爱清尘”公益基金提供的捐赠账号奉献自己爱心时, 粉丝的参与感在加强, 政治参与的行为在增加。

“大爱清尘”提供的具体互动方式有:评论、留言、转发及一系列的银行捐赠账户等多样化的互动方式, 满足粉丝不同的需要。评论、留言是表露观点, 交流意见最常使用的方式, 是政治态度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这一过程中既交流了观点也参与了信息的传播。转发, 是将其他博主的内容转载到自己微博的界面, 让自己的粉丝也能收听到此类信息, 同时可以附加自己的评论。这是转发者态度表达的一种方式, 也是一种政治参与的实践行为。因为转发是个体态度转变影响群体态度转变的一大途径, 同时也让该微博的受众无形中增加, 转发者不自觉地参与到了信息传播系统中。

在微博“大爱清尘”所传播的内容中, 提供了大量的普通粉丝可参与的救助方式, 比如:接受捐款的银行账号、志愿者招募信息等。这些信息为普通粉丝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渠道, 激发了普通粉丝政治参与的热情, 降低了粉丝的政治参与门槛、丰富了粉丝的政治参与实践。

4 政治系统变革的微力量

微博相较于传统媒体, 虽然其传播信息量大、及时, 但信息可信度低于传统媒体;受众相对小众, 关注度低, 相应的影响力就小;微博力量的爆发大多依靠的是刺激度较高的信息披露, 信息传播碎片化, 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政治文化的改良力量较弱。

“大爱清尘”作为公益微博, 它最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所关心的是弱势群体的权益, 将边缘化的社会问题重新拉回人们的视野, 并试图改善社会现状。

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从成立至2013年一共救助了600多名尘肺病患者, 相较于600万的庞大群体, 基金会的努力可谓杯水车薪。微博“大爱清尘”85万的粉丝数量影响力有限, 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任重而道远。大爱清尘公益基金需要和缺乏的是关注度, 对此, 基金会也在不断努力, 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 在各地增设办公区, 开展各种活动, 以吸引公众的关注等等。

大爱清尘公益基金应该充分利用微博“大爱清尘”传播自己的信息、培养粉丝的政治态度、提高粉丝的政治参与度与积极性。同时, 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联动、强化与各级政府的互动, 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昆.大众媒体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11.

[2]潘丽娜.微博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J].河南科技, 2012 (8) .

[3]崔琼.浅谈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J].新闻传播, 2012 (8) .

[4]刘金玲.第四媒体的政治社会化功能[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10.

[5]徐徐.当代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的表征与规范——基于“一条微博解决的堵车事件”的剖析[M].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5) .

[6]王勇, 韦杰.网络舆论监督政治社会化功能及其路径探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5) .

微博功能 篇9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微博问政

马航飞机失联、上海踩踏事件和哈尔滨大火等社会公共突发事件频繁发生, 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还处于爆发式阶段, 民众对此也有着诸多看法, 如何有效的传达信息、沟通民意以及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都是在网络时代所面临的艰巨任务。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场, 政务微博应该积极面对网络舆情, 及时做出回应, 防止产生舆论的连锁反应, 要牢牢抢占舆论的制高点。

1 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

当今的政务微博为政府和普通群众之间搭建了沟通桥梁。“据统计, 人民日报和微博联合发布《2015 年上半年人民日报- 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报告显示, 政务微博已进入深入、稳定发展期。截至2015 年6 月, 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145 016 个, 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08 115 个, 公务人员微博36 901 个[1]。由此可见, 政务微博已然成为政府创新管理的新形势, 微博问政有效的提高政府管理能力, 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 在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指导下, 也开启了网络问政倒逼中国体制改革的新时代。

2 网络舆情的概念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对社会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等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 它是基于网络为载体, 通过舆论事件为核心, 是表达大部分的互联网用户沟通和互动的看法和立场, 以及随后的形成的影响集合。

3 网络舆情的成因

3.1 政府过多依赖于传统媒体的巨大力量, 忽视了网络舆论

近年来, 网络媒体在危机事件中都往往遵循这样的发展模式, 网络事件发生, 迅速传播, 形成网络舆论并在社会引起广泛的关注, 再次回到现实世界事件中的官方的网络媒体和相关公共部门介入事件中调查, 从而进一步检查这些信息的真伪。在这一过程中, 网络舆论会有很多争议, 但是政府和官方媒体集体失声和冷场。这表明, 中国政府仍然习惯于利用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舆论, 网络舆论往往不受重视, 人们诚然相信正规渠道的相关信息报告。

3.2 社会的大环境以及社会的热门事件成为导火索。

从当今社会大环境下思考,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度发展的转型期, 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 努力消除不断突出的社会矛盾, 减少贫富差距。使得广大的人们群众有了表达诉求的愿望, 从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

3.3 政府缺乏公信力, 本地媒体失声

政府信息不公开不透明, 达不到上情下达的目的, 沟通渠道不通畅, 使政府失信, 媒体失声, 是舆情爆发的根本原因。但是, 在信息传播之迅速的当今社会, 一旦发生了任何特殊事件, 即便是封杀了本地媒体, 却也封锁不了消息的传播。

4 在突发事件中应对网络舆情的政策措施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 网络舆情的传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会特别迅速地催化事件的前进速度, 同时也会对事件造成负面的影响, 例如, 微博谣言的蔓延很有可能会直接引发公共突发事件, 继而传播负面信息, 造成群众心理恐慌等负面影响。在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里, 政府必须正确地把握微博舆情发展方向,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针对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 政府应侧重从以下方面开始采取措施。

4.1 转变观念, 主动出击, 抢占舆论的主动权

自媒体时代, 人人都能利用网络这一平台迅速传播信息,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首先要具有微博舆情处理的预警机制, 对于可能引发的问题和争议, 政府是主动出击, 抢占舆论的引导权, 还是消极面对所产生的后果是截然不同的。网络舆情的处置应该迅速, 如果政府或相关部门主动来处理, 公开事件的发展过程, 与民众积极展开对话, 引导网络舆情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信息不畅就会产生谣言, 使民心不稳, 更加不利于政府的管理。2015 年“上海踩踏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上海发布信息公开透明, 第一时间发布调查结果, 有力澄清了踩踏事件是因为有人撒钱的谣言。所以说, 在突发事件中, 公众的根本诉求就是对事情真相的把握。政务微博要及时发出正面的声音, 消除负面的传闻, 进而影响着社会舆情的发展趋势。因此, 政府应转变观念, 树立主动应对的理念, 主动抢占舆论的主动权, 及时回应社会关心的问题, 主动辟谣, 迅速解决问题。

4.2 拒绝官话套话, 恰当的运用微博语言技巧

在应对公共事件发生的过程中, 政务微博要善于运用适当的微博语言技巧与网民沟通, 以至于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否则的话, 民众不满的声音和埋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 使事态失控或更糟糕, 而且还破坏了政府的形象。2015 年哈尔滨大火发生后@ 平安哈尔滨做出了一个愚蠢的舆情处置, 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平安哈尔滨对官方的灾情通报俨然成为讨好上级的领导介绍稿, 一篇585 字通稿, 竟然有多达258 字的“领导高度重视”, 令人唏嘘的政治作品, 严重的破坏了哈尔滨政府的形象, 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作为新时代产物的政务微博, 应该学会改变语言的表达方式, 学会运用网络语言来发布信息和沟通民意, 现在需要的是亲民政府, 要摆脱官僚气息, 逐渐适应网络化的交流方式, 实现从官方用语到网络语言的转变。

4.3 促进传统媒体和政务微博的优势互补

虽然新媒体在不断发展, 但是传统媒体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传统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有着独特的经验, 这需要大量实践经验和时间的积累, 所以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有鲜明的优势。在突发事件中, 传统媒体要发挥其自主原创性, 利用自身的权威性来传递信息, 保障民众的知情权, 用以迅速引导舆论的正确方向, 积极推出带有自己特色的官方微博。

4.4 发挥意见领袖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政务微博首先应该弄清楚自身的定位, 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旧套路, 否则必然成为“僵尸微博”。所以最重要就是关注民生, 了解民众最关心的问题, 积极给予回应, 保持微博互动的活跃性, 争取更多的粉丝, 这样才能使其真正的发挥作用, 起到引导舆论的目的。因此, 政府应该通过议题的议程设置来引导网络舆论, 传播和维护国家主流思想, 成为化解危机矛盾的重要引导者。

5 结论

由于网络舆情传播太快, 事件往往比较复杂, 导致政府往往采取沉默政策, 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由此看出, 政务微博的优势和问题并存, 政府部门应该真诚面对, 使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公共施政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2015年上半年人民日报-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R], 2015.

[2]董平平, 李杨.论微博问政中的非理性表达及治理策略[J].宿州学院学报, 2012, 27 (6) :10-12.

上一篇:康复消炎栓下一篇:幼儿园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