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设计

2024-08-02

联邦设计(通用12篇)

联邦设计 篇1

1 设计背景

某高炮营保卫某点状目标, 与敌空袭目标对抗, 敌出动飞机3架, 高炮营下辖3个高炮连、一部某型预警雷达, 空袭目标携带空对地导弹和普通航弹对高炮连阵地和保卫目标进攻, 高炮营适时对空袭目标进行抗击。

2 联邦结构设计

结合实际, 我们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联邦成员。

3 想定及作战流程

3.1 作战流程

作战流程如上图所示。

3.2 作战想定

(1) 刚开始时, 作战飞机距营指挥所正东方120km处, 作战飞机升空后朝正西方向飞行, 高度恒定, 速度不变, 3架敌机每隔一定 (假定为15s) 时间依次起飞。

(2) 被保护的目标是高炮营阵地的中心, 在整个阶段, 警戒雷达一直处于开机状态。

(3) 当敌机距阵地中心100km处时, 警戒雷达开始发现目标, 敌机距阵地中心80km处时, 营指下达指挥所一等命令;敌机距阵地中心60km处时, 营指下达部队一等命令, 高炮连上报部队一等好;敌机距阵地中心30km处时, 营指下达火力分配命令:一连打击一批次, 二连打击二批次, 三连打击三批次;当敌机距阵地中心7km处时, 进入高炮营射击范围, 此时高炮连根据命令打击各自目标;当敌机被全部击落或者敌机飞离阵地中心20km处时, 营指下达部队二等命令, 高炮连上报部队二等好。

(4) 警戒雷达发现目标概率:敌机距阵地中心80km—100km时概率为40%, 70km—80km时概率为60%, 60km—70km时概率为80%, 60km以内发现概率为95%。

(5) 警戒雷达对敌机的编批:根据发现时间的早晚进行编批, 共编三批。

(6) 敌机使用空对地导弹进行打击, 当敌机距阵地中心20km处时, 敌机开始攻击点状目标和警戒雷达, 攻击点状目标概率为80%, 攻击警戒雷达概率为20%;当高炮连开始对敌机抗击时, 敌机则攻击高炮连和营指, 攻击高炮连概率为20%, 攻击营指概率为30%。

(7) 关于毁伤概率。高炮连发射高炮一次对敌机的毁伤概率为5%, 中间间隔20s才可进行下次发射;敌机对打击目标的毁伤概率为30%, 中间间隔10s才可进行下次打击。

(8)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 如果敌机被成功击落, 则该敌机对象退出仿真;如果某个高炮连被敌机摧毁, 则该高炮连退出仿真;如果营指挥所或是点状目标被敌机摧毁, 则此次仿真结束, 所有成员退出该仿真。

4 联邦成员设计

我们共设计了9个仿真类, 它们之间的派生关系如下图:

其中:

实体基类 (BaseEntity) 中属性如下:

状态Status:int{值为1为正常, 值为2为受伤, 值为3为被毁};

高炮连类 (Company) 中属性如下:

战备状态CombatStatus:int{值为1为部队一等, 值为2为部队二等};

营指挥所类 (CampCommand) 中属性如下:

战备状态CombatStatus:int{值为1为指挥所一等, 值为2为指挥所二等}。

5 交互类设计

我们设计了如下几个交互类:

(1) 武器射击交互类:WeaponFire

其中, 武器类型 (WeaponType) 中:int{值为0为无, 值为1为高炮射击, 值为2为空地导弹射击}

(2) 武器爆炸交互类:WeaponBlast

其中, 武器类型 (WeaponType) 中:int{值为0为无, 值为1为高炮爆炸, 值为2为空地导弹爆炸}

(3) 通信交互类:Communication

其中, 通信类型CommuType中:int{值为1为火力分配, 值为2为命令, 值为3为回复, 值为4为空情}

命令类型OrderType中:int{值为1为部队一等, 值为2为部队二等, 值为3为指挥所一等, 值4为指挥所二等}

回复类型ResponseType中:int{值为1为部队一等好, 值为2为部队二等好, 值为3为指挥所一等好, 值4为指挥所二等好}

6 数据公布订购设计

各个SOM的公布/订购关系表如表2。

参考文献

[1]周彦.HLA仿真程序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2][美]库尔.计算机仿真中的HLA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联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历史背景、理解1787年宪法制定的必要性。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认识美国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通过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之间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的差异而呈现出的多样性,通过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美国现状讲述美国联邦制发展的历史,通过学习,体会现实,反思历史,探究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应用问题的能力。

(2)通过情境创设、史料分析、角色模拟、探究学习、反思历史等学习过程,培养以全球史观、发展史观、文明史观和辩证史观分析历史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美国联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美英两国制度的对比,认识人类政治文明是在国情支配下和发展中进步的,明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过程。(2)培养学生从世界的、历史的、辨证的角度看待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认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有利于我们汲取人类各族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2)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2.难点:(1)依据学生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对邦联制与联邦制,美国1787年宪法中 “分权与制衡”的理解有难度。

(2)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民主共和制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现在,我想问问大家,国庆节用英语怎么说? 答:national day 讲述:是的。但是美国的国庆节并不是叫做national day,而是independence day,即“独立日”。这是因为《独立宣言》的发表只意味着美国从其过去的宗主国英国分离出来,但这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美国仍有巨大不同。从政治意义上说,今天美国政治体制的确立,并不源于独立战争,而是源于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那么1787年宪法是一部怎样的宪法?它的哪些内容深深地影响着美国的发展?它又是在怎么的背景下颁布的?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了解到。(由此导入新课)

二、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1.必要性:邦联制的缺陷

讲述:从17世纪起英国就在北美进行殖民扩张,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这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于是1775年北美13州的人民发动起义,历史上称为独立战争。那么独立初期的美国社会面临着怎样的情况呢?(引出宪法制定的下一个背景)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第四十页的内容、资料回放,并思考为什么华盛顿说邦联只是有名无实的空架子。

《独立宣言》正式宣告了北美英属13个殖民地的独立。独立后大陆会议对各州没有多大约束力。为了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大陆会议经过紧张的、延续一年多的辩论,于1777年11月通过了《邦联条例》。这是美国第一部宪法。在13个主权州全部批准后,从1781年3月1日起,《邦联条例》正式生效,大陆会议改为邦联国会。现在看看看什么是邦联制。

邦联制:是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邦联制下各邦的权力和地位相当突出;地方自治的范围非常广;而国家中央政府、议会等权力相对薄弱。邦联制易形成整个国家机构的松散。

在这一体系下,美国实际上还是一个十分松散的联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政治上,邦联政府几乎无权,各州权利很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材料:《邦联条例》规定:邦联名称为美利坚合众国;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权力机构;各州派2至7人为国会代表,各州只有一票表决权;凡有关宣战、缔约、举债、召集军队和任命总司令等类重大事项的决定,均需要取得至少9个州的同意;等等。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对违抗邦联权力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因此,邦联政府无力解决独立战争胜利后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修改宪法,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呼声越来越高。

经济上,各州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在国际贸易中常处于不利地位。讲述:由于实行的邦联体制,中央政府无权,国家面临着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首先,国家无力偿还大笔债务。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为了筹措军费,在国内发行了大量公债,还向法国和荷兰等国大举借债。其次,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促进国内外贸易。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各州都有关税壁垒,币制也不统一,致使国内商品流通不畅,也无法保护本国商人在海外的利益,商人非常不满。这样的体制严重地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军事上,国家不掌握军队,各地动荡不安,经常发生骚乱。

讲述:政府没有军队,无法保证白人同印第安人作战的胜利,还受到仍然驻扎在西北边境的英国军队的威胁。尽管美国独立战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反对英国征税,但独立后各州政府收取了种种税收增多,远远超出了独立前英国收的税,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受到威胁。民众忍无可忍,各地起义不断,其中,最大的一次起义是1786~1787年在麻萨诸塞州爆发的谢司起义。谢司是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兵,战后解甲归田,生活穷困。1786年秋他与路克o戴伊一起在康科德集合一批武装农民,准备攻打波士顿。起义者要求分配土地,取消一切公私债务和惩罚穷人的法庭。政府很快派军队前去镇压,起义队伍被打败,撤出麻萨诸塞。不久起义者重整旗鼓,发展到15 000人。统治阶级急忙召开会议研究对策。1787年1月政府为争取时间,决定与起义者谈判,致使起义军松懈。当政府援军开到时,政府立即停止谈判并下令进攻,包围了起义队伍。谢司突围逃出,但起义军已大伤元气,无法继续战斗,最后以失败告终。谢司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却使邦联体制的矛盾得到充分暴露,促使美国统治集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需要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小结:邦联制使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国家涣散,严重制约着美国的发展。邦联体制带来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主要原因是邦联制下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机构。

过渡:下面来看刚才让大家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华盛顿等资产阶级领导人的思想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何影响? 2.可能性:启蒙思想理论

讲述:美国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利,可是怎样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这样的体制从哪来,难道是美国人凭空想出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美国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打败了英国殖民者,赢得独立;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以及华盛顿等人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因此独立后希望建立一种能有效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确保资产阶级民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体。美国以华盛顿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提出建立共和制的政治构想,深受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

使

权,又

衡。

——孟德斯鸠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

(一)立法权力;

(二)有关国家法事项的行政权力;

(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讲述:在这样的体制下,美国中央政府政治上无权,经济上无钱,军事上无力,是个“三无”政府,于是各方都要求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利,建立新的政治体制。那么要使这种民主理念得以实现,首先得制定一部宪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1787年宪法的颁布的一些情况。

三、1787年宪法的颁布

1.概况(时间、地点):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展示图片)讲述:1787年5月25日到9月17日美国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宪法。它取代1781年《邦联条例》成为美国的也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制宪会议由华盛顿主持,出席会议的共55人,在政治态度上多是保守派,代表人物汉米尔顿。只有富兰克林和路德o马丁两名民主派参加会议。最后各利益集团经过了激烈的讨论中通过了联邦宪法。制宪会议上的权利之争 制宪会议上产生了大州和小州、北方州和南方州之间的权利斗争。大州和小州之间的斗争主要集中在国会代表的比例分配上。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资产阶级的利益冲突。2.1787年宪法的内容

提问: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本41页关于1787年宪法颁布的内容,想一想1787年宪法是如何克服《邦联条例》的弊端?又是如何体现孟德斯鸠的理论的?(1)国家结构形式:邦联制改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讲述: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与中央。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邦联制与联邦制,看看联邦制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进步。

联邦制: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联邦成员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组成联邦制国家时,联邦成员单位把各自的部分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部分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副板书:★探究一:比较邦联制与联邦制的主要区别: 邦联制 联邦制

中央政府 几乎无权 各项大权 地方各州 权力很大 有限自治权

讲述:从上面的表格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出,联邦制对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时有以下作用:A大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国家巩固;B保留了地方一定自治权,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同时对中央起一定限制。(为评价做铺垫)(2)国家权力机构:三权分立

讲述:我们说新宪法的制定受“三权分立”原则的影响,通过阅读课本,大家思考一下联邦宪法是怎么体现“三权分立”的?大家分小组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个方面。美国国会(立法)

①国家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参议员由各州议会产生,每州两名,任期6年,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担任;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 ②法律需经国会两院通过,总统批准,方可生效;③国会有权向国民征税,但各州应统一;④只有国会才有宣战权;⑤在职的美国联邦政府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⑥众议院可对违法的总统提出弹劾并交由参议院审判。美国总统(行政)

①国家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③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④总统及内阁不向国会负责。联邦法院(司法)

①美国最高司法权归联邦法院;②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③联邦法院对于在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后来,联邦法院逐渐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评述:是的,从大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是分为三个部分的,各部门各司其责,体现了三权分立。但三权分立并不意味着三大机构互相对立,而是互相牵制,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使之处于一种旗鼓相当的权力状况而又相对平衡,即所谓的“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这体现出了“分权与平衡”的原则。(同时展示下一张PPT的标题)3.体现原则: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1)中央内部的制衡:最高行政权归总统。联邦财政、立法权归议会。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课件显示:美国联邦政府主要机构示意图及各机构之间分权制衡的关系 讲述:在三权分立的原则下,各部门各司其职,整个国家始终使是一部“行之有效的国家机器”,三个权力机构相互制约,防止专权,一定程度上保障并鲜明地体现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

大家还应注意的是,这种制约与平衡除了体现在中央内部外,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也有体现。前面我们比较过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与中央。

(2)中央与地方的制衡:中央与地方分权,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由此,我们可对以上内容作一概括:美国是一个以“分权与制衡”为主要原则的、以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为主要机构的、以联邦制为国家结构形式的、以总统共和制为政体的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国家。

探究二:角色扮演。现在我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部门,回答我的问题。A参议院议长、众议院议长:如果总统先生违法,你们有权处置吗?(众议院可对违法的总统提出弹劾并交由参议院审理。)

B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 :请问你是怎么当上大法官的?(由总统任命,并经过参议院同意。)

C美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的总司令,您对利比亚发动战争,请问您拥有这样的权力吗?(没有,总统无权对外发动战争,只有国会拥有宣战权。)

据说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先生您任命,如果您认为该大法官不合格(该法官无犯罪记录),请问您是否可以下令解除该法官职务。(不可以,除非大法官犯罪,终身任职。)

过渡: 很好,看来大家对1787年宪法的内容已有了一定的了解。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新宪法确定的联邦制在确保了中央权威兼照顾地方自治的前提下,理顺了当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它以中央政府为中心,允许各州有一定权力,各州之间遵循相互信任、平等对待和礼让的准则,从而避免了分裂,确保了统一与稳定,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也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为西方各国所效仿。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部宪法呢? 4.评价1787年宪法

材料1: 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而惟独美国实行了共和制这一点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一位中国学者 请大家根据材料及前面对1787年宪法内容的了解,谈谈你对1787年宪法的认识。①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进步性: A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B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积极性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C 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过渡:那么大家谈了这么多美国宪法的优点,那它是否存在缺陷呢?请大家阅读以下材料及课本上P42面的学思之窗,思考1787年宪法存在哪些不足。③局限性:

A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不承认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B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的烙印。

讲述:这部宪法基本未提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后在群众压力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斗争下,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0条修正案,规定了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权利,即著名的《人权法案》。迄今为止,美国宪法共通过了27条修正案,是宪法在维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又适应新的需要。美国1787年宪法自制定后,一直实施至今。(引导学生看P42历史纵横)5.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确立

(1)1789年,华盛顿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2)不久,第一届国会也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3)华盛顿两届任满后,坚持不再参选,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华盛顿在《告别词》中一再提醒他的同胞们要谨防党争和派系破坏美国民主。但在实际政治发展过程中,两党制却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美国一项极为重要的、不成文的宪政制度。

四、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略)1.“驴象之争”:见课本

2.美国两党制的由来是怎样的?两党分别代表谁的利益?

1787年在制定联邦宪法过程中形成了联邦派和反联邦派。后来,几经分化组合,1828年成立了民主党,1854年建立了共和党。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3.实质: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4.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一大特色

在课件上用图示简介两党形成过程,用图片诠释两党之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五、比较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

结合课后表格阅读与思考,补充与内阁的关系

解题关键:掌握比较的方法。从国体的角度以及政府各部分的地位和关系分析二者的异同。

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体相同,但政体有差异。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世袭的一种政治体制,自古即有。但在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中,世袭的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权利受到宪法的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体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较大权力,但要受到政府中立法和司法分支的制约。课后小结

由于美国独立后实行的邦联制存在一系列的弊端,美国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于是美国各方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加上启蒙思想的传播,三权分立的思想深入领导者的心中,于是1787年宪法制定,美国建立了新的政体,实行新的国家结构—联邦制,中央掌握大权,地方有一定自治权,中央实行三权分立,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最终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对于1787年宪法我们应客观看待,既看到它的进步性,又看到它的局限性,其中进步性是主要方面,因为局限性在以后的过程中慢慢得到了完善。这告诉我们在今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从两面甚至多面来看待问题。最后我们从国体的角度以及政府各部分的地位和关系分析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这种从内部分析的方法大家应该掌握,在其他问题的比较中可以运用

联邦左福康 篇3

联邦左福康,又名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是由我厂自主开发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又一新剂型。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光学左旋体,其抗菌活性比右旋体高8~128倍,比氧氟沙星强1倍。1994年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首次推出片剂和颗粒剂两种剂型,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胃肠道、呼吸道、眼科、皮肤科等感染所致的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盐酸左氧氟沙星是左氧氟沙星的成盐化合物,是目前新一代的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实验表明其体外、体内抗菌活性均强于氧氟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中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中的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与其它类型的抗菌药不出现交叉耐药现象。左氧氟沙星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氟沙星的10倍,在细胞内的浓度比氧氟沙星大7倍,成盐后性质更加稳定,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在与同类抗生素的对比实验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高度杀菌作用明显要优于环丙沙星、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而且它毒性低、对眼完全无刺激的特点使之尤其适合眼部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天只需滴三次,一次一滴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林林种种的滴眼液市场中,联邦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作为新一代的眼用抗菌制剂,以其独特的优点,良好的治疗效果,一定能得到患者的信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制药企业来说,质量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质量也是联邦制药一贯追求的目标。联邦有一套严格的生产质量管理制度,所有的产品都在符合GMP要求的厂房严格按GMP要求生产出来,对生产出来的任何药品都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绝不让不合格品出厂。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生产也不例外,进口的全自动分装线,再加上整个生产过程都实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保证了药品的绝对安全,让患者完全放心地使用。

联邦设计 篇4

在分布式仿真领域,HLA侧重于仿真资源的重用与互操作,它是在假设已有联邦成员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构建联邦,通过设计联邦成员间的交互以达到仿真的目的,它是一个层次化的体系结构;而Agent技术的特点在于它的自主性、智能性和学习能力,关注个体行为的建模和交互。虽然基于Agent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已经能够有效地建模和仿真,并且能够实现和其他仿真器的交互。但是如果能够在标准的交互仿真体系结构HLA基础上构建智能Agent联邦成员,将实现优势互补并使HLA/RTI的体系结构具有MAS(Multi-Agent System)的智能化特点。作战仿真模拟中,最根本的仿真单元是作战实体,实体是系统边界内的对象。在战争模拟中,可以将战争系统中的每个组分看成实体,如人员、武器装备、作战部队、指挥机构、人工设施、自然环境、行动计划等,是战争系统相互影响的主体或客体。实体则是构成仿真联邦成员的基本单元。智能实体则在受到外部条件的触发后,具有自主决策行为的能力。现代战争模拟系统中所描述的所有实体几乎都是人机结合体,如作战部队、武器系统,无人驾驶飞机等,都具有了一定智能的成分。智能Agent联邦成员是通过智能实体的之间的交互构成的一个仿真应用。Agent实体的智能性则是根据实体模型中的规则表现出来,即实体模型能够根据自身所具有的规则产生相应的动作改变自身状态或者对其他实体、环境产生作用。

二、Agent联邦成员的设计

在HLA的框架下,Agent仿真联邦成员和传统的HLA联邦成员(非Agent联邦成员),共同构成了整个基于Agent仿真联邦。Agent联邦成员是一类具有智能特性的联邦成员。在仿真应用中,Agent成员具有智能行为,能对目标系统中的决策和控制等行为进行仿真。基于Agent仿真系统联邦构成如图1所示。

2.1作战仿真实体

作战仿真模拟中,仿真基本单元是一个个的作战实体。作战实体可以是飞机、舰艇或者地面部队。信息化战场条件下的作战实体应具有探测能力以便对敌情进行侦察;应具有机动能力以便占据有利攻击阵位或逃避敌方攻击;应具有通讯能力以便协调指挥、协同完成任务;应具有人类的智能与决策能力以便实时响应战场态势灵活应变。对作战实体的功能模型的研究是建立高精确度作战仿真的关键点。作战单元的功能包括运动、感知、通讯、影响其他作战单元、思维能力,都由与其相联的模型定义。根据不同仿真的需求、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作战实体,这些模型作为可选组件形式组合到单元上。例如一个飞机(包括飞行员和所有的机载系统)、一个完整的装甲部队的聚合功能、一个飞向目标的导弹、外层空间的卫星,或其他的单个实体或实体的聚合[1]。

2.2 Agent联邦成员构成

HLA按照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来构建仿真系统。将战争系统抽象为各种相互作用的对象,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仿真成员,进而构造仿真联邦。在基于HLA的仿真模拟中,联邦(Federation)是指用于满足特定仿真目标的分布仿真系统。所有参与联邦运行的应用程序被称为联邦成员(Federate)。联邦成员既可以是模拟某类作战实体或作战行动的模型,也可以是用于数据采集或联邦管理的工具或接口程序。其中那些使用实体模型来产生联邦中特定实体动态行为的联邦成员又称为仿真应用(simulation)。在HLA中,被仿真的不同种类的物理对象被抽象表示为类(class),对象是构成联邦的基本要素,仿真联邦中的联邦成员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对象所构成的。例如,一个模拟空战的联邦成员可以包括若干飞机对象与空空导弹对象。联邦还可以作为一个成员加入到更大的联邦中[2]。Agent实体对象模型是构成Agent联邦成员的基本单元,依据不同的聚合度,每个Agent联邦成员由不同个数的Agent实体对象模型组成,对联邦成员的设计归结为仿真系统中各种实体对象的模型设计。本文采用Agent技术对仿真实体对象进行建模。根据联邦设计需求,确定联邦成员内的仿真实体对象。根据仿真要求赋予Agent实体一定的智能行为能力,然后定义Agent实体之间的交互规则,通过Agent实体之间的交互来模拟要刻画的系统或对象。图2显示了基于HLA的Agent仿真系统层次结构。

2.3 Agent实体模型结构

设计Agent仿真联邦成员,首先需要实现Agent实体模型的设计。Agent Entity模型与传统实体对象模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粒度的划分和智能性上。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模型,有知识库、动作规则库、推理机、直接反应模块、学习模块、通讯模块、用户界面、执行器、事件处理模块等模块组成[3]。虽然提出了不同的构成方法,但是实现的都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推理或者规划和执行计划的过程。Agent实体模型的结构如图3所示,Agent实体模型应该包含以下的基本部分:

1)感知单元:获取信息的功能;

2)交互单元:与环境或其他Agent通信交互功能;

3)推理决策单元:对获取信息的推力和决策功能;

4)反应单元:根据决策做出相应的反应;

5)规则库:存储智能体的行动规则;

6)学习单元:将新的知识规则存储到规则库中。

2.4 Agent实体模型规则

Agent实体产生什么行为,取决于Agent实体的感知信息、所处的状态、实体的推理能力和实体赋予Agent实体模型的规则。规则库用于在仿真进行时为Agent实体模型提供决策判断和推理的支持。作战规则是对指挥员和武器装备使用方面知识、经验、判断、认识的一种总结与抽象,它基本上决定着模拟想定的演化方向及结果。规则与实体紧密相关,任何实体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没有不受规则约束的实体;同时任何规则都是针对实体而言的,没有不与实体联系起来的规则,不管这些实体层次高还是低、抽象还是具体。规则需要根据具体的实体或者是实体类来建立,规则实际上就是实体进行决策、执行行动所遵循的条件、限制和对应的结果行为。每个Agent实体模型都带有自己的规则集合或者规则库。Agent实体在规则的约束下做出决策,引发Agent实体的行为,该行为通过模型解算对环境进行改变,由此生成新的态势供实体感知,实体再根据新的态势运用相关规则,引发新的决策和行为,由此形成“实体—规则—行动”的循环作用[4]。

对于实体模型规则库的设计,一方面要利于规则的存储和表示,另一方面也要利于实体模型在仿真过程中规则数据的获取、增减和修改。XML能够表示复杂数据的结构信息,并且通过XML文档对象模型DOM接口解析XML文档,使应用程序能够使用XML文档中的数据。DOM对于XML开发者来说就像一个对象化的XML数据接口,通过操作这些对象能够操纵XML数据。利用DOM中的对象,可以对XML文档进行遍历、读取、修添加和删除。所以XML的特性能够完全满足实体模型规则的存储、获取和修改。

2.5 Agent实体模型程序设计

根据Agent实体的功能结构模块,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了CBaseAgent基类,用于封装Agent实体模型的通用功能。对于不同类型的仿真实体对象,在实现时只需从CBaseAgent基类派生出新的CAgent Entity类,这极大的提高了仿真实体对象模型的重用性。CBaseAgent基类的具体描述如图4所示,其属性和方法含义分别是Name:实体名称;Id:实体ID号;State:实体状态(毁伤程度);Init():初始化;Sense():感知获取战场信息;OperationRule():对规则库操作,读取添加删除修改规则;Action():对实体状态或环境作出反应;Interaction():与其他实体或环境交互信息。

三、基于Agent坦克实体模型设计

3.1坦克分队机动想定和规则描述

机动是作战单元的基本行动,其目的在于保持战场主动权与行动的自由权,其中指兵力机动,即从一个位置变换到另一个位置的转移行动。作战单元应当根据上级意图、受领的任务和战场情况组织实施机动。假设坦克分队单元接到上级命令立即从A地点向B地点机动。并且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到达B地。坦克分队从A向B机动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各种复杂战场情况:如遭受敌火力封锁,遇到雷区,道路桥梁被毁,装备故障等情况。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坦克分队必须在遇到各种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坦克分队机动想定和部分规则XML文档描述如下:

3.2基于Agent坦克实体模型

坦克机动分队由机动分队指挥坦克和其他各坦克成员组成。指挥坦克是坦克机动分队的指挥中心,在机动过程中指挥坦克负责和上级指挥所通信上报机动情况并协调机动分队成员队形、速度以及分配作战任务等。各分队坦克成员能与指挥坦克交互信息,接受和完成指挥坦克发布的命令,并且向指挥坦克上报自身状态。坦克机动分队组成关系如图5所示。

通过坦克机动分队模型系统的分析,指挥坦克和各坦克成员均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在该仿真应用中,以坦克成员为粒度,划分为指挥坦克实体模型和坦克成员实体模型。指挥坦克在机动分队中具有特殊功能和作用,下面给出指挥坦克Agent实体模型类的部分程序设计。

四、总结

在基于Agent联邦成员的分析设计中,关键是对构成Agent成员的智能实体的设计。在不同的仿真应用中,智能实体的粒度划分也有所区别,除此,实体之间的信息交互也是体现智能联邦成员的关键。本文只给出了Agent智能联邦成员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概念模型,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结合具体的实际系统,重点分析智能实体的交互行为。

参考文献

[1]王金树.联合作战模拟想定生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2]胡晓峰,司亚光,战争模拟原理与系统[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北京

[3]王卫青,华祖耀.基于Agent体系结构的HLA联邦成员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6,23(7):142-145.

[4]叶雄兵,董献洲,季明,曹翀,作战模拟规则探讨[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9,23(4):57-61.

联邦党人文集 篇5

——读《联邦党人文集》

于乐源 11级 建筑学 20115570

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邀请杰伊和麦迪逊,共同使用笔名“帕布利乌斯”在纽约各大报纸上高密度地发表文章,解释联邦宗旨,阐述宪法要点,希望借此说服纽约民众,促使纽约邦制宪会议批准宪法。这一系列文章后来集结出版,就是我们看到的《联邦党人文集》。他们自认为自己写的文章对象是时下的百姓,绝没想到它们也会对后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当年作者们的初衷,《联邦党人文集》的思想辐射也远超出了美国。

当时的美国可谓百废待兴,甚至可以说还没有“美国”,只是十三个独立国家的集结——“邦联”。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宪法、政府、武装和法律文字,人口、幅员差距悬殊,历史渊源、人口组成、社会结构大相径庭。恐怕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反对英国统治。这种体制根本无法抵抗外国的欺侮,而且内部容易陷入争执和战争。

先见之明者已经意识到了这种邦联体制的巨大缺陷,就是:“为联邦立法,要取得各邦的集体同意,就不能立法管理生活在各邦的公民个人。”制定法令若要得以实施,必须要所有邦通过。邦联制度是如此孱弱,松散,无力,更像是今天的欧盟。而不是一个国家。

抵御外来侵略,捍卫自己的权力不被它邦蚕食,避免各邦相互倾轧,达成各邦彼此孤立无法达到的福利,这就是建立中央政府的目的。正因为美国制宪会议时的历史背景是联邦权力和邦权论的妥协,因此我们在美国的政治体制设计中处处可以看到分权、制衡原则的贯彻。这种对权力的分离、制衡的高度意识,也表明了建国初期的美国人对权力的强烈不信任感,所以有“总统靠不住”这种说法。在政府的组织结构上,《联邦论》还提出了“政治制约原则”。麦迪逊说,倘若人人都是天使,就用不着政府。他认为,惟有利用相互对立和争夺的利益,方能制约人人都具有的权欲和野心。这一原则在《联邦宪法》中的主要体现就是“限权”——无论是政府的权力,还是民众的权力,都要有所节制。这种观点也透露出他们高度的务实态度,虽然汉密尔顿和麦迪逊当时都只有三四十岁,但却对各种政治体制的优劣有着深切的洞察,且不为一时的意识形态所遮蔽。一个重大的事实不可更改,那就是北美十三个邦已经是独立实体。若要它们联合起来,就不可能要求它们彻底放弃主权,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它们的联合,只能以联邦或邦联的方式予以实现。

当时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美国独立之后,是采用共和制、贵族制还是君主制? 几乎所有人都会摈弃君主制,在贵族制的问题上,大家也莫衷一是。制宪者们明白大家想要的是民主。

最终,他们的选择是糅合与创造:结合了联邦制度与共和制度的一种新型政体。采用了分权制度,各州和中央政府拥有的权力强度都是最高的,但是所管辖领域不同。

但是,分权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分权的困难就在于现实妥协。分权者都是人,没有人能保证分权者能够把权力分配地公正合理,事物的性质受其自然属性和人为操作的影响,现实利益的分歧很难不去影响到权力的分配。

正如文本中所主张的,没有一种“passion”是绝对好的,正如爱情总伴随着嫉妒,民主总伴随着暴民一样。具有结合优势的总大都能够胜出单一的整体。美国的特征就是,它不是民族国家,也不是帝国,也不是国家的联盟,而是三个概念的混合。为什么联合?强世功老师说,为了追求伟大。美国的幅员辽阔,政体史无前例,所以美国思考的是伟大的事。

这也给予我们一个启示:为什么美国会成功?美国思考的是伟大的事。我们在完成我们的事业的时候,有多少人能把它当成一桩伟大的事情?所以极少有人能把自己的事业做成伟大的事。美国人信奉新教,信奉选民论。他们把自己看做上帝的选民,把每一件事都看做上帝的安排。

联邦主义的实验 篇6

清末的地方主义

儒家大一统的思想长期熏陶着中国人,《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可是由于地形上的山川阻隔,古代交通的艰难,再加上语言隔阂、经济物产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使乡村基层社会与中央权力之间总是隔着一定的距离。一般民众所看到的,永远是那些活动在地方上的父母官和士绅。近世以来,京城都府常有各省的会馆,同乡会等组织,革命团体的诞生过程中,也无法避免传统地域观念的影响,如兴中会成员多是广东人,华兴会属于两湖,光复会限于江浙。

中国幅员辽阔,地广民众,因此增添了历史上的纷争与混乱。从商周到清末,所有朝代的统治者和谋臣都在努力追求大一统的格局,但是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时间却并不长远。每逢中央式微,随之则陷入地方割据的乱局,所谓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康熙六年(1667年),朝廷将原有的15个布政司,重新划定为18个行省,普遍设置督抚。总督、督抚之制肇始于明,取法于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朝廷委派官员,代表中央管理地方,本来督抚只是临时派遗的行官,后来成了地方行政长go到了乾隆以后,各省的总督或巡抚又兼兵部尚书或侍郎,取得了辖区内过问兵权的权力,到了太平天国之乱,督抚所率之兵,变成了自募自练自养的勇营,开始了清末兵为将有的局面,中央兵权开始下移,地方权力压过了中央。

本来清朝户部管理全国的收入和支出,在各省派有布政使司或藩司,在户部统一的命令下征收各种赋税。但是剿灭太平天国的银两都是督抚自己筹集的,户部的地位一落千丈,当布政司出现空缺的时候,一般由督抚奏请部署,结果布政司成了督抚的属官幕僚。财政实权归了各省,中央政府已是外强中干。

清代的官员不论大小,理论上都是由朝廷任命,但因为各省督抚在辖区内统辖文武居民,又有纠劾、荐举官员的权力,逐渐形成对辖区内文武官员的人事权。洋务运动中,地方政务繁多,对外交涉等事务也由督抚裁决。此外连中央性的政策,比如外交大事,当时的恭亲王都喜欢援引曾国藩等封疆大吏的意见,后来演变成朝廷将重大决策交给各省督抚复奏的惯例。清末地方督抚权力上升的结果,一方面使地方长官可以控制一省,自成气候。同时也可以依仗地方势力,进而干预中央政治。

联邦自治的思潮

清末西学东渐,留学生、维新派、革命党人在联邦自治思想的传播上起了主要作用。在外来思想家中,卢梭对中国早期联邦思想的形成影响最大,1901年,梁启超在《卢梭学案》案语中对联邦制极其推崇,他说:“使有一大邦效瑞士之例,自分为数小邦,据联邦之制以实行民主之政,则其国势之强盛,人民之自由,必有可以震古铄今而永为后世万国法者。而我中国民间自治之风最盛焉,诚能博采文明各国地方之制,省省府府,州州县县,各为团体,因其地宜以立法律,从其民欲以施政令,则成就一卢梭心目中所想望之国家,果尔则吾中国之政体行将为万国师矣。”美国学者杜威在应邀来华演讲时,把美国的联邦制度和美国的政治自由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完美的结合。杜威的言论影响了一批中国的知识分子,比如胡适后来—直大力宣传杜威的学说。

在中国首先倡导联邦思想的,很可能是孙中山先生。他在1895年兴中会香港总会誓词中提到“合众政府”,两年之后,在横滨与宫崎寅藏、平山周的谈话中,明确表示革命后的中国,应行联邦共和之制。孙中山说:“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孙中山认为在联邦共和的制度下,以中央政府作联邦枢纽,驾驭各地英雄,使之各尽其才,这样,可以防止野蛮割据之纷扰和枭雄的非分之想。

可以说清末的革命党和立宪派领袖,都有在中国实行联邦政治的想法。但是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他们的想法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辛亥革命后,新独立的省份各自为政,中央权力实为真空。特别是南方的省份,宣布独立后,都自举督抚,自定约法,俨然是独立的小国家。为了权力不受剥夺,联邦论和地方自治论一时之间非常流行。

1911年农历9月21日,独立的江浙两省都督程德全和汤寿潜联电沪督陈其美,倡议仿效美国,构建联邦国家。电文指出:“自武汉起义,各省响应,共和政治,已为全国舆论所公认。然事必有所取,则功乃易于观成。美利坚合众国之制,当为吾国他日之模范……急宜仿照美国第一次会议方法,于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机关,磋商对内对外妥善方法,以期保疆土之统一,复人之和平。”其他独立各省如山东、广东等地区也都有类似的呼吁。需要指出的是,地方当局这种联邦主义的诉求和制度实践,背后得倒清末以来壮大起来的各省士绅的有力支撑。

但在列强虎视眈眈的注视之下,竭力反对联邦制者也大有人在。以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一派,就主张中央集权。他们认为革命党已经成为议会的第一大党,可以经过议会组成党人内阁,把政府实际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因而反对分权于地方。1912年8月,宋教仁为新成立的国民党起草《国民党大政见》,提出关于未来政制的五项主张,第—项即为“主张单一国制”,并认为对此“已无研2究之余地”。11月,黄兴在湖南的一次演讲中也表示反对联邦制。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便在巴黎发表谈话:“中国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各随气候而为差异。似此隋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孙中山于当年底回国后即着手推进国家政体的建设,但在黄兴、宋教仁等人的支持下'他改变了原来的设想,认为联邦制会削弱中央权力,助长军阀势力,于国家前途不利,因而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总统制政府,由政党和议会控制政府权力。在一次演讲中孙中山明确表示反对实行联邦制:“至国制问题,有主张联邦者,谓由分子集为一物。本党则主张统一。”

把地方自治与民主结合在一起的努力,在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一度沉寂,但是当袁世凯大权独揽,逐步走向称帝一途时,又活跃起来。1914年7月,戴季陶在《民国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华民国与联邦组织》

的文章,分析了中国实行联邦制的客观需要:“国土广大,习俗不齐。民隋各异,亦为我国之一特色也。一省之大,广者等于德法,狭者同于葡瑞,且各省之情形不同者正多,苟欲举此特殊之各省而以一法绳之,一机关治之,势有所不能也。”文章尖锐指出了民国以来实行单一制的弊端:“名为集权,而实则不能集治。地方能自治而又无自治之权。直言之,则地方无宪法之保障,故事事受中央之干涉;中央鞭长奠及,故往往重要事项亦委之地方”,所以戴季陶认为:“吾人主张中华民国非组织为联邦不可”。

在各届中央政府无法统一,地方军阀割据混战,统一已经不可能的时候,联省自治运动有了现实的基础。章士钊、张东荪、李剑农等著名学者在《甲寅》、《新中华》、《时事新报》、《东方杂志》、《改造》等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鞭辟入里的文章,倡导联邦制,成为民国以来第一次舆论高潮。

湖南的联省自治运动

除了学者们的理论倡导之外,联省自治运动也有实际的发展。1916年6月,袁世凯病逝,8月末,国会恢复,宪法会议也于9月初复会并继续制宪。联邦派主张省制人宪,省长民选,以确定省权,中央集权派反对省制入宪,认为“省制问题萌芽未久,故今日尚属研究时代”。互相妥协的方案是,将省制列入宪法,但省长仍由中央任命,并规定省议会职权以不抵触中央法律为限。这本是双方折衷的产物,但宪法审议会进行四次表决,均因达不到三分之二多数票而未能通过,最后一次表决赞成票仅差4票,使赞成地方制度入宪的议员非常恼怒,为此发生了议会斗殴案。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中国政府是否参战问题上,北洋政府总统和内阁总理两派势力发生争执。黎元洪和冯国璋一派反对参战,段祺瑞一派主张参战。1917年5月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内阁总理职务。段祺瑞随即唆使安徽、奉天、山东、福建等8省军阀宣告“独立”,中央的尊严受到严重损伤。此后北京政府不得不以大军阀马首是瞻。

1917年6月,北京政府撤免谭延闽湖南督军职务时,北京的湘籍人士,便提出了“湘人治湘”的口号。最先提出以联省自治方式来解决时局的,便是翰林院出身的湖南人熊希龄,他在当年给岑春煊的一封长信中说:“今欲行中央集权之统一政治,此后日见其难,实不如改行地方分权之联邦政治,当可徐善其后。”谭延间是第一个响应这个学说的人,他和熊希龄有深厚的关系。1920年夏,湘军把张敬尧从长沙驱逐出去,7月22目,谭延闽以湘军总司令的身份,在长沙宣布湖南省自治,并创制省宪,联省自治和省宪运动迈出了第一步。

谭延闽在“杩电”中说:“鄙见以为吾人苟有根本救国决心,当以各省人民确立地方政府,方为民治切实办法。近年海内明达之士,对于国家之组织,尤主张联邦台众制度,或主张地方分权制度……湘人此次用兵,纯本湘人救湘,湘人治湘……采用民选省长及参事制,分别制定暂时条例,公布实行”。

在北京的熊希龄委托梁启超以极快的速度起草了一份《湖南省自治根本法草案》,供谭延间参考。熊希龄的方案基本上还是主张尊北京政府为正朔的,既主张省长民选,又要求由省议会牵头,会同学商各界联台举荐三人为候选者,再交中央选择任命,方可生效。熊希龄的这一套方案在湖南一公开,就被《大公报》等报纸逐条驳斥。

谭延闽与国民党有着密切关系,于是邀请了一批属于国民党系的人物,来长沙帮助湖南自治,其中有张继、吴稚晖、章太炎等。章太炎此时成了一个极端的地方分权论者。他不但主张各省自治的联邦制度,而且主张中央仅保留一个虚设的政府,连国会也不必设,甚至外交问题都应经各省首脑商议方能生效。长沙的报界联合会,也请来了一位国际级的重要人物,那就是美国学者杜威。他当然赞成中国的联邦制应仿效美国,湖南不妨先行制订一个临时省宪作为全国的榜样。

在此形势下'谭延阎召集湖南官绅开会讨论省宪起草事宜,“湖南自治法筹备处”于1921年元月成立,当时任起草委员会委员的人士有李剑农、王毓祥、王正廷、蒋百里等人,均为在湘的知名、祛学专家和学者。7月,湘军北上援鄂,赵恒惕联络川军刘湘进攻湖北,驱逐湖北督军王占元,把吴佩孚的势力赶出了华中。8月,吴佩孚反攻,湘军大败南撤。赵恒惕担心吴军乘胜南下湖南,于是请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调停,一方面下令长沙的省宪审查委员会尽快通过省宪,以便造成湖南自治的既成事实,从法律上阻止吴军南To审查委员们一听到岳阳失守长沙吃紧的消息,不上三天工夫就籽141条大典审查个干干净净。11月1日。全省对宪法草案进行总投票,一个月后以1800余万票通过。1922年1月1日正式公布。长沙造币厂立即赶制了“湖南省宪成立纪念”银币、铜币,以资纪念,银币上还雕上了赵恒惕尖瘦的肖像,不过没有大量发行。

《湖南省宪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既是中国宪政运动的一次实践,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史上一次民主与法制的实验。这部宪法规定了广泛的自由权利,还注重规定具体保障措施。如第6条具体规定了“身体之自由权,非依法律,不受各种限制或被剥夺,依法而受限制或被剥夺时,不得虐待或刑讯。除现役军人外,凡人身自由被剥夺时,施行剥夺令之机关,至迟须于24小时以内,以剥夺之理由,通知本人令其得有即时提出申辩之机会,被剥夺人或他人皆得向法庭请求出庭,法庭不得拒绝之,人民受法庭审判时,非正式宣告判决有罪确定后,不受各种刑罚之执行;人民不受身体上之刑罚”。

摇摆的宪政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他发表宣言,支持自治,他说:“集权专制,为自满清以来之秕政,今欲解决中央与地方永久纠纷。惟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自定省宪法,自选省长,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庶几既分离之民国,复以自治主义相结合,以归于统一。”

在湖南实行省宪的影响下'全国多个省份也匆匆制定宪法。紧接湖南之后的是浙江省。浙江省宪的起草者是原省议员何建章、沈钧儒等人,内容和湖南省宪大同小异,于1921年9月公布,共17章158条。在政府三权分立的组织之外另设监察委员会。除湖南、浙江之外,四川、江苏、陕西等省的自治运动也较有影响。省宪运动虽然曾经勃兴一时,但除了湖南省宪外,其他的省宪都没有正式实施。

1923年,省宪运动就显露出颓势,那些在各省占有优势的联省自治派毫无发展,统一派又一次处于支配地位。而湖南尽管实施了省宪,但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1923年北京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又名《曹锟宪法》)。该宪法本身已经具备了司法独立,多党制约,新闻自由等种种特征,有联省自治的联邦制意味。但公布后仅一年即被段祺瑞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所推翻,其大部分条款未能施行。

联邦设计 篇7

〖情境导入〗

播放新闻视频:“美国众议院否决奥巴马医改法案, 民主、共和两党分歧严重。”

启发思考:窥一斑而知全豹, 这则新闻折射出的恰是美国政治体制运行中最核心的原则, 这项原则是什么?它在美国的政治实践中是如何贯彻的?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设计思路:通过时政新闻的介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 使学生对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分权与制衡”理念有初步的感受。

〖推进新课〗

一陷入窘境——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

启发思考:刚刚独立的美国, 来不及欢呼庆祝, 就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这个如朝阳般初升的国家究竟在苦恼什么?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邦联制的弊端, 即中央政府的无权是造成这种窘境的根源。

二制定宪法——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依据

1.1787年宪法的理论来源

展示文字资料: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 即制定法律权 (立法权) 、执行公共决议权 (行政权) 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 (司法权) , 则一切都完了。——孟德斯鸠

引导学生解读材料, 理解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了解它是1787年宪法的理论来源。

2.1787年宪法的原则

第一, 联邦制原则。

设问:1787年宪法首先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相对于邦联制, 联邦制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积极意义?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点评补充。

展示“美国各州汽油税额一览表”, 加深学生对联邦制之下地方保留了较大自主权的认识。

设计思路:通过生活化材料的介入, 拉近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帮助学生理解邦联制之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第二, 主权在民原则。

设问:主权在民是1787年宪法的另一项重要原则, 当今美国政治生活的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主权在民, 请举出一些例子。

设计思路:启发学生结合当今美国时政进行思考发言, 培养学生借助时政理解历史的意识。

第三, 分权与制衡原则。

情境创设一: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为三组, 分别扮演美国总统、国会议员和最高法院大法官。思考提醒:如果你是美国总统、国会议长或联邦法院大法官, 在行使权力上, 会拥有什么荣耀、面临什么无奈? (规则要求:分组讨论, 限时3分钟,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各组派代表发言, 其他组员补充,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 美国中央每项大权的彰显恰是建立在对其他两项大权的制约至上。

情境创设二:答记者问。

教师扮演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新闻记者, 各组派出代表, 分别以美国总统、国会议员和联邦法院大法官的身份针对以下三个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A.奥巴马直接宣布对伊斯兰国发动战争, 他有这样的权力吗?

参考答案:没有, 宪法规定, 宣战权属于国会, 作为三军统帅, 总统在派兵参战之前, 必须经过国会的批准。

B.一位在职的中央情报局的职员能否同时担任美国国会议员?

参考答案:不能, 宪法规定行政人员不能兼任议员。

C.如果对于奥巴马最近签署的医疗保险改革法案中的某些条款有疑问, 联邦法院有权干预吗?

参考答案:有权, 联邦法院有权对总统的行为进行司法监督。

设计思路:通过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美国分权与制衡理念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对热点时政问题的探究, 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动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政治问题的能力。

3.1787年宪法评价

材料:19世纪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 说:“这是迄今为止,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既要认识到1787年宪法对美国发展巨大的推动作用, 又要对其局限性有准确的理解。

三践行宪法理念——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与完善

语言过渡:1789年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 乔治·华盛顿出任总统, 开始正式践行1787年宪法的治国理念。在践行的过程中, 美国政治不断完善, 从而衍生出了美国的政党政治——两党制。

〖拓展延伸〗

分析材料, 观战“两党对垒”, 体会“分权制衡”, 评价美国两党制。

材料一: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分歧严重, 国会未能通过新财政年度临时拨款预算案, 美国政府非核心部门10月1日起“关张”, 影响范围从太空到国家公园, 从政府雇员到熊猫。

——2013年10月2日《京华时报》

材料二:其实政府预算是“躺枪”, 国会两党的分歧并不在政府预算案上, 分歧焦点是奥巴马医改法案。坚决反对医改的共和党试图通过给政府预算附加条件来阻挠医改实施, 而民主党则坚决反对这种捆绑做法, 要求一码归一码, 预算是预算, 医改是医改。所以, 美国政府部门临时关门其实是“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2013年10月2日《京华时报》

美国两党制评价。

积极性:两党相互监督制约, 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和绝对权力的出现。

局限性:两党扯皮, 造成行政效率降低。

设计思路:通过“美国中央政府关门”这一特殊时政材料的介入,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对这一时政新闻的剖析过程中, 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认识和评价美国两党制。

〖拓展探究〗

有人认为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先进, 你认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 自由辩论, 教师点评。

升华提炼:无论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是美国的民主共和制都顺应了近代以来历史的发展潮流, 都适应了本国的国情, 促进了各自国家的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政治制度是由自己的国情决定的, 适应国情的制度就是好制度。

〖授课总结〗

联邦设计 篇8

一、史学研究与教科书中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观点

陈老师在“从宪政的角度认识美国宪法”一文中开创性地提出指导本课教学的三个新观点:(1)美国1787年宪法开启了美国宪政的进程,要真正认识1787年宪法的意义就必须从宪政的角度重新审视。(2)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而此前的《独立宣言》更是直接地表达了这一思想。(3)美国宪法制定之初所确立的不同利益群体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是美国宪法至今仍具有活力的秘诀所在。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程必修1在介绍美国1787年宪法时,重点论述了美国国家权力结构和两党政治,在谈及宪法所体现的基本原则时,只提出中央集权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评价美国宪法时沿用了传统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谈及其进步性也仅肯定它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一定民主精神,对于“人民主权原则”和“不同利益集团间谈判与妥协的机制”均没有涉及。两相比较,陈老师的文章对问题分析的立足点更高,对1787年宪法实质的把握更为透彻,尤其是“从宪政角度认识宪法”的观点给本课教学引入了全新视角。

二、基于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尽管学术研究弥补了教材观点和理论的滞后性,但高中历史教学毕竟不等同于学术研究,它所达成的是国民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相对浅显。如何将较为深奥的史学理论和新的史学研究成果适时适度地运用于高中基础课程?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贵在把握角度、深度和信度。所谓角度,就是要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谓深度,就是引用学术成果不能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谓信度,就是不能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基调相违背。有基于此,笔者在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时回归了课程标准:该课属“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专题。遵循课标在必修1政治模块的设定的学习目标“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确立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教学设计要旨:学习和借鉴中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以此提升我国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增强公民素养。就这样,笔者找到了课程标准与学术研究成果的结合点,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理解宪法所体现的“人民主权”、“分权与制衡”原则;认识1787年宪法在美国乃至人类宪政发展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多元”材料和分析问题的多维角度,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使学生认识到1787年宪法在美国的崇高地位,从而增强“依宪治国”的宪政意识;通过对美国这段历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宪政建设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模式,1787年宪法的制定在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前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三、基于史学成果,创新教学设计

1.知识结构的优化设计

从宪政的角度审视美国宪法,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宪政”这一问题。陈康衡老师认为:“所谓宪政是包括制宪在内并以宪法为依据的政治操作程序。”也就是说要认识美国的宪政,首先要深入理解开启美国宪政道路的1787年宪法。该部宪法的制定历来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人教版教科书在编排本课体系时,无论从课题还是到具体的章节安排,都较明显地侧重于联邦政府的建立和国家权力结构的构建,对于宪法本身重点不突出,易导致教学偏离“宪政”的主线。有基于此,笔者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对知识结构做了如下的优化设计。

第一部分:探源美国宪法———独立战争、邦联制的影响。

第二部分:解析美国宪法———多元利益的相互妥协、权利的制约与平衡、两党政治。

第三部分:感受美国宪法———倡导人民主权、宪法的局限与完善、美国人的宪政意识。

第四部分:借鉴美国宪法———1787年宪法的制定及其体现的原则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借鉴。

笔者在其中的第二部分增加了“多元利益的相互妥协”这一子目,利用书本上有关美国国会组成的介绍为切入点,提出如下问题。

(1)参众两院的名额有何差别?众议院的名额分配对谁有利?(大州)参议院兼顾谁的利益?(小州)

(2)议员来源不同,众议员如何产生?代表谁的利益?(选民)参议员呢?(社会精英的利益)

(3)议员任期的长短对政策的稳定性有怎样的影响?(众议员任期两年,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人参与,代表更多人的利益。参议员任期六年,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议员任期长短,体现了政策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的结合)

通过以上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美国宪法体现了各种利益的相互平衡和妥协,是制宪之初所确立的不同利益群体间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使美国宪法成为至今仍“活着的宪法”。在这一教学处理中,笔者充分利用了陈老师的史学研究成果,从新角度赋予学生对美国宪法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在第二部分教学的一开始就安排这一子目,也有利于学生接下来更深刻地理解宪法所体现的“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2.教学方式的优化设计

陈康衡老师认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是由宪法的目的和宪政国家的性质所决定,其理论基础便是人民主权原则。”因此,要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美国宪法的精神,就必须讲透人民主权原则。鉴于课标和书本的局限,最有效的方法是巧用材料进行导读教学,通过创设新材料和新情境,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自己经过阅读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于是,笔者在教学的三个节点上分别引入了三段材料并设置问题。

节点一: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节选。

问题一:《独立宣言》反映出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民众所追求的理想是什么?

[设计思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学生一般可以得出结论:国家要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依照人民意思行使,接受人民的监督。但学生不会直接给出“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这一结论,仍需要教师进行延伸和总结。《独立宣言》是美国制宪和宪政的基础,在探究新课的第一环节设计这一内容,理清了1787年宪法中“人民主权”思想的渊源,弥补了教科书历史知识的短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认识。

节点二:洛克《政府论》节选。

问题二: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观点?美国的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如何体现了这一思想?

[设计思路]美国制宪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其中洛克的人民主权思想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影响最大。但由于课标的三个模块设计,启蒙思想要到必修3才讲述,因此,有必要在讲述美国国家权力结构之前引用介绍洛克的思想的材料,以加深学生对宪法本身的理解,懂得宪法中所规定的总统和议员的产生,都出自于人民的直接和间接选举,反映出权力来自于人民,体现洛克所倡导的“人民主权”思想。

节点三:美国1787年宪法序言部分节选。

问题三:从序言中可以看出1787年宪法以谁的名义制定的,体现了什么理念?

[设计思路]宪法的序言规定了制宪的目的和原则,通过对其的引用分析,有力地说明了“人民主权是美国宪政的一个关键因素”(S.格里芬语)。这一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宪法体现的“人民主权”理念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上升到“今天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所应致力维护和努力实现的”的理念,既为下面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了铺垫,又能将这一理念和美国1787年宪法实践中的局限作鲜明的对比,把握宪法的实质。

3.教学策略的优化设计

情境创设是历史课教学常用的方法。如何设置符合高中生年龄和认知层次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其思维?笔者在教学中引入美国的“持枪”问题,并通过两次解答———一次运用“人民主权”的理念,另一次运用美国的“宪政意识”,最终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思考,点明了本课教学的主题。

步骤一:(视频导入新课)播放2010年美国康涅狄格州曼切斯特啤酒厂枪击事件视频。

师:“枪械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美国社会的毒瘤。我们不禁要问,美国为什么不禁枪呢?令我们“震惊”的是美国宪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为什么美国宪法会有如此看似荒唐的规定?事情就要追溯到200年前,美国人民为独立自由而进行的那场伟大的斗争。

[设计意图]从社会热点问题入手,引出美国宪法有关规定,激发学生对宪法的关注。顺势转入对制宪背景———独立战争的介绍,埋下“宪政”的主线。

步骤二:(探源美国宪法)出示材料:(1)美国莱克星顿广场的一幅纪念独立战争的“持枪民兵”雕塑图。(2)《独立宣言》的节选。

师:图片中独立战争时期北美人民持枪意味着什么?(反抗压迫,追求民主独立)可以说美国的独立和这些持枪的民众的坚定信念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独立宣言》,请大家思考当时的美国民众的信念是什么?(国家要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国家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依照人民的意思行使,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而这种权利被什么政府剥夺了?(英国殖民政府,因此美国人民要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以实现“人民主权”的理想)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和相关设问,用“人民主权”思想初步回答了在导入新课时笔者所提出的疑问。

步骤三:(感受美国宪法)介绍1791年宪法修正案条款:第二条“……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第四条“人人具有保障人身、住所、文件及财物的安全,不受无理之搜索和拘捕的权利;此项权利,不得侵犯”。……

师:美国是一个非常强调保护个人隐私、私人财产和私人领地的国家。比如说《第四修正案》就和个人权利有关。回到枪支问题,为什么有枪击事件发生,大部分美国民众仍不赞成禁止枪支携带呢?(因为这是美国宪法所赋予的神圣权利,美国民众认为“枪不是一种工具,枪是一种权利”)

联邦宪法何以青春常驻 篇9

一、联邦宪法概述

美国一直沿用至今的基本大法——联邦宪法, 是在第一部联邦宪法软弱无力的背景下呼吁宪制权来进行订制。当时美国人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划分主权不仅能够使组成联邦的各州继续关心与管理本州繁荣发展有关的一切事务, 而且又能使联邦所代表的全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整体并发挥满足全国性需要的作用。因此, 他们选取一个折中的办法, “州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常规, 而联邦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例外”。进而, 他们设立了一个在两种互相竞争的政府之间维护联邦宪法规定的分权的最高法院, 就是联邦最高法院。

联邦宪法授予联邦政府“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与货币价值有关的一切事务的决定权;在各州可能危及联邦安全时, 有权干预各州内部事务;为使联邦政府能清偿其所负担债务, 而赋予之以不受限制的征税权。”联邦宪法的分权制度明确体现中央政府集权的原则, 目的在于汲取此前联邦政府在各州追求独立主权情况下软弱无能的教训, 防止各州对中央集权的侵害。同时, 联邦宪法确立人民主权基本原则与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宪法最大的贡献在于确立联邦制, 并按照分权和制衡的原则创立政府机制。在保证联邦权高于州权的同时, 允许各州保有主权与独立。联邦宪法内容上的种种规定表明, 各州因共同利益所形成的共同精神纽带使联邦制成为可聚集各州力量来共同抵御外敌的有利于人类安定地繁衍生息的强大组织形式, 为新大陆的英裔新移民提供现实与心理上的安抚。

二、联邦宪法护航民主制

英裔美国人努力挣脱欧洲宗主国牵制的血腥革命历史, 使其国民异常珍视人民主权民主国度。美国公民对现行联邦宪法表示巨大信任, 以爱国者的情怀尊重之。联邦宪法确立的人民主权基本原则与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通过聚集各州力量共同创建适合人类繁荣发展的环境、机制与条件。一个新国度寻求发展的首要目标就是维护国家安全, 给予安全、和平、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因而, 联邦宪法通过确立人民主权基本原则与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来维护民主政体在新大陆的生根发芽, 其实质在于为人民自治民主制度在美国的生存与发展起到护航作用, 符合美国公民的渴求。

托克维尔高呼联邦宪法是优秀的成果, 联邦宪法之所以优于各州宪法, 较之时间优势而言, 更重要的是立法者品格。联邦的立法者们是当时新大陆最精明、最高尚的人物, 他们才德兼备而且崇尚自由, 富有爱国心。他们对自由的热爱反映在联邦宪法上, 有利于维护新大陆民主制度稳定发展。当时各州政府的立法权逐渐向选举团的意志靠拢, 州政府的其他权力不断向立法权倾斜, 而联邦宪法施行之后却能有效减弱此状况对民主制度的侵害。联邦宪法这种特殊的优越性有利于巩固新大陆的民主制度, 满足美国人民自治的渴求。经过两百多年时间验证, 联邦宪法果能适应民主政体, 一直保持着不衰的青春活力。

三、自主的优点

美国公民之所以对民主制度充满热情, 除了清教徒血雨腥风的解放历史外, 从理论上讲, 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中, 自主较之于专制、寡头, 具有一定优势。民主的实质是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管理, 是一种人民自治制度。自主是自治作为道德理想时的称谓, 自主不是因为民主而产生、非在民主之后的结果, 在社会生活中, 自主就是民主。

从法律来源上看, 自主与专制或寡头政体 (他治) 是相互对立的概念, 公民对法的信念和态度以及由此而生的遵守法律的动机不同。自主社会的法律来源具有社会内在性, 法由社会公民制定, 法是公民的仆人, 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实际上是服从自己的意志。专制或寡头政体的法律来源是外在的, 法体现极少数个别人员的利益, 公民作为臣民接受法律具有被动性, 法是公民的主人, 公民遵守法律意味着服从他人意志。

从社会目标的来源分析, 自主与他治制度存在本质区别。公民自主的社会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选定社会目标, 公民处于主体地位, 社会目标及其实施手段均由社会内部产生。而在他治的社会中, 无论是专制的还是寡头的, 社会目标都强加于公民头上, 统治者与公民之间属于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公民必须尊崇上级统治权威, 全社会的目标与施行手段具有外部强加性。

自主与他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个体发展持截然相反的观点。政治社会中民主的合理性在于承认社会成员尊严的普遍价值, 民主以其社会成员的理性作为前提, 鼓励通过教育支持全体社会成员发展智力。而在等级统治制度下, 每个单位 (除了最上级以外) 的每个人或者每个团体的存在价值都是为了完成上级分派的目标来为最上级提供服务。自主社会的成员以公民身份管理社会事务, 社会寻求的福利由公民决定, 全社会要求公正地对待人类的理性, 是一个充满人性的社会。在专制或者寡头的社会中, 社会成员作为统治者的臣民提供服务, 臣民的尊严无从谈起, 统治者决定福利追求的方式和内容。与专制或者寡头相比, 民主社会更能增加公民忠诚的深度、合理性以及产生这种真诚的肯定性。民主社会的事业是全社会成员的事业, 每个公民自觉自愿服从民主社会法律, 支持民主社会最高目标, 对民主社会保持高度忠诚, 但在他治的社会中却难以找到这样强有力的理由。

四、民主政体与自然法

从最一般意义上讲, 法是由事物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因此, 法即是本质规律, 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古代西方早已赋予自然法一种实质性、永恒不变的正义。古典作家西塞罗提出以正义和理性为基础的自然法观:“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 它与自然和谐一致, 它散播至所有的人, 且亘古不变、万世长存。”洛克论述自然法, “几乎完全融入个人的自然权利之中, 融入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中”, 他看重保护个人生命、自由、财产的自然权利, 而且把这些权利潜含于社会的基本秩序之中。布莱克斯通认为, “自然自由”是“我们生来固有的权利”。他将“自然自由”定义为“除自然法之外, 人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地采取他认为适当的行为的能力。”

概括来讲, 在西方学者看来, 自然法具体表现为正义、理性和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平等、自由的自然权利。与专制、寡头政体较量, 以人民自治为基的民主制度似乎更接近自然法内涵, 更符合人类发展进程的内在规律。“自由是实行民主的条件, 平等是民主合理性的关键, 博爱是任何民主存在的前提。”进行人民自治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确保公民的自由权利。民主之所以相对合理, 是因为政治权力在政治社会中必须以某种方式进行配给, 倘若没有充分理由要区别对待公民身份, 则须认同他们享有同等待遇, 让他们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前景发挥主动能动性。由此看来, 民主制似乎是一种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政体, 但从理论上讲, 即便全由自私自利的坏人所组成的社会, 民主仍然可行, 只要他们自愿参与到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即可。民主既能使为善的人又能让行恶的人安分生活, 即民主可存在于善的社会又可适用于恶的社会, 民主仅具中立价值, 并无褒贬之义。

五、结语

联邦宪法开篇首句“我们合众国人民, 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 树立正义, 保障国内安宁, 提供共同防务, 促进公共福利, 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 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及1791年通过的前十条修正案 (后称“权利法案”) 等法律条文均表明联邦宪法对美国民主制度起护航作用, 本质上适应美国人民主权的民主政体需要。因此, 联邦宪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一项重大突破, 奠定英裔美国社会未来政治制度基础。与专制或寡头统治的他治政体相比, 民主制度似乎更能符合自然法要求, 更能遵循社会发展本质规律。联邦宪法作为美国基本大法, 以正义、自然权利的自然法为基础, 涵盖自然法对人定法的根本要求, 因而得以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仍被尊崇不已。

摘要:联邦宪法作为美国根本大法符合自然法对人定法的根本要求。联邦宪法对美国民主制度起到护航作用, 适应民主政体需要。民主制度较之于专制或寡头统治的他治政体, 更能接近自然法内涵, 符合社会发展本质规律。因此, 联邦宪法作为美国最高的实在法蕴含自然法精神, 这也是美国公民尊崇之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联邦宪法,民主制,自主,自然法

参考文献

[1][法]托克维尔著, 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 商务印书馆, 2004年。

[2][美]爱德华·S·考文著, 强世功译:《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 三联书店, 1996年。

[3][美]科恩著, 聂崇信、朱秀贤译:《论民主》, 商务印书馆, 1988年。

[4][法]托克维尔著。周炽湛、曾晓阳译:《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

联邦快递遭遇“申诉门” 篇10

“以前的几次降价行为我们就怀疑它 (联邦快递) 的服务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 这次它 (联邦快递) 申诉率的上升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 不断降价迟早是要出事的。”一位民营快递企业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

4月, 国家邮政局公布了3月份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报告。在邮政局给出的3月主要快递企业申诉率统计表中, 尽管联邦快递的申诉率排名居第十一位, 为0.0177‰, 但是同其主要竞争对手DHL以及顺丰快递相比, 联邦快递的申诉率不仅高于顺丰快递的0.01‰, 更是DHL申诉率0.0047‰的四倍。

高企的申诉率

据记者了解, 自进入到2010年后, 联邦快递的申诉率就一直居高不下。数据显示, 1月份, 联邦快递的申诉率是0.007‰, 同样排名主要快递企业的第十一位;2月份联邦快递的申诉率是0.018‰, 排名同样为第十一位;即使是在过去的2009年, 联邦快递在每月的主要快递企业申诉率排名中, 几乎每次都会上榜。

对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联邦快递某内部人士认为, 联邦快递投诉率的上升开始于公司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后, 尤其是来自电子商务的订单增加后 (联邦快递于2009年初正式成为淘宝网的“推荐物流商”) , 投诉率更是提高了很多。

国家邮政局的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 全国快递行业1/3的业务量是由网购所带动的, 仅2008年的网购包裹量就超过了5亿件。而来自淘宝网的数据显示, 2009年淘宝每天实际物流配送支持量约340万单/日。也正是看到网购所包含的巨大潜力后, 联邦快递在中国的战略发生了微调。以往, 联邦快递的中心基本上集中在IT、电子等高价值的货物上, 而如今, 衣服、化妆品、手机等商品的网购却成了联邦快递着力发展的业务。

而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也证实, 联邦快递会发力中国的网购市场, 为此, 联邦快递在加入淘宝“推荐物流商”后, 也开通了代收货款 (COD) 业务。

目前, 尽管联邦快递并未向外界公布这块业务的运营表现, 但有接近联邦快递的人士表示, 联邦快递的网购投递业务总数大概在7000票/日左右, 其中来自淘宝网的大概在2000票/日左右, 而联邦快递国内业务则为5万~6万票/日左右。

深层原因

尽管网购业务的加大对联邦快递申诉率的上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但这并非全部的原因。目前, 网购业务只占联邦快递所有业务的10%左右, 其余的90%还是来自于传统业务。

而在联邦快递某业务员看来, 联邦快递申诉率的增高主要还是跟迅速增长的国内业务有关。他表示, 派取一个国内件的时间要高于国际件的时间, 而随着联邦快递2008年后业务量的迅速上升, 在人手仍然紧张的情况下, 派取质量自然会受到影响。“国际件基本上都在核心的商务区, 这些地方都在市中心, 派取时间并不长, 而国内件比较分散, 很多客户都分散在各个小区内, 派取时间自然很长。”

不过, 这些显然都是表面原因, 事实上, 联邦快递申诉率居高不下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 而这些原因就是由联邦快递在中国的战略所引起的。“申诉率的增高同联邦快递低价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上述民营快递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记者了解, 目前联邦快递的国内投递价格已经非常低廉, 甚至一些线路上不同产品的价格还要低于国内的民营快递。以北京至佛山这条线路为例, 目前, 联邦快递总共提供三种不同的运送服务, 其中, 首重快件“次早达”的价格为22.5元, “次日达”的价格为20.5元, 而“隔日达”的价格为1 6.5元。反观其他民营快递, 圆通价格为12元, 汇通价格为15元, 而顺丰的价格为20元。

尽管联邦快递的低价获得了客户的青睐, 但是致命的是, 联邦快递的国内网络同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相比差了很多。目前, 依靠直营模式发展的联邦快递在国内共拥有58个分公司, 业务覆盖200多个城市, 而申通快递目前则一共拥有600多个一级加盟商以及2000多个二级加盟商和4000多个门店, 其在长三角的配送范围甚至能涵盖到乡镇、村一级。

在血拼价格的同时, 联邦快递还缺乏网络上的优势, 因此随着业务增多, 服务质量下降成为必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 目前联邦快递的申诉事由主要是跨省的投递错误、延时、计费错误等, 而在快件丢失、损毁方面, 联邦快递的情况要好很多。

危机背后

虽然联邦快递的申诉率较高, 但这也并不能说明联邦快递的服务质量有很大的问题。在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看来, 联邦快递0.017‰的申诉率同联邦快递的业务量有很大的关系。“它的量就是5、6万, 基数比较小, 所以只要增加一个申诉, 它的申诉率自然就上去了。”徐勇告诉本刊记者。

他同时表示, 由于目前国家邮政局的申诉数据统计并没有明确是来自国内的申诉还是来自国外的申诉, 因此, 也不能完全认为申诉就是来自于国内。“不过, 我判断国内的可能性大一些, 而这些申诉也主要来自于联邦快递的代理。”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 多数媒体在报道联邦快递申诉率“坚挺”事件的时候, 用的是“投诉”这个词, 而徐勇明确指出, 申诉和投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不能弄混。“如果统计投诉率的话, 那么数字就不是这么点了, 会很高的。事实上, 投诉分为有效投诉和无效投诉, 而我们统计的是有效投诉。而申诉就是没有解决后的再次投诉, 有的投诉没有道理, 所以邮政局就不会受理, 只有有道理的投诉邮政局才会受理。”

另一方面, 虽然大家对申诉率很敏感, 但实际上申诉的绝对数量并不是很高。根据记者调查发现, 很多知名快递企业的申诉量一个月也就是7、8个, 而且还是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数字。此外, 还有的知名企业一个月内就2个申诉, 但是由于基数低, 因此申诉率也被拉了上来。

需要纠正一个误区, 那就是申诉率高的企业并不代表其服务质量很差。中国快递咨询网在2009年曾专门研究了申诉率排名靠前的三个企业, 然而他们发现, 这些申诉率高的企业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 只是因为在多了1、2个申诉后, 申诉率自然就上去了。“应该说, 申诉率这个指标在反映企业服务质量的好坏上, 意义不是很大, 但是长期居高不下就有问题了。”徐勇说。

他同时给出了几个调查结果。第一, 在申诉率的统计上, 截至目前, 快件延误排在首位, 遗失排在第二位, 而破损排在第三位;第二, 申诉率较高的企业一般都是加盟式的, 而直营模式的企业申诉率是较低的;第三, 绝大部分投诉电话都是从消协转过来的, 消费者还不清楚国家邮政局有一个专门的投诉电话。

对于联邦快递来说, 在深陷3月份的“申诉门”后, 该企业也对消费者的申诉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并制定了整改措施。而根据国家邮政局在近日发布的2010年4月主要快递企业申诉率统计表, 联邦快递的申诉率已降至0.003‰, 排在统计企业的最后一位。

F e d E x C o n f r o n t e d“Grievance Gate”

Recently, again, FedEx Expres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media.

As the reporter know, since the year of 2010, the complaint rate of FedEx has been running high.Even in th e pas t year of 20 09, in every monthly list of complaint rate of main express companies, FedEx may rank in t h em.“Th e p r evio u s actions of minderung made u s d o u b t t h a t i f i t s (Fed Ex) service qualitycan be guaranteed, and, at least, the rise of complaint rate of it (FedEx) can be taken as a problem;the continual grievance will cause problems sooner or later.”the leader of a private exp r es s c om p a n y t o l d t h e reporter.

In April, the state postal bureau announced the complaint report of consumers of March in the postal sector.In the ratio statistics of March on main express companies given by the post office, although the complaint rate ofFedEx ranked the eleventh, that is 0.0177‰, yet, compared with other rivals, say, DHL or Shunfeng Express, the complaint rate of FedEx is h igh er t h a n Sh u n f en g Exp r es s b y 0.0 1‰, even higher than t he complaint rate of DHL by 4 times.

After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statistics given by State Post Office Bureau, again, the service quality of FedEx suffered the crisis of credit.

Ta ob a o Cr os ses t he Ocean to Japan

On June 1, the platform for global on-line shopping n e t w o r k c o n s t r u ct e d b y Taobao and Softbank China Ven tu re Ca pit al, wit h it s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Yahoo (Japan) , came on line formally, on the foundation of which, Taobao and Yahoo (Japan) will construct two platforms separately by the un derlying da ta d ock——“Shopping in Japan”of Ta oba o Net an d“Ch in a Mart”of Yahoo (Ja pan) .“Shopping in Japan”in Ta ob a o Net is a Ch ines e platform which provides clients of Taobao with produ c t s o f J a p a n, w h i l e, “China Mart”in Yahoo (Japan) is a Japanese platform which provides China’s products to clients of Yahoo (Japan) .

“荒谬”创造联邦快递 篇11

提起联邦快递,不得不提弗雷德·史密斯的大学论文。

弗雷德·史密斯曾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道:“1965年我在耶鲁大学念书时,已经看到计算机将对整个商业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我当时得出的结论是:传统的缓慢的物流运输将无法胜任‘计算机化’的商业社会。对于像IBM这样的公司来说,需要一个专业的物流运输队伍,才能及时将所需的零件送达客户手上。而为了能够实现这样的任务,应该拥有专门的飞机。”

当然,在1965年的耶鲁大学的导师看来,“买飞机专门用来送货”的想法是荒谬的,而且绝对没有经济实用价值。当时的状况是连传真都还没有普及,一件货物必须经由多家航空公司转运,快递似乎只限于送比萨饼,全球化这一概念也只是偶尔在一些学者那里听到。因此弗雷德·史密斯的论文毫无疑问会得到导师的C级评分。

但这篇被导师认为“荒谬”的论文,并没有泯灭弗雷德·史密斯的理想,它在另一个角度上奠定了弗雷德·史密斯的商业理念——“永远不要去做已经有人做过的事情。现代商业社会更是如此,你必须是第一个发明者,或者必须是最快的发展者,或者是最高附加值的提供者。”

而事实上,弗雷德·史密斯的确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他论文中的设想的。毕业后的入伍期间,身为中尉的弗雷德·史密斯仔细观察了部队的采购和递送程序,目的是将来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退役后,弗雷德·史密斯凭着单纯的理想和无畏的勇气在1971年开始了快递运输的生意。凭借融到的8000万美元的资金,启动了联邦快递。随着14架“法尔坎”(Falcon)小型喷气式飞机起飞的那个晚上,这位年轻人的公司向美国25个城市运送了186件包裹,这真是一次奢侈的快递飞行——平均每13件包裹“享用”一架“专机”。这一载入美国商业史册的举动从此催生了整个航空速递行业,一家以航空速递业务为支柱的现代物流巨擘——联邦快递奇迹般崛起。今天联邦快递的业务已经遍及全球两百多个国家,拥有超过六百架货机,每天平均处理上百万件货物。

联邦设计 篇12

作为全球经济实体中坚力量的跨国企业, 处于当今波及范围广泛、影响程度深远的金融危机之中, 在中国却表现不一, 有的增资, 有的撤资, 有的转移阵地, 有的固守着既定的战略, 有的实施战略转移, 大盘纷纷扰扰不可胜数。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联邦快递扎根中国26年, 在漫漫岁月中, 联邦快递所遇到的机遇与挫折、竞争与扩张, 可谓是所有在华跨国企业的一种标志式的缩影。

稳健发展的全球长远战略、温情脉脉地培育新兴市场以及优先发展中国市场的方略, 通过对联邦快递发展脉络的梳理, 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个快递巨头的发展谋略。

在本刊策划“跨国企业的中国战略”的专题之时, 记者采访了联邦快递中国区国际快递业务副总裁钟国仪, 请他就联邦快递的中国战略回答记者问。

《中国储运》:对于全球金融危机缓和后出现的企稳回升态势, 业内有人提出, 由于造成危机的根源并没有完全消除, 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此, 您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前景的?

钟国仪:运输业经常被视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这个行业也总能最先感受到经济发展的趋势。联邦快递已经感受到经济回暖的气息, 全球经济已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

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 我们仍对亚洲快递市场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亚太地区的货运量占全球航空货运市场的45%。尽管面对当前扑朔迷离的经济形势, 与欧洲和美国相比, 亚太地区仍将引领全球航空货运业的增长。

波音公司最新预测显示, 亚太地区作为经济增长领导者以及长期的全球航空货运市场, 凭借在中国和亚洲区内的航线以及那些连接亚洲和其它地区的航线, 在未来20年内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全球年平均5.4%的增长率。

《中国储运》:联邦快递1984年开始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 一直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 并努力提升在中国的递送服务。对此, 联邦快递在中国的长期战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钟国仪:目前, 联邦快递在中国已经设立了58家分公司, 拥有近8000名员工。位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联邦快递亚太区转运中心也已于2009年2月份正式投入运营, 这些都是联邦快递履行长期在中国发展承诺的有力证明。

联邦快递的战略是为中国和全球各地的客户提供快速可靠的优质快递服务, 中国更是联邦快递策略的核心。1984年, 联邦快递开始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 自此, 其国际快递业务迅速扩展至中国所有主要城市和省区。位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联邦快递亚太区转运中心从2009年2月起正式投入运营, 中国在联邦快递全球网络中开始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2007年5月28日, 联邦快递开始在中国推出国内服务。目前联邦快递的国际快递和国内服务已经覆盖全国400个城市。2010年1月4日, 联邦快递将其首架波音777货机在中国上海投入运营, 首次将上海与联邦快递位于孟菲斯的超级转运中心直接相连。

《中国储运》:一些富有远见的跨国企业一直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其在中国长远战略的重要一部分, 通过积极参与公益行动来体现其在华价值。对此, 联邦快递做了哪些努力?

钟国仪:长期投入公益慈善事业, 回报社会也是联邦快递的重要战略之一。我们与政府机构及非赢利性组织在社会公益项目上进行合作, 对我们所从事业务的社区做出更大回报。比如:向中国地震灾民伸出援手。在汶川地震之后, 联邦快递和心连心国际组织向成都提供首批从美国运往地震灾区的民间救援物资。满载着急需药品、医疗设备、毛毯和防水布等75吨紧急物资的航班于2008年5月23日从美国出发飞往灾区。

联邦快递和公司员工向中国红十字会以及心连心国际组织捐款, 以支持四川省的救灾和重建工作。

《中国储运》:中国市场作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率先回暖, 大大提振了在华跨国企业的信心, 您如何判断中国市场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未来的走势?与全球战略有哪些异同之处?

钟国仪:因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创造了许多市场机会, 很多公司需要通过快递将货物送到他们客户或者消费者手中, 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因此, 在过去的10多年, 中国运输市场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中国的进出口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进出口业务发展迅猛。在过去的三到五年, 中国内需非常繁荣, 并正在不断地改善。其中, 网上购物也变得非常火爆, 为国际、国内物流快递公司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中国制造的产品慢慢地向高端领域发展, 多数货物都通过航空快递来运输;尽管航空货运的货运量和铁路、公路、海运等相比比例很小, 从重量上来说只占2%而已, 但是它的价值非常高, 占货运总价值40%。中国制造业正在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 航空货运量正在逐渐增加。同时更多的货物从大陆港口直接出口, 而不是从香港转口, 这就给中国的航空货运业提供了更加难得的发展机遇。

联邦快递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我们1996年开始用专机直接服务中国市场, 并将亚太区转运中心搬到广州白云机场。同时, 中国政府也大力支持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在十大产业发展规划中把物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发展;2009年6月份又决定把上海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这些都对快递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储运》:进入中国市场近30年的发展, 在对市场充满信心的同时, 您认为还有哪些可提高之处?

钟国仪: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繁荣能给快递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造市场机会, 特别是今后电子商务的发展, 更是为国际、国内快递公司提供商机。联邦快递作为航空快递行业的创始人, 我们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入国内, 并长期致力于国内的发展。

我们通过位于广州白云机场和杭州萧山机场的亚太区国际货物转运中心和国内货物转运中心, 拓展联邦快递在亚太区及国内的服务网络, 不断提升国际快递和国内服务的业务水平, 加强本区域与全球的联系。

作为中国本土的快递企业, 这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拥有本土资源和灵活性等竞争优势。建议再注重人才培养, 员工不仅会讲英文、懂计算机等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更高的道德操守。

同时, 国内企业应注重品牌的长期建设性, 树立清晰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避免盲目扩大, 而要把业务做精。

《中国储运》:联邦快递在中国未来的前景目标是什么, 有没有新的规划与战略?

钟国仪:在未来5年~10年, 联邦快递将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面:

联邦快递根本的任务是提供良好的服务。我们一直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凭借广州的亚太区转运中心, 我们可以为珠江三角洲和上海的客户提供更晚的截件时间和更早的递送时间。

联邦快递要继续发展产品多元化, 除了已有的国际快递服务、国内服务外, 现在还有联邦快递贸易网络公司提供货运服务, 包括海运和空运;另外还有一家子公司———联邦快递金考, 它是提供文件解决方案和商务服务供应商。

扩大联邦快递网络, 过去联邦快递在中国只有144个城市, 现在已经为多达400个城市提供服务。联邦快递现在特别注重在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发展, 我们清楚地看到产业往内地迁移, 这个趋势已成定势。联邦快递把客服中心、人事服务中心、财务中心都放在武汉。今年我们将在武汉的客服中心升级扩容, 把业务放在二三线城市, 与客户共同成长。

把服务做好, 扩大产品多元化, 还是要靠人才, 没人才是不可能做到的。联邦快递在人才本土化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现在联邦快递的经理90%都是从内部提升。在联邦快递, 无论职位高低, 每位员工都有一个很好的职业发展, 这样员工就有了归属感。同时, 我们为员工提供很多的课程培训, 我们认为培训是不能少的。面对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 有的公司减少了在培训方面的开支;但我们正好相反, 我们在培训上增加了开支, 这为在经济复苏后更好地服务市场奠定了基础。

《中国储运》:最后, 请您告诉《中国储运》的读者, 联邦快递的管理哲学是什么?

钟国仪:联邦快递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要诀在于我们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

联邦快递自创立以来一直秉承“使命必达”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这是一种上至公司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都身体力行贯彻到底的企业精神, 我们按照最高的道德操守标准来进行业务操作, 在确保我们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 也保证我们与员工、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之间的互利互赢的关系。

独特的公司管理哲学P-S-P理念。所谓PSP即“员工 (People) 、服务 (Service) 、利润 (Profit) ”, 是由公司创始人暨现任联邦快递集团总裁施伟德先生创建的。它的基础是:我们照顾好我们的员工, 他们就会很好地服务于客户, 帮助公司获得利润。而我们将得到的利润又会分配给我们的员工, 接下来这个循环的模式将持续下去, 又提高我们操作的效率和利润。这样创造了员工、客户和公司之间的三赢局面。这也是公司发展至今, 在取得了骄人业绩的同时, 又被像《财富》杂志这样知名的杂志选为“全球最受推崇企业”的原因。

背景链接:

1996年-联邦快递率先运用自设机队服务中国。

1999年-联邦快递与天津大田集团成立合资企业———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

2003年-联邦快递启动“亚洲一日达誖”网络, 将中国公司与亚洲及世界各城市紧相连。

2005年-联邦快递开通业界第一条中国大陆直飞欧洲的直航航班。同年9月, 率先提供中国至印度次日达航班。

2007年-完成大田集团国内快递业务的收购, 成为在中国运营的全外资公司。

2007年5月-推出国内限时服务, 诠释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在杭州萧山机场启用了国内限时服务的货物转运中心, 通过该转运中心, 成功地将可靠的转运中心及航线系统引入中国, 为国内限时服务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覆盖全国的供应链网络, 改变了中国企业的业务模式。

2009年2月-联邦快递开始启用其位于中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全新亚太区转运中心, 进一步拓展在亚太区内的服务。

2009年-进一步推广国内限时服务, 武汉客服中心升级扩容, 将业务在二、三线城市进一步拓展。

2007年5月28日, 联邦快递开始在中国推出国内服务。目前联邦快递的国际快递和国内服务已经覆盖全国400个城市。

上一篇:混合注射下一篇:学生模拟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