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地理学

2024-10-03

中医地理学(通用10篇)

中医地理学 篇1

药理学 (pharmacology) , 作为不同层次医学专业的重要核心学科之一, 不仅仅是一门基础学科, 更是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药理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药物与机体 (包括病原体) 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1], 由于它涉及的内容较广, 应用性比较强, 跟临床实践又紧密相连, 再加上课时有限, 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也要随之进行压缩, 所以学生要接收的知识点也会比较多。现在药理学不仅仅是西医专业的必修课, 对于中医骨伤专业来说, 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因此研究者结合药理学的一些特点, 以及中医骨伤专业学生的特点, 进行了一些探索。

1 重视第一次课, 让学生意识到学好药理学的重要性

由于药理学对于中医骨伤专业来说作为考查课讲授, 课时相对其他医学专业要少, 再加上没有中药这两个字, 很多学生认为跟他们所学专业关系不大甚至一点关系都没有, 考查课甚至等同于选修课, 因此很不重视。其实在当今社会, 我国很多中医医院里面不仅开设有中药房, 同时也开设有西药房, 可见西药在中医院里面还是不可缺少的。作为未来的中医骨伤医生, 如果遇到病人因骨伤继发感染, 为了尽快控制病情, 肯定会首选西药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再比如, 糖尿病患者发生骨折后, 如果血糖控制不佳, 将严重影响创口的愈合, 这时如何选用降糖药物就是对一个中医骨伤医生的考验。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骨伤医生, 具备一定的西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只有学好药理学, 才能更好的为本专业服务, 为病人服务。所以不能因为它是一门考查课, 或是因为它没有中药两个字就忽视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 当学生有学好药理学的想法以及对这这门课程有强烈的求知欲的时候, 才能期望教学质量能够提高。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也不例外。所以第一次课非常重要。

2 问题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提高教学效果

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侧重点教学, 再采取问题式教学法 (Probilem-based learing, PBL) [2]和案例教学法 (Case-based teaching) [3]相结合, 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让学生参与其中。

问题式教学法 (Probilem-based learing, PBL) 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 (Case-based teaching) 则主要是通过某些典型案例, 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由于中医骨伤专业学生以后接触比较多的会是骨伤患者, 我们就根据骨伤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疾病进行教学。比如, 严重骨伤患者可能因为大出血而发生失血性休克, 因此讲解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时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药物的抗休克机理, 还有血容量扩充药物右旋糖酐的应用。同样, 骨伤患者也可能出现应激性高血压, 因此在讲解抗高血压药物时候就要注意降压药物的选用。

对于问题式教学法,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根据各个章节的重点药物以及相关的临床知识为背景进行“设问”。比如讲授氯丙嗪的不良反应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时, 提出“为什么氯丙嗪药物过量或中毒所导致的低血压不可以使用肾上腺素进行治疗”的问题, 以此引发学生进行探讨。首先由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回答, 然后再由教师进一步的深入讲授, 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对于案例教学法, 以临床病例为材料,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穿插进行。比如讲授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某男, 2 5岁, 患者30 min前口服乐果20 ml而入院治疗。体检:患者呈嗜睡状, 大汗淋漓, 全身皮肤湿冷, 呕吐数次, 体温, 脉搏呼吸及血压基本正常。诊断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请问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又比如讲授青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时候, 也可以举例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某男, 5岁, 因扁桃体肿大就诊, 医生诊断为扁桃体发炎, 开具青霉素进行治疗。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 便肌内注射青霉素, 5 min后患者颜面苍白, 四肢抽搐, 口角流涎。诊断为过敏性休克。请问怎么样预防青霉素发生过敏性休克,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该怎么抢救。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各抒己见, 教师对其进行指引, 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指明学生的不足, 提出改进意见。结合临床案例教学,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 学以致用, 甚至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既往所学的知识, 如上例就可以加深巩固学生对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

因此, 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可以一举多得, 事半功倍,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效果自然也会有质的飞跃。

3 做好课前复习, 课后小结, 加深学生的理解

每次上课的时候, 我们都会花上几分钟先对上一次课的内容进行复习, 以问答的方式, 让学生回忆上一次课的重点内容以及如何运用, 加深强化学生的记忆。其次, 在每一次课结束之前, 总结归纳本次课程所学重点, 让学生对这一次课有个方向指引, 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4 结语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讨。医学生课程本身就多, 书本也比较厚, 所以我们更需要努力, 让不同专业的医学生都能轻松的学习。

摘要:药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加强医学生的药理学专业知识的培养, 对药理学学科的发展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在中医骨伤专业中药理学教学过程存在许多问题, 该文针对药理学在中医骨伤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探讨, 藉此提高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药理学,中医骨伤专业,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宝峰.药理学, 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Korin T, Thode JB, Kakar S, et al.Caffeinating the PBL Return Session:Curriculum Innovations to Engage Students at Two Medical Schools[J].Acad Med, 2014, 89 (11) :1452-1457.

[3]Harold W.Webb, Grandon Gill, Gary Poe.Teaching with the Case Method Online:Pure Versus hybrid A pproaches[J].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2005, 3 (2) :223-250.

中医地理学 篇2

1、中医心理学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与现代心理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过程中 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特点:整体性、边缘性、实践性

2、什么是祝由疗法?

“祝由”的本意是祝说病之缘由,即分析病因。实质上可以视为我国古代一种精神疗法。即通过分析疾病的起因,然后加以明言开导或行为诱导,来解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调整情绪和精神活动,以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包含许多心理治疗学方法,标志着中医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祝由并不是一种迷信

3、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中医心理学雏形的标志?

(1)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如形神合一论、心主神明论、五脏情志论、人格体质论、阴阳睡眠论等。

(2)“九气”、“五志”理论为七情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以后南宋陈无择定型七情学说的基本理论依据。

(3)对心理过程、睡梦等心理现象、个体心身发展的特点、阴阳人格体质的形成等基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4)丰富并发展了中医心理学临床实践方面的内容,如对四诊心法、心理病机、心理治疗、心理养生都做了较系统的阐述

4、历代著名医家的主要中医心理学思想及贡献。

扁鹊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

华佗与心理治疗:我国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在心理治疗方面,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及治验病案。《华佗神医秘传》中说:忧则宽之,怒则悦之,悲则和之,能通斯方,谓之良医。”。他曾明确提出医心的重要,指出:“夫形者神之舍也,而精者气之宅也,舍坏则神荡,宅动则气散。神荡者昏,气散则疲,昏疲之身心,即疾病之媒介,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华佗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故其所提出“先医其心”的主张很有科学价值。也说明心治是一种病因疗法。张仲景与身心调理:张仲景是中国医学史上卓有贡献的伟大医学家,首创六经辨证,所著《伤寒杂病论》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这部著作反映了张仲景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他强调了心身调理的治疗思想,并把精神、情志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辨证的重要依据。他形象地描述了奔豚病的证候,明确指出本病“皆从惊恐得之”,并创奔豚汤、桂枝加桂汤治之。张仲景首先提出“脏躁”病名,描写其症状表现为“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指出患脏躁症的患者,无故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连续打哈欠伸懒腰,动作言语都不能自控,似有“神灵 附体”一般。

孙思邈与调气法: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他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受到了当时盛行的佛教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重视养生、养性。他在《千金方》中具体介绍 了运用“内视法”、“调气法”、“呼音法”等气 功养性方法来疏通气机,调畅情志。

陈无择:南宋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 病证方论》中,将各种致病因素归结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统称为“三因”。其中内因即喜、怒、忧、思、悲、恐、惊。陈氏在论述三因致病时,特别突出了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所创立的 “七气汤”、“大七气汤”、“小定志丸”、“菖蒲益智丸’’ 等方剂,为中医诊治情志病作出了贡献。

刘完素与五志化热:刘完素以倡“火热论”著称。他提出“五志化热” 的著名理论,即“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若五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因而提出一套降心火、益肾水为主 的治疗火热病的方法,并注重调理情欲。这当然也包括心神疾病的治疗。”

张从正: 张从正《儒门事亲》指出: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狎亵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期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思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他的心理治疗医案流传至今,而且有治有论,理论及实践均有创见。

李杲: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而脾胃受损的原因主要有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役过度及情志因素,其中情志因素常为先导,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在治疗上他重视情志因素的作用,主张服用“补中益气汤”时,必须“宁心绝思,药必神效”

朱丹溪: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提出了三方面的养生方法:首先,要节制房事,节欲保精,提倡晚婚;其次要注意调理情绪;第三要节制思虑,若劳心太过,谋虑勤动,则可暗耗真阴。在临床实践中亦善于运用心理疗法,但指明心理疗法 一般只作为辅助疗法,若有外邪侵扰还是需要运用药物治疗。张介宾:在《类经.会通》中专列情志疾病29条。《景岳全书》 中对痴呆、癫、狂、痫、郁、诈病等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的病证论述颇详,还特别指出 “以情病者,非情不解”,“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 舒愿遂,多难取效”。

缪希雍:在《本草经疏》写到:“以识遣识,以理遣情,此即心病还将心药医之谓也。” 这个时期,心理治疗运用广泛,具体方法丰富多样,像情志相胜疗法、两极情绪疗法、激情刺激疗法、暗示疗法、说理开导疗法、移精变气疗法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并指出脑与各感官之间的联系及脑髓生长与智能发展的关系,结合临床论述了脑的生理、病 理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5、你认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如何?应采取怎样的发展途径?

中医心理学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一门新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作用更显重要,也必将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医心理学以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治疗一些心身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以后要逐步建立和发展一批中医心理学研究机构,常见中医心理学实验室,设立专科门诊、病房,创办专科医院,简历比较完整的中医心理学理论、临床、科研与教育体系,培养一支具有扎实的中医与心理学理论及临床基础的学术队伍,促进中医心理学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6、研究和学习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有助于全面把握与发扬中医的人本主义精神(2)有助于认识中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特点(3)有助于防止医学领域伪科学的泛滥(4)有助于减少药源性疾病(5)有利于临床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

方法:(1)文献的挖掘及整理(2)理论研究(3)临床实践

第二章 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

1、形神合一论的主要内容。(形神的概念和形神的关系)

神的含义: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基本范畴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心理过程。形的含义:

(1)存在于自然界中 的一切有形实体(2)人的形体,即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脏腑经络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有形躯体,以及循行于脏腑之内的精微物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骨、肉、筋、脉、髓等。

二者关系:(1)形为神之质

神本于形而生、神依附形而存(2)神为形之主(3)形与神俱、形神合一

2、心主神明论的主要内容。

心主神明论是中医学用藏象学说阐述人体复杂生命活动规律的学说。所谓神明者,“神”藏于内,“明”显于外,合成申明。心主神明的“神”与“神为形之主”的“神”是一致的。次“神”藏于心,又称“心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是统一在“心神”之下的。

(1)心神主导脏腑功能活动(2)心神主导人的意识思维活动(3)心神统领魂魄、兼赅志意(4)“心神说”与“脑神说”

3、心神感知论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在“心主神明”论的基础上,认为人的感知活动是在心神主导下进行的。《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之任物功能指心能符合、反映客观事物,担任与外界事物接触,并从外界获得信息的功能。正因为神舍于心,心神是人类感知活动的中枢,所以藏象之心才能成为感知客观事物的处所。目、耳、鼻、舌、身等五官,是五种重要的感觉器官,据此可以把感觉分为视、听、嗅、触、味、机体觉五种,目、耳、鼻、舌、身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作用并经由心神的统合作用进而产生知觉。

4、五脏神志论的主要内容。

神志,在中医学中又称申明、精神,亦属于神的范畴。五脏神志论主要是从神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来论述的,包括五神与五脏的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志与五脏的关系: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神志活动过程中心的主导作用:心神为五脏六腑的主宰,心神主导意识思维活动。

5、“阴阳五态人”、“阴阳二十五人”分别具有怎样的心理特征?

阴阳五态人:(1)太阴之人:贪而不仁,表明谦虚,假装正经,内心险恶,好得恶失,喜怒不形于色,不识时务,只知利己,行动上惯用后发制人的手。(2)少阴之人:喜贪小利,暗藏贼心,幸灾乐祸,好搞破坏来伤害人,见到他人有了荣誉反而感到气愤,心怀妒忌,对人毫无恩情。(3)太阳之人:生活中处处表现自己,而扬扬自得,好说大话但并没有能力,言过其实,好高骛远,作风草率,不顾是非,常常意气用事,过于自信,虽然遭到失败,也不知悔改。(4)少阳之人:做事精审,很有自尊心,稍有小小的政治地位,就过高地自我宣传,善于对外交际,不愿意默默无闻、埋头苦干。(5)阴阳和平之人:生活安静自处,不介意个人名利,心境安定而无所畏惧,寡欲而无过分的喜悦,顺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与世无争,善于适应形势的变化,地位虽高却很谦虚,以理服人,而不是用压服的方法来制裁别人,具有极好的治理才能。

阴阳二十五人:(1)木形之人:雍容柔美,是最主要特征。在此类型中,又有4种特殊表现形式:大角之人,逶迤而美长;左角之人,随和而顺从;钛角之人,努力而进取;判角之人,刚直不阿。(2)火形之人:讲求实效,对事物认识非常深刻是最主要特征,质徵之人,光明正大而明白事理;少徵之人,多疑;右徵之人,勇猛而不甘落后;质判之人,乐观而无忧。(3)土形之人:诚恳而忠厚是最主要特征,大宫之人,平和而柔顺;加宫之人,神情喜悦快活;少官之人,做事圆滑灵活;左宫之人,非常有主见。(4)金形之人:峭薄寡恩是主要特征,钛商之人,廉明自重;右商之人,英俊潇洒;大商之人,善于明察是非;少商之人,威严而庄重。(5)水形之人:人格卑下是主要特征。大羽之人,神情洋洋自得;少羽之人,心情经常郁闷不舒畅;中羽之人,性情文静;桎羽之人,行为举止安定。

6、什么是气机?异常情志刺激分别对人体气机产生怎样的影响?

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变化,表现形式为升降出入。气机是脏腑红能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即脏腑功能活动表现的基本形式为升降出入。《素问·举痛论篇》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7、中医心理学认为影响睡眠的因素有那些?

年龄、体质、脏腑气血盛衰,生活习惯

8、中医心理学认为影响发梦的因素有那些?

(1)中医心理学认为人体的阴阳盛衰变化影响到梦。梦的多少与睡眠的深浅有关,而睡眠的深浅又受到卫气运行的影响。卫气行于厥阴时,睡眠比较浅,形成的梦境机会比较多;卫气行于太阴时,睡眠比较深,形成梦的机会比较少。(2)脏腑因素。梦与心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心肝的阴血亏损而神魂异常,就会形成梦。化源不足,心肝血虚而梦自生,这又牵涉得到脾胃。(3)正邪因素。五脏气虚,气血逆乱,使人出现力气、迷乱的梦境。五脏失常而收到邪气干扰,邪气影响五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梦境。邪气侵袭其他的部位,也会出现不同的梦境。

9、如何理解“心主神明”论和“脑主神明”论?

第三章 中医心理学临床基础

1、中医心理疾病的主要病因。

中医心理疾病是指情志刺激或躯体病变等因素导致人体形与神失调,又以神智失常为主的一类疾病。病因有:体质因素,人格因素,内伤七情,社会因素及其他致病因素

2、何谓内伤七情?七情致病的主要特点。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所做出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由于七情致病是直接影响有关脏腑的气机、阴阳气血而发病,病自内生,故称为“内伤七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脏腑气机(3)影响病情转归

3、中医心理疾病的主要病机。

气机紊乱(核心病机),脏腑失调,伤精耗血,聚痰成瘀,神志失常

4、中医的“”对于现代心理临床工作有哪些启示?

(1)坚持“四诊合参”才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类型等做出大致正确的评估(2)在运用心理诊法的过程中,重视患者的心理反应,既有利于医生能更好的掌握施用诊法,也有利对患者产生积极有益的心理效应,从而提高诊治效果(3)医生诊疾时,首先要关心体贴病者,和蔼慈祥,让患者获得寄托依靠与希望,从而有助于患者形成有益诊治的心理。

5、中医心理疾病的主要治疗原则。、(1)心理疾病治疗的共同原则:调谐阴阳,调节气血,心身同治,疏导情志(2)三因制宜,人为中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3)标本相得,精神志意进治

第四章 中医心身疾病的常用疗法

1、何为“意疗”?“意疗”包括哪些中医心理治疗方法?

意料,也就是中医的心理疗法,又称心疗或非针药疗法。是指不用药物、针灸、手术等有形的治疗手段,而借助于语言、行为以及特意安排的场景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唤起患者防治疾病的积极因素,促进或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或康复作用的方法。

“意疗”方法:顺情从欲法,开导解惑法、情志相胜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志意以绳

2、情志相胜疗法、开导解惑疗法、顺情从欲疗法、移精变气疗法、暗示诱导疗法的概念、原理、实施及注意事项。

(1)情志相胜法是指医生有意识的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其基本原理是脏腑情志论和五行相克论的结合,运用一种情志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失常情志。方法:假定致病的消极情绪为A,根据“五行生克关系”选择“相胜”的积极情绪为B,那么如何引发B,其方法并无定则,可依据具体情况来设计。注意事项:在采用具体方式时,不能不择手段,不能违背伦理守则

(2)开导解惑疗法:也称语言疏导法,是医生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与患者交谈,使之明了与疾病有关的道理,以及自己所能做的努力,主动消除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疗法。原理是说离开到、同情安慰,改变患者的病态心理环境。方法:擒——“告之以其败”,纵——“语之以其善”,切入——“导之以其所便”,突破——“开之以其苦”。注意事项:首先,语言态度要体现平等相待的原则,以理服人,多鼓励少批评;其次,语言的内容要符合逻辑,用于要恰当,表达要力求清楚、中听入耳、扣人心弦,以达到共鸣的效果;最后,语言表达要讲究技巧,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强调针对性,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3)顺情从欲疗法:也称顺意疗法或顺志疗法,指顺从患者的意念、轻语,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以释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治疗方法。原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人的基本欲望是生而具有的。方法:心理反佐法,顺法、倾听法、支持法。注意事项:医生要有分析的对待人们心理上的欲望,判断它的合理可行性,合理可行的,可以顺从,其他的则应当采用说服、引导、教育等方法进行处理。

(4)移精变气疗法:是运用各种方法转移和分散患者精神意念活动的指向,即通过排遣情思,改变心志,以缓解或消除由情志因素引起的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原理是在“形神合一”的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治神以动其形”产生积极的心理治疗效应。方法:精神转移,精神引导法。

(5)暗示诱导疗法: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真情,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心理疗法。原理:暗示是通过人的意识发生作用的。方法:语言暗示,借物暗示。注意事项:应用借物暗示时必须认清病情,谨慎从事,不能让患者看出任何破绽。

3、你对《灵枢·师传》中“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段论述是怎样理解的?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告诉患者什么情况下病情会恶化,怎样与医生合作使病情好转,引导患者掌握对治病有利的做法,开导患者解除心中苦闷。也就是说,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配合医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4、请结合你所学的中医学和心理学知识,阐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该句话说的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患者为本,医生为标,若患者和医生二者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就可以收到桴鼓相应,事半功倍的效果。告诫我们,医生在使用言语开导法之前,必须细细斟酌,三思而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患者要对医生有足够的信任,方能听其言,遵其言而行之。其实,治疗疾病,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配合。

5、何谓“习以平惊”?有哪两种解释?

习以平惊法就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有害的刺激因素,提高其生硬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

习以平惊法类似于西方心理治疗中的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诱导患者慢慢的暴露在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景,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6、音乐的五行归类及音乐处方的组成规律。

(1)土乐:以宫调为基本,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宫音入脾(2)金乐:以商调为基本,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肃劲嘹亮,商音入脾(3)木月:以角调为基本,风格悠扬,生机勃勃,亲切爽朗,舒畅条达,角音入肝(4)火乐:以徵调为基本,旋律热烈欢快、轻松活泼,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徵音入心(5)水乐:以羽调为基本,风格青春,凄切哀怨,苍凉柔润,羽音入心。

组成规律:中和之道,情绪调节,其他

7、简述实施音乐疗法的注意事项。

1、音乐治疗应个体化。

2、每次治疗的时间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宜,婴儿不超过10分钟。

3、治疗过程中将音响控制在4~6分贝之间。临床要根据具体情况,以患者最易接受为度。

中医地理学 篇3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 刮痧疗法与护理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05-01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是我们日常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强调学生在“做”中“学”。注重临床的实用性,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重要、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标

根据“学以致用”的教学指导思想,结合授课对象是普高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能力、素质、德育四个层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提高知识技能、道德思想、素质修养等多方面和谐发展。

1.知识目标:掌握刮痧疗法的概念、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熟悉刮痧疗法的适用范围,了解刮痧的作用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刮痧操作的动手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罗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与病人的沟通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热情的工作作风及自我发展能力,尊重爱护病人。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用欣赏的眼光赞扬别人的优点,用豁达友善的心胸帮助纠正别人的不足。

二、教学思想

笔者一贯的教学思想是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脑、动手,带着兴趣学习,注重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1.营造轻松、愉快、乐观的课堂氛围。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氛围和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我也更重视同时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教学内容始终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度,增加学习动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探索、发现、解决实际问题,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增强学生主动探求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普高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烦恼和苦闷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她(他)们不善于合作,忽视团队的力量和重要性,一个是不能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大学生只有学会合作,善于与人交往,才能获得自身精神快乐。任何人都不是全能的,个人能力再强,她(他)的成功也需要团队成员的合作与帮助。

三、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2013级普高护理1班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与刮痧疗法相关的基础知识,比如经络、腧穴,为本次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从心理特征来讲,同学们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具备较好的文化基础,有较强的理解和自学能力,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老师能够指导她们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释并解决切身的健康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温茂兴主编的《中医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该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教材的第3版,围绕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从护理岗位任职要求出发,强调“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突出技能”,详细介绍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而刮痧疗法就是要求普高护理学生必须掌握的中医护理技能之一。

3.教学过程分析

尽管刮痧疗法的理论内容较为简单,但其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我对教学过程的做了如下设计:分为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和反馈发展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电影《刮痧》片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第二环节,新课讲授,分三个步骤。首先引入概念,了解什么是刮痧疗法,作用原理是什么。第二步,逐层深入讲授新课,刮痧的操作方法作为难点内容重点讲解,准备各种材质和形状的刮痧板作为教具让大家直观的了解刮痧板的结构、掌握使用方法。作为学具,让大家观摩结构,模拟练习。准备好刮痧用物,为学生做现场示范讲解。第三步,带领学生在在板书上对今天学习内容的脉络、重点难点做出总结,编写刮痧歌诀帮助记忆。第三是反馈发展环节,分两个部分,先做针对护资考试内容的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成果。然后布置课后任务,鼓励学生利用新知识,解决身边问题,加深印象的同时获得成就感,使学习兴趣更浓。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四动教学法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多媒体教学法 综合利用电影片段、微课视频、图片等资料来进行直观教学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一些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知识直观而形象,便于理解并加强记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互动教学法 刮痧操作方法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重要环节,具有严格的方向、时间、手法、强度要求,如果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出现不适反应,甚至病情加重的情况,因此需要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主要采用互动教学法。老师示范讲解之后,同学们在自己胳膊上模拟练习,然后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操作,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进行点评。通过这种良好的互动,使学生在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主动攻克重点和难点。

4.鼓励教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激励机制,包括一个及时的赞许的眼神,一个棒棒的手势,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澎湃,爱上这门课程。

整个课堂中,配合板书来整理所学要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5分钟)

首先提问题,看大家对刮痧有多少了解,引入课题。播放《刮痧》片段,使学生认识刮痧疗法,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和目标,使学生有心理准备。

2.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40分钟)

刮痧的作用原理、功效、适用范围、操作方法,重点讲解刮痧手法的技巧、注意事项。

3.示范操作,模拟练习(30分钟)

老师示范操作刮痧手法技巧与操作要点,同学们进行模拟练习。点名一位同学上讲台操作,肯定优点,指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意见。

4.课堂小结(13分钟)

最后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针对学习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课堂测试,以加深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及时接受反馈,测试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5.布置作业,引导自主学习(2分钟)

中医地理学 篇4

1 具备良好的师德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和其他一些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所具备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所有师德都是通过教师的人格特征显示出来的。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具备良好师德的先决条件是热爱教学工作,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深远意义。“学高为师,德高为规,身正为范”,应成为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座右铭。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仅要学富五车,更要有敬业精神、博爱思想、创新意识以及诲人不倦的良好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2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储备好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储备要求的一个形象比喻,所以认真备课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同时,认真备课又能使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发挥教学能力。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解读和思考教材,而不能只充当教材的译者或知识的“叫卖者”角色。青年教师首先要认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明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做好课堂设计,努力做到把重点和难点讲解清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避免照本宣科。同时要注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逻辑化、简洁化,以便学生记忆。如: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讲解,可以把两者的特点进行比较;对比讲解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特点,既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又不易混淆。

备课应包含教学方案的设计。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要重视全面策划,如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尽量将前后内容连贯起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授课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总结,对于同一个问题可尝试以不同的方式讲授,以寻找最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授课方式,切忌一成不变,要求新、求变、求好。

3 虚心好学,博采众长

老教师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作为青年教师,应尊重老教师,认识到老教师的学术地位与价值。要经常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时刻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

青年教师在参加工作伊始应多听几轮专业课,尽管是同样的授课内容,但是每轮课结束后都会有不同的领悟与收获。如果有条件应该多听不同教师讲课,因为每位教师的讲课风格和侧重点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知识点,也可从不同方面或角度引出、深入。除此之外,青年教师也应注重对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将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授课,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4 合理运用教学工具,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要合理使用一些教学工具,例如,讲解时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等,以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但要注意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授课的辅助工具,不可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或对其产生依赖。板书授课既有利于教师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又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授课时间。条理清晰、准确无误的板书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较难理解的抽象问题应多结合多媒体课件,以便将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所以应该注重传统理论教学和现代技术的结合,使其相辅相成。

生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能增加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因而, 青年教师应该做好知识储备,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用生动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概念和作用后,让学生自己解释肝硬化腹水的成因及治疗方法;讲授体温调节时,解释发热时先畏寒、再发汗的原因;讲授肾小球滤过膜时,解释肾小球肾炎会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的原因。在教学中适当联系临床实际,可加深学生对生理学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使其对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5 体现中医特色,巧妙结合中西医知识

生理学不仅是西医的重要基础学科,它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医院校的生理学教师,除了讲授西医学中的生理学内容外,还应加强中医学基础知识的渗透。在学习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后,学生往往把中医理论的各个脏腑的功能与西医人体各器官的功能进行比较,但它们之间并不是一个完全等同的关系。基于古代医学及现代医学的认识不同,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如中医学关于心的功能是“主藏神,主血脉”,它既包含了西医中心血管的功能,又包含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又如中医学中肾的功能是“肾藏精,主骨,生髓充脑。主生长发育,主水”,它包括了西医中肾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现代医学对中医学中肾脏的功能研究有哪些进展?然后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相关的研究进展。通过这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6 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发放教学反馈信息表、解答疑问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意见,这是评估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在授课时的心理状态、授课方法、课堂效果等进行相应的记录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状态,克服授课中的不足,总结成功经验,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每个青年教师都会经历老教师辅导、自己试讲和同行听课的过程,在这期间应虚心接受同行的建议和意见,并积极改正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同时,要注意无论何时,教学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随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教、学统一。

总之,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应该始终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多方积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蒉

中医地理学 篇5

1 药物配伍包括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个方面。

药物配伍含 义举 例相 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其

原有的疗效。 如大黄配芒硝。相 使 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

种药物为主,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黄芪与茯苓相配。相 畏 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

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相 杀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生半夏、生南星的毒。相 恶 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作

用,而致使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如人参恶莱菔子。相 反 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甘草反甘遂、乌头反贝母。 2 配伍禁忌

从上述的配伍关系可以看出,相须、相使的药物可使药效起协同作用;相畏、相杀的药物可去除药物的毒性;相恶、相反的药物应忌用,即属于配伍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与慎用

分类

一般根据药物对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禁用与慎用。

禁用药

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

慎用药

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温重镇的药物。

2 注意事项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

慎用的药物,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酌情使用。使用时,应作好病情观察,随时记录。但如果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危险。

服药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即避免药物与食物之间相互作用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效。

一般忌口

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应忌食。

特殊忌口

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甘草忌鲤鱼;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食醋;

中医地理学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级中医学专业及2008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共279人。

1.2 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法, 在讲授病理学课程后, 以选择和问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共发出问卷279份, 回收问卷279份, 无弃权。

2 结果

2.1 授课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

见表1。

2.2 病理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

见表2。

2.3 教师自身条件和学生学习心态方面的调查结果

见表3。

3 讨论

3.1 授课方法与教学内容

与传统的板书授课方法相比, 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多媒体教学方式, 这与病理学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是紧密相关的, 病理学主要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 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综合应用声、光、形、色等信号, 把疾病中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肉眼和镜下形态改变更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 使学生容易接受, 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1]。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并不满足于纯粹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因为其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内容切换快, 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大, 如果使用不当, 大量的图像和文字如同过眼云烟, 很容易造成“满堂灌”的局面。因此, 大多数学生喜欢以多媒体为主导, 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分别占60.38%和65.00%。为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背景知识介绍, 开阔学生视野[2]。如在介绍溃疡病的病因幽门螺杆菌时, 还可以介绍它的相关背景知识。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和Warren发现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 这一研究成果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医学教条, 并最终于20多年后帮助2位科学家赢取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可以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多数学生对此持肯定态度, 从中也反映出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此外, 教学中应增加病例分析,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这与病理学课程的学科特点也是分不开的, 病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科学[3], 通过病例分析, 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病理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调查结果显示, 80%以上的学生认同教学中穿插病例分析的做法。

3.2 课程设置与教学效果

我校中医、护理专业本科开设的《病理学》被设置为考试科目, 目前使用的是新世纪第2版《病理学》教材 (中医版) , 《教学大纲》要求讲授16个单元, 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内容, 授课内容涉及广泛, 包含的病种繁多, 信息量大, 学生很难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病变, 突显了教师教学难和学生学习难的问题。尤其是护理学专业, 包括实验学时总学时仅54学时, 调查发现, 45.00%的学生认为目前课时安排太少, 相反, 仅1.67%的学生认为目前课时太多。因此, 增加学时、调整课程安排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任务。而中医学专业目前总学时72学时能够满足需要, 81.13%的学生认为目前课时安排合理。在讨论病理学是否应该开设实验课的问题上, 80%以上的学生认为病理实验课的开设是病理理论知识的有力补充, 有助于消化理论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说明目前病理学课程设置是合理的, 也与病理学的学科特点是相一致的, 因为病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4], 但是应该注意到, 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病理实验课帮助不大, 并反映出目前病理实验课中存在的不足, 如实验设备陈旧、更新太慢、切片数量少、部分切片质量较差、不能很好地显示病变、大体标本过少、实验室及实验课时安排过少等, 针对以上客观存在的不足, 以后应加大对实验条件和设备的投资建设。在调查中还发现, 目前考试舞弊现象比较严重, 10%以上的同学承认考试曾经有过舞弊行为。针对这一现象, 一方面要完善考试相关制度, 加强对考试的监控;另一方面就是考试改革,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渗透, 无纸化考试越来越被人所熟悉。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无纸化考试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提高效率、节省开支,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保证了学生考试的公平性, 适应了新的教育思想, 实现了考试方法的现代化。此外, 从对教学效果的调查情况来看, 中医学专业超过一半的学生对目前教学满意, 而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则表示效果一般, 这与课程学时安排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此外, 其他的因素包括: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信息量太大, 学生不能及时消化;个别老师普通话不标准, 地方口音重;师生互动交流不足;病理较少联系临床等[5,6]。

3.3 教师的自身条件与学生学习心态

首先,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教师自身条件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通过调查发现, 教师的性别不会影响教学效果, 但是35~50岁之间的教师最受欢迎, 旺盛的精力和完善的专业知识可能是他们选择这个年龄段最主要的原因, 当被问及授课老师的仪表、品质等因素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时, 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因此, 为人师表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每一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时刻谨记。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记住, 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 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 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由此道出了为人师表的重要性[3,4]。其次,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 掌握学生学习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查发现, 利用多媒体在课间休息时间播放一些娱乐短片如音乐、小品、时事新闻等备受学生欢迎 (分别占83.02%和89.17%) , 多数学生表示其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缓解课堂紧张情绪, 放松心情, 能够做到劳逸结合, 对学习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摘要:病理学教学应结合病理学的学科特点, 融入学生的思维特性, 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生。根据病理学教学现状, 从授课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效果、教师自身条件和学生学习心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设想, 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课, 为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病理学,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狄柯坪, 李保东, 田凯锋.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互补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5) :82.

[2]王志华, 李灵敏.病理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9 (1) :17-18.

[3]黄玉芳.病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3.

[4]马长生.重视临床教学中医学生能力的培养[J].全国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5, 3 (1) :3-4.

[5]马轶, 杨继华, 景丽, 等.病理学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2) :69-70.

中医药院校药理学双语教学之探索 篇7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药理学,双语教学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社会对于通晓专业英语的国际化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地, 肩负着培养双语型国际化人才的重任, 这使得高等院校实施双语教学成为当务之急。2001年8月,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 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药理学是药学和医学、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 在医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因此对大学生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学生和西医药院校的学生相比, 普遍具有学业更繁重、西医药专业知识薄弱、英语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等自身特点, 因此在中医药院校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有很多特殊的要求和独到之处。在此, 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践, 对在中医药院校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作一初步的探索。

一、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基石。国际上权威的药理学教材是《Goodman&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和《Bertram G.Katzung’s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目前, 国内高等院校的药理学英汉双语教材只有一本, 即是针对国内西医药院校学生的由周宏灏院士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Textbook of Pharmacology》[1], 但是适合中医药院校的药理学英汉双语教材却是空白。教材的缺乏给学生学习和老师讲授造成巨大的困难和障碍。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以《Textbook of Pharmacology》为主、辅以自己编写的讲义, 并参考这两本国际教材给学生实施双语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尽管如此, 由于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学相对西医药院校具有学时较少、教学要求较低、教学深度较浅等自身特点, 所以编写适合中医药院校的药理学英汉双语教材仍是中医药院校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的第一要务。

二、增强师资教学技能

教师是教学的脊柱, 在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教师双语教学技能的高低影响着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双语教学技能包括中文教学能力和医药专业英语水平两方面。前者属于普通的教学技能范畴, 在此不作讨论。而后者是制约英汉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 使得中医药院校教师的医药专业英语水平普遍较低, 为了增强师资水平,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首先, 加强双语教学教师医药专业英语的学习, 要求教师熟读《Goodman&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和《Bertram G.Katzung’s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两本国际教材, 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 尤其是医药专业英语的说、写能力。其次, 鼓励教师进修, 资助双语教学教师到国外高等院校学习药理学, 到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观摩药理学英汉双语教学。最后, 中医药院校积极引进国外大学毕业的药理学专业博士、博士后, 直接让回国人才开展双语教学, 以解燃眉之急。当然, 由于国内中医药院校在引进国外人才的机制、体制、措施、条件、待遇等方面与国内西医药院校差距很大, “引才”工作较为艰巨。

三、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学生英语水平尤其是医药专业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由于多种原因, 使得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医学英语、药学英语等专业英语水平较西医药院校的学生普遍偏低, 这就导致在药理学双语教学时学生如听天书 (加之老师发音不准) , 吸收知识困难。因此, 建议中医药院校首先在七年制、特招班等英语基础较好的本科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其次, 在开授药理学双语课前, 学生应选修医学英语、药学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另外, 在每节药理学双语课前, 学生应预习相关知识, 尤其是牢记某些重要的专业单词和短语, 以助学生上课时理解老师讲授内容。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是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 药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在45分钟的课堂上, 先用英文讲授25分钟, 再用中文讲授药理学20分钟。对于比较难懂的章节, 比如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强心苷) 、抗高血压药等, 可以采用先用中文讲授再用英文讲授的方法。另外, 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全部采用英文幻灯片, 对于出现的个别比较难懂的单词, 可以在课堂黑板上板书说明。

目前, 比较先进的药理学教学模式有“问题导向”式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2,3]和“病案导向”式 (Case-Based Study, CBS) [4,5]等教学模式, 它们以“情境创设—老师提问—分组讨论—学生发言—老师点评”为主线,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使学生不断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旧知识, 预习还未讲授的新知识, 融会贯通各章节的内容, 系统地掌握好药理学这门课程的知识。但是, 我们在运用这些教学模式进行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中, 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较低, 学生在讨论、发言时用英语讲说困难。所以, 在实际的教学中, 对于某些外语较差的班级学生, 我们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先用中文讲授30分钟, 再用英文简要地讲授重点内容15分钟。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 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 由于受中医药院校药理学学时的限制, 我们只能对某些重点章节进行英汉双语教学, 而对少数非重点章节仍然采用普通单语教学。

五、丰富考核方式

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是用一次期末考试决定学生整门课的成绩。由于它强调死记硬背, 且影响笔试的偶然因素较多, 这种考试方式不易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水平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 丰富考试方式、增设平时考查成为全面考核学生水平的有益补充。例如, 我们在药理学双语教学中, 增设课堂英语答问、英语讨论病案、课外书写英语小论文等环节, 这些措施在丰富考核方式的同时, 全面检测了学生对药理学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强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六、实施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以便教师改进教学。我们通过对学生的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到, 92%学生喜爱药理学双语教学, 71%学生认为自己较差的专业英语是双语教学的最大障碍, 85%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同时, 学生们还提出了很多有益于双语教学的建议。这些反馈都非常有助于药理学双语教学的改进和推广。

如今, 由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既要学习中医药、又要学习西医药, 所以他们相对于西医药院校学生的学业更繁重。同时, 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西医药知识薄弱。另外, 入学生源欠佳导致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这些都使得中医药院校开展包括药理学在内的双语教学具有比西医药院校更大的困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因此, 尽管中医药院校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巨大, 我们中医药院校教师也应肩负起迎难而上、探索进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苏丹, 成建华, 陈浩宏.开展有特色的药理学双语教学实践及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 (8) :793-796.

[2]俞颖, 李晓, 黄丽丽, 黄荷凤.浅谈PBL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1) :116-118, 126.

[3]鲁艺, 畅洪生, 唐民科, 钟相根, 邓秀兰, 王青青, 张硕峰, 孙建宁.《药理学》双语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与拓展运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14, 22 (4) :761-762.

[4]王玲, 孙平, 杜智敏, 李厚伟, 杨宝峰.药理学教学中以病例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5) :56-57.

中医地理学 篇8

医学伦理学把医德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医德的形成及本质构成了医学伦理学广泛的内容。医德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医德历来为医家听重视。祖国医学中道德观念的许多内容也是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如古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陈实功的《医家五戒十要》等, 都是对医德的具体表述。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无论至何处, 遇男或女, 贵人与奴婢, 我之唯一目的, 为病家谋幸福。现代医学的发展使伦理学有了长足发展, 形成了一系列的国际性医德规范。如《国际医德守则》、《护士伦理国际法》等等。

我国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内容包括:人道原则。贵人, 即天下万物以人为贵, 要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尊生, 即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爱人, 即热爱病人。服务原则, 即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公正原则, 即平等。不但要平等对待同事, 而且要一视同仁地对待病人, 使一切病人平等地享有医疗保健权。优化原则, 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正值的医疗方案。还制定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护理伦理学所规范的护理道德内容为:尽职、献身、热情、和蔼、勤奋、谨慎、技术精益求精。《国际护士守则》中指出, "护理从本质上说就是尊重人的生命, 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这些都要求我们要珍视生命, 一切漠视生命的行为都是有违医德的。

目前在医疗卫生队伍中, 存在着片面地追求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忽略了医德素质的培养, 而忽略了医德的修养, 单纯对技术的追求亦是难以达到医术高超的境界。"医乃仁术", "其操术不可不工, 其处心不可不慈。"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我们每一名医务工作者, 不仅要维护和延长病人的生命, 而且还要努力提高生命的质量。这单靠高个人的的诊疗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以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集体主义原则为依托, 实施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救死扶伤, 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需要有对病人的极端热忱、极端负责的态度。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在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 不断地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 使两者完美结合, 相得益彰。

医学伦理学教育是塑造医学人才, 建设高素质医疗队伍的必由之路。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是人, 自身医德如何, 直接影响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死安危、家庭的悲欢离合、医患关系的和谐。"医乃生之所系, 责任匪轻, 当以太上好生之德为心。"一个医务人员如果没有高尚的医德, 他就不可能受到病人的欢迎, 也不能对自己的事业精益求精。相反, 还会影响自己事业的提高, 影响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

医学伦理学教育是维系良好医患关系的纽带。在医疗实践中,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很多。但是医务人员的高尚医德,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良好的医德, 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事业心。高尚的医德可促使医务人员孜孜不倦, 以身试医, 以身殉医。能激励医务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有效手段, 克服困难, 为患者解决问题, 这样在医疗实践中, 其不和谐音符就少;不良的医德, 能使患者产生恶劣的心理情绪, 也使自身不能发挥正常的技术水平, 还可能发生不应有医源性疾病, 甚至造成重大责任事故, 导致不和谐事件发生。这种不同的人品医德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的质量。

医学伦理学教育是增强个人自身竞争能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条件之一。医务人员的医德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工作积极性, 还影响到周围同行的工作情绪, 个人人格魅力造就的良好的工作芬围, 是医疗工作顺利、高质量、高效率进行的保障;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就诊率, 医德好、口碑好, 患者就乐于登门就诊。医德差、口碑差, 势必降低患者就诊的主动性, 导致病源的流失;良好医德造就的高水平医疗技术和护理质量, 可对医院的发展产生直接的效益。

中医地理学 篇9

早在南丁格尔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评估在护理中的重要性。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护士开始在收集患者资料的基础上提供护理。护士是否应实施全面系统的身体评估,资料的结果是否有助于实现护理的目标,目前仍是医学界广为争议的问题。但是,健康评估作为现代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国际护理协会宣布运用健康评估技能收集病人健康资料是护理实践首要的标准之一。护理实践中,为确定病人的护理需要,护士必须具备健康评估的知识和技能。国内有护理学者提出应有一门训练学生从护理角度去评估病人的状态为目的的课程,而诊断学在知识结构上不能实现这一目的。护士在临床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时遇到的最大困惑是:按照以前所学的诊断学基础知识只能得出疾病诊断,而护理专业应该诊断的是护理对象处于什么样的健康状态,有什么健康问题,并不是疾病。调查显示,近半数临床实习后的护理本科生提出诊断学教学内容不适合护理专业,希望改设为能指导学生作出护理诊断及对护理工作有实用价值的课程。

健康评估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实践中的作用在教师中已达成共识,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高等护理教育中所设诊断学课程和教材对护理专业学生不合适,该课程不能反映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不符合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对指导护理专业人员进行健康评估不适用。同时近82%的教师认为目前我国护士在护理实践中尚不具备独立进行健康评估的能力,其主要原因是护理课程设置问题和护士缺乏熟练的评估技能。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在于健康评估是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的桥梁,也是所有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健康评估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护生今后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健康评估教学改革理应成为护理教育整体素质提高的关键。综上所述,以健康评估课程和教材替代诊断学课程和教材在培养高等护理人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自教学和临床的反馈,使教师注意到由于用培养临床医生的课程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致使学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难以达到护理实践要求的水平。

对新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应进行有计划的改革和建设,注重根据护理本科和护理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教学方法,逐步建成本科和继续教育(本、专)两套侧重面和深浅度不同的教材、教学大纲、实习手册、试题库和技能考核标准。

1 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的特色

1.1 立足于培养学生从护理角度作出护理诊断及监测和判断病人病情变化的能力

诊断学课程和健康评估课程的相似之处在于这两门课程都是基础医学与临床专业课程间的桥梁,既是基础医学的汇总,又是临床医学的启蒙。但这两门课依课程目标不同在教学内容上有着质的区别。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诊断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的病人资料,概括诊断依据,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为临床防治和进一步学习临床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健康评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则强调有助于指导学生在健康评估过程中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内容应侧重于与护理相关的信息,从而有助于确认护理诊断和监测、判断病人的病情变化,与以往诊断学课程内容侧重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根本的区别。

1.2 体现护理实践以人为中心的要求

诊断学课程和健康评估课程都涉及症状评估和体格检查,但立足点不同。诊断学课程是针对疾病的病因、病理解剖、疾病分型与分期、并发症和伴发疾病的诊断,教学内容侧重于身体的评估。健康评估则侧重于病人患病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与文化和精神等各层面反应的评估,教学内容亦力求体现以人为中心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与文化和精神等各层面的整体性评估。由此可见,不同的评估目的决定了课程在内容的范围、深度和广度上的区别。但目前我国对于健康评估课程的内容,尤其是体格检查的项目、症状评估的重点等在临床护士和护理教师中也存在不同的意见,近年来在相关的健康评估教材中亦有所反映。

1.3 教学内容改革和建设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亦影响学生的专业观和护理理念。对我校2005年分别接受健康评估课程和诊断学课程教学的护理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不同课程教学的学生对护士在健康评估中的作用、健康评估的内涵、健康评估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评估结果的利用等方面的认识有显著差异。接受健康评估课程教学的学生较接受诊断学课程教学的学生更倾向于将健康评估视作护理实践的重要部分。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上,要求主讲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于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讲授力求简明扼要,尽可能多地通过举例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情况。通过与学生及时交流,或通过班长、学习委员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发现薄弱之处,及时加强辅导。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其兴趣盎然地学习,并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获得知识。

2.2 加强课程的实践教学,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健康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校调整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时数。同时自2006年起编制了与课程配套的健康评估实习(见习)手册,明确正常人体格检查、心电图操作、临床异常体征见习及护理病史的采集与书写等实习或临床见习的实习(见习)要求、教学方法和实习(见习)内容,以规范实践教学。正常人体格检查或心电图操作实习前,全体带教教师集体备课,统一要求学生应掌握的体格检查手法和步骤。实习时先安排学生观看录像或由教师逐项示范,边示范边说明各项操作的要点与注意事项。然后学生相互间按要求逐项练习,教师在旁随时予以辅导和纠正。实习结束前教师抽查1组学生嘱其回复示范,其他学生在旁观看,指出该组学生操作中的不足之处,最后由教师小结。异常体征和护理病史采集与书写的实践教学则由教师带领学生去临床见习事先挑选的病例。病史采集过程以学生为主,综合所学健康评估课程的理论和技能,独立或基本独立完成,于见习结束后上交一份书面的护理病历首页,作为平时作业,教师予以阅改和评分。实践证明,加强实践教学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护理教师在学生后续的临床专业护理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这一点。

2.3 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健康评估教材的文字和线条图虽较全面、丰富,但其所涉及的形像化资料,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达不到理想的教学要求。为此,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各章节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并合理地使用静、动态图像和动画,如静态的杵状指(趾)、各种病容;动态的瞳孔对光反射等全身各部位体格检查的片断;心电向量动画等;必要时,如心、肺听诊还配以声音。这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健康评估教学所涉及到的体格检查过程、各种阳性体征、心电图等内容以声音、图像、动画结合在一起的形式直观、形像地呈现给学生,活化了教材。其结果使课堂教学的空间直接延伸到临床第一线,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更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资料。同时,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长期以来,临床医学领域评价学生诊断学学业成绩的方式主要是检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而对学生技能水平较少顾及。护理领域亦然。对此我校的改革措施是采用笔试加体格检查技能考试的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理论考试占课程考核总分的70%,全身体格检查占20%,见习报告占10%。考试的指导思想为:①既重视考试的总结性评价功能,又重视考试的过程性评价功能,后者具体表现在老师于每位学生体格检查技能考试结束后,当场指出并纠正其考试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于每次体格检查技能考试后,召集全体教师集体讨论考试的总体情况,找出突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是什么,借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对考核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进行再评价,以改进教学,使考试成为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的一部分。②确保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理论考试方面,以1学时不少于10道试题的要求,建立了健康评估课程的试题库,实现“教考分离”。组卷时按三项细目表,由试题库中依教学大纲中各章节重要性和权重抽取题目,并注意试题的覆盖面、主客观试题的比例、题型和题量及各章节的教学要求,使考试走向科学化和标准化。阅卷时采用一卷多人,流水作业的方式,避免主观题的评分误差。考试结束后即进行试卷的难易度、区分度的信度的定量分析及试卷内容效度的定性分析,对试卷的质量及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重新审视。③体现素质教育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的要求:具体体现在技能考试的评分体系中,学生在技能考试的整个过程中,如未能体现对被检者的尊重和关爱,或不能与被检者很好沟通,或机械操作而无务实的精神,均将被扣分,其权重在整个评分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亦随着对医学生素质和情感教育的重视而逐年增加。

全方位推行课程的改革,努力走向我国健康评估学科发展的前沿:①实现了立足于培养学生从护理专业角度对患者进行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层面在内的整体护理评估能力的课程内容改革;②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强化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③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根据健康评估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特点,实施了具有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资源,制作精良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了全身体格检查教学录像,使教学形象、生动,有效地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临床阳性体征示范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④改革课程评价形式,由原来单一的理论笔试改为笔试、操作技能考核加平时作业的综合评价形式;⑤完成与课程教学配套的教学大纲、试题库、多媒体课件、课程实习手册、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的编制,实施严格的课程反馈、试卷分析制度,建立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健康评估技能实训室等实践教学环境等。

摘要:对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健康评估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应进行有计划的改革和建设,注重根据护理本科和护理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教学方法,逐步将健康评估建设成为能指导护理专业学生作出护理诊断及对护理工作有实用价值的课程。

中医地理学 篇10

《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是护士执业考试重要知识模块的组成部分,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 是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必修课程。文章拟从高职教育层面出发, 就高职《中医护理学》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进行浅析, 以期实现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及促进护生岗位立业和可持续发展。

1 明确教学目标

1.1 构建合理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师生通过课程的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具体反映课程教学理念, 亦是课程内容、教材选择与教学组织以及课程评估的基准[2,3]。课程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护生, 培养护生的护理工作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注重创新精神、合作交往能力、实践能力教育, 应结合高技能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护理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将工学结合理念引入《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1.2 突出护理职业能力

《中医护理学》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 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行业标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和护士执业活动中的工作任务所要求, 按照布鲁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的三个层面理论, 从知识、技能及素质方面训练护生护理技能, 培养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 促进其良好的职业情感态度的养成和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发展。以护理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为框架, 培养护生掌握中医护理整体观念、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常见病证施护;树立多元文化护理意识, 运用中医独具特色的“望、闻、问、切”四诊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评估健康;能实施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书写中医护理病历正确规范;能将现代护理观融入中医护理, 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把握教学内容

2.1 调整教学内容

实现工学结合的《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遴选要与护理行业专家合作, 认真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护理职业岗位要求和发展趋势, 密切配合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及具体在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明确典型护理工作任务, 使教学内容的资源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将中医护理行业发展规范及要求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 譬如“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和“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等, 一方面使得护士培养的评价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融合[4], 另一方面有利于护生获得与护理岗位相一致的职业能力、应对护士执业考试以及获得“双证书“的能力, 提高其就业能力。课程教学以达到满足护生个人发展,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中医护理工作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运用护理程序科学的工作方法, 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 有助于序化整合以病证施护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具体五大工作任务:健康评估、护理诊断、护理原则、护理措施和整体护理, 包括健康资料采集评估、病症辩证、施护 (原则一般施护措施)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和临床常见病症护理6个工作项目教学内容。护士在岗位中所需完成的护理工作任务即护生学习内容, 学习情境是真实护理工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实际工作出发有序的将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呈现, 强化护理职业训练。实现了“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5], 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3 多元化教学方法

3.1 变革传统教学架构

突出护士职业能力, 必须针对先理论后实验性验证的传统模式, 改革学科型知识体系架构, 即改变《中医护理学》教学与典型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相分离, 教师为中心而护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采用工学交替、工学融合、PBL教学、临床病例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护生在动态与静态的护理工作过程中学习, 强烈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意义”, 更加理解护理职业的内涵。其教学过程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 护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双师型”教师主导下, 以典型护理工作任务引领, 以能力为本位,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2) 护生在校内实训基地仿真和医院、社区等真实临床护理情境中接受实训; (3) 指导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完成具体的护理工作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解决工作问题, 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4) 及时评价工作任务完成效果, 强化护士角色功能, 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脱节的问题。

3.2 突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做合一”, 护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课程教学“做”的活动中进行。例:依据工学结合的《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设计案例为典型感冒, 引导护生按照护理程序完成辩证施护, 完成中药煎服法护理工作任务。同时关注多元文化对护理的影响, 旨在培养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护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课前两周接受护理工作 (学习) 任务;围绕需要完成的护理工作任务, 教师引导护生学习相关知识, 动手应用数字资源等查找资料;根据护理工作过程创设学习情景, 讨论总结;从真实工作出发, 课堂模拟临床护理情境, 护生进行包括接待患者、操作用物准备等方面整体的护理工作演习汇报, 并由师生共同评价任务完成效果及护理团队协作精神, 并围绕“如何做好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开放式讨论;课后整理实训报告。该过程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具体化和真实化, 既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 亦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实现了课程与岗位零距离的工学结合。

4 更新课程考核

4.1 变革传统课程考核

随着高职教育人才观的转变, 原有的考核方式未能发挥积极的教学引导作用, 已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1) 考核评价主体是教师, 无法作为临床应用人才需求的理想代言人, 与临床有差距。因此, 护生常常处于与临床实践相脱离被评价的地位; (2) 考核内容多以知识点为考核点, 关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岗位工作问题的能力缺乏; (3) 考核方式较多局限于理论、实训考核, 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 (4) 重终结性评价, 轻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 过分关注“期末一张卷”笔试成绩。工学结合有效针对上述问题, 注重学生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的培养。

4.2 引入开放式多元化考核

实施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 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基于工作的课程教学考核体系, 突破知识考核, 体现能力考核, 方能达到教改预期效果。首先考核主体多元化, 将校内与校外教师 (医院、社区等) 评价、护生互评与自评结合;其次考核内容要标准化, 依据护理职业能力标准、护士执业考试和课程教学目标, 来考查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模拟临床工作场景、运用临床案例的形式考核临床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护理职业综合能力评价;再次考核方式过程化, 以工作过程考核为重点、工作任务考核为主, 全面关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工学结合的护理课程教学中重视诊断性评价, 发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作用[6], 符合教学的过程目标与终结目标相结合要求;最后多样化考核形式, 可采用综合项目考核、职业现场考核和闭卷、开卷、技能操作、答辩等相结合, 将学习能力评价向职业能力评价转化, 实现护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的提升。

文章根据《中医护理学》的课程特性, 浅析并系统构建了以工学结合的理念注入到课程的教改模式,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相信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出更加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全方位护理人才。

摘要:按照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中医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以期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具有中医特色的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工学结合,护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邹伟.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1) :66-68.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92.

[3]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5.

[4]凌高本, 张秀芳, 赵德顺.刍议“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 (中旬刊) , 2011 (2) :122-124.

[5]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 (一) [J].职教论坛, 2008 (1) 下:1.

上一篇:心功能测定下一篇:团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