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化路径

2024-10-09

科学化路径(精选12篇)

科学化路径 篇1

摘要:高校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正处于新旧体系转换期。本文以高校领导者的科学领导为研究对象, 探究优秀领导者的结构模型, 并提出吉首大学领导者未来科学化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领导工作,科学化,路径

1. 高校优秀领导者的特征

现阶段, 高校的领导工作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由于现今高校领导工作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 传统的领导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学校领导工作的需要。当下, 领导者的管理工作已成为一门学科, 一门为各行各业领导者提供科学领导理念和工作方法的科学, 这一科学被专家、学者称为管理科学或领导科学。尤其是在高科技泛滥的今天, 领导者直观领导方式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辅助高校管理工作已是大势所趋。因此, 从整体来看, 高校欲进行科学的领导必须具有合理的领导结构;从领导者个人来看, 高校领导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修养才能开展高校的管理工作。

1.1 高校领导班子的合理机构

大型音乐会的表演总能给人以心灵震撼, 而内行人看到的则是音乐表演中乐器结构、默契程度等。高校管理工作有日常教学工作管理、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等, 因此就需要高校的各个单位部门领导者配合、各司其职, 才能在高校管理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1 高校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

这里谈到的高校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不是指某个领导者所学专业或者从事的科目类型, 而指的是整个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 是在领导者个人专业的基础上所共有的整体的领导集体的专业结构, 即领导班子专业结构的多元化, 尽可能的涉及多个专业的管理人才, 而不是单一专业结构的管理结构。这种专业层次结构的管理形式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弥补其专业性的不足。

1.1.2 高校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

任何单位、任何组织的领导者的年龄结构都是由老年、中年、青年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构成, 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所担任的角色和任务也不相同。年长领导者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已经轻车熟路, 凭借着多年的管理经验主持着学校管理工作的大局;而年轻领导者由于初来乍到、业务生疏, 但是精力旺盛, 所以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大小事务都要亲历亲为, 而且都是基础性的工作。如此年龄结构高校领导集体已经成为中国之特色。领导者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丰富, 但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年长领导者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却稍逊于年轻人, 智力水平也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呈现下滑的趋势。因此, 优化高校领导结构必须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陈旧观念, 充分发挥年长领导者的阅历丰富、观察敏锐的指导功能, 发掘年轻领导者精力充沛、富有创造性的活力功能。如此的领导结构能够使领导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取长补短。因此, 未来高校领导结构年轻化是必然趋势。

1.1.3 高校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

长期从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领导调到教务处进行教学工作未必能够得心应手。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 因此, 在选用高校领导时不能盲目, 要根据其知识结构安排其工作部门。高校领导不同于其他单位领导, 高校领导的必备知识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等。除了上述的必备知识外, 各个部门对其领导又有不同的要求, 如体育学院书记须对体育知识有所了解。

1.2 高校领导者较高的素质修养

随着现代高校领导方式由专制型向民主型的转变, 领导者的素质修养在领导者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其素质修养的高低决定着下属人员对于命令、安排的执行力度。高校领导者的素质修养主要包括科学文化修养、能力修养、思想道德修养。

1.2.1 高校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修养

教师职业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则是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 正所谓:教师要教给予学生一碗水, 教师就必须拥有一缸水。因此, 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多元化需要, 高校的领导者是高校教师的模范、带头人, 更应该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修养才能令被领导者信服, 自觉的执行教育教学工作、完成上级教给的任务。高校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修养主要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多学科知识、教育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伦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等。

1.2.2 高校领导者的能力素养

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成功完成某项工作的条件, 高校领导者的能力则是指高校领导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高效的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能力, 其中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其中, 组织管理能力最为重要, 一个好的高校领导者在管理学校工作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领导者的管理工作主要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工作等, 其中一教育教学管理最为重要。

1.2.3 高校领导者的思想道德修养

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德育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可见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中对学生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高校领导者的思想品德修养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师队伍, 同时也影响着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 吉首大学未来科学化领导路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科学技术的意义和价值在生产层面的科学论断, 事实证明, 科学技术的惠及已经远远超出了生产的界限, 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而高校的领导工作同样也是一门科学, 需要科学的理论、方法为依托, 其中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未来学、人才学等是提高高校领导学校管理科学性的必备科学知识。而具体的科学化的领导路径主要是高校领导者要有意识的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

2.1 科学思维的习惯养成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 人类的思维也在不断的进化, 并受科学技术的影响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那么, 对于高校的领导工作而言, 领导者的思维习惯直接决定着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成效, 无形中在领导者的遇事出世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常常可以看到, 同样的一个领导工作, 有的领导者能够管理的得心应手, 而有的却总是把事情搞砸, 同样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无疑是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管理效果这样一个连锁反应的结果。

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简单事情, 这需要一个长期而漫长的有意识的努力过程。首先是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 做到终身学习的习惯, 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思维填补自身的思维空白;其次,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仅仅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知识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必须将科学的思维付出实践, 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逐渐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2.2 科学工作方法的掌握

科学的工作方法是高校领导者有效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即具备了科学的工作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也是一个合格领导者的基本要素。当然,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针对相同的问题, 不同的领导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或者同一个领导在处理相同的问题时候却用不同的方法, 这就是领导艺术, 更是管理工作方法的灵活运用。在灵活的运用管理方法的时候领导者首先考虑的是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考虑全局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 这才是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的关键。

2.3 工作效率的提高

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今天,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特别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快节奏的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了高校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效率。因此, 为了胜任高校的快节奏的环境, 领导者就必须解放自己的思想, 实事求是, 为人师表, 本着为学生服务、全面培养大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来开展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仅仅抱着为了上班而上班工作态度来工作, 那么是无法提高工作效率的, 也有违高校领导者的工作本质。所以, 高校领导者必须摆正自己的职业观、学生观、人生观、价值观, 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开展管理工作。

结语

工厂的领导是管理工人生产的专业人员, 因此必须精通生产过程中流程、注意事项等;而高校领导是管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因此就必须为人师表、博古通今。总之, 科学化是未来高校领导者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卓雄, 项传军.浅议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高教探索, 2003, (4) :15-16.

[2]杨经录, 孟伟健.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政法学刊, 2001. (4) :78-81.

[3]林述美.试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0, (3) :60-64.

[4]周艺.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代化[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增刊) :107-108.

[5]李燕.谈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科学管理的结合[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2) :73-74.

[6]张青.教育管理新体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01, (7) .

[7]陈麟, 吕利民.高校学生的教育范式新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6, (3) .

科学化路径 篇2

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与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颇具时代意义的关键之年,做好机关党建工作非常重要,要充分认识机关党建工作总要求,围绕主题主线,提升机关党建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平。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发展大势,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机关党建工作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系统阐述了党的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

党校作为党的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党建工作要点,找准党建工作定位,坚持不懈抓好机关党建工作服务一个中心,即以提升我校的教科研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在教科研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协助和监督两个作用,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引导,协助校委会做好鼓劲加压顺气的工作;注重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发挥好党内监督的作用。

注重四个机制创新,即管理机制创新,制定有效管用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学习机制创新,建立科学的督学、评学、考学机制;教育机制创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好红色资源发挥“三个课堂”的教育作用;监督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机关纪律作用,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民主化的党内监督,常态化运用“四种形态”。

实现一个目标,即促进党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通过机关党建工作的有效组织推进,实现机关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党员党性修养纯洁化、干部作风建设制度化,为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二、贯彻上级要求,严格标准执行,以更加规范的制度推进机关党建工作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大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总要求”,其中就提到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始终。我们党对制度建设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推进,大力推进对党内法规制度进行“立改废”,党的制度建设更加科学化,这也是党的建设规范化内在要求。我们要将各项制度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阐释“两个维护”的重大意义。作为党校的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工作学习生活的方面。校委会要坚持“第一议题”制度,讨论决策重大事项前首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机关党委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党校全体人员要坚定“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把“两个维护”贯彻到党校一切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中。

要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各级党委都要健全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首次提出要以责任制落实党建工作。党的十八大强调,“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我们要建立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配套措施,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能坚持。

要创新督促检查方式,采取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民主测评等多种方式,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把党建工作由“软约束”转变为“硬任务”。

要结合贯彻党建主体责任有关规定,以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抓手,将校委领导机关党建、校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党建、党支部落实机关党建三级责任落地落细。

三、庆祝建党百年,把牢主题主线,以更加鲜明的姿态深入推进党员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建党100周年是所有党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和省委、市委就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作了部署和安排。其中,党史学习教育是具有更长远意义的党内思想教育,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抓住机遇,主动融入,突出主题主线,把党史学习教育贯彻本年度机关党建全过程。

要充分运用多方资源抓好学习计划的贯彻落实。用好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公开课”视频教学课程,用好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用好省委、市委提供的党史学习教材、影视资料、实境课堂等组织学习,同时要加强在宣讲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

要加强学习教育的分类组织。班子要带头示范学,发挥好校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作用,进一步学深悟透做实;党支部要定期集中学,通过专题党课、讨论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帮助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信念、践行初心使命;教研人员要深入思考学,深化对“建党百年”专题研究,进一步打磨精品课程,合力开展科研攻坚,共同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党员干部要严格规定学,原原本本、踏踏实实地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必读书目、网络课程等学习。

要结合党校实际深化创新实践。在抓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不断探索对“自选动作”的创新实践,时刻发挥好党校理论教育的优势,如积极组织全校教研人员参加各级、各地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理论研讨会等会议,举办全市党校系统专题理论研讨会,总结历史经验,深化规律认识。在创新成果运用上,要充分发挥好市党史学习简报平台,及时报送我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取得的创新实践成果,扩大党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影响力。

四、结合党校实际,实现全面融合,以高水平党建工作凝聚党校人的战斗合力

党校作为党直接领导和建设的一所学校,做好党建工作具有天然的优势。要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融合。在教学工作中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在主体班教学以及外来班次的教学中,不仅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同时要加强党的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在科研工作中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要围绕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决策、服务于思想引领等方面,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研究和思考,为党建工作有效开展贡献的力量与智慧;在行政后勤工作中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要在阵地建设和保障上融入红色文化,把思想政治引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所以,我们决不能把党校工作与党建工作割裂开来,弄成“两张皮”,片面地认为“党建工作就是机关党委的事、就是支部的事,与具体业务工作无关”。要辩证地处理好党校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关系,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党校事业的高度融合。

要坚持在党建工作中凝聚战斗合力。凝聚战斗合力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党建工作中一定要摒弃“为党建而党建”的思维模式,党建工作“不是形式主义、不是负担、不是累赘”,而是凝聚人心的重要举措,“政治就是人心,党建更是人心”。让党建工作深入工作实际、深入基层群众、深入党员内心,通过党建工作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

科学化路径 篇3

所谓后勤管理,事实上是后勤服务和补给的总称,负责后勤采购、物品发放、设备维修、组织监督、职工定位等基础性工作,对机关单位各项工作的完成起到推动作用。后勤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提供必须的物质保障,因此后勤管理必须要建立一个集统筹性、科学性和协调性为一体的机制,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手段进行人性化管理。目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何通过科学化的路径不断完善后勤管理工作,建立与单位发展情况相吻合并兼具市场竞争力的后勤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机关单位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课题。首先,后勤管理工作要具有保障性,这里指的是要让机关单位的设备得以充分运用,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后勤管理要具有广泛性,很多机关单位的工作都是全天运转,那么后勤在供水、供电等方面的任务就较为繁重,必须为员工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因此,后勤管理只有为单位和职工解决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获得经济、社会效益。

机关单位后勤管理的现状

机关单位的后勤管理涉及服务、组织、监督等各项事宜,内容繁杂琐碎,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机关单位后勤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后勤管理机制不合理。机关单位的后勤管理工作实际上非常繁杂而琐碎,不仅要顾及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还要服务全体员工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可谓“小机关,大服务”。但就目前现状而言,还存在管理机制不合理、不完备的问题,具体的制度无法落实到位,很多老员工凭经验办事,因此工作中屡出纰漏。同时,规章制度的不严谨,导致了工作流程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关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

后勤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机关单位后勤工作人员存在基数庞大、机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差等情况。据了解,由于单位领导对后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督,很多机关单位的后勤部门都是工作人员家属或者“关系户”,不仅老龄化严重,对于后期管理也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观念陈旧,变通能力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对于水、电、设备的技术维修人员非常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机关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阻碍作用。

机关单位后勤管理的科学化路径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下面,本文就机关单位后勤管理的科学化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

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的制度和章程。首先,要建立专门的后勤管理队伍,做到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选用作风优良、甘于奉献的员工为后勤管理的带头人,并落实责任制,做到人尽其用、各司其职。其次,要在后勤部门确立明确而严格的监管制度,单位物资的调遣要严格控制和记录,每一项物资的使用都要进行落实与核查,坚决避免贪污舞弊恶习的滋生,充分保障后勤管理的执行力。同时,后勤管理模式要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强化服务中心工作的大局意识,使管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专业化。

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首先,后勤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的服务全局工作,机关单位应逐步淘汰专业素质差、工作积极性不高的老龄人员,而多引进高素质专业性人才,为单位后勤部门注入新鲜的血液。其次,要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了解最先进的工作方法,分享彼此间的工作经验,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由于后勤工作任务重,员工的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较为匮乏,因此单位可以开展文化活动,如运动会、征文比赛等,放松疲惫的身心,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后勤领导要正确处理“管”与“理”之间的关系。机关单位的后勤工作可谓千头万绪,无论是财务分发,还是衣食住行,都在后勤工作的管辖范围内,因此,领导要采取有效手段强化管理。对于管理要有清晰的思路,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是矛盾,同时还要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最小的投入为单位取得最大的效益,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满足业务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需求。

初探政策科学化的梗阻与路径 篇4

一、政策科学化过程中梗阻的由来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滋生的众多诸如经济过热、就业困境、发展民生、资源浪费、外部压力等问题,要求政府必须做出正面的回应,并采取实际行动解决好相关问题,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所谓政策梗阻,就是指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一系列阻碍科学合理地制定有效政策的因素。科学有效的政策必然惠及各方;相反,政策梗阻造成的欠科学的政策只能是人浮于事并且无法收到切实的效果,政策成本与政策效益之间出现负相关。具体说来,政策梗阻因素来自诸多层面并且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比如在政策制定前期,相关实际考察不全,没有真正掌握问题的实质症结,对政策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考虑不周,从而为后期政策执行增添了诸多阻力导致难以取得政策实效等。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以来,政府在角色定位以及应对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不乏出现政府失灵现象,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政策的欠科学性,这不得不引起了政策制定者的反思。消除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梗阻因素是制定科学有效政策的前提,也是降低政策成本,消除政府失灵,实效效能政府的有效途径。

二、现实中政府寻求政策科学化梗阻的原因分析

阻碍政府政策科学化的首要原因就在于受制于中国传统的官僚制作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官僚化盛行的社会,习惯于命令式的决策作风,领导拍板是政策产生的主要方式。尽管马克斯.韦伯所倡导的官僚集权组织理论中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但韦伯强调这种服从是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是由制度赋予的服从。因此,在这种官僚制度下,职责的划分有着其现实的作用,使得行政权力更加规范。而我国还处于由传统官僚制向现代法制化治国理念的转变阶段,制度性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在旧的习气尚未根除,新的法治理念仍须完善的条件下,政府决策过程中“人治”倾向仍在进行。这种“人治”倾向最大的坏处且不谈权力膨胀思想的滋生,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意志非常浓重而疏于实事求是。国内著名学者金太军博士也曾研究认为“决策虽然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但它却必须符合一般科学的法则即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笔者认为传统式的官僚管理模式不利于政策科学化的制定。

其次,政策制定过程中主观性强而参与力量弱。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最优化实现最大效益的解决方案,都必须是经过问题界定、政策分析、评估论证的过程,最终推向政策执行的。可以综合为:社会问题与政府回应之间的一个相互较量的问题。单独的政府自身是无法完成缓解人民内部利益差别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政策的出台是一个政府与公众、政府与社会互动的全过程。根据李伟权《政府回应论》的研究,我国政府管理目前总体上还是处在控制型和管理型阶段,以控制型的政府管理方式为主,缺乏有效的参与和互动回应。公众参与决策的内容少、层次低、组织结构单一,缺乏先天的基础以及受制于我国传统的“掌权领导者做决策”思想的局限,公众总体上参与政策制定的权利意识淡薄。笔者并非强调民主决策,但集中的决策权并不能掩盖抹杀民主参与并提供建设性意见。目前我国各级领导者进行决策时,大体上还是通过集体会议讨论决策,这可以更好地促进各种利益意见的充分表达,促进决策方案的多样化,以防止某种权利拥有者的个人行为。

第三,作为政策科学化的基础“信息原则”缺失。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信息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凡具有远见卓识的行政领导者无不把能否及时获取信息和充分利用信息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予以高度重视。在我国,尽管人大,政协,工会,妇联等政治社团和组织非常广泛,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连接党组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信息输送”纽带作用,为政策的科学制定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但相比较而言,这些组织更多的还是表现为对党和国家政策的上情下达,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力上。同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作为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参政议政机构,一年召开一次,所有代表把上一年中积累的各类问题、社会现象以及相关建议集中提交与大会,寄希望议案能得到政府的重视并能在下一年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一年一个轮回。从这样的流程我们不难发现,政策从提出到最后的实施都具有滞后性,甚至有些提案需要三五年时间才能通过并赋予政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跟进社会的发展。效能政府也就不免力不从心。国家提出的“集民智,促发展”,更多地局限在理论层面上而疏于可操作性,缺少更多、更有效的渠道和机制去实现政策科学化。

第四,中央政府与多层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差别导致政策制定梗阻。中央政府着眼全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宗旨。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繁荣是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的使命,两者着眼点不同导致了政策需求和沟通障碍。加之从中央到地方层级繁多,部门复杂,各级政府、部门出于私益的考虑,导致信息上传下达中失真、变馊,使得隐瞒、假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阻碍经济的发展,更导致中央政策制定取向的偏差,从而导致政策制定梗阻。比如,“三鹿”毒奶粉事件等,皆因利益差别而隐瞒、假报所造成。尽管最终都追究了事故责任,但这种对公众的权力救济方式却无法挽回已造成的既定损失。

党中央和政府在“十一五”建设期间高度重视政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政策的科学化是建立有效公共政策的一块重要基石。适应政府职能改革,以提高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效率,做到处理任何社会问题得心应手,就必须实现政策的提出到制定全过程的科学化。

三、初探政策科学化实现路径

一项政策从提出到组织设计、评审到执行、结果评估整个过程十分复杂。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实现政策科学化关键是利益出发点的选取以及执行层面上的“柔韧性”。能否执行顺畅和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检验政策科学的重要标准。

第一,实现政策提出和组织设计的科学化。彻底摆脱传统的官僚作风习气,实现政策制定程序的合理化。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化的政策制定流程,这是实现政策科学化的前提,从源头上把握好政策的产生方式。政策的组织设计要成立专家组确立专人负责,即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同时要完善和建立信息系统(信息的反馈)、咨询系统(专家团、思想库)、决策系统。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它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筛选两过程。只有充分有效的信息才能真正起到反映现实问题的作用。咨询系统主要用于为决策提供多方面的可行性方案和参考意见,在此过程中必须成立具有丰富的政策制定经验的专家团。在此基础上经过相关方面的论证,对备选方案审核评估后,最终做出决策。

第二,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上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更多更广泛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智慧。笔者认为促进政策的科学化必须建立有效的问题反映渠道,制定政策的信息来源途径必须广泛,只有对制定政策的意见建议越充分,站在更广阔的层面汇集更多的智慧和方案考虑,才能实现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最优化。因此在政策产生的上游信息来源渠道上必须做足功夫。

树立重视民众参与的决策观念,集体决策观念,决策权力分散、下放观念,实事求是观念等。完善各种譬如“民意直通车”、“听证制度”、“市长信箱”、“网上调查”等信息收集渠道,并使其制度化。形成一种人人能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并积极提出政策建议的局面,促进多种公共政策方案的优化与选择。除此之外,在政府政策研究组织之外,大力发展体制外或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健全各种研究机构。形成内外体制,官方、非官方政策研究组织相结合的公共政策研究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化的公共政策。

第三,政策科学化还必须协调好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界定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限。同时建立地方政府的利益表达机制,一味打压或者一味放权都不是很好的解决二者关系的办法。首先,笔者认为中央与地方之间没有一层不变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是围绕有利于国家稳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的,这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础。其次,由于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不能以同一尺度准则要求地方政府,中央与地方之间可以建立协商机制,坚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适当放权,给予地方政府在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充分的空间,以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既考虑中央又顾及地方的双重利益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顺应政策科学化的制定和执行。

摘要:党中央和政府在“十一五”建设期间高度重视政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政策的科学化是建立有效公共政策的一块重要基石。适应政府职能改革,以提高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效率,做到身处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风口浪尖而不畏惧,就必须实现从政策的提出到制定全过程的科学化。本文从现实出发,主要探索了政府政策科学化过程中的梗阻,针对现实问题笔者论述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政策梗阻,政策路径,政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黄健荣等:《公共管理新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李伟权:《政府回应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陈振明:《公共政策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篇5

朱春奎

中国梦不是重塑汉代雄风、大唐伟业,也不是再造康乾盛世;中国梦,不是复兴封建帝国的旧梦,也不是食洋不化的他国梦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提出并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对中国梦的诠释和追求反映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决心,也令每一位中华儿女感到振奋。

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虽然相对于中国梦来说,每一位国人自己的梦想可能显得过于渺小,但实现每一位国人虽小但珍贵的梦想却正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中国梦不是美国梦的翻版

无独有偶,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11月6日发表演讲时也表示,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中国梦和美国梦体现了世界经济最强大的两个大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但中国梦不是美国梦的翻版。

个人主义是美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中国梦则不然。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即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个人梦想是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中国梦的形成有自己特有的深刻文化背景、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没有必要也不需要与美国梦相同。中国人民应当,也值得为自己的梦想而骄傲和自信。

两个百年目标一定能实现

总书记将中国梦阐释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对中国梦的实现进行了里程碑式的规划。“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与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执政党息息相关。

历史学家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梦不是重塑汉代雄风、大唐伟业,也不是再造康乾盛世;中国梦,不是复兴封建帝国的旧梦,也不是食洋不化的他国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实践的现代梦。

总书记指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三项要求: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道路”、“精神”和“力量”是执政党、各级政府和每位民众在为中国梦奋斗时都必须注意的环节。此外,三项要求都突出了“中国”二字,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注意保持中国梦的中国特色和属性,不能随波逐流。

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中国梦的实现绝对不是以牺牲他国的正当利益为代价。相反,中国梦的实现恰恰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为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梦想加分。对人类发展有较大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应有之义。诚如毛泽东所言,“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邓小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强调指出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我们就是有这么一个雄心壮志”。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对中国共产党已有伟大成就的接力。

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政府是否以人民利益为导向,是否有能力带领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关系重大。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需要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政府为人民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政府切实负起责任,规范自身职权;需要政府完善法治管理,保障公民权益;需要政府廉洁透明,值得人民信赖。这既需要政府管理自身的不断革新、创新,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监督和支持。

诚如毛泽东所说:“人类总得不断的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观点,悲观的观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

科学化路径 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主要措施

1、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内涵和重要作用

所谓的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就是指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管理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档案管理属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一般说来,档案管理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且还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档案管理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说可靠性强、有说服力等等,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正视历史还能为以后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要想实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繁荣进步就需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的作用。随着当今社会网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同时还需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反映广大群众的心声,从而推动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2、我国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总体看来我们国家对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是忽视了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实际上从短期来看,档案管理确实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只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档案管理。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冗繁,所以很难做到对重要的档案的及时归档保存。而且档案管理机构也没有真正去了解需要用户的真实需要,这些都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

2.2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之所以比较混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档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很多地方和单位,只是把档案管理工作当成一种形式,没有去深入落实,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所以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庞大的档案数据和文件也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虽然很多单位开始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管理,但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实现资源共享。

2.3档案工作者素质不够高

随着我们国家对档案管理的不断重视,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档案管理最基本的整理工作到制度体系的不完善都说明了我国当前制度管理工作队伍能力的欠缺,这需要引起地方和单位的高度重视。

3、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主要途径

3.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最主要的就是使档案管理者意识到档案管理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从整理档案这样的小事入手,不断更新档案信息,及时了解用户的需要,使用户能够真正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自己最需要的资料。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真正做到面向广大群众。在做好档案整理归档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地去挖取有价值的资料,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3.2加强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者要对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而且需要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档案管理领导者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实现制度管理的创新发展。档案管理领导者要对广大职工开展定期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意识,从根本上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

3.3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

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和发展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并通过实际的工作增加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档案管理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发展,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对于优秀的员工要及时表扬,使其在自己的工作队伍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学习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4、结束语

档案管理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不够重视档案管理、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工作者素质不高等。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比如说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兰.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11,01:174-176.

[2]邓丹.关于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26:298.

[3]吕清.分析如何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东方企业文化,2015,21:183.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路径探索 篇7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档案管理是指对各类档案信息进行统一有序的存放和管理,以便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不管是在高校还是在社会企业中,档案管理工作都十分重要。因为档案信息能够为单位的决策以及行为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提高各单位的管理效率,从而促进单位的发展与进步。档案管理在我国由来已久,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也初步建立起了档案管理的层级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档案管理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阻碍了档案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下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缺乏正确的认识。

档案管理作为管理重要信息资源的工作,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当前一些单位在发展中往往忽视了对档案的管理。档案管理的目的并不单纯在于将信息存档归放,更重要的是档案管理是一种提供讯息,服务于单位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工作人员不能忽视对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应该认识到档案管理的实质和作用,才能够发挥档案信息的最大用处。而当前一些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不仅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端正的工作态度,在档案管理的专业能力上也有很大的欠缺,导致管理工作一直保持在落后的水平上。

(二)档案管理方法落后。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管理方法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管理的最终效果。受制于工作条件和外部环境,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方法还停留在十分传统的旧方法上。这主要是因为相关人员没有及时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同时各单位由于重视不够,在这方面的投入花费都严重不足。人工化的管理模式不仅管理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严重时,还会出现档案泄露或者遗失的情况,对于信息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

针对以上问题,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借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传统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升级。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使档案管理真正发挥信息源的积极作用。以下措施能够切实促进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进程: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正确的管理理念是指导实践的必要基础。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首先各单位应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持,挖掘档案管理对于单位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只依靠人工式的管理,现代社会的信息管理条件下对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次是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认识,以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将之运用于档案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去。为了适应档案管理的新形势,必须树立服务型的管理理念,以实际的客户需求为导向。

(二)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

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依靠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尽管当前各单位在构建管理体系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上,必须以科学化为指导思想,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制度建设中不足的地方,要根据实践的经验及时予以纠正和补充;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中空白的地方。这就需要将日常的档案管理行为上升到理论化、制度化的高度,依靠制度的客观性和稳定性来维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而制度化的管理也更有利于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也需要进行监督,而监督又需要新的监督制度,也需要工作人员的广泛参与。

不管是制度建设还是先进技术的引进,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当然,科学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和时代不断进步的。因此,档案管理体系也应该是动态向上的,通过不断的探索来调整管理机制,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努力保持与档案事业一致的步调。

(三)优化档案管理方式。

优化档案管理的方法是提高科学化水平的直接途径。一方面,管理手段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部分。由人工管理到电子化信息管理的过渡就是朝着科学化水平前进的必要步骤,因为电子化管理能够以公正客观补足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中的不足,也是信息时代的今天对档案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归档信息、存档备份工作上更注重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能够实现更多信息源之间的结合,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档案管理方式的革新往往意味着档案不仅可以以纸质形式保存,还可以以电子信息的方式保存。两种保存方式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信息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纸质档案必须防范遗漏、自然条件的侵蚀等问题,而电子档案也必须防范电脑病毒、黑客等风险。

参考文献

[1]邓丹.关于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26):298.

[2]李铁英,徐华妹.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经营管理者,2015(04):317.

科学化路径 篇8

一高校“党建带团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 社会转型期高校扩招背景下“党建带团建”所面临的困境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交织, 教育领域新老矛盾叠加”[1], 这些变化对青年的政治思想、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代青年特别是高校团员青年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思维更加活跃、价值更加多元、诉求更加多样。再加上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利用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 通过各种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对我国高校青年进行政治思想、理想信念、奋斗意志等方面的“和平演变”。这些新的变化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表现如下:

首先, 高校党团组织对“党建带团建”工作思想有懈怠, 工作有放松。随着大学扩招, 高校党组织本身也经历了一个扩张的过程, 高校党的自身发展问题也较为突出, 可以说近年来高校党组织在对团组织的“带建”是有所放松的。甚至, 有些高校党组织对“党建带团建”工作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视, 许多高校的党组织并没有真正把“党建带团建”作为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进而投入必要工作精力, 相反, 却由于自身精力的缺乏而很少对团的工作作具体深入的指导, 有些高校基层党组织也没有真正把基层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 忽视了党组织与共青团组织的密切关系, 各自为政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 许多高校的基层团组织自身也往往忽视党的组织对其指导和帮带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因而削弱了党组织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影响了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科学持续发展。

其次, 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多年来, 高校团建工作特别是“党建带团建”模式较为成熟, 也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工作体制机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原有的工作模式、工作机制已滞后于当下高校团建工作的实际, 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创新。许多高校基层团组织没有主动分析形势的巨大变化、没能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而对自己的角色和工作进行重新定位。团的工作方式方法仍坚持传统教育工作模式, 陷入繁忙而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之中, 不能主动去探索共青团的工作有效载体和平台。据调查, 大多数高校基层团组织的设置方式还是沿用建国初的模式, 按班级设置团支部, 院 (系) 设置团总支 (团委) , 而忽视了大学学分制发展和后勤社会化的潮流, 忽视了当下高校团员青年比重过大的现实, 没能与时俱进地研究按照团员的不同群体、活动地域范围进行分类管理的模式。

再次, 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内容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拓展。多年以来, 高校“党建带团建”的主要内容就是高校党的组织从思想、组织和作风方面对高校基层团的组织进行指导和帮带。更为严重的是, 在实际的工作中, 许多高校的党团组织往往将高校共青团的主体内容片面地理解为组织一般性学生活动, 特别是高校团员比重过大的情况下。而高校共青团作为为高校党组织培养推荐优秀党员的作用逐渐被弱化, 以致“党建带团建”工作常常落于形式主义的窠臼。

最后, 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体制机制亟待改革创新。目前, 多数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主要还是停留在校级党团组织的层面, 忽视了基层团组织及其所属的团员青年。而现实是只有依靠全体团员青年, 在他们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渗透党建带团建的工作目标才可以大大提高这项工作的有效性。而且, 很少有学校党组织“党建带团建”工作作为党建工作考核的重点, 即使有考核, 也是在形式上的, 具体考评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和奖惩措施都都没能得到重视。

2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给高校“党建带团建”带来的发展机遇

中共中央于2010年4月做出决定, 在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培养、发现、树立、运用先进、优秀的好榜样, 发挥先进、优秀好榜样的作用, 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2012年11月8日,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要求全党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既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当前党中央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最重要前提。那么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 一直以来就有“党有号召, 团有行动”, 密切联系党和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的传统, 理应在全党创先争优活动和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中走在时代的前列, 紧跟党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步伐, 争当党的排头兵和时代先锋队。而作为人才集聚的高校团组织更应该成为我党创先争优和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的先锋与模范,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带团建科学化发展路径, 为高校团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的启动以及党和国家一系列的文件精神给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科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党组织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特点, 把党建带团建工作高等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相适应, 在指导思想、实现途径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一定会大有作为。

二当下高校“党建带团建”科学化发展路径探索

所谓“党建带团建”, 即以党的建设带动和促进团的建设。党基层组织在各级党委领导下, 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 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领导, 以基层党组织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带动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增强共青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以更好地发挥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3]。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高校“党建带团建”科学化发展也是我党科学化水平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党建带团建”科学化发展路径的根本出路乃是创新, 创新是此项工作科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 各高校党、团组织虽然能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 形式多样地进行创先争优活动。然而, 当下高校创先争优活动更多地是以党的创先争优为主体, 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更多的是围绕党的创先争优工作服务, 主要充当的是配角, 很多时候只是在创先争优过程中做些实际性的、事务性的或者任务型的工作。高校共青团在创先争优过程中虽然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 它们没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没能结合高校共青团工作特点, 针对过去高校共青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做理论上的创新和方式的改革, 没能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探索和研究高校共青团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 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化发展。因此, 以创先争优活动总结和十八大后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为契机运用现代党建、团建理论对当下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进行学理分析和理论探讨, 在吸取高校“党建带团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高校党建带团建的科学化发展提供进行科学化的路径探索显得尤为迫切。为解决这一课题, 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探索。

1从思想上入手推动工作创新, 用先进思想引领团员青年成长成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推进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科学化发展, 首先必须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入手推进工作创新。高校党组织和团组织都要在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 要将以往党建带团建工作那种流于形式的、只是进行学生活动的、单向度的“带建”, 转向于党组织对团组织进行“思想引领”“榜样示范”“工作指导”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带建”, 以此建构“党建带团建”“团建带党建”互动模式。将“党建带团建”工作切实建设成为联系团员青年, 引领团员青年, 帮助团员青年, 进而赢得团员青年的认同感, 引导团员青年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为党的事业真诚付出的有效载体。党的组织不仅要对团组织建设进行物质资源的支持, 更要用先进的思想引领团员青年成长, 成才, 用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对高校团员青年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胡锦涛在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倾听青年心声, 鼓励青年成长, 支持青年创业[4]。党对青年寄予厚望, 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作为高校党团组织更应该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为党和国家赢得那些有文化、有理想的青年。

2 创新体制机制, 完善组织建设, 加强团干培养, 为高校“党建带团建”注入创新动力

要为高校党建带团建注入创新动力, 使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走上科学化发展之路, 就必须创新体制机制, 完善组织建设, 加强团干培养。在体制机制上, 高校党组织应该真真切切的把高校团的组织建设纳到入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的总体规划中, 让共青团的科学化水平建设与党的科学化发展无缝衔接, 真正做到“以党建带团建, 以团建促党建”。与此同时, 还必须将团的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对团的工作提出更高的创新要求。此外, 高校在进行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过程中应该深入到高校团员青年之中, 把广大团员青年, 特别是优秀团员青年发动起来, 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为党、团建设出谋划策。实现党团同步共建, 推行党团工作一体化模式。在组织建设方面, 要在高校党组织的领导下, 按照“政治觉悟高、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强”的标准, 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团干部队伍, 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把高校团干部的队伍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中去, 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 把政治过硬、作风扎实、自律严格、善于做青年工作的优秀团员青年和学生党员充实到团干部队伍之中去。与此同时利用党的干部培训的资源加强团干部培训, 把团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此外, 还需加强对团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用制度保障高校团干部能无时无刻做到深入青年、了解青年, 用榜样的力量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 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引导团员青年学生树立崇尚科学、勤于学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设置科学、系统、可行的考核、评价机制, 加大高校团干部挂职、轮岗锻炼机会。将团干部的挂职轮岗作为干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使高校团的干部快速成长。

3 创新工作模式, 促进“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互动模式创新性发展

高校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和“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离不开此项工作的模式创新。为此, 有必要建立高校“党建带团建”科学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常态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模式, 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目标考评体系。与此同时, 师生党员务必全员参与“党建带团建”工作, 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带”和“建”的工作任务细化到师生党员和团干部个体, 使他们能够将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过程融入到诸如校园文化活动、班团活动、推优入党和团支部建设等高校日常工作中去。此外, 必须将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对象和主体延伸到全体团员青年,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开展的条件, 实现党团组织共建互进目标的最终实现。

要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校党团组织要及时敏锐地了解和掌握当下高校青年学生乐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教育管理方式;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教学、社会第二课堂实践、党团教育活动等多种途径, 借用诸如传统媒体、新兴媒介以及社会服务活动等平台, 精心设计工作内容, 科学研究工作方法, 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进班级、进支部、进宿舍、进课堂, 进社团、进实验室、进研究所、使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触角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的各个角落、做到此项工作的全覆盖, 将与团员青年学习、生活、工作的全过程都纳入到党建带团建的过程中去用先进思想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用文化创新塑造高校青年的理想、人格、意识和思维方式, 以“带”促“建”, 以“建”激“带”, 带团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工作发展、创先争优活动等。与此同时, 也促进党组织把自身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做到更好, 最终促进“党建带团建”“团建带党建”互动模式的科学化发展。

早在2004年, 中央16号文件就对党建带团建有明确的要求, 指出要把加强团的建设作为高等学校党建的重要任务。2010年9月26日, 中组部和团中央在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座谈会上, 也为今后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发展, 特别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在新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12月, 中央组织部和共青团中央审时度势,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更是对新时期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以带团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 以带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 推动建立广泛覆盖、富有活力的团的基层组织, 教育团员带头坚定信念、带头勤奋学习、带头争创佳绩、带头弘扬新风, 造就一支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团干部队伍, 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5]。这是新形势下党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 加强对共青团领导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今后各时期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行动指南。实践证明, 通过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 有利于党团组织紧密团结, 有利于增强党在青年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有利于扩大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有利于党建带团建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 建立一套有效的实践机制。从而对党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十八大对党的工作的全新布局以及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目标的提出给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契机, 各大高校的共青团可以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为契机着重研究新时期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新方法、新特点,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建立健全和巩固团的基层组织, 进一步扩大团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和青年群众中的影响力, 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性发展做出大胆的尝试, 从而使党建工作和团建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为共青团的科学发展事业做出贡献, 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坚持改革创新, 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1-01-24.

[2]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3]闫超栋.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探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3) .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1 (7) .

科学化路径 篇9

一.提高档案科学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档案是全部活动的真实记录, 它体现各机关、企业单位成长与发展历程。因此, 档案管理是机关、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对机关、企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是提高绩效, 增加效益, 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

首先, 为满足时代需求, 必须提高档案科学化管理水平。档案实行科学化管理, 必须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选择科学化、先进化的方法管理档案。目前,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 档案作为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与资源, 针对各项决策制定、实施、调整, 均可真实反映, 档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已经愈加繁杂、重要, 为适应时代步伐,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极为重要、迫切。

其次, 为发展档案事业, 必须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档案管理工作经过长时间实践、发展, 国家档案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已经逐渐完善。从管理范围、管理技术、管理类别角度而言, 均取得了较大发展。然而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 档案管理没有跟上步伐, 仍比较滞后,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因此, 为发展档案事业, 必须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档案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源。因此加强档案的科学管理工作, 是档案部门面临的共同新课题。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选择科学路径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

首先, 转变传统管理理念, 树立先进管理观念, 完善档案管理机制。理论指导实践, 档案管理工作是否系统化、先进化、科学化, 其基础就是档案管理观念是否先进。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 是确保档案管理顺利、有序开展的保障。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应包含档案使用与归档, 健全管理、保密与处罚机制。针对档案管理工作, 必须建立专人负责、管理层主管与部门分管的体系, 实行多层次运行, 做到分层建档, 实现集中管理, 建立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档案管理的各方面, 均必须由完善制度, 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开展。

其次, 强化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 提高信息化水平。现阶段, 我国处于信息化社会, 档案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 是档案发展的必经之路, 是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档案管理实现科学化, 与现代化管理技术、设备分不开。我国传统档案记载以人工纸张为主, 目前人们记载、存储文档, 通常选择各类数字设备, 尤其是信息网络、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 人类对于传统信息档案管理, 由面对面服务提升至网络服务, 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具有科技化与信息化水平, 且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人们生活与工作节奏不断加快, 对于资料查阅速度具有更高要求, 处于该类情况下, 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数据库, 且需具有信息检索功能, 要求档案管理必须加强现代化建设, 开发与利用先进的档案管理工具、管理手段, 能够有效处理信息, 便于快速检索, 具有较高的保密性, 即可节省人力资源, 又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第三, 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针对档案管理工作而言, 它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尤其处于新形势背景下, 档案管理技术更加先进, 工作内容更加广泛,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对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了工作能力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即可科学化管理传统纸质文献, 又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先进工具, 掌握专业知识, 还需了解各类学科, 以为咨询者准确的提供信息与建议。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管理实施者, 其水平高低决定了档案管理的落实情况, 因此, 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 有效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 进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

第四, 转变档案管理服务方式。由于现代社会档案资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使用人数也逐渐增多, 档案管理不应只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 应转变服务方式, 由单纯意义的资料提供者, 转变化信息服务者。现代网络技术极为发达, 档案管理工作权限可适度下方。例如, 可由资料生成者完成电子资料归档, 因资料生成者最为了解资料, 他们主管归档工作, 可有效降低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压力, 还可防止资料归置错误。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咨询平台, 为有需要用户提供咨询服务, 协助他们筛选与检索资料, 可有效解决档案节约的时间、空间限制, 进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资料产生呈爆炸式增长, 网络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造成极大冲击。在新形势背景下, 为满足时代需求, 为发展档案事业, 必须提高档案科学化管理水平。所以, 我们可选择转变传统管理理念, 树立先进管理观念, 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强化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 提高信息化水平, 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转变档案管理服务方式等多种路径, 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

摘要:档案作为一种信息化资源, 担负着记录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类信息重任, 为保证信息资源的系统性, 必须加强档案管理, 就是管理这些信息资料。同时, 档案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 体现了国家的文化实力, 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人类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化,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国兰.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 2011, (1) :174-176.

[2]郭伟.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分析[J].管理学家, 2013, (19) :405-406.

[3]谢玉.关于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路径选择的分析[J].才智, 2013, (24) :321-321.

[4]雷蕾.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分析[J].管理学家, 2012, (24) :563.

科学化路径 篇10

1 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漏洞

首先, 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工作能力不强, 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 工作态度不端正, 不符合档案管理人员的标准, 导致其不能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档案管理, 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于科学技术知识了解不多, 不注重管理工作的革新, 仍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管理档案, 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次, 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存在漏洞, 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 缺少制度保障, 很多档案管理工作都是以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为基础进行操作的, 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 导致管理工作不能科学的进行。第三,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 导致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不能及时保存, 对档案资料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类。特别是一些馆藏档案, 各类档案的细则不明确, 仅仅侧重于某个专业的档案管理, 不能全面推广管理工作, 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第四, 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投入的资金很少, 对档案管理工作实行边缘化政策, 安排一些非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 这些工作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 忽略了档案管理工作,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流于表面。最后, 我国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高。当前, 我国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 对档案只是进行整理和保存, 没有充分利用档案信息的资源, 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很多单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忽视了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在档案的整理分类和传输过程中仍以纸质档案为主, 极大地浪费了社会的资源, 影响新技术的发挥, 逐步降低了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2 档案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

2.1 符合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 档案管理工作日趋复杂, 档案种类、数量不断增加, 档案工作量逐年加大, 这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仍采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不能对档案进行及时的管理, 在进行档案查阅时出现困难, 影响档案的传输, 这些都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有利于实现档案的科学分类, 降低档案整理的难度, 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使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2.2 对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档案记录着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 对于人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能够让管理人员更好的记录档案资源, 发挥档案的作用, 利于人们寻找国家文化根源, 使人们更好的铭记历史, 这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科学持久的发展, 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3 符合科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信息化不断加强, 人们的生活节凑不断加快, 对于信息的渴求量加大,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科学技术水平, 符合科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档案都是在档案馆进行存放, 查阅速度慢且工作量较大, 新时期, 人们可以将档案存放到各种通讯设备中, 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网上进行查阅, 使档案查询变得便捷, 提高了人们查阅档案的速度, 强化了档案的利用率。

3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措施

3.1 注重人才培养

随着档案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 各种科学技术不断的应用,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注重人才的培养, 以此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首先, 相关部门要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定期组织培训班, 对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提升科学化管理档案的意识, 加大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培训, 使其将档案管理工作与科学技术更充分结合在一起, 熟练的使用科学技术手段, 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其次, 要引进具有高水准的档案管理人才进行管理工作, 改变以往档案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局面,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从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 各档案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 加强自身的档案管理知识, 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技能水平, 在工作中要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手段, 保证档案信息真实性, 以此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3.2 改变传统模式, 学会创新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因此必须转变思想, 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 摒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让档案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同时要不断创新,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首先, 要将档案管理科学化与我国现行的法律相结合, 为档案管理科学化提供法律保障, 创建档案管理工作考核制度, 淘汰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素质较差、工作能力不强的人员, 实施合理的奖罚制度,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其次, 创建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 传统的档案管理都是在档案室, 侧重于档案的整理和收藏, 忽视了档案信息的分享, 这种模式与现代化办公模式不相适应, 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 加大资源共享的力度, 对于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有重要意义。

3.3 加大科学技术研发力度

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要加大研发力度,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水平。电子档案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档案管理手段, 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实现虚拟和现实的档案管理, 弥补了纸质档案的局限性, 不仅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而且对于发挥档案信息优势起到重要的作用。

3.4 制定合理标准, 明确档案管理工作地位

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 以此给档案管理工作准确的定位。首先, 应该把档案管理工作融入到各个行业的重点工作中, 加大对方针政策解读, 在落实档案工作的同时, 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 对档案工作进行解析, 适当的对档案工作环节进行调整,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的发展, 保证档案工作能够合理有序的进行。

4 结语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对于解决当今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符合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 同时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 广大档案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 为档案管理科学化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转变档案管理传统观念,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这对于促进我国的社会平稳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摘要:近年来, 我国政治经济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这对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机遇同时, 对其工作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符合现代化发展需要, 必须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使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阐述了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介绍了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重要意义, 并提出了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举措, 旨在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向着更科学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邓丹.关于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 2014, (26) .

[2]盛金辉.论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具体途径及方法研究[J].办公室业务, 2013, (15) .

[3]谢玉.关于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路径选择的分析[J].才智, 2013, (24) .

[4]卢鹏.浅析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商, 2014, (12) .

科学化路径 篇11

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产生了不一样的变化。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好的服务体验。档案管理科学化是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让档案管理系统优化升级,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流程,实现档案收藏与传播价值,实现系统化、科学化的档案管理。

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更多的是在于资料保管与保存工作,以档案馆的形式存在,档案管理任务非常重,所要管理的档案数量也非常多,这样的管理形式会导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持。档案管理科学化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升过程中,促进了档案管理事业的现代化发展,也给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减轻了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文化水平的提升。无论什么行业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的理念开展企业发展,实现价值最大化,档案管理科学化发展能够推动我国文化水平的提升,推动文化水平的发展。档案管理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档案资料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所以想要全面的保留这些资料和内容就需要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采用相应的技术支持,让这些档案资料能够了保留下来,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发挥档案的实际价值作用。

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

转变档案管理思路。要想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就要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保证档案管理能够科学化发展。一方面要清楚了解当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意义,当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思路发生了改变,自然而然在实际管理中能够体现出相应的行为,从主观上认同档案管理科学化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坚信档案管理科学化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帮助整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信念才能在工作中时刻贯彻科学化管理思路。要想达到档案管理科学化,除了在思想层面有一定的转变意识以外,还要在行动上进行优化,将促进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技术落实,安装和运用软、硬件,从根本上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转变档案管理方式。传统的档案管理是将纸质档案资料在档案馆存放起来,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重心主要偏向于档案管理、档案封存、档案保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一般来说,由于档案馆资料较多,管理起来不方便,除非有重要人员的变动,一般是不会对档案进行调档或变更。这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虽然说保证了档案管理的严谨性和管理力度,但是不利于档案管理科学化发展。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促进档案管理方式的优化,让档案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让档案能够有效的给各方面决策做出参考建议,让档案资源能够合理共享,同时也要保证档案资源不断优化,实现动态化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档案管理技术化。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强化,档案管理也应该顺延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管理,从而实现档案管理技术化。要实现档案管理技术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强化应用现代化技术,确保软件设备的投入,并且不断升级,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有效融合,让档案管理科学发展,让档案管理能够自动生成,减少这方面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减少管理的时间成本。

加强政府助推作用。不管是檔案管理技术化还是档案管理方法和理念的转变,政府支持非常重要,才能从政策保障档案管理科学化的发展。政府要对档案管理项目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帮助档案管理项目技术化、科学化提供物质支持,此外,政府要强制推动档案管理科学化,确保内部管理系统技术化以及不断升级,确保档案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实施。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档案管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档案管理要想科学化发展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程序比较复杂,档案管理工作任务也相对比较重,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又要要求他们能够进行系统操作技能,掌握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技术技能。比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会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资料进行准确分类和归档,能够进行档案数据库的录入。能够对档案管理平台操作管理等。一方面可以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现有人员应该具备了专业素质能力,只要加强他们在技术上的培训,提升他们网络设备的应用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男一方面,可以输入一批新鲜血液,引入一些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优秀人才,提升整个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制度是用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不断的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总结不足之处,不断优化,才能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发展。可以采用责任制,将每一个工作模块责任到人,明确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互相监督,让档案管理制度更全面。在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的时候要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要求为依据,并且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实施,确保档案管理科学化发展。

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升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档案管理要科学化管理要转变档案管理思路、转变档案管理方法、实现档案管理技术化、加强政府助推作用、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从而推动我国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科学化路径 篇12

当今世界, 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 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社会, 提高人们工作效率, 就需要摒弃传统的低效率的工作模式, 发展科学化、高效率的工作方式, 选择科学化的工作方式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的作用体现的尤为明显。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之下, 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 创造出电子化的档案管理新模式, 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有重要意义。

1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1.1 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

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 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出现在人们眼前, 并便利于人们的生活, 使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这个信息化水平极高的社会上, 低效率、不科学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因此, 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创新的内容包括档案管理工作的形式、内容、模式、载体、平台, 档案收集、整理等等, 科学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之上, 因此要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 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由此可见, 档案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也可以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水平[1]。

1.2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档案中记录着国家或者企业、单位, 抑或是一个人的发展历程, 从档案中可以看出国家发展的历史印记, 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进程, 这对于研究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档案在记录的过程中遵循着真实、简洁的原则, 从档案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国家的发展历史、文化建设的过程, 档案管理工作是对这些进程的一个整理, 从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国家文化发展的规律, 这些规律对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方便工作开展

档案中清晰的记录了过去发生的大事小事, 如果不对档案加以整理, 档案无秩序的堆放在一起, 就会显得非常杂乱,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如果对档案进行整理, 并在整理的过程中秉承着科学化的原则, 就会形成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 各类档案分类整理的非常整齐, 一旦工作中需要调用以前的资料, 就可以快速的定位到所需要的资料, 既高效又准确, 非常方便人们工作的开展。

2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探析

2.1 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正确定位

档案管理是一个国家、企业、事业单位、高校的核心内容, 因此, 每个单位都要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中心内容, 以科学的思想、发展的思想看待档案管理工作, 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方便人们进行查阅。在单位中, 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 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实现对自己工作的正确定位。

2.2 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手工模式的, 单位内部有一个专门的记录小组, 对单位里发生的大事小事进行手工记录, 并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起来, 这种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很多弊端, 比如:占地空间较大、时间长笔记模糊等等。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单位的工作趋于信息化, 档案管理工作也引入了信息化模式, 单位内部的档案被记录在网络中, 运用网络实现对档案的智能排序、智能搜索, 这样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载体由纸张向电子数字的转变, 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环保效益。除此之外, 档案管理记录的过程中有很多资料人们长久不用, 如果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就会有很多不用的资源占用位置, 相反, 采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将所有的记录信息资源利用起来, 让每一个档案都有自己的归处, 一旦单位内部工作人员、领导需要调用档案资料, 就可以随时找出所需资料, 这种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非常方便, 因此, 需要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2]。

2.3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

一个健康科学的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在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之上, 档案管理体制上面需要明确写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纪律、工作流程, 说明单位建立档案管理体制的目的, 对违反档案管理保密原则的员工进行严格处分, 抓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纪律, 让单位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处在公开、透明、真实、公正的基础之上。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还需要从档案的记录、收集、处理、整理等方面着手, 切实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步都有相关条例保护, 同时, 相关管理人员还要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新的理念, 不断丰富档案管理体制。

2.4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是一种隐形的推动力, 工作人员的素质越高, 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的就越顺利, 由此可见, 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也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的路径选择之一。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热情较高, 认真程度也较高, 他们在工作中会严格遵循单位内的各项准则, 做好档案对外的保密工作, 同时, 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较高、学习能力也较强, 他们很容易学习新的管理档案的方式以及理念, 并合理的运用它们, 从而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这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2.5 提高档案的利用度

一个国家、单位、高校建立档案的目的在于利用, 因此, 在研究科学化档案管理路径选择时需要提高档案的利用度。档案中可能记载的是一个人在此单位中获得的殊荣, 可能是本单位或企业或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或者重大事件, 也可能是制度或模式的转变, 因此, 将死数字或者死资料变成人们需要的活资源非常重要, 也就是提高档案的利用度, 让档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将海量的信息档案转变成人们需要的有效信息档案, 这些档案对内部人员公开, 让内部人员对档案记录者进行监督, 保证信息档案的真实性, 如果员工需要用到这些档案资料, 就可以自行查找, 从而减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让信息档案的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推动单位或企业或国家的发展。

2.6 建立档案管理的科学发展观念

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发展的观念, 这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式之一。科学发展的观念需要摒弃掉之前不合理的观念, 致力于解决阻碍档案管理发展的问题, 把科学发展的观念落实在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档案管理的科学发展观念要求工作人员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 做到主动服务, 并深入到社会上去进行调查, 了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 从而在单位或者企业内部建立档案时更加有目的性、针对性, 同时, 工作人员还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维护单位或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档案管理方面, 要摒弃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观念, 将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因素全部的剔除掉, 帮助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一个科学的氛围[3]。

3 结语

综上所述,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采用科学化的手段进行完善, 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代之以科学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 让档案管理工作趋向于标准化, 信息化、制度化、科学化。未来社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还需要不断的对科学化的档案管理路径进行探索, 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无论是高校、事业单位, 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科学化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工作的开展。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水平的发展, 档案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本文主要对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进行分析, 从而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化,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丛婕.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史志, 2014, 05:78.

[2]邓丹.关于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 2014, 26:298.

上一篇:教师之爱下一篇:班主任如何激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