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奥口腔修复膜(共6篇)
海奥口腔修复膜 篇1
摘要:目的 观察口腔修复膜在黏膜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近年我院收治的59例黏膜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运用口腔修复膜对患者进行修复;通过随访复查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59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愈合, 修复区域无脱落等情况发生;经过定期复查及12个月的随访, 全部患者均恢复良好, 无明显瘢痕现象。结论 采取口腔修复膜对不同部位黏膜缺损患者进行修复治疗, 能够达到外形和功能均恢复良好的目的, 且能够明显降低术后瘢痕的形成。
关键词:口腔修复膜,黏膜缺损,临床效果
黏膜缺损是指患者口腔黏膜发生病变或因口腔良恶性肿瘤切除后, 对患者口腔黏膜造成程度不一的缺损情况[1]。临床上常采取游离皮片、邻近肌皮瓣移植的方法对黏膜缺损进行修复, 但传统方式不仅操作复杂, 还因移植皮片与黏膜组织差异性较大, 最终愈合后外观和功能恢复均难尽如人意, 同时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2]。本文通过采取采取口腔修复膜对不同部位黏膜缺损患者进行修复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 于我院就诊黏膜缺损共59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23例, 女生36例;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 (51.2±11.3) 岁;黏膜缺损面积约3.0-21.5 mm2;患者根据不同病变进行切除手术:颊舌口底上唇切除, 切除深度直达肌肉层;上下颌牙龈及深面部分骨质切除;腭癌患者行上颌骨部分切除。患者发生病变部位:其中有12例为颊黏膜区域鳞癌、鳞状上皮呈现非典型性增生、白斑、扁平苔藓、血管瘤和乳头状瘤;有14例为舌及口底舌癌、非典型性增生和白斑;有5例为上颌牙龈癌或牙龈瘤;有2例为上唇黏膜血管瘤;有9例为下颌牙龈瘤或软骨粘液样瘤;有17例为腭部鳞癌、鳞状上皮增生、混合瘤和血管瘤。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运用口腔修复膜对患者进行修复术。口腔修复膜为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也称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 有40mm×60mm、30mm×40mm和20mm×25mm三种规格, 厚度均为0.5mm, 能够适应不同面积的黏膜缺损。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海奥口腔修复膜缝线部位有“UP”标记的基底膜面, 浸泡在无菌生理盐水中, 浸泡水化时间约5min左右, 在浸泡过程中可用戴有无菌手套的手指进行捻搓以加快水化速度, 至膜呈全透明时表明水化已经完成。然后将修复膜“UP”标记面向外, 直接覆盖于创面之上, 为保证膜与创面良好贴合, 需采取专用无菌剪对膜的边缘进行适当修整 (注意必须大于创面面积) ;采取间断缝合的方式对修复膜进行固定, 每针距离约10 mm左右, 保证膜边缘无张力, 不出现卷曲的情况;如果创面较大时, 可将膜与深部组织缝合1-2针, 让膜能够与创面充分贴合, 有利于愈合。缝合完成后, 需在膜上开引流小孔2-4个 (根据面积大小决定小孔个数) , 用来引流分泌物及排除空气;最后用碘仿凡士林沙包进行打包加压, 根据患者情况, 沙包于2周左右拆除。治疗期间, 患者按常规进行抗炎治疗, 并进食流质饮食以保持口腔清洁。
1.3 观察指标
拆包后对患者进行观察, 并分别于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通过1年的随访, 对患者疗效进行观察。
2 结果
全部59例黏膜缺损患者在术后2周拆包观察, 无修复膜脱落和收缩现象发生, 均同创面贴合良好;膜表面干燥且较为平整, 颜色多为粉红到暗红深浅不同;用手按压其表面, 感觉稳定无弹性。术后第1个月复查, 修复膜表面湿润, 并已经逐渐同周围组织颜色接近, 按压相比之前略软有弹性, 呈现出凹面;术后第3个月复查, 表面边缘不再明显, 变得与周围组织结合, 并有了一定的弹性, 颜色基本周围黏膜一样;术后第6个月复查, 恢复情况均良好, 但出现明显的收缩现象, 患者表现为张口有一定困难;第12个月复查, 显示修复处表面基本完全和周围组织一致, 颊舌部各修复部位膜弹性良好, 收缩情况已得到缓解, 无患者出现张口受限的情况。全部患者均愈合并恢复良好, 无明显瘢痕现象。
3 讨论
口腔黏膜缺损患者行切除术后, 通常因创面较大而难以拉拢进行直接缝合, 常规修复方式会增加供区创伤,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而且因供区美观和移植功能缺陷而造成手术效果的不确定性[2]。口腔修复膜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 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 利用生物工程学技术, 采集哺乳动物的皮肤组织作为膜原料, 经过生物学处理后, 将原料细胞中可诱发宿主免疫排斥反应的成份去除, 只保留细胞的外基质 (ECM) , 即真皮支架和基底膜[3]。口腔修复膜在移植到缺损部位后, 通过裁剪和缝合等方式使其更加贴合创面, 由于其具有真皮层原有结构, 能够更好地为宿主细胞提供所需要的生长环境, 并调节、引导细胞的生长, 并使细胞能够正常分化和代谢, 达到组织和黏膜皮肤再生修复的目的[4]。实践表明, 经过正确的修复手术, 口腔修复膜能够与口腔基底组织或口腔黏膜良好的结合,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可以通过脱细胞真皮基质支架进行恢复生长, 最后达到口腔黏膜上皮化并替代脱细胞真皮基质, 完成修复生长[4]。
本文研究显示, 口腔修复膜移植到创面后, 均恢复良好, 没有出现异常增生现象和过度角化、溃疡现象, 基底细胞等均无异常变化, 证明了使用的安全性。在对全部患者的随访和复查是, 没有产生明显的瘢痕情况, 也证明了口腔修复膜的相容性较好。另外, 在手术后通过采取抗炎治疗, 能够消除创面在愈合的过程中因受到细菌干扰出现炎症和消肿而影响到恢复。
参考文献
[1]蔡华雄, 潘朝斌, 李劲松, 等.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黏膜缺损的研究[J].中国普测外科杂志, 2010, 27 (9) :1333-1334.
[2]杨青, 马显杰, 葛自力, 等.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0, 37 (4) :432-436.
[3]Galois L, Hutasse S, Cortial D, et al, Bovinechondrocytebehaviour in three dimensional type I collagen gelin terms of gel contraction, proliferation and gene expression[J].Biomaterials, 2006, 27 (1) :79-90.
[4]谢苗苗, 赵保东, 王维英, 等.口腔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16) :2911-2915.
海奥口腔修复膜 篇2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高分子生物膜主要分为可吸收膜和不可吸收膜两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不同的选择。口腔修复膜材料的不同,对种植的成功率、修复的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2]。近年来,本院口腔科在口腔种植引导骨再生术中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临床效果良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口腔科共收治单颗牙缺失的种植术区骨缺损患者82例,其中男性37例(45.3%)、女性45例(54.7%);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7.5岁。观察组患者50例,牙齿缺失情况为:前牙19颗(38.6%),前磨牙10颗(20.0%),磨牙21颗(41.4%);对照组患者32例,牙齿缺失情况为:前牙14颗(43.7%),前磨牙6颗(18.8%),磨牙12颗(37.5%)。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肝、肾及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排除近期急慢性感染患者。本研究已由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两组患者的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使用的常规材料(Bio-Oss小牛骨粉和法国安多健骨水平种植体)、仪器(10分度游标卡尺)以及基本手术步骤均一致,按照常规的手术方法,将Bio-Oss小牛骨粉用生理盐水浸湿,然后将骨粉置于种植体侧骨的缺损区域。根据患者的牙骨缺损创面的大小和形状以及牙齿缺失情况,剪取对应大小的口腔修复膜放在植骨区域进行引导骨再生。观察组患者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对照组患者采用Bio-Guide胶原膜(猪源,盖世制药,瑞士),要求剪取的口腔修复膜大小要能在放置好后覆盖边缘处2.0~3.0 cm[1],软组织瓣充分松弛之后,采用4-0丝线进行间断缝合,关闭创口。
1.3观察指标采用10分度游标卡尺分别对两组患者1周植骨厚度、骨厚度等指标进行精准测量,并比较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种植成功率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牙齿缺失情况等方面无差异(P>0.05)。
2.2骨量的比较对比两组患者1周骨厚度和植骨厚度两项指标发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疗效评价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94.8%和86.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1%和7.47%,其中,观察组出现面部肿胀1例,对照组伤口裂开1例,面部肿胀3例,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差异(P<0.05)。
3讨论
GBR技术是一种针对骨的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组织细胞间迁移速度的差异,即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迁移速度较快,成骨细胞迁移速度较慢,将屏障膜置于骨缺损处,创造一个相对封闭、利于骨组织生长的环境。口腔屏障膜在软组织和骨缺损之间建立了一个机械性的生物屏障,阻止迁移速度较快的牙龈结缔组织和上皮细胞进入骨缺损区,允许有潜在生长能力、迁移速度较慢的成骨细胞优先进入骨缺损区,同时保护血凝块,减缓覆盖组织的压力,在屏蔽膜下和种植体表面形成骨组织生长的空间,实现缺损区的骨组织修复性再生。屏障膜在引导骨再生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技术也被称为膜引导技术或膜引导骨再生技术[3]。Llambés等[4]应用GBR技术后发现,运用该技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的远期修复效果,在Ⅰ期和Ⅱ期种植手术间隔的4~6个月中可获得平均3 mm的骨量,在新生骨区域可观察到骨小梁结构。
海奥口腔修复膜是一种可吸收性胶原膜,降解时间长,且降解产物无细胞毒性。因其具有良好的细胞隔离功能和稳定血凝块的性能,能够与软组织紧密接触,有效维持生长空间,与骨组织接触区的孔隙可将血液引入植骨区,使新生骨组织贴合在生物膜上,进而使新生骨与自体骨紧密结合,同时还能够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5]。本研究通过对比海奥口腔修复膜和Bio-Guide胶原膜促进缺损区再植成骨的情况发现,观察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GBR术后1周,观察组的骨厚度和植骨厚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在进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的过程中,选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再生效果好,手术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种植术区存在的骨缺损患者82例,均为单颗牙缺失,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和Bio-Guide胶原膜行引导性骨再生技术修复骨缺损;骨移植物均为Bio-Oss小牛骨粉。术后1周进行临床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骨增量,种植成功率,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种植成功率为94.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1%(P<0.05)。观察组1周的骨厚度和植骨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低于对照组的7.47%(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效果良好,种植成功率高,能够有效地引导骨再生,重建牙槽骨外形,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种植,骨缺损,引导骨再生,口腔修复膜
参考文献
[1]林俊生,钟真珍,蒋昊,等.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6):20-21.
[2]王杏松.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172-173.
[3]谢苗苗,赵保东,王维英,等.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6):2911-2915.
[4]Llambés F,Silvestre FJ,Caffesse R.Vertical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with bioabsorbable barriers[J].J Periodontol,2007,78(10):2036-2042.
海奥口腔修复膜 篇3
关键词:牙种植,引导骨再生,口腔修复膜,钛膜,临床效果
牙齿缺失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不仅影响患者美观, 长时间的缺失还会导致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牙种植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牙缺失的方法, 但是成功率受骨组织的影响较大, 引导骨再生 (GBR) 技术是针对骨组织的引导再生技术, 将其应用于牙种植中有利于骨缺损部位的修复和再生, 提高其成功率[1]。屏蔽膜材料是GBR技术中的主要材料, 其性能是决定GBR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 临床可用的屏障膜品种很多, 其中钛膜的使用最为广泛。但是有文献报道, 其易皱折、暴露和需二次取出, 增加了患者痛苦。近年来, 随着对膜材料研究的不断发展, 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海奥口腔修复膜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黏膜缺损的修复、腮腺切除术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 但是其在GBR技术中的应用鲜有报道。本文以在牙种植中行GBR的1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口腔修复膜的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为临床上其应用积累经验,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1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院后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53) 和观察组 (n=54) 。入选标准: (1) 年龄在18~75岁; (2) 单颗牙缺失需要行种植修复; (3) 需应用GBR技术进行骨增量的患者。排除标准: (1) 严重肝病、肿瘤患者; (2) 在1周内有感染的患者; (3) 哺乳期、孕期的妇女; (4) 特异过敏体质, 尤其是对胶原敏感者。对照组53例患者中男性29例, 女性24例;平均年龄 (45.1±17.3) 岁。观察组54例患者中男性31例, 女性23例;平均年龄 (46.3±16.9) 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钛膜作为修复膜进行引导骨再生;观察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进行引导骨再生。具体操作:两组患者调整椅位至合适位置, 种上颌牙时, 上颌与地面约成45°, 种下颌牙时, 下颌与地面约成30°。采用1%双氧水和2.5%的碘伏溶液进行口腔及颌面部常规消毒。采用无痛注射仪对拟种植区行局部浸润麻醉。采用圆刀片依次切开黏膜、粘骨膜达骨面, 用骨膜剥离器翻开黏膜骨瓣, 完整显露牙槽骨。按照3Ⅰ种植操作要求在拟种植区域逐级备洞, 植入种植体。将骨粉用生理盐水浸湿后放在骨缺损区后, 对照组根据创面形状和大小采用规格适宜钛膜, 观察组采用C型 (1.0 mm) 海奥口腔修复膜放于植骨区域。术后口服头孢类及甲硝唑类药物抗炎治疗5 d, 同时含漱医用漱口水1周。
1.3 观测指标和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 成功评价标准:种植体稳定性良好, 在缺损区域里有新生骨, 并与自体骨结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 评价采用本科室自制的满意度量表 (百分制) :0~40分为不满意;40~60分满意;60~80分为非常满意;80~100分为极满意;满意度= (满意+非常满意+极满意) /总例数×100%。术后1周,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体征, 包括:骨密度、植骨厚度、骨生长效果 (成骨厚度/植骨厚度) 。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种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98.1%vs 84.9%, P=0.015) , 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3.7%vs 18.9%, P=0.013) , 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94.4%vs 77.4%, χ2=6.48, P=0.011)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临床体征比较:
术后1周, 观察组患者骨厚度、植骨厚度、骨生长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9.15, P=0.001;t2=6.52, P=0.002;t3=20.3, P=0.000) 。见表2。
3 讨论
牙齿种植, 亦称为“人工牙齿种植”, 是临床上常用的牙缺失修复手段, 但是有文献报道[2], 在牙齿种植的过程中, 由于患者骨组织缺损及生理性骨吸收等原因, 会导致侧方穿孔等种植失败问题的发生, 而GBR技术在其应用解决了此问题。GBR技术使用的主要材料——口腔屏障膜, 在软组织和骨组织之间建立了一个机械性的生物屏障, 可以允许有潜在生长能力、迁移速度较慢的成骨细胞优先进入骨缺损区, 同时保护血凝块, 减缓覆盖组织的压力, 在屏蔽膜下和种植体表面形成骨组织生长的空间, 实现缺损区的骨组织修复性再生, 进而可以有效解决牙齿种植过程中面临的骨组织缺损及生理性骨吸收[3]。
本文通过对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探讨发现:术后1周, 观察组患者骨厚度、植骨厚度、骨生长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种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海奥口腔修复膜应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中效果良好、手术成功率高, 能够促进骨和植骨的发育成长, 充分引导骨再生。考虑是由于海奥口腔修复膜作为一种胶原膜, 其保留了胶原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 影响了其表面吸附的蛋白质的性质, 并影响凝血反应、补体激活、细胞黏附等过程, 加强了缺损区血凝块的固定和边缘骨面的黏附, 有利于软组织在胶原膜表面的快速爬行愈合, 并且在成骨过程中降解慢, 成骨时间长, 引导骨再生效果好。此外, 有文献报道[4,5], GBR技术修复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通常要求将屏蔽膜放置的范围应超出骨缺损区边缘2 mm以上, 并与骨面紧密贴合, 保证屏蔽膜的稳定性, 有利于骨缺损的修复, 纯钛膜的边缘与正常骨面的贴合性较差, 使用时其边缘越过骨缺损边缘尽可能多些, 在2~3 mm以上, 而海奥口腔修复膜是厚度为1 mm, 并且其与骨面的贴附性较好, 能紧密贴合, 保证了修复膜的稳定性, 为骨修复提供了空间, 进而引导骨再生效果好。研究中还发现,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海奥口腔修复膜应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中安全性高, 考虑与其具有抗感染能力, 即使术后发生微小暴露, 生物膜也能在一定程度阻止炎性反应地发生有关, 并且其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去除了细胞成分, 保留了细胞外基质和真皮支架, 避免了胶原膜诱发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 但是由于本研究病例数目较少, 还需扩大样本含量, 建立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 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 海奥口腔修复膜具有效果良好, 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高, 安全性高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倩, 王佐援.引导骨再生术在种植手术中的应用[J].口腔领面外科杂志, 2010, 20 (4) :279-280.
[2]谢苗苗, 赵保东, 王维英, 等.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 2010, 14 (16) :2911-2914.
[3]李铁军.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J].河北医学, 2012, 18 (9) :1223-1226.
[4]王杏松.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医药, 2014, 12 (4) :172-173.
海奥口腔修复膜 篇4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牙槽骨缺损种植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入选患者66例, 可分析疗效病例共56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28例) 和对照组 (28例) 。实验组年龄18~48岁, 平均年龄为 (31.5±10.2) 岁, 病程1~3年, 平均 (2.4±1.7) 年, 实验组年龄36~68岁, 平均年龄为 (30.6±9.8) 岁, 病程1~3.4年, 平均 (2.9±1.1) 年,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见表1, 两组年龄, 性别, 病情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纳入标准: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 确定所有患者均需种植牙引导骨再生手术。
1.3. 排除标准:经过相关检查具有严重心、肝、肾损害疾病影响药物代谢的危重患者;具有心肺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精神病、骨质疏松等严重疾病。
1.4 方法:对照组和实验组同一般手术, 一般进行全身情况、口腔检查及X线检查。根据骨缺损范围准备适当大小的生物膜。如e-PTFE膜裁剪成合适大小, 依次用3%双氧水, 生理盐水浸泡冲洗, 双蒸水超声清洗10 min, 置70%酒精内保存备用, 用前泡于生理盐水, 反复漂洗。根据患者的情况备好植骨材料, 如取自体骨应先选定取骨部位及骨科手术器械。对照组采用肽膜引导骨再生, 肽膜的内层部分直接放于种植体和骨缺损区上方, 膜的外层伸展到骨缺损边缘外至少2~3 mm, 边缘修成圆钝后塞入粘骨膜瓣下方, 膜应平整不折叠。我们根据患者缺损创面大小和形状, 剪取大小和形状合适的肽膜放置于植骨的区域。实验组采用剪取大小和形状合适的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置于植骨区域, 引导缺损骨再生, 将膜边缘嵌入黏膜下方, 靠粘骨膜瓣的挤压固位。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对患者的几个指标进行观察, 包括:①修复成功例数及修复成功率, 主要包括种植体稳定性良好, 新生骨长出, 以及与自体骨结合情况。②1周骨厚度、植骨厚度。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④患者的满意度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两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连续型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对照组与改良组56例的疾病情况见表1。
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1周骨厚度为 (2.198±0.439) , 植骨厚度为 (2.011±0.245) , 患者满意度为78.57%, 修复成功率为82.61%, 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实验组1周骨厚度为 (2.618±0.521) , 植骨厚度为 (2.425±0.221) , 患者满意度为89.29%, 修复成功率为91.30%, 并发症发生率为7.14%。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后, 发现采用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 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在原则上只要有骨缺损, 都可以使用引导骨再生技术, 但一般只用于局限性的骨缺损或骨量不足, 较大范围的骨缺损还是以植骨或植骨结合GBR技术为佳[3]。以前一些学者认为骨缺损<3 mm使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可再生修复, >3 mm则需植骨, 随着钛加强e-PTEF膜的出现, 骨缺损范围远>3 mm也可以取得成功, 但需解决种植体的早期固位。另外使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时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局部健康状况与一般牙种植时无特殊区别。引导骨再生的生物膜可分为不可吸收 (生物不降解) 与可吸收 (生物降解) 两大类。不可吸收膜以聚四氟乙烯膜它又分两种类型:一种为中央区膜材料的组织致密, 有金属网加强, 可以维持一定的骨缺损空间, 并阻止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通过;边缘柔软, 微孔为0.45 μm, 孔大允许结缔组织长入, 使生物膜固定;另一种为膜中加钛网支架或聚丙烯网架, 以保持骨缺损间隙。可吸收膜目前有聚乳酸膜、聚乙烯酯膜、共聚物膜及胶原膜等, 近年来国外已推出一种可吸收膜BioGede已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骨再生技术是根据各类不同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的特点, 即上皮细胞、成纤维组织细胞比牙周膜细胞、成骨细胞移行速度快, 利用各种细胞间在形态、大小上的差别、采用生物材料制成的生物膜在牙龈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人为地竖起一道生物屏障, 阻止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 避免这些细胞与成骨细胞之间的竞争抑制, 确保成骨过程在无成纤维细胞干扰的前提下逐渐完成, 最后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我院对于牙种植再生患者的治疗采用口腔修复膜材料引导骨再生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效果确切,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谢苗苗, 赵保东, 王维英, 等.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16) :2911-2915.
[2]桂芳.口腔修复不同材料的摩擦性能比较分析田.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2 (5) :69-70.
海奥口腔修复膜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6例牙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且排除严重心、肝、肾等系统疾病的患者。根据口腔修复膜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3岁, 平均年龄 (45.02±6.01) 岁;缺牙类型包括20颗磨牙、13颗前磨牙。实验组, 男21例、女12例;年龄最小31岁, 最大64岁, 平均年龄 (45.12±7.04) 岁;缺牙类型包括18颗磨牙、15颗前磨牙。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种植体植入均采取常规手术方式进行, 即使用生理盐水浸湿Bio-Oss骨粉, 并在种植体侧骨缺损位置内将其完全放入。手术完成后,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合适的口腔修复膜, 即检查其牙骨缺损伤口的大小和形状后, 给予对照组钛修复膜引导缺损骨再生, 将钛膜修剪成符合牙骨缺损情况的形状并置于植骨部位。实验组以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缺损骨再生, 同样将其修剪成符合牙骨缺损情况的形状并置于植骨部位。确认放置成功后, 在其边缘处进行覆盖, 覆盖长度约为2~3 mm, 术后常规缝合创口。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修复成功:手术后, 种植体表现出较高的稳定状态, 牙缺损位置可见新生骨长出, 并且可良好结合自体骨。 (2) 手术结束后1周, 对比两组患者的骨厚度、植骨厚度, 厚度通过10分度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3)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副反应发生情况, 主要包括2个方面, 即创口开裂、牙局部肿胀。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牙缺损修复效果比较实验组修复成功率为96.97%, 高于对照组的78.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两组患者骨厚度及植骨厚度比较手术完成后1周, 经测量得出实验组骨厚度为 (2.6728±0.5496) mm、植骨厚度为 (2.4563±0.4520) mm;对照组骨厚度为 (2.0145±0.2014) mm、植骨厚度为 (1.9122±0.1236) mm。实验组的骨厚度及植骨厚度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04、2.05, P<0.05) 。
2.3两组患者副反应比较实验组仅出现1例副反应 (牙局部肿胀) , 发生率为3.03%;对照组出现7例副反应, 包括4例创口开裂、3例牙局部肿胀, 发生率为21.21%。实验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12, P<0.05) 。
3讨论
在社会环境及饮食结构不断改变的背景下, 导致牙缺失情况频繁发生, 若长时间得不到修复, 不仅会影响牙齿美观, 还会造成邻近牙齿的咬颌功能紊乱, 继而促使正常牙齿逐渐松动, 甚至出现脱落的现象[2,3]。牙种植技术也是临床常见的人工牙齿种植技术, 即借助现代医学技术将适合牙齿种植的材料进行设计加工, 使加工后的材料能够兼容患者的自体骨, 并植入牙槽骨中, 最后配合烤瓷牙冠完成牙齿种植。牙种植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引导骨再生, 而修复膜材料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牙康复效果。当前, 随着引导骨再生膜技术的不断推广及应用, 进一步提升了牙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该类技术主要借助生物膜为骨组织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以此达到手术目的。鉴于此, 选择一种正确的口腔修复膜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钛膜是一种不可吸收生物膜, 具有抗力强度良好、质地坚硬的特点, 是临床常见的修复材料, 在促进植骨生长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有研究发现, 钛膜的实际使用在存在一些不良的影响, 如阻止植骨对血液的良好吸收等, 继而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海奥口腔修复膜是一种可吸收膜, 且无任何化学交联剂, 不仅能隔离细胞、稳定血凝块, 还可以保证血液血浆有效输往植骨区内, 从而促进植骨得到良好生长, 为进一步贴合自体骨提供有力的支撑。结合本研究结果发现, 实验组以海奥口腔修复材料引导缺损骨再生后, 修复成功率达96.97%, 骨厚度为 (2.6728±0.5496) mm、植骨厚度为 (2.4563±0.4520) mm, 副反应发生率为3.03%;对照组治疗后修复成功率为78.79%, 骨厚度 (2.0145±0.2014) mm、植骨厚度为 (1.9122±0.1236) mm, 副反应发生率为21.2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国内一些文献结果基本一致, 将海奥口腔修复材料配合牙种植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在此建议, 临床医生应加大牙齿缺损等口腔疾病的预防宣传力度。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根据引发口腔疾病的因素, 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主要提醒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 尽量做到戒烟戒酒;坚持刷牙2次/d, 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坚持洗牙等。
综上所述, 在牙种植患者引导骨再生中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的临床效果较优于钛修复膜, 可有效提高修复成功率, 促进植骨生长, 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显著的修复材料,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 66例牙种植患者, 根据口腔修复膜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3例。对照组使用钛膜作为修复膜材料修复, 实验组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作为修复膜材料修复。对比分析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修复成功率为96.97%, 高于对照组的78.7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完成后1周, 实验组骨厚度为 (2.6728±0.5496) mm、植骨厚度为 (2.4563±0.4520) mm, 均大于对照组的 (2.0145±0.2014) 、 (1.9122±0.1236) mm (P<0.05) ;实验组副反应发生率 (3.03%) 低于对照组 (21.21%) (P<0.05) 。结论 在牙种植患者引导骨再生中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的临床效果较优于钛修复膜, 可有效促进修复成功率, 减少副反应, 适合临床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口腔修复膜材料,牙种植,骨再生,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珍香.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口腔修复膜材料的应用.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2015, 25 (5) :27-28.
[2]何群榕.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5) :77-78.
海奥口腔修复膜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有且只需要修复一颗牙齿的牙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入选的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肾等重大疾病和传染病,且无凝血功能障碍。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38.6±1.9)岁;对照组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37.7±2.6)岁,两组牙种植患者在年龄、性别、牙齿修复位置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按照常规牙种植手术步骤,观察组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在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对照组则使用钛膜引导骨再生。根据患者需要修复牙齿的的个体差异性,按照牙齿的缺损程度,大小形状选取合适相应的口腔修复膜予以填补,最后间断缝合闭合创面。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种植体稳定,在自体骨的基础上长出新骨为修复成功,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以及1周骨厚度、植骨厚度。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种植成功率为98.0%,对照组患者种植成功率为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种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有2例(4.0%),而对照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5例(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观察组患者的1周根骨厚度以及植骨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3讨论
该次实验研究显示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对牙种植患者的骨再生临床疗效有显著的差异,观察组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上促进骨再生比对照组使用钛膜的效果明显好很多。修复成功率98.0%远高于对照组60.0%,而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患者只有2例,远远低于对照组的例数。最重要的是,观察组在1周骨厚度和植骨厚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相关研究报道[6],用海奥口腔修复膜促进骨再生的成功率达97.33%,而采用钛膜的成功率为90.67%。与该次研究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成功率相近,再次说明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上促进骨再生的临床疗效甚佳,研究的成功也在于根据要患者需要修复牙齿的的个体差异性,按照牙齿的缺损程度,大小形状选取合适相应的口腔修复膜予以填补,最后间断缝合闭合创面。但是钛膜的成功率却有所偏差,这与环境温度、湿度以及患者自身心理和生理因素上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传统钛膜属于不可吸收类型[7],且质地较硬,有一定的抗力强度,空间结构能够较好的维持,这样的方式对植骨而言比较利于其成长,对患者相关组织而言,血液血浆进行植骨区就被很大程度的限制了,从而阻挡了植骨对血液的吸收,这样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而海奥口腔修复膜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4],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是采用生物工程学技术,将哺乳动物的皮肤组织经一系列处理后,去除了可诱发宿主免疫排斥反应的细胞成份,而保留的细胞外基质;真皮支架和基底膜,海奥具有影响细胞形态、促进细胞迁移、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海奥口腔修复膜保留了真皮层原有的三维空间结构,可为宿主细胞生长和快速血管化提供良好的环境,具有调节、引导细胞长入、促进血管化和上皮形成的功能,从而更快地完成组织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海奥口腔修复膜处理后保留了基底膜层。海奥口腔修复膜中的基底膜是分隔皮肤中表皮细胞与真皮细胞及其周围间质组织的薄层基质[8],在支持、粘着上皮细胞、选择性通透与形态构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为上皮细胞的移行提供天然的平面,有利于快速上皮化。海奥口腔修复膜很好地保留了天然的细胞外基质结构,适合于细胞的生长,有利于材料的降解和组织的再生。
综上所述,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临床应用疗效不同,海奥口腔修复膜在患者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修复率高,不良反应低,且骨再生质量好,是实施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首选可靠口腔修复膜材料,应该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李金凤.口腔修复美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6(3):13-14.
[2]汪乔那,李明,邱憬,等.下颌无牙颌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J].江苏医药,2015(16):108-110.
[3]蒋威.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疗效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5):2911-2914.
[4]林俊生,钟真爱,蒋吴,等.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9(16):20-21.
[5]桂芳.口腔修复不同材料的摩擦性能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2(5):69-70.
[6]赵瑞英.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7(14):833.
[7]经海永,何平.两种口腔修复膜材料应用于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效应比较分析[J].中外医疗,2016(12):123.
[8]祝媛,江卫东,熊贯宗,等.引导骨再生技术应用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