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定义

2024-09-23

经济学定义(精选8篇)

经济学定义 篇1

摘要:解读定义的意义在于深化学科认识, 进一步满足学科发展要求, 完善学科在不断发展中的现实需要。目前现代会计研究中工作评价准则等问题能直接影响会计定义, 新的经济环境下, 财务会计工作与财务会计定义的结合产生了新的发展。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视角作为出发点, 并结合企业与市场经济范畴, 通过市场、信息和经济系统三方面详尽的解读会计定义。

关键词:经济学,解读,财务会计定义

一、会计定义的概述

纵观传统认知中对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定义中几个独具代表性的定义, 这几种定义广泛的为国际认可并熟知, 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第一, “艺术论”是被学术界广泛使用的一种定义, 主要是基于会计通过特定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字转换成实体的货币, 并由这些货币将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转换成有用并且负载价值的信息, 正是由于这些数据所承载的信息能够更好地解释其结果的内在含义, 同时可以变成日后运用的基本依据, 解释整个商业结果的数据文件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第二, 最为广泛的定义是会计“信息系统论”, 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关的信息, 那么会计工作的载体会计信息就是一个程序系统;第三, 会计本身不可脱离企业而独立存在, 其本质就是为企业服务, 也能被定位于服务类。通过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会计工作能将企业经营的具体状况如实呈现, 为相关部门提供财务状况分析报告。通过会计提供的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在这里就能将会计看成是开展量化计算的一项工作, 进而为企业提供经济资源。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财务定义

(一) 信息与财务信息层面解读财务会计定义

会计工作的主要活动是完成企业内的经济活动向数字信息的转换, 科学系统的信息处理和条例化归档可以更好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目前关于信息定义的说法还比较多, 无法提出统一的定义, 但信息在阐述、说明和反映事物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其通过反应事物之间的差别, 将其特征和不同事物的变化情况呈现出来。财务会计通过运用货币的形式记录信息, 对信息进行必要的计算后, 将承载着经济数据的信息反馈给企业内部部门。企业决策者通过会计提供的系统信息进行投资、理财以及经营决策, 开展企业战略部署规划。结合会计资料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状况、综合效益以及利润比例都详实的表现出来。财务信息的真实客观性使得企业能够真实、客观、透明的反映出其在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发展状况, 为经济市场的全体参与者形成巨大的资源库, 便于信息使用者决策。

(二) 面向市场层面分析财务会计定义

市场通过对市场参与者提供交易环境而作为一种机制, 对供求双方的需要做好相关建设, 成熟的交易市场能够保证交易活动顺利完成, 可以通过市场调整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市场层面的影响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 市场为交易活动提供平台, 买方和卖方能够在市场提供的桥梁上完成沟通, 顺利完成交易活动。市场特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信息的高效使用存在障碍, 财务信息的披露无法脱离市场监管而存在。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选择公开财务数据意味着私有财产转化为公共信息, 这样信息的公开对于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处境有待商榷。市场参与者根据公开的财务信息资料完成后续投资决策, 可以为市场价格公允以及市场稳定奠定基础。财务信息的高效使用需要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中进行, 违背市场交易原则或提供虚假财务信息都会影响市场经济秩序, 对市场经济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三) 从经济系统层面分析财务会计定义

系统是将存在的具有依存联系关系的特殊独立结构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整合起来, 这些特殊独立的机构在运作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是将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数据记录、归纳、整合加工成经济决策有用的数据, 并将这些财务信息输出给信息决策使用者的一个信息整体。系统能够将其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公开透明的呈现出来,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也存在这样的属性。基于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 企业在市场运作中不免要从自身利益考虑, 其所提供的信息也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的, 企业外部的信息决策使用者需要根据企业公开的数据和信息, 结合自己主观的行业判断, 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制定出更有说服力的决策依据。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 财务会计制度也更加趋于完善, 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财务信息系统更好的发挥预测决策的作用。

财务会计本身的属性决定了人为财务信息系统的创造主体, 进一步说明了人们对财务会计的解读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财务会计系统建设要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 通过研究系统内各个部分的作用, 观察系统内数据信息的内在联系, 制定企业战略目标。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结构, 财务报告附注对财务信息决策起到辅助作用, 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数据结合表外披露的合理估计预测才能最大程度完成财务会计目标。

三、结束语

财务会计定义的解读是财务会计理论重要的研究内容, 研究定义可以深化知识结构, 强化认知学科。财务会计是经济市场中的重要内容, 现代财务会计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公正。从经济学视角研究其对会计概念的影响, 探索会计发展现状, 进而将其深入的运用到经济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中, 以企业为平台, 真实客观的理解财务会计定义。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叶凡, 冯星, 高军.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会计研究, 2013 (03) :11-12.

[2]张倩.浅析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智富时代, 2014 (05) :13-14.

经济学定义 篇2

A.74.67 B.80.62 C.93.29 D.106.47 答案:B 解析:消费税=

到岸价(1进口关税税率)消费税税率

1消费税税率到岸价格(CIF)包括:进口设备货价、国外运输费、国外运输保险费等费用又称为关税完税价格。CIF=1200+72+4.47=1276.47万元

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构成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指从工程筹建起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生产或使用止的整个建设期间,除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和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以外的,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和交付使用后能够正常发挥效益或效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资产属性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递延资产)。

(一)固定资产其他费用(13项)

1、建设管理费

是指建设单位从项目筹建开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或交付使用为止发生的项目建设管理费用。建设管理费费用内容包括5项费用:

(1)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建设单位发生的管理性质的开支。例如工作人员工资、保险等(2)工程监理费:是指建设单位委托工程监理单位实施工程监理的费用;

(3)工程质量监督费:是指工程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工程质量而收取的费用;

(4)招标代理费:是指建设单位委托招标代理单位进行工程、设备材料和服务招标支付的服务费用;

(5)工程造价咨询费用:是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代为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标底、工程结算等或进行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所发生的费用。

典型题目:下列构成建设管理费的是()。A.建设单位管理费 B.工程监理费 C.工程质量监督费 D.可行性研究费 E.工程造价咨询费 答案:ABCE 典型题目:工程建设其他费按照资产属性分别形成()。A.固定资产 B.流动资产 C.无形资产 D.有形资产 E.递延资产 答案:ACE

2、建设用地费

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规定,建设项目征用土地或租用土地应支付的费用(1)土地征用及补偿费。

(2)征用耕地按规定一次性缴纳的耕地占用税。

(3)建设单位租用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权在建设期支付的租地费用。

3、可行性研究费

是指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编制和评估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的费用。

4、研究试验费

是指为本建设项目提供或验证设计数据、资料等进行的必要的研究试验及按照设计规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试验、验证所需的费用。

5、勘察设计费

是指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程设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工程勘察费、初步设计费(基础设计费)、施工图设计费(详细设计费)、设计模型制作费。

6、环境影响评价费

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规定》,为全面、详细评价本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或造成的重大影响所需要的费用。包括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环境影响报告表和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评估环境报告表等所需的费用。

7、劳动安全卫生评价费

包括编制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大纲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以及为编制上述文件所进行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等所需费用。

8、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

是指建设场地准备费和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

9、引进技术和设备发生的未计入设备费的费用

10、工程保险费

是指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根据需要对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机器设备和人身安全进行投保而发生的保险费用。

包括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引进设备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等。

11、联合试运转费

是指新建项目或新增加生产能力的工程,在交付生产前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工程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整个生产线或装置的负荷联合试运转或局部联动试车所发生的费用净支出(试运转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部分费用)。

12、特殊设备安全监督检验费

是指在施工现场组装的锅炉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消防设备、燃气设备、电梯等特殊设备核设施,由安全监察部门按照有关安全检查条例和实施细则以及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安全检验,应由建设项目支付的、向安全监察部门缴纳的费用。

13、市政公用设施费

是指使用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项目,按照项目所在地省一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建设或缴纳的市政

公用设施建设配套费用,以及绿化工程补偿费用。

(二)形成无形资产费用

形成无形资产费用的有专利及专有技术使用费。包括:

(1)国外设计及技术资料费、引进有效专利、专有技术使用费和技术保密费;(2)国内有效专利、专有技术使用费用;(3)商标权、商誉权和特许经营权费等。

(三)形成其他资产费用(递延资产)

形成其他资产费用(递延资产)的有生产准备及开办费。是指建设项目为保证正常生产(或营业、使用)而发生的人员培训费、提前进场费以及投产使用必备的生产办公、生活家具用具及工器具等购置费用。

典型题目:某工程为了验证设计参数,按设计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一新型结构进行测试,该项费用由建设单位支出,应计入()。

A.建设单位管理费 B.勘察设计费

C.施工单位的检验试验费 D.研究试验费 答案:D 典型题目:下列属于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内容的是()。A.设备购置费

B.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 C.建设用地费 D.预备费 答案:C 典型题目:下列不属于建设用地费的是()。A.土地征用及补偿费

B.征用耕地按规定一次性缴纳的耕地占用税 C.城市维护建设费

D.建设单位租用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权在建设期支付的租地费 答案:C

典型题目:按我国现行投资中,下列费用中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是()。A.建设单位管理费 B.安全文明施工费 C.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D.工程保险费 E.联合试运转费 答案:ADE

五、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

除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以外,在编制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设计总概算时,应计算的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

(一)预备费

按我国现行规定,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两种。

1、基本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是指在投资估算或设计概算内难以预料的工程费用,费用内容包括:

(1)在批准的初步设计范围内,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所增加的工程费用;设计变更、局部地基处理等增加的费用;

(2)一般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预防自然灾害所采用的措施费用。实行工程保险的工程项目费用应适当降低;

(3)竣工验收时为鉴定工程质量,对隐蔽工程进行必要的挖掘和修复费用;(4)超长、超宽、超重引起的运输增加费用等。

2、价差预备费

价差预备费是指建设项目建设期间,由于价格等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预测预留费用。费用内容包括:人工、设备、材料、施工机械的价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及建设其他费用调整等增加的费用。

(二)建设期贷款利息

建设期贷款利息指在项目建设期发生的支付银行贷款、出口信贷、债券等的借款利息和融资费用。大多数的建设项目都会利用贷款来解决自有资金的不足,以完成项目的建设,从而达到项目运行获取利润的目的。

典型题目:建设投资中的预备费用由()组成。

财务会计在经济学角度下的定义 篇3

【关键词】经济学 财务会计 定义

一、引言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理论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科学手段,在定义方面亟待完善。对于财务会计定义的解读,可以深化财务会计的认识。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具有相对可靠的属性,是整个财务报告估计和判断的基础。

一、财务会计在国内外的主流定义方法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会计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从财务会计的本质出发,综合多方面的财务会计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主流的定义方法。

(一)国内会计的定义

第一,五十年代的时候,《会计核算原理》中,提到财务会计核算这样写道:是开展经济核算的一种形式,可以反映经济过程里,各个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的财务审核工。第二,六十年代《会计学原理》中提出了会计职能具体有两种,即反映和监督的职能。这时候他们把会计定义成一种方法。例如,会计是进行计量、观察、分析和登记的方法。第三,六十年的《会计原理》中提到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可以反映一击监督生产过程的监督方法。第四,六十年代《辞海》提出两种定义,分别是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现系统地、连续地在企业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中,进行预算执行的结果。第五,七十年代《会计基础知识》中写道会计主要是采用货币形式,采用记账、算账和用帐等形式,对企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的核算,这个过程可以反映经济过程的发展成果。第六,有的文章则提出,会计本身就是管理。会计属于管理范畴,是另外一种管理活动[1]。

(二)国外会计定义

在英国,《大百科全书》中,将簿记以及会计认为是一个信息系统,还提出可簿记是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提出会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可以分类总结企业的交易情况并且解释其结果。在美国,会计师协会在1953年8月发表公报中,提出的会计定义和《大百科全书》中的定义比较相似。“公报”,对上述定义中所涉及的“艺术”一词的含义作了解释。“公报”写道,艺术中存在一部分科学,但是艺术必须包括科学上技巧以及经验。但是,七十年代以来,美国会计趋向于,将会计理解作为此阿勇提供财务信息为主要方式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在日本,赫赫有名的会计学家——“黑泽清,对复式簿记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最后他对簿记给出了一个定义,会计师在企业中,采用货币开展计算来的一个资本循环的手段。”

二、财务会计在经济学角度下的定义

(一)从企业出发

企业是货物制造者以及劳务提供者,企业创造了源源不断的社会财富。企业运行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又是寻租者,要通过公开发行证券,实现对其他公司的并购,在再分配的基础上,实现社会资源的扩大。市场初次配置资源,但是再次配置是通过企业进行的。企业内部主把资源变成生产要素,使得他们有机结合起来,变为为现实的生产力,促使社会财富扩大。财务报告需要立足企业,界定对外提供的报告范围。

(二)以服务市场为导向

市场,是通过供需双方仪器决定价格,实现交易完成,这其中调节经济是一种主要的机制。分析市场有市场参与,就是证券、商品和劳务。每一个市场参与者,不但是买方,并且是卖方。公平、自由以及平等竞争的平台,促进者财务会计的长久发展。以服务市场为导向的时候,需要把政府干预以及垄断摆脱开[2]。因为企业总是不确定性并且伴随风险状况下决策,这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自于市场。今天的市场不是完全充分市场。那么任何上市企业因为要进入资本市场,所以要有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作为准人“入场券”。在上市之后,必须依照监督者要求,提供规定报告以及财务信息[3]。市场的顺利运转需要配置投资,这个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才使得各企业的财务可以交流,同时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如果财务报告没有公开,那么财务信息便是私人产品,是内幕信息。财务报告如果公开,私人产品就成了公共产品。

(三)财务信息与信息

会计,是把企业的经济数据变成企业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财务会计需要企业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中变成为企业财务信息的活动。信息有三个特点,第一,可以描述事物的特征。第二,是说事物差异存在变动[4]。第三,反映出事物的差异。企业的资源和主权以及变动,是伴随着交易发生而变化,这种情况客观存在。但是把交易数据变成财务信息,这其中存在的经济变化恐怕,便是无法了解的。信息主要是由每个企业提供的,如果向市场公开,信息就成为公共产品,可以被为全体参与者共享。需要强调是,企业原来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企业通过发行证券和筹集资金,对其他其他企业并购实现扩大资本和规模。但在客观上,财务信息最终转化为市场信息,影响到对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四)反应经济系统

系统具体来说指一系列相互依存,但是各自起作用的部分,来完成整个整体的功能。宇宙是一个自然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下,还可划分出多个小系统。当我们仔细观察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发現财务报表是核心,可以决定财务报告中的性质和最终目标[5],但是表外显示的是系统补充,最终使财务报告具有估计和预测功能。财务会计主要是以可稽核凭证作为根据,把会计准作为准绳,实现了财务报表信息可靠性。反映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结构的属性。对于收益信息以及财务状况信息和现金流量中不能绝对可靠,反映出相对可靠的属性。

三、结语

20世纪以来,会计的定义问题成为会计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时至今日,仍然是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部分。因为会计的定义影响到现代会计研究公正评价的一个准则问题。会计定义的确定对于财务会计的核心实质有着揭示作用。以上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从国内外财务会计的定义入手,从多个方面对于影响财务会计定义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财务会计涉及的定义和范畴,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郭霁.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构成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4):263-264.

[2]陈淑华.简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J].现代经济信息,2011(4):109-110.

[3]仇铭燕.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探究[J].财经界,2013(35):98-99.

[4]葛家澍,叶凡,冯星,等.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会计研究,2013(6):157-158.

[5]张志刚.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7):52-53.

经济法定义的探究 篇4

一、经济法的渊源

经济法一词的不同理解引发了学界许多争论。经济法学者对它有多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 最早提出经济法概念是18 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另一种观点认为, 现代经济法的最早提出者应该是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蒲鲁东。不过, 应该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尼古拉. 博多在其1771 年出版的《经济哲学初步入门》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经济法规这一概念。博多认为, 经济法规, 属于自然法, 而且制约着经济社会。

二、我国对于“经济法”的不同解读

我国经济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 对经济法定义的争论愈加激烈, 占主导地位有以下几种说法:

( 一) 国家协调论。 (1) 杨紫烜教授认为, 经济法调整的是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国家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种理论下, 经济法调整对象为特定的经济关系, 而这种特定的经济关系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 在此种观点中, 用“协调”两个字来说明国家对于经济关系的调整, 过于放轻了国家的作用, 并不能够体现出国家的重要作用。国家在这种说法中仅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

( 二) 国家干预论。 (2) 李昌麒教授认为, 经济法调整的是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所调整的此种特定的经济关系是指经济法应当保护、禁止和鼓励发展的一种社会关系。具体的讲包括, 市场主体调控、市场秩序调控、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分配调控。通说同意“需要国家干预论”将在下面做详细论述。

( 三) 国家调节论。 (3) 漆多俊教授认为, 经济法调整的是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关系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这种理论是建立在保障国家调整经济, 从而促使经济协调稳定健康的发展, 但是这种论说将经济法过于狭隘化, 经济法调整的不仅是国家在调节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也调整国家作为主体的经济关系。此种定义不够完善。

对比以上几种对经济法定义的理论学说, 我们比较赞成李昌麒教授的“国家干预说”, 即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关系图如下: 市场失灵———需要外力的干预———其他外力手段不能有效解决而法律手段具有优势———需要引入法律手段———干预理论, 二元化法律体系等的瓦解———经济法应运而生。

三、对经济法定义的理解

( 一) 如何理解“需要”

经济法定义中的“需要”具有双向性, 这里的“需要”既指在市场的利益交互过程中的需要, 又包括国家为调控经济, 保障经济平稳发展的需要。这里的“需要”并不是人们自我主观上的一种为所欲我的“需要”, 也不是国家认为的“需要, 国家的干预只是适应市场的一种客观的需求而已。“需要”是一个度, (4) 即使一种限制也是一种程度, 是国家在干预经济之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在“国家干预说”之中“需要”是对干预程度的一种设定, 譬如每年国家经济计划的制定都是以前一年经济的各项指标以及缺损而制定, 并不是一种盲目的口号,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需要”也是对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限制, 为它创设了一个尺度防止对经济的过度干预而使市场丧失活力。这种“需要”的程度大多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克服市场失灵与公共失灵, 二是针对整个社会的需求。简单来讲就是针对市场以及整个社会的需要而确定。国家对市场的干预一般发生在市场出现混乱而失灵的情况下, 国家多是在在失灵处进行干预, 通过国家干预从而修复市场竞争秩序, 弥合市场利益裂痕; 国家对政府的干预发生在失灵的公共部分, 在失灵处干预。

( 二) 经济关系

经济关系是需要多个法律部门予以调节。经济法调整的特定条件下的经济关系, 包括市场主体调控经济关系, 市场秩序调控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5)

市场主体调控经济关系指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干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这就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层是国家作为一种局外的层面, 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对于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进行的调控和管理过程中二发生的经济关系。第二层是以国家为主体在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市场秩序调控关系是指国家在建立市场体系过程中为了均衡国家, 经营者和消费者各方面的合法权益而对于介入市场各个主体的市场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种调控的社会关系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反垄断法为主。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在法律规范之中主要体现在财税法, 金融法, 环境法, 资源法以及土地管理法之中, 它主要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的利益以及国计民生的维稳而对市场实行的宏观上的全局性调控, 简称宏观调控关系。经济的调节主要包括几个层次, 市场的自我调节是一种自发的调节, 是最基础的低层次的调节, 但是有些事情是市场调节解决不了的或解决不好的, 这就需要更高层次的国家宏观调控。

四、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比较以及其独特性

为了能够更加了解经济法的定义, 可以从它与其他部门法的比较之中得到更好的诠释, 而通过其与其他部门法的比较, 也更能够使经济法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比较: 1、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调整的是国家在管理本国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在这一层次的社会关系中, 当事人双方是不平等的。行政法的调整的是行政主体以及行政相对人, 行政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 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会私人与国家公权力的抗衡, 比不单指在经济层面。2、法律关系主体不同。经济法的主体包括国家公权力机关和相对对象; 行政法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其他行政法主体。两者的法律关系主体并不一样。

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1、具体的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调整当事人双方地位兵不平等, 国家作为公权力机关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民法则调整作为平等主体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2、法律属性不同。经济法强调社会本位, 以整体的利益为基本原则, 经济法所着眼的是全局性, 长远性的;偏向于社会法的内容; 而民法则主要在强私人财产的不可侵犯, 偏重于自然法学派, 突出个体权利的本位性, 并充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来实现市场的活力。

从经济法与民法, 行政法的比较之中, 我们可以看出经济法所具有的独特性: (6)

1. 从经济法的客体来说。经济法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 是在现有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 同时包含着在这种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各种社会关系。

2. 从构成经济法各种关系的主体来说。经济法关系的主体只能是体现国家权力的是经济单位。

3. 从制裁的性质来看。经济制裁有其特殊性, 是经济法不同于其它法律部门的一条相对标准, 它是根据这样的原则构成的: 未履行或没有相应地履行义务的经济后果, 由造成后果的一方承担。

综合经济法的渊源, 定义的分析以及与其他部门法的比较, 希望能够使经济法的定义更加清晰, 是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经济法, 从而使其在实践之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 经济法最基本的定义仍然没有得到统一, 本文通过对各种观点的论述最终认为“需要国家干预说”具有优势地位, 并对此学说中经济法的定义进行解释, 希望通过此对经济法定义有所探究。

关键词:经济法定义,经济法调整对象,国家干预

注释

1 杨紫烜.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28-32.

2 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将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

3 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4 范水兰.经济法是国家干预之法[J].国际商报, 2010 (14) .

5 张夏.试论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J].法制与社会, 2013 (01) .

经济学定义 篇5

关键词:传媒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灵魂

科技的快速进步, 知识的急速暴增, 尤其是网络的遍及与电脑技术的使用, 都在让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出现了以往没有过的改变。在地域与空间已不是阻碍时, 在地球更像个地球村时, 我们就走进了新的经济时代。美国是新经济源, 可新经济的潮流已流向了全世界。

对于新经济的定义, 在学术界有着各样的解释。总的概括来收, 新经济时代重点包括了三方面内容, 即将网络进步与信息共享作为重点的信息时代、将传统的管理与营销方式向新型管理方式改变的革新时代和将知识看作新经济提升动力的知识时代。

一、新传媒经济时代对企业文化的新概念

1. 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富饶

(1) 企业文化应有着包容性。经济全球化将资源共享已成了可能。传统的企业文化常常是在企业进步到某个时段与规模后, 由企业管理人练就出来的, 可是新时代的企业文化规定企业应主动地定义企业文化, 且以此来引领企业的价值走向。

例如, 在1450年, 德国人谷登堡对一台旧的榨油机畸形改造, 发明了历史上的第一台活字印刷机。印刷术使书籍数量剧增, 使西方近代教育兴起并迅速繁荣, 从而大大改变了西方文化、以至世界文化的面貌。500年后, 电视机的发明, 使得大量的信息被传送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地球开始变成一个越来越小的“村子”。

(2) 企业文化应带有学习性。在新经济时代来到前, 企业已了解到了学习的重要, 所以很多企业就定时给职工进行培训与再教育, 从而取得职工与企业的进步。可是知识暴涨的时代决定了单单凭借企业提供的培训与学习机会是相当不够的, 太多的知识需企业职工们积极地、不断地去了解学习。所以企业文化应引领企业构建学习型团体, 引领职工成为学习型才子, 让企业由被动培训转成主动学习。

2.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非常显著

(1)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的必要因素。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状况下, 同一种类的竞争企业有着相同的社会消费环境和竞争压力, 且企业的科技进步也很易被竞争者效仿且升华, 就是说信息时代让企业在外部竞争力类似的状况下一定要提升内部驱动力, 而先进的企业文化也是加强企业内部竞争力的重点。

强大的企业文化几乎是那些总是持续成功的没过企业的幕后动力。没过企业界的早期领袖, 如IBM公司的托马斯·沃森、保洁公司的哈利·普罗科特都坚信现今的企业文化会为企业带来成功。如今这些早期领袖人物的教诲通过企业中一代又一代的经理人传承下来, 他们都保持了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且在市场中占有领先地位。

(2) 一个企业的文化可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NCR公司前董事会主席艾伦喜欢谈论一个发生在自己公司里的故事。在1945年8月, 艾伦作为盟军方面战后进入德国的首批民间人士, 前去了解该公司战前设在当地的一家工厂的状况。该工厂在战前刚刚建成, 不过很快就被德军下令充公并服务于战争。艾伦到达当地, 需要徒步穿过一大片废墟才能到达工厂, 在途中意外遇到了2名六年未曾谋面的NCR员工, 他们衣衫褴褛, 却在忙着整理废墟。NCR公司就在这样的世界大战的炮火中生存下来。几天后, 他们呢吃惊地看到一辆美军坦克直接开进了工地。一个美军手握方向盘, 冲他们咧嘴笑道:你们好!我是奥马哈, NCR的员工, 你们几位这个月的定额完成了吗?”

二、现代企业怎样建立符合新时代的企业文化

1. 应创立竞争合作的企业文化

在新经济时代,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仅仅凭借自己的力量独自发展已很难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竞争已更加表现出了明显的合作性。两个企业甚至更多企业, 在某一领域也许是对手, 可是在另一领域完全会以合作人的身份一起同外界抗衡, 最后获取共赢。所以当代企业文化一定要表现出竞争合作的包容与魅力, 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借助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的优点, 填补企业自身的不足, 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攻击性与独立性超强的企业文化, 只会造成企业被市场中的同行孤立, 最后变成市场的牺牲品。

2. 当代企业文化应独具一格

企业的个性是企业文化一个较重要的特点, 而许多企业特别是同行业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当中, 总是效仿行业内的较强企业, 对企业精神的表示类似, 这就会导致职工对企业文化无所谓、觉得企业文化仅是宣传模式的结果。当然, 企业文化追求个性并不代表企业一定要独立独行, 信息共享让企业有可能人事与学习别的企业的先进文化, 可是企业文化的内涵规定一定要表现本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精神, 这样企业文化才会有存在的必要性。现代企业要按照其自身的进步历史、文化沉淀、经营特征、管理规定等元素, 练就出不但经典且又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以此加强企业的整体文化素质。

3. 要求具有“双赢”观念

企业文化的“双赢”理念也体现在企业和客户在盈利的共享上, 这也是传媒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内在必要。客户是企业进步的前提, 稳固且持续扩大的客户群体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但是如果企业在进步中为了本身利益而去破坏客户利益, 那么最后客户便会放弃个企业。如果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考虑客户利益, 客户便会由于和此企业的合作中可以确保自身的利益而决定和它创建稳定关系, 这样企业才会有长久的获利机会。利益共赢稳固的客户与利益受损丧失的客户都有可能成为传媒群体, 会对企业带来更广阔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双赢”企业文化观念也是市场经济本身的需求, 事实上市场经济是通过互惠互利来保持与调节市场行为的, 从而确保持自身平衡。企业要获取“双赢”首先就要持续创新, 经过寻找企业内部潜力来加强自身的实力。第二应关注文化的结合, 经济全球化与结盟现象都需要企业成为跨文化的群体机构, 多元文化结合可以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让企业文化更丰富, 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上风。

总的概括, 媒经济时代为企业带来竞争与挑战的同时, 也为企业提供了提升机会, 创建新的企业文化, 当然不可忽视传媒的影响力。首先能够借助大众传媒开拓企业的影响, 让更多的受众增长给企业文化的相似者或新客户;其次应完全发挥企业媒体的影响力, 高品位、多方面宣扬自己的企业文化, 让新企业文化的鼓舞作用、协调性、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创建形象作用获得体现。

参考文献

[1]魏杰.中国企业文化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3.

经济学定义 篇6

区块链的“苟且”:从数字货币开始

究竟该怎样给“区块链”这一术语定义,目前仍然莫衷一是,因为“区块链”的概念和区块链本身一样,仍然处于从0到1的过程之中。正因为如此,张健先生也打破书的一般体例,从第0章开始,沿着人类文字、货币的起源、信息传递和价值传输手段进步的逻辑,说明区块链技术诞生的必然性。所以,“区块链”正是伴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出现的。2008年11月1日,由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评论组上贴出了一篇对电子货币新设想的研讨陈述,提出了“区块链”这个概念。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创造了第一个区块,设计出了一种数字货币,大名鼎鼎的“比特币”就此面世并完成首笔交易。由于“区块链”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这项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

在中本聪的设计中,“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每一个区块都是独立的,权利和义务均等,数据由“链”上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这就是它“去中心化”的鲜明特征。因为“去中心化”,所以系统是开放的,除了被加密的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数据对所有人公开、高度透明;因为“链”上每一个节点都基于同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都独立自治,所以任何人为的干预都不起作用,除非能够同时控制和修改“链”上超过51%的节点;由于私有信息被加密,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所以交易也就无须公开身份,成为名副其实的无需信任的信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美元信用危机无疑打了新货币经济学的脸,实际上否定了其“否定货币是自然演进”的观点;随后,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呼声,尽管没有了下文,但实际上却回到了货币价值贮藏职能以解决交易时空分离矛盾的传统理论框架。在这个层面,凭空而生的“比特币”显然难以担起重任,甚至被人视之“庞氏骗局”,但随着其“链”越来越长,币值也就会越来越趋于稳定,本身是个不错的游戏,所以世界各国不少商户选择了接受比特币支付。但无论如何,基于互联网新技术,特别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无意将引领未来货币的演进轨迹,美国、欧盟等都将加密数字货币作为了重点建设目标;2016年初,我国央行专门召开了数字货币研讨会,行长周小川也表示将积极探索发行数字货币。

区块链的“诗”:重构信用和效率

不受任何金融机构、政府控制,货币主权是主权国家短期内难以放弃的,但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高度匿名化、全网数据同步无法篡改、流通范围无界限、交易成本低等特点,却让人们无法忽视其价值。互联网到目前为止,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息的快速制造和传输,所以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但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思维,却为我们打开了价值转移和信用转移的窗户。美国投行高盛就表示:“该技术可以被视为一种全新削减成本的工具,并可以对于那些古老的中心化机构,通过以中介身份来获取利润的方式发起挑战。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将不仅仅对于消费者是一个机会,对于那些有远大目光的企业也是一个机会。”目前,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已在试用区块链技术处理股票交易,花旗集团、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瑞士联合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等也都正在尝试应用区块链技术来打造快捷便利、成本低廉的新一代交易作业系统,我国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也已率先在爱心捐赠平台上应用了区块链技术,让每一笔款项的生命周期都记录在区块链上……

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重塑规则。在张健的《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一书中,“价值互联网时代”的主张,是我们不能不重视的一个观点。通过书第一章对区块链本质、运行原理、现状、未来颠覆性潜力的分析,以及第二章以数字货币、互联网金融、物联网、以及新一代基础设施为例对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新产品和新机遇的剖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区块链技术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重构信用和效率。传统的中心化方案,一方面要求建立起对这个中心化的人或者机构的信任,另一方面,“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交易主体信用的局限性就必然要求中介的背书;而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用一个公开透明的程序算法解决了交易各方的信任机制问题,让信任关系的建立完全不需要借助第三方中介,从而也就解决了信用在一定的机构、地区或者国家范围内的局限。

重构信用带来的去中介化,智能合约自动加入区块链之中,之后由系统自动核实、结算,不仅解决了“违约”的风险,而且效率自然提升。以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实验和测算为例,传统上,一笔证券交易需要通过证券经纪人、资产托管人、中央银行和中央登记机构的共同协调才能完成,需要几天时间来清算交割,就是我们俗称的“T+X”,目前最快的也是“T+0”,而在区块链上,仅仅需要10多分钟便可完成,而且去中介化智能交割,也避免了金融消费者因中介处于强势地位而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担忧。使用区块链技术,清算交割的时间减少1天,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每年将减少27亿美元的清算和结算的成本,这还不算后台系统因纸张真正消失而减少的成本。我们现在强调的大数据,如果数据都存在区块链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时将节省80%的时间成本或精力成本;如果所有的应用和创新都将基于区块链,将会更大幅度地降低所有的成本。

区块链的“远方”:以人为本的智能生活

区块链技术首先影响的是金融行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就指出:“如果传统金融机构做的是规则1.0,互联网金融企业是2.0,区块链就是3.0”。尽管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和拓展道路是坎坷曲折的,但技术的快速变革还是令人惊讶的,区块链本身已发展出公有区块链、联合区块链、私有区块链等不同类型,区块链技术也从1.0的数字货币,进化到2.0的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以及目前3.0的区块链自治组织、区块链自治公司甚至是区块链大社会,除了传统的金融行业之外,应用场景已经深入到包括科学、医疗、教育、供应链、物联网、游戏、政务、公证、社交、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几乎每一个领域。张健在《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一书的第三、四章中,就结合区块链的技术原理,深入具体地讲述了区块链技术在不同行业中可以实现的应用场景,本质上都将是以智能服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以人为本。

比如,面对“你妈是你妈”“你是你”的奇葩证明,只需要以区块链的形式存储于互联网上的每天生活痕迹,或者消费等数据就可以自动证明,我们将不再需要反复证明自己的身份;屡次发生的“疫苗安全”问题,只要将审批疫苗生产的国家食药监局、生产疫苗的企业、销售疫苗的经销商、采购疫苗的各级疾控中心、各个医院,以及最后的疫苗使用者都纳入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系统,传统以编号为基础的疫苗追溯弊端就可迎刃而解,哪些单位和个人经手了那支疫苗,将永不可灭;现在的保险理赔,如果运用区块链技术,只要状态发生改变,联动变化就会激活,将不再需要发起理赔、提供各种证明票据,赔偿金就会自动从保险公司的账户划到受益人的银行账户;美国的IBM公司已经指出,运用区块链技术,物联网将进入一个更加引人入胜的世界……如果区块链超越技术的范畴成为一种方法论,必将给人们一种越来越以人为本的智能生活。

比值定义物理量的重新定义 篇7

大家都知道, 对于比值定量定义的物理量的过程, 实际上我们是控制了影响它的一个 (些) 因素不变 (即取一个单位的这些量) , 用另一个影响它的一个因素的大小来定义它。譬如, 速度的定义:因为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所以速度的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速度”。这儿的“单位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就是1S, 如果不是1S, 而是时间t (单位S) 内通过的路程为S, 则平摊到1S内的路程为S/t, 所以速度的计算式就变成:v=s/t,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 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定义速度, 则速度就可以定义为“物体在通过单位路程时所需要的时间叫速度”, 速度的计算式就变成:v=t/s, 速度的国际单位就变成:s/m了。通过这样的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加深对速度这个物理量含义的定义过程的理解,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帮助。下面再看几个物理学中物理量的重新定义。

(1) 密度的原来定义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计算公式是:ρ=m/V, 国际单位是:kg/m3。可以改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计算公式是:ρ=V/m, 国际单位是:m3/kg。 (2) 压强的原来定义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计算公式是:P=F/S, 国际单位是:N/m2 (Pa) 。可以改成:“物体平均受到1N压力对应的面积叫压强”, 计算公式是:P=S/F, 国际单位是:m2/N。 (3) 功率的原来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是:P=w/t, 国际单位是:J/s (w) 。可以改成:“物体做功1J的功所用的时间就叫功率”, 计算公式是:P=t/w, 国际单位是:s/J。 (4) 热值的原来定义是“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计算公式是:q=Q/m, 国际单位是:J/kg, 可以改成:“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正好放出1J的热量时的质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计算公式是:q=m/Q, 国际单位是:kg/J。 (5) 电流的原来定义是“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叫电流”, 计算公式是:I=Q/t, 国际单位是:c/s (A) 。可以改成:“通过导体横截面的1c电荷量所需要的时间叫电流”, 计算公式是:I=t/Q, 国际单位是:s/c。

再看一个定义复杂些的物理量。比热容的原来定义是“1kg某种物质, 温度升高 (或降低) 1℃时吸收 (或放出) 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计算公式是:c=Q/ (m△t) , 国际单位是:J/ (kg·℃) 。可以改成:“1kg某种物质, 吸收 (或放出) 1J的热量时, 升高 (或降低) 的温度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计算公式是:c=△t/ (m·Q) , 国际单位是:℃/ (kg·J) 。还可以改成:“某种物质吸收 (或放出) 1J的热量时, 如果温度恰好升高 (或降低) 1℃, 则此时物体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计算公式是:c=m/ (△t·Q) , 国际单位是:kg/ (℃·J) 。经过改变后的物理量定义初看很别扭, 那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这么说, 习惯了。如果先人采用我们改变后的定义, 我们也会对现在定义感到别扭。

经济学定义 篇8

作为高集成度、高性能RF捷变收发器、分立式信号链解决方案以及应用开发平台的业界知名提供商, ADI始终致力于满足工程师从芯片到系统的各种需求, 为SDR的发展提供支持。采用ADI SDR方案的工程师们可以从丰富的内容和社区资源中受益, 这些宝责财富包含着行业精英人士的观点和分析, 同时还有面对相同职业、设计和故障排査挑战的一流工程师们和同行群组提供的帮助和实用建议。系统设计工程师完全可以放心地采用ADI市场先进的系列产品。从符合当今SDRJSZ用苛刻的高性能需求的分立式信号链器件, 到有利于加快上市步伐、降低风险的创新型高集成度、可编程收发器解决方案, 还有可帮助实现快速、可靠原型设计的SDR参考设计, ADI始终是工程师的优先选择。最后, ADI还提供了SDR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法。

ADI的SDR产品组合包括

AD-FMCOMMSX-EBZ系列快速开发和原型制作板属于高速FMC模拟模块, 采用AD9361或AD9364集成式捷变RF收发器IC, 或分立式信号链, 可无缝连接Xilinx FPGA开发平台生态系统。

·AD9361是ADI的可编程2x2集成式收发器解决方案, 频率范围为70MHz至6.0GHz这款灵活的高性能IC采用AD-FMCOMMS2-EBZ板, 可无缝连接Xilinx FPGA开发平台, 方便进行快速SDR原型制作和系统开发。

·AD9364-AD9361 IC的1x1版本。AD9364满足AD9361的全部性能规格与功能要求, 提供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 用于无需双通道解决方案的应用。

·AD-FMCOMMS2-EBZ是一款2x2 SDR快速原型制作板, 采用AD9361捷变RF收发器IC构建, 经调谐可在2400~2500MHz范围内实现极高RF性能。

·AD-FMCOMMS3-EBZ是一款2x2 SDR快速原型制作板, 同样采用AD9361捷变RF收发器IC构建, 支持AD9361的70 MHz至6 GHz全调谐范围。

·AD-FMC0MMS4-EBZ是一款1x1 SDR快速原型制作板, 采用AD9364捷变RF收发器IC构建, 可经软件配置在2400~2500MHz范围内实现极高RF性能, 或者可经软件配置工作在AD9364的70 MHz~6 GHz完整RF调谐范围内。

ADI提供针对整个信号链的分立式解决方案

亚洲技术支持中心 电话:4006100006 电子邮件:china.s叩port@analog.com

上一篇:本土化教师培训下一篇:宿舍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