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通用10篇)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篇1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 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 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 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 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今后,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一、要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 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 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 弄清知识原理, 学会例题, 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 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 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 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 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 这也正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 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 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 应当结合教学内容, 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 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 增强求知欲,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 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 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 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 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 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 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 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 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 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平等、和尊重或看重, 就会学习热情高涨, 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 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 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 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 勤于思考, 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 引导学生多思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 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思考, 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在学习新内容时, 如果都能诱导分析, 让学生开动脑筋, 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 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上例, 学生弄清了去括号, 移项等……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 对于解不等式, 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 大胆实践, 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多给点思考的机会,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篇2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都非常激烈的一个世纪,各个国家都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归根结底都与各国家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为迎接这新的挑战,初中数学作为国民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在培养现代中学生方面应采取哪些新措施?本文试图就这一设想作一粗浅讨论。
培养浓郁的现代意识
当今,体现时代精神要求的现代意识,主要包括:改革开放意识、竞争协作意识、富民强国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民族法制意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等,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当代社会中,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青少年的现代意识,使他们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达到社会进步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由于数学素养具有高度的精确性、造就人才的思想性、智能的开发性、广泛的实用性,因此,数学素养在当今被确认为是提高和发展民族素质的基础之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2)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3)抓住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教学核心,摆脱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4)注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知识。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1)对学生要求严格;
(2)训练扎实有素,不摆花架子;
(3)方法科学、实用;
(4)教师自身基本功要过硬,要有广博的深厚的数学知识与娴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高超的指导艺术等。
培养学生求知的能力
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的载体,数学交流是通过听、说、读、写和译五种方式进行的。“听”、“读”是吸收数学信息的;“说”、“写”是输出数学信息的;“译”是实现用不同语言表示的数学信息的相互转换。可以说数学家语言是全人类共同使用并可以传授给机器人的一种交流手段,是运用数学的重要工具。数学语言的特点是形式化、精确、逻辑严谨和应用广泛。要想使学生能独立获取新知识,就必须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语言修养,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正确运用数学语言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对基本概念、定理、法则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求真正理解。对同一概念的不同阐述,同一例题的不同解法……,通过适当提示、指导,使学生能进行独立的正确分析、比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那些不满足于教科书的论述的学生,提示他们参阅其它有关书籍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内容进行独立探讨。 3.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系统化是记忆知识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为断将新获取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进行系统化、调理化、才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储存和应用。数学不仅既有系统上的`完整性,而且各分科之间的内容互相渗透,横向联系十分紧密,在数学教学到一定阶段时,根据需要与可能,适当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知识和方法的系统整理,使他们从中学到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整理的方法,一般是以某个专题,如“韦达定理的应用”、“与圆有关的比例式(等积式)的证法。”“换元法”、“增元法”等为线索展开的,把分散的各章节乃至数学各科中的知识串起来,理出数学知识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这种整理知识的方法,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运用,而且可以使学生思路拓宽,还有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给学生求知的本领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主要教给学生一下几种基本本领
1.学会阅读本领。可采用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学生独立读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数学书籍的要求与本领。
2.学生整理的本领,在学生具备阅读的本领的基础上,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整理出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相应的研究方法,善于把新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有机地纳入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的本领
3.学会迁移的本领。学会独立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方法,去学习新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知识乃至结构不同或差异较大的新的知识,也能通过“调整”和“同化”等手段。采用对比、类比、化归、实验等方法进行内化的本领。
4.学会评价本领。就是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成果能作出恰当的评价,能自觉、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学习。
5.学会总结本领。就是要学会做单元、全章、学期、专题等总结,把已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法调理化、系统化、并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程度。
6.学会探索本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为基础,在阅读新教材内容前,抓住课题。按数学知识的结构特点和内在逻辑的发展趋势,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并能对探索成果进行探索概括。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篇3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量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一、要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 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的解法:
例1 解不等式 3(1+x) 解:去括号,得 3+3x 移项,得 3x-x<9-3 合并同类项,得 2x<6 不等式两边都除以2,得x<3 “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创设问题”教学,教師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不等式的结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 ②结果(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③如何消除这些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对于解不等式 ,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3、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热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要教会学生学习 1. 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 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 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 弄清知识原理, 学会例题, 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 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 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 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 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 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 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 增强求知欲,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通过教师的诱导, 学生的参与, 学生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过程, 对该公式的掌握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这种探索精神势必激励学生去学习,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 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 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 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 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 我们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地实施“创新教育”。 1.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 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 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 这实现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 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 就会学习热情高涨, 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 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 (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 , 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 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 勤于思考, 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 创设问题, 引导学生多思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 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 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思考, 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解不等式3 (1+x) <x+9。 解:去括号, 得3+3x<x+9 移项, 得3x-x<9-3 合并同类项, 得2x<6 不等式两边都除以2, 得x<3 “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 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 不知“所以然”, 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创设问题”教学, 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不等式的结果 (解集) 的形式是怎样的? (2) 结果 (解集) 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3) 如何消除这些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 自然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 在学习新内容时, 如果都能诱导分析, 让学生开动脑筋, 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 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上例, 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 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 对于解不等式3 (1+x) <x+9, 也就能很清楚地知道“第一步是去括号”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3. 巧编习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 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 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师还应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 (1) 改编教材上的习题, 使之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2) 设计开放题 (题目的条件不充分, 结论有多种性) 。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 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 全方位观察思考, 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 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 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地解答出来, 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高中美术;“道法自然”;教学新设想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24 美术这一学科,经历了从原始人类时期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来记录语言到现代社会作为精神生活中的审美享受的演变,虽然提升了地位却也失去了原生态的味道,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觉得自己与美术无缘,美术只属于高考美术特长生。而他们忽略了美术是生活中的乐趣,是每个人精神的享受。高中阶段所面临的就是教育的问题,是教育没有遵循自然规律的问题。美术怎样给高中学生带来实际意义并影响其一生的乐趣呢?这就是美术所需要面临的“道法自然”的回归与创新改革的问题。 一、“道法自然”中折射出的对教学有影响的精华 “道法自然”——老子的哲学思想。这个词的读法是“道·法·自然”,而非“道法·自然”,其中法字为动词,意为效法,遵循。道法自然的意思就是大道以自然为纲,遵循其规律。将“道法自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件事物都有着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改造一个人的效果是有限度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消除这些缺失,而是把他们的优点合理地加以利用,尽量避免他们的缺失,并力图帮助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去放大其中有益的部分。 二、“道法自然”要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听到、感受到青春期孩子家长的不理解、担心、抱怨和痛苦,是啊!曾经为整个家庭总是带来欢声笑语的孩子们,到了青春期是怎么了?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欠精确。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思维活跃,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常对活动充满热情。在处事的信心度、果断性、自制性方面有发展。兴趣范围进一步扩大,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对职业的选择出现较为理性的思考,由幻想期进入预备期,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社会价值取向以及切身利益的需求,选择具体职业和层次,并对毕业前夕的学习动机、态度、行为和学习水平产生影响。 因此,他们批判,他们想打破一切已经建立并奉行的各种常规,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三、“道法自然”要与现阶段的社会需要相辅相成 现在社会从南到北,由东向西,既需要高精尖人才,也需要一般性人才。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较高,具有高情商和高智商的人才特别需要。德才兼备,即要有高尚的品质和社会应变能力,不怕苦,不怕累,自学能力强和有积极的心态,有自信和上进心的复合型人才!许多许多人在为自己的前途焦虑。职业教育研究专家指出,我国人口基数这么大,不可能人人都去从事管理、科研、技术工作,大多数人应该学习职业技能。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暗示着他们的未来大学的择业方向,拥有一技之长或者有一项业余爱好作为第二职业成为在学历教育之外的一条重要的成才之路,与当前的人才需求趋势相适应。经调查发现:百分之八十五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单纯的学习文化知识,简单的只是拿到学位证与毕业证等证书,知识面狭窄,没有兴趣爱好,对于生活觉得无趣。这些同学对自己的前途是迷茫的,没有兴趣的,没有认知的,更何谈学习与接受新的知识。而社会真正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的,能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勇于创新的人才。而美术是涉猎兴趣与职业两方面的学科,既能带来实际财富又能情趣生活、陶冶情操,所以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为未来学生的择业选择有着致关重要的发展。 四、“道法自然”在美术实际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1. 以心智为出发点,进行“道法自然”教学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心理进入了对比(正反)阶段,这时是思想走向独立的开端,他们自己会辨别真假、是非、黑白、好坏和善恶,而对事物进行非此即彼的判断,很容易走极端。 例如:在美术表现时,他们喜欢黑白而不喜欢彩色,因为他们把黑白看成两极对立的象征,自然而然地将黑白理解为光明和黑暗的象征。 对于此课的教学,从学生心智出发,带领学生在日出、日落中感受对光和影身临其境的探索,在白天和黑夜中去感受光明和黑暗,体会光和黑暗所带来的内心影响,让同学们畅谈各自不同的想法,再带领学生在黑白艺术的教育中去尽情创作,征服一个光和影的世界,感受光影世界的魅力,创作出光影及黑白世界的艺术作品。 再如:在美术创作中,每个学生所喜欢的创作方式不同,有的喜欢手绘,有的喜欢手工,有的喜欢具象,有的喜欢抽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加以引导,有的用水墨的方式表现黑白,有的用铜版画的方式,也有的用立体方式。 2. 以多学科结合的方式,进行“道法自然”教学 美术学科由原来的单一性教育功能向综合性教育功能过渡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使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实行全方位的融合,形成一个以美术为主体的美育学科经纬网。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叉融合,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艺术课堂,更有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宗教等知识的融合。 例如:关于光的教学,是通过比较,理解美学意义的光和颜色,运用物理学中光的科学分析、光谱理论,以及歌德的光学和颜色理论,能让学生参与到各学科的领域中,感受到知识的广泛应用,再向学生提出了宗教意义上认为神就是光的问题。科学和艺术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达到追求真的顶峰,并了解人的深层意识、思想状态和存在的意义。 再如:色彩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五彩缤纷的享受,色彩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以戏剧、舞蹈的形式表现色彩,把色彩一课运用到情景中。 3. 以职业兴趣为着眼点,进行“道法自然”教学 高中教育应通过选修课发展每个学生的才能和兴趣,使所有学生都能为未来的工作和深造做好准备。高中教育应通过选修课发展每个学生的才能和兴趣,使所有学生都能为未来的工作和深造做好准备。 美术除了有装饰家园的作用,更是许多手工业的代表。如木雕、编织、泥塑、金属艺术和其他工艺,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华。为学生提供实践、学术和艺术的融合;刺激他们的想象力和求知;帮助学生发展身体,情绪,智力和精神的能力的平衡;强化对社会的意识,对地球和社会的责任。 例如:对于光和影的理解,可以升华为艺术创作阶段,是光和影创造了手影、沙画艺术,向人们展示了皮影艺术的魅力。教师将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中体会光影的乐趣,带给学生动手的乐趣和精神上的愉悦,也将美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通过学习美术有了一技之长的爱好。 高中阶段的美术,是幼稚到成熟的升华,是给学生埋下理想种子的沃土,不仅着重于审美的培养,更应侧重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探讨。如达·芬奇的妙语:“那些达不到自己理想的人也能去思考和尝试,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引导青少年去掌握本领和思考人生的意义。 一、塑造全新的课堂教学 1. 变换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正如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所指出的: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现在的学生只会“学答”。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增强数学课堂效果的关键所在。 首先,注重生生交往。生生之间的交往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而我们长期以来却对其视而不见,弃之不用,甚至当做消极因素。这也是目前职高数学教学效率不高,上课冷漠无聊,师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因素。课堂中生生之间的交往是在教师组织领导下,学生以同伴形式或以小组形式主动探究课本,讨论问题,互相交流。这包括优等生之间,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后进生之间的多种交往。 其次,注重师生交往。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敢于对教师或课本中的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时不论数学成绩好的,还是数学基础不够好的学生都能进入这种情景,从而自觉地思考问题,消除对练习的恐惧感,不再以消极的应付态度对待。 2. 改革数学学习方法 对于职高生来说,利用常规的解题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彻底理解,从而灵活应用。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必须增强求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不要过分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敢于冲破常规解法、常规思路的束缚。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思维的呆板性,才能有所创新。 3. 改进数学教学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认识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 创设问题情境求趣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更抽象,逻辑性更强。如何把抽象的东西转变为学生易接受、易理解的知识呢?笔者认为,在教师备课、讲课时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注入生活情趣,让学生想有可想之物、思有可思之处;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不是抽象的符号和死板的公式定理;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并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和动力。 2. 结合教材趣事求趣 在讲圆锥曲线时,讲人类最早通过笔算算出行星———海王星的轨道,飞机在高空中翻跟斗的动作(轨迹);讲等差数列时,讲儿童时代的高斯计算1+2+3+…+10=5050的趣事;在讲等比数列时,讲印度国王与象棋发明人锡塔的故事;讲直角坐标系时,讲十万马克悬赏的证明———费尔马大定理……通过讲述这些轶事,趣事,不但能使学生兴趣高涨,情趣盎然,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 3. 渗透数学史料求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无疑对提高数学修养和学习兴趣是有益的。如有借助数学史的渗透,上课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如我国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负数的定义和加法法则,祖冲之最早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其最佳近似值355/113称为“密率”、“祖率”;杨辉提出“杨辉三角形”比法国“帕斯卡三角形”早三百多年。通过介绍古今数学家所取得的光辉成就,用他们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许多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使整个课堂形成一个热烈的乐学氛围,使教学富有成效。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应用性 1. 强调数学的“实在性”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理论是实践的高度概括,许多数学概念的产生都有实际模型作证:为了计算的需要而产生了自然数;为了分配的需要产生了分数;为了明确收入与支出、盈与亏、上升与下降等相反意义的量而产生了负数;为了表示正方形对角线长度而产生了无理数;为了测量土地的面积而产生了几何学,等等。 2. 训练数学的“基本功” 职高学生普遍数学基础不扎实,学习接受能力较弱,应用解题能力较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数学课题教学中还要强调“精讲多练”。这主要由职高生这一相对特殊的学习对象决定。职高生学习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似听非听,似懂非懂,昏昏欲睡,是常见现象。据调查,职高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程度是普高学生的二分之一,且兴奋易消退,容易精神疲倦;相当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应精讲多练。实践证明,花较少的时间精讲,花较多的时间多练,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当前有些职校把课堂时间减少为四十分钟,教师讲课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这样做不无道理。 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摘要:本文主要对如何突破传统职高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针对职高生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并且夯实基础, 力求创新。从教学模式的转变, 解题思路的开拓, 教学手段的优化, 以及老师语言的启发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等诸多方面, 深入思考和总结。 一、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新课改下, 应该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舞台, 教师不再是主体作用, 而是起主导作用,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导方向, 让学生主导课堂。在课堂中, 凡是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 教师应尽量不插手,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 可以教师教学一堂课, 然后留下课后讨论作业让学生互相讨论或者自己完成。待下次上课时, 可以让学生作为“老师”走上讲台, 将自己完成的情况讲解给其他学生。教师也可以将要讲解的内容布置成课前预习内容, 让学生去自行查阅, 然后把自己理解的讲给学生听。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论, 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就相当于在学生之间开展了一场辩论赛, 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和评价, 对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再加以强调, 这样就使学生充分主导课堂。 二、让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也是如此, 只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最忌讳的就是紧张、厌恶的气氛。如果学生在上课时感觉备受煎熬, 紧张万分, 那么教师教授的知识也不能融会贯通。而要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培养感情, 促进沟通, 教师与学生做朋友。只有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如鱼得水、各抒己见, 真正融入课堂之中。 要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还要求教师对学生一定要有耐心、有爱心。只有与学生进行真实的情感交流, 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和关爱, 才能让学生真正接纳教师。教师不仅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 还应关心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处于一个温暖的环境之中,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敢于在课堂上发音, 对学生予以鼓励, 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学有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 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 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能接近数学。 数学并不神秘, 数学就在我们周围, 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 2. 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许多人认为, 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 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相脱节的, 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 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 比如线性规划问题就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应用。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 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 从而热爱数学。 3. 引入数学实验,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 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 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4. 鼓励攻克数学, 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 充满了成功和欢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学习乐在其中, 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四、鼓励学习创新, 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而且要鼓励创新, 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依据数学思维规律, 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同时采用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 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五、与学生多多交流, 提高其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 单调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学习效率很低,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只是一个知识接受者, 自己没有主动去探索发现的过程, 也没有对未知知识的好奇, 这样的学习方式达到的效果差强人意。只有亲身实践的知识才最能令人印象深刻, 自己努力探索得来的结果才更难以忘怀。因此, 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 和教师一起学习。一起探讨这个知识点是怎么得来的, 一起探讨某个定理是否正确, 它又是怎样得来的。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之中, 让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求知欲, 达到了互动的效果, 增多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让自己的思维更发散。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新知识。 当然, 交流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教师要掌握大方向, 给学生定义一个探讨的范围, 给学生定义一个探讨的目标, 学生们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有意义, 要有明确的目标, 如果漫无目的, 课堂就成了闲聊天,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要注意讨论的分组情况。 应按照学生们的情况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以免有些学生讨论, 而有些学生冷场的情况发生, 令积极的学生带动平时木讷的学生, 将气氛调动起来。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加以引导, 让学生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 达到大家共赢的效果, 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会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 让大家相处起来更融洽。 4. 需要教师加以总结,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加以鼓励和评价, 还可以酌情给予一些小奖励, 给学生增加信心。 教师再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要掌握的知识点, 加强学生的记忆, 让学生在轻松的探讨之中获得知识, 使学生爱上这种课堂方式, 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牢牢掌握。 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一般概述 (一) 概念 电子阅览室依托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通讯技术为基础, 为学生提供文献查阅、网络报名、信息服务等基本功能, 电子阅览室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纸张媒介的书籍查阅结构, 而是将各类信息都汇总于网络, 形成了现代化、电子化、数字化的多媒体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学生能够在电子阅览室中浏览和获取网络资讯, 查阅相关学术和专业文献, 甚至可以即时接受远程通讯教育, 体验内容十分丰富, 因此, 优化高校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 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高校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 作用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向学生提供书籍查询与借阅的服务, 并营造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 虽说已经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课外学习, 但随着社会发展, 纸质媒介已经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信息量, 互联网庞大的存储空间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完善全面的信息享受, 因此,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作用便显而易见。学生能够通过电子阅览室中的计算机享受更加直观的多媒体教学, 进行网络学术资源检索, 并且检索的过程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更加便捷, 可以利用关键词、分类、作者、篇幅等具体条件准确定位所需资料, 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甚至可称为学生的 “第二课堂”。 二、优化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与服务的新设想 (一) 管理方面 1.分区管理。想要优化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 首先就是要定位电子阅览室的具体运行模式, 做到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分类管理,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管理过程更加有序, 也能够使学生的阅读查阅过程更加顺利。但由于图书馆的信息种类繁多, 再加上海量的信息, 如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则必须通过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对电子阅览室的内部进行分区管理, 例如, 在大数据库的环境下可以对电子阅览室的内部信息分为计算机区、打印区、自习区、娱乐区四个部分, 资源共享数据库、科研服务数据库等对各项信息进行管理和分类, 其中计算机区作为电子阅览室的主体区域, 发挥为学生提供网络检索、远程教学等联网服务的功能, 学生获取网络相关信息后, 便可使用打印区域的设备打印相关材料, 再进入安静的自习区学习, 若需要休息, 娱乐区计算机中的简单游戏可以让学生充分放松。分区管理不仅为学生带来更好地电子阅览体验, 也能保证管理员管理的规范性, 非常适合当今高校图书馆阅览室的运行模式。 2.对电子阅览室的数据库环境进行优化。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电子阅览室的数据库环境进行优化, 应充分考虑数据库技术的运用。 例如, 电子阅览室从安全管理的角度上出发, 应通过SQLSERVER设置用户、登录名、账户等, 并赋予管理人员相应的身份。当然, 还需要设置SQLSERVER身份验证机制, 主要指的是验证试图连接到SQLSERVER的用户是否有权进行连接操作的进程。通常状况下, SQLSERVER会提供两种身份验证机制, 如, windows身份验证机制、混合验证机制两种, 进一步保证电子阅览室服务器访问的安全性, 同时也便于管理人员对电子阅览室的各项信息进行管理, 避免了无关人员对电子阅览室信息进行破坏。 3.数据库的硬件基础。电子阅览室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就是计算机, 由于计算机是电子产品, 其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使用效果和使用热情,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硬件设备必须定期检查更新, 若发现使用问题必须要及时处理, 避免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发生断网、死机等情况, 保证计算机的流畅使用, 确保学生对电子阅览室的信赖。数据库是提高高校电子阅览室管理水平的关键, 同时也是保证电子阅览室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资源共享数据库的建立, 需要具备存储数据信息的存储器、数据共享传输设备、网络通信设备等, 保证硬件基础才能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二) 服务方面 1.资源共享。针对服务方面来说,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主要为学生提供的就是获取学习资源的服务, 学习资源的全面程度和资源内容的有效性会影响学生使用电子阅览室的效率, 因此, 高校必须要加强电子阅览室的资源共享, 保证电子阅览室网络资源与校园、社会、国际资源的同步性, 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整理电子阅览室计算机中的存储资源, 结合各所高校内部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资讯服务, 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的获取全面的学习资源。 2.强化技能。想要提高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 就必须保证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基础业务技能的标准化, 由于电子阅览室主要依靠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运行, 因此,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在优化人员配置的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以备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查阅资料时遇到硬件以及技术上的问题, 使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快捷高效的电子阅览室服务。 三、结论 电子阅览室是高校图书馆的崭新部分, 是与科技和互联网普及伴生的重要高校基础配置, 学生通过电子阅览室的服务获取更广泛的知识, 因此, 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 优化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工作结构, 改善服务体系, 使学生能够真正将电子阅览室当做 “第二课堂”, 并在舒适快捷的环境中获取更加全面的学习资源。 摘要:高校是培养素质型人才的摇篮, 内部基础硬件设施结构的合理性和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图书馆是每所高校必备的基础设施之一, 不仅要具备为学生提供各种专业性书籍和安静自习环境的功能, 还要拥有各项现代化的信息获取途径,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能够根据自身爱好和需求继续探索复习, 电子阅览室就是高校学生现代化的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随着我国科技信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 已经逐渐趋于完善, 但其管理与服务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结合了数字化信息资源, 其中包括资源共享数据库、大数据库、科研服务数据库等, 为师生提供更好地服务, 当然,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对高校电子阅览室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与服务,设想 参考文献 [1]张晓禁.借鉴成功经验, 拓展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转型初探[J].贵图学刊.2013 (02) . 1 玉林市和北流市两城区用水的实施方案 近年来,玉林城区严重缺水,城区上游南流江段水质为Ⅳ级,但日取9万m3水供城区用,致使城区段经常发生断流,城区西北旁的清湾江,上游用水多,到城区段也发生断流。而南流江相邻13.5 km的北流河上游圭江段,水质为Ⅲ级,可直接取用,来水丰富,有余水,但不均匀,在95%保证率年仅供北流市用水共有50天供水不足,故必须于上游增加调节库容以解决此问题,并把丰裕的部分水资源调给玉林城区。对此,佣水资源优化配置观点对组建大龙水利网的研究》中提出了原则与方向。笔者从中探索出一个实施方案,称为“北流河与南流江联合优化调度方案”。 1.1 联合调度的供水范围 玉林市和北流市两城区及牵连到用该水源的建制镇、农村与灌溉用水,参考文献[1]中各种预测数据来预测人均用水定额,在95%保证率年仅下每人每日的综合用水为:城镇0.55 m3,农村0.3 m3。再加城区环境用水(美化,不含治污),在95%保证率的每年灌溉毛定额为15×700 m3/hm2,两江河在95%保证率年联合供水情况表见表1。表1中的数据说明:①北流城区在龙洋灌区于85%保证率时日可供水8万m3,现在使用95%保证率,可将其忽略,全用北流河水。②玉林城区的城北水厂引用《郁江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给出年供水3 650万m3,又引用玉福灌区规划资料给出平均供水量为每年3 139万m3,取年供水量为3 000万m3。③南流江水的南江闸坝灌片,福绵城区及两镇人口为22万,全部由玉林城区环境用水2.5 m3/s流到下游供给,为一水两用,不列入合计数。④城区已含有流动人口,计玉林城区有4.0万人,北流城区有3.6万人。 1.2 联合调度原则 玉州区先用南流江水,不足时由北流河补充。北流河先满足北流市有关范围逐日用水,将余水适当调给玉州区。建立统一管理机构,下设2个调度所,计划分别设在蟠龙坝及玉林城区防洪沙牛江坝。 1.3 两江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1.3.1 来水量 用水文站系列观测资料按集雨面积比例换算,南流江使用下游横江水文站日平均流量换算出后乘以系数,平水年1.2,枯水年1.5 (见1989年玉林地区水电设计院的《玉林市岭塘电灌站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蟠龙坝使用上游石碗咀水文站日平均流量换算出乘以系数,参考下游圭江梯级使用值,改为4—9月取0.94,10月至次年3月取0.84 (南流江、北流河蟠龙坝水资源量及配置表见表2)。代表年型:95%的为1980年4月至1981年3月;平水年:南流江1985年4月至1986年3月,蟠龙坝1972年4月至1973年3月。 1.3.2 水量配置 分别用两江河的逐日来水流量与年内逐日用水过程线进行平衡计算。南流江的水量配置,先满足上游的茂林片(含茂林镇及农村用水),峰值为1.41 m3/s,再调度给城区环境用水1.5 m3/s及沙牛江坝峰值为0.62 m3/s。当来水量大于上述需要时,水质好转,才供城东城南水厂用水,不足时由蟠龙坝余水来补充。计算结果,需水量及能用的水量见表2,不足水量为每年7 049.59万m3。蟠龙坝的水量配置,先供给原蟠龙片(含塘岸镇及农村)、下游北流城区综合用水及1.5 m3/s的城区环境用水,合计供水流量4.61 m3/s,连同灌溉高峰期共7.91 m3/s,超过此值的来水量则适当提取送到玉林城北水厂及1.0 m3/s的清湾江环境用水,并补充城东水厂用水,当来水量大于上述3处需要,由玉林市玉州区新建的水库储存调节,分别补充南流江供水不足的范围。两江河在95%保证率年仅联合提供水量为41 309.13万m3,除去玉林市玉州区库存损失外,可满足总需要40 561.41万m3,其中北流市范围共需18 978.32万m3,玉州区及玉林城区共需21 583.09万m3。 1.4 两江河水资源联合调度与郁江引水比较 1999年5月,玉林市提出兴建郁江引水工程方案。2002年5月,玉林市又编定《郁江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汇报提纲》。本文对两江河水资源联合调度与郁江引水进行比较,2种方案比较表见表3。总的来说,南北两江河联合调度与郁江引水相比的优势在于:耗电量少,输水管路短,充分利用本地的水资源,解决问题较全面彻底,效益显著;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重点的北流城区用水、该城区环境用水及该市有关范围的建制镇与农村用水,又提高两江河有关范围灌溉保证率;投资少,城乡居民能用上廉价水。 1.5 工程内容、规模及布置 1.5.1 加高蟠龙坝 蟠龙坝坝顶高程101m,坝高4 m,按逐日来水与用水过程线计算出需具有调节库容222万m3便可以保证供给北流市有关范围的用水。按调节容有300万m3计算,拟用活动闸加高3~4 m来储水,估计不超过5年一遇洪水位。 1.5.2 兴建蟠龙坝旁的水泵站 于蟠龙坝上游提取剩余流量到玉州区,需提取流量最大为12 m3/s,在95%保证率年仅除北流市范围日用4.61~7.91 m3/s之外,能达到最大流量的共有82天,提至水面高程119.0 m,净扬程15~18 m,拟安装6台机组共13 m3/s计算,装机容量共为4 000 kW。 1.5.3 铺设输水管道 压力管道自蟠龙泵站向西走,于8.7 km处的金城村旁转向西南,跨过塘岸河,转向西北,于11.4 km处分水给云良水库储存,继续跨过南流江、玉容公路底、玉梧(旧)公路底、再转往西方向,到达清湾江及城北水厂,全长23.6 km;首段有压力隧洞2座,共长4.78 km,后段有跨公路压力隧洞2座(有关要素见表4),支管(含云良水库输入及输出)6条,共长6.65 km。 1.5.4 在玉州区建调节水库 按逐日供需过程进行平衡计算,来水为从蟠龙坝提取的余水,用水为玉州区(含玉林城区)用水扣除南流江逐日能供后的水量,计算出需在玉州区建一座库容为4 988万m3的有效调节水库。考虑使用1976年已设计的中型云乐水库,水库地址在距玉林城区7 km的云良村与常乐村,库围含玉州及陆川共10.6 km2,本方案仅取北半部纯属玉州区管辖的大部分土地做库区,改名为云良水库。新库围面积为4.9 km2,库内有龙蚌塘等5个小塘库,死水位仍用91 m,拟将正常水位101 m提高至104.1 m,有效库容为5 010万m3,坝顶高程为105.3m,设防浪墙,坝顶宽度为12m,将坝端的低山削低与坝顶齐平,以适应旅游需要。库区淹没耕地133 hm2,库区搬迁约700人。水库东北侧有从干管接来的输入支管,长150 m,管径2.8 m。输出设施建设:东北侧管道需加设辅助泵厂,将库水提回干管,净扬程1~14 m,拟安装3台机组共5 m3/s计算,装机容量共1 200 kW。当蟠龙坝送来流量不满足城北水厂、清湾江及补充城东水厂需要时,可启动水泵;西北侧输水隧洞及压力管长300 m,补充水给南流江进行调度;西侧输水隧洞和压力管共长3 km,补充水到城南水厂和原岭塘灌区。 以上工程设施建设,估计需投资4.405亿元,实施方案布置示意图见图1。 1.6 效益 1.6.1 北流市 北流城区及有关范围共有人口51.52万,耕地达到4 233.4hm2,共用水量18 978.3万m3,需要流量为4.61~7.91 m3/s均不短缺,由原来的不保证变为保证。城区的圭江枢纽人工湖旅游点保证常有1.5m3/s以上流量不断流,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1.6.2 玉林市 玉林城区及有关范围共有人口6731万,耕地达到5221.81hm2,共有水量21 583.09 m3,需要流量5.59~8.53 m3/s均不短缺。实现了环抱玉林城区的南流江及清湾江分别有1.51 m3/s及1.0m3/s以上流量通过,结束了断流的历史,起到改善城郊环境及调节气候的作用。促进玉林市在经济上、文化上迅速繁荣发展,加速奔小康的步伐。 1.6.3 福绵区 保证福绵区22万人的用水,促进其经济文化发展。 1.7 影响与问题 对蟠龙坝下游2个梯级发电有影响,但可在玉林城区饮用水费中每1 m3增收0.006元便可以对受影响的发电量进行补偿。云良水库涉及淹没耕地及移民搬迁问题,但问题并不严重,且已估算出有关市场价格并已计入投资成本中。 2 结论及建议 (1)玉林、北流两城区(实际也含福绵城区)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 (2)两江河联合优化调度后,通过增加库容,使蟠龙坝在95%保证率年水利用率达70.38%较为理想,整个工程效益显著。 (3)加速了玉林市特别是玉北两城区及福绵城区的经济发展,故建议尽快组建北流河与南流江联合优化调度的工程项目,力争将该项目快速及时地列入西部大开发项目范围。 摘要:在全面开展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对广西的玉林市、北流市两城区用水提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实施方案,以达到投资省、效益显著及美化城区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节水,全面规划,提高水利用率,优化配置,美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研究(第一卷)[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01. [2]玉林土地局.玉林市土地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最大和最急迫的问题,乃是新进入就业市场的居民——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工厂工人、娱乐场所餐饮业服务员、物业、保安等)的住宅需求。对于这些人来讲,即使以生产者价格供应住宅,他们也消费不起。怎样将其劳动力资本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乃是住房制度设计的关键。 把租金变为投资 对这些人群的需求,可以将产权转移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将生产者价格(一般低于当前市场价值)在时间上拉长。部分居民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在10~20年之间,按月支付。这样就把原来用于在城市里租房的资金转变为投资。用人单位和政府分别补贴最基本的物业费和建设成本利息(类似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 10~20年后,居民一次性补足剩余的成本。这期间,产权并不是居民的,只有当居民支付完全的生产者价格后,才能获得完整的产权。 由于居民可以获得完整的产权,这一制度等于将原来开发商和政府获得的溢价以及10~20年的土地升值(体现为消费者价格和生产者价格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全部无偿让渡给居民。 看上去,这同经济适用房类似,都是居民以生产者价格获得消费者价格的住宅,都是公共财政补贴特定对象。但是,由于这部分新居民没有像以前城市居民那样参与房改,也不能像现有城市居民那样通过已经购买的住宅享受资产未来的升值,因此,这个制度的本质是等于新的房改——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国家新增财富的再分配。 同社会保障房不同,到达特定年限后,这部分财产可以完全上市,因此,居民有强大的参与动机,只要通过简单的制度设计,如限制户型面积,并规定所有城市家庭只能享受一套,且不得同时拥有商品住宅,就可以避免寻租。同时,由于到达一定年限后可以以市场价格出售,政府就可以将这部分资产证券化,收回成本,减少资本的沉淀。 表面上看,这个办法同导致美国金融海啸的住房次级贷款类似,实际上完全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两者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完全相反:次级贷款最大的问题是按照消费者价格(一般高于住宅的市场价值)证券化,一旦市场价格下跌,就会导致抵押品贬值乃至银行资产的大量减记;相反,如果按照生产者价格(一般低于当前的市场价值)估价并证券化,风险则可大大降低。中国经济同美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处在城市化高速增长阶段且储蓄率极高,只要区位合理,住房资产跌破成本价格的几率极少,未来市场的升值几率则很大,银行几乎没有风险。 将劳动力资本化 城市购房者大多有稳定预期的收入,因而可以提供完整的信用。而新进入城市的就业者,则缺少足够的信用——除了非常难以定价的劳动力,他们几乎一无所有。如果此时有人(比如政府)能够作为第三方担保,帮助这部分新就业居民的劳动力资本化,并作为定居城市的投资,则可能极大地扩大这部分居民的消费,减少居民为了购买住宅被迫进行长期高强度的储蓄。而居民信用的提高,又为社会保障、信用消费提供了基础。 信用消费的最大问题就是金融风险。住房信用消费是典型的长周期消费。巨大的投资和超长的周期,使得房地产成为天生的金融风险伴生行业。与即时消费不同,长周期消费往往会由于交易周期内市场波动带来信用的崩溃,住宅市场尤其如此。 从技术上来讲,金融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产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造成的。住宅市场同时存在两个价格:消费者竞争价格和生产者竞争价格。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市场价格显示为消费者价格。在供大于求的状态下,市场价格显示为生产者价格。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银行资产的公允价值是以资产的市场现值计算的。这样,当市场供求关系转变,资产的市场价格就会从消费者价格直接跌落到生产者价格。虽然这些资产的物理状态完全没有改变,但银行抵押资产的市值却急剧萎缩。 此时,如果消费市场主要是由信用系统贷款支持的,就会导致个人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消费者价格和生产者价格之间的落差越大,金融“泡沫”也就越大,一旦供求关系转换,蒸发掉的信用也就越多。由于金融系统同时为实体经济提供信用,大规模的银行减记乃至破产,会将住房市场的崩溃传递到整个经济,从而导致生产、消费、就业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流动性过剩问题。巨大的资金寻找着一切可以保值增值的机会。在消费不足、生产过剩的经济周期里,资金不会继续向实体经济投资,而股票和证券市场也已饱和,因此资金便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房地产,导致已严重供不应求的住宅资产价格急剧上升,消费者价格和生产者价格的落差迅速扩大。 很多学者意识到房地产市场不断积累的风险,呼吁政策制定者迅速制止资金从实体经济改道流向房地产。其实,市场比学者更清醒——如果资金不改道房地产,风险会更大。 解决流动性过剩是根本 为了防止房地产崩溃带来的金融后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缩小消费者价格与生产者价格之间的落差,其中最有效的就是2007年提高第二套住宅的首付和按揭利率。 在房地产市场,那些套取银行贷款投机的房地产购房者和开发商,起着与国外投行类似的角色,即通过用他人的资金投资,在市场上冒险——投资成功,分得巨大收入;投资失败,损失完全由他人或社会承担。一旦价格飚涨难以为继,这些掠食者就会作鸟兽散,留下千疮百孔的经济。因此,2007年政府针对“二套房”制定的政策,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为了防止金融风险,正确的房地产政策必须能够同时达到两个目的——制止风险投资通过银行系统融资和为银行的剩余资本寻找到更安全的出路。 目前房地产政策的一个主要缺陷,就是将抑制住宅市场价格的上升,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虽然消费者价格越高,偏离生产者价格越多,供求关系转换导致暴跌的幅度就越大,但如果所有购房者没有通过信用消费,而是完全用自有资金购房,那么,无论价格怎样波动,都不会通过金融系统,导致整个经济的信用崩溃。因此,高房价并不必然导致不可控的金融风险。 实际上,2007年央行采用的针对“第二套住宅”的政策,就是要将大部分投机性的需求赶出房地产市场。事实也证明这一政策是有效的。但这并没有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流动性离开“库容量”最大的房地产后,一样会导致其他经济领域过度投资的风险,经济后果甚至更为严重。 避免次贷危机的模式 对于新增城市就业人口而言,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足够的信用。如果我们按照市场的价格,随意为这部分居民提供信用贷款,就会导致类似美国次贷的问题。这一模式开始看似成功地吸收了互联网泡沫崩溃后的大量的流动性,却导致了更危险的金融海啸。 因此,我们必须设一个有别于次贷的住宅供给模式,它与次贷模式主要的不同点如下: 政府作为第三方,“替”新增城市就业人口从银行贷款并建设住宅。新增的城市人口必须通过购买才能获得产权。换句话说,银行并不直接面对居民,而是面对政府。居民通过先“按揭”后“首付”的房改模式,将原来在城里打工租房的成本,转变为城市置业投资。由于产权在政府手里,“按揭”高于市场房租,因此,政府没有任何风险。 银行按照住宅的生产者价格而不是消费者价格提供政府建设的贷款。这样,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政府都有足够的资金建设,而银行不会承担过度贷款的风险。即使消费者价格暴跌到生产者价格,银行也足以收回所有贷款。 同时,允许银行将作为抵押品的住宅及其土地按照消费者价格处置(相当于允许经济适用房可以按照商品房价格处置),这就进一步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由于风险小、规模大、周期长,利息也应相应降低。为了解决“长存短贷”问题,可以允许再保险或证券化,并允许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等厌恶高风险的基金进入这一领域。 为了将此类住宅的供给严格限定在新增城市人口,可以规定每个城市居民只能享受一次这类购房(如没有参加过房改),限制住宅面积及建设标准(如50~60平方米一套),购买者在城市没有其他住宅等。 政府和就业者的单位,分别为新增就业者提供贴息和物业管理费。这样,可以使居民与城市政府、企业之间建立持续的交易关系,既可以减轻购房者的压力,又可以保障社会稳定和企业用工稳定,降低流动性过大带来的衍生成本。 以上政策設计可以有效防止美国式次贷危机的发生。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以生产者价格向城市新增就业者提供住宅,并作为银行抵押贷款的基准。同时,允许居民和银行在获得产权后,按照消费者价格在市场上处置。 特别重要的是,当居民或银行以生产者价格获得消费者价格定价的资产时,市场上资产价值大增,银行却不用增加相应的流动性,就能产生大规模吸收市场上剩余流动性的宏观经济效果。市场上消费者价格和生产者价格之间的差别越大,“房改”逆向吸收的流动性就越多,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就越明显。此时,较高的住宅市场价格,反而是对宏观经济有利的因素。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篇4
关于高中美术的教学新设想 篇5
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篇6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篇7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篇8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篇9
城市“后来人”安居新设想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