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价值

2024-07-29

训练价值(精选12篇)

训练价值 篇1

表象训练法被当代一些运动心理学家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 是指让孩子主动地在头脑中想象出各种各样具体情景或者自己的各种各样表现的心理训练方法。

在现阶段, 大多数国家和省级篮球队, 通过采取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等物理技能培训方法来提高篮球技术。改变观念从心理尊重考虑这个角度出发, 发现表象训练法可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鉴于此, 本文尝试验证表象训练法是否能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练习。表象训练是指通过言语的刺激与想象一些动作或变化情况, 以此提升整体的运动技能与情绪控制能力。表象是想象力材料和内容的积累, 创造力的源泉, 也是右脑有待开发的最大潜能。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常见的心理训练方式。要求有专门的训练才可以提升。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篮球裁判员, 提高自己的判罚水平,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强表象训练。因此裁判员必须尽可能准确地做出动作, 才能形成良好的动作表象。裁判员在进行篮球裁判动作训练时, 总是按照自身头脑中的表象下意识的做出动作与姿势, 表象训练有助于加快动作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 建立和巩固正确的动作的动力定型。本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培训计划可以验证表象训练可以改善投篮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学校某专业随机抽取男生60名, 入学前没有篮球训练基础。研究组学生30名, 平均年龄19.32岁, 对照组的学生30名, 平均年龄18.9 6岁。

1.2 研究方法

实验中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比较, 随机抽样60名学生中形成样品, 经过2个月后, 进行相关能力测试, 两组学生具有相同的教学条件。两组的人员力量相当, 球的旋转性和抛物的控制能力是大致相同的, 球落点预测能力的测试结果呈正常分布。反应能力实验成果稍微高的组为实验组, 我们介绍了该系统的“解释—示范”的教学方法和表象训练法。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 我们将研究在过去的7个小时的教学效果。 (抛物线控制在高峰值在篮筐上水平1m左右)

1.3 教学过程

(1) 树立正确的行动表象。在课堂上老师为投跳动作做示范并且进行图像、文字、语音介绍和视频讲解, 还可以借助视频和其他多媒体手段, 在技术动作的模拟和实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了解投跳动作。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的模仿实践, 增加动觉的视觉形象组成, 树立正确的技术动作, 其中增加了空间、时间和力量元素。

(2) 成立一个“表象—行动”的映射关系。练习开始要求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初步的体验, 领会动作要领, 懂得动作要领与连贯性的特点。尝试强行通过的行动与它的每个分支的时间、空间来控制的可能性规例 (在一定范围内) , 虽然会在开始的时候很不理想, 以前的习惯动作很多, 可要留意的是学生的视觉形象与动觉结合时间。实践到在大脑会有意识地复制快速投跳动作的印象, 加上原有的技术动作, 建立联系, 找出他们之间的优缺点, 将自己的行为逐渐和图像相像, 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

1.4 表象训练的理论基础

(1) 读取动态现象与心理神经肌肉理论。当产生一种行动展现这种神经冲动的行为, 很多时候与现实有一定的关联, 会激发大脑皮层相应的中心, 恢复原有的关系, 这种兴奋会导致对应的肌肉的运动, 这是难以观察到的现象。行动表示造成这种运动响应称为移动反应的想法, 也被称为读取动态的行动。实验证明, 学生在进行篮球表象训练时, 记录他们的手和腿肌肉同一时间的电流反应, 可以明显看出, 安静的时候肌肉电位强度很弱。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这种现象是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独立与德国著名化学家舍夫列利发现的。该理论认为:因为在大脑中心与骨骼之间有着双向的神经相连, 人们能积极地想象运动动作, 使大脑中心兴奋, 传导至相关肌肉激动, 可导致没有检测到的运动。这种神经肌肉运动模式与实际做的动作, 将神经肌肉的运动模式通过动态的实践提升运动技能成为可行。动态产生肌肉动作电位较弱, 但安静时增加。肌肉的技能水平与反应, 即技术水平高, 基电的反应强烈。

(2) 符号学习理论。符号学理论是另一种解释表象训练训练机制的理论方法。该理论认为, 表象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 因为人们在运动中的任务表示符号反映了实践中的运行顺序。这是一种认知或符号的做法, 在实践中, 可以消除熟悉的时间的错误动作和空间特性的动作, 从而预见的行动的结果。所以, 可以有效的解决包含认知成分的任务, 如跳高、跳投等。如果你想通过表象训练提升运动组成或力量占较大部分的技能, 会时间很长。符号学理论,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表示这种做法有助于提高成绩。运动操作通过符号研究意象训练, 可以在大脑中建立或巩固动作模式, 必须依赖于大脑中储存的动作模式, 将编译符号的一部分进行翻译,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多实践, 消退无用架构, 认知编码建立有用的架构, 从而发展称为最佳模式, 提升篮球技能。

1.5 建立“表象—行动—思考”培训计划

心理因素对投篮技术往往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 表象训练方法的训练, 从学生的实用角度出发, 建立一套适应他们的心理特点的培训计划, 对他们投篮时的行动和思维有明显的影响。其要点是对整个行动过程的连贯的想象力, 力争详尽准确完成。注意体会投跳的技术动作, 提高整个投篮的命中率。

1.6 实验控制

试验分两班教学, 两个班级教学条件一致, 由同一位老师进行指导, 整个实验过程是20小时。最终由四位资深篮球教练作为实验测量结果的老师。在教学期间, 两个班级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时间和方法一致。所不同的是其中一个班级使用表象训练方法, 而另一个班级不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组教学前后相关数据的比较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 前四个指标在分组教学实验, 实验组比对照组有三个指标是稍微好一点, 各项指标, 两组之间相同指数P, T值差异是非常小的, 后T检验显示, 两组学生的球落点预测能力指数数据并没有显着的差异, 结果显示, 实验组是合理的。

从表2和表3的数据看来, 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我们可以发现, 使用表象训练法教学的实验组前三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投篮等四项指标比正常教学成果具有明显的优势。

2.2 统计数据分析

检验教学效果往往通过分析学生的投篮成绩作为重要指标。可以看出, 从表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投篮成绩上升幅度分别为86%和66%, 这表明表象训练方法使同学们的投篮命中率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把握的球落点预测能力由67%增加至121%, 说明表象训练法能够使学生根据正常的技术与效果的场景和其快速投篮的技术过程和效果相对比, 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影像”, 进而形成“反馈—调节”的机制来支配自己的技术行动, 这是一个技术动作, 有效提高学生的投篮水平。以上数据表明, 投篮表象训练教学,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的动力定型,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在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条件反射, 提高学生的支配能力和先见之明。抛物控制能力与角度, 力量和速度有很大的关系。控制能力是学习篮球必须具备的能力, 它反映行动的全面控制能力的技术熟练程度。在进行表象训练之前和之后, 实验组的数据分别为4.63±2.34左右和8.12±0.65左右, 证明实验组学生的投栏能力的提高, 这反映了学生的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传统的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 投篮技术主要由老师语言传授和动作示范, 表象训练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的形象思维能力, 使他们的技术动作和行动过程中有明确的技术运动图像对整个活动进行指导, 从而达到提高篮球技巧的目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球的旋转性控制能力的差异只有1%, 说明表象训练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 在学生旋转球的管理能力的培养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3 结语

通过实验表明学习表象训练可以提高投篮技术动作。因为该实验小组是第一次接触, 也建立了初步的理解, 但存在的问题是对表象训练在运动上的应用还不够深入, 因此容易产生错误。然后在教师的进一步教导下完成动作的要领, 学习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技术指导下重复特定的感觉、回忆动作要领等, 在完成动作之前技术不断加强, 深化在大脑中的印象, 使技术动作表现不断标准化、行为规范化。长时间的实践, 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进一步在投篮过程中形成习惯。建议教师在教学时有目的地观察, 注意防止学生在训练中习惯运动的干扰。本实验因为涉及到时间的关系, 提高篮球投篮技术的成果并不明显, 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摘要:对所在学校某个专业随机抽取60名入学前的篮球训练经验基本全为零的男生, 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学生30名, 并以此来研究表象训练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实验表明学习表象训练可以提高投篮技术动作, 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篮球,表象训练法,投篮技术,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漆昌柱, 徐培.表象训练的概念, 理论及主要研究领域:现状与分析[J].体育科学, 2011 (3) .

[3]徐和庆, 郭志峰.用表象训练防止运动能力消退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

[4]李年红, 章建成, 金娅虹, 等.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6) .

[5]王珉.试论表象训练的国内研究现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

[6]金一平.图解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战术配合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3) .

训练价值 篇2

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为了适应现代散打的快.长.重.准.稳.无.活.巧的竞技特点,现将现代散打训练方法浅析如下。

一、慢速、快速重复练习

慢速重复练习适用于运动员学习新的动作。运动员学习新动作时要对动作的规格有明确的要求,加身体的姿势,重心的高低,手臂的位置,步法的移动、腿的动作路线、击打部位、结束姿势等等。这将直接影响练习者以后对其它技术的掌握。经教练员的讲解、示范或自学后,一般不要立即快速练习,而要采用慢速度模仿练习,复杂动作还应分解练习。此时不应过分追求动作的击打力量、速度,应仔细揣摩动作的发力点、路线和动作要领,一个动作不要在一次性练习中过多的重复次数,要少次数、多组数。如可将5组10次的练习改换成10组5次,这样可以避免即使动作错了也不会重复过多的次数,同时也可以避免运动员感到枯燥。在组数之间,应让教练和同伴进行指导.或面对镜子,边练边检查,不断的重复正确的动作。

快速重复练习则适用于运动员练习绝招技术,运动员在技战术已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时一般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几种在比赛中常用的绝招技术并反复进行强化,此时则需要运动员以最快速度进行重复练习。

二、结合身法和步法练习

经过慢速重复性练习基本学会动作后,则根据实战的需要结合相应的身法和步法进行练习,使技术与实战紧密联系。如练习鞭腿技术时,可以练习向前滑一步后再进行鞭腿的练习。或是后滑一步再练习鞭腿,或是要求先用身体晃动引动对方。这样可以使运动员避免枯躁的单纯的步法练习,又可以较快的和实战结合起来。

三、意念实战练习

运动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战术后,在自己单独练习时,应假设是在实战中有对手在与自己对抗,对手采用各种战术和技术进攻自己或防守自己的各种进攻技术,自己则从实战出发,选择几组进攻和防守反击的方法,想象你在使用一种腿法进攻或反击时会遇到哪些情况,遇到不同的情况自己要选择何种腿法,拳法,摔法来进攻或防守。比如,当我用后手直拳进攻对手时,对手后滑防守时我该用什么技术攻击对手而得分。

四、空击的攻防练习

由于散打是两人的直接对抗,为减少不必要的受伤情况的发生,在训练中要求两人一组,一方主动进攻,另一方防守反击,或是两人按照比赛的要求进行互不接触的实战,也就是常说的点到为止。这种练习方法可以消除初学者的害怕心理而达到预防运动损伤。但在进行时,应要求:

1.练习者学会保持在适当的距离,不要太远或太近。

2.要求运动员在运动中做出动作。

3.由于不能真正击打,运动员往往会敢于进攻,而容易忽视实际的攻防转换,因此要防止胡踢乱踢.要仔细揣摩步法和抓住击打的距离时机角度并借鉴对方的长处。

五、固定靶的练习

这是利用沙袋、大脚靶、多层护具等器材作为击打日标的练习。练习的目的不同,方法亦不同。如要求提高动作速度和击打力度,练习者要快速完成一定时间内某一动作;若只要求提高练习者的动作频率和耐力,则应规定时间和组、次数的要求。另外按照比赛中常用的组合技术布置几组固定组合靶的练习,如3-5名同伴手持不同高度、不同放置角度的手靶脚靶

站立在一条直线上或不同方向上,由练习者依次击靶。

六、配合“喂招”的练习

散打训练非常重视并经常采用手靶或脚靶、护具的喂招练习。要求配合者手持手靶或脚靶,配合练习者进行技术练习,如将脚靶放置与胸齐平,让练习者侧踹;将脚靶放置与头部齐平,让练习者练习高鞭腿踢击头动作。护具喂招则是配合者身穿护具,用身体的移动配合练习者的进攻和防守,如配合者上步欲要用鞭腿进攻,练习者则使用接腿摔反击。这种练习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练习者进攻和防守反击的动作质量,还可以提高练习者击打的准确性、步法的灵活性和良好的距离感时机感等。

七、条件实战练习

即对实战提出要求,限制一些腿法进行实战的一种方法。这种练习方法经常在散打训练中被采用。如要求双方队员在一个回合中只能用左右直拳进攻和用左手摆拳反击;一方只能用低鞭踢和踹腿进攻,而另一方只能用后手直拳和截腿摔法反击,不准主动进攻等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针对性强,能有效的训练和提高运动员的某一方面的能力。条件实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同伴配合,创造时机和姿势以便进攻者完成进攻战术。

2.同伴配合,创造时机和姿势以便进攻者完成防守战术。

3.同伴配合,创造时机和姿势以便进攻者完成防守反击战术

4.同伴配合,不创造时机和完成技术的便利姿势.进攻考用自己的行动创造机会完成进攻战术或防守战术或防守反击战术。

5.同伴配合,同时积极的防守,但不全力防守,力完成进攻战术或防守战术或防守反击战术。

6.双方运动员进行实战,一方进攻,一方反攻。

7.双方运动员进行实战限制一方运动员的进攻技术。

8.双方运动员进行实战限制一方运动员的防守技术。

9.双方运动员进行实战限制一方运动员的防守反击技术。

八、实战练习

运动员掌握并熟练了散打的技战术后,要按照规则进行不断的实战,逐步提高技战术的应用能力。要在对抗中,(在与比赛要求一致的情况下)将技战术使用出来,这样才能在实际比赛中达到利用技战术和其它方面的因素战胜对手,获取比赛的胜利。实战的时间可以根据训练的目的进行安排,如30秒钟实战,则主要让双方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学会抓住时机尽可能的多进攻并得分,5分钟三局实战,则主要使双方运动员在超过正式比赛的时间内,学会在非常疲劳的情况下使用动作战胜对手,并达到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目的。

散打运动的特点

1.体育性

散打是两人运用踢、打、摔等基本技法,按照规定的场地、时间、条件进行的一项较技、斗智的激烈对抗的体育项目。在现代社会中,散打与其他运动项目基本相同,属于体育的范畴,但它又突出地反映出武术的特殊本质“技击性”,同时又明显地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技击术。20年散打比赛的实践证明,散打对人体的健康不仅没有伤害,而且能增强人的体质。

2.对抗性

徒手对抗格斗是散打运动的基本特征。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打的基本动

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的训练,在没有固定格式的情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较技、斗智,一分上下。

3.民族性

散打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容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在擂台上进行比赛,就是沿袭了中国古代“打擂比武”的遗风;散打技术是拳打、脚踢、摔跤等技术的并用,也反映了中国武术的历史传统。

散打运动不同于摔跤、柔道、泰拳、跆拳道、空手道、拳击等对抗形式的体育运动。它突出了武术的“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术原则,且独具武术踢、打、摔技术全面应用的特色。显然它不?quot;拳击加腿“,冲拳,贯拳,抄拳,与拳击的直、摆、勾拳有相似之处,但仍有不同之处。尤其是鞭拳、弹拳、盖拳在拳击中无可觅踪。腿法丰富,运用最广。充分表现出”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三分手,七分腿“的武术技击术特点。腿法有弹腿、踹腿、前扫腿、后扫腿、摆腿、勾挂腿等诸多花样,运用巧妙,成功率高。散打的又一特点就是”摔术"的应用,有抱腿摔、挟颈摔、过肩摔、抱腰摔等摔法。尤其是接抱腿摔法,其他项目更少见,如接腿别腿、接腿压腿、接腿涮腿、接腿托送、接腿击腿等。可见,不论是技击的原则,还是具体的技击术,散打是应用中华民族体育--武术这一传统技击法进行对抗的运动。

锻炼价值

1.前言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社会价值极高。武术散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通过散打练习可以健体强身,陶冶情操,交流技艺,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武德。作为竞技体育项目之一的散打,它在健身方面也有特殊的意义。散打是一种搏斗类的运动项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注意到散打的竞技表演方面的作用,认为散打是暴力的可怕的,从而也使得不少人避而远之。然而散打的健身作用却被人们所忽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散打在健身方面的作用作一些深人的探讨研究,使人们更加了解散打的内涵和健身作用,以便散打运动更好的为群众所服务,以达到散打存在的更大价值。

2.散打的健身作用

散打是一项以动力性为主的、强度不断变换的运动,属于非周期性运动。散打也是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如果按照竞技散打的训练方法训练的话,训练量太大,作为一种健身的运动项目,量的大小最好控制在中小强度。练习散打的时候应该以打靶、打沙袋和模拟实战为主,强度的大小可以任意控制,针对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练习强度大小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为目的。

2.1 对生理的影响

2.1.1 运动系统

散打训练包括拳法、腿法和摔法,拳法技术在散打运动中常用的有直拳、勾拳、摆拳等,腿法包括正蹬腿、侧踹腿、鞭腿等,摔法包括抱双腿前顶摔、抱双腿过胸摔、抱单腿拉腿摔、过背摔等。从拳法和腿法的种类和技术上可以看出,有直线型的,有曲线型的,摔法也有不同类型。以上可以看出进行散打训练,无论是上肢还是下肢都从不同角度得到了锻炼,肌肉和关节也比较全面地得到了锻炼,这样对身体的锻炼更全面。和普及世界的跆拳道健身相比,散打不但具有类似跆拳道的腿法练习,还具有独特的拳法和摔法,锻炼更全面,健身效果更好。长期坚持散打练习,骨密质增厚,使骨变粗,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压力和拉力的不同更加整齐和有规律,骨表现肌肉附着结实起来更加明显。散打中的打手靶和打脚靶,可以使手和脚直接或间接的触靶,这样可以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从而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性能。

由于散打固有的特点,系统的练习,既可增大关节的稳固性,又可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关节稳固性的加大,主要通过练习增强了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结果,同时与关节囊和韧带的增厚也有密切关系。关节灵活性的提高,主要通过专项柔韧练习,使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伸展性加大的结果。人体的柔韧性提高了,肌肉活动的协调性加强了就有助于较快的掌握各种技术的要领和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减少伤害事故。

因为散打运动具有较大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经常练习可以使肌肉纤维变组,肌肉体积增大,因而肌肉显得发达、健壮、结实、匀称有力。长期坚持散打训练,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囊泡状,从而增加了肌肉的血液供应量,有利于肌肉持续长时紧张的活动。散打有它独特的练习方法,训练比较全面,所以身体很多肌肉都能参加运动,对身体肌肉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特别是处于发育期的少年时期。少年时期骨的有机成分多,无机成分少,骨头柔软,所以进行散打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练习的手靶、脚靶和沙袋多用柔软的,要不容易使少年的骨头变形,小量多次的散打训练对骨骼生长有好处;肌肉的发育较晚,少年时期进行散打练习的时间不要太长,少年时期肌肉发育不完全容易疲劳,但是经常的少时间多次练习有利于肌肉的更好的发育。青年时期肌肉发育完全,散打训练使肌肉发育更完全,肌肉更结实,无论在打靶、沙袋还是实战练习都可以放开的练习,但是量不要太大,要不就起不到健身的效果了,作为健身运动必须控制训练的运动量,运动量过大影响健康。

2.1.2 神经系统

散打是在一定的场地进行的斗智斗勇的对抗性项目。在实战或模拟训练中,队员根据场上变化不定的形式进行应对,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应变性。在实战中,散打训练的拳法、腿法和摔法在场上综合运用,根据场上的变化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和战术,其实就是思维灵活多变的过程,锻炼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与其他的运动项目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相比,散打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更大。比如田径中的慢跑,虽然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综合能力,但是慢跑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多为被动。而散打是主动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更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性。

少年时期是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神经发育迅速,要想让神经系统发育的更好,散打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青年时期神经系统接近发育完全,是神经灵敏性、兴奋性、活性最强的时候,在这个时期进行散打训练使神经系统更能完全的发育,在一时期可以进行较大强度的训练;中年时期,神经系统发育完全,并有开始衰老的迹象,在这个阶段要少量多次的训练。经常练习散打能使神经保持良好的兴奋性、均衡性和灵活性,为进入老年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

长时间进行散打训练的人,其身体的灵敏性,爆发力和柔韧性指数,往往高于正常人,在训练中,要求训练者的大脑和身体必须保持高度一致的协调。而且和其他健身的项目相比,散打健身比较注重实用性,运动量比较大,训练难度和训练要求也往往高于其他健身项目。经常参加散打训练,特别是对处于生长期的少年时期,骨骼、肌肉等器官都处在生长发育期,练习训练比较全面的散打,有利于少年的身体的全面发育,和其他很多运动项目相比,散打练习更能全面地锻炼身体,保健效果更好。

2.1.3 其他系统

肺活量是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经常参加散打锻炼,尤其是对一些拳法加强练习,可使呼吸肌力量增强,胸廓扩大,有利于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肺的扩张,使肺活量增加。大量实验证实,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值高于一般人。经常进行散打锻炼可以对呼吸系统有良好的影响,所以从事散打练习的人上呼吸道疾病大大减少,有慢性病的人经过锻炼后肺功能也可得到改善。

经常科学地坚持散打锻炼,对心血管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可以使人的基础心率和运动心率均减慢,而心搏量增大。其原因是训练可引起中枢性迷走神经冲动加强,并伴随交感神经抑制机制提高,而加强心脏对全身的血液供应。经过长期训练后,心脏体积增大、心肌血管分布增多、心肌收缩力量增强等一系列的变化。这样有利于心脏的健康,防止心脏疲劳,可减少心血管疾病(如血栓、心肌梗塞等)的发生。经常参加散打练习还可以使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和免疫分子增加。这样整个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使身体健康,延缓衰老,防止疾病。

2.2 对心理的影响

2.2.1 散打对情绪的影响

现在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多,而且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使人得内心的消极情绪也无意示的积累和加重。散打练习能为这些压力产生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有效发泄口,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情绪和心理,如情绪的沮丧和意气的消沉。散打是对抗性体育项目,如果有愤怒和不满的情绪时,可以通过打靶和沙袋发泄一下情绪,尤其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被转移,这样不但能使身体在压力面前便的更坚强,而且还能避免造成因为愤怒和冲动的情绪而引起的过激行为和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2.2.2 散打对精神意志的影响

散打训练,从开始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练习,到条件实战以至全面实战的练习过程中,在每个阶段和每个层次都对人的意志品质具有不同程度的考验和锻炼。

艰苦、疲劳、激烈、竞争是散打运动的特点。初学散手时,要忍受拉韧带的痛苦;攻防练习时,要承受击打和抗击打的皮肉之苦;加量加强度时,要克服疲劳之苦;进行实战时,要克服胆怯、犹豫、紧张、冒失等不良心理反应。通过长期的散打训练,可以培养习者勇敢、顽强、坚毅,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的精神,而且可以使人形成坚持不懈的作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能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养成礼让谦逊的,宽厚待人的美德,造就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精神为社会和国家练就具有优秀品质的现代建设者。

2.2.3 散打对自我认识的影响

散打可以通过人从自我的发展过程慢慢的提升到自我认识,进行散打训练可以使身体更强壮,灵活性和协调性更好,对自己自身的满意程度提高,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尊心,使自我的认识得到了肯定。训练散打的对抗的过程中,不但能使自己的社会价值得到认可,还能从中认识到自己的在心理上的优点与缺点,从而让人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发挥潜能与长处,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2.2.4 散打对行为协调和反应适度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指出行为协调是指人的行为是一贯的统一的,反应适度指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

常迟钝,刺激的强度与反应的强度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散打是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之一,教练在教授散打的同时总是会不断的把武德融入到训练与生活中去,使散打运动员在生活学习得日常行为上有很大的自我调整。而散打实战是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每位运动员都会受到规则约束,因此散打运动对培养人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3.散打与其他搏击运动做对比 3.1 散打与跆拳道比较

3.1.1 散打与跆拳道的技术对比

散打是中国武术在现代竞技体育模式下形成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体育项目,是从传统技击武术中吸取了个别技法,综合拳击、跆拳道、摔跤等精华于一体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竞技体育比赛的对抗性项目,它虽然与中国传统武术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更接近国外各种格斗类项目,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散打就不可避免的与跆拳道存在必然的联系。

早期跆拳道的形成也借鉴中国武术的内容,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武术理所当然的是散打和跆拳道的开山鼻祖。但从技击内容上讲,散打是运用“踢”、“打”、“摔”;跆拳道则以腿法见长。虽然在散打比赛中,散打王柳海龙的“柳氏劈挂腿”运用的是与跆拳道极为相似的腿法动作,而在跆拳道技术风格的分类中也存在着“作风顽强、攻守得宜、自成一体”的散打型运动员,但仔细分析散打的技术结构我们不难发现较跆拳道而言,散打技术既存在显著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第一个方面散打中上肢的训练体系较为先进,应用的拳击的体系,在加上各种拳法、组合拳法、不断变化的灵活步伐的应用。无论是格挡闪躲还是攻击反击都有他的独到之处,这方面散打不是弱点;第二个方面散打中大多采取上段和下段的鞭腿,优势就是速度快,打击力强,虽然说散打的高段踢需要时间和准确,不过这点良好的技术功底和出色的协调性完全可以弥补,而且加上散打在对战中的各种摔法,尤其是面对跆拳道的时候散打以有效的鞭腿牵制加上接腿摔反而成为了散打的优势所在。最后一个方面散打的抱摔是出名的,所以,躯干部分的抗击打能力绝对不错,但是散打的腿部则是致命的弱点,由于在平时训练中,散打的鞭腿没有充分的机会硬碰硬,更多的是采取打空挡的战术,而跆拳道腿法的一大特点则是腿法灵活,并破坏对方的防守,理所当然要硬碰硬了,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威慑力。

通过对散打与跆拳道技术上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散打的锻炼效果是全方面的,由拳法、腿法、摔法在加上各种组合使身体得到全方位锻炼的目的和效果。而跆拳道就相对逊色一些。

3.1.2 从精神上对比

从精神上分析散打和跆拳道,自我感觉跆拳道尤其胜出些。散打与跆拳道在训练上没有什么比较大的区别,但是内在的精神有所不同。在人们看来散打是一种技击术只是为了健身防身的目的来练习散打,对散打的认识与体悟只停留在“术”的层面,而没有它当做一种“道”来修炼。而跆拳道注重“身心合一”,不仅注重身体练习,更强调精神修养。我们的散打运动更注重身体练习,以取胜为目的,忽视了对练习者的精神修养的引导。最注重的“武德”也因传统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思想所影响,而没有达到真正“武德”的内涵。跆拳道就非常注重礼仪,“礼仪”是跆拳道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部分。要求练习跆拳道时要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跆拳道练习或比赛前后都一定要向对方敬礼以示尊重。人们普遍反映“练习跆拳道的孩子懂礼貌”可见跆拳道的教化作用。跆拳道就是用最初级的礼仪开始教化孩子,使其能从起初最好,慢慢的引导到精神上面的修养。而练习散打的过程中表现自我,抛开执着、偏见、束缚,达到心灵自由无羁的境界,所以跆拳道从礼仪上开始练习修养是值得散打运动去借鉴的。

散打作为脱胎于传统武术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它折射了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它不仅要从传统武术中吸取精华,还要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营养。散打练习者不仅要通过练习散打达到健身防身的目的,还要以此为途径来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推广散打运动来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3.2 散打与拳击做对比

从健身角度分析,经常进行散打与拳击练习都能够提高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所以经常进行散打与拳击的练习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二者不但是比技术、比力量,更重要的是比智能,所以经常参加散打与拳击练习,不但能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使人保持清醒,还能使人的思维敏捷,应变能力提高,延缓大脑机能的衰变。

西方拳击更注重人体的外在表现,通过人的外部形体运动和肌肉活动塑造完美的身姿,特别是上肢和躯干。由于拳击对身体力量的要求都很标准,尤其是适宜的活动年限相对短暂,所以在健身养生上就失去了散打的优势。

中国散打文化内涵超出了一般的体育概念,讲究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内外合一,这种注重整体、注重和谐、自然统一的文化特征正与现代社会在生态意义上的健康意识相契合,这种现代式的健康思想将使中国散打在健身养生方面的潜能得到不可想象的开发。

4.结论

散打运动紧张激烈,对抗性极强可使人强壮筋骨,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及肌肉的伸展性和收缩能力,提高人的速度、反应、灵敏力量和耐力素质,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和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增强人体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经常参加散打练习能使青少年生长发育健全,体型健美,姿态端正,动作矫健;中年人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易于延缓老化过程,健康长寿。

汽修教学技能训练的价值探讨 篇3

关键词:教学 技能 价值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91-01

1 教学技能调练课在市场中的价值体现

专业技能课是职业学校技术特色的体现,是职业学校技术质量与生命力的体现。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学生高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提高的保证。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提高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技能和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学生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了专业技能,最终还是要应用到企业中去,为生产服务。因此,把实习与生产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应现代化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顶岗操作,就能适应企业环境。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以此作为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训练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技能训练课的实施方法总结

教育改革多年以来,我们这逐步摒弃应试教育的陈旧观念而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对于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来说,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性技巧技能的练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汽修专业教师共勉。

第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所谓多媒体教学,主要是指采用录音、录像和投影等多种设备进行教学,这在汽修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可以扩大教学规模。因为它传输教学内容规模大,距离远,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2)它可以强化直观认识。它能够从理性认识升华到感性认识,能够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3)可以既省时又省力。因为它的教学能够反复多次地进行,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很方便,不费力。

(4)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因为它能够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通过收听、收看,把大量的感官印象作为记忆储存在脑海里,对提高教学效率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较大的灵活性。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汽修理论基础知识后,再通过这些教学短片,演示录像,就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难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巩固相关专业知识。通过观摩录像,学生可以对企业的运作模式,工作环境,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让他们通过视觉首先认知自己将来的工作场所,让他们对所学专业有真实客观的了解,并鼓励他们为专业学习树立信心,付出努力,以自身的专业技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在自身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课堂演示。课堂演示是教师通过实物向学生作示范操作并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使学生在头脑中留下精确而生动的实物与动作形象,从而得出正确判断的一种方法。实际操作时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演示操作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通过示范,使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与所演示的部件一致。如课堂上讲的是“发动机的结构”,那么在演示中就要摆出发动机的实物或模型。我们一般是采购一些部件齐全的报废发动机作为演示教学用,等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后,再进行实车操作。这样,就能够较顺利地使学生把已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定向职业所需要的技能技巧。

(2)语言讲解要与示范动作相统一。

要做到“精”、“明”、“新”。教师在示范操作中,要边操作边讲解,语言精简、重点突出明确,步骤清晰,做讲统一,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加感知过程,以便形成完整而牢固的印象。比如:演示离合器的修理,应先从离合器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排故讲起,边讲饵边演示。同时还应注意介绍相关知识的新技术。

(3)图文并茂,教学相长。

在汽修专业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该专业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地方进行演示。另外还应该针对一些问题设置问答,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知识点。

第三,独立操作。这里所指的独立操作意思是汽修专业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后,运用知识独立实践的能力。要提高和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教师就必须明确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教育学生细致的了解操作的目标。汽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汽修专业的学生只有详细领会了操作在这门专业中的核心价值时,方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意识,才能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此教学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2)从一开始就知道学生学习正确的操作方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方式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操作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学生制定详细的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而学生也应该根据老师制定的计划,由一点一滴做起,逐步掌握独立操作的技术与技能。另外老师还应该全程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帮助学生总结操作中的成败得失。当学生完成独立操作以后,老师需要及时协助学生对操作的过程进行一步步的评价,帮助学生明白他们自身的在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是否完美,或者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改进自身的操作,为掌握独立操作的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手”、“脑”并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只有不断的适应企业的需要才能长盛不衰,所培养的学生也才能在企业中把他们的所学技能转化成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建军.思维方法与汽修职业教育[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7.

训练价值 篇4

关键词:高原训练法,业余网球训练,特点,价值

网球运动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我国,而其一进入我国就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网球运动本来是贵族运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平民大众也能够进行网球运动,并且网球运动所特有的高贵、高雅仍然遗留在网球运动之中,这也是网球独特的魅力所在。

1 网球运动的特征

网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运动。技术、战术、身体素质还有心理素质等等各方面都能够在网球运动中得到考验,还有身体力量、神经反应、身体灵活性、灵敏度以及持久力等。此外网球运动对于运动员的技能要求比较高,因此运动员必须就有高超的判断能力,能够及时的根据球场上的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最后运动员还必须具有冷静的头脑,能够做到临危不乱。否则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不冷静的话就很容易自乱阵脚。

2 高原训练法在业余网球训练之中的实际应用

高原训练法是一项综合的训练方法,其既包括运动控制训练同时又包括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所以说高原训练法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训练方法。影响其训练效果的因素也比较多,该研究者在此主要谈一谈海拔和训练过程。

2.1 高原训练法的海拔因素

海拔是影响高原训练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高原训练法的实施需要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进行。另外,不同的运动对于心肺系统、新陈代谢系统等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海拔的高度选择上也存在不同。一般来说如果持续运动并且是有氧代谢运动超过半个小时的话那么就应该选择海拔2 500 m左右的地方进行训练。而如果运动持续时间在十分钟以内并且主要运动方式是有氧和缺氧接替进行的运动,那么海拔采用高原训练法所选择的海拔高度是不一样的。在进行训练之前我们需要进行科学的考察和计算才能确定选择在什么高度的海拔进行训练。

2.2 高原训练法的训练过程

高原训练法其实可以说是对运动员进行的一次突击训练。无论高原训练的过程时间跨度多大实际上都需要再返回到正常海拔,因此说其实质就是一个专门组织的训练也不为过。总的来说高原训练法的训练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骤是适应步骤,因为高原训练法一般来说都会选择一个比平常生活较高的海拔进行训练,因此在训练开始之前运动员必然会有一个适应接受的过程。这个适应过程的时间和平时生活海拔以及训练的海拔有关,一般来说两者之间的相对海拔越高,运动员适应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相对海拔越低,需要的训练时间也就越短。但是总体来说一般三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够进行正常训练了。第二步就是进行高原训练,这个实践一般持续3周左右,有的时间比较长,甚至能够达到一个半月。训练过程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和拓展训练等。第三步就是过渡,这个时间比较短,一般来说就是高原训练结束前三天左右。高原训练法第一步的目的是帮助运动员在生理上尽快适应高原的环境,让身体的内环境和外环境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第二步是让内环境与外环境真正的达到平衡的状态,这个阶段安排的运动量一般来说会比较大,运动强度相对来说也会有所提高,不过强度是循序渐进地提高,最终达到和平常训练水平差不多的地步。第三步是让身体慢慢恢复,较少运动量,为恢复到正常海拔进行比赛做准备。

3 高原训练法对网球运动的积极促进作用

网球运动是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交替进行的一项运动,身体的主要功能系统是磷酸原,糖酵解是磷酸原的辅助,有氧运动是身体能量来源的基础。网球运动中运动员必须具备有比较强的耐力、灵敏度还有灵活性,其爆发性还有反应能力也要尽可能的快速和猛烈。有氧运动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这样一来无氧代谢运动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促进,因此人的反应速度、身体灵敏度等都会有比较大的提高。此外网球比赛的频率比较高,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都比较大,海拔低地区的训练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但是网球比赛有的时候是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进行的,想要真正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就需要在与比赛场地相似的海拔高度进行训练。

4 结语

总之,高原训练法能够促进网球训练质量的提高,促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运动员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高原训练法以提高训练效果,促进个人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天熙,段宝林.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影响的机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56-58.

[2]许继安.网球运动供能特征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6(48):175-177.

拓展训练为企业带来的改善和价值 篇5

时代精英为企业的战斗力体现在企业的人才、创造力、员工的敬业精神、良好的企业形象、有效的督导体制、生产成本的降低、企业文化的完善等方面。

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其价值由客户决定。客户与企业员工打交道的过程就是在考核该企业的形象,他们可以明确判断出员工中哪些是训练有素的员工,哪些是不成熟有待加强的员工。员工的工作素质与行动效率表现了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客户决定的重要因素。

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自然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自然能为企业招揽新的客户并留住回头客。

有效的督导体制

企业员工通过培训改变了心态及工作方式之后,自然减少了管理层对他们的督导荼,降低了管理成本,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不能依赖管理层的强硬管理,而是需要人人自制、自律。

生产成本的降低

员工的创新能力在培训中等到了挖掘,改进了员工的工作表现,员工素质的提高直接带来了企业效益的提高,因为员工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节约了生产成本,扩大了企业产品的优势。

企业文化的完善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范围内的意识,体现了企业内部统一的价值观、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通过培训,使企业员工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深层思考企业的企业文化,减少了员工的流失率,将个人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观、经营哲学结合起来,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虽然户外拓展训练并不是解决企业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但是他以特立独行的培训方式防止了企业管理的进一步恶化并预防了更多问题的出现。

拓展训练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1、拓展训练是一项旨在协助企业提升员工核心价值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课程能够有效地拓展企业人员的潜能,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帮助企业人员建立高尚而尊严的人格。

2、拓展训练能够使参训成员更深刻地体验个人与企业之间,下级与上级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从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使团队更富凝聚力。

3、拓展训练使参训人员能显著的提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团队的作用,增进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更融洽地与团队合作。

训练价值 篇6

【关键词】高校排球教学 心理训练 应用价值

一、前言

高校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关键期,高校排球教学不仅承载着对运动技能的传承责任,更肩负着锻炼学生运动心理素质和构建积极乐观运动精神的重要使命。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充分予以重视和发展。

二、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心理训练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对复杂的运动技能。在高校排球训练过程中,学生对排球运动技能的掌握、学习和运用,既是对学生体能素质的考量,也是对学生智力素质的检验。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培训和锻炼的同时,适宜的心理训练也十分重要,它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同步提升与协调发展。

(二)锻炼学生心理素质

在高校的排球运动训练或排球比赛中,学生不仅需要大量的体力对整场比赛进行支撑,更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能量。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学生训练比赛之中,心理能量的消耗比体能要多3到4倍。由此可见,在高校的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规避技术操作失误风险,更能保持学生的体能与心理平衡,将体育技能正常或超常发挥出来,争取优异成绩。

(三)促进学生心理控制能力的发展

比赛中的优异成绩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心理能力是基础性、关键性的因素。在比赛中,战略战术的制定、战略技术的发挥和体能的承载都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支撑和保障,甚至可以将学生的心理控制能力作为成败的内在动力。运动员的心理掌控能力能直接影响运动水平的高低,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因此应加强高校排球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训练,帮助学生锻炼自身心理控制能力和抗压能力,适应比赛对学生心理层面上的要求[1]。

(四)有助于恢复体力

在排球比赛和平时训练中,学生需要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与体能来应付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因而极易产生心理与身体上的疲劳。心理训练能真正帮助学生适当放松,从而消除疲劳来应对接下来的比赛和训练。据相关调查显示:进行5分钟的心理调节,与人在平时的1小时休息效果几乎完全相同。由此可见,心理训练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将心理疲惫转移,保证学生的运动状态[2]。

三、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实际应用

(一)利用心理暗示法

人的内在潜能具有十分可观的挖掘空间。自我心理暗示的充分运用能真正激发人体的内在潜能。在高校的排球运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心理暗示进行锻炼。例如,传球练习时排球运动中的基础性教学环节,其中心理暗示重点包括对全身协调性的暗示,即传球动作尽量通过手指的力量完成,还包括对击球声音的辨别,适当的击球声音是身体充分协调而产生的[3]。

(二)通过视觉表象进行训练

利用在排球训练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视觉表象的设计,以图片、视频和教师示范的形式向学生展现运动技能并进行视觉表象的建立,再通过学生对动作形象的理解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运动技能的掌握,这种锻炼过程即将学生的认识逐渐转化为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在排球训练中,教师应通过不断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在此过程中对示范要点和动作技巧进行充分的解析和引导,在示范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分析。

(三)引导学生进行放松训练

放松对心理状态的调节与缓冲。在实际训练和比赛中,放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运动技术[4]。放松训练通常分为三种,即呼吸、肌肉和想象放松法。呼吸放松是通过深呼吸使学生达到身心放松;肌肉放松法是让紧张的肌肉达到适当缓解和休息,进而保持最好的运动状态;想象放松则是通过想象轻松情境来缓解紧张、放松身心。

(四)意志锻炼

在现阶段高校排球训练中普遍采取的意志训练中,主要分为语言刺激、提升针对性要求和培养持久性意志三种方法。其中,语言刺激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的适当引导和刺激激发学生斗志,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这种方式能刺激身体处于疲惫状态的学生进行接下来的训练,从某一角度来讲,这种刺激是对学生内在心理动力的引导;另外,在训练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现阶段的自身发展状况对其要求进行具有针对性地提升;持久性意志的培养可以通过训练强度、训练量的调节来完成,并结合奖惩制度进行训练效果的优化。

四、结束语

可见,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对学生战术水平和运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更是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心理层面的构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心理训练并加以运用,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训练方法,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运用的灵活性和高效性,能真正提升排球教学的实际效果、展现教学艺术,从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真正发展排球运动。

【参考文献】

[1]周光德.试论心理训练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3(02):78-80.

[2]钟鸣.心理训练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4):18-19.

[3]薛庆云.心理训练在高校排球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0):25,27.

视觉遮蔽投篮训练的作用及价值 篇7

1 视觉遮蔽投篮训练对投篮技术动作训练的作用及价值

篮球运动员运动技术的改善和运动技能的提升, 一方面需要对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 另一方面需要在持续不断的篮球训练中加深对篮球知识的理解, 并在持续不断的篮球训练之后让动作成型。可以说, 篮球投篮技术动作的形成, 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学习、认识、理解、巩固的过程, 此时选择科学的训练方式与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视觉遮蔽投篮训练在投篮技术动作训练中的应用, 在前期训练中的应用比较少, 通常是在运动员的投篮技术动作相对成型之后再开展视觉遮蔽训练, 所以视觉遮蔽投篮训练在篮球投篮技术成熟后的提升阶段应用得比较多, 对篮球投篮技术动作由巩固到自动化阶段的转化能够形成有效的促进, 是促使篮球投篮技术动作记忆形成的有力手段[1]。借助视觉遮蔽投篮训练, 可以进一步提升运动员对篮球投篮技术的发挥, 能够根据不同的防守变化作出准确投篮选择的判断, 从而形成对投篮技术动作完成过程的控制力。同时, 遮蔽投篮训练可以让运动员借助本体感觉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 然后在做出投篮技术动作的时候, 可以不断地改进技术动作, 这样就渐渐地形成了正确而又稳定的投篮技能和投篮感觉, 从而提高投篮的动作技术水平, 确保了篮球比赛进程中的投篮效率。由此可见, 视觉遮蔽投篮训练在投篮技术动作训练中的应用, 是符合篮球投篮技术训练客观规律和动作原理的, 其在投篮技术训练的高级阶段能够发挥显著作用和效能。

2 视觉遮蔽投篮训练对投篮心理训练的作用及价值

篮球运动中投篮技能的训练与提升, 需要运动员在持续不断的运动技能训练中逐渐形成, 投篮技能需要建立在本体感觉的基础之上, 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篮球投篮技术动作完成时对肌肉、肌腱、关节、韧带等的有效支配, 确保投篮技术动作的稳定性[2]。但是在高强度的个人防守或集体防守之下, 或者在篮球比赛中处于比分落后时, 心理因素很容易对投篮者的投篮技术动作和投篮命中率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篮球比赛的过程和结果。因此, 在篮球投篮训练过程中, 心理因素是必须考虑的一个环节, 这关系到篮球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训练心理, 篮球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投篮心理, 才能逐渐对投篮技术动作形成理性认识, 在篮球场上更好地完善完成技术动作。

视觉遮蔽投篮在篮球投篮训练中的有效运用, 能够对运动员的投篮心理训练产生积极作用并施加积极影响, 这是因为在失去视觉的情况下, 运动员投篮技术动作的完成更多地是要依靠本体感觉, 心理上对投篮的支配压力会随之增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投篮遮蔽训练之后, 运动员心理上的感知力和控制力会得到增强, 进而对投篮技术动作产生积极作用, 促使篮球运动员投篮技术动作与技能的提高。由此可见, 视觉遮蔽投篮训练方法的有效运用, 会对投篮运动员的投篮心理感知能力和心理控制力形成有效的促进, 进而对投篮稳定性和投篮命中率的提升提供更多保障。

3 视觉遮蔽投篮训练对球感、手感训练的积极作用与价值

运动员的球感、手感, 是本体感觉的重要体现。而运动员的球感、手感会受到外在事物的作用与影响, 运动员的身体需要大脑对事物单个属性的直接反应与控制, 然后才能通过感觉作出相应的投篮判断。可以说, 篮球运动员的球感、手感, 在比赛中更多地是体现出一种对篮球理解后的本体感觉, 而这种感觉在平时的篮球训练中常常不受重视, 所以关于投篮本体感觉的训练技术和训练方法也相对较少, 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出现训练成效[3]。

为了更好的培养篮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本体感觉, 借助良好的球感、手感来提升投篮命中率, 要格外重视视觉遮蔽投篮训练的作用与价值。一方面, 视觉遮蔽投篮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投篮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这是因为很多投篮技术动作都是通过投篮动作技能记忆来完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对篮球运动员球感、手感等本体感觉的依赖性比较大。通过视觉遮蔽的方式进行训练, 可以促使运动员对篮球感觉有一个更加充分的理解, 提升个人在做出投篮动作时的运动知觉、距离知觉和时间知觉。另一方面, 借助遮蔽投篮训练, 可以有效增强运动员的空间投篮手感, 提高运动员在各个球场位置的投篮手感和投篮适应能力, 减少对于定点投篮的依赖, 这对于运动员投篮技术动作的进步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4 视觉遮蔽投篮训练对投篮动作记忆形成的作用及价值

现代篮球投篮技术训练, 基本都是以篮球投篮命中率的提升为标志的, 而这就不得不提到篮球“运动记忆”的重要性。在对抗激烈的篮球比赛赛场上, 投篮技术动作的完成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依靠运动记忆去完成的, 运动记忆是指运动员在学习动作技能的时候, 要运用身体的运动状态, 并且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 依靠大脑对动作过程的记忆[4]。可以说, 篮球投篮的动作记忆, 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动作记忆过程, 正常情况下主要依赖运动员的听觉、视觉、触觉来完成, 但是在篮球技术动作成型之后, 或者在对抗激烈、防守强硬的篮球赛场上, 仅仅依靠听觉、视觉、触觉来完成投篮技术动作就显得捉襟见肘, 篮球运动员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本体感觉、球场感觉以及阅读防守的感觉。

视觉遮蔽投篮训练的作用与价值, 可以更好地加深运动员对篮球技术的动作记忆, 这是因为在视觉遮蔽的投篮训练实践中, 相当于放弃了视觉感知力, 篮球运动员需要更多依靠本体感觉来加深对篮球投篮技术动作的记忆与理解, 这样一方面强化了运动员在各种情况下投篮时的本体感觉, 另一方面也强化了运动员投篮动作技能的学习、改进, 形成了投篮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和适应力, 这对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稳定与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5 结语

总之,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 篮球比赛的防守面积和防守强度在不断加大, 个人防守意识和集体防守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这无疑增加了篮球运动员的投篮难度, 除了要努力寻找投篮空间之外, 运动员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篮球空间意识和投篮时的球感, 以便保证和提高篮球投篮命中率。视觉遮蔽投篮训练在篮球投篮训练中的应用, 不仅丰富了篮球投篮训练的方式与方法, 而且体现出了很好的训练作用与价值, 如改善运动员的投篮心理、提升投篮手感、增强投篮本体感觉和形成投篮动作记忆等, 所以值得在投篮训练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摘要:在篮球运动训练中, 投篮训练无疑是最核心的环节, 对于投篮训练方法的选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和投篮训练技术的进步, 视觉遮蔽投篮训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且能够实现很好的训练结果。接下来将结合篮球训练的实践, 就视觉遮蔽投篮训练的作用及价值进行有效探讨。

关键词:篮球运动,视觉遮蔽,投篮训练,作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柴立森.篮球投篮技术教学控制系统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7) :110-111.

[2]潘俊勇.“意练”在中学篮球投篮技术教学中应用探究[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0 (8) :168.

汉唐古典舞步伐训练的价值刍议 篇8

步伐所起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体现在舞蹈语言的流动连接中。汉唐古典舞的价值就体现在它的功能上。在汉唐古典舞的基础训练课程中,其目的就是要解决身体的基础能力,比如肌肉协调能力、上肢的运动韵律、下肢的灵活与力量等。对步伐进行训练能够较大程度的开发流动能力和下肢力量,强化下肢的灵活度与控制力,大大增强肢体在在进行舞蹈表演时的运动幅度以及表现力。例如跑场步,维持半弯迈大步状态平稳快跑,在半弯状态时,第一,下肢的关节肌肉和跨跟的解放,都可以在奔跑的过程中得到反复练习,第二,上肢的控制能力也得到了练习。经过练习可以明显的提高上肢的控制能力,而且下肢肌肉能力也会有明显提高,脚下步子因跨跟的解放,步伐会变得更加流畅。再比如说花瓣步,半脚单立,双腿半蹲,一条腿旁迈、另一条腿扫腿,双腿交替前后扫腿向旁行进。训练过程中,与上肢不断地进行配合,例如捻花手等。脚下的步伐快速灵活,在剧目表演中流动性强且能随意变化,上肢的运动随着下肢的运动变化而变,不断的加强上肢的配合能力、脚下步子的灵活度训练、半脚掌能力以及半蹲的控制能力,在进行汉唐古典舞舞台表演时,能运用在舞台上的调度来表现舞蹈的轻快与灵活。如在《谢工子》这个剧目,其中运用了汉唐舞的许多种步伐,如跺步、迈步、错步等步伐,此作品用这些步伐表现出一个我行我素、洒脱不羁、自我陶醉的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的形象,再现了魏晋时代的历史风格和社会特征,在每抬手一迈步中将魏晋文人的洒脱不羁,演绎的淋漓精致,直让人大呼过瘾。这就体现了汉唐古典舞步伐的功能性价值,是汉唐古典舞步伐的审美反映。

二、汉唐古典舞步伐训练的文化性价值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汉唐古典舞舞步是其中一项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是紧密相连的,对汉唐古典舞舞步训练价值的研究也是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它是传统文化审美与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经过孙颖教授2多年的刻苦考究及实践验证,汉唐古典舞有着别具一格的审美取向以及风格特征,给中国古典舞开启了另一扇大门。孙颖教授本着事实求是的态度,以批判现实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研究舞蹈的文化体系,他把对舞蹈的研究建立在对民族、地域文化、历史、哲学以及宗教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独具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舞蹈文化,即,中国古典舞,从中国历史文化的母体中解决舞蹈的审美和形式所存在的问题。它重视舞蹈语言的流动连接能力,以及文化气质和文化形态。汉唐古典舞步伐的研究和对表现力的发掘,对构建全新的中国古典舞环节中占据着重要的一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汉唐古典舞所表现出的意蕴以及审美风格,我们能够看到古典舞步伐训练的价值。例如在《楚腰》中就有较完美的体现,这个剧目是仔细研究了楚文化,在参考了各地的历史人物塑造的一个形象,其完美的展现了狂放、坦荡的巫女神韵。《楚腰》中所运用的步伐就有拖步、跑场步、跺步等,其在表演中通过跺步展现出的巫女形象,该剧目表现除了巫女的妖娆妩媚,也体现了巫女在祭祀过程中对神的敬仰和带有娱神作用的巫女形象,表达了巫女是个能与神建立沟通的人物形象,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氛围充斥着整个剧目,体现当时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而其中的跑场步更是会给人一种原始的活力与旺盛的生命力,磅礴的气势,内在的张力,都在这一剧目完美展现。

中国的悠久历史诞生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丰富多样的,例如在中国的建筑、音乐、服装、功夫、绘画、曲艺、舞蹈等,这些都镌刻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在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的武术文化和舞蹈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算的上是璀璨的两颗明珠。舞蹈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同,但两者由于受到了民族、地域、环境的影响,在中华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上,两者又是相通,相似的,所以中国传统武术的步伐与中国汉唐古典舞步伐有相像之处。

在汉唐古典舞中步伐的运用有着和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一致性的意义。例如汉唐古典舞中的跑场步就和中国传统武术八卦掌中的趟泥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武术八卦掌中的趟泥步,在半蹲的基础上,向前迈步,脚向前探,平铺地面,就像在泥水中趟行,后脚蹬地,但是脚后跟不着地;两膝之间相互摩擦,脚踝之间也相互摩擦;前探的脚在落地瞬间再向略微前探。从基本的动作上来说,二者之间都是由半蹲开始,跨大步前迈,有着传统流动的步态,无论武术还是舞蹈都离不开脚下的灵活运动。舞蹈主要是姿态形体的表现,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时代赋予舞蹈社会功能也不尽相同,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舞蹈的风格特征、表演形式也不同。舞蹈与武术这两个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也在世界上,传扬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博。

三、汉唐古典舞步伐训练的审美性价值

汉唐古典舞的步伐训练不仅还为了达到训练下肢灵活度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体现了汉唐古典的审美特征以及审美风格。在汉唐古典舞中之所以重视对步伐的训练,是因为步伐有着为舞蹈服务的意义。想要在舞台上从容的发挥,这就需要通过训练不断的积累经验来实现。训练汉唐古典舞的步伐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为了应用,使我们能够在舞蹈表演中更好的展现剧目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动作的美感。在汉唐舞表演中,脚下动作的节奏、力度都能够体现出表演者当时的心情以及赋予舞蹈的情感。反复的训练汉唐古典舞步伐就会发现,脚下的一起一落都流露出古典舞的美感,脚下步伐节奏的把握能体现出剧目中人物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汉唐古典舞的脚下步伐为舞者表现舞蹈提供有力保障,也是舞者表达思想情感的表现形式。例如,表现狂傲不羁的心情,可以用大开大合的跑场步,想要表现灵动的变化,可以用花帮步、花瓣步等轻快灵活的步伐的表现,这体现了汉唐古典舞步伐训练的价值。

为了解决汉唐古典舞脚下单一的问题,汉唐古典舞步伐的训练是必要的。汉唐舞步伐的开拓与发展,能更好的在剧目中起到流动的作用,也能使流动的方式更多样化。开发出符合我们自己审美标准的汉唐古典舞步伐,它具有我们中华名族的特点,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步伐使舞蹈衔接更圆润,舞蹈更加具有古典韵味。

四、结语

训练价值 篇9

一、歌剧表演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在进行声乐教学中, 如何应用歌剧表演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这对于我们的声乐教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首先中国的民族歌剧不仅丰富了高校的声乐教材, 还为民族艺术的传承上进行了比较不错的自我宣传1。学生们通过欣赏和排练自己本土创作的民族歌剧, 不但丰富了自己的歌唱曲目库, 而且对陌生的歌剧表演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 打消了以往的对歌剧高高在上的感觉。学生们进入大学的后经过四到五个学期的声乐技巧训练, 进入到了一个由理论向实践大跨度的排练阶段, 需要在很多方面有所调整, 进而进行新一轮的学习、积累和消化。学生们在学习歌剧排练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内涵, 人物思想, 了解歌剧剧情人物的内心变化等, 而在进行这些尝试中, 也促进了声乐教学的发展。

在进行经典的民族演唱表演中, 学生能够自行的完成相对应的任务, 而在任务进行中, 也会逐渐的自主学习好自身的声乐课程练习。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的完成自身的学习进程, 从而保证在进行学习生活中, 能够适应其社会中的应用能力。

进行声乐教学中, 我们通常可以将歌剧表演融入到声乐教学中, 这样也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剧中的人物属性背景, 从而更能够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样做就比较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演唱技艺进步2。

此外, 在进行声乐教学中, 如果学生能够有意识的进行角色人物塑造, 那么在学习中也就能够行之有效的进行演技的提升。我们针对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在学生中挑选出有比较出众表演天赋的进行了一期表演, 就其中细菌武器争夺一节进行了相应的排演。而在进行这一次排演中, 我们就, 蒲记药房的药库中, 运送细菌武器的龟山因意图强暴小曼而被韩燕来打晕这一情节进行了歌剧排练。而经过这一场的排练, 学生们都认识到了自身在真正表演中所要面临和克服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表演素质3。

而且, 歌剧表演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歌剧艺术本身综合性就比较高, 不但包括演唱及戏剧表演, 同时也包括台词、舞台形象以及形体表演等各方面要求。声乐传统教学方式中, 通常采用的是“1对1”教学模式, 传统的音乐会独唱, 对于歌唱者的要求就是只要能够将自身旋律声部和伴奏顾及好也就可以。但是在歌剧表演中, 因此在此之中加入了重唱和合唱, 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卡农式的你追我赶, 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复调式的矛盾对抗, 所以演唱者在进行演唱过程中也必须要注重同时进行其他声部演唱4。从这一点来看, 歌剧表演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不但能够对学生的多声听辨能力提升, 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歌剧片段排演在声乐课堂中的应用, 可以让多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切磋,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将歌剧表演中角色情感特色准确把握, 在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过程中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从而构建一种良好的竞争机制, 对学生的演唱水平有切实提高, 这一点对于音乐学习人员具有重要价值。

二、歌剧表演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 歌剧表演通过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来进行教学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 然而在课堂一对多的教学中, 学生们并不能够怎么行之有效的进行趣味性的爱好学习。这中间的主要因素就是, 课堂更多的是强加学生的任务, 这样的任务职教, 也就造就了学生们不愿意主动学习的现象产生5。

而歌剧表演, 在一定程度上就造就了这么一个活动趣味性的环境, 从而保证学生对于课堂上的趣味理解以及参与, 从而改变以往的职教理念。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歌剧表演训练, 也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在歌剧中存在很多跌宕起伏的剧情, 同时也包括不同年代不同时代的人物形象, 各个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也非常鲜明, 再加上特定舞台效果和服饰, 能够营造出宏达的气氛, 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对人物内心世界采用积极心态进行把握, 提高学生关于这些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从而激发学生课堂主动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能够理解的就是, 在歌剧表演训练中, 因为要完成一个场景中的剧情, 那么就故事的趣味性来讲, 和面对课本上以及老师直接讲解的一些东西来说, 就有了根本上的差异性。其中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能够比较有效的理解居中的实质情感和表现中的矛盾冲突, 这就导致了整体上的结构分化。而歌剧表演训练, 就这些问题, 就有了比较不错的解决效果, 就《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排练中, 我们就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学生在自我理解上的差异, 以及对照原始资料进行空间上的表演对比, 这样就能够更为直观的理解其中的问题, 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度。

(二) 提升学生的综合表现力的最佳方式就是表演训练

如何针对问题进行点对点的改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很难回答, 学习知识在全面, 都要在进行了实弹演习以后才能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所以声乐课程中, 如何检验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表演的能力?那么通过考试卷子是不可能完全的分析出其中问题的。这个时候就只有通过表演才能分析出学生中所存在的真实问题。表演是歌剧艺术的主要呈现方式, 同时在声乐表演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歌剧表演中, 要克服的问题有很多, 其中知识累积问题是最为基础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要求学生们对剧本的熟知程度, 以及动作要领的理解程度, 只有这些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尝试着去完成一个剧目或者一系列动作6。

在进行歌剧表演中,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进行克服, 才能够进行完整的表演, 这个问题就是心里压力问题。在进行一系列的表演中, 不同于往常的训练, 因为会有观众存在, 观众会给表演者产生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就会导致在表演中出现比训练中更容易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理解在进行表演训练中, 找到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 不能够全面掌握的系统知识, 从而保证在进行有效的学习中, 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有心理障碍的也可以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 从而保证学生确实学到了表演艺术知识。这样一来,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问题, 也就有了比较直观的督促作用7。

(三) 注重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歌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不但对相邻学科之间的交融具有促进作用, 同时在声乐体系完善和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民族歌剧发展过程中, 所出现的一系列经典唱段, 更是在高校声乐教材中普遍应用, 也成为在音乐会上表演和参赛的一些民族演唱家的重要选择曲目。学生在对这些经典唱段进行学习过程中, 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应的技艺, 同时还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关于歌剧风格的掌握能力。但是如果想要将这些歌剧完美的演唱出来, 不单单是依靠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及学生自身的努力练习, 这些方式在对歌剧人物形象的掌握具有一定局限性。因为学生缺乏直接饰演剧中人物的机会, 关于人物角色形象只能够通过相关的歌词和旋律进行掌握, 这样也就为演唱和角色的合二为一增加了难度。

在声乐教学中关于歌剧表演的融入, 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对剧中个人物的背景、身份以及年龄等做全面深入的了解, 同时关于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矛盾冲突也有整体了解, 基于这些条件可以深刻全面的对人物的内心情感有全面了解, 准确的找到人物演唱中所具有的声音色彩。在相关研究和体验基础上, 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有感而发, 逐渐学会用心唱歌, 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艺。同时在对学生实施歌剧表演训练过程中, 也要有意识的对一些学生进行培养, 针对剧中的不同人物角色, 引导不同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准确掌握剧中人物的演唱技巧, 从而为学生的演唱技艺的提供提供相应的基础条件。比如在学生阶段可以对年代不同、不同年龄以及性格不同的歌剧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学生在歌剧训练过程中自然而言的也就提高了其演唱技艺。

(四) 合理调整和完善目前学校的教学计划

首先, 针对研究成果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适合音乐舞蹈系音乐表演专业需求的该课程教学方案。歌剧排演课程是音乐学专业声乐主项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安排在第六学期教学, 基于音乐舞蹈系音乐学专业 (声乐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按照“应用型”的需要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 以“强调应用、一专多能、分类培养”为办学思路, 培养具有现代高师理念、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具有音乐表演能力、编创能力、排导能力应用型音乐人才。

其次, 组建实践性教师团队, 不断研究和更新该课程教学内容, 实现课堂教学模式、舞台实践模式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的效果, 同时, 扩大我院与音乐舞蹈系的影响,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就业率8。

最后, 拟将音乐舞蹈系学生音乐会 (毕业音乐会) 设定为音乐系学生艺术实践常规活动, 使学生更为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舞台实践, 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在高校声乐教育中, 针对融入民族歌剧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 就有其必要的专业要求。而声乐表演中, 主要倾注的就是情感以及舞台的现场表现能力, 而这些都不是能够通过什么有效的捷径就能完成的。歌剧表演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实施应用, 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情感及舞台现场表现能力, 提高学生表演艺术效果。以上本文则关于歌剧表演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作了相关分析, 以供同行工作者参考应用。

注释

11 .郝苗.探讨歌剧表演中对声乐演员的要求[J].黄河之声, 2013.09:106-107.

22 .郭进.浅谈歌剧表演训练对培养全面才艺的声乐学习者的意义[J].科技资讯, 2013.22:195.

33 .史玉学.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10:255-257.

44 .王永江.论卡拉斯的歌剧表演对声乐教学的影响[J].大舞台, 2012.07:245-246.

55 .李莉.在声乐教学中糅合舞台表演训练实践的研究[J].戏剧之家 (上半月) , 2012.11:78.

66 .张强.声乐演唱在民族歌剧表演艺术中的戏剧性体现[J].歌唱世界, 2014.08:27-30.

77 .智艳.歌剧表演艺术视野与民族声乐教学——“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引发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与表演版) , 2009.04:104-107.

辅助练习在举重训练中的价值分析 篇10

1、技术性辅助练习

我国的举重运动员在进行辅助练习选择的过程中, 一般都会根据辅助练习项目技术含量的多寡差异性, 简单的将辅助练习分为技术性、半技术性、力量性三种辅助练习;合理的选用辅助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能够有效的提升举重运动员的各方面素质与整体成绩;辅助练习中的技术性辅助练习, 包含了高抓、半高抓、膝上高抓、膝上下蹲抓、半挺、架上挺、颈后挺等一系列的练习项目, 这种程度的练习, 能够在保证在给予运动员一定程度的锻炼同时, 使其养成约束意识与技术性, 与普通的重量练习、杠铃推举、等锻炼不同的是, 这种类型的练习, 在使用锻炼器材的过程中往往对运动员们的标准动作和技术性有着极强的要求, 这样的技术性辅助练习能够有效的强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进行举重的标准动作技术;在进行辅助练习的过程中选用合理的技术性训练, 可以充分的发挥举重技术中的展体用力技术, 从而使运动员通过杠铃的上升的高度或运动员进行运动速度, 来将其实际举重的质量进行提升;在使用膝上高抓时, 运动员可通过膝部来进行调整, 使接下来的抓举达到最佳的发力条件;此外, 科学有效的技能性练习, 还可以让运动员在进行抓举的过程中节省很多体力, 以便于运动员能够进行重量更大的挺举。

2、半技术性辅助练习

所谓的半技术性辅助练习, 主要都包含了宽拉、窄拉、宽硬举、窄硬举、直腿抓、下蹲抓支撑、胸前负重发力以及各类的负重静力练习等等, 这种类型的辅助练习, 不但能够使举重运动员的各项专项素质得以发展, 同时适当的半技术性辅助练习, 还能够有效的提升运动员在举重过程中的技术性与规范性, 因此我们的教练在督促运动员完成这种半技术性辅助练习时, 应该时刻的注意用来进行锻炼的杠铃重量、运动员进行锻炼运动的速度、提举高度等等, 尽可能的将这一类半技术性的辅助练习控制在适当的强度范围内;不但如此, 我们的运动员在进行此类练习的过程中, 还应该对每项动作的规格与要求进行留意, 一定要保证所进行练习的项目与抓举、挺举技术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这样才能够使练习真正的发挥其价值;如果我们没有对这些进行注意, 那么往往就会导致运动员对杠铃能够承担的重量、运动的速度、提拉的高度等方面的力量虽然提高了, 但是其在进行抓举或是挺举方面的力量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 最后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其举重的成绩却依旧不见提高;例如我们在日常的训练与辅助练习的过程中, 就经常会看到许多的运动员只是仅仅将宽、窄硬举当作是对本身力量的练习, 这样的锻炼其实根本就不全面, 并没有发挥辅助练习的实际意义;而实际的举重比赛过程当中, 往往考验的是运动员自身的重心是否平稳, 膝、髋角度、上体前倾度、腰背肌收紧等是否真正的符合发力的实际要求, 因此只有选取能够对宽、窄硬举以及抓举、挺举真正有关联的辅助练习, 才能真正的对运动员举重的成绩起到提高的效果。

3、力量性辅助练习

在举重练习中所使用的力量性辅助练习包括了很多的种类, 其中有后蹲、前蹲、架上支撑、借力推、力量推等, 除此之外, 还包含有各种体位的上推、悬垂硬举、以及垫人硬举等;尽管这种力量性的辅助练习或多或少的都含有着一定的技术性, 但其主要的目的还是以训练力量为核心, 例如在进行后蹲、前蹲等辅助练习时, 运动员想要完成这个辅助练习动作, 就必须要依靠腿力和腰背肌肉的力量, 这对于运动员的肌肉力量锻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 运动员们在进行这些运动训练的过程中, 还会下意识的对自身进行挺胸别腰、收紧腰背肌、保持重心稳定平衡等身体动作, 因此也变向的锻炼了自身的技术;然而, 我们的运动员与教练在对这一类别的力量性辅助练习的选取之前, 首先应该对其实际的训练价值进行分析, 并尽可能的避免这种练习对运动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如这一类力量性辅助练习当中所包含的卧推以及斜板推等练习, 主要都是用来训练肩带力量与双臂支撑力量的, 而这种训练过程中杠铃所进行的运动方向往往与实际举重比赛当中的抓举和挺举运动方向完全不同, 无法起到充分伸展肩关节的训练作用, 所以我们在进行这一系列的练习过程中, 还应该配合其它发展肩带力量项目来一同进行锻炼,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力量性辅助练习的真正作用;再比如我们以往经常看见的那些优秀运动员, 他们经常会采用各种样式与高度的垫铃上拉练习, 这种练习在开始进行起举的时候速度一般为零, 其腰背不容易收紧, 不但会让运动员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难以发力, 同时也与抓举、挺举中的提铃技术没有太大的关联, 因此普通运动员在进行类似这样的辅助练习时, 应该充分考虑其对自身的实际训练价值, 并适当的加以慎用, 盲目的进行采用, 不但不会起到锻炼的作用, 反而还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而借力推的练习则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上挺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力量辅助练习, 但这种练习明显对上挺技术的提升与规范化不利, 由此可见, 举重运动员在进行力量性辅助练习的过程中, 应该对各类力量练习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安排, 并充分的考虑清楚其对于自身的利弊关系以及训练价值, 以避免因不科学的力量练习而对运动员本身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4、结束语

举重运动作为我国的比赛运动项目之一, 一直以来都受到了体育界以及来自多方的关注, 对于举重运动员而言, 想要在比赛当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就需要平时在训练过程中多进行努力;而在举重训练过程中, 科学合理的运用辅助练习, 不但可以有效锻炼运动员的自身身体素质, 同时还能够使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的过程中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意外损伤, 就其本身而言, 辅助练习不但在举重训练过程中具有着极强的实用性, 同时也有助于运动员规范自身, 总体来说, 辅助练习在举重训练过程中, 具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俞忠友.论借力推在举重辅助练习中的价值与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5.

[2]杨素冠.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 2014, 11.

[3]王利平.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举重队准备活动安排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4, 02.

[4]马小英.中国女子举重队备战2012年奥运会竞赛信息的系统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 2012, 22.

训练价值 篇11

关键词:随笔训练;语文作文;素材资源

现在初中的写作教学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老师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希望能够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初中生的作文写作水平。随笔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其随性自由、创作形式和题材没有太多束缚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初中生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一、目前初中语文写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不灵活

现在初中在进行写作作业布置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学生在老师讲解完题目和注意事项之后按照要求进行写作,完成之后再由老师进行批阅。这种教学方式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改变过,它更注重的是对学生作文的完成度和结构技巧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作文中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种完成任务的心理,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想,让学生对写作渐渐产生了应付的心理。

2.学生日常积累较少,素材掌握不够

对于作文写作,平时的素材积累和语言积累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的初中生素材和语言的积累并不足,这样很容易导致老师在给出作文题目之后,学生面对题目根本就没有思路,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写作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用词不当、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情况。写都写不清楚,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了。

3.写作布置大多与生活无关,学生容易脱节

在布置作业时,很多的作文题目和学生生活的关联性并不大,学生没有经历过,不知道怎么写,为了完成作文只好开始编造了。这样毫无根据的“编”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因此,慢慢开始对语文写作产生了排斥心理。

二、运用随笔训练改善初中写作的现状,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随笔训练对于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就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随笔训练的方法谈一谈笔者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确立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初中时期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写作要求也有所差别,老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在使用随笔训练教学时对每一年级的学生确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随笔训练。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小学的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形成了自己思维方式的雏形,对于这部分学生,在进行随笔训练时教师要着重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养成,提高学生语言知识的累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是要训练他们如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在作文中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

2.利用教材丰富随笔训练的素材资源

随笔训练素材的取材不受太多的限制,可以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对某一篇文章的一些感悟,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不光是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还应利用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章在日常教学中丰富随笔训练的素材资源。比如在讲解《木兰诗》一课时,老师可以以“木兰以女装见昔日战友之后的故事”为题,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去写;在讲解《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老舍先生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年四季;在讲解《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时,让学生写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等等。利用教材进行随笔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于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对写作也会越来越有兴趣。

3.题目结合实际,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在设计题目的时候,老师需注意,题目要贴近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体验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还应利用随笔训练来培养学生如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形式。比如“我爱我家”这个随笔训练,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描述自己和家人们之间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避免了毫无思路的情况出现。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分析,我们了解到使用随笔训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让写作变得更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作灵感。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随笔训练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郭弘钿.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随笔训练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7-78.

[2]刘莺.随笔训练之于初中语文作文的功能性探究[J].新课程:中,2015(3):36.

[3]徐红琴.关于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6):71.

训练价值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儿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诊断为痉挛型脑瘫四肢瘫患儿60例均符合2006年在长沙召开的第2届全国儿童康复暨第9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上的定义和分型方案[1]。年龄1~3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 治疗组30例。

1.2 呼吸组采用康复治疗结合呼吸训练[2]的治疗方法

1.2.1 呼吸训练方法

主要采用: (1) 腹式呼吸训练:患儿卧位吸气是治疗师用双手置于患儿腹部, 随吸气双手随腹部膨隆而向外扩张;呼气时腹部塌陷, 同时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 促进横隔上移。 (2) 抗阻呼气训练:采用吹羽毛、吹风车、吹玩具小喇叭、吹哨子、吹口琴、吹气球等, 所吹之物, 可由小到大, 由轻渐重。 (3) 局部呼吸训练:治疗师把手放于患儿胸部, 在吸气时施加压力, 以增加胸部局部的呼吸功能。每日1次, 呼吸训练每周治疗5d, 每天2次, 每次15min, 共治疗3个月。

1.2.2 康复治疗训练内容包括物理疗法 (PT) 和作业疗法 (OT)

物理疗法内容包括卧位姿势、翻身、坐位、爬行、跪立位及站立位、行走等练习, 其中Bobath[3]抑制异常痉挛模式手法贯穿训练的全过程。作业疗法主要是上肢功能的训练, 包括功能性作业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进食、穿脱衣服、大小便的控制训练。由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师进行一对一训练, 每次30min, 每日2次, 每周治疗5d, 共治疗3个月。

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方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 疗效观察

1.3.1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GMFM) [4]作为患儿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状况的评定标准。

该量表按小儿正常发育顺序分为五个部分, 即卧位和翻身、坐位、爬和跪、站立、走跑跳。每一部分包括若干子项目, 共有66项。采用4级计分评定, 分别为:0分:完全不能做;1分:开始做 (完成不到10%) ;2分:大部分完成 (完成10%~99%) ;3分:全部完成。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做1次评定, 观察运动功能的恢复状况。

1.3.2 综合能力评分

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疗效评定。该量表可综合评定患儿的认知、言语、运动、自理动作、社会适应功能。每一部分包括10个子项目, 共50项。采用百分制:2分:每项完成;1.5分:每项大部分完成;1分:每项完成一半;0.5分:每项小部分完成;0分:不能完成。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做1次评定。然后根据评分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 显效为总分提高20%或以上;有效为总分有提高;无效为总分未提高, 甚至减少。

1.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以χ2检验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差异;对于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s)

(±s)

治疗后呼吸组和对照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 (P<0.01, 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 呼吸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2 结果

呼吸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组间比较, 组间比较, χ2=6.60, P<0.05, 呼吸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3。

3 讨论

脑瘫儿童的呼吸运动与呼吸功能有别于正常儿童, 表现为呼吸肌、呼吸辅助肌的协调性差、胸廓结构异常、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总顺应性降低、肌纤维类型的分布改变等[5], 痉挛型四肢瘫患儿多由早产引起, 因而导致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又因四肢肌张力高, 运动障碍, 主动活动减少, 均可引起患儿免疫力下降, 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从而影响患儿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因此, 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功能康复时, 应重视呼吸功能训练。使患儿保持良好的换气及通气状态;训练胸廓的控制能力, 诱发呼吸肌及横膈出现正常的运动模式, 不仅改善患儿的肺功而且改善患儿的肢体粗大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 且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从而提高康复效果[6,7]。

摘要:目的 研究呼吸训练纳入痉挛型四肢瘫患儿康复训练项目中, 对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庆脑血管医院儿童康复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的1~3岁确诊痉挛型脑瘫四肢瘫的患儿60例, 随机分为呼吸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呼吸组除对患儿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的康复治疗外增加了呼吸训练项目, 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 (GMFM) 、综合功能 (ADL) 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呼吸训练结合常用康复训练方法能改善痉挛型脑瘫四肢瘫患儿的肢体粗大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 且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呼吸训练,痉挛型脑瘫,肺功能,运动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 29 (5) :309.

[2]左巍.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 呼吸训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593-594.

[3]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09-229.

[4]史惟, 廖元贵, 王素娟, 等.GMFM66项在婴幼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A].昆明: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4.

[5]郝文哲, 吴卫红.脑瘫儿童呼吸功能特点及水疗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 14 (10) :948-950.

[6]谭红英.58例脑瘫患儿康复综合训练与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4) :57.

上一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概况下一篇:社会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