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委员会

2024-08-24

高校科技创新委员会(共11篇)

高校科技创新委员会 篇1

2016年7月30日至8月2日,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会议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顺利召开, 会议开幕式由佳木斯大学学术理论研究部主任尹治世教授主持, 佳木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培举, 研究会副理事长王晴,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主编江清林分别致辞。参加会议委员来自27个省市共30位常委和9位高校医学期刊界的同仁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围绕医学专委会的工作实践和当前医学期刊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讨论, 内容翔实, 与时俱进。

会议共进行了8项议题: (1) 医学专委会2015年工作汇报。 (2) 常务委员及副秘书长人选的增补。 (3) 2016—2017年专委会工作计划讨论。 (4) 2015年中国医学期刊审读情况总结汇报 (主要包括中文部分、英文部分、医学统计学审稿、参考文献编校4个部分) 。 (5) 共享经济趋势下, 高校医学期刊优势资源共享共建研讨。 (6) 中国高校医学期刊品牌保护与品牌推广研讨。 (7) 与百度公司的交涉情况汇报。 (8) 其他。

常务委员会议由钱锋秘书长主持, 常委们听取了赵金文主任委员2015年的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经全体到会的主任、副主任、常务委员以及秘书长表决, 一致同意佳木斯大学《黑龙江医药科学》编辑部主任江清林研究员担任医学专委会副秘书长, 同意《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沈黎编审、《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陈敏担任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本次会议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在佳木斯大学鼎力相助下, 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此深表感谢!

高校科技创新委员会 篇2

一、申请内容

对2014—2017年科技金融银政企合作入库项目予以贷款贴息资助。

二、设定依据

(一)《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12〕123号;

(二)《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12〕125号;

(三)《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深科技创新规〔2012〕9号;

(四)《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办法》,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财科〔2012〕168号;

(五)《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深科技创新〔2013〕287号。

三、支持强度与方式

支持强度:受科技研发资金贴息总额控制,贴息比例按基准利率计算,根据项目所属产业领域、企业性质和规模等因素设定贴息梯次,并根据实际贷款金额、银行信用风险、当年资金规模等因素确定具体贴息比例,最高100%。

支持方式:事后资助。单位申请、委托审计、社会公示、受 理机关审定。

四、办理条件

(一)申请项目已列入深圳市银政企合作项目库;

(二)申请单位为原入库项目承担单位;

(三)申请单位已获得合作银行贷款,且贷款用于该项目的研发;

(四)申请贴息的贷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五)申请项目不在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委托贴息转贷项目之列。

五、申请材料

(一)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申请书,提供通过该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原件;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具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三)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四)上完税证明复印件;

(五)贷款合同复印件;

(六)贷款进帐单复印件;

(七)付息凭证复印件;

(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件。

以上材料一式两份,复印件需加盖申请单位公章,A4纸正反面打印/复印,非空白页(含封面)需连续编写页码,装订成册(胶装)。

项目申报材料中拟取得的学术、技术及经济效益等指标应严 肃、科学,申报指标将作为项目评审、合同签订、过程管理、验收结题及项目评估的依据,原则上不予调整。特提请各申报单位严肃对待。

项目申报单位对申请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如有虚假,我委核实后将不予立项资助,并将申报单位列入我委科研诚信负面清单,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六、申请表格

本指南规定提交的表格,申请人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

七、受理机关

(一)受理机关:市科技创新委。

(二)受理时间:

网上填报受理时间:2018年2月5日至2018年3月20日(截止至18:00)。

书面材料受理时间:2018年3月21日至2018年4月3日。办公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45。

(三)联系电话:88103764、88127383。

(四)受理地点: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西厅18-28号窗口。

八、决定机关

市科技创新委会同市财政委(以下简称市财政委)。

九、办理程序(流程图)

申请人网上申报——向市科技创新委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市科技创新委委托审计——市科技创新委会同市财政委审核 ——社会公示——市科技创新委会同市财政委下达资金计划——拨付经费。

十、办理时限 分批处理。

十一、证件 证件:批准文件。

十二、法律效力

申请人凭批准文件获得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资助。

十三、收费 不收费。

十四、年审或年检 无年审。

高校科技创新委员会 篇3

英联邦外联部负责人乔伊斯·阿夏庞指出,该委员会的成立旨在拉近高校与社区的距离,并促使二者就高校参与社区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商谈。他说:“我们希望校方能够亲近社区,分享他们的观点,而不是像高高在上的象牙塔那样遥不可及。我们也希望能找到高校参与社区发展并带来积极影响的典型案例。”

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战略中心负责人、英联邦大学协会高校社区参与委员会会长肖恩·帕塞教授认为,非洲地区的高校在社区参与这一问题上差异显著,应予以重视。该委员会的成立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促进高校参与社区发展,为社区发展问题出谋划策。

英联邦大学协会秘书长约翰·伍德教授表示,该委员会的成立将打破学科壁垒,让人们意识到高校将如何在能源开发、水资源保护、疾病治疗等方面改善他们的生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尽快解决政治家们或政府官员很少与高校学者沟通交流的这一困境。

据悉,高校参与委员会已面向世界上500多所高校的学生、教师及其他人员开放。

高校科技创新委员会 篇4

7月16日,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 会议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王树平副理事长主持, 王素卿理事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地40多家设计院负责科技创新工作的院长或总工程师参加会议。会上, 王树平副理事长宣读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关于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的决议》, 会议选举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裁丁建为主任委员, 王漪副总裁为副主任委员兼任秘书长, 选举张辰、包琦玮、陆国杰、娄宇等17位副主任委员。会议审议了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条例, 明确了工作任务:组织行业、地方协会研究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进步的方向、措施和引导政策;组织协调勘察设计行业专有技术的认定, 加强规范交易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组织行业技术进步方面的工作交流研讨和讲座培训, 推广新技术新方法 (工艺) 、新成果和新设备的应用;收集国际内夕卜勘察设计先进技术信息, 分析技术动态并在协会网站上适时发布;协助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组织评奖、评优工作。王素卿理事长要求科技仓II新工作委员会作为协会的二级机构, 要规范自身行为, 切实为企业、为行业、为政府服好务, 促进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办会宗旨和会员需求为依据, 对行业和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迫切的诉求, 深入开展调査研究’及时了解并发布各地、各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动态, 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的推广, 组织开展先进技术、理念等科技创新方面的经验交流和研讨活动, 总结并推广具有行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管理方法。同时, 要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产学研相结合的会员单位的作用。希望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通过加强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学习, 不断増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倡“求真务实、团结奉献”的工作作风, 工作人员相互支持, 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建立一套完整并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1里模式, 认真执行, 适时调整机构安排, 增强工作委员会的活力, 并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丁建主任委员主持了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和计划的讨论, 与会代表就科技发展保证质量的提升、开展高水平的经验交流会、研究科技创新机制、协同创新、建立评估平台、科技成果展示等方面发表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直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名单主{壬委员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唐建华薩礼赵锂张津奕刘琼祥张辰包琦玮曹建宁娄宇危元华孙兆杰林海燕田庆龙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裁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副总经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 有限公司总工程师d匕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技术质量部总经理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中国肮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i匕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

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 篇5

从心理委员第一次出现在大学的班级中起,到现在已有4年之久,那么,心理委员起到预期的作用了吗?学生对心理委员的工作认可吗?心理委员工作是否得心应手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与《教育与职业》记者一起,在七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涉及17个专业的学生——普通学生和心理委员,调查结果喜忧参半,令人深思!

> 大学生的期望

身边有个心理“老师”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的快速转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调查发现他们的主要压力源于学习、就业、感情、人际关系等等,重压之下的大学生期望能够找到可以分担和分享生活中点滴的人,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作用。首先,他们来自学生,与学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次,他们与学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历,更容易与学生交流并产生共鸣;再次,他们是班委的一员,与教师有着更多的接触,能够及时反映同学的问题。在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干预过程中,心理委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同学认为班级中有必要设置“心理委员”一职。同学们认为班里的心理委员是自己的同学,是同龄人,与教师相比,没有距离感,能够了解彼此的想法,因此更愿意找心理委员倾诉一些问题。

“无论怎样,心里委员是我的同龄人。”“可以在聊天的同时得到一些心理上的指导。”“心理委员就在我的身边,有了苦闷的事情,随时能找到倾诉对象,心里就好受了很多。”……同学们的这些想法显示了当代大学生对在班级里设置心理委员的欢迎和肯定。

可见,心理委员的存在是必要的,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由教师负责向师生共同完成的过渡。同时,半数以上学生对该职位的存在抱有积极态度,也昭示着学生对更多的心理辅导和教育的渴望。

>心理委员的尴尬

在其位难谋其政

92%的心理委员都是通过竞选当上的,他们选择该职位的动机大多集中在对心理学感兴趣、喜欢交朋友、希望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锻炼自己、能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交流等,可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竞选之前多少了解一些心理委员的职责,并期望能做得很好。但是,76%的心理委员认为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预想的不一样。

调查结果表明,有60%以上的普通同学认为心理委员是一“闲职”,没有具体职责,相对于其他班委,心理委员的工作量偏小,并且有76%的同学认为他们班的心理委员不能及时发现班内同学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合适的帮助。这一情况与对心理委员本人的调查结果一致,心理委员本人中的多数人也感觉自己这个职位没什么事情可干,很清闲,而且现在所从事的多是班里的一些日常性工作,与心理相差甚远。92%的心理委员反映自己开始很喜欢这个职位,很想在这个职位上好好干,但是不知道这个职位应该干些什么,能干些什么,心理委员逐渐地形同虚设,甚至无法名正言顺地真正成为班委会的一员。鉴于现实情况,进入大三的班级很多已经不再设心理委员一职。

中国计量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黄乔蓉老师曾对215名担任了一年心理委员的同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的心理委员不知道怎样开展工作;近20%的人认为做这个工作吃力不讨好,容易遭人误解;32%的人认为心理委员是隐形的,现实工作不好开展;还有21%的人认为心理委员的工作看不见,相比其他班委,他们觉得不太公平。这与本次调查结果是相似的。为此,黄乔蓉建议说,心理委员应该是班委会成员,有意成为心理委员的同学要参加班委会成员的竞选,其工作要纳入班委会工作计划。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使其工作规范化。

那么导致心理委员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是什么呢?调查显示,班容量过大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在被调查的17个专业中,班级人数超过50名的占65%,多数班容量在80人以上,甚至达到100人。近百人的班集体,同学之间的熟识程度可想而知,一年过去了,很多同学还是形同陌路,这也难怪参与调查的心理委员中90%以上只认识或了解班里部分、甚至个别同学。“班里人太多,很难组织集体活动,所以同学之间的了解非常有限,作为心理委员,我尽力地去认识班里的同学,但只能是认识而已。”一个心理委员这样说,其无奈溢于言表。

影响心理委员难以开展工作的原因还有很多,诸如同学的信任、老师的支持、专业知识的缺乏等等。“在其位难谋其政”正是当前心理委员的真实处境吧!

> 普通学生的苦恼

我的心事向谁说

尽管学生认为心理委员是同龄人,相对容易交流,但多数学生不会选择向心理委员倾诉心理的苦闷和烦恼。参与调查的同学中,只有8%的同学曾经找过班里的心理委员反映心理问题,即使这寥寥无几的几个人,有些也仅仅因为正好与心理委员是好朋友。可见,好朋友是同学们倾诉心事的主要对象。

从调查结果分析,造成同学们向心理委员求助少之又少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与心理委员不熟悉。而造成不熟悉这一现实的原因则在于班容量大。第二,心理委员没有能力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合格的心理委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的技能技巧等等,但是绝大多数心理委员不具备这些能力。第三,心理委员的个性有待完善。作为心理委员,除了应具备心理和心理咨询的知识与技能以外,个人良好、完善的人格也是必备的。第四,心理委员本身不成熟,同是大学生的心理委员们,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生活体验都过于欠缺,这种欠缺直接导致他们的不成熟和看问题的片面性。大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大多是由于其不成熟造成的,同样是不成熟的心理委员又如何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这是不言而喻的。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关注,设置心理委员一职可以说是各高校做出的又一重大举措。尽管各方面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出了诸多努力,但很多时候,面临重大压力的高校学子依然感到彷徨和无主。“跟同学闹矛盾了,感觉大学的人际关系很复杂,真想找个地方躲起来。”“今后的就业之路太迷茫了,想着心里都发慌。”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并没有因为心理委员的出现而减少,他们依然在期望着、等待着真正能够帮助他们的人出现,带他们远离彷徨,走向成熟!

>学校面临新任务

明确职责与培训并重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委员的作用,学校就应明确大学生心理委员的职责,由全国18所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编写,2007年出版的《心理委员工作手册》对心理委员的职责是这样描述的:负责全班同学的心理问题工作,敏锐观察及时记录本班学生心理变化动态,对观察到的本班同学的心理问题及应急问题按程序进行汇报,对自己所接触的同学隐私必须严格保密……

按照这些描述,心理委员的选拔应该有一定标准。中国政法大学就曾专门下发文件规定了心理委员的选拔条件,包括有良好心理品质和较强心理调适能力,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热心为同学服务,符合学生干部的其他要求。但是实践中,选拔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强。该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刘希庆了解到,学校大部分班级仅仅按照学生干部的标准来选择,而忽略了其他标准,这使心理委员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刘新颜老师认为,心理委员是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一环,千万不能成为一种摆设。心理委员扮演着四种角色:一是班级同学的知心伙伴,二是班级学生的心理观察员,三是班组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四是学生与老师的心理信息传递员。

心理委员是高校里新出现的一个职位,学校需要为担任心理委员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的培训,但是现在很多大学为心理委员提供的培训少之又少,可谓杯水车薪。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给心理委员的培训有一些,但是仍需加强,82%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培训很少,甚至基本没有。刚刚升入大学的学生作为心理委员,自身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知识相当缺乏,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培训,因此很多心理委员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工作。调查问卷显示,58%的心理委员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工作,25%的心理委员认为自己需要接受一定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72%的心理委员认为自己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普通学生也深感即使向心理委员反映一些问题,也无法得到帮助。

对于一些学校提供的培训,有的学生认为内容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心理委员胜任工作的需求,有的学生认为培训内容太浅,几乎是浅尝辄止,甚至流于形式。

心理委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对此问题的回答,除了必要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知识,71%的学生选择了“良好的人格特征”,心理委员的个性特征是影响其工作效果及同学信任的重要因素。入学不久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成熟度不够,心理委员亦是此群体的一员。这同样给学校提出了要求,除了培训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培养心理委员良好的人格也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

调查表明,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同样必不可少。在回答“你认为最需要的支持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心理委员很集中地选择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老师、同学的信任和支持是心理委员开展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尤其是同学的支持,对心理委员更是难能可贵。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老师、辅导员和普通学生之间的桥梁,要通过各种形式向老师反映同学们的心理状态。而有些同学相对敏感,自己的问题不愿意被老师知道,心理委员因此经常背负老师的“奸细”之类的骂名,这是一些心理委员的委屈之处。

那么,同学的信任从哪里来?恰当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同学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他们才可能参与甚至投身到该工作中来。因此,做好心理教育的宣传工作是学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当前,“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各高校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及扩大影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国高校教授委员会的实践与反思 篇6

1 我国教授委员会的概况

教授委员会制,由全体教授或教授代表、校长及具有教授职务的党政领导组成教授委员会,对学术事务和学校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与审议[1],该种制度以学术权力为主导,委员会主席由成员选举产生,实行校长或院长负责制。教授委员会制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有机结合,为行政人员与教师提供更多的对话机会。这也是我国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

1.1 教授委员会的本质:教授治学

著名教育家竺可桢曾说过:“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可见教授之于大学学术的重要性,教授无疑是高校发展中最了解学术动态的群体,对学术事务拥有绝对发言权。《纲要》明确指出教授委员会的本质是“教授治学”,作为教授集体充分行使权力的机构,是对教授身份及作用的高度认同。“教授治学”无疑是充分发挥教授群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教授委员会作为高校学术权力的组织载体,体现教授群体对高校学术事务的重要作用,其宗旨必然是以“教授治学”促进学术发展[2]。“教授治学”有利于对教师工作成果的权威评价,能够调动学科带头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教授们为重大学术事务提供智力支撑,是构建科学管理机制的必然要求。“教授治学”本质上使高校内部学术、行政、政治三权制衡、相互约束,体现了我国现代高校人本化管理的思想,也有利于强化学术软环境。

1.2 教授委员会的类型:二元权力分离、适度渗透型

受中国特殊国情的影响,我国高校教授委员会制度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二元权力渗透、行政权力主导型的教授委员会制度,也有别于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二元权力渗透、学术权力主导型的教授委员会制度。我国的教授委员会属于二元权力分离适度渗透型,其主要特点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别行使,并行不悖[3]。行政组织与学术组织均可吸收彼此的人员参与组织管理,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度渗透。

1.3 教授委员会的职能:决策与审议

我国高校事务主要分为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两种,学术事务是与教学和科研高度相关的事务涉及各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等方面。教授群体拥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在本学科专业领域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公认的学术成果,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对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独到的见解,比行政人员更有话语权。教授委员会充分发挥教授群体的参谋咨询作用,使决策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保证学术权力相对地免受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约,从而保证决策更加科学。我国高校教授委员会主要发挥决策和审议功能,其基本定位是基层学术组织学术事务的决策机构和非学术事务的审议机构[4]。突出了高校学术地位,健全了学术治理体系,充分体现了高校“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理念和原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举措。

2 我国高校教授委员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教授委员会存在着内部管理体制与内部领导体制不分的状况,职责划分不清晰等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教授委员会存在自主权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行政权力、政治权力凌驾于教授委员会之上以及学术权力集权现象,严重阻碍了教授委员会发挥“治学”的作用。

2.1 自主权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高校内部治理过程中,虽然赋予教授委员会决策与审议的职能,但其所能决策的范围极其有限。无法充分发挥教授群体作为学术事务的决策者与非学术事务的审议者的重大作用,没有真正意义上赋予教授委员会自主权。另外,在宏观层面上,教授委员会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无法为教授委员会的实际运作提供制度保障。

2.2 行政权力、政治权力凌驾于教授委员会之上

在实际运作中,教授委员会往往受到行政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制约,在人员设置上加入一些行政因素与政治因素。以笔者所在的上海理工大学为例,由学院民主推荐和校长提名候选资格人,校长办公室讨论通过、校党委常委会审定,校教授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或指定院士担任,而不是全体委员民主选举。此外,教授委员会章程经校长办公室审议、党委常委会审定通过后生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受限于行政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局面。

2.3 学术权力集权现象严重

学术集权现象也是教授委员会制度在运行中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之一。个别学术权威总揽学院学术事务的决策权,将教授委员会主导学术事务转变为个别学术权威决定学术事务。学术权威存在的合理性仅仅是有限合理的存在,但学术权威蜕变为“学霸”就可能阻碍学术进步与思想解放,破坏学术自由的氛围[5],这也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基层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3 对我国高校教授委员会的现状的思考

我国高校在今后教授委员会的实践中,改革的重点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教授委员会更多实权,形成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三足鼎立、相互制衡的局面。构建一个真正代表广大教师群体利益的教授委员会,为教师群体谋取更多话语权。

3.1 宏观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教授治校”提供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教授委员会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出台于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显然在诸多问题上已无法顺应高校的发展需求。要真正意义上实现“教授治学”继而保障学术事务由教授群体主宰,就必须由国家出台具有社会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其强制实施[6]。因此,完善教授委员会相关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教授治学提供制度保障,是势在必行的。

3.2 给予教授委员会更多自主权,下放学术决策权

教授委员会制度是我国高校探索教授治学的重要途径,发挥教授群体在高校建设中的巨大作用。高校教授委员会制度运行的根本保证是教授群体享有学术事务的决策权,这也是教授群体能否充分发挥治学功能的关键所在[7]。给予教授委员会更多学术自主权,而不是局限于高校学术事务,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在学术发展、学术评价、学科专业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学术管理的制度与规范,尊重学术自由,鼓励学术创新,保障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在教学、科研及学术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教授群体真正参与到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中来,完善促进高校科学、可持续与包容性发展。

3.3 厘清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与政治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是要明确规定教授委员会的职能范围,协调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改变行政权力独揽大权的不合理现状[8]。要明确教授委员会必须区别于已有学术组织如学术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等,必须理顺教授委员会与其他学术组织的关系,这也是关键所在,否则权力错位、职责不明等现象必然会导致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二是明确规定教授委员会内部各分支机构的职能范围,坚持“校-院”两级委员会工作体系,保证制度有效运行。具体到教授委员会章程中,就是要明确规定“校-院”两级机构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与两级教授委员会委员所享有的权利与必须履行的义务,在教授委员会实际运行中必须严格按照教授委员会章程行事。协调与统筹高校内部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与政治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院校两级教授委员会职能分工,尊重并支持教授委员会独立行使职权,同时为其正常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才能保证教授委员会井然有序地运行。

3.4 健全制度,拓宽渠道,形成有效监督

从整体来看,当前对教授委员会的监督工作与我国高校的发展需求还不适应,尤其在监督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健全监督与评估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保证教授委员会管理监督机制有效运行。必须加强对学术权威尤其是“学霸”有效管理监督,从根本上杜绝学术权力集权现象,就必须把监督与评估作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此外,要加强对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有效管理监督,就必须拓宽监督与评价渠道,引入评估机制,建立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调整与完善教授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健全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公示制度等,加强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对教授委员会及委员履行职责的监督机制,提高教授委员会制度运行的透明度,维护教授委员会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毕宪顺.高等学校教授委员会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2):91-94.

[2]张功员,赵颖,张峰.我国高校教授委员会运行机制及其优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1):19-19.

[3]张君辉.中外大学教授委员会的类型与功能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6(4):53-57.

[4]张君辉.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本质论析[J].教育研究,2007(1):72-75.

[5]韩斌全.论学术权威的有限合理性和对学霸的拒斥——基于学术界谋求思想解放和学术进步的诉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2).

[6]张君辉.论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本质——“教授治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50-155.

[7]薛传会,凌炜.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野: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探索[J].教育探索,2012(4):72-73.

高校科技创新委员会 篇7

1“学生管理委员会”成立的背景、任务和职责

“学生管理委员会”, 简单来说, 就是组织学生, 协助图书管理员, 参与图书馆工作的学生团体, 简称“学管会”。为了促进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良性互动, 搭建读者与图书的沟通桥梁, 在校领导的指导下, 我馆于2012年3月27日成立学生管理委员会, 该组织现有主任1名, 副主任2名, 主管10名, 共计70余名同学。“学管会”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协助老师进行图书上架整理, 阅览室、漂流室管理, 以及协助老师开展图书馆“星期五讲座”等活动。“学管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责是做大学生与图书馆的沟通工作, 收集同学们对于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创办“学管会”的最终目的是要更好地服务校园读者, 丰富师生阅读生活, 形成图书管理者与师生读者的良性互动机制。

2 建立“学生管理委员会”的意义

2.1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搭建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学管会”可以成为图书馆获取学生需求的直接快速渠道, 有助于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学管会”的会员本身就是在校大学生, 他们来自于学生, 学生中有什么热点、焦点, 他们最了解, 也最知底。通过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管会”这一有效媒介和平台, 图书馆可以更加及时、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广大大学生读者的真实阅读需求, 以便于随时更新有关书籍, 提供更优质、快捷、周到的阅读服务。同时, 图书馆通过随时与“学管会”会员开着深入融洽的沟通互动, 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把图书馆的流通、借阅等各项功能以及图书品目、编目、资源、最新期刊等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学生。

2.2 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观念, 推进图书馆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

“学管会”的学生都是吸收的有责任心、有共同读书兴趣和爱好的同学。在他们的组织领导下, 开展一系列有意义、有创意的活动。比如:创办的“图书漂流室”, 就使有意义、有价值的图书“漂流”起来, 真正发挥图书的传导作用, 做到“书尽其用”。通过这些有效形式, 既锻炼和体现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也促进了图书借阅形式的新颖化和图书馆业务的发展壮大。

2.3 推动图书馆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图书馆工作整体水平

2.3.1 成为图书馆员工的好帮手

近年来, 高校购书量和图书大量增加, 大学生读书氛围日益浓厚, 图书馆工作任务和服务量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多年来图书馆编制有限, 人员老化严重, 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日益凸显。而吸收学生管理者积极参与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来, 无形中为图书馆增加了新生力量, 增添了工作活力。比如, 我校图书馆自从实行藏借阅一体化服务以来, 借阅人数迅速增加, 图书上架的工作量特别大。这些工作相当一部分由学生管理者承担了, 真正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繁重劳动, 确保了借阅室的正常高效运作。

2.3.2 客观上起到督促职工更好地服务于工作作用

“学管会”的学生每天轮流在图书馆值班, 已经深度介入图书馆的工作, 很多学生干得已经很熟练, 很有深度, 不仅了解了图书馆, 而且还能提出他们从事工作以后的感想和建议, 对改进图书馆工作起到很大帮助作用。还有的“学管会”的同学发现有极个别老师不按时上下班的一些行为, 提出了良好建议, 这样又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使职工能更好地进行工作。

3“学管会”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模式及作用

3.1 有效配合图书馆管理座位系统

2012年我馆实行了座位管理系统。由于刚上系统, 学生使用不太熟练, 有的同学刷卡取号后, 不坐在自己相应的座位上, 这样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宣传与服务, 学生管理员配合图书馆进行阅览室座位管理, 随机进行座位检查, 杜绝占座位现象, 提高了阅览室座位的使用效率。

3.2 参与到选购图书活动当中

每月23日是“读书荐购日”, 学生管理员在校园中区、北区图书馆分别要设立荐购点, 将读者荐购图书登记并提供给图书馆采编部老师购买。同时学生管理员还可通过微博、海报、人人网等方式, 给同学们提供图书馆新书信息, 方便同学们及时了解所需图书的入藏动态。

3.3 参与图书馆建设, 创办“图书漂流”活动

2012年图书馆开放“图书漂流室”。从开放伊始, 全部运作就交给学生管理委员会自主管理。目前, 该漂流室有图书1550册, 期刊1200册, 各项服务和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学生管理员们利用这个空间给全体读者提供图书漂流、新书荐购服务, 同时, 还把这里开辟为学生们举办交流会、茶话会的温馨场所。

3.4 参加日常义务劳动

学生管理员参与书库的整理、管理, 在这看似简单的工作中, 他们学到了图书馆业务知识, 了解了读者需求, 磨炼了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学生管理委员会的学生每天轮流值班, 都要进行书库, 阅览室的清扫, 整理。每周五还要配合学生会组织的义务劳动, 负责带领学生进行义务大扫除, 这样进行与图书馆零距离的接触, 不仅能够体验到图书馆工作的不易, 而且可以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有关图书馆的专业知识,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更密切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4 进一步改进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学生管理委员会在学生中获得了很高的认可, 在纳新的活动中, 两次外场招聘, 都吸引了众多同学争相关注, 报名人数多达几百人。但是“学管会”这种新型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毕竟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好多规章制度还亟待抓紧建立健全, 管理上还比较粗放;管理层的学生也不够稳定, 有时前脚来后叫走, 频繁换人, 造成管理环节失控;助工用的量日益在增大, 图书馆的知识培训及时性不够, 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 笔者建议:

4.1 把好入口关, 健全和规范人员选拔制度

图书馆学管会招募新管理员应遵循民主程序, 根据近年来的“学管会”工作和制度实践, 选拔入会的人员应当设定一定的标准和条件。我们认为, 申请加入“学管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首先必须拥护学生管理委员会章程;二是必须遵守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 服从图书管理人员的安排;三是一定要有职业道德、有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同时还要着眼长远, 着力解决“学管会”结构不够合理、人员不够稳定的问题, 从大一同学一入学便开始筹划吸纳优秀学生, 使“学管会”成员结构合理、发展延续。

4.2 把好素质关, 不断做好岗前和岗位培训工作

即使大学生本身素质已经达到一定高度, 但是进入“学管会”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具有一定专业性和挑战性, 因此岗前培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培训最好采取导师制, 实行“传帮带”, 由图书馆老师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一体化教学", 手把手辅导和演练。一面讲理论, 一面教操作, 同时进行, 相互结合。这样的培训, 使得大学生会员更加容易吸收、了解和掌握图书馆理论与操作流程、专业技能, 从而为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奠定扎实基础。

4.3 把好考核关, 强化对学生的管理与激励

加强对学生管理者的考核与激励, 是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抓手。要建立人员岗位签到、岗位责任制度。学生管理员要挂牌上岗, 与普通读者区分开来, 督促自己认真工作;同时在工作的同时, 充当书库引导员。管理员要切实负责好书籍的日常管理, 并维持好自习区的秩序, 力求让读者满意;在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同时, 也应当赋予一定的“优惠”权利, 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 可优先参与图书馆组织的活动, 优先使用图书馆数字阅览室、学术报告厅、会议室等各种资源;具有专门的自习场所;对于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出色的学生, 可评为优秀管理员, 给予通报表扬等等。

参考文献

[1]刘良壁, 张继华, 张纯等.大学生读者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7 (5) :46-47.

高校科技创新委员会 篇8

一、成立高校预算委员会的意义和目的

高校成立预算委员会就是要使预算编制“科学、规范, 合理、合法、合规”, 应从预算实施、预算控制和预算调控入手, 实现“定权威、定规则, 增加透明度, 科学论证、科学规划”的目标, 同时实现以下五大目的。

(一) 预算编制

预算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 预算委员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立预算委员会是对新型预算管理办法的探索与实践, 更是学校领导层对于民主治校、科学理校的重要举措。成立预算委员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预算的编制。传统的部门预算, 部门之间类似一种平行线的关系, 横向联系不多, 部门之间为各自满足自己“经济人”的基本需求, 造成了部门与学校之间目标函数的不统一。成立预算委员会, 可以使得预算编制在业绩衡量标准上不局限于单一的财务指标, 重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 兼顾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统筹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 克服业绩评价上片面性和局限性, 加强预算的评价、激励作用。

(二) 预算监控

预算监控是指预算委员会, 在预算实施过程中, 全程进行审查, 体现出国家、社会号召和提倡的“阳光预算”、“透明预算”的要求。预算监控是预算执行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是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 实现由上到下逐层监督、约束与激励。除学校专门监查、审计部门外, 预算委员会在某种程度上应担当这份检查、督察职责 (2) 。

(三) 预算协调

不参考其他部门的预算就不可能准备好本部门的预算,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的预算协调是必要的。通过组成一个包括不同部门代表的预算委员会, 就能够监控部门预算编制的进展并解决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预算委员会应当为预算设定指导原则, 通过开会研究预算的预测来复查部门预算, 制定一份主预算, 成为整体上的问题解决者, 并确保整个预算过程及时有效地完成。

(四) 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围绕确定的预算目标组织实施的, 其基本的职能是通过严格规范的控制过程, 衡量工作, 评估绩效, 纠正偏差。学校预算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平衡预算的杠杆作用, 增强管理职能, 提高办公自动化手段, 及时反馈会计信息, 为学校财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预算委员会从本质上说, 它是高校的一个内部审计机构, 主要职能是实现全面预算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 确保公允。预算委员会可以有两种定位:一种是参事、参谋机构, 是单纯的智囊团, 没有决策权;另一种是参谋的基础上附加一定的决策权限。

(五) 预算调整

高等学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 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一般不予调整。预算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对预算目标进行预测, 审查、研究、协调各种预算事项。预算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预算会议, 是确定预算目标、对预算进行调整的主要形式。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项: (1) 根据本校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 制订学校年度预算指标。 (2) 制定有关预算管理的政策、规定、制度等相关文件。 (3) 组织学校有关部门或聘请有关专家对目标的确定进行预测。 (4) 审议、确定目标, 提出预算编制的方针、程序和要求。 (5) 审查各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及整体预算方案, 并就必要的改善对策提出建议。 (6) 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发现部门间有彼此抵触现象时, 予以必要的协调。 (7) 将经过审查的预算提交校党委和校行政, 通过后, 下达正式预算方案。 (8) 接受预算与实际比较的定期报告, 在予以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建议。 (9) 根据需要, 就预算的调整加以审议并做出相关决定。 (10) 对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或问题进行调解。接受预算与实际比较的定期预算报告, 审定年度决算。审议预算奖惩办法和兑现方案。其他预算管理事项。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委员会工作的要点

(一) 不断完善预算监控与协调机制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预算委员会派出委员或委托委员会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地通过检查预算执行情况, 通过抽查会计档案、原始凭证、财务部门内部账务系统中的预算指标使用等方法, 全面、实时监控预算执行过程。学校预算指标一经下达, 各级组织必须按计划执行, 绝对不允许超计划开支。

学校的预算方案经校党委、校行政讨论通过后, 由学校财务部门严格执行, 任何人都无权随意增减, 如遇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整预算, 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学校预算方案的制定主要是靠预算委员会, 预算的执行主要是学校财务处, 而预算执行的监控主要靠预算执行委员会的全体成员。预算委员会的各位成员, 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拥有超脱于所在部门的法定地位, 在工作中应站在学校而不是自己个人或所在部门的高度, 从长远和全局出发, 将学校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竭尽全力地分析学校经费收入和支出的数据、预算执行情况, 客观公正地评价经费使用的效果, 提交、提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建议和议案。

(二) 做好事后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1. 基本方法。 (1) 成本效益分析法; (2) 成本效用分析法; (3) 比较法; (4) 公众评判法。

2. 绩效评价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1) 前期准备阶段:确定评价对象、成立组织机构、下达评价通知书、制定评价工作方案。 (2) 实施阶段:资料收集和初审、现场考察、综合评价。 (3) 撰写和提交报告阶段:撰写报告、提交报告、及时总结、资料建档。

3. 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具体工作程序。 (1) 部门在编制支出预算时, 填写《部门项目预算支出申报书》, 设定绩效目标; (2) 确定被评价的部门或项目; (3) 部门撰写绩效报告; (4) 评价部门完成绩效评价, 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并报财政部门; (5) 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委员会的工作思路

(一) 基本支出预算规范化

预算委员会成员首先将自己所在部门的有关信息及时汇总上报到委员会, 形成基本数据库和项目库的重要数据, 有助于委员会编制预算草案。预算要提前一年编制, 即每年6月份开始编制下一年度预算, 层层审查论证, 不断完善, 最后报到校党委、校行政, 学校最迟必须在每年9月份确定各高校下一年度预算。然后, 预算委员会通过会议, 将预算指标合理分配。学校一般可将经费支出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第一步要确定这两种经费的合理比例以及两者有效的调整系数。接下来, 由于人员经费一般相对稳定, 因此工作的重点是通过收集汇总各位委员的个人意见, 对公用支出中的办公费、会议费、福利费和设备购置费的各自占比进行分配。工作中, 委员会根据历年的支出情况分析, 各项支出在预算中都会占有相对固定的比例, 形成了经费分配的相对稳定性和科学性。学校在下达一级学院经费指标时应采取的科学的预算方法, 主要依据是学生数, 同时还可考虑培养成本系数等指标 (3) 。

(二) 项目支出预算科学化

项目支出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 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包括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经费支出账按“目”级科目用多栏式账页记录各预算单位支用数。同时对上级下达的专项经费按项目设置明细账, 以达到准确反映各预算单位使用经费情况的目的。这种账务处理方法能够较完整地反映学校各方面的预算实际支出情况。

(三) 推进政府收支分类与预算科目改革, 在部门预算基础上生成按不同方法分类的预算数据

政府收支分类与预算科目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 政府收支分类是确定预算科目的前提和依据, 预算科目是政府收支的明细化和具体化。每种预算编制方法各有优缺点, 其中认为“零基预算”方法对高校来讲是一种既先进而又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因为高校经费的来源主要靠收取学生的学费, 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几乎为零。在编制预算时, 高校就不会受到财政拨款的限制, 不像公办高校为了多得财政拨款, 形成只增不减的“增量预算”, 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内各部门之间存在一种“讨价还价”的“博弈式”关系, 造成分配不公的现象。高校中这些现象几乎不存在, 这为实行“零基预算”提供了必要前提 (4) 。

(四) 完善预算法规

除了坚持“财务一支笔”的审批制度外, 高校还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毕竟个人能力有限, 高校仅靠财务负责人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把关显得势单力薄, 另外还必须依靠财务部门的其他人员、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和全校教职工乃至社会的有关机构协助财务负责人共同行使监督职责。构建高校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就成为高校强化资金使用后进行评价的当务之急。

四、结语

总之,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 学校预算方案的制定主要是靠预算委员会, 预算的执行主要是学校财务处, 而预算执行的监控主要靠预算执行委员会的全体成员。预算委员会的各位成员, 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拥有超脱于所在部门的法定地位, 在工作中应站在学校而不是自己个人或所在部门的高度, 从长远和全局出发, 将学校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竭尽全力地分析学校经费收入和支出的数据、预算执行情况, 客观公正地评价经费使用的效果, 提交、提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建议和议案。

摘要:当前高校部门预算主要是针对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依据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情况的计划。高校下属各部门之间争夺学校的有限资源, 预算控制乏力, 削弱了学校的竞争能力;有些项目实施从短期看可能会造成学校的资金紧张, 但从长远看却可能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必需投资或必要保障, 需要根据战略发展目标对学校的经济资源分配做出科学统筹安排。文章主要探讨高校预算委员会成立的意义和目的, 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委员会工作的重点和对策。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高校预算委员会,财务

参考文献

高校科技创新委员会 篇9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制度,内部审计,管理

近年来, 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深刻发展, 高校已逐渐走出“象牙塔”, 而是发展成为与经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化中心。要求高校内审部门承担的审计任务及对其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地加大与提高, 高校的内部审计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但由于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与其被审机构都是处于平级地位, 给其发展带来了很大局限性。国资委早在2004年8月30日颁布了第8号令《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要求国有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 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其中这个办法提出要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 审计委员会在企业, 尤其是中央公司中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兴的名词了, 并且在企业内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不妨研究下审计委员会的起源、发展和作用, 看看能否对完美高校内审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和启迪。

一、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内的一个分会, 一般由非行政董事组成, 它是董事会和内部、外部审计师沟通的桥梁, 分担了行政董事在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方面的部分工作。这种企业内部组织最早于1939年由纽约股票交易所提出, 当时发生了一连串严重的商业丑闻和诈骗案, 纽约股票交易所希望借此杜绝这类行为的发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 该机构明确要求, 所有的上市公司必须设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来领导企业内部审计。在加拿大这已是一项法律规定, 在澳大利亚、新加坡及马来西亚, 也逐步实施这些强制性的措施。这些国家这样做的重要目的在于借助这一机制, 促使企业规范高效地运作, 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的风险, 保护投资从的利益。

随着环境的变化及20多年来有关审计委员会的研究与实务发展, 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已从关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拓展到公司整体财务体系的全面监管及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法律法规的遵循等多个方面。中国证券会和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1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其中第52条要求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国资委于2004年8月30日颁布了第8号《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在第7条要求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二、审计委员会的职责

审计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帮助董事会在企业的会计政策、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实务等方面履行职责。它肩负着三方面的职责:财务报告方面、公司治理方面以及公司控制方面。

1、财务报告方面主要是主持有关外部审计的事务, 选择独立审计师, 讨论外部审计的范围、程序和计划, 评价独立审计师的能力, 督察审计结果。

2、检查公司所有重要的会计政策, 对重大的变化和其他有疑问之处加以报告。

3、先行检查中期财务报告、年度财务报表和董事会报告。

三、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局限性

1、独立性方面。

虽然强调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呼声很高, 但由于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管理层, 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2、审计报告的重视程度方面。

管理层很强调审计报告质量, 但如果一份好的审计报告得不到重视, 其建议得不到很好的采纳, 无疑是前功尽弃。由于高校的内审制度往往采取校长负责制。校长毕竟是管理全校事务的最高领导, 其管理事务繁多, 身兼数职, 往往一份审计报告的意见并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采纳。

3、审计职能的发挥方面。

高校内部审计大多强调和偏重于内审的监督职能, 忽视内审的评价、鉴证和服务职能。从西方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来看, 其重心已转移到评价、鉴证和建设性功能的发挥, 这同样也是我国内审的发展趋势。但要想提出一个好的建议, 有关信息资讯的最大获取是不容忽视的, 在目前的高校组织模式下, 要想做到这一点, 难度很大。

4、审计计划的合理性方面。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广泛开展, 涉及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 从办学规模到人事改革再到财务管理, 无一不需要审计的服务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发挥与介入, 这些需要审计能站在一个较高管理层的高度, 从学校的大处着眼, 抓住主要问题制度全年的工作计划, 但高校的内审部门的负责人大多只是学校的中层干部, 常常无法获取有些属于学校高层管理者才能得到的信息, 制定出的年度审计计划常常流于形式, 起不到真正的计划作用, 出现过多的计划外审计项目。

5、审计意见的执行方面。

虽然随着审计作用的发挥, 其审计意见也得到高层的重视, 但有时一个审计意见的实施是需要多方配合的, 甚至是需要长时间的跟踪监督才能做到, 不是仅凭一个文件的发布或是校长的某个指示就能实现。内部审计部门仅作为高校一个内部机构, 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6、与高层领导的沟通。

内审部门作为高校的一个内部机构, 受校长直接领导, 其权威性往往受制于该校校长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将一个部门的权威维系于某一个高层领导的认识水平上, 不是一个很可取的做法, 这样往往造成这样的局面:本届校长重视了, 内审就有地位, 本届校长不重视, 内审就没地位。

四、从审计委员会制度得到几点审计管理制度的启示

要突破上述几个方面的局限性, 仅仅表示重视或要求内部审计自身做到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从根本上, 即从制度上, 结构设置上去完善它的管理, 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我们不妨从审计委员会制度上得到一些启迪, 现也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企业的审计委员会的特点:

1、在独立性方面:

这种组织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审计报告的重视程度上:

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 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 使其审计报告得到的重视程度势必会得到较大程度的体现。

3、审计职能的发挥及审计计划的合理性方面:

该组织机构的存在为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提供保障, 从而为职能发挥及计划合理制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4、审计意见的执行方面:

该项制度能够可以弥补董事会的“功能缺陷”, 可以增强对内部管理层的控制, 并能帮助董事们履行其在财务报告方面的责任, 增强社会公众对公司公开财务信息的信心。

五、结合高校内审的实际情况的几点设想

本文之所以谈到审计委员会的诸多特点, 并不是想倡导在高校内部也要完全照搬企业审计委员会制度的那一套, 毕竟高校有很多与企业不同的特点。对于高校内部审计而言, 目前较为合理的办法是借鉴和参考企业审计委员会的某些职能与做法, 从高校管理高层及从完善体制的角度上, 更好地帮助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做到: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提高审计报告的重视程度、加大审计意见的执行力度、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及促进审计计划的合理化。现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高校内部成立一个常设机构, 旨在领导和协助内部审计工作;

2、人员组成上由四至五名高层校级领导干部组成, 其中至少有一名教职工代表, 有一名为会计专业人士。

3、主要职责及权限:审议内部审计计划, 对其合理性进行建议;监督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组的工作;对内部审计的工作报告作出及时的反馈意见, 对于涉及面较广的审计意见, 有权对全校各级部门进行意见实施的调配组织工作及跟踪监督;将全校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与内部审计部门沟通交流, 实现审计部门信息获取的最大化;负责处理内部审计与管理层的关系。

以上设想只是源于企业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一些启发, 尚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其实质在于倡导吸取先进的管理制度与模式, 从管理制度上对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做一些较为大胆的的设想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德里克.博克, 走出象牙塔——现代社会大学的社会责任[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2]、文硕, 世界审计史[M], 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0

[3]、陈汉文,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嬗变与思考[J], 中国财经报, 2001

关于高校班级设立心理委员的思考 篇10

一心理委员的缘起与现状

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是中国高校解决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最新尝试,是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班级心理委员,是指在高校原来的校级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在各个院系设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体系,成立以学生为主的心理委员队伍,这是朋辈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本土化形式。目前很多高校都先后在班级中设置了心理委员,以扩大心理辅导的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广。当前我国高校设置心理委员的现状如下:

首先,有关心理委员产生的问题。心理委员作为一名班干部,其产生的过程必须履行民主选举的程序,因而多以自愿报名和班级选举相结合的方式来产生。由此,也会存在不能胜任该职务的同学被当选的可能。比如有的同学是希望通过心理委员的职务来了解、接触心理学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进而在完善自己的同时帮助其他同学。面对这部分同学,在自身问题尚未解决之前,是不适合担任心理委员这一职务的。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排斥这部分同学,而是考虑到心理委员的设置应该在班级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同学中人际关系不好、有争议者也不被选用。而自我调控能力较强、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协调好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学生则作为优先对象。

其次,有关心理委员培训的问题。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实施相关的培训学习。如需掌握普通心理知识,培养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必要的心理辅导常识及心理调适的方法。还要能了解有关团体辅导的常用方法、原则,以及有关心理危机干预的知识,能识别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等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能带领班级同学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最后,有关心理委员考核、评定的问题。心理委员作为一名学生骨干,与其他班委一样,都是要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服务的。同时,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大多需要遵循保密原则。因此,在对心理委员进行考核评定时,需听取班级辅导员、同学及心理咨询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意见。最后考核合格的心理委员要制定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期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事务和活动,并协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宣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接受院系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领导。

心理委员作为高校同伴教育的新模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起了纳入学校心理健康监护系统的学生自助、互助体系,有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作用,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很有必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心理委员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置是校园危机干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朋辈互助辅导的形式,这一形式更容易深入同龄学生的内心。将其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壮大了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

大部分高校都把心理咨询中心放在学生处作为一个附属科室,把心理咨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来抓。但由于心理咨询中心力量和师资队伍的极限,很难满足高校大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咨询和培训需求,而在各院系层面设立的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可以补充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按教育部的文件规定,高校配备心理教师的数量必须与师生比1:4000相符。但考察目前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即使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与学校在校生的比例也很少有达标的情况。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则只有1、2名心理咨询师。显而易见,对于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和解决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如果仅仅依靠这几名心理咨询教师的辅导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都很重视,但却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也无法将心理健康教育从更广的范围内宣传和深入到学生中间。

因此,各高校纷纷考虑发展一批心理素质良好且愿意帮助他人的学生成为心理委员,并尝试把心理委员分别设置在学院的各个自然班,负责各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扩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让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日益壮大,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帮助。

(二)建全了基层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学校——学院——学生)体系逐步得以完善,并发挥出各自的作用。一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即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主要负责服务于全校学生;二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即院系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主要负责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两个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略显被动,与学生个体的接触由于师资力量、工作时间的限制显得有些短缺。然而,第三层次即学生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班级心理委员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基层的队伍,他们处在最基础、最底层的一级,是由每个班级学生自己选择的一名学生组成的一支心理保健队伍,这对许多专家学者提出的学校、学院、学生社团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是个有益的补充,既能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得到壮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中的主体性作用。

实践证明,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学院——学生三位一体心理健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级联动,各有分工,又互相补充。通过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和专业培训,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生活,以便更适合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三)增强了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有效性

作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最基层组织,心理委员在班级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危机干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遵循由上至下层层负责的原则,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便可选择任何一层寻求帮助,如果在学生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心理委员向上一级及时反馈,以获得有效解决措施。我校采取的方式是直接将班级心理委员吸纳为学校心理健康协会会员。由此,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班级心理委员分布在全校各个角落,一旦发现同学有苦恼或者情绪、心理出现问题时,能及地给予有效的疏导,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如果遇到解决不了或是重大问题时,心理委员能够迅速将情况反映给院系辅导员,辅导员如果觉得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则再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教师。由此,心理委员基本达成了两项功能:一是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快速反应,进一步实施干预;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通过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渗透到学生中去。

遵循以上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开展工作,能够真正起到监督防范作用,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有效地防止校园内不良事件的发生。弥补了工作中的不足,从而更主动、深入、细致,周到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了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有效性,阻止了校园内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对心理委员的展望与思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证明,班级设置心理委员能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活跃了校园文化,形成了互助、关怀、支持的校园氛围,能使学生在自助与互助中得到健康成长,提高了学生自强、自立、自律、自护等心理水平。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心理委员作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新兴事物,它在成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有益补充的同时也存着一些不足:

其一,心理委员自身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心理委员虽要通过一定的培训,并要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胜任,但迄今为止,尚未有统一的心理委员培训方案、培训内容进行专业学习。尤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委员本身的工作性质就需要学习和掌握心理辅导的专门技术和方法,需要不断的学习与自我成长。因此,要使心理委员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则离不开对其专业的、系统的培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讲座、工作坊、团体辅导等方式,使心理委员自身的能力及素质得到提高与锻炼。

其二、心理委员激励机制有待不断完善。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须遵循心理辅导的保密原则,故而心理委员的工作大部分较为隐形,也由此导致心理委员工作容易被人忽视。同时,由于心理委员的工作要起到沟通学校与同学之前桥梁的作用,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预警的作用,所以有时心理委员的工作造成同学的误解,以为在向老师打小报告。因此,在评定、考核班级心理委员后,对于考核优秀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肯定、认可,并适当给予奖励以调动心理委员的积极性。

高校科技创新委员会 篇11

1、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管理机制的建立

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服务对象, 离不开读者, 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 增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互动了解巩固管理的学生群众性组织。经过一些学校图书馆的实践, “学馆会”的组织越来越成熟, 越来越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真正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协助图书馆联系读者, 反馈读者意见建议等多种信息的桥梁, 使“学馆会”代表着学生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

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大学生必须是关心图书馆工作的热心读者。要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 选拔出思想品德好、具有较强责任心、能吃苦耐劳的学生参与管理, 品学兼优的特困生, 给他们创造机会, 帮助他们正常完成学业。图书馆应该给予学生管理员相应的管理权利和待遇, 让他们在独立自主的工作实践中锻炼工作能力, 提高工作积极性, 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在20世纪90年代, 著名图书馆学家于鸣镝先生提出“读者参政说”所谓“政”指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 他认为读者参政就是读者和图书馆员一起共建、共管、共用, 经过多年来图书馆界不懈的实践和探索, 目前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已不存在任何异议, 已被各高校图书馆认同, 但如何建立一个平台, 建立一个读者参与组织和机制, 保障“学馆会”更有效的参与是一个图书馆在实践中应加以关注的问题。

2、“学馆会”参与图书馆的建设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多, 落成的高校图书馆远远满足不了目前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势在必行。我校新馆在2009年建设之前广泛地征求了广大读者和专家的意见, 由“学管会”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布局广泛地征求了广大读者的意见并且进行了读者调查活动, 提出了新旧馆使用方案, 科学谋划, 对新旧馆馆舍及藏书进行了详细测量和计算, 就新馆布局和使用进行了现场办公。多次修改新旧馆使用建议方案, 为图书馆争取到了最大化的使用面积, 组织了情报委员会和“学管会”讨论制定了图书馆文献布局方案。图书馆文献布局方案不是一项独立的方案, 它与图书馆的管理方式、组织机构设置、服务的转型、人员的调配使用, 与图书馆的发展建设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校内外调研的基础上, 对新馆逐层考察、计算、核实, 做好新馆搬迁前的文献布局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 做出了馆藏文献布局方案。整个馆藏布局体现了方便读者、便于管理、突出地经渗透馆藏特色三个原则。管理模式新馆实行书刊借藏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旧馆旧模式。新馆定位专业研究型, 旧馆定位学习型, 为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献计献策。

“学管会”参与制定了搬迁方案。“学管会”组织了广大读者参与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图书馆采取了“边开馆边搬迁”的方案, 把搬迁对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学管会”的配合下, 精心组织, 既做到了各负其责, 职责到位, 责任到人, 又相互协作, 循序渐进, 确保了搬迁工作环环相扣、整体推进。图书馆工作千头万绪, 既要考虑到开馆, 又要兼顾搬迁工作的实施。图书馆的全体职工及“学管会”的成员发扬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 以学校大局为重、以搬迁为先, 做到了搬迁工作有条不紊, 读者服务井井有条。在新馆的布局上体现实用性、超前性、舒适性、美观性, 结合我校的专业特色, 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3、“学馆会”参与图书馆藏书建设

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是学校最活跃的学生社团之一, 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 每年毕业生离校之际, 他们都会号召全校毕业生向图书馆捐书, 把大学期间对他们学习最有助益和具有收藏价值的书无偿赠送给图书馆, 每年都有上千册图书来补充图书馆的藏书建设。

4、“学馆会”在读者中倡导利用图书馆资源

倡导全校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 大力宣传多读书, 读好书, 在读书中体味人生, 感悟生命, 在读书中陶冶情操, 健全人格。“学馆会”每两年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读书之星”上百名并颁奖鼓励他们, 根据读者的借书量, 阅读内容, 借阅规则 (没有违规违纪的) 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评选出“读书之星”。从而更加激发了广大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从而使读者对图书馆藏得到了解。由“学馆会”来组织各种有利于学习, 有利于增加知识的活动, 学术交流, 演讲比赛及图书馆知识竞赛, 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来。为了提高英语四、六级过级水平, 特邀请专家到我校讲学, 以“如何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讲座, 重点讲解了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的作答方法, 鼓励同学们调整好考试心态, 从容应对。专家的讲座语言诙谐幽默, 让本来枯燥、严肃的学习内容变得轻松快乐, 引来笑声阵阵, 使同学们换一个角度看待英语学习, 激起学习英语的乐趣, 提高阅读英语文献的能力, 开拓眼界与思路, 为考级、升学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纪念“世界图书日”期间“学管会”将世界图书日背景资料让广大读者进行了解: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图书日, 其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选择4月23日是因为包括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在内的众多文化巨匠在这一天逝世或诞生, 藉此向书籍及其作者致以世界范围内的敬意, 鼓励每一个人, 尤其是年轻人, 发掘阅读之乐, 并为那些做出促进人类社会与社会发展贡献的人们获取新的尊重。2007年12月联合国确定2010年为国际文化和睦年 (International Year for the Rapprochement Cultures) , 认为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是建设和平的最佳手段。国际年将通过对话与相互了解, 促进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并打破横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障碍。今年的世界图书日庆祝活动也将在国际文化和睦年这一框架下展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要了解其他文化, 获得研究其他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就要深入研究其语言。而英语在世界语言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的共同语言, 是事实上的世界通用语, 因此文化和睦先从提高英语学习开始, 使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5、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学馆会”成员工作、生活、学习给予支持

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学管会”成员有着深厚的感情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深切地关怀。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解决读者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开展学习实践“万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中, 图书馆全体党员为特困勤工俭学学生捐款、捐物, 帮助重病的贫困学生联系医院检查身体、争取减免手术费用, 并给予其经济上的资助。为鼓励勤工俭学学生更好地学习, 给他们每人发放一个U盘。针对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取消了他们的借阅册数限制, 适当延长还书期限。这些细节感动了工作在“学管会”的学生, 使他们得到实惠工作会更努力, 图书馆给予他们相应的优惠政策, 让他们享受教师的借阅数量, 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蔡焰辉.谈新时期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J].图书馆, 2005 (5) :104-105.

[2]朱炎.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7, 27 (5) .

[3]姚江河.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实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20 (7) :221-222.

上一篇:高校品牌管理策略下一篇:挑战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