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模式

2024-06-15

三位一体模式(精选12篇)

三位一体模式 篇1

尽管世界经济低迷,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依然保持强劲势头。中国作为转型经济国家的代表,经济增长率也呈现出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11.4%,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经济低迷,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在世界贸易保护盛行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反倾销现状如何?分析如下:

1 中国出口反倾销现状分析

1.1 出口反倾销案件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中国从1998年到2008年这十一年间,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立案数量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1998年到2008年期间,有7年为正增长,3年为负增长),并且增幅不稳定,变化起伏较大(最高为50%,最低为1.96%)。同时,中国被最终实施反倾销措施案件数量总体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1998年到2008年期间,有7年为正增长,3年为负增长),并且增幅稳定,平均增幅在16.95%左右。

1.2 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占世界反倾销案件比例呈现高幅增长

从表二中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从1998年开始到2008年的十一年间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不论从立案数量和最终实施反倾销措施案件数量,在世界出口反倾销案件中占据的比例均以较高的增长率逐年增长(其中中国反倾销案件立案数量占世界反倾销案件立案数量的平均增长比率为22.73%,中国被最终实施反倾销措施案件数量占世界被最终实施反倾销措施案件数量的平均增长比率为78.67%)。

资料来源:根据WTO网站数据整理

表二世界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与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对比

由此可知,到目前为止,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状况非常严重。如何有效地应对反倾销仍然是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中国现有的反倾销应对模式分析入手,全面地查看中国目前反倾销应对模式中存在的优缺点,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崭新的、更加有效率的反倾销应对新模式。

2 中国应对反倾销基本模式“三位一体”模式分析

中国学界中对反倾销应对模式进行明确阐释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三位一体”和“四位一体”这两种模式。同时,对“三位一体”中三大主体,学者们的观念较为统一,即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而对“四位一体”这种应对反倾销模式观点却不太一致,尤其是在四大主体的确定上,有的认为“四位一体”中的四位指的是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政府;有的则认为“四位一体”中的四位指的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位一体”和“四位一体”相比,“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更加的成熟,也是目前中国反倾销应对中使用较多的模式。因此,本文选择“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作为中国应对反倾销的基本模式进行分析。

2.1“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概述

2.1.1“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的定义

“三位一体”这个词现在常用来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同时“三位一体”也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中,“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的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三位一体的基本模式是指由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组成反倾销应对的主体,通过三者间的互相配合展开反倾销应对的各项活动。

2.1.2“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主要内容

根据反倾销涉及的各项活动,将反倾销应对模式的内容分为两个层次,即反倾销案件发生时的应对内容和反倾销案件未发生时的应对内容。

(1)反倾销案件发生时的应对内容

通过对以往反倾销案件的总结和归纳,大致可以得出反倾销案件发生时主要的应对程序如下:第一,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得到反倾销案件涉案的信息;第二,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反倾销案件应诉;第三,企业向行业协会报名参加应诉;第四,聘请律师等专业反倾销人员展开相关反倾销应对活动。

(2)反倾销案件未发生时的应对内容

反倾销案件未发生时的应对内容,主要是指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在反倾销案件未发生时所做的一切与反倾销相关的活动,即反倾销的预防和总结工作。反倾销三大主体在反倾销案件未发生时的应对内容主要有:第一,企业反倾销预防和总结工作,包括产品的升级换代、制定合理的出口价格、在反倾销结案后,做好反倾销案件的总结评价、反倾销数据存档等工作;第二,行业协会反倾销预防和总结工作,包括建立本行业反倾销预警机制、搜集整理一切与反倾销相关的信息数据,完善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做好本行业反倾销案件整理归纳等工作;第三,政府相关部门反倾销预防与总结工作,包括反倾销应对法律、法规的建设、反倾销应对的管理、反倾销案件结案后的总结整理活动。

根据以上对“三位一体”反倾销应对模式主体和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如图一所示的“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的逻辑图。

2.2“三位一体”反倾销应对模式评析

2.2.1 中国应对反倾销基本模式的优点

(1)反倾销应对主体清晰明确

“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的应对反倾销模式中主要抓住了反倾销应对中最根本的相关当事群体。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各自的定位也比较清晰,即企业执行反倾销应对具体措施,行业协会引导和协助企业完成反倾销应诉,而政府相关部门则在宏观上进行调控。

(2)“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体现了基本的反倾销程序

“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反倾销的各项程序。以三大主体中的企业为例,在上面的论述中提到,在这个三位一体的应对模式中,企业的主要任务是聘请反倾销诉讼律师;填写反倾销调查问卷;参加反倾销调查听证会等。我们看到企业的这些反倾销应对内容都是针对反倾销调查的基本或必要程序的。填写调查问卷与发放调查问卷相对应,参加反倾销调查听证会与听证会相对应。当然,每个国家的反倾销调查程序不尽相同,但都存在一定的共性与相同之处。在具体案件中,只要以“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为基础,结合反倾销调查发起国的反倾销具体程序,就能快速形成适合发起国的反倾销应对模式。

2.2.2 中国应对反倾销基本模式的缺点

(1)反倾销关键辅助主体缺失

任何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中始终离不开两个至关重要的辅助主体,一是反倾销专业人员,二是反倾销信息数据,而在“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中,却没有出现这两大关键的辅助主体。

从反倾销应诉的实际过程看,应对反倾销调查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法律事务,企业如果不借助任何外力,根本无法应付各种反倾销法律事务。因为,一个优秀的反倾销律师,除了熟知WTO《反倾销协议》、反倾销调查国反倾销法之外,还精通该国的贸易制度和相关的政治、经济问题。专业的法律素养会使律师不放过任何一个反倾销应对的机会,帮助企业取得在反倾销应诉中的有利地位。然而,这个关键性的辅助主体却没有在“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中出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在反倾销应对中没有真正意识到反倾销专业律师的重要性。同样的,另一个反倾销应对中不可缺少的辅助人员———反倾销专业会计人员也没有出现在“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中。

反倾销信息数据贯穿于所有反倾销应对的程序环节中,是反倾销应对最根本的支持。因为反倾销调查问卷的填写、听证会申诉材料的填写、行业协会价格协调机制、预警机制的建立以及政府宏观调控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动态、可靠的信息数据。没有信息数据支持,这些核心的反倾销文件、反倾销应对活动都无法展开。

(2)行业协会的核心作用得不到良好的体现

在“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中,行业协会比其他两位主体更适合作为核心应对主体。因为如果由政府充当反倾销应对核心主体,我国企业就会被认为是由政府来控制,实行计划经济,也就是在反倾销案件中经常遇到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欧盟、美国在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中突出的问题,中国企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相比,后者对被诉产品及其所在行业等各方面的了解远远胜过前者。所以,政府不适合充当反倾销应对模式的核心主体。而对于企业来说,单个企业往往力量薄弱、资金不足、人才缺乏,难以承担起反倾销应对模式核心主体的责任。这样看来,行业协会是反倾销核心应对主体的最佳人选。也就是说,行业协会在“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中应该要起到核心和主导的作用。

但是,行业协会的这种核心作用却似乎没有在“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中得到很好地体现。在“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中行业协会的种种表现往往会让人产生误区,认为行业协会只是协助企业应诉,而其他的价格协调职能、关系协调职能,以及反倾销预警机制建设职能等方面的职能未能得到突出的体现。

(3)三大主体反倾销预防和总结职能薄弱

反倾销应对不能仅仅停留在反倾销案件发生时的应对上,还应该要扩展到反倾销的预防和总结上。反倾销预防能帮助企业避开反倾销调查,而反倾销总结则能为反倾销应对积累经验。因此,这两个方面在反倾销应对模式中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反倾销预防与总结职能是“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中最薄弱的环节。以行业协会为例,行业协会的预防职能之一是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但是目前,只有钢铁、汽车、化肥等几个行业协会拥有反倾销预警机制。同样的,行业协会在反倾销案例总结方面的职能也非常薄弱,很少有行业协会建立反倾销案例信息库,或者建立了反倾销案例库,且其中的信息也仅仅是涉案企业的联系方式。而反倾销案例信息库的建立对于企业在以后的反倾销应对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能为企业在类似的反倾销案件中提供经验,避免企业重复以往案件中企业应对时所犯的错误。

3 构建“三元”应对反倾销新模式

在对“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的全面分析基础上,可以看到其主要的优点和存在的缺点。对于优点,我们应该要继续发扬其在应对反倾销中的积极作用,而对于缺点,我们则应试图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去改善或者完善它。处于这个构想,以“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缺点为切入点,构建新的反倾销应对模式———“三元”应对反倾销模式。

“三元”应对反倾销新模式是在“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三元”应对反倾销新模式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核心元和两个辅助元。

3.1 核心元构成: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三位一体”

“三元”应对反倾销模式中的核心元沿用的是“三位一体”中的三大主体,即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因为在反倾销应对中,这三大主体依旧是反倾销应对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三个主体,他们在反倾销应对中仍然应该形成“三位一体”的应对模式。因此,将以行业协会为主导作用的“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作为“三元”应对反倾销模式的核心元,使其在“三元”反倾销应对模式中起到核心的作用。

3.2 辅助元一构成:专业反倾销人员

辅助元一是由专业反倾销人员构成的,这里所说的专业反倾销人员主要指的是反倾销专业律师和反倾销会计核算人员。反倾销专业律师是指熟悉国际法律、国内外法律;具备反倾销、国际贸易知识以及具备较强语言能力的涉外律师。一个专业的反倾销律师应该具备法律知识和语言能力这两个方面最基本的知识素养。在这两个专业素养中,反倾销专业律师的法律知识主要由本国法律、国际法律、外国法律和反倾销知识组成。而语言能力是任何涉外活动中都需要具备的,良好的语言能力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在反倾销应对中,对反倾销专业律师语言能力的要求有两个方面,即外语要求和母语要求。

反倾销应对模式第二个专业人员是指反倾销会计核算人员。反倾销会计核算人员包括两个层次:反倾销注册会计师和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是指企业内部拥有的会计人员,主要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的会计核算。反倾销注册会计师是指在反倾销调查发生后,对企业反倾销应对中涉及到的各项会计事务进行专门处理的会计核算人员。因为,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掌握着企业全面的会计信息数据,而反倾销注册会计师则是对反倾销应对中的各种会计事务处理较为熟悉,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反倾销会计服务。一般来说,企业内部都设有会计核算人员。所以,本文以反倾销注册会计师作为论述重点。

作为一名反倾销注册会计师必须要掌握3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第一,国内外会计准则。熟练掌握并应用国内的会计准则是每个会计人员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除此之外,反倾销注册会计师还应该熟练掌握并应用国际、国外会计准则。因为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区别。第二,反倾销相关知识。反倾销专业会计人员除了熟练掌握国内外会计准则之外,还应该对反倾销中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如:正常价值的概念及其计算、倾销幅度的计算、FOB价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的掌握能帮助反倾销专业会计人员更准确地把握反倾销会计核算中需要核算的内容。第三,外语水平。在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有多项会计核算需要使用外语。如:反倾销调查机关都要求以进口国调查方的语言提交调查问卷、出口商品成本核算中使用替代国成本核算等。这些会计核算业务要求反倾销专业会计人员至少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3 辅助元二构成:反倾销信息数据库

信息数据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反倾销应对中也是如此。一方面,信息数据贯穿于反倾销应对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信息数据直接影响着反倾销应对活动的效果。但是在“三位一体”应对反倾销模式中,反倾销信息数据的这种重要性却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在三元应对反倾销模式中,将反倾销信息数据库作为一个独立的辅助主体,并对其进行重点构建,形成辅助元二。

反倾销信息数据库应该由反倾销会计信息数据库、反倾销政策法规信息数据库、反倾销案例信息数据库和反倾销专业人员信息数据库这四个部分组成。反倾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旨在为各项反倾销活动提供快捷、准确、完整、有效的信息数据。具体来说:第一,反倾销会计信息数据库中主要的数据内容是反倾销各项活动中常用的量化信息,包括生产要素价格、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国内市场价格、保险费用、运输费用等数据信息。第二,反倾销政策法规信息数据库应该包含反倾销活动中涉及到的相关国内法律法规;各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以及常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际法律法规。第三,反倾销案例信息数据库是指将以往发生过的反倾销案件根据产业或商品进行归类,并对每个案件作经验总结分析,建档存库。第四,反倾销专业人员信息数据库主要包含反倾销专业人员相关信息,即反倾销律师和反倾销会计核算人员的信息。

摘要:本文首先从中国目前遭遇的反倾销现状分析入手,发现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现状非常严峻。系统、科学、有效地应对反倾销成为中国反倾销的主要任务。本文从分析中国现有反倾销应对模式入手,发现其中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挥现有模式的优点,改善现有模式的缺点,构建一个新的反倾销应对模式。

关键词:反倾销,应对模式,三体一体

参考文献

[1]白孝忠.浅析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12):14-15.

[2]曹建章,赵敏,史正保.国外对华反倾销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1,(10):62-64.

[3]程大为.WTO反倾销措施和中国反倾销应诉[J].财金贸易,2000(,12):74-76.

[4]陈辉.加入WTO后国际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2):37-38.

[5]丁刘华.欧美反倾销与反规避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J].开放导报,2002,(5):12-13.

[6]冯学智.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实体策略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5(,3):77-80.

[7]方勇,张二震.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的经济学研究[J].经济研究,2004(,1):74-82.

[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hannel.Web/.

[9]贾国栋,南楠.欧美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趋势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09(,1):28-34.

[10]梁小尹.关于国外对华反倾销应对机制的战略思考[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8):37-40.

三位一体模式 篇2

现如今,在国家教育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大前提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校学习任务相对较轻。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大省,面对升学指标的硬性规定以及传统观念上对学习的功利化认识,素质教育与硬是教育的矛盾并没有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而趋于缓和。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学校教育环节中,授课老师面临的压力很大,他们既要考虑到如何高质量的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要兼顾到学生的接受情况。新课改对学生知识面宽度的要求比以往要加宽不少,但应试教育对学生只是储备的广度与深度同样要求严格,这就需要学生不得不利用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学校学习过程中所接受到的知识。因此,家庭学习变得尤为重要。

既然是家庭学习,那么家长的责任尤为重要。按照笔者多年从事教育的经验来看,很多家长都喜欢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甩手掌柜,在他们看来只要给自己的子女创造出一个外在的好学习环境(如选择名校名师),自己就是功德圆满了,剩下的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了。诚然,作为家长本身,这也不难理解,一方面家长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很重,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他们已经耗费了几乎全部的精力,另一方面,由于家长自身的局限性,他们很难从知识的角度上去帮助子女。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家长平时过于注重子女的学习结果,平时他们与子女沟通的最多的话题是“考试了没?”、“考的怎么样?”……这在无形中给很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也是父母与子女间矛盾的根源。

按照笔者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尤其是初中生家长,他们与子女的矛盾更加突出,家长跟老师抱怨最多的就是与子女间“没有共同话题”、“学习上的事他从来都不跟我们讲”、“他嫌我们罗嗦”。其实,究其原因,这里面很大的一部分责任在于家长,他们缺少跟孩子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笔者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曾多次给学生家长布置任务,诸如“每周固定花XX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沟通的话题尽量从学生的生活角度为切入点”。关于这点,笔者的初衷是希望家长能够花更多的时间来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当然,更多的是让子女有着更多的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按照情况来看,这样的效果要好很多,当然,这中间少不了地要与家长加强沟通与联系。

其实,家庭教育更多地在于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绝不单单是学生自己的.事,还需要加强家长与学生、家长与老师的联系,及时地帮助学生找到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主体的再学习过程也至关重要,因为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被压缩,这不可避免的需要学生在课后利用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接受的新知识。那么如何让学生科学有效的利用课后的学习时间,是摆在家长和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十四五岁的初中生,他们的自控能力肯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他们需要家长或是专门的校外辅导机构进行指导和监督。相信这点已经被更多的家长和老师意识到,单从现在社会上多如牛毛的辅导机构欣欣向荣的局面中便可看出一二,但同时,有一个问题也是让众多家长倍感头疼,那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辅导班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孩子,实现家长的目的。

其实,笔者认为,传统的校外辅导机构只是学校教学的一种延伸,他们只不过是在帮助孩子把学校学的东西进行深化而已。而作为学生主体,他们更需要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与监督。根据调查发现,所有进入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的学生,几乎无一人有过辅导班的经历,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关键在于他们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是在学习的关键。但现在,正是因为应试教育导致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很多家长并不能真正意识到这点,导致了家长病急乱投医,盲目地给孩子选择辅导班,既浪费了孩子的学习精力,又收效甚微。

因此,笔者大胆建议学生家长,在挑选辅导班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可以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辅导班,这样更容易帮助家长实现选择辅导班的初衷。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传统的文化课辅导班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但这只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等真正到了高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阶段,这些学生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所以,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再学习锻炼,家长们一定要慎重选择。

中职“三位一体”评价模式探索 篇3

关键词:三位一体 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S6-4

一、当前中职评价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主要是“普教+实训”的培养模式,评价主体单一、内容单一、方法单一,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社会、企业、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到评价当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与企业行业和社会脱节,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评价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建立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评价体系。

二、“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内涵

“三位一体”评价体系是由学校、教师、企业“三方”对学生这“一主体”作出全过程、全方面的评价,以考核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引入和建立“企业”第三方评价新机制,突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内容,促进学生课程学生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融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方法多样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就业。

三、评价体系结构

按照企业人才岗位能力需求的标准,以能力为核心,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健康心态和理性价值观等内在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综合职业素养。“三位一体”评价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四、评价内容及方式

课程评价不能由教师一人决定,应该采用“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评价”能够增强學生主体意识;锻炼学生评价能力、自信心理;能够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增强责任、不断攀登。课程评价内容及方式对应表如下:

五、评价工具

公共基础课程学生成绩表

六、评价改革组织与实施

(1)多主体参与评价

在课程评价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企业、行业、教师、学生,采取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企业行业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2)在评价内容上,注重职业能力的评价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在考核内容上,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项目实施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评价。

(3)校企共同制定评价标准

三位一体模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进行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患者64例, 作为“三位一体”护理查房对象, 为观察组;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采取传统护理模式的行微创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0例, 女34例, 年龄67±4.6岁;对照组中男31例, 女33例, 年龄68±7.9岁。排除的标准: (1) 智力障碍患者; (2)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患者; (3) 依从性较差患者;纳入标准: (1) ≥60岁; (2) 意识清楚; (3) 可以进行正常交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体重等一般性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查房模式。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的无缝护理模式, 以患者为中心, 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心理、生理的需要。前期准备工作 (1) 加强基础护理。通过组织竞赛、考核和奖励相结合的形式激发护士学习相关护理知识的动力。展开相关急诊技术培训, 如除颤仪、洗胃机、呼吸机以及心电监护仪等护理技术, 培训之后通过一些细化指标对培训成果进行考核。 (2) 提高护士的服务水平。通过邀请专家讲课, 加强礼仪培训, 并展开优质服务竞赛, 把服务意识贯彻于护理全过程。 (3) 找缝隙, 并改进。找出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讨论找到解决方案, 从而更好地将工作落到实处。服务过程无缝隙: (1) 护士与医生共同负责病人管理, 改变传统8小时负责制, 实行24小时负责制, 无论上、下班, 责任护士都要对自己主管的病人“负责”。 (2) 完善以护士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制度, 体现多劳多酬, 优绩优酬。提高医疗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及工作效率。 (3) 协调好医生、护士及患者三者关系, 实现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

1.3 评价方法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病情知晓情况、健康教育有效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采用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不满意这五项指标进行表示, 同时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表示;病情知晓情况采用完全知晓、基本知晓、部分知晓、不清楚, 这四项指标进行表示, 此外知晓率=完全知晓+知晓/总例数×100%;健康教育有效情况采用有效、基本有效、无效三项指标, 此外有效率=有效+基本有效/总例数×100%。所有患者均很好配合完成调查。对参与本次研究查房的护士每月进行一次专科理论及技能考核, 分析两组护士考试成绩。

1.4 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 S19.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和百分率表示, 行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情知晓情况以及满意度在两种护理查房模式中的效果比较

经实施“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模式在查房模式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得知, 观察组患者对病情完全知晓数54例, 知晓率为96.88%;满意数58例, 满意度为93.49%;对照组患者对病情完全知晓数47例, 知晓率为89.06%;满意数41例, 满意度为89.06%;观察组2项观察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健康教育有效数以及住院时间在两种护理查房模式的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健康教育有效例数50例, 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健康教育有效数42例, 有效率为76.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护士业务知识成绩比较

对参与护理查房模式的两组护士每月进行一次专科理论及专科技能考试, 两组护士人数均为30名。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护士均分为82.36±14.8分, 而对照组护士均分为62.35±10.32分, 两组成绩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泌尿外科疾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同时发病种类多。如肾上腺疾病、肾脏疾病、输尿管疾病、膀胱疾病、前列腺疾病、尿道疾病等等, 此外有些疾病发病于患者的部位隐私, 使其难以启齿, 这些因素决定了心理护理的多样性, 因此对于不同症状、性别以及年龄段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2]。

“以患者为中心, 以护理问题为导向”是“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的施行宗旨, 这种新型查房模式在护理查房方面注重整体护理效果, 充分尊重患者同意权、知情权, 可让医护患三方更有效地沟通[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查房模式在提高患者对病情知晓情况知晓率、满意度方面较传统查房模式更优越,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不仅可提高患者对病情知晓情况、满意度, 同时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有效缓解医患关系, 促进了医护患之间的联系, 从而提高了科室内的健康成长, 带动了科室的发展, 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摘要: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0月进行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 采用“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同时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同一术式的64例泌尿科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有效情况以及护士专业知识水平对两种护理模式进行评价。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 健康教育有效情况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同时观察组护士的专业水平以及护理积极性显著高于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士的综合素质, 缓解医患关系,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查房模式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学艳, 韩月红, 李桂英, 等.奥运会期间无缝隙式护理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 :24-25.

[2]王淑芬.安全护理在老年病人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4, 23 (1) :78-79.

三位一体模式 篇5

------------------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崂山区第三中学

李兆奇

【课题概况回顾】

我校的德育课题《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是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立项课题,也是中国教育协会“十一五”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与班集体建设研究”的子课题,我校为崂山区唯一一所被批准成为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

我校地处青岛市高新区,可以说是位于城乡结合部,仅仅在十多年前还是属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小镇,这里的绝大多数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或是以靠海打鱼捕虾为生,那时的孩子们,努力上学是唯一的脱农之路,否则,面临的就是同自己的父辈一样,回家务农种地,或是出海捕鱼,所以绝大多数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都刻苦好学,努力上进。而近几十年由于政策的扶持,在中韩地区建起了高科技工业园区,许多外商独资、合资公司的进入,一座座高新科技大楼的建立,加之大青岛的改造,2008年奥运伙伴城市的契机,使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充满无限商机的宝地。可是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是,随着社会转型加快,本地区人们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都有了极大的转变,人们在逐渐富裕的过程中,原有的小农意识的冲击和逐渐向城市化靠拢的过程中人们意识的变化对该地区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冲击极为巨大。其中凸显的问题就是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观念更新跟不上教育发展需求等不协调现象。这成为阻碍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绊脚石。而农村和城市的协同,现实和理想的冲突,短暂利益的驱使,更使现在的教育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甚至出现个别家长目光短浅,不顾孩子的未来,忽视孩子前途的现象。众所周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而又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城乡结合部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迫切性之所在。同时我们也认为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价值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际意义。

2、时代背景

首先,“班级是我国中小学现行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中最微观的实体,任何教育政策法令都必须通过对班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获得其现实性,班主任则是班级这个单位的“首席执行官”。班级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班级系统内部以及班级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多向度的交流,班主任则是各种交流的中转站。可见,班主任是负有特殊职责的教师,不仅其工作的复杂程度高于普通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也高于普通教师。从这一角度看,班主任应具备比普通老师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复杂的专业能力,班主任专业化应成为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我们发现,当前的教师专业化研究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问题并没有被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视野。同时,对班主任的研究多是着眼于班主任的科层管理能力,研究的层面并不能涵盖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全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其次,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三轮,反思走过的几年岁月,我们不难发现,在教科研领域里的工作可谓“狂飙突进”,教学研究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作业上,都是如火如荼,应者云集,然而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落实的却只是在浅层次的教学上,在德育工作领域里发展的步伐却远远落后于教学工作。目前,时代发展的浪潮可谓汹涌澎湃,急切的要求我们一线德育工作者迅速转变观念,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动向及理念,这种现状激发了我们的求知欲望。家庭教育不仅是关系到一个家庭幸福的小事,更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大事,我们的学校、社会和家长都有责任使教育形成合力,培养让父母放心的孩子,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材。只有家校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抓住许多更好的教育契机,如果我们平时能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并把两者恰如其分的结合起来,进行沟通,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学习情况,促使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

【课题实施的依据】

1、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人的智力和体力(包括思想道德)得到充分、自由的全面发展。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与学校、家庭、社会环境有着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使学生置身的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环境全面优化,才能实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优化;只有在广泛的德育活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免疫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持续健康发展。

现代德育学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并对他们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有依存关系。’学校、家庭、社区“三维”德育机制有序运行,能够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和强大的德育合力,促成大德育环境全面优化,从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增强德育效果。

当代西方德育理论认为,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个体内部活动和社会群体影响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柯尔柏格主张,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和伙伴之间相互影响等教育资源,促进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家庭、社区“三维”德育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群体对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当代德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因此,从当前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这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大政方针。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强调,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系统论认为,系统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和各个子系统有机联结,相互影响;系统的整体优化,有赖于各要素、各子系统的优化。”’中小学德育是由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区德育三个维度构成的大系统,无论缺少哪一个维度,都会造成大德育系统的失衡。因此,我们研究家庭教育与班级建设的对接为全方位优化德育环境,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开辟了一条理想途径。

2、事实依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现阶段,我们崂山区的家庭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新形势下,许多家长感到教子艰难,甚至无所适从。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一是当前在城乡过渡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动荡甚大,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的过渡好这一段时期,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弱,不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

二是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方面观念、立场不统一。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是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四是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父母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许多父母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五是某些家庭教育中分数代表一切。目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积极性是较高的,但在他们的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据调查显示,62%的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有34%的家长辅导过孩子学习,但对学习以外的内容很少过问。因此才产生许多不良现象

六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可又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平时忙农活、忙家务,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很少过问。也有的家长平时让孩子信马由缰,但见孩子考试成绩不佳,便“一股脑儿算总账”,对其进行打骂。由于以上情况出现以下现象:

现象一:由于对物质崇拜的热度上升,产生“读书无用”思想,导致出现“忽视家教”现象。来自历史原因、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城乡过渡区家庭对物质崇拜的热度很高,对教育的支持度受实用主义原则左右,产生新的“读书无用”(或“多读书无用”)的思想。二是“暴富者不读书,读书者不暴富”的反差效应。过去农民对知识分子、有单位人等十分羡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人大都没踏上致富快车道,于是农民将羡慕的眼神转而投向了“暴富者”。大部分农民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营、能赚钱就是“才”,至于读书的多少就无关紧要了。三是“少读书易就业,有文凭就业难”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特别是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带来的大学生工作难等问题的影响,严重挫伤了家长的送读积极性。以上因素,是个别家长产生“读书无用”实用主义思想的土壤。农民连读书都轻视了,必然带出农村教育“忽视家教”的现象。这也是上一个学生案例产生的家长的思想根源。

现象二:由于对教师角色认识存在偏差,产生“责在校方”思想,导致出现“推卸家教”现象。时下,家长忙于赚钱致富,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许多家长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将教育的责任全推到教师与学校。家长不与教师沟通、不参加教育活动、不配合家校联动。调查显示,86%的中小学学生家长很少与教师、学校联系,对学校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教育。而当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到好教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面对师生冲突,家长不会冷静处理,甚者进校闹事。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家长推卸家庭教育责任,而且还造成家校鸿沟愈拉愈大,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课题进展情况】

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在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第一阶段的研究当中,课题组已经积累部分材料,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例如,我们已收集了相当一部分课题实验人员撰写的研究案例和论文以及围绕课题开展的主题班会教案、学生活动材料、家庭教育方面的材料等等。为顺利进入第二阶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经验素材。

课题实施的第二阶段是从2007年的4月——2008年的4月。在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面对家庭德育“教不得法”,学校德育“一维独撑”的严峻现实,我们吸纳其他德育研究成果,以学校的德育课题为依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把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从而确立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使德育教育形成立体教育网络。

课题实施的第三阶段是2008年4月——2009年3月。这是深化课题研究,巩固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并进行结题阶段。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应用】

子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原则,在学校管理与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即德育教育立体化。

德育工作基本形成“一条路,四条线”的基本模式。

“一条路”指的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即以贯彻 “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出发点,以提倡“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为重点,以“渗透于课堂,寄寓于活动,示范于师德,训练于习惯,熏陶于环境”为抓手,以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为载体,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地推进德育工作。“四条线”指的是工作中紧紧抓好四条德育工作线:即班主任老师的教育主导线,学科老师的学习指导线,学生自我管理线,家庭社会辅助线。抓住养成教育和班级管理两个主阵地,转变观念,加大正面教育力度,坚决变“堵”为“导”,使社会对学生的规范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要求。

一、努力积淀文化底蕴,做到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学校也不例外。要想使学校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提升学校的竞争力。那么,学校靠什么与其他学校抗衡呢?换句话说,什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呢?有人说是师资水平,有人说是生源质量,有人说是管理能力,这些都很重要,但这不是核心竞争力。师资可以培养,生源可以改善,管理可以上水平,而要改变这一切靠的是学校文化。只有学校文化才能使学校具有核心竞争力,因为学校文化具备“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变不了”的特点,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它就像一支看不见的手在影响和左右着这所学校的个性和发展,改变和塑造着一届届学生的气质、性格、风度和价值观。而且这种力量之强大,影响之深远是难以估计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进行“四化建设”,实现了文化育人。

近年来,学校通过“三风”建设和系列德育教育,建设以“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代表的“柔”性的精神文化;以完善制定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托,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以《崂山三中绩效目标考核方案》为代表的“刚”性的制度文化;借助校园绿化工程,创建以四级目标德育体系为主线的“隐”性的环境文化;在规范教师行为举止,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上,归纳形成以“崂山三中教师行为规范”、“崂山三中教师礼仪规范”、“崂山三中学生一日常规”为代表的行为文化。

2.优化育人环境,实现了环境育人。

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构建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室、办公室和教学楼的环境布置,实现了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

二、精心创建德育体系,做到了管理育人,活动育人。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建立了四级德育目标体系。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养成教育。包括行为习惯、勤俭节约、环保意识等;二是情感教育,包括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学校、热爱祖国教育;三是价值观教育。包括诚信品质,上进心与荣誉感,团队精神等。四是理想教育。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政治理想等。围绕四级目标德育体系我们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此为载体实现活动育人的目的。

三、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做到了学校育人,家庭育人。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较广而且家庭背景极其复杂,家庭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新形势下,许多家长感到教子艰难,甚至无所适从。基于这种情况,我校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办好家长学校,从当前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建构“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立体教育网络”,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1.强化了家庭德育,夯实了“三维”德育基础。

首先,以家长学校为核心,健全了家庭德育网络。全校各年级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度,构建了以校级家长委员会为核心的家庭德育网络系统。其次,以家校德育活动为纽带,形成德育合力。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活动。第三,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了家长综合素质。

我校学生有1100多人,家长来自四面八方,职业阶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和孩子表现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我校的家长学校要有多种形式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我们家长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些特点归结为“三个结合”:

一是“上课”与家长会相结合。家长学校毕竟是家长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故时间不宜占得太多,我们把上课与家长会结合起来,每次学校或年级开家长会,总是先安排一点时间讲家教的专题课。以07-08第一学期为例,一学期的全员培训有两次,一次请家长研究会的王秀霞校长讲《只要肯努力,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一次由政教处李兆奇主任讲《从小学到初中过渡区的家庭教育》。我们还通过视频讲座,争取家长听得入、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境界。这样家长既在家教的理论上得到提高,又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从而能更主动与班主任交流意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学校连续三届举办“教子一得”征文评选,将评出的优秀征文汇编成册,并且发到学校网站上作为家长学校的校本教材使用。

二是“上课”与个别指导,咨询相结合。我们实行以“上课”为主,还分别举办“学习困难学生”、“违法边缘”学生家长学习班,尽可能及时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生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个性”问题。2008年我们又积极利用华天素质教育网络,使用“网络家校通平台”与家长保持每天不间断的联系,全校学生实现无缝隙覆盖,运用高科技教育手段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网络家教。在学校配合指导下,家长们改进了教育子女的方法,使后进学生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是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专家引领。以2007年为例,一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两批素质较高的家长参加高水平的家教培训,一次是10月28日在青岛大学图书馆报告厅,由北京科利华教研中心主办的由北师大刘教授主讲的“家庭教育新突破”大型报告会;一次是12月12日组织家委会成员参加在青岛大学音乐厅举办的由著名心理专家、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主讲的亲子教育报告会——《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我们家长学校的研究由实践层面走上专家引领的高水平阶段。

2.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发挥学校德育主体作用。

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始终贯彻“一主两辅”,即“一条主线”——以贯彻 “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出发点,以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为载体,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 “两翼辅助”——即德育队伍,重点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的自主管理。

首先,完善德育常规,突出专题教育,实现德育活动课程规范化。系列化德育活动的操作程序概括为四句话:即“全校一盘棋”,学校政教处统一制订总体实施计划和学期活动方案,全校各年级根据方案,协调一致,组织实施;“一年分两期”,每期一个德育专题;“一期三阶段”,制订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价三个阶段有机联结,内容自成系列;“一段四步棋”,即聚焦问题、分析根源、疏导教育、规范行为。

其次,班主任队伍建设形式多样,班主任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经过探索与实践,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上,我们形成了“培训——交流——引领——评价”的模式。一是多渠道进行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水平。本政教处制定了《崂山三中班主任培训方案》,加强了班主任论坛的组织学习,继续推出“教育智慧100辑”栏目,采用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改进了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实效。本,班主任案例集——《春雨集》、论坛发言集——《沐风集》、学习材料集——《撷玉集》均已汇编成册,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二是充分利用双周工作例会制度,搭建“班主任论坛”以确保好的做法、积极的思想得以推广,同时也让年轻班主任把班主任例会当成学习经验的现场会。并利用班主任业务学习时间大力推介优秀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做法。把上学期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级的经验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现典范引领。四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制度。从班主任考核到学生评优,我们都坚持有效的评选制度并严格执行,注重科学方法渗透。如今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已日趋科学规范,粗放式的管理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精细化的管理手段。仅2007-2008学年一年时间,我校就先后有40多篇德育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论文评选中获奖。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完善常规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学生自主管理初见成效。经过探索,我们进一步确定了如下的班级常规管理操作程序:即,坚持领导-教师-学生三级值周制度;设立学校文明监督岗,并予以公示;定期对各班常规工作考核,依据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纪律、卫生、宣传、公物方面加强了班级管理量化评比;评比结果日反馈、周总结、月考核,颁发流动红旗。同时,各班几乎都制定了本班班机管理制度,有一整套评价体系。班主任全天引导学生执行常规,基本做到“五个到位”即早自习到位、课间操到位、自习课管理到位,涉外活动到位,卫生监察到位。这种管理的实施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二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坚持以基础道德、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工作有:①大力宣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编印了《崂山三中学生管理手册》,学生人手一册,时刻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人人懂守则,事事讲规范的校园氛围。②抓住德育常规教育主阵地—班会课,每月一个主题,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③对起始年级进行军训教育和入学系列教育。④每月进行文明礼仪大检查,要求学生做到 “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⑤加大正面教育力度,坚决变“堵”为“导”。在后进生中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单独建立“成长的足迹”转化档案。

3.优化社区德育环境,开展社会德育实践。我们始终坚持走进社区,服务社区的理念,每年四月份都举办“走进社区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本学期开始我们全体教师又走进社区,放学后在社区路口对学生进行护导。如今这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007年和2008年,我们先后将“文明之星”先进事迹材料和“2007感动我身边的人和事”事迹材料选进社区,让全社区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全面构建与完善,促成了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同步运行,实现了三方联动、“三维”共振。

【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集粹】

1、阶段性研究成果:

优秀案例:主题班会课例设计汇编;

德育研讨会班会课课堂教学录像;

德育系列论文集汇编

家长“教子一得”优秀征文汇编

研究报告:子课题阶段性实验报告。

2、终结性研究成果

成果汇编:子课题实验研究论文、优秀案例、科研成果汇编

学生成果:学生自主管理系列材料汇编

研究报告:《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报告》

【课题实施取得的经验】

自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运作机制,形成了较强的德育合力,营造了“三维”共振的社会德育场,产生了多要素整合、多层次发展、全方位推进的整体规模效益,为我校顺利实现中考全区五连冠的辉煌和创建省规范化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研究过程中以下几点我们认为是宝贵的经验:

1.宣传引导,是实施“三维”德育的重要前提。“三维”德育是一个涵盖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我们以“一报一刊一台”(《家教通讯》,《崂山教育》,崂山电视台)为主要阵地,利用墙报、板报、专题讲座、“教子一得”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了一种学生认同、家长赞同、社会协同的大德育氛围,为实施“三维”德育创造了条件。

2.领导重视,是顺利开展“三维”德育研究的重要保证。我校之所以能够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维度的德育力量,关键在于得到了校委会和校党支部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校长任顾问,分管教育的副校长、政教处、团委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维”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德育工作,分析讨论德育热点、难点问题,协调社会各界关系,从而保证了“三维”德育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健全机制,是增强“三维”德育实效性的先决条件。要把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优势加以整合,使“三维”德育工作顺利实施、健康发展,必须有一套健全、完善、规范、科学的运作机制作保证,否则,就会各行其是,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由于我们建立了正确的导向机制、广泛的参与机制、科学的整合机制、有力的调控机制和实用的评价机制,“三维”德育工作才得心应手,收效明显。

4.主动出击,是“三维”德育实践的关键环节。在“三维”德育实践过程中,学校对“三维”德育工作要早筹划、早安排,做到胸中有数,手中有策;学校要主动伸手,与家长“交友”、跟社区“攀亲”,建立亲密的家校关系和社校关系;学校要主动服务,为家庭教育提供帮助,为社区教育提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三维”德育工作的主动权,充分调动三支力量,富有成效地开展德育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5.教研驱动,是深化“三维”德育改革的不竭动力。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构建既合乎素质教育要求,又符合我校乃至我区的德育实际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德育运作机制,就必须广泛开展德育研究,通过教研找出路,通过教研找动力。我校德育课题的实施就为我们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科研平台。

三位一体模式 篇6

摘 要:如何站在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同培养,本文给出了“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该模式以课堂教学为统领,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特点,通过多个环节、多种方法、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促进课堂教学综合培养功效与内涵的提升,特别是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应用型人才;网络工程;能力导向;问题载体;学生主体;学习中心

本科人才培养除了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外,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内的能力与素质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并被列入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此相适应,各院校除了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调整,还需要对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人才培养实施过程进行必要的改革。温州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懂管理、敢担当”的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所要求并倡导的“基于产出(outcome based)、能力导向”的专业教育,以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产出和综合培养成效,给出了我们关于“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相关探讨。

一、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每门课程均有着自己的培养功效与教学目标,并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教学目标依托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环节共同实现,其中课堂是统领课前和课后的核心环节。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更加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综合培养的背景下,有必要对课堂教学状态及其质量评价进行重新的审视[1]。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主讲、学生听讲为主要模式。这种模式下,容易导致“教为主、学为次;师为重,生为轻”的现象,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多数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积极思考、主动表达的机会与时间较少,学习的主动性较低。传统课堂模式在理论讲解与知识传递上具有很高的效率,但其作用往往局限在“教为教会、学为学会”的层面,很难通过这种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理念与意识、关于创新方法与手段的理解与运用)、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与“教为不教、学为会学”的教学境界相距较远。

针对传统课堂的不足,基于问题或案例的研讨式教学、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式教学等模式近年来被陆续用于改革或改进课堂教学[2]。但根据笔者对本校部分课堂教学的观察,不少教师在理解与实施这些模式时存在一些偏差或误区,主要表现在: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对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产出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改革的热情大于对改革的思考,缺乏在清晰的改革目标引领下的系统性设计;课堂研讨的随意性大、严谨性不够,所用的问题与案例缺乏足够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有的课堂看起来气氛热烈,但深层次促进学生思考与学习的内容不够,改革的形式大于内涵,甚至有教师将翻转式教学简单地变成了教师不讲学生讲的荒唐形式;结合改革目标与学生特点的课内外教学联动设计不够,对学生的课前学习缺乏必要的设计与指导,学生的课前学习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与放任自流,课前学习与准备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在新模式课堂下的学习效果,部分学习自主性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的学生,甚至沦为新模式课堂中的旁观者,其学习收获尚不如传统课堂。如此教学,是难以满足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的。

二、“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课堂教学为统领,充分考虑生源特点,通过多个教学环节、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多种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提升课堂教学的综合培养功效与产出效果,特别是课堂在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涉及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时空、教学形式与教学资源五个方面。图1给出了该模式的总体框架,具体说明如下:

(1)教学目标的“三位一体”。课堂教学目标上,从知识为主向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同培养转变。课堂不再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要成为学生能力与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

(2)教学理念的“三位一体”。教学理念上,从教师中心、教授中心、任务中心的旧式“三位一体”向学生中心、学习中心、问题中心的新型“三位一体”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教师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将学习与发展的权力还给学生,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也需要长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在课堂中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生在认识与心理上发生转变,认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3)教学时空的“三位一体”。教学时间上,从狭义课堂向课前、课堂与课后的“三位一体”的广义课堂转变;教学空间上,从教室向教室、网上学习空间与实验室“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转变。以立体课堂为载体、课堂教学为统领,带动学生的课前与课后学习,实现课前、课堂与课后的有机联动,提高课堂的综合产出与成效。

(4)教学形式的“三位一体”。课堂教学形式上,从教师主讲为主要形式,向学生讲演、师生互动研讨、教师评讲“三位一体”形式转变。按照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以课前学习为基础,以问题或案例为主线,将三类教学形式和恰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有效表达,实现一种“学为主、教为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形态。

(5)教学资源利用的“三位一体”。教学资源利用上,从以教材和参考书等书面资源为主要载体,向书面资源、网络数字资源和实验室资源的“三位一体”转变。在拓展资源的载体形式之外,进一步丰富资源的数量与类型、内容与来源,为“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支撑与保障。

三、“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与实施关键

“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首批试点选择了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与“路由与交换”课程。前者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第一门与网络直接相关的课程;后者是被该专业毕业生公认为对其职业生涯作用与影响最大的专业核心课。

选定试点课程后,以前述的“三位一体”改革思路为指导,以下列五方面的工作为重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实践。

1.“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构建

选定试点课程后,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下,厘清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课程教学目标和培养标准或毕业要求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就是从专业培养标准或毕业要求中提取出那些可以依托本课程教学实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标准,作为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目标的构建过程中,重点关注那些过去被课堂教学所忽视的能力与素质点,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等。

2.“三位一体”教学总体方案设计

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三位一体”教学总体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内容选择与学时分配。明确课程中适宜于采用“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块、章节或主题,以及它们所需要的学时数。通常,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均适合于“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而且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后,需要在各教学模块之间进行课内学时的重新分配。

(2)教学结构与风格的设计。明确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环节的具体目标与作用、所依托的教学载体、教学方式与方法,以及三个环节之间的联动方式与机制;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的协同增强学生的交流与思考、互补与互促,并发挥团队学习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的载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环节,所要承担的角色与职责。图2给出了一个师生教学角色与职责的设计示例。

(3)教学资源利用与建设方案的设计。明确支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资源的具体数量、类型和载体形式;明确这些资源如何被用于“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的相关环节与教学单元;明确如何获得资源,包括来源与途径,以及必要的投入等。

3.基于教学单元的详细方案设计

在总体设计之后,需要基于教学单元进行详细的实施方案设计。教学单元可以一个教学模块、章节或主题为对象,详细的方案设计涵盖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环节。

就课前学习环节而言,方案内容包括:课前学习的目标与要求、内容与形式,包括个体学习、团队学习两个层面;课前学习相关的问题或案例,包括仅用于课前学习和用于课堂研讨但需要课前准备两大类;课前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指定与推荐资源,其载体形式可以是书面、网络或实验室资源;课前学习的管理策略与机制,除了教师进行必要的检查之外,可依托基于团队的群体自我管理;学生获得教师学习支持的方式与途径,是面对面还是基于网络,或是二者结合。

就课堂教学环节而言,方案内容包括:课堂互动所采用的驱动方式,基于问题、案例还是二者结合;教学形式的组合利用,如何以相关问题或案例为主线,将学生演讲、师生互动讨论和教师讲评等三类形式有机地穿插与结合,并恰当分配课堂时间和设计课堂节奏,这里“恰当”是指既要有基本的时间划分,又要有应对课堂不确定性的合理弹性;课堂氛围的营造与教学效果的达成,教师在互动讨论和讲评过程中如何通过设问、启发、分析、研讨、比较、归纳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解决好课堂氛围营造、学生兴奋度调动、研讨深度与广度的保证等问题;必要的风险控制,如何预测并针对课堂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如学生课前学习不够到位,课堂表现与预期有较大的差距等,制订相应的应变与调控预案,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就课后学习环节而言,作为课前与课堂的延续与提高,除了提供练习与思考题帮助学生深化与巩固学习效果,提供在线单元测试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查外,要求学生在课前与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以章或模块为单位进行比较或反思式的归纳与总结;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提供扩展阅读与研讨选题,供其进行提高与扩展性的自主学习。

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应用层”模块为例,“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为:课堂教学前大约一周,教师通过网络发布该模块的课外学习指南,其中包括学生个体和团队学习的要求与内容,首先由个体围绕应用层的域名服务、动态主机配置、文件传输、万维网和邮件传输等典型协议,借助指南中所给出的相关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文档和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在线课堂视频,以及辅助其进行课前有效学习的系列主题问题,初步领会各协议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然后,根据指南中所提供的若干个将上述系列协议集成到一起的综合应用案例,每个团队至少选择一个案例,在实验室中完成网络环境的搭建,自行上网查找与下载数据包捕获软件,安装软件并自学其使用方法,在所搭建的网络环境中启用相关应用,实时抓取网络运行过程中的协议数据包,通过对系列数据包的分析与研讨,深刻理解网络应用实现的机理,特别是应用背后不同层及协议之间的协同机制。以此为基础,各学习团队制作相应的分析与总结PPT,然后师生以此为基础在课堂中进行更加深入与广泛的研讨。课后,学生再去完成“应用层”模块相关的习题与在线测试,撰写学习总结,选择一两个扩展研读选题进行扩展性学习,并完成该模块配套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TCP/IP应用服务的综合部署与配置”,将所学到的理论与原理进一步用于实践过程。这么一个教学流程下来,不仅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知识的掌握比传统教学模式深刻,其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

4.“三位一体”教学支撑资源建设

“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多种资源的综合利用作为保障。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材、参考书等资源和必要的实验教学资源外,需要增加教学问题、案例、认知活动库,以及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视频。

(1)教学问题。教学问题是指根据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与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从引导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考性学习出发,所提炼出的相关教学问题。

教学问题的来源有两种,一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设计;二是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之外,由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

教学问题的用途大致可归为三类,一是仅供学生课外学习使用,二是仅供学生课堂学习使用,三是课内外兼用的问题。

根据教学问题的主要目标导向,又分为知识认知性问题与思维方法提高性问题。前者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复杂或容易混淆的理论或知识点为主要目标,后者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与方法为主要目标。

根据教学问题的复杂度,我们又将问题分为三类。一为基本问题,此类问题来自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重点与难点,原则上其内容可以从教材或指定的教学参考资料中找到,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并培养其基本的学习能力。二为开放问题,此类问题通常是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中一些特殊的重难点问题,所设计的不具有绝对明确或标准答案的问题,针对开放问题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与算法,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三为扩展研习问题,此类问题通常超出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范围,属于对课程内容的深化与拓展,如来自前沿研究或新兴技术领域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查阅与研读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获得启发或寻求答案,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进一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敏感性。

另外,问题设计还要基于问题间的相关性与独立性,进行合适的颗粒度设计、关联设计,以及逻辑结构的组织与编排,以形成主线清晰、贯穿一门课程的问题链。

(2)教学案例。案例是指提炼于工程实际应用的典型实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应用性,通常涉及多个知识点与技能点的应用,将案例用于理论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与技术原理,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如何运用理论与技术知识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

用于“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案例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研讨式案例,此类案例只给出案例的原始需求描述,用于让学生以其为对象进行探究研讨式学习;二是体验式案例,此类案例除了给出案例的原始需求描述外,还给出其对应的技术解决方案,用于让学生以其为对象进行理解体验式学习。

(3)认知活动。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一些重难点知识,在教学问题之外,设计与提供了一些认知性的课外体验活动。这些活动有别于常规的实践教学项目,它们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目标,而是以辅助对问题的研习和对理论的理解为目标。因此,通常会就某个原理或知识点设计得相对简单且易于实施。这些活动的实现可以基于真实的设备环境,也可以基于虚拟仿真的方式提供给学生。

(4)课堂视频。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在启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若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提供必要和足够的自主学习支持,会更加有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而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视频,有助于减轻课前学习的难度。通过课前的在线视频学习,学生对课堂讨论所涉及的知识有了基本的理解,可明显提升其在课堂研讨中的参与度与成效。此类视频有两种来源,一是校本资源,即校内教师自建的资源;二是来自校外的开放共享资源,如“爱课程”网上所提供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大学MOOC等。另外,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可补充一些新模式的课堂视频,让学生对新模式教学有相应的感性认识与体验。

5.教学激励与考核配套

为引导与激励学生在该模式下的学习主动性,采取了多种措施。

(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借助课程学习指导手册、教学大纲和首堂课的“课程导学”,向学生说明该模式改革的目标、意义与学习要求;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保持与学生畅通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及时对学生的困惑进行释疑,对学生中的问题与不足给出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及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亮点”给予赞赏,让其从点点滴滴的进步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转变成为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2)加强对关键环节的学习指导。鉴于绝大多数学生在前期缺乏类似课堂教学模式的体验与历练,重点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提问与讨论、课堂演讲等环节上给予了相应的方法与技巧指导;针对课外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在线、电话和面对面三种答疑与指导途径,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课外学习中的问题。

(3)教学考核的配套改革。学生在课前、课堂与课后,以个体或团队形式的学习表现均被作为过程评价的一部分纳入课程成绩。课堂评价由教师评价结合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来进行,课外学习除了基于学习结果的客观性评价外,增加了学生个体自我评价与组内成员间的互评价。

四、“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自2012年以来,我们分别就“计算机网络基础”与“路由与交换”课程进行了两轮的试点。

根据学校所提供的两轮试点当学期学生评教数据,两门课程的教学总体评价平均分都为95.0,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分分别为95.1和94.8,均位于所在专业群的前10%。评教指标体系中,与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直接相关的子项指标“课堂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善于与学生互动,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满意度提升明显,高达96.5%。

近期,我们专门对参与前面两轮试点的学生进行了后续追踪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对大学学习的新认识,学习主动性、习惯和方法的改善,学习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面对问题时的创新理念与意识,解决问题时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运用)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的提高,专业学习兴趣的增强,对后续课程学习的帮助,和是否建议推广该模式等。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综合成效明显,较好地达到了预期改革目标。后续我们将总结试点经验并结合学生调查反馈的结果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蔡红梅,许晓东.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2] 何朝阳,欧玉芳,曹祁. 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基金项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温州大学网络工程”(编号:ZG0218),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网络工程典型课程为例”(编号:kg2013369)]

三位一体模式 篇7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试基地,食品企业

当前, 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除了激烈的竞争因素外, 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 大学生的自我创新和创业能力也极其有限, 种种因素制约着毕业生走向社会的自我发展。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当前高校教育模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 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毕业生成为所有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归根结底, 就是如何使高等教育和市场需求接轨[1,2]。为了大学生毕业后能直接适应社会的需求, 尽量使其在读期间, 创造更多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在学期间就有机会和时间进入生产实际领域, 本文依托“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 构建“实验室—中试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工程创新实践技能, 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一、“实验室—中试基地—企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1. 实验教学延伸到市场。

结合食品工艺学的学科特点, 将教学实验安排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3]和设计型实验[4], 并且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大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开放力度, 使食品工艺实验教学面向产业发展需求[5], 其基本方案是: (1) 进行市场调研, 结合当前市场需求设置实验内容, 食品工艺实验的环节也要与时俱进, 不能停留在原始的理论基础上, 要不断尝试改进、创新。 (2) 学生要深入工厂或教学实习基地,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制订实验方案, 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3) 把“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变成“模拟生产车间”, 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动手制作副食品,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并与市场上的同类食品进行比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要求学生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操作, 参与市场调查、成本核算、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品质检验及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 培养其主人翁意识。

2.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

(1) 专业认识实习, 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在这个环节中, 主要是让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企业, 通过到相关企业去参观学习, 使学生对食品加工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 认识到先进的食品科学技术, 观察到食品工业日新月异的变化, 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 对食品加工行业有个初步的认识, 从而加强学生的目的性学习。 (2) 专业生产实习。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对食品加工与管理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在本环节中, 让学生深入到食品加工企业, 亲自参与到产品的加工生产中。通过车间生产, 使学生直接接触和了解产品的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 认识到学习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为日后去企业工作打下实践基础。 (3) 专业大型作业。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产品配方和工艺流程, 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拓展思维, 加强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二、“实验室—中试基地—企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实验室—中试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我们对2010年度选修“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的6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98.3%的同学对“三位一体”教学感兴趣;95%的同学认为在实验和实习课程教学中学生有较多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大胆创新的机会;100%的同学认为应该有自主性研发实验;100%的同学想亲自参与“中试基地”或“企业”的产品生产等。基于上述调查结果, 我们建立了“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具体为:1.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基础型实验占30分;综合型实验占30分;设计型实验占40分。2.食品工艺学实习。规定性产品生产占30分;自主创新性产品研发占40分, 把“中试基地”变成“模拟生产车间”, 由学生在“生产车间”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企业参观占30分, 通过专家讲解, 使学生能够掌握产品的生产工艺以及熟悉主要设备的构造、作用原理。考核方式:采取“优秀” (90分以上) 、“良好” (80~90分) 、“中等” (70~80分) 、“及格” (60~70分) 和“不及格” (60分以下) 五级记分制。

“实验室—中试基地—企业”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势, 结合市场需求,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通过这种教学模式, 不仅把食品专业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其创新思维, 更早地与社会直接接触, 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 为毕业后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改善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同时也为其他专业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赤翎, 刘永乐, 吴苏喜.食品工艺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 2002, (1) :19-21.

[2]高梦祥, 严奉伟, 王辰, 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教学研究, 2009, 32 (4) :57-60.

[3]王卫东《.食品工艺学》大型综合实验教学的探索[J].决策管理, 2009, (20) :123.

[4]董士远, 曾名湧,刘尊英.综合设计性食品保藏与加工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 2009, (3) :52-54.

三位一体的小组活动评价模式 篇8

小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基于“人多智广” (Four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这一哲学思想。20世纪70年代初, 欧美国家的专家们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 (张丽丽, 2006) 。合作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彼此互动 (周敏, 2006) 。基于这种理论, 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断开展小组活动, 经过几年的小组活动及其评价的实践, 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以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为评价模式的小组活动。

二、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形成

《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 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并在学习中积极、有效地加以运用, 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2003) ”于是, 我在小组活动中增加了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David Boud认为:学生有机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观察他们的同伴, 而且他们观察到的细节往往比教师所看到的更多 (Boud, 2001) 。“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 而这一能力是学习和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 (Brown, Rust and Gibbs, 1994) 。在对小组活动的评价中,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就像一对并肩而行的“伴侣”, 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对于评价者来说, 评价他人的过程就是促进自己的过程。因此同伴评价可以成为教师评价的一个有力补充。一个同伴的评分能激发起更强的参与性和责任感, 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评价结构, 提高学习技能, 提供更多的反馈 (Weaver and Cotrell, 1986) 。由于各小组活动评价存在问题, 所以笔者尝试采用了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评价模式,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实例介绍

以下以本班学生所进行的一次小组活动为例, 简要地阐述评价的过程:

活动:设计理想中的校园

1. 制订评价标准

在课堂展示之前, 教师为课堂展示了以下评价内容:

同伴评价表

小组活动名称______日期______被评价小组成员______

整体结构:

(1) 它的开场白吸引你吗?□是□一般□不

(2) 校园的布局介绍清楚吗?□是□一般□不

(3) 各部分之间衔接是否自然?□是□一般□不

此项得分_______ (共25分) 语言:

(1) 语言是否准确?□是□一般□不

(2) 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是□一般□不

此项得分_______ (共25分)

课件制作:

(1) 图片选材是否具有吸引力?□是□一般□不

(2) 课件是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一般□不

此项得分_______ (共25分)

小组合作:

(1) 小组成员间的让渡是否自然?□是□一般□不

(2) 展示时的分工是否合理?□是□一般□不

此项得分_______ (共25分)

2. 实施同伴评价

以Linda, Marry和Lily一组为例, 她们的展示过程大致如下: (1) 学校名称:淮安中学;学校地点:城北市郊。 (2) 介绍1:校园花园———学生消除疲劳、放松心情的理想场所。介绍2:校园池塘———学生假日活动的好去处。 (3) 特色:绿色校园;幻灯片:共10张;用时:大约4分钟;素材:文字、图片、录像片断、音乐。

在她们小组进行展示时, 其他小组的同学一边观看一边做记录, 教师一边观看、做记录, 一边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3. 反馈评价结果

在Linda小组的展示结束之后, 教师给各小组2分钟时间完成同伴评价表, 经过讨论, 在3~4分钟后各小组上交了评价表。教师宣布下一组展示继续进行。

四、教师评价的调控作用

教师在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摆正评价同伴和被同伴评价的关系。评价时的气氛应保持和谐、充满信任, 这样小组之间才能有建设性的反馈。 (2) 看重同伴评价的结果。教师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应考量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使学生对评价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3) 适当掌控课堂纪律。同伴评价常为实时评价, 即学生们一边听一边写下观感, 然后和小组其他成员讨论产生评价结果。

五、小组活动评价反思

“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 篇9

关键词: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三位一体,管理

“三位一体”常用来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紧密不可分的整体, 本文所指的“三位一体”基本内涵是: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 人才培养内容融学生“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为一体, 人才培养教育融“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三种师资力量为一体。

历史学院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在全校较早的提出了“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三位一体”队伍建设情况

1.辅导员队伍情况

辅导员是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专职人员, 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载体, 承担着学生理想信念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工作及学生素质认定、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考核评奖评优、校园文化活动等事务的管理工作。同时, 还承担着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班主任队伍情况

历史学院为了更好地开展全面育人教育, 自2005年建院以来陆续为班级配备了班主任, 班主任由本年级讲授主干课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定期召开班会, 从学习方面为学生提供帮扶。学院定期组织班主任召开座谈会, 从不同侧面了解学生情况。为我院班风与学风的形成架起了一座桥梁。班主任通过给班级学生上课及日常学业辅导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3.专业导师队伍情况

历史学院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和考研实际, 建立了专业导师队伍。从我院有热情、干劲及考研经验丰富的老师中选拔专业导师, 其主要任务是:专业学习指导、组织和带领学生专业实习。强化学生专业意识, 使学生对本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就学生的专业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的指导, 弥补辅导员, 班主任在专业方面的不足。

二、“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取得的成绩

1.“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探索,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 能够弥补单一方式管理学生带来的不足, 从不同的层面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辅导员工作贯穿于学生管理和教育的始终, 注重学生成长的培养, 班主任主要发挥课堂的优势和自身的特点, 主要关注学生成才的培养, 专业导师重在培养学生专业学科的深度学习,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的成效

通过几年来对“三位一体”式学生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 在历史学院的学生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生管理的信息渠道畅通了, 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心理健康、生活情况都有及时的了解。班主任能够细致入微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 专业导师则在学生考研、就业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9年历史学院的考研率6.3%、2010年6.8%、2011年7.9%。在本学期的学风检查中历史学院无一名学生上课迟到、公寓管理科组织的优秀寝室评比中连续6次得到了流动红旗。

三、“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历史学院在推出“三位一体”横向的学生管理模式的后, 经过不断的探索, 又进一步地强化了以年级为特点的纵向管理, 逐渐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体式学生管理模式。

这种分层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目的在于使学生找到自我定位、培养综合能力、完善职业生涯。

1.针对大一学生对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种种不适,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 使学生了解自我, 适应大学生活, 做好自我定位。

2.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鼓励大二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对大三学生分向培养, 对于考研学生, 成立考研小组由专业导师指导考研, 对于就业的学生则加强就业技能培养。

4.为大四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就业机会, 并为学生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智运.论“以人为本”的涵义及其在高教改革中的应用.中国高等教育, 2001.

[2]吕民.高校学生工作需进一步的思考和改革.2000.

三位一体模式 篇10

1 深化企业安全责任, 保证规章制度执行的刚性

1.1 强化安全责任落实

建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推行有效的目标管理体系。首先是建立责任制。把上级下达的年度生产任务和安全管理目标进行分解, 并与基层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依此类推, 直至个人, 做到“万斤重担大家挑, 人人头上有指标”。其次是实行考评制。制定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标准, 将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 用刚性要求保证目标的实现。再次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只要在安全生产上出了问题, 其他工作即使做得再好, 也不能获得年终奖励或被评为先进。同时, 明确责任, 划分区域, 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使每个员工身上有担子、有义务、有责任。

1.2 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

现场标准化作业是将全局相关生产管理标准、技术标准、运行操作规程、安全工作规程、反事故措施等与现场具体作业内容和作业环境有机结合, 按照安全生产客观规律及要求, 制定作业程序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同时, 标准化作业辅助系统软件对规范作业行为, 控制作业风险, 保证人身安全, 提高工作质量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强制作用。现场作业实施全过程细化、量化、标准化, 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 对推动安全生产管理从“事后分析”的被动管理模式向“全过程控制”的主动管理模式转变起着关键作用。

1.3 开展安全检查专项行动

实行进驻式全面督察, 与各部室签订百日督察专项行动责任状, 明确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各级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督促各部室和基层单位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发动全体员工开展“为保安全查隐患”及“查一项安全隐患, 提一条安全建议”等活动。同时, 组织全员参与, 以基层所、站为单元, 认真查找本单位管辖的线路设备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及关键环节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把隐患整改措施和资金落实到位, 保障线路设备安全运行。实行全过程跟踪效能监察, 明确督察纪律;专项行动不落实的部室和基层单位将被追究责任, 同时列入年终安全目标考核, 确保督察取得实效。

2 强化员工自保意识, 保障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2.1 推行安全知识培训考核

开展各种安全知识培训、班组“安全活动日”、“我当一天安全员”等活动,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教育, 使安全生产的理念融入员工的思想, 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使员工形成自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遵守企业有关安全规章制度, 杜绝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习惯, 从思想上保证生产安全。通过“一帮一”师带徒的形式, 将上杆作业、维修工艺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强化学习, 使生产一线人员操练出过硬的业务本领, 保证人身安全。

2.2 实施继续教育学历工程

以创建“学习型班组、学习型部室、学习型机关”为抓手, 引导、鼓励全局员工自学成才和学历再教育。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阶段, 采取“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注重岗位操作与技能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 有步骤地开展员工培训、技能鉴定、学历教育工作, 真正建立起了教育培训员工“点菜”, 企业“掌勺”的新机制。在全局开展岗位读书、岗位成才、岗位练兵等活动, 以赛促学, 以考促学, 通过此举向每个员工加压, 促使员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3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聘请电力安全管理专家, 统一组织局领导和生产部室及基层员工进行集中培训, 对农电安全生产知识调考题库中存在的疑问现场提问, 专家一一进行解答。以农电安全生产知识调考题库为范围, 将本局7个生产部室和14个供电所、5个配电班、10座变电站的安全员划分为6个队, 举办安全生产知识抢答赛, 对获得前三名人员进行奖励。组织生产部室和供电所、配电班、变电站所有员工进行农电安全生产知识统一考试, 对考试成绩前五名人员进行奖励, 对后五名者进行经济处罚, 以督促全员认真学习农电安全生产知识, 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3 强调家庭呵护关爱, 确保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

3.1 开展员工家属座谈活动

在员工和家属之间开展安全生产事故与“三个损失” (企业损失、员工经济损失、家庭损失) 教育活动, 从这3个方面阐述了事故给企业、家庭、个人造成的严重危害, 对今后深入开展“三个损失”教育活动给出自己的建议, 从而强化了员工和家属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还组织员工家属和子女到作业现场参观, 使其更深入了解作业现场各项工作, 更加理解和支持员工的工作。

3.2 落实送员工家属关爱信活动

三位一体模式 篇11

关键词:技工学校 三位一体 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技工学校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改革,许多学校实行了校、系二级管理模式,管理中心下移,专业部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及考核和管理。在新的管理模式下,特别是在实习教学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一些不可回避的冲突和矛盾。

1.在资源配置上出现冲突

由于实习教学属于常规教学工作,面向的是所有学生,而技能竞赛作为一种少数人参与的活动,必须经过层层选拔,为提高参赛选手的竞争力,学校不得不采取应试教育或者是针对性训练,这种做法必然会导致少部分学生占用学校优质资源(包括设备和教师),这对于大多数学生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同时也影响了实习教学的安排。

2.在训练的针对性上要求不同

实习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基础性技能训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其过程要有专业教师和教学设备作保障。而技能竞赛却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取得好的竞赛成绩,必须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相当的熟练程度,这个过程短时间很难达到,必然要耗用大量的时间和人、材、物。两种训练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了实习教学的实施。

3.在考核要求上有差异

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的要求来进行的一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和考核,由于鉴定考核内容是从国家题库中抽取的,题库面广量大,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并且在专业之间还有很多的知识交叉点,这种要求与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出现了不一致,从而造成实习教学与技能鉴定考核相脱节。

二、改革的意义

技工学校的教学计划主要依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技工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和省市劳动部门下发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并结合本地区和本区域人才需求情况而制定。其中实习教学环节的安排是按照专业(工种)需要开设一定的与岗位及岗位需求相关的技能课程(训练)。技能竞赛是以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目录、教学指导方案和国家职业标准高级(职业资格三级)为命题标准的,举办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助推器。职业技能鉴定是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和认证的活动,依照原劳动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行考核。

综上所述,实习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都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具体体现,其意义就是推动技工学校技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可以说,三者的目标一致,殊途同归。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此做了一点尝试性的探索。

三、“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1.理论依据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改革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进一步促进我校技能教学的改革,探索技能教育新模式,构建以技能教育为引领的课程改革,开发能满足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技工学校实行的实习教学、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就是对上述文件的贯彻落实。

2.教学模式

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将原来“一拖二”教学模式(“一”是指实习教学,“二”是指技能竞赛和技能鉴定)转变为现在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训教学为依托、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将实习教學、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在时间、空间上进行有效对接,在标准和要求上达到一致,在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上进行科学配置,将教学、技能竞赛和鉴定进行有效融合,实现组合优化,达到“1+1+1>3”的效果,做到“教学、竞赛、鉴定”人人参与。

四、具体做法和建议

1.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竞赛和鉴定一体化,学校改变了过去由教务处统一牵头、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的传统做法,将教学、竞赛和鉴定具体工作重心下移,由各专业部具体负责。主要做法就是学校成立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拟定工作计划,制定考核办法,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拟定考核标准,并与专业部签订责任目标,加大对各专业部的年度考核力度,视完成情况予以奖惩。

2.竞赛选拔机制的探索

学校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一是组织教研室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完善,将技能竞赛和技能鉴定的标准、要求融入到实教学计划中,使得实习教学的技能训练与竞赛和鉴定训练融为一体;二是组织专业教师对实习教学、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开展相互适应性研究,结合企业各专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对技能训练课题进行优选组合、完善补充,达到训练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一致,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三是将选拔参赛选手这项工作列入常规教学中,进一步调整评价标准,充实评价“量规”,将学生平时成绩和操行作为选拔竞赛选手的重要依据;四是学校对专业部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拨付专项资金作为专业部选拔竞赛选手的奖励基金。

3.技能训练机制的尝试

为了达到实习教学、技能竞赛和技能鉴定三者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是学校自身调整实习教学,另一方面是与市技能鉴定中心进行了协调和沟通。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建议视实际情况适度调整考核题库,使其考核内容、范围、难度与职业学校教学目标逐步趋于一致;二是为了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调整理论考试时间,将技能鉴定的理论考试与常规教学中的理论考试同步进行;三是调整教学计划中技能教学的训练课题,以适应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的要求;四是在资源配置上,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新升级,满足技能竞赛和技能鉴定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购置新设备时充分考虑设备性能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五是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培训,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重点是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技能操作水平。

目前,我校这项教学模式的改革正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处于摸索阶段,有很多观点和做法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尚需要在技能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三位一体模式 篇12

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 以社会、行业、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准则, 在对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生产现场、产品市场开展广泛的、深层次的专业调研的基础上, 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可诠释为:一体是指学生是主体, 三位指由学校 (组织) 、社会、企业 (参与) 三方共同培养, 双证书、多途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下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面向制冷空调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 能熟练掌握制冷空调系统设计、施工、工程造价、运行管理、检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既会做事、又会做人, 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实行弹性学分制, 合理分配课时, 增加课外活动学分, 将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科技创新纳入教学计划, 将社会公民教育、终身职业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个性教育贯穿于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 将学校教育、企业实践 (实习) 、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既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 也注重素质教育。学生在校学习 (包括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 所修学分占总学分的60%, 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所修学分占总学分的30%,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修学分占总学分的6%, 学生通过参加“素质拓展”或“创新设计大赛”等课外活动所修学分占总学分的4%。

2 确立“大职教观”, 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涵

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了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孤立、单一、封闭等弊病, 将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有机联系起来, 将教育、教学与生产、服务、生活紧密融合和衔接, 将三者有机地统一于教育生态系统中, 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和“社会”三种教育主体的不同作用, 并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方共建、共享、共赢, 促使职业教育向人性化、多元化、开放性发展。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人才培养过程关注生命的成长,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关注人的发展;其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是培养制冷空调工程设计、施工、设备维护等方面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更着眼于培养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合格的、健全的社会公民;立足现在关注未来, 强调促进学生的岗位应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 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未来不同岗位要求的变化和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 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3 优化课程结构, 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开展全方位的、深层次的、颠覆性的课程体系改革。依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适时调整课程设置, 吐故纳新, 突出专业课程的前沿性、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优化课程结构,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和优化课程结构, 同时关注课程的“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构建“三位一体”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 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设计。

围绕“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开展全方位的、颠覆性的教学改革, 改革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构建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的、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融合, 实现“教学做”一体有机融合。

4 学校、企业、社会机构共建课程开发团队, 共同开发和实施企业课程、社会课程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社会实践的独特作用和教育价值。探索学校、企业、社会机构共建课程开发团队, 共同开发和实施企业课程、社会课程以及相关教材的途径。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 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 学生可以获得社会知识、实践经验和生活体验, 让学生在教、学、做的过程中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会, 提高不同岗位的应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提升。

5 成立校企合作职能部门,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学校与专业对口企业建立长期的、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使学校教育保持与企业教育的沟通、对话和衔接。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展项目开发、科技创新, 为学生提供参与项目开发、科技创新的机会。“实习企业”或“签约企业”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培训, 教学方法采用企业师徒制, 因材施教, 集体培训与单独传授相结合, 师资队伍采用专兼职结合, 由高级工程师、“双师型”专业教师组成, 同时, 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培训, 开发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 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在企业实习过程中, 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制冷空调工程设计、施工以及设备维护等工作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 了解企业文化, 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从而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提供前提条件, 为学生减轻就业压力, 为企业减轻岗前培训的压力和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缓解社会就业问题, 从而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四方共赢。

6“一教双证”, 让高职教育和职业“无缝对接”

“一教双证”就是将国家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和考核纳入教学总体目标, 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 即可获得专科学历证书和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教双证”、“双证沟通”的实行, 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 既加强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联系, 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 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毕业就能顶岗提供了方便。在实行过程中, 密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大力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使教学内容和职业考证的培训深度融合, 真正实现学生就业和社会职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董仁忠.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07, (23) .

[2]杨东进.从高职就业情况反思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04) .

[3]周建松, 谢峰.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02) .

[4]李忠华.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2) .

[5]李庆恒等.构建地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04) .

上一篇:龙凤古镇下一篇:强迫油循环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