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教学方式(精选12篇)
公共关系教学方式 篇1
2013年是我校高职专业第一年招生, 经过两个多月的教学实践, 教师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 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缺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很少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 成为被动的学习者。经过研讨, 《公共英语》课程组提出了教学改革的设想, 从改革考试方式入手, 全面探索英语教学改革, 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 其特点是实用性。目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 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弊端, 非常不利于高职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主要表现在: (1) 评价体系教条:高职院校仅仅把终结性评价方式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 即根据学生的期中或期末成绩, 将学生划分为优、中、差、劣等级, 教师忽略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 违背了学生成长发展规律, 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 (2) 评价对象“填鸭式”接受: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中, 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的过程, 上课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不喜欢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 不喜欢动脑跟进教师的思路, 最后收到的只是一个标明“成绩优秀和合格”评价结果, 不能有效地了解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 同时还难以有效地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 评价结果缺少激励措施:千篇一律地用统一模式的测试结果评价学生, 忽视了学生间个体差异, 尤其会给基础差的学生带来更多的挫败感, 无法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无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也感受到努力之后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导致学生很难积极参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
(4) 评价使英语学习目标扭曲: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测试, 无论是校内组织的考试, 还是省级组织的A、B级考试, 考试的大部分形式和内容都是识别性试题, 而不是提取性试题, 误导学生形成一个错误信息:只要上课认真听讲, 理解并记住了上课所学的内容, 就可以达到英语学习的目标。但是, 高职的英语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 还要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而传统的总结性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学习目标。鉴于终结性评价的弊端和局限性, 高职英语评价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思路与方案
(一) 评价方法改革——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高职《公共英语》考核方式将采取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并注重日后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应用的力度。
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为使教师不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改进教学进行的系统性评价方式改革。形成性评价最终的目标就是在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了解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节, 比如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环节等等, 并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活动, 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区别就在于它不是单一地根据成绩来划分优劣, 而是为了“整体改进”而进行的评价。它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换成主动学习者, 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鼓励学生达到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它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且更加侧重为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反馈。
不同于终结性评价的是, 形成性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且更加侧重为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反馈。一方面, 它可以让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让教师改变并调整落后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自我反思, 看到自己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 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尤其对高职学生而言, 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肯定, 是激励他们英语学习的直接动力。
(二) 评价内容的改革——评价内容多元化
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 即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学习以及个性特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会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习惯培养等做为评价的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 老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实施方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将各占学期期末总评成绩的50%。终结性评价以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体现, 命题范围涵盖学期授课主要内容, 性质为学业考试, 同时适当融入水平测试的内容。形成性评价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考核,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情况, 内容包括:口语考试 (10%) 、出勤 (5%) 、课堂表现 (15%) 、平时作业 (10%) 、听力考试 (10%) 。这样的方式实现了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达到了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 老师们还将通过研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具体而灵活地调整使用有效的评价方案, 得到更加有效的评价结果。
小结
作为高职英语教学中一种客观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为我国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的改革明确了方向, 有效地弥补了终结性评价带来的弊端。尽管形成性评价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一个探索的过程, 但是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 它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信心的增强以及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建议高职英语教学评价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并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积极探索。
摘要:教学评价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的实现重要保证需要全面、客观和科学的评价方式, 有效的评价方式既有利于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又有利于学生调整合理的学习策略, 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甚至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评价,改革
公共关系教学方式 篇2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信息化教学方式的采用及效果评价
论文摘要: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研究以网络课程为主体的公共课信息化教学改革趋势,探索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公共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改革方向,能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打下扎实基础。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论文关键词:公共基础课,信息化,教学评价,核心能力
1.国内外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学习方式研究很早就已经在国外蓬勃开展。以美国为代表,有约90%以上的公立高校提供电子媒体的远程教育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由国家级精品课程项目而带动的网络课程建设蓬勃发展,积累了一些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及与之相关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经验。
纵观近5年来发表于各类期刊杂志的相关论文,讨论高等院校学生信息化的课程改革的论文数量尚不能体现信息时代的网络化学习的趋势。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或硕博论文库以“信息化学习”、“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效果评价”等为关键词或摘要进行模糊匹配高级搜索,相关适用的数据显得很少。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具备了网络、多媒体的技术平台,但是教学全讯网http:// 全讯网http:// 资源库的建设与开发、信息化学习模式研究等由于种种原因却有待进一步发展。
2.基础课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及价值
2.1推进高职教育基础学科的长期良性发展
高职教育发展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实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人才核心能力培养,努力研究公共课培养学生核心技能的意义和策略,更圆满地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任务,担负着培育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重任的基础课程呼唤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主线的信息化教学改革。
2.2研究高职院校新课程学习新模式
深思基础课在高职院校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针对高职院校这一特殊层次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模式研究与探索,其迫切性尤其突出。在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大课程框架之下的学习模式研究,将致力于避免过去网络化探究式学习中局限于某一具体细节问题探讨而造成的资源与精力等方面的重复与浪费,摸索出一套实用性强、科学可行的基础课信息化学习资源库范式,使之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2.3建构一种新的信息化学习文化
池州信息港http://bbs.0566.com 池州论坛http://bbs..0566.com
信息化学习是为了回应和迎合信息社会的到来而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一种新的学习文化。这种新学习文化的特点是终生学习、自我管理的学习、协作的学习、主动的和自我完善的学习,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分布性的特点。对信息化学习的平台的科学利用的拓展性研究,将有力推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基于核心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为终身教育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基础课信息化的目标与内容
3.1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主要是指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立足于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在信息化系统平台上建构公共课程资源库,并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实现网络学习的交互,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课程知识,形成对知识或概念的多角度理解,深入探究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以期为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3.2信息化发展的内容
充分利用信息化水平很高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开展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化学习资源和信息化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探究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上运行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材全讯网http:// 全讯网http:// 料的利用模式,通过各种在线学习、同步或异步学习方式利用、开发信息化学习资源。在基础课大课程观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模式、评价手段的改革与探索。
具体内容包括如下方面:①信息化的研究性学习教改模式探究;②信息化动态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研究;③信息化环境下个别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改模式研究;④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质量评价(量规评价)实践研究;⑤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利用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效度研究;⑥信息化网络系统的资源更新与优化配置。
4.信息化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4.1公共课教改思路
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学习理论研究的进展,关注理论的原创因素;立足国内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际,关注其面临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和信息化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和应用,围绕高等数学、公共英语等核心基础课程以及数学建模、英语文化、大学语文等选修课程,基于大学城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完善既有各自学科体系特点又能交叉渗透、互相融通的信息化高职公共课程架构,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与学活动,提高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中的效能。
在大学城的信息化资源共享的平台上进一步优化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的体系与课程结构。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中池州信息港http://bbs.0566.com 池州论坛http://bbs..0566.com
心”设计学习形式,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特征(如热点调查、专题研讨、问题解决、主题实践等)设计教学项目。依托公共课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为主线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教学的时空安排上,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网络学习与教室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竞技学习相结合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将知识建构、能力锻炼、素质提升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实现学习过程、感悟过程和核心能力培养过程的内在统一。
4.2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方法
不断完善资源库内容与结构,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注意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的观察,关注信息搜集与处理、与人交流等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能够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形成对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效度、信息化学习模式、信息化环境下评价方式和学生核心能力形成的相关性结论。
研究过程中运用以下方法。①行动研究法。建设基础课资源平台,以部分班级为试点对象,利用大学城机房、数学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软硬件设施,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②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评价和修正教学设计和策略,使网络化新课程建构具有实践应用价值。③比较研究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不全讯网http:// 全讯网http:// 断完善课程建构。④文献分析法。广泛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应用到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使网络化新课程建构具有理论基础。
5.公共基础课程信息化教改创新之处
5.1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信息化的学习模式,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公共课信息化学习资源和研究型学习的平台中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与体验,自我分析、自我完善,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一种稳定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
5.2实现教与学的融合
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探讨,以学生活动为基本特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和研究型的学习的平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样化、多元化的成才空间,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促进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得到相应发展,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6.教学效果评价
6.1评价方式的变革
池州信息港http://bbs.0566.com 池州论坛http://bbs..0566.com
为了引导学生高质量地自主学习,较好地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单元为话题(研讨项目),组织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平台查找资料、交流与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等,课堂上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以小组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课后展开进一步学习讨论、在网络上完成“电子作业”、小组之间的互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与网络作业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将观测点聚焦于成教学生的平时表现,如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访谈,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提问、参与小组讨论,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时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态度,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信息搜寻与利用的能力。学生利用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网络化的现代教育平台学习,良好的互动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结合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开展讨论的情况、网络学习的次数与时间等因素,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习总评为学生在整个学期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实践能力的形成状况、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期末测试等多方面的绩效评价。
6.2问卷数据分析
全讯网http:// 全讯网http://
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统考成绩分析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公平合理的评价。问卷涉及兴趣、动机、学习策略、认识、创造性、评价几个方面。数据表明,学生十分赞成基于网络的学习方法,他们普遍希望能继续进行实验期间进行的学习方式变化,他们承认网络课程建立了他们的网络信息搜集技能、语言学习技能和英语文化认知,实验组学生在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成绩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访谈和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基于网络进行语言学习,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得以巩固,基本实现了自主学习。
7.结束语
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网络化学习的交互性特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运用技术手段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培养了学习者良好素质和学习风格,学生进一步成熟,能够自导、自律。学生大多数能进行主动意义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学生能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归纳,实现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内容的主体性建构。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公共关系教学方式 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 分层教学 考核评价
【Abstract】Mos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dopt English group teaching to reduce the students disparity and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students. With the developent of English group teaching, the singl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thod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group teaching development. So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group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approach.
【Key words】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roup teaching; evaluation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招生大幅度增加,在扩招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遇到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学生整体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英语采用分层教学,他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作了尝试并取得了成果,但仍按统一标准来考核评价学生,不能有效反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不能满足高职教育评价实践发展的要求,由此有必要结合分层教学进行考核评价方式的探索。
一、高职英语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现状
传统的高职英语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几乎都是一张试卷决定一切。传统的试卷考核规范统一,易于操作,便于比较,但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方面具有局限性;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功能不足;评价标准统一,难以实现个性评价功能,学生学习效果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不对等情况,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难以得到准确的评价。由此可见,单一的传统考核方式未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只注重评价结果,难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背景下,传统的单一评价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多样性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社会提供培养更多涉外业务所需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英语分层教学背景下的评价考核方式的构建
高职英语分层的目的在于通过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全面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高职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实用性人才。而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是分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能简单了事。分层评价与分层目标相对应,评价的标准应定期适当更新和灵活应用。
1.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大多为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现阶段完全摒弃终结性评价是可不现实的,但我们需应对其进行改革。首先拓宽终结性考核的内容,将考核方式由原来的笔试改成口试和笔试相结合,一次测评改成多次测评,避免偶然性。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宽度和深度也不一致,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分层考核。口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美文朗诵、角色扮演、英语话剧表演、情景对话以及演讲等。终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有必要引入形成性评价方式,注重平时评价。形成性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前课后多方了解为方式,掌握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客观评价。如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是否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是否积极参与课堂的英语小活动;学生是否课前主动有成效地预习并进行适当拓展;学生是否按时、独立、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作业;学生课外是否有阅读习惯,是否积极参加学院的英语比赛活动等都纳入平时考核评价范围。把学生各种英语作业、课堂表现、每次英语测试成绩、参加的各种英语活动情况记录等等综合起来,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价。根据这样一系列的考核评价,教师能掌握学生阶段学习情况,便于调整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步,并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英语分层次教学,不同层次学生的起点不同,教学评价的要求应有所区别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单一终结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英语教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2.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评价。教师在教学的第一线,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传统评价往往指的是教师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忽视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主体参与性。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或监督教学工作,同样是教学评价的参与者。因此,应由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评价相结合。教学管理人员组织、领导开展教学评价考核工作,教师也变成评价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受评者变成评价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自评和互评可以在开展口语对话、情景剧表演等活动中进行。评价的标准可以由学生与教师共同确定,让学生采用适当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我提高和进步,同时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的综合能力。评价不仅在于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还要帮助学生发现识别自己的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3.重视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决定了高职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基本要求》中提到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高职英语考核评价应突出英语的实用性、职业性,强调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考核。全方位、多层次考核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促使学生“学、做”合一地学习英语知识和英语应用技能,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总结
高职英语的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是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层次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科学实施考核评价方式,使学生不断获得进步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以后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陶颖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核制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08(30):1.
[2]胡中锋.教育评价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翁燕文,林胜强.分层次教学和形成性评价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整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4]董乃谦.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06(08).
*本论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名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分层次目标教学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153357。
公共关系教学方式 篇4
一、解析高校公共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安全保障问题的现状
首先, 在公共教学改革的进程中, 高校对体育活动安全保障的工作态度存在极大的缺陷, 许多学校对体育课程教学时与体育训练活动开展时的保障安全工作不够重视[2], 特别是那些师资力量相对匮乏的学校没有定期的安排体育教师集体的、有计划的学习与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 这一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致使体育教师在面对突发性的体育事故之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将其处理好, 将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总之, 当教师不具有体育事故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 他们就不能预防以及解决好意外体育事故, 此时大学生的安全受到威胁同时阻碍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此外高校并没有建立健全那些在体育教学与运动时与大学生人身安全有关的规章或者是体制;安全操作、预防与处理事故的有效策略的培训工作开展得少之又少。
参照相关调查数据, 现阶段我国95.5%的高校体育教材已经不存在与铅球、铁板与标枪有关的知识内容,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高校必须慎重的去开展各类开展探险活动, 其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安全设备与规整的安全保障措施做防护, 此外只有在各种体育活动不存在危险与安全隐患问题之时才可以推行新型的体育活动路线。然而实际中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事业并不尽人意, 例如在游泳体育活动中, 溺水身亡事故时有发生, 此时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很大程度的威胁。为了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工作顺利的运行, 对于那些危险指数相对较高的公共体育教学课程, 学校最好不要组织大学生进行该项体育教学活动, 以免意外体育事故的发生。纵观我国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 体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是增强大学生的体能素质, 使其树立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精神, 对于那些存在危险性、可能对大学生的身体造成危害的体育活动可以采取撤销的举措, 以使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有所保障。
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安全保障方式相关的策略
(一) 使公共体育教学日趋规范化
现阶段, 为了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状有效的转型, 很多安全知识渗透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案中, 这就保证在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时, 体育教师将安全教育的教学版块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也就是说其此时成为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重中之中。所以高校公共体育在进行教学改革工作中, 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树立保护大学生人身安全的意识观念, 将与课程活动有关的事故防范措施传授给学生, 继而指导大学生在正确行为方式的配合下完成公共体育教学任务, 此时这样的公共体育教学课程散发着科学性与安全性的光辉[3]。体育教师在开展公共体育教学活动时, 应该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于教学全过程中, 综合考虑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的状态, 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安全的参与体育活动, 实现增强体质的锻炼目标。
(二) 提高对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
为了使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有切实的保障, 同时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事业的发展, 那么提高对公共体育活动场地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是刻不容缓的, 这也是优化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与此同时使各项公共体育教学活动按照预期的计划安全、有秩序的运行。那么怎样去强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呢?首先从事高校体育场地管理的人员应该具有职业责任心, 对体育馆存放的体育教学器械进行频繁性的、不定期的、细致入微的检查, 在发现磨损或者是零件松动等问题时及时的对其开展维修与处理工作, 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安全隐患问题产生的几率。阻止外来人员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场馆内, 同时对公共体育馆的线路进行定期的检测, 对老化或者是超出使用期限的电线进行及时的更换, 灭火器设备定期的更换也是极为必要的, 这样即使火灾的突然发生, 也会将对大学生人身伤害的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三) 提高对突发性体育事故的关注程度
有些突发体育事故存在偶然性, 但是研究人员将几起相似的事故进行整合分析, 总会发现其间存在的共性。直观上看各类意外事故的起因千差万别, 但是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 我们明显的发现各类事故间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概括的说, 人应该承担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 很多意外体育事故的发生或者是蔓延都可以归咎于当事人对其缺乏关注, 也就是说他们对事故防范问题的认识步充分。所以提高对突发性体育事故的关注程度, 可以被视为增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安全性的基础部分之一。
(四) 构建并完善与公共体育课程相关的规章体制
在与公共体育课程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引下, 一些体育意外事故有很大的可能被避免或者是杜绝, 也就是说法律或者是规章体制的构建与落实发挥的安全效能是巨大的, 但是要构建并完善与公共体育课程相关的规章体制, 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并且其必须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才会实现“有章可循”的目标。相关研究表明, 当对与高校突发体育事故有关的法律进行研究时, 发现如果体育公共体育教学课程能够在法律体系的笼罩下开展, 那么学生群体进行的活动就实现规范化的目标, 在遇到意外体育事故之时, 学校也会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体育事故进行有效的、合理的处理, 此时其他机构在处理该事件时也有凭有据。现阶段世界上对高校意外体育事故的立法工作正在陆续进行, 《教师法》的编制与颁布就是与公共体育意外事故有关的有效法律之一, 有些法律仍处于不断的修正中, 我们相信在法律法规完善之时,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事业将会顺利的运转, 此时突发性的体育事故发生的几率将会大幅度的降低, 即使发生重大的体育事故其也会得到妥善的处理, 与公共体育教学相关的法律体系的参与就使大学生的安全有了重要的保障。
(五) 责任的明确化
意外事故的不确定性使其随时有可能出现, 高校公共体育也不例外, 那么当意外体育事故发生时, 对造成事故的人员进行责任的追究是必须开展的工作项目。在公共体育意外事故形成之时, 首先对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进而判断事故责任是否应该落在相关负责人或者是参与人的头上, 而判断的依据是看这些人员是否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进程中出现管理失误或者是决策失误的现象, 因为这些点滴的失误与意外体育事故的产生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责任的明确化, 使事故责任细分为以下几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同等责任、全部责任。本文作者主观的认为体育事故责任的明确化使任何一项事故的责任者明确化, 同时借助此途径培养并强化了与公共体育教学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这样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就会顺利的践行改革的路线, 顺利的发展。
三、对高校现行的公共体育改革事业的建议
首先, 建立健全法制管理体制, 可以通过成立以学校校长为首的体育工作安全指导团队, 常抓不懈, 全面管理, 建设并完善与学校体育工作相关的安全体制;此外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与体育安全有关的法规、处理对策以及安全防范理论知识;在《体育卫生条例》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协助下,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事业的改革进程中会更加的平坦;当然改善公共体育教学环境, 可以提高体育器械的安全指标, 安全舒适的体育教学环境就被营造出来, 此时体育危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的缩减, 那么也就推动了公共体育教学事业的改革进程。
结束语
公共意外体育事故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状况相互影响[4], 只有调节好两者之间的矛盾, 那么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程才会实现改革创新的目标, 此时大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为高校、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运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要:公共体育课程与其他体育课程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其意外体育事故是潜在的, 如果大学生在不遵守体育运动规则而去进行体育活动, 那么此时就加大了体育事故产生的几率, 此时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就受到了很大的攻击。而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初始点, 也是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突发的体育事故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进[1]程中应该做好维护大学生安全问题。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安全保障,解析
参考文献
[1]刘勇新, 杨江明, 刘显.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安全保障问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袁铁民, 刘勇.试谈高校体育基础课中的安全问题[J].体育科技, 2003.
[3]王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安全保障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新公共租赁住房补贴方式 篇5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取实行住房保障卡制度,采用“先补后缴”的办法,市住房保障部门应每月5日前将补贴金额拨入住房保障卡,承租人应于每月10日前将公共租赁住房租金通过银行代收系统缴入市级财政国库。
对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根据家庭人均月收入(含新就业职工、来郑务工人员月工资)情况分四个层级进行补贴。持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内的租金补贴系数为0.97。持有《郑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证》或经民政部门认定的2至2.5倍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内的租金补贴系数为0.9。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金4倍的其他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内的租金补贴系数为0.5。家庭人均月收入介于最低生活保障金4倍—6倍之间的,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内的租金补贴系数为0.3。家庭人均月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金6倍以上的或申请对象提供的收入证明及印证资料不能准确比对的,不再发放补贴。市住房保障、市财政部门可根据房源供应、住房需求、资格申请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时对家庭收入补贴水平、住房困难水平作出相应调整。
公共关系教学方式 篇6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虽然已取很大进步,但如何把这轮改革向纵深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这是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迫切课题。
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现实是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学放任自流,无明确的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得不紧张,影响了效果。二是提了不少问题,但由于问题过于简单,有的问题书上就有答案,这样并不能激活思维,学生没有探究的兴趣。三是组织学生讨论没选准问题,有的问题学生自己能解决,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当然学生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欲望,教师对合作学习又缺乏指导,如培养合作精神(虚心学习、热情助人),教会合作方法(分工合作、各负其责)等。这些做法,都是课改的形式,而不是新课改理念的本质。
二、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深入分析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难发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凡是学生或通过学习群体交流能够学会的老师坚决不教,学生的自主学习占据了课堂上的绝对优势的时间和空间。在“先学”阶段,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在“后教”阶段,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在“当堂训练”阶段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
所课“合作学习”,就是“兵”教“兵”,这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教法”",是典型的合作学习: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洋思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多体现在课后。开展了“一帮一”、“兵教兵”的活动,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
所谓“探究学习”,就是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目前,许多参与课改的老师感到困惑,新一轮课改也似乎出现了“高原”现象。一些老师反映,实施新课程是必要的,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但按照新课程要求进行教学,不但教学效率低,而且考试成绩也比原来降低了。针对这一问题,以语文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旁征博引地讲了很多课外内容,教材中重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却被忽视了,这必然要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成绩。洋思中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读教材,然后就围绕课文后面的“探究·练习”提问题,让学生讨论解答而不是像一些教师,一段一段地分析课文,把学生已经明确的问题翻来覆去的讲解,把一篇课文讲得支离破碎。洋思中学的教师是在课堂上把“探究·练习”解决了,课后让学生去看相关知识的课外书或者在网上搜索有关知识,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拓展教材的理念。
公共关系教学方式 篇7
一、教语文与教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在课程标准中将“语文”改为“语言文字”。“语文”和“语言文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语文”是一个课程的名称,“语言文字”是工具,即人们交流的工具和信息的载体。
语文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语文教材的编排没有显性的语文知识体系,它是一篇篇选文,每一篇选文仅是提供学习语言的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学习、理解、运用与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语言也是一种技巧,要掌握它,必须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
语文教材的课文系统是由编者选的现成的文学作品或文章。这些作品大多由名家高手写成,而且经过了一定的社会检验,是文质兼美之作。语文教材的这种编选特色,决定了它的文化特质,即过去是,现在仍然主要是由文质俱佳的书面语言构筑而成,成为传递文化、熏陶情怀、学习语言、享受美感的有力媒介。因此,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透彻地理解文本内容,学会文本的表达形式,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自在其中了。
这其中,还有一个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与扩大语言交际作用的最重要的工具。文字和语言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文字必须以语言为基础,脱离了语言就不可能有文字;语言以文字为最重要的记录形式,没有文字,语言也就难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识字写字上的要求,从某种角度来说,与“绿色指标”是暗自契合的,即适当减负,强调低耗高效。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学生会认1600~1800字,会写800~1000字,现在减少为会认1600字,会写800字,改为原来标准的下限。相同时间里学习总量的降低,意味着有了学习质量的保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中,更应该旗帜鲜明地提倡健康绿色的教学理念,更多地把时间还给学生,因为,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是练会的,绝非讲会的。
二、蹲下来阅读与站起来阅读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水平:实际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儿童的发展。
根据这一理论,儿童在阅读课文时,也同时存在两种阅读水平:现有的阅读感悟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地自主完成阅读的智力水平;潜在的阅读水平,表现为不能独立完成阅读任务,需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能力,才能完成的阅读水平。
公共关系教学方式 篇8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英语专业教学方式与学生幸福感的关系
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学好英语的关系问题, 有52.2%的学生表示比较有关系, 8.7%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关系。对于学习幸福感与学好英语的关系问题, 有41.3%的学生表示比较有关系, 37.0%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关系。对于教学方式对学习幸福感的影响问题, 有40.0%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 3.3%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由此可见, 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幸福感有很大影响, 且教学方式和学生幸福感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因此, 在教学和学习中, 我们应该重视老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幸福感状况。
(二) 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关于英语专业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有79.4%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但是仍有19.6%表示不太满意, 1.0%表示不满意。由此可见, 在英语专业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着很大问题的。那么, 究竟具体有什么问题呢?
1. 过于注重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 忽视综合素质培养。
对于教学目的问题, 58.6%的学生认为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 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英语专业等级考试通过率, 41.4%的学生认为是让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教学内容问题, 认为老师在上课时除了讲解课文内容外还加入其它学科知识、自身经历和新闻时事的同学仅占67.4%, 有32.6%的同学认为基本只讲解课文内容。由此看来, 老师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教授和应付专业考试, 而比较缺乏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2. 多为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 枯燥无味。
对于课堂活动内容问题, 有69.6%的学生认为以老师讲解课本内容为主, 有30.4%的学生认为是学生展示讨论、课堂练习测验、看视频等娱乐活动为主。对于课堂上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法问题, 有4.3%的学生反映是学生独立思考, 58.7%的学生反映是学生共同探讨, 6.5%的学生反映是布置作业, 下节课再讲, 有30.5%的学生反映是老师直接讲解。由此看来, 现在的英语专业课堂还是多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主要由课堂授课、作业、实验实践、考试等几个环节组成。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无味, 学生课堂参与度降低, 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产生距离感。
3. 过于依赖多媒体。
对于老师教学手段的问题, 有89.1%的同学反映是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 只有4.3%的同学反映是利用粉笔进行板书。由此看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手段也随之革新了。在随机采访中, 很多同学表示喜欢这样的教学手段, 因为PPT中一些漂亮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的使用节省了许多板书时间;学生不用做笔记, 下课直接拷课件。还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多媒体教学, 因为可以拷课件, 不用做笔记, 上课就不认真听讲, 导致上课内容不理解、记忆不深、书写能力严重下降。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
1.平衡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 以素质教育为主。过于注重基础教育, 容易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使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显得更加任重而道远。教师的工作, 除了授之予‘鱼’, 更重要的是授之予‘渔’, 即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2.勇于创新, 建立“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抑制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率, 让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距离感, 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因此, 老师应该逐渐积极改变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表现和参与机会, 尽可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而老师则转变为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协助者和监督者。
3.合理、适当地利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这也是一时的新奇所致。多媒体在更多时候导致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的现象产生。因此, 老师在上课时要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先进的技术、好的教学课件、教材融合为一体, 构建出一种能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的人性化的良好教学情景, 使所有参与教学过程、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处于恰如其分的关系中。
三、结语
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幸福感和学习效果这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对英语专业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幸福感关系的探索, 发现现阶段英语专业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意识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 由于调查样本不大, 且以英语专业学生为主体, 结果可能有所误差或片面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对英语专业教学方式的探索也将越来越全面和深入。希望国家各相关部门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学者加以重视。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的对外开放, 我国跟西方国家在贸易往来、政治联系、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所加强, 这也促使英语专业变得越来越热门。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可以看到, 不少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 学习“幸福感”降低, 学习积极性下降, 影响学习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杭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问卷和采访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找出英语专业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关系, 发现现有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和调整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学方式,学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出版社, 2000.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姚丽梅.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英语专业教学方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30 (1) :178-180.
[4]张俊.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幸福感的培养[J].成才之路, 2010, (30) :53-54.
[5]叶巧雅.浅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职业, 2012, (24) :139-140
[6]陈鸿, 商细云.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J].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2, (03) .
公共关系教学方式 篇9
1 住宿业对杯具等顾客公共用品的消毒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现状
1.1.1 相关硬件/设施设备配置的消毒
住宿业的消毒相关硬件/设施设备配置普遍达不到或不符合住宿业卫生规范的基本要求, 其中尤以消毒用房配置 (设立一定数量的独立清洗消毒间, 其面积和空间应能满足杯具、用具等清洗消毒保洁的周转需要, 且位置布局合理、便于实际工作) 达标率最低, 乐观估计约为10%。
1.1.2 对杯具等顾客公共用品的消毒
未能在公开文献中查到住宿业经营者日常自觉实施杯具等顾客公共用品消毒率的资料, 但根据日常工作与所见所闻, 以及该行业有关高管坦承出差不放心使用酒店杯具和浴缸等, 住宿业对杯具和非一次性拖鞋等公共用品的消毒普遍落实不够。
1.2 影响杯具等公共用品消毒的因素
1.2.1
对公共用品有无消毒缺乏客观指征和直观判定指标由于对杯具等公共用品有无消毒缺乏像“余氯”对饮水氯消毒一样快速直观的判定指标和经氯化消毒饮水的氯味特征, 加上现行消毒方式让经营者的消毒工作处于“隐蔽”操作状态, 结果无论是执法者对消毒工作的执法监督, 还是消费者就消毒公共用品的消费维权监督都举步维艰。消毒工作的落实状况几乎完全依赖并取决于经营者和服务员的职业操守和守法自觉性, 引发后述系列问题在所难免。
1.2.2 卫生部旧规章滞后及监督执法力度不足
实施了20年余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经营单位不消毒顾客公共用品的违法行为处罚轻微、震慑无力, 如不消毒顾客公共用品的首次仅能警告, 拒不改正者第二、第三次分别只罚款20~200元和100~400元。如对此低廉的违法成本极不利于约束经营单位做好消毒工作、维护消费者权益;再加上监督执法力量的严重不足和上述原因, 违法经营者往往采取临时消毒乃至辩解来应付执法监督检查。
1.2.3 酒店星级评定与其消毒工作脱钩
目前在住宿行业, 一方面酒店的收费标准与其评定的星级挂钩;另一方面, 酒店星级的评定仅注重看得见的酒店硬件配置和服务要求, 对消毒卫生工作却仍停留在以感官判断卫生的认知层次, 即以眼见不脏为净, 把干净等同卫生, 而不关注经营服务的卫生质量及卫生水平, 以致未将经营单位的消毒卫生工作及其服务卫生质量指标纳入酒店星级的评定考核体系, 这也是导致经营者只注重外人看得见的表面清洁工作, 忽视、看轻乃至放任不管外人看不见的内部消毒卫生工作的主要原因。
1.2.4 消毒工作要求经营者增大基础投资成本
按规定, 经营单位应当设立消毒专用房, 配备专用消毒保洁设施设备, 以及配置3倍于床位数的杯具等用品周转数量等。这是经营者开展消毒的基础投资成本, 其中成本最大也是经营者最吝啬的就是设置消毒专间, 所以该项的达标率最低。即使新建/在建的专营酒店, 其建筑设计往往也没有按卫生规范要求配置, 鲜有配置的随后也往往被挤占或挪作它用。这可能与《旅馆建筑设计规范》缺乏消毒间设置的具体规定要求有关[8]。
落实消毒工作目前不能给经营者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增长, 还使其再增加日常运营支出 (如所增消毒岗位的员工薪酬、购买与使用化学消毒药物以及消毒柜的使用维护费用等) , 同时增加酒店服务员工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等等。
1.2.5 消费者的消费卫生维权意识淡薄甚至缺失
消费者往往对住宿业经营者所提供的公共用品是否消毒合格、甚至是否消毒持无所谓态度, 普遍不太在意。究其原因 (1) 如1.2.1所述; (2) 顾客往往也错把干净与卫生等同起来, 将见不到脏就视为卫生; (3) 由于使用不洁公共用品的健康损害往往并无急性食物中毒的快速、明显甚至强烈的身体反应; (4) 这种状况的普遍存在使消费者消费维权十分尴尬; (5) 源于公共场所顾客公共用品消毒引发的卫生问题往往难以追根溯源清楚, 责任追究更无从谈起。
1.2.7卫生部门对消毒工作合格单位的激励机制缺失, 其卫生监测频次及相应收费与经营单位的消毒工作落实状况或考核结果不挂钩
顾客公共用品消毒效果监测本应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 消毒器械运转是否正常或消毒药剂是否有效, 消毒操作是否规范正确、消毒效果是否达标、消毒后用品保洁和传送中防止二次污染工作是否到位的手段。然而, 由于缺乏甄别公共用品有无消毒的客观简易方法, 现用监测方法与项目指标不能直接反映公共用品有无消毒, 加上对消毒工作合格单位的激励机制缺失, 更促使一些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在职业道德与降低经营成本之间选择了后者, 造成消毒工作停留在弄虚作假乃至应对执法检查和卫生监测的局面。
2 住宿业公共用品消毒方式的探讨
对于住宿业杯具和拖鞋等公共用品的消毒, 目前都是要求各经营单位设立若干清洗消毒专间自行清洗消毒保洁。但如前所述, 执法者和消费者都难于就公共用品消毒落实情况实施有效监督, 消毒工作几乎完全依赖并取决于经营者的职业操守和守法自觉性, 而经营者实际自觉落实消毒工作的比率普遍不高, 所以有必要重新考量消毒硬件标准或消毒的方式方法是否符合和适应实际情况或有无改进的余地, 特别是在城市用地用房寸土寸金且日益昂贵的今天。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要保证有效落实公共用品一客一换一消毒, 同时避免消毒用品的二次污染。因此, 笔者认为, 只要符合该消毒目标要求并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可让住宿业经营者结合自身实际选用以下消毒方式, 同时应积极联合或协调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 为经营单位研究探索既切合实际、又经济有效的消毒设备和方式方法。
2.1 专业消毒机构集中消毒
由专业机构集中洗涤消毒早已应用于住宿业棉织品, 并已推广到餐饮业的餐具消毒。笔者认为该方式同样适用于住宿和沐浴业等公共场所的杯具和拖鞋消毒, 尤其是适用于拖鞋的集中消毒因为拖鞋不怕碰撞挤压, 方便收送搬运, 不会因此导致或增加拖鞋毁损, 其成本也与使用一次性拖鞋相当或稍低, 又符合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的绿色环保理念和趋势, 还会因此明显提高经营者卫生服务水平、质量和形象。采用此方式的优点是经营单位可免去配置消毒专间, 缺点是需要持续向专业公司支付不小的费用, 而且对其消毒状况难以了解掌握和监督。
2.2 经营单位分散的消毒
2.2.1 消毒工具/设备位置固定的分散消毒
在每间客房配置袖珍密闭药物浸泡消毒容器和/或迷你消毒柜, 由服务员在客房内清洗杯具/拖鞋后直接置于其中消毒备用, 如果使用迷你消毒柜, 则同时兼具消毒和保洁作用。此方式的优点是免去配置消毒专间, 减少杯具备用量, 减免了服务员来回传送杯具的工作量与杯具损坏增加, 减少了杯具二次污染;缺点是增加经营者购置上述消毒工具一次性投资以及使用消毒柜的日常电耗, 同时影响客房的布局装饰协调。因此这种消毒方式不易为经营者接受, 难以推广, 而且市场尚无适用于客房、更缺乏兼具客房装饰和消毒功能两全的迷你消毒柜。
2.2.2 消毒工具/设备位置移动的分散消毒 (流动分散式消毒)
消毒工具/设备位置移动的分散消毒方式是指将便携式微型干燥消毒器和/或便携式密闭消毒箱+便携式微型干燥消毒器放置于工作/布草车上, 让服务员在清洁每间客房的同时完成客房的杯具、拖鞋等消毒工作。因为整理每间客房约耗时30分钟, 因此, 服务员每天带上便携式密闭消毒箱 (内装新配消毒液, 常用的二/三氯异氰尿酸钠复合剂消毒剂可持续使用3~7天) 和/或便携式微型干燥消毒器 (其内备有一个标准房周转用的消毒杯具) , 在进入客房工作时, 先将需消毒的杯具和拖鞋冲洗后分别放入不同的专用密闭消毒箱中浸泡消毒或便携式微型干燥消毒器中消毒 (拖鞋不适用消毒柜消毒) , 待完成客房其他清洁卫生工作时, 刚好达到了有效消毒规定时间要求, 再用自来水或直饮水冲去杯具残留药液后即可置客房自然晾干或置换出先前放入便携式微型干燥消毒器中干燥的整套杯具备用 (忌用导致二次污染的抹布擦抹, 拖鞋以淋浴水冲后用消毒干布抹干即可) , 然后转入下一个客房工作, 如此循环直至当天工作结束。
本移动分散消毒方式在克服2.1.1固定分散消毒方式缺点的同时保留了其优点, 并提高了消毒工具/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消毒溶液的利用度 (如便于服务员将用过的杯具消毒液次日继续用于消毒拖鞋、洗脸池、浴缸、马桶或客房其他公共接触物体表面) , 是经营者较愿意接受, 从业服务人员也乐意使用, 并较易于落实和坚持的一种消毒方式。笔者在少数住宿业单位的试用效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3 讨论
在探讨这一问题之前先作三点说明: (1) 对住宿业杯具等公共用品按现行法规必须消毒, 至于其消毒的必要性不在此讨论的范畴; (2) 此处所谓“公共场所顾客公共用品消毒”除外仅用自来水冲洗法[1,2], 尽管后者也属广义物理消毒方法之一[3,4,5,6]; (3) 对住宿业公共用品的日常监测合格率与住宿业对顾客公共用品的消毒合格率是两个概念不同的指标, 混淆容易引起误解误导, 因为顾客用过的杯具即使不作任何处理, 其主要卫生监测指标大肠菌群合格率也能高达83%[7]。时常听到经营单位把“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100%”作为辩解自己消毒工作落实或做得好的说辞也说明了这一点。
3.1 关于流动分散式消毒与现行旅店业卫生标准/住宿业卫生规范规定要求不符的问题
国家旅店业卫生标准 (GB9663—1996) 要求住宿业必须设置消毒间, 2007版《住宿业卫生规范》也强调住宿场所宜设立若干个面积能满足饮用具清洗消毒保洁需要的独立清洗消毒间。笔者认为, 就消毒间设置而言, 流动分散式消毒确实与这些规定要求不符, 但设置消毒间与消毒杯具和拖鞋等顾客公共用品毕竟不是一回事, 前者只不过仅提供了固定消毒场所而已, 而且与其相比, 流动分散式消毒还减免了来回于客房与消毒间传送杯具和拖鞋这一增加二次污染的环节;另一方面, 流动分散式消毒并非对杯具和拖鞋不能做到或做好消毒;因此, 就保障顾客杯具和拖鞋一客一换一消毒, 又尽可能避免二次污染, 降低保洁成本之最终目标而言, 这只是表面不符而不是实质性的矛盾冲突, 更重要的是容易被经营者及服务人员接受并得以落实;同时也为执法者和维权消费者实施现场监督成为可能并得以实现;另外, 所谓消毒的集中与分散也是相对的, 例如在酒店每 (数个) 楼层设置小消毒间消毒相对于在酒店设置一个大消毒间统一消毒而言, 前者属分散, 后者是集中;而后者即各酒店自设大消毒间消毒相对于社会化集中专业消毒企业而言, 则又属分散消毒。况且移动分散这种消毒方式与现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不存在实质性矛盾。再退一步讲, 这总比目前住宿业普遍直接在卫生间冲洗抹干要强得多。为此, 笔者建议可考虑让经营者结合自身实际选用。
3.2 关于在客房冲洗消毒杯具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的问题
虽然受客房上下水布局的限制, 冲洗大多是在客房卫生间 (利用洗脸盆龙头自来水完成) , 但利用迷你便携消毒箱和/或迷你便携干燥消毒器的消毒, 既可在卫生间内也可在卫生间外或服务工作车上完成, 即使在卫生间内完成消毒也毕竟不等于不卫生;另外, 冲洗本来用的就是洗脸池龙头自来水或大多装在其旁的管道直饮水, 试想目前在住宿业包括顶级酒店宾馆, 宾客自烧开水和漱刷用水都是取自同一自来水或管道直饮水, 因此, 只要按前述2.2.2移动分散消毒的程序操作, 在客房冲洗消毒杯具不至于发生卫生问题;显然, 认为用该位置的自来水或管道直饮水冲洗杯具不卫生缺乏客观科学依据。笔者认为, 只要按程序和注意操作卫生, 移动分散消毒方式完全可以达到在专间清洗消毒同样的卫生效果。
3.3 几种消毒方式的比较
移动分散消毒可以作为住宿顾客公共用品消毒的一种方式供经营者选择使用。 (表1)
关键词:公共场所,住宿业,消毒,公共用品
参考文献
[1]张文福.医学消毒学 (高等医学院校选用教材供研究生用) [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2:230
[2]卫生部令第80号,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S]..
[3]张文福.医学消毒学[M] (高等医学院校选用教材, 供研究生用) [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2:9-10.
[4]薛广波.现代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6-17.
[5]薛广波.灭菌.消毒.防腐.保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8.
[6]孙俊.消毒技术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0-13.
[7]李继强.不同处理茶杯纸片法大肠菌群检测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 (12) :1515.
分娩方式与待产时间的关系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至5月, 贵州省石阡县妇幼保健站住院的足月产妇115例, 年龄19~30岁, 孕周39~42周, 身高150~168cm, 均无妊娠合并症, 骨盆各条径线都在正常范围内。
1.2 方法
回顾性查阅115例产妇资料, 主要内容为分娩方式, 待产原因, 待产时间。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待产原因:有规律的子宫收缩、破膜、见红、预产期超过一周, 但无宫缩的。住院时间是指入院时间到分娩时间。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65例, 剖宫产50例, 待产原因与分娩方式进行比较, 无论何种原因待产, 均不影响剖宫产率, 见表1。
2.2
组住院产妇待产时间, 65例阴道分娩产妇平均住院待产时间为 (20.31±15.42) h, 50例剖宫产产妇待时间为 (40.23±24.41) h, 对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妇住院待产时间进行比较见表1。
3 讨论
入院时间过早增加了剖宫产率, 有研究[3]提出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是导致剖宫产增加的原因之一, 本组中有115例产妇中50例选择了剖宫产, 其中21例无剖宫产指征, 29例有剖宫指征。
3.1 心理因素
由于产妇对待产产程、住院病房及产房的环境不熟悉, 普遍存在着恐惧紧张、害怕与陌生的心理, 住院时间越长, 恐惧害怕心理越强。早住院待产的产妇看着同病房的产妇一批批的分娩、出院, 造成产妇对自己分娩过程的担忧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压力下, 产妇往往就以剖宫产方式来释放这种恐慌惧心理。
3.2 产前情绪障碍对分娩的影响
研究[4]发现, 焦虑的产妇产科出血量多且产程较长, 这是因为阴道分娩是一个较为漫长, 充满痛苦与不确定性的过程。有焦虑情绪的产妇更是难以忍受想象这种痛苦的心理煎熬, 为迅速终止这一痛苦, 自然会选择剖宫产这一“快捷”方式来终止妊娠。
3.3 不良事件的影响
住院待产时间越长, 遇到不良事件越多。在住院待产期间, 待产产妇在遇到许多强化其对分娩恐惧害怕心理的事件, 如产妇的痛苦叫声、阴道试产失败而转送剖宫产的产妇, 产妇分娩出血的抢救, 新生儿的抢救等。因恐惧自然分娩的疼痛, 担心婴儿的安危, 使长时间住房院待产无剖宫产指征的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
3.4 住院费用
对待产过程中一些没有临产症状的待产妇, 住院时间表越长, 相应的医疗费用自然增加, 为尽快结束妊娠也选择分娩方式。
3.5 医疗干预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发展, 各种检测工具也越来越先进, 如B超、胎心监护等。过多的检查增加了医疗费用的同时, 更多的增加了假阳性病理情况的发生, 而产科医师风险的顾虑, 更多地让患者选择分娩方式, 因此也造成择期限剖宫产率的增加。
4 小结
建立良好的产前工作, 让产妇正确对待自然分娩过程, 减轻对剖宫产的误解和依赖, 消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提高产科门诊中检查的质量, 改善医患关系, 服务和技术更人性化, 建立其对自然分娩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胡林华, 叶俊花, 王丽萍, 等.分娩方式与待产时间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1) :35.
[2]贾万德.现代产科服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5.
[3]郭丽岳, 白炳清, 龙鲸.孕产妇的心里状况与分娩方式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5) :281.
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的癌症 篇11
新报告中,研究者认为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肥胖,可能会避免:70%的子宫癌,69%的食管癌,63%的口腔癌,47%的胃癌,45%的结直肠癌,39%的胰腺癌,38%的乳腺癌,36%的肺癌,24%的肾癌,21%的胆囊癌,15%的肝癌,11%的前列腺癌。和生活方式越相关的癌症,也就意味着越能将这些癌症拒之门外。此外,英国的调查虽然与上述有些区别,但总体差别不大,位列最可以避免的癌症前3位的也是食管癌、口腔癌和子宫癌。
对此,专家告诉记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确是不少癌症的主要诱因,如爱吃垃圾食品、饮酒过量以及缺乏运动等。针对与生活方式关系最密切的3种癌症,专家也提出了建议。
远离烫食快餐,防食管癌
少吃腌制食品和快餐能起到预防食管癌的作用。还要避免长期吃烫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否则会损伤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增生性病变,导致癌症。此外,吸烟、饮烈性酒也是食管癌的重要诱因。不过,美国最新研究显示,每天一杯葡萄酒可降低56%的食管癌癌前病变风险。
戒烟、戒酒防口腔癌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报告显示,40%以上的口腔癌与酒精有关。因此,预防口腔癌,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吸烟、饮酒和嚼槟榔。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饮绿茶可防子宫内膜癌,正常性生活可远离宫颈癌
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是最易发生在女性子宫部位的癌症。宫颈癌与早婚、多产、过早性生活、性生活紊乱等有一定关系。接种疫苗、定期做妇科检查是防治宫颈癌的有效方法。至于子宫内膜癌,究其原因,与人类寿命延长、营养过剩及滥用雌激素有关。此外,科学家建议少用电热毯,每天喝绿茶,多做家务等。
公共关系教学方式 篇12
1研究对象
在湖南某医学专科学校选择在校女大学生1 180名, 平均年龄 (19.1±1.8) 岁, 入校体检合格, 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无炎症。
2研究方法
2.1调查工具
包括自编调查问卷、数字评定量表 (number rating scale, NRS) 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其中自编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月经周期、初潮年龄、经期、压力、情绪、生活习惯、饮食、生冷、运动、态度、睡眠等12个方面, 其中情绪是指女生的日常情绪状况及管理方式;生活习惯是指除饮食、睡眠、运动等之处的其他生活习惯, 如卫生习惯、就医习惯等;生冷是指女生吃或接触生的或冷的东西。除一般人口学资料外, 月经周期、初潮年龄、经期均用时间表示, 其他均以肯定符合、较符合、说不清、较不符合、肯定不符合五级评分, 按顺序计1~5分。数字评定量表NRS[1]485是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是目前应用得最广泛的工具。此方法由0~10共11个点组成, 数字从低到高表示从无痛到最痛, 0分表示不痛, 1~3分为轻痛, 4~7分为中痛, 8~9分为重痛, 10分表示剧烈疼痛, 由患者自己选择不同分值来量化疼痛程度, 其优点是较VAS更为直观, 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和理解。特质应对方式问卷[1]属自评量表, 由20条反映应对特点的项目组成, 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 (各含10个条目) , 被试对20个条目从“肯定是”到“肯定不是”分别作出1~5级选择回答。用于反映被试者面对困难挫折时的积极与消极的态度和行为特征。
2.2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将调查问卷发放到各抽样班级, 为保证调查质量, 培训专人进行指导填写, 当场作答, 当场回收。调查时间2013年12月9日—20日。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180份, 有效问卷1 047份, 问卷有效率88.73%, 其中不同程度痛经者856名, 占81.8%。轻度484名, 占56.54%;中度339名, 占39.60%;重度33名, 占3.86%。根据NRS评分, 将所有对象分为轻痛组、中痛组和重痛组, 其中无痛和轻痛合为一组, 3组各有484, 339, 33名。根据其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和经期进行F检验, 显示医专学生的初潮年龄、月经周期与其痛经程度无显著相关 (P>0.05) , 而经期与痛经程度存在显著相关 (P=0.03) , 见表1。经进一步的两两q检验, 发现重痛组与轻痛组、中痛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q=15.25, 13.52, P<0.01) 。
3.2 影响医专女生痛经的生活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 压力、情绪、生活习惯、生冷、态度、睡眠等6个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明这些因素对医专女生痛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见表2。经进一步分析表明, 轻痛组与重痛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而轻痛组与中痛组在上述6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q=7.57, 6.77, 6.30, 4.87, 6.61, 9.16, P<0.05) , 中痛组与重痛组只在生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q=12.08, P<0.01) , 轻痛组与重痛组在压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q=7.83, P<0.01) 。
3.3 应对方式与女生痛经的关系
统计结果显示, 3组女生在消极应对上无显著差异, 而在积极应对上存在显著差异, 见表3。经进一步分析, 轻痛组、中痛组与重痛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q=5.36, 6.37, P<0.05) 。
4 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医专女生的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为81.8%, 与王红琴[2]2007年对无锡卫生学校2004年级学生调查的结果痛经的发生率为86.3%相近;与2000年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报道的56.06%[3]相比要更高些。这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女性感到的生存压力更大, 或者是因为她们对疼痛更加敏感, 需要进一步研究探明原因。
4.1 医专女生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与痛经程度的关系分析
有文献报道初潮年龄越晚痛经发生率越高[4], 而孟翠静[5]的调查结果显示病例组初潮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些研究均认为初潮年龄与痛经存在关系。而本研究却显示初潮年龄与痛经程度无显著相关, 这可能是由于调查对象的差异形成, 采用更大样本的调查可能会得出更真实的结果。同时, 孟翠静[5]的调查认为月经周期、经期对痛经的发生无影响, 本研究也发现月经周期与痛经无显著相关, 但经期对痛经存在影响, 重痛组的经期平均为6.09 d, 高于其他2个组的平均经期。
4.2 生活方式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 医专女生的多项生活方式均对其痛经程度有影响, 包括压力、情绪、生活习惯、生冷、态度、睡眠等, 与于学文等的研究结果相近[6,7,8,9]。医专女生相对来说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10], 这些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可使人产生如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 而消极的情绪可使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失调, 由此产生的生理、生化机制, 可导致痛经的发生或加重, 同时痛经的产生又可能引发这些消极的情绪,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 日常的生活习惯, 如卫生习惯、生冷等均与痛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由于当前教育中性知识与性心理卫生教育匮乏的现状, 导致医专女生对月经 (现象) 认识不足, 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上女生一贯喜好吃冷饮辛辣, 而冷辣等刺激易导致气血凝滞, “不通则痛”, 使痛经加重。从心理学角度看, 态度是一种持续而稳定的心理状态, 研究显示态度作为心因性因素同样对痛经发病有重要影响。大多数女生表示只在痛经发生时采取如保暖、不吃刺激性食物等措施减轻痛苦;并不想在平常做出改变, 避免痛经的发生, 而一旦不痛了, 这些想法就抛到脑后。本次调查发现, 存在这种想法的女生不在少数, 有473名, 占痛经人数的55.26%。睡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机体的神经和生理过程, 研究表明, 存在睡眠问题的同学更易发生痛经。有研究认为, 适度的运动可以减轻痛经的程度[11], 而本研究显示运动与痛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调查是在第二学期进行的, 而我校作为医学院校, 对运动较为重视, 除日常的体育课之外, 学生还需要进行练功等体育锻炼, 使得学生的运动时间差不多, 从而未能显示出显著差异。同时这也可能是我校女生重度痛经比例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4.3 原发性痛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应对方式由于同人们的心理适应和健康密切相关, 目前在国内外已经成为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为广泛的课题之一。有的研究者认为, 应激能否引起健康损害与三个因素有关:应激源的强度、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12]。应对方式作为中介因素, 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 进而调节应激与身心健康的关系[13]。研究显示, 痛经程度较轻的女生虽然在消极应对上与其他组的女生未显现出显著差异, 但她们在积极应对方面表现出更高水平。消极的应对虽可以提供对冲突的暂时缓解, 但长期使用则会损害心理健康;而积极的应对, 包括问题取向应对方式和部分情绪取向应对方式, 对健康有积极影响。
4.4 干预措施
【公共关系教学方式】推荐阅读:
公共关系教学工作计划06-01
公共关系写作教学设计09-21
公共关系06-15
论关系营销与公共关系05-23
警察公共关系05-19
媒体公共关系06-07
学术公共关系06-12
公共关系策略06-30
社会公共关系07-13
传统公共关系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