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方向

2024-05-19

市场化方向(共12篇)

市场化方向 篇1

从科学的光芒闪耀于人类文明史的那一天起, 对于科学是什么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这并非是科学的内涵难以琢磨, 而是因为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时代、地域的人们所从事的这种特殊的研究活动对社会的各个层面影响越来越多, 越来越大。如果从科学认识发生学的观点看, 社会作为各种实体的有机结合, 不是像积木那样可以随便分割的, 科学在成长的过程中, 其触角伸向了社会的各个组成实体 (如经济、政治、技术、伦理、宗教、艺术等) , 并发生了很难严格区分的融合和嬗变, 科学也就不再像其发生的初期那样容易辨别。生活于各个阶级、阶层中的人们在感受到科学带给自己、带给他人的巨大变化中试图从不同角度审视科学, 考察科学, 界定科学。

事实上, 对科学内涵由来已久的争论极好地体现了科学的社会化过程。人们较早意识到科学是一种目的在于探索自然规律的理性知识, 这一点有别于常识和其他知识, 但在形态上却没有什么区别。它虽然广泛但却成系统, 它虽然繁杂但却有条理, 在解释自然方面, 比其他知识更具说服力。后来, 有人从科学认知方法是否可靠来理解科学成果的正确性, 经过漫长而激烈的争论总结出数学方法、实验手段、逻辑理性等一套特殊的操作规范。科学, 以其程序上的一丝不苟保证了结论的无可辩驳。随着科学成果的大量增加, 人们发现科学知识的形体虽然是不断增长的、新陈代谢的, 但其形态却是单一僵化的。它通常被储存在书本等媒体里, 告诉感兴趣的读者前人探索的结果, 而得到那个结果之前的艰苦的过程和其中丰富的内涵我们却知之甚少。科学研究者大半生的努力体现在教科书中往往只有短短的几行, 更多的人毕生从事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却无法为后人所知。显然, 知识的严谨简洁、其形式的单一有限掩盖了科学社会性的、多元化的内涵。随着科学活动的大面积展开和科学的社会体制的建立, 人们越来越发现:知识和方法的后面——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科学本身包含着丰富内容, 正如巴伯在《科学与社会秩序》中写道: “从根本上把科学看做是一种社会活动, 看做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一系列行为。从这一角度看, 科学不单单是一条条零散的确证的知识, 而且不单单是一系列得到这种知识的逻辑方法。……通过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 我们也许能领会科学与社会其他部分的确定的联系, 例如, 与政治权威, 与职业体系, 与社会等级分层的结构, 以及与文化理想和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许许多多的内容也许是科学所先天蕴涵的, 它不仅仅意味着科学自身的发展行为多种多样, 还意味着科学作为一个新的实体给社会既有实体带来的变化多种多样。刘珺珺在《科学社会学》中这样评说: “关于科学的这种认识, 不再把科学看做是一种孤立存在的东西, 而强调科学同技术、生产、经济与政治等现象的联系。实际的历史说明了这种观点, 所以人们达到这种认识是一种必然。”

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对科学的认识也同样高歌猛进。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莫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出现并逐渐成熟, 其研究内容关注于科学社会结构及科学家的社会关系。与其说他们进一步发展了科学的社会内涵, 不如说他们找到了把科学视为一种社会活动的新的切入点。科学社会学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系统, 是一种社会体制 (或称社会建制) , 科学家的工作使这一新职业获得了从业“执照”, 获得了与其他职业同等的社会认可, 而科学家的职业特色不可替代的关键在于他们建立了一种社会体制, 这等于重新诠释了科学。比较成熟的关于“科学体制”的含义如下:它是拥有共同科学目标的科学家为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和实现最大社会福利而组织起来进行科学活动的有效程序和稳定结构。其要素包括从事特定活动的人群、用于指导规范特定行为的制度、常规组织和基础设施。这四个要素可以概括为科学人群、科学制度、科学组织和科学设施。体制的实质在于人的集团, 这一注重“群体化”的理念与研究方法使得科学的社会活动的研究系统化、规范化了。集团的历史展现了众多从业者的科学活动史, 然而, 科学活动史研究的不完善导致对其进行的体制化分析成果在应用于现代科学活动时, 效果并不显著。比如, 考察科学的体制化进程, 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从哲学家、神职人员、中世纪大学教师、官吏、工匠、医生、占星术士、炼金术士到业余科学家再到专业科学家;科学组织从无形学院、中世纪大学、十七世纪英国的皇家学会、法兰西科学院、研究性大学、工业实验室、政府实验室、再到大学中院系的建立和研究生院制度的形成, 这种体制化的考察在科学活动并不广泛深入、活动规模也不大, 与其他社会实体的联系并不紧密的时期是卓有成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的巨大发展带来的科学事业的规模和结构上的调整使得科学活动复杂化、多元化, 人类科学实践的迅速丰富造成科学社会学研究的相对落后: “体制”分析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一个1890年由德国历史学家曼逊 (T.Mommsen) 创造的概念“大科学”在20世纪中期以后得到人们的重新关注。巴伯在论及“美国工业和商业界的科学家” (见《科学与社会秩序》) 时所使用的“大研究组织”这样的词汇已显得捉襟见肘。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国际空间站计划、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计划、人类基因图谱研究、我国的载人航天等“大科学”的经典之作向科学社会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后世研究科学学的学者影响巨大的科学史家普赖斯及时发现了这一变化, 他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考察科学, 重视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并使用恰当的手段——统计方法和数量工具来描述新时期的科学。“大科学”概念经普赖斯的进一步阐释和丰富不仅为同行所接受, 而且成为考察现代科学的通用术语。它所涵盖的内容包括:科学家人数的激增, 尤其重要的是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加大 (科学家人数增长是整个人口增长速度的三倍) , 科学文献的爆炸性增长 (科学文摘数目翻倍所需的时间只要十五年) , 科学研究消耗的资金越来越多 (如加速器所需费用在约四十年的时间里翻了25000倍) , 还必须注意到的是科学活动的复杂化:组织管理、能源供给、物资供应、技术指挥、安装建设、保障维修、财务管理、审计监督、协调服务等,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科学的行列中, 原有的科学工作者的活动内容也越发丰富起来, 科学人群出现了分化。在“大科学”的研究中, 体制化分析显露出其局限:无法反映出科学活动的多元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以及科学内涵深化的历史表明:把科学定义为一种知识和方法从科学成果的语言形态和操作形态上实现了对科学的初始把握;把科学定义为一种社会活动则摆脱了知识定义的僵化束缚, 解放和拓展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丰富内涵;而把科学定义为一种社会体制从科学家的集团形态和建构形态实现了对科学的社会学把握;“大科学”概念的建立则使我们看到了体制定义无法包容进去和挖掘出来的科学活动的多元性。但“大科学”的多元性在提出的时候是笼统和概括性的, 因为即便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学者也无法预见到科学在今天所取得的成就, 更遑论科学对社会各个实体所产生的种种深远的变革。所以只是到了今天, 我们才能更准确和全面地去阐发多元性的丰富内涵。

随着资本主义的崛起, 市场经济大行其道。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 各种政治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 宗教、伦理、艺术、科学等属于观念上层建筑, 它们由经济基础决定, 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我国从20世纪末期开始, 成功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不仅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 而且兼有市场经济的性质, 此种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作为上层建筑的科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大科学”的多元性是否会集中地体现在科学发展的“市场化”上?

在市场经济模式里, 与计划经济由国家引导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不同, 而是代之以自由价格机制, 实现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 从而提高社会效率, 推动社会进步。市场化要求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价格机制配置社会资源, “大科学”所需的社会资源 (包括人、财、物等) 却往往是通过政府内部或政府间行为获得——比如国内或国际科研机构、大学的合作, 项目越大, 其特征越明显, 这是由“大科学”关注的内容所决定的。20世纪末期以来, 由各国政府和国际性组织牵头实施的具有代表性的“大科学”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主要集中在全球变化、生态、环境、生物和地学领域, 往往体现了全人类的长期利益和诸多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要求在国家甚至国际的层面上协调、组织各方面力量, 很难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来招聘人员、募集资金、有效管理, 因此市场化在“大科学”发展中还处于局部探索阶段。另外, 对于单体规模小、但数量众多的“小科学”来说, 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我国传统科研经费来源实行以国家为主、地方为辅, 个人捐助和单位自行出资为重要补充的资金管理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科研机构的资金来源则日趋呈现出市场化突出的特征。以研究型大学为例, 政府拨款一般占科研经费总数的50%以下, 其他则来自学费、捐赠以及横向研究、开发经费等。特别是学校和产业界、商界的合作, 不仅支持了学校的教学、研究和创新, 还为企业增加了可观的利润。市场化不仅体现在学校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 在英国, 大学采用许可证制度、开办公司和派遣顾问等形式参与市场, 成为知识资产开发领域的先锋旗帜。

从来势汹涌的市场经济浪潮中, 科研部门、大学等机构等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企业主动投资科研领域, 中小企业虽然尚无力筹建自己的研发机构, 但并不等于没有自己的科学和技术需求, 因此市场化已经在科学社会化的进程中初露端倪, 在这个意义上, 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具有了新的内涵。

摘要:对科学内涵的争议由来已久, 从知识论、方法论再到社会体制以及“大科学”概念的成熟, 科学内涵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不断被挖掘和拓展。这不仅与科学本身在近几个世纪的突飞猛进有直接关系, 还与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对科学的追问和反思密切相关。近代市场经济兴起以后, 科学社会化的方向受到市场化的影响, 并在当代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得以显现。

关键词:市场化,科学,社会化,发展方向

市场化方向 篇2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转,广告艺术在市场营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广告几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现如今,广告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更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们能看到很多广告立意新颖、主题突出,丰富了我们的娱乐生活,在此,我们将针对广告艺术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广告艺术;市场营销;地位;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电子产品,类似各大网站首页,都会有大量的广告信息,甚至是在交友软件平台中,也会遇到多样化的广告,这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乐趣。商品市场的运转,为广告艺术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此同时,广告行业也迅速崛起,成为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广告艺术在市场营销中的地位

广告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将它与人工推销、公共关系以及营业推广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覆盖范围广、突破了实践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快速传播的目的,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广告投资要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其他方式;此外,优秀的广告艺术形象、直观,更能深入人心,得到观众的喜爱,达到产品销售的目的。

纵观经商行业,首先,大部分商家都是以广告为表现形式,将产品打入市场,通过明星代言或其他方式,使消费者对产品有一定的认知,并由此产生一种明星效应,帮助产品和商家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其次,商家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部分会通过促销或者优惠活动的形式,刺激消费市场。早在20世纪早期,美国诞生了市场营销的专业理论知识,发展到今天,虽不成熟,但其为经济的繁荣昌盛作出过很大的贡献;广告艺术作为营销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广告艺术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当代经济市场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种优惠措施,例如:淘宝购物包邮、超市促销买一送一、满100送20等,这些无疑都是一种广告推销,在保障基本利益的同时,以减少收入为广告代价,吸引消费者;通过有效宣传,商家可以利用媒体网络或消费者耳传目染宣传新商品的相关信息,扩大商品影响力,并利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与潜在的消费者认真交流,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产品的独特之处,激发他们的购买 。

1.广告艺术能够丰富娱乐生活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人们上班、下班、娱乐、休闲几乎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和电子设备,只要存在这些工具,广告就无处不在,广义的广告不仅仅包括媒体传播,还包括传统的.纸质广告,虽然传播性相对较差,但成本低且更利于信息保留、储存,人们在闲暇之余,可以通过广告了解更多的时尚信息,欣赏更多的艺术形式。

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可爱多”、“德芙”等广告,甚至拍成微电影形式,人们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内,把握故事情节,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产品宣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消费取向。

2.广告艺术实现信息的高速传播

广告的载体多种多样,播放器、网站、报纸、电台等,几乎囊括各式各样的消费人群,小孩、青年、老年、蓝领、白领、金领,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产品的基本信息,衡量自己是否需要用到等。

3.广告艺术体现教化作用

部分广告中含有很多教化作用浓重的语言文字,这些广告在宣传产品的同时,也肩负着教化功能,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例如,“利郎商务男装”的广告词“简约而不简单”,很难说没有向社会大众传递一种正向的着装风格,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时尚观;又如:聚美优品在最近两年出台的广告语,富含人生哲理,更是风靡一时,甚至出现“陈欧体”,得到广大网民的一致效仿,可见现代社会广告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心灵震撼,已远非几十年前的广告效果。特别是近几年来,广告艺术中融入了环保节约的意识,将绿色消费作为日常生活购物的基本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人们注重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

4.广告艺术推动产品销售

科学合理的广告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销售额度,不失是一种高效的宣传策略,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虽然依旧存在或多或少的理由,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依旧是值得期待的。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广告已经逐渐成为商家竞争的一大手段,消费者可以利用有限的产品信息、图像、文字的直观表达,依据自身需求并通过对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款产品。

广告艺术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广告在电视媒体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并极大地推动了市场经济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稳固前进的趋势和走向;本文在简单叙述广告艺术的主要地位的基础上,对广告艺术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并重点概括了其娱乐身心、传播信息、教化民众、推动销售这四大作用和功能,希望能够为广告业今后的繁荣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福宝.公益广告传播与和谐社会建设[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按市场化方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篇3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金融业还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重点任务是构建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要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需要改进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需要大力培育金融市场主体即金融机构。我国目前的银行属于大银行居于绝对主体和主导地位,近乎于垄断。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难,主要原因是缺乏中小金融机构。大银行主要是为大实体企业服务,大的实体企业融资量大,信息搜寻成本相对比较低;而为小企业特别是千家万户的农民服务的信息搜寻成本比较高,所以大银行不接纳。虽然也有相关政策要求大的金融机构贷款中必须有一定比例贷给中小企业,但究竟是否执行了,其实谁也不知道。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大银行给小企业贷款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用市场经济思维解决市场经济中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而中小金融机构不能是国有的,只能是民营的。笔者认为发展民营银行对我国金融机构有多重益处:一是可以解决中小企業与农民融资难的问题;二是民营银行让金融机构有竞争,有竞争就会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三是发展民营银行可规避金融风险,让非法地下银行消失等。

二是要放开利息率。利息率就是资金价格。资金价格与普通商品的价格一样,要遵循供求规律,即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跌,供不应求,价格就上涨。但是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国银行的存贷款利息率是固定的,贷款利息率高于存款利息率若干个百分点,存贷差扣除各种成本之后就成了银行利润,所以银行业是挣钱的。由于利率不能由市场决定,银行就产生垄断利润。要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重要的是放开存贷款利率,利率的国家定价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金融机构和利率放开之后,作为资金供给者的储户就可以选择服务好、存款利率高的银行存款;作为资金需求者就可以选择贷款利率低和服务好的银行贷款。不仅可以促进银行业创新服务,提高储户收益、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利贷自然就可以消失。

三是需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督。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其实质是企业,是企业就有可能进行不正当竞争和非法经营,这就要求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构,这就是政府责任。

四是需要建立保险制度。银行是企业,但又不是一般的企业,因为银行拿储户的钱去经营,一旦经营失败,银行破产,储户就要跟着遭殃,客观上要求储户树立风险意识,银行不是保险柜;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尽可能减少储户的风险。

只有继续按照市场化的方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我国的金融业才能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市场化方向 篇4

一、中石化“混改”进程与特点

中石化本次增资“混改”,引进民营资本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走出的第一步, 也是进行全面国企改革的首次尝试,已引发各界关注。

(一)中石化市场化方向的 “混改”进程。 中石化本次“混改”主要针对下属公司,“混改”过程如表1 所示。本次中石化“混改”增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主要是确认登记入围的参与机构,共有127 家机构报名参与,其中不乏有腾讯、阿里、复星等明星企业。在确定入围名单后进行非约束性和约束性两轮报价进行综合评分筛选,淘汰一部分机构;第二阶段,第二轮竞标并确定短名单, 竞标资金从7 000 亿元缩减到3 000 亿元。 竞标后,最终确定了25 家参与“混改”的企业名单。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 本次中石化 “混改”进程紧凑顺利,无论是整体进程还是具体步骤操作, 均秉承了市场化原则,即“混改”的市场化方向非常明显。

(二) 中石化治理结构调整的特点。多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建立一套符合市场规则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 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效率、竞争能力与创新能力。中央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但为上述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并且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中石化“混改”方案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上述改革思想, 其在投资者选择等方面体现了一定的财务战略思想与治理体系建设思路: 海尔电器与销售公司在互动营销、 物流配送及油品销售等领域开展合作;腾讯科技将在产业方面合作;中国人保、 腾讯和中石化三方合作将共同探索加油卡业务创新: 未来 “混改” 后的合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将有一定战略调整。未来董事会中,代表非国有股东的董事将有一定的话语权,外部董事制度将占较大比例。

二、中石化“混改”案例分析

本次中石化“混改”作为本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次尝试,某些方面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教授在2014 年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 国有企业改革———从混合所有制谈起》,认为“民企参与中石化混改是傻瓜才干的赔本又不赚吆喝的事情”, 并从改革过程中涉及到的估值和回报问题,以及董事会结构、小股东决策权等治理结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张曙光教授的观点与论证比较严谨, 但我们并不完全赞同。 针对上述焦点问题———估值与治理结构,本文分析如下:

( 一) 中石化 “ 混改” 财务估值分析。 本次“混改”中石化出售了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募集到1 070.94 亿元资金, 以此可计算出销售公司整体估值为3 571 亿元, 并为交易各方所接受。 对于上述中石化销售公司估值是否合理, 是否如部分学者所言估值过高, 众多有市场影响力的投资机构大多保持沉默,并未给出专业意见。本文将通过基于市场指标的市盈率(PE)、市净率(PB)及基于会计数据的净现值(NPV)三种财务估值方法,对销售公司价值进行估算。 通过对三种财务估值方法所得结果的相互比较与验证, 据以判断中石化对销售公司估值的合理性。

1.市盈率法。 从PE角度看,增资前,其估值为3 571-1 070=2 501(亿元),增资后估值为3 571 亿元,对应销售公司250 亿元净利润, 则增资前后分别对应10 倍和14 倍的PE,而中石化A股上市公司的动态PE为9.6左右,所以PE相差不大。

2.市净率法。 从PB角度看,按照2013 年销售公司拥有的3.07 万座左右加油站计算, 中石化加油站平均价值2 500 万元(按250 万元每年每座利润及10%的年收益率假设,显然这种假设相对保守),得出7 600 亿元重置价值, 公司的分销板块账面资产约为2 661 亿元。 则公司整体的重置价值为10 261 亿元, 负债5 420 亿元,则净资产估值4 840 亿元,计算PB为0.737 左右,而中石化A股动态PB为0.788 左右,相差也不大。

3.净现值法。 从NPV角度看,销售公司每年利润约为250 亿元, 如果按照我国经济发展7.5%左右的增长速度,给销售公司8%的股东回报率,则有NPV=250 亿元/8%=3 125 亿元。按NPV计算出来的价值3 125 亿元与3 571 亿元比较,相差也不大。

从表2 可以看出, 撇除中石化销售公司的国企特殊身份, 此次的估值可以说是合理的。 但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估值不合理呢? 原因有三:其一,正如张曙光教授所指出,国企在租金、利润、税收三个范畴中,租金和利润是混在一起的, 所以投资者加入完全是奔着垄断利润去的;其二,销售公司到底怎么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还不清楚,市场化透明度不高,监管层态度还不明确;其三,公司实行“产业投资者优先、国内投资者优先、惠及广大民众投资者优先”的原则,但是仅有9 家投资者被评为战略投资者, 占比仅为36%。 所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坚持市场化方向改革是必要的。

( 二) 中石化 “ 混改” 治理结构分析。 张曙光教授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民企进入之后没有决策权,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有垄断企业, 对于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没有什么影响, 这种改革没有意义。 而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表示: 中石化的这次改革不仅仅是为了吸纳资金, 最主要的是想借助这个机会转变内部的体制、机制,借助社会和民营资本在业务、 专业方面的强项来共同发展业务, 在改善董事会治理结构方面, 非中石化的董事在人数上占了大多数。

根据公司的设想,增资完成后,销售公司将重新组建董事会。公司董事会将由11 名董事组成,其中,中石化派出董事4 名,投资者派出董事3 名,独立董事3 名,职工董事1 名。同时,销售公司除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外其余岗位均采用全球招聘的方式进行。这种设计符合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保证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增加非国有资本的话语权,进一步完善了制约和平衡机制。 而对于中小股东,并不像其他学者所说的那样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按照《公司法 》,董事会由股东大会(或股东会)选举产生,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董事会权力,执行股东大会决议,是股东大会的代理机构,代表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行使公司管理权限。那么3 名投资者董事如何选出?独立董事如何选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投资上亿元资金都无法在董事会竞争到一个席位,而用脚投票又很难实现,因为动用的资金巨大,成本高。因而,还是需要遵循市场化的原则对治理结构进行进一步完善。

三、 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方向的建议

对于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有很多,提出的建议也很多。厉以宁教授从体制角度提出对于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形成国家、企业、劳动者联合办企业的模式;张维迎教授从产权角度认为国有企业应该从股权变成债权进行所有制改变; 本文赞同吴敬琏教授的市场角度: 国企成为竞争性企业在市场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基于此,本文结合中石化“混改”所处阶段,从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和治理结构市场化方面进行思考。

(一)财务估值方面。

1.合理估值,公开竞标。 混合所有制改革曾经被一度搁浅的重要原因就是, 由于国有资产进行改制过程中被贱卖,使得国家利益受损。从全球的趋势和我国经济现状来看, 国企改革是刻不容缓的。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对于国有资产的估值非常重要, 而估值的确定应该由市场来决定。 如果把其当成一次Pre-IPO的话, 那么建立公开竞标的定价机制是必要的。 首先可由发改委、承销商、专家团三方组成定价小组, 依托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对公司进行估值。 专家团主要起到提供专业支持和监督的作用。 对于估值过程需要在其官网进行披露, 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不清楚具体情况的问题, 进而确定进行混合所有制股改的比例和价格。

2.需求决定,公开披露。 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企业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但是在确定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市场化操作。 对于国有企业,在确定投资者前应该确定一定的竞标标准,该标准应该根据企业的战略和远景提出或者由即将进行的项目决定,这些指标标准可以结合财务及非财务状况。具体可借鉴平衡计分卡框架制定一系列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然后对指标进行赋值以及权重,对参与申购的机构进行评分,评分过程中结合之前确认的比例和价格。最后在网上披露入围名单,并接受监督。同时,应优先考虑战略投资者和社保基金等。

(二)治理结构改善方面。“混改”后的治理模式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如果按照现有董事会制度很可能还是国有股份“一股独大”,参与的非国有资本几乎没有话语权。因为国有企业动辄上千亿的资产,要参股的话,即使要占有10%的股份也需要上百亿的资金,对于非国有资本来说是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从而会削弱非国有资本的参股的积极性。同时,如果按照现有董事会规则,可能会出现选举董事标准和规则失效,甚至无法选举出董事。就算选举出董事,国有企业在股权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投票决策时并不难显示其优势,这不是合理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可行的治理结构改善措施是:基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路,依据《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成员由股东大会选举而来,标准是“同股同权,一股一权”,体现“依法治国”思想;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监督制度可以偏向于非国有资本。第一,外部董事成员推荐比例较多, 倾向于非国有资本。 第二,在公司的监督机构,如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等,可以由非国有投资者推荐担任, 体现 “以德治国”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唐克敏.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系列问题思考[J].经济问题,2014,(1).

[2]杨卫东.论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3]吴敬琏,张维迎,舒菁,杨新连.从国企改革到国有经济战略改组[J].资本市场,1997,(10).

[4]http://www.hwshj.cn/zuixin/finance/to/hy/20141025/224020641972.shtml.

市场化方向 篇5

70年代市场营销观念有什么重大发展? 企业经营观念(哲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企业如何看待顾客和社会的利益,即如何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利益之间比重的关键。无论是西方国家企业或我国企业经营观念思想演变都经历了由“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从“以产定销”变为“以销定产”的过程。企业经营观念的演变过程,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及市场趋势的发展,也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对市场营销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结果。这从美国企业经营观念思想的演变可窥见一斑。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可归纳为五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概念的形成是营销思想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一)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是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企业经营哲学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而是从企业生产出发。其主要表现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例如,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从1869年至20世纪20年代,一直运用生产观念 指导企业的经营,当时这家公司提出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傲慢地宣称:“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也是典型表现。显然,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生产观念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颇为流行。我国在计划经济旧体制下,由于市场产品短缺,企业不愁其产品没有销路,工商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也奉行生产观念,具体表现为: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轻视市场营销,实行以产定销;商业企业集中力量抓货源,工业生产什么就收购什么,工业生产多少就收购多少,也不重视市场营销。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有些企业在产品成本高的条件下,其市场营销管理也受产品观念支配。例如,亨利·福特在本世纪初期曾倾全力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努力降低成本,使消费者购买得起,借以提高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二)产品观念 它也是一种较早的企业经营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它产生于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

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场合,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一项新产品时。此时,企业最容易导致“市场营销近视”,即不适当地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上,而不是放在市场需要上,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缺乏远见,只看到自己的产品质量好,看不到市场需求在变化,致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例如,美国×××钟表公司自1869年创立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被公认为是美国最好的钟表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强调生产优质产品,并通过由著名珠宝商店、大百货公司等构成的市场营销网络分销产品。1958年之前,公司销售额始终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许多消费者对名贵手表已经不感兴趣,而趋于购买那些经济、方便牏新颖的手表;而且,许多制造商迎合消费者需要,已经开始生产低档产品,并通过廉价商店、超级市场等大众分销渠道积极推销,从而夺得了×××钟表公司的大部分市场份额。×××钟表公司竟没有注意

到市场形势的变化,依然迷恋于生产精美的传统样式手表,仍旧借助传统渠道销售,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好,顾客必然会找上门。结果,致使企业经营遭受重大挫折。

(三)推销观念 推销观念(或称销售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前,是为许多企业所采用的另一种观念,表现为“我卖什么,顾客就买什么”。它认为,消费者通常表现出一种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如果听其自然的话,消费者一般不会足量购买某一企业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推销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即购买者一般不会想到要去购买的产品或服务。许多企业在产品过剩时,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

推销观念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的阶段。在1920-1945年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的推广,产品产量迅速增加,逐渐出现了市场产品供过于求,卖主之间竞争激烈的新形势。尤其在1929-1933年的特大经济危机期间,大量产品销售不出去,因而迫使企业重视采用广告术与推销术去推销产品。许多企业家感到:即使有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未必能卖得出去;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视推销。例如,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在此经营观念导向下,当时提出“本公司旨在推销面粉”。推销观念仍存在于当今的企业营销活动中,如对于顾客不愿购买的产品,往往采用强行的推销手段。这种观念虽然比前两种观念前进了一步,开始重视广告术及推销术,但其实质仍然是以生产为中心的。

(四)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是作为对上述诸观念的挑战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哲学。这种观念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即“ 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尽管这种思想由来已久,但其核心原则直到50年代中期才基本定型,当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市场趋势表现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同时广大居民个人收入迅速提高,有可能对产品进行选择,企业之间为实现产品的竞争加剧,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使企业经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使市场营销学发生了一次革命。市场营销观念同推销观念相比具有重大的差别。西奥多·莱维特曾对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作过深刻的比较,指出:推销观念注重卖方需要;市场营销观念则注重买方需要。推销观念以卖主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而市场营销观念则考虑如何通过制造、传送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可见,市场营销观念的4个支柱是:市场中心,顾客导向,协调的市场营销和利润。推销观念的4个支柱是:工厂,产品导向,推销、赢利。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的体现。许多优秀的企业都是奉行市场营销观念的。如日本本田汽车公司要在美国推出一种雅阁牌新车。在设计新车前,他们派出工程技术人员专程到洛杉矶地区考察高速公路的情况,实地丈量路长、路宽,采集高速公路的柏油,拍摄进出口道路的设计。回到日本后,他们专门修了一条9英里长的高速公路,就连路标和告示牌都与美国公路上的一模一样。在设计行李箱时,设计人员意见有分歧,他们就到停车场看了一个下午,看人们如何放取行李。这样一来,意见马上统一起来。结果本田公司的雅阁牌汽车一到美国就倍受欢迎,被称为是全世界都能接受的好车。再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欢乐如同空气一般无所不在。它使得每一位来自世界

各地的儿童美梦得以实现,使各种肤色的成年人产生忘年之爱。因为迪斯尼乐园成立之时便明确了它的目标:它的产品不是米老鼠、唐老鸭,而是快乐。

人们来到这里是享受欢乐的。公园提供的全是欢乐。公司的每一个人都要成为欢乐的灵魂。游人无论向谁提出问题,谁都必须用“迪斯尼礼节”回答,决不能说“不知道”。因此游人们一次又一次地重返这里,享受欢乐,并愿付出代价。反观我国的一些娱乐城、民俗村、世界风光城等,那单调的节目,毫无表情的解说,爱理不理的面孔,使人只感到寒意,哪有欢乐可言?由此可见我国企业树立市场营销观念之迫切性。

(五)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出现能源短缺、通货膨胀、失业增加、环境污染严重、消费者保护运动盛行的新形势下。因为市场营销观念回避了消费者需要、消费者利益和长期社会福利之间隐含着冲突的现实。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上述五种企业经营观,其产生和存在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必然性,都是与一定的条件相联系、相适应的。当前,外国企业正在从生产型向经营型或经营服务型转变,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具有现代意识的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当今美国企业不是都树立了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事实上,还有许多企业仍然以产品观念及推销观念为导向。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及市场发展趋势,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及广大居民收入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企业经营观念仍处于以推销观念为主、多种观念并存的阶段。

吴洪刚老师为你分析市场营销竞争力,企业超常规发展

耐心等待市场选择方向 篇6

但是,这些利空因素终究会慢慢淡去和被化解掉,而有些利空甚至基于其“靴子落地”而将演变成“利空出尽是利好”。所以,12月上旬的A股走势才那么弱,尽管期间有一些如锂矿、锂电池、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等一些板块热点的局部机会,但是这段时间内市场的大多数个股还是倾向于调整的。

从技术面上看,目前市场正在等待方向性的选择,那么市场到底是向上还是向下呢?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这么多的不利因素背景下, 12月份的A股市场没有大跌没有向下选择方向,而是顽强地顶住了各种利空因素,弱势横盘震荡。因此,12月份市场的不跌,其实就是最大的利好。这证明市场的大多数资金还是看好后市的,而且市场也没有太大的做空动能。

当然了,我们更期待市场在技术面上能够形成向上的放量突破,能够明确地选择出向上积极做多的趋势方向,这对一些右侧交易者,尤其对那些趋势交易者的吸引会更大。而一旦趋势确立,市场上的资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犹豫了。

热点方面,这次很多市场人士都没有想到,新能源汽车的源头如锂矿等原材料生产商、锂电池制造商等,会出现疯狂炒作的行情,个股如多氟多、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众和股份、西藏矿业等争相表现。然而,新能源汽车整车环节的表现却很差,原因在于它们是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受害者。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继续超预期大增,也造就了充电桩等一些电气设备的个股强势上涨,如上海普天、奥特迅、特锐德、万马股份等。锂矿、锂电池、充电桩以及一些相关的电气设备,这些板块热点个股,仍将贯穿明年的一季度行情,大家可以密切关注。

针对于注册制的推出,笔者认为,最大利好券商股和创投概念股,以及跟风的一些园区概念股,如券商里的龙头西部、东兴、国投安信等,大家可以选择跟踪;而创投概念的2只龙头唯有鲁信创投和钱江水利。其它所谓的创投概念股,都是跟风。

还有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概念,也将是明年一季度要继续炒作的板块热点,而VR龙头热点股中的最大BOSS暴风科技、天音控股,目前仍在停牌当中,其余如岭南园林、利达光电、水晶光电等也不错,建议大家深度挖掘一下。

改革新方向对中国内需市场的影响 篇7

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为中国经济现在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 第一叫做增长速度的换挡期。这也和我们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特征有直接关系, 比如说我们过去, 中国经济更多的是靠人口红利来支撑, 但现在我们中国的劳动力人口, 据统计, 前年减少345万, 去年又减少245万, 两三百万的减少, 显然人口红利对经济强有力的支撑已经成为过去。

第二就是我们现在一个结构调整的镇痛期。结构有问题, 增长方式是结构问题, 看今天北京这个天气, 雾霾的状况。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结构问题, 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 是我们的增长方式问题, 是我们结构调整问题, 这道槛我们必须跨过去。

第三就是前些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实施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 它有副作用。

那么在这个复杂和困难局面下, 对经济再做一个技术性的分析, 分析宏观经济最简单的就是“三架马车”, 投资、消费和出口, 如果“三架马车”还是有力量的, 我们就没问题。先讲出口, 应当讲今年美国经济自己预测2.8%, 如果美国能实现3%的增长, 显然会对整个世界经济包括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个很好的正效应。欧盟也会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复苏状态, 所以为中国出口从根本上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我们自身加大对出口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创新, 我觉得今年出口会好于去年。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 他给“三架马车”加了一个词, 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为什么讲消费是基础作用, 我们现在有7年左右的时间要解决3亿人的问题, 1亿农民工进城问题;1亿人改善生活问题;1亿人城镇化的问题。这会对整个经济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我们现在城镇化说起来是53.73%, 但实实在在的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如果今后我们每年实实在在地提高一个百分点, 就意味着每年有上千万的农民成为市民。每年城市化率要是提高一个百分点, 就意味着每年有上千万人消费提高3倍。

关于电子商务和我们传统百货业,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在他那本经济学教科书里如此定义商业, 商业是什么, “商业是最古老的艺术, 最新颖的文明。”所以我觉得电子商务和我们传统商业都是最古老的艺术和最新颖的文明融合在一起。前年马云他们打赌, 让我当见证人, 我说我还是相信电子商务, 这种创新有着改天换地的能力。因为前年的时候, 我们全国商品流通总额是20万亿, 马云一个就占了1亿, 所以我说电子商务有强大的能力。

在我们家, 我老伴跟我说身体不太舒服, 我说赶快到医院去治一治, 我爱人说好, 她就去医院了, 什么医院呢, 就是商场, 进了商场什么病也没有, 走得那个快。电子商务再有力, 也起不了对我老伴的那种“医疗作用”。所以我现在主张传统商业百货还是应该完善它的“医疗作用”。一个人购物, 不仅仅是购买商品和货品本身, 还要追求这个过程, 而这个过程就是前才提到的这种服务, 这种服务绝对不是电子能够解决的, 所以传统零售百货业怎么能没有前景呢?

CBA的市场开发与改革方向探讨 篇8

关键词:市场开发,CBA,改革

中国篮球协会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篮球协会、各行业篮球协会等为团体会员组成的全国性的篮球联合组织,在国内篮球领域拥有近似“垄断”的影响力。当前的CBA篮球联赛中各俱乐部进行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必然要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而在目前政府体制下,篮管中心对CBA联赛保持着控制力;另一方面,中国篮协还未形成独立的市场开发和推广公司,缺乏对CBA篮球市场自主开发和经营能力。

当前的CBA联赛涵盖篮协、运营商、俱乐部、赞助商、开发商等互相支持的利益主体,提高了中国职业篮球水平。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市场开和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市场开发的方向和职业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篮球职业联赛的改革。

1 CBA市场开发分析

1995年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正式诞生,CBA正式步入职业化发展道路。从中国男篮职业联赛诞生的时刻起,职业联赛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扰,随之而来的是愈来愈高的改革呼声。

我国CBA改革的思路总体是走NBA成功典范之路,中国篮球的发展近年来一直以职业篮球成功的典范NBA为依据和参考。但是,中国的国情有其独特之处:中国的政府干预比较明显,同时存在中国篮协和中国篮管中心两个组织。

中国篮协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群众体育社会团体,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篮球联合会相应的国际篮球运动的唯一合法组织。它的任务是根据国家的体育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统一组织、协调全国篮球运动的开展,推动群众普及活动和运动水平的提动高,促进亚洲和世界篮球运动的进步;但是管理国内各级篮球联赛的则是篮球运动中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国篮协在国内的职能作用,同时也存在领导者在两个组织同时任职的情况,篮管中心也是全权负责CBA联赛的运作和推广,作为球队投资人的俱乐部却没有多少权利。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改革道路必然曲折而漫长。

最先承担男篮职业联赛赛事运作的是国际管理集团,1995年,男篮甲A职业联赛推出,IMG(国际管理集团)成为这项赛事的商业运作方。IMG与篮管中心的合作采取了由IMG承包联赛的冠名、广告等招商权的模式,当时的运作模式应该属于合作发展模式。

到2001-2002赛季,中国篮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开发和经营部门,CBA的商业开发改由篮管中心下属的中篮体育开发中心运作。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市场开发和运作经验,该阶段的运作效果不好。

2005年,篮管中心与瑞士盈方公司签署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中篮盈方,中方控股51%。盈方每年提供650万美元作为篮管中心和各俱乐部的联赛运营经费,包括各俱乐部场馆广告在内的CBA经营权则被统一收归中篮盈方所有。整体收入的85%作为篮管中心和俱乐部的联赛收入,其余15%由盈方保留。虽然中方拥有中篮盈方的控股权,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应该属于经营权的转租形式,中方仍然没有形成自身的市场开发能力。

2 CBA市场开发方向分析

篮管中心是篮球职业市场的实际控制者,涉及到我国职业篮球和各个年龄段的训练和比赛的管理工作,是中国篮球职业化的主导者。

CBA招商方案将赞助商分为四类,3个主要合作伙伴,4个市场合作伙伴,一个指定鞋类和服装合作伙伴,数量不限的指定供应商。在最主要的”主要赞助伙伴”领域,CBA将其分解为常规赛、季后赛和全明星赛三大块,允许各赞助商相互交叉,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CBA的开发和承办逐渐意识到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中国篮管中心成立了联赛委员会和联赛办公室。篮管中心对CBA宏观调控,实际运作是由联赛委员会和办公室负责,包括所有的规则、条例、市场推广、球员管理等所有内容都从篮管中心划分出去了。这一变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将CBA联赛变成完全独立自主经营的企业模式,完全的职业化。这种弱化行政管理,强调市场调控的改变需要很大勇气。篮管中心决心将新联赛当作产业运作,是质的变化。

2.1 市场开发过程的矛盾分析

联赛的电视转播不能满足职业联赛发展的需求,“由于C BA联赛自身的竞技水平、观赏性、市场宣传、电视转播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了其电视转播机构数量较少,覆盖率较低,电视转播收益相对不足等问题。”[1]CBA联赛的电视转播经营还有很多急需改进之处。

“实际上CBA各俱乐部的预算并不多,俱乐部的费用主要还是花在联赛竞赛费用,如主客场比赛来回的差旅费、主场招待费用,平均每年500万左右,另外就是外援的工资。篮管中心对俱乐部球队的回报大概是冠军球队在350万-400万元之间,一般球队在200万元左右。”[2]如何合理进行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仍是联赛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篮协改革方向

有鉴于此,中国篮协在遵循市场化、职业化运作的规律下,在赛制、赛区、外援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培养篮球人才的北极星计划;在中国篮球迈向职业化的过程中,除了有南北分区、增加联赛队伍,放宽外援使用限制等政策外,在赛场内将进攻时间由30秒改为24秒、比赛时间由40分钟增加到48分钟、场上裁判由两名变为三名,六犯离场等一系列举措促进了中国篮球职业化的进程。

职业体育的内涵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和体育市场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利用高水平竞技运动商品价值,参与社会商品活动和文化活动,使竞技运动员获得丰厚的报酬,并为社会提供体育和文化服务的一种活动”,职业体育的发展实际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和层次的产物,因为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职业化本身也有很大的不同。

从总体上讲,如何提高比赛的精彩程度,吸引更多球迷的关注,培育完善的篮球市场体系,解决好俱乐部、篮管中心、中介机构以及球员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是CBA改革的关键所在。

3 结论与建议

3.1 提高比赛的精彩程度,增强吸引力

体育竞赛的观赏性至关重要,只有比赛的精彩程度提高了,才能吸引更多的球迷和观众来观看比赛,比赛受众增加,篮球市场自然就有很好发展。

3.2 完善联赛的管理制度

目前的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发展已经相对稳定,比之足球联赛赛场中记者多于观众的场面要好上很多,但是与大洋彼岸的NBA相比仍然有诸多差距。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行,如何明确球员引进制度,球员薪酬与奖惩制度,球队准入制度,俱乐部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完善的职业裁判制度,球员的训练培养制度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3.3 完善市场开发体系

当前的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市场开发水平较低,主要以转租和合作的方式进行。把联赛各环节纳入统一的体制和范畴之下,成立一个联盟或者公司,合理划分部门的职责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家宏,魏磊.CBA联赛电视转播经营问题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2009,39(2)

[2]文龙.CBA球队东施效颦盈利难收支平衡只有广东一家[EB/OL].新浪网.2009.12.30

[3]王建国.CBA联赛权力分配的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2009,26(4)

市场化方向 篇9

何黎明

副主席:戴

戴定一、崔忠付、周林燕、任豪祥、贺登才、蔡进

学术委员:

(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士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王佐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王健福州大学副校长

王国文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

王宗喜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

冯耕中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任兴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刘秉镰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

朱道立复旦大学上海物流研究院院长

何明珂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宋则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宋远方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张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院长

张舰天津滨海泰达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张际庆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錦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院长

李凯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士生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院长

拳厚圭上海市物流学会会长

汪鸣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

汪晓秀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沈绍基中国仓储协会会长

陈文玲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

陈功玉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

杨长春对外经济贸易i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部主任

金秀满解放军后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超峰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

恽绵德利得物流总公司运营总监

洪水坤中国诚通集团总裁

荆林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夏春玉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

海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翁心刚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

黄远新远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黄有方上海海事大学校长

谢如鹤广州大学 (商学院) 院长

缪立新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

薛世明大庆油田物资公司副经理

鞠颂东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I受

魏际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秘书长:

市场化方向 篇10

1 健康检查机构的发展变化

1.1 我国健康检查的发展历史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营养学、运动学、中医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 其主要研究范围是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慢性疾病及其转归。在我国健康产业是新理念。2003年7月28日, 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利用市场机制, 培育健康产业”。作为新世纪医疗行业的朝阳产业——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检查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极为迅速。截至到2003年底, 仅北京市从事健康检查的机构就有500多家, 体检人数达300多万人次。专家预测, 我国目前每年体检市场产值不低于50亿元, 并且这种趋势和市场的需求仍然在不断的增长。这既说明了人群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 也昭示了医疗消费、健康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2]。2007年7月28日, 中华医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健康管理学分会的成立大会, 这标志着我国的健康管理事业正向专业化的迈进, 是我国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专业化, 标准化的标志。

1.2 健康检查机构的分类和变化

健康检查作为一门新兴的健康产业正在高速发展。近5年来, 各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社会资本等设立举办体检机构数量每年以几何倍率增加。我国目前从事健康检查的机构主要分为3类, 一是附属于一般综合医院或医学中心的体检机构, 二是独立的专业的体检机构, 三类是社区卫生健康管理体检机构[3]。现阶段, 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面尚难普及, 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正在兴起, 全社会的医疗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因此, 这些机构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存。随着国家《健康体检服务管理办法》的颁布, 将对各类体检机构进行分级管理, 健康检查市场将重新“洗牌”, 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体检机构将会逐渐消亡。作为医疗机构附属的体检机构, 患者和体检者共用同一套医疗设施, 如果引起交叉感染将会出现新的医疗纠纷;作为专业的体检机构, 前期投入巨大、市场运作未成熟、客源稳定与否、体检后续工作的展开将是对其很大的考验。随着体检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未来两者将会以尝试合作的方式融合, 健康检查机构将彻底和医院脱离, 成为各自独立的机构, 但健康检查的后续服务如体检出的疾病的治疗将由医院来承担。如此一来, 医检分离的真正受益者还是体检者, 可以享受健康检查带来的好处而不用考虑其他的问题。

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健康检查市场的影响

进入21世纪,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兴起和高速普及, 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对体检机构来说, 新兴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计算机网络使健康检查速度大大提高, 许多体检机构实现了健康检查网络信息咨询、预约、下单的一条龙服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使健康检查的数据传输更加准确、及时, 避免了人工劳动引起的误差, 减少了因此而与体检者的矛盾纠纷[4]。同时计算机网络把所有的工作人员从繁杂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从事更有意义的市场开发和咨询服务工作, 把无聊枯燥程序化的、不和体检者发生联系的相关工作全部交给计算机去做, 使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真正有时间考虑客户需求, 客户服务, 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研究客户变化、研究市场变化等工作中。

2 体检机构和其他相关社会机构的合作

2.1 与医院的合作

在我国, 很多体检机构本身就附属于医院或者是从医院中分离出来的, 因此和医院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对专业体检机构来说, 和医院保持合作也有利于其体检中和体检后续工作的开展。对大医院来讲, 看中的不单单是体检所带来的利润和存在的市场, 体检后的治疗市场更为重要, 放弃前者就有可能失去后者[5]。但是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体检市场的逐步成熟, 医疗、体检逐步分离势在必行, 这本身也有利于健康检查市场的健康发展。健康检查利己、利家、利民、利国, 作为从医疗行业切割出来的新产业, 只有专注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才能更专业, 使体检结果更精确;体检和医疗分离, 减少了体检者获得医院感染的机会, 减少了体检机构的潜在风险和纠纷;而不开展手术治疗项目的医检分离模式, 从根源上杜绝“为赚取检后治疗费利润而更改体检结果”的利益诱惑与道德风险, 能使体检结果更公正。

2.2 保险公司的介入

我国健康检查的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保险业的进入。2006年上半年, 全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193.73亿元, 同比增长21.23%。2006年8月, 保监会出台了《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同一时间, 英国最大的医疗保险服务公司——保柏与中国最大的健康检查连锁机构——慈铭医院管理公司决定携手合作, 健康体检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进一步催热健康保险市场。随着市场的发展成熟, 医院、企业、保险公司三者在健康管理中实现了三赢。对保险公司, 能够有效地控制赔付风险;对医院, 有利于拓宽服务范围;对企业, 可以节省医疗费用而降低企业成本。

2.3 与中介机构的合作

由于相关部门会逐步推出各种规范体检市场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文件, 体检市场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 恶意竞争和某些不良的操作会逐渐得到遏止。在这种有利的形式之下, 中介机构会渐渐的介入, 中介机构的介入, 对体检机构是非常有意义的, 可以使体检机构把更多的精力和人力资源投入到业务研发和技术开发上, 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 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对大多数体检者而言, 体检行为是一项连续的、周期性的市场行为, 不论是中介机构还是体检机构, 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市场和客户不负责的行为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3 体检机构的市场运作

3.1 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 国家有关健康检查的各种法律法规将会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健康检查的要求也会随之不断产生新的需求, 健康检查市场的行业规范也会成为市场完善的内在动力之一。健康检查市场既然逐步完善成为一种新的产业, 它就必然遵循所有产业的市场运作的共同规律。

高端市场:根据一般的市场规律, 高端市场不可能有很大的消费人群。高端消费市场所展示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只是为很少一部分有经济实力和尝鲜的客户所准备。它体现的是一个体检机构的最高技术水平, 是一个健康检查机构技术力量的集中体现。

中端市场:和高端市场相比, 中端市场实际上有更大的消费群体和利润来源, 它是一个体检机构稳定的消费群体和利润来源的关键, 它是一个健康检查机构能否从市场上赢得的关键所在, 因此绝对是市场竞争的主力战场。中端市场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如何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是摆在每一个从事健康检查行业的管理者面前最现实和残酷的命题。

低端市场:低端市场是一个体检机构在低消费水平层面向社会人群展现自己服务的舞台, 也是体检机构扩大市场影响力, 加强自身号召力的广阔市场。低端市场的利润虽低, 如果能加强市场的开拓, 低端市场的消费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中端市场转化, 甚至向高端市场转化。

3.2 专业化的管理和运作

作为新兴的健康产业, 在国外体检机构的专业管理和运作已经成熟, 在我国健康检查市场虽然发展迅速, 但毕竟起步晚, 不论是专业化还是市场运作仍然属于初级阶段。新近成立的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创刊的《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已经迈出了自己的专业化步伐。慈铭, 美兆, 国宾等已经开始尝试在较大范围内开展健康检查连锁机构, 我国的体检机构开始了市场化的商业运作。但是体检行为作为一项连续的, 周期的市场行为, 大的连锁机构如何解决体检客源的本地化, 异地体检的后续服务仍然是一项新课题。

3.3 体检流程和体检结果的标准化

体检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 当其已经成为全民的一种生活需求, 则市场对体检中的体检流程的标准化将成为一种新的要求, 标准化的流程对市场来讲, 也意味者透明, 使体检市场的竞争成为一种透明的竞争, 不符合市场要求的体检机构将会逐渐出局。标准化的体检结果将使体检机构的结果更具权威性, 使体检机构的结果能得到各个医院认可, 为体检者进一步治疗节约大量的费用, 也为社会节约大量的宝贵的医疗资源。

3.4 个性化的体检需求和人性化的服务

目前健康产业市场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争夺客源变成了综合实力和经营理念的较量。体检者到体检机构都是来接受服务的, 而且是从身体到内心的需要都有, 怎么才能让体检者安全、健康并且心情愉快地走出体检机构?谁最先认识到这一点, 并在这一点上做得更好, 谁就会赢得更多的机会, 谁就赢得了市场。在实际市场运做中, 每个体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文化背景、经济能力均不相同, 因此对体检的个性化需求也不相同, 如何在保证体检效率的同时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体检需求仍是体检机构要经常面对的问题。健康检查的人性化的服务不仅包括体检过程中的亲切、认真的检查, 还包括体检前的耐心的咨询解答, 体检结束后的及时反馈体检结果, 解释体检结果以及给予体检者相关的建议。总之, 人性化服务无处不在。

4 健康检查与健康管理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健康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健康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被证明能有效地降低个人的健康风险, 同时降低医疗开支。随着我国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 个人也需要承担部分医疗费用, 所以人们更看中“预防比治疗更经济”。有专家指出, 健康检查只是健康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由于健康保险的发展以及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 要求医生能更好地指导病人进行疾病预防以及更加节省医疗费用。通过健康管理美国的医疗费比以前节省了大约10%, 同时避免了疾病的发生, 提高了生活质量[6]。

目前, 我国还没有相应的行业规范以及权威的管理组织, 政府立法相对滞后。属于新兴市场的体检市场, 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而不断扩大, 参与竞争的机构也会逐渐增多, 但不规范的体检机构会造成有病漏查、无病误查的现象。因此, 健康检查还需健康组织的行业强化管理。健康检查作为健康产业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 如何使健康检查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 需要政府、行业、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7]。

5 健康检查市场的未来展望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对我国未来的健康检查市场进行展望, 未来中国的健康检查市场布局, 一是以大型独资或合资的企业以连锁经营的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布局, 以市场人气吸引社会各消费层次的青睐;一是各地各大型医院以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人脉为后盾, 以医院附属的检查机构为深入市场的触角进行抗衡, 主要阵地在各地的大型企事业单位。两者在并存若干时间后, 必然以某种互利的方式进行融合。健康检查机构将彻底与医院脱离, 成为各自独立的机构, 但健康检查的后续服务如检出疾病的治疗将由医院承担, 体检市场将会细分为客户→中介机构→保险公司→体检机构→医院的标准的服务模式。健康检查市场将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畴内, 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 提供更加专业化、人性化、个性化、标准化的服务, 满足社会各消费层次的多种需求。随着社会进步, 人民群众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需求, 健康检查将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成为新的健康投资的方向, 将为社会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 将使社会的整体健康状况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俊停, 王文涛.中国健康体检产业之发展.中国卫生产业, 2004, 1 (9) :88.

[2]汪言安, 陈国东.群雄逐鹿医疗体检市场争夺激流暗涌.健康大视野, 2005, 8 (1) :23-24.

[3]樊广林, 司菊霞.现阶段健康体检机构类型分析.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7, 1 (1) :52-53.

[4]张明军.健康体检网络管理系统的优势与发展方向.中国药业, 2007, 16 (5) :50-51.

[5]王霞.加强医院健康检查工作质量的管理.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5, 8 (4) , 350-351.

[6]钟毓瑜, 陈志锦.健康管理在体检服务中的应用.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 (2) , 234-236.

不同艺术方向的市场归宿 篇11

“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含混的。目前出现的冠以“中国当代艺术”之名的艺术品,艺术方向也是非常多元的。从艺术市场的角度看,这些不同方向的艺术品所面对的消费者也各有不同。

“当代艺术”是源发于西方的,西方当代艺术史的逻辑演进很清晰:现代主义在解构了以“再现客观表象”为基点的写实体系后,引发了艺术语言的解放,对各种非写实的艺术形式的探索成为现代主义的主线,其它艺术方向也蓬勃生长。当艺术内部的形式主义探索达到饱和后,艺术走向了“非艺术”,与生活中的其它领域进行广泛的融合,尤其是关注政治、经济、社会问题。这引来了艺术的更大、更自由的解放,艺术也逐步发展为“当代艺术”、“视觉文化”。

和西方的文化环境不同,就像地区间发展很不均衡,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并存的中国社会一样,“中国当代艺术”基本上是现代主义艺术、当代艺术的综合体。只要艺术形式是非写实的、或不同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在中国就被认为是“当代艺术”了。换句话说,只凭形式的新颖就可以被看作是“当代艺术”。这也不算是什么问题,虽然中国人的艺术观可以进一步开放和当代,但艺术是多元的,如此才能形成丰富的生态,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而且,在并不遥远的1970、80年代时,即使只是采用非传统的形式来画静物和风景,都被视为艺术先锋。

不同方向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所面对的消费者也不同。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从中发现重要问题,进行个人化的精彩表达,这一方向主要面对的是国际当代艺术史和当代美术馆系统,被这些严格的国际学术系统所检验、选择后,可以进入国际当代美术馆。这类艺术品的价格是最为坚挺的,也是升值空间最大的。比如张晓刚的《大家庭》,10年前几千美金一幅,如今几百万美金一幅,即使西方普通收入阶层也已无力消费,中国的普通消费者更无力消费。中国当代艺术中的“F4”、“海外四大金刚”等,都是进入这一系统后,才能有如今的市场高价。但这一系统的选择是非常严格的,只有极少数人能列席其中。而且,这一方向因为其高度专业性,需要消费者具有相当专业的判断力,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是不具备这种判断能力的,或对这一方向兴趣不大。于是,这一方向的高度专业性,让普通艺术家和消费者置身局外。

与国际学术系统较为疏离,但较为符合中华文化系统(主要集中于中国大陆、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的艺术观,尤其是富豪阶层的艺术观。这样的艺术方向,基本被这一阶层认可并购买。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传播,身处中国文化圈中的人,对中国传统艺术中透露出的审美倾向有更为亲切、自然的熟悉感和认同感,这形成了日积月累的审美惯性。伴随着文化的持续开放,这一阶层在对中国传统艺术样式感到审美疲劳后,对艺术形式的新颖有所需求。再加上文化身份、文化地位等政治目的。这时,在艺术形式上是非传统的、但审美倾向上又接近传统的艺术方向,更符合他们的艺术需求。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以及欧美近期的经济低迷,这一方向与国际学术系统并行,并将继续延续下去,而且消费市场很大。

远离时代、社会等“宏大”问题,淡化“批判”意识,关注当代生活中丰富多元的日常体验,从中发现愉悦、诗意之处,以新颖独特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一方向贴近中产阶级的日常体验和心理需求,从而更为真实、亲切,符合他们的艺术需求,是他们心仪之物。但中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有限,只有当这类作品的价格在他们的购买力之内时,他们才可能消费。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当下的中产阶级人群越来越大,他们的文化水准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有消费这一方向艺术品的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的加入,中国艺术家的数量也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看,这类艺术品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有巨大的可开发潜力。

市场化方向 篇12

关键词:瑜伽服,发展趋势,设计方向

一、瑜伽修习者的需求分析

1. 专业修习者的需求分析

由于专业瑜伽修习者将瑜伽视作一种心灵修行或者说一种信仰, 所以专业瑜伽修习者在瑜伽服的选择上更注重穿着的舒适度, 为了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 专业的瑜伽大师们在服饰上往往要求“零束缚”, 无论是衣服的面料还是细节设计都不能成为修行的累赘。瑜伽本身是讲究静心与净心的运动, 所以专业瑜伽修习者在颜色的选择上通常都以素雅柔和的纯色为主, 也有少数会选择有极小面积图案点缀的瑜伽服。

2. 业余修习者的需求分析

这类修习者中, 上班族占了一大部分, 他们一方面希望通过瑜伽来改善自身的亚健康状态, 另一方面却无法从快而机械化的都市生活、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强烈的竞争中脱离出来, 所以在业余瑜伽修习者的眼中, 瑜伽往往仅仅被看作一种运动或者说一种消遣。女性修习者也将瑜伽视作减肥塑身的一种途径。这就造成了在业余瑜伽修习者对瑜伽服的选择中, 主要是为了满足自我的审美, 而对功能性的追求也就相对的降低了, 于是时尚美观、修身舒适就成为了他们的普遍需求。

二、瑜伽服市场现状

1. 瑜伽运动的现状

一方面, 瑜伽这种起源于印度的运动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对外交流, 迅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大陆, 在城市中广为流行;另一方面, 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均GDP的提高让一部分现代人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 而开始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与此同时, 社会生活带来的高强度的压力也使人们多数处于一种称作“亚健康”的临界状态, 为了改善这种状态, 人们开始寻求各种各样的运动。瑜伽的主旨是从身心的自律开始最终达到自我认识的升华, 它与现代人生活理念相契合并且迎合了现代人希望以短时间、少运动量来改善自身生理或心理健康状态的心理, 并且瑜伽运动本身场地、用品需求低,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这项运动中。

2. 瑜伽服的产品现状

目前市场上, 偏成衣化的设计占主流地位, 这种时尚得体的设计更受业余瑜伽爱好者的喜爱, 其基本结构为“上衣下裤”, 通常选择弹性好、柔软舒适的面料, 上装多为简洁的版型配合抽带、打褶、网纱、蕾丝等装饰而成;而下装多为中高腰直筒裤、喇叭裤、灯笼裤和束口裤等。

瑜伽服作为一个边缘产业, 本身概念性不强、特点不明显, 综合销量利润等因素显示, 网络相比实体店更适合瑜伽服的销售。近年来, 网络上各种品牌的瑜伽服大量涌现。但现有的大多数瑜伽服各方面均与普通运动服装无太大差异, 虽然也有部分瑜伽品牌开始对瑜伽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提升, 但均大同小异, 所以瑜伽服市场急需一场足以让瑜伽服从运动装中脱离出来并拥有独树一帜地位的变革。

三、影响瑜伽服购买的因素

1. 购买因素分析

面料, 用来制作瑜伽服的面料有弹性好的莱卡、新型芦荟芳香面料以及吸湿透气性好的竹炭纤维面料, 由于大部分消费者对面料的认知度不高, 所以在面料选择上, 还秉承着对一般运动服的选择理念, 认为透气性及弹性是最为重要的性能, 对于吸汗性和光滑度则不是很在意。

价格, 在各大瑜伽服主要的销售网站上, 排除节日活动对价格的影响, 消费者通常会选择价格为一百元至三百元人民币的瑜伽服, 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瑜伽服消费者的月收入在中上等水平。

风格, 由于中国传统的保守思想, 裸露较多的性感型瑜伽服的销量不大, 而大多数人则偏爱时尚型和简约型, 其中年轻人更偏好于时尚型, 中年人则更喜爱简约型的瑜伽服。

结构, 部分消费者会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 如肥胖、关节疾病等, 而在购买中更注重衣服结构, 比如衣身结构的遮挡性或对肘部、膝盖等特殊部位的防护。

2. 不购买因素分析

一部分参与瑜伽运动的消费者会选择一些普通的运动休闲服装来代替瑜伽服, 因为在他们看来, 瑜伽服与普通运动装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现有的瑜伽服又往往是价格高却色彩单一、款式陈旧。由此可见目前消费者没有对瑜伽服形成概念, 也没有体现出对瑜伽服的特殊需求。

四、瑜伽服的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国人对瑜伽运动的认知程度显示, 大部分的消费者仍处于参与的阶段, 他们主要希望通过适量的运动来改善健康状态, 所以在瑜伽服的选择上也就更偏向于时尚化, 而瑜伽运动的宗旨是通过运动舒展身心, 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提高自我认知, 所以瑜伽服的设计也就要随着消费者对瑜伽运动的认知阶段的改变而变化。针对消费者不同程度的审美, 未来的发展中, 瑜伽服的设计亟待突破传统的设计定势, 不仅要在风格上有装饰性强的时尚化、中国化设计, 更要有趋于专业化的功能性设计, 例如在裤装设计中对腰腹部的防护和女性上装设计中胸部的保护等等。

五、瑜伽服的设计方向

1. 中国化设计

在近期的瑜伽服设计中我们开始注重中国历史与时尚的结合。在印花图案上, 将中国的传统图案如剪纸、汉字、青花、脸谱等融入瑜伽服的设计中, 通过图案将瑜伽服的设计系列化;在版型的制作中, 加入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如旗袍的开衩、汉服的领型、唐装的分割等, 这些细节的使用可提升衣服本身的文化感;在颜色上, 产品多运用浅色系并借鉴国画丹青的配色, 以达到平静身心的作用。在这一类的设计中, 侧重于将时尚与专业瑜伽相结合, 最终打造出独树一帜的中国式瑜伽服。

2. 专业化设计

这一类设计主要针对专业瑜伽修习者的需求, 在设计中更侧重于功能性, 颜色整体以素雅干净为主, 减少装饰性的细节设计, 主要注重版型、结构和面料的多变。在版型上, 以人体各部位在瑜伽运动中的变化为基础来改善瑜伽服对人体的束缚度, 比如, 注意对腰部及肚脐的保护, 专业瑜伽修习讲究“丹田之气”, 忌讳腰腹部受凉。在面料上, 研发新型、更亲肤的面料来最大程度的提高瑜伽服的柔软贴体感, 已达到提升人体舒适感的目的。在结构上, 上衣袖口要略微宽松, 以自然敞开为宜, 防止在做上肢伸展时束缚感的增加;裤装则以中高腰的长裤或九分裤为主, 可用抽绳等具有能够调节脚口松紧功能并且具有一定装饰性的设计, 这样可以既防止裤筒在做一些仰卧后翻动作时发生下滑, 外表上又美观。

3. 时尚化设计

消费者更偏爱这一类时尚化的瑜伽服。而原因主要是在这一类的瑜伽服设计中添加了大量的成衣元素, 模糊了瑜伽服与时装间的界线。采用如莱卡与蕾丝、网纱等的多种手法拼接并且运用各式印花、撞色, 使得其无论是作为居家服还是日常着装都绰绰有余, 提高了瑜伽服本身的穿着频率。通过大量的灵活设计, 如打褶、抽绳等,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自主调节服装的贴体度, 在极大地迎合了消费者追求个性、特立独行的心理的同时也拓展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消费市场。在这一类瑜伽服中, 我们采用两件套或三件套的自由搭配设计, 这种一衣多穿的多件套搭配设计使消费者可以自由应对温度的变化, 经济实惠又个性百变。

参考文献

[1]冯颖.女子瑜伽消费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7

[2]刘巍然杨以雄张燕金智苑.上海首尔女大学生网络消费比较分析[A].东华大学服装学院.2009

[3]高雪梅王建萍.我国瑜伽服市场现状及需求分析[J].东华大学.2011

[4]吴小萍.常州地区瑜伽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下一篇:审计与财务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