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会计管理

2024-10-05

战略会计管理(精选12篇)

战略会计管理 篇1

一、管理会计产生的历史回顾

作为向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管理信息的管理会计, 从历史上看, 它是会计向企业管理纵深应用的产物, 是会计与管理综合发展的结果。

20世纪初, 生产技术突飞猛进, 企业管理开始步入泰罗倡导的科学管理时代。与此相适应, 新的会计观念与技术方法, 如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相继出现, 并在企业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标准成本计算制度和预算控制的着眼点是规划和控制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 以控制会计为其核心内容。以事前算账为根本特征的管理会计从此产生, 即以“标准成本计算制度”、“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标志的管理会计雏形开始形成。1922年, 美国会计学者奎因坦斯和麦金西分别出版了《管理的会计:财务管理入门》和《预算控制》。1924年, 麦金西又出版了《管理会计》专著, 主张会计工作的重心应该从对外提供信息转移到对内强化经营管理方面。

自此以后, “主内”的管理会计便迅速蓬勃发展, 与“主外”的财务会计珠联璧合, 相辅相成, 全方位地体现着现代会计的控制职能。

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的催生剂

20世纪30年代以前, 工业革命席卷全世界, 工业品市场急剧扩大, 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时的企业管理主要是以提高企业内部生产效率、源源不断地提供低价的、标准的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 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是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性管理模式。与此指导思想相呼应, 传统管理会计通常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 功能主要在于预算和控制, 而且预算以短期预算为主;同时, 管理会计局限于企业内部, 倾向于使用账簿中已有的财会数据来看问题, 并依据已发生的事件来解释环境的变化, 管理会计成了财务会计的“副产品”。

二战后, 市场进一步国际化, 市场竞争空前激化, 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发展不适应的种种问题全面暴露。如何解决企业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 是传统企业管理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80年代以后, 竞争日趋激烈, 外部环境瞬息万变, 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战略管理的观念和技术越来越受到瞩目, 传统管理会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

第一, 全方位整体性与局部性。从战略的角度看, 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战略管理会计要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 将视角扩大到企业整体, 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力。传统的管理会计以企业和企业内部的各责任单位为主体提供单一的会计信息, 只注重结果, 而不能将结果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

第二, 时空的统一性与间断性。战略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 以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 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 因而需要战略管理会计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 着眼于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传统的管理会计则是着眼于有限的会计期间“利润最大化”, 容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

第三, 无限开放性与封闭性。环境的不确定、竞争的加剧导致了战略管理的产生, 外部环境是战略管理的着眼点, 这就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 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传统的管理会计立足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致力于企业内部信息量的收集、分析和比较, 所提供的只是单个企业自身的绝对数据, 而不能指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相对地位。

第四, 动态性与静态性。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和特定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的, 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所以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这就要求战略管理会计也应该采取动态、灵活的方法体系, 不仅要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 而且还应该采取一些诸如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法和价值链分析的方法。

综上所述,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了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而产生的, 但这并非意味着传统管理会计没有存在的必要, 战略管理会计只是传统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传统管理会计注重内部管理, 并从战术角度深入到企业内部的作业水平, 致力于“知己”。而战略管理会计则站在全球高度, 从战略角度扩展到宏观层面, 寻求企业整体竞争优势, 致力于“知彼”。两者相辅相成, “这种微观深入与宏观扩展的结合是现代管理会计为适应复杂多变客观环境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为决策支持系统, 战略管理会计是服务于战略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 即服务于战略比较、选择和决策的一种新型会计。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 具体地说, 它是指会计人员运用专门方法, 为企业提供自身和外部市场及竞争者的信息, 通过分析、比较和选择, 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制定、实施战略计划以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环境分析、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业绩的综合评价等, 每一部分都与战略管理紧密相连, 本文着重从环境分析和业绩的综合评价两个方面分析其对战略管理的作用。

(一) 环境分析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环境对企业产生双重的影响, 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另一方面又制约着企业的经营活动, 甚至会带来风险。尤其是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 企业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反应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 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不仅需要企业内部信息, 而且还需要与外部环境相关的信息, 而战略管理会计正是基于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信息需要, 充分关注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影响, 通过实施环境分析, 据以搜集相关的信息。

1、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 社会、文化、人口因素, 政治、法律因素, 技术因素, 竞争因素。战略管理会计对这些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制订新的发展战略。如通过分析、判断经济周期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最近的投资, 又如技术进步既可以创造新的市场, 产生大量新型的和改进型的产品, 也使得现有的产品与服务过时。不论属于哪一种情况, 技术环境因素的变化会改变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地位及其竞争优势。总之, 战略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企业特点及其所在的行业特点, 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 研究与判断宏观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 提供相关信息, 并对可供采取的管理措施提出建议, 使企业战略建立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上。

2、内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主要包括资源、能力与竞争能力, 它们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如果企业影响外部环境的能力较弱, 那么, 改进企业内部的环境就成为企业战略最为重要的可控变量。战略管理会计对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企业相对于竞争者的长处与短处, 并将企业的长处与短处与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联系起来, 从而形成企业战略的一个基本轮廓。如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价企业资源与能力:企业作为一种动态的资源转换系统, 是通过一系列的作业实现的, 作业的推移, 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 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而战略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作业链以及与企业内部作业链相联系的外部作业链的统筹, 来实现资源转换能力的优化。通过对作业链的考察与分析, 企业可以在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基础上, 确定企业在哪些作业领域拥有增加价值的潜力。

(二) 业绩评价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战略制订是一种思维过程, 而战略实施则是一种将该思维付诸于行动的过程。企业面临的外部及内部环境的快速而剧烈的变化, 会导致思维与行动的不协调, 当二者的偏离太大时, 企业则应该重新制订战略, 只有这样, 公司才能向既定的目标不断迈进, 而这一过程必须通过参与战略业绩的评价才能完成。

战略业绩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 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 采用科学的方法, 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这一活动包括将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研究进程对计划的偏离, 评价个人绩效和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已取得的进展。

战略平衡积分卡是业绩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 主要通过由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增长这四个层面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第一, 财务层面的业绩评价。财务评价主要从收入增长、成本降低和资产利用三个方面展开, 根据企业的实际数据和行业的标准值, 对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本因素进行分析, 找出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第二, 客户层面的业绩评价。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中, 只有与顾客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企业才能得以持续发展。该层面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市场份额、客户保持率、客户满意度、客户盈利率等, 通过实际和标准的分析, 从而揭示客户对企业产品的青睐度, 进而评价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第三, 内部经营过程层面的业绩评价。单纯地控制和改进财务业绩很难使企业在市场中成为最具有竞争实力的公司, 要使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就必须创新, 讲求质量, 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提高生产率, 降低成本。而战略平衡计分卡把对企业内部经营过程的考核指标定位在创新、经营和售后服务上, 正好体现了这种要求。具体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产品制造周期、产品设计水平、工艺改造能力、生产能力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安全生产率等。第四, 学习与增长层面的业绩评价。战略平衡计分卡所强调的投资重点是未来的投资项目, 因而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职员应不断地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学习, 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 以便及时获取信息;设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具体指标一般有职员保持率、职员的培训次数、信息系统更新程度等。

由上可知, 由于平衡计分法兼顾了长期与短期目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滞后与先行指标、外部与内部业绩指标, 既强调了结果, 也对结果获得的动因、过程进行了衡量和分析, 所以能够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总之, 平衡计分法引入企业战略管理中, 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在组织内更明确, 便于联系企业部门、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战略, 使管理层及员工更加一致地集中精力于企业的绩效改进, 便于企业对发展战略进行检验、确认和修正。平衡计分法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可管理的框架, 同时也使战略本身能根据企业的竞争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以及企业内部条件所发生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2]、毕波.战略管理会计挑战传统管理会计[J].财务研究, 2001 (7) .

[3]、邓厚平.浅探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J].财会月刊, 2002 (4) .

战略会计管理 篇2

[论文摘 要]战略管理会计是当今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广泛激烈的情况下,为满足现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特定信息需要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本文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目标及特点阐述到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论述。

一、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看战略管理会计

1981年, 英国学者西蒙斯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之说。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及相关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是一种外向型和具有长远意义的管理系统。它站在战略的角度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旨在帮助企业管理层从长远利益出发,科学地审视、分析企业的经营现状, 持续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把握各种潜在机会, 回避可能的风险,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依据战略管理会计, 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本企业自身情况,以市场为导向, 从长远利益出发, 全方位地制定动态的战略战术,才可避免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成本浪费现象, 时时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及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传统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虽然能够使企业讲求核算和加强管理,但是,它不仅没有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风险。为了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和不顾风险的缺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等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战略规划;(3)协助管理当局实施战略规划;(4)协助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 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篇3

关键词:战略管理;传统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

一、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

CIMA(管理会计特许委员会)将SMA定义为一种企业对内外部管理及财务信息给予同等重视的管理会计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解也不断深入,国内学者余绪樱(1999)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在战略、战术层的补充。王佳磊(2006)则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顺应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企业管理的需要而提出的关键性创新。战略管理拓展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将着眼点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企业内部,而是进一步的扩展至企业的应用财务会计上,通过对信息的全面分析来制定科学的战略,以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这个系统将企业上升到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企业内外的相关经济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和分析,为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战略管理和外部战略决策提供具有战略性地位的指导意见,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更新决策,以获得长远而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在企业中的应用范畴

1、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般可以分为决定经营方向的企业战略目标、决定产品服务的竞争战略目标和决定企业运行的职能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来自于企业内外部的方方面面,各种战略目标的制定也与之密不可分。

2、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和管理控制系统在整个管理会计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二者几乎构成了管理会计的全部内容。战略成本管理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保持企业发展优势的重要促进因素,是对企业进行完全符合企业自身战略管理需要的成本方面的分析和管理的成本系统。最终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实现以降低成本来提供给顾客更高的使用价值,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及口碑,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3、企业的战略性投资决策

战略管理会计要求企业以战略的眼光来探寻自身,找到企业真实发展轨迹,在考虑企业本身财务效益的同时考虑非财务效益,从而为企业提供有用信息,帮助企业做出全面而切实可行的长期决策。为了更好的适应战略管理会计的要求,一种新的投资战略方法营运而生,在充分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加入风险和战略因素,便于企业更好的进行决策。

4、企业的战略性业绩评价

战略性业绩评价是促进企业管理者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战略观念已经渗入到企业生产发展的各个环节,其战略性评价则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创新性发展,符合了新经济时代的需要。

5、企业的战略风险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企业风险评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长远发展。随着新经济形式的到来,企业往往会为了不在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下风而另辟蹊径,多线发展,相应的风险也进一步提高,此时战略管理会计立足全局、考虑长远的优势就得到发挥。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

(一)竞争对手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超前预判竞争对手的行为,从而有利于企业在自身做好准备的同时又能利用竞争对手的失误而抓住机遇。谢琨、刘思峰(2005)认为:竞争战略的制定与企业对于其竞争对手的分析密不可分,只有准确区分竞争对手并加以分析才能制定企业自身科学有效的竞争战略。

(二)价值链分析

企业的价值链是由一系列分布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的每一个创造价值的环节作业构成,价值链分析是将此过程分解细分为与战略性相关的作业部分,从而便于更好的理解成本形态和产品优势。通过价值链分析,企业可以明确其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企业自身的优劣势和增值与非增值作业,从而为管理层提供全面而直观的信息做出战略决策。

(三)作业成本管理分析

作业成本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科技进步和激烈市场竞争中对成本管理改进和探索的要求。作业成本管理成本考虑的是企业各种有价值的资源,通过对各种作业分配资源来确定企业的产品增值与否,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徐静宜、耿小超(2011)进一步考虑了成本动因,认为管理不应仅仅局限于成本计算本身。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到作业成本管理的应用问题,努力区分作业流程中的增值和非增值流程使企业资源得到利用最大化,保证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三、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必然性

(一)战略管理会计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

当今时代的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谓纷繁复杂、变换莫测,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挑战。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仍然存在不足,在很多方面亟需完善。新的经济形势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重挑战,传统的管理会计已逐渐不能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

(二)传统管理会计对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不足

传统管理会计由于仅提供整体信息而忽略了具体的内在变化,其所提供的信息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此外,传统管理会计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时段性财务报表,时效性难以保证且缺少体现市场份额及顾客满意程度的战略信息,凡此种种,无不表明传统管理会计在新经济形势下的作用逐渐减弱。传统管理会计存在着时效性、灵活性、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不利于企业管理层做出科学的决策。

nlc202309050240

四、我国目前阶段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状况

(一)战略管理理念起步较晚,发展缓慢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便已引进战略管理会计,然而其服务对象却大多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外企。到了90年代战略管理才最先在我国的一些拥有先进经营管理意识和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里得到应用,而在更为广泛的企业大环境中,战略管理的思想意识远没有达到普及和发展。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管理不足,浪费较为严重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很多决策都是“一言堂”,全凭主要领导说了算,没有科学的数据分析来支撑决策。

(二)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仍需提高

国内的大小企业几乎都将企业的重心放在财务会计上,企业管理层更加重视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将财务指标作为一个企业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的关键性信息,在人员的配置上,从事财务会计岗位的人员远远多于其从事于管理会计的。管理会计的地位一直得不到重视使得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困难重重。

(三)战略管理会计缺乏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仅仅依靠传统会计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于宏观经济、企业管理、数据统计、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战略管理会计作为新经济时代发展出现的产物,其所涉及的内容众多,包含了上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国内企业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也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传统的管理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企业的管理人员得不到创新观念的注入,,无法开展深入的研究。加之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数量虽多,但会计高端技术人才数量依然十分有限,战略管理会计人才资源的情况还远不能促进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五、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对策

(一)重视管理会计,促使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

1、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

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要求现代会计一方面要重视各财产权利所有人的利益,即为他们提供有利于分析企业经营现状的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又要求要突出企业法人的管理所有权,即对企业的内部加强管理以保证各财产权利所有人的基本权利。此二者均维护了各利益相关者,同时提高了企业效率,而这也正是会计的终极目标。这就说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相同的最终目标。

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财务会计的定期财务报告和传统管理会计的内部企业报告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需要。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由于其存在着核算体系、会计目标和分析数据的多种差异而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必须打破传统会计的思维束缚,重视战略管理思想,分析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各自优势进行融合。

(二)加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重视创新

会计的存在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会计实务会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而企业组织形式又会随着不同的环境而各不相同。因此,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应该立足自身,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对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不能不加选择地借鉴。我们可以建立专门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组织,广泛的吸收会计领域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逐渐上升到系统理论体系的研究高度,完善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三)改变传统观念,理性思考

传统的管理会计理念束缚着企业的发展,改变传统观念,扩大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宣传成为企业顺利开展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环节。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依靠相对应的先进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改变传统观念,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管理会计,要求企业管理层具有敢于创新的战略思维和立足长远的战略眼光,在理性思考的前提下做出企业的战略决策。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

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要求企业有一个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包括制度健全、体制健全的外部环境和和有助于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内部环境。在现阶段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突出对企业内部环境的建设变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梁鹏丽.JC煤炭储运有限公司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M].天津商业大学,2014.

[2]张亮亮.基于蓝海视角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M].武汉理工大学,2011.

[3]余绪缨.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M].财务与会计,1999(08).8-11.

[4]杨凤清.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研究[M].当代财经,1998(02).47-50.

[5]王洪军.战略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及其整体性实施系统研究[M].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

[6]魏星.企业2.0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的拓展和应用[M].江苏科技大学,2013.

[7]郭永清.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与发展[M].财经问题研究,2004(03).51-55.

[8]罗海青.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案例分析[M].西南交通大学,2012.

[9]刘夏.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0]刘洋.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研究[M].生产力研究, 2008(06).136-137.

[11]王满,顾维维.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研究[M].财经问题研究, 2011(01). 124-129.

[12]康树良.小议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竞争优势[M].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84.

[13]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4]余海宗.战略管理会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1-52.

财务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关系 篇4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会计信息系统, 即服务于战略比较、选择和战略决策的一种新型会计, 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

一、问题的由来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内容的交叉重叠曾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但由于二者在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上都存在着很明显的区别, 理论界对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曾经假想进行两个学科之间整合, 但由于多方阻力, 最终难以成形。当财务管理学发展到财务战略管理, 管理会计学延伸到战略管理会计时, 曾经的学科界限在战略层面上已经日趋模糊, 重新探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学科在战略层面上的关系, 无论在管理学科教学上还是在企业实务中, 都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两学科内容重复交叉的原因

从形成动因来看, 二者具有类似的形成背景, 并且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为两个学科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共同的基础。科学发展史证明, 任何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其密切相关的理论与学科发展状况的影响与制约, 有时这种影响甚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传统认为, “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和决定性的谋划。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企业面临的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 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科学现代化的今天,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 经营条件日益复杂。现代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与挑战, 企业只有关注外部市场, 关注竞争对手, 知己知彼, 努力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 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由此便催生了80年代的管理革命——战略管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无时无刻不涉及到战略问题。战略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要求企业站在外部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 围绕企业长期发展目标, 制定总体经营战略, 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随着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竞争压力的增强, 现代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已难以提供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 财务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则从更高的起点重新界定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内涵, 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寻找方向、把握契机, 使战略管理登上历史舞台。

三、两学科内容重复交叉的主要表现

1. 从内容上看, 研究内容的重合是两学科战略层面融合的内在要求。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以财务战略目标为对象的管理活动, 是对财务战略制定直至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它既是企业战略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经济条件下,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管理、无形资产的管理、人力资本的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向企业经营环境, 价值链分析, 战略业绩综合评价的转变, 不仅是对传统管理会计职能的战略性调整,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使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空间大大拓展。二者在投资决策, 预算管理等研究内容上都有重合。

2. 就方法体系而言,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传统的财务管理和

管理会计主要以历史财务数据为逻辑起点, 多采用简单趋势分析法来规划财务计划, 而财务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以理财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为逻辑起点, 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规划战略性财务活动。 (2) 传统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理论所采用的方法似乎更接近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以微观经济学的最优化理论、效用理论和风险理论等为基础, 再依据一系列的假设前提条件下, 有可能退出与现实相反的建设和结论, 难以有效的支持企业的整体战略。而财务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采用管理学的分析方法, 立足于企业的外、内部环境, 从长远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能有效的支持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

四、内容重复交叉问题的解决途径

1. 在学科上, 将战略管理会计和财务战略管理整合到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的框架中去。

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 战略管理会计与财务战略管理虽然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 但是由于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体系中的职能战略, 具有战略管理会计无法比拟的综合性, 因此将战略管理会计和财务战略管理一齐整合到财务战略管理学科的理论框架中, 已经成为顺应战略学科以及企业战略管理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整合后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中的管理过程将主要包括: (1) 财务战略分析:财务战略管理始于研究和分析, 其目的在于了解企业当前所处的竞争位置, 及期望未来达到的结果。这一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明确财务战略管理目标, 了解有哪些因素会对企业竞争力和未来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通过对影响企业竞争力和财务战略管理效果的主要参数核心能力和成本的分析与管理。 (2) 财务战略计划: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着力点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决策进行选择财务实施战略。 (3) 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不仅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更要有有效的财务战略资源分配模式和完善的财务战略控制体系。 (4) 财务战略的计量与评价:优化内部控制机制, 做好计量和评价工作, 充分利用财务战略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并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 为财务战略管理提供良好的内部控制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还要不断加强财务监督, 加强对财务战略管理结果的计量和评价, 充分利用财务战略管理的结果, 不断改进, 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这种整合, 并不改变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这两个基础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的关系, 而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研究范围不断拓展从而在战略层面上达到整合。

2. 在企业战略管理中, 管理会计职业人员面临的选择是向更高水平发展或者不单独存在。

加强战略人才的培养一种结果是管理会计人员具有越来越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其职能由单纯的决策支持向决策靠拢, 管理会计系统和管理会计人员越来越重要。如上所述, 这种趋势必然加大管理会计人力资本的取得成本。另一种结果是在管理会计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越来越重要地位的同时, 管理会计职业消失了, 管理会计职能与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再次一体化了。笔者认为, 管理会计职能的重要并不一定带来其职业的单独存在, 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使管理会计职业人员面临的选择是向更高水平发展, 或者不单独存在, 从而实现了财务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在实务上的融合。

战略会计管理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集团企业中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本文通过对集体战略管理会计及战略成本会计的概念的研究,对现行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便于企业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使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还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中国的企业都还比较稳定。管理会计在当时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企业内部员工的方法,很少会去关注企业的外部变化,而企业的长远规划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假设这一基础上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在局限于解决温饱,而有了更高的消费目标,消费特征也由从前的要求数量急剧转变成了如今的要求质量,在需求上的变化也产生了多样性。同时,全球性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特别是在中国加入关贸后,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国外企业的迅猛发展在给中国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我国企业的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管理方式也随之不断发生着变化。特别是一些国际性的大企业,跳出了只关注内部管理的漩涡,开始根据公司的内部特征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做出调整和革新。当代企业对集团的管理方式基本上都已经从过去的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调整为“内外兼顾”。然而,公司在实施“内外兼顾”的管理模式时,除了考虑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资源,还要考虑到公司的竞争对手、国际环境、客户等因素。各种信息时刻都在更新,传统的管理会计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将管理会计进行革新,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而更新管理会计的任务自然的落到了战略会计的身上,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得到了多数企业的认可和采纳。

三、探究战略管理会计的目的

中国加入关贸以后,给中国的许多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不断向大规模全球化生产方向发展,这在加快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是其供需矛盾不断恶化。任何产品一经产生都会有其生命周期,即产品从生产到投放市场进而被人熟知,然后开始热销到最后的淡出市场。拿中国的建材生产企业举个例子,在的时候,中国的复合地板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可到 年的时候却一落千丈,而中国的买卖市场在才刚刚起步。当时的复合地板生产企业在面对复合地板发展萧条的.情境下,大多茫然无主的采取降低复合地板价格的方式来处理应付,即使是新推出的高环保型地板,也在才投入市场就面临了大幅降价的窘境。这标志着中国的建材业已经由快速增长的时代过渡到了成熟稳定的增长时代。而随着我国建材业全面进入市场经济,建材业也迎来了它的四大主要外部威胁。其一,中国建材企业由于前几年的大量、快速的生产,已经出现了饱和状态;其二,由于煤矿、石油等经济资源的紧张,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与此同时,专利使用费、技术转让费等费用的提高也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其三,优秀人才的缺失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最后,受关贸协议的影响,进出口税费大幅下调,对国内建材市场价格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建材市场的例子足以说明,外部市场的变化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因而企业只能从内部着手。而企业管理者常常参照管理会计提出的决策、战略对公司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从而让企业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管理会计就成了企业提高利润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传入中国,越来越多的财务管理理论出现在市场中。此时,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的把握机会、迎接挑战、为企业创造更大利润成了每个企业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成本管理是企业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企业只有将战略管理理论会计中的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合理的引进和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有效率的改善和提高经营管理。新型的战略成本会计对传统的成本会计进行了改革和突破,把原本局限于集团内部的研究提高到了整个企业的整体战略高度。这能够使企业对成本的估算变得更加准确,使企业能够选择更加利于自己发展的战略,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为满足企业管理者的战略需求,战略成本会计将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不二之选,也将越来越受到管理员的重视与青睐。加强对企业战略成本的研究与推广是当代企业立足社会的一大需求,也是21世纪的发展趋势。

四、战略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历程

战略成本会计是会计领域中比较新型的管理方法和思想,国外一些学者很早以前就对战略成本会计进行过深入研究,今年来,中国的一些学者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的企业进行了相应的对比、探讨。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也开始加强了对战略成本的研究,日本的成本管理界和理论界在这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即成本企业规划。这种战略管理模式通过对事物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来减少企业的成本费用,最大化的使公司成本达到最低。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本质是对企业未来的效益进行战略性管理,其主要特征有:(一)从结合成本的角度来看,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变到设计阶段,是具有超前意识的;(二)从目标成本角度看,在设计产品的同时,可以估算成本。企业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市场消费者乐于接受的价格,合理估算利润,计算出目标成本,从而合理调度企业资金,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

五、战略成本会计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物品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和提高。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在原有的生产量和生产条件下加大生产,提高质量,这个时候如果还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就会造成产品成本的估算不准确。如果不使用科技手段而坚持用人力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就很难准确无误的计算出一个企业的产品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型的战略成本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六、战略成本会计的可行性

首先,当代企业想要在这个时代立足,就必须具有良好的管理政策与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条件就为战略成本在企业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其次,我国大部分的企业现在都已经开始实施了战略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推动企业管理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提供道路。

七、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措施

(一)根据企业的管理流程,建立相应的成本会计实施系统

(二)在企业中建立适合战略成本的具体组织。

八、结束语

战略会计管理 篇6

关键词:成本管理;纵向一体化战略;鞍钢集团;三一重工

一.引言

战略成本管理早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各公司提升公司绩效的有效途径,更少的战略成本管理意味着更高的公司绩效。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是上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日本和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也证明了这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是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企业必须强化战略意识,进行战略思维和战略管理。经济学上,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叫做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能够确保企业在产品供应紧缺时得到充足的供应,或在总需求很低时能有一个畅通的产品输出渠道。纵向一体化能减少上下游企业随意中止交易的不确定性。当然,在交易的过程中,内部转让价格必须与市场接轨 。

二.案例分析

近年来,鞍钢集团与三一集团合作的品种范围和方式正在不断扩展和深化。我们下面就以两家公司的合作为例,探讨其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对战略成本进行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全球化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作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企业,鞍钢集团与三一集团于2013年12月16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建立起跨行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鞍山钢铁始建于191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攀钢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的产钒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重要的钛白粉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铁路用钢、无缝钢管、特殊钢生产基地。重组后的鞍钢集团公司曾获得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首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是国内首家具有成套技术输出能力的钢铁企业。近年来,鞍钢集团与三一集团合作的品种范围和方式正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双方约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对方的产品和服务,并承诺为对方提供优质、优惠的服务;以对方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有效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共同探讨、广泛深入地开展业务合作,促进双方共赢和共同发展。

鞍钢集团既是钢材生产大户也是机械装备的使用大户,三一集团是以工程机械为主体的装备制造商,双方互为市场,双方以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寻找利益共同点,实现互惠共赢。三一集团致力于继续加大对鞍钢集团钢材的采购力度,同时使得三一集团的机械装备能够在鞍钢集团生产现场得到推广和使用,在合作中促进两家企业更好发展。

他们采用的这种纵向一体化战略将会给两家公司带来美好的前景。首先,鞍钢集团的钢铁产品是三一重工集团进行工程机械制造的重要原材料,两家的战略合作协议不仅在一方面能够确保企业在产品供应紧缺时得到充足的供应,或在总需求很低时能有一个畅通的产品输出渠道,而且两家公司的合作能减少上下游企业随意中止交易的不确定性。其次,削弱其他供应商或顾客的价格谈判能力。一体化削弱了对手的价格谈判能力,这不仅会降低三一重工集团的采购成本,提高鞍钢集团的钢铁产品价格,还可以通过减少谈判的投入而提高效益。再者,有利于两家公司进入高回报产业。企业现在利用的供应商或经销商有较高的利润,这意味着他们经营的领域属于十分值得进入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其总资产回报率,并可以制定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最后,提高两家公司的差异化能力。纵向一体化可以通过在管理层控制的范围内提供一系列额外价值,来改进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差异化能力。鞍钢为了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钢铁,与三一重工集团合作使他们专为该公司提供高质量的制造机械。同样,三一重工集团在销售自己技术复杂的产品时,也需要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点,以便提供标准的售后服务。

三.结论

在全球化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鞍钢集团与三一重工集团纵向一体化战略作为一种有效改善公司成本管理的方法,带来的是合作公司的双赢。对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各公司提升公司绩效的有效途径,更少的战略成本管理意味着更高的公司绩效。

我国企业应该致力于战略成本管理工作,依循产业链条,寻找实现纵向一体化的契机。不可否认,纵向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管理成本过大等风险。我们应该对企业的切实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可行性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一体化的实现,达到提高公司绩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贵林.浅析煤炭企业目标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11(8)

[2] 罗余青,梁超. 现代制造型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研究[J]. 财会通讯. 2009(11)

从战略管理的新视角认识战略会计 篇7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企业管理已由业务管理转向旨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管理, 并且企业战略管理已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大主流。目前, 为了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 很多学科都进行了改造和发展, 如管理会计已经向战略管理会计发展;企业的效绩评价也从单纯的财务评价向财务指标评价和非财务指标 (战略资产) 评价相互结合发展, 并且非财务指标评价在总评价中所占权重越来越大;会计从本质上说是一项统计工作, 统计有强大的领域拓宽优势。会计———企业唯一有权向外部发布信息的工作, 如果只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问题上转圈圈, 而不考虑会计信息的拓展, 以适应企业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这一形势的要求,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将会被历史所淘汰,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所以, 建立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全新会计学科体系——战略会计体系, 已成为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当务之急。本文就战略会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其基本理论, 展开分析论述。

一、现有会计学科体系分析

我国目前将会计学科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体系, 这两大体系的划分是不科学的, 非实质的, 是人为规定的。同时也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及其带来企业管理上重大变革的形势需要。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针对内向型的, 不能适应企业管理外向型战略管理的需要。

第二,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从它们的职能划分的。财务会计的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而管理会计的职能是预测、规划 (计划) 、决策、控制、评价等, 包括财务会计在内的职能都是管理职能, 它们都是管理活动, 都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将管理会计分为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 这是对管理会计的误解, 会计是为决策提供会计信息, 但不是直接的决策活动。目前, 有许多会计理论界学者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 但其基本职能也是反映对战略管理有用的会计信息。

第三,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发展, 使得它们之间的界限变的模糊起来。如财务会计在报告时限上的适时发展、重视未来会计信息的披露、财务会计目前通过提取减值准备也提供了大量的以市场价值计价的会计信息、非货币计量指标已经成为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管理会计准则的建立、管理会计也向外部提供会计信息、财务会计的数据也并不准确, 它带有许多人为的估计和职业判断等等。

第四, 目前会计理论界将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会计归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 即战略管理会计。如果就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来看, 许多会计学家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从战略的视角去审视企业内部会计信息, 为战略管理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不外乎成本和收入, 这些会计信息同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也不搭界。就其内容来讲, 战略管理会计包括相对成本、竞争对手 (赢利分析) 会计、顾客赢利分析等内容, 这些内容不成系统, 也不科学, 并且有重复之嫌, 如竞争对手会计, 每个企业都在进行竞争对手会计分析, 如果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位在对内报告似乎是很有必要, 但每个企业都只根据竞争对手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进行战略分析的话, 那么这样的战略分析又有多大必要呢?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目前在国际和国内对会计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会计是个信息系统, 即会计是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包括会计信息的传递系统、会计信息的处理系统、会计信息的解释系统和会计信息的调节系统。这个定义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是“机械论”。它只强调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 忽视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同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所以, 这个会计定义将会计限制在职能 (业务) 管理的范畴, 而不适应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既应是一个信息域, 又应是信息资源整合的活动, 是对各种信息 (不限于财务信息) 收集、筛选、分类、对比、判断、联想、推理、整理, 形成以增加企业整体价值为目标的信息域活动。这个信息域既研究诸多经济事实和理论的交织体, 又要研究与这个信息域密切关联的社会、政治和技术等知识背景的整体。所以, 这个信息域的特点是互动的、动态的、系统的、多样的, 同时又具有时代性。它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企业确立竞争优势, 进而满足企业的战略管理。基于这个认识和战略管理的层次理论, 会计学科应划分为如下三类:

1.战略会计:核心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 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能力。核心要素是战略资产, 包括:社会资本、政治资本和企业内部战略资本。计量手段:以非货币计量手段为主。内容:战略资产的核算、决策、控制等职能。

2.战术会计:核心目的是满足于企业的财务目的, 即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果。要素是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计量手段:以货币计量手段为主。内容:财务会计信息的反映、监督、决策、控制等职能。

3.作业会计:核心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作业链和价值链分析, 进行作业流程再造。要素是企业的作业链和价值链。计量手段:以非货币计量的作业量和以货币计量的作业成本为主。内容:作业成本会计、质量成本会计。

三者的关系:目标上战略会计是第一目标, 战术会计的目标是次一级, 作业会计的目标是最低层次的, 它们各自独立, 但又相互联系, 并且低一层次的会计目标服从于高一层次会计目标。这个分类的意义在于:首先, 打破了过去将为战略管理服务的战略管理会计归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 局限于对内报告, 如果将战略会计成为对外的会计信息系统, 就可以避免企业———竞争对手之间相互重复进行分析。其次, 它既核算企业内部战略资产, 又考虑企业外部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资产, 使会计信息真正同企业战略管理相关。再次, 它核算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最后, 形成企业战略管理的系统信息。

三、关于战略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 战略会计建立的理论基础

会计向战略会计转变, 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阻力, 需要我们研究。在管理理论界, 对战略资产———知识资产的管理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理论研究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野中郁次郎 (日) 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创造转换模型 (1991, 1995) 。这个模型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经典基础理论, 他强调隐性知识 (tacit knowledge) 环境对于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重要性;世界著名的知识管理大师卡尔·爱瑞克·斯威毕博士首创了知识型上市公司的分析评估模型以及包括战略资产在内的会计报告系统 (1986, 1989) , 他对战略资产测量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瑞典、欧盟 (EU) 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制定新的会计报告准则的重要基础 (1993, 1995, 1998) , 他提出了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框架 (1997, 2001) , 已经形成完整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英国管理学家安妮·布鲁金对战略资产进行了科学的分类, 并且提出了管理的方法。在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如瑞典大约40个公司已编制战略资产的有关数据, 斯德哥尔摩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已有一个人力资本指标数据库, 企业可以将他们有关数据与其他公司进行比较;大约有120家公司使用这个数据库。瑞典计算机咨询公司已有9年的测量战略资产的经历;世界上著名公司, 如西门子、摩托罗拉、毕马威、微软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战略资产的管理实践。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Simon) 的管理决策理论中以效用目标函数代替价值目标函数, 用“效用”形式表现非物质因素, 适应企业多目标的要求。同时, 会计界也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源会计、绿色会计、银色会计、社会经济会计等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进行战略会计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战略会计的要素重点———战略会计要素

战略会计是以多种计量手段, 反映企业战略资源, 旨在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信息域。即包括人力在内的无形战略资源资本化, 并且等同于其他投资者参与剩余收益分配, 建立以战略资产为中心的企业全部经济资源要素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体系。战略会计要素是指影响企业战略管理全部的要素, 它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要素, 同时还包括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外部社会、经济、政治要素。战略会计的对象既包括以物质为载体的资产, 同时还包括以人为载体的资产, 也包括其他的核心战略资产, 特别是以企业为载体的自创商誉、组织资源以及以消费者为载体的客户资源。因此, 战略会计的对象要素有如下分类:

1.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其一是美国社会科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概念:“社会资本是关于互动模式的公享知识、理解、规范和期望, 个人组成的群体利用这种模式来完成经常性活动。”其二是弗朗西斯·福山的定义“社会资本是一种有助于两个或更多个体之间相互合作、可用事例说明的非正式规范。”他们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规范, 这两种对社会资本的概念都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定义的, 我们所要的是从企业的角度研究社会资本。企业社会资本是指社会资本对企业的正的和负的外部性。

2.政治资本:政治是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企业的政治资本是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受政治限制、鼓励、保护的程度。就其政治资本本身来讲是一致的, 是不变的, 是对每个企业都一视同仁的正式规范。政府的意志体现在税务制度、预算制度、法律法规上。社会民主化进程高, 社会资本对政治的影响就大, 政治的含义就大, 它既包括政府的活动, 又包括政党以及社团的活动, 进而对企业的影响就大, 如果社会民主化进程低, 政治就主要是政府的意志, 政府的政治对企业的影响就非常巨大。

3.企业内部战略资产:是指对企业战略管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无形资产, 国际上一般认为这部分资产包括:知识产权性资产、人力资产、基础结构性资产和市场资产四部分。

(1) 从存在形式来划分战略资产的内容。就知识而言一般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用文字表述的知识, 一般人都可以掌握, 同时它存在于书籍、手册和工作程序中。隐性知识是隐含于工作过程、方式和企业文化中, 很难用文字表述的知识。体现显性知识的资产即为一般性知识资产。它是企业智慧资产发挥巨大作用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所以企业也不能忽视对它的管理。包括:技术工人和一般性管理人才的人力资产、客户、销售渠道、专利专营协议、长期供货合同、网络系统、信息技术系统等不具有创造性的一般战略资产。智慧性资产, 掌握隐性知识的人是智慧性战略人才, 企业文化和组织管理贯穿了隐性知识的是企业的智慧性战略资产, 智慧性资产是企业的灵魂。因此, 智慧性资产是战略资产管理的重点。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哲学、品牌、高级管理人才、知识产权性资产等带有创造性的资产, 它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产。

对战略资产做如下分类更具有时代特征、更具有实用价值, 有利于正确地反映企业战略资产的会计信息, 即哪些核心战略资产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哪些核心战略资产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 从所有权所指来划分战略资产的内容。如果要对战略资产作为重点进行管理就必须对战略资产按其所有权所指进行分类管理。具体可以划分为: (1) 具体所指的战略资产, 指有具体所有者的战略资产。对具体所指的战略资产的管理, 主要是通过法律保护其权益;对其权益进行资本化;鼓励其更新、创造更大的资产;采取积极的政策使其保留在企业中, 并且在企业中生根发芽, 用来影响和扩大企业的共同战略资产。如知识产权性和人力资产等战略资产。 (2) 共同战略资产:是指所有权是企业共同的, 并且依附于企业而不能独立存在的战略资产。如:企业文化, 管理理念、商誉、品牌、商标、客户、销售渠道、长期供货合同、网络系统、信息技术系统等企业基础组织结构资产和市场资产。对共同战略资产的管理主要是营造一种共同创造战略资产的氛围:采取积极的措施, 采集外部和内部有益的营养, 培植企业共同战略资产。

如果把企业比做一棵大树, 具体所指战略资产就是企业的阳光、雨露, 而共同战略资产就是企业的树根, 它扎根于肥沃的土壤中, 忘情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树叶和果实是企业的目标, 即企业的目标既有企业的财务成果, 也包括企业的社会形象。树干形象地说就是企业的有形资产。因此说, 具体所指战略资产是培植共同战略资产的基础, 具体所指战略资产必须适应和融入共同战略资产, 才能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共同战略资产是扎根于企业的基础资产, 并且从企业具体所指战略资产中不断汲取有益的营养, 它是与企业不可分割的重要财富, 同时也是企业最重要、最长久的战略资产。即如果没有战略资产, 非战略资产是枯树, 是没有生命力的木头。这样分类的意义在于, 有利于战略资产的资本化, 分清企业内部所有者权益;有利于战略资产的保护;有利于战略资产的扩张。

(三) 企业战略资产的特点和计量

在战略会计中我们只对企业内部的战略资产和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外部社会经济政治资本进行反映, 而不反映竞争对手的情况。那么, 战略会计是不是一种内部战略资产会计?它对企业制定战略管理的目标进行外部环境的分析有没有帮助?答案是肯定的。因为, 如果所有的企业都通过战略会计来反映本企业的战略资产, 那么具体到一个企业在战略管理时就可以通过其他企业的战略会计, 收集到其他企业的战略信息而进行战略外部分析。

1.战略资产的特点。

(1) 法律保护性:由于战略资产不具有实物形体, 不占有空间, 往往同时为很多人所拥有, 具有共享性。战略资产由于其传送渠道多样化而且迅速安全, 不易为任何人实际控制, 极容易扩散。如知识产权以及商业秘密。所以, 企业要保护自己的战略资产, 法律武器是最好的手段。

(2) 智慧性:战略资产是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性智力劳动的产物, 它是对现有的知识的扩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为锐利的武器。因此, 欲扩大战略资产的数量, 就必须合理配置人才, 制定科学、合理、积极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人力资产的创造积极性。

(3) 使用转让的增值性:战略资产的使用、出售、转让不仅不会带来自身的损耗, 反而会因广泛使用而增值。所以企业要使战略资产的价值增加, 就必须充分利用战略资产, 扩大其使用范围。

(4) 非最终目的性:企业拥有战略资产不是其最终目的, 企业拥有战略资产的最终目的是为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进而带来超额的经济效益。因此, 企业要不断地对战略资产进行经营, 以扩大其规模和提高其价值。

(5) 战略性:企业的战略资产就其内容来讲, 都具有战略意义, 即企业的战略资产是影响企业全局性、长远性, 是面向顾客的外向性的资产, 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备资产。

2.战略资产的计量。战略资产的货币计量在目前会计理论界认为是非常困难的, 甚至说是不可能的。那么会计信息是不是必须使用货币计量。即能不能使用其他计量手段来计量战略资产而不动摇会计本质上的基础。井尻雄士在《会计计量基础》 (1968) 一书中说:会计“只能用单一的价值尺度记录财富, 并非先决条件。”日本会计学家石川纯治将复式簿记系统扩展为多次元簿记和多属性簿记, “在此, 开始脱离金额这一货币尺度, 将非变换的实物数据引入会计中, 井尻教授称其为‘实物量度会计’ (physical accounting。) ”由此看, 使用其他计量手段———非货币计量手段, 并不影响会计的本质。所以, 笔者认为对战略资产的计量可以使用多属性多单位计量手段, 即根据战略资产的不同属性使用不同的计量手段。

(四) 战略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报告应该以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主进行披露。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指标系统有机结合是发展趋势。非货币 (非财务) 指标系统的优点是易于分清责任, 使控制更为有效;其过程适时跟踪评价;从企业整体角度评价;注重未来预期评价;直接而非间接评价;便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企业的战略主要是制定长远的规划, 这与企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 而非财务计量所要反映的正是那些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 非财务计量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密切相关, 该计量指标上的进步可以直接导致企业战略上的成功。

非货币计量指标的确定, 要用货币计量指标来评价企业经营效绩, 首先就需要将这些非货币计量因素量化, 即用定量化的指标来表示非货币计量因素。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所选择的计量指标要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该因素的内在特性。如果有的非货币计量因素是多层面的, 用单个计量指标无法全面地反映出其特性, 那么就需要用多个计量指标来对其进行综合反映。非战略资产指标, 主要用于企业业务管理;企业的综合分析;投资者和企业的短期决策等管理活动。

改变目前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和体制, 实行会计信息的商品化、市场化、价值化经济体制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唯一途径是市场。会计信息公司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会不断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在这一点上利益同经济决策者是一致的, 而企业则是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与经济损失之间进行权衡, 但从企业长远的角度来看, 企业会选择提高会计信息的, 企业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能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 在有偿提供给会计信息公司会计信息中获取较高的回报。可以预见当会计信息市场化到一定程度时, 企业有偿提供给会计信息公司会计信息将成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企业同会计信息公司在控制会计信息输出的技术目前已经成熟, 在实际中有些已经开始使用。随着财会电算化的发展;数据安全问题已得到了解决。在财会信息传递中国际会计数据接口标准已经设定, 有效地解决了信息数据传递的问题。美国国防部在1983年已公布了《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价标准》, 对网络安全控制技术目前已使用的有:访问控制、通信安全、数据加密、用户监别、预防病毒和网络防火墙, 这些技术在网络安全控制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日]石川纯治.经营信息与簿记系统.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

[2].姚正海.网络时代挑战会计系统.经济论坛, 2006 (23)

战略管理会计 篇8

战略管理的概念自从70年代末首次被提出以来, 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对战略管理的推崇引起了管理观念模式的深刻变革, 作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也逐步向战略管理会计方向发展。1981年, 英国学者Simmonds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联系起来, 在其论文《战略管理会计》中最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以下简称SMA) 概念。他认为:SMA“提供并分析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以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他将SMA定义为:“对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 由此来发展和控制企业战略的会计。”之后, 他又在一系列的论文中, 强调了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结合的重要性, 特别是企业相对竞争者的竞争地位。他认为管理会计应多注重外部环境, 并协助企业衡量其竞争地位。

传统的管理会计将重点放在成本上, 且关注的最主要是短期利益。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不同, 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法、价值链法等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判断。战略管理会计把重点放在分析与判断企业竞争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会计信息方面, 如成本、价格、业务量、市场占有率和现金流量的相对水平和变化趋势的分析与评价等, 这些研究拓展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 使管理会计所进行的分析不局限于本企业这一单一的会计主体而延伸到竞争对手分析, 结合对竞争者的分析来考察本企业的竞争地位, 为企业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资源配置, 并据以取得竞争优势而提供内部的和外部的、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定性的和定量的会计信息创造条件。传统的管理会计已不能适用时代的发展。将战略管理和管理会计相结合而产生的战略管理会计, 具有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内容方法, 更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 促进企业取得和保持长久的战略优势。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1、重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战略管理会计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 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形成的“战略三角”, 收集、整理、比较、分析竞争对手有战略相关性的信息, 这种不仅表现为管理会计信息收集与加工涉及面的扩大及控制视角的扩展, 如战略决策分析要考虑到顾客需求和竞争者信息, 成本控制要扩展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而且在标准制定、业绩评价中也要考虑到同行业的平均或先进水平等等。

2、价值链分折。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活动, 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构成了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链, 生产经营活动链也就是企业价值链。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肋活动。基本活动涉及物质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中的各种活动, 可以分为进货后勤、生产制造、销售后勤、营销与销售、服务等5类。辅助活动也可分为4种类型:即基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价值链分析要求管理者注重企业外部环境, 分析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这条价值链及其一系列相关活动, 从而管理成本。价值链分析说明管理会计人员要象重视成本一样重视价值, 在未来报告价值可能比报告成本更重要。

3、综合业绩评价。

战略管理会计之所以可以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战略管理会计信息来源极为广泛。平衡计分卡的使用, 可以使企业在质量, 客户满意度等方面有所提高。而企业在时间上的控制, 譬如用MCE (manufacturing cycle efficiency) 进行时间效率的评估, 也可以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 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总而言之, 战略管理在很多方面对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在转变观念方面, 战略管理会计将强化企业高层决策者的相对竞争优势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外向型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在产品研制过程中, 估计产品的财务可行性, 从价值链分析的角度对产品的顾客满意度、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为设计和开发部门提供参考, 并提出筹资可行性建议;从预期售价开始, 积极提供财务资料帮助确定新产品的目标利润和目标成本;在成本管理中, 价值链分析法将成为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的主要工具, 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是应用的主流, 利用价值链分析法进行行业成本、企业成本和竞争对手成本分析并与本企业产品资料进行比较;利用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找出各种不同作业的成本动因, 帮助企业削减没有价值的作业, 计算和管理产品成本;在业绩评价中, 帮助设计各种财务和非财务性目标之衡量基础及业绩报告表, 及时用各种指标和信息编制报告并进行考核。实施整体动态业绩评价。总之, 这些应用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都明确或含蓄地强调企业的战略问题。而将这些问题放在战略的角度上去看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黎:《战略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9。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篇9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以协助高层领导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 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 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 也提供本企业与战略相关的内部信息, 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

1.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缺点, 大量提供诸如质量、需求量、市场占有份额等非财务信息, 这为企业洞察先机、改善经营和竞争能力、保持和发展长期的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既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也改变了传统会计比较单一的计量手段模式, 因此, 有人提出“战略管理会计已不是会计”的观点。

2. 运用新的业绩评价方法

传统管理会计绩效评价指标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 其业绩评价指标一般采用投资报酬率指标, 忽视了相对竞争指标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战略性绩效评价是指将评价指标与企业所实施的战略相结合, 根据不同的战略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而且战略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贯穿于战略管理应用过程的每一步中, 强调业绩评价必须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

3. 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方法更灵活多样

战略管理会计不仅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 而且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 如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产品组合矩阵以及价值链分析方法等。

二、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

1. 价值链分析

即企业可以通过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至最终产品消费者的一系列相关活动, 建立科学的作业流程, 从而提高战略选择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虽然人们对价值链分析的作用达成了共识, 但是对于价值链分析的范围问题仍存在分歧:一部分人认为进行战略管理会计决策不仅应进行行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还应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另一部分人认为, 由于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会计, 只应将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作为战略管理会计方法。笔者认为, 二者均是战略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方法, 前者侧重于战略定位和决策;后者侧重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

2. 竞争对手分析

在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中,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可谓是重中之重, 因为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竞争, 在竞争的环境中才能激发许多企业的发展的潜能, 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的进步, 这也就要求许多的企业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只有在企业的管理的内部对企业的竞争的对手进行合理的分析, 从而掌握企业的发展的动态, 用分析到的资料来发展自己的企业从而实现新的效益的增长。所以在这一层面来看, 在战略管理会计研究中这种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合理的因素在里面, 我们也看到了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不断的进步。而且在这种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企业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实际上对对手的存在有一定的了解, 在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环节上, 都能取得一定的效益。

3. 作业成本管理

另外对作业成本管理的状态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因为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合理的发展, 这种对成本的的控制, 是企业的内部的管理的重要的任务, 只有对企业的作业的成本进行合理的管理, 企业的发展才会在一定的程度上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 另外控制成本, 缩小成本的举措也是在另外一个方面的提高自己的效益, 作业成本的控制在这种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也是许多的战略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之一。我们也看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重大性与全面性, 所以对这种在作业成本管理上的研究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4. 全面质量管理

现在的市场的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看是产品的价格, 但是往往更看重的是产品的质量, 所以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产品也需要有一定的质量。全面的质量的管理是在企业的这种管理体系的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在也是往往一个企业的质量的好坏来直接的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的程度, 企业的管理人员与会计的管理人员也对这种质量的管理的给予很高的重视程度。所以这种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的内容中就对这种全面的质量的管理的给予一定的重视。战略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全面的质量的管理也是对管理人员的能力上的锻炼。

5. 成本动因分析

企业的成本的动因分析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的内容, 企业的成本的动因是指一个企业成本的组成的重要的内容。它包括动态的成本与静态的成本, 对成本的合理的分析能有效的减小成本的管理的混乱而带来的经济的损失, 所以在战略管理成本研究的领域中的对这重成本的动因在一定量上的合理的分析是必要的。

6. 综合业绩评价

另外, 在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领域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对管理会计的综合的业绩的评价, 这也就要是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领域中形成合理的完善的综合业绩评价, 企业中的管理会计的工作在企业的内部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以为它直接的对企业的经济基础进行管理, 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但是在管理会计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一些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的不足。所以为了提高广大的管理会计的的能力, 对综合业绩评价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对积极努力的会计从业人员的鼓励, 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工作不认真的惩罚, 这样在企业的内部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与研究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7. 目标成本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还要对企业发展的目标的成本进行管理, 目标是企业的发展的动力之一, 为此企业会制定合理的计划已完成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 但是这种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 这就要求在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就需要这种目标成本的管理。企业的目标的大小到符合企业的一定的实力, 从而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目标的实现, 也完成企业的发展的超越。

8. 市场定位分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的是对市场的环境的掌握程度的了解, 所以可以看出企业在现今的市场的环境中的对这种市场的定位分析的重要性。市场的大小与环境有直接的管理, 市场的位置的定位分析, 也是企业的内部的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的内容, 市场的定位也将会直接的决定企业的发展的一个原因。企业的发展的在经济上的支持与市场环境的稳定的联系非常的密切, 市场的定位的分析成为看这种战略会计管理研究的重要的内容, 它符合重大的, 对企业的这种全局性的合理的把握。

三、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存在的不足

1. 企业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战略管理会计在现在的企业的发展中还是一个教新的领域, 许多的企业对此的了解好不够深入, 表现出的对这种管理会计的方略的迟疑, 对此企业的在这一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过程中是对内部的理论有所学习, 但是在应用上还表现为对整体的这种战略的不了解与内容的在实践上的短缺。企业因为对传统的管理会计有所应用, 所以对这种新的战略的方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明显得显得不足。

2. 战略管理会计实际应用不够广泛且效果不明显

战略管理会计如上所述在理论上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上也是表现得不够广泛和在实际的应用中效果不明显, 这是因为在对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的整体的不了解, 在对实际的应用中没有找到合理的方法进行实行, 所以对此战略管理会计的实际的应用就表现为不够广泛, 在对企业的内部的发展的程度上也没有体现出这方面的优势, 从而对这种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新的会计的管理模式的产生一种疑惑, 这就是这种模式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3. 会计人员、管理层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不足

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层都是企业的主导的决策着, 这些都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往往这些会计人员和管理层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存在不足, 这也是战略管理会计在应用中遇到的主要的问题之一。因为他们的认识的程度将会直接的影响到企业对这种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应用的程度, 所以就产生了上述的众多的问题, 这种根本的问题的的原因来源于对这种新的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的程度。

四、加强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对策分析

1. 管理当局要提高认识

在现在的企业的发展中战略会计的地位可谓是大幅提高, 所以这就要求管理当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识, 一方面要对战略会计给予充分的认可, 另一方面要给予管理的支持。这种的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可的程度的提高也能充分的表明管理者的认识上的进步, 这也是一种良好的情况。也能有效的促进战略管理会计的进步。

2.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指导

会计从业人员直接是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者, 所以要加强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就要从根本上不断的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指导, 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指导的体系。例如, 在公司的内部建立会计人员的考核机制, 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 以致不断的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对我国战略管理会计整体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3. 建立完善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

加强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建立完善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成为一个合理的体系就要有内部的会计的完善准则。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完善需要会计人员与管理者的密切的配合。在这一系统下能够充分的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 在会计的发展这一方面来说是对会计本身的巨大的发展, 完善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也是我国的会计行业的必备的系统之一, 这样在战略管理会计研究方面就会去得进步。

五、结语

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在现在的研究和应用的程度来看都是一种新的领域,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的内部的会计的新的管理模式的形成, 这种新的会计的发展的道路是现代会计在市场经济中必然的选择的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 我们相信这种现在还是新的领域在以后的发展中就会逐渐的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不断的推动者企业向前的发展, 另外我们也看到了这种新的战略管理会计本身也存在着不足。所以对此我们应该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这种新的管理会计的发展。以前传统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进行核算, 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主要是通过企业的业绩指标, 而忽略了战略性绩效评价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作用。战略性绩效评价一般将企业实施的战略管理与业绩评价指标紧密结合。因为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 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和研究目前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所以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企业的根本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也就导致企业对战略管理会计缺乏应有的热情。怎样提高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 应该成为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大课题, 让战略管理会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对战略管理会计的浅谈[J].科技资讯, 2010 (21) .

[2]曲晗.战略管理会计[J].才智, 2010 (27) .

[3]侯红勤.浅谈战略管理会计[J].商场现代化, 2011 (10) .

[4]周壮.浅析战略管理会计[J].技术与市场, 2010 (09) .

[5]董庆刚.战略会计管理初探[J].中国经贸, 2014 (12) .

[6]张丽, 张晶.浅谈战略管理会计[J].时代金融, 2014 (08) .

浅析战略管理会计 篇1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生存环境不断变化, 传统的管理体制在这种新形势下, 已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 此时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战略管理应运而生。战略管理的产生无疑为传统管理注入了新的动力, 但这种新的模式也导致了会计, 尤其是管理会计工作的滞后, 表现在成本计算系统、成本控制系统和业绩报告系统等方面将与原来有很大的不同。在企业管理发展到战略管理的阶段, 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 传统的管理会计必须进行变革, 以适应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战略管理会计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2 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1) 制定战略目标:坚持关键性原则、平衡性原则、权变原则、可行性原则、定量化原则, 充分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及行业未来走向,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可行的战略目标。

(2) 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企业要建立用于收集、加工战略管理信息资料的会计信息系统, 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保障信息的及时性, 真实性, 准确性。

(3) 战略成本管理:建立成本分析管理系统, 及时控制采购成本, 以应对市场价格的变化。对企业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进行分析, 制定减少成本和开支的计划。

(4) 战略性投资决策: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有用信息, 充分考虑投资中的风险和变化, 为决策者决策提供支持。

(5) 战略业绩评价:主要运用货币性与非货币性业绩指标进行评价, 注重可控性业绩和与企业长远利益有关的业绩评价。

3 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3.1 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外部环境

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的高度, 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 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所以, 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强调使用各类相对指标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市场份额等等。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了解到竞争对手的情况, 洞悉自身所处的形势, 在竞争中掌握主动。

3.2 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

战略管理会计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 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注重竞争中优势的取得和保持, 特别是长期优势的保持, 不看重短期利益, 以企业的持续良性增长为目标。

3.3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

非财务指标也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特别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 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非财务指标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提供了大量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 包括战略财务信息、经营业绩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等。

4 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综合的风险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从战略高度, 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 规避可能的风险, 如产业结构调整而导致的风险, 企业资产流动性差而导致的风险, 经营行业面过广的风险等, 从而保障企业能够平稳地, 安全地发展壮大。

5 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

5.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是竞争战略选择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 确定优势与劣势, 集中资源投入到企业占优的领域或更具机遇的地方, 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具体可以通过收集分析信息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 也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的SWOT矩阵进行动态对比分析, 研究自己和竞争对手优劣势的消长。SWOT分析方法既可以作为竞争对手分析的参考工具, 快速对竞争对手的总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也可以在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 对竞争态势进行全面、复杂和深入的比较分析。

5.2 价值链分析

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 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 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 即价值链。这个价值链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历史、重点、战略、实施战略的方法。所以分析价值链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 识别何处可以增加顾客价值或降低成本, 同时更好理解企业与供应商、顾客及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关系。

5.3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 特点是制造费用的分配采用了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分析较之传统的成本分析方法, 能够帮助企业准确界定企业成本发生的所在, 以最精确的方式找到解决成本问题的方法。对原来的一些不可控的费用, 可以进行控制, 同时增大了成本核算的范围, 加强了成本信息提供的及时性, 使企业能够对成本进行更加细致到位的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种新的管理会计模式, 它从战略的角度, 为企业的长期良性发展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随着近几年来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战略管理会计将对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培养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光亚.企业选择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选择及运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0, (4) .

[2]刘冰见, 杨成文.浅析战略管理会计[J].商业会计, 2009, (1) .

浅议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位 篇11

战略管理会计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后,不少学者对其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了研究,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战略管理会计获得较快发展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好多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无较权威的结论。尤其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位,可总结为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进化论

其代表人物为布罗姆威奇和比曼尼。他们在1989年发表了《管理会计:发展还是变革》一文,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这样一种管理会计:它收集并分析企业产品在市场和竞争对手方面的成本以及成本结构的信息,并在一定时期内监察企业和竞争对手的战略。持同样观点的余绪缨教授认为,配合企业战略管理的兴起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具有真正创新意义的新型管理会计,不能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是对原有基础性管理会计的否定或取代,而应把前者视为适应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变化对后者的丰富和发展;后者在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大环境中以及现代企业在竞争战略已定条件下的基础性内部管理方面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不应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看作是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关系,而应把它们看作是不同层次(战略、战术层次)的互补关系。

二、替代论

桑克和戈文德主张以战略管理会计代替管理会计作为决策的体系。他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以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等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为基础,为战略规划、战略协调、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四个阶段及其循环提供准确而相关的成本信息,帮助管理者规划和实施企业战略,所以,战略管理会计是战略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可替代目前的管理会计。

三、错误论

托母金斯和卡尔撰文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提法是不恰当的,缺乏科学性和逻辑性。迄今为止,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其他学者研究引用的文字基本上源自于英国会计学家西蒙兹的观点,并未形成一个基本的概念性框架。

四、对立论

这种观点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活动,它是战略意识的高涨和对传统管理会计缺陷的一种否定,从某种程度上也被认为是同传统管理会计的对立。

本文赞同进化论的观点,认为现代管理会计是一种注重短期利益的战术性管理会计(内向性管理会计),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是注重企业长远利益的战略性管理会计,是对管理会计的一种发展和补充。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战略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同质性。战略管理会计是战略管理与现代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其职责是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内容体系上看,其理论与方法同属管理会计范畴。

第二,战略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互补性。管理会计理应与时俱进,战略管理会计雏形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结果。战术层次的基础性内向型管理会计和战略层次的战略性外向型管理会计共同构成管理会计学的两个不同层面,二者相辅相咸、互为补充。

第三,战略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经济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形成了企业对外信息披露和对内决策控制良性的工作机制,把战略管理会计纳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将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会计资源,降低会计信息成本。实质上,除战略定价和竞争对手会计在企业受到重视外,其他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并未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反,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却持久地受到重视,让人们普遍接受传统管理会计的逐渐扩展要比放弃旧规则而重新认识一门全新的战略管理会计更加客观和科学。

战略会计管理 篇12

2013 年9 月7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 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 共同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 年10 月3 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 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被简称为 “一带一路”。2014 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 2014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一带一路”确定为我国优化经济发展格局的三大战略之一。 经国务院授权,2015 年3 月28 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任务。“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已得到来自60 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回应,50 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 地中海; 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战略将共建国际大通道和经济走廊。 在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 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以及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在海上以重点港口以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二、会计发展的若干历史规律

纵观会计发展史, 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基本规律。

(一)近现代会计技术和会计标准随着经济活动的扩展而扩展

从中世纪后期开始, 意大利沿海各个城市的商业活动日益繁荣, 对外贸易日益活跃, 始创于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技术随着这些对外贸易活动传播到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

工业革命之后,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商业贸易活动扩展到世界各地,复式记账技术随同大英帝国的商船而被传播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龙头老大, 美国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标准随着其经济活动而渗透到世界各地。 例如,美国在20 世纪30 年代制定出会计准则, 此后,在国际经贸活动中被传播到英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自21 世纪初开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国际贸易量迅速增长,市场进一步国际化,跨国公司大量兴起,资本市场快速国际化,迫切需要各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惯例能够得到协调甚至统一。在这一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及其改组后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分别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应运而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所采用或认可。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会计标准一体化的重要条件和推动力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区域经济合作最紧密并逐步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的国家间联盟。 它的前身是1958 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67年7 月1 日欧洲共同体(即欧共体)成立,1993 年11 月改组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从欧共体到现在的欧盟,都一直致力于在本地区范围内进行会计协调和统一。

欧盟先后于1978 年7 月25 日和1983 年6 月13 日发布了关于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格式的第四号指令和关于合并财务报告的第七号指令。 欧盟颁布的各项指令具有很强的法律约束力, 要求各成员国写入本国的法律法规中。 这些指令促进了欧盟国家内部的会计协调。 欧盟颁布的各项指令有许多缺陷, 阻碍了欧洲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 并且日益不适应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克服这些问题,考虑到国际会计准则的优越性,1995 年欧洲委员会宣布欧盟放弃发展自己的特定的会计准则的长期目标, 要求成员国今后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IAS)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2002 年7 月19日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通过了 《关于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第1606 号决议》, 该决议在2002 年11 月11 日颁布成为法令, 要求所有在欧盟上市的公司(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从2005年起必须按欧盟委员会认可的国际会计准则(IAS)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成员国可以自主决定非上市公司是否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 法令不同于指令, 不需要经过欧盟各成员国的立法程序就可以成为各成员国必须遵守的法律,因此,上述法令具有相当高的法律地位,即,不需要成员国批准,国际会计准则(IAS)就可以使用。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会计标准一体化的重要条件和推动力, 东盟的情况也能说明这一点。 1967 年8 月东南亚联盟成立,简称东盟,现有十个成员国, 是以政治合作和经济合作为主的区域集团。 在区域合作与会计协调进程中,东盟最早的五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在经过产业贸易、投资、金融等多项合作后, 早就深刻认识到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会计协调的重要性, 所以这五个国家在1977 年3 月成立了东南亚会计师联合会(ASEAN,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简称AFA), 之后,文莱、越南、缅甸相继加入。 AFA一开始就致力于东盟各国的会计协调和制定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 并为成员国提供会计和审计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国际会计协调中的作用日益增强,AFA改为鼓励其成员国在制定本国会计准则时尽量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发布的会计准则与会计惯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国的会计协调。可以说,东盟具有多年国际会计协调的经验。

(三) 会计依存于特定的环境, 环境的差异导致会计存在差异

会计和特定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不同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会计职业界的状况、 教育等因素导致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会计规范形式、会计文化、会计传统、会计特色、会计技术水平等。

会计和所处的经济环境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关系, 资金来源、 税收制度、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状况、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等经济因素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会计发展状况。

一个国家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对该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有影响, 会计制度要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目标。 两国间的政治关系会影响两国的会计实务。 政治上结盟的国家,会计界的交流会增多,相互引进和吸收对方经验的障碍比较小;政治上敌对的国家, 会计界也容易产生敌对情绪, 会计实务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一个社会的文化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在不同的文化下,会计行为主体的价值判断会有差异, 从而导致其行为存在差异, 进而导致不同国家的会计实务存在差异。

一个国家的会计职业界的力量、规模和能力影响该国会计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 教育状况影响着会计人员的素质, 进而影响了该国会计的发展状况。

(四)在全球范围内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 会计技术和会计标准的每一次大发展都由某个国家、 地区或国际组织依靠其影响力来推动

心理学认为, 影响力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是指由组织赋予的在职位范围内可强行控制下属的力量, 其成因主要来自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的心理品质产生的影响他人的力量, 不是通过法定程序获得的,不带有强制性,其成因主要来自品格、能力、知识、情感等因素。

按照国际政治学领域内的行为主义的观点, 国家是由人组成的复杂的组织结构,是人的集合体,国家行为呈现出与人类似的行为模式, 国家具有像人一样的行为能力。由此推之,一个国家也具有对其他国家或组织的影响力, 一个国际组织也具有对其他组织或国家的影响力。

可见, 从中世纪后期至工业革命之前, 意大利依靠其活跃的对外贸易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推动了复式记账技术的传播; 自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这一时期, 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所产生的影响力推动了复式记账技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至今, 美国超强的综合国力把美国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标准推广到全世界, 深刻影响或改变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主要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标准;自21 世纪初至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及其继任者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会计标准以其高质量和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所产生的影响力而被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在欧盟内部推动会计标准协调的主要力量是英国、法国和德国,这三个国家的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影响力相比于欧盟内部的其他成员国都是巨大的;在东盟内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这五个国家推动了东盟各国的会计协调,这五个国家的影响力从经济、 政治等各个角度来衡量都是很大的。

三、会计发展历史规律对“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会计发展战略的启示

对照上述会计发展的若干历史规律,本文认为,在实施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我国的会计事业应当采取以下发展战略: 顺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潮流和趋势, 发挥我国的影响力,推动会计准则在“一带一路”战略所覆盖的区域内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趋同。

第一,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进入21 世纪以来,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日益加深, 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历史证明:会计是人类开展经济活动的语言, 会计因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而产生, 会计又服务于人类的经济活动的需要, 并在人类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会计成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经过长时间的淘汰和选择,截至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IAS) 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并因此而成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被广泛采用的主流标准。

第二,“一带一路” 战略所覆盖的区域内的会计准则将走向区域一体化。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倡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从提出至今,我国和该战略蓝图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活跃, 效果日益良好,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表态愿意参与其中,可以预见,“一带一路”战略所设计覆盖的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将日益扩展并走向一体化。 会计服务于经济活动, 会计具有技术性的属性,在“一带一路” 战略所覆盖的区域内,会计技术和会计标准也必将随着经济活动的扩展而扩展,并走向区域一体化。

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实现会计准则的区域趋同将有利于推动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趋同。 因为由点到线、进而到面、逐步扩散是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趋同的最可能的途径, 任何逐步推广的事物都有这样的发展规律。

第三,在“一带一路”战略所覆盖的区域内实现会计准则趋同需要一支或若干支领导型的力量。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人是社会化的群居型的动物,人和人之间或者由人组成的国家之间在社会活动中自然产生领导型的人物或组织。

“一带一路” 战略所覆盖的区域内,国家和地区众多,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悬殊、 文化差异明显、政治制度各异,导致会计发展水平不同,在对待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态度上,既有“直接采用”者(例如我国的香港地区和菲律宾),也有采用“趋同”模式者(例如中国、印度),还有采用“认可”模式者(例如欧盟各国),也有不采用者。 在这个区域内,在坚持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原则下, 在落实各项具体的战略目标的过程中, 也需要产生领导型的力量, 以推动共同的事业由无序向有序发展, 从而保证集体的目标得以实现,最终实现集体的共同发展。

第四, 中国有能力也有责任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覆盖的区域内会计准则走向国际趋同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毛泽东主席曾经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为人类和世界做出较大的贡献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伟大而光荣的梦想。时至今日,中国有能力实现这一梦想。中国国土辽阔,人口规模世界第一,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切实成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负责任的大国,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人类谋福祉,推动包括会计事业在内的全人类各项事业的发展是中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就会计领域而言,现在中国在国际会计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优秀的中国会计人才加入到国际会计组织中。 例如,2010 年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CFO李飞龙被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委任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委员会委员。又如,截至2014 年底,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推荐行业代表在国际会计职业组织和区域会计职业组织中担任代表职务者就达21 人。这标志着中国的会计精英已经全面进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制定机构的各个层面,也表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实施和国际趋同的认可与肯定。 中国已经从国际会计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推广者和制定者。

摘要:2013年我国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并积极倡导和推进该战略,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响应和参与到该战略实施中来。本文在总结了会计发展的若干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未来会计事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会计发展历史规律,展望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共创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5-4-13.

[2]生逢其时的“一带一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5-14.

[3]国际会计舞台上的“龙图腾”[N].中国会计报,2015-7-3.

[4]向振军,周映群.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可行性分析[J].北方经济,2007,(4).

[5]蒋峻松,卢漪,马静秋,张鸣鸾,肖俊.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国际商务财会,2009,(2)

[6]杨敏,陆建桥,徐华新.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式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J].会计研究,2011,(10)

[7]姚立杰,程小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会计研究,2011,(6).

[8]蒋基路等.欧盟会计协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9]冉苒,苏宗荣.管理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0]徐长春.国际政治的逻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11]郝振平.国际会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上一篇:围术期护理预防下一篇:颈椎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