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实质

2024-07-30

过程实质(精选2篇)

过程实质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上得到有效突破、提高的同时, 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这标志着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由统一性向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迈进了一大步。

然而, 小学语文教学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 仍存在着以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是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被教师一连串的问题问来问去, 但实质上学生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其二是教师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认识不够, 偏重于内容方面, 而远离了语言的基础训练;其三是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不够完整, 体现不出从语言到内容, 从内容到语言的全过程, 所以不能够很好地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 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纵观以上存在的问题, 实质就是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认识不够深。那么, 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怎样在课堂上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怎样更好地体现学生是阅读课的主人?怎样遵循学习的规律组织学生完成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以下谈几点我粗浅的看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的主人。以往, 我们常看到的是教师代替学生的语言活动, 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因此, 我们要打破“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抓住教学重难点,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会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阅读过程。要突破“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的束缚, 还必须解决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思维规律的认识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流程是从具体到概况, 再从概况到具体。这两个过程不断反复, 是辩证的统一。

加强语言训练, 充实阅读教学过程。阅读教学的目的, 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 而且是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也就是会读书, 会写作。要达到这个目的, 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

一、训练什么?

除了要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外, 还要加强语言品格的训练。根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及接受能力, 应训练以下几种语言品格:

1. 语言完整性的训练。

即要求学生说、写的每一句话都要完整, 不能说半句话或不完整的话。这是低年级语言训练的重点。

2. 语言条理性、系统性的训练。

训练方法: (1) 抓段的层次; (2) 抓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应作为中年级训练的重点。

3. 语言明确性、具体性、生动性的训练。

训练方法一般为: (1) 抓关键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 抓比喻句、拟人句教学; (3) 抓住对用词精妙的句子的理解。这是语言训练的难点, 也是容易被教师忽略的地方。

4. 语言构造的训练。

抓住语言构造的内在联系, 如, 字 (语素) 与词的关系, 词与句的关系, 句与段的关系, 段与篇的关系。

5. 语言速度的训练。

学生听、说、读、写都要有一定的速度。读得太慢不行, 效率不高;读得太快, 不理解也不行。因此, 速度要适当, 各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

二、怎样进行语言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很多, 但我只从语言训练原则上谈一谈。

1. 以语感训练为基础, 以语言规律为指导。

什么叫语感?凡通过听人说话或阅读直接来感知语言, 就是语感。语感训练主要靠读, 特别是朗读。阅读教学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 既要靠语感训练, 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进行直接感知语言的实践, 同时, 还应有语言规律的指导, 使学生能独立地去读、去写。

2. 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运用训练。

阅读一篇文章时要会理解文章的语言。理解词是理解句子的基础, 理解句子是理解段的基础, 理解段又是理解篇的基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指会说、会写, 这需要进行严格的、系统的训练。会说、会写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 会遣词造句、分析句子等,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训练。

3. 要体现出语言训练的层次性。

有的教师上课时要求学生阅读的次数不少, 但从全过程看, 体现不出阅读训练的层次性。凡是有经验的教师上课, 每次读练的目的, 都要向学生交代得清清楚楚, 这具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过程,认知规律,语言训练

过程实质 篇2

020

真正有信仰不在于相信宗教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目标。如果说宗教真的有一种价值。那也仅仅在于为这种追求提供了一种容易普及的方式。但是,一普及就容易流于表面的形式,反而削弱甚至丧失了追求的精神内涵。所以,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

030

凡真正的信仰,那核心的东西必是一种内在的觉醒,是灵魂对内身生活的超越以及对普遍精神价值的追寻和领悟。信仰有不同的形态,也许冠以宗教之名,也许没有,宗教又有不同的流派,但是,都不能少了这个核心的东西,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信仰。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发现,一切伟大的信仰者,不论宗教上的归属如何,他们的灵魂是相通的,往往具有某些最基本的共同信念,因此而能成为全人类的精神导师。

040

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

050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信仰。标准不是看他是否信奉某一宗教或某一主义,唯一的标准是在精神追求上是否有真诚的态度。一个有这样的真诚态度的人,不论他是虔诚的基督徒、佛教徒。还是苏格拉底式的无神论者,或尼采式的虚无主义者,都可视为真正有信仰的人。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相信人生中有超出世俗利益的精神目标。它比生命更重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和献身。他们的差异仅是外在的,他们都是精神上的圣徒,在寻找和守护同一个东西,那使人类高贵、伟大、神圣的东西,他们的寻找和守护便证明了这种东西的存在。

060

上一篇: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论文下一篇:国内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