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资本认缴制

2024-10-21

注册资本认缴制(共7篇)

注册资本认缴制 篇1

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决定对《公司法》进行改革, 并于2014年3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将过去已经实施多年的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这一改革措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该注册资本认缴制度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的担忧。正确认清认缴制度所带来的风险, 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风险, 才能让市场主体共享改革的成果。

一、注册资本认缴制概述

本次《公司法》注册资本改革涉及的条文内容主要包括:删除了第七条第二款的“实收资本”;将第二十三条第二项改为“ (二) 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将第二十六条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这也就意味着在本次《公司法》修订中, 用认缴登记的注册资本制度取代了之前的注册资本实缴等级制度。

所谓的注册资本认缴制度就是指公司设立的阶段, 不需要实际缴纳出资的股本, 省去了验资机构的验资程序;但是股东需要在公司的章程或协议中自行地对出资进行约定, 就可以完成公司的注册登记。[1]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度的实施, 取消了注册资本实缴的这一门槛, 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 从而使市场经济富有活动。但是在经济盘活情形之下, 我们也必须理智地看待在注册资本认缴制度下所带来的风险。

二、注册资本认缴制产生的风险

在当前法定资本不够灵活的背景之下, 通过认缴登记改革, 确实能够为市场主体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动。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 改革也是如此.因此必须理性地看待改革的利与弊, 笔者通过分析, 认为注册资本认缴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一) 公司注册资本金额完全虚化, 存在随意申报注册的风险

当前认缴资本制实施制度之下, 不对验资证明进行审查, 由股东自行负责公司的注册资本的认购和实缴, 这是一种市场充分自由的体现。然而此种改革可能也会带来滥设公司、注册资本申报过份随意以及超越认购能力申报注册资本等等问题的产生。当前我国尚未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规范, 出资能力与其申报的注册资本严重不匹配, 这一方面会使注册资本制度本身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从而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 认缴资本制增加了公司债权人的交易风险

在认缴资本制度之下,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注册资本信赖”。在交易的过程中, 资信调查是确保交易安全的一项重要的措施。[2]在具体的实践中, 一些建立严格的交易审查制度的公司或者企业一般都要求交易相对方的注册资金必须达到某种比例。而在以往的公司资本实缴制度之下, 可以通过公司的营业执照登记的注册资本来考察公司的偿还能力。在认缴资本制度下, 则不能通过这种形式审查来确保公司的是否具有充足的资本而具有相应的履约能力和偿还能力, 因此这可能增加公司债权人的在交易过程中的交易风险。

(三) 可能导致企业信用制度暂时缺失的风险

在现有的体制之下, 公司注册资本的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司的信用存在着联系, 能够对公司的债务实现担保功能, 而认缴资本制度得实施废除了注册资本的信用功能。然而我国的现有的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完全构建起来, 信用环境不好。因此现在的认缴资本制度实际上是在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的背景下, 由市场、交易者个人来对公司的信用进行评断, 公权力在私权利不健全的情形之下完全撤出, 可能造成企业信用制度的阶段性缺失, 投资人和债权人无从判断市场预期, 影响了交易安全。

三、注册资本认缴制风险防范的对策

为了避免以上认缴制度下各种风险的出现, 笔者认为应该从法律的细化规定、公司资产的公开透明以及债务担保体系的构建三个方面来防范风险。

(一)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之下, 构建完善的执法细则和流程

市场监管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认缴制度实施后的恶意行为出现。这就要求在现有的认缴制度框架之下细化相关的规定。例如明确资本认缴制下的认缴期限, 避免一些公司以超出其公司实际资本的虚高资本混迹于市场。相关规定的细化以及流程的完善是避免虚假出资、注册资本虚化风险的重要方法措施。

(二) 实施公司经营资产状况公开

除公司的商业秘密外, 应该充分保证公司的经营资产的公开, 从而使社会公众能够对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查询, 实现公开透明。因此在科技技术发达的今天, 要构建一个信用信息多功能的平台, 从而一方面能够使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通过该平台对公司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另一方面也能使公司通过该平台从而对自己的合法诚信经营进行表达。公司经营资产状况公开是降低交易风险的一个重要防范措施。

(三) 构建债务担保体系, 保障债权人利益

注册资本认缴制度增加了公司债权人的交易风险。因此为了减少和降低债权人的风险, 保障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应该加强市场的信用建设。在政府的公权力退出以后, 应该构建多层次的市场信用和债务担保体系, 实现市场的自律。[3]积极的引导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自律组织构建信用和债务担保体系。例如发展创新企业经营保险业务, 从而实现一部分市场风险从经营者、债权人转移给行业以及社会整体, 加强社会的投资, 从而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是一把双刃剑,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风险意识, 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则能尽可能的降低该制度的风险, 从而使该制度服务于全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疆.平衡于市场效率与交易安全之间——关于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3, 07:16-20.[2]金文廑.浅析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4, 03:29-30.[3]余新华.浅议新<公司法>注册资本认缴制对企业会计的影响[J].企业导报, 2014, 03:123-125.

注册资本认缴制 篇2

注册资本认缴是指投资人可以自己决定注册资本的缴纳期限和缴纳方式;简单点说,就是注册公司的时候可以不实际缴纳注册资本,也可以成立公司了。

2、注册一家认缴的公司多少钱?

现在注册公司的成不都不会太高,几本上几千块钱就能搞定。

3、注册资本认缴制什么情况下才需要缴纳注册资本?

(1)、但凡公司都有公司章程,公司章程里面有缴纳注册资本的时间约定,按照章程中的约定时间缴纳;

(2)、公司有债务,公司的资产无法偿还债务,需要投资人缴纳未缴纳的注册资本来偿还债务。

(3)、要办理后置许可证,按规定需要缴纳注册资本,并出具验资报告的。(房地产开发资质、建筑施工资质等各种资质)

(4)、特定的一些招投标,合作方需要查验企业的实际缴纳的注册资本情况的;

4、股东如何缴纳注册资本,还需要验资报告吗

不需要,只需要从股东的账户中向公司账户中转账,凭相关的银行凭证修改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

5、如果章程中规定的注册资本缴纳期限到了,但是无法缴纳注册资本怎么办?

修改章程中的注册资本缴纳期限。

6、注册资本认缴制了,是不是可以随意报个注册资本?

理论上是的。但是注册资本越高,意味着股东将来需要承担的风险越高,且需缴纳的注册资本印花税会更高;注册资本太低,你的合作伙伴的风险就高,他对你的认同感也相当低,可能影响交易。所以企帮帮建议注册资金和自己实际经营相匹配。

7、如何增加注册资本和减少注册资本?

增资很简单,直接修改公司章程里面的注册资本就可以;减资有点麻烦,因为意味着股东的责任减少,所以要登报公告,通知债权人。

8、公司注销时需要缴纳未缴纳的注册资本吗?

不需要,只要结清公司的债务就可以。

9、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是注册资本认缴制了?

不是的,金融机构、保险、劳务派遣、融资担保、典当等27种公司还是需要缴纳实际注册资本的

10、什么是内资公司,什么是外资公司?

股东都是国内的,就是内资公司;股东全是国外的,就是外资公司;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就是中外合资公司。

【拓展阅读】

最近有老板想要注册公司,但是又不知该如何做起。。

一、注册公司流程

1、准备所需材料

2、工商局公司名称核准

3、工商局营业执照办理

4、公安局印章刻制点办公章

5、质监局办理代码证

6、国、地税局办理国地税证

7、银行开设基本账户

二、注册公司的时间

1、在不驳回的情况下三到五天工作日出执照

三、注册公司所需资料

1、法人(股东)身份证原件;

2、注册公司地址证明材料。

四、公司注册完成后得到的全套资料包括

1、营业执照正、副本;

2、组织机构代码证正、副本;

3、国地税正、副本;

4、公章、、法人私章、、

五、注册资金要求

1、注册资金没有最低要求了,也就是说,公司的注册资金多少都可以,没有下限,也没有上限!现在是认缴制,但是还是建议大家根据实际情况来填写。

六、相关的部门

公司注册的流程我们可以知道,注册公司需要跑以下5个部门:

1、工商局 2、公安局3、质监局4、国税局5、地税局,

七、注册公司前需要注意什么

1、最重要的就是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特别是身份证和地址证明。地址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不然次年营业执照年检(企业年报),抽查发现地址非真实,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影响极大。

八、注册公司后需要注意什么

1、以后每个月必须要请会计做账报税。

注册资本认缴制 篇3

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是注册公司时,工商部门只登记公司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无须登记实收资本,也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实缴注册资本可以为零。公司股东认购的股份须要资金足额到位,允许先到一部分,到位时间可以由股东自行决定,不需要验资,只需要在每年的年度报告上申报反映及存档到登记机关。公司实收资本由验资制向自行申报制过渡。如申报与事实不符,公司的股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注册资本是指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全体股东或发起人实缴或认缴的出资额。实收资本是指股东实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如果股东将认缴的资本实际缴付到所拟设立的公司,实缴的资本就是实收资本。可以说,在注册资本实缴制下,注册资本即是实收资本。在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对于公司制企业如何进行实收资本账务处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实收资本按照认缴数额入账,公司收到股东首次缴纳的部分借记银行存款,未收到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等以后收到认缴的部分,再结转其他应收款,直至达到认缴注册数额;另一种认为实收资本应该按照实缴数额入账,即认缴的时候不需要做会计处理,只有在收到股东的投资款时再贷记实收资本,在该种账务处理的规则下,公司资产负债表“实收资本”项下反映的是实际收到的投资款,而不是认缴的注册资本。

二、注册资本认缴制与实缴制的区别

(一)会计确认

对于实缴制下的会计处理,在公司成立时,对于股东所投资的货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都需要进行入账核算,同时把投资的金额都需要计入到实收资本的会计科目之下。而认缴制下的注册资本核算,公司在开业之时,不一定有相关资产作为注册资本的投入,而且账面上也不一定必须体现实收资本的金额,对于实收资本的会计核算,以实际收到的实收资本为具体的核算时间,如果未进行注册资本的确认,需要以负债来进行处理。

(二)会计信息披露

对于认缴制下的注册资本会计信息的披露,在工商部门只需要对公司股东所认缴的注册资金总额进行登记,而对于财务会计报表中所披露的实收资本金额,则是企业实际收到股东的注册资本金额。

(三)债务风险

认缴制下的实收资本,由于在企业刚刚成立之时可能会出现零注册资本的情况发生,因而决定了企业有限的偿债能力,很容易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为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从而需要政府对企业的运行加大管理制度。

三、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

(一)公司成立时账务处理

公司在成立之时,是由股东投资成立,公司在收到投资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时,应当作为实收资本来进行会计核算,并以公司所有者权益而表现出来。对于注册资本认缴制下的实收资本账务处理,对于实收资本可以按照认缴数额进行入账,在公司第一次受到股东的缴纳金额时,可以借记银行存款,而对于没有收到的那部分,暂时先借记“其他应收款”,等收到应当认缴的那部分资金时,然后再与“其他应收款”进行结平,直到与认缴注册资本相等。这种账务处理方法遵循了实质重于行式的会计原则,更加符合财务的会计目标。其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1、当收到股东投资款时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实收资本—股东

2、如果没有收到投资者的投资款,只是认缴而未进行实缴出资时,可以根据公司的相关章程来进行挂账处理,并且在规定的年限之内把所挂的“其他应收款”冲平。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股东

贷:实收资本—股东

在最后规定的年限之内,收到股东的注册资本时: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固定资产

贷:其他应收款—股东

除了上面所讲到的方法之外,还有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是按照实收资本的实缴金额入账,即在进行认缴的时候,在没有收到股东的投资金额时,不需要做相关的会计处理,只有在收到股东的实际投资金额时,贷记实收资本,这种账务处理方法,公司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体现的就是实际收到的股东投资款。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固定资产

贷:实收资本—股东

(二)注册资本印花税缴纳问题

企业印花税的缴纳,根据相关法律条文规定,是企业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的万分之五来缴纳印花税,并且会随着企业在经营期间的增资或者资本公积的增加,都需要按照比例来进行缴纳。根据企业在成立时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其缴纳印花税的会计处理也是不同的。如果采用第一种挂账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的,我们就需要按照全部的实收资本挂账方式来进行核算,而如果是采用第二种,以实际的入账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则只需要按照确认的实收资本金额来进行缴纳印花税,对于未收到的注册资本金额部分暂不需要缴纳印花税。由此可见,不同的实收资本会计处理方式,第二种的会计处理方式要比第一种少缴纳一部分印花税,只有当股东把投资金额全部补齐之后,才需要缴纳剩余部分的印花税,因此,从税收筹划的角度来看,第二种的会计处理方法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实收资本的会计处理建议

(一)会计科目的增加

对于认缴制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可以增加一个“待缴资本”科目,从而有利于企业与股东财产之间明确的划分,而待缴资本与实收资本之间的和与注册资本总额相等。对于股东未缴纳的注册资本,在财务报表中是作为负债披露。因而增加“待缴资本”,可以有效的与“其他应收款”进行相对应,不仅符合于财务核算的规定,而且可以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财务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因而对于注册资本认缴制的问题,应当掌握最新财税知识,从而针对实收资本进行一个合理化的处理,既不违反国家的相关相财税法律,又能使得企业的利益价值最大化,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与工作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把企业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合理化。

(三)加强对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从长远来看对于企业发展、增强市场参与的积极性都有着显著的效果。但因该制度实施的时间不长,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因而出现了一定的法律断层,如:会计准则中对于注册资本认缴制的会计核算业务没有较为具体的规定。而印花税法中所规定的记载资金账薄需要缴纳印花税还停留在以前的实缴制下。所以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做好配套工作。

五、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公司解散阶段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

公司解散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终止时对公司财产进行清算的活动。公司解散的直接法律后果是公司清算。公司清算是指企业按章程规定解散以及由于破产或其他原因宣布终止经营后,对企业的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并进行收取债权、清偿债务和分配剩余财产的经济活动。在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公司清算中可能会涉及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股东的清算问题。

公司进行清算时,如果存在剩余财产则应向股东进行分配。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分为股息所得和投资转让收益或损失两部分。股东在公司清算时取得的股息所得金额是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持股比例计算的部分,即持股比例与留存收益的乘积;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其金额为剩余资产减去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原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解散时,股东到期尚未缴纳的出资,应该作为公司的清算财产,股东按照出资的比例参与剩余财产的分配。公司进行清算时,如果公司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债权人有权主张尚未缴纳出资的股东在未缴纳出资的范围内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摘要:随着对《公司法》的修改,在工商登记制度进行改革之后,使得公司的成立由最初的注册资本实缴制变革为注册资本认缴制,这一制度的改革,对于企业的成立与运营有着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对于企业的财务核算也有了其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企业成立时实收资本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注册资本认缴制,实收资本,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杜勇,谢志华.资产注入、公司绩效与股东支持行为的理论分析[J]会计之友,2015(10):12-16

[2]赵维宁.实收资本会计处理在注册资本认缴制度下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6(07)

注册资本认缴制 篇4

《公司法》的大修无疑将降低创业门槛,刺激市场活力,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公司登记办事效率。从理论上讲,一元钱就可以注册公司;申请时无需硬凑资本,只要诚实承诺;公司登记不需要提交验资报告。

认缴制下注册资本存在虚假的可能,任何人均可以随意成立注册资本为大数额的公司,与之进行重要交易就必须调查该公司注册资本实际到位等信用情况,以防潜在的交易风险。

在注册资本实缴制下,公司债权人依据公司注册资本规模的大小作为判断市场风险的根据。一般都愿意和注册资本大的公司做生意,在法律意识上也认为注册资本大的企业实力强,有经济能力承担经济责任。但本次公司法注册资本认缴制的修订,大大有利于公司股东成立公司,但对交易安全、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却在法律上提出了挑战。

二、注册资本认缴制下股东仍负有出资义务。

注册资本从实缴改为认缴后,许多新闻媒体认为从此设立公司股东可以不用出资,这是错误的理解。

公司法虽然取消了法定最低资本额的规定,但与公司资本相伴而生的股东出资义务却并不随之消灭。公司资本来源于股东的出资,要保障公司资本的真实与可靠,必以股东出资的真实有效为条件,在最低资本额制度之下,既有法定最低资本额的门槛,必有股东出资义务的底线,而今没有了最低资本额,股东的出资义务没有了最低的极限,但并不意味着股东出资义务的免除。决定每一公司股东出资范围的并非法定最低资本额,而是公司自我设定的注册资本。该资本一经确定并注册登记,即产生了全体股东的出资义务。最低资本额的取消,改变的只是股东出资义务的数额,而非股东出资义务本身。股东出资义务既是约定义务也是法定义务。就约定义务而言,每一公司的资本多少和各个股东认购的出资额的确完全取决于股东的自愿。与此同时,当资本被注册、股东认购的出资额被登记后,股东即应依法承担资本项下的出资义务,这又体现出股东出资义务的法定性,而这种义务从约定转换到法定的合理根据则在于注册资本应有的公示效力。

三、注册资本认缴制下股东要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1、公司债权人可以要求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三条的规定: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公司解散时,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司解散时,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均应作为清算财产。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包括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以及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条和第八十一条的规定分期缴纳尚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

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四、认缴制下公司股东的出资义务只是暂缓缴纳,而不是永久免除,在公司经营发生了重大变化时,公司包括债权人可以要求公司股东缴纳出资,以用于清偿公司债务。

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审理认为:注册资本万的某投资公司,实缴出资400万。新《公司法》股份认缴制出台后,增资到10个亿。在签订近8000万元的合同后,面对到期债务突然减资到400万元,并更换了股东。债权人在首笔2000万元无法收取后,将该公司连同新、老股东一同告上法庭,要求投资公司与新老股东均承担债务的连带责任。5月25日下午,普陀法院就该起认缴出资引发的纠纷作出了一审判决。

在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公司股东在登记时承诺会在一定时间内缴纳注册资本(像在本案中被告公司的股东就是承诺在时间内缴纳),公司股东这样的承诺,可以认为是其对社会公众包括债权人所作的一种承诺。

股东作出的承诺,对股东会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对于相对人(例如债权人)来说,也会产生一定的预期。但是,任何承诺、预期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作出的,这样的条件有可能会产生重大变化。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足以改变相对人(债权人)预期的时候,如果再僵化地坚持股东一直到认缴期限届满时才有出资义务,只会让资本认缴制成为个别股东逃避法律责任的借口。

就本案来说,被告公司在经营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司对外出现了债务总额就达到了近8,000万元,这样一笔债务是依法已经到期的债务近20倍。

五、债权人通过否认公司法人人格,要求股东和公司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司法实践,恶意利用注册资本认缴制的股东往往还会有其他利用公司独立人格,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例如:

1、非经法定利润分配程序从公司获取财产的。在公司存续期间,股东除分配红利外不得从公司获得任何财产,否则就破坏了公司财产的独立性,就应当剥夺其股东有限责任的法律待遇。

2、在公司有亏损尚未弥补前分配利润的。根据公司财务准则规定,在公司以前年度亏损弥补完前补的分配利润,分配利润就是对公司财产独立性的侵犯,就应当剥夺其股东有限责任的法律待遇。

3、在分配利润前未提取法定公积金的。公司法规定在公司与利润分配时必须先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剩余部分的利润才可在股东之间分配,未提取法定公积金而分配利润,虽不表现为直接侵犯公司财产,但属于违反法律规定降低公司的偿债能力,就应当剥夺其股东有限责任的法律待遇。

4、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利润或资产的。关联交易是指公司与股东或鼓动控制的其他单位之间的交易等,如果股东利用关联交易将公司的利润甚至财产转移出公司,就是股东人为地减少公司的责任财产,侵犯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股东就不应再享受股东有限责任的法律待遇。

5、股东或股东控股的单位占用公司财产的。包括占有公司的资金或其他财产,长期使用不予归还,但支付使用费的另当别论。

此时,公司债权人可以依据《公司法》第二十条: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依法诉讼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使公司债务由公司和股东共同承担,间接上达到保护公司债权人的目的。

注册资本认缴制 篇5

2014年, 我国对于公司的资本制度进行了很多的革新, 在3月1日起实行的《公司法》中, 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对于资本制度所进行的改革:把公司的注册资本制度由原来的实缴登记制变成了认缴登记制。另外对于之前法律或者是行政方面有特殊规定的制度也进行了变化, 比如废除了公司创建最低资本的限制和对其进行资本和货币等的检查等。这些改变, 对于债权人的权益带来很大的影响, 换而言之, 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挑战。总之, 这次公司法的修改, 要求公司注册资本全面按照认缴制的制度进行注册, 同时也取消了注册时的最低资本限制。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出现, 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何确保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这一问题, 就是注册资本认缴制实行后所面临问题之一。

二、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对公司债权人的不利影响

根据2014年实行的新《公司法》所规定的内容, 由于注册资本的降低, 就使得很多想要创业, 但是受资金限制的人再不用考虑资金的来源问题, 创业形成了一种潮流, 但是具体的结果是有待考察的, 青年人在创办公司时不需要为筹集资金而苦恼。

在上面我们说到, 承办公司的人无须考虑资金, 只要诚实守信即可。所以在这种新的认缴制的实行中, 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注册资本不实的情况。因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把公司注册成有较大资本的公司, 而实际情况需要有意和其合作或者进行交易的公司和个人等都对其公司实际的注册资本落实情况进行核实, 确保把交易的风险降到最低。

在注册资本实缴制实行后, 对于市场风险的评估依据就变成了公司注册的资金多少的情况。一般情况下, 大多数人和公司都是喜欢和注册资本大的公司进行合作交易, 在人们的意识中, 注册资本大的公司拥有强大的实力, 在遇到风险时, 其的承担能力也是较强的。但是在公司法对注册资本修改成认缴制后, 虽然使公司的成立更加便捷, 但是对于安全交易和公司债权人的权益保护方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三、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对公司债权人的影响分析

认缴资本制实施后对公司注册资本的影响时很大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注册资本信赖”。在上面提及, 注册资本信息可能存在不对称的情况, 这对公司债权人的影响很大。

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把公司注册成资本很大的公司, 而要想和其进行长期的合作或者交易时, 就必须对其的真实资本投入等信用情况进行核实, 确保或者是降低投资交易的风险性。那么在交易中, 特别是一些数额较大的交易项目, 在运行过程中, 对其资信情况的调查是相当必要也是项目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一般来说对注册资本的调查是资信调查中最关键的调查。在实际的审核调查中, 对此比较看重的企业和公司的基本要求就是其的交易额度绝对不能小于对方注册资金的百分之几。这体现了“公司独立法人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中公司债权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

从和公司进行交易的对象来说, 这只是对于其资信情况一个最基本的调查形式依据, 通过核实就会得到一个比较准确但是可信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另外, 比如在认缴资本制下对于成立低于2年的公司资本进行核实, 其的结果就可能出现偏差。由此可见, 公司的交易方不能完全做到“注册资本信赖”, 这就会增加交易的成本。

目前来看, 认缴资本制对于公司注册的资金没有限制, 也不是注册公司时不用缴纳资本。整体来看, 2014年对《公司法》的修订还是有很大地提高。一定程度上使交易更加人性化, 但是债权人的利益却无法得到保障。

曾有人说过, 制度制定的成功与否, 主要是看其是否达到了维护极端权益和受限极端权利的平衡。但是平衡随着事务的发展是不可能一直不变的。其会随着事务的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之后再通过相应的政策来调节这种不平衡, 使其在恢复平衡。由此可见, 对于公司的制度来说利益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我国于2013年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议》, 修改了关于公司法注册资本的制度内容。这次修改确定了除了一些特别的行业:保险行业、银行等易燃采取实缴制, 其都采用认缴制来全面实施。到2014年, 我国清晰地确定了公司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的制度, 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在2014年修改《公司法》之后, 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 而产生的“平衡”问题就需要在为其制定相关的措施, 以此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四、现行公司法律下对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障措施

(一) 注册资本认缴制下股东仍负有出资义务

对于我国新改的注册资本认缴制, 广大群众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在成立公司时, 股东不用出资。从司法上来讲, 虽然废除了注册公司时资本最低额的限制, 但是并没取消股东出资注册公司的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股东为公司出资的方式是公司资本的主要来源, 只有股东具有一定的出资能力, 并且其的出资数额是真实可信的, 公司注册资本的真实性才能得到保证。在之前有最低资本限制的时候, 股东的出资也有规定, 但现在《公司法》取消了对于注册公司的最低资本限制, 所以股东的出资也就没有了明确规定, 但这不代表股东对于公司成立出资义务的取消。而对于公司股东具体的出资数额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是公司根据其要注册的资本进行设定。这一资本如果得到确认和注册登记, 股东的出资义务也就相应而生。由此可见, 《公司法》废除最低资本额只是对股东出资的额度进行了改变, 而没有改变其出资的义务, 这一义务不仅是约定义务, 也是法定的义务。从约定义务来讲, 在一个公司成立时, 公司的支持资本是多少以及每个股东要出资多少, 这些都是股东自愿的;从法定义务来讲, 只要公司的注册资本和股东的出资额结果注册登记后, 股东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 这就充分地体现了出资义务的法定性。

(二) 注册资本认缴制下股东要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1. 对于公司的债权人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的第13条中给出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于公司的债权人发出没有履行亦或是没有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没有出资的范畴内对公司无法对债务完全偿还的部分要承担补偿责任的要求, 人民法院必须同意和支持;而反之, 这些股东已经自觉履行了上诉责任, 其他的债权人还提出这样的要求, 人民法院就应该给予驳回。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2条规定:在公司解体的时候, 对于股东还没有缴纳的出资 (到期而没有缴纳的出资和分期缴纳没有到达规定时间的出资都是股东没有缴纳的出资) 也应该算在清算的财产中。

五、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债权人利益保护

随着我国注册资本认缴制的确立, 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制度也逐渐全面起来。但是随着公司进入市场的限制条件降低, 出现了很多的“空壳公司”和“皮包公司”。另一方面, 在我国资本信用比较低下, 一般都是依赖于投资人、交易对象的认识和大宗对其的评价进行交易的, 并且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 导致后期对公司的管理难度增加。对此, 要如何进行解决?

(一) 事前措施:加强信用机制的创建, 并创建公司信息的表露制度

对任何公司而言, 资金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资金是企业从事各种市场经济活动最基本的条件。为了维持企业日常生产及经营, 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信用机制, 从而有效解决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缓慢和企业自身发展条件缺失。有关部门对于公司的监管的基础是公司信息表露, 同时也使对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进行保护的方式。首先, 我们要加紧对信息创建的实施, 创建一套完整、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 促进政府事务信息公开的程度, 以便广大群众获得信息的便捷性;其次, 加大对公司法定代表人信用程度的监管程度, 对于违反的公司管理者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最后, 对于一些信息要对广大群众定时的进行公示, 为广大群众创建一个诚实守信, 违反必究的市场环境。

(二) 事中措施:创建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加大对董事以及高层行为的限制

企业进行合理利益分配最主要的目标就是通过最经济的方法实现资金的筹集。这就是如何搭配使用已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问题, 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的定比来实现资金的最优结构。创建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是企业资金运作的起点, 也是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必备的条件之一, 同时也是企业理财功能的重要内容。在2014年修订的《公司法》生效后, 公司董事具有为公司筹集资本的权利和施行的责任。这就需要公司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并加强对公司董事和高层行为的限制程度。

(三) 事后措施:加强对企业法人人格否认体系以及对违法行为处置的额力度

公司法人的人格情况是对于企业管理者在盈利外的一种道德评价, 避免公司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他人利益的情况, 最终达到社会市场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目前, 我国在《公司法》中, 对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过于片面, 其内容还有待完善, 其不能使用于所有的企业法人。由此可见, 对于一些体系构成比较复杂和资产复杂等的公司以及部门利用公司独立人格躲避应该履行的义务等情况,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应该给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和说明, 从而为大家提供一个科学有效、唯一准确的评判依据。

六、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在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下, 其的主要制度内容就是使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一方面, 在这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下, 我国对于公司注册资本的条件应该予以放宽, 在公司资本注册登记成功后, 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督管, 确保其运行的真实性, 并通过后期不断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定的经验, 从而使效力和安全处于平衡的状态中, 最终达到市场稳健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 在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下, 是以公司的全部资产对会出现的风险以及出现的风险进行负责。这对股东来说, 其承担的只是其缴纳的资金额度的相应责任, 而在法律上对于公司债权人的权益保护却未曾具体涉及。

参考文献

[1]金文廑.浅析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4, 03:29-30+70.

[2]余新华.浅议新&lt;公司法&gt;注册资本认缴制对企业会计的影响[J].企业导报, 2014, 03:123+125.

[3]张玲.浅析注册资本认缴制与公司的未来治理——以厦门商事登记改革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07:253-254.

[4]顾迎春, 徐晓荀.论注册资本认缴制对相关物权变动的影响与对策——基于行政法学平衡理论的视角[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4, 06:39-42.

[5]许海峰.注册资本认缴制下乙方风险的预判及防控[J].建筑, 2014, 12:45-47.

注册资本认缴制 篇6

但是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在给许多创业者带来机会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问题和风险。

一、注册资本认缴制下的资信风险

这种制度下, 交易安全的基石不是注册资本, 而是市场主体的信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仍不完善, 诚信体系尚不健全, 实行注册资本认缴, 在注册门槛极低的情况下, 容易出现投资者滥设公司, 随意申报注册资本, 超越认购能力等问题, 相应出现“空壳公司”、“皮包公司”, 甚至是“无赖公司”, 企业在交易过程中, 投资者、债权人无从判断公司的真实情况, 给交易双方带来不安全感。这不仅损害了注册资本制度本身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最终也损害了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的市场竞争秩序。

二、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债权人风险

尽管注册资本不应背负公司债务担保功能, 但不可否认的是注册资本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与公司的信用存在关联。一般情况下, 人们都愿意和注册资本大的公司进行合作,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注册资本越大的公司实力越强, 遇到风险时承担能力越强, 也就是“注册资本信赖”。在资本认缴制下, 公司注册资本极有可能存在不对称情况, 对于是否实际拥有相应资产, 债权人的确认, 也很难找到简便可行的查询方法, 从而导致交易成本提高, 交易风险加大。

三、认缴制下的短期投资风险

实缴制下实缴的注册资本有利于保障公司的基本信用, 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行, 也是吸引企业互相合作的重要前提。认缴制下, 在出资额极低的情况下, 助长了投资者的短期行为。投资者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很容易弃之而去, 与之有业务往来的公司难以保障自身权益。

四、认缴制下的涉税风险

股东表面上出资而实际未出资, 本质特征是股东未支付相应对价而取得公司股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2009〕312号) 规定, 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 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 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 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 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 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后, 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 带来的另一个税收问题是, 如何确定原始股东股权的计税基础。这直接影响原始股东转让股权时的应税所得。

公司制度改革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 如公司债权人保障减弱、公司信用和涉税风险增加, 下面将就如何解决认缴制带来的这些问题, 使认缴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出建议。

(一) 区别对待

对一些注册资本巨大的公司, 应该实行分期认缴制度, 这样可以有效防范投资者明显超过缴纳能力而认缴巨额注册资本的问题, 有利于维护稳定的市场秩序。否则一旦失信, 对社会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同时也使认缴制下的对外借款发生的利息和股权转让时应税所得等涉税风险得到规避。

(二) 信息协同监管

营业执照将注册资本栏目取消, 由公司自行选择是否注明认缴资本和实缴资本。如果公司选择注明实缴金额, 应当向登记机关出示合法的证明材料, 登记机关予以审核。在营业执照上注明实缴金额, 无疑会增加公司的信誉度。除了公司自身努力, 政府部门也要高度重视信用等级的建设和管理。工商部门尽快以工商登记信息系统为基础, 将工商、税务、银行、质检、公安等信息联网, 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披露平台, 公开企业的失信行为, 让失信企业无处遁形, 为登记制度改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证。逐步形成政府部门协同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主体自治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格局。

(三) 法律约束

从立法层面建立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力。公司的股东 (发起人) 在认缴出资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所具有的投资能力, 理性地做出认缴承诺, 并践诺守信。实行认缴登记制并没有改变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承担责任的规定, 也没有改变承担责任的形式。股东 (发起人) 未按约定实际缴付出资的, 要根据法律和公司章程承担民事责任。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在法律上加以明确。侵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 立法应明确承担赔偿什么责任, 如何救济受害者。另外, 最高法院也应就公司社会责任条款的司法适用条件和标准做出必要的司法解释, 形成公司法的补充。在方便投资者的同时, 国家立法机关更要把安全交易统筹考虑, 避免债权人成为不良投资者待宰的羔羊。

(四) 风险防范

从债权人层面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 交易之前要做好功课, 尽可能了解对方组织架构, 股东及关联企业情况, 公司治理情况以及公司财务情况, 应在签订合同之前到对方所在地实地调查, 必要时要对方提供各类证件及财务报表等资料, 也可以到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调查核实。其次, 企业要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 不仅在交易前, 在交易过程中也要进行动态调查, 实时跟进, 及时做出信用预警。最后, 要注重合同的审查。签订合同时要反复推敲每一条款, 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 必要时要求对方提供担保。

认缴制的实施, 可以促使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成长, 增加就业机会, 随着各项配套措施的落实, 认缴制度必将发挥其优势, 促进我国经济大踏步前行。

参考文献

[1]陈海疆:“平衡于市场效率与交易安全之间—关于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3-07.

[2]甘培忠:“我国公司法建构中的国家角色”, 载《当代法学》, 2014 (02) .

注册资本认缴制 篇7

1. 认缴制的概念。

认缴制是一个与法定资本制想对应的概念。1993年, 我国的第一部公司法出台, 其中实行最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 并确立了公司资本三原则即公司资本确定、资本维持、资本不变。2005年修改的公司法实行折中授权资本制, 公司股东可以分次缴纳资本, 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大幅降低。最新的公司法实行认缴制即股东只需向工商部门登记其认缴的注册资本额即公司股东承诺认缴资本额即可, 理论上一块钱就可以办公司。

2. 认缴制度的弊端。

“改革中提出了“认缴制”这样一个400年来公司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概念, 它和没有最低注册资本要求和实缴要求的法定资本制的制度剩余有何逻辑联系, 以前沿袭的注册资本必缴、实缴、不得抽逃等规范对公司债权人保护的机制在今后将如何贯彻, 债权人除了自力防范交易风险外在损失发生后还是否能够基于对资本制度的信任而获取法律救济, 国家的立法机关面对这一场景需要做些什么以便把这次变革的负面影响限制到最低程度, 这一系列的问题马上就要成为现实。”认缴制度的实施还有赖于一系列配套措施才能发挥其制度优势, 单单从法定资本制改革为认缴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1) 弱化企业资本信用。在我国市场经济法律规范仍不完善的情况下, 明显不具备出资能力而申请数百亿、数万亿的注册资本, 不仅是投资者是否承担有限责任, 是否有能力偿付公司债务的问题, 也损害了注册资本制度本身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最终损害的是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秩序。尽管法定资本并不能确定反映公司的资本信用, 不可否认的是注册资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间接确定公司信用, 法定资本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发挥宣扬公司注册资本信用的功能。

(2) 没有侧重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在取消了公司注册资本最低标准和实缴要求后, 两种畸形的公司注册资本现象必然如同癌细胞一样滋生、蔓延:一是公示资本数额极低如两元钱, 其进入市场的交易模式无非是公司借款由股东担保或者股东向公司出借资金而将公司的优质资产抵押给股东债权人, 对其他普通债权人包括雇员的利益风险极大, 只能由债权人自己当心对处;二是公示资本无限制标大如100亿元, 而实际投入可能仅有10万元, 且在章程中约定资本缴付的期限是公司成立后的30年或者50年, 这类公司的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在公司法上亟需添加诉讼救济制度。”

第一类公司通常被称作侏儒公司, 第二类公司通常被称作无赖公司。对于这些公司恶意侵害债权人的行为, 我国公司法修订中没有进行如何救济的规制, 立法上也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实现债权人利益的平衡保护。

二、企业信用的构建

1. 企业信用构建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自然人是典型的“人多势不众”, 公司是法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法定资本的要求, 属于典型的“人少势众”, 如今公司法的改革使得公司的资本信用可能变成了交易相对人无时无刻都要考虑的因素。股东的有限责任和认缴制使得公司的债权人的利益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企业信用制度的及时构建才能平衡公司和其债权人之间的权益。我国诚信环境不佳, 债权人很容易成为待宰的羔羊, 如何平衡市场效率与交易安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需要精妙的设计, 单单公司法进行资本制度的改革, 没有一系列与认缴制相配套的立法措施, 新公司法的修订恐不能达到立法者所期望的结果。

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必须有一系列企业信用相关立法规定出台, 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大量公司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激发市场活力的目的也很难实现, 甚至会影响到市场经济平稳健康有序的进行。公司认缴制使得公司的资本信用大打折扣, 虽然在法定资本制度下不可避免的存在抽逃出资、虚假出资的情况, 与之配套的债权人诉讼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公司认缴制的优势之一就是激发社会活力, 提高效率, 公司的资本信用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命题, 必须要进行精妙的设计, 如果仅凭市场经济中的个体自己的力量去查明公司的信用, 势必会大大提高其交易成本, 降低社会效率。

2. 企业信用构建的建议。

公司信用的构建应在以下方面重点着力。第一, 企业进行信用信息公开。我国公司法第5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 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 诚实守信, 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的社会责任列举中应该包括一项即是企业信用信息的公开。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等的, 光涉及权利, 没有责任的法律是一部空法, 只有责任没有权利的赋予的法律也是不合理的。公司法规定了公司不再实行法定资本制, 在赋予了股东便利设立公司的同时, 应让其承担信用信息公开的义务, 否则就是对于公司债权人的不公平。公司每年都应该对外公布自己的信用信息, 这个信用信息可以是信用报告的形式, 有网络主页的公司也可以在网络主页上公布本企业的信用信息。该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纳税情况、在银行信用状况、员工工资发放情况、工商系统对其产品检查情况等。

第二, 我国应出台一部企业现金管理法。公司社会信用主要包括公司资本信用和交易信用。公司的资本信用主要包括纳税信用、银行信用等。我国出台一部企业现金管理法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资本信用问题。企业交易过程中, 在满足一定金额限度内可以使用现金如1万元, 超过1万元的必须使用银行转账或者支票, 企业的纳税, 交通、社保等均使用银行转账, 银行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记录企业的资本流动状况, 这样就会使得银行的资本信用的查询变得极具操作性。与公司交易的相对人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公司是否逃税、是否有其他债务等情况。如此, 相对人可高效、全面的了解公司的资本信用状况, 较大程度的避免了信息不对称而不敢为交易或者为交易被欺诈的情况的发生。

第三, 政府主导进行信用信息的共享。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信用建设方面起步较早, 相关信用立法比较完善。在信用立法模式方面, 世界上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和以欧洲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除此之外的其他模式基本上都是界乎于这两种模式之间。

我国实行政府主导模式较合理、我国税务、工商、公安、法检系统等部门已经掌管着大量的社会的信息资源, 很多即是信用信息, 技术层面完全可以做到各部门共享, 只是缺少法律的规定和授权, 这当是我国实现信用建设较低成本、较高效率的途径。

第四, 实行“黑名单”制度和“负面清单”制度。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企业失信成本低于其失信带来的收益, 其会选择失信。对于失信企业, 应加大其失信成本, 如对失信的企业实行“负面清单”制度, 不让其涉入有关的行业, 银行不予对其贷款。对于失信的股东实行“黑名单”制度, 不予批准新办企业, 税务部门不对其进行税务登记等。

第五, 建立专业企业信用评估机构。建立专业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 可以为市场主体进行交易行为提供有效的参考。信用信息量大、涉及面较广, 我国应在政府主导下成立专业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来满足公众查询企业信用的需求。信用评估机构应专业, 并且有独立的资金支持, 有自主的人事安排, 能够保持中立性。对于企业信用评估机构应设立监督和约束机制, 违法相应的职责和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司认缴制的实行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如果适用得当, 其制度优势会较快显现。但不可否认且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中国诚信环境较差, 配合认缴制应该有企业信用制度的构建, 进而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平稳有序健康的进行。

摘要:2013年公司法修改, 法定注册资本制改革为认缴制。公司认缴制降低了公司准入门槛, 并且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增加就业机会等, 这些方面认缴制应该被“点赞”。认缴制来源于西方, 其是否符合我国法制和社会现状, 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显得尤其必要, 如此才能更好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否则认缴制只能是“看上去很美”。

关键词:认缴制,信用,债权人利益

参考文献

[1]王雨本.论中国市场信用立法的模式选择.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年第6期第47-48页.

[2]甘培忠, 周游“.我国公司法建构中的国家角色”《.当代法学》, 2014年第2期, 第65页.

上一篇:密码管理下一篇:出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