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模式

2024-10-14

点对点模式(共9篇)

点对点模式 篇1

固本强企之效首在于以人为本, 安全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素。近年来, 石油行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如川局的重庆“12.23”井喷事故、吉林石化的“11.13”爆炸及污染事故、中石油大连储运的“7.16”爆炸事故以及“10.23”、“10.24”等, 这些事故给石油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对事故的调查与分析发现, 大部分事故发生都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通过“点对点”动静态隐患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 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 安全监督思路日趋完善, 截止2012年11月底, 兴隆台采油厂的静态隐患削减已经达到82.57%。

1“点对点”安全管控的实施背景

兴隆台采油厂成立至今, 历经40年风霜, 拥有职工3000余人, 现担负着原油生产任务135万吨/年, 油气当量165万吨/年。随着开发年限的延长, 老油田面临的安全形势愈加严峻。已开发建设40多年的兴隆台采油厂, 井站分布在盘锦市兴隆台区闹市、欧利坨、热河台、荣兴沿海等地区, 诸如抽油机、加热炉、原油储罐等很多大型设备及油气水管网超负荷、超龄运转现象频发, 油气生产设备低、老、坏现象严重。尤其近几年, 随着兴古潜山油田全面开发建设, “新、改、扩”项目增多, 动态施工队伍杂、人员乱, 安全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大。为杜绝“年年查隐患、隐患不减少, 年年防事故、事故频发生”, 实现老油田企业的本质安全, 走一条精准安全管理的新路子, “点对点”动静态隐患监督检查的安全管控思路应运而生。

2“点对点”安全管控的实施

打破传统, 积极转变观念, 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 提出了助推HSE体系推进的新思路——开展“点对点”检查, 实施对标管理。参照石油行业的国标、行标、企标等100多项行业标准, 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 针对兴隆台采油厂所涉及的岗位将适用标准择选归为两大类, 65小类共计2614个隐患排查点, 整理成册下发学习。并制定适合岗位员工、操作员工、监督检查人员等使用的《静态隐患点对点检查表》和《动态隐患点对点检查表》。与此同时, 出台《兴隆台采油厂HSE监督检查周通报制度》和《兴隆台采油厂安全分级连带责任追究及重复问题累计处罚制度》等相关管理约束制度。

为促进安全管理压力层层传递, 采取公开竞聘方式, 选拔优秀骨干, 强化HSE监督力量, 实施严格的三级监督。建立周检查通报制度, 在每周的厂生产办公会上, 通报安全监督检查出的隐患问题, 对存在问题的科级单位, 由其行政正职上台分析原因, 给出具体整改措施。

3“点对点”安全管控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3.1 员工安全意识不断提升

“点对点”安全管控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落户以后, 员工由刚开始的不接受、不习惯, 到现在的自觉遵守,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岗位员工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岗位“点对点”检查标准, 对自己的属地进行隐患排查, 并将新发现的隐患及时录入《兴隆台采油厂检查确认单》中, 及时上报、整改。与此同时, 随着“全员学标准”活动的逐步深入, 干部员工完成了由“要我学标准”到“我要学标准”的转变。

3.2 静态隐患明显改善

对照《静态隐患点对点检查表》开展静态隐患大排查, 共排查出的静态事故隐患共计30710个, 经过评估、筛选、确认, 列入可接受风险12039个, 余下18671个作为今年需要消减的重点静态事故隐患。截止2012年11月底, 静态隐患已经消减25356个, 消减隐患问题的82.57%。通过岗位辨识、排查及整改控制, 静态隐患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

3.3 过程监控效果明显

对照《动·静态隐患点对点检查表》开展现场监督检查。截止2012年11月底, 开展日常监督检查772场次, 其中动态施工现场监督检查405场次, 共发现隐患问题113个, 场均问题占有率从四月份的0.32%降至0.06%。通过对员工执行点对点检查的过程监控, 动静态隐患数量明显下降, 安全环境明显好转, 员工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基本消除了“三违”行为操作和作业。

4 巩固“点对点”检查, 提升安全水平

4.1 完善“点对点”检查管理模式

开展深化“点对点”检查, 实行“点对点”审核评估定级, 实行“点对点”监督, 实行隐患“点对点”管理, 实行“点对点”培训, 实行HSE管理工具“点对点”的运用。

4.2 规范监督陪伴要求, 提升动态施工监督质量

通过约束现场陪伴监督要求, 实行动态施工隐患分级监督检查机制。“点对点”检查的现场监督员做到:二级以上 (含二级) 动火施工监督陪伴率100%;工程重点工序如大型吊装、进入受限空间、6m以上挖掘作业等高危作业监督陪伴率100%;高压电路春 (秋) 检查监督陪伴率100%;外输天然气干线投球扫线监督陪伴率100%;季度各施工项目监督覆盖率100%, 全厂各班、站、组及办公区域季度检查覆盖率100%等。

5 结论

推行“点对点”安全管控监督检查安全管理新思路, 通过对岗位的排查和施工过程的监控, 有效的控制和消除了即在隐患, 防患于未然, 杜绝了事故发生。实践证明, “点对点”检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值得推广。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同时, 也使监督管理工作更到位、更规范。

凹凸体操,女性塑身点对点 篇2

“甩臀舞”塑造动感“小蛮”腰

试想一下,假如你穿着小套装,却露出一截“游泳圈”,那该多煞风景啊!而“甩臀舞”透过腰与臀左右摆动的方式,轻松甩走“水桶腰”,让你的身材更富有纤长细致的曲线感。

动作要点:双脚左右迈开与肩同宽,双手握拳抬起手臂,与身体呈90度角,且上臂弯曲与前臂呈一直角,身体往左略弯,利用腰部力量,将臀部往左上翘起,直到感觉到腰部右边有被拉开的感受后还原,右边重复同样动作,来回15~20次即完成。

美丽升级:在“甩臀舞”后每天用瘦身啫喱轻轻按摩腹部,能加快赘肉或浮肿物质的消除,紧致肌肤。

“呼吸操”让你波涛“胸”涌

挺拔的双峰是女性自信的源泉。你知道吗?通过简单的呼吸调整,并利用手肘与前臂挤压的力量,就可让胸型更为丰满集中并降低副乳发生的危险。

动作要点:1、抬头挺胸站立,双脚左右站开呈“大”字形,双手抬起与身体呈直角状,上臂亦需同时弯起和前臂呈直角。2、吸气。利用前臂的力量,往内合起,让左右手肘与前臂微微接触到。3、吐气。闭气3~5秒钟后,慢慢和缓地吐气,在呼气时将双手往外伸开呈水平线即可。此动作需来回10~15次左右。

“按摩课”摆脱“麒麟臂”

日常生活中,手臂是活动最激烈的部位,但其伸展的方向大多只有前面或侧面,因此上臂内侧部分极容易堆积脂肪,尤其在25岁过后更加明显,成为丑陋的“麒麟臂”。此时局部按摩就派上用场了。

动作要点:1、用拇指由下而上轻轻按摩手臂。2、大拇指和食指握着手臂下方,以一紧一松的手法,慢慢向上移,直至腋下。3、用拇指以打圈的方式从手臂外侧由下往上轻轻按摩,继而是手臂内侧。4、在上臂内侧肌肉比较松弛的部位,用指腹边揉搓边往向上推。5、最后由上而下轻抚手臂,放松肌肉。每晚各做1次,约1个月见效。

美丽升级:按摩手臂前,可先以热水浸脚,并加入具舒缓功效的香薰油,有助打通脚底的穴位和疏通淋巴,令按摩效果更佳。

“上梯运动”练就“小翘臀”

丰满的小翘臀,对任何一个男人都具有杀伤力。“上梯运动”可活动到大腿内侧的肌肉,并且牵动不常被运动的臀部肌肉,让原先松垮或外扩的臀型变为紧实的翘臀。

动作要点:站在阶梯前,左脚向前踏在2~3个阶梯上,其级数依个人身高之不同有所改变,但膝盖弯曲的角度必须呈一直角。贴平于地面的右脚用力踮起,并站到与左脚同一阶梯上,之后用左脚向后退至地面,再让右脚回到原地。换右脚前踏,重复上述动作。左右脚各来回15~20次即完成。

“拉伸运动”还你修长美腿

女性如果不注意保养,容易使腿因为浮肿或肌肉过多而失去美感,被戏称为“大象腿”。此时拉伸运动就派上用场了。

动作要点:双手自然垂落于身体两侧,抬头挺胸,双腿向下微蹲,左脚尖快速踮起,并水平地转向外侧,同时,左手也需往同边水平抬高,而右手往后展,还原。再换另外一边。注意做此动作时,不论是手臂或是双腿,皆必须伸直不可弯曲,而且背部要挺直。此一动作需来回10~15次。

点对点模式 篇3

远程教学是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下, 将优质教学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向教育欠发达地区进行推广普及, 不受地理因素的束缚, 从而实现教育的均等化。但是这种教育模式也存在着弊端。远程教学缺乏师生互动, 教师无法通过学生的行为判断学习效果。例如现在流行的幕课、微课堂, 都缺少课堂讨论与作业答疑的教学环节。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为学生营造出更逼真的在线课堂, 是当代艺术教育远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代远程教育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 现代远程教育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 移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的发展也推动者它飞速进步。与面授教育相比, 远程教育可以突破时空限制, 跨越学校跨越地区地将一堂课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学习机会。

1.1 社会经济发展对远程教育的新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动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大量的劳动力流动在各省区市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农村之间、城乡与工矿区之间, 劳动力的跨国流动也在逐步增加。由此导致的留守儿童教育难的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乡村成立了希望家园, 为当地留守儿童的教育建立了长效的帮扶机制, 但是教育资源的匮乏, 使很多希望家园长期空置成为摆设。村级学校也尝试使用远程教育作为教学补充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 为了满足我国现代远程教育需求, 我国早在2000年就完成了CERNET高速主干网的建设。这使远程教学在技术层面上成为可能。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面对屏幕, 其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打折扣, 远程教育无法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1.2 培养学习的兴趣依赖于远程教育体系变革

远程教育相对于其它教育形式来说, 其教育内容承载力所具有的优势与局限也是有目共睹的。大规模远程教育只适合于一些通识类课程, 在教育个性化需求的今天, 远程教育形式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使其在推广扩大的过程中很难取得实质进展。因为这种远程课程推送是单向的, 无法使教师真正并且及时地了解学习者的个体需求。

因此, 从构建个体化教学服务的角度看, 远程教育还需要构建新的体系, 提高大规模个体化培养效率,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的优势, 挖掘出远程教育更巨大的发展空间。

1.3 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

中国远程教育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曾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这对于解决某一环节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入新常态, 进而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缺乏整体制度设计的中国远程教育面临巨大的发展问题。质量保证制度的缺失是中国远程教育政策不完善的集中体现。大量幕课充斥网络, 任何机构、任何个人无论教学好坏都能够在远程教育的利益蛋糕中分得一块, 曾经的办学审批、学校年报年检等措施都随着政策调整逐渐废除, 新的质量保证制度却没有及时建立。这些都不利于远程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2 学生对远程课堂的需求

我们通过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赴湖北宜昌山区进行艺术基础教育。期间问卷调查了136名年龄段在7-12岁的学生。61%的学生认为艺术教育缺乏课后辅导, 其原因主要在于父母不在身边, 爷爷奶奶不具备相应的艺术辅导能力。12%的学生通过缴费的方式参加辅导班来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80%的学生希望接受课外的兴趣培养, 兴趣内容包括美术、舞蹈、乐器、柔道、游泳等, 只有10%的学生有能力通过缴费的方式参加兴趣班。22%的学生在假期参与过希望家园的帮扶课程, 78%的学生因为路程远、往返不便等原因不能享受此类公益课程。82%的学生使用过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 主要集中在游戏、小说等应用, 12%的学生使用过作业帮, 不到1%的学生接触过网络公开课。

由此看来, 学生对于艺术课远程课堂的需求低下并不是因为通讯条件的限制, 而是远程课堂的教学方式及运行体系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3 移动互联网技术对远程课堂的支持

随着4G网络的部署和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日益增多。移动互联网能够满足上学放学途中、等候时间、娱乐时间享受便捷的互联网服务, 给学生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便利。根据有关机构对于国内重点上网用户的行为调查显示, 网络音乐、视频直播、在线游戏异军突起, 用户通过移动设备浏览器能够享受与PC端一致的业务体验。随着移动互联网带宽的增加, 使视频流在移动设备上的传输成为可能。远程教育、点对点视频课程都将在移动终端上实现。

4 远程点对点教学的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 为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序 (韩洪文等, 2012) 。当技术不再是远程教育的壁垒, 那么远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了。

4.1 促进师生互动与同伴互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多种技术媒体不断介入课堂, 传统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智慧环境需要教师为学生打造更生动、更便捷的学习情境, 进而使多种教学方法得以灵活应用。既有利于个体的自主学习, 也方便群体的协作学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改变, 教师教学的身份从传统的传道者转变为顾问、服务者, 甚至是带领课堂共同学习的主导者。

4.2 创新教学模式, 利用大数据创建智慧学习群体

学习是个体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的过程, 个体建立起的知识网络是基于各种感知对象的有机的联系体。因为个体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的差异, 以及感知内容的地域分布不均匀, 需要对于学习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并且有针对性地传授。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问题, 除了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以外, 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以美术教育为例, 大城市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 在学习之前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习的个体, 学习也就成为知识的复习、总结的过程。

在远程教育的过程中, 不能像传统教育一样, 只关注知识点的记忆情况, 而应该更加关注知识迁移和知识创造。使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 构建智慧学习环境, 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体系, 才使远程课堂灵活多样。

4.3 点对点教学, 并非一对一授课

从基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建主义发展而来的学习理论已经难以适应现代远程教学的需要。教学自古是一种一种手把手的传承, 这是因为个体的差异需要教师动态调整教学内容。而现今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 个体的差异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很容易得到分类结果。这个分析结果对简化点对点教学过程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很多学者质疑网络点对点教学的成本问题, 认为并不值得推广。但是随着大数据搜索成本的降低, 这些质疑的声音自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中国自古就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至理名言, 因此我们仅仅需要将共性的问题集中解答, 将个性的问题逐级细分, 就能够最终达到点对点教学的目的。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5]40号) 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互联网作为教育生态体系数字化重构的起点与要素, 其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教育资源的重复利用到尊崇教学开放性、个性化、灵活性的内在需求, 各种教学创新服务模式层出不穷。艺术课程的远程点对点教育作为现代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 有着更多的创新服务诉求。在经济高速发展与教育区域分配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 利用科技创新教育模式, 才能使教育更好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

摘要:远程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 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课程。它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 有着更多的创新服务诉求。我们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为学生营造出逼真的在线艺术课堂, 增加师生互动、同伴互助、点对点智慧学习的功能。在经济高速发展与教育区域分配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 利用科技创新教育模式, 才能使教育更好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

关键词:远程,教育,点对点

参考文献

[1]陈丽, 林世员, 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 (01) .

[2]王明会.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热点浅析[J].信息通信技术, 2010 (04) .

[3]肖正德.网络教研: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7 (01) .

点对点模式 篇4

关键词:网关、协议、长消息、TP-UDHI

随着短信业务的迅速发展,加强技术支撑,提高用户满意度是当前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傲天网关和华为网关互通过程中,双方对协议理解有偏差,多次联系双方厂家,仍不能解决问题,双方都认为自己对协议理解是正确的。

在《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V1.2》中,Forward消息语法对头结构TP_udhi字段的规定:

TP_udhi1IntegerGSM协议类型。详细是解释请参考GSM03.40中的9.2.3.23,仅使用1位,右对齐。

参考了GSM03.40中的9.2.3.23中规定:

9.2.3.23TP User Data Header Indicator (TP UDHI)

The TP User Data Header Indicator is a 1 bit field within bit 6 of the first octet of the following six PDUs:

-SMS SUBMIT,

-SMS-SUBMIT-REPORT

- SMS DELIVER,

-SMS-DELIVER-REPORT

-SMS-STATUS-REPORT

-SMS-COMMAND.

TP-UDHI has the following values.

Bit no. 60The TP UD field contains only the short message

1The beginning of the TP UD field contains a Header in addition to the short message

含义是TP-UDHI使用8位位组的第6个bit位,有两个数值0或1。当bit6为0时是一条短信,为1时还有后续的短信。

傲天互通网关对这个字段的理解是完全参考GSM03.409.2.3.23中的规定,使用了TP_udhi 8位位组的第6bit位。而华为互通网关只是参考GSM03.409.2.3.23中的数值的规定,没有使用TP_udhi 8位位组的第6bit位,使用的是TP_udhi 8位位组的第0bit位,因为华为说是右对齐的含义就是使用第0bit位。

由于双方对协议理解有偏差,头结构TP_udhi字段使用的bit位不能统一,造成目前全国范围内傲天网关和华为网关互通过程中,超过70个汉字短信的长消息不能正常合并成一条,在用户手机终端上显示的是乱码。

针对此问题,请信产部的专家进行了澄清,答复指出:

目前在运营商互通过程中出现对UDHI字段理解不同,主要存在两种理解,一种认为该字段填写0x01表示消息内容有UDH,一种认为该字段填写0x40表示消息内容有UDH,也就是应该用Bit0还是Bit6来标识UDHI的问题。

除了信产部的点对点互通协议,各个运营商也有自己的协议,均有UDHI字段的定义。如下:

由上述国内各个协议定义可见,均引用了GSM03.40协议中9.2.3.23节的定义,该协议中有如下定义:

9.2.3.23TP User Data Header Indicator (TP UDHI)

The TP User Data Header Indicator is a 1 bit field within bit 6 of the first octet of the following six PDUs:

-SMS SUBMIT,

-SMS-SUBMIT-REPORT

- SMS DELIVER,

-SMS-DELIVER-REPORT

-SMS-STATUS-REPORT

-SMS-COMMAND.

TP-UDHI has the following values.

Bit no. 60The TP UD field contains only the short message

1The beginning of the TP UD field contains a Header in addition to the short message

可见,在GSM协议中明确说明UDHI字段应该使用Bit6,因此使用Bit6=1,也即0x40来表示消息内容中包含UDH信息是正确的。

点对点模式 篇5

即时消息传递(Instant Messaging,IM)是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应用程序,它能够使应用不同类型设备的用户进行一对一的通信。IM最流行的形式是聊天,在聊天的同时可以在计算机之间交换短文本消息。

直接使用WinSock API函数来完成上述功能,不但要记忆很多的WinSock API函数调用格式,还要了解设计WinSock API网络编程的算法。对于编写Windows应用程序来说,还要涉及复杂的消息驱动机制,设计事件处理函数来处理套接字发送、接收数据等事件。

为了简化WinSock网络编程,使用户专注于应用程序算法的设计,Microsoft的基本类库(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或MFC)提供给Visual C++两个用于WinSock编程的类-CAsyncSocket和CSocket。这两个类在不同程度上对WinSock API函数进行了封装,在编程时使用经过封装的MFC WinSock类使编程工作大大简化,而且,这两个类都提供了事件处理函数,通过对事件处理函数进行重载,用户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很方便地对套接字发送、接收数据等事件进行处理。

2. 有关定义

(1)套接字(socket)是对通信端点的一种抽象,一个正在被使用的套接字都有它的类型和与其相关的进程,提供了一种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机制。

(2)Windows Sockets(Winsock)规范是一套网络编程接口,提供一套库函数调用和相关语义,是一个面向网络通信编程的API。应用程序调用Windows Sockets的API实现相互之间的通讯,Windows Sockets又利用下层的网络通讯协议功能和操作系统调用实现实际的通讯工作。

(3)MFC:Microsoft的基本类库(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或MFC)提供了两个用于WinSock编程的类-CAsyncSocket和CSocket。这两个类在不同程度上对WinSock API函数进行了封装。

3. 即时消息传递系统工作原理

即时消息传递系统的原理与打电话类似,当系统的一端正在等待另一端打开通信连接时,就像您在等待某人给您打电话时,一直在留心电话铃响。与此同时,另一端试图同第一端连接,这种方式就类似于向某人打电话。一旦两端间建立了连接,它们之间就可以互相发送和接收信息了,正像两个人打电话交谈一样。最后,如果一方或双方完成了对话,连接即被关闭,就像打完电话后把电话挂断一样。

4. 时消息传递系统工作流程

服务器要创建一个用于侦听的套接字,为该套接字分配地址之后,调用listen()函数使它处于侦听状态;客户机在创建套接字完毕后,为套接字分配地址,然后调用connect()函数,请求与服务器套接字连接;服务器套接字在收到客户机的连接请示后,调用accept()函数,该函数创建一个用于连接的套接字。应用该套接字和客户机上的连接套接字,用户就可以在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了。在结束传输之后,客户机调用closesocket()函数关闭套接字,服务器也调用该函数关闭用于侦听和连接的套接字。

5. 系统逻辑设计

5.1 用MFC AppWizard生成程序框架

在Visual C++的IDE环境下选择菜单File→New→Projects→MFC App Wizard(exe)→Project Name→“OK”→“NEXT”→Windows Sockets→“Finish”按钮,选择“OK”按钮,应用程序的框架就将自动创建。在创建了应用程序框架之后,可以布置程序的主对话框,向应用程序的主对话框添加控件。设计好对话框之后,选取View菜单中的ClassWizard菜单项,或直接按“Ctrl+W”,打开MFC ClassWizard,将对话框中的控件和变量相关联。

5.2 继承CAsync Socket类

选择Insert菜单中的New Class→选取Class type为Generic Class→在Base class的Derived From列中输入CAsyncSocket,→在As列中接受默认值public,点击“OK”按钮,就可以把这个新创建的类添加到应用程序中。

在该套接字类中添加一个成员变量,用作指向父对话框窗口的指针,指针变量的类型为CtalkDlg*(Cdialog的派生类),变量名为m-pDlg,访问权限为私有。最后,添加套接字类事件处理函数,这些函数将用于调用对话框中名称类似的那些函数。

5.3 建立连接

添加对套接字事件的处理函数,在对话框类中添加On Accept()事件处理函数和On Connect()事件处理函数。

现在可以编译和运行应用程序,启动两个副本,把其中一个设置为侦听模式,然后把另一个应用程序与之相连接。为此,先向对话框类()添加三个成员函数,这三个函数是套接字类()的事件处理函数需要调用的。把三个函数的类型都指定为void,访问权限为公共。指定第一个函数声明为On Send(),第二个函数的声明为On Receive,第三函数的声明为On Close。

5.4 发送和接收数据

两个应用程序间建立了连接,用户就能够在对话框窗口中的编辑框中输入文本消息,然后单击“发送”按钮,就应该可以把消息发送到另一个应用程序,一旦消息发送出去了,它将被添加到已发送消息的列表框中。

当“发送”按钮被单击之后,应用程序需要检查是否有消息输入了编辑框,获取该消息的长度,并发送该消息,然后把此消息添加到列表框中。为了在应用程序中添加此项功能,使用Class Wizard向“发送”按钮(ID:IDOK)的单击事件(BN-CLICKED)添加一个事件处理函数,注意不要接受默认的函数名,将函数名改成On Send Msg(),编辑该函数。

对于消息的接收方,当套接字的On Receive事件被触发时,表明一个消息已经到达了,可以用Receive()函数从套接字检索到该消息。如果消息被顺利检索到,需要把接收的字符数组转换成Cstring类型,并把接收的消息添加到已接收的消息的列表框中。通过编辑对话框类(CtalkDlg)的On Receive()函数。

5.5 终止连接

终止连接的操作后,应用程序会接收到一个On Close套接字事件,和建立连接的过程相反,连接的套接字需要断开,发送消息的控件需要置为禁用状态。在客户端,“连接”按钮控件由禁用状态变成可用,因为应用程序允许客户机程序改变某些参数,并打开与另一个服务器程序的连接。同时,服务器应用程序继续侦听是否有其他的连接请求,侦听的端口等信息不变。

6. 结束语

以上设计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型的,一个服务器只能支持一个客户,因此它实际上是一个基于“点对点”模型。通过这个即时消息传递系统,用户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很方便地对即时消息进行处理,而不必关心系统内部复杂的、抽象的源代码,极大地简化了程序设计,给一般程序设计人员提供了方便。

摘要:本文选择Visual C++开发工具,使用基于WinSock网络编程的类,对WinSock的API事件处理函数进行重载,用户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很方便地对套接字发送、接收数据等事件进行处理,从而建立“点对点”即时消息传递模型。

关键词:IM模型,Winsock,MFC

参考文献

[1]Dreamtech软件研发组.即时消息传递系统编程源代码解析[M].姬孟洛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点对点模式 篇6

中国电信IMS试点四重挑战

中国电信, 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网络层面的问题, IMS的网络该如何建设对于各试点省份都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结合所参与的试点省份建设情况, 华为专家向记者表示, 华为认为中国电信当前部署IMS网络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 中国电信拥有庞大而复杂的固定网络, 现网业务多且各种接入类型复杂, 在本次试点前, 对于IMS能否完全承载现网业务, 现网用户迁移到IMS的可行性如何, 是常常被提及的问题。

其二, IMS对软交换的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能力和各类终端的接入上面。随着中国电信“光进铜退”战略实施, FTTx接入为多媒体业务开展奠定了带宽基础。但除接入网络、核心网要具备能力外, 多媒体业务的规模开展还涉及终端环节及业务环节。当前终端价格成本还无明显下降情况下, 如何通过业务创新让多媒体终端能够落地。

其三, 基于IMS可以解决C网无法提供多业务嵌套的问题, 同时带来新的移动固定融合业务体验。上述专家强调, 实施这个解决方案有两个关键点, 一方面将C网呼叫信令锚定到IMS为C网用户提供业务, 接续时延方面对用户感知不能造成影响。另一方面, 通过SSF方式与中国电信现网智能业务互通, 以重用现网业务。

其四, IMS安全建网要提高IMS网络的可靠性, 增强处理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网络自恢复能力。当在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时, IMS主用网元P/I/S-CSCF (呼叫会话控制功能) 、HSS (归属用户服务器) 等发生故障时, 对备用设备的选用正常, 相关场景可以正常接续, 满足电信设备容灾要求。P-CSCF放通方案可以适应不同能力终端容灾, 即使在下一跳没有冗余网元的情况下, 也可以提供业务。同时, IMS主要网元如CSCF/ATS支持启发式SIP Option检测机制能有效保障省际互通安全。

运维难题多方位应对

新部署的IMS网络与现网相比逻辑网元更多, 为运营维护人员提供便捷的维护手段是必须的。而且各地运营商在运维管理方面缺乏充足的经验, 需要设备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该专家告诉记者, 华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运维工具。

全网信令跟踪

IMS组网中有很多的核心网元, 一个用户呼叫过程的完成, 信令流必将在多个核心网元间穿越, 一旦网络出现了故障, 很难再通过传统的单网元信令跟踪手段来实现问题的快速定位。因此需要一个可以对多个网元间信令同时进行跟踪、分析并进行问题快速定位的运维手段。基于这种运维需求, 华为IMS运维解决方案提供了全网信令跟踪功能。该功能可以在远程维护的模式下, 以图形化的方式把用户呼叫过程中多个网元间复杂的信令流程图进行复原, 从而直观的呈现给运维人员。同时通过时序还原、信令解析、信令比较等辅助手段, 帮助运维人员尽快确定问题所在, 从而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

网络健康检查

日常的网络运维中, 维护工程师需要知道目前网络中网元可能存在的隐患;网络发生故障后, 维护工程师可以使用网络健康检查快速定位到问题源头。网元升级前后, 维护工程师需要使用网络健康检查功能检查升级前后网元的状态, 判断升级后的结果是否正确。基于这种情况, 华为IMS开发了网络健康检查工具, 运维人员可以很方便地远程同时对多个网元设备进行健康检查, 检查结果会以报告的形式呈现, 使运维工作变得简单、便捷、轻松、高效。

除此之外, 网络健康检查工作还可以配合软件版本升级使用, 健康检查的报告即可作为软件升级是否可以启动的判断依据之一, 同时通过对设备升级前后的环境分别进行检查、对比, 运维人员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升级是否成功。

一键式信息收集

运维人员想更全面地掌握现网设备的信息, 以便对有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收集一次信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代价, 随着IMS网络部署, 这种问题将会越来越凸出, 必将困扰运维人员。华为IMS运维解决方案提供了一键式信息收集工具, 解决定位信息收集困难的难题, 只需要登陆web页面, 花上几分钟, 创建好收集任务,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去等待收集结果。

点对点模式 篇7

数字电视的发展和传输网络的双向化改造是广播电视系统的重大变革, 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电视多媒体消息业务系统 (TVMMS) 的使用, 将大大提高家庭信息化水平, 使电视成为家庭信息化的中心。同时, 数字电视运营商也迫切需要一套适合数字电视网络使用的增值业务协议.来保证各项业务在网络中安全、快速的进行。因此。针对TVMMS系统设计数字电视点对点协议 (TVPP) 十分必要。

二、TVMMS介绍

1、TVMMS系统的各种接口:

(1) MMl:用户代理与TVMMS网关, 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2) MM2具体实现上, 可以将网关器与服务器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中;

(3) MM3 TVMMS网关/服务器与外部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4) MM4 TVMMS网关/服务器与管理控制服务器之问的接口;

(5) MM5 TVMMS网关/服务器与计费系统之间的接口:

(6) MM6 TVMMS网关/服务器与消息存储中心之间的接口; (7) MM7 TVMMS网关/服务器与用户数据库之间的接口; (8) MM8 TVMMS网关/服务器与TVMMS网关/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9) MM9:TVMMS网关/服务器与VASP之问的接口。

2、TVMMS编址、寻址方案

编制方案:用户终端编址【1-2】, TVMMS网关/服务器编址, VASP编址。

寻址方案:TVMMS系统对用户终端的寻址, TVMMS系统对TVMMS网关/服务器的寻址, TVMMS系统对VASP的寻址.

3、TVMMS实体

用户代理 (UA, User Agent) ;TVMMS网关/服务器;外部服务器;计费系统;TVMMS消息存储中心;TVMMS用户数据库。

三、TVPP协议

1、TVPP协议介绍

TVPP协议是应用层协议, 类似于中国移动使用的CMPP和联通使用的SMPP【3】协议。在广电网和互联网之间建立连接, 交互过程中均采用异步方式, 即任何一网元在收到请求消息后应立即回送响应消息。TVPP以TCP/IP作为底层承载协议。各实体在相互通信前需要以“客户一服务器”方式建立TCP连接【4-5】。

2、TVPP协议需要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1) 对支持的内容格式进行规范TVPP应该支持文本、图片、视频等各种内容格式;

(2) 应采用的通信方式通信链路的建立维护拆除连接的种类采用的端口号交互应答方式等;

(3) 编号规则包括SP编号业务编号STB地址码通信节点编号各种命令ID号的定义等;

(4) 超时重发机制差错重传机制流量控制 (滑动窗口) 重复丢弃机制有序控制机制等;

(5) 各种信息头和信息体的定义;

(6) 通信的安全性包括加密方式用户鉴权收费等方面;

(7) 对SP和各种通信节点的管理;

(8) 信息的存储与管理.

3、TVPP采用的通信方式

SP与ISMG之间、ISMG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时, 可以采用长连接方式, 也可以采用短连接方式。所谓长连接, 指在一个TCP连接上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 在TCP连接保持期间, 如果没有数据包发送, 需要双方发链路检测包以维持此连接。短连接是指通信双方有数据交互时, 就建立一个TCP连接, 数据发送完成后, 则断开此TCP连接, 即每次TCP连接只完成一对CMPP消息的发送。

(1) 长连接

通信双方以客户-服务器方式建立TCP连接, 用于双方信息的相互提交。当信道上没有数据传输时, 通信双方应每隔时间C发送链路检测包以维持此连接, 当链路检测包发出超过时间T后未收到响应, 应立即再发送链路检测包, 再连续发送N-1次后仍未得到响应则断开此连接。

参数C、T、N原则上应可配置, 现阶段建议取值为:C=3分钟, T=60秒, N=3。

网关与SP之间、网关之间的消息发送后等待T秒后未收到响应, 应立即重发, 再连续发送N-1次后仍未得到响应则停发。现阶段建议取值为:T=60秒, N=3。

消息采用并发方式发送, 加以滑动窗口流量控制, 窗口大小参数W可配置, 现阶段建议为16, 即接收方在应答前一次收到的消息最多不超过16条。SP与网关间、网关之问采用长连接端口号分别是7890和7930。

(2) 短连接

通信双方以客户-服务器方式建立TCP连接, 应答与请求在同一个连接中完成。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 操作以客户端驱动方式发起连接请求, 完成一次操作后关闭此连接。

点对点模式 篇8

面对繁杂的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有效推进办公自动化使得系办工作效率能得到很大提升。而推进办公自动化的重要目的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信息能准确、及时、全面地传达和接收。传统的做法是利用电话或手机逐一通知,这样做既费时又费力,特别是在办公室管理人力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尤显捉襟见肘。

信息网络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有很多途径可以实现信息的点对点传递。最常用的是飞信、移动桌面助理和企信通等即时通讯工具软件。

1 飞信

飞信(英文名:Fetion)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综合通信服务”,即融合语音(IVR)、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覆盖三种不同形态(完全实时、准实时和非实时)的客户通信需求,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飞信不但可以免费从PC给手机发短信,而且不受任何限制,能够随时随地与好友开始语聊,并享受超低语聊资费。[2]

飞信是办公日常管理中重要的“信息使者”,不用担心打扰对方工作,就能把有效信息及时传递给对方。[3]飞信有如下特点:

1)点对点即时沟通

在工作中,以前单位发布通知,都是在单位公告栏上张贴,这既不能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看到,长期下来也浪费了大量人力的纸张。我们实现将教师加为飞信好友,通过飞信PC客户端向飞信好友发送信息不收取信息费,好友如不在线,信息将以短信的形式自动转发到对方手机上,保证信息即时到达不丢失。利用飞信发通知,既快捷又节省,还可以把重要通知存储起来以备核查。比如,要布置一次会议任务,可以把会议的时间、地点和要求等,用飞信的方式发给教师,便捷明了,尤其是在教师不便接听电话的时候,飞信短信凸显出其优势。

2)随时随地沟通

飞信全面支持手机和电脑的多终端登录以及应用时的任意切换,保证用户的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以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例如:出差在外地,漫游长途电话费用是相当高昂的,利用手机飞信,可以随时随地与同事进行线上和线下交流,而上手机飞信只收取流量费,我们可以通过开通手机上网流量包来节省手机上网流量费。

3)防扰安全沟通

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泄密现象屡见不鲜,垃圾短信铺天盖地,飞信可以做到只有被用户授权为好友时,对方才可与自己通话和发短信,不用手机号码只留飞信号码,安全方便。但飞信可以和手机一样,向移动手机发送短信,只需向对方手机发出好友邀请,即使对方并非添加也可发送短信。

4)定时短信

每逢节日,大家总会向同事亲友发短信祝福语或致谢,收到大量的短信祝福让我们难以一一回复。现在有了飞信,我们可以采用电脑上飞信的方式群发短信,很好地传递了友谊。

5)异网短信

通过飞信发送或群发短信时,常常需要顾及到非移动号码,群发短信往往也是飞信与手机并用。飞信异网短信功能通过PC客户端,可以同时向移动号、联通号和电信号发送短信,打破运营商界限,可向任意手机号便捷的发送短信,当然发送异网短信会收取每条0.1元或0.15元的短信费。

目前飞信已经开通异网用户注册飞信的功能,给非移动用户使用飞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唯一不足之处,异网用户目前只能无法实现点对点短信发送功能,只能通过PC客户端与在线用户进行交流。

飞信注册下载地址:http://feixin.10086.cn。

2 移动桌面助理

手机桌面助理(Mobile Desktop Assistant,简称MDA)业务是中国移动提供的一个让客户利用互联网使用手机功能并管理自己手机的服务,同时MDA还能辅助中国移动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营销和客户服务。[4]它有如下业务特点:

1)可以在电脑上用真实手机号码发送短信和彩信。

2)超大容量(10000条)的个人通讯录和便捷的手机通讯录导入导出功能。

3)拥有强大的共享通信录功能,一人创建,群组共享的通信录,其他共享成员登录MDA即可查看,无需单独创建,还有通信录智能搜索、二级分组管理、号码归属地查询等功能。

4)短信和彩信可以定时发送。

5)强大而易用的彩信DIY功能、海量精品彩信搜索。

6)事务提醒等便捷的手机辅助工具。

7)可以体验和办理中国移动业务(如设置彩铃、体验和订阅手机报、查询和缴纳话费等)。

8)MDA的登录界面可以分省分地市设置,可以增加本地宣传活动,并且可以根据各省公司个性化设置。

移动桌面助理与飞信不同之处是发送短彩信会收取短彩信费,目前部分省市短彩信可以计入短彩信套餐,对于开通短信套餐的移动用户,使用桌面助理发送短彩信也比较上算。移动桌面助理注册下载地址:http://mda.10086.cn。

3 企信通

“企信通”是江苏电信开发的一个客户管理系统,它包含了CRM管理、企业通信录共享、互动短信、短信转移等众多实用功能。“企信通”平台突破性的实现了短信互动功能,用户收到短信后,可以进行回复,回复的内容您可以通过企信通平台查看。[5]

“企信通”为我们提供了细致入微的互动交流功能,通过“企信通”平台向对方发送的短信,均可直接回复。并且发送短信的号码可以是固定电话号码,有效提升单位形象。普通群发短信,对方不能直接回复,而“企信通”突破性的实现了短信可直接回复的功能。

在日常办公中我们亦可以实现点对点信息的发布,只要使用电信的固定电话申请注册“企信通”就能实现全网(含电信、移动、联通)点对点信息发送,还能看到短信的发送状态,及时掌握信息发布的即时有效性。企信通下载地址http://www.1183300.com。

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单位在日常工作中普及使用即时通讯软件,因此熟练使用这些软件,可以为我们提高办公效率增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讲究经济效益的时代,这些免费应用软件的投入使用;大大节省了我们的办公开支;从环保的角度讲,减少了打印设备的使用,有效降低了办公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李桂娥.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科学化管理的思考[J].学术问题研究,2011(1).

[2]百度百科.飞信[EB/OL].[2012-3-9].http://baike.baidu.com/view/501543.htm.

[3]短信走进学校管理—“飞信”在教育教学(或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8.

[4]中国移动.移动桌面助理.[EB/OL].[2012-3-9].http://mda.10086.cn/mdanew/mdanew_mdats.htm.

点对点模式 篇9

1 点对点链路的DWDM系统保护原理

对于点对点链路的DWDM系统保护从光传系统分层结构来看, 可以分为光通道保护和光复用段层保护。

1.1 光复用段保护

(1) 复用段层1+1保护按照OP单板的配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OP配置于线路侧, 即放大单板的线路侧, 如图1所示, 此时插损计入线路损耗;另一种为配置于放大单板的节点侧, 插损计入节点损耗, 如图2所示。

(2) 当OP位于节点侧时, 主用线路与备用线路分别有自己的光放大单元, 因此监控通道需要两套, 分别走主用线路和备用线路, 如图3所示, 自A-C站点设置两主光路互为备份。A站点为OTM (两套监控系统, 两网元) , B站点为OLA, C站点为OADM。则A站点两网元分别配置一块和两块OSC/OSCF单板, C站点则置两块OSC/OSCF单板。

(3) 当OP位于线路侧时, 光放大单元只配置一套, 监控系统也与正常配置一致, 如图4所示。当OP位于线路侧时, 线路损耗增加5d B左右。

(4) OP位于线路侧和节点侧, 各有优劣, 当用户重视成本, 而线路侧损耗较小时, 可以采用线路侧配置, 当用户重视性能, 组要采用节点侧配置。

1.2 通道保护

在进行光通道层1+1保护时, OP板作用于发送端OUT单板之前及接收端OUT单板之后, 对通道层中选定的光通道进行1+1保护, 对于每一个需要保护的通道需要配一对光保护OP单板, 如果有多个通道需要进行保护, 可以配置多对光保护OP单板。具体配置如图4所示。

2 案例分析

现就一个案例简单介绍一下DWDM系统保护失败的原因和改进方法:广东省传输网广珠DWDM系统由中兴ZXWM M920设备组网, 组网如图5。

系统在广州东山和东莞恒丰之间, 东莞恒丰到中山之间分别应用了复用段层1+1保护, OP板位于线路侧, 其中石龙和虎门分别有两个OLP站。广州东山和东莞恒丰之间, 东莞恒丰到中山之间分别只配置了一套监控通道。

故障现象:东莞站点发虎门的尾纤断掉后, 复用段没进行倒换。

故障分析及处理过程:东莞到中山采用的是复用段1+1OA单板共享保护的方式, 即OP配置于线路侧。SOP1板支持“相对无光”倒换, 即︱P-W︱>Rel Th时, 触发倒换。 (W/P:指在正常情况下工作/保护通道的入光功率;Rel Th:指相对光功率无光判决门限。此值在网管上可设, 设置范围是5-10d Bm.) 此系统当前设置的Rel Th值是10, 当东莞发虎门1中断时, 因为中山到虎门1的纤芯没有断, 所以中山的SOP1单板还能收到虎门1发过来的监控光, 此监控光的值是-27.53d Bm, 此时中山备用的收光是-23.53d Bm, 差值是4d Bm, 不满足倒换条件, 因此没发生倒换。

解决措施:更改保护组网结构, 采用复用段1+1OA单板冗余保护模式。在此模式下, SOP1板位于节点侧, 主用线路与备用线路分别有自己的光放大单元, 监控通道需要有两套, 分别走主用线路和备用线路。其组网结构如图6。此方案需要增加单板, 但此种组网结构稳定性高, 对光缆衰耗稳定性要求不严。一旦完成组网, SOP1板的主备用输入光功率基本不会变动, 因此更好地保证了倒换的成功率。

3 结语

上一篇:路基路面搭板下一篇:输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