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理念

2024-06-22

JCI理念(共7篇)

JCI理念 篇1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 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如何规范社区诊疗流程, 持续改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JCI) 创建于1998年, 是美国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 (The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的国际部, 以改善全球范围内患者医疗服务的安全与质量为宗旨, 制定了《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JCI标准是对全球各医疗服务设施与项目进行评审并授予证书的基础;另外, 许多国家借鉴JCI标准来制定和确立评审方案, 而且一些公共机构、卫生部和其他寻求评估和改进患者医疗服务安全与质量的单位也都利用JCI标准。JCI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可达到的标准, 以病人为中心, 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流程以鼓励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并符合当地的文化[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限于功能定位、人力财物等资源配备水平等客观原因, 目前难以按照JCI标准来逐条执行, 但可以探索借鉴JCI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来再造适用于社区的诊疗流程。通过对社区诊疗流程的再造, 使社区诊疗过程中常见的工作流程在重要环节和细节上更具体化, 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 提高医疗质量, 以持续降低存在于临床过程中的病人和员工的风险[2], 使患者得到最适合的诊疗方案和满意的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再造社区诊疗流程

通过学习JCI标准, 分析现有的社区诊疗流程、诊疗常规、市区卫生局等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 结合文献研究结果, 由本中心牵头, 在区内其他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助下, 对社区诊疗工作中对病人有较高风险、高频率开展或有潜在问题的流程进行再造。我们对传统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废除、合并、增加、改编、简化策略[3], 再造过程中始终按照JCI“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使流程的内容细化到每一个可以执行和操作的环节上, 方便病人就诊和医务人员操作。再造的诊疗流程进行多次中心内部、中心之间、区内专家的审稿, 再推广到临床实践中。

1.2 实施社区诊疗流程

JCI理念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这也是再造社区诊疗流程的目的。所有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是流程的执行者, 为切实有效地保证这一流程的顺利实施, 我们对所有一线的医务人员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 并进行考核。依照JCI的管理理念, 我们建立了科主任、质控小组、质控科三级管理小组, 科主任每周自查、质控小组每月抽查、质控科随时抽查的方式, 对社区诊疗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绩效挂钩, 并及时反馈给被考核人, 以便根据流程内容不断改进医疗质量。在执行的过程中, 也发现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这些流程我们进行了优化及更新, 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更好地惠及病人。

1.3 实施流程的效果评价

1.3.1 临床一般资料与方法

采集2011年4-6月和2011年8-10月 (即社区诊疗流程实施前后) 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分别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有效医疗投诉、不合理医疗费用这几方面进行了比较。

1.3.1.1 医疗质量评分。每月从电脑中随机抽查每位临床医生病史5份、处方10张, 根据病史处方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3.1.2 护理质量评分。每月由护理部负责对每位临床护士随机抽取一项基础护理操作作为考试, 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分。

1.3.1.3 患者满意度。6月份 (流程实施前) 在门诊随机抽取149名患者进行门诊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 在病房对所有78名有自知能力的患者进行病房患者满意度问卷的调查。11月份 (流程实施后) 用同样方法采集到门诊患者满意度问卷121份, 病房患者满意度问卷71份。

1.3.1.4 有效医疗投诉。每月采集质控科接待的有效医疗投诉数量。

1.3.1.5 不合理医疗费用。每月抽查每位临床医师病史5份、处方10张, 统计其中不合理检查及治疗所涉及的费用, 同时, 统计医保数据库中抽查到的不合理检查及治疗所涉及的费用。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门诊量约60万人次, 病房出院500余人次;医务人员共210人, 男性45人, 女性165人;年龄20~66 岁, 平均38.80岁;学历:本科66名, 大专87名, 中专57名;职称:高级职称7名, 中级职称81名, 初级职称122名。

2.2 社区诊疗流程内容

总共再造了271个常见的社区诊疗流程, 内容包括门诊诊疗流程、病房诊疗流程、传染病诊疗流程、急诊抢救流程、护理工作流程, 等等。如图1所示, 这是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从危重患者的分诊、医务人员的分工职责到抢救的具体流程都一目了然。这可以避免一些危重情况下由于抢救不及时或分工不明确导致的医疗缺陷和事故, 使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有条不紊。

2.3 实施效果

通过借鉴JCI理念再造社区诊疗流程并实施后, 医务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诊疗流程, 逐步形成了规范的操作。从以往笼统地知道下一步“做什么”到现在清晰地明白具体该“怎么做”, 每一步操作都简单明了有章可循。这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通过2011年4月1日-6月30日 (流程实施前) 与2011年8月1日-2011年10月31日 (流程实施后) 的数据比较, 医疗质量评分, 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 有效医疗投诉事件和不合理医疗费用减少了 (表1) 。流程的再造体现了JCI“患者安全和质量改进”的核心理念。

3 讨论

3.1 借鉴JCI理念再造社区卫生诊疗流程可以规范医疗行为

国家新一轮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完善服务功能, 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 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 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要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首先要有让居民值得信赖的医疗技术。上海现有的全科医生大部分都是通过短短1年的岗位培训取得的资质。全科医生接触的病种相对较多, 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肩负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 要让每位全科医生对各个疾病的诊治及处理都规范到位, 光靠死记硬背诸多规章制度难免有一时疏漏。在二三级医院目前都有单病种的临床路径可以规范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 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流程比较少, 而且现有的流程不够细化, 未能规范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操作的要求。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定位的逐渐明确, 其服务内容也相对确定, 根据具体服务内容制定相应的诊疗流程, 可以规范医疗行为。通过借鉴JCI理念再造社区卫生诊疗流程, 其内容可以具体到病史内容询问哪些、体格检查需要做哪些、应该做哪些辅助检查、规范的治疗是什么、应该与患者沟通告知的内容等等。流程的内容细化到每一个实际操作的环节, 可以规范每一步医疗行为 (图1) 。

3.2 借鉴JCI理念再造社区卫生诊疗流程可以减少医患矛盾

当今医患矛盾越来越多, 这其中存在着各种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下降。现在的医疗条件肯定要比30年前好, 但人们对医院的信任却直线下降, 尤其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信任度和满意度相对更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任务就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如果人们以二三级医院诊治的水平和标准来衡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那医患矛盾会增加不少。借鉴JCI理念再造社区卫生诊疗流程可以使社区提供的卫生服务透明化, 患者能理解社区现有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他们对社区医生提供的服务也能有据可查, 处理是否到位, 医患双方都了然于心。这种透明化服务可以增加患者的知情权, 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解度增高了, 医护人员本身的医疗行为规范了, 医患矛盾自然而然就会减少。

3.3 借鉴JCI理念再造社区卫生诊疗流程可以降低医疗开支

由于医院的绩效分配制度、个别医生追逐个人经济效益以及患者点餐式的要求, 过度医疗现象还是屡有发生。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护理极大地浪费了医疗资源。通过借鉴JCI理念再造社区卫生诊疗流程, 可以规范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 也是说服病人合理用药的一个强有力的依据。流程中明确规定了每种疾病的检查项目和具体治疗明细, 这可以减少甚至杜绝过度医疗的现象, 从根本上降低医疗开支。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在网络布局、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上得到迅速而规范的发展, 目前, 上海已完成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 在向广大居民提供安全、方便、价廉、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在硬件上设施先进, 在人才梯队的培养方面也逐步完善, 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陆续被吸引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着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现在每个社区每个临床岗位基本都配备了可以联局域网的计算机系统, 这对信息的推动、知识的更新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按照JCI理念再造社区卫生诊疗流程后, 可以通过信息网络从试点社区推广到其他社区, 在使用中不断优化流程, 使该流程更规范、更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 切实可以规范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 减少医患矛盾, 降低医疗开支, 使医疗质量和安全不断改进, 真正让广大居民能甘心、放心在社区就诊。

流程管理是一门科学, 它不仅关注细节管理, 而且注重效率管理和资源优化, 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内容[4]。通过借鉴JCI理念再造社区诊疗流程, 对持续提高医疗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借鉴JCI理念再造社区诊疗流程, 提高医疗质量, 保证医疗安全, 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学习JCI标准及理念, 分析现有社区诊疗流程、诊疗常规及市区卫生局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再造社区诊疗流程, 经多次审稿后对该流程进行实施, 并不断更新、完善及优化流程, 同时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医疗质量评分提高了10.71%, 护理质量评分提高了10.34%, 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11.23%, 医疗投诉事件减少了76.92%, 不合理医疗费用减少了54.87%。结论:借鉴JCI理念再造社区诊疗流程可以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患矛盾、降低医疗开支, 通过不断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 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和依从性, 促进分级医疗体系的形成, 提升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关键词:JCI理念,社区,诊疗流程

参考文献

[1]彭磷基.国际医院管理标准 (JCI) 中国医院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4.

[2]彭磷基.祈福医院质量改进体系实践[J].现代医院, 2008, 8 (4) :110-112.

[3]杜心平.病区护理流程再造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天津护理, 2008, 16 (2) :811.

[4]芦飞, 武艳, 王爱平, 等.我院门诊管理流程的做法与政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2) :124-125.

JCI标准下的医院质量持续改进 篇2

1 成立全院性质量管理委员会

考虑到大多数临床服务流程涉及一个以上的部门, 及大多数临床和管理方面的质量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实际情况, 医院必须要有质量管理和改进活动的整体框架来引导流程的改进, 要有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监督小组或委员会。本院以此为契机对原有的委员会体系进行梳理整合, 共形成15个全院性委员会。其中, 全院质量改进与安全委员会作为最高级别的委员会, 也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灵魂, 由院长、书记任主任委员, 下设专家库以随时调配人才资源。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医院年度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工作计划;审批监督各部门及科室的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规程和计划;充分利用资源, 确立医院年度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重点监控的范围和指标;负责对重大医疗不安全事件及风险趋势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方案;监督与管理14个下属委员会, 如员工教育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管理委员会、信息管理委员会、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等委员会;定期对全院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工作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经验, 提出改进建议并监督。

2 重视领导的作用

为了确保质量与病人安全计划能塑造医院文化, 并影响医院运作的每一个方面, 医院领导起着关键作用。医院启动质量改进项目并贯彻在工作中, 以降低对病人和员工的风险, 领导和计划是必不可少的。要持续地计划、设计、监控、分析和改进临床和管理流程, 必须进行很好地组织领导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医院的高层领导、中层管理者及临床一线员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一样重要。每位领导须承担质量改进和安全方面的责任, 掌握质量改进的方法, 进行质量项目的管理和监控, 最终塑造医院的质量文化。医院行政主管承担着医院质量和病人安全的最根本的责任, 批准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计划, 确定质量改进重点领域, 定期接收与该项目有关的报告, 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促进该项目的顺利进行。本院在推进评审过程中, 根据JCI标准章节成立了8个活动小组, 各小组由院长、书记、副院长、职能科室的负责人作为组长和副组长, 由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担任组员。领导的决策和各项资源的积极支持, 极大推动了全院的质量改进。

3 质量改进的方法与流程

3.1 确定重点监测指标以监控临床与管理的结构、流程和结果

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是以数据为基础的, 而大多数医院资源有限, 如果对所有的活动加以监控和改进将会超出人力和其它资源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 医院应根据医院宗旨、病人需求和服务项目, 选择最重要的临床和管理流程和结果来监控, 集中于那些对病人有较高风险、高频率开展或有潜在问题的流程。JCI标准要求院领导制定监控临床部门和管理部门的重点监控指标, 要求在临床领域的监控标准主要有11项, 包括:病人评估、实验室服务、放射及影像服务、各类外科手术程序、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的使用、给药差错及潜在差错、麻醉和镇静剂使用、全血和血制品使用、病历提供、内容和使用、感染控制及临床研究;以及9项医院管理领域的监控标准:涉及病人所需日用品和药品供应、法律法规要求的活动上报、风险管理、医疗资源合理使用、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及期望值、病人群体统计和诊断、财务管理以及预防和控制危及病人家属和员工的事件和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的执行[1]。

根据JCI标准的要求, 全院质量管理与安全委员会商议确定医院监控指标, 包括指标定义, 负责科室, 检查频率以及目标。这些测量要素涉及到了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这20项监控领域出发, 本院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和医院资源相结合, 对每一领域设计至少一个监控指标, 进行流程监控, 注意以科学知识和相关证据为基础, 关注经常出现的问题、工作量较大、高风险的流程或程序, 得到相关数据[2]。

3.2 质量改进的管理工具

对于质量改进的方式和质量改进项目的选择, JCI给予医院很大的自主空间, 以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和实践的质量改进途径。结合JCI标准第三版中对于质量改进工具 (方法) 的要求, 本院采用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质量持续改进的概念, 即P (Plan) —计划、D (Do) —执行、C (Check) —检查、A (Action) —行动 (或措施) , 医院需要在原有质量基础上, 找出最薄弱与最急需要改进的质量环节或项目, 进行“PDCA循环”, 使质量持续改进、螺旋式提高。通过不断地信息收集、数据分析, 不仅使医疗质量、病人安全和服务品质得以持续改进, 也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

同时, 本院使用JCI推荐的根本原因分析法 (Root Cause Analysis, RCA) 进行不安全事件个案分析。由于不安全事件中80%是由于系统或流程的原因引起[3], 从根本原因分析结果中, 可以寻求到医院系统或流程中可以降低发生或杜绝发生的不安全事件, 为医院进一步的质量改进提供契机。

3.3 质量监控手段

为了更好协调整个质量改进工作的落实, 医院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监控小组。JCI办公室和质量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经常进入临床一线科室, 与科室人员进行讨论, 协助科室开展质量改进项目;承担了大量以质量改进为主题的培训工作, 定期召开会议, 分享优秀的质量改进案例;对不安全事件进行分析统计, 协助全院质量改进与安全委员会开展具体事务。同时, 质量改进工作并非停留在医院管理层的层面上, 而让各个部门积极参与, 逐渐形成质量改进的理念。为此, 各个临床医技科室成立了质量改进小组, 由科室主任担当小组长, 楼层护士长任副组长, 全面贯彻配合医院质量改进工作, 并形成了以科室为单位的质量改进单元, 迅速推进“病人安全和持续改进”的理念, 和质量监控实践。科室针对全院的质量改进重点指标, 制定科室内的质量改进项目, 使用全院推广的PDCA方法, 进行监控。

为了有效监控全院质量, 医院根据JCI标准结合医院情况, 设计了全院性质量检查 (QA) 表, 如院内感染检查表等;医技科室根据自身科室特色使用相对应的质量检查表, 如病理QA表等。医院根据QA表定期抽查科室质量, 各科室从自查情况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进行科室的整改工作。

3.4 不安全事件管理

不安全事件可以发生在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 JCI要求医院确定质量控制和改进的重点, 建议将那些严重的、高风险的、易发生问题的和最直接与服务质量和环境安全相联系的基本流程作为重点监控项目[4]。为进一步完善不安全事件管理, 医院形成了一项不安全事件管理制度。不安全事件包括:意外事件、医疗不良事件、警讯事件 (Sentinel Event) 、接近差错 (Near Miss) 、未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等。此外, 确定了不安全事件的处理流程, 编制了不安全事件上报表。

4 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为了得出结论和做出决策, 医院必须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并把它转变为有用的信息。使用不同的统计工具, 并与那些负责流程运行的相关人员一起参与资料分析。资料分析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反馈信息, 有助于相关人员做出决策, 并持续地改进临床和管理流程。JCI所要求的质量改进是持续的, 所以使用PDCA的方式进行质量改进尤能感受到持续改进的动力。当一项目达到了既定目标后, 医院或者科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结合JCI标准要求, 进行院内的纵向数据比较, 必要时与同类医院进行横向数据比较、与国内外标准进行对比、与某些在文献中被认可的优良实践或实践指南进行比较。这些比较能使医院认识到需要进行改变的原因和性质, 有助于重点改进, 从而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 进入第二次PDCA循环。比较的过程其实是持续改进的过程, 也是医院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在全院质量改进和安全委员会的讨论和确定之后, 20项领域质量改进指标在全院范围开展, 由相关的科室, 如药剂科、医务处、病案室、放射科、检验科等收集数据, 确定项目数据收集频率、指标定义、监测目的等, 并根据规定的时间结点进行数据上报。JCI办公室收集汇总相关部门上报的数据, 与之前每期收集的数据、以及设定的目标进行对照分析, 形成质量改进趋势图, 定期呈报给委员会。委员会根据JCI办公室汇报的分析情况, 决定是将改进目标调整到更高或者寻求新的改进方式, 并将相关数据和下一步的新动作在院周会上公布、交流。

5 员工教育和信息沟通

大多数员工不具备资料收集和分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不知道如何计划和实施质量改进。因此, 当要求员工参与该项目时, 员工须受到相应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 把有关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项目的信息定期地与员工交流。如医院HIS系统, 信息栏, 职工会议等。对新的或者是最近完成的质量改进项目、在符合国际病人安全目标上取得的进展、意外及其它不良事件的分析结果等。

在2010年年初进行JCI正式评审中, JCI评审专家对于我院“质量改进病人安全”章节 (QPS) 给予了较高的肯定, 并顺利通过了评审。评审专家常说“JCI评审工作是一个旅程, 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从某种意义上说, 医院的质量改进工作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没有终点旅程。如何将PDCA的记忆芯片移植入每个员工的大脑, 进一步提升质量改进的方法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形成全院的“安全文化”和持续质量改进意识, 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摘要:通过引进JCI标准, 建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 确定医院质量改进重点指标并收集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分析, 使用PDCA的方法对医疗和管理各方面进行质量改进, 全面提升医院管理质量, 保证病人安全。

关键词:JCI标准,质量持续改进,医院

参考文献

[1]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M].3rd Edition.Chicago:Department0f Publication of JointCommission Resources, 2008:1-3.

[2]彭磷基.祈福医院质量改进体系实践[J].现代医院, 2008, 8 (4) :110-112.

[3]何超, 朱君亚, 罗启莱.美国医院质量管理概况与借鉴[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12-13.

JCI理念 篇3

1 进行JCI认证的作用和意义

1.1 医院走向国际医疗市场的通行证

JCI评审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认证模式, 也是国际医疗保险机构的准入门槛[2]。我国医院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终究要考虑参考和借鉴JCI标准。JCI标准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与患者安全的良好工具, 通过JCI认证, 医疗机构可得到国际社会的各种资源和服务[3]。目前, 很多跨国保险公司认同JCI认证, 只有获得认证的医疗机构才能获得各种国际医疗保险赔付。

我国有涉外服务的大医院通过JCI认证很有必要。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与国内医疗环境迅猛发展变迁的今天, JCI认证是医疗机构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优化软实力, 寻求持续发展与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3]。

1.2 有效增强全院全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JCI标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从患者利益和安全出发, 强调为患者提供完善、统一、安全的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是系统问题, 一切问题都应该从系统上给予根源性解决。JCI认证的准备过程会促使医院在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结合JCI的标准和衡量要素, 持续改善并维持改善结果, 形成医院自身的管理体系。JCI要求医疗机构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 并定期向JCI提交质量改进报告, 将质量逐层递进, 不断持续发展[4]。依据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培训规程, 通过培训—执行—再培训—再执行, 使员工“把规范变成习惯”, 实现规范化管理。

1.3 建立起适合医院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流程

JCI认证鼓励医院建立一种国际标准,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在满足JCI标准的前提下,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工作流程和制度,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6]。医院在JCI认证过程中, 可以建立较为全面的管理和文化框架, 使得各部门有效沟通, 从流程上做好“以患者为中心”, 并有持续改进的动力。JCI根据各自岗位培训文件, 可统一大家的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 排除人为及外在因素干扰, 增强各部门的协作, 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形成浓厚的自觉接受和执行JCI标准的文化氛围。我国一些通过认证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如杭州邵逸夫医院、上海华山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已经把JCI标准应用于医院日常管理, 使医院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

1.4 提高医院同质服务水准

同质服务是指具有同种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患者在同一医疗机构内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有权力得到相同质量的医疗服务[5]。为了实现“相同水准的医疗服务”原则, 在医院层面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各种服务流程,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分配医疗资源, 给“同质性”医疗服务奠定基础。在全院范围内, 通过各种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护理手册的实施, 努力达到诊疗行为的一致性, 确保为患者提供同质医疗护理服务。同时, 明确医务人员权限, 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业务技能, 力求在院内达到为患者提供同质服务。医院同质服务的实现, 有利于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 提高医院的满意度, 也能够评估全院同质服务的成果, 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6]。

1.5 丰富医院内涵, 促进品牌提升

通过科学的认证标准和方法、长期的历史积淀和自我完善、常态的标准化、对细节的卓越追求可丰富医院内涵, 让患者满意, 最终促进品牌提升。通过JCI管理系统, 医院建立安全有效的工作环境, 可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创建合作型领导关系, 追求卓越的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了解如何持续改进临床医疗流程和成效等。医院再不会因应对各种检查、考核、评估去做“工作”, 而会认为“我应该这样做”、“我必须这样做”。同样, 只有树立了这样的理念, 医院管理才会由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 才能够轻松应对国内众多部门的日常医疗检查。JCI评审标准对中国医院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 使医院不再忙于做表面文章, 让“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病人在医院的每项医疗活动中[7]。

2 JCI申评和认证需要面对的挑战

2.1 标准理解困难

JCI标准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可达到的标准, 以病人为中心, 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流程, 以鼓励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并适应当地的文化[8]。JCI标准主要针对医疗、护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包括病人获得医疗护理服务的途径和连续性、病人健康状况的评估、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病人及其家属的权利等等;同时JCI标准也比较重视公共设施及安全管理、员工资格与培训、质量改进、医院领导层的协调合作以及信息管理等。JCI医院评审注重推行系统的咨询、辅导活动等操作方式, 是值得中国医院评审学习与借鉴的, 但JCI标准只提供了一些原则, 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和评价要素, 使医院管理者不易掌握和运用。

2.2 具体落实困难

如何将最科学、最新的医院管理思想用于认证中, 是公立综合性医院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JCI认证并不是政府和医院的“必备项目”, 在整个认证的筹备申请和评审过程中, 医院需要耗费不菲的资金和极大的精力, 并且要求全院全员参与, 多次动员、多次培训, 反复的内训、外审, 因此, 说服医院领导层和全体职员接受JCI标准成为一大挑战。现实中, 大多数医院更关心业务收入、门急诊量、住院病人量等经济数据, 而忽视关乎患者安全与满意的医疗质量与服务的社会效益指标, 所以, JCI标准在医院的落实是非常困难的。

2.3 高标准后勤保障

如今, 医院的管理多以监控医疗风险为主, 缺乏计划、协调和相互配合的系统性管理, 而JCI标准要求医院做好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防范与安全监控, 尤其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有害物质管理、消防安全、医用设备的维护保障、应急预案管理等。JCI标准要求医院对所有与病人检查有关的仪器设备进行正规管理, 确保仪器来路明确、性能可靠、有操作规程, 使用人员有资质, 管理有归口, 维护制度健全可行。另外, JCI标准对消防安全的管、防、练都有严格的要求。

2.4 申评花费较高

在JCI认证期间, 医院需要重复申请JCI检查, 基线调查、模拟评审的收费都和认证费用相差不多, 加上评审团队、专职翻译的食宿费用、交通费用等, JCI审评的总体花费较高。除了认证费用之外, 医院在硬件改造、设备添置、软件升级等方面投入的费用也是较大的。医院根据规模、复杂性以及认证时间进度等因素还可自愿向专业机构购买咨询服务, JCI认证的总费用取决于医院的基础条件, 由于各医疗机构的规模和服务存在差异, 很难准确地评估具体的认证总费用。

2.5 国情体制差异

医院管理与国家卫生体制密切相关, JCI标准的主要要求与我国现行医院管理制度有较大差别。JCI标准充分重视维护患者的权利, 尊重患者的信仰、价值观和尊严, 要求合格及技术熟练的员工完成其岗位职责并满足患者的需要。我国对医院的划分主要依据规模、设备等硬件设施, 而JCI标准对医院规模大小等不做具体要求, 着重强调医疗服务质量。正由于我国大多数医院的管理制度与JCI标准不尽相符, 我国医疗机构正式接受JCI标准尚需一个过程。

3 总结分析

JCI认证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核心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医院可以将JCI认证过程作为全面系统管理医院的抓手和帮助医院改善的手段。JCI认证的优势是促使医院成为重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机构[9], 但中国大多数医院通过JCI认证的困难较大, 因此, 医院管理者应结合医院现状, 权衡利弊, 量力而行。

摘要:JCI认证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认证模式。通过对我国医院JCI认证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探讨, 指出JCI认证是医院走向国际医疗市场的通行证, 能有效地增强全院全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建立起适合医院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流程, 提高医院同质服务水准, 提高医院内涵, 促进品牌提升。同时, JCI申评和认证需要面对如标准理解困难、医院具体落实困难、高标准后勤保障、申评花费较高、国情体制差异等因素。JCI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我国医院是可行的, 认证是有条件的, 医院管理者应结合实际看待JCI认证。

关键词:JCI认证,质量标准,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秦东, 刘大良.浅论医院卫生监督与JCI认证的关系[J].卫生软科学, 2012, 26 (6) :531-532.

[2]黄小波, 吴宇彤, 王力红.J C I标准与北京地区医院评审标准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3) :473-476.

[3]张锦, 师勤莹, 毛亚杰.JCI标准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2011版) 》对医学装备管理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 2014, 29 (3) :71-73.

[4]李哲.JCI标准与国内医疗机构管理标准的对比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 2012, 33 (12) :45-46.

[5]Patricia A staten.Uniform Patient Care, one level or two[J].Nuising Management, 1999 (2) :9.

[6]李无阴.通过JCI评审提高医院同质服务水准[J].中国医院, 2012, 16 (8) :38-40.

[7]班婷婷, 朱素蓉, 施毅锲, 等.浅谈JCI评审标准对中国医院管理的影响[J].中国卫生法制, 2013, 21 (6) :38-41.

[8]汪瑾.浅谈JCI认证在中国市场的现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3, 24 (2) :24-25.

JCI理念 篇4

早在JCI初审阶段我院就制定出一套PM(预防性维修)计划用于提高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对于每类设备都有高达15项的常规检测,内容包括:外表清洁、电源线检查、保险丝检查、功能检查、过滤器清洁等等。另外对于同类不同型号的设备由于工作原理的不同还需制定不同的检测内容。一整套的PM计划,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起到了很好的监管和保障作用。JCI复评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完善PM制度才能符合JCI标准的要求。复评前期我院邀请了专业团队对我院进行了模拟检查,检查中专家们指出了我们的PM制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针对专家提出的问题,现将我们制定的改进方案阐述如下,与大家探讨。

1 完善医疗设备的参数检测,保障设备的性能安全

原PM制度中我们对一些常用的医疗设备通过测试仪器进行各项参数的检测,各类测试设备见表1。

专家们在检查中指出:有些医疗设备的监管还不到位,例如:生物安全柜没有对机器进行性能测试,难以保障实验员的安全。这说明我们的检测还存在漏洞,需要更加完善的检测机制。基于专家的意见我们做出了改进,添置了新的检测设备(见表2),完善了医疗设备的性能检测,改进了检测方式。对于生物安全柜用风速仪检测设备的面风速以保障操作者的安全。新购置的注射泵分析仪改进了注射泵的检测方式,由原来的人工检测转变为机器检测,保障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保障测试仪器的检测准确性,所有的测试仪器每年定期送北京、上海计量监督局检测计量,并将检测计量合格报告分类归档。

2 增加医疗设备的检测项目,保存检测原始记录

模拟检查前每次检测完仪器后只是简单地记录检测数据并将数据录入电脑,并没有十分规范的检测记录。模拟检查中专家们更注重检测内容的规范性,他们更重视检测的原始记录。鉴于专家的意见我们将原有的检测记录规范化,针对不同的设备绘制了不同的原始检测记录表格,例如:高频电刀质量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注射泵质量检测原始记录表格、监护仪质量检测原始记录表格等等。同时我们还增加了检测项目,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并且每次检测完将数据输入电脑后,还将原始的纸质记录分类保管,以便日后查询。下面简单介绍监护仪及注射泵改进后的检测内容。

⑴多参数监护仪。

使用多台检测仪器对所测监护仪进行心电脉搏、呼吸、无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并将检测数据记录在原始记录表格中。记录表格中明确表示了各项参数指标的最大允许误差范围,以便随时查询并判断所测设备的准确性。表格中还增加了声光报警、报警上下限、静音检查等项目,以判断所测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⑵微量注射泵。

使用注射泵分析仪对所测微量泵进行两个流量的检测,并延长了检测的时间以确保流量的稳定性。检测阻塞报警时记录报警时间和阻塞压力。表格中丰富了报警系统的检测项目,增加了堵塞报警、电池电量不足报警、注射器推杆安装错误报警、电源线脱开报警、KVO(Keep Vein Open,保持静脉通畅)报警等等,保证各项报警功能的正常。表格中还新增了室温和相对湿度的记录,记录下所测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测试数据。

3 调整医疗设备的PM检测周期,优化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关于医疗设备的检测周期,专家们认为各类医疗设备的风险等级的判定不能仅仅依靠该类设备可能对病人造成的伤害,还应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例如:超声和CT对病人造成的伤害可能没有电刀和激光来的直接,但是一旦这类设备发生故障,导致病人因等待所造成的各方面损失也是非常严重的。专家还提出资源始终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应该首先保证风险等级高的医疗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因此我们将所有的医疗设备根据其使用频率、对病人影响程度等各项指标进行重新分类,并归入不同的风险等级。在原有的三级风险等级基础上,我们将一级分成两个部分,即将原有的三个等级扩大为四个等级:一级A、一级B、二级、三级。将所有不用电的对病人几乎不会造成伤害的医疗设备归入了一级B,例如康复理疗科的很大一批设备:训练球、训练桌、拉力器、沙袋、训练镜等等。除此之外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将风险等级为三级的医疗设备的PM检测周期由12个月缩短到6个月,也就是说三级医疗设备需每年做两次PM检测,加强三级设备的检测维护工作。

从多年的检测数据来看,在用医疗设备,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医疗设备,在应用质量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有些漂移和改变在临床使用中是不能发现的,需要应用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才能发现。医疗设备是医疗上不可或缺的信息源,如果医疗设备提供的诊疗信息有误,在很大程度上将误导临床医生。由此可见合理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8,9]。经过了上述的改进完善了PM维护制度后,虽然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但却大大提高了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和监管,保障了医疗设备的性能安全,降低了医疗设备对病人造成伤害的概率。通过改进我院顺利通过了JCI的复评。今后,我们要不断发现工作中的不足,继续完善PM检测制度,加强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力度。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通过国际标准化医院认证(JCI)复评后,如何进一步完善PM制度,提高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并阐述了几点改进方法的详细内容。

关键词:JCI,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设备管理与安全,预防性维修

参考文献

[1]夏慧琳,高关心,安文昊,等.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0,(1):1-4.

[2]周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2007,10(10):12-14.

[3]蒋翔,施振威,钱建国.导入JCI标准提升医疗影像设备管理系统[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09,(3):40-42.

[4]刘翔,刘锦初,乔凯.医疗、科研和教学仪器设备维护管理的体会[J].全科医学临床和教育,2007,(9):424-425.

[5]钱建国,李维嘉,张雷.JCI与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2010,(6):9-12.

[6]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es for Hospital[S].IL,USA:Department of Publications of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2002.15.

[7]GB9706.15-1999,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1.并列标准: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S].

[8]钱建国,李维嘉,张雷.按JCI标准实施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9,(4):7-9.

JCI理念 篇5

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根据JCI评审要求,我院建立护理三级质量管理制度,由医院护理部组成质量督导组,负责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监督进行三级质量检查,科护士长负责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质量监督进行二级质量检查,病区护士长负责对本病区护理质量进行一级质量检查。科室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科护士长为组长,组员由病区护士长组成,病区护士长每日向组长汇报发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组长定期向护理部汇报科室质量问题。每天早晨交班后组内汇报昨天发生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让当班护士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组长每月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使用质量管理工具,按照PDCA,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持续质量改进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2健全各项护理规则制度、标准操作规程

根据医院JCI办公室和护理部要求,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对入院评估、健康教育、专科护理制度和流程如护理管理制度汇编、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安全制度、输血查对制度等,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学习,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参加护理部能级培训,加强科室内部培训,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保护病人的权利。

3按照JCI标准,规范病人安全目标管理

3.1正确识别病人身份我院就诊病人至少以两种方式进行身份识别,即病人姓名和住院号(门诊病人就诊卡号),床号、病房号、科室不能作为病人身份识别的依据。病人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与病人(或家属)核实病人腕带基本信息无误之后戴于病人手腕部位,松紧适宜,佩戴腕带原则上戴在左手腕处,因治疗检查、病情特殊、肢体不全等原因不便佩戴时,可选择右手腕、其他肢体或适当的位置佩戴或固定,特殊情况应在护理记录中记录并交接。若住院期间病人腕带因故损坏、脱落或字迹模糊影响病人身份识别时,责任护士应及时更换,病人确认信息之后方可使用,对更换下来的旧腕带由护士剪碎按生活垃圾处理。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护理、检查及各种操作前必须以至少两种方式与病人进行身份确认,请病人说出自己的姓名,昏迷或意识障碍病人可以通过病人家属复述其病人姓名,对于少数民族病人必须核对病人父姓。护士给病人用药、输血或其他临床检验检查治疗服务前,必须核对执行单、床尾卡和病人腕带信息,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对于病人的高危信息,全院统一使用不同颜色的腕带扣来标识:跌倒高风险病人用橙色腕带扣;有过敏史的病人用红色腕带扣;接触隔离的病人用蓝色腕带扣;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采用紫色腕带扣。对于手术病人,术前必须标记手术部位,病区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时,需认真核对手术交接记录单,要求病人说出自己的姓名,确保正确地识别手术病人。

3.2改进医护病人间的沟通病人入院后,病房主管医生应及时向病人或其家属告知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责任护士对来科室就诊的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评估,评估内容按照住院病人健康教育记录单询问记录,根据病人的基本情况,结合科室特色,为病人提供中医养生、特色治疗个性化、动态健康指导服务。同时向病人告知住院须知、注意事项、卫生宣教、生活指南等内容,帮助病人熟悉就餐、用水、如厕等事宜,并将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住院期间要求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必须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病情变化、变更诊疗方案、发生欠费、急危重疾病转归、超医保范围药品和检查项目、贵重药品使用等内容进行经常性的沟通。病人出院后以电话回访的方式向病人了解住院期间对医院的各诊疗环节的意见、建议及满意情况。医护大查房过程中,加强主管医师与责任护士沟通,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与治疗护理情况,将沟通记录在医护沟通记录本上。严格落实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建立口头医嘱登记本、危急值登记报告本,对出现的危急值及时报告、处理并做好记录,对转科病人,及时做好交接记录,保证病人的医疗服务信息同步到相关科室。加强对护患间的沟通,提高自身的业务学习,针对我科病人民族多样性特点,积极组织护士学习维吾尔语,排班过程中,针对少数民族病人比例合理搭配,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3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根据JCI要求,全院高危药品的管理是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及信息统计中心等各自负责相应人员及工作管理。对高危药品进行规范管理,全院高危药品制定统一的警示标识(药品标识、区域标识等),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凡是涉及高危药品使用管理的人员均应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护理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的配制与使用时,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且行双人复核,确保配制与使用准确无误。责任护士在病人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和监测病人情况,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通过医院病历系统上报不良事件。对病区内存放的高危药品要求标识清晰明显,并上锁管理,交班时要求双人交接签名。对抢救车进行上锁管理,责任护士按物品示意图对药品进行双人核对(数量、质量、有效期),并将药品有效期、批号记录后,在橱门外贴好封条,每班清点时须检查封条是否完好、药品有无过期,其余物品是否齐全,开启封条,使用了抢救车内药品或物品,则应在抢救物品清点本内注明开封时间,并注明“开封条”,抢救车封条上必须有护士双人核对后的双签名及日期。在每次清点和使用后及时锁闭抢救车,绘制抢救车物品示意图,贴于右上角,使护士对车内药物和物品布局一目了然,让护士拿取方便快捷,确保安全。严格控制病区药品的品种和数量,建立药品基数登记本。需要冷藏的药品放置于专用冰箱并有明显标识,做好温湿度记录表。高浓度电解质应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集中调配,由经过规范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配制成安全浓度后才可以送至病房,除非在紧急的抢救情况下才可在病区稀释配制到安全浓度后使用,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性。

3.4减少病人跌落、坠床意外事件的发生我院护理部根据JCI要求成立了“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小组”,负责全院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我科按照护理部要求,病人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跌倒风险的初始评估(新生儿除外)并记录,评估在入院8h内完成。评分≥45分(儿童评分≥3分)为高度危险。对具有跌倒危险因素病人,应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建立高危跌倒/坠床标识,腕带加防跌倒锁扣,使用床挡或保护性约束。病房卫生间安装紧急求助铃,床头呼叫铃置于病人伸手可及处。保持病区地面清洁干燥,及时清洁地面积水、油、冰、水果皮等,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应有防滑提示。病房墙上张贴“防止跌倒十知道”,卫生间和开水房地上有“小心地滑”等温馨提示,以通俗易懂的图片和文字以引起护士和病人的注意,降低病人跌倒的危险,保障病人安全。

3.5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及流程、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等制度,发现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时,应分析原因做好防范措施,并报告感染管理科,确认医院感染风险项目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医院定期对科室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抽查,检查结果纳入医院感染日常质控。护士长每个月定期对手卫生知识进行培训及自查,并做好记录。科室在病区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提倡用洗手液洗手,根据需要领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方便医、护、病人及家属人员使用。在水池旁张贴七步标准洗手方法的图标,实行全员洗手培训。鼓励和教育病人及来访者来医院后进行洗手、手卫生消毒,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3.6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消除隐患JCI标准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不良事件上报采取无惩罚的原则上报,相关部门对报告人及涉及其他部门的信息保密,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不良事件基本信息,对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科室护士长定期对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并及时整改改进。对其他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组织科室内部学习,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建立被动报告到主动报告理念,淡化对责任人的处罚,加强对事件流程的管理,规范不良事件上报,为医疗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权益。

4讨论

JCI标准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指导医疗机构安全实施对病人的医疗服务并努力改善服务质量与效率。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而健全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框架是实施护理安全的保障[4]。我科以国际病人安全目标为导向,规范了护理制度和流程,构建了安全的护理服务体系。在科室鼓励上报不良事件[5],实施鼓励、无惩罚性上报不良事件制度,为调动大家上报不良事件的积极性,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者给予表扬奖励;认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护理部汇总的全院不良事件,提高医护人员的报告意识,预防类似不良事件在本科室的发生。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服务流程,使护理差错达到前馈控制,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实践以预防为主的护理安全文化,最大限度保护病人的权益,有效地规避了医疗纠纷,为病人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摘要:按照JCI评审标准,以JCI国际病人安全目标为导向,建立并完善病人身份识别、医护患全员有效的沟通、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使用、预防坠床等工作制度与流程,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构建以预防为主的护理安全文化体系。JCI标准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流程,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关键词:JCI标准,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JCAHO.APEC conference on quality improvement through accreditation(chicago)[J].Conference data,2002,9.

[2]马红梅.JCI评审标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2,20(4):266-267.

[3]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s[M].5th ed.USA: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2013:1.

[4]张莹,郑一宁.患者安全文化的研究进展及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7):3225-3227.

JCI理念 篇6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简称《JCI医院评审标准》, 是由来自世界各大洲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团制定与修订的, 国际上许多国家借鉴JCI标准来制定和确立医院评审标准方案, 因此对于医院管理十分具有参考意义。

JCI的宗旨目标

JCI的宗旨目标是不断地对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更加注重患者的权利和感受。JCI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 特别关注患者的安全, 其六大安全目标分别是:1.正确识别患者;2.改进医护人员之间有效的沟通;3.改善提高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及安全性;4.确保对患者手术部位及操作正确;5.减少医疗感染风险;6.减少患者跌倒致伤风险。确保医院的整体协调连贯性, 医院服务是由医疗服务、医护人员和多层次的诊疗等形成的整体。

通过确保医疗可及性和连续性、患者与家属的权利、患者评估、患者治疗、麻醉和外科治疗、药品管理和使用、患者与家属的教育、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设施管理与安全、人员资格与教育、沟通与信息的管理等13个管理项目来规范医院的管理及运行, 通过医院管理的标准化运行, 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服务模式。

基于JCI标准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建设

JCI标准患者治疗 (COP) 章节COP.1中规定:在规章制度和程序指导下对所有患者进行统一规范的诊疗;COP.2规定:对每位患者的诊疗应有整合与协调流程, 并写入病历。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 存储患者诊疗相关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应用于门诊、病房的临床信息系统的信息, 也包括检查、检验、影像、心电、超声、病理等医技科室的信息数据。上述功能可通过设立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来实现。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的建设, 使医疗行为受到有效的检测和监督, 有效减少人为差错的产生, 有效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既减轻医疗人员的工作压力, 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电子病历管理系统还应包括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抗菌药监控管理系统、病历质量控制系统。

JCI标准中患者评估 (AOP) 章节中AOP.1规定:通过初始评价确定患者的医疗和护理需要并记录在临床记录中。利用临床诊疗指南, 特别是建立标准化治疗模式和治疗程序的临床路径管理系统, 由系统自动与住院医生工作站进行衔接, 自动采集提示入径病种的诊疗活动中的各项行为数据, 提供临床辅助决策, 并且具有路径执行、路径质控、路径统计等, 对各环节的操作流程进行规定和警示, 对医疗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 对入径患者进行差异化分析, 可重点记录并分析变异原因;同时满足了JCI标准中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QPS.2.1章节中规定:用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路径或临床规范指导临床治疗。围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多层次、多视角的统计数据服务, 从而有效扩大了临床路径的适用患者, 可持续提高入径人数 (图2) 。

基于JCI标准的PACS、LIS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JCI标准患者评估AOP章节中规定:对患者评估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应在住院和门诊以及其他科室各环节中进行, 包括实验室和影像诊断检查结果, 以确定患者的诊疗需求。为确保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多个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有效和及时性, 需要建设医院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应包括CT、MR、DSA影像系统、超声图文信息系统、心电信息系统、病理图文信息系统、内窥镜图文信息等系统的全面整合;同时建立检验科的LIS信息管理系统, 高效及时地与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进行数据共享。

基于JCI标准的手术麻醉管理系统建设

JCI标准麻醉和外科治疗 (ASC) 章节中ASC.5及ASC.7规定:每例患者的麻醉治疗要有计划和记录;根据评估结果, 对每例患者制定手术治疗计划并做记录。建设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可为手术室提供排班管理, 为麻醉医生提供麻醉单的自动采集和医疗事件记录功能, 同时可以实现手术麻醉临床信息数据与电子病历数据交互的功能, 合理设计麻醉医生工作流程和麻醉科室的管理流程, 实现手术患者入出转信息、LIS检验信息、PACS信息系统等的数据共享, 实现患者信息、手术申请、手术安排情况、手术麻醉记录等可查阅, 同时直接获取患者的医嘱信息、检查信息、检验信息、手术申请预约信息等数据, 并对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统计查阅和查询。将手术麻醉的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 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加有效地关注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危, 提高了手术医疗安全性。

2.医院临床信息流向图

结语

JCI标准是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 代表了目前医院管理和医院服务的最高标准, 核心宗旨是立足于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几乎覆盖当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HIS信息管理系统、LIS信息管理系统、PACS影像管理系统及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通过借鉴JCI标准的国际医院管理的先进经验, 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建设更加完善的、合理的医院信息化体系, 可逐步推进医院的精细化管理, 促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建设中需整体考虑, 注重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目标的实现, 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 完善各系统连接、异构整合, 共享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基于JCI标准做好整体规划和设计, 避免重复建设和投入。

谈JCI中的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 篇7

1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

JCI认证是公认的全球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最高标准之一,代表了医院服务与管理的国际水平。它是由美国健康保健组织鉴定委员会(JCAHO)专门成立的从事国际医疗机构认证和咨询的分支机构—JCI编制的一个标准。

JCI设施管理与安全中医疗设备(FMS8-FMS8.2)部分有6项测量要素,见表1。对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进行了相关解析[1]。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PM)是指在故障发生之前就对医疗仪器的性能、安全性等进行检查与维护,保证医疗仪器的高效运行,防止故障发生的一种预见性维修方式。

我院医学工程科于2008年开始了预防性维护工作,通过JCI认证的准备工作,PM工作达到了更高的水准和要求。现我院有各类医疗设备16900余台,按照JCI的标准完成一周期电气安全检测需要236个工作日,完成一轮1445台微量输液泵检测需要100个工作日,加上其他预防性维护,其难度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为此我们按照JCI标准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来指导预防性维护工作。

1.1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按照JCI标准的要求,每项工作都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因此,我们制订了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医疗设备巡查制度、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制度、各级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1.2 制订医疗设备PM计划

临床工程师根据仪器的具体情况、厂家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结合仪器故障率、维护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各类设备维护模板、维护与保养计划,并根据这些计划对医疗设备进行日常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该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PM的周期、具体时间安排、应维护保养的设备及该设备的维护项目、应进行设备维护保养的人员等。例举监护仪的维护项目,见表2。

1.3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实施

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维护需要临床使用人员的积极配合,平时确保仪器外观的清洁,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日检记录。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临床工程师,不得私自拆卸[2,3]。临床使用的人员还需协助开展PM工作。

为了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临床工程师需要按PM计划,定期开展PM,更换仪器易损部件,在外观、机械检查的同时做好功能检查和性能校准。另外在PM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设备的使用、运行与维护保养状况及时调整预防性维护计划,使之更加切合实际工作需求[4]。

1.3.1 实施

登入我院医疗设备与医用耗材信息管理系统,在PM管理条目下选择项目查询当月的PM实施计划。由临床工程师到医疗设备使用科室并根据PM实施计划对每台设备相应的项目进行预防性维护。维护工作主要包括操作性能测试及调整,电气安全测试、清洁、润滑、更换易耗元件等[5],完成PM后在被检查设备上粘贴相应的PM标签。

1.3.2 记录

临床工程师在信息管理系统上录入预防性维护工作的信息,如干部病房设备编号为200168210455监护仪时间误差,根据护士台时钟重新设置监护仪时间见图1。在系统上完成登记工作后,打印PM报告单,见表3。由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同时系统会自动于当月底将报告单发到该科室负责人内网邮箱,反馈本月科室PM情况。

2 总结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做好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环境,定期检测设备的参数、性能等,不但能及时发现仪器隐患,在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待命状态,降低故障发生率的同时又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6]。另外在加强医疗设备的PM过程管理的同时,注重客观的评估和及时持续的改进[7,8]。

现今,科室临床工程师以JCI标准为指导,通过定期开展PM工作会议分析PM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总结以往PM工作经验,设计了统一的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模板,制定了更为合理的PM计划,完善了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既改进了工作方法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我们相信只要从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持续改进原则出发,一定能在做好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同时使得设备管理水平同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s[S].4rd ed.

[2]钱建国,李维嘉,张雷.JCI与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6):9-12.

[3]廖西江.浅谈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重要性[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4):10.

[4]刘翔.浅谈JCI复评和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82-83.

[5]汪庆华.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J].西南军医,2008,10(5):131-132.

[6]梁华.对医疗设备管理有关问题的认识[J].中国医院管理,1996,16(6):44-46.

[7]李维嘉,钱建国.开展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体会[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9,33(2):147-149.

上一篇:肌层浸润膀胱癌下一篇:门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