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辍对策

2024-09-11

控辍对策(精选6篇)

控辍对策 篇1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这里偏僻落后,学生流失较多。经调查统计分析,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本人厌学,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教师功利心强,对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放任。为了控制学生辍学,保住学生留校,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现状,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生活需求等,找出一些“控辍保学”的对策。

一、成立武术兴趣小组

学校选拔对武术有浓烈兴趣爱好并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学生, 每周一至周四课外活动时间参与训练,教师讲述武术训练的意义, 武术礼节,训练学生柔韧性、协调性;手型、步型;抡臂拍掌、劈叉、压腿、踢腿、单拍脚、旋风腿、腾空飞脚、外摆连,各关节的活动等。教学生长拳,太极拳,刀术,棍术。锻炼学生手、眼、身的配合,让学生表演武术比赛,这就留住了部分学生。

二、成立音乐、舞蹈兴趣小组

组建校合唱队和舞蹈队,让学生学音乐,使学生的演唱水平得到提高。训练学生的肢体,规范学生的形体,使学生在舞蹈方面得到提高。这就留住了音乐舞蹈爱好者。

三、成立校园阅读写作兴趣小组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帮助学生不断通过读书活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人生。语文组成立校园阅读写作兴趣小组,并有专门的老师定期做辅导,每期举办一次作文大赛,让写作好的学生有展示才华的平台。这就留住了文学爱好者。

四、成立美术兴趣小组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成立书画社团,有专门的老师定期做辅导,每个学期举办一次书画比赛,这就涌现出了一批书画爱好者, 并让他们的才华得到了展示,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好评。这就留住了书画爱好者。

五、成立微笑小屋

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微笑小屋。让留守儿童在微笑小屋里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校园大家庭的温暖。这就留住了留守儿童。

六、丰富课外活动

我校购置了很多体育器材,活动工具,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跳棋、象棋等,下午放学后,活动室,操场上,草地上,到处都有学生在活动,有的打球,有的下棋,有的聊天,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多么的悠闲自由。学生爱上学校,就不想离开学校了。

总之,在以上这些活动的吸引下,我们学校许多即将流失的学生,留在学校,已经流失的学生又重返校园,还让外地的学生因仰慕而转入我校。当然,这些只是辅助作用,留住学生的主流还得靠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控辍对策 篇2

云南省保山市保山市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及思考

王雅媛

摘 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让所有的孩子有学上则是教育公平的基础,保山市的农村义务教育,由于学校教育目标偏差、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农村留守学生增多等因素,导致了近年来保山市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逐年递增。本文围绕着目前保山市出现的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和控辍保学工作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思考。

关键词: 云南保山 农村 中小学 辍学现象 问题

对策思考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在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的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子孙后代,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

“教育不平等是最大的不平等”,尽管当前社会对教育部公平现象关注日趋强烈,但更多的主流民众社会注意力大概都放到高等教育入学录取招生上面,而个人认为,具体到我假期回家了解到的家乡实际情况而言,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又开始出现,并且辍学率有逐年攀升的趋势,有的县区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中小学生辍学现象,教育公平的聚焦着力点应该前移,如果连实行了20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尚未能有效保证,又从何侈谈教育公平?因此,我对家乡当地的农村中小学辍学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了解了目前教育部门控辍保学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进行了自己不尽成熟的思考。

农村中小学“控辍”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首要义务,也是关系到“普九”工作能否向高质量、高水平迈进的重要一步。现在国内各级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辍学问题非常重视,保山市更是将巩固率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纳入到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的考评内容,采取了一系列可行的措施,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效果。保山市政府在政府工作中把“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三年巩固率达94%以上”纳入对县(区)人民政府、市教育局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内容,做到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实行“一票否决”。但在区域内不少地方,辍学问题依然存在,在解决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影响着彻底解决辍学问题。

一、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管理仍有疏漏 保山市部分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控辍保学”的制度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环境存在脏、乱、差现象,校园文化建设档次、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对基础差、学习跟不上、纪律差的学生做不到有针对性地补差和细致地思想教育,教育方法简单,致使少数学生因此原因而辍学。部分初中生在小学阶段时学习水平就与同年级同学有差距,进入初中后,由于知识基础差,又没有真正得到因材施教,加之学校、教师关心不够,关注较少,因失去学习兴趣而辍学。

(二)部分学校学校培养目标偏离

在具体的教育部门调查中,保山市农村中小学73%的教师认为农村学校仍以升学为主,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学校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惟一指标是升学率,上级主管部门也把中考升学率放在首位。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的辍学生中,多数认为自己学习负担很重或比较重。学习压力经常压得学生没有自由的喘息时间,除了晚作业外,很多学校都增加了午作业。对辍学生调查显示,由于压力而辍学的占85%,对在校生调查“学生辍学原因”时,认为考试压力大和学习太累失去了信心的,分别为86%和81%。

(三)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依然陈旧

城乡差异使得农村地区的人们向往城市生活,而让子女通过接受教育,跳过“农门”,是改变子女命运的最现实手段。正 是在这一信念支撑下,不少农民宁愿节衣缩食,也要地送孩子去上学。但是,当他们发现孩子升学无望时,就会觉得送子女上学是白花钱、浪费时间,有的甚至认为,既然升学无望,与其让孩子在学校混,还不如早点出来务农、做家务或打工挣钱,即使挣不到钱,起码也不用再付出。因而不支持子女上学,有的甚至逼迫他们辍学。虽然,这类辍学生的比例并不算高,但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觉。

(四)新“读书无用论”抬头

农村部分家长看到身边一些人没有读过多少书也能挣大钱,而自己的孩子学习差,升入理想的学校又无望,加之受当前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影响,便产生了“在学校读书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错误思想,放任子女放弃学业而过早的走向社会。在不少农村学生看来,其父辈及周围邻居虽然学业不佳却能够维持温饱乃至致富有方者,也不乏其人。不少农村家长认为,“既然上学已经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何必再去读书”,还不如早点干活挣钱贴补家用。对在校生问卷调查中显示,赞同“读书无用论”观点的占70%;对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62%的辍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对教师问卷中超过50%的人认为现在“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很盛行。

(五)留守学生教育缺失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和全国一样,保山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态而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 妻一同外出,因多种原因而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而引发了“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中“留守少年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作为老人,他们对孙子孙女过分溺爱,致使这些孩子缺乏监管,导致他们自律能力差,生活散漫,讲究吃喝,有的甚至逃学上网吧,有的早恋,有的被社会上的坏人利诱。学校和家庭缺乏有效的沟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从而导致他们厌学、逃学,直至辍学。

二、对策思考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

学生辍学问题,其实质是个社会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承担起义务教育的责任是法律对政府的要求。义务教育的三个本质属性,即普及性、强制性、公共性,这些属性的最终体现必须有赖于政府的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2.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广播、墙报、标语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使义务教育这个“法”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家长都意识到送子女人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学生、家 长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受教育意识,营造“读书有用论”的舆论氛围。

3.加大教育执法的力度。《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送其适龄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入学的,以及其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辍学的,在城市由市或者市辖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在农村由乡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使其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基于此,当地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辍学学生详细情况,对不送子女读书的家庭,依法要求限期改正,保证辍学学生及时返校读书。

(二)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

控制辍学工作,学校是主体。学校应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大面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1.弘扬素质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首先要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理念,不仅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学校负责人要知道,教师要知道,而且所有的学生,包括辍学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知道,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其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决策,必须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和方向,各种教育改革举措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革除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侵袭和干扰。

2.加强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教育部门要从义务教育的基 本属性出发,把握好评价的导向作用,对学校和学生严禁以分数排名,更不能以分数作重点考核学校和教师。要不断探索义务教育阶段的评价体系,结合学校特点开展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评价制度改革,制定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综合素质水平评价方案,鼓励建立和发展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的社会中介组织,建立教育内外部对教育质量进行双重评估和监控的机制,以便形成评价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教育评价制度。

3.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要讲究职业道德,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对已辍学的学生要热情关心,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重新就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精简教材内容,要改进教学方法,彻底根除死灌知识、题海战术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学校要建立学生课业负担和教育质量检测报告制度,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考试等教学基本环节进行动态监管,坚决纠正随意增加课时、加深课程难度,延长上课时间的做法,严肃处理下达指标、节假日违规补课等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重视通用技术教育。农村中学的教育要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实际,开展通用技术教育,使升不了学的毕业生,离校后能有一技之长,能掌握一项技能。在课程设置上,要本着使学生既能学到文化知识、又能有多种出路和前途的原则,在开设文化知识课程的同时,还要开设面向农村实际的丰富多彩 的校本课程,如农田水利资源开发,农药化肥使用,育种、植保、养殖技术,农作物深加工与营销,以及农村财会、商务等等。

5.积极探索对“学困生”的教育。树立“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绩优生”、“留住一个易辍生”与“毕业一个合格生”同等重要的思想,关注关心学困生、单亲生、偏科生、贫困生、流失迹象学生的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树立学习信心,解决厌学情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构建留守学生教育网络

留守学生教育与监护问题,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大、解决难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落实关爱留守学生这一项“民生工程”,我们就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需要构建留守学生教育网络,防止其辍学。

1.学校的主阵地作用要充分发挥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农村初中学校学校要对留守学生问题给以足够重视,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学校留守儿童的底数和具体情况,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片并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补充、变更 档案,时刻关注着留守孩子的成长,防止他们因亲情缺失而辍学。

(2)建立心理咨询室,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农村初中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相关心理课程,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让留守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班主任平日要多关心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让留守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3)加强学校的娱乐、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学校课外文化生活。针对农村初中学生课余生活单调、乏味等情况,要通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工程的实施,加强娱乐和体育设施建设,培养留守学生的业余兴趣和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孤独寂寞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解决留守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后顾之忧,确保入学和巩固。

2.家庭教育不能缺位

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并非只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家庭教育也必须全面跟上,还应讲究科学的方法,彼此相辅相成。父 母外出务工时要与学校、教师保持畅通的沟通联系,以便随时了解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孩子形成教育合力;同时,要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如果是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学生”,应充分发挥祖辈在教育孙辈方面的积极作用: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是促进孩子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3.随迁子女入学的各项政策要落实好

针对农村留守学生,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制度,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壁垒,要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随迁子女入学的有关政策,按照“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的原则,扎实做好随迁子女在流入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关工作。同时,应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在经费安排和资金调拨上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倾斜,严禁接收学校向随迁子女收取政策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积极实施救困保障机制,使随迁子女不但能享受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和寄宿生生活补贴,还能与当地城镇居民子女同等享受各项“免补”政策,让 随迁子女能够安心上学。

如果公民的受教育机会保持平等,将有利于调节和缩小社会贫富的差距。换句话说,就算父辈贫穷,如果我们的社会能保障所有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那么二十年后,也就能保证穷人的孩子可以和别人一样具有平等竞争的机会。那么再经过自己的努力,他很可能摆脱父辈的贫穷命运。可是如果公民的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不但将促使社会的贫富差距成几何级增长,使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而且,将可能使穷人越来越穷,世代受穷。因为他们将永远没有足够的钱来接受必须的教育,将永远没有机会公平的参与社会竞争,也就将永远无法摆脱贫穷。总之,新形势下的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心,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这一问题最终不会再困扰我们,农村中小学百分之百的入学率和百分之百的巩固率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参考资料:

1,《2004年中国教育不平等状况蓝皮书》(张玉林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2,《中国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谈松华先生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浅谈“控辍保学”工作 篇3

一、坚持家访,密切同家长的联系,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

每接一届新生时,我都利用课余时间到每一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等,为控辍工作准备第一手材料,对症工作。在家访中,我抓住机会向家长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及学习的重要意义,帮助家长理解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和学校密切配合做好孩子们的思想工作,确保孩子们能在学校安心学习。记得1998年秋,我重新带初一班,按照惯例,我利用课余时间挨家挨户家访,当我到李某家中家访时,家长向我透露他们家的经济状况不太好,打算让孩子有机会找个临时工作,贴补家用。听了家长的话,我立即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改变家长的错误想法,并承诺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家里的困难。回到学校后,我向校领导反映家访的具体情况,学校为他减免了一切费用,我自己为他准备好一学期用的作业本和课外书。遇到农忙季节,我便组织班级同学利用休息时间到他们家帮助他们,以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让他安安心心地在学校读书。

二、用爱留住每一位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不断上升,来自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学生数也不断上升,家庭的不幸给他们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他们多数自卑、孤独,不易接近。于是,我利用一切机会接近他们,放下老师的身份,和他们交流、谈心,成为朋友,用爱温暖他们受伤的心灵。我发现赵某时常发呆、走神,因为一点小事便大吵大闹,与同学发脾气。面对她的无理取闹,我没有制止也没有批评,只是用纸巾帮她拭去伤心的泪水,帮她收拾好发脾气时扔掉的书本。之后,我了解到她特殊的家庭环境:父亲重男轻女,将她及母亲撵出家门,至今不闻不问。母亲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将她独自留在年迈的姥姥家。针对她的特殊情况,我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关心她、爱护她,和她交谈,给她讲我身边发生的特殊家庭的故事,和她交换意见和想法,慢慢地转变她错误的、偏激的思想。就这样,经过我不断地努力,那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内心感受到了我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不断克服并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每一位学生

我们对学生不要盲目地、单一地追求他的学习成绩,而应根据实际低起点、严要求,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这才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作为教师,我们也有责任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全面地发展,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品尝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一些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成了班级的书法状元、体育明星、简笔画大王等,真正体现出各有所长,使人人有机会成功。通过这些活动,也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其都愿意在学校里读书、学习。

总之,作为班主任,我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让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在学校健康地成长,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不论他们成绩怎样,至少我用我的真心付出,成就了他们的求学梦想,他们初中三年的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

控辍对策 篇4

靖宇镇明德小学生源大部分来自附近农村, 个体承包户和下岗职工家庭的子女也很多, 这部分家庭大多没有可靠稳定的经济收入, 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 一旦遇有特殊情况, 就无力担负孩子受教育所需的费用;再有因学习成绩差, 感到学习吃力, 对所学知识没有兴趣, 缺乏信心而导致厌学, 最终辍学;还有一种普遍状况就是经不住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诱惑而厌学。

面对这样的现状, “绿色家园”活动的开展, 在学校“控辍”中充分发挥了“助援团”的作用, 给学校控辍带来了契机, 也让一些不希望孩子辍学的家长看到了希望。“绿色家园”不仅给予的是经济上的援助、情感上的温暖, 而且让学生找到了集体的爱与支持, 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信心。更重要的是, “绿色家园”的宗旨是以轻微劣迹青少年、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失学、留守、闲散、单亲、贫困等需要帮助的青少年为主体的未成年人帮教基地, 重点对这个特殊群体开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避免他们因家庭原因失学, 流入社会, 不慎走向犯罪之路。这个助力团, 无疑让家长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二、依靠“绿色家园”平台, 开创学校“控辍”的新格局

(一) 通过“绿色家园进校园”这一活动平台, 在学校深入开展扶困助学活动

从最底层抓起, 摸清被帮扶帮教学生底数, 建立档案, 做到一人一档。根据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帮扶帮教活动, 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 助学困学生完成学业, 帮助心困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加大对农民工子女和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注, 把控辍工作做细。外出务工的农民家庭孩子的生活可能处于两种状态 (一种是 “留守儿童”或“空巢儿童”;另一种是 “流动儿童”) 。这两种状态下的儿童都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他们也成为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我们必须把这个群体作为控辍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 利用“绿色家园”的活动优势, 多方协作, 齐抓共管, 严防学生流失。

(二) 创设品牌“绿色家园”, 开创学校“控辍”的新格局

采取“提前介入, 关口前移;多方联动, 齐抓共管;试点先行, 全面辐射”的有效方式方法, 建立以轻微劣迹青少年、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失学、留守、闲散、单亲、贫困等需要帮助的青少年为主体, 由帮扶单位、志愿者、辖区干警、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结成“多对一”手拉手帮扶对子, 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 能够有效降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几率, 帮助学校降低辍学率, 开创学校“控辍”工作的新局面。

三、拓展“绿色家园”工作渠道, 全方位促进学校减少学生辍学

(一) 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 开展“绿色家园”进学校、社区活动, 进一步推动学校控辍工作的开展

采取征文、演讲、写感恩信、上法制安全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提升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促进学生的校外教育, 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发展, 不断减少学生的流失。充分利用“绿色家园”警示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 加强对重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 提高重点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充分利用爱心培育基地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和敬老爱老教育;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

(二) “绿色家园”是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助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但是, 现如今由于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辍学的学生很多, 特别是初中学校的学生辍学问题严重, 造成了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 犯罪年龄不断下降, 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我们积极开展“绿色家园”进校园活动, 教育被帮扶的学生珍惜这个家, 融入集体的大家庭, 树立自爱、自立、自重、自强的好思想;树立好好学习、奋发向上的好学风;树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好品德;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和家乡的远大理想。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学校要以青少年教育为已任, 与青少年交朋友, 开展手拉手帮教帮扶活动, 让学生用无私奉献的精神, 创造无怨无悔的人生。

学校的广大教职员工也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思想,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把学校作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主阵地, 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倾向遏制在萌芽状态。让我们用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师风谱写青少年教育美好的篇章, 把“绿色家园”建设成青少年爱的港湾、心灵的驿站、维权的保护伞, 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乐园。

摘要:“绿色家园”建设是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管理教育体系、组织网络和阵地网络, 是学校减少学生辍学的“助援团”。我们以“绿色家园”为载体, 以教育基地建立为平台, 以社会广泛参与、齐抓共管为手段, 以深入推进“绿色家园”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树立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载体, 全面组织并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帮扶活动, 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降低学生的辍学率, 使更多的学生完成学业, 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控辍措施总结 篇5

我校是一所村小,地理位置的限制,束缚了学校生源的增长。但是我们对现有的学生为了不让他们辍学和就进入学,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把主要工作方法和措施总结如下:

1、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成败,也关系到学校的未来。为防止学生流失、辍学等情况的发生,特加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了学校服务区域村民和社会的认同。

2、加强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增添了彩电、VCD、电脑、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另外还增添了部分课桌凳,办学条件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

3、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

4、对学生进行家访。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家庭负担和学习环境,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说服家长要用合理的教育方法,不能让学生心理上产生厌学情绪。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外活动,学校定期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

6、开放图书室。定期开放校图书室。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在校的积极性。

做好控辍保学的几点体会 篇6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法》赋予基础教育的法定要求,而控辍保学是“普九”工作的根本任务,怎么做好这项工作呢?我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管理班级的经验谈点体会。

一、摸清底子,强化针对性

第一,摸清班级学生情况。建立卡片,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家庭情况,性格爱好,人生奋斗目标等,对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利用家访、周记、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乃至健康、人际关系等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家庭变故,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单亲生、贫困生要特别关爱,防止他们因家庭原因而辍学。第二,坚持每天考勤制度。严格学生请假制度,一旦发现学生未到,便及时和家长联系,即使学生请了病假,也主动跟家长通电话,询问病情,了解什么时候可以来上学,这样做,拉近了和学生及家长的距离,避免学生因误课过多而厌学的辍学现象。第三,善于和家长沟通。学生的流失与家庭因素有很大关系,有的是由于经济困难,有的是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论,想让孩子早早做工挣钱等。因此,班主任有必要及时进行家访,耐心细致地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讲清社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动之以情,增强自觉性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名言十分精练地表明感情在说教中的重要性。我住在校内,在家吃饭比较方便,我把我的饭卡,长期送给家庭困难的学生。通过这些关爱举措,可以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爱护他,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很快地加以改正。如我班龙xx同学,家住铁寨坡,每天上学来回需走四个小时,早上四点多钟就得从家里出发,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到家,而且家里十分困难,她觉得学习太苦了,就不来上学。我得知后,与孙建平老师等四上铁寨坡反复做她的思想工作,并把她的家庭情况向学校作了汇报,学校得知情况后主动减免了各种费用,她和她的父母很受感动,她又继续上学了。对学生的转化过程,就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只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心相通,教师的转化工作才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积极影响。只有当老师的某种要求和意见,被学生认为是真正出于对他的关怀和爱护,才能产生积极反响,并被愉快地接受。所以,对学生应增加“感情投资”,用热爱学生的真心,去打动学生的真情,并由“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深厚感情,促使学生克服各种困难,愉快地学习。当外界干扰出现时,这些情感的存在,可使学生产生依恋教师,留恋学校生活的感情,从而战胜干扰,继续留校学习。

三、适时激励,增强自信心

流失生中最多的是学困生。学困生共同的毛病是懒散,不遵守纪律,固执,个性强,还有自卑、逆反心理,特别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学困生的身上不是没有优点,而是优点外露得没有缺点充分。作为班主任,应用一双慧眼时时刻刻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一旦发现优点,马上给予鼓励,或找他谈心,或当堂表扬,让学困生增强自信心。从利用其优点入手,抓住其闪光点,为其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调动积极因素,进而克服缺点,这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方法。如班里的陈x,喜欢在课堂上抢答问题,这就是他的优点。虽然他回答的问题常使全班哄堂大笑,也使很多老师和同学反感不已,但我却制止同学们的不友善行为,并总是微笑着听他把话说完,表扬他能积极开动脑筋回答问题,肯定他的长处,这样一来,他上课的积极性高了,听课专心,回答问题更加积极,布置的作业基本上能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期末统考语文成绩居然达到91分。在课堂教学中,我实行分层次教学,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兼顾时时鼓励,并尽量照顾学困生,给他们设计一些较基础而简单的问题指名回答,使他们有积极思考问题的机会,答对后便给予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平时考试时,如果某一位学困生的成绩比上一次考试有提高,我就在班上大力表扬,培养他的荣誉感,使他对学习更有信心。实践证明,从正面激励引导,表扬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比挖苦他们的落后,效果要好得多,這样学生就不会轻易地流失。

四、开展活动,增强归属感

常言道:留人先留心。留住学困生的心,才能留住学困生的人。作为班主任,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春游、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科技节等各项活动,培养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困生的特长,培养学生之间的纯真友谊,从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做好同学之间的情感融洽工作,激发学困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使学困生对校班、师生产生眷恋,从而有效地防控了辍学。如蒋x、张xx等同学,在运动会上,积极参与运动项目,奋力拼搏,为班争光,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多渠道开展班集体的爱心活动,让学困生体验到班集体的力量和如家般的温馨。如为孤残儿童、留守儿童捐款,我班同学十分踊跃,捐献款额居全校之首。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读书,开展读好书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开学初,把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必读的书目列出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读完,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好书读,每个月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朗诵精彩片段会,展示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加以评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展读书有用及无用辩论会,形成共识,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念书,不识字,不可能有能力学好技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必定会被社会淘汰。充分信任学困生,把班级的一些管理工作大胆分配给他们做,让他们有一种“班荣我荣”的自豪感、责任感。如张xx担任班卫生委员,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班级卫生多次获得学校好评。通过努力,我班形成了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在各项活动中均获得较好的成绩:2011年度中有2位同学获得“市级三好学生” (全年级六个班仅9人),2011年6月统考,我班年级前100名占10人,前200名占29人(比入学时增加了7人)。72人,科评不及格仅两人。

上一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下一篇:网上报名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