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造型(精选11篇)
现代造型 篇1
1 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
1.1 建筑的使用功能
不管是建筑的整体设计还是针对局部设计, 最先考虑到的就是建筑自身的使用性。从现代建筑设计发展来看, 都是从建筑基本的使用功能方面进行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 做好市场分析以及考虑建筑的实用性能、功能方面以及经济性能等, 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对实用性能的分析就是要重视建筑内部空间带给人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也要对内部空间考虑到是否有进一步的深入, 是否对外部或者整体设计有限制等;功能方面就是需要满足人们的居住环境, 比如说阳台的空间设计, 窗户的方向设计、楼梯的宽窄设计等方面是否能达到人们的要求;经济性能就是要提前核算建筑的总成本, 整个工程造价都要做好估算, 以便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对使用的建筑材料或者施工方法等需要资金的地方做到心里有数。对使用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后, 才能考虑对建筑造型设计或者立面设计工作。
人们经济收入逐渐提高, 对居住的建筑和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开发规模比较大, 占地面积也会很大, 尤其是居民楼或者是建筑群, 是影响城市建筑整体规划的一部分, 因此, 整体的建筑群外观造型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在设计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城市整体景观。
1.2 住宅建筑的内部或者外部的空间分布
现代的建筑的设计, 尤其是住宅建筑设计, 对整体形象要求很高, 当然对内部的空间分布要求也是很高, 做到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因此对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两点, 一是单体的结构设计要结合整体结构;二是内部设计要有可开发的空间。
第一, 对住宅区的外围环境进行考虑, 特别注意的是住宅区要与城市连接的道路景观相结合。比如公共道路周围的建筑会有很重要的经济或者商业价值, 对这些重要位置的建筑造型要特别设计。同时要考虑整体的协调性, 对沿街的商业建筑要做出适当的序列处理, 因为建筑本身就有秩序性。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 既发挥它的商业价值也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第二, 对住宅建筑来说, 居民可能更在意的是建筑区的内部环境。比如说, 住宅的入口设计、小区内部的道路景观以及公共空间的休闲场所等。因此, 对这些半公共空间的造型设计应该是设计者重点注意的地方之一。结合当地环境和地形创建休息区等, 丰富造型, 促进邻里交流。对住宅区的半公共空间设计时, 需要对小区入口做好处理, 使居民一进入小区内部就给人安静的氛围, 对公共绿地要留有足够的空间, 对小区内部的各栋建筑要留有足够的距离和空间, 给居民带来舒适的居住环境。
第三, 对建筑的灰色空间设计中, 比如建筑的一楼大厅属于公共空间, 走廊、楼梯以及楼梯拐角的空间也属于公共空间, 这些就属于灰色空间, 对于这些灰色空间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全面的考虑问题。做好底层空间的结构设计, 处理好住宅区过度空间的造型处理, 确保居民在进行邻里交往的时候有良好的公共空间, 确保建筑区内的公共道路和公共绿地等自然景观和谐一致。
第四, 从人们的角度来看, 建筑的造型设计、整体的形象、建筑的立面设计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能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好的建筑设计特别是住宅建筑, 要处理好小区的入口位置、公共景观、公共走廊等, 在与周围和谐的建筑融为一体时能突出自己的个性。
第五, 对一些综合楼来说, 有住宅用处也有商业用处, 其复合功能比较多。比如说一些综合楼, 底层用于商业用途, 上面的楼层用于办公或者居住。设计者在设计这类的复合建筑时要考虑与周围建筑造型协调统一, 也要与周围的住宅建筑协调统一。不仅要带给人们视觉统一的效果, 也要突出独特的造型。
1.3 建筑造型与环境相结合
建筑造型要与环境协调统一, 这也是建筑设计工作需要坚持的原则之一。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的结合涉及到地形和气候条件。比如, 住宅建筑不仅要考虑到它的建筑材料、立面设计等方面, 还要做好与人文和自然环境相融合。
2 建筑立面设计的原则和设计形式
2.1 建筑立面设计的原则
(1) 细部设计需要以整体为依托。人们对建筑美的衡量标准是设计的表现以及建筑结构之间的和谐程度。整体造型的构建为细节设计奠定基础, 为具体细节的设计方法提供思路和大概方向。从本质上来讲, 建筑的立面设计是对建筑整体设计的一种细化和完善, 确保细部设计和整体设计的协调和统一。
(2) 细部设计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是局部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增强整体的设计理念的感染力, 深化设计理念的内涵, 利用细部设计体现整体设计的现代感。作为深化的造型设计, 建筑的立面设计显得更加亲近。在细节处理方面, 对建筑立面设计的构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设计过程中插入色彩搭配、节奏韵律以及比例尺度等方面。
2.2 建筑立面的设计形式
(1) 装饰性的细部设计。建筑的构建一般会用到雕饰、栏杆等容易构图的优势, 为整体提供新鲜的视觉元素, 装饰性的构建可以体现多种层次的意义, 更能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2) 构造性的细部设计。主要针对的内容是, 建筑功能、建筑结构以及建筑设计活动。建筑的细部设计表现一般是以功能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定型。构造性的细部设计它的本质是利用建筑语言来表达建筑潜在的美感和力学特征, 增加建筑魅力, 提升建筑的整体品位。
3 提高我国现代建筑立面造型设计水平的途径
3.1 规范合理的建筑市场
从目前的建筑业情况来看, 出现了很多不规则无序竞争的现象发生, 导致很多的设计公司对建筑立面造型只讲究整体或者只讲究大感觉, 不能认真仔细研究细部。因此, 需要规范建筑设计市场, 相应增加设计费用以及延长设计周期等, 只有这样才能让建筑设计师有足够的精力去仔细研究建筑细部问题。建筑设计中的细部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详细研究, 结合先进的构造技术进行实施, 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 需要设计者的耐心和强烈的工作态度, 切记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3.2 保障建筑师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的建筑师工程管理制度, 建筑设计者维护自己设计作品的合法权益, 不能被随意剽窃和更改的权利。建筑是一种公众事业, 因为建筑的公众性, 设计师设计的作品直接代表者自己的声誉, 建筑设计师需要维护自己的设计作品不能被随意更改的权利。因此, 应该提高建筑领域对设计者的尊重度和社会认同度, 增强开发商和施工单位对建筑设计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公众对建筑设计的支持度, 确保建筑设计者的社会地位, 使建筑设计者拥有专业上决策的权利。
3.3 提高建筑设计者对细部设计的认识
整体建筑是由无数的细部组成, 细部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整体建筑带给人们的感受, 以及表现出来的细部精神和情感力量。适当的比例和尺度、材料的质量、细部的节点位置与交接等等, 都是设计者设计工作的重点。建筑设计师的作品不仅局限于建筑本身, 还包括室内装修与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 这些都应该纳入设计工作中。
要提高现代建筑的细部设计水平, 不仅要提高业主方和施工方对建筑认识水平, 也需要建筑设计者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对建筑细部的设计掌握能力, 使设计的作品值得社会和时代的推敲, 而不是短暂的构筑物。
3.4 加强建筑教育的细部设计
建筑师的学习阶段, 学校的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 在学校教学课程中增设建筑细部设计的学习, 结合实践加强学生对细部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并且从建筑的尺度、材料、技术以及色彩上等培养学生严谨的设计态度和设计技巧。
4 总结
从目前我国现代建筑细部设计出现的问题来看, 在实际的工作中, 还需要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 从本质上解决出现的问题, 设计者才能够设计出精致完美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志朋.建筑形态学.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藏丽丽.建筑形态构成以及对建筑设计作品的分析, 2014.
现代造型 篇2
摘要:为了研究工业机器人外观与用户的主观喜好和情感需求的匹配程度,用感知工程理论确定工业机器人感知图像的词汇,并选取代表性样本,对感知图像和眼球运动测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挖掘典型感知图像词汇与工业机器人关键建模特征的映射关系,提取产品的感知特征。并获得用户的感知图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建模设计,为工业机器人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产品造型设计;设计发展
作为机械产品,工业机器人通常被认为是功能性产品。功能霸权的概念长期以来一直主导着设计思维的单极发展,这是基于解决功能,必然会导致材料功能的发挥,精神功能的分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产品都有了新的需求和认识,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更注重产品的感性体验和情感共鸣。感知工程是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模糊和不确定的情感因素转化为定量的设计元素来指导产品设计。
1工业机器人概述
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机器人研究受到了很多关注[1],20世纪50年代之后,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始研究远程操作能够运输核材料的机械手[2]。系统中的主从控制系统,主要机械手动作和反馈系统可以让操作员感觉到力的大小。两个机器人手臂与防护墙分开,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闭路电视操作机器人,从机械手系统为现代机械手的设计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1954年工业机器人的概念被美国提出和申请是在关节机器人上使用伺服系统,机器人可以由人来手把手地教,然后机器人可以像人的手一样做出相同的动作。这个机器人叫做教学和繁殖机器人。机器人几乎被用于这种控制方式。工业机器人具有很多属性来区分数控装置:可编程,有益的,人形的,通用的,跨学科的。可编程的机器人,可在不同场景下应用是其最重要特征,例如用于加工和焊接的不同控制代码,只有模块化的不同功能。根据现场通话编程是工业领域灵活使用机器人的体现。这是可编程机器人的再现,大大缩短了编程时间,降低了车间的难度。类似于人的机器人是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人是机器人仿制的终极目标。今天的机器人已经有能力通过各种传感器逐渐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4]。
2工业机器人造型设计实例
通过研究,根据样本的形式,选择样本3的关键建模特征进行创新设计。样本3的关键建模特征包括简单的线条,弯曲和丰满,柔软的形状,底座的圆角以及机器人的实体形状。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重点放在机械手和基座的两个部件上来发展创意概念,机械手和基座的创意设计结果与样本3的关键建模特征一致。创意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基于创新设计的优势,采用Pro-E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在建模过程中,基于样本3关键建模特性的指导,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一些或详细的优化和改进。模型建立后,模型进行颜色匹配和渲染,以获得真实的视觉感知三维效果。如图2所示。
3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
工业机器人的大脑是一个控制系统,它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和精度,机器的控制模式通过教学进行编程,包括离线编程,智能编程等控制[5]。教学编程是工业界最早的应用,机器人的控制策略仍然是机器人最关键的控制技术,离线编程是计算机图形学。实时仿真不需要访问机器人主体,它包括界面设计,建模和仿真。仿真过程包括过程仿真,传感器仿真,路径仿真等。智能是机器人发展的最新方向,包括自动控制,电力电子,大数据云计算等,它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独立判断更复杂的外部条件,处理突发情况,倾向于处理人类的问题。随着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和发展,抓住智能市场的新概念非常重要[6]。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发展重点是以下五点:1)该结构倾向于集成模块,模块化不同的`功能和工具,并在不同情况下调用[7]。例如,SCARA机器人可以承载不同的功能,例如携带、焊接和贴片,并且只需要在控制程序中调整模块调用。2)机器人的功能在不断提高。例如电石炉机器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应用程序可以更专注于开堵眼作业。操作方式越来越自动化,越来越高效,对车间工人的需求也减少[8]。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开发是开源的,建立了统一的接口标准,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使不同厂家的产品之间的通信更加容易建立,可维护性大大提高。4)各种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机械手,以提高对环境的感知,适应复杂的环境。5)智能化水平提高。
4结束语
中国制造业整体自动化水平仍处于低位,大量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转型升级。中国每万工人只有21台机器人,在世界55个国家平均水平不到一半的情况下,巨大的增长空间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目前,大量中国企业致力于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工业机器人的制造,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大力加强工业机器人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希望通过原有的产业基础优势加快生产自动化的竞争优势,彻底解决劳动壁垒问题,重新夺回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尤其是长期被抛弃的行业,将促使移民业回归。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仍处于发达国家,如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仍处于机器人技术关键技术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技术以及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国家。新型机器人结构,机器人操作系统,视觉反馈等关键技术的进步将推动工业机器人向新的应用领域的发展。在造船和航空航天制造中,复杂部件的组装和拆卸,甚至服装缝纫中,机器人的操作和技术难以突破都很困难。为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机器替代”,中国必须解决大量人工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问题,即使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因此,有必要继续扩大工业机器人的新功能,突破技术瓶颈,手工完成复杂工作。同时,要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以适应中国的国情。
参考文献:
[1]吴珍珍,王东霞.浅谈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4):64.
[2]杨化书,曲新峰.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4):42-43.
[3]陈探.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J].内燃机与配件,2018(1):193-194.
[4]王辉.工业机器人发展及其对就业影响分析[J].时代农机,2017,44(10):47+49.
[5]左怀山.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7(10):65.
[6]刘昭,李红伟,孙洪霞.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21-122.
[7]陈探.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J].内燃机与配件,2018(1):193-194.
金属材料与现代造型艺术 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属材料的实用性更广泛更多元化。机器时代发展的到来,金属这种材料的运用更加的显得至关重要了。生活中金属材料的运用也是随处可见,如今在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工艺也伴随着多种实用功能和美观装饰性而大面积出现。金属材料除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外。材料运用的多元化,与其他材料综合性也更多的被人们所发现利用。
而根据人们在实践中对于金属材料工艺产生的不同效果的逐步认识和发现,利用其在点线面艺术空间表现法则上的多样性也逐渐走上装饰艺术的舞台。单独的作品也好,装置也好,无论哪种制作手段,材料形态,无不因为金属材料在造型艺术上的千变万化,有容乃大的特性而有了特别的意义和美感。
关键词:金属工艺;点线面;空间;造型艺术;焊接
金属材料无论作为工程材料或者生活用品或是生产机器总是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里,而其多元化,包容综合的特性一直不断的在发展和扩充着金属材料的使用领域。从青铜器时代到牛耕的曲辕犁再到机器生产时代时代在历史的进程中被人们赋予了各式各样的意义。它的实用性从古至今乃至未来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它的特性也铸就了它在装饰造型艺术上不可忽视价值。
而在现当代的艺术中,金属材料也走进了艺术家的视野,在他们手中幻化为或神秘,或温暖,或冷艳的艺术品。
金属材料一直伴随着我们。它的历史,它的现在,它的未来,它的精神又是如何呢?
1.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
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其品类繁多,技艺精湛。中国工艺美术起源较早,起于于原始社会,至夏商周时期已具有较高水平。战国以后,在漫长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种工艺美术相继涌现,并普遍有所发展和提高。在制作规模上,除了家庭手工艺外,还有官营手工艺工场、城镇手工艺作坊,种类繁多。但是在近代,由于社会背景的复杂性,中国工艺美术一度有所衰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艺美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工艺美术形成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1.1金属工艺的历史
人类从石器时代便开始使用金属,最早是青铜器。有一种说法是在商周时期就发现和使用了铁,但是由于它爱生锈腐烂,所以没有保存下来,但中国的铁传入日本,具体的提炼的技术我们没有特别确切的知道,但金属工艺的历史确是悠久,影响深远。最早金属工艺技术便是铸造,日本次后将使用铁的技术发扬光大了。
1.2金属材料发展的历史
在西方文艺复兴后,科学技术有了提高,人类也准备好了进入工业时代。金属材料在工业应用材料中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材料。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生产中使用的材料性质直接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的水平。黑色金属应用的最为广泛,以铁为基的合金材料占整个结构材料和工具材料的90%。从石器时代到土陶器时代,在煅烧时期中发现了金属材料,进而进入青铜时代,同样的方法发现了铁,进入铁器时代,随后在铁的基础上进入了综合材料时代,金属材料中复合合金材料不断地出现。出现了例如高温合金,玻璃合金,钛合金等等合金材料。
2.金属工艺在现代
2.1金属材料在现代制作工艺中的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人们的各种想象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在不断出现的新型的金属材料,加工手段和工艺技术也不仅仅局限于陈旧的铸造成型的造型手段。金属装饰艺术也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逐步的迈向更大的舞台。手段上,除了煅造,铸造技术外,焊接,切割以及新出现的钻,鉚,疱,铣,抛等加工手段也有应用,并且把现代的机械,电子,声光学等运用到金属技艺里,因此,丰富了金属造型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语言意境。
2.2金属材料在现代的各种用途
从最初仅仅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进而加工使用開始,金属材料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金属制品在工业、农业以及人们的生活,造型与装饰艺术各个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也给社会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如今我们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汽车楼房;出门乘坐的任何交用工具,各种生产生活机械;公园或街边的金属材料雕塑,金属材料特的良好的性能使其涉及无论生活还是生产,无论物质还是精神的各个层面。就像电的使用一样,在现代社会,如果没有金属材料,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生活将又会是什么景象?
2.3金属材料在现代造型中的多元化
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使金属艺术在加工技术等层面有了巨大突破,人们的审美标准及意识形态的转变也使现代金属艺术有别于传统的表现形式,具有更鲜明的“现代性”、“人性化”以及“符号化”等特色,呈现出生机勃勃、形式多样的现代性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这些新观念的产生源于两方面的转变:一方面,创作者们在世纪之交的政治及文化动荡中受到了来自各种思潮的冲击,汲取了多种艺术的新观念、新元素,逐渐脱离了传统金属装饰艺术较为单一的设计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受众的审美意识及品位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工艺制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那些缺乏个性、千篇一律的大规模生产的泛装饰品。
在现代,金属材料的造型工艺不仅继承和延续着传统,这是对人类文明的回归,情感的追寻,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金属材料的造型也随之标新立异。现代金属装饰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社会与艺术思潮多元化的影响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围绕金属材料造型装饰艺术对现实物象反映的状况程度来分析,大的可分为三方面:(1)具象风格,这是一种写实的语言构成,是自然艺术在现。(2)抽象风格,现代审美角度而言,写实的造型不过是一种标准罢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要求。(3)意向风格,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个观念。现代工业社会不断地发展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日用品及垃圾等废旧品。这些被现代人独特的审美视觉发现,经过设计,装置,组合的多种方法演化成艺术品。金属材料的成品材料在经过拼接和铆焊实现重新组合,是的金属的工艺语言特质和形式结构进一步的扩充丰富,显得纯粹和自由。
另外,金属材料造型艺术上也有很多与其他工艺材料相结合的作品,比如与陶瓷等可以使两种传统材料结合,组合为现代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同时结合科技的声光电等一些列手段进行对金属材料造型的革新,这也表现了金属材料,包容万千的胸襟和多元化的体现。
3.金属材料造型艺术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展现
金属装饰造型艺术品随时代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越发的多见,造型多,物理特性独特等特点让许多艺术家也对金属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今天,无论中外的艺术家在金属艺术中都有其独具一格的理念。
日本 前田洪志 《打制镶嵌花器》
3.1.2009年《互动·倾向》当代国际金属艺术作品展
2009年,由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和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美术学院协助主办办,作品展中共收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挪威及比利时的131名艺术家共169件作品作品,分为金属器物、金属首饰盒金属艺术品3大类,体现了技术、材料和观念上的创新,代表了各国金属艺术最新的发展方向。这次国际金属艺术展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这次的创作中收录了中外艺术家169件作品,结合几件作品看看当代金属作品的多元化元素。
参考文献
[1]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编审委员会.《金属工艺学习题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9-01
[2]张钧.《金属工艺与实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8
[3]袁筱蓉.《点线面/现代设计元素》.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6
[4]李纪贤.《中国陶瓷艺术》.外文出版社,2010-12-01
现代设计视野下明式椅造型浅析 篇4
一、概述
有靠背的坐具, 称为椅子。在中国, 椅子真正的普及是在宋朝, 发展到明朝以后, 文人参与设计以及工匠的高超技艺, 使得椅子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椅子由于形制的不同, 分为好几类。常见的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这四大类。
(一) 靠背椅:是指没有扶手的椅子。靠背由一根搭脑, 两根椅腿以及中间的靠背板构成。其中较为著名和普及的是“灯挂椅”, 因其与南方悬挂在高梁上的竹制灯架颇为相似而得名 (图1) 。
(二) 扶手椅:常见的扶手椅有两种形式——玫瑰椅和官帽椅。玫瑰椅, 江浙地区又称文椅, 靠背和扶手都比较低矮, 且与椅面垂直 (图2) 。官帽椅, 因其造型像古代官吏的帽子而得名, 典型代表为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四出头官帽椅的主要特征是搭脑、扶手都伸出头, 寓意“仕出头” (图3) ;南官帽椅则是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 扶手象帽子的前部, 靠背像帽子的后部 (图4) 。
(三) 圈椅:也叫马掌椅, 外形特征表现为后背与扶手连成一体, 柔和婉约 (图5) 。
(四) 交椅:是一种比较高贵的椅子, 常用于巡游、狩猎时休息, 靠背一般是圈背, 可折叠, 大多用金属饰件包裹加固交接部位 (图6) 。
一、形态构成中的基本几何要素
(一) 点
点是形态构成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点要素的形成是相对的, 取决于它与周围环境、背景以及其它要素的对比。家具造型中点的形态可以是圆的、方的、规则的和不规则的, 可以是实体点, 也可以是虚的点。
明式椅中的点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多集中体现在椅背的图案或镂空, 椅背的亮脚 (图7) , 以及角牙、卡子花、结子等特定部位 (图8) , 它们在整体造型中起到画龙点睛或者是活跃气氛的作用。点的内容, 大多表现为中国传统纹样, 比较多的是螭纹、牡丹纹、凤纹、寿字纹、灵芝纹和云纹等 (图9) , 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 线
线是点的积聚。明式椅的精华正是它的线条设计。线条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椅子的轮廓线、分割线、拼装线、装饰线及其线性构件等。由于椅子的用材大多为细长的木料, 很多构件本身就是线条, 所以也可以说, 明式椅的造型艺术就是线条艺术。
线有直线和曲线, 明式椅的直线型构件, 主要是前后椅腿、脚枨、矮老、椅面边抹;曲线构件则主要是圈椅靠背、搭脑、S形背板条、联帮棍以及罗锅枨、券口、牙条等。直线严整, 体现了明式椅的沉稳大气、简洁合度。以椅子后腿为例, 一根木料贯穿到椅背, 刚劲挺拔, 不拖泥带水。曲线柔和, 流畅温婉, 刚柔并济, 深得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用线的精髓。以圈椅扶手为例, “Ω”形的流线型设计, 一气呵成, 似行云流水, 又饱含气势;S形靠背, 被誉为东方最美好、最科学的“明代曲线”, 它很好地贴合了人的脊柱曲线,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 又展现了曲折的美。
明式椅线条的特点还体现在它的活泼、充满变化上。线条的长与短, 粗与细, 曲与直, 开与闭, 处处的对比使得明式椅的造型打破了沉闷感, 显得活泼, 静中有动, 同中有异。例如前后椅腿, 往往有侧脚和收分;单根构件, 往往有粗细的变化;圈椅圆形靠背扶手与椅面形成了方圆对比;官帽椅扶手和镰刀把的曲直形成对比, 步步高赶杖的四个赶杖形成的高低对比等。
此外, 单个构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令人目不暇接。例如搭脑, 明式椅的搭脑有三种典型的形态。如图10, 左上角的称为曲搭脑, 可以看到, 它的弯曲度很大, 正中像小枕头一样突起, 两侧内弯, 末端像牛角一样挑起, 像是挂灯笼的灯杆。弯曲度较小的, 称为直搭脑, 中间稍稍突起, 两端有出头的, 也有不出头的。不出头的搭脑两端下弯, 用“挖烟袋锅”的造法与后腿连接, 即所谓的“一统碑”式。又如圈椅的扶手、靠背, 牙条以及券口牙子, 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十分丰富多彩 (图11、12) 。
明式椅线条艺术中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它的线脚形式也非常丰富。线脚是直线和曲线的结合体, 主要出现在椅子的边抹和椅腿。单就椅腿的线脚来说, 其断面就有圆形、方形、扁方以及圆方结合等许多表现形式 (图13) 。椅子边抹的线脚也分为上舒下敛, 上下对称和上下不对称等多个式样, 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起线的方式, 阴线有圆槽、尖槽, 阳线有灯草线、荞麦棱、皮条线等, 式样繁多[1]。
(三) 面
明式椅中面的造型元素主要体现在坐面、靠背板等构件上。方形面的使用, 端正大方;曲面的使用, 温婉柔和。此外, 明式椅也十分注重面元素的虚实结合, 往往通过镂刻等手法进行面的虚化, 例如椅背上的镂刻图案。
(四) 体
有别于西方家具或清式家具, 明式椅显得十分轻盈, 这主要得益于它的虚实结合, 各部分比例、尺度以及材料、色彩的合理设计。
在竖向分割上, 最常见的分割元素是靠背板。独板靠背或者是玫瑰椅的镂空靠背有效地形成了虚空间, 同时背板上的镂空图案、亮脚, 更增添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生动性。
横向分割元素主要表现为罗锅枨和步步高赶枨、踏脚枨, 结合矮老、卡子花等小构件, 既是结构上的支撑, 又形成了相互交错的多层次的空间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明式椅的空间过渡, 往往采用角牙、券口与牙条等精巧的结构装饰件, 既不突兀, 又能起到装饰的作用。
综上所述, 从现代设计构成的视角来看, 点、线、面、体等几何要素的成功运用, 对明式椅的形态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示了古时文人对空间的深刻认知和熟练的运用技巧。
二、材质与色彩
明式椅的取材以花梨木、酸枝、紫檀、鸡翅木、铁力木等红木为主, 也不乏榉木、楠木等优质硬木或杂木, 质地细腻, 纹理优美。各种木材色泽不同, 却存在许多共同之处:明度低, 纯度低, 显得稳重、沉静而且内敛。另外, 天然的纹理, 温和的触感, 配合其挺拔、流畅的线条, 使得刚健朴素、优美含蓄的中华文化内涵得以很好地体现。
三、形式美感
明式椅中点、线、面基本几何要素以及材质、色彩设计, 遵循了一定的美的规律, 体现了有秩序的美。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贯穿了明式椅的造型设计。这些美的规律的揭示, 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一) 对称与均衡
明式椅的造型端庄、沉稳, 体现了一定的力度和气度。从靠背椅、扶手椅到圈椅, 它们都是左右严格对称的结构, 线条的走向大多为水平垂直方向, 显得均衡而又稳定。
(二) 统一与变化
明式椅的造型体现了整体统一、局部变化的构成法则。在整体俊秀挺拔的统一前提下, 一些局部的细节处处充满了变化, 具体表现为家具轮廓线、线性构件的曲直、粗细对比;装饰线条的凹凸对比;材质、颜色的对比——例如椅身木质与椅面藤编软屉的对比;虚实的对比——镂刻、亮脚等局部虚空的做法与整体的实面形成的对比;结构的对比——椅腿部分收与放的对比, 椅圈与椅面的方圆对比等。这些对比产生的变化, 使得椅子的造型不再呆板, 充满了灵动的美。
(三) 节奏和韵律
明式家具多形成连续、渐变、起伏的韵律, 通过曲线的起伏, 重复使用的构件, 反复出现的雕刻图案形成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体现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表现为在侧面、正面反复出现的罗锅枨、矮老, 壶门轮廓中牙条、券口起伏变化的曲线, 一波三折的搭脑曲线, 椅腿、椅面边缘深浅宽窄的重复线脚, 文椅中常见的梳背条, 装饰雕刻中连续或者重复的卡子花, 以及卷草、云纹等吉祥图案。这些无不体现着生动的秩序美。最有意思的是“步步高赶枨”, 前面一根最低, 两侧次之, 后面一根最高, 寓意步步高升。结构方面, 避免在椅腿的同一高度开榫, 增加了受压强度;形式方面, 形成了高低错落的明快节奏, 生动有趣。
(四) 比例和尺度
从功能尺寸来讲, 明式椅从坐宽、坐深、坐高, 到扶手、靠背高度, 脚枨高度, 靠背板弯曲度, 都是严格敲定的, 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充分考虑了使用时的舒适性。尤其可贵的是功能尺寸与结构尺寸的完美统一。古斯塔夫·艾克先生在《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曾说:“明式家具有准确无误的比例感, 对形式的观念 (严格或微妙) 永远符合于功能, 同结构含义不可分离。”
所谓“增一分则长, 减一分则短”, 从椅子整体的长、宽、高比例, 到整体与部分的分割比、面积比, 再到局部单个构件的长、宽、高比例, 每一处都非常考究。近年来, 随着明式家具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人们对越来越多的明式椅进行了电脑数据研究, 越来越多的精确比例数据显示, 现代设计比例中常见的级数比、根号比、黄金比在明式椅造型中比比皆是。这些合理的尺度与比例, 在满足结构设计的同时, 也形成了较好的空间视觉效果。
四、结语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认为, 对传统有两种理解, 一种指眼睛看得见的, 如建筑或家具的样式、外观、装饰等;另一种指眼睛看不见的, 如构图方式、序列等, 它是传统和精神的反映[2]。本文从现代设计构成的角度出发对明式家具进行研究, 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启发, 借古开今, 在现代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真正汲取“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传统精髓, 提升中国现代家具的设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摘要:明式家具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椅子, 作为明式家具中最具代表性的坐具,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明式椅中点、线、面基本几何要素以及材质、色彩设计, 遵循了一定的美的规律, 体现了有秩序的美。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贯穿了明式椅的造型设计。这些美的规律的揭示, 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北京:三联书店, 2007.264页
对现代建筑与建筑造型设计的探讨 篇5
【关键词】建筑艺术;建筑造型;探讨
随着现代化科技和建筑艺术的进步,很多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产生。其中建筑造型设计更是建筑学专业所研究探索的重点之一。建筑学专业作为建筑行业的先行官,策划、设计贯穿每个建筑体的形成,对整个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整体空间对建筑设计的作用
所谓建筑的整体空间,是由点、线、面的某种组合而成立的单位空间作为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说单位空间作为建筑的整体空间的构成是至关重要的。建筑空间有内、外空间之分,作建筑设计时必须将内、外空间有机融汇在一起,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自由、舒适的感觉,使观者宛如喝一杯醇美、芳香的酒,实实在在美的享受。当我们接到一份设计任务时,首先从建筑物使用功能入手,根据建设单位意图、设计要求等有关方面着手,按照功能进行设计的原理是建筑学现代语言的普遍原则。“安全、实用、美观、经济”永远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宗旨。徒有美丽的外观,而内部使用功能不能满足要求或不能发挥其效益是不可取的。
建筑,作为一个单位空间相对来说是静止的空间,然而在做整体空间构成时便构成为动态的空间。建筑师常用曲面和斜面来构成空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动态的空间效果。建筑不仅可以向上发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动。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相比,更重视其内部空间的效果。简单来说,更加注意功能的划分,当内部功能适用时,不必考虑外部窗口的排列关系,在尺寸上可能有大的、有小的。所以说,功能完整性设计是指远远超越物质需要之上的人类全部心理及精神的需要。
二、平面构思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平面造型主要取决于建筑师的总体构思,所设计对象的功能要求与面积,建筑技术条件和地址具体环境。按几何平面的形状、数量以及各个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组合、组群,在平面构成上又可分为单体式、双体式、变平面式、群体及自由式。建筑的平面形状基本的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型等,或者是由上述几种形式的演变和组合体。
1、单体式其特点是结构受力性能好,计算简单和施工方便。方形平面代表有深圳国贸中心大厦(53层),圆形平面的有深圳特区发展中心大厦、香港合和中心等。其他还有等边三角形、等边菱形、风车形平面等。
2、双体式常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双体式的采用要避免建筑功能与经济上的不合算,因此,一栋规模较大的建筑,一个塔楼不够时,就出现双双对对的塔楼,其造型形式完全一致。最著名的有世界第一高度的马来西亚双子塔楼(高452.3米)。
3、联体式是异于双体式的独立塔楼,联体式建筑则是用一个核心筒把两个或几个对称的塔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这种平面构成可以使建筑形象更加丰富。
4、变平面式是整个建筑高度上呈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几何平面。它打破了方盒子建筑千篇一律的单调感,使高层建筑立面丰富多变,最典型例子是香港中银大厦,建筑师从竹子的形状,一节高于一节,下粗上细,大厦整体外部造型显示了独特的设计。群体式、自由式都是建筑师因地制宜、建筑格局需求而出现。这里不多说,更美的建筑形象。
三、建筑形象构成强调个性建筑
1、简单的竖向线条排列的建筑方面并不困难,但是,与环境结合是建筑外观处理上常遇到的主要问题。突出、强调建筑物的竖向线条是当代建筑师常采用的手法,它能使建筑物产生一种飘逸而上的感觉,一种直抒胸臆的情怀,常常使人联想到勃勃的生机和气息。就依靠建筑师根据建筑物所处具体位置、建筑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也是建筑师自身尺度感一个体现。
2、突出平整外形的设计造型较多体现在办公、宾馆建筑,在繁华喧杂的建筑群中,运用平面整体性为主立面,在平整外形的基础再追求某些线条、门窗的变化,使建筑物脱颖而出,给人一种清朗、简朴的造型,表達一种大度、高尚的意境。反而有些办公建筑采用复杂、多变的主立面会带给人们一种繁琐、心烦的感觉和视觉效果。
3、棱柱形建筑多用于高层和超高层设计,通常是表皮统一整体的清新、高耸平顶的棱柱形。棱柱形建筑有许多种,有的在棱柱形的外部作游戏线型现代风格处理,形成柔和的味道,有的则在复杂的实体外表增加浅浅的矩齿形式。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的网络式圆屋顶。就是一种完全以球面造型的建筑形式。这种结构不需要内部支柱或承重墙。这样的内部空间可以任意地划分融断,使其具有最合理的空间和最充足的光线。建筑造型应该是活泼的,没有任何框框和限制,建筑师通过长期工作实践,严谨构思,大胆地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后出现更多丰富多彩的建筑造型,我们必须吸取、学习大师留给世人的财富,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四、细部处理对建筑设计起到锦上添花
一栋建筑在考虑整体的前提下,细部设计也是十分重要,因此正是这些细部才使建筑有了丰富的视觉感受。现从几方面阐述这一观点。
1、建筑的入口对于建筑如同人的脸部一样重要。建筑入口是总体形象极为重要的部位,是人们对建筑产生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会留意该入口与建筑总体比例是否合理、协调。因此,建筑师精心考虑建筑入口对塑造建筑形象非常重要。
不同类型的建筑,其入口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别。一些大型的行政办公建筑,通常加大其入口尺度、抬高入口标高、增设踏步。一些古典的行政建筑,大楼两旁往往用列柱、石狮以增强其崇高和威严。商业性建筑入口则考虑人流和购物的需求,与室外地面拉平,并辅以绚丽的橱窗、多彩的灯光,来创造富丽的商业气息。
2、阳台在建筑构图与建筑造型中起重要作用,它具有使用功能,同时起了装饰功能。因此,阳台设计处理得当,会使建筑锦上添花,外观造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居住建筑中的阳台往往侧重使用功能,在平面尺寸、位置等方面处理好与建筑主体的关系,既为居住者提供完备的使用条件,又能满足居住者的心理要求与环境需求。
3、建筑物的顶部是建筑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顶部设计是我们常感棘手的问题,顶部设计处理不当,会出现功亏一篑的遗憾。
结束语
在建筑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随着建筑设计的演进和建筑外观的概念、设计手法和其审美意象在不断地、缓慢地更新和发展,今天建筑设计正以前所末有的发掘被赋予更宽泛、更深层的意义,并引起建筑界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2006-2007中国建筑设计作品年鉴作者:《中国建筑设计作品年鉴》编委会 编 出版:华中科技
现代汽车造型领域油泥模型的应用 篇6
1 油泥模型的历史及特点
油泥模型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它使用便捷、性能稳定,因而被广泛采用。1955年日本首次使用工业油泥进行汽车模型的设计开发,197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将油泥应用到汽车设计开发模型上,使汽车设计摆脱了呆板的石膏、木板的历史。而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应用这一技术。当今,对世界知名汽车公司而言,制作油泥模型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油泥是一种人工制造的材料,与普通水性黏土相比,具有强度高、粘性强的特点。以前用于汽车造型的油泥主要成分是由滑石粉、凡士林、石蜡、不饱和聚酯树脂等根据硬度要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但现在早已用可塑性合成材料取代,油泥是用油脂、填料、改性添加剂和颜料等组成的混合物。合成材料油泥加热(一般采用60℃)后,很容易敷在骨架上,冷却至室温其表面会硬化,但仍可用特制的刮刀、铲刀、锉刀等工具轻易地加工成形,完成后可以得到十分光滑的表面。油泥之所以会成为汽车模型材料的首选,主要是因为油泥具有软硬可调、质地细腻均匀和不易干裂变形的性质,这种材料便于成形、修改和补充,因此尺寸比较稳定,从而成为制作汽车模型的理想材料。
2 汽车油泥模型制作
2.1 油泥模型材料与工具
通常情况下,制作油泥模型主要材料有油泥、泡沫、板材、胶带以及模型检验用锡纸膜、油泥模型用薄膜。主要工具有油泥刮刀和刮片等制作工具。
2.1.1 油泥
工业油泥的特点是性质稳定,色彩一致,质地细腻,受温度影响变化小,易刮削和填敷,展示效果良好。在工作环境温度恒定在20~25℃的情况下,能保持适当的硬度和稳定的形态。在常温下比较坚固,所以需要在专用的油泥烘烤箱中进行加热后才能使用,当加热到50~60℃时,油泥自身会变软,可以在制作好的内芯上进行敷涂作业。等冷却后,可用专业的油泥工具进行手动切削作业。与其他模型材料相比,油泥模型可进行多次敷涂和切削,使造型设计的修改变得更为容易。刮削下来的油泥经过回收加工处理可重复使用。工业油泥常温下的形态如图1所示。
2.1.2 泡沫
高密度的硬质泡沫用于制作模型模芯,是做内芯、骨架的一种理想材料,从而使油泥的利用既经济又充分。制作中常用的泡沫有聚氯乙烯泡沫、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和聚苯乙烯泡沫等。优质的泡沫不仅能很好地粘接木芯和油泥,还可以有效地替代油泥作为填充物,起到了节约油泥、减少填敷油泥工作量的作用,如果泡沫模芯制作精细,还可以清楚地展现造型的轮廓。
2.1.3 板材及胶带
木材和铁条主要的用途是制作模型的模芯骨架,再将泡沫覆盖在其上,以承受各种负荷。胶带种类很多,常用的胶带主要包括构思图胶带、自由彩色胶带、和纸胶带(如图2所示)。
构思图胶带由皱纸材料制成黑色、稍有光泽,能柔软地跟随曲线进行作业,用于实物模型或者比例模型的制图胶带也可以贴在油泥模型表面作为切削时的辅助线及部件和部件间缝隙的装饰线条,粘性较强,纸质较厚,表面略显粗糙。彩色胶带也是由皱纸为材料制成用于粘贴曲线的条状胶带。因为粘力比较强,但不伤害其外表,所以比较容易重贴和修正,而且可以弯曲,改型的时候用彩色胶带很方便。和纸胶带以和纸为材料制作的弱粘性胶带,制作油泥模型时,用于拉假设的制图线和形状设定、讨论使用。
2.1.4 油泥模型用薄膜
油泥模型用薄膜是专门为油泥模型的表面检查、装饰等而开发的特殊薄膜。因为具有适度的延展性,所以可根据油泥模型表面的曲面变化而进行检查、粘贴装饰和表面光顺的工作。这种薄膜可替代油漆喷涂工序,这样既避免了油漆喷涂工序中对人体的危害,又可以使油泥能多次重复使用(如图3所示)。
2.1.5 油泥模型工具
刮削工具主要包括刮刀、刮片和刮锯(如图4所示)。
刮刀是油泥进行刮削加工过程中的常用工具,根据尺寸刮刀,可划分为大、中、小型刮刀;根据其形状和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平面刮刀、弧形刮刀和三角刮刀等。用于油泥粗刮阶段的主要工具是平面刮刀,它可以快速地刮出平缓或者带有弧度的曲面,对于平面刮刀难以刮削的曲面或对于凹型的处理等主要用弧形刮刀。而在后期精刮阶段或者因曲面复杂难以使用平刮的地方(如连接窄槽)主要使用三角刮刀,刮片根据形状可分为矩形刮片和异形刮片。如果说刮刀主要用来造型,那么刮片主要用来光顺造型,其最终目的是使造型曲面更加顺畅。
2.2 汽车比例油泥模型制作
比例模型的制作在汽车设计主题确定阶段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师们制定了各自的设计方案,在这些设计方案中筛选出合理的方案用于比例模型制作。在比例模型制作期间,设计师与模型师密切协作,不断地调整设计特征和细节,共同把油泥模型展现出最真实的效果。汽车比例油泥模型的制作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准备阶段→木芯骨架制作→泡沫内芯制作→敷油泥→粗刮油泥→造型精刮→表面处理→最终结果。
下面,以汽车外饰1/3比例油泥模型为例,结合实践经验,分析油泥模型的主要制作过程。
2.2.1 效果图准备
汽车油泥模型的制作严格来讲需要一套制作严谨的图样,通常根据效果图绘制各面视图,标注好主要尺寸,确定制作比例,以供模型制作与设计过程参考。一般打印几个关键视角的三维效果图,这样在制作中对比模型与效果图更加直观。除此之外,胶带图或者轮廓图用于泡沫内芯制作,比例模型结构图如图5所示。
2.2.2 木芯骨架制作
骨架是整个模型的基础,就如人的骨骼一样,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如下问题:骨架要有良好的承重能力,骨架要有良好的稳定性,注意后续装配工作的空间预留,合理占用空间;骨架的拆卸要方便,可以再次利用,这有利于节省材料,节约成本,缩短制作时间。由于油泥比例模型体积小、重量轻,所以骨架全部用木板制作。
2.2.3 泡沫内芯制作
制作合理的模芯不仅可以明确地表达出油泥模型的整体效果,还可以起到有效地节省油泥的作用。在木制骨架基础上制作泡沫内芯,采用轮廓图分块的方法制作泡沫内芯最节省时间(如图6所示)。
2.2.4 油泥造型
在初敷油泥时,要遵循宜薄忌厚的原则,上泥时用力要均匀一致,遵循“平薄宽长”的原则,保证油泥之间不出现裂缝。填敷油泥时先薄敷,再厚敷。敷好油泥后开始粗刮(如果有类似车型数据,可以采用机床铣出来再造型,这样可以节省粗刮时间),油泥粗刮(如图7所示)的主要目的是快速造型,根据准备好的设计效果图,大致使油泥模型显露出基本的形态,先确定轮罩位置(如图8所示),确定轮罩形状,把模型顶部和窗面做好,再依据窗的形状把整个汽车的大致轮廓刮出来。
大的面基本完成后,接下来完成局部的刮削,这个阶段需要不断的修补,注意进行模型车和胶带图的对照。在初步造型结束之后,进入到精刮的阶段。模型的精刮主要目的在于使油泥表面更加平顺和精致,同时还可以处理一些小而复杂的细节。模型的细节部分主要是一些凹槽,如牌照槽、侧边凹槽等。模型整体再次确认无误,各面的光顺度都已达到要求后,开始表面装饰处理(如图9所示),主要包括贴膜、胶带和其他部件装饰。根据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胶带在薄膜上能表现特殊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要在面与面的接缝处贴上胶带,最后放上车轮。比例油泥模型车最终效果如图10所示。
2.2.5 比例模型逆向
完成多个比例模型制作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对设计方案进行最后的筛选工作,最终确定主题方案用于全尺寸模型的制作。把比例模型转换成全尺寸模型需要使用逆向扫描设备,运用逆向设备采集比例模型数据,通过相关CAD软件,建立全尺寸的数字模型,逆向处理后的数据将用于后阶段的全尺寸模型制作。比例模型逆向如图11所示。
2.3 汽车全尺寸模型制作
在比例模型阶段可以按照设计师需要制作6个、9个或者更多模型,在这些比例模型中,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1或2个方案进行全尺寸模型制作;比例模型制作成本低,周期短,可以快速、比较准确地反映设计效果,全尺寸的模型制作周期长,却更为真实地把设计比例尺寸、设计特征效果展示出来。汽车全尺寸模型制作流程如下:骨架设计制作→泡沫内芯制作→油泥填敷→CNC铣床加工油泥→手工修改造型→更改模型逆向扫描→CNC铣床验证加工→最终硬质零件装饰模型→VDR数据验证模型。
2.3.1 骨架设计制作
全尺寸油泥模型一般为1~2 t,骨架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才不容易发生变形,要用一定厚度的方钢材料制作;骨架设计包含轮胎安装机构,安装机构要方便轮胎的前后、上下调整及装卸工作;根据平台的定位要求,制作相应的支撑定位结构;模型车如需要转移别处评审,骨架底部设计支撑卡勾结构要方便转移设备。骨架结构如图12所示。
2.3.2 泡沫内芯制作
油泥最终是直接填敷到泡沫表面,因此使用的泡沫要硬度高,机械加工耐久性好,以保证油泥敷在其表面牢固可靠;为了降低整套模型车质量,采用的泡沫质量越轻越好;在泡沫及骨架之间,制作木板底座(如图13所示),把泡沫内芯(如图14所示)用强力粘粘到木板上,利用铣床设备把大概的模型形状加工出来,完成泡沫内芯骨架制作。
2.3.3 CNC加工油泥模型车
CNC设备在汽车油泥模型制作领域越来越广泛,基于它成熟的编程系统和易上手的操作步骤,CAM工程师及油泥模型师都可以熟练操作设备。在各大主机厂及设计公司,三轴悬臂式铣床(如图15所示)、五轴龙门式铣床(如图16所示)使用比较广泛,三轴CNC设备加工场地空旷,便于加工反复修改的模型,加工便利。五轴设备主要为封闭工作场地,切削效率及加工质量高,可快速完成整个模型车的铣削工作;目前大多厂家把三轴与五轴设备结合一起,形成效率高、加工灵活的模型加工系统。
在准备好的泡沫模型车上,进行一定量的油泥填敷,油泥厚度一般在30~50 cm之间,把利用扫描所得数据建立的全尺寸模型车CAD数据输入给CNC设备,再电脑编程、机床操作对敷有油泥的模型车进行铣削工作;在拥有CNC设备的辅助下,模型师拥有充足时间,可根据设计师的设计想法对模型车进行造型设计,同时油泥模型的制作周期大大缩短。
2.3.4 手工更改造型
油泥模型师对加工后的油泥模型车进行处理,去除残留碎泥,设计师对模型车造型进行评估,对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造型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将模型观感效果优化完善,这一过程需要油泥模型师与设计师沟通协作,油泥模型师采用整车模型半侧手工方式进行修改(如图17所示);为节约时间,能快速地看到更改效果,经油泥模型师和设计师沟通协商后,选定修改半个模型车,察看前脸与尾部的修改。为了体现模型车整体效果,在车头和车尾中心线位置放置一定高度的镜子,完成本主题方案优化,在通过评审以后,利用逆向设备把更改侧的造型进行扫描(如图18所示),再将扫描数据交给数据师,根据工程要求数据师对模型数据进行优化调整,并且完成一版初始数据发布。
2.3.5 最终硬质零件模型及验证模型
利用更改后的数据把整个模型车加工出来,油泥模型师精刮油泥模型车表面,完成及局部细节处理后,对整车进行装饰。装饰的主要内容包括贴车身使用膜或者喷涂车身漆,把灯具、格栅、把手等样件安装到相应位置。配合设计师,把相关的分逢线用专用胶带体现,让油泥模型车更具真车的感觉。评审人员将对模型车进行最终的评审。
在装有硬质零件的模型评审完成后,数据师基于这个模型数据进行进一步优化,比如各种分线细节。完成数据评审后,可以进行最终数据发布(VDR)工作;油泥模型师在这个阶段将不再用手工更改模型特征,而利用设备把VDR数据加工油泥模型车出来,在模型车上体现细节;产品工程师及相关人员一起查看VDR数据模型车后,可以提出小范围的调整;最终数据发布用于钣金开模具,在每个主机厂,冲压模具是非常大的成本投入,为了避免模具返修甚至报废,所以VDR数据验证模型车是非常必要的。
3 油泥模型制作在汽车设计开发中的作用
油泥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在汽车造型设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一方面,它是连接设计与工程的媒介,即将二维的平面视图、效果图转化为真实的三维实物,能够有效弥补平面表达中不能解决的许多空间问题,使设计对象更直观、更具体。通过对油泥模型的刮削修改,将设计师的创意概念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也是对设计方案可行性的论证和优化处理。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将借助油泥模型对汽车造型的空间尺寸数据进行测量并应用于汽车模具生产、加工。油泥模型正是创新思想的最终体现,所以这项技术值得重视及推广。
在国内、外,油泥都是汽车模型制作的首选材料,是工业造型专用的黏土,我们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研究油泥造型、功能、生产、使用的有关问题,从而使产品造型、设计更加合理、完美。通过对油泥模型特点和制作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油泥模型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雷.汽车油泥模型制作[J].装饰,2001(6).
[2]陈震邦.工业产品造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现代童装设计中的动物造型 篇7
1 动物造型类别
1.1 大自然中的动物
现代童装设计采用大自然中的动物造型, 种类越来越丰富, 是否具有吉祥寓意已经不那么重要, 而能否引起儿童的视觉兴趣, 是否有利于儿童认知世界成为目前选择动物种类的新标准。城市生活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无法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就算最常见的鸡鸭鹅也难得见其真容, 各种儿童用品和童装中的动物形象成为孩子对动物的最初认识, 这些动物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动物, 如猫、狗、鸡、鸭、鹅、兔、羊、牛、鼠、驴、猴、猪、青蛙、燕子、鸽子等;
第二类, 个性鲜明的野生动物, 如象、虎、狮、熊、长颈鹿、河马、大熊猫、袋鼠、孔雀、鳄鱼、刺猬、斑马、天鹅、梅花鹿、骆驼等;
第三类, 形态优美、特征鲜明的昆虫类动物, 如蝴蝶、瓢虫、蜻蜓、蜜蜂、蚂蚁、蜘蛛等;
第四类, 绚丽多彩的海洋动物, 如各种鱼类、各种贝类、海豚、海星等;
第五类, 已消失的动物, 如恐龙、猛犸象等。
1.2 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形象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 各种神鸟异兽形象随着神话传说被祖祖辈辈口口相传, 龙凤便是其中的代表, 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螭吻、饕餮、麒麟、椒图、蚣蝮分别是龙的儿子,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灵兽, 此外还有貔貅、大鹏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社会的到来, 这些充满离奇情节的故事和神秘特征的动物与大众生活越来越远, 大多只能在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和古董文物上欣赏它们或优美或雄壮的姿态。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具有丰富内涵的龙文化体系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是中国和华人的代表, 同时又是十二生肖之一, 因此在童装中仍是常用元素, 尤其到了龙年, 市场上以龙为设计元素的婴儿物, 品如肚兜、抱毯、鞋帽等十分丰富。
1.3 影视动漫形象
影视动漫作品的受众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儿童还不能自行阅读和操作计算机, 其玩具和零食的包装以及服装服饰便是传达这些动漫形象的主要媒介。在儿童服饰中, 使用最多的动漫形象大多数是一些经典的动物形象, 如勇敢的狮子王, 聪明的米老鼠, 淘气的蓝猫, 以及小狗史努比、小鸭崔迪、流氓兔等等。这些动漫形象大多是通过电视媒介被孩子们所熟知。活泼可爱的形象加上鲜艳的色彩和动听的音乐对于儿童来说简直无法拒绝, 相对而言, 故事的内容反而不那么重要。对于2~3周岁的幼儿来说, 平板电脑和大屏幕手机完全可以独自操作, 简单又有趣的游戏对孩子们来说吸引力十足, 一些最新的动漫形象也随之得以在幼儿生活中传播, 因此在童装中也有所采用。这些服装被一些接触并熟悉这些动物形象的幼儿和部分年轻的家长所青睐, 如通过手机游戏走红的“汤姆猫”和“愤怒的小鸟”等等 (如图1) 。
2 动物造型的设计应用形式及工艺
2.1 平面造型
以平面造型方式采用动物造型对童装进行设计的现象十分常见, 各式各样的平面图案配以不同的工艺手段, 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效果。图2中的幼儿T恤衫, 采用的是发泡印花工艺, 此种工艺将含有发泡剂的树脂涂料色浆印到织物上, 再经过高温汽蒸, 使所印的图案发起泡来, 呈现浮雕效果, 白色T恤上的长颈鹿的造型简洁可爱, 印花处色彩饱满, 边缘清晰, 整件服装活泼可爱, 凉爽清秀。图3中的春秋套头卫衣, 是采用植绒工艺将一只彩色猫头鹰的图案设计在衣身正前面, 将动物毛茸茸的感觉传达得非常到位, 加上炯炯有神的眼睛, 彩色条纹的身体和尖尖的爪子, 使整件服装顿显生气, 精神百倍。图4中的套头毛衫是采用数码喷墨直印的工艺将小熊父子生活场景的图案制作在服装上, 此种工艺善于表达色彩丰富、画面层次繁多的图案, 制作过程中不用制版, 可以直接将电脑中的图案印制到面料上, 非常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要求。图5中的女童牛仔裤是采用了贴布绣的工艺, 用4种不同的面料组合成小熊的造型, 再用电脑绣花工艺沿着造型线采用4种不同颜色的绣线绣制边缘, 这是比较传统的平面造型手法, 在市场上十分普及, 在儿童四季服装以及斗篷、抱毯、围涎等物品中都很常见, 任何原料和任何厚度的服装都能采用, 也是比较环保的装饰工艺之一。
除此以外, 童装中也有采用烫金、胶印等工艺制作的平面动物造型, 但因其舒适性能或环保要求较难达到童装的质量标准, 所以采用较少。
2.2 立体造型
立体造型方式在童装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有的直接采用主面料对服装进行整体的立体造型设计, 如图6中的婴儿连体衣, 整体设计成小老虎的造型, 虎耳、虎脸、虎纹、虎肚和虎掌一应俱全, 巧妙使用了3种不同的色彩就把整个老虎服设计的完整生动, 趣味盎然。
有的童装采用一些富有特殊厚度和质感的材料对服装局部进行立体造型设计, 如图7中的女童连衣裙, 用毛绒面料表现黑天鹅的颈部, 用层叠的设计手法和轻薄的雪纺面料表现黑天鹅的身体, 将黑天鹅的蓬松飘逸和高贵轻盈感营造得十分生动, 相信一定能讨得爱美小女孩的喜爱。
还有些立体造型的动物形象在设计表达上十分概括但又不失生动, 这类设计大多善于利用动物的局部特征做文章, 如图8中的恐龙T恤, 胸前的恐龙虽然在图案的设计上显得憨态可掬, 动作和表情也十分传神, 但毕竟只是平面印花的效果, 稍嫌平淡些, 而侧缝的锯齿状立体造型则是整件服装的“点睛”之笔, 用料不多, 面积也不大, 却带来了冲击力十足的视觉效果, 让人感觉别出心裁。这些形态各异的立体造型配以不同的工艺和丰富多变的色彩, 使整件服装透出无比可爱喜人的效果,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乐于接受和使用。
3 动物造型在童装中的设计应用趋势
在世界经济、文化发展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国力的竞争不再仅仅表现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传统领域, 有关文化渗透力的竞争早已拉开序幕, 并正在步入剧烈化状态。随着数码科技的迅速发展, 以动物为元素和题材的影视作品和游戏作品层出不穷, 其中的优秀作品更能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全世界各个角落, 而这些优秀作品除了表达着诸如善良无私、嫉恶如仇等普世价值观之外, 还常常带有创作者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品质、价值观和审美习惯等意识形态范畴的内容。
目前市场上的童装中采用的动物造型, 大多数都是国外作品, 他们通过大量的动漫作品将生动有趣的故事献给了全世界的孩子, 同时也将本国文化意识形态输出到世界各地, 这对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是一种不平等的信息交流。近年来, 国产动漫产品产量已出现快速增长, 我们期待着量的增长能带来的质的飞跃, 届时, 将有更多生动又亲切的、充满中华文化特征的动物造型出现在童装服饰语言中。
4 结语
童装设计是跨越纺织服装、艺术设计和教育学领域的共同课题, 人们的研究视角也逐渐由物质层面渗透到精神层面。随着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极大丰富, 动物造型在童装中的应用形式和工艺手法也呈现多姿多彩的发展态势。采用动物造型作为服装的设计语言, 巧妙利用动物的特征和情感可以对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使服装产品不仅能满足穿戴需求, 还能成为早期教育的帮手。
参考文献
[1]周灵.图案在童装设计中的教育意义[J].纺织报告, 2015, (2) .
[2]邵琳.趣味性童装设计的构思研究[J].戏剧之家, 2014, (4) .
[3]管德明, 崔荣荣.服装设计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4]严建云.我国童装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J].市场调研, 2007, (11) .
[5]邓美珍.论服饰图案对学前儿童心智的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7, (1) .
[6]雷玉雁, 贾京生.创新:中国童装事业发展的驱动力[J].装饰, 2007, (1) .
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 篇8
早在文字诞生之前,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彩陶纹样或岩画来表达思想与沟通情感。中国传统图形在表达寓意的同时, 也带给人们审美的愉悦。中国的船用图形资源丰富, 忽悠多姿多彩的风貌, 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体系, 同时也体现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审美情趣。只有将传统艺术造型与现代油画创作理念相结合, 才能创造出具有民族性、国际性和时代性的油画作品, 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这种作品不单单是对传统艺术造型的挪用或拷贝, 而是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 结合现代油画的创作理念进行油画的创作。
一、我国传统艺术造型传承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精神方面, 认为没有精神文化生活难以生存下去。因为缺少灵魂的人类无异于行尸走肉。传统艺术造型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 研究传统艺术造型的传承规律是相当重要的。而经过岁月的积淀的传统艺术造型对于整个社会也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 我们在研究它的传承规律的同时不能忘记它带给我们国家的一些意义。这样的文化传承让我国的五千年文化更加的完整, 让我国的民间文化更加的具有韵味。而传统的造型体系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具体承载形式。这种传承是现代油画创作设计走向国际化的必要环节。
二、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再认识
传统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几千年来, 我国传统的造型文化经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沉淀, 形成了一些恒常的主题, 但它们的表现形式 (造型方式) 却具有多样性, 却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对图腾崇拜是我国的图形文化的起源, 由于生存条件和自然条件的恶劣, 古人对自然和宗教有着无可比拟的崇拜。为了对理想主义和浪漫思想的向往, 人们常常赋予了一些图形以吉祥美好的寓意。如:莲花象征的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洗刷, 所流传下来的具有人文特色的造型艺术, 是被中华大地普遍认可的, 支撑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 这些形式多样的造型中所特有的精神气质。这种神韵的承传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 即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这些造型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它们所承载的这种生命活力, 在现代生活中仍有强劲的表现。
三、意境的升华
我国传统的饿图形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在这些传统图形中, 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意境。我国意境文化意识是人们对理想主义和浪漫思想的向往, 常常用借喻、双关、谐音等手法表达。我国意境文化是抽象与具象的结合体, 具象是抽象的表现, 抽象是从具象中衍生的, 两者是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的关系, 是感情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现代设计追求意境美, 意境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 贯穿了我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 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设计对意境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油画创作中的借喻、谐音等。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 中儿女无论干什么, 都比较讲究“意字, “意承载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认知, 同时也体现了人们的风格和感受。
四、形的重构
由于我国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我国传统图形与现在图形的造型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的传统图形主要重视的是实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 注重在组构时, 遵循求整或求对称均齐的方式, 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与礼让关系。如我国的太极纹、四喜人纹、九宫格、米子格等都是遵循这样的原则。
现代设计是将这些传统的图形结合现代的构成手段, 将从传统图形中提取的形元素进行新的设计重组。这种设计方式不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还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 此外, 还能充分的表达设计理念与个性。不是单单的照搬传统的艺术造型, 而是在充分认识, 能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再创作设计传统艺术造型, 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或者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 不仅能够表达设计理念, 还能够体现民族个性。
五、神的传承
神的传承是对形重构和意境升华的沿用, 或者是进一步发展了提升了传统艺术造型。将传统艺术造型进行新的创造需要抛开美学传统的物化表象, 探索深层次的精神领域, 同时结合现代西方设计的各种理念及流派, 在进行油画创作时, 能够吸收两者的精华, 融会贯通, 寻找两者之间的桥梁, 是创作的作品能够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的要求, 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所认同的现代设计。如新疆油画艺术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 使用当地风度的生活场景、传统的工艺文化及古老的建筑形式作为油画语言传达的介质, 在笔触的挥动中表达了我国的人文关怀, 是情感得到了升华。
结语
在对现代油画的创造设计过程中, 应吸收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造型的精华, 才能避免照搬传统艺术固定不变的模式, 同时融入到现在的油画设计理念中, 才能实现审美意识上真正的融合, 拓展我国现代油画创作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和形式多样化的局面。只有在此基础上, 才能使我国的油画创作走向辉煌。新的设计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倒入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提高了多样性的机会, 同时为油画的创作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参考文献
[1]李惠锋, 张文天, 蒋芳芳等.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再生[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32 (6) :65-67.
[2]方福颖, 杜康宝.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及其艺术特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4.28 (2) :56-58.
[3]何靖, 张世豪, 王娇娇等.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性[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32 (3) :32-34.
现代陶艺造型形式中的抽象美感 篇9
“苍颉造字‘颉首四目, 通于神明, 仰视奎星圆曲之势, 俯察龟文鸟迹之象, 博采众美, 合而为字。’这个神话, 揭示了中国古代形象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概括过程及其美学特征, 这个特征就是它的形象性, 暗示性与综合性。抽象美存在于一切物象之中, 存在于一切物与物的关照之中, 即在宏观世界中, 也在微观世界中。造型艺术中的抽象美, 就是艺术家用视觉经验所表现的音乐状态。”[1]
具有人类早期抽象思维魅力的神秘的彩陶, 它以贯通于原生生活和宗教的艺术节律;展示着当时对人类从物质到精神, 从生理到心理的装饰需求, 因而也就具有更概括, 更集中, 更有普遍社会功能代表意义的传神力度, 诸如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器的衔鱼图案。
图案以几何体的装饰构成为基因, 介于具象和抽象的“似与不似之间”。
二、现代陶艺造型形式中特有美感———抽象美
1. 陶艺造型构成要素表现出的现代陶艺的抽象美感
现代陶艺造型与自然形象相对而言, 具有一定的抽象特征。现代陶艺造型的形体构成是利用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 按着形式美的原则, 构成各个现代陶艺作品的造型。从造型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 从与具体的自然形象相比较, 就外观所表现的形式, 现代陶艺造型具有一定的抽象特征。
陶艺作品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造型。就其外观而言, 是由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点、线、面、体所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 在现代陶艺作品上, 即可表现为抽象的概念的构成要素, 也可以表现为具体的视觉的构成要素。
(1) 点
点是形体构成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小的构成要素, 就其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概念要素的点, 具体在陶艺造型上不是具体的, 某些方面表现的虽然并不是很直观, 但在立体造型上, 也是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到它的存在。如新石器时代黑陶陶鸮鼎[2]的三足, 三个足点保持其物的安定。
点在现代陶艺造型中构成了最基本的抽象美感的概念。
(2) 线
线可以理解为两种, 一种是很直观的线, 一种是比较抽象的线。在陶艺造型上, 线具有比较强的表现力。线在陶艺造型形式的抽象美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此作品以线为基本, 线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形成一个面, 连接起来的面构成形体。使作品像藤相互纠缠, 又像两个人在窃窃私语。并富有动感, 体现一种抽象的美。
(3) 面
面体现了陶艺作品的色彩、质地、光泽等, 是纯属的抽象的形态。面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既要求有触觉的舒适, 还要具备视觉的美感。日本陶艺家会田雄亮的作品中就大量运用了质地、肌理在面中的表现, 用质感、肌理的对比展现作品的抽象美感。
(4) 体
体的形态, 直接决定着造型的基本形式, 也决定着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的形态较之点、线、面等构成要素有更丰富的内涵, 并占有实际空间区域, 各种形体的变化是无穷的, 使现代陶艺造型更加丰富、新颖。陶瓷造型的形体是丰富多样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自然形体、几何形体、人为形体。这是根据形体表现出的明显倾向而划分的。
自然形体经过概括和抽象的过程, 保留着对象的感觉和特征。
此作品以花苞为基本所形成的自然形体造型。高度概括的形式, 使作品增添的抽象的美, 所以流露着自然的生机和意趣, 给人们的印象比较生动, 富于情感。
几何形体是根据纯粹抽象的几何体加以变化而形成的, 形体最为单纯, 变化明确, 特点一目了然, 具有明确的抽象性。几何形体的陶瓷造型是追求一种理性的美, 它是通过抽象的几何形体, 引起人们的联想, 使感受能够更加丰富。
人为形态从所表现的形态特征, 兼有自然形态的含蓄丰富和几何形态的简洁单纯的两重特点。在陶艺造型的发展过程, 一些自然形体在延续和演变中, 根据功能和工艺的要求, 造型的规律制约, 形成了不为自然形体所左右, 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的因素加以融合, 趋近于抽象的形体, 我们称其为人为形体。人为形体变化自如微妙;没有自然形体的具象性, 变化随意, 形式多样, 不为其他形体所束缚, 完全按着作品本身的造型需要和作者的思维进行处理, 明确的表现了人的创造性和作品本身的抽象美感。中国现代的紫砂陶壶就是利用树、瓜果、人脸等的自然形体和圆、方、多边形等几何形体加以结合, 形成趋于抽象的形体。给这个传统的陶制品注入的新鲜的内涵。
2. 陶艺造型形式原则表现出的现代陶艺的抽象美感
(1) 和谐、平衡
从原始陶器到现代陶艺, 在造型设计上都遵循着这样一条原则, 在形式上追求着一种和谐的关系。和谐的存在, 使不同的对象, 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美感。对于现代陶艺造型和谐是体现作者抽象思维遵循的原则之一, 陶瓷作品的材料质地、色彩、空间等都需要和谐。中国传统的葫芦瓶造型就体现了和谐的美。同样, 在造型艺术上, 无论是平面的绘画或主体的雕塑, 在构图和造型上都需要平衡, 成为形式的一条原则。在陶艺造型上, 平衡更为重要。陶艺造型形式上的平衡, 是获得安定的因素之一, 平衡关系除去形体的变化, 还要注意作品色彩上的轻重和深浅变化。而陶艺作品的材料质地、色彩及色彩的轻重深浅、空间等都是抽象美的具体体现。
(2) 韵律
韵律在陶瓷造型设计制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不可忽视的审美追求。希腊陶瓶的装饰与彩陶的装饰, 采用的重复韵律, 使其造型更加优美, 使观者加深印象在视觉上得到满足。中国优秀的传统陶瓷造型, 也因为讲究韵律而使人感到深厚的美, 包容着丰富的内涵, 耐人寻味。现代陶艺继承了传统陶艺的造型形式, 在陶艺作品中大量运用韵律这种形式, 在陶瓷造型韵律所表现出的形体的大小、方圆、收放等变化;表面的起伏、交错、顺逆等变化;线性的张弛、急缓、强弱等变化上都加入了抽象美的概念, 使作品更加新颖别致, 并更多地加入了作者的理想、个性、情感。
此作品表面的起伏、交错;线性的张弛、急缓表现了他眼中韵律的抽象美。
(3) 力度、风格
造型的力度能够加强造型形式的量感。造型形式的充实感、紧张感和扩展感, 都包含着力度的因素。使整件作品的造型更具有生命力。风格, 这是陶艺设计的形式和艺术特点给人们的统一感受。陶艺设计的风格因作者的构思立意而分高下, 由作者的修养和技巧而产生差别。现代陶艺造型艺术风格的形成, 总是和时代的风尚, 科学技术的水平, 审美爱好的倾向分不开。毕加索的陶艺作品就有它绘画中的元素, 具有抽象美感。
现代陶艺的抽象表现主义就是跟随时代的产物。从而使现代陶艺更加富有的抽象的美感。
最后引用英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 (Herbert Read) 在他著作《艺术的意义》中的一段话:“陶器是一门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艺术。说它最简单是因为它最基本;说它最复杂, 是因为它最抽象。……它与文明的基本需求紧密相关;作为一种艺术媒介, 陶器必然是一个民族精神气质的表现。凭借陶器, 我们便能对一个国家的艺术, 即情感艺术做出评价;毫无疑问, 陶器是衡量一个国家艺术的标准。陶器是纯艺术, 是一门不带有任何模仿意图的艺术。也许正由于这一点, 在用形式来表达人的意愿时, 雕塑比陶器更有局限性;陶器在本质上是一门最抽象的造型艺术。……陶瓷艺术是如此基础, 如此与文化上的各种需要密不可分, 令每一种民族的精神在这种媒介中寻求它的表现”。
陶瓷———是泥土和火牢固结合的艺术!
请用您的双手和智慧, 赋予泥土以生命和永恒!
参考文献
[1]苏连第, 李慧娟.中国造型艺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年1月.
现代造型 篇10
关键词:造型语言
现代生活陶艺创新设计
在物质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生活陶艺由萌芽发展成为一门新的造型艺术,有着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伴随着机械化大生产,机制的陶瓷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情趣的需要和情感的表达诉求,因此具有手工意味的生活陶艺设计应运而生,也将会蓬勃发展。生活陶艺也将摆脱“形式追随功能”的理论,形式是否一定实现其功能价值或者主要以实现其功能价值为依附已经不是生活陶艺表达的主要目的。笔者将对主要的生活陶艺造型语言进行剖析,探讨生活陶艺如何在设计上推陈出新。
一、造型语言与现代生活陶艺
语言是人类用于传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独特手段。任何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风貌,例如在特定的情景和形态中利用点、线、面组成一定的结构关系是绘画的形式语言,传达信息和表现功能是工业设计的产品语言。陶瓷艺术是传统的艺术门类,而现代生活陶艺作为陶瓷艺术分支,用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形象、传达审美情感。
(一)造型语言
传统的造型语言指传统的艺术门类为创造其视觉形态运用的手段和技法。造型语言亦是艺术家用造型艺术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它通过造型媒介表现出来,而造型媒介是造型语言的基础,它包括形态、色彩、空间、材质。造型语言作为一种情感的符号和视觉表达的形式,是研究其他设计语言特征的基础。造型语言作为艺术表达的一种符号,它不仅包括所体现出来的视觉形象和审美情趣,也包括它隐含的文化上、情感上的内在含义。
(二)现代生活陶艺
现代生活陶艺,所谓“现代”是相对于传统而言,这与生活陶艺的起源和名称叫法有关。生活陶艺这一名词是80年代在中国才开始被引用,随着他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现代生活陶艺的理论在不断地扩充。“生活陶艺是手工制作的,具有使用功能的陶艺,它的特点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它有别于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产业陶瓷,又有别于表现创作主题情感的现代陶艺。”现代生活陶艺不仅可以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也具有审美功能,它作为人们情感传递的媒介,是由陶艺设计师设计,手工制作,有别于机械化大生产的,能引起手中共鸣的陶瓷器物。
二、现代生活陶艺在造型语言上的创新设计
生活陶艺是自然的泥土、丰富的釉色、火的艺术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它的本位语言是泥、釉、火,从造型上来说,如何将泥料的延展、釉色的喷绘、烧窑之后的成型三者适宜结合体现出新的艺术创新,笔者将对应与此分别从形态、色彩、肌理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形态的千变万化
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视觉效果是由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形态决定的,它取决于物体的可感性和可视性。现代生活陶艺的形态语言是有别于其他艺术造型的形态语言的,是由其自身的材质所决定的。生活陶艺是人们所追求的“有意味的形式”,它强调的是手工意味。生活陶艺的万千形态是与其成型手法不可分割的。陶艺手工成型的主要方法由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构成。在创作生活陶艺作品时,运用传统的成型手法,用不同的方式来组合,便是一种新的造型语言。
泥条盘筑的基本语言是以线造型,但表现对象在形体上不能满足整齐划一的线条排列而是由线自身的穿插构成一定的对比变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的一定的运动感和韵律感。传统的泥條盘筑是在使用泥条捏制陶瓷形态等距离的排列,最终的艺术形态多以碗、盘、罐等实用器皿。它所表达的语义是实用功能为主,体现人们生活、饮食等日常行为。
现代的生活陶艺与以往不同,设计师们更注意到线形规律并加以运用,譬如线的粗细、长短、曲直、疏密、虚实、穿插、扭结等,不同的线条可以表达不同的变化,例如粗壮圆浑的泥条整齐有规律的排列,产生的是沉稳厚重的形态;纤细扭曲的线性排列式造型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产生的是女性柔美的流线型形态;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线条相互穿插,产生的是有对比强烈的形式美感的形态。除了线条以外,泥条盘筑还可以运用点、线、面、体的集合进行生活陶艺的实践创作。
泥板成型,顾名思义就是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泥板成型的作品特点是简洁、明快。传统的泥板面积较大,直立困难,变形率较高。泥板成型运用在传统生活陶艺中造型单一,多数以镶器为主,再进行装饰。稳定、实在、质朴、实用是普通的泥板成型作品的一般特征。这种四平八稳的几何形体已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审美需求,人们热衷于求变求新,追求的是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即视觉冲击力。现代生活陶艺的多元化发展和对手工意味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泥板成型作为独立的要素,采用形态各异、状不一的泥片或泥板进行设计创新。泥板不仅是用于做造型的基本形态,更需要的是作为一种泥料的载体,在基本型上作为一种装饰元素。
拉坯成型是传统成型手法的典型,是将揉好的泥块放于轮车上,借旋转之力,用双手将泥拉成同心圆为主体的坯体。传统的生活陶艺将拉坯成型作为一种成型手法,多是注重其工艺的运用与加强,造型也以同心圆居多,只是将其当作器皿塑造的技艺,没有上升到艺术和审美的层面。现代生活陶艺运用拉坯成型不仅仅是体现在具有实用功能的生活器皿上,而是将拉坯的坯体作为造型的一个元素,在创作的时候综合的运用。
(二)色彩的绚丽多彩
现代色彩教育的奠基人约翰内斯·伊顿在《色彩艺术》一书中提到“图形亦即色彩。没有色彩,就没有图形可言。图形与色彩是一体的……最简单、最感性的图形与色彩是一件艺术品最恰当的表现手段。”
釉料,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使其烧制成有玻璃光泽。中国传统的生活陶艺主要以统治者控制官窑烧制为审美标准,符合当时的总体艺术审美情趣。现在釉色作为装饰功能体现的是陶艺家的情感诉求,他们积极寻求釉料的创新,进过烧制之后的窑变,产生自然的肌理效果、凸显火的艺术特殊魅力。例如柔美雨润的汝窑青釉瓷器、素雅幽静的定窑白瓷、浑厚凝重的钧窑流釉、绮丽华贵的明清彩釉将传统的生活陶艺的艺术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
现代生活陶艺的色彩语言体现主要是通过釉色的变幻实现其审美价值。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研究有釉配方,在原料配置上对陶瓷色彩进行尝试创新。他用釉色使陶瓷造型产生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除了釉色品种上的创新,生活陶艺的设计还体现在釉色的运用。釉色既可以作为绘画的颜料也可以作为装饰肌理的主要媒介,美国的陶艺大师温·黑格比的陶艺作品《大峡谷》只运用几种不同的釉色,展现出湖光山色的秀美高远,嫣然一幅由自然色彩的风景画。生活陶艺的色彩语言除了装饰性还具有工艺性,例如裂纹釉、结晶釉、花釉等在烧成之后体现自然的效果,也是設计师进行创新设计的新型方法。
(三)材质肌理的因地施艺
现代生活陶艺作品是空间艺术,也可以称作四维空间艺术;它不仅受形状、大小、方向的影响还受到触觉的感知,即材质材料的影响。材质是客观存在的,难以改变的,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的选择它、利用它,发挥他在陶艺造型语言中的本质特征,因此肌理的运用在其创作中尤为重要。首先生活陶艺的材质是成分各异的粘土;其肌理是指陶瓷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材质肌理作为生活陶艺的艺术效果表达的载体,是设计师对设计物的特殊感受,最能传达艺术创作时的心理情感和审美倾诉。传统的生活陶艺的材质表达基本风格变化不大,主要是通过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等装饰手法表达肌理的变化。
在现代生活陶艺的创新上,设计寻求的不是雕、刻、贴、划等手法而是在肌理上更多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原理。首先,泥质的选择多样化。细腻柔软的瓷泥更适合在装饰上进行变化,粗糙浑浊的大缸泥适合传达建筑题材等特殊题材的陶艺作品,紫砂泥浓厚的色彩适合做茶具等实用器皿以及其他有独特艺术审美的陈设作品。其次,相对于具象陶瓷艺术,肌理的疏密、夸张变形更适合表达抽象陶瓷艺术。肌理的表现可以密集复杂也可以单一简约突出主题,可以仿生写实也可以抽象概括。此外,不同的肌理特征在窑火的历练后方能彰显生活陶艺的浑然天成和朴质无华。张婧婧老师的作品《“弧”系列1234》,将陶瓷造型的简约发挥到极致,采用了泥土本身材质并未施釉,这种材质的朴素更可以突出其想表达是线条的流畅与柔美。
此外,生活陶艺除了使用陶瓷自身的材质还可以结合金属、玻璃、纤维、木材等其他材料,通过两者的对比,突显其材质的优势,是生活陶艺的材质创新的新手段。结语
现代建筑造型设计的影响因素探析 篇11
1建筑造型的功能
建筑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根据人们的不同活动要求,对建筑的设计也各不相同。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掌握建筑的性能以及用途,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设计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对建筑进行造型设计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造型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保证建筑设计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就要充分掌握建筑造型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以进一步促进建筑造型设计的发展。其中,现代与古典始终具有一定的比较价值,因为二者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借鉴的,在建筑设计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更适合当前发展的要求,保证空间的广阔性,更加注重建筑在功能上的划分,注重内部功能的发展,充分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需要,并且在精神与物质层面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建筑造型的影响因素
2.1建筑造型与功能
建筑造型与功能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千人千面,不同的人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看法。设计师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不同人群对建筑的不同需求,同时还要兼顾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建筑造型与功能的共同发展。在建筑造型设计中,应该保证兼顾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因为艺术是建筑设计灵感的来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建筑设计行业同样也离不开科技的应用。我们不能被当前的形式主义所束缚,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建筑的可塑性,将人们的创新性思维融入其中,在艺术与功能之间找到一处平衡点,这样才能使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
2.2建筑造型与尺度
在对建筑进行造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主要通过对尺寸的不同应用,以达到不同的造型效果。事实上,尺度确实是影响造型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不断丰富尺度的层次,建筑所展现出来的效果就愈发明显。尺度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设计者可以通过亲切尺度以及非亲切尺度达到不同的造型效果。例如在进行门窗的设计过程中,门窗可以采用大尺寸的落地窗,或是小尺寸的门窗,亦或是形状不同的门窗,根据门窗的不同形状,所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为在门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采用了不同层次的尺度,使建筑看上去更加具有层次感。但是我们不能过于丰富这一尺度,需要具有“度”的限制,否则不仅不会为建筑造型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还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而进行考虑的,例如教堂在设计时,应该倾向于添加一种神秘感,而普通民居的设计中,则要充分考虑的因素是实用性。综上所述,只有充分掌握了建筑设计中造型与尺度的关系,就能够促进建筑造型的美观,同时还能使人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
2.3建筑造型与细部设计
建筑要注重细部,不能粗制滥造。建筑细部涉及到节点、小型构件、构造做法、工艺等各方面,如饰面的贴砌与划分方式,窗的分格等都是细部设计,框架若没有精致的细部点缀,则无血无肉,面目可憎。把细部设计同尺度联系起来看,细部是体现亲切尺度的着手点。建筑大师密斯利用精美的钢结构构造节点,为他所设计的枯燥玻璃盒子增添许多动人的风采。细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细部与细部之间、细部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2.4材质在建筑造型中的运用
在建筑造型中,材质的运用不同,给人的感受效果也不一样。通过材质的运用,可单独构成协调或对比的效果。粗糙材质如毛石给人以天然、文化的意味,精美的花岗岩给人以坚固华贵的感决,透明玻璃则给人以通透轻盈之感。对一幢建筑物的不同部分进行材质转换时,可以结合该建筑的体块关系、立面构成等因素进行组合与安排。不同类型的材质组合在一起,常会收到出人预料的效果。有时,建筑师所用的材质很少,有时只有一两种,却能以少胜多,形成独特的意韵。
2.5光与色在建筑造型中的运用
光与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柯布西耶说“建筑是阳光下各种型体的展示”,也包括了色彩。在造型中,色彩可单独作为一种元素来用,也可同材质等结合起来应用。在光的照射下色彩常展现出难以言喻的意境,为造型增色,而且在空间处理方面也起了很大作用。在设计中,色彩是一种花费少而收效大的处理方式。色彩的运用不是随心所欲的,要视具体情况来定,色彩可以点、面或体的形式出现,形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矶崎新设计的迪斯尼总部大楼依靠黄和紫、橙和蓝这些彩度极高的补色饰满整幢建筑,以色彩的点、线、格等将建筑体形构成中的固有形进行扭曲和支解,塑造出奇幻的视觉形象,造成一个沐浴在佛罗里达阳光下充满欢愉的游戏般的建筑。
3结语
建筑是凝结着人类文明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智慧结晶。其本身也是个复杂综合体。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同时标志着它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随着现代化科技和建筑艺术的进步,很多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我们要充分重视建筑造型的影响因素,促进建筑造型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建筑设计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在建筑设计中,不断将当代艺术与先进技术相结合,使其具有独具一格的造型设计是当前设计的一种趋势。建筑设计是施工的前提,只有设计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建筑,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将重点就建筑造型设计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希望得以相应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造型,功能,尺度,细部设计,材质,光与色,空间组合
参考文献
[1]冯敬.论建筑造型设计[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2]吴德文.建筑造型设计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