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CT(精选11篇)
妇科肿瘤CT 篇1
女性盆腔器官结构等复杂,肿瘤的发生位置各异,可发生于子宫、附件、膀胱直肠、后腹膜等,其中卵巢和子宫肿瘤最常见,常规依靠妇科检查、细胞学检查等在肿瘤定性方面可以获得诊断,但在明确肿瘤位置、分期、分化程度方面有明显不足,CT扫描可以明确肿瘤位置、瘤体大小、周围组织情况,CT灌注扫描除可以进行形态学成像外,还可以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判定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近年来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肝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已得到广泛推广[1],但是其在女性盆腔肿瘤病变中的应用较少,缺少实践支持,本文对盆腔肿瘤患者行CT扫描及CT灌注扫描,探讨其在肿瘤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2月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70例,收集其CT扫描及灌注扫描的资料,全部经临床病理诊断证实,其中良性肿瘤肿瘤(良性组)28例,包括子宫平滑肌瘤20例,卵巢畸胎瘤5例,卵巢囊腺瘤3例;恶性肿瘤(恶性组)42例,包括卵巢囊腺癌29例,子宫内膜癌10例,盆腔转移瘤3例。全部患者年龄20~73岁,平均(45.3±6.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扫描方法
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64层多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前先行清洁灌肠,并以1%碘海醇150 m L保留灌肠,检查前4 h嘱咐患者饮清水1000 m L,保持膀胱充盈,CT平扫时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刺骨联合下缘至盆腔病变上界,设置电压120 k V,电流120 m A,层厚1.25 mm,螺距1.375∶1。灌注扫描采用5 mm×4层轴扫描,电压120 k V,电流40 m A,肘静脉注射造影剂50 m L(碘海醇注射液,300 mg I/m L)后10 s,开始第一阶段扫描30次,间隔1 s,第二阶段扫描30次,间隔3 s。灌注扫描完成后行常规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使用碘海醇注射液肘静脉注射(300 mg I/m L)70~80 m L,流速2.5 m L/s,延迟25 s扫描。
扫描数据均输入GE AW4.3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灌注扫描数据采用工作站中CT perfusion软件处理,首先选取肿块显示最大层面,根据血管强化情况确定感兴趣区,选择一侧髂内动脉为输入动脉,利用软件计算输入动脉及兴趣区的CT值,得动脉及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横坐标为扫描时间、纵坐标为CT值),并进一步得到灌注图像,显示肿瘤灌注情况,主要有血流(BF)、血容(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
1.3 观察指标
根据平扫及灌注扫描情况,分别观察患者形态学及血流灌注指标,并进行良恶性肿瘤间的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腔良恶性肿瘤的形态学比较
恶性组肿块边界清晰者明显少于良性组,盆腔淋巴结肿大明显多于良性组,瘤体最大直径及扫描增强CT值明显也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可以认为在盆腔肿瘤中,恶性肿瘤典型特征为边界不清、淋巴结肿大、CT值明显增强、肿块较大。
2.2 盆腔良恶性肿瘤灌注指标比较
CT灌注扫描后处理显示,恶性组BF、BV、PS明显高于良性组,MTT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输入动脉(一侧髂动脉)时间-密度曲线图显示为速升速降特点(图1A),而良性组时间密度曲线为速升平缓特征(图1B),恶性组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的特点(图1C)。由此可见良恶性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有明显差别,可作为鉴别的有效依据。
3 讨论
盆腔肿瘤是妇科常见症,肿瘤性质、分化程度、位置、大小等信息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主要资料,尤其是盆腔恶性肿瘤,部分早期症状不明显,预后极差,因此盆腔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常规CT扫描可以明确肿瘤形态学特征以及瘤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且随着CT分辨率的提高,其肿瘤内部结构也能良好显示,对性质鉴别有重要意义。
3.1 盆腔良恶性肿瘤的CT平扫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CT扫描可见其子宫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大,宫腔出现移位或变形,子宫肌瘤的密度略低于周围正常肌层[2]。卵巢畸胎瘤是最具特征的盆腔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囊内有脂肪、钙化及牙齿骨骼密度影,囊内出现脂肪-液面征,其他部分多显示为水样密度影[3]。另外卵巢囊腺瘤分为浆液性及黏液性两种,两者均呈水样密度的较大肿块,前者多为单房、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囊壁薄且均匀;而黏液性囊腺瘤呈多房状,各房密度不一致,囊壁厚度也不均[4]。
盆腔恶性肿瘤中,以子宫内膜癌及卵巢囊腺癌较常见,其中子宫内膜癌早期病灶较小时CT可表现正常,病灶侵犯子宫肌层时,会出现子宫增大,宫壁厚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显示为低密度肿块,肿块直接向外蔓延挤压导致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同时可见盆腔淋巴转移[5]。卵巢囊腺瘤CT主要表现为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囊壁不规则增厚,并且可见壁结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决定了其生长方式的差异,因此由上部分良恶性肿瘤CT表现可见,盆腔恶性肿瘤多有侵袭性特征、瘤体较大、边界不清,本文CT平扫显示恶性肿瘤组,边界清晰者明显少于良性组,肿块直径明显大于良性组。此外结果显示盆腔恶性肿瘤中有95%以上的患者伴盆腔淋巴结肿大,且明显多于良性组,这提示淋巴结肿大可作为肿瘤恶性的重要预测指标,另外他还可以用于肿瘤分期的判定。
3.2 盆腔良恶性肿瘤的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不同于动态扫描,是在静脉快速团注对比剂时,对感兴趣区层面进行连续CT扫描,从而获得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并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各种灌注参数值,因此能更有效、并量化反映局部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改变。CT灌注成像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Miles等[6]提出,这是一种CT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常规CT扫描不同,灌注成像不但可以显示解剖学结构,还可以重建显示局部器官血流情况,对明确病灶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上肿瘤生长分为无血管期和血管期,无血管期为肿瘤发病初期,主要靠周围组织提供营养,血管期指肿瘤生长一段时间以后,内部出现新生血管,保证肿瘤血流丰富以从机体获取营养,同时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迁移。因此恶性肿瘤内部血流情况与其生长、转移等密切相关[7],CT灌注成像正是通过观察肿瘤兴趣区高密度血管网导致的局部灌注异常。研究显示肿瘤内部血供情况明显较正常组织丰富,但血管网排列杂乱,且新生血管发育不成熟,基底膜不完整[8]。上述研究体现在血流指标上就是肿瘤内部血流量和血容量较高,毛细血管通透性较高,本文妇科盆腔肿瘤患者行CT灌注成像,结果显示恶性组BF、BV、毛PS明显高于良性组,且差异显著,与文献报道相似,另外恶性肿瘤平均通过时间短于良性肿瘤组,可能与肿瘤内大量动静脉通路有关[9]。
3.3 小结
在盆腔良恶性肿瘤影像诊断中,采用CT扫描及CT灌注成像可以从肿瘤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及血流方面有效判断盆腔肿瘤性质,在盆腔肿瘤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另外研究报道CT灌注成像还可以用来判定肿瘤组织治疗前后的血流情况,为治疗效果判定提供参考[10,11,12,13]。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CT灌注成像是肿瘤诊断影像技术发展的方向,目前在妇科盆腔肿瘤的诊断及性质判定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妇科肿瘤CT 篇2
1 在术前后的妇科肿瘤患者心理分析
首先有些妇女会担心在术后夫妻的生活会发生改变,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女性、未预的女性、文化程度较高的女性,他们都清楚的知道,子宫和卵巢对于女人的重要性。
一旦失去子宫,未生育者就会失去这个生育的机会,没有孩子,夫妻之间就会失去维系的纽带。
子宫与卵巢切除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生活质量。
有的患者则会对生活失去希望,意志很消沉,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绝望。
其次就是担心手术能否成功。
手术固然会造成患者的心情波动,根据每位患者的性格不同情绪波动的大小也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
焦虑型,焦虑就是某个人对即将发生的情况不可预知,而感到的恐惧。
医院具有一个特殊的环境,而手术则更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手术前的准备都是对患者来讲都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时刻的影响着患者的情绪。
因此对每个即将做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都要保持微笑,良好的服务态度,当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不要急于做手术,应该和患者进行沟通,慢慢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相处患者的顾虑,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述说,从而能够平静的接受手术治疗。
抑郁型,手术患者大多就是由患病的现实到无奈接受手术治疗。
多表现为不爱说话,对任何事物都不敢兴趣。
在护理上不仅仅要让患者知道手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设法将患者的心情放松,针对患者易于不解的问题给予正面的回答,开导。
对抑郁较严重的患者就要借助药物的力量来缓解,减少由于情绪波动而引起不良的情绪。
有的患者则是恐惧,恐惧是由惧怕疼痛,怕意外引起的。
而由于疼痛受到情绪的影响,心理上也许会产生阴影。
因此在护理上要向介绍麻醉方式,方位,手术的过程和需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做那些配合,告诉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手术的过程中会使用一定量麻醉剂,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尽量的`减少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式,减少对患者的心理刺激。
有的肿瘤患者还有担心手术的费用问题。
妇科常见肿瘤 篇3
卵巢囊肿 卵巢肿瘤很常见,各种年龄均可患病,但以20~50岁最多见。一般有良性恶性之分。卵巢恶性肿瘤由于患病初期很少有症状,因此往往被患者忽视,就诊时70%已属晚期,成为目前威胁妇女生命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务必每年定期到医院妇科检查,早發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子宫颈癌 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而且是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癌瘤。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四占女性癌的第二位。宫颈癌发病年龄40~50岁为最多,60~70岁又有个高峰出现。
子宫内膜癌 又称为子宫体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子宫颈癌,平均年龄60岁左右,多见于老年妇女。此病为激素依赖型疾病,与高雌激素水平有关。
绒毛膜痛(绒癌) 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其特点是滋养细胞失去了原来绒毛或葡萄胎的结构,侵入子宫肌层,不仅造成局部坏死出血等严重破坏,而且早期就通过血行转移至其他脏器或组织,进而导致死亡发生。
妇科肿瘤CT 篇4
关键词:TVCDI,CT,妇科盆腔肿瘤,临床诊断
盆腔肿瘤是妇科临床常见多发症, 好发于子宫及附件部位, 早期明确诊断有利于及早治疗, 以改善临床预后[1]。临床常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作为诊断妇科盆腔疾病的重要手段, 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 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178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分别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TVCDI) 和CT进行对比诊断, 其宗旨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检查手段, 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178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 均为已婚, 年龄25~72 (42.5±2.3) 岁;所有患者均行CT和B超两种诊断方法, 并在手术治疗后进行病理检查, 并以此作为临床诊断准确性的评定标准。
1.2 方法
1.2.1 TVCDI检查
采用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阴道探头频率6.5MHz, 协助患者取膀胱体位, 使用避孕套将探头罩住, 避孕套内均匀涂抹耦合剂, 将探头置入阴道穹窿部, 推动探头柄, 使深部和近端的肿瘤进入聚焦区, 旋转探头柄行多方位全角度扫查, 以观察全部盆腔结构, 若显示不理想, 需适当抬高臀部, 并腹部加压继续扫查。然后, 再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肿块的血供情况, 必要时测定子宫动脉或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等。
1.2.2 CT检查
采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 16slice CT机, 检查前1.5h叮嘱患者服用水溶性3%泛影葡胺溶液500ml, 保持膀胱、肠道及盆腔的充盈度, 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 经耻骨联合下缘水平向上连续扫描至病变上界, 层厚10mm, 间距10mm, 螺距1.0, 平扫后行增强扫描, 静脉注射碘海醇100ml。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妇科盆腔肿瘤病理学检查结果
178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患者, 其中子宫肌瘤70例, 子宫内膜癌21例, 子宫颈癌31例, 子宫肉瘤4例, 卵巢良性肿瘤37例, 卵巢癌13例, 卵巢转移癌2例。
2.2 彩超和CT临床诊断符合率比较
与妇科盆腔肿瘤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 178例患者CT诊断符合率为90.4%, 略高于彩超诊断符合率为85.4%, 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
2.3 盆腔恶性肿瘤诊断率及分期诊断率
178例妇科肿瘤患者中, 有71例恶性肿瘤患者, 彩超分期诊断率为70.4%, 低于CT分期诊断率83.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3 讨论
随着超声技术发展,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TVCDI) 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因其探头频率较高, 经无离子辐射, 易取得横轴、纵轴的扫描图, 对子宫、宫颈、双附件、肿块等均可在近区范围内显示, 可有效分辨肿块囊性和实质性病变, 对盆腔肿瘤的检出率较高, 定位准确, 其临床诊断准确率与CT检查结果相媲美[2]。与此同时, TVCDI可有效显示盆腔脏器或病变的内部结构和血流信息, 以此测定多普勒频谱数值, 进而有助于分析肿瘤性质[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与妇科盆腔肿瘤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 178例患者CT诊断符合率为90.4%, 略高于彩超诊断符合率为85.4%, 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CT具有较高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 可明显显示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还可直观清晰地观察盆腔、腹腔及髂窝内有无积液, 清晰显示出淋巴结播散肿瘤的位置, 能较准确地进行临床分期, 尤其是对评估淋巴结腹腔转移和其他器官转移情况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同时能有效检出直径<1.0cm的小肿块, 尤其是盆腔恶性肿瘤, 由此对晚期盆腔肿瘤患者因建议采用CT进行辅助检查[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7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 彩超分期诊断率为70.4%, 低于CT分期诊断率83.1%, 尤其是Ⅲ~Ⅳ期的CT分期诊断率为79.3% (23/29) , 明显高于彩超分期诊断率58.6% (17/27) 。
综上所述, TVCDI可作为妇科盆腔肿瘤首选的临床检查手段, CT可作为辅助检查, 以进一步明确肿块的性质。
参考文献
[1]张燕, 梁成义.B超和CT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4, 12 (4) :202.
[2]徐晓华.CT与B超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中的检出率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8 (11) :57, 64.
[3]罗廷秀.CT与B超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 2014, 6 (8) :46-47.
警惕妇科肿瘤5大信号 篇5
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生育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女性易患上特有的肿瘤,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妇科肿瘤呢?请留心下面这些信号——
◇ 阴道异常分泌物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宫颈内膜的分泌物及阴道渗出物形成白带,一般量不多,并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当女性生殖道发生肿瘤,肿瘤组织坏死、破溃,可出现水样、血性和米汤样白带,如合并感染,还可有臭味。
白带异常可能是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或输卵管癌的表现。
◇ 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就是两次月经第一天相隔的时间,一般女性月经周期是28~30天,也有人40天来1次月经。但只要有规律性,均属于正常情况。经期平均3~5天,月经量平均30~50毫升。
当女性出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绒毛膜癌时,可出现月经的异常,包括月经量过多,周期紊乱,月经持续时间延长等。
卵巢的某些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能分泌雌性激素,也可干扰月经周期,引起月经异常。
◇ 绝经后出血
在闭经的第一年内,有些女性会偶有阴道出血。如停经1年以上又有阴道出血则称为绝经后出血。
绝经后出血原因很多,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良性疾病引起,但不能忽视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可能,虽然有时出血量并不多。出现绝经后出血要及时到医院行B超等检查。
◇ 腹痛
卵巢肿物扭转、破裂或感染、子宫黏膜下肌瘤自宫口脱出或肌瘤变性,均可引起较剧烈的下腹痛,要引起重视
◇ 饮食及大小便改变
卵巢癌的最初表现可能仅有腹胀、食欲差等消化道症状,当肿瘤压迫或侵犯膀胱和直肠可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大便干燥等。
妇科肿瘤CT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盆腔内妇科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5例。排除患有严重肝肾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 依从性较差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充分知情, 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年龄23.5~56.5岁, 平均年龄 (34.26±2.14) 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阴道异常出血、月经不调、腹痛不适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B超进行检查, B超检查前使患者保持在平卧位, 同时将B超检查频率进行调整, 后对患者进行多角度扫查, 对于子宫形态、肿块大小等显示不清楚的患者, 应该及时调整扫查的切面, 必要时结合探头加压扫查, 全面获得患者病变资料后检查结束[1]。观察组采用CT检查, 使患者保持在平卧位, 开始进行扫查, 并且将扫查的层厚调整为11 mm, 先进行平扫, 扫描需要由上至下, 后对患者加强扫描, 获得详细资料后, 检查结束[2]。
1.3 观察指标
将不同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进行实验室病理检验, 将CT和B超的诊断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计算其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结果
5 0例患者中, 经实验室病理检查发现, 子宫肌瘤1 8例、卵巢良性肿瘤1 5例、子宫颈癌8例、子宫内膜癌4例、子宫肉瘤2例、卵巢癌3例。
2.2 CT和B超的诊断结果比较
CT诊断准确率88%高于B超诊断准确率8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的过程中, 目前临床采用的方法主要就是CT与B超, 但对于两种方法的使用, 仍然存在一定争议, 因此我们积极进行研究, 对两种方法的检出准确率进行分析, 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考证, 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CT在对于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 主要是利用人体不同组织对于X线的吸收不同进行扫查, 由于设备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敏度, 通过将扫查获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可以较为准确的显示出患者的病灶大小, 和病灶部位等情况, 利于临床按照检查结果积极对患者进行治疗。B超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不同组织对于超声波的回声不同, 对于病变的部分进行判断, 同时判断其病灶部位的大小, 再通过计算机成图对病变进行分析。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B超的临床使用价格相对低于CT, 但从本次检查结果看来, CT诊断准确率88%高于B超诊断准确率86%, 即CT的准确率略高于B超,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CT与B超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中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方法的选择, 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 从而及时介入有效的治疗, 帮助患者尽早恢复。
摘要:目的 探究CT与B超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中的检出率, 及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盆腔内妇科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5例。观察组采用CT检查, 对照组采用B超检查, 将不同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实验室病理检查发现, 子宫肌瘤18例、卵巢良性肿瘤15例、子宫颈癌患者中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共4例、子宫肉瘤患者共2例、卵巢癌患者共3例。CT诊断准确率88%高于B超诊断准确率8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CT与B超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中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方法的选择, 以期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 从而及时介入有效的治疗, 帮助患者尽早恢复。
关键词:CT,B超,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检出率
参考文献
[1]线滟.CT与B超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临床价值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30) :121-122.
[2]罗廷秀.CT与B超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 2014, 20 (8) :46-47.
妇科肿瘤研究 篇7
1863年, Virchow即提出慢性炎症可能引起恶性肿瘤的假说, 慢性炎症性疾病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21世纪炎症与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得到重视。周围正常宿主基质细胞、肿瘤细胞和浸润的炎性细胞, 共同组成肿瘤微环境, 它是肿瘤细胞持续增殖的基础, 包含生长因子和各类炎性成分。炎性细胞释放出ROS (活性氧簇) , ROS累积可导致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或者DNA损伤。这种DNA损伤不可逆并且能通过细胞增殖长期存在于机体内, 直到新的刺激发生。它所致的炎症使起始细胞进一步突变, 形成肿瘤细胞。炎性细胞及分子能促血管扩张、细胞滚动及从血管溢出, 这样有助于肿瘤细胞转移。另外在转移部位, 炎症能营造出利于肿瘤细胞成长的环境。可以说, 肿瘤是愈合失败的伤口。研究炎症与妇科肿瘤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妇科肿瘤发病机制, 为妇科肿瘤治疗提供新策略。
2 炎症与妇科肿瘤的关系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找到明确致病因素并能做到一级预防的妇科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事实上, 有大量的妇女曾感染过高危型HPV, 但仅其中的部分最终发展为宫颈癌, 这表明宫颈癌发生发展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原因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失衡有关。子宫内膜癌中存在10号染色体缺失的与细胞骨架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NF-κB和V-Ki-ras2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同源癌基因等遗传改变, 导致炎性环境的产生, 影响细胞因子表达、白细胞浸润及组织重塑等。子宫内膜周期性损伤修复过程与慢性炎症有类似的炎症级联反应, 如炎症细胞聚集、炎症因子释放、血管生成以及胶原积累等。
3 常用的手术方法
(1) 开腹组选择腰麻联合持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按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法操作。
(2) 阴式组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根据子宫肌瘤位置选择阴道前穹窿或后穹窿切口。后壁子宫肌瘤:在宫颈与阴道后穹窿交界处切开阴道粘膜, 入宫颈直肠间隙, 推开直肠, 剪开直肠反折腹膜, 暴露子宫肌瘤, 同法处理子宫肌瘤。前壁子宫肌瘤:切开阴道前穹隆粘膜入膀胱宫颈间隙, 向上推开膀胱达膀胱腹膜反折, 剪开反折腹膜探查盆腔, 暴露子宫肌瘤, 切开肌瘤包膜, 剔除子宫肌瘤, 用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锁边缝合创面, 清理, 盆腔, 查无出血, 缝合子宫前腹膜及宫颈阴道粘膜。
(3) 腹腔镜组全身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取脐部切口1cm, 置腹腔镜, 左右下腹部及脐缘与耻骨联合中点切口0.5cm, 置器械操作, CO2分压设定为1.87KPa (1mm Hg=0.133KPa) , 道置举宫器, 用单极电凝凝切子宫肌瘤包膜致瘤核组织, 钝性剥离假包膜后剔除肌瘤, 剔除的肌瘤用子宫旋切器将肌瘤粉碎后取出。创面电凝止血, 子宫肌瘤残腔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
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多种术式选择, 传统的方法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有腹部有切口、住院时间长、术后恢复慢等缺点, 但剔除肌瘤直径最大。对于有严重盆腔粘连和有较大肌瘤、肌瘤数目较多以及特殊部位的肌瘤等不适用阴式或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选择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更为合适。
近十几年来, 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推广, 腹腔镜下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亦发展成熟。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 广大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意识也逐渐提高, 要求保留子宫并剔除肌瘤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利用阴道进行操作, 虽然腹部无切口, 但术者仍可在直视下操作。由于经阴道和腹腔镜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既能保留子宫又能剔除肌瘤, 同时还有避免腹壁大瘢痕出现的美容功效, 特别是经阴道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既十分经济又不需要特殊设备和高难度操作。与开腹手术比较, 腹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局部粘连少、术后疼痛轻、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微创手术的特点。
阴式剔除术是近十几年来伴随微创手术概念的引入, 以及基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式附件切除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术式, 它利用女性阴道这一天然腔穴完成肌瘤剔除及创面缝合等全部手术操作。它具有出血量最少、时间最短、术后排气时间最短, 腹部无瘢痕等特点。但阴道空间狭窄, 暴露范围小, 手术野局限等特点易发生邻近脏器损伤。因此手术适应证有一定局限性, 一般适用于单个肌瘤直径≤10cm (最好≤7cm) 、子宫>14孕周大小、无盆腔粘连的患者。
但是阴式剔除术要求更充分的术前准备, 包括阴道准备, 要求术者术前对患者肌瘤的大小、位置及数目充分了解。
4 小结
妇科肿瘤研究是现代医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充分认识肿瘤起因、发展的过程。在剔除肿瘤的手术上也要以医生的水平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摘要:本文介绍了炎症与肿瘤的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炎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又以子宫肌瘤为例简单介绍其剔除手术及相关影响因素。
关键词:炎症,肿瘤,剔除手术,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林志新, 倪云翔.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 8 (7) :638~640.
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8
1对心理护理的认识
护理人员要具备较好的人文学科修养, 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要善于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需求, 学会分析患者心理的技能, 掌握确定患者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的方法, 要随时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患者入院时, 必须热情接待, 将患者带到病床前, 向其介绍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医院环境、有关规定时, 要注意文明用语, 使患者一踏入病房就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老年妇科肿瘤患者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年性疾病, 她们对病情估计多悲观, 心理上也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有的情感变得幼稚起来, 甚至和小孩一样, 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 为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同时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和眼花, 护理人员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老人的生活方式刻板, 有时看问题固执, 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以外, 要尽量照顾她们的习惯。中年妇科肿瘤患者心理活动尤为沉重和复杂, 她们担心家庭经济生活, 牵挂着老人的赡养和子女的教育, 又惦念着自身事业的进展和个人成就等。对中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是要劝导他们真正接纳疾病并认真对待疾病。使他认识到, 治疗疾病是当务之急, 身体恢复健康是家庭和事业的根本。同时对中年人的心理护理还要动员其家庭和工作单位妥善安排患者所牵挂的人和事, 尽量减少患者在养病治病时的后顾之忧。再是利用中年人世界观已经成熟稳定, 对现实具有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对挫折的承受力比较强等特点, 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配合医护人员尽快地把病治好。
2护理方案
在心理护理上我们根据肿瘤患者的文化、认识、素质等不同, 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采取隐瞒病情真相的护理保护措施, 与她们谈话时, 要热情、耐心、细致, 使她们在精神上减少恐惧心理,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知情机会, 避免患者情绪低落, 丧失治疗信心。对一些知识修养高、性格乐观的患者进行试探性的交谈。知道其已经对自己的病情略知一二时, 我们以必要的医学知识、心理知识与之沟通。着重指出消极情绪可以使患者机体早已存在的神经内分泌的失调进一步加剧, 严重影响下丘脑对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促使肿瘤的快速生长, 导致病情的恶化;同时不良心理状态和紧张情绪, 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 表现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下降, 胸腺功能失调, 抑制抗体产生, 自身稳定与免疫监视功能进一步障碍, 从而机体的抗肿瘤能力降低, 促进肿瘤的迅速发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如果同时配合心理疗法, 那么治疗效果会更好。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护理, 大部分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 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 并愉快积极地配合治疗, 最终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3小结
妇科肿瘤是继乳腺癌之后妇女最常见的肿瘤, 并且发病呈年轻化、上升趋势。随着医疗护理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 满足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住院化疗期间的需要是医疗护理工作的任务, 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途径。我们护理的目的是:1) 明确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生理、刺激、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及各层次需要的相对强度。2) 分析影响化疗期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需要的人口学等因素。
由于生殖系统的特殊解剖, 妇科肿瘤手术多需切除或部分切除生殖器官。除手术、化疗或放疗对身体的创伤外, 因女性生殖器官的缺失, 会影响女性第二性征, 甚至导致女性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和生殖功能丧失, 如不能生育、社会歧视、无月经、更年期综合征、女性生殖器官萎缩、性生活困难以及心理精神方面的阴影等。这些客观影响加上文化素养特点往往会造成患者的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直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阻滞了康复进程, 严重者可使病情加重。
老年妇科肿瘤554例临床分析 篇9
关键词:老年妇科肿瘤,临床治疗,围手术期
由于老年妇女的身体器官和组织功能逐渐衰退, 再加上内科合并症不断增加, 使得手术以及麻醉的危险性升高, 所以, 医务人员必须将事先评估工作切实地做好, 最大限度地完善手术前的各项准备, 尽可能地将手术时间缩短, 术后加强护理工作, 使老年妇科肿瘤患者能够安全度过手术, 以便于术后尽快恢复健康。我院于2001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老年妇科肿瘤疾病患者共计554例, 对具体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患有妇科肿瘤疾病的老年患者554例, 年龄60~89岁, 平均年龄为77.8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病例检查后证实为妇科肿瘤。
1.2 方法
对554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归性分析, 主要包括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的麻醉方式、术前并发症、术中情况、妇科肿瘤分类、年龄、患病率和结局等方面, 以此来对老年妇科肿瘤的麻醉方式选择、围术期并发症的处理等诸多情况进行探讨。
2 结果
2.1 患病率及年龄
我院在2001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共收治了554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 最大年龄为89岁, 20例80~89岁患者, 占3.6%;144例70~79岁患者, 占26.0%;390例60~69岁患者, 占70.4%。
2.2 妇科肿瘤分类
在本研究的诸多病例当中, 124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属于恶性肿瘤, 其中, 14例患者为宫颈癌, 30例患者为卵巢癌, 32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癌, 其余的48例患者分别为12例外阴癌和10例子宫肉瘤, 6例输卵管癌, 20例其他类型肿瘤。430例良性妇科肿瘤患者, 共有210例子宫平滑肌瘤, 202例卵巢良性肿瘤, 14例输卵管良性肿瘤, 4例子宫腺肌瘤。
2.3 术前并发症
全部的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当中出现术前并发症的共有336例, 其中绝大多数患者有心血管疾病, 出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252例, 有12例瓣膜病变, 26例冠心病, 210例高血压, 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有78例, 24例慢性哮喘、肺炎和气肿, 16例脑血栓后遗症, 并且有170例合并有两种及以上疾病。
2.4 麻醉
选择手术方式治疗的496例患者中, 402例患者进行全部麻醉, 56例患者进行硬脊联合麻醉, 10例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 22例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加全部麻醉, 6例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2.5 手术方式
554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当中进行保守治疗的有58例, 进行手术治疗的有496例, 其中50例患者由于经济问题及年龄过大等原因, 患者或其家属拒绝进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无法进行手术, 采取保守治疗。其中, 430例良性肿瘤患者中切除单纯附件的有16例, 进行单纯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有42例, 进行双附件切除术以及全子宫切除术有150例, 10例患者进行肌瘤剔除术, 2例患者进行卵巢囊肿切除术。在124例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当中, 8例患者因并发症较多或者肿瘤大范围转移而无法经受较长时间的手术而选择部分大网膜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及全子宫切除术, 剩余的24例患者进行的次理想的减灭瘤体术。14例宫颈癌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由于IA1期而进行全功切除术, 剩余的12例患者全部进行盆腔淋巴清扫术、双附件切除术以及广泛全子宫切除术。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 进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的有16例, 剩余的16例患者进行双附件切除术加IA期或IB期高分化行全子宫手术。
2.6 术后情况
(1) 结局。选择手术治疗的496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预期手术, 仅有4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完成后由于合并多种并发症而出现危重的病症, 其余患者全部得以良好的恢复, 所有的良性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痊愈出院; (2) 术后并发症。手术完成以后22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水电解质紊乱, 以低钾为主。60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其中12例肺炎, 22例伤口愈合不良, 8例低位性肠梗阻, 8例尿潴留, 4例低血容量性休克,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大约为13%, 没有出现任何死亡的病例。其中, 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属于IB期, 合并脑栓塞史、糖尿病和高血压, 进行宫颈癌根治手术后出现昏迷, 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 患者的血压升高至230~240mmHg/100~120mmHg, 中转ICU治疗。
3 讨论
3.1 老年妇科肿瘤的治疗
最主要的妇科肿瘤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 不管是妇科肿瘤的老年患者还是妇科肿瘤年轻患者, 只要患者对手术能够经受得住, 并且为可行手术治疗的期别, 那么仍然首选手术治疗的手段。然而, 由于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各个器官的功能已经处于不断衰退的时期, 各项内科合并症不断地增加, 能否对盆腔手术加以耐受, 尤其是广泛性的妇科手术, 是当前临床医务工作者有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 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报道, 如果对患有老年妇科肿瘤疾病的患者进行充足的手术前准备, 同时选择与之相应的麻醉方式, 手术之后进行严密的监测, 多数情况下能够顺利地将手术风险度过, 并且获得理想治疗成效。所以, 手术之前应当对患者进行常规性的肾、肝、肺、心功能以及血糖检测, 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 手术开始前要专门请经验丰富的麻醉科医师、内科医师进行会诊, 拟定安全且合理的手术方案。
3.2 防治围术期合并症
在围术期, 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极易出现合并症和意外, 手术中应当对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进行严密的监测。如果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合并症较多及年龄较大, 并且属于良性病变, 那么在对预后不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尽量将手术范围缩小, 缩短手术时间, 以便于从根本上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完成后应当对输液的速度和输液的总量进行严格控制, 以避免发生心衰;重视酸碱、电解质和水的平衡, 护理人员应当紧密配合医师, 正确指导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咳嗽, 并且帮助患者适时地拍背, 以利于将肺部感染的几率减少。由于老年人的血流速度相对较慢, 并且血液的粘滞度较大, 手术后如果长期卧床极易导致深部静脉血栓的发生, 因而要积极地鼓励患者手术后适当进行下床活动。
综上所述, 医务人员应当针对老年妇科肿瘤的特点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合理地选择治疗方式和麻醉方式, 详细进行各项术前和术后检查, 全面做好各项术后工作, 为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段瑞丽.160例老年妇科肿瘤的处理[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6 (8) .
[2]朱芝玲, 黄敏丽.365例老年妇科肿瘤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9 (4) .
[3]韩素萍.老年妇科肿瘤的诊治特点[J].实用老年医学, 2006 (6) .
孔为民:常见妇科肿瘤的防治 篇10
“治疗肿瘤最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妇女朋友们应该定期进行妇科查体;对一些妇科肿瘤的早期信号予以充分的重视。如不幸患有妇科恶性肿瘤,应充分相信现代医学的水平进行积极的治疗。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以防复发。”
——孔为民
人们越来越关注妇科肿瘤,一方面是它对女性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则是它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该如何应对?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在就来跟着孔为民主任一起了解妇科肿瘤的相关知识,为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尽一份力做好防治工作。
了解妇科肿瘤
常见的妇科肿瘤
人类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能长肿瘤,生殖系统也不例外。按肿瘤的生长特点及危害程度,常见妇科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的妇科肿瘤主要包括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等;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按发病部位主要包括外阴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卵巢癌这5种。其中前3种妇科肿瘤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总体5年生存率大约70%;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预后更好,侵蚀性葡萄胎的5年生存率近100%,绒癌的5年生存率在80%左右;卵巢癌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总体5年生存率在30%~40%左右。
妇科肿瘤的危害
宫颈癌、卵巢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癌,治愈率比较低,5年生存率在30%~40%左右,大多数病人最终会死于肿瘤。而宫颈癌,由于目前普查普治广泛的推广,总体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在国内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推广得比较好,农村及边远山区相对差一点,边远山区晚期宫颈癌还比较多。另外宫颈癌虽然发病率在下降,却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这也应该引起大家重视。
关注宫颈癌
子宫颈癌(宫颈癌)是起源于宫颈(子宫的开口)的癌症。宫颈的细胞开始异常地生长后,有时如果不给予治疗,它们就会发展为癌。但是,这些早期改变(癌前病变)也可以自行消失,而不引起症状。
宫颈癌与性行为的关系
宫颈癌的发生与性行为的关系是肯定的,有了性行为才有可能患宫颈癌。一些人因此判断宫颈癌是性传播疾病,但是宫颈癌不具有传染性,只有导致宫颈癌的病毒会传染。
宫颈癌是由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大多数情况下,HPV感染不治疗就可以通过人体的免疫力自行消失;但是有时,HPV可以在人体内存活多年,使某些妇女最终发生子宫颈癌。
宫颈癌并不是性传播疾病,但是HPV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在男性和女性都相当常见。感染HPV的妇女中,只有少数发展为癌前病变。如果不治疗,几年后,其中部分人可以在感染HPV多年后发展为子宫颈癌。应该强调的是,只有极少数感染HPV的妇女最终会发展成宫颈癌,所以说感染HPV不等于一定会患宫颈癌。
所有有过性生活的女性,都有患宫颈癌的潜在危险,因为有可能感染HPV。目前,最佳的宫颈癌预防措施是通过筛查发现宫颈的癌前病变,在其发展为子宫颈癌之前及时进行治疗。
宫颈癌的治疗原则
宫颈癌分为4期,即I、II、III、IV期,每期又分为a、b两个亚型。原则上,IIa期以前的首选手术;IIb以上的首选放疗或同步化放疗。
当然IIa期以前的病人如不能耐受手术者也首选放疗。需要切记的两点是:宫颈癌是可以通过单独放疗就可能得到根治的恶性肿瘤,而且任何期别的宫颈癌放疗效果都不比手术差。
怀孕后发现得了宫颈癌怎么办?
在此需要提醒的是孕前检查应常规包括宫颈癌的筛查。孕期合并宫颈癌的治疗原则主要根据孕周的大小及宫颈癌的分期。
如果是在怀孕中晚期发现早期宫颈癌,可以观察为主,在生育之后再进行治疗。如果是怀孕早期发现晚期宫颈癌,应该积极尽早的治疗宫颈癌;如果是怀孕晚期发现晚期宫颈癌,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分娩。
切除子宫会影响性生活吗?
在做子宫切除手术时,很多女性会有一些顾虑,担心无法有正常性生活。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作用,女性在性生活中获得快感的来源主要是阴道中下段的刺激,和子宫的关系不大。一些女性在切除子宫后,由于没有了担心怀孕的可能,性生活甚至有可能变得更加和谐。
手术后,医生都会建议尽早开始并维持正常的性生活,这样有利于调节夫妻感情,为病人的康复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妇科肿瘤相关问题解答
怎样早期发现妇科肿瘤?
要注意妇科肿瘤的常见信号,比如妇女白带带血,不规则的阴道流血,绝经后流血等;对于不同类型的腹痛要予以重视。
突发剧痛有可能是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持续性剧痛可能是晚期肿瘤;持续性地隐痛有可能是炎症。还有腹部触及肿块要予以重视,及时就诊。
事实上,妇科肿瘤仅依靠自检还是不太容易发现的,所以定期进行妇科查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妇检合适呢?
对于宫颈癌的筛查,多长时间进行一次体检尚无统一定论,要根据各种疾病的自然史和个人情况具体考虑。
目前建议:自30岁开始普查,为避免假阳性,间隔一年再查一次,根据第一、二次的检查结果列出重点高危人群(如HPV病毒感染和性病患者等),和高危人群(如初次性交年龄在18岁以下、性生活紊乱、经期卫生不良、宫颈糜烂等)。然后重点高危人群应每年查一次,高危人群每两年查一次,非高危人群每三年查一次,两次阴性后每五年查一次,两次检查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五年,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宫颈病变。
对于妇科其他恶性肿瘤的筛查,应每年检查1~2次,如出现症状及早就医。
子宫肌瘤需不需要积极治疗?
作为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并不会影响生命安全,卵巢囊肿也是如此。子宫肌瘤是一种很常见的妇科疾病,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治疗,定期随访即可。
医生一般不鼓励吃药,大多主张复查动态观察肌瘤的变化,有的肌瘤比较小的一年查一次,肌瘤比较大可以半年做一次B超。
定期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恶变,因子宫肌瘤有0.5%的恶变率。但是这种恶变一般都发生的绝经后的妇女,而且肌瘤比较大才容易恶变,因此没有必要为子宫肌瘤过度紧张。
妇科肿瘤手术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调整心情,保持乐观的心态 很多病人做完手术后背负着很重的包袱,觉得做完手术后就等着哪一天复发,这对病人来说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很多病人觉得癌症五年生存率就是只能活五年,实际上,判断癌症治疗的效果分为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近期疗效就是治疗后短期的效果;我们常用5年生存率来判定肿瘤治疗的远期疗效,这是因为一般五年以内没有复发,那基本上以后也不会复发了,因此所谓的五年生存率就是肿瘤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的概率,所以我们说五年内存活率70%实际上就相当于是70%的治愈可能。
定期检查 手术等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一定要主动到医院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复发,并尽早进行治疗。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推荐肿瘤患者的饮食是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身体的康复提供营养支持。
老年妇科肿瘤临床分析研究 篇11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5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 患者年龄均不低于60岁。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125例患者中有68例恶性肿瘤, 57例良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是较为多见的老年妇科良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 宫颈癌为66.32岁, 子宫内膜癌为70.46岁, 卵巢癌为78.91岁, 3种肿瘤在发病年龄上差异不显著 (P>0.05) 。
这125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绝经后阴道出血、腹部包块、腹痛、腹胀, 其中腹部包块和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最常见的老年妇科肿瘤症状。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是绝经后阴道出血, 卵巢癌的主要症状为腹部包块、绝经后阴道出血[2]。
125例患者中有112例接受了手术。71例患者有术前合并症, 主要合并症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肾炎、肾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3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有: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 没有死亡病例。13例恶性肿瘤患者因为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病情晚期无法进行手术, 分别予以化疗、放疗、介入化疗。
3 讨论
老年妇科疾病以生殖器肿瘤较为常见, 子宫内膜肿瘤、外阴肿瘤、卵巢肿瘤、子宫颈肿瘤是常见的老年妇科肿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显著低于子宫内膜癌与宫颈癌, 其可能是由于卵巢处于盆腔内部, 在肿瘤癌变早期不易引起注意, 易错过早期诊治的时机, 当疾病发现时, 肿瘤一般都已经广泛转移。因此, 老年女性应当重视健康体检, 争取能够早期诊断、治疗肿瘤[3]。
绝经后出血是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的主要症状, 是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信号[4]。老年女性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时, 应及时到医院查明出血原因, 切不可因为羞于表达、不及时就诊, 拖延诊治, 错过最佳的肿瘤治疗时机。腹部包块是卵巢癌的主要症状。老年女性出现腹部包块后, 不论包块是大是小, 是实性还是囊性, 均应当细致检查, 以确定肿瘤的性质。
治疗老年妇科肿瘤的主要方式是手术。即提高麻醉技术、术中监护能力, 加强围手术期监护与处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麻醉技术与监护能力的提高, 年龄对手术的制约作用已经逐渐减轻, 所以不应当因为年龄因素而错过可以利用的手术机会。老年妇女的生理机能减退、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器官储备能力下降, 使得手术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大大提高, 因此, 必须根据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的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有着较多的术前合并症, 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术前合并症是引发术后并发症, 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必须加强术前合并症的诊治。对有高血压的老年妇科肿瘤患者, 术前应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适于进行手术的安全范围内, 以增强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 降低脑血管意外发生的概率。患有糖尿病的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率与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将患者的血糖调整在理想水平是减少围手术期风险, 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前提。医生在准备手术时, 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与内科、麻醉医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 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 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估计, 并进行充分的准备, 以降低术后并发症、保证围手术期安全。112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 71例行全身麻醉, 41例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部患者均采用开腹手术, 肿瘤切除术74例, 扩大性手术38例。根据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案, 在不影响预后效果的情况下,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缩小手术范围。在手术中, 医师应当遵循术中出血少、牵拉轻、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基本的手术原则, 尽量做到快、稳。3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如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是保证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光晓燕, 曾荔苹.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19) .
[2]马宇毅.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 2008 (1) .
【妇科肿瘤CT】推荐阅读:
妇科肿瘤术06-17
妇科肿瘤患者09-28
妇科盆腔肿瘤麻醉手术09-28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论文07-05
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07-13
妇科治疗06-14
妇科07-06
妇科病人07-08
妇科实习08-01
中医妇科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