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

2024-09-27

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共7篇)

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 篇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行, 初中数学教师开始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理念并努力把这一理念实践应用到日常数学教学中。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与不断的尝试, 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机制等环节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值得改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前沿:初中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学科, 它逻辑性较强。在以往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对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上, 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课堂效果的好坏, 即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本学科的热爱等一些相关问题。这些因素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都有积极作用。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 课堂教学有效性差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教师这样的怨言:“同样地题型, 反复讲了好几遍。一做题还是会出错, 这些学生怎么这么笨啊”这其中除了学生的因素外, 教师要占一大部分因素。究其原因这其实是个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是我反复讲的、强调的问题学生就应该听的懂、记得住、学得会并且再做时就不能再出错, 但考试结果一出来往往是差强人意, 基本的变形等式、运算、定义学生都是含混不清并且漏洞百出。既然反复实行同一套的讲解方式学生依然不能接受, 那就说明教师自身在讲解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又或者是问题难易度有问题, 在下一次的讲解时就应当适当的调整教学方式, 如果依然对第一次的教学方式进行重复, 不但浪费了课堂时间并且理想的教。效果依然不能达成。

(二) 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上出现误区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初中数学焕发了新的生机,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内容认识不足、不全面、不深刻导致新课改的实施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把教学放在一边一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或者对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安排不当导致课上时间白白流失, 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还有的教师对一些提问、组织学生讨论的问题设置不合理或易或难甚至出现偏、怪的题目不但浪费了课上时间而且容易使一些学生知难而退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课堂上存在“满堂灌”形式

由于数学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 它逻辑性较强难以直观的显现在我们面前只能靠一条条定义、一个个等式、及许多要加以证明的假设联系起来进而逻辑的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知识点多且结构繁琐, 在加上本身教学任务就很重, 教师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节约一切时间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把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教授给学生, 有的时间不够还要拖堂讲授, 生怕有什么遗漏又或者怕知识结构讲的有什么不完整。一节课下来, 教师讲的津津有味, 学生们却是兴趣缺缺。教师没有考虑到我们的学生正处于初中阶段, 接受能力有限盲目而急进的采取这种“满堂灌”的方式, 不但使预期的教学目标难以达到并且使一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一) 教师要注意心态的调整

要想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提高讲课质量, 并且使学生在知识掌握情况、对待学习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教师除了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外, 还要注重自身心态的调整。遇到问题要善于先从自身找原因例如, 我们上文所说的教师反复讲授学生依然不懂的情况。教师在寻找原因时就要先从自身找起, 既然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学生还是不能理解, 那是不是自己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呢?想到这些, 教师在下一次的讲解时就应该适当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不要一遇到问题就认为是学生的错, 对学生抱怨、指责。

(二) 正确认识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围绕着学生进行的改革, 要求我们新一轮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仍然要以教师为导向, 需要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进行。脱离教师片面的“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教师在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时, 还要认识到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 切不可片面的理解。例如, 在组织学生讨论时, 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和题型的难易程度, 挑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 并且要严格限制讨论时间, 在分组讨论前还要让学生明确任务。切不可单纯为迎合课改要求, 无论何种题目都让学生进行不限时的讨论。

(三) 教师要善于总结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更好的完成初中数学教学任务。我们的教师必须戒急功近利、戒心浮气躁, 既然认识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我们现在的教学实际。我们的教师就要平心静气的冷静思考, 做一个睿智的研究型的教师功夫要下到家。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并且要善于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分类、归纳, 认识到哪些知识点是要对学生进行深化讲解的、哪些是难点、哪些点到为止就好、又有哪些知识点是考试经常遇到的。平时还要善于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型建立符合自己班上学生实际情况的题库。通过分类、筛选、提炼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型和精炼的知识点, 这样在课上就能做到有重点的少讲精讲, 使我们的数学授课达到真正的精益求精。

(四) 评价机制多元化

新课标下的数学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这一过程及这一过程中运用的方法, 以及在学习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发展情况。由此可以看出, 我们的评价目的在于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且评价结果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数学考核方式不能再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存在, 我们的评价机制必须要多元化做到全方位的激励和引导学生。例如, 教师简单的一个微笑、赞同的点头等这些简单的肢体语言都可以作为评价方式的一种列入到我们的课堂评价中去。并且这些简单的评价方式能以最快的速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达到师生共参与的一种理想的课堂效果。

总之, 我们对数学教学的每一次改革目的都是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改革中要善于思考、创新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找出一条适合初中数学教学自己的道路。

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 篇2

一、初中数学课堂讨论的现状

(一)学生兴趣不高,参与率低

在小组讨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热烈讨论,但发言积极的总是几个胆大且学习较好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坐等听别人的答案,甚至出现冷场的现象。

(二)部分老师对课堂讨论不够重视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老师仍旧采用原来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讲练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参与。

(三)讨论点设计的不够精细,吸引度不够

讨论点的设计作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很多学校不被老师重视。在很多课堂上,有的是没有讨论的环节;有的讨论点太难或者太简单,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的讨论跟教学内容相差太远,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和核心等等。这些问题都反映了目前初中数学课堂讨论设计的不足。在这样的情景下,课堂讨论成了学生不愿参与的环节。

(四)在讨论过程中缺少科学合理的干预

合理的干预能让课堂效率发挥得更高,但是从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讨论来看,教师很少对其过程进行干预,对于不好的没有给予纠正,对于好的没有给予赞赏,大部分是讨论结束后做一个总结评价,而忽视了过程干预的重要性。

(五)课堂讨论的评价不当

在评价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讨论过程中的及时评价,一般只是做总结性的发言,并且大多数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了整个评价的核心标准,却忽视了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言语能力、解题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这些方面的提升没有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初中数学课堂讨论的改进措施

(一)多方式多角度吸引学生,提高参与率

新课标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精彩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要丰富讨论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与学生讲解相结合等方式,不要单一地采用传统的模式。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讨论前我们可以先准备器具,在讨论时用这些器具加以真实的展现,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讨论的问题。在讨论时,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评、教师总结点评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主体的作用,提高参与率。

(二)加大对初中数学课堂讨论的重视

初中数学的课堂讨论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开展课堂讨论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发言能力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看到课堂讨论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课堂讨论这一环节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师充分准备,精心设计讨论点

一个好的讨论点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更好地学习,在设计讨论点时一定要精心准备,太难或太简单都不利于大多数学生讨论,要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保留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讨论点要有吸引力,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附近,这样的讨论点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努力之后能够达到目标。讨论点还应该符合教学的重难点,不能偏离教学核心。

(四)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讨论干预

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讨论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前根据问题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在讨论前认清问题、理清思路,让他们更有信心地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前教师还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这样学生才不会在讨论时人云亦云,才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抓住问题的要素,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积极的整理讨论成果,做好笔记。笔记的内容包括讨论的主题、内容、要点,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老师的点评。教师最后的总结点评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聆听并做好记录,这往往是本节课的重点和目标。

(五)教师要注重课堂讨论的科学评价

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了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从内容、方法、手段、活动等方面展开总体规划, 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预设性。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并不一定会保证课上的好, 但不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肯定取得不了好的教学效果。因而, 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整个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 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初中数学教师总是坚持“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 为了达到课堂目标而忽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了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顺利, 常常调用一切可以控制的元素来实现这一目标, 忽略学生的重要性。这种教学设计思维方式实际上将学生当成教成了工具, 完全不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二) 堆积过多的教材信息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教材信息进行优化处理, 这样才能保证初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但是, 当前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按照相应的顺序展开教学工作, 整个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种无序、无结构化, 只是把所选定的教材信息进行机械化的堆积。当堆积到一定程度后, 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 传授知识的方法单一

一份好的教学材料应当是具备多方面信息的, 而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信息仅仅停在书本上, 即静态信息。而许多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对静态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规划, 教师的观点是只要在课堂上将书本中的知识给学生都讲到了就算完成任务了, 对于书本以外的其他的内容很少在意。这些做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

(一)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与外部世界及自我的关系时所体现出来的功能特征, 其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设计时,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行为中的学习能力, 认识到知识和情感表达对外在问题的解决作用。而学生的体验的历时性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亲历性需要教师的课堂设计的活动必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体验的验证性则强调设计的问题能够创造认知冲突, 引发学生的思维思考, 最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让学生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能充分体现出来。

(二) 对教材的创造性讲解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创造性的讲解课堂教材, 并领悟编者的意图, 把握教学内容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教师应该按照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注重数学知识的有序教学。引导学生对“先出现什么, 再出现什么”这一过程的理解。在把握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时, 对相应的练习进行设计。以此保证所选择的教材具有针对性、层次性,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教师应大胆使用创造性教材, 打破章节顺序, 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例如:在进行“方程和它的解”的教学时, 对“求解方程, 先要分析方程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这个知识点, 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在黑板上写出一些等式让学生判断下列是不是方程。如果是, 指出它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如果不是, 说明为什么。

按课本讲解, 强调两个“注意”。

例2按照下列条件, 写出方程:

(1) 某数比它的45大156;

(2) 某数比它的2倍小3;

解: (略见课本) ;

注意:“谁比谁大 (小) ”实际上说的是相等关系。

这样可帮助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的解, 解方程的概念;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是把文字叙述的相等关系写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使其对教材的理解更具有创造性。

(三) 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思维

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得认知矛盾, 得出数学问题并根据心理表象、概念和语言对数学知识进行内部表征, 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中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 除了重视知识的静态梳理外, 还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

以“函数的图像”知识点为例, 教师需要创造教学情境, 设计相关问题。如:如果已知一个点的坐标, 可在坐标平面内画出几个点?反过来, 如果坐标平面内的一个点确定, 这个点的坐标有几个?这样的点和坐标的对应关系, 叫做什么对应? (答:叫做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结合实际提出问题是分析和推理求证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能够轻松地融入函数图像的学习。明确y与x的对应关系。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后, 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转化为学生思维聚合和发散交错体现的过程。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师所设计的学习活动, 还不能完全让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矛盾, 只是一贯对知识进行了平铺直叙, 缺乏创造性。由此看来, 这两个基于不同出发点的课堂教学设计所得到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三、结语

综上所言, 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需尽可能的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对教材充分认识、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全面考虑到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云鹏, 孔企平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2003, 7.

[2]课程教材研究所, 初中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M].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2007, 11.

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 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现状;反思;应对策略

初中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一般都从数学课堂教学中得来,这时,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就成了关键. 教师应当思考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面对如今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需要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针对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做出相应有效的应对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问题反思

1. 对课堂气氛沉闷的反思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互动,教师只顾按自己的方式授课,不管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是不是在听讲,能听懂多少. 甚至教师在课堂上从不对学生提问,忽视课堂的学习气氛. 学生与教师之间几乎是两个不同的绝缘体,在这种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相当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锐减,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养成不好的听课习惯,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也会减少. 这种沉闷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如今的初中数学课堂中还大量存在着,面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及时停下手中的粉笔,认真思考该采取什么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对教学方式落后的反思

时代在进步,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许许多多的方面都在进行革新. 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上,还存在着有些教师不考虑时代的发展,仍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授课. 他们的教学方式已经与如今的时代脱轨,不能有效地与学生所处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缺乏创新,不能有效释放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教师在教学时,不论是在教函数知识还是几何知识,一直都采用说教的教学模式,鲜少考虑课堂的情境化,不与实际结合. 教师在教材的选取上也很陈旧,一直沿用老式教材案例,忽视教材的实用性与现实性. 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十分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对培养与时代接轨的数学人才来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教师思考,且如何采用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需探索的重点.

3. 对忽视学生主体的反思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变的. 然而,在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教师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情况. 教师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味地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的学习者,一切教学活动都需按教师事先制定好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几乎不用过多地思考,因为教师已为学生安排好一切. 长期下去,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学习上,学生还会产生极大的依赖性,不能很好地自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4. 对课堂效率低下的反思

现今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的感情投入,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情绪. 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常用贫乏无力、低落的状态来教学,这就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重视教学的方法性,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缺少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及时地嘉奖和鼓励,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造成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而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并思考新的策略加以改进.

应对策略

1. 注重环节设计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环节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应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存的一些问题的一个良好策略. 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要注重在教学时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 那么,教师如何设计出一个有效的教学环节就成为重点. 设计一个有效的数学环节应考虑导入和衔接的问题,在备课、上课、作业、复习等各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侧重点,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进行充分考虑. 例如,教师在教“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应重视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 首先,备课要全面,条理要清楚,应尽量多考虑学生会遇到的问题. 在给学生授课的这一关键环节,教师一定要及时把握学生的动态,在上课时要保证课堂的充实性. 如教师在课上可以先教学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再让学生自己探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最后还应有学生总结和教师补充这些小环节,至于课后那一环节,教师在设计时就要保证能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起到一个巩固提升的作用. 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注重环节的设计这一策略对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2. 抓住问题节点

这里的抓住问题节点是要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找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关键原因,面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教师要学会对症下药,要学会把握教学的关键.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变量与函数”的时候,如果学生在课上表现得不佳,课后的作业情况也完成得不好,那么教师就要反思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是自己讲得不好,教学方式不对,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只有抓住这一问题的节点,教师才能做出正确的新策略. 以后再教类似“变量与函数”这样的数学知识时,才会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改进,避免同样低效率的课程再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也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重视实际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当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 教师在教初中数学知识时,应当着重考虑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问题,要把数学教学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十分注重学生学习该知识的实际应用性,也就是说,学生要能用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如教师在给学生剖析例题的时候就可以从实际问题入手,可以在课堂上随便问一个同学每周的零用钱是多少,然后用同学给出的数字设计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存款利率应用题. 通过这种方式,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了同学们的生活当中,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灵活运用,还可以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如果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所教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性,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些问题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这种应对策略在教学中十分值得提倡.

4. 强化作用反思

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反思,一方面是指教师对本堂教学的效率评估;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本堂数学课中所学到的知识的反思和总结. 这两个方面对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正确评价整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总结.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勾股定理的证明”时,在课堂末尾,教师应留一点时间给学生们自己思考和总结有关勾股定理证明的学习心得,并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 如学生自己经过反思后,可以针对自己掌握得不够扎实的地方,课后找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加强,对实在不懂的知识,还可以请教老师,加深自己的理解. 而教师在课后应当及时反思自己这一堂数学课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评估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作出相应的教学方案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强化反思作用对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有效解决,例如其可以很好地弥补现存的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教育界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数学人才,不得不正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问题,教师必须做出反思,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全面的数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 篇5

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对推动课堂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师生行为、学习资源的选择、教学工具的运用和学生情感、个性、能力培养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对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 还是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都有巨大的影响, 其中, 最为关键的影响是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 它是初中数学课堂高效运行的核心变量, 无论是学习资源的选择、学习工具的准备、学习方式的确定、学习活动的安排, 还是学生情感、心理、人文、个性、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都是不可缺少的变量。它决定着初中数学的教学流程, 重建着初中数学课堂的结构, 影响着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 决定着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高低。可是有些初中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高效性辩证关系理解不够, 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深层次整合探析不力。本文正是基于此点, 运用理论的深入探析与实际具体分析的方法对此做一些探索。

二、概念界定与机制解析

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都是对信息捕捉、分析、应用的一个过程, 把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进行深层次的整合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根本保证。明晰它们的概念、解析机制是准确理解它们之间关系的关键所在。

1.概念界定

本文中的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白板等各种硬件设备以及各种应用软件工具和科学合理的方法, 实现对文、图、声、像、数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加工、变换、传输、显示与使用的技术之和。它以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判断信息和处理信息作为基础。

课堂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生课堂活动开展的各类支持条件的总和。课堂学习环境是由技术、方法、现实、心理、人文等要素组成的[1]。它是学生利用课堂学习环境提供的信息资源和认知工具而达到学习目标。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是教学共同体为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面对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而设计确当的方法、寻找比较满意的决策的过程, 是初中数学教师面对动态、变化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层次地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做出学生学习的活动安排。直面的是变化万千的教与学的事件, 涉及的是生动活泼的学生。因此, 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对数学课堂结构, 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安排,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活动起到推动作用。

2.机制解析

在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推进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融合, 优化智能化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学习、协作学习已成主流。因此, 信息技术成为了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内容和方式, 突破了教师完成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程式。在初中数学学习环境设计中, 无论是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资源的选择、学生情况的分析、问题情境的创设, 还是问题的导入、疑难问题的解决、学生知识的生成, 大部分都基于信息技术有效环境建构而成。在初中数学学习环境设计中融入更多地技术变量、人文变量、方法变量、心理变量、认知变量, 使初中数学学习环境设计更高效更有力度。

三、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本研究调查随机选取了江苏、山东、广东三个省的36个学校的186名初中数学教师, 并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 中学一级教师占37.6%, 二级教师占50.5%, 高级教师占11.9% (教龄在10年以下的占29.0%, 11-20年的教师占34.4%, 21-30年的教师占20.4%, 30年以上的教师占16.1%) ;本科学历占75.8%, 专科学历的占22%, 中师学历的占2.2% (其中, 一般学校的教师占69.9%, 薄弱学校的教师占22%, 重点学校的教师占11.3%) , 调查问卷的内容及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有33.9%的教师很少和较少上网查找学习资源, 有37.6%的教师有时上网查找学习资源, 说明教师资源意识不强。较少和很少下载课件的占25.9%, 有时下载课件的占47.8%, 说明教师运用他人的先进技术的意识不浓。较少和很少教师上网探索解题思路、方法的占47.3%, 说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力度有待提高。较少和很少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学习活动的占65.6%, 深度了解之后发现大部分教师要么不重视运用、不想用, 要么不会用、不去研究创新。他们只重视口头讲授, 在黑板上写板书。有86.5%的教师不为学生准备信息技术学习工具, 原因之一是学生不会用, 之二是教师不太会用,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心理辅导和个性培养的就更少了。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可以看出, 初中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视不够, 认识不足, 能力不强, 动力不足。

四、思考与对策

调查研究反映出初中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高效的学习环境的缺失。要改变当前这些现状, 教师首先要在理念上革新, 充分理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意义。要善于从海量的信息中检索、评价信息, 高质量地选用、融合相关资源来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熟练、灵活、高效地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其次, 教师可以利用将来从各种可能的维度设计[2]、开发出来的一种智能化的、动态的、综合的、适用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活动设计平台, 并且充分掌握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学习环境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目标、技术、活动、工具、心理、方法和人文的设计能力, 并把学习环境设计的理念与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在学习环境设计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学习活动体系, 多考虑学习活动主体的各种因素,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克服传统的过于强调教学的传授习性和可控性, 创设一个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形象性、生动性的初中数学学习环境。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活力的、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环境的形成。第三, 要改变单一利用课本进行学习环境设计的老路, 通过同事交流、网上学习、多元评价、进修提高、专家引领等方法提高课堂学习环境设计能力。

五、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师运用信息于课堂学习环境设计不仅能优化学习环境, 促进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而且能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调查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认真分析根源所在, 在深度剖析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不断改进教学理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激活师生的学习潜力, 大幅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信息技术是影响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关键因素, 因为信息技术不仅对初中数学课堂学习资源的收集、学习工具的准备、学习方式的呈现、学习活动的安排有重要的影响, 而且对学生的心理以及人文等方面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调查发现,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学习环境设计时, 缺乏从网上获取课堂学习资源的主动性;运用计算机等媒体工具进行教学的力度不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安排、思考学生学习活动和解决学生学习中问题的措施匮乏, 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情感、人文关怀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创新的能力不强。因此,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时从网上获取学习资源的意识要优化, 在课前多媒体工具的准备及课堂运用上要拓展空间, 在课堂学习方法、策略及学习模式层面要精选最优方法, 在情感、心理、人文、个性发展的培养上要加强。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环境设计,现状调查,对策探索

参考文献

[1]关注学习环境中“人”的因素[R].教改前沿, 2013, (3) .

[2]陈映萍.素质教育模式下的教育途径[J].太原大学学报, 2014, (3) :30.

[3]商兆杰.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1) .

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 篇6

1 引言

新课程实施以来,建构主义已经成为指导新课程实施的主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也多种多样,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支架式教学等.但是,如何对这些教学进行严格有效的评估,缺少一个有效的标准.目前,建构主义教学评估思路一般有两种思路:

1)情境性评估.即对某个内容进行短时间的教与学活动的过程进行细 致分析和 评价.这种评估具有情境性和过程性的特点.其优点是可以提供非常细致和微观的资料,为深入分析课堂互动模式和知识建 构奠定基础,缺点是难以总体上反应教学的一般水平与质量[1].

2)一般性评估.即对某个较长时间内教学活动的整体评估,侧重于获得教学质量和特点的一般性资料.这种评估一般采用问卷法或量表法,较易获得量化资料,但是问卷题目设计较难把握[1].

这两种评估方法各有利弊,但却无法平衡.基于以上弊端,结合我国新课程的背景,2006年辛自强从建构主义视角编制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问卷及学生认知压力问卷,属于一般性教学评估,测量数学教师教学中的建构主要成分,其目的在于对一段时间内的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比较稳定评估.究竟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其认知能力,专家和新手教师教学的建构主义成分是否有差异等,这就是本研究的问题.其意义在于通过对两所平行学校的专家和新手教师数学教学进行评估,并与2006年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当前建构主义教学现状,以了解新课程背景下专家和新手教师在教学风格上的差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样本

研究样本来自兰州市的两所平行初中的4个班级.4个班级分别由两名专家和新手教师代课,专家教师班级共139名学生,新手教师班级共120名学生.这里的专家和新手分别指的是高级教师和工作1-2年的教师.

2.2 研究工具

辛自强编写的“建构主义教学评估问卷”和“认知压力问卷”.“建构主义教学评估问卷”分为7个维度(讨论式教学、设置概念冲突、同伴分享观点、有 效设计教 学材料和 资源、激励学生反思 和研究概 念、满足学生 需要、教学的现实性),共30个问题,采取5级评定[1].填写问卷前,让学生填写数学老师与学生的基本资料.“认知压力问卷”,测试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被感知到的一级和二级认知压力.问卷共30个项目,13个测试一级认知压力,17个测试二级认知压力.一级压力是大部分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学生多数是根据教师的要求机械模仿或重复,而二级压力是较一级压力更高级的思维水平,需要学生对不熟悉的背景、问题等运用已知去建立联系[1].

2.3 研究过程

2.3.1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 13.0,分析方法主要是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回归分析.

2.3.2 问卷信效度

本次调查“建构主 义教学评 估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是0.958,“认知压力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是0.877.对问卷进行 数据分析,“建构主义教学评估问卷”KMO值是 .946,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5315.368,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限定6个因子,所提取6个因子累积贡献率67.954% .“认知压力 问卷”KMO值是 .874,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3311.377,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限定2个因子,所提取2个因子累积贡献率40.168%.

3 研究结果

3.1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的建构主义成分现状

对“建构主义教学评估问卷”总分进行统计,计算整个问卷及每个维度的均分,描述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的建构主义成分现状如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在数学课上,教师做的最好的是讨论式教学(4.1±0.698),与2006年(4.004±0.774)相比,具有一致性;其次是激励学生反思 和研究概 念、教学现实 性,与2006年相比(4.066±0.721,3.788±0.961)有所下降;接着是有效设计教学材料和资源、设置概念 冲突、同伴分 享观点 (3.574±0.830,3.774±0.761,3.709±0.800),与2006年 (3.113±1.071,3.419±0.923,3.325±1.048)相比,有所提高;最后是满足学生需要(3.457±0.665),与2006年(3.948±0.864)相比,有所下降.总的来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实施14年以来,教学中的社会建构(讨论式教学和同伴分享观点)做的较好,较之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中的个体建构方面,设置概念冲突方面有所提高,激励学生反思和研究概念方面有所下降;对于建构主义原则,有设计教学材料和资源有所提高,满足学生需要及教学的现实性有所下降.

3.2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中的认知压力现状

对“认知压力问卷”进行统计,计算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的一级压力和二级压力均分如表2所示.

表2数据显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受到的一级认知压力和二级认知压力分别为3.315±0.630,3.736±0.630,与2006年 (3.284±0.681,3.643±0.611)相比,有所增加,与国外史 蒂文森 (1998)报告(3.19±0.61,3.14±0.55)相比,也有所增加.这说明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的一级压力和二级压力逐步增加.

3.3 专家和新手教师在教学上建构主义成分的差异

对专家和新手教师在讨论式教学、设置概念冲突、同伴分享观点、有效设计教学材料和资源、激励学生反思和研究概念、满足学生需要、教学的现实性7个方面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对专家和新手在教学中给学生产生的认知压力比较如表4所示.

表3数据显示,除了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专家和新手在教学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专家在讨论式教学、设置概念冲突、同伴分享观点、有效设计教学材料和资源、激励学生反思和研究概念、教学的现实性方面都较新手好.这说明在数学教学中,新手教师更关注满足学生需求,专家教师对建构主义理念和原则及方法的运用比较到位.表4数据显示:专家和新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的一级压力上没有显著差异,二级压力上存在差异.

3.4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的认知压力

以建构主义教 学的总平 均分为预 测变量,分别以一级和二级压力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构主义教学对一级压力没有显著预测作用(=-.058,t=-.932,p>0.05,=.003),解释率为0.3% ,与2006年解释率9.4% 相比,有一定差距.建构主义教学对二级压力有预测作用 (= -.72,t=16.631,p < 0.001,= .518),解释率为51.8% ,与2006年47.4% 相比,有一定的提高.这说明,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产生二级压力,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有所增加.

4 结论

4.1 专家和新手教师在数学教学上的建构主义成分存在显著差异

对专家和新手教师在数学教学上的建构主义成分进行比较得出,专家教师在讨论式教学、设置概念冲突、同伴分享观点、有效设计教学材料和资源、激励学生反思和研究概念、教学的现实性方面都比新手教师要好,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专家和新手教师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专家教师无论在社会建构、个人建构还是建构主义理论原则的运用方面都较新手教师好.同时,也说明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新手和专家教师都有提高的空间.也说明新手教师需在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课堂教学方面的组织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4.2专家和新手教师在学生被感知的认知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对专家和新手教师在学生被感知的认知压力进行比较得出,专家和新手教师在学生一级压力产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学生二级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认知压力可以反应出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使学生进行不同水平的思维,专家和新手在一级压力上没有显著差异.新手教师在一般教学活动中,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对学生二级压力关注较少.而专家教师在一般教学活动中,更容易通过设置多种背景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二级认知压力,来促进数学发展.因此,新手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多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二级认知压力.

5 反思

5.1 关注学生数学需求,促进数学教学有效进行

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在《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一书中写到,“如果学生不愿意读书,任何处罚都无法逼他们就范.所有的动机都源自内心,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不佳,是因为他没有在学校里找到足以令他满意的学习动力.”[2]学生知识的获得需要自身的理解和建构,也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思考的机会.调研得出,专家和新手教师普遍对学生的数学 需求关注 不够,这反应了新课程实施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还尚未得到质的上升,多数对学生的关注更多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如果学生的数学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正常的数学教学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需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分层设计作业,以使得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发展.其次,教师应设置多种社会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数学需要.只有在学生数学需求达到并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数学教学才能有效进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5.2 关注学生被感知的二级压力,促进学生数学发展

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 篇7

另外,在新的课堂教学形势下,还有很多初中教师按照自己的老教法、老思维去掌控课堂,在教学中,他们经常性的一手遮天,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安排去教学,他们在课前也是认认真真地备课,但他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就是跟着老师的安排、老师的思维、老师的步伐去前进,他们已经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了一切的安排,不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动更多的脑筋。他们这样的教学模式缺少灵活性,太古板,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实,教学就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与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一味的教,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也就是说,这类教师操控本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在这种中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下,我们应该如何去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实现有效性的教学,前提必须要激发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要想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中学的数学课堂上,就不应该让学生单纯地去模仿,不能是单一的抽象记忆,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包括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也可以多运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教学,总之,在课堂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其次是要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每个孩子的基础与能力是不一样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为了加快教学的进度,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他们经常性地加快了讲解新课的时间,这样其实很不利于学生的吸收与理解,导致学生对知识模棱两可,不确定性。教学的分层,应该包括很多方面,如知识的分层、作业的分层等,这些都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练习与发展。

总之,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认清现在教学的现状,能够充分地考虑到中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中学生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下一篇:临床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