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整体质量

2024-12-13

施工整体质量(精选10篇)

施工整体质量 篇1

房屋是居民社会生活的刚需, 而且也是投资巨大的固定资产, 因此房屋建筑的质量事关重大。建筑工程一般包括土方工程、地基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等多个分部工程。这些分部工程各有其各自的施工特点与难点, 有一些容易出现不可逆的威胁建筑整体质量的问题, 还有一些分部工程则容易影响未来住户长久生活的体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 施工方除了要运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还要在技术细节上对工程整体质量进行把控。施工单位对于建筑工程虽然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但是每一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还是有所不同, 因此不能掉以轻心。在整体质量控制中, 要将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案进行非常详细的分解, 对每一个重点的分部工程里的重点工序进行分析, 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还要在施工的全过程中保持对关键点的控制, 这些都还依赖于科学的技术控制手段。本文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控制的角度, 由主要的分部工程的施工概述入手, 针对性的技术控制措施。

一、建筑工程的一般分部工程概述

一般民用房屋建筑工程通常包含如下分部工程:土方工程、地基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砌体工程、屋面工程、防水工程等。

1.土方工程与地基工程

土方工程与地基工程是建筑工程的第一步。土方工程分为基坑开挖与地基回填土两个阶段。基坑开挖一般两种方式, 中心岛式挖掘与边坡挖运式。中心岛式从周边开始挖掘, 中间形成岛状土坡, 从岛坡上搭设输运栈桥, 将土方从空中输送到基坑外;边坡式挖掘, 从中间开始挖掘, 四周留下一定角度的边坡, 待基坑中间达到标高时, 开始将边坡挖除, 用基坑外的吊运设备将边坡土运出。在基坑挖掘期间, 要进行基坑支护, 同时可以将永久性支护作为地下永久性结构的部件, 并开始进行地基施工。地基有多种类型, 预制桩、浇筑桩、湿喷桩、地下连续墙、沉井、沉箱基础等。基础预制构件在工厂或者坑外现场预制, 然后用工程机械吊沉下坑, 现浇基础与湿喷桩等要在现场钻较深的基桩孔, 现场配比基础材料并灌注。基础施工完毕, 要将原先挖出基坑土回填, 并进行底板封底, 之后方可进行上层结构施工。

2.钢筋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包括钢筋工程与模板浇筑工程。钢筋工程分为多个分项, 从钢筋的入场存放与移动、构件的预制和预弯, 到不同结构墙体与顶板的钢筋安装、锚固与绑扎, 每一项都有其严格的要求。在按照施工设计进行好钢筋的安装之后, 就要支撑浇筑模板。墙体模板的支撑, 要按照设计的混凝土浇筑尺寸以及钢筋安装的尺寸进行, 在准确的位置上以木板作为模板, 钉成密封的浇筑模。进行完钢筋工程与模板工程后, 就开始混凝土的浇筑。建筑工程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 还要进行二次振捣。

3.砌体工程与屋面工程

砌体工程一般都采用适合配比的水泥砂浆作为粘结剂。不过, 根据所采用的砌筑材料的不同, 砌体工程分为砖块砌筑、砌块砌筑和预制板砌筑。砖墙砌筑采用砖块筑成砌体, 在预留出门窗、浇筑构造柱空间的同时, 为了保证砖墙与构造柱结合的牢靠性, 还要留槎。砌块砌筑一般采用中小型砌块。

屋面工程在最后封顶施工中进行。一般还根据屋面的角度分为平屋面与坡屋面, 其中坡屋面是屋面与水平角度大于1:20的屋面。屋面有防水、保温、隔热、管道等较多要求, 要进行保温层、防水层以及管道孔等多项施工。

4.防水工程

建筑工程的防水工程主要是四个方面, 地下结构防水、屋面防水、外墙防水、内部盥洗间防水。地下结构防水主要在底板与地下室外墙两方面。底板必须采用防渗混凝土, 其防水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者其他结构原因导致底板出现裂缝后, 双向的漏水。外墙防水则是单方向防水, 主要防止地下室外墙土体渗水。屋面防水的要求较高, 一般采用防水卷材搭接铺设屋面防水层, 而且由于暴露在自然环境下, 其寿命较短, 房屋使用寿命中要多次进行。内部盥洗间防水, 主要是给排水管道及其在房屋结构上的开孔处的防水处理。

二、加强整体质量的技术措施

1.基坑与地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时, 为了控制支护结构变形, 可以设置一些内支撑或者拉锚索。支撑构件可以采用型钢构件或者用钢筋混凝土构件。非永久性支撑, 应该在回填土足够时, 进行拆除, 永久性支撑设计寿命必须按照30年以上考虑, 包括在引用地下水位数据进行计算时, 也要按照30年平均水位。

型钢构件采用焊接或者高强螺栓紧固, 构件中间节点宜设置在不超过支撑间距的1/3范围内。型钢构件与永久性支护之间, 要采用混凝土填充, 填充用混凝土强度应该达到C20。

回填土时, 要分层铺填, 然后进行夯实, 分层高度不应超过500mm。采用分段回填时, 连接处层间应错开1000mm。冬期施工时, 不能将冻土回填入基坑, 并且分层夯实回填时, 要减小分层高度。降雨期间, 应该停止回填, 待降雨之后, 将最上层湿度过大的土层视情况铲除100~300mm, 填土夯实。

2.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 为了控制其分层厚度, 可用测杆进行检查。地下室底板翻边部位进行振捣时, 一次振捣要达到坍落30~50mm左右, 再进行二次振捣。墙柱水平施工缝的高度小于3000mm时, 应该在底板向上15~20mm处设置;浇筑高度超过3000mm时, 在底板上方25~30mm处设置。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凝固12小时后, 要进行养护。对混凝土表面浇水, 并用布覆盖以保湿。夏季为防止养护水过快蒸发, 可以采用不透光的塑料布覆盖, 或者用吸水的麻袋覆盖, 然后多次浇水保持湿润。冬季期间, 进行混凝土养护, 要考虑防冻, 可以用棉被覆盖, 防止冻裂。

3.砌体与屋面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砖墙的转角与结合处的内外墙应该要同时施工, 如果必须分砌, 则必须采用支撑措施。砌块墙砌块应错缝搭接, 搭接范围要大于90mm。不得用砌块砌筑承重墙, 尤其是小砌块。墙缝水泥砂浆粘结厚度应该在8m~12mm, 以10m为宜。

屋面找坡或者找平, 要设置20×20mm的分格缝。分格缝内为弹性沥青砂填充, 分格缝宽度要小于6m。屋面基层平面度要求一般为5mm, 不得有空鼓平面。基层的阴阳转角处应该做成圆弧过渡。防水卷材的铺贴, 应该坡屋面的下坡开始, 自下而上地进行, 防水卷材应该垂直于坡屋面屋脊, 这样卷材的搭接缝就会顺流水方向;上下层卷材必须都保持平行铺贴, 相邻两层卷材之间, 在宽度方向上应该错开1/2宽度。

4.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防水: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防水混凝土骨料要采用酸性骨料, 含泥量不得超过3%质量分数, 砂应该选择中等粒径的, 砂中不应有泥块。混凝土碎石粒径应该选择5~40mm之间的, 不宜太大, 也不宜太小。

要在底板和地下室外墙平面部位用点粘法铺贴防水卷材, 在地下室的其他接缝、转角等容易漏水的部位应用满粘法铺贴卷材;卷材的接缝宽度要大于10mm;在屋面女墙垂直面与屋面平面交接的转角处, 要调整卷材的长度, 将卷材的接缝设置在屋面平面上, 并且与女墙转角有600mm的距离;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 圆弧的转弯半径应该视卷材的弯折半径而定, 尽可能做小以贴合转角处。在这样的转角外面, 要再贴一层宽度500mm的卷材。

三、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包括很多个分部分项工程, 其中有几项工程中, 存在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逆的质量问题的关键点, 这样的质量问题一旦发生, 不仅难以补救, 而且会对房屋的整体结构造成很大的隐患, 因此必须对这几个分部工程进行重点的监控, 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还有一些如土方工程与模板工程, 虽然出现质量问题后并不是无法对房屋建筑进行补救, 但是有可能会对施工人员造成重大的人身威胁。防水工程涉及住户的长久使用的体验, 也是不应该忽视的项目。总之, 要想做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的控制, 就一定要从细节入手, 在全过程时间区间内进行控制, 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白酒整体质量较为稳定 篇2

□国家质检总局

白酒是我国传统的饮料酒,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国家质检总局已经连续4次对白酒进行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4次产品抽样合格率均在80%以上。此次抽查从山东、湖南、河南、北京、内蒙古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流通领域抽样检查了49家白酒生产企业的50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6.0%。

从抽查结果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白酒的卫生质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抽查的50种瓶装白酒产品,甲醇、杂醇油、铅等三项卫生指标均符合国标规定,大多数产品的含量都很低,甲醇的含量多在0.10g/L左右,低于标准规定的0.40g/L限定值,铅的含量更低,几乎全在0.01mg/L附近,仅为标准规定限量的1%。

大中型生产企业产品抽样合格率较高,小酒厂产品质量不稳定。所抽查的50种产品中,26种产自大中型企业,抽查合格率100%,这是前三次国家监督抽查从未达到过的水平。部分农村的小酒厂设备简陋,工艺陈旧,质量毫无保障,产品合格率低,此次抽查的24种产自小酒厂的产品,不合格品7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70.8%。

施工整体质量 篇3

一、简述当前石油管道施工质量存在的相关问题

1、参数设计的不合理。

参数设计是石油管道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石油管道的施工过程中, 综合设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尤其是在参数设计的精准把握上, 要更加注重整个施工条件、管道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 并结合建设施工中材料的选择与安装流程的运用, 但是, 由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没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 在温度、压力等参数的设计上, 没有结合整个管道施工的实际特点, 工艺流程也不够标准, 这些主体参数的选择不够精准带来施工质量不高等现象, 此外, 对于在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静电、雷电等技术方面的参数设计, 没有思考石油管道内部介质摩擦可能出现的各种泄露事故, 都不利于整体质量的控制。

2、施工技术的不全面。

在石油管道的施工中, 施工技术也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具体的质量管理中, 由于施工人员个人业务素质不全面, 对于工艺流程的使用不规范, 造成安装操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影响整个施工的进程, 尤其是在安装的过程中, 各种综合技术的使用, 包括安装标准的掌控、焊接技术的运用, 水压测试的掌握、材料的综合选择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主观差异, 带来施工过程中返工现象、泄露现象的存在。此外, 没有形成完整的安装记录,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技术参数的标准化运用等缺少严格的档案化管理, 造成整个石油管道质量控制的整体不足。

3、监管力度的不强大。

在石油管道的施工质量监管中, 监理员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但是, 有时由于受到主观思想以及利益驱使的影响, 在资料审查、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的监察等多方面有更多的疏忽, 监管不力的现象依旧存在。监管部门的监督对石油管道施工质量的好坏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有的监管部门中一些监管人员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就导致他们难以发现施工过程中图纸, 材料或者是机器中出现的问题, 甚至一些监管部门因为贿赂放弃自己的原则, 都可能带来安全问题。

二、概述强化石油管道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整体职责优化的具体措施。

石油管道施工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非常广,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如材料、设计、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地形、地质、施工工艺、操作方法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况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 体积大, 每一个项目都处于不同的地点和环境, 所以容易产生质量问题。产品的质量不仅关系到项目投资能否成功, 更为重要的是, 建成后的项目直接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去, 还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综合管理的有效措施。

从当前是石油管道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管理来看, 细化质量管理是石油管道工程施工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 从综合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 围绕质量监管, 将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在石油管道施工的整体质量管理, 形成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模式, 有利于从细化工程项目的整体筹划、立项、规划管理、招投标等多方面强化对石油管道施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管理, 从成本控制、造价管理、质量提升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强化, 这是综合管理的一种有效措施, 能全面适应新形势下的石油管道施工质量建设的需求。

三、探讨强化石油管道施工质量管理的综合方式

1、施工质量的过程管理。

在石油管道施工的质量管理中, 要形成质量控制的整体模式。强化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从思想意识上加强对石油管道施工安全问题的有效管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设计图纸进行规范化的施工操作, 对于在石油管道施工中的主要部位、主要环节等技术复杂的程序, 要进行整体的监督检查, 对于在施工中出现的隐蔽工程控制点, 进行技术层面的汇整, 在沟槽、土方计算、焊接技术、防水技术等多方面形成综合技术的运用, 更好的实现管道施工的质量提升。

2、强化对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控制。

在强化度材料的鉴定与管理的同时, 形成采购人员专业化的素质, 对材料的各项信息有全面的把握, 包括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等严格要求, 检查说明书、合格证、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等书面材料和实物的质量都要严格管理。在设备的管理上, 构建全方位的设备管理档案, 定期进行维监督管理, 落实日常维修与定期维修制度, 形成良好的保养管理工作, 更好的推动整体发展。

3、施工组织的质量控制。

首先施工操作人员要相对稳定, 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保证, 每一个操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都清清楚楚, 这样便于工程质量的提高。现场施工员依据施工进度计划, 合理安排人力, 力争做到人员流水作业, 降低窝工损耗。其次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 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 工程部随进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 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案之中。各岗位依据其性质, 量化为若干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将是工程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依据, 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

四、结语

石油管道施工要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过程, 在施工重要围绕石油管道的综合特点, 结合地域管道施工的实际情况, 加强在制度建设、安全责任管理、监理管理、技术层面等多方面的运用, 突出在石油管道施工中安全隐患问题解决的有效机制, 更好的发挥石油能源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牟宗浩;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J];科技资讯, 2007, (27) [1]牟宗浩;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J];科技资讯, 2007, (27)

[2]徐礼萍;徐文;樊鹏军;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中的风险评价浅析[J];能源与环境, 2010, (01) [2]徐礼萍;徐文;樊鹏军;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中的风险评价浅析[J];能源与环境, 2010, (01)

区域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篇4

目前,笔者所在的区域内学校和学校之间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差异,学校文化基础的差异,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学研究有效性的差异,课堂教学效率的差异,学生的基础差异,学生家庭文化的差异,教学精致管理有效度的差异,等等。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差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施力,促进区域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1.深化认识。

要区域整体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认识问题。不管是教育行政领导,还是学校领导或者是普通教师,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中心工作始终是教学,而教学的核心是质量。我们不能因为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要严格执行三项规定、要认真落实“五严”精神,就觉得中心工作已经不是教学了;我们也不能因为学校出了个安全事故,就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而忽视教学(当然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我们也不能因为个别领导对教育存在个人看法或不同意见,而将教育的整个思路都改变,对教育的前进方向作出调整。教育是有规律的,学生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教育教学是不能折腾的。所以,我们要始终如一地捍卫教学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地视质量为教育的生命。

2.强化校本。

在区域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学校是最基本的因素。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立的团体,各学校在师资、学生、设施以及教研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每所学校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针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薄弱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切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师培训制度、教学研究制度及评价制度等。必须要突出校本,扬自身之长,避自身之短,抓薄弱环节。如对差生的转化工作,我们要落实责任,帮教到人,将课内转化和课外转化相结合,以课内转化为重点;校内转化和校外转化相结合,并且以校内转化为重点。要充分挖掘学校教学中的优势,要以优势的项目或因素来弥补不足,带动弱项的提升。

3.优化引领。

能否区域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因为,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前些年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师范院校大量招生,导致了近年来师范毕业生质量整体下降,进而引发了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下滑的现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整体提升教师的素质,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目前笔者所在区域存在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情况,而青年教师又具有思维反应快、接受能力强、思想的“条条框框”少等特点,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青年教师的这些特点,优化教学引领,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从区域范围看,我们在强化校本的前提下,也要重视高层次的专业引领。目前,我们有各学科的中心组、学科研究基地、名师工作室等,通过这些组织或平台,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培养教师。但这些都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并且涉及面也不广。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切实从教学出发,又回归于教学,始终面向课堂、面向学生、面向教师。这是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的“本”,绝对不能离开这个“本”而做一些远离课堂、学生和教师的所谓研究。也不能把所有教师都看成是“教科研专家”,不能好高骛远,要注重草根研究、行动研究。每个学科要从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出发,确立一个引领性的教学研究课题,让全体学科教师参与研究;每学期都要组织大规模的教学研究活动,由名师专家上课示范,给予引领,青年骨干教师参与上课研讨。这种教学研究活动要长期坚持,形成系列,真正为教师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搭建好平台,从而促进区域教学质量的提升。

4.多层交流。

每一所学校往往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都有各自的有效经验,因此,学校之间要进行多层次交流,交流各自的工作经验,反思工作中的教训。要形成一种交流制度,每学期由教育行政或教研部门牵头,组织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专题的经验交流会,学习先进典型,推广教学经验。还可以在学校教学管理、教研组建设、有效教学、教学评价、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交流活动,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5.深层协作。

要实现区域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必须加强校际之间的深层协作。一是学校管理方面的协作。我们要跳出学校的小圈子,去优秀的学校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要建立一种管理人员的挂职机制,在区域内开展结对活动,由先进学校派出教学管理人员去结对学校挂职,传授管理经验;由相对薄弱的学校派出教学管理人员去先进学校挂职学习,学习管理的思想、经验和方法。还可以到本区域之外进行挂职学习。

二是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协作。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进行跨校的师徒结对,也可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牵头下,在更大范围内跨校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全区、全市的骨干教师的作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骨干教师去相对薄弱的学校定期任教,范围也可以更广一点。通过深层协作,一定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一定会有助于区域内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6.分层调研。

一所学校或者是一个区域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必须要经过检测才能确定。但我们应该清楚的是,检测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应该是通过检测来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寻求对策。所以,我们在区域范围内进行调研来检测教学质量。每个教师都能看到调研分析报告,有学校教务处的报告,也有教研部门的报告。在开展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分层调研的方式:从对象考虑,可以只对部分学生进行调研;从内容考虑,可以只对某一个单元或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调研;从形式考虑,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面试。分层调研更具有针对性。调研不只是一次测试,更重要的是通过调研后的分析与研究,实现更有效地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区域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是一项综合性的而又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是前提,师资是关键,管理是根本。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整体思考,区域推进,因地制宜地选择策略,从而有效地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如何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篇5

1 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多方位,多途径主动服务病人

整体护理是由原来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从疾病到健康的全过程的整体护理。护士的工作也不仅仅是打针、发药。是要求护士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精良的专业技术,用综合学科的知识,根据科学原则和方法为患者解决实际存在的健康问题,护士的工作也不再局限于以疾病为中心,单纯地执行医嘱和生活护理上,而是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全程护理。

所以对每一位护士进行思想教育,制定服务宗旨,进行专题讲座,使所有护士明确观念转变的重要性、迫切性,真正理解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

2 改变护理管理策略,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1) 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定期组织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交流学习,如学习护理新进展,交流整体护理经验等,鼓励引导护士参加护理大专、本科的学习,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2) 调整引进护理人才,优化护理队伍知识结构。保证护理人员高、中、低职称的合理比例,严格按职称岗位工作,保证整体护理的健康导向; (3) 加强护士素质修养,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关健所在。訩有高尚的道德素质修养:尊重病人、体贴病人、热爱本职工作,愿为之奉献;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修养:言为心声,行为心迹。护士应运用艺术语言使病人能正确认识疾病,对待疾病,消除消极心及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最佳情绪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热情端庄,认真灵活,谨慎而豁达,温和文雅,主动和善,又富果断性和容忍性,学会调节自己。

整体护理与护理质量 篇6

1 整体护理与护理质量的关系

作为生产产品,如果质量不过关,或质量低劣,那你就将失去消费者,失去你的消费市场,同时也将失去你的空间价值。一个企业,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如果不注重自身的质量,那等待你的将是破产、衰亡。中国质量万里行,就是要叫企业和国人要有质量意识,叫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和低质量的产品没有市场。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民族、国家的生命。整体护理它诞生于90年代末,它顺应了社会历史的潮流,笔者所在医院搞整体护理,其实也就是质量意识在护理方面的具体体现。

整体护理就其内容而言,它只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是树立护理形象、科室形象、医院形象的一种形式或手段。而护理质量才是这种形式的本质。提高护理质量才是整体护理的目的。整体护理就是要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服务,花较少的钱,较少的时间达到康复的目的。

2 整体护理中如何提高护理质量

2.1 整体护理不能代表护理质量

只有把整体护理的每一个过程,每一步落实到实处并它他做好,这样才能使整体护理从量变到质变。而推动这个变化过程又由护理人员决定的。可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又在参与的护理人员,只有自身质量的提高了,才能收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2.2 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

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要求较高,护士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前学专业知识时只注意学习疾病的护理知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等了解甚少,现在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同时对特殊的检查,治疗也要有一定的掌握。另一方面还要学习一些与护理工作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心理学、管理、人文、自然等,只有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才能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

2.3 专业技术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除加强理论学习外还必须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每一项临床技术操作中都力求做到熟练、准确,将患者痛苦减轻到最低程度。如果由于操作不熟练,静脉穿刺时未能一次成功,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带来心理上、精神上的伤害,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在整体护理中必须加强技能训练。

2.4 有高度的责任感,为病员提供一流服务

整体护理要求服务态度要好,将患者视为亲人,要为患者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此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规范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表情。并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来要求自己,来调整自己的言行,使他们获得一流的服务。

2.5 把护理计划落到实处

整体护理的关键是护理计划的落实。护士要在收集患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患者做出恰当的评估,制定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患者教育计划,并加以实施。护士每天通过评估找出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独立思维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体现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和有目的性。专业护士除自己完成一部分计划外,还要督促,指导护士完成其他的护理计划,对她们的工作要有检查。护士长要对整个护理计划的制定,实施有指导、有检查、有评价,只有层层负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才能保证护理计划的落实。

整体护理要求有高素质的护士。高素质的护士又离不开自身的学习,培养和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有了这样高素质的护士才能有高质量的护理,才能有效完成医院的核心工作——高质量的医疗。

摘要:护理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道路漫长,经历了由责任制护理到今天的整体护理的过程,护理事业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整体护理是质量在护理方面的具体体现。提高自身的质量才能有满意的护理质量。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感,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把护理计划落实到实处,才能有效完成医院核心工作——高质量的医疗。

水泥砂浆整体地面质量问题浅析 篇7

1 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

1.1 地面空鼓原因:

1.1.1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 有浮灰、浆膜或其它污物。1.1.2面层施工时, 基层表面未浇水湿润或浇水不足, 垫层吸收水分, 或者基层表面有积水, 增大了积水部分砂浆的水灰比, 都会影响砂浆强度, 使面层与垫层结合不牢而产生空鼓。1.1.3垫层或基层质量不好引起空鼓。垫层使用材料不合格、配合比掌握不当、拍振不实, 使垫层强度低、收缩大, 与面层形成两张皮;电线暗管等埋设不牢, 抹灰过程中松动, 影响面层与基层结合, 产生沿电线管空鼓。

1.2 地面裂缝原因:

1.2.1沿楼板板缝长度方向裂缝。主要是灌缝施工时质量粗糙、板缝清理不干净、混凝土浇灌不实、养护不好、板缝混凝土强度不够就增加施工荷载。1.2.2顺楼板支座搁置方向裂缝。预制板受荷后产生挠度, 板端上翘而使楼板端头出现裂缝;安装楼板时支座不座浆或座浆不实;接头灌缝不严。1.2.3地面面层不规则裂缝。主要是因为水泥安定性不好, 强度不足;采用不同品种、标号的水泥混用, 由于凝结硬化时间及收缩量不同造成裂缝;沙子粒径过细, 含泥量过大;水灰比过大, 配合比不准确;面层养护不及时或不养护;基层不平整, 使面层厚薄不均匀, 或面积较大而未设分格缝, 在表面产生收缩裂缝。

1.3 地面起砂:

1.3.1原材料不合乎要求。水泥品种、标号选择不当或使用过期水泥;砂子过细, 含泥量过大。1.3.2拌合物稠度过大, 造成骨料沉淀和吸水, 降低了表面强度和耐磨性。1.3.3地面压光过早或过迟, 养护过早或不养护, 过早上人, 早期受冻等都可能造成起砂掉皮。

1.4 地面脱皮:

大都是因为基层处理不净或施工时垫层表面有积水, 使面层与基层没有结合好;地面面层早期受冻;压光时撤干灰面。

2 预防质量通病的措施

为了消除起砂、空鼓、裂缝及表面脱皮等现象, 在施工中应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水泥地面的施工质量。

2.1 楼板安装时要座浆、安实、搁平, 地面面层应在主体结构完工后再施工。遇有楼板安装不平或基层表面严重不平时, 先做一层厚约3cm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层, 对于面积较大或楼面荷载分布不均匀的房间, 可在加厚的找平层内加一层钢筋网片 (φ4@200) , 对防止裂缝有显著效果;20m2以上的大房间地面应分格。

2.2 重视灌缝质量。楼板安装后, 应及时进行灌缝。操作程序为:清理板缝杂物, 用水冲洗, 略干后刷素水泥浆一遍, 用0.5水灰比的1:2~1:2.5水泥砂浆灌2~3cm, 捣实后再用C30细石混凝土浇至离板面1cm处, 捣实压平而不光, 然后进行养护。留1cm缝深是为增加找平层与预制板的粘结力。

2.3 板缝中暗敷电线管时, 应将板缝适当扩大, 设吊模, 使电线管包裹于嵌缝砂浆及混凝土中。不要将管子嵌在缝中, 使灌缝砂浆或混凝土只能嵌固于管子上面, 管下形成空隙。电线管不准暗埋板面上的基层中。

2.4 要保证混凝土垫层的施工质量。严格按配合比施工, 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 以保证设计强度。垫层表面要平整, 防止厚薄悬殊过大。底层垫层施工时应将回填土夯实。

2.5 材料要求:必须使用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水泥宜采用安定性好、早期强度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425#) , 不得用过期、结块、标号不明的水泥。砂子宜采用中粗砂, 含泥量不大于3%。水要用洁净的自来水。

2.6 基层表面清理和湿润:抹灰前必须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浮石、残余灰浆等消除干净, 然后用清水将污物冲洗干净, 冲洗后将污水全部消除, 不得存有积水。在抹灰前一天隔夜浇水, 使水渗入混凝土表面2~3cm, 并待表面稍于后再进行抹灰。

2.7 严格按配合比搅拌砂浆。配合比通常为1:2~1:2.5, 稠度不大于3.5cm, 水灰比控制在0.55左右。水灰比过大, 会使浆粘结力减弱, 当硬化后, 多余的水分残存在砂浆体内形成小水泡或毛细孔, 因而影响地面密实度、强度和耐磨性。另外, 水灰比越大, 体积收缩越大, 易产生干缩裂缝。砂浆要随用随拌, 拌好后要在两小时内用完。

2.8 表面压光时有游离水分浮上来时, 不准撒干灰面, 可适量撒一些1:1干拌水泥砂子拌合物, 铺于其上用靠尺刮平, 厚约2~3rnm, 如水分不足时可用喷壶撤水湿润, 先用木抹子均匀搓打到反出浆来, 然后再用铁抹子压光。

2.9 压光后, 视气温情况, 一般在一昼夜后开始洒水养护, 并用草帘、剧末等覆盖后洒水湿润养护。视水泥品种不同, 连续养护时间不少于7~10天。

2.1 0 避免过早上人, 确保养护期, 强度必须达到50kgf/cm3才能上人。

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分析 篇8

整体地面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场合的地面施工工程中, 尤其是地面施工面积较大的工业生产厂房、商业购物中心、办公写字楼以及大型住宅群落, 在地面施工过程中都要采用整体施工技术。目前在我国应用于整体地面施工工程的建筑原料主要是以混凝土材料为主, 混凝土材料本身具有较强的抗压和抗磨损性能, 能够满足地面施工对施工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 同时, 由于整体地面施工对施工的整体性有相当高的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出现区域衔接或断层问题, 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 保证整体地面施工的平滑度。但由于混凝土地面施工中容易出现开裂的问题, 影响整体施工效果, 所以施工单位在使用混凝土作为地面施工材料时要做足施工准备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施工操作, 并将混凝土地面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适当的加入到施工之中, 以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1 地面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工作

现代建筑施工日趋向大规模和大面积施工方向发展, 这对地面施工操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整体地面施工具有施工面积大, 对整体性要求高, 施工难点多等特点, 因此保证施工效果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施工材料进行科学的制备。与墙体施工稍有不同, 混凝土材料在应用在整体地面施工中, 对其强度和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凝胶材料和骨料是混凝土配置的两种主要原料, 在进行原料制备时要尤其注意这两种材料的选择和调配。

1.1 凝胶材料

混凝土制备原料中凝胶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材料配置过程的成败, 因此, 在进行凝胶材料选择时, 要尤其注意其强度, 凝水力等各项性能指标。水泥是混凝土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凝胶材料, 其内部结构是由多种矿物质组成的, 因此, 水泥材料的强度性能基本是由其内部的各种矿物质构成比例来决定。硅酸盐水泥材料是最为常用的混凝土制备原料, 根据其内部结构钢种含有的矿物质结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多种等级水平, 每种等级的原料其强度和性能也有所差别。在进行整体地面施工时对水泥材料的选择要重点关注材料的凝固时间和抗剪抗压性能, 好的水泥原料主要应该具备如下特性, 一是凝固时间短, 一般如果凝固时间超过390分钟就可视为劣质水泥;二是强度高, 不易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问题, 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性, 这是地面施工中材料所必备的性能之一。地面施工质量不单依赖于水泥原料的质量, 同时还要看其与骨料和外加剂的融合性能是否达到标准。施工单位进行材料选择时, 不能只重视当下的利益而选择质量不高的凝胶材料, 而要将地面工程的使用长远性考虑在内, 地面施工工程对其强度和抗磨损性能要求极为严格, 劣质材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必然会出现质量问题, 例如地面磨损严重, 开裂分层, 局部缺失等现象, 要想避免施工问题的出现, 就需要施工单位对凝胶材料的质量予以严格把关。在凝胶材料选择时, 要多厂家多种类进行对比, 并对其性能进行必要的检验, 在原料配比时要按照施工标准要求严格控制各种原料的添加量, 并加以充分的均匀搅拌, 严令禁止不同型号材料之间的混用, 同时, 水量添加要适当, 以确保地面施工材料的制备质量。

1.2 细骨料

集料的配比中必须添加适量的小体量砾石, 小体量的砾石可以增加集料中的耐磨、坚固与美观程度, 此外还要添加细骨料, 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度。整体地面的面层通常采用水泥砂浆, 面层的水泥砂浆普遍采用细砂作为其细骨料,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细骨料的添加要适量。

2 建筑工程中的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及其工艺

绝大部分的整体地面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地面均为水泥砂浆地面, 水泥砂浆地面的工艺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基底层的处理、模板的浇筑、涂抹表面层、整体地面的养护。下面就以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经验详细谈一下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2.1 基底层处理

基底层的施工的具体过程就是首先要在整体地面的施工目标位置处铺满碎石, 并将这些碎石反复压实。面层混凝土浇筑工作是保证地面质量的关键工序, 浇筑混凝土应采取分区、分层浇筑方式, 即将整体地面分为若干相等区块, 依次施工、逐层施工。浇筑完底层混凝土后, 需利用振捣棒均匀地振捣, 将混凝土内部空气并使其均匀铺设在地基上。为了保证基层处理工序的质量, 要求清理掉地基上一切杂物, 维持相对清洁的施工环境。当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 待其成形后则需要利用凿毛器将其表现磨平, 使其表面达到要求的平整性, 洗掉地面表面浮尘, 再进行下一步工序。

2.2 模板浇筑工程

模板工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具体内容如: (1) 长向布置地坪模板。由于距离比较长, 地表标高、地面平整度只能依靠模板控制, 足见模板工程的重要性; (2) 弹基准线。为了确保地面标高的准确性, 涂抹面层前需要在施工位置周围弹出一道水平基准线; (3) 做标筋。利用水平基准线在面层上选择一个标志地块, 然后以标志板块为基准标出纵横方向的标筋; (4) 找坡度。为了避免倒流水事故发生, 找好坡度是必要的。注意, 找坡度时需要注意地面与墙高度的关系。

2.3 表面层的涂抹

进行面层涂抹工作前, 将其用清水浇洗一遍, 使其维持湿润状态。先将混合料填铺在各标筋之间, 随即将其拍实, 且保证面层平整度, 之后用铁皮抹子再偷摸一层混合料, 并细致磨平, 直到面层无水溢出。混凝土初凝过后, 再在其上面涂抹一层混凝土, 这一遍涂抹工作是确保面层质量的关键工序, 必须压实、压光, 确保混凝土内部不在存在气泡、空隙, 且表面光滑平整。

2.4 整地面的养护

涂抹完面层后, 则进入为期一个月左右时间的养护期。一般在常温环境下, 用草席、木屑等物质铺盖在面层上, 并依照实验而得洒水量对地面进行洒水养护, 使其湿润状态下逐渐硬化, 利于避免混凝土内部出现断裂、裂缝等问题。

3 结束语

建筑施工中最后的施工环节通常是地面施工工程, 与此同时, 地面施工质量的好坏与建筑物的使用效能还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优质的地面施工工程可以使人们的活动更加方便、舒适、安全, 而且还会提升整体工程的美观性。现阶段最为常见的地面施工材料是混凝土地面施工材料, 该种材料较其他材质而言抗磨损性能更好, 同时其施工成本也相对较为低廉, 因而被施工单位大规模用于地面施工当中。施工单位在进行地面施工时要从多个施工环节入手, 不仅要选择优质适合地面施工的材料, 还要对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加以质量控制, 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才能呈现完美的地面施工工程。

摘要:人们的日常活动大多是在房屋建筑的地面区域开展, 因此, 地面施工材料需要有耐磨性、抗压性、抗腐蚀性和易清洁性等特点, 以使地面工程更加经久耐用而且便于清洗, 同时为了人们生产活动的安全性, 还需要考虑到地面材料的防滑性。要想满足人们对于地面施工工程的上述要求, 就要通过使用合理的整体地面施工技术手段来进行施工作业。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地面施工的技术水平, 文章对具体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进行了系统介绍。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整体地面,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赵海东, 赵鸣, 沈水明.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响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0.

[2]张琦彬, 刘兴远.某砖混结构住宅楼墙体裂缝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3.

[3]王孔藩, 许清风, 朱雷.结构裂缝控制与渗漏防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3.

施工整体质量 篇9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 特点 方法 意义

单元整体教学是由若干节具有相同关联的课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教学体系。化学新课程通过落实三维目标来实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而化学单元整体教学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支撑。

下面对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思路进行探讨。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

1.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

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逐步得以实现。从教学方法看,单元教学不是对单元内各课题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单元整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课时目标群落实的。

由于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决定了学科整体的教学目标必然由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群构成,这是教学目标间的纵向关系。也就是说,化学课程总体目标总是要细化为学段目标、单元目标或课堂目标后才得以落实。

3.只有在整体把握单元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合理设计课时目标。

一节一节地备课、上课,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孤立和分割,所以制定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一定要从整体着眼,在明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去把握设计课时目标,这样才能做到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又能注意前后衔接,照顾到各个课时之间的影响和递进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单元教学中的课时教学与传统的单课时教学也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前者是单元教学整体中的组成要素,课时与课时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一个课时的结果,能够在先前课时结果的基础上产生。通过计划好的许多课时的共同作用,知识、技能和理解得以逐渐发展,从而产生出越来越复杂的结果。

二、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

1.进行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遵循几个原则。

首先,要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构建教学单元。化学课程标准及其实验教科书是确定单元的重要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在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所体现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钻研并开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单元,使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单位过程。例如“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唯一较为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单元,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来构建教学单元。依据知识内容的相互联系或学习规律,将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按照一定的目的,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进行调整、重组来构建教学单元,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条理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在初三化学新教材中,有很多的化学实验是同气压变化相联系的,明确和把握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与气压变化”知识内容的前后关系,对于有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是有帮助的。因此,可以确立“化学实验与气压变化”单元进行整体设计教学。

第三,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实际来构建教学单元。教师构建教学单元,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初三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为此,可以采取“循序渐进,化整为零”的单元教学策略,即从学生学习化学、接触物质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引领学生从形式上先对化学式有一个最初步的熟悉和了解,为后面正式学习化学式打下基础。

第四,根据当地的教学资源来构建教学单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并明确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当地的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单元的构建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确立什么教学单元是受教学目标所制约的。教学单元的内容与组织,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处理和转化的质量。面对思想、感情、智力水平各不相同的学生,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地的实际,对学生经验已有的、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以及化学教材中给出的所有课程资源进行开发、选择,合理构建教学单元,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进行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注意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学生调研是进行单元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基本前提。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调研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学生调研是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诊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单元教学反思与再设计的重要方式之一。将学生调研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始终,可以有效落实“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第二,单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和过程,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设计的灵魂。在新课程实施中,需要把握多维目标的内涵,理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要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们整合于统一的单元教学过程中。

第三,在一个单元教学中应该整体设计结构化的学习活动,这是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所在。所谓单元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不同类型、水平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活动;(2)活动必须是有效的,内容选择从学生实际出发,活动内容真正触及学生认识中待发展的问题,活动过程和学生的认识真正发生作用;(3)活动与活动之间有明确的内在线索,即用知识结构统领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困惑来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4)活动与活动之间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从一个活动到下一个活动,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脉络是连续的、并且是上升爬坡、不断递进的过程。

单元结构化学习活动设计的关键是,需要思考如何将单元的知识逻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谐地结合起来,即用知识结构统领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困惑来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对化学教师而言,虽然单元教学设计比传统的单课时教学设计更具有挑战性,但其优越性是特别彰显的。通过单元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视野从单课时的微观范畴转向更为宽阔的单元中观范畴,能够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利于使宏观层面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又能使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弹性,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弄清楚了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就可以从化学教学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个方面,来理解单元教学设计的教育意义:

1.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可测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有利于实现多维目标的融合,真正实现化学新课程提出的总目标。

2.单元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层次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中知识点的孤立学习和机械练习,有利于化学 教学过程与结构的优化,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3.单元学习活动的结构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以上是从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方法3个方面说明了单元教学的意义,这些意义足以说明:单元是实现三维目标的载体和过程,单元教学设计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因为它不仅能体现科学的本质—探究,而且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又能兼收并蓄不同教学方式的优点。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需要充裕的时间保障,但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单元整体教学是目标教学的基本教学结构,就教学内容来说,单元是科学课程中相对独立的部分;而从教学活动来说,它是一个从目标出发,进行一系列有组织有秩序的教学单元。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与实践下去。

【参考文献】

[1]季苹.基础教育参考,2005,(4):14

[2]何彩霞.基础教育课程,2005,(12):21

[3]王凤余,咸蕊.化学教育,2007,28(7):36

整体优化全面提高总复习教学质量 篇10

一、搞好整体优化, 把物理复习分段划分

(1) 复习准备阶段。做好学生由会考转向高考的心理过渡和必要的方法准备。 (2) 大专题复习阶段。结合教学大纲, 选择相应的复习资料。这一阶段属于以知识点为核心的系统复习, 采取降低起点, 统一整理, 夯实基础。 (3) 小专题复习阶段。侧重难点、重点内容, 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强化训练阶段。结合学生实际和高考要求, 侧重适应性训练。 (5) 考前准备阶段。经过考前指导, 使学生从知识、技巧、心理上做好应试准备, 调整好临考心态。

二、改善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能力素质

在复习课教学中, 运用“三环节”教学方法, 这种课堂结构由“练、导、用”三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是巧练剖析。即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训练剖析一组题目, 发现隐藏在题目中的目标。第二环节是引导汇总。导出知识体系, 总结规律, 研究解题方法和技巧。第三环节是巩固应用。让学生把从第二环节得出的结论方法运用到实践 (设置的练习) 中去, 进一步形成能力。这种课堂结构重视学生的活动及活动设计, 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相互配合的双边活动, 学生在积极参与合作中主动探索知识,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这种课堂结构充分地体现了“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规律, 因而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于讲评课, 要改变传统的“纠错式”集中讲评的单一做法, 把老师的集中讲评与学生自我诊断矫正、学生互评、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对每次练习考试都要做到全批全改, 组织学生自我分析诊断, 填写失分情况分析表。在学生自我矫正、互评矫正的基础上, 再反馈信息, 结合试卷统计确定讲评重点。讲评时, 突出思维性原则和训练性原则, 对重点题目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在讲评中, 把考试策略及审题能力的指导作为重点贯彻在每一节课中, 采用这种讲评模式, 既减轻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又重视发挥了学生自我诊断的作用, 使讲评效果有较大的提高。

三、对学生综合指导, 提高主体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一次性医用耗材下一篇:犊牛肺炎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