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身体叙事研究

2024-05-09

行为艺术身体叙事研究(精选5篇)

行为艺术身体叙事研究 篇1

一.期刊论文

1. 以女权主义作为切入点来分析女性小说中的身体叙事

这是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关于身体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 由这一角度出发产生的大量期刊论文在小说中有关身体研究方面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很多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围绕八十年代改革开放, 九十年代消费社会的形成这一社会背景, 以女权主义的视角, 去梳理自八十年代以来至今, 女性小说中的身体叙事, 展现这些小说中呈现的女性身体的美学形态, 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这些文章中对女性小说身体叙事的梳理以及提出其中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都大同小异, 大多数研究者对于此种身体叙事陷入消费主义情色陷阱的泥淖中, 偏离了原本解放女性, 颠覆男权社会的初衷抱悲观态度, 表达了自身的担忧, 但也有少数文章对于这些女性小说持肯定态度, 认为其在高扬女性自身主体意识, 建构女性主体话语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这些文章中我们看出, 研究者的态度像钟摆的两端, 不是极端肯定就是极端否定 (而且否定占据绝大部分) , 在其中, 客观、科学、理性看待九十年代出现,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新女性小说”的是王又平的《新女性小说:后之后的人文精神建构——澄清关于新女性小说的几种误解》, 在此文中, 王又平认为“新女性小说可以说是‘后之后’的人文精神建构, 是以女性的文化立场和话语方式来表述的人文关怀”。 (1)

2. 以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不同社会时期的身体叙事

这些论文主要是以不同社会时期作为背景, 以社会政治学作为切入点, 谈论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的身体叙事。其中, 十七年、新时期、九十年代至新世纪都有所涉及, 而十七年在其中占据了很大比例。很多论文都对不同社会时期的身体叙事中身体形态的演变以及背后所隐含的文化意味给予了梳理和分析。其中对于十七年时期小说中的身体叙事, 多是从社会政治、阶级革命的角度去阐述, 认为十七年时期对个人身体的规训、压制, 形成了这一时期小说中“身体”形象的脸谱化、单一化,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在这种被规训和压制的背后并不是铁板一块, 一些个人欲望也隐约可见, 还有研究者如龚奎林、祝欣的《文学研究的社会学视角———以十七年文学中身体与伦理的博弈为考察对象》, 着眼于十七年小说中对身体规训的背后所呈现的革命伦理与身体中精神主体两者之间的博弈, 具体论述两者怎样博弈, 这种博弈给十七年小说带来哪几类具体的身体形象, 以及这些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味, 文章视角与众不同, 颇有张力, 是对十七年小说中身体研究的新维度。

而对于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身体研究, 其主要研究路数是考察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来, 小说中身体叙事变迁背后所隐含的文化意味。如陶东风的《新时期文学身体叙事的变迁及其文化意味》一文, 结合八十年代的启蒙主义到九十年代以来的私人写作这一写作潮流的变迁, 分别以八十年代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九十年代林白、陈染的女性小说, 两千年左右卫慧、棉棉的小说以及稍后的以木子美为考察对象, 阐释这几个阶段的身体叙事背后的文化含义, 即:从思想解放时期强调为精神牺牲身体, 九十年代私人写作中强调私人感觉, 卫慧、棉棉带着铜臭味的肉体到木子美的纯粹娱乐、游戏的身体。其对陈染、林白、卫慧、棉棉以及木子美作品中的身体叙事基本持批判态度, 从中可见笔者对于自九十年代以来, 由小说中的身体叙事文化意味的变迁所折射出的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下滑表示了担忧与不满。

对于九十年代以来到新世纪小说中的身体叙事, 主要也是结合九十年代消费社会这一时代社会背景, 有描述身体由八十年代居于边缘到九十年代逐渐居于中心、日益凸显, 乃至最后在这个消费社会中高扬为叙事中的主体这一变化过程的, 也有分析在消费社会中身体叙事的四个悖论性特征:主体化与客体化, 资本化与审美化, 意志化与肉欲化, 批判性与媚俗化。 (2) 更有直接揭示消费社会中女性身体叙事的游戏态度, 以及这种态度背后彰显出的女性补偿和自我救赎心理。无论这些文章从哪个角度论述, 都对这一时期小说中身体叙事背后所凸显的消费主义带来的轻精神、重物质, 甚至零深度的游戏状态持批判态度, 唯有周新民的《中国近十年来小说中的身体叙事论略》一文, 从人的解放和主体性的建构这一角度, 认为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的身体叙事, 表明消费社会的形成, 为人的主体性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而探寻人与社会、历史种种复杂关系中自身的存在价值。

综合几个时期小说中的身体叙事, 一是梳理从中国先秦时期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学作品中身体形象的变迁, 一是从中国当代小说中情爱叙事中的身体修辞这一角度出发, 论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八十年代新时期再到九十年代消费社会, 不同的身体修辞所呈现的不同形态, 并认为这些不同形态揭示了身体的多重意义。

3. 对单篇作家作品中身体叙事的解读

这些对于单篇作家作品中身体叙事的解读, 有些采用细读法, 结合作品中不同的身体形象, 分析其代表的不同社会文化内涵, 揭示出看似平凡生活的不平凡之处, 如张柱林的《平凡的生活, 不平凡的想象———凡一平的身体叙事》, 或者由其中不同的浴女形象, 揭示自然呈现的生命状态以及自然流露的生命意识, 如周雪的《铁凝小说中的浴女形象与身体叙事》, 也有从小说中人物身体出发的性爱描写来揭示当代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精神危机, 表达了对现代性危机的形而上思考。还有对毕飞宇与韩东小说中人物身体描写的解读, 让我们看到背后所预示的深层内容, 毕飞宇《相爱的日子》中, 一具具身体代表一个个人, 这些身体都像一个个漂浮的能指, 失去本身该有的重量, 也失去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只是在生活中漂浮, 无关爱情、亲情、友情, 但即使就是这样, 人与人互相依靠生活也依然温暖。这样的解读, 预示了当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疏离、淡漠的关系, 但也正是在这种疏离和淡漠之中, 人们对真情的渴望和焦虑才更加凸显。而林舟的《在绝望中期待———论韩东小说的性爱叙事》, 通过对韩东的三个中篇小说《障碍》、《交叉跑动》、《我的柏拉图》由身体出发的性爱叙事分析, 看到韩东表面绝望叙事的背后对真诚的期待和渴望。在这些单篇解读中, 还有对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身体形象的类型分析, 揭示金庸武侠小说中身体美学叙事策略, 开拓了分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新维度。而同样开拓新维度的还有对余华八十年代中后期小说的解读, 王德领的《医生视角和身体叙事———重读余华80年代中后期的作品》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笔者联系余华早年当牙医的经历, 从其八十年代中后期小说中带医学视角的身体形象, 人物/患者, 社会/医院模式的叙事模式, 冷峻、客观的职业医生式的叙事风格, 将余华小说中带有医生视角的身体叙事以及背后冷峻、客观而显得坚硬的质地勾画出来。

4. 其它

还有一些研究从其它方面去研究文学作品中的身体叙事, 如刘伟的《当代小说中“身体”反抗的美学形式》, 从中国新世纪以来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 个人与国家关系转变的背景下, 去分析底层小说中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 揭示底层用自残来期待社会关注这一方式, 至于如何解决底层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大部分底层文学的作家最后都用一个个充满暴力的怪异形象进行毁灭性的暴力活动来达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想象性解决, 文章视角新颖、挖掘有深度, 对于分析底层文学中的身体叙事有很好的启发。而贺芒的《论底层文学的身体叙事》则是对于底层文学中身体叙事模式、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梳理和细致的阐述, 有助于对底层文学中身体叙事的整体情况有一个细致全面的了解。

也有从九十年代消费社会形成、个人欲望在社会中日益凸显这一背景去论证身体叙事的合法性, 还有从二零零三年以来出现的赛博空间这一电子传播媒介出发, 去论证“木子美”们的女性身体描写彰显了女性文学作品中身体叙事存在的一些问题, 但也向世人展现了女性过去在传统媒介时代被规训、不敢展示的东西, 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另有一类则是通过西方有关身体理论或者仅仅是西苏的女权主义观点在中国的传播, 比照中国文学作品中身体叙事的变迁, 来看西方的身体理论或者西苏的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是怎样变异和发展的。

二.硕博士论文

有关身体研究, 最近也出现了一些这方面的硕博士论文。

硕士论文:

二零零七年江西师范大学的汪智超所做硕士论文《文学叙事中身体的变迁》, 通过回顾从传统文学叙事到当代晚生代文学叙事, 梳理身体在文学叙事中的变迁脉络, 分析其特征, 探究文学叙事身体变迁背后的文化意味, 是综合全面地了解文学身体叙事的极好材料。

二零一一年湖南科技大学李石光硕士论文《中国当代小说的身体修辞研究》, 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的身体修辞归纳为规训、还原、狂欢三种类型, 具体分析这几种不同类型的身体修辞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 并由此认为当代小说中身体由压抑急速过渡到狂欢, 造成了文学身体叙事内部力量的失衡, 而身体修辞理论的建构也应该从文本内部出发, 由内而外, 追溯文学性的身体美学, 以示于同其它不同身体视域的区别。这篇硕士论文对身体修辞的快速转换而带来的文学负面效应给予了深刻的揭示, 可谓是一针见血, 同时给出的建设性意见也有助于维护文学身体叙事的精神维度。

博士论文:

二零零六年, 中山大学的李俏梅所做的博士论文《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事 (1949-2006) 》, 试图从文化政治学和美学的角度考察一九五零年代至新世纪五十年间当代文学与身体关系的嬗变问题、嬗变的内在动力。从中揭示出几种不同的身体范型并分析成因, 最后指出不足, 挖掘比较深刻, 是深层次理解当代文学中身体叙事的一篇力作。

三.专著

《视觉文化下的女性身体叙事》:由马藜著, 二零零九年九月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著作由视觉文化下女性身体被改造、被窥视、被消费的命运出发, 对女权主义让中国女性身体陷入被消费、窥视、改造的尴尬处境进行反思, 并对改变这一处境给出建设性意见, 即将视觉文化中的女性身体与生态女权主义联系起来, 以此来维护视觉文化下女性身体的精神意涵, 这对于促进视觉文化下女性身体叙事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身体、创伤与性别:中国新时期小说的身体书写》:由柯倩婷著, 二零零九年六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著作通过解读铁凝等作家的一些作品, 从社会文化与性别的角度, 考察这些小说的身体想象与各个时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探讨这些作品如何透过铭刻在身体上的暴力、伤痛来书写人物的精神创伤, 进而书写并颠覆历史。该著作材料丰富, 解读细致, 视角独特, 挖掘出这些作家作品的新意, 对于解读这些作品内涵具有极大的启发性意义。

参考文献

①王又平:《新女性小说:后之后的人文精神建构-澄清关于新女性小说的几种误解》[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4) :41.

②杨新刚:《新都市小说的身体叙事浅探》[J].齐鲁学刊, 2006, (1) :155.

关于舞蹈艺术与身体的审美的研究 篇2

一、当代社会身体审美的变化趋势和特点

(一) 身体审美概述

身体审美是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外在表现, 如体形、相貌、服装以及肤色等, 通过眼睛直观带来的视觉冲击以及一定程度的心理认知, 并且对直接感受进行审美评价和审美改造。其中审美改造是通过外在包装, 改变人们的第一身体外形, 即依据当代社会主流的时尚标准, 对舞蹈艺术人员进行化妆美容、运动健身或者形象设计等手段来实现;而审美评价主要是大众传媒或者其他生活舞台, 对舞蹈中追逐时尚的文化元素的优劣进行评价和分析, 即最终以一种大众评论结果发表, 并且成为以后评价依据。当代身体审美的表现机制就是一种舞蹈艺术的直接体现, 其直接规定着舞蹈艺术的发展方向, 体现人们身体审美的变化趋势。首先, 身体审美的“多元”美丽碰撞, 其主要表现在审美主体受到生活新鲜形象的不断冲击, 人们越来越追求身体美, 不断通过包装来美化自己, 于是便催生了“身体技术”, 进而出现多元化的身体审美。其次, 身体审美的“黄金切割”法, 根据人体测量学规定, 人体是可以被分割与测量的, “黄金分割”法明确规定身体分割比例。针对现代化身体审美的变化趋势, 舞蹈艺术要迎合现代身体审美发展要求, 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二) 现代身体审美特点

第一, 时尚化, 时尚就是追求时兴、流行的社会风尚, 不仅与外形装饰上的追求, 更加注重人们日常生活与精神领域中的社会现象, 是一种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形态。第二, 盲目性, 盲目性主要表现在消费的上面, 社会群体为了追求身体上的审美, 不断通过整容、包装改造自己, 使得一些一些“身体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由于这种现代化身体审美的盲目性, 使得人们对舞蹈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 对舞蹈艺术带来新的挑战, 舞蹈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 从单纯利用头、肩、手、腿等部位相互组合与协调来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 发展到利用人体各个部位表现身体的协调性, 曲线形以及完美性, 再到如今对旋律的诠释、生活以及各个社会层面的呈现。正如“千手观音”, 那种将身躯、舞姿、视觉以及旋律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舞蹈对艺术的诠释一般, 是现代人追求身体审美以及艺术审美价值的最佳体现。

二、针对身体审美发展趋势舞蹈艺术发展对策

(一) 刺激审美感官

舞蹈作为一项能撩拨观众神经、启迪观众审美, 乃至颠覆观众审美价值的艺术, 其艺术体现都是通过身体来体现的。随着人们对外界感知度不断加深, 对美的感受和境界也随之得到升华, 而身体审美作为一项数千年来让人孜孜不倦的研究课题, 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化精神的变迁, 在另一个程度上也体现一个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舞蹈艺术作为一项将身体审美观念及价值呈现的艺术, 在舞蹈中除了需要展现身体的曲线美、动态美、旋律美外, 还需要将融入舞蹈艺术中的情感体现出来, 而这种融合人情感的无形美最能刺激人的审美器官, 触动人的心灵。

(二) 营造舞蹈氛围

舞蹈氛围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气场, 这种气场可以将观众快速带入舞者的世界中, 让观众不仅仅停留在舞蹈艺术的表面层次, 而是真正感受到舞蹈艺术中体现的艺术形态、律动感及情感。如“孔雀舞”中, 所有舞者表演之前, 都会预先使用灯光、音律等媒体介质在舞台酝酿出相应的舞蹈氛围, 这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舞者快速融入舞蹈艺术的世界中, 另一方面也是为将观众带入舞者的世界中, 在舞蹈中去感受美, 去感受那种用身体协调出来的美, 任何舞姿都是借助身体来完成, 因为身体的审美观将带动或者升华整个舞蹈艺术带给观众的美, 正如“孔雀舞”中展现的自然美一般, 正是借助身体协调美、律动来展现的。

(三) 注重本色培养

人是一种感性动物, 会因某种触动神经的事, 而感动、流泪、惊叹, 但也会厌倦。人对身体的审美也如此。曾经有学者说过“美, 无处不在, 只是缺少一双发现它的眼睛”, 但若是一样将这种“美”重复, 它总有一天也会“刺瞎”审美人的双眼。人对身体审美的研究和迷醉之所以能持续数千年之久, 其中很大原因是每一具身体都拥有着独特的本色;同样舞蹈艺术体现出来的美也应具有只属于它的独特本色, 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不一样的美, 才能让擅于发现美的人感觉惊奇, 才能启迪人发现更多的美, 甚至颠覆人的审美观。在舞蹈艺术中, 每一步舞姿都属于舞者, 这种舞姿体现的不是模仿他人的美, 而是自己身体美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一个人的接受舞蹈培训时, 不仅要擅于发现了自己身体拥有的本色, 还应注重培养本色, 去将这种美放大, 将这种美呈现在众人的感官中, 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拥有独特艺术气息的舞者。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商业文化以及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 身体审美机制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而舞蹈作为近年来不断兴起和被人们接受并积极参与的行为活动, 与身体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 在培养人们舞蹈艺术细胞时, 要与现代社会身体审美元素相融合, 激发舞蹈演员的身体美感, 不断刺激人们的审美器官。只有这种刺激性的舞蹈艺术, 才能在多元化的额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 实现舞蹈演员与舞蹈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奇迹, 孟雪梅.谈舞蹈演员的形象创造与表现[J].剧作家, 2013 (02)

[2]张欣华.探寻肢体语言的独特表达[J].舞蹈, 2013 (04)

[3]史博文.对舞蹈实践教学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方法探讨[J].科学与财富, 2013 (02)

行为艺术身体叙事研究 篇3

女性话语下的身体意象

什么是女性话语呢?笔者认为女性话语就是指以女性自己的立场关注女性的存在和发展的话语。

中国女性作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情景下, 从陈染、林白的私人化书写到卫慧、棉棉的享受身体现象的出现, 再到目前木子美、竹影清瞳等通过网络媒体将其游戏一样的展示, 她们分别将为身体意象同精神, 欲望, 消费, 物质联系在了一起。

1.陈染、林白的“灵与肉”的融合

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的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私人写作”, 从深度上和规模上都比80年代前进了一步, 她们开始把男性在创作的文本中放逐到女性意识所支配下, 只写女性个人经验生活以及个人相关的身体、欲望, 力图通过女人自己的目光, 自己认识自己的躯体, 将身体, 性, 女性体验, 自我经历坦诚的放在阅读的文本中。陈染、林白的私人写作是精神的自由表达, 体现了“灵与肉”的融合。作者并不把身体展示当作目的而是把身体描写当作反抗男权文化的一种意识手段, 精神仍是她们创作的主题。

陈染的作品常选用“镜子”来使女性自己认知自己, 来逃离男性的视角。《无处告别》中, 男性眼里, 瘦骨伶仃的黛二小姐, 则在镜前看到了美:“她把手在自己弱不禁风的躯体上抚摸一下, 一根根肋骨犹如绷紧的琴弦, 身上除了骨架上一层很薄的脂肪……然后一双饱满的乳房却在黛二小姐瘦骨伶仃的胸前绽开。”这种带有诗意化的描述, 从而也使读者感觉到了女性身体那种独特的美, 更凸显出了对男权文化的反叛。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 讲述了一个女人的内心生活, 多米是一个逃避生活的女人, 但又同时挚爱生活。多米从五岁开始就是一个专注于自己身体、靠对身体的自我抚摸来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存在。到了30岁时, 多米本想在男性中确证自我, 但这仅成为了一种幻想, 因为她把自ㄢ己N的身体当作了男性的物。这个女人在镜子里看到自己, 既充满自恋的爱意, 又怀有隐隐的自虐之心。在镜子中, 多米看到了自己嫁给自己的可能, 也看到重新回到自己 (筃身体的可能。林白以一种积极的方式, 自由的心态, 同性间以审美的目光, 去观照性爱, 身体摆脱了任何文化和现实, 成为了通向心灵的一条道路, 并且是必经之路。

陈染、林白的进步意义就在于她们通过对身体和私隐体验的描写, 不但对男权文化起到了反抗的作用, 而且同女性精神上的救赎联系在了一起, 达到了“灵与肉”的融合。

2.卫慧、棉棉在欲望中挣扎

90年代中期, 被人们称作“宝贝作家”的卫慧、棉棉, 在其文本中以一种前所未有, 无所顾忌的书写方式, 完全敞开了身体的大门, 叙事完全围绕身体展开。她们作品中充满了摇滚、做爱、尖叫、生理周期等关键词。如果说陈染、林白用身体写作只是一种策略, 那么她们则是全面接受男性, 身体就是身体, 一切欲望都被赋予了存在的意义, 她们更坦诚地褪掉了含情脉脉的面纱, 以完全直观的笔法来描写性爱, 她们跳过了精神, 彰显物质, 用身体写作把爱与性完全分开, 只有一种自身的欲望。作品中女主人公们用对欲望的狂热追求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她们有着灵与肉分裂的苦恼, 都是精神上的苦行僧。

卫慧、棉棉作品中出现的一群迷茫、敏感、歇斯底里、又十分自恋的另类女孩, 她们有着不同的经历, 厌烦平庸的生活, 用放纵自己的身体来思考“生与死, 灵与肉”的问题, 她们纵任自己在肉欲的狂欢中不断地消沉和毁灭, 并在这种毁灭中找到快感。

棉棉《糖》中的红同一个陌生人在酒吧相识后, 便与他发生了关系, 但“我感觉着我严重受伤的器官, 我看见倾斜的镜子里有一张极丑陋的脸, 我从没像现在这般自卑。”在这里既找不到纯粹的身体享受, 也找不到精神上的自我, 是身体与心灵的双重伤害。

3.木子美、竹影清瞳物质中的堕落

在我个人认为不能被称为“作家”的木子美、竹影青瞳的“创作”, 只是在带有商业炒作下将自己的真实的性体验更加大胆的、露骨的表现与文本中。她们以性暴露为最大的快乐, 充满了不堪入目的色情描写, 却没有丝毫的羞耻感。她们所追求的仅是一种彻底拒绝灵魂和情感介入的肉体行为, 是一种游戏化的“身体叙事”。这种毫无遮羞的赤裸裸的描写, 我认为不能被称之为文学, 她们颠覆了一切社会上的规范、伦理、道德, 毫无一个人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判断可取, 仅是一种艺术低劣的精神卖淫。

藏于身体之后的反思

纵观女性文学的“身体写作”, 其挑战男权文化和反抗传统男权文化下的限制与压抑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和进步意义, 但她们作品中那种自我摧残的身体放纵和赤裸裸的性爱交欢, 这并非都是女性个性独立, 精神追求的高贵方式, 更与女性主义倡导的身体写作的颠覆男权功能无关。主观上的反叛和客观上对身体与性的暴露性描写, “其实是在‘被看’改成‘自我书写’后, 依然没有改变‘被看’的事实, 作品中时常以男性的兴趣和欲望为旨归。在女性身体叙事的作品中, 人们大多忘却了真正的爱情, 即便有或多或少的爱情故事也是病态的, 缺少男女完美爱情的, 是一种诗性的缺失。笔者认为“文学创作应当给人们创造一个精神家园, 使其成为陶醉人的灵魂, 美化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天空, 把人从日常生活带入精神诗意的境界。而这些作品中却有大量的粗陋的文本与文学创作的本质是不相符的。

总之, 女性通过自己的身体, 让愿望在话语世界中飞翔, 但不应重蹈男权文化的覆辙, 使自己的身体成为卖点, 成为缺少诗意性的赤裸裸的简单性叙述。

摘要:以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的“身体叙事”文学现象为对象, 从女性藏于身体之后的反思来对身体叙事中的身体意象进行探讨, 揭示其各自的思想文化内涵, 以促进对中国现阶段文化现象的认识。

关键词:女性,身体叙事,身体意象

参考文献

[1]汪民安.身体的文化政治学[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215.

[2]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201.

行为艺术身体叙事研究 篇4

关键词:大学生,身体,体育锻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500名(其中男生297名,女生213名)06级公共体育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对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及中国期刊网等有关身体自我发展及体育隐蔽课程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为本文撰写的提供思路。

1.2.2 问卷调查法

1.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1]作为测量身体自我的工具。身体自我描述的测量使用Marsh等人在1994年编制的《身体自我描述问卷》 (Physical Self-Descriptive Questionnaire, PSDQ)。该问卷共70个题目,分为11个分量表、11个指标分别为身体力量(body strength ) ,身体肥胖(body fat)、身体灵活性(body activity) 、身体耐力(body endurance)、身体运动能力(body sport)、身体协调性(body coordination )、身体健康(body health)、身体外表(body appearance)、身体灵活性(body flexibility )、身体自我概念(general physical)和身体自尊(body esteem )。该量表的信度为0.92 ,11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68-0.87之间,并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身体自我描述问卷含48个正向题,22个反向题。正向题按1~6分评分,反向题按6~1分评分;各题得分相加为该维度得分。

2.采用自行编制《大学生体育行为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58份,其中有效问卷454份(其中男生258份,女生196份),有效率为90.8%,符合研究标准[2]。

1.2.3 专家访谈法

就《大学生体育行为方式》的问卷内容和结构咨询数位有关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专家,并对问卷信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结构效度为0.87,克隆巴赫∝系数[3]测定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4。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12.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对象身体自我发展现状分析

2.2 研究对象对体育锻炼价值认识观的调查分析

图1表明:男生和女生对体育锻炼价值观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男女在减肥、增强自信、拓宽知识和吸引异性4个方面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说明男女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观认识不同,在体育锻炼上的价值取向不同。另外,调查表明:男女在缓解压力上均有较大的选取比例,这也和“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逐渐加大,压力源的增多,大学生压力日益增大[4]”的观点相吻合。

2.3 不同研究对象体育行为应对方式的分析

大学生体育行为是大学生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的反映,主要包括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时间和频率、获得体育信息的方法及观赏体育的途径、体育消费水平等方面[5]。

2.3.1 研究对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项目分析

调查表明(见表2):男女在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上有较大区别:男生趋向于球类等对抗性运动项目,女生趋向于健身健美等运动项目,测试结果与(表1)测试结果有高度联系,说明体育锻炼与身体自我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正好与其它研究相吻合[6][7]。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男生在身体力量、身体耐力、身体活动、身体运动能力、身体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6个因子上的发展高于女生;女生在身体自尊、身体肥胖、身体外表、身体健康和身体自我概念5个因子上的发展高于男生;

2.男女对体育锻炼价值观的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

3.男生课外体育锻炼以球类为主的对抗性项目为主,女生课外体育锻炼以健身健美运动项目为主;

4.身体自我发展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同时体育锻炼也影响学生的身体自我发展,两者相互联系,共同发展。

3.2 建议

1.加强男生和女生部分弱势身体自我指标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促进其学业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健康发展;

2.大学生普遍存在压力过大的现象,学校领导应重视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力度,大力开展男女共同爱好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身体自我发展,对其弱势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各指标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0.

[2][美]肯尼斯著,许真译.现代社会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校教育出版社.2002,12.

[4]张林.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1):36-41.

[5]石刚强.高校“三选”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4):59-61.

[6]杨剑.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发展及干预策略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61-64.

行为艺术身体叙事研究 篇5

1身体柔韧练习

1.1肩部、胸部柔韧度练习法

仰卧压肩,即仰在横马上,按其上臂进行适当的下压。身体前屈压肩过程中, 可采用分腿、并腿站立的方式,身体前屈.两手与髋放置于同一高度,上体向下压振、同伴适当助力,拉开肩拉.跪立拉肩练习过程中,采取跪立方式,两臂适当上举, 然后由同伴帮其后拉;在俯卧拉肩练习过程中,先俯卧,然后两臂尽量上举,挺胸抬头,使上体尽可能的不离开地。站立扶墙压胸,正对墙站立,两臂自然上举扶住墙体,然后抬头、挺胸和塌腰动作,从而使胸紧贴墙面,此时要确保髋、地面之间保持垂直。跪立压胸练习时,先跪立,使上体尽可能的前屈,并确保两臂自然前伸碰触地面,大、小腿应保持垂直,挺胸、下腰。

1.2腰部、髋部以及腿部柔韧度练习法

在仰卧起桥练习过程中,先从仰卧开始练起,两手放在肩后,然后慢慢的反撑地面、挺腹,此时确保两臂自然伸直,两肩拉开成拱形;并腿或分腿站立下桥练习时,先并腿、分腿站立,然后再向后慢慢下腰,此时两手离脚尽可能的近一些做撑地动作,抬头挺胸,两肩拉开自然成拱形。最初阶段,可在同伴的帮助下进行。软翻练习过程中,向前、向后软翻;蹭燕练习过程中,连续做很多次。全蹲压髋练习时,正面对着墙壁,脚自然靠近墙壁,两位自然全蹲,确保两膝内侧紧紧的贴在墙上。在压腿练习过程中,用腿撑地,另一条腿放在把杆之上,确保上体自然前倾后慢慢下压。侧压动作时,同以侧肩要向大腿的内侧慢慢的下压,而异侧的肋应尽可能的向上翻;在后压动作时,上体应当后屈,支撑动作时半蹲;在压腿过程中,髓要正,提臀牧腹,后背要保持挺直,腿外开挺直。

2艺术体操身体协调性练习

在艺术体操身体协调性练习过程中, 首先应当练习时空感,即定距离、定点抛接。对于视野达不到的部位接器械、或者经滚翻、360度转体后接器械;在非对称性练习过程中,可以进行徒手、手持双球、 双棒或者双带做动作。在此过程中,两手动作不能一致、不能相互对称。比如,一臂向后绕环时,另一臂应当向内绕环;如果一手1拍内拍球1次,则另一手1拍内拍球2次做螺形;一手向后做大绕环时,另一手就要在体侧做小绕环动作,总之不能相同,实施艺术体操身体协调性练习的有效手段。

3艺术体操身体力量练习

职业院校的艺术体操身体素质练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力量上的练习,尤其要注意发展艺术体操练习者的下肢弹跳能力,加强腰、腹以及背肌能力的培养。

首先,下肢弹跳力练习。在脚上绑上1公斤的沙袋,原地纵向起跳。原地跳起后, 在空中做吸腿动作,保持上体正直,迅速伸展后平稳落地。按照这一动作要领,连续快速的多次进行动作。单脚连续跳练习过程中,两脚要进行交换练习,快速起跳后连续做跨步动作。

其次,腰、腹以及背肌力量练习。快速进行仰卧起坐练习。仰卧练习时,屈膝、 或者选择直膝方式,上体快起,背、肩以及头部依次慢慢的放下,然后在快速的仰卧举腿;在此过程中,两腿应当同时快速的举起来,然后放回原处;快速仰卧两头起练习时,上体、下肢同时收拢,以手碰触脚背,轻轻放下,如此动作重复多次,然后突停臀保持平衡;在三十秒仰卧交叉摆腿练习时,仰卧举腿至少要保持30度,而且两腿上下做小摆腿动作,幅度小、速度快。在俯卧起上体练习过程中,俯卧,保持两臂自然上举,同伴可适当压住练习着的脚, 对上体快速抬起,抬头挺胸。仰卧两头翘练习过程中,快速挺身并使两头自然上翘,手臂自然上举、侧举;重复多次后突停腹平衡后,手臂呈波浪形动作。

4艺术体操速度练习

速度练习过程中,应当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规定动作次数,比如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小五花动作,完成规定数量的收腹举腿动作。同时,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次数最多,比如十秒内做踢腿动作,争取次数最多;三十秒内做仰卧起坐,次数也要最多。连续快速跳过折叠绳,听音乐或者按音乐做规定动作,比如听快速击掌声, 然后做仰卧两腿上下小摆动。连续跳绳几分钟,增加运动密度,做成套的速度练习. 超成套练习。同时,可以采用听哨音颠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灵敏度、反应素质。具体方法是在空地上站好,间隔一定的距离,握球拍、乒乓球。在老师的指令下,吹一声哨子,学生颠低球;吹两声哨子,学生颠高球。交叉进行锻炼。同时,还要进行转体颠球训练,教师喊转体,此时学生转体360度,再颠球。采用交叉步跑的方法,培养速度素质和学生的步法移动意识和能力;学生原地站立,然后下蹲,双手撑地, 两腿向后伸直,再收腿成下蹲,双手离地, 人站立;连续做同样的动作。

5艺术体操耐力训练习

艺术体操训练强度非常的高,而且对人体的耐力和机能要求也非常的高,需要运动员有高强度的耐力,以免因疲劳而影响其平衡能力。人体过度疲劳影响人体平衡,另外,劳动负荷影响人体平衡功能, 指出劳动负荷加大,身体动摇的各项指标均倾斜方向上增加,而动摇速度却影响较小。两足站立宽度的缩小可提高重心动摇的位移和速度,而且在左右方向的影响比前后方向更明显。注意到手指尖对周围环境的轻接触,可以增加本体觉的输入,减少重心动摇的程度。

6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当前职业类院校体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需在艺术体操专项身体素质练习过程中加强重视,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与改进。

摘要: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是体育艺术体操教学的基础部分,随着现代艺术体操新规则、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更新,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实践中应当对艺术体操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方法进行总结和重新审视。本文将对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艺术体操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上一篇:党员示范岗下一篇:医疗行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