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国际化论文

2024-05-13

行政法的国际化论文(共3篇)

行政法的国际化论文 篇1

摘要:对国际航运业进行管理的管理机构、管理职能、管理规则、管理人员与管理机制构成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的5大基本要素。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就体现在国际航运管理活动中各自不同的地位或作用上, 由此构成了国际航运行政管理活动中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行政管理体系。

关键词: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以及我国对国际海运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 要求我国的国际航运行政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转变, 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国情, 与国际接轨的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文中试图就我国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要素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国际航运行政管理的体系结构作一探讨。

1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 即指国际航运行政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管理权限划分以及一系列在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规则、规范、运行机制等所构成的体系。因此,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应包括对国际航运进行管理的管理机构、管理职能、管理规则、管理人员与管理机制5大基本要素[1]。

1.1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制

包括国际航运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能权限划分的制度。

1)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机构设置

一方面指从事国际航运行政管理的独立工作单位;另一方面还指各管理单位内部具体从事某一专业管理的工作部门, 其机构的设置取决于国际航运行政管理职能与对应权限的科学划分。

2)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职能权限划分

即将国际航运行政管理的各类业务职能赋予相应的管理主体, 划分管理权限则是在配置职能的基础上同时界定相应的权利范围。

1.2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规则体系

即国际航运行政管理活动中应遵守的基本准则, 同时也是保证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制运作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基础。国际航运行政管理规则体系应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政策规定;行业、专业技术标准与规范;各级各类管理机构的具体作业制度、运转章程等。这些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标准规范的制定, 应目标明确, 相互配套, 形成体系。

1.3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在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制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交换物质、能量与信息, 彼此联系作用的方式及规律, 就是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包括引导机制、协调机制、反馈机制、监督机制和公平贸易机制。

1.4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人员配置

即国际航运行政管理机构中各级主各类技术人员的数量、结构与素质要求。

2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构成要素关系分析

构成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的各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体现在国际航运行政管理活动中各要素不同的地位或作用上, 体现在国际航运行政管理活动中各要素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过程中。

在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中, 管理职能是管理体制设立的基本前提, 管理机构是管理体制存在的物质基础, 管理人员是管理体制有效运作的动力源泉, 管理规则是管理体制运作的规范准则, 运行机制是管理体制有效运转的根本保障。

3 我国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构建目标

我国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的我国国际航运发展的基本目标是:通过20a的努力, 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运商船队, 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对外贸易和国家安全的需要[2]。围绕这一目标, 我国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目标应该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 与国际航运市场相适应, 与国际航运事业发展相符合, 机构设置健全, 职能配置合理, 管理规则规范, 人员配备精干, 运转高效的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

4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根据上述目标, 提出建立我国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的原则如下。

4.1 集中统一原则

集中统一应作为国际航运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首要原则。这是因为国际航运行政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行政管理、国际惯例、国际海运管理条例和法规, 不仅要考虑国内的情况, 还要考虑国际环境,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涉外性, 是其它行业行政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 必须设置集中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

4.2 精简高效原则

在我国机构改革中, 精简高效是各行各业共同的改革目标,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也不例外, 要求管理有效、政令畅通。因此, 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3 行政特管原则

国际航运与国内航运以及其它运输方式相比, 具有涉及面广的特点。不仅涉及国际航运系统的各个环节, 而且涉及国际政治、贸易、经济、金融、法律等因素。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国际航运的管理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 体现了较强的行业和行政管理特点。因此, 要根据国际航运行政管理的特殊性, 给予管理部门一些特殊的权限、特别的政策和特殊的组织形式, 以使国际航运行政管理达到高效的目的。

4.4 调整完善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进行了重大变革, 在行政机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培育市场机制、强化行业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3,4]。但也应看到, 国际航运的单级 (中央级) 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对国际航运进行行业管理的需要。因此, 应对目前的国际航运行政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完善, 积极推进中央、省地 (市) 多级管理, 合理配置各级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 合理划分管理权限。同时, 要处理好中央各部委之间的分管关系, 各部委之间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分管关系, 中央与地方分管的关系, 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 完善国际航运行政管理机构。

4.5 系统管理原则

系统管理原则是指在国际航运行政管理过程中, 既要有纵向的分级管理, 又要有横向的分工合作。国际航运行政管理的内容和具体任务, 涉及到方方面面, 而且每个方面的任务又因技术、经济要求不同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 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机构之间、岗位之间的协作、协同, 提高国际航运行政管理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 在国际航运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中, 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管理的幅度、管理的范围。层次过多, 则管理人员多, 容易人浮于事, 行政费用高;管理层次过少, 则容易造成管理幅度过大, 工作不能够深入, 指挥无力。要确定好不同的管理层次, 明确各管理层面的责权利。对上下级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 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分管的关系, 以达到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转。

4.6 规制化原则

所谓规制化原则, 即制定符合中国国情, 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国际航运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政策规定、行业、专业技术标准与规范、各级各类管理机构的具体作业制度等。

4.7 执行与监督分设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中的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应分开设置, 不应合为一个机构。这样做有利于使监督机构行使行政监督职能, 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在强调监督的同时, 履行为被监督部门服务的职能, 做到既监督又服务。

5 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结构

关于我国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的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各级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权限划分、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管理规则制定以及运行机制的实现等分析, 将另文阐述。

参考文献

[1]刘舒燕, 王少梅, 方芳, 等.关于我国国际航运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 2002 (2) :206-209.

[2]杨利华.交通部提出加强水运行业管理工作新思路[J].中国水运, 2000 (7) :24-253.

[3]彭翠红.关于我国航运管理体制的研究[J].水运管理, 1999 (3) :2-6.

[4]王明志.国际航运市场形势和我国国际航运行业管理设想 (上) [J].水运管理, 1998 (11) :14-17.

行政法的国际化论文 篇2

一、登记数据的概念及其分类

1.登记数据(registers)的概念。登记数据是指以特定群体或物群为登记对象的数据库,需要及时加以更新以反映数据口径与特征的变化。登记数据统计的特定对象可以指居民、住所、道路上的车辆、未就业者申请人、纳税人以及领取社会福利的人等。一般来讲,适合官方统计使用的登记数据必须满足两点要求:一是计算机可处理;二是登记对象必须清晰可识别,满足第二点的重要条件是拥有编码系统,例如身份证号、住址编码等。在没有编码系统的情况下,若登记对象的信息足够多,仍能做到登记对象可识别,但技术难度、工作负担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大。

2.登记数据的分类。登记数据的分类有多种方式。若按照登记数据的范围和用途分类,可分为基础登记数据和一般登记数据两种。基础登记数据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其可信度高、统计范围广、用途十分广泛,典型的基础登记数据包括人口登记、地产与房产登记、商业企业信息登记、税收登记以及就业登记等。除基础登记数据之外的其他登记数据都是一般登记数据。

若根据登记数据跨越的纵度分类,可分为时间序列登记数据和横截面登记数据。时间序列登记数据是按照时间顺序登记的数据,数据登记对象相对固定,但数据定期更新,例如税收数据;横截面登记数据则是一种特殊的登记数据,只用来描述某一时点上的数据状况,数据并不更新,这是横截面登记数据与时间序列登记数据的重要区别。举例来说,每年申请进入大、中、小学校的人员信息属于横截面登记数据,因为该数据只是当年入学学生的信息,下一年的登记信息与当年的数据没有任何联系。

二、对登记数据的几种应用方法

1.直接使用。直接使用登记数据进行统计,有两层含义:一是统计产品直接取自同一登记数据源,不再需要链接其他登记数据,这种方法从技术上讲简单直接,但必须进行必要的逻辑检查,以修正明显错误的登记数据。实践中,直接使用登记数据进行统计的指标包括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人口数量、部分商业数据、收入和财产统计、教育统计、犯罪统计、建筑物与居住地统计等。二是直接利用登记数据生产新的数据。例如,在没有家庭信息登记记录的情况下,一个住户单位可以定义为拥有相同住址编码的人组成的,而不论其是否有血缘关系,即一个住户单位包括同居一室的所有人,因此,利用居住地编码即可获得住户单位的数据。

2.用作估算。仅利用一个登记数据源很多时候都无法统计所需的指标数据,需要利用多个登记数据源才能达到统计目标。例如统计个人的主要经济活动,就需要同时访问多个登记数据源,单个数据源不一定是全面的,多个数据源可以做到互相补充。同一个人的信息可以从不同数据源中取得,应该选取最可靠的数据源。在设计调查问卷和建模时,利用一个或者多个登记数据库可以推算出最优参数值,从而对统计指标进行估算。

3.用作抽样。利用登记数据库可以进行抽样调查、选择抽样框以及样本更新。以人口登记数据系统为例,可以利用人口登记数据库中存在的大量人口特征信息来定义总体及选择样本框,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址、子女数量和民族等。选择抽样框,既可将总体分层,也可对个体数据进行聚类。人口登记数据库中有详细的地址信息,方便对抽取的样本进行调查访问。利用登记数据,还可以对抽样调查数据的质量进行检验。首先,通过比较登记数据库与抽样数据可以检验发现抽样调查中数据录入等错误;其次,利用登记数据可以对在调查中没有反馈以及缺失的调查数据进行较好的补充。值得一提的是,当采用非等概率的抽样方法时,需要调整抽样权重,调整后的抽样权重使从登记数据推算的总体分布特征更加精确。

4.用于生产各类统计产品。在生产、加工统计数据产品时,登记数据具有多种用途。可分别用于结构性统计、变动性统计和密度统计。结构性统计是对系统中各组成部分所占比例的统计;变动性统计既包括数量变动也包括属性变动的统计;若将结构性统计与变动性统计结合进行密度统计,例如不同年龄群体的出生率统计等;有的统计数据是链接不同登记数据加工整理出来的。例如链接“建筑存量、居住存量统计”和“居住者统计”可以进行“住房条件统计”,用以描述每个家居单位的居住条件。

三、一些国家的做法与经验

(一)芬兰

芬兰是世界上利用行政数据进行官方统计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芬兰利用行政数据进行统计可追溯到1970年,最初主要用于人口和家庭调查。经过40年的不断发展,芬兰现在96%的官方统计产品直接从行政注册数据中获得,通过对芬兰成功经验的研究发现,利用登记数据进行官方统计,立法是前提,编码系统和登记系统是基本的技术条件,而行政机构之间的合作则是有力保证。

1. 强大的立法保证。

芬兰利用行政数据进行统计具有强大的立法保证。国家立法支持充分利用现有行政数据资源,避免重复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关法律以保证行政登记数据的使用。芬兰统计法案[2004]将“尽可能地使用行政记录进行官方统计”作为基本统计原则,并授权芬兰统计局链接行政数据的权利,同时对数据保密作了规定。

芬兰立法规定,当且仅当第三方以科学研究或者官方统计为目的时,行政机构可将行政数据提供给第三方。这也是欧盟地区数据保密的指导原则之一。尽管芬兰政府倡导的基本民主原则、及时了解政府机关的行为是公民的权利,但是当登记数据信息被统计部门所使用后,公众知情权将受到约束。因为对统计机构来讲,数据保密以及获取可靠的公众信息十分重要,芬兰统计法案规定,除了那些关于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的信息以及某些特定的商业登记数据外,从行政记录中获取的数据必须保密,因此,公众知情权对统计机构保存的统计信息将受到限制。在芬兰,数据信息只能单向传递,即从行政机构传向统计机构,也就是说,决不允许统计机构将结果反馈给行政系统。为了尽可能不暴露数据信息,芬兰统计法还严格限制利用带编码的行政数据生产统计产品。

与传统统计调查问卷的方法相比,使用行政登记数据进行官方统计更容易满足数据保密性的要求。例如,在1980年的人口普查中,有350个地区统计机关、2200名临时性雇员参与了问卷调查与数据处理工作,很显然这很难确保高标准的数据保密性。对比之下,行政登记数据具有计算机可读性,并存储在计算机、软盘或者硬盘中,不用传递纸质调查问卷。因此,目前芬兰使用行政登记数据进行官方统计系统只有有限的人才可以有权接触到原始数据。

2. 完善的编码系统。

完善的身份认证统一编码系统,是芬兰连接各种不同登记数据从而生产官方统计产品的重要先决条件。缺少诸如此类的编码系统将为统计工作带来沉重负担。芬兰在1963年就建立了居民身份证号码系统,此外该国现今还拥有地产、房产、居住地和商业企业等相类似的编码系统。以下是几种编码的规则:

(1)身份编码(Personal identity code)。芬兰居民身份证号码系统的编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居民的出生日期。第二部分是对同日期出生的人进行排序,其中女性使用偶数,男性使用奇数。第三部分是修正码。此外,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几个简单的特定符号显示出生年代,即:

——用“+”代表1800年代出生的人

——用“-”代表1900年代出生的人

——用“A”代表2000年代出生的人

例如身份编码为170475-029F显示1975年4月17日出生的一名男性。“F”为校验码,它是根据前9位数字码,按照ISO 7064:1983.MOD 31-2校验码计算出来的检验码。

(2)地产、房产与居住地编码。地产编码(real estate identifier)是由地产所在城市码(AAA)、所在村、镇码(BBB)、地产区码(CCCC)以及修正码(T)构成。在地产编码后面继续标明建筑物编码(DDD),即为房产编码(Building code)。若在房产编码后加入房屋单元(E)、公寓码(FFF)后,即是居住地编码(dwelling code)。上述地产、房产与居住地编码的关系和组成结构见图1:

在图1中,每一个居住地编码都代表相应的居住单位。若该居住单位用作商业经营,房码(FFF)必须在800至999的数字区域内。若该居住单位用作个人居住,则房码(FFF)必须在001至799的数字区域内。该套编码完整地串联起住所、居住地点、居住建筑和居住所在地区等信息。居住地编码不仅在芬兰住建部登记注册,同时也在人口登记中心被记录为“住所码(domicile code)”。针对特殊人群,如居住在外交和某些机构的人员,则另行规定其编码,对流浪人群,其居住地编码只编制到居住地一级。

例如,芬兰艾斯堡市一居住地址为Juhaninkuja街3号D单元8房,邮政编码是02800,该居住地的编码为:

芬兰统计局利用人口登记部门保存的个人住所码进行居民家居调查,根据拥有相同住所码的人被定义为单个居民家居单位。

(3)商业身份码。根据芬兰商业信息法案,新成立的法人单位必须拥有商业身份码(Business Identity Code),作为开始运营的通告。由芬兰国家专利注册局以及芬兰税收总署两个部门保存商业身份码。商业身份码最多可达7位数,由一系列数字和一个校验码组成。

3. 完整可信的登记系统。

收集行政登记数据是出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例如税收和社会治安管理。芬兰的登记系统与个人的基本权利和活动具有较高的关联,因此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例如,个人住所登记数据是申请护照、结婚和离婚、葬礼和财产分配的基础数据,每个人只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才能够享受到特定的公民权益。

受益于芬兰全面完整的登记数据,芬兰成为世界上继丹麦后第二个完全使用行政数据进行人口普查的国家。芬兰选取一组基础登记数据和30多种一般登记数据进行人口普查。其中所使用的基础登记数据包括:由芬兰人口登记中心掌握的人口信息系统与建筑、居住地信息系统、以及芬兰统计局掌握的商业登记信息。这几个基础登记数据源可以覆盖所有在芬兰居住的人、建筑与居住地点和商业公司及其产业活动单位;该人口普查体系所使用的一般登记数据包括:税收登记、就业保险系统、就业申请登记、社保登记等。

4. 行政机构的合作框架。

与芬兰统计局实现数据共享的行政机构包括:芬兰车辆管理署、赫尔辛基市政府、国家土地调查局、司法部、国家专利局、国家税收委员会、人口登记中心、芬兰区域机构协会。为推进与行政机构的合作力度,芬兰统计局定期开展合作论坛,并开发互惠合作项目,以及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二)加拿大

统一企业调查(Unified Enterprises Survey,简称UES)是加拿大为保证商业调查数据的连续性、一致性、广度与深度而建立的调查体系。该体系包括200多个独立的商业调查和700多个问卷问题整合而成,可提供细化到省一级的统计数据,同时又能避免各种调查的重复询问。UES遵循调查概念、程序的标准化,具体包括使用标准的概念框架,如SNA体系;使用标准的产业活动分类,例如北美产业活动分类标准NAICS;使用同一商业登记数据源。

1. UES的企业数据收集过程。

UES主要收集企业数据,包括两类企业,一类是企业集团,拥有一个以上的公司或法人实体,或者在不同省份或行业均具有产业活动单位;另一类是普通企业,是单一法人实体并只有一个产业活动单位,或者仅在同一省份或行业具有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开展企业集团调查对于官方统计工作来说是个挑战。尽管加拿大只拥有不到1万个企业集团,但是产值却占整体经济的1/2。这类企业税收数据的口径是整个企业,并不是细分后不同省份与行业的所辖产业活动单位,因此无法直接利用税收数据参与统计;另一方面,普通企业数量虽然众多,但是其经济活动仅限于某一省份和行业,是完全可以使用税收数据来测量企业重要特征的。

1997年为UES试点年,该年的调查包括四个内容,一是6000家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的调查。二是约4000家被调查大型企业集团的产业活动单位,涉及农业、建筑、餐饮服务、租赁、旅游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以及出租车7个行业。分别收集企业的生产、就业和销售数据,用以进行上述行业的产品统计、分省或分行业增加值的统计等。三是规模大小不一的11000家普通企业,如前所述,从普通企业获得的数据可与税收数据进行链接补充。四是使用行政和税收登记,以使调查结果更加有效。

2. UES样本框架与设计。

UES在加拿大统计局的商业登记(Business Register)中抽样,该登记系统的参照基础是北美产业活动分类标准。在抽样以前,要按照省份或者行业对总体进行分层,在每层中去除那些收入占总体收入的比重不到10%的小型产业活动单位,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减少小公司的回答负担。

在UES,最大的样本规模达到了15000家产业活动单位以及6000家企业。统计调查部门借助信件、电话访问(CATI)等对所选对象在财务年度的交易情况进行调查。当出现数据缺乏连贯性、缺失值等问题时,有时需要人工分析加以解决,也有很多时候要利用税收登记数据加以补充。

3. UES如何使用税收登记记录。

在样本设计时,被去除的那些收入占总体收入的比重不到10%的小型产业活动单位数据主要根据税收登记进行估算。

1998年,加拿大税务机关建立了财务信息通用指数,具有一定的税收数据收集价值。1999年下半年开始,加拿大税务机关推动收集基于GIFI指数的收入与平衡表申报工作,公司需要填写T2表格。到了2001年,非公司制的商业经营者需要填写T1表格。GIFI指数的创建对使用登记数据完善UES中小规模产业活动单位的数据进行了补充和估算。

四、国际经验与启示

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初步建议:

1.加强立法保证。

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简称《统计法》)第二章统计调查管理的第十六条虽然明确规定统计调查要“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但该条款的执行力度不足。《统计法》中该项规定流于形式化、表面化,主要表现在没有详细规定在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时统计部门的职责、各参与部门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也没有规定行政记录提供机构与统计机构双方的法律责任以及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和具体的责任认定与处理,更加没有规定对数据共享进行保密的配套措施。总之,我国对这条规定的贯彻程度有待加强。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统计法》要详细规定行政登记数据提供方与使用方的责任与义务,建立监察机制与问责机制,提高统计法的法律效力;其次规范行政登记数据的使用,详细规定行政登记数据的使用方法和工作流程,使行政登记数据的提供方与使用方能够依照法律规定工作;再次,对于使用行政登记数据生产加工的统计产品,要建立配套的保密措施,要根据统计产品的对象及其使用目的建立发布机制。

2.完善统一编码系统和登记系统。

建立统一的社会编码系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但是我国现存多种编码,如企业就有税务登记证件代码编码、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编码、社会保险登记证编码等多种编码。再如公民拥有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登记手册编号以及多种社会活动的编码。这种情况使得链接不同登记数据的困难加大,对利用行政登记数据造成阻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统计的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要注重加强理论研究,解决在官方统计中使用行政登记数据的技术性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使用登记数据仍然面临许多并未解决的细节问题,例如登记数据缺失问题;数据变动记录期与实际发生期不相符合的问题;当身份识别编码不唯一时,如何进行不同登记源之间的数据链接问题等等,我国应该不断加强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要加强对统计科研方向的科学引导,对涉及官方统计制度、方法的科研项目应给予扶助。应联合登记数据的管理部门开展调研,全面摸清登记数据的基本情况。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开始注意到使用登记数据进行官方统计的优点和先进性,联合国统计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交流问题与经验,我国应认真交流并积极实践。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工作,不断完善行政登记系统、提高行政登记数据质量。利用登记数据进行官方统计,登记数据本身的质量至关重要,我国必须加强该类基础性工作,不仅要完善登记制度,也要从整体上把握、整合各类登记数据,从而提高登记数据的覆盖范围,数据口径始终保持一致、数据得到及时更新。基础性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需要协调技术与行政的关系。加拿大基于国民经济核算框架下的数据收集和估算体系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逐步建立起来。国家统计局应根据未来官方统计发展的方向,发挥科学严谨、锐意进取的统计工作精神,走不断深化中国统计方法改革的长远道路。

3.加强行政机构的合作。

统计机构与各行政机构应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在官方统计中使用行政登记数据。由于登记数据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管理,因此数据能够实现共享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但是这对我国官方统计来讲却是不小的挑战。从外部环境讲,我国各行政部门存在一定程度的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直接为部门数据共享造成了行政障碍。从统计工作讲,我国官方统计调查机构管理机制仍需完善,“数出多门”现象仍然存在,即使在同一统计机构内部,数据获取也有一定障碍。这些现状不仅不利于社会统计,而且也不利于国家进行社会管理。例如,我国曾出台调控政策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购买多套住房的贷款成本,但是民政局、公安局与银行之间的数据信息彼此分割却给政策的执行造成很大难度,政策的执行效果受到影响。

行政法的国际化论文 篇3

1 绿色机场设计案例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是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驻地航空公司, 东航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基地行政综合区位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南部工作区B4-2地块, 总用地面积112200m2, 规划总建筑面积207000m2, 由综合办公大楼、FOC办公大楼、培训中心、机组中转过夜酒店、外场车队办公用房及7栋综合宿舍楼组成。是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技术设施先进、实用性与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建筑群。

2 节能与能源的利用

2.1 昆明气候特征

昆明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 7~8月气温在20~25℃之间, 极端最高气温28.3℃, 冬季平均气温12~15℃, 极端最低气温-1.8℃, 年均气温20℃左右, 干湿分明, 雨季集中, 光照充足, 日照百分率58%, 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年平均风速为2.1m/s。冬温夏凉, 自然气候舒适宜人。

2.2 节地与室外环境

合理确定建筑规模和面积指标, 科学合理的进行总平面布局和建筑设计, 从根本上改善办公环境。总平面布局应用一条贯穿南北的景观轴, 将场地自然的分成东部沿机场高速一侧为办公区及西部机务区, 功能分区明确, 减少干扰, 有效地节约土地和能源。

昆明气候属温和地区, 但冬季没有日照的空间温度较低;夏季温度不高, 但太阳辐射特别强烈。设计尽可能使非均质的并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气候资源始终物尽其用, 运用科学的总平面布局, 争取日照时数、日照量和日照质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采用遮阳、隔热及智能建筑技术, 减少资源消耗, 创造良好的室外物理环境, 提升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见图1)

3 绿色机场节能设计

建筑单体设计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国标GB50189-2005) 控制相关参数, 以达到节省能源目的。遵循建设绿色机场的要求, 充分体现节能型、环保型、科技型的设计理念。使用经济合理的适用性生态技术:

3.1 建筑节能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 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使用再生、生态建材, 优先使用本地化建材和3R (Reuse, Recycle, Reduce) 建材;减轻建筑自重, 减少混凝土和钢材用量, 节地、节约资源。

通过对场地和室内外的风环境、热环境等进行分析, 充分考虑建筑物周围环境、建筑布局、太阳辐射、气候、室内热源等因素, 设置庭院、天窗, 充分利用自然光, 降低人工照明能耗, 提高室内视觉舒适度;组织诱导自然通风, 合理选择、确定自然通风区域, 使窗户的设计, 在增加自然采光和减少热量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

由于昆明的太阳高度角较大, 综合办公大楼的玻璃幕墙采用双层自然通风玻璃幕墙, 在获得良好的自然采光的同时, 大幅减少直射入室内的阳光, 节能、低辐射玻璃幕墙使用率>80%。

屋面采用覆土种植屋面或盆栽植物做屋顶绿化, 植物吸收光能, 土壤形成较好的隔热效果, 形成立体绿色景观。屋面顶部适当设有的遮阳顶板, 既遮挡阳光, 提供阴凉, 又利于空气将热量带走, 有效遮挡直射阳光。

3.2 给排水节能

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减少污染, 生活热水采用太阳能集热器作为热源, 并与空气源热泵为辅助热源;水泵均采用节能型电机;优先采用节能供水系统, 管材、附件及设备的选取和运行不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 设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和排放措施。卫生器具均选用节水型洁具, 节水设备和材料使用率100%;节水率>10%。

根据地形、地貌等环境条件设置雨水排放、渗透系统, 实行雨污分流, 有效地改善微气候和生态环境, 减少排水系统负荷以及雨水高峰径流量, 室外透水地面大于40%。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实现污、废水资源化, 保证再生水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 高效合理使用再生水。污、废水排至机场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餐厅含油污水经专用隔油池处理, 含油污水预处理率达到100%, 污水纳管率达到100%。

3.3 电气节能

采用节能型变压器、低压电容器补偿、高效节能型电子镇流器荧光灯, 以减少电能损耗;设置综合自动化系统, 对各种遥测数据、合分闸操作, 开关检修及系统事故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保存。通过遥测、遥控合理调配负荷, 记录高峰低谷的用电记录, 实现优化运行, 有效节约电能。

采用照明节能技术, 实现照明按使用功能分区、分时控制设计, 满足各功能空间工作平面照度、照明均匀性,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使用节能光源、高效灯具, 设置照明感应、智能控制措施, 通过智能照明灯光控制系统, 实现照明节能智能化, 减少建筑物系统照明的用电量。节能光源、高效灯具使用率100%。

采用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系统设计、节能设备和传输介质:合理布置变配电所位置、采用国家认证的节能设备, 提高设备可靠性、减少无功损耗;采用变频技术和设备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控系统, 根据经济电流密度法选择线缆;变压器、电动机应按“能效限定值能效等级”中的节能等级要求选择能效高的产品。

能耗的分项、分区计量与控制。建筑冷热源、照明、热水供应及电梯设备等部分能耗实行分项和分区计量、控制。

4 绿化景观设计

绿化景观设计从城市形态、空间模式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入手, 着重研究场地的视觉景观与环境行为, 并通过营建环节实现三维空间的意向设计和景观策划。

通过创造与设计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寻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点。景观设计引入东航文化理念, 突出景观创作中的“东航文化品质”和“东航文化精神”, 创造在视觉感受力上的多元文化样式, 将“东航文化”物化在具体景观空间和形态之中。

4.1 人性化交往空间

设计采用公共、半公共、私密、半私密四种层次的依次变化分别打造满足各种功能需求的室外空间系统, 运用先进的绿色建筑生态技术, 使环境系统以及能耗系统都达到更高层次;节约能源和利用新型能源;从根本上改善办公环境。

4.2 绿化景观的功能性、观赏性

运用科学的绿化布局, 起到夏季降温、平衡太阳辐射, 冬季阻挡冷风吹袭, 争取日照的作用。在场地在中部设绿化广场和水池, 作主要景观和景观轴, 沿文化长廊设景观绿化带, 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道路之间通过景观节点、景观小品等营造出具有浓厚企业文化气息的现代建筑空间特色。

绿化景观与建筑有机融合, 丰富了空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同时又使得建筑的维度得到拓展, 各个不同的方向角度都可以得到由建筑形象与景观配合的良好的空间效果。使人们可以安静畅快的游弋于优美的景观环境中。

4.3 植物配置

植物是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元素, 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植物景观设计集中体现在植物配植的形式美规律及植物构成的园林景观的空间结构。设计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态、色彩等自然因素的特征, 塑造有生命活力的植物景观、美化环境。

在场地中部设置四季常绿, 季季有花的大面积绿化, 尽量采用乡土植物, 选择适宜昆明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并采用乔木、灌木、竹类、草地的复层绿化体系, 乔木采用银杏、滇朴、榕树、桂花、栾树, 灌木采用小叶女贞、杜鹃, 竹类采用凤尾竹、慈竹等。

4.4 水景设计

在综合办公大楼两侧设浅水池, 水与建筑相互应衬, 使大楼更显简洁、大气。同时, 利用水蒸气的蒸发降温作用, 减小夏季办公楼外表面的辐射热, 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在中央绿化广场设置人工水景, 形成“喷水”、“跌水”、“流水”、“池水”等不同形态, 形成人工和自然系统的生态连续性景观。

5 环境保护

5.1 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2%;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占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比例>10%。

5.2 垃圾分类与处理及回收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回收货品中的垃圾分类3类, 无害化处理100%, 再生利用率≥50%, 填埋减量≥30%;垃圾经密封包装后, 集中外运, 由机场统一回收处理方式。

5.3 空气质量

控制直接燃烧物、污染物的排放, 厨房的排风均经过油烟过滤器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高空排放, 确保厨房及其周边的空气质量。

6 结语

东航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基地行政综合区工程设计根据昆明的气候特征、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进行绿色机场设计, 规划和建筑设计充分体现安全、绿色、节能、环保、科技、高效的理念;工程技术先进可靠, 工程投资及设施配置合理, 建设费用经济, 技术经济性好, 运行安全, 运行费用低, 节约资源和能源, 管理高效, 有利于环境保护、维护便捷等特点;为节能、环保做出了贡献。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 绿色建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绿色机场的设计理念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绿色机场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在确保机场基地布局科学合理、运行管理高效的前提下, 将“绿色机场”理念贯穿于机场基地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充分体现节约、环保、科技和人性化, 为机场基地在全寿命周期中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绿色,环保,人性化,节能

参考文献

[1]李龙海.绿色机场航站楼节能设计[J].建筑节能, 2008 (11) :96.

[2]陆燕, 胡仰耆, 卫丹, 王韦卿.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节能研究[J].暖通空调, 2008 (06) :78.

上一篇:PVDF传感器下一篇:保定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