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异化

2024-10-10

信息异化(共12篇)

信息异化 篇1

现代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储备和检索的信息资料仓库承担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艰巨和复杂的任务。大学图书馆中提供的现代信息检索服务,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高级检索出现后, 信息资源进入到了一个资源海量、信息爆炸、数据更新快速冗杂和沙漠化的时代。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依赖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个人健康, 导致了人们在信息面前无所适从。信息异化已经成为信息领域之内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

1 信息异化的内涵、外延及在现代信息检索中的表现。

信息异化中包括两个关键词:信息及异化。本文中所指的信息是指一切经过人类利用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形式加工过的自然信息, 既包括有形的纸质信息等, 也包括无形的电子信息。异化, 指主体在一定发展阶段分裂出其对立面, 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黑格尔曾对此做出过深刻的阐述:“在历史里面, 人类行动除掉产生它们的目的, 在取得的那种结果———除掉他们直接知道欲望的那种结果以外, 通常又产生一种附加的结果。他们满足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但是, 还有潜伏在这些行动中的某些东西, 虽然它们没有呈现在他们的意识中, 而且也并不包括在他们的企图中, 却也一起完成了。” (1) 在马克思看来, 所谓异化, 是指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对象同劳动者相对立。“劳动所产生的对象, 即劳动的产品, 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 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 同劳动相对立。” (2) 在信息创造传播和使用的过程中, 人是主体, 是发信号者;信息是客体, 是被创造物。所谓信息异化就是指在主体对客体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了信息生产和信息消费之间的矛盾, 使主体丧失了控制信息的能力和原有的内涵, 并为信息所奴役、支配。

信息异化的表现很多, 在现代信息检索中的表现也尤为突出。作为现代信息检索的使用者、操作主体—人, 对现代检索手段产生了盲目的依赖, 面对大量信息时无法自主地对信息进行掌握和支配, 有些人甚至患上了检索强迫症, 心理上奉行信息至上主义, 对信息盲目崇拜, 面对信息时惊慌失措, 生怕自己处于信息竞争的弱势, 担心自己信息量太少, 总是拼命下载资料、收集信息, 离开现代信息检索就会产生信息恐慌, 这些都是被信息奴役的表现。

2 信息异化出现的社会历史根源

信息异化的出现是社会进步发展中一种附加的历史必然结果。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但是信息爆炸是指依靠现代科学技术, 作为客体的信息迅猛发展。然而, 作为主体的人的认知能力却不可能在一夕之间也同时跳跃性发展, 所以, 作为客体的信息爆炸性增长和主体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就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也就是说知识匮乏已经成了信息爆炸的伴生现象。另一方面, 信息的快速生产超出了人类处理和利用的极限。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类报纸2160余种 (年总发行量达260亿份) , 但是新闻界人士认为, 中国报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内容重复, 信息量小, 质量不高的大问题” (3) 没有资料的积累, 而偏执于新信息的传递, 社会将只能是无记忆的重复运动, 最终为信息泡沫所淹没。

此外, 人的信息异化是社会压力与个人自我发展压力的结果。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竞争是以实力为基础的, 而实力需要积累。个人本身就有发展的需要, 这样在社会压力和个人发展需求的双重作用下, 人们十分关注个人知识、技能、素养的提高, 总是想获得更多信息。这就促使一些人养成了信息癖, 仅仅成为信息的收集者、整理者, 成为垃圾桶。他们整日在网上利用现代信息检索工具搜集各种信息资料, 生怕遗漏了什么重要信息, 他们进行过量过快的阅读, 过量过快的信息收集, 而没有进行思考。于是, 发起信息的人反过来成为信息的奴隶, 被信息支配, 丧失了主体性。

3 图书馆该如何帮助读者对抗信息异化

第一, 要正确认知和妥善处理“人与信息”、“网络虚拟与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 保持与增强人的主体性, 并有效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要提高人的修养及加强人的道德观, 提高人文素质。人们要利用信息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和言论, 更需要做好信息文化工作。如增强自我意识, 拓展人类的文化视野, 突破国界文化的时空界限, 改变文化的传统模式。利用信息丰富人品个性, 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使人们的道德观加强, 人文修养提高。

第二, 由于过量过快的阅读信息, 过多过杂的选择信息, 有些人甚至简单的利用信息, 对信息的思考减少, 只是做了简单的劳动或无用功。针对此种现象, 图书馆的现代信息检索中心应及时根据人们的需要整理信息, 调整、更新、优化信息把有用的信息归类、添加、移动、重组和整合, 把无用的信息删掉, 要促进信息的国内国际交流, 营造一个活泼、个性、开放、宽容的信息环境。

第三, 通过现代信息检索课程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由于主体价值观的丧失是信息异化的根源, 因此人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提倡人文精神, 引导读者遵循人与自然相协调发展的原则, 培养个体责任意识, 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侵扰和诱惑, 分辨信息的真伪与优劣, 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利用, 为个体的发展创造机会。

参考文献

①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三联书店, 1956:66.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49.

③阮海红.信息的异化与信息管理.Journal图书情报工作, 2000, 4.

信息异化 篇2

辩证眼光看异化--对技术异化的一点反思

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效益和便捷的同时,也因其异化而从人类情感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从地球的安全上给人类带来了严重危机.异化作为技术发展负效应存在的同时又有其积极意义.它以陷阱的方式隐匿在人类发展道路上,时刻提醒人们避免膨胀人类中心主义的`骄傲,从而寻求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来达到化解危机的目的.

作 者:张丽娜 张永峰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刊 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年,卷(期):20(6)分类号:B027关键词:辩证 异化 技术异化 反思

信息技术差异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篇3

摘 要:针对差异化课堂教学展开研究,尝试解决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均衡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摸索出“点燃—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关键词:点燃;自主;互助

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存在不均衡性,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老师如果一味地“一刀切”“齐步走”,会使部分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又“消化不了”,那么如何才能针对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的发展呢?笔者所在学校的信息技术备课组老师们一直探索并实践着,总结如下。

一、对差异化课堂教学的理解

初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的实质就是在课堂上,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充分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素养、发展目标以及学习习惯、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信息技术课堂的特色,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出发,比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过程和评价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差异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点燃:在每节课最初的几分钟内,如何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化为学习动力,并一直支撑着学生高效率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采用游戏互动法,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设计融入游戏之中,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自主: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单纯的演示操作只会僵化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只要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知识点,力争做到不讲授,多给予学生一些做中学、自主探究的机会。每节课将学习重难点分解,知识点分解成梯度学习任务,引导督促学生一步步达到学习目标,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选择的任务多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选择的任务可以少一些,让自主学习成为教师引导下的高品质学习活动。

互助: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表明学生非常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也非常喜欢拥有更多的朋友,中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模仿的能力很强。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搭配,将学习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学生进行搭配,互相帮助促进,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的互帮互助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增强课堂的凝聚力和和谐感。除此之外,在每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专门留出几分钟的展示时间,让小组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对进步最快、合作默契的小组进行奖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学生懂得分享、关爱和合作,进一步巩固“生生合作制”。

三、差异化课堂案例

本课题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四节《画龙点睛添文字》一课为例,从点燃、自主、互助三个角度展开介绍。

(一)点燃——“乐学”

为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文字的艺术效果,展示美妙而富有创意和艺术美的文字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设计灵感,渗透美的情感。

(二)自主——“会学”

1.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异质分组,并提供学习资源。

2.小组探索在图片中添加文字以及修饰美化文字的方法。

3.请小组代表上前展示作品及演示创作过程。

4.展示各组作品,进行评比,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表彰。

(三)互助——“學会”

合作互助学习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是分组互助成功的前提,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情况是互助学习开展的关键,小组互助学习能够更好地进行差异化教学,照顾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为他们的进步与提高提供更多的帮助。

总之,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化现状和特点,充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立足学生之间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学习发展上都达到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内的水平,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永远不会停止,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阵地。

PGIS信息差异化显示模型 篇4

1 信息差异化显示模型

传统的信息显示方法是在所有诱导标志板上显示同样的泊位信息 (同信息法) 。驾驶员对信息的反应不一致, 很难根据真实值准确预测到目的地后目标停车场的剩余泊位数。因此, 容易导致车到停车场后没有停车位的情况发生, 产生停车集聚现象, 如果在高峰时段, 更多的车将涌向热点停车场, 停车需求的不平衡更加突出。因此对于同一停车场的停车信息, 需要使不同位置的停车诱导标志板的显示有所差别。为调节停车需求分布, 增加冷门停车场被选择的概率, 本文开发了信息差异化显示模型。

1.1 适用条件

1) 驾驶员相信停车诱导标志板发布的信息是准确的并接受诱导;2) 车辆按照最短路线行驶, 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正常, 并在统计周期 (5 min~10 min) 内基本保持稳定;3) 具有有效手段采集城市道路路段和交叉口的基本交通参数, 并通过数据挖掘、数据融合等方法, 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对行程时间进行计算;4) 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停车场饱和度, 不考虑在停车场前排队的车辆;5) 具有诱导范围内各目标停车场各时刻的历史运营数据;6) 对于检测的各停车场各时刻的剩余泊位数按工作日、周末、特殊节假日等条件分类统计。

1.2 模型的构建

本本模模型型以以寻寻泊泊车车辆辆到到目目标标停停车车场场的的最最短短路路径径的的行行程程时时间间为为依据, 对不同位置标志板所显示的目标停车场的饱和度进行预测。

其中, Yi*, j, t为当天t时刻在标志板i处给出的停车场j的饱和度预测值, %;Yj, t-m为当天t-m时刻的停车场j的饱和度的测量值, %;Y'j, t为上周同一天在t时刻停车场j的饱和度测量值, %;m为车辆从诱导标志板i到停车场j的行程时间与统计周期的商取整。

设停车场j在t时刻的饱和度预测值为τj, t, 停车场j的饱和度上限阈值为ΓjU。则当τj, t≥ΓjU时, 停车诱导标志板i对停车场j的剩余泊位显示为“满”;当0<τj, t<ΓjU时, 停车诱导标志板i显示“空”。具体约束如下:

其中, vi, j为布尔型数学开关变量, 表示在停车诱导标志板i处显示的目的停车场在t时刻的预测状态。对于停车场饱和度阈值的确定, 根据停车场停车设施紧张与否可以设定为不同的阈值。一般来说, 在城市CBD等以商业为主要业态的区域, 停车需求的吸引强, 停车泊位周转率和饱和度较高,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 阈值设置应稍低;而对于其他区域, 周转率较低, 停车场饱和度不高, 因此可将阈值设置高一点。具体的阈值应该结合当地诱导小区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到。

2 算例应用

为了验证信息差异化显示模型的有效性, 本节将分别运用同信息法和信息差异化显示模型对同一实例进行计算。假设某市CCBBDD分分为为44个个诱诱导导小小区区, , 每每一一个个小小区区有有一一个个停停车车场场, , 其其中中停停车车场场P2为热点停车场, P4为冷门停车场, V1~V4分别为该区域4个主要通道的停车量 (见图1) 。

为简化模拟过程, 假设寻停车辆的最终驻车停车场与其在入口处选择的目标停车场一致。按照该假设, 每一入口停车量Vi全部到达停车场P1~P4, 如果寻停车辆到达目标停车场后没有可用泊位, 则进入此4个停车场之外的停车场, 造成停车量丢失。算例模拟时间取15个统计时段。停车场的选择概率Pij参照Logit模型, 有:

其中, θ为待标定参数, θ越小表示车辆停放选择的非确定性越高[1]。由以往的经验和具体情况, 取θ=3.2[3]。Uij为车辆从停车诱导标志板所在位置i进入诱导小区k停车场j的停车阻抗, 受行程时间和停车场泊位饱和度影响, 满足:

其中, tijk为车辆从停车诱导标志板i到诱导小区k停车场j的行程时间, min;τjk为诱导小区k停车场j的饱和度值, %;σt, στ分别为行程时间和停车场饱和度的权重, 一般由调查得到, 考虑行程时间和停车场泊位饱和度具有同等的作用, 本文取σt=στ=0.5。算例停车容量见表1, 一般情况下平均行程时间见表2, 各停车场上周同一天同一时段饱和度见表3。

min

3 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运用Matlab计算[4], 对传统的同信息法和本文信息差异化法进行模拟, 并对未使用PGIS、使用同信息法PGIS诱导、使用差异化显示模型PGIS诱导三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1 整体停车效率分析

区域停车场的停车效率可以从停车场整体饱和度、饱和度达到0.85的停车场个数、饱和度达到0.85的时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因为对于同一区域, 相邻的两周停车需求分布特点基本相同, 所以分析过程中未使用PGIS系统的情况引用上周该区域停车数据。

1) 整体饱和度分析 (见图2) 。未使用PGIS、使用同信息法PGIS和使用差异化显示模型PGIS三种情况下4个停车场累计新增停车分别为271辆, 405辆, 513辆。在模拟终刻, 未使用PGIS、使用同信息法PGIS和使用差异化显示模型PGIS的整体停车场饱和度分别为0.7, 0.83, 0.94;饱和度最大与最小值差分别为0.5, 0.22, 0.05;饱和度标准差分别为0.23, 0.14, 0.02。

因此相对于不使用PGIS, 使用PGIS能够明显提高区域停车场的整体饱和度;在使用PGIS的情况下, 相对于传统的同信息法, 差异化显示模型对区域停车场的整体饱和度的提高效果更明显, 停车需求分布更均匀。

2) 饱和度达到0.85的停车场个数及达到该饱和度时的时间分析。未使用PGIS、使用同信息法PGIS和使用差异化显示模型PGIS三种情况下4个停车场饱和度达到0.85的停车场个数分别为1, 2, 4, 所占比例相应为25%, 50%, 100% (见图3) 。

未使用PGIS、使用同信息法PGIS和使用差异化显示模型PGIS三种情况下4个停车场饱和度达到0.85的最早时间分别为t12, t5, t5时刻, 平均时间分别为t12, t9.5, t8.3时刻 (见图4) 。

可以看出, 使用PGIS诱导系统可以提高区域内饱和度达到0.85停车场的比例, 其所需时间更少。

3.2 对冷门停车场和热门停车场的影响分析

冷门停车场为P4, 分析整个过程可以看出使用PGIS比不使用PGIS的停车场饱和度有所提高。在使用同信息法PGIS和信息差异化显示模型PGIS情况下, 在t11~t12时刻两者饱和度相等, 之后使用差异化显示模型PGIS所带来的停车量增长速率较同信息法大, 并在模拟终刻其饱和度远远大于使用同信息法PGIS的饱和度 (见图5) 。

热门停车场为P2, 分析其在三种情况下的饱和度曲线可以看出使用同信息法PGIS对热门停车场的饱和度几乎没有影响;在模拟终刻, 三种情况饱和度均达到0.9以上, 但使用差异化显示模型可以提前使热门停车场的饱和度达到0.9以上 (见图6) 。

4 结论与展望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 城市停车问题日益严峻。因车辆寻找停车泊位而产生的无效巡游交通流客观上增加了城市交通的负担。本文运用Matlab模拟了城市区域停车过程, 分别运用PGIS信息差异化显示模型和传统的同信息法进行计算, 通过模拟分析得出:使用信息差异化显示模型可以主动、有效地调节停车需求分布, 使每个停车场达到较高的饱和度且达到较高饱和度的时间提前;明显提高区域冷门停车场的使用效率和机动车停车的准确率, 并未对热门停车场造成影响;从而减小城市道路上的无效交通流, 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摘要:针对PGIS传统的信息显示方法产生停车积聚和停车场需求冷热不均等问题, 开发了信息差异化显示模型, 并结合路段交通情况, 对寻停车辆进行引导, 通过模拟计算, 对信息差异化显示模型和传统的同信息法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信息差异化显示模型可以主动调节停车需求分布, 有效提高冷门停车场的使用效率, 从而减少因寻停而产生的无效交通流。

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差异化显示模型,时间序列法,城市停车,停车诱导系统

参考文献

[1]SCOOT.北京市停车诱导系统效果评价及建设策略[EB/OL].http://bbs.tranbbs.com.2009-03-16.

[2]Hai Yang.Multiple Equilibrium Behaviors and 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s with Ednogenous Market Penetration[J].Transortation Research, 1998, Part B 32 (3) :205-218.

[3]王炜, 徐吉谦, 杨涛, 等.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4]雷英杰.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5]晏克非, 陈群, 文雅, 等.基于遗传算法的停车诱导系统 (PGIS) 信息显示设施定位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6, 39 (7) :7-8.

[6]张宝玉, 周湘霆.城市停车诱导系统规划设计中诱导分区分级的确定[J].交通与运输, 2006 (10) :50-52.

信息异化 篇5

提差异化设计这个词语,是因为实在是看到了太多太多同样的网站了。很多行业都拥有几家除了域名和样式不同,其他几乎完全是一样的网站,也就是说,从战略到功能范围,到信息构架,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有页面的框架和视觉效果。

同质化的产品竞争在其他的行业中有可能还不是太大的问题,传统行业中,由于时间,地域,空间……的不同,即使存在着完全类似的两个产品,其发展和营销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例如江南的大米和东北的大米,虽然比较类似,但是人们的感念中还是很容易的将其区分开)甚至在很多由销定产的企业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出来网站制作公司以外,其他几乎都没有可能以销定产,所以在互联网的运营中,大部分公司都是由设计进行主导的,但是由于互联网淡化了空间和地域上的区分,缩小了时间的差别,这样使得很多传统营销中的手段都难以施展,这就给互联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必须能支持存在互联网特色的营销。

但是由于中国互联网行业(或者还不足以说成是一个行业)的不成熟,很多设计师由于缺乏设计的基本的判断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所以只好抄袭对手的设计,很多时候,连一个明显失败的设计,还有很多的对手抄袭,

同时,在国内,挖对手墙角的事情还是屡见不鲜的,那些同样公司过来的员工,不出意外的话,还会延续原来公司的设计风格继续下去。

这样的网站的运营很大程度上是大家比烧钱的能力,期盼着有那一天,所有的同行都一起死掉,或者是都被自己收购,但是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不希望自己的投资不要浪费,同行的死掉似乎有一点困难,很多时候都是只能无奈的增资苦撑;从令一个角度看,收购的难度也比较大,由于竞争的激烈,大部分同质竞争导致的结果都是对用户免费,而其在中国互联网免费氛围的笼罩下,很多时候,即使是所有的同行都合并起来,想要向用户收费也是非常困难的,没有收入,想上市成了另一个梦想,另一个问题是,由于之前的烧钱大战中,很多的的公司的投资都是千万美金的投入,加上溢价,在没有摸到上市的胡子前,想有谁花下数亿的美金,几乎是个天方夜谭。

白鸦在他的理论中,是及其强调创新的,但是在国内的设计师的能力范围先,完全对于一个行业的创新是及其困难的。甚至在设计出来以后,也会被许多的同行去抄袭,所以国内的设计似乎是忘记了这一点。

但是创新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的,就算是在同样的一个行业中,设计师还是能走出来很多不同的路来。

但是设计的差异性必须要有,如果在一个行业里的设计师都有不同的设计,我相信我们今天的网络会更加丰富多彩。

续:《差异化设计之二:差异化设计的例子》

信息异化 篇6

关键词:公权异化;关系;扬弃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070-02

一、常态公权异化和特定公权异化的关系

(一)常态公权异化决定特定公权异化

常态公权异化是阶级和阶级矛盾的必然产物,常态公权异化的长期存在,其实质是反映了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剥削关系,这种不平等的剥削关系渗透在生产关系和各种交往关系当中。社会制度的不断进步,虽然能够促使不同历史阶段的统治阶级,加大力度改善这种不平等关系,但不管法律如何完备,如何缓和阶级矛盾,这种不平等的剥削关系依然存在,无法消除。作为一种从原始社会末期便产生的历史产物,常态公权异化必然体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各个不同阶级国家,只是轻重缓急有所不同。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连同生产者奴隶也一同占有。即使曾出现过法典,但这个法典本身就不把奴隶阶级视作基本的“人”看待,这个法典内规定的公权力更是不受限制,并且具有极端的残暴性与极强的镇压性。奴隶主依靠这种无比强大、不可对抗的特定公权力,可以任意掠夺财富和俘获奴隶,对奴隶阶级进行赤裸裸地残暴统治。当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后,不平等的剥削关系有所改善,奴隶阶级得到解放,但人身自由依然被限制在一亩三分地里。地主阶级的地位和利益在封建法典中依然得到了绝对保护,地主通过占有土地来使农民依附于土地,本质上就是借助土地达到对农民和国家的控制。不按照法典办事的情况屡屡出现,特定公权异化现象普遍发生。不过,比起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的法律在处理不平等的人际剥削时,体现出了明显的历史进步性和缓和性,特定公权异化现象的程度也较之为轻。不管怎样,从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的比较可以看出,虽然处于不同历史阶段,就算存在着法典,统治者掌握的特定公权力仍然会与其法典内规定的特定公权利相互异化,常态公权异化不可避免地一直存在着,并具体的表现为特定公权异化。常态公权异化作为长期的历史现象,决定了不同历史阶段特定公权异化的强弱程度,一般都符合进步社会体制的特定公权异化程度轻于落后社会体制的特定公权异化程度的规律。常态公权异化的历史走向呈现U型态势,特定公权异化本质上是常态公权异化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和反映。

(二)特定公权异化反映常态公权异化

在阶级社会中,特定公权利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特定公权力维护的也是统治阶级的利益。统治者不会出于真正关心社会贫苦大众的死活而主动保障其切身利益。只有在为了维持统治地位的情况下,统治阶级才不可避免地去承担一些兴修公共设施的职能,以及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除此之外,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都是带着剥削性质的。阶级社会中深刻的内在矛盾正体现在:统治阶级作为享受特定公权利和掌握特定公权力的少数人,与社会中大部分被剥削人民之间存在激烈矛盾。原始公权利的全民性,被无限缩小并局限于统治阶级身上,统治阶级仍愿意为被剥削人民做的,就只剩下与之仍有交集的少部分公共事务。这时候的国家公权力,就看似仍具有公共性的一面。马克思也曾说过,国家权力“既包括执行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括由政府同人民大众的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1]当国家特定公权力履行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时,又昙花一现地回归到原始公权利的本来面目,这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在共同利益上的唯一交集。但是,这种交集的大部分体现,仍然带有极大的目的性和剥削性。实际上,任何一个阶级国家,都无法避开这种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因为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统治的必要前提,马克思特别强调履行这种公共职能对于维持统治的必要性,“所以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2]恩格斯在对波斯政府和印度政府关于河谷经营管理的现象考察后更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3]统治阶级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也带有剥削性,其开展的任何一个公共工程,首先都是为了保障本阶级而剥削其他阶级的。因此,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统治和公共管理虽然同时存在,但丝毫没有违背常态公权异化的共有特征。由于不同阶级国家的法律完备程度和执行情况不同,以及社会体制的进步性不同,特定公权异化发生的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总之,特定公权异化反映了常态公权异化在不同具体阶级国家中的表现,既具有常态公权异化的普遍性,又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是常态公权异化的具体存在形式。

二、常态公权异化和特定公权异化的扬弃

(一)常态公权异化的扬弃

在私有制和阶级社会条件下,国度内发生了特定公权异化现象,常态公权异化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历史产物。公权异化根源于人和人不平等的剥削关系,阶级矛盾如不彻底消灭,公权异化现象就会一直存在。人类社会只有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经济下的人际剥削和对立,从而彻底消灭常态公权异化和特定公权异化。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并不意味着常态公权异化就不存在或特定公权异化就不会发生,由于过渡期内仍受到多种历史因素影响,无产阶级国家仍然要从各方面加大力度预防公权异化的产生。恩格斯曾这样说道,“国家再好也不过是争取阶级统治的斗争中获胜的无产阶级所继承下来的一个祸害;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也将同公社一样,不得不立即尽量除去这个祸害的最坏方面,直到在新的自由的社会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有能力把这全部国家废物抛掉。”[3]13-14无产阶级国家仍然需要长期的斗争准备,只有当无产阶级国家进入“自由王国”后,阶级和国家自然消亡,社会自治组织才会重新行使最原初的社会自治权(原始公权力)。恩格斯就曾在《论权威》中这样写道:“政治国家以及政治权威将由于未来的社会革命而消失,这就是说,公共职能将失去其政治性质,而变为维护真正社会利益的简单的管理职能。”[3]277-288那时候整个社会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人的精神水平极高,人和人的关系不再存在剥削和矛盾,而是和谐相处,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至此,无产阶级国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彻底消灭,阶级对抗消失,社会自治组织成为真正意义上整个社会的代表,再也不需要国家这种特殊的阶级矛盾产物。马克思曾说道:“阶级统治一旦消失,目前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也就不存在了。”[6]289-290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的无产阶级国家,彻底实现了公权异化的扬弃和消灭,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成为“一切自由人的联合体”,人摆脱了劳动异化状态,从异化的社会关系中得到解脱。到了那个时候,也就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特定公权利重新等同原始公权利,特定公权力也重新等同原始公权力(社会自治权),公权异化经历了由最大化扬弃到彻底消灭的过程。

(二)特定公权异化的扬弃

社会发展总是不断进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必然能够经历从原始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飞跃。总共又分为六个主要的历史阶段:原始社会阶段、奴隶社会阶段、封建社会阶段、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原始社会末期,阶级、阶级矛盾和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公权异化现象,每个历史阶段的常态公权异化程度各不相同,而具体每个历史阶段中的特定公权异化程度,在同一阶级国家的不同时期也各不相同。奴隶社会阶段和封建社会阶段的常态公权异化最为严重,特定公权异化在这两个历史阶段也同样最为严重。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方社会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和神权统治,发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爆发了不计其数的罢工和示威运动后,西方国家不断被迫实施有助于改进劳动阶级生计和福利的政策。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有的西方国家甚至开展“福利国家政策”或走“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同劳动阶级的对立关系有较大缓解。比较起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解放了农奴的人身自由,社会体制具有极大的进步性,人类从此迈入了现代文明。因其提倡的自然法权、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和分权主张等,资本主义社会在公法上还对私人领域进行了较大力度的保护,法律体系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完备和成熟,执行程度也高于以往。在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特定公权利在范围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扩展,进一步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进了。特定公权力也在法律范围内得到了严格执行,特定公权利和特定公权力相互异化的现象也较少发生。总之,在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提倡的各种管理理论、分权机制、法律保障下,其常态公权异化得到了较大扬弃,特定公权异化的程度也有很大地减轻。不过,不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面如何辉煌和自我美化,始终掩盖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压迫本性。要真正消弭公权异化,只有当资本主义国家真正实行社会主义的进步体制后,才有可能对公权异化实行最大限度地扬弃。就国度内的特定公权异化而言,社会主义社会比起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对特定公权异化进行了最大化的扬弃,最具历史进步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2-13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3-764.

信息化进程中的差异化策略 篇7

(栏目策划:高晓欣xiaoxingao@sgcc.com.cn)

无论是从电力行业或电力企业集团层面, 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实行差异化策略都是必然的, 也是必要的。一个电力企业集团, 其发展战略势必有别于其他集团, 那么信息化作为服务于企业战略和协同运作的平台, 也必然与其他集团存在差异。从企业集团内部而言, 其下属各成员公司发展定位、核心业务、发展阶段不同,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需求、能力和水平也不同, 必然要规划和选择不同的信息化实施策略。

此外, 信息化作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引领企业做强做优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者, 前瞻性地引入差异化策略规划和指导本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 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信息化基础建设扎实、信息化应用从广度向深度覆盖的企业集团尤其必要。

信息化基础建设, 包括IT架构、基础数据、技术标准、基础应用、产品选择和IT治理等方面应力求标准化, 充分借鉴甚至直接应用国内外行业的最佳实践, 加速信息化基础建设步伐, 增强标准化应用能力, 提升外部市场适应能力, 在方法论上没有差异。

在IT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模式方面, 善于结合企业运营模式和业务流程, 设计创新性的应用方案, 以低成本或等成本体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优化、关键业务领域的精细化、流程末端 (“最后一公里”) 的信息化、数据信息的智能化决策支持等方面主动实施差异化策略, 以信息化差异优势赢取企业集团的竞争优势。

博士、系统分析师、高级工程师,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冀北电力公司综合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兼副主任, 198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 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 编制过物资管理、营销管理、可靠性管理等系统, 组织开发了华北电网生产管理系统, 曾参与华北电网公司“十一五”规划。

在人大读MBA时, 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差异化策略”。信息化建设的服务对象是管理, 管理模式决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差异化策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服务对象需求的多样化。

在电力行业, 发电公司与电网公司管理模式不同, 其信息化建设特点显著不同。五大发电企业之间、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的管理方法也各有特点, 其信息化道路也不尽相同。目前每个集团内部都在进行着集团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整合。国家电网公司正在进行“三集五大”的变革, 其核心是管理流程的统一,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就必须统一, 不能够再“差异化”了。

对于一个集团中各子系统的平台选择, 集中度的取舍、建设单位的选取应该以需求为导向, 坚持“差异化”原则。例如, 我们的ERP就应该选择成熟套装软件, 但是营销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 如果也选用成熟套装软件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方面我们是交过学费的。集团信息化建设会出现选用同一数据库, 导致最终没有立场与该数据库公司谈服务费, 成本居高不下, 教训值得深思。俗话说,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管理是个丛林, 迷路是常事, 与之配套的信息系统经常推倒重来不必大惊小怪。

首先, 各电力集团信息化建设存在差异是肯定的, 无论是硬件组合架构、系统部署方式, 还是系统功能定位、业务流程配置, 各集团都不尽相同。但是这种差异化并不是信息化建设本身所决定的, 或刻意追求的,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差异化的形成更多地取决于一个集团的管理体制和业务模式。

高级工程师, 现任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负责主持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 长期从事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 对发电集团的信息治理架构、系统部署体系、项目建设管理等有深入研究, 经验丰富。

例如:一个三级管理体制的集团公司, 其从上到下的定位是管控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 那这个集团的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就要考虑大集中的部署方式, 企业资产 (设备、物资) 管理系统或将部署在分子公司, 而直接面向生产运行管理的系统应部署在基层单位。如果一个集团是两级管理体系, 则信息系统的部署就会是另一种方式。再比如, 一个集团的物流管理, 涉及到物资采购、库存、备件定额等, 是采取集中管控方式, 还是采取区域联储方式, 会直接决定系统功能的选择和业务流程的配置。当然, 面对技术日新月异, 产品层出不穷的市场, 信息化建设从软件到硬件, 同一系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和组合, 这形成了差异化的一部分。但是电力集团信息化建设绝不能仅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考虑如何构建, 信息必须与业务充分融合, 承载企业的管理思想, 助力企业战略的实现。而在此过程中, 电力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将会以其不同的特点, 展示其精彩的、特有的功能。

高级工程师,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系博士, 现任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应用系统处副处长, 从事软硬件资源优化整合, 绿色数据中心等研究。

说到差异化就不得不再次提到电力行业集团化发展的现状, 注定了各电力企业从“专业化”向“多元化”转型后不得不面对的一些问题。多元化的产业必然伴随着更为复杂的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的完善、优化和变革则必须依托全新的管理思想。信息化技术所支撑的管理思想以及贯彻这一思想的执行力是每个成熟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抓手。信息化建设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提升企业相应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并通过这种提升带来竞争力, 从而在差异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占尽先机。

企业的战略要与社会环境的需求相匹配, 信息化的需求来自于市场, 不是技术驱动, 也不是政策驱动。新的需求带来了业务的创新, 并在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下大大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新业务带动了新的信息化需求, 信息化建设成就了新业务模式的实现。

坚持差异化战略, 寻找提供独特价值的蓝海市场, 是企业家的共识。但如果没有差异化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的差异化如何实现?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样要坚持差异化战略, 通过提升技术实力, 研发核心技术, 创造品牌价值, 方能在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国内市场中体现独特的竞争力, 具备全球视野。

制定差异化策略以求能效的最大化利用, 差异化的实施已经不仅只限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 而是进一步扩展到更深更广的业务层面。

我想谈的是智能用电中的差异化。在用电侧, 用电负荷、通信方式等都会根据用户特性和线路状况有所不同。对用电客户, 高峰时段少用电, 低谷时段多用电, 有利于降低用电成本;对电网企业, 可以降低电网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发电企业, 可以降低由于调峰而增加的调峰成本费用;对社会, 有利于减少或延缓电力投资, 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些优势都是电力企业差异化战略的重大意义所在。

国内外通过智能用电家庭能效管理系统 (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HEMS) 对用电侧能源进行管理。我国也试点商用了智能用电服务系列产品, 通过采用双向互动智能表计、智能交互终端等技术, 建立用户与电网之间实时连接、互动开放的数字网络, 满足差异化战略的智能用电管理和服务的需求。智能用电差异化战略作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外延, 关键点就在于根据用户特点更合理地使用能源, 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从而保障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

工程师, 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 从事智能配用电技术、智能用电家庭能效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编者的话

电力行业信息化进程中的差异化策略正是企业寻求发展模式创新与变革的方式。差异的存在使信息化工作不断优化、改造、再造, 不断接近优化的理想结果。

在电力企业集团层面的建设中, “差异化”和“统一性”是一对矛盾体。比如, 信息化工作强调将业务应用、信息资源和标准等整合于统一的平台建设。而实际工作中, 各集团间因地域、需求、规模、业务等差异直接导致信息化项目的大不相同, 甚至从决策到实践方法的差异不断扩大, 差异体现得越加明显。若各集团间取长补短, 未尝不是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值得预期的是, 在探索的同时, 催生并培养一批成熟的上下游产业供应商, 为信息化建设本身提供更好更完善的供应保障系统, 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岂不更好。

信息异化 篇8

1 信息异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

信息异化是指信息的主体人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的过程中, 因主客观因素的干预而使信息主体丧失其驾驭信息的主动权, 反而被信息所控制, 使信息成为一种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现象。究其实质, 是指信息主体丧失了主体性, 没有处理好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大都处于18岁至24岁之间, 他们的人格尚未定型, 很容易受到信息异化的影响。

1.1 信息异化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是指个体由于缺乏主见, 过分地依赖他人或其他事物而产生的一种不健康人格状态。“依赖型”人格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主体性的丧失, 依赖别人或技术、工具、信息等, 成为了它们的奴隶。在现代社会中, 这种人格障碍十分常见。这与古代社会中的奴性人格有相似之处, 都是由于个体主体性的丧失而产生的。但现代人的依赖性更加明显。古代人主要依赖权威 (包括制度权威、官员权威、父辈权威、男性权威等) , 他们在各种权威面前丧失了自我, 一味地顺从权威, 成为了权威的奴隶。而在现代社会, 一方面, 由于独生子女的出现, 现代人对父母、老师和他人的依赖感明显要高于过去;另一方面, 由于现代技术人性化程度远远要高于古代社会, 因而使得现代人更多地倾向于对技术、工具和信息的依赖。并且, 随着社会越往后发展, 这种可依赖的技术、工具和信息就越多, 从而就会出现更多的“依赖型”人格。在实际生活中, 后者比前者要更加明显, 因为它不受年龄、性别、职业等的约束。可以说, 现代人越来越离不开现代技术、工具和信息了, 他们已经陷入了现代化的漩涡中难以自拔。

1.2 信息异化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双重性”人格

“双重性”人格是指个体在不同时空中经常以完全不同的身份参与现实活动, 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格。“双重性”人格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比较严重的影响。通常来说, 患者在思考问题时长长有两套思路在运转, 影响了信息的采集, 对于结果的选择也有不利影响:患者可能引发焦虑、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双重性”人格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对自我的不满足, 追求一种理想的“超我”状态, 结果脱离了现实, 最终将会陷入理想与现实相脱节的痛苦之中。信息社会的到来, 使得大学生找到了一种解脱这种痛苦的场所———网络。在虚拟网络中, 大学生可以以一种完全不同于自我的身份出现在网络交往中, 个体原有的思想压抑和对理想的疯狂追求可以在网络上充分发泄出来。由于个体的主体性丧失, 自我意识不强, 因而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的“双重性”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片面性或虚假性。个体由于经常以一种与真实自我完全不同的身份出现, 从而陷入一种片面的或虚假的人格之中, 双重性人格随即出现。

1.3 信息异化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自我型”人格

“自我型”人格是指个体在强烈的自我依恋意识影响下, 把自我封闭在一种狭隘的自我体验中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 它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排斥他人和社会。信息社会的到来, 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整天沉迷于虚拟网络当中, 忽视现实交往, 把自我化作电子符号隐蔽起来。这种符号化的虚拟交往必然使大学生将自己从现实中的社会交往当中解脱出来, 完全封闭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交往中。“自我型”人格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没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即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我型”人格与人的社会化是相反的, 即与社会性人格是相对应的。

1.4信息异化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轻生型”扭曲人格

“轻生型”扭曲人格是不健康人格状态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 它表现为个体对自身生命的漠视。产生这种扭曲人格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对自身生命价值或自身存在的意义认识不够。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 正值青春年华, 有着美好的前途。可是他们中的极少数人容易沉迷网络, 脱离现实。一旦心理出现问题, 就容易选择一种极端的做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那么日积月累, 就容易导致心理不健康的极端表现, 这种极端表现就是轻视生命, 造成“轻生型”的扭曲人格。目前, 这种现象在大学生当中较为严重。

2 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中的教育路径选择

在我国, 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包含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针对信息异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中提出的新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挥好自身的主渠道作用。

2.1 紧贴学生的实际需要, 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性与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 也是与时俱进的学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 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的变化不断调整和补充新的教育内容, 这样才能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性和吸引力, 从而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中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教育对象。目前,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要是80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与他们的父辈已有很大不同, 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和需要与过去的大学生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时不研究他们这些新点, 不从他们实际需要出发, 就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因此, 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就应该紧贴学生的实际需要, 以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性和吸引力。

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大学生学生心理问题关注不够。从目前情况看, 大学生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 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塑造健康心理人格, 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内容。从本质上看,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促进大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 要帮助大学生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在良好心理素质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塑造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格。

2.2 推进教育主客体关系模式的转变, 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教育客体。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主要是依据客体的效果来评价。客体在接受教育时是否发挥了主动性, 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如果得不到客体的认同和接受, 就不会内化为其内心信念, 更不会转化为其自觉的行动, 自然也就谈不上教育的效果。因此, 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就必须发挥教育客体 (学生) 的主体性, 而这恰好是过去思想政治教育所忽视的。

纵观古往, 中国一直有政教统合的德育传统, 在德育内容上强调统一性、目的的合理性, 在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上强调权威教育和灌输教育。如果说这种教育传统在过去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的政治环境、文化氛围下, 还能起到某些作用的话, 那么, 在如今相对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和学生主体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 再继续沿用过去的德育理念和方法, 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并且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

这就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个挑战, 那就是要尽快推进教育主客体关系模式的转变。即由原来的“中心”模式逐步过渡到“双主体”模式, 再转向主体间性模式, 主体间性模式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主体间性模式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转变为教育主体之间的相互认同和接纳。这种认同和接纳强调的不是作为主体的主体去认同和接纳作为客体的客体性, 而是去认同和接纳客体的主体性, 即一方在承认自身作为主体的同时, 要认同和接纳另一方也是一个作为主体的存在, 而不是将其视为只能接受影响和作用的客体。只有在这种主体间性模式中的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这种主体只有在主体与主体相互承认和尊重对方的主体性时才可能存在。

2.3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功能,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意义而言,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 都希望通过教育, 来为统治阶级培养接班人, 维护和发展统治阶级的利益。过去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主要体现在它的政治导向和保证功能上面, 即使受教育者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与党中央在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上保持一致。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功能上面, 而要根据新的形势去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 这个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功能。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 我国不是缺乏一般性人才, 而是缺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创造性品质是人的健康人格中的应有之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功能, 培养大学生学生的创新精神, 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方面。“培养创造精神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最高层次”。影响创造活动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有历史文化因素和现实因素。要改变人们传统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积淀, 培养人们的创造精神,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就要对受教育者内心世界进行深度发掘和开发。显然, 这不是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做到的, 它需要大量艰苦的、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才能实现, 这就要尽可能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国亭、于全敬等.信息社会——数字化生存的地球村[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3.

[2]程风刚.信息异化及其控制[J].图书与情报, 2003. (2) .

[3]赖黎明、张机等.马克思主义人论与青年健康人格[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8.

[4]冯建伟.信息新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

[5]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6

[6]陈胜云.网络社会的主体性危机[J].现代哲学, 2001. (1) .

信息异化 篇9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是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前提

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 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 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无论在人的发展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巨大的作用。它引导着人们进入五彩缤纷的世界, 种种事物的特点触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并对此引起关注, 促使人们去探索、去认识, 从而增长知识, 开发智力, 热爱生活。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 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和作业产生兴趣, 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因此,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努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 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正好适应孩子们的心理特点, 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 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 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利用信息技术, flash软件, 展示几何模型, 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 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 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 教学“平移与旋转”内容时, 我先组织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图案。然后, 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平移、对称和旋转的, 它们的特点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 我又安排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图案设计。这是每个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好机会!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设计, 就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出发, 将图形进行若干次的对称、平移和旋转, 得到一系列新的图形, 形成一个图案。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程度的图形和图案。最后, 通过学生机联网, 集体欣赏学生的作品, 从中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几何形体的变幻无穷, 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核心

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网站上储存的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等内容, 每一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 有目的的选择学习。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 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然后, 根据学生不同资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资源自主学习, 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在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 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 也要因人而异, 因势利导。例如, 在学习“直线、射线和角”这部分知识时, 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 利用视频向所有学生展示自己和学习小组的探索过程和学习结果。在展示的过程中, 体现了学习个体的价值, 学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 并把别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学习的一部分。在独立思考、自我展示与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利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是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方式

分层教学, 主要指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指导、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评价。

首先, 借助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使思维“可视”。数学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 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 为不同差异的学生搭桥铺路, 让学生参与其中, 帮助学生观察、比较, 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 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数学概念、规律和法则。

信息异化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计算机学科,差异化教学,个体差异

无论是教学的手段、评价的方法, 还是教学目标的设定等, 计算机学科都与其他学科存在极大的差异, 并且学科本身对操作技能的训练远远多于其他学科, 尤其是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学科课程中, 技能训练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占据了计算机学科课程绝大多数课程时间。但是, 技能的训练与掌握对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认知基础的要求是很高的, 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势必会影响到课程的进展与教学的实效性。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弱化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因此, 在中职计算机学科中, 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实现差异化教学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1 信息技术在异化教学中的必要性

1.1 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途径

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 (具体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认知基础等) 是影响中职计算机学科课程开展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中职学生普遍基础偏弱, 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较显著。因此, 从这点上看, 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际上是很强的。而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学生能够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情境中, 根据自身的需求获取知识、自主训练、独立学习。同时, 利用信息技术所开发、设计出来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资源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基础好的学生使用很少的次数即可习得知识、掌握技能;基础差的学生则多用、多练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这其实也是差异化教学的一种实践途径。

1.2 弥补了计算机学科教学课时不足的缺陷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课时相对不足, 这与计算机学科教学目标的设定有关。当然, 这是由学科性质决定的, 是很难改变的。在教学课时不足的情况下, 要实现差异化教学, 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但是, 如果运用一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那么这样的状况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信息技术能够将教学内容数字化、信息化, 并提供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 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课时的不足, 还可以实现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

1.3 差异化教学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计算机学科是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结合的学科, 技能的训练所占有的比例可能更高。对于这样的学科而言, 差异化对课程教学是不利的, 实现差异化教学的难度很高。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重要方面, 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其实也是更好地展示计算机学科魅力的一种方式。因此, 不论任何基础的学生, 其实本质上都不会排斥信息技术, 学科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 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差异化教学。

2 中职计算机学科差异化教学策略

2.1 合理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

为了实现中职计算机学科的差异化教学, 切实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扩大计算机学科课程的影响力, 提升其实效性, 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支持是必要的。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数字化、信息化, 使其成为信息化的教学资源, 并通过网络资源平台等媒介, 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自主学习。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后, 就可以实现差异化教学。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学情, 在分析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发差异化的教学资源, 差异化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2.2 转变原有的课堂教学观念

以往的讲授、灌输或者纯粹上机练习的教学模式对开展差异化教学是不利的。在上述教学模式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很少, 不能体现出差异化的知识需要。因此, 作为计算机学科的教师, 尤其是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学科教师, 一定要更新自己的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形式, 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或者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 让课堂教学成为知识传递的引导环节。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利用教师提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去自主学习与独立训练。

2.3 建立信息技术教学的特色体系

建立信息化教学的特色体系, 就是通过组织研究, 让信息化教学成为一个体系, 使其能够为多个学科的个性化教学与差异化教学服务。这是一种“模式化”的教学尝试。这样的尝试有利于学科间的整合。这对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而言, 实际上是一个打基础、作铺垫的过程。换而言之, 计算机学科作为体现信息技术的主阵地, 其信息化教学模式一定是比较可靠的。因此,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差异化教学, 不仅仅是计算机学科自己的事, 其实更多的是要与其他学科结合, 以共同开展信息技术的差异化教学。

3 总结

总的来说, 信息技术为实现中职计算机学科差异化教学提供了可能。也可以说, 信息技术是实现计算机学科差异化教学的有效途径。这是由计算机学科本身的性质和中职学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此背景下, 通过信息化资源的开发、观念的更新和体系的建设, 可以有效实现信息技术的差异化教学。但是,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关的研究还应该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梁嫘.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 2014 (12) .

[2]张勉.网络平台支持下中职学科互动教学初探[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08.

[3]韦承.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1.

信息异化 篇11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差异化管理;差异化;策略

一、当前初中班级差异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堂纪律松散。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生动高效的前提。然而通过走访我们发现,无论是全国排名前十的重点初中还是省属的非重点初中,乃至于普通学校课堂内,课堂纪律松散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课堂纪律松散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进出课堂比较频繁,并且学生们绝大多数进出课堂的行为没有经过班主任的允许。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老师传授知识的连续性,容易导致学生知识掌握的断层。尽管初中教学任务已经排得非常紧迫了,很多学生却并没有将学习当做非常重要事情加以足够的重视,课堂纪律松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方面源于学生主观学习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认真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当前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课后辅导班层出不穷,当前的初中生出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大多参与了辅导班,这就给学生已非常不好的暗示,即课堂学习的缺失能够在课后辅导班中弥补,这是造成当前课堂纪律松懈的重要原因。

2、学生间摩擦冲突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现在在在初中就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这些学生的自我意识强。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生活学习中出现分歧的时候,更倾向于运用暴力的手段予以解决。這种不良的风气和倾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副作用。一次恶性的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更有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致伤、致残等,都极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升学就业,影响个人前途。

3、部分学生对于学校班级的认同感不强。针对学生在初中的出席率,我们抽取样本做了统计,结果发现,在某个重点初中里,曾经上课缺席的学生比率达100%,就是说所有的学生都曾经缺席过初中的课堂,同时有超过20%的初中生出于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曾经有过超过三天以上的缺勤的经历。对于自身所接受的信息的选择性比较强,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假如初中课堂上不能提供给受他们欢迎的信息和知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就会选择不上这门课或者对这门课进行冷处理;对于老师来说,在初中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学生是否来上课是他们的自由,作为老师无权干涉,又或者有少数老师认为上课的学生太多的话就需要花时间组织课堂纪律,并不利与自己教学,因此对于学生缺席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

二、构建初中现代化教学差异化管理体系的几个途径

1、规范课堂差异化管理。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和教学思路,将学生的当前进步和长远发展都纳入到整个学生培养计划的考量当中,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计量深远。教学的差异化管理应该以教学为核心,应该将课程改革践行于整个课程进行之中,而规范化则是教学差异化管理过程中最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个方面,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来说,教学差异化管理应该以规范化的备课和讲课为主,有经验的骨干班主任应该帮助这部分年轻老师度过执教生涯开始的艰难阶段,以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应该认识到,所谓差异化管理,其实并不单纯指的是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当前,班主任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平坦。在针对学生的差异化管理方面,应该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养成,一定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各项学习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给予足够的关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学习得更好的同时,还能为一个在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修养的人。

3、兼顾多种利益诉求。以往学生的差异化管理主要靠学校和老师自上而下的施压,这压力很容易让学生在逐渐增大的压力面前失去自我,在经受高压的校园教育之后,很容易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这是任何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可知,改革当前的教学差异化管理体制,应该是将学校、班主任、学生都纳入到同一个考量维度中,实现无偏颇、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差异化管理模式,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初中班级差异化差异化管理,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教学差异化管理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作为初中的班主任老师,应该自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青春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 曹献方.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35).

[2] 马会梅。课堂教学差异化管理的心理学研究[J].教育与业,2013(2).

[3] 孔兵兵.赵永行.初中课堂教学差异化管理探讨 [J]. 黑龙江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估 ),2012(3).

[4] 王雨.李卫红.初中课堂的纪律与课堂差异化管理[J].黑河教育.2014(09)..

信息异化 篇12

随着微信、微博的普及与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部门开始利用这两种新媒体进行信息宣传服务工作。仅以新浪微博为例,通过搜索引擎①调查所见,截至2014 年6 月1 日,以纳税信息服务为关键词,在线注册的各级国、地税微博共有462 个,平均日更新信息1.3 条②。可见,利用微博、微信进行纳税服务俨然已成为即12366 热线、税局网络咨询平台等传统纳税信息服务平台后的新兴纳税信息服务模式。因此,如何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纳税信息服务已成为广大税务机关关注的热点问题[1]。

纳税信息服务的相关理论研究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其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公共财政理论及纳税遵从理论,二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张秀莲,2009);而我国由于纳税信息服务兴起的时间较短,纳税信息服务的理论研究比较基础仍薄弱,就笔者所见,国内关于纳税信息服务的相关理论研究仍仅停留在对国外理论介绍和经验借鉴的阶段。如谢少华(2003)较早地提出了纳税服务要体现信息化的观点;马国强(2005)则认为通过纳税信息化服务能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林昶(2006)在考察了我国办税电子信息平台的纳税服务水平后,认为我国纳税电子信息平台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张秀莲(2009)则认为应根据办税环节的不同有差异地进行纳税信息服务。

现有国内相关研究虽然提出了需要按照办税环节的不同进行差异化纳税信息服务的观点,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仍有两点亟待完善之处:第一,已有的相关研究都是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研究非常少见。而单纯依靠定性分析容易导致研究的政策建议出现脱离实际、笼统片面等问题;同时,缺乏定量研究也将使得相关理论研究缺乏有力的现实依据。其次,现有的国内研究尚未对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和信息获取途径进行详细的分类和识别。而这使得相关的研究在结合各种信息平台的特征提出有效且契合实际的纳税信息服务政策建议时显得力不从心。本文在借鉴已有国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以上两点国内研究亟待完善之处,从纳税人纳税信息服务差异化需求角度出发,通过网络调查数据为依据,定量分析和考察了纳税人在纳税各环节中的差异化纳税信息需求,进而结合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提出了构建新媒体纳税信息服务平台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下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办税过程中纳税人纳税信息服务差异化需求特征概述与网络调查数据来源说明,第三部分为办税过程中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和信息沟通途径的分类与识别;第四部分分析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信息沟通的特征及其在满足办税环节中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的应用,第五部分为本文的政策建议。

二、办税过程中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特征概述与网络调查数据来源说明

让纳税人及时、便捷、高效地完成相应的办税业务无疑是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信息服务的基本出发点。而在办税过程中,随着征纳业务的开展,在不同的办税阶段往往存在不同的纳税信息服务需求和纳服信息沟通途径。因此,结合不同的办税阶段纳税信息需求和纳服信息沟通途径的特点,用纳税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纳税信息服务是实现及时、便捷、高效办税的保证,也是进一步提高纳税信息化服务的有效途径。

(一)办税过程中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特征概述

根据狭义纳税服务概念③,我们可将纳税信息服务分成三个部分:税法宣传和纳税咨询辅导、申报纳税和涉税事项咨询与办理和投诉和反馈结果。其中,税法宣传和纳税咨询辅导属于办税前纳税信息服务;申报纳税和涉税事项咨询与办理属于办税中纳税信息服务;投诉和反馈结果属于办税后纳税信息服务。办税过程中不同办税环节的纳税信息服务要素概括如图1 所示。

图1办税过程中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特征概述

办税过程中,纳税人呈现出显著不同的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与信息沟通特点。其中,办税前纳税人的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有:税收法律法规、税收优惠咨询、办税流程介绍、办税提醒等;办税前的信息沟通特点在于纳税服务机关向纳税人以点对面的提醒、通知及宣传。办税中纳税人对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有:不同税种的办税流程的指导、各项税收缴纳业务咨询与办理等;办税中的信息沟通特点在于纳税服务机关的服务人员与纳税人一对一交互式的提醒、通知及指导。办税后纳税人的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有:争议仲裁、税收行政复议、退税等业务的咨询与办理、投诉与建议等;办税中的信息沟通的关键在于及时与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其特点是纳税服务机关的服务人员与纳税人一对一单项交流[2]。

以不同办税阶段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要素和信息沟通的特点为依据,结合网络调查数据就可以进一步对不同办税阶段的纳税人差异化需求及信息沟通渠道进行分类统计。进而,总结出每个办税阶段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和信息沟通渠道。

(二)网络调查数据说明

为了更好地了解办税过程中不同环节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及信息沟通途径。本文利用江苏省国税局等7 个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国地税局在线调查问卷平台,对纳税人纳税信息服务差异化需求进行了网络调查。

由于各地各级国、地税关于纳税服务需求调查问卷模板来自于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纳税服务网络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中问题的重复率高。因此,本文逐一整理了这7 个单位发放的网络问卷,并归并了其中与纳税信息化需求相关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对纳税人在不同办税阶段的纳税信息需求和信息沟通途径分别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本文所用的调查数据来源及描述如表1 所示。

如表1 所示,在搜集的7 家单位的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纳税信息服务调查问题共计51 个,其中广东省云浮市国税局最多,为9 个,海南省国税局最少为5 个。另外,这7 家单位的纳税服务问卷调查时间跨度为3 年,其中最早结束的是江苏省昆山地税局(结束时间为2011 年5 月6 日),江苏省国税局、海南省国税局和吉林省沈阳市国税的纳税服务调查至本文截稿时尚未结束。

三、办税各阶段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与信息沟通途径的统计分析

(一)办税前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与信息沟通途径

在抽取的7 个单位的调查问卷中与办税前纳税人信息需求相关问题的分布情况具体如表2 所示。

如表2 所示,在搜集到的调查问卷中,共有10.43%的问题涉及纳税前纳税信息服务需求,其中,办税前纳税人纳税信息需求相关调查问题最低覆盖的单位是山东省地税局问卷,仅为6.25%;办税前纳税人纳税信息需求相关调查问题覆盖率最高的为安徽省六安市国税局,为15%。我们归并了纳税人办税前纳服信息需求要素和惯用信息沟通途径的相关问题,具体的统计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办税前纳税信息服务需求要素与常用信息沟通途径统计

如图2 中上、下图分别报告了办税前纳税人纳税信息需求和信息沟通途径的统计结果。如图2 上图所示,在提供可选择的四个办税前纳税信息服务需求中,纳税人的办税需求由大到小依次是办税指南、税收优惠、最新税收政策和办税提醒,这四类信息需求占比分别为其为37.71%,24.73%,22.21%和13.15%。如图2 中下图所示,提供可选择的八个信息沟通途径中,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和现场宣传等传统的信息沟通途径已不再是纳税人办税前惯用的信息沟通途径,选择这三种税宣途径的比重分别为4.02%,3.89%和6.79%,均没有超过10%;同时,税局网站,电子邮件(含企业邮箱)和手机短信成为纳税人办税前惯用的信息沟通途径;另外,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交流平台也是纳税人办税前惯用的信息沟通途径,纳税人选择微博和微信作为办税前惯用的信息沟通途径的比重分别为9.97%和9.22%,也显著高于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和现场宣传等传统的信息沟通途径,两者占比均接近10%。

从图2 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地简要看出,纳税人常用的办税前信息沟通途径正朝着多样化和移动网络化的趋势演变,采用更先进的移动网络沟通工具,全方位的覆盖各种宣传媒体,特别是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平台将是今后办税前纳税信息服务的改革方向。

(二)办税中纳税人纳税信息服务需求与惯用信息沟通途径

在抽取的7 个单位的调查问卷中与办税中纳税人信息需求相关问题的分布情况具体如表3 所示。

如表3 所示,在搜集到的调查问卷中,共有15.34%的问题涉及办税中纳税人纳税信息服务需求,其中,调查问卷相关问题覆盖率最低的单位是海南省国税局,为8.00%;调查问卷相关问题覆盖率最高的单位是江苏省昆山地税局,为26.67%。我们归并了纳税人办税中纳服信息需求要素和惯用信息沟通途径的相关问题,具体的统计结果如图3 所示。

图3办税中纳税人纳税信息需求与常用信息沟通途径统计

如图3 中上、下图分别报告了办税中纳税人纳税信息需求和信息沟通途径的统计结果。如图3 中上图所示,在提供可选择的六种办税途径中,纳税人在办税中的纳税信息需求按照统计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办税流程、环节说明,样表填写细则指导,网上办税指导,办税软件使用指导和办税业务咨询,这四类信息需求统计占比分别为其为28.21%,20.57%,18.30%和17.94%。如图3 中下图所示,办税中纳税人惯用的信息沟通途径分别为税局网站资讯库、12366 热线和现场咨询是纳税人在办税过程中选择的信息沟通途径,其统计占比分别为36.79%,27.72%和24.19%。

从图3 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地简要看出,纳税人在办税中的纳税信息需求主要针对的是办税中的具体操作细则与流程。考虑到纳税人间的办税需求差异,不同纳税人在办税中对具体的操作细则与流程往往也会不尽相同,这要求税收服务机关在办税过程中适当的将纳税人加以分类,针对不同纳税人的办税业务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办税辅导。另外,纳税人在办税中常用的信息沟通途径仍以税局咨询网站、12366 热线和现场咨询三种传统途径为主,这无疑加重了这三种办税中信息沟通途径的业务负担。而利用微博、微信的新媒体手段可能是缓解这三大办税中信息沟通途径压力的有效途径。首先,利用微博、微信的平台,税收服务机关能够有效地对纳税人进行分类指导(如按纳税人规模建立不同的微信圈)。其次,利用微博、微信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税收机关还提供包括视频、音频和图像等在内更直观的纳税信息服务模式。最后,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普及,微信、微博的信息沟通渠道将比普通的网络和电话咨询更加便捷,更能满足纳税人对办税效率的需求。

(三)办税后纳税人纳税信息服务需求与惯用信息沟通途径

在调查覆盖的7 个单位中与纳税中纳税服务需求相关的问题平均占到整个调查问卷题量的10%左右,不同地区间略有区别,具体如表4 所示。

如表4 所示,在搜集到的调查问卷中,共计有3.68%的问题涉及纳税后纳税服务需求,其中,最低覆盖的单位是海南省国税局、安徽省六安市国税局和江苏省昆山地税局三家单位,为0%;问题覆盖率最高的为广东省云浮市国税局,为7.41%。我们归并了纳税人办税后纳服信息需求要素和惯用信息沟通途径的相关问题,具体的统计结果如图4 所示。

如图4 中上、下图分别报告了办税后纳税人纳税信息需求和信息沟通途径的统计结果。如图4 中上图所示,在提供可选择的五个办税后需求选项中,纳税人办税后的需求从大到小依次为退税等业务的相关资讯、纳税行政复议、税收优惠政策咨询办理,这三个办税后的需求分别占比为32.76%、26.23%和21.79%。如图4 中下图所示,办税后纳税人常用的信息沟通途径前三位依次为税局网站资讯库、12366热线、税收征管员,分别占比为36.21%、22.17%和17.23%。

图4办税后纳税人纳税信息需求与常用信息沟通途径统计

从图4 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简要看出,纳税人在办税后的纳税信息需求主要分成三大类,按照统计大小的顺序分别为退税相关业务咨询、税收优惠业务咨询和纳税行政复议。而纳税人在办税后常用信息沟通途径按照统计大小的顺序分别为税局咨询网站、12366 热线和税收征管员三种为主。结合上文办税中纳税人偏好的信息沟通途径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税局咨询网站、12366 热线是办税中和办税后纳税人主要依赖的信息沟通途径,当然信息沟通途径给税局网站和12366 热线带来了繁重的信息载荷。因此,亟需利用微博、微信等其他媒体手段缓解这两种传统信息沟通途径的压力[3]。在纳税信息服务中,适当引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作为办税中和办税后两个阶段的信息沟通渠道,培养纳税人利用这两大平台获取纳税信息的能力将有利于缓解税局咨询网站、12366 热线这两大传统纳税信息沟通渠道的压力,也将更有利于提高和改善纳税信息服务的质量。

(四)不同纳税环节纳税服务需求的对比

上文中我们根据7 个不同省、市的国税、地税单位的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别对纳税人在不同纳税环节中的需求要素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我们按照要素和反应渠道来分解纳税人在不同纳税环节中的需求和诉求反应渠道(如图5 所示)。由图5 所示,在不同办税环节,纳税人的纳税服务需求和常用信息沟通渠道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总结不同办税环节的纳税人纳服信息需求和常用信息沟通渠道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微博、微信的宣传与沟通优势完善纳税服务体系。

四、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征,满足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

(一)新媒体信息传播特征对比

微博、微信两大新媒体都是以移动互联网络为技术平台,两者在信息传播方式上也具有部分相似之处。为了更好地满足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我们有必要先对微博、微信这两种新媒体信息发布平台的特征加以对比和区分,进而更好地利用这两大信息平台满足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

首先,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这一信息传播平台的构成机制有五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关注机制、内容导向、实时更新、信息公开和网络社交平台。其次,微信是以智能手机为工作平台,一对一的即时通讯社交沟通平台。与微博相比,一对一、点对点的沟通方式是微信的主要特征。作为信息传播平台,微信的构成机制也有五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好友关系、语音导向、点对点更新、信息仅对好友和个人为中心的沟通平台。从信息承载和信息传播两个角度来看,微博、微信两种平台的特征比较如表5 所示。就信息的承载与传播方式来说,微博平台更像是公共电视频道,其具有更广泛的公共覆盖领域,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广泛且信息承载方式更加多样,能够起到更好的信息覆盖与沟通;而微信平台则更像是有线电视频道,其信息覆盖领域受到朋友圈的局限,但更具有针对性,能够针对有共同偏好和公共需求的人群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图 5 纳税环节中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与信息沟通渠道

(二)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特征进行纳税信息服务

利用微博和微信平台信息传播的特点,进一步比照不同办税环节纳税人惯用信息沟通渠道的特征,进而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更好地进行纳税信息化服务。具体如表6 所示。

五、以纳税人纳税信息差异化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媒体纳税信息服务平台政策建议

(一)整合已有纳税信息服务,建立智能微信、微博纳税信息服务平台

利用现有12366 热线、税局网络咨询平台的数据库,建立微博、微信的智能纳税信息服务平台。将已有的纳税服务咨询、宣传和申诉功能与微信、微博纳税信息服务平台有机结合。

更具体地来说需要以下四个步骤:第一,需要建立纳税信息数据中心存储场所,为广大纳税人提供海量的网络税务信息数据服务,作为优化纳税信息服务的重要支撑。第二,对纳税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简要的信息处理。具体包括数据分类、问题归并,建立信息集成数据资源,为税务部门重要决策和纳税人税收策略提供各项专业的、个性化的服务。第三,在集成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将微信、微博、12366 和网络资讯平台有机结合为智能化的纳税信息服务平台,广大纳税人能够根据自我需求,凭借个人偏好的沟通方式进入不同的信息服务平台,获取相应的纳税信息。第四,定期整合信息资源,总结纳税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和问题,以图文并茂分析报告、语音视频等方式通过微信、微博平台进行发布,从而让综合化的信息服务平台成为和谐征纳关系之间强有力的纽带。

(二)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平台推送纳税信息

利用微信、微博的沟通平台进行纳税服务信息的推送服务,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开放式的纳税信息服务[4]。

具体来说,推送各种税务信息有以下四种途径:第一,做好税法宣传的工作。内容主要以税务新闻、税收政策、文化建设和信息服务等为主,并宣传关于税收宣传新媒体的信息,使之成为税务部门传播新闻、宣传典型、展示形象、反映民意、推动工作和引导舆论的工具。第二,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建立税收政策讨论平台,具体可以根据税收法律和政策近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定期设置主题,一期一个话题。使税收宣传人员通过微博来宣传税收法律和政策,群众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参与讨论、进行咨询和求助。第三,创建税收信息服务微信群和好友圈,特定纳税信息的服务,切实为纳税人提供专项、优质、高效的税收政策宣传、政策咨询服务和纳税辅导等。第四,利用微信、微博私信等工具进行信息推送,向用户推送税收政策和涉税提醒等信息;接收客户端发出的咨询信息,专人管理,采取图文或语音形式予以回复。

(三)建立以微信、微博为主体的纳税信息需求差异响应机制,进行个性化纳税信息服务

个性化纳税信息服务是我国纳税主体不断分化和纳税人信息需求日趋多样化的必然结果,是实现纳税服务目标,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内在要求。要建立微信、微博为主体的纳税信息需求差异响应机制,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要区分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类型、不同群体、不同组织的不同情况,按照不同需求,突出相应重点,分别提供个性化纳税信息化服务,利用微博、微信平台能够支持多媒体视频、图片等更直观的形式进行纳税信息化服务。第二,利用微博的广播型特征和微信的朋友圈扩散的影响力拓展纳税信息服务的渠道,定期收集和了解纳税人的纳税信息需求,针对纳税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编发纳税指南为纳税人提供高效快捷的办税指导。第三,切实推进个性化维权服务。针对纳税人的文化素质、经营规模、经营状况、纳税意识的高低和社会信誉度等情况,建立微博、微信纳税人权益平台、组织纳税人维权微信圈等载体,积极开展个性化维权服务。第四,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通过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组织架构优化组合实施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达到加大管理力度、拓展管理深度、提高征管质效、深化个性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昶.电子纳税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税务研究,2006,(6):92-94.

[2]马国强.正确认识与开展税务服务[J].涉外税务,2005,(3):5-8.

[3]谢少华.从新公共管理的兴起看西方税收管理理念的转变——兼议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的构建[J].涉外税务,2003,(4):16-19.

[4]张秀莲.基于税收信息化条件下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的构建[J].税务研究,2009,(8):79-82.

上一篇:旅游小城镇经营下一篇:太空旅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