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统计分析

2024-07-12

科研统计分析(共12篇)

科研统计分析 篇1

一、概述

科研管理工作在科研单位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研管理工作是否科学, 也直接影响着科研单位的科研水平。就像李祖超说的那样, “三分科研, 七分管理”, 科研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没有健全的科研管理机构, 没有高素质的、具有组织才能的科研管理人员, 科研活动就难以得到开展, 科研成果也不会令人满意。因此, 在新形势下, 如何做好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 提高科研管理的能力, 是一个值得大家去探讨的问题。

二、目前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管理中缺乏合理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目前, 在科研单位中, 科研与市场需求的脱节非常严重, 上下级信息沟通不及时, 大部分科研人员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科研活动, 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科研人员只重视课题的立项情况以及成果的鉴定, 而至于科研成果能否真的转化为生产力则关心较少, 至于产品的可生产性就更不关心了。

2.科研管理中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科研单位的管理人员中, 改行做管理的人员比较多, 且兼职做管理的人居多, 因此在实际进行科研管理的时候, 大多根据以往的惯例和经验, 做不到将管理学的原则与规范和科研单位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和实施规则。科研活动松散, 且缺乏相适应的规范制度, 最终导致研究的效率低、质量差。

3.科研管理部门缺乏创新的管理理念和踏实的服务意识。一直以来, 科研单位往往会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管理本部门的科研工作, 沿用传统的进度管理的模式, 服务意识淡薄, 难以对项目组提交的科研项目进展进行检查、核实。

另一方面, 由于受传统科研管理模式的影响, 科研管理人员被简单的定义为办事员, 这使得管理人员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降低了要求。此外, 事务性的工作使科研管理人员没有时间进行自我增值。

4.科研人员科研计划意识薄弱。⑴科研人员自身科研计划意识淡薄。在申报项目时, 主要研究人员基本都会竭尽全力、想方设法, 但在中标之后却会出现缺乏计划意识的情况, 使得一些项目未能按照预期的研究计划开展工作, 随意性非常大。

⑵科研人员未能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 从而影响科研计划。一个科研项目往往需要多部门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 但目前在科研单位, 有许多部门间的协作项目, 是以人情因素和关系亲疏为主导的, 彼此关系越亲近, 配合起来越顺畅。本应以科研内容及其需要为基础的科研合作, 变成了一种人际关系的表现, 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影响了科研计划。

⑶科研人员自身队伍结构不合理, 往往影响到科研计划。高职称的科研人员科研意识淡薄, 进取心不够;中级人员由于职称晋升的需要不得不搞科研, 导致科研项目往往高职挂帅, 却不出活, 从而影响科研计划。

三、进一步促进科研单位科研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 注重成果示范推广。

做好科研成果的示范推广, 是科研管理工作重要的一环, 也是衡量科研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工作不能仅仅着眼于出成果, 而应该将重心放在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因此, 在科研管理工作之中, 应该围绕“明确重点、分类管理、组织协调、搞好服务”的原则, 加强调研, 搞好开题的论证, 项目的申报, 并进行跟踪管理, 加强研究项目的中期考核, 监督, 评估和调整, 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此方面, 我们充分利用军用微组装技术研究应用中心这个平台, 积极开展与中国电科2所的合作。利用中国电科2所基础科研取得的电子元器件及印刷电路板组件清洗技术研究成果, 针对我所目前在高精度多层微波印制电路制造技术生产中进行离心清洗技术工程化应用及验证, 满足实际工艺需求, 并且将该工艺成果在航天、舰载等产品中进行推广应用。

(二)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攻关意识。

除了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岗位竞聘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外, 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⒈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落实监督、控制机制。激励是现代管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能。通过营造良好的激励机制环境, 可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 更快的促进人才的成长。因此,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 可以采取物质性奖励、精神性奖励以及竞争性奖励。有力的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做到职务明确化, 薪酬社会化, 奖金绩效化, 加大科研的奖励力度, 对科研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 将其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与晋升挂钩;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 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

⒉完善科研管理系统, 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科研管理工作中, 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 实现办公信息化、办公自动化, 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 充分利用科研管理工作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各种文件和数据, 及时转化为科研的信息资源, 从而实现科研管理和科研工作的良性互动。

⒊加强科研信息管理, 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基本上都是内部合作或者是各部门独立完成的, 缺乏交流与合作, 为此, 我们应该注重科研信息在工作中的应用, 加强横向之间的联系, 畅通彼此之间的信息渠道, 联手合作, 尤其是科研成绩比较突出的相关科研单位;加大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交流, 选拔优秀的科研人才出国考察, 或者留学访问;选派科研业务骨干参加各级各类的学术会议、参观交流、进修深造。

同时, 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认真分析上级的文件通知、会议精神;通过一些汇报会、推进会等形式, 及时进行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工作关系, 为科研工作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此外, 还应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建立并完善电子阅览室, 为科研工作人员提供实用、及时、全面、准确的科研信息, 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之余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相关学术前沿动态。

(三) 用数据说话, 推进六西格玛管理。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绩效改进工具和方法, 备受国内外优秀企业所推崇。六西格玛管理注重对顾客需求的理解, 对事实、数据的规范使用、统计分析, 以及对管理、改进、业务流程再造的密切关注。

六西格玛完全从顾客需求出发对缺陷进行重新定义, 把凡是不能满足顾客要求或顾客不能接受的问题与差错一律视为缺陷, 从而把减少缺陷直接与顾客满意程度 (或顾客可接受程度) 联系起来, 并且从组织是否增收节支的角度来评价减少缺陷的效果, 在生产和工作实践中更加具体地实施并得到落实。

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方法是用数据说话, 通过有效地应用统计技术, 数据分析, 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组织的管理效率。六西格玛管理主要用不同层次的统计工具和方法, 使以预防为主的统计质量控制 (SQC) 得到落实。。它主要是定义 (Define) 、测量 (Measure) 、分析 (Analyze) 、改进 (Improve) 、控制 (Control) 5个阶段的过程改进方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在不同的阶段, 充分运用多种、不同的六西格玛统计工具进行不同的活动和分析, 从而实现了各个阶段的预期计划和具体要求。真正地养成用数据说话、按流程办事的工作习惯。

(四) 建设一支优质、高效的科研管理队伍,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科研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给科研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的, 因此, 首先必须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在和科研人员打交道的时候, 不论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科研人员, 都要一视同仁。

其次, 在管理观念上, 要认识到科研管理是科研创新的“倍增器”和“放大器”, 要提高科研管理人员对自身所从事的工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第三, 作为科研管理人员, 要不断进取, 要熟悉和了解国家的有关科技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 有关科技管理的各项法令、规范和条例, 增强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思维意识, 更好的为广大的科研人员服务。

(五) 切实提高科研和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

引进人才是优化结构的有效途径, 科研单位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应提高层次, 招收高学历专业人才;应选准对象, 全面考察, 严格把关, 将政治素质高, 专业技术强、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的人才吸纳进来。

2、建设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和人才梯队。

作为科研单位, 必须加强部门间的联合与协作, 加强纵横联系, 形成一股合力, 建立起部门之间、科室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确定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培养并造就出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培养并造就出一支高水平且结构合理的学术人才梯队。

3、加强学习,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 科研单位的领导层必须要提高认识, 树立“科技兴所”的观念, 强化科研意识, 给予科学研究应有的重视。

其次, 科研管理人员自身要注重学习, 不断的充实自己。只有不断的充实科研单位管理的理论与艺术、科研工作的方法与规律、论文撰写的规范、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等多领域的知识, 才能不断的提高对科研单位科研工作进行协调、计划和组织的能力, 才能指导广大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有效的开展科研工作。

第三, 科研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 加强自身的学习, 培养自身的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为单位的科研做好参谋, 强化服务意识, 为科研工作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服务。

四、结束语

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真正的做好科研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特别是对于科研单位而言, 更是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我们正视当前科研单位中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行之有效地开展一系列的实际工作, 以改变目前的局面。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科研单位应该进一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深入的研究科研工作的规律以及科研管理活动的特点,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将科研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摘要:科研管理工作是提升科研单位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从目前科研管理在科研单位中的重要性入手, 分析目前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此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科研管理,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丹.知识产权保护下的高校科研管理流程再造.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0 (8)

[2]韩锦标.创新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路径浅析.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1 (4)

[3]张鑫.加强科研管理, 提高“十二五”科研水平.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1)

[4]王静, 梁玉军, 周群峰.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科技管理研究, 2010 (11)

[5]杨桂梅, 卢春艳.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继续研究教育, 2010 (11)

[6]胡洁.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科研管理机制探析.科技管理研究, 2010 (17)

[7]欧阳萍萍, 马跃.高校国防科研管理的探讨.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1 (2)

[8]廖辉, 梁家智.加强科研管理, 促进妇幼保健院可持续发展.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科研统计分析 篇2

摘要

结合自身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实践和体会,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自我科研创新能力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做了做了系统的分析,清晰的认识了自己,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提升策略及方法,使自己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能够取得满意的成果。

关键词

科研,创新力,SWOT分析

1.引言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进行战略选择的有效工具,是一种强大战略决策分析工具,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近年来,SWOT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能力自我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众多领域。

目前,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科研创新能力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和科学研究长久发展的基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和很多科学研究工作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新意,只是盲目跟风,并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而研究生作为创新型人才的主体,培养和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对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基本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2.科研创新能力基本状况

2.1 个人基本情况

由于对科研工作较为感兴趣,我在大学本科二年级就开始逐渐接触到科研工作,进实验室跟着高年级的研究生进行学习,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过一些小型的科研项目,并顺利结项。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导师的帮助下,发表SCI论文三篇,申请专利一项。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基础,但是在硕士期间对导师的依赖性比较大,所以自主科研创新能力并不是很强,并且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与硕士期间有一定的跨度,对新的领域还不是非常的熟悉,对科研创新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自身科研创新能力还需要很大的提升。

2.2 个人研究背景及方向

在硕士期间的专业为分析化学,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学及环境分析化学,我的课题主要围绕石墨烯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样品前处理应用展开。了解并掌握了石墨烯功能材料的特点,性能,制备方法和应用,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成功制备石墨烯及其复合功能材料,熟练的运用各种分析仪器,将所制备的功能材料应用于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中,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在博士期间,准备继续对新型的功能材料的性能和制备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在环境污染物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

3.自我科研创新能力SWOT分析

3.1 优势(Strengths)

经过硕士期间的培养,掌握了查找与筛选相关文献的技能,可以减少在查阅文献方面的时间分配,提高效率。对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能够熟练阅读英文文献,并总结出其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找出其创新点所在。

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视野宽广,对事物的领悟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快。这样有利于了解一些新的科研成果,以及其他相邻学科领域的知识,能够为科研创新奠定基础。

所在学术团队有比较宽广的学科基础,能够承担重大的科学研究任务,能够

有效地提升学科水平并促进学科发展。并且团队中有不同学科成员,这样各成员之间可以充分的交流合作,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构建起知识创新的互动平台。

导师在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方面,重点强调学术创新和知识创造,能够适时的在科研方法和创新思路方面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条件,督促自己在制定研究方案时更加注重创新。

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能够提供实验所需的各种药品和条件,这样可以免去因考虑到条件不允许,而对实验方案设计产生的限制,可以充分的开拓思维,在众多的研究内容中,选择最具创新意义的研究内容,为科研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2 劣势(Weaknesses)

由于博士期间与硕士期间专业跨度较大,且之前对知识的积累不够,所以一些学科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对一些检测原理和反应机理的理解不是很到位,会对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使得科研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硕士期间,不是很注重对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所以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进行研究工作时,很少进行独立思考,不能摆脱对导师的依赖心理,总是很难突破思维定式,在制订研究方案时,走不出一些权威研究者所提出的固定研究模式,容易跟着别人的思路走,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解决。

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较少,很少积极主动的与团队成员相互学习,交流合作,所以不能取长补短,依靠交叉互补的学科知识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造成不能及时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和研究方向的最新学术动态和进展,不能弥补一些文献资料时效性较差的缺陷。

没有养成对一些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归纳整理的习惯,所以对阅读过的文献没有较深的印象,对多篇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的能力较差,从而不能在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发现新的信息,产生新的观点抑或形成新的思路,不利于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目前的研究方向与硕士期间研究方向相差较大,所以对现在研究方向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进行科研创新时有很大的限制,使得科研工作的正常展开具有

一定的困难。

3.3机遇(Opportunity)

近年来,各种鼓励推动科研创新的政策越来越多并且不断在完善。2004年6 月10日,教育部出台了“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创新平台的投资效益,凝聚并稳定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提升高等学校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支持一批优秀创新团队。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的前提下,高校已然成为了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高新技术研究的主要力量[1]。这也成为了当下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大重要机遇。

3.4 威胁(Threats)

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够看到效果。并且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阻碍,不仅仅会影响研究结果,对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没有任何的帮助,而且并不能保证每次的创新过程都是成功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科研团队,由于国家科研资助范围有限,各个学术团队之间竞争激烈。所以团队必须拥有自己的优势和影响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否则只能失去竞争优势,而这样也不利于团队的发展以及团队成员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由于高新科技飞速发展,各学科互相渗透并向精、尖方向发展,这就对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要求更高。团队成员必须要不断进行创新,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在实践中更新与构筑新的知识结构,建立动态的知识结构,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

4.提升策略及方法

根据前面所分析的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威胁,由SWOT分析矩阵可得到一系列的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策略及方法。

4.1 S-O策略

利用外部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例如,充分利用对石墨烯功能材料比较了解这一背景,可以继续做与石墨烯功能材料相关的研究课题,将之前的知识背景与现在的研究方向结合,合成含有不同基团,不同功能的复合材料,使得新材料在具有两种原材料固有特点的同时,可以产生新颖的协同效应,发现新的突破口和创新点。

同时,多了解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提炼出其研究的亮点,尝试能否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结合。多与团队中不同学科的成员交流,吸取不同学科研究的优势,将一些新的思想和不同学科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研究内容当中。例如,可以将所合成的化学功能材料应用于生物芯片当中,这样既扩大了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又能将生物芯片所拥有的优势放大,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创新特点。

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机遇,利用现有的便利条件,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新方法和新仪器多做一些了解,将自己的研究方案与一些新的方法结合,或者采用一些新的仪器。

4.2 S-T策略

发挥自身所拥有的优势,面对存在的外部威胁。大量阅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文献资料,自学一些与研究相关的知识,加强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多与老师进行讨论,获得一些好的建议。例如,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不拘泥于前人所做过的一些分析检测的固定模式,可以拓展其方法和应用范围。在检测方法方面,尝试一些他人很少涉足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竞争压力。合成材料时,可注重与提高材料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也可以做一些具有特定响应性的材料,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同时也会提升自己在大的科研环境中的竞争力。

此外,在合成功能材料时,也可以将侧重点放在材料的形貌和结构方面,由于材料的结构会对其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可以通过改善其结构优化材料的功能。例如改变材料的孔容,比表面积和孔径大小等,可以产生吸附性能不同的材料,其功能性结合位点的数量也会有所变化。改变这些性质得到的新型材料,摆脱了一些固有的修饰方法,对于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4.3 W-O策略

在克服自身劣势的同时,很好的利用外部机遇。平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了解原理才能知道研究步骤是否可行,这也是影响科研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只有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创新思维方式,多角度的全面分析问题,获得创新性结论。例如,在制定研究方案时,不拘泥于一些成熟的石墨烯修饰和改性方法,可以根据其性质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和不同的官能团。对于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可以由一些比较常见的环境样品转移到一些平时被研究者忽视的样品中去。

平时多与组内成员及老师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依靠交叉学科的知识优势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例如,可以在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加入生物的元素,做一些生物功能材料,或者生物检测等等。

在阅读文献时,多做笔记,及时记录各种要点,亮点以及所产生的心得体会和新想法,在分析整理这些笔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信息和想法,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4.4 W-T策略

努力克服自身劣势和外部威胁带来的影响。对于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过程的缓慢,戒骄戒躁,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做起,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注重要点的记录和独立思考,及时的写下自己的一些新想法,并且定期整理笔记,尝试将想法应用于实践当中,验证其是否成功。如若失败,及时分析原因,与同学老师探讨商议,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改进强化方法。

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学会适当的走出去,听听别人的想法和经验。有机会可以去参加一些大型的学术会议,在了解别人所做工作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展示给大家,听取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又能够及时看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一举两得,对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四种策略,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对的外部机遇和挑战,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科研创新能

力的目的,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5.结语

结合自身博士研究生期间的经历和所遇到的问题,通过SWOT科学分析方法,系统的分析了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等,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提出要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笔记的记录和整理,并且多与他人交流合作,正确面对遇到的各种困难,抓住机遇,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争取在毕业时取得自己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

河北省高校科研产出分析 篇3

关键词:河北省;高校;科研产出;文献计量学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以下简称WoS)数据库,包括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中文检索策略为:AD(地址)=hebei AND CU(国家)=Peoples R China,鉴于WoS数据库更新的时滞性,为获取较全面的数据,选择检索时间段为2005-2014年;为获得研究性数据,对检索结果进行了精练,选择ARTICLE、PROCEEDINGS PAPER、REVIEW三种类型的文献作为最终数据源,共获得相关文献18,801篇。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这些数据的时间分布、机构分布、学科分布和期刊分布等进行定量分析。

二、研究发现

(一)发文时间分布分析。2005—2014年河北省各科研机构共发文18,801篇,按发文量多少,可将这十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5年的奠基期,发文836篇,占總发文量的4.34%;第二阶段为繁荣发展期,包括2006—2010年五年,五年共发文

6772篇,占总发文量的36.02%;第三阶段为丰富发展期,包括2011—2013年三年,共发文7558篇,占总发文量的40.20%;第四阶段为2014年的快速发展期,发文3655篇,占总发文量的

19.44%。从增长率来看,各年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2006年增长率最高,接近20%;2011年以后增长率均超过了15%。由此可见,河北省科研产出随时间变化增长趋势显著,科研产出发展空间较大。

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一般以文献累积数据为依据[1],美国科学史学家普赖斯以发文累积量为基础,提出了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规律,即以科学文献累积量为纵轴、以年代为横轴时,各年代的科学文献累积量呈现为一根上扬的光滑曲线[2],依据该理论,我们将河北省各科研机构近十年发表的文献各年分布和累积情况绘制如图1所示。由图可见,近十年河北省发文呈一条平滑的上扬曲线,与指数增长规律高度吻合,拟合方程为y =

975.4e0.317x,说明河北省相关研究还处于知识积累阶段。普赖斯按文献量增长变化情况将科学文献增长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学科诞生期的文献量不稳定增长特征、学科发展期的指数型增长特征、学科成熟期的线性增长特征和学科饱和期的曲线平行于横坐标的表现特征,据此可以进一步证明,河北省发文目前正处于发展时期。

图1 发文量年度分布及累积情况

(二)发文机构分布分析。(1)发文机构分布。统计发现,18,801篇论文共由5945个机构完成,发文量排名前20位的机构中,有12所为河北本地高校,而且发文量排在前十位的均为河北本地高校。这些机构共发文15,414篇1,占总发文量的

81.99%,发文集中现象十分明显,也即说明,河北高校是河北省科研产出的主要阵地。(2)重要发文机构发文量年度分布。为发现上述十大重要机构近十年发文的时间变化,以明确这些机构在河北省科研产出竞争力提升中贡献度的趋势,以发文时间为横轴,以机构各年发文量为纵轴,作出各机构发文量所时间变化的簇状柱形图(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看出:①从各年发文的各机构横向比较来看,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各年发文量前四位的地位一直未被动摇,除河北联合大学外,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三所高校发文量在第五至第七的排位中交替进行,河北联合大学

2010年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原华北煤炭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因此,以其为机构名发表的论文在2012年才开始出现,一经出现便势不可挡,2013、2014年发文量一度以第五、第六的身份显示了其较强的发展后劲;②从各机构各年发文量的纵向比较来看,各机构各年发文量均呈显著增长态势,这其中平均增长率最高者当属燕山大学,达到106.25%;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分别以128.00%和77.50%位列平均增长率的第二、三位。

图2 各机构发文量所时间变化的簇状柱形图

(三)学科分布分析。按WoS学科分类体系,河北省全部论文分布于131个学科中,其中44个学科发文超过了100篇,整体而言,从学科种类来看,医药学类所含的学科种类最为丰富,可作为河北省高等教育科研产出培育比较优势的重点学科门类;从发文量来看,化学以4220篇发文量、占总发文量22.44%的绝对优势,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学科,成为河北省高等教育科研产出量最大的学科;物理学、材料学分别以2769篇和2072篇的发文量依次位居第二、三位,同样在河北省科研产出中具有重要的贡献。

(四)期刊分布分析。18,801篇共发表于3159种期刊中,占全部期刊20%左右的前632种期刊共发表了全部发文量的71.91%,基本符合“二八”定律的原则。其中发文50篇以上的期刊共47种;发文100篇以上的期刊共17种,共发文2800篇,占总发文量的14.89%。这些期刊是河北省科研产出的主要载体,推动了该省科研成果的广泛传播,为该省科研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载体平台。刊载论文量排在五位的期刊包括:ACTA PHYSICA SINICA、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PLOS ONE、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

TIONE STRUCTURE REPORTS ONLINE和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三、结果与讨论

基于以上文献计量及其可视化分析可知,河北省WoS发文量逐年攀升,正处于科研产出的发展期,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在科研产出中,涌现出了诸如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表现突出的高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数学、工程学等是这些重要发文机构的发文优势学科。河北全省发文的学科分布与这些机构的优势学科几乎同步,进一步证明了这些重要机构在河北科研产出中的重要支撑作用。ACTA PHYSICA

SINICA、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PLOS ONE等期刊是河北科研产出的主要期刊载体。但需注意的是,虽然河北省科研产出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人文社科科研产出十分令人担忧,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资源供给、政策支持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以提高人文社科科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01

科研统计分析 篇4

1 关键技术基础

以SSH轻量级框架为该科研统计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10],结合AJAX技术快速处理Web页面。为了提高数据处理速度,采用优化存储过程访问数据库并执行业务逻辑,同时,科研统计分析方法也采用存储过程实现。在具体实现时,将SSH中的Struts作为开发的表示层,并将AJAX融入其中;将Spring作为业务逻辑层;将Hibernate作为数据访问持久层以及实现各OSS中的对象数据调度的控制层。如图1所示。

AJAX一种是面向Web的异步处理技术,主要由采用Javascript与Web服务器交换数据完成实时刷新页面,采用XML完成异步处理,由XML Http Request提供异步数据检索。在应用AJAX时需要引入DWR(Driect Web Remotion)开源软件以实现访问Java对象。

Struts是一种典型的MVC(Model-View-Controller)框架结构,且能很好地与Spring进行整合,关键表现在Struts Action类和form bean类上,而M的角色可以通过Spring的业务对象类来实现,C可以用Servlet来完成,V通过DOM解析AJAX后显示JSP页面,在C与M间用DWR来实现调用Java对象;同时,Struts使用控制反转的方式注入到Spring中,Spring也允许将Struts作为Web连接到业务层和持久层。

Spring是一种灵活性好、松散耦合度高的开源软件框架,采用面向方面机制(AOP)、依赖项注入(DI)和控制反转(IoC)简化构建业务Bean,AOP与DI是互补的关键技术。DI封装了资源和协调器发现的细节,AOP封装中间件服务调用细节,并通过Bean Factory机制以及自定义类加载Spring配置文件来实现DAO访问数据,对Hibernate持久框架,Spring满足大多数Hibernate接口。

Hibernate是基于传统的POJO(Plain Old Java Object)开源代码持久性框架,并与J2EE的服务器与Web容器很好地集成,它通过*.hbm.xml提供POJO到关系数据库表与对象相关的映射,也提供了从Java类到数据库表的映射以及查询和检索功能,即ORM(Object-relational mapping)。在具体应用时,通常采用Xdoclet工具来转换成Hibernate的XML映射文件,并通过Hibernate的session对象实现对数据对象的操作,后通过配置hibernate.cfg.xml实现Spring的Bean与Hibernate通信。

2 系统分析设计方案

2.1 需求分析

当前相关的科研统计分析系统在统计分析成果时大多存在操作不方便、分配比例难设置以及当数据量大时计算速度慢、成果录入不规范、统计分析计算复杂等不足,因此,本文通过对这些不足进行需求分析,从最大程度上改进这些不足。

(1) 结合AJAX技术对操作页面进行设计,提高系统操作的方便性,并且增强页面的美感度,进而也提高了页面的异步处理能力。

(2) 进行科研统计分析成果详细分类,并根据各类的需求动态设置计算比例。

(3) 根据需求设置各种科研统计分析的规则,用优化存储过程编写统计分析计算方法,并按部门和个人两类进行排名打印输出,这样能有效提高多数据的处理速度。

(4) 直接将各类成果按类别初始化到系统中,这样可以增强成果录入的规范性,提高统计分析的精确性。

(5) 将统计分析结果的计算统一集中在一个计算按钮上,并设置检测错误的功能,这样可以降低计算的复杂性和计算的正确性。

2.2 功能设计

本系统共分信息初始化模块、基本信息录入模块、成果录入模块、统计分析模块、系统参数设置模块,各模块的业务功能如图2所示。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架构

以Tomcat为系统部署服务器,OracleXE和sqldeveloper为后台数据库,并以三个登陆角色来操作系统,分别为:超级管理员角色,可以操作系统所有功能;部门管理员角色,可以操作科研录入、密码修改和查看本部门其他员工的科研信息;员工角色,只可以操作科研录入、密码修改。如图3所示。

3.2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共由22个表组成,它们分别是科研成果表(LHHD_PRT)、登陆信息记录表(MSG_LOG)、奖励表(T_BONUS)、会议类型表(T_CNFERENCE_TYPE)、部门信息表(T_DEPT_INFO)、员工信息表(T_FACULTY)、动态菜单表(T_MENU)、专著类型表(T_MONOGRAPH_TYPE)、文章检索信息表(T_PAPER_INDEX)、期刊信息表(T_PERI_INFO)、期刊类型表(T_PERI_TYPE)、职称表(T_PROFESSIONAL)、科研比例类型表(T_PROFESSION)、比例信息表(T_PROFESSION_RULE)、科研成果记录表(T_RECORD)、科研成果作者关系表(T_RECORD_AUTHOR)、科研成果与单位记录表(T_RECORD_FIRM)、记录与科研成果和检索关系表(T_RECORD_PAPER_INDEX)、科研奖励类型表(T_RESULT_TYPE)、学校表(T_SCHOOL)、学科分类表(T_SUBCLASS)。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3.3 系统实现的关键方法

3.3.1 配置文件

配置struts-config.xml文件,通过struts框架连接系统的JSP文件;配置applicationContext.xml和bean.xml文件,使用spring的Bean,如程序列表1是applicationContext.xml配置文件;配置dataAccessContext-hibernate.xml和serviceContext.xml实现持久访问及SSH轻量级框架整合。

程序列表1:

3.3.2 科研统计分析

通过一个名为absz_lhhd_pkg_bd.sql的存储过程来实现统计分析,该存储过程代码近1 000行,主要从同一科研成果多人分配中所涉及到成果等级、论文检索级别、作者排名次序、奖金分配情况、量化计算分配、单位次序角度来进行全方位的计算,最后按个人和部门从高至低进行排名并输出。通过ResultAction类来执行absz_lhhd_pkg_bd.sql进行计算,继续了StrutsEntityAction,如程序列表2所示:

4 系统运行

运用该系统在本单位进行了测试应用,结果表明:计算准确,大大减少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系统运行效果如图5—8所示。图5是整个系统运行,图6是以期刊录入界面,图7是科研成果分配比例设置界面,图8是以个人报表输出界面。

5 结束语

本文利用开源软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设计实现了一款科研统计分析系统,该系统特别注重成果分配计算方法、报表输出、成果规范录入等,并对开源软件技术进行了概要性回顾,这为本文提供了技术支撑。该系统将繁琐的成果分配计算采用存储过程技术予以了全面的解决,提高了计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性;同时,采用AJAX技术提高了页面的处理速度,增强了页面的美感度。因此,该系统具有较好推广价值。

摘要:利用基于J2EE架构的SSH(Struts,Spring,Hibernate)开源软件技术和AJAX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设计实现了一种轻量级的科研统计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科研成果录入、各种分配参数设置、统计分析、报表输出打印等功能,而且具备数据处理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重点分析该系统的设计方案、技术实现和系统实现,以有助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开源软件,科研统计分析,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1]MUFFATTO,MORENO.Open source: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London:Imperial College Press,2006

[2]LUI,K M,CHAN K C C.Software development rhythms:Harmoni-zing agile practices for synergy[M].USA:John.Wiley andSons,2008

[3]M DOLORES GALLEGO,PAULA LUNA,SALVADOR BUENO.User acceptance model of open source software[J].Computers inHuman Behavior,2008,24(5):2199–2216

[4]SANG YONG TOM LEE,HEE-WOONG KIM,SUMEET GUPTA.Measuring open source software success[J].Omega(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2009,37(2):426-438

[5]JRGEN BITZERA,WOLFRAM SCHRETTL,PHILIPP J HSCHRDER.Intrinsic motivation in open source softwar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7,35(1):160-169

[6]J KOZICKI,F V DONZ.A new open-source software developed for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discrete modeling methods[J].Computer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8,197(49-50):4429-4443

[7]孙佰清.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绩效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31(6):803-808

[8]马建霞,祝忠明,唐润寰,等.机构知识库与科研管理信息化环境集成的尝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24(2):14-18

[9]徐晓霞,崔荣一,洪炳镕.基于NET的科研管理系统实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2):301-303

[10]陈庶民,王天鹏,胡建伟,等.工科院校科研绩效量化评估方法与指标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10,29(15):40-44

浅议科研项目投资的风险分析 篇5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标准和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可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按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称静态指标,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称动态指标,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

(一)静态评价指标

1.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投资回收期可以自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也可以自项目投产年开始算起,但应予注明。

投资回收期可根据现金流量表计算,其具体计算又分以下两种情况:

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的净收益(即净现金流量)均相同,则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如下: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原始投资合计÷投资后前若干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建设期。

2.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报酬率(ROI)是指达产期正常年份的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是作为评价项目投资价值的参数的一种方法,计算时使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

投资收益率(ROI)=年息税前利润或年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

将计算出的投资收益率(ROI)与所确定的基准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其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指标,则投资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投资收益率考虑了项目有效期内的全部现金流量。

(二)动态评价指标

1.净现值(NPV)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指用一个预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ic,分别把整个计算期间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都折现到投资方案开始实施时的现值之和。

净现值(NPV)=∑NCFt(1+K)-t+∑Ct(1+K)-t

净现值(NPV)是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绝对指标。当NPV>0时,说明该投资项目在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之外,还能得到超额收益,具有财务可行性;当NPV=0时,说明该该投资项目基本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方案勉强可行;当NPV﹤0时,说明该该投资项目不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方案不可行;净现值(NPV)指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全面考虑了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状况;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能够直接以货币额表示项目的盈利水平,其取舍标准也较好地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基准收益率ic也称基准折现率,是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项目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基准收益率的确定一般以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基础,同时综合考虑资金成本、投资风险、通货膨胀以及资金限制等影响因素。

2.净现值率(NPVR)是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占原始投资现值总和的比率。

净现值率(NPVR)=项目的净现值(NPV)÷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只有净现值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率,则投资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3. 获利指数 (PI),是指投产后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折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与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之比。

获利指数(Pl) =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1+净现值率

只有获利指数指标大于或等于1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它(下转281页)(上接279页)是一个相对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即获利能力。

4.内部收益率(IRR),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是一项投资可望达到的报酬率,是能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就是在考虑了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使一项投资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刚好等于投资成本时的收益率,而不是你所想的“不论高低净现值都是零,所以高低都无所谓”,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想法了。因为计算内部收益率的前提本来就是使净现值等于零。

内部收益率越高,说明你投入的成本相对地少,但获得的收益却相对地多。IRR大于项目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或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内部收益率法能够把项目寿命期内的收益与其投资总额联系起来,指出这个项目的收益率,便于将它同行业基准投资收益率对比,确定这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

通过对盈亏平衡点(BEP)的运用,计算出各因素在保本的前提下所达到的最大风险值或者说完成某一目标下的最高风险和最低风险指标,及这些风险对项目相关参数的影响情况,预测有关因素对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投资回收期等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项目所能够承受的风险大小,将静态的管理数据转变为动态的风险评估数据后反馈给项目决策人员,推动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评估,了解各个要素的变化对项目相关的财务参数产生的影响,便于有效的进行项目后面各阶段的评审和实施。

新投资项目的盈利及成功产业化,其前阶段的实施过程不容忽视,风险评估对新项目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 进入新项目投资的资本, 其目的是追求投资的高收益, 对新项目的风险投资也只有在保证能获取高收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资金来源, 而高收益的保障就是要对新项目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正是我们新的科研项目能够成功运行下去的制度保证,我们都是在寻找最合适的方法减小项目运行之初所存在的风险,运用以上的评估方法加上合理的风险评估方式也可以得出理想的评估效果。

参考文献:

浅析科研单位财务分析探讨 篇6

【关键词】科研单位  财务分析  内容探讨

一、前言

科研单位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了分析出科研单位的财务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加强财务管理,为科研单位的发展提供优质的财务保障。良好的财务分析能够:第一,判断科研单位当前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效。财务分析能够通过分析科研单位中各项资产的价值、各项资产的财务状况、单位整体负债情况、单位整体货币资产情况等信息,让科研单位的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单位目前的经营业绩,包括其收支情况、效益项目情况等,从而使管理者能够对本单位未来的发展潜力做出适当评价。第二,明确科研单位的发展方向。科研单位的发展情况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发展需要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考虑,而财务分析能够通过有效的外部因素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最终确定整体发展方向。并在明确发展方向之后再结合单位当前的财务情况以及经营成果,制定出几个合适可行的实行方案,最终确定科研单位最佳的发展战略[1]。

二、科研单位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很多科研单位由于长期的经费管理体制问题以及管理层传统的管理观念使得科研单位中财务分析工作并不受重视,导致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科研单位中的财务人员对国家科研事业导向了解不深,无法将财务分析与国家宏观科研方向结合起来,分析工作仅停留在数字表面上,无法得出准确的分析结论为决策提供依据。所以财务人员应该深入科研生产部门进行必要的资料收集工作,以了解科研发展方向,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分析机制,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合理有序的财务分析。②由于科研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其研究经费的渠道繁杂,使财务人员难以完全介入这些科研项目中,对其经济效益也了解的不够全面,所以在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原因、变化趋势等因素难以给出准确的分析结论,加上分析报告的专业性用语太强,导致财务分析报告的实用性降低[2]。为了改变这个现状,首先应该明确财务分析的具体内容,再选择合理的分析方式,以完成合理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为科研单位提供准确的分析结论。以下我们介绍科研单位财务分析的大体内容以及主要分析方法:

三、科研单位财务分析的大体内容

(一)科研经费收支效益的分析

首先,需要对科研单位中所有研究项目的期末经费结算情况作出分析。分析不同项目结算经费占项目总经费的百分比例、不同研究经费结算经费大小以及人均经费结算情况。其次,对科研单位历来所有的研究项目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对比分析。在经费收入中,要分析研究项目经费的纵向收入对比、横向收入对比、各项目的货款经费占各年总项目经费的百分比例、各研究项目争取经费的力度、各年人均经费数额;在经费支出中,要分析各人员经费支出、人均经费支出、设备购买支出、材料费支出、行政业务费支出等各个支出的结构,并总算出数额,以充分了解各类研究项目的经营情况以及相应的经费支撑力度,并结合当前阶段的战略性发展目标调整经费配置结构。此外,还要对研究项目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做出分析。在科研单位中,其资产结构除了研究经费外还包括科学实验室、科研设备器械、图书资料等固定资产,所以科研生产消耗除了经费支出以外,还包括实验室、仪器等固定资产的损耗等。而研究成果则主要表现在研究成果的获得和转化、研究人才的培养、新技术领域的开发等等。因此,研究项目效益的分析,即是一种对研究项目经费的投入、时耗、人员的成长、研究成果的优劣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性分析,且还要结合项目的微观效益以及宏观效益两方面来考虑当前效益以及长期效益,才能真正分析出一个研究项目的效益大小[3-5]。

(二)科研单位行政资金管理执行情况的分析

随着科研单位中行政资金监督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必须加强对行政资金管理执行情况的分析。重点分析行政资金支出与相应研究项目支出的总支出额中的百分比例,比如水电费支出、研究人员工资支出、公务费支出、差旅费支出等等。财务人员要对这些支出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及时发现行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善和调整,使科研单位能够更合法、更合理的利用好行政资金。

(三)科研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效益分析

当前,各个科技单位之间的竞争比拼的是科研人才、研究手段以及研究成果。而各种精密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是研究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成果的获得以及新技术领域的开发探索都离不开先进仪器设备的支持,因此必须做好科研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效益的分析。对科研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效益进行财务分析,就是对仪器设备的运作开支情况、设备管理人员经费的开支情况、设备维修养护经费的开支情况、设备更新经费的开支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利用情况和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采取相应的手段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效益,从而更好的为科研工作服务。

四、科研单位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确定财务分析中的基本内容以后,要确定使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比如: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以分析出科研单位的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费用在总体经费支出中的比例以及资产负债率等财务信息,以进行综合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多期比较分析法

多期比较分析法指的是对连续几年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以逐个对比分析各收入项目以及支出项目,以分析出收入或支出变动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就是俗称的纵向对比法。在进行多期比较分析时,一般采用变动差额以及变动百分比这两个指标来反映变动的大小,并进行列表,直观的反应出各年经费收支变化的数额。

变动差额=本期金额-上期金额

变动百分比=(变动差额/上期金额)X100%

(二)百分比结构分析法

百分比结构分析法指的是在需要比较的各个年度中,将有支出和收入的项目进行项目分类,比如:收入方面的纵向收入、横向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方面的科研费用支出、行政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其他支出等。然后将这些项目按百分比结构的方式计算出经费收支的具体情况表,以对比出不同年份中某项目的百分比差额,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其计算计算公式为:

经费收入百分比=(部分收入/总收入)X100%

经费支出百分比=(部分支出/总支出)X100%

综上所述,财务分析工作在科研单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科研单位应该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并采取措施加强财务分析,并遵循效益原则与重要性原则进行财务分析工作。一方面为科研单位提供准确的分析结论,以提高研究项目的效益性,保障科研单位良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分析找出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并不断进行改善,最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翟志华.提高高校财务分析水平的途径[J].商业会计.2013(23).

[2]贾广友,王蓬.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框架体系的构建[J].职业.2013(14).

[3]谢晓瑛.医院财务分析内容与分析方法[J].会计师.2014(09).

[4]李祥玲.财务分析在高校会计中的作用及方法[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03).

做好医院科研管理分析 篇7

1 综合医院科研管理队伍现状

目前, 我国医学院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一种是专职科研管理人员, 这些人不承担其他业务工作, 占管理队伍的绝大多数;另一种医学院校管理人员在承担医疗或科研的工作同时, 还兼职科研管理人员, 这些人兼做科研管理对其进行严格的考察后, 具备基本的医学专业知识, 基础素质较好, 专职科研管理人员一般是学历一般在大学本科或大学本科以下。从事科研管理前, 经过双向选择后才调入的科研管理部门。

兼职管理人员一般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在他们自己从事的专业表现出色或已成为学科骨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国内医学管理人才紧缺的情况下, 人们逐渐意识到临床医院的科研管理而应有一批站在医院学科发展的高度, 了解国内外医学科学发展前沿, 指导医院学科发展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科研管理岗位。

2 不同人员在科研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高学历管理人员中的相当一部分有在国外学习的经历, 语言能力强。一般每个专职管理人员都会负责某一项具体工作, 并且离开他们医院科研工作将无法进行。每项工作既有很强的专业性, 又非常琐碎, 稍有不慎就会给医院和科研人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管理者要耐心地向专家讲解各类科研基金申报时应注意的事项;做到踏实肯干, 任劳任怨, 熟悉科研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科研基金申报信息指导专家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督促专家从多年的科研工作中提炼成果;帮助专家申请科研专利。他们在大量繁琐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3 如何提高科研管理队伍的科研管理水平

(1) 把科研管理从服务性、事务性工作拓展到指导学科发展的高度, 科研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医学专业知识, 还要求具备交叉学科的知识, 要加强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医学科研管理是医学和管理的交叉学科, 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研究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把继续教育提到议事日程, 要引导科研管理人员把自身继续教育当作工作的一部分, 这是更新知识、补充管理理论匾乏的必由之路科研管理者要紧跟生物医学日新月异发展的步伐。形成一种制度, 在行业内部倡导以学习为光荣的风气。笔者认为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行为, 管理者的继续教育不是开展狭义上的读书活动, 管理者的继续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国家的科技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是科研管理工作所依据的准则。科研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修养。因为, 学习科技政策可以使管理者了解国家整体科技规划, 学习专利法可以帮助管理者发掘医院科研成果, 为院领导确定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保护医院科研人员知识产权;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搞好科学研究。医学伦理的学习则可以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 使管理者督促科研人员在从事与人体有关的医学试验中, 保护受试者权益。

其次, 现代化医院中医学科研管理者要注重人文科学的学习和个人能力的培养。例如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使管理者利用互联网进行查新检索和各种信息的交换, 方便快捷, 生命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 还要求管理者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各种技能。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做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提高管理者形象。管理能力的提高来源于实践, 只要“勤”字当头, 一定能造就出一批综合医院医学科研管理的行家。“勤”是科研管理人员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勤学、勤看、勤想、勤做。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往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变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高学历管理者为院领导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决策作参谋;具备了较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 不同层次的医院科研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应侧重生命科学新知识的补充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最大限度的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侧重管理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

(2) 我国医学院校培养医院管理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合理使用人才, 保持科研管理队伍的稳定目前, 应实行医院管理职业化。增加医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使得这些人具备基本的管理素质, 有服务意识、忘我的牺牲精神以及甘做人梯的心态。科研管理要协调各部门、各位专家的关系;要根据每个管理者不同的特点和爱好把他们分配在不同的岗位。要优化资源配置, 一项综合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管理者在完成繁忙的管理工作的同时, 最大限度的发挥科研设施的作用。善于思考, 花时间和精力分析医院各科室的具体情况。这些工作细致而繁琐, 要了解科研管理其他岗位的工作, 养成良好的协作作风。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经过周密的调研, 因此, 应保持管理队伍的稳定, 每个管理者既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精、做细, 科研管理的特殊性也要求每个管理者既做专家又是多面手。

(3) 完善激励制度, 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应把那些人浮于事、混日子、不思进取的人淘汰出科研管理队伍;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在分配制度上也应有适当的体现对那些爱岗敬业、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则应给予鼓励和表彰。实际上, 很多医院在分配制度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环节。如:院级领导、重要职能岗位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奖金差别不大等等, 工作业绩与回报不成正比, 在奖金分配上吃大锅饭。另外, 很多人在从事管理工作后, 造成高学历者不愿做专职科研管理工作的原因除了各种待遇有所变化外, 职称晋升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发展方向和工作侧重点不同, 致使一部分人员离开了管理岗位还应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保持医院管理队伍稳定, 需要专业文化考核通过的前提下, 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 进行职称评定时也应给专职管理人员创造更多的机会, 吸引高学历人员专心从事科研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即对他们的工作业绩给予充分肯定。

4 结束语

总之, 基层医院应该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目前很难判定医院的哪一项科学技术成就完全是靠管理得来的。管理者所付出的劳动很难用具体指标来衡量, 科研管理者迫切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 科研管理的成就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研究, 借助其雄厚的科研实力, 加强科研信息的交流, 切实开展科研合作, 锻炼提升科研能力, 要多方位、多层次争取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医院科技发展基金,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筹集科研经费为医学科研提供财力支持。

摘要:科研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日趋得到更多的承认, 从医院科研管理队伍的现状及科研管理人员的作用, 探讨了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对策。

高校艺术专业科研现状分析 篇8

艺术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石, 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体现。作为相对新兴的专业, 艺术专业在科研方面的成就, 无论是从科研项目的立项数还是科研论文发表的数量、质量方面, 与高校大学科专业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科研能力是高水平高层次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艺术专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 同样离不开科研能力的提高。那么高校艺术科研现状如何?怎样才能提高艺术专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健全科研管理体制、理顺科研管理渠道?如何才能使高校艺术专业的科研队伍能更加蓬勃的稳步的发展, 这些都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艺术专业科研现状调查

1996年开始,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设立体卫美育学科组, 艺术科研步入正轨。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大力扶持和鼓励下, 艺术类专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一些优秀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对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从整体水平来看, 和文学、历史、政治等大学科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高校艺术专业影响科研水平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起步晚, 受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艺术院校在中国的艺术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 而且老一代艺术家如徐悲鸿、刘海粟、李叔同等人都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 这些艺术大师以其严谨的学术性和高雅的艺术性影响并推动了中国艺术创作的发展。然而由于艺体等专业具有其自身独特性, 即更注重技法性和创作性, 因此目前仍然存在重视大学科科研发展, 轻视艺体等学科的科研这一现象。此外, 除了客观原因, 艺术专业教师主观上对科研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艺术院校多年来培养人才重视的是技能的培养, 强调向学生传授技巧, 忽略了科研能力的训练”艺术专业教师仍然大多采用传统授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技能的培养, 通过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技巧, 要求学生自己有悟性。此外, 传统观念中艺术活动被看做是个体劳动, 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艺人们只把技艺传给子女或者徒弟, 轻易不会把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告诉别人的。

(二) 艺术专业师资力量不过硬。

近几年,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艺术类专业学生数量也在激增, 这就突显出艺术专业教师的缺乏。而艺术学科长期以来的的重视教育的“实用性”和师资培养的“技能化”, 因此高等师范艺术专业招生时“高能低分”, 培养出来的师资也体现出专业技能突出、专业知识过硬, 但是文化素养相对较低的特点。高校艺术教师的来源, 除了高校毕业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部分外, 还有一部分是从艺术界引进过来的有一定名望声誉的大家。这些专家一般年龄偏大, 演出或者表演经验丰富, 更多体现的是个人技能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教师们专业动手能力强而科研能力比较弱, 对于怎样把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艺术领悟提炼升华为一定的规律并最终形成理论成果。这些教师往往重实践而轻理论, 即使为了职称评定、岗位考核等不得不做科研, 也大多不具备对科研的基本了解。对如何确立选题、怎样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怎样填写项目申报书、项目立项后如何开展工作, 甚至怎样才能结题等等, 没有系统的了解。

(三) 艺术科研的投入经费不足。

长期以来, 国家科研经费主要资助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高等艺术院校一直是以教学为主, 偶尔有科研经费的投入也仅限于个别项目, 投入金额相对较少。艺术教育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科研规律相比, 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表现在科研经费支出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一是其他专业进行科研应该限制支出的开支, 在艺术科研中却是必要的开支。如采风差旅费、创作费、人员劳务费、设备租赁费、场地租赁费等等, 都属于正常必要的开支。二是一般科研中不会用到的设备如摄像摄像器材、服装制作材料等, 在艺术科研中却属于必备的科研设备。三是在艺术科研的探索过程中, 要形成最终的理论成果, 离不开不断地创作和实践。而艺术演出比如演唱会, 绘画展等的开销都是不菲的。这些研究除了个人的全情投入, 也离不开充足科研经费的支持, 而人文社会科学资助的研究经费虽然在不断提高, 相对于艺术科研还显得杯水车薪, 不能充分满足艺术科研的需要。这些主客观的因素都限制了艺术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 不利于提高整体的艺术发展水平。

二、加强高校艺术专业科研队伍建设的对策

针对高校艺术科研现状, 我们应该加强艺术专业科研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鼓励高校艺术工作者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投身到科研工作中来。

(一) 转变观念, 强化科研意识。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聚集人才的战略高地, 承担着传承文明, 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神圣使命”。努力转变艺术专业教师的观念, 通过加强宣传、交流等各种方式, 使教师们对艺术学问的学习和研究重视起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 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还能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弥补不足, 提高个人的业务综合能力, 有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只有把艺术实践中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形成独特创新的观点, 然后运用到教学体系中, 才能使艺术永葆青春, 始终充满活力。

(二) 提升素质,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艺术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为社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艺术科研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艺术研究者的素质决定了艺术研究的质量。要强化艺术科研工作者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观念, 打破保守思想, 加强合作攻关, 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在生源增加,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的现实情况下, 严把教师引进关, 新进教师既要专业过硬, 也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实力, 这样才能为以后更好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实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赢局面。

(三)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形成良性发展。

“坚持深化艺术科研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是繁荣学术、推动学术的重要措施”科研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良好的科研氛围。要激发艺术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就要加大科研投入、强化激励机制, 为高校艺术工作者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把科研工作纳入到工作考核中去, 对项目立项、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根据级别的不同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另外,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对已获批的国家级以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进行科研配套经费资助, 鼓励横向项目研究, 使科研能直接服务社会需要, 促进精神文化建设。

三、结语

艺术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石, 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体现,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对于我国的民族文化建设、塑造民族精神、提升国民素质,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充分认识艺术科研的重要意义, 深化和拓展艺术科学研究是一项重要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艺术专业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艺术学科在科研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针对如何切实加强高校艺术专业科研队伍建设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以期对高校艺术科研实力的提升提供一些理论帮助。

关键词:高等学校,艺术专业,科研现状

参考文献

[1].高启光.关于艺术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6

[2].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研究状况及“十二五”发展趋势调研报告[J].艺术百家, 2011

科研统计分析 篇9

随着“十五”、“十一五”期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充实教师队伍先期引进了大批年轻的体育教师,他们除承担基本教学任务外,还应该承担起科学研究重任,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充满活力和朝气群体,理应成为高校科研队伍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生力军,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再过五年、十年,教学和科研骨干从他们中产生。但从目前情况看,体育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弱、主动性不强是不容乐观的事实。体育科研怎样渗透到“运动训练、体育竞赛、体育管理、体育教育与教学、群众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等,如何引导体育教师从事体育科研工作,发挥体育管理政策激励机制作用,充分地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和重视的课题。笔者对南京某高校体育教师十年发表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基础上,指出存在不足,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加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 南京某高校体育教师结构和发表科研论文统计与分析

1.1 体育教师结构特征分析

南京某高校现有专任体育教师46人,具有教授职称1人,副教授11人,讲师32人,助教2人。具有高级职称占26.1%,讲师占69.6%,助教占 4.3%,主讲教师达到95.6%,符合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标要求。职称结构反映一所高校初、中、高职称比例,是衡量教师群体素质状况的重要尺度,反映教师群体教学和科研水平重要标志,南京某高校体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和相应其他学科相比偏低,反映业务水平“断层”现象严重。从工作年限和学历看,如表1.所示,参加工作年限5-12年的30人(其中助教2人、副教授1人、其余均为讲师),13至18年5人(其中讲师2人、副教授3人),19至25年7人(其中副教授6人、1人专业运动员退役后从教1人现为讲师),26年以上4人(其中讲师2人、副教授1人、教授1人)。学历结构指教师获得最高学历或获得最高学位,经过“十一五”努力,具有硕士学位占30.4%,正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占26.1%,二者合计达到56.5%,本科学历43.5%。虽然教师学历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还是空白。目前职称评聘上要求四十岁前晋升副教授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这让青年教师增加了压力,纷纷争取机会攻读在职硕士,作为一种不脱产学习,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培养学校通常安排在假期,往往一个多月就学完所有课程,一门课程大体安排二天集中恶补,普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效果可想而知。学位课程结束后就开始各自选题,在一二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因而出现学历提高与科研能力增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1.2 十年教师科研论文发表统计结果分析

1.2.1 论文数量与质量分析

从2001年至2010年所发表论文统计表2显示,论文发表数量不多,合计发表了156篇,教师人均三篇略余,且论文质量不高,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9篇,占总论文数12.2%。论文数量上出现了2004年和2007年高峰,2001年和2008年低谷。主要是2003至2005年,60年代出生的教师进入了晋升副教授阶段,1998-2000年进校工作的助教,到了2005年至2007年普遍进入了晋升讲师阶段(表3实际晋升职称情况统计显示),为了晋升职称需要,科研上普遍存在临时动议。晋升讲师在科研上只要求数量上必须一篇正式发表论文,晋升副教授在科研上要求必须发五篇以上论文,其中一篇为核心期刊论文,因而造成了多数教师重论文数量,忽视论文质量,科研选题较一般。表4.不同职称教师各年度发表论文情况统计显示,以助教职称发表的论文占总数的26.9%,以讲师职称发表的论文占48.1%,说明讲师及以下的教师所发表论文占到论文总数75%,副教授职称发表论文占19.2%,教授职称发表论文占5.8%,造成了论文质量总体不高,多数教师为晋升上一层次职称而写作。当教师晋升到副教授之后,感觉晋升教授条件很难达到,干脆不愿动脑筋进行科研。已经晋升到教授的教师,由于现有职称聘任政策基本上对他们没有约束力,写与不写关系不大,学术上感觉到达了终点,积极性全没,没有真正体现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在科研上起到引领作用。通过表4.数据分析,不同职称教师科研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异性,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方面,不同职称教师间的差异性呈显著(P<0.01),在省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情况存在差异(P<0.05)

注:表4.数据统计时以作者发表论文时的职称为准。

1.2.2 科研论文内容特征分析

对论文内容特征分析,从表5发现,排在前三位:“体育教学类、训练与竞赛类、社会体育与体育文化”。“体育教学类”排在第一,表明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实践主要形式,既反映教学在学校工作中重要位置,又反映体育教师思维比较单一,思路不够广泛,加上校体育教师平时教学工作量大,平均承担工作量达790标时/人.学年(满足工作量为400标时/人.学年),教师日常除接触到学校体育素材外,无暇关注体育其他领域,许多教师安于现有知识,对体育临界科学毫无兴趣,缺乏团队精神,科研氛围不浓和研究条件有限。体育训练类论文占近三分之一,主要依赖于学校拥有省级专业运动队和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青年教师兼任了运动队教练员,从事日常体育训练,有一定经验和体会可总结。但群体类论文比较少,管理类、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论文加起来只有13.46%,说明体育科研方向较为狭窄,没有形成跳出体育去研究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从科研力量上看:科研重视程度不平衡,发表论文主要集中在少数人身上,最多的发表了24篇论文,10年里没有正式发表论文的有5人之多,只发表一篇论文的达到25人。这引证了管理学中“二八定理”即在群体中有那么20%人可为群体目标现实产生80%积极作用,作为管理者一方面要全面动员,争取人人参与科研、重视科研;另一方面为了完成组织科研目标,必须有重点地对那20%人进行组织,发挥他们特长,调动他们积极性。

2 体育教师科研不理想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2.1 体育类期刊数量不足,发表论文存在“地域刊源”、“利益交换”特征,青年教师具有职业压力,科研得不到经费上资助等

首先,全国体育类核心期刊数量上看,仅有16种,从发表数量排前十位省份中,除了河南省无核心期刊外,其他前9位省份均有,其中北京有4种,广东2种,其余均一种,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时具有地域刊源特征,据调查,在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地域刊源的特征更明显,地域比高达58.4%,地域比超过30%的就有8种。而体育类CSSCI核心期刊仅10种,其中6种为体育学院学报,大多数体育类CSSCI核心期刊是双月刊,对比语言学的CSSCI核心期刊22种,中国文学CSSCI核心15种,艺术学CSSCI核心19种,同是高校基础课的外语和语言学教师可选择核心期刊范围明显大于体育类教师可选择的范围。艺术类教师更比体育类教师具有较多选择范围。由于科研功利性导致科研关系网和科研腐败现象蔓延,在核心期刊领域也一定程度地存在。有42%的教师认为,某些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时存在利益交换”。[2]另外,由于青年教师平时课题申报较为困难,从事科研没有经费上资助,论文版面费只得自费,对于工资、待遇本来不高的青年教师,心理上承受不了,想发不要版面费的期刊论文,由于职称和论文质量不高,就更难录用。

其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较大。学者袁银梅认为青年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一是由于社会的期望值过高。二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校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实行了学生网上选课、学生网上评教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师教学强度和难度加大,需要青年教师熟悉教学内容同时,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还要熟悉多媒体课件制作。三是科研任务沉重,社会上在衡量一所学校时,科研实力是重要砝码,成为高校排名的坚强武器,学校每年进行年终考核,在职称评定时对科研有硬性要求,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津贴发放等直接或间接地与科研挂钩,甚至有的高校出现“重科研、轻教学”趋势,传统教书匠式教师不能适应高校发展需要,现实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弱、发表论文难度大,课题申报时有职称要求,很难获立项资助。四是深造趋势逼迫,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对师资队伍学历结构有要求,各高校对于没有获得硕士教师,提出几年内必须获硕士学位,在职称评定时,硬性规定四十岁以下晋升副教授必须达到硕士及以上学位。这种外部压力和内部需要,迫使他们为学位而奋斗。五是教育对象带来压力,信息时代给予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和渠道,在某些方面知识比教师还丰富,造成了青年教师职业压力。[3]

2.2 体育教师科研论文动力不足,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对教师从事科研目的的调查,在“你认为从事科研的目的是什么?”设计五个答案供选择。在选择“评职称”需要的占90.9%,反映高校在评定职称时存在利益诱导性。教师职称往往同与社会尊重、舆论关注、社会和经济地位密切相关。认为科研可以提高社会地位占84%,提高经济地位占36%,反映教师从事科研看重社会地位,而非经济地位,这种受尊重需要属高层次动机,高校应该大力加强。但不同职称教师在选择比例上有所不同,助教、讲师选择“选择科研可以提高社会地位的”分别为58%、82%。在课题申报方面,由于学校或者科研部门对申报者要求较高,以确保课题正常完成,获高质量成果,对申报人资格审查,职称较低教师由于科研能力不强,不能单独申报到课题,只有少量教师参与课题中。选择“提高学术水平”,青年教师选择占比37%,说明了对科研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学者高航对北京高校体育教师科研动机研究中也发现,抱着“谋生需求”进行科研的占46.8%,反对的占22.7%,迫切需要改善自身生活条件时,就有从事科研原动力,当生活水平得到充分改善时,需要得到了满足,从事科研积极性会下降,通过科研奖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某些教师科研动力。功利要素可以分为工资福利、职称、荣誉、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一般来说学历高、职称低、年龄小的教师更认同“科研改善工资、福利待遇”,而职称高、年龄大的教师认同感下降。随着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递增,工资福利作为外因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明显减弱。[4]随着民办学院发展,民办高校一般师资力量不足,通常会外聘同一个城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授课,现实生活中发现,许多教师从经济角度考虑,表现为确保承担本校基本教学工作量之后,余下精力承担校外体育课指导,以获得额外收入,不会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他们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从体育教师年龄和职称看,随着年龄增长和职称提高,科研可以“改善工资福利待遇”外因对他们激励作用明显减弱,说明体育教师获得尊重需要,是维系体育科研动机重要内在因素。学历高教师往往与学历低的教师在对科研兴趣上显著差异性,表明提高青年教师学历水平,能激发他们对科研兴趣。其研究还认为:体育科研工作薄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体育观念误区所致,学校过多地重视体育竞技成绩,而忽视了体育教学与科研,体育教师自身素质需要提高。

2.3 科研方法单一、科研能力不强,态度不积极

对于任何一项研究,很重要因素就是正确地运用方法,它有助于体育科研工作提高效率和科研的质量,从而获得更好更多成果。笔者对教师科研研究方法项作了调查,在调查“你平时采用什么样方法”研究,选择文献资料法的高,理论研究占多数,反映了体育教师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较强,其次,观察法和实验法,但是作为一种灵活、简便获得第一手材料的调查法和测量法没有得到青年教师广泛应用。加工和研究法中的分析和综合法、归纳和演绎法、类比法、比较和分类法,这些属于逻辑分析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法这样定量分析方法运用得不多。即使应用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一般只以百分比、平均数或者标准差这些最简单处理方法。说明体育教师分析资料的方法学基础相当的薄弱。笔者在对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态度调查中,普遍选择了“不太积极”和“不积极”,占到了89.14%,而选择“非常积极”和“积极”的只有 10.86%。

3 加强高校体育科研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引导,提高教师对体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

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科研重视程度不平衡和功利主义倾向严重,论文质量不高,只求数量,为晋升职称而写论文,没有把科研上升到个人兴趣或者自身素质提高上来的现实。作为管理者要引导教师提高科研重要性认识,加强科研意识培养,帮助他们端正科研态度。由于受科研基础条件差、学术研究氛围不浓厚、成功申报课题困难大等因素影响,制约了体育科学研究发展。高校应该在改善条件、营造氛围、组织团队、培养科研兴趣和防止功利主义、临时动议上下工夫,要从人可持续发展角度认识科研工作重要性,帮助他们每年确立科研目标。从燕飞,王雁的研究,通过以学历为变量,以兴趣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本科毕业教师与硕士毕业教师有着明显差异性。科研兴趣随着学历提高呈现递增趋势。40-50岁教师一般具有了副教授职称,且多数为本科生,他们进行科研兴趣就比较低。[5]为此,通过鼓励提高学历层次来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因为兴趣作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一个人对科研兴趣,表现在对客观规律认识过程的良好情绪体验,能唤起对体育科研动机。高校领导要改变过去重视体育竞赛成绩,而忽视体育科研现象,使广大教师认识到体育科研不仅是提高体育学科内涵和价值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改善不受重视的境地。考虑到体育类期刊,特别核心期刊数量不够,地域刊源严重,有意识地建议教师选择适合教育类核心期刊或者综合性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的有关体育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成果,从而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3.2 重视培训,力求针对性, 满足教师不同层次需要

目前教师科研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掌握好方法,教师智能和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大多在传统教育思想和旧的教学模式下培养起来的,综合知识结构上欠缺,专业知识陈旧面窄,教育基础知识薄弱,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知识和人体科学知识,对于深层次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先进的应用科学理论基础也不很扎实,需要进行培训才能得到解决。首先,针对“教师严重不足,工作量大”现状,高校应该积极争取引进优秀人才进入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来,以此改善教师学缘结构,即改善高校来源结构状况,防止和打破学术思想沿袭守旧,加强不同学术风格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渗透,使教师群体的学缘结构达到“远缘杂交”,师资做到来自五湖四海,切不可同一“源头”。在减轻教师工作量前提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体育学术会议,选派参加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有关的进修培训,请专家来校讲学,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在培训内容上按照学者匡勇进和伍骥研究所提出的根据不同职称教师不同需要有所侧重点和层次性。如对于45-58岁之间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相对成熟,积累了教学经验且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养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是教师职业生涯“黄金期”,培训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更新和综合知识掌握。35-45岁之间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年轻且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较强,应该注重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继续提高上,专业知识更新和综合知识掌握上,年龄集中在35-45岁之间讲师其科研能力较弱,应该注重培养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更新。25-35岁之间讲师和助教,教学科研能力较弱,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接收能力较强,应该注重在教学、科研、技能、裁判、思想水平、审美等“专业内”和“专业外”全面综合培养。目前体育教师普遍比较倾向于技能、理论、教法、科研上的培训或者进修,忽视了论文报告会、教学比武这类科研交流、教学方法交流平台,往往重视学习提高,忽视交流提高。重视校外学习培训,而忽视校本培训和交流信息,使自身发展受到影响。[6]

3.3 建立机制,用政策导向去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体育作为普通高校的一门公共课,学校一般对科研要求并不高,校体育部门也没有引起相应重视,组织不力,缺乏科研计划和相应措施,没有研究方向和主攻课题,学术带头人和梯队没有形成,与学校科研处、省市科协、体育科学学会联系不够。科研动态和信息沟通阻滞,科研处于自发状态。由于许多高校教学经费未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学校总经费1%,这就造成了有限体育经费主要用于体育教学和运动竞赛等,很少有高校用于鼓励科研工作。高校重视体育科研,必须制定一定科研激励政策,科学定位体育科研,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体育科研课题和方向、专项科研基金,支持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学科研工作,给予体育教师申报课题机会和经费保障条件,从而增强体育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由于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严重,职业发展平台不足,深感付出和回报不对,把体育教学只是一种谋生手段,缺乏坚定的志向和毅力,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不明确,科研目的功利化倾向严重。因此,除加强教育与引导,提高科研重要性认识外,还必须在岗位聘任和晋升职称时,增加对科研论文的要求,在进行岗位聘任和校内津贴制度改革时,对某一级别职称教师,必须在规定要在层次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论文或取得相应成果,职称越高,要求达到的标准越高。目前之所以有的高级职称的教师对科研热情不高,长期没发表论文,这与高校对科研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有关。

当然,制定政策和要求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目标不宜过高,也不能过低,同时将体育教师参加基本功比赛获奖作为评定职称的参考条件之一,评定教师工作能力时,要改变“教学都一样,主要看科研”错误想法,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天职,是职业道德的首先条件,对于那些认为科研更容易获得功利而忽视教学水平提高的教师要格外高度警惕。事实上教学和科研并不是一对矛盾,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教师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考虑到体育类核心期刊数量少,建议有条件的普通高校,规定教师在所在学校学报上发表论文,在职称评审和奖励时可视同为核心期刊论文,这样有力地促进体育教师积极性,当然各高校学报每年办刊要有规划,规定一年或者一期上可刊发多少篇有关体育类论文。对于评定副高职称的是否一定要有核心期刊论文也要明确规定,不能因人而异,出现有时需要核心论文,有时就不需要。还要建立客观有效的教师学术能力评定标准和机制,重视科研成果价值,反对靠数量来衡量,真正做到科学客观地衡量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1998.

[2]刘永林等.对高校体育科研作风调研分析[J].第一健身俱乐部,2010(13):12-15.

[3]袁银梅.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1-32.

[4]高航.北京高校体育教师科研动机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04):77-78.

[5]燕飞,王雁.论山西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科研内部影响因素[J].山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6-110.

学校教育科研的窘况分析 篇10

一所学校, 只有坚持不断地提升教育科研的品位, 才能有深层次的长足发展;一名教师, 只有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进入新的境界。这是从理论上对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意义的认识。道理如此, 但现实中的情况却恰恰与此有着很大的出入,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健康开展。现择其突出者加以讨论。

一、学校里边无科研

我敢说,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尤为突出。在这些学校, 领导看重的只有考试的分数, 行为上只会用“制度”、“考核”等“硬法子”来管理教师与教学, 不善于引导教师借助科研的利器研究教育规律、学科规律, 不善于引导教师开窗放眼, 主动探索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路子。在这些学校, 依靠耗时间加负担来提升考试分数的做法仍较普遍。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少有快乐而言。说一句唐突的话,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学校的领导压根就不知道教育科研是怎么回事, 或因曾经接触过的教育科研都和他们的工作缺乏密切联系, 产生了对教育科研的误解而故意疏远。在这两种情况下, 教育科研被排斥在校门之外也就不足为怪了。一个学校团队都满足于“原始”的封闭的教学状态, 从领导到老师的脑子里除了考试分数和名次, 除了耗时间和增负担, 就再也没有别的了。这种情况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大势相背离, 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相抵触, 应该尽快解决。

二、虎头蛇尾少成果

这样的“教育科研”并不少见, 而且多数是自上而下组织实施的“有点来头”的课题。开题时大张旗鼓、轰轰烈烈, 有宏伟的研究方案, 有隆重的开题仪式, 那氛围也确实让人一时间热血沸腾, 摩拳擦掌。但过了这个环节, 很快就冷了下来, 一切涛声依旧, 缺失了最重要的真实的研究过程。大都是几年过后, 大家根据验收要求攒攒材料往上一报, 有关部门在距离实验现场很远的地方把材料一看, 最后给“参与者”每人颁发一张结题证书完事。在所谓的课题研究期间, 好一点的组织者还有个中期验收, 或者派人到学校看一看, 或者让学校交一份中期工作总结。这多少还能唤起一些参与者的记忆, 提醒自己还在承担着一份研究的责任;而荒唐者竟然是在接到了上级验收通知后, 研究方案是什么都早已忘记, 或者根本就没有好好地研读过, 更不用说按照方案去实施了。临时抱佛脚, 方案文本还得向上级课题主持部门去索要, 一群根本没有研究足迹的人编纂了一份根本没有意义的结题报告呈了上去, 竟然也都拿到了“真实”的结题证书。而仔细想想, 除了那些装入囊中的证书, 课题研究到底解决了怎样的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到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变化?务实的人们只能无奈地摇头。这种从上到下都心知肚明的假科研, 败坏了科研的名声, 贻误了教育的发展, 理应叫停。

三、科研成了眼前利益的“敲门砖”

社会上的浮躁之风势利之心早已渗透进了校园, 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科研在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手中成了牟取个人利益的敲门砖。这个利益就是学校在各种评比中添彩, 教师在评职晋级中加分。既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做起事情来必然就少了全心全意的投入。一旦眼前利益到手, 扔掉敲门砖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有的地方教师职称聘任细则中有科研工作加分, 规定参加课题研究与课题通过验收有不同权重的分值, 这无疑是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支持, 是对真正从事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奖励。但恰恰在这出发点非常圣洁的事情上, 也衍生出了很多不如人意的情况。于是, 为了“增彩”、“加分”而立项者有, 徒有实验教师之名而无实验工作之实者有, 类似的将教育科研作为“敲门砖”的歪风亟待扭转。

四、各自为战少合力

科研与教研在研究范围、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等方面既有联系, 也有区别。仅就过程而言, 教育科研的过程要求比较严格、细致, 包括确定课题, 制订计划, 组织实施, 撰写报告, 组织成果鉴定及检验等, 而教学研究则不需要这么严密的过程。在有些学校, 因为缺少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的普及, 缺少对课题的筛选提炼, 缺少科研力量的整合, 缺少科研规划的制订, 常有教师各自为战的现象。你弄一个课题, 我弄一个课题, 随意性很大, 且彼此互不联系, 互不支撑。这样的课题研究, 虽然也真正做了一些事情, 但终因缺乏统筹协调, 特别是没有针对学校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从一开始就在研究的价值上打了折扣, 失去了教育科研应有的意义。当然, 实践中也存在着把一般教研当科研的现象, 这是对教育科研的矮化, 也应该引起注意。

我们承认, 学校与专业的教育科研部门有别, 教师和专职的教育科研人员有别, 教师在学校从事的教育科研首先要立足学校, 立足学科, 立足教学, 要解决学校内部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一些地区开展的小课题研究就很好地彰显了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 克服了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弊端, 开创出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崭新局面, 值得大力提倡和深入研究。小课题大多是立足学校、立足学科而确立的本土性课题, 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依据务实的研究方案在学校里经历了真实研究过程的课题, 是通过反复研究最终拿出了可以指导更大范围实践成果的课题。这些课题的最大成果是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探索出了规律, 积累了实践的经验, 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第一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当然, 实验教师也因为作出了切实的贡献而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利益。

科研团队规模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篇11

关键词:团队规模;影响因素;调查;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9.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4—0061—02

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群体[1]。科研团队规模一般指科研团队中科研人员的多少。一定的团队规模是完成科研团队研究任务的基本保证,而适宜的团队规模既有利于团队沟通、避免负面冲突,还可以提高团队效率,更有效的完成科研任务[2]。科研团队的各类成员对影响科研团队规模的内外因素的认识存在差异,在建立适宜团队规模的过程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学术界有关团队规模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关于科研团队规模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很少,特别是用实证性研究方法分析科研团队规模影响因素的文献更少。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了解科研团队成员对影响团队规模因素的认识差异,探讨建立合理团队规模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高绩效科研团队的构建有参考意义。

一、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采用文献分析法,查阅CNKI知识网络平台有关文献资料,整理影响团队规模的因素,归纳出有关科研团队性质、构成要素和外部影响因素的11个调查选项。采用likert五点量表,将选项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不重要”、“较不重要”、“一般”、“较重要”和“非常重要”等五个等级,并分别赋值1、2、3、4和5分,请答卷人对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予以评价并打分。

2.答卷人。本调查研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农业科研团队的形成机制研究”课题中的内容之一,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组织实施。采取分层取样的方法,将调查问卷发给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成员答卷。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700份,收回517份,回收率为73.9 %,其中有效问卷401份,占回收问卷的77.6%。答卷人的一般资料(见表1)。

二、调查结果

1.不同年龄段答卷人的评价结果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答卷人对团队规模影响因素重要性的评价分数,发现低年龄段答卷人的平均分高于高年龄段的平均分。如40岁以下答卷人的分数均比41岁以上答卷人的分数高,并且有6项评价分数的t检验概率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见表2)。

不同年龄段答卷人

2.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答卷人的评价结果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答卷人对团队规模影响因素重要性的评价分数,发现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答卷人的评价平均分均比中级及以下答卷人的评价平均分高,并且有7项评价分数的t检验概率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见表3)。

不同职称答卷人

三、统计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1.不同年龄段答卷人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40岁以下答卷人对11项科研团队规模影响因素重要性的评价分数均高于41岁以上答卷人的评价分数,说明低龄答卷人更加重视这些影响科研团队规模的因素。两者平均分数在研究任务、科研方式、团队领导的工作方式、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发展的历史等五个选项上达到0.005水平的评价差异,特别是合作氛围选项达到了0.001极显著差异水平。他们认为,科研团队的合作氛围是影响科研团队规模的最重要的要素,反映出他们较年龄较高的团队成员更加看重团队合作对科研团队规模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低龄团队成员更加认识到团队内部因素对团队规模的影响较大。

2.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答卷人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答卷人对11项科研团队规模影响因素重要性的评价分数明显高于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答卷人的评价分数,说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更加看重这些因素对科研团队规模的影响作用。两者在科研团队的研究任务、科研方式、领导的工作方式、成员的科研能力、合作氛围以及团队发展的历史等六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更重视这些因素对团队规模的影响程度。而两者对团队所在地域影响团队规模的评价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十分看重不同地区环境对团队规模的影响,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调查结果。可能反映团队骨干人员认为不同地域的工作环境、科研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习惯等对团队规模的影响更大。

3.调查结果的应用。本次调查的方法虽不能说十分严谨,但基本上能够反映答卷人对影响科研团队规模因素的评价意见,了解到不同团队成员对11项影响因素的认识差异,这些调查结果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团队规模,构建高效科研团队,提供参考依据。

在构建合理的科研团队规模过程中,一方面,应统一团队成员的认识,充分分析影响团队规模的各项因素;另一方面,要尊重不同团队成员的意见,适宜各种科研团队的内部运行机制和构成因素,探索符合外部生存环境的团队构成规模。同时,还应注意随着内部运行需要和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团队人数和构成,始终保持科研团队的适宜规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整体功效,使科研团队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花,杨映珊.基于团队运作模式的科研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管理,2002,(4):79-81.

科研项目管理环节的分析 篇12

1.1 科研项目管理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 相对于自然科

学体系来说, 科研项目管理学科是比较复杂的, 它对于逻辑性、步骤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如果在工作过程中, 难以保证其相关步骤的合理性、科学性, 逻辑性, 就难以保证日常项目管理环节的稳定开展。为了保证日常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需要实现其项目管理模式的更新, 从而实现对相关科研资源的有效应用, 促进其质量效率的提升。该环节的开展是需要循循渐进的。目前来说我国的科研项目管理整体水平是比较低的。

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需要应用到一系列的系统管理方式, 因为科研项目管理就是一系列的系统管理方式的应用, 通过对一系列的组织环节的应用, 保证项目计划的稳定运行, 积极做好相关的指导、组织、控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此环节中, 可以通过对项目管理方案的应用, 来保证科研项目的每一个步骤的稳定运行, 促进其内部配置环节的优化, 保障其动态管理性及其目标管理性, 促进科研活动的效率效果的提升。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 是以部门、单位为中心, 按指令性计划的管理理念对科研项目实施管理。这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其弊端已经显现。按项目一般规律, 在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 历时最长的阶段。而传统的管理恰恰忽略了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 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前期管理, 把项目管理狭义的理解为评审、立项, 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

1.2 科研项目管理环节的开展, 需要做好积极的准备工作, 因为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 它对步骤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每一个步骤的稳定开展, 对于该系统工程的整体环节的优化都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现代化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 来实现科研项目的有效实施, 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分别是项目可行性论证环节、实施控制环节等。所涉及管理内容包括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项目队伍管理、设备采购管理、成果管理等等。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的有效性是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 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是科研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

2 科研项目管理环节的优化

2.1 为了满足科研项目管理的需要, 需要进行相关相关项目管

理组织形式的更新, 这是保证项目管理环节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利于促进项目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通过对科研项目管理情况的满足, 保证其组织结构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过程中, 要实现项目咨询机构的优化, 这需要实现相关项目专家组的应用。专家组的内部人员都是本领域或者不同领域的专业性的人才。通过对项目整体运作环节的监督跟踪, 保证日常工作的开展。项目技术组负责项目的技术抓总和把关, 进行项目研究的技术协调工作。项目管理办公室由德才兼备、既懂项目实施, 又懂项目管理的管理专家组成, 负责项目全过程的实施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项目实施的协调, 确保实现项目研究的总目标。在上述四位一体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下, 项目实施才能实现归口管理, 统一调动项目实施的资源, 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动态, 建立信息渠道, 缩短信息传播幅度。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 也要进行项目研究团队的组建, 保证其竞争体制的优化, 通过对相关招标环节等模式的优化, 保证良好的研究单位的选取。在此程序中, 为了满足科研单位的工作的顺利开展, 可以展开项目组成员的优化组合。对于国家的某些重点研究计划, 科研队伍需要积极组件国家队, 来实现其内部应用环节的合理分工, 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 来实现相关资源的有效应用, 保证其关键点的有效控制优化。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实施节点设置与节点控制,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采取阶段控制、节点控制、里程碑技术性能指标控制的管理方式。项目研究的各个重大节点进行阶段性专家评估后, 再安排下一个阶段的实施。项目的实施和控制遵循逐层实施项目各阶段、各节点、标志性成果的阶段评审, 动态控制整个项目的过程实施与管理。

2.2 通过对项目经费管理环节的优化, 可以实现科研项目的风

险水平的有效控制, 从而保证日常科研项目的稳定运行。经费管理环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环节, 它涉及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比如日常的整体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模式、细化预算编制模式、预算评估评审环节等。在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 相关单位要做配合好相关单位, 来促进其项目预算体系的健全, 各个步骤要严格的执行, 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经费应用现象。项目质量计划编制。项目质量是通过质量计划的实施所开展的质量保障活动达到的, 而不是通过质量检查得到的。项目开始时, 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就应从总体考虑, 编制一个保证项目质量的规划性的质量计划。随着项目的进展, 编制相应的各阶段较详细的质量计划。项目质量计划中应明确项目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和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要求的工作安排。

在科研管理环节中, 也要注重对相关机制环节的优化, 促进科研项目管理体制的健全, 从而满足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运作需要, 通过对计划经济体制观念的深入更新, 来实现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以满足国家的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这需要实现相关管理机制的更新, 比如竞争体系、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及其奖励体系等, 来保证日常工作的开展。关于评价机制。评价工作应贯穿于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科学的评价是决策的基础, 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决策的主要依据。评价对决策有补充和修正作用, 最终是对决策的检验。建立适合科研特点的评价模式、建立专业化的评价专家队伍或评价中介机构, 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法规体系, 对推进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积极的作用。关于监督机制。

2.3 随着国家的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 科研项目的管理模式也

应该进行更新, 从而保证其整体过程的有效监督, 促进其经费应用环节、使用环节及其监督环节的优化, 保证日常工作的稳定运行。在应用过程中, 要注意对科研项目整体体系的有效管理, 实现其监督管理观念的更新, 无论是事前控制、事中控制还是事后控制, 都要保证其监督效率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 实现社会中介组织的有效监督也是非常必要的, 有利于促进监督的公平公正性的提升, 来满足日常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促进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意识, 科研项目管理不仅要把好立项和验收关, 还应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具和手段, 对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使项目从启动到结束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处于有效地控制和跟踪状态, 以提高科研项目成功的有效性。注重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所有的项目管理要求, 必须落实到人才能真正实现, 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项目管理本身是一门专业, 即使有相关项目管理专业知识, 也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培训、提高, 以增加实践的技能和技巧。

3 结束语

上一篇:不同人口特征下一篇:提高自然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