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

2024-05-20

民族舞(共12篇)

民族舞 篇1

摘要:民族民间舞流传久远,流派众多。笔者从民族性格入手,以中国五大民族民间舞为例,从舞蹈的本源去理解民族民间舞蹈,这是学习和识别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民族性格,中国民族民间舞,体态动律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沉淀下各个民族都累积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其中便包括了舞蹈文化。劳动人民都极为自然地喜欢用本民族的歌舞来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可以说歌舞就是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各民族地区的历史条件、社会结构、经济类型、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舞蹈文化必然受到地理环境、生产劳作、宗教礼仪、服饰装扮等各方面的影响,因而具有了各自的特点,同时也容纳了各民族深远而广泛的文化内涵。简而言之,各具形态的民族民间舞蹈都是来源于劳动生活,其体态动律可以充分诠释各方面因素在这个民族身上留下的烙印——各具特征的民族性格。笔者从民族性格的入手,针对中国的五大民族民间舞蹈——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朝鲜族,做一个快速的识别和记忆。

一、藏族民族民间舞蹈

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生活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他们全民信仰佛教,单纯朴实、真情真意。

(一)民族性格和舞蹈特征。青藏高原恶劣的气候、崎岖的道路,使藏民们的服饰、言行、劳动都透着浓浓的高原情愫的审美意识。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影响,长期的奴隶社会、农牧文化,加上严厉的等级制度和宗教文化,松胯、收腹、含胸成为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形象。解放后,广大农奴翻身做主人,手脚得到解放,大幅度的舞动体现在热烈场面之中。

动律“一顺边”是指在行走或舞蹈中,一边的手脚随中心移动,同时向一侧伸出。这是从劳动者在高山缺氧、山路崎岖的条件下辛勤劳动时,为平衡身体减少晃动、节省气力的日常生活基本体态中提炼而来。还有膝部松弛、微颤,造成的下沉感,腰胯膝动作的结合,尤其是在屈伸步伐时上身因重心的移动而形成的晃动,也来源于藏民的劳动生活。

(二)基本体态动律。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可概括为:坐胯,上身松弛前倾;动律有“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去屈”的规律。这里的“屈”指的是颤膝和懈胯。舞蹈时,膝关节常带有连续、小而快、并富有弹性的颤动或是带有柔韧感的屈伸,这种颤动或屈伸的步法都形成了重心的移动,再带动松弛的上肢,使手臂动作附随而动,因此,藏族舞蹈的动势由下而上,所以舞动起来时会有飘逸、沉稳的感觉。

二、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

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的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他们豪迈质朴、庄重乐观。

(一)民族性格和舞蹈特征。多变的草原气候、不定的游牧生活,练就了牧民强悍矫健的体魄,培育了开阔坦荡的心胸和质朴豪放的情怀,形成了他们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和极具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蹈。蒙族舞蹈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性格: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二)基本体态动律。蒙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可概括为:挺胸立腰,上身后倾,后背后靠,颈部后枕,下巴微抬,“视线”开阔,呈划圆动律。舞蹈时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带有“脆”劲儿;腕部常带有提压动作,脆韧相间地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部较稳,上身体态端庄挺拔,推身、摆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法时膝盖的屈伸沉稳柔韧,脚步扎实稳重,动势中强调下沉的力量。

三、维吾尔族民族民间舞蹈

有“歌舞之乡”称号的维吾尔族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歌舞艺术更是一块瑰宝。维族人民热情奔放、强悍豪迈、仗义团结。

(一)民族性格和舞蹈特征。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西域(现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区的农业生活,经历过多重经济形态和宗教文化。特殊的历史原因,使得她们舞蹈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集包括了萨满跳神、古波斯、阿拉伯舞蹈等多重神态为一体,舞蹈十分丰富欢快、具有动感。在维族舞蹈中,体态表现也十分丰富和具有标志性,如灵动的眼神和高傲的头颅,还有一系列的修饰性动作,例如动脖子、弹指头、翻腕子等,这些都使维吾尔族的舞蹈更加鲜活灵动。

(二)基本体态动律。维族舞蹈的基本形态可以概括为:昂首挺胸,立腰拔背,高傲外向,步法是三步一抬,常伴有快速多变的旋转和柔软的下腰,摆辫子、拧身以及在旋转中的戛然而止,使维族舞蹈潇洒飘逸。维族舞蹈擅长用眼神来传情达意,体现出生动的人物个性和情感。总结为: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窜,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晃身带摇头,耸肩绕手腕,技巧多旋转,节奏多符点。

四、傣族民族民间舞蹈

傣族人民生活在我国江河纵横、绿树繁荫、蕴藏了天然美丽的西南地区,他们含蓄舒缓、柔顺包容、腼腆质朴、谦让纯洁,受中原和南亚文化的影响,傣族的民族民间舞蹈极具东方韵味。

(一)民族性格和舞蹈特征。由于生活环境气候湿热,信仰小乘佛教,姑娘们的衣着等原因,傣族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气候中,过着平稳又恬静的劳动生活,对象征着清纯洁净的水特别喜爱,使得她们的舞蹈安稳悠然;因为将孔雀视为圣鸟,步态又十分轻盈灵巧。上身向旁倾斜,下肢保持半蹲,腰胯手臂曲线,整个身体、手臂及下肢都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体态造型,极为具有雕塑感。膝部匀称绵延地颤动、上身左右轻摆、脚下重起轻落地跺踏,加上手脚同处一侧,形成“一顺边”,极富动态美。

(二)基本体态动律。傣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动律可概括为:在舞姿造型的“三道弯”和动律特征的“一顺边”两者融合中,形成了多种美妙曲线的组合。通常脚步和膝盖重拍向下,膝盖在弯曲中屈伸和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的颤动和左右轻摆;脚多为后踢步,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具有内在的含蓄健稳的力量美。

五、朝鲜族民族民间舞蹈

朝鲜族人民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自古从事农耕劳动,酷爱大自然。在不断的反抗外来入侵、抵御战争、艰苦创业中,勤劳勇敢的朝鲜族人民形成了沉着坚毅、不屈不挠、爱憎分明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性格和舞蹈特征。鲜族人民用她们内韧外柔的舞蹈风格体现出了她们的民族精神。他们喜爱白鹤,把白鹤作为长寿、幸福的象征,舞蹈时,“鹤步柳手”的特点贯穿在动律之中。内外结合,动静结合,以内在之动带动外在之动,以呼吸作为动作的动力,带动全身,在音乐高低长短的伴奏中,形成韧性律动,形成鲜族舞蹈中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独特风韵。

(二)基本体态动律。朝鲜舞的基本体态是松弛、含胸、垂肩蓄腰、吸腹收臀、气息下沉,仙鹤式的步调和杨柳式的身条,展现出含蓄美。重视气息的运用,用呼吸带动膝部的屈伸平移以及腕部的控制,贯注于全身,有明显的连续性,从而构成舞姿造型的流动和延续性。

由于各民族不同的地理、历史、信仰等多重原因,造成迥异又丰富的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舞蹈上,区别的方式不仅仅是服饰、道具、音乐,更应该放在舞蹈本身也就是相应的体态、动律等舞蹈特征,而这都是民族性格决定的,具有必然性。因此笔者认为由民族性格入手理解民族舞蹈的特征,更加有利于快速识别和理解各民族舞蹈的动律体态和民族精神,这种结合记忆方式是在舞蹈教育和知识普及上可采取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江玲.舞蹈教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2]江玲,陈鸿,毛毳.舞蹈鉴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民族舞 篇2

本章导语

1.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

2.掌握东北秧歌手巾花、各种舞步和上肢动作的正确做法。

3.通过组合练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脚下的“艮劲”、上体的“扭”和手腕的“绕花”,并能通过情感表达出东北秧歌俏皮、活泼、刚柔并济的舞蹈特点。

第一节

东北秧歌简介

一.秧歌

秧歌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云南花灯、鼓子秧歌。北方的秧歌质朴热烈,场面壮观;南方的秧歌则显得秀丽精致、婀娜多姿且一般都手持扇子、手巾花、彩绸等道具。

二.东北秧歌起源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有关,具有强烈的北方地域色彩,乡土气息浓郁,多表现为广大人民喜爱的群众性歌舞形式,以脚下“艮劲儿的踢步”,带动“上肢的扭”和“手腕的绕花”。

舞蹈贯穿着“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表现出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三.东北秧歌的表现形式:

(1)高跷秧歌(2)二人转(3)地秧歌

四.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

唢呐和小钹

第二节

体态动律练习

一.基本体态

重心前倾,颈部弧线上提,下颚微含,立腰提臀。

二.基本手位

① 叉腰位:双手全把握巾,大拇指叉在腰两侧,肘关节微微向里扣。② 胸前位:双手全把握巾,点在胸上方肩以下位置,肘关节架起来。③ 展翅位:双手全把握巾于体侧45度。

三.基本脚位

正步位双压脚后跟:

动作时膝关节要艮住劲,重拍落,半脚掌不要立太高。四.基本持巾法

① 全把握巾: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花的一边,似握拳,用于做各种手巾花。

② 单指握巾: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花的一边,食指直贴在手巾花边沿,用于片花、挽巾、扔巾等。上身动律

① 上下动律:用腰发力,经腰划下弧线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摆动。② 前后动律:发力点在腰,以肘关节带动前后交替转动。③ 划圆动律:发力点在腰,划八字弧线扭动。

五.进入组合

①——⑧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 ⑨——⑫四拍一次上下动律 ⑬——⑯四拍一次前后动律 ⑰——⑱两拍一次划圆动律

六.训练提示

1.做上下动律时,发力点在腰两侧,注意不要耸肩。

2.做划圆动律时,腰和肘的部分划八字要清楚。

3.当每个动律加上手巾花动作时,一定要注意身体协调性,注意节拍的准确性。

第三节

鼓相

一.训练目的 了解鼓相的各种名称,掌握鼓相的每种做法。

二.训练方法

1.双插腰

保持基本体态,全把握,大拇指竖起叉在腰侧,肘关节向里扣。2.双扣手

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双手扣在一起沉于小腹前,双掌间距离不能太大。3.木偶式

双臂伸直在身体两侧45度,全把握巾,指关节朝上。4.双扶胸

大臂抬起,小臂回折于胸前,在胸前齐平。5.双护头

大臂在肩两侧抬起,手巾花举过头顶,在头顶两侧绕花。6.双护胸

肘关节自然架起,小臂于胸前绕花,指关节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叉腰位准备 ①——②个八拍双插腰。③——④个八拍双扣手。⑤——⑥个八拍木偶式。⑦——⑧个八拍双扶胸。⑨——⑩个八拍双护头。⑪——⑫个八拍双护胸。四.训练提示

掌握动作的艮劲儿。

第四节

动律组合

一.训练目的

了解动律组合的特点,学会动律组合。

二.训练方法

1.双压脚后跟的复习。2.鼓相动作的复习。3.后踢步动作的训练。

双腿膝关节紧扣,小腿迅速发力后踢,后踢时勾脚,快踢慢收,双腿交替进行。4.叫鼓(一鼓)

准备姿态:双护胸,准备拍第八拍时含胸 ① 脚下不动,胸部前顶,双手从前打开至两侧。

② 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双手从两侧放下,肘关节不弯曲。③ 左脚收至右脚右后方,前脚掌落地,双手从前向上抬起。④ 双脚不动,左手抬至头顶绕花,右手抬至体侧绕花。

三.训练组合

(1)——(2)个八拍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最后两拍朝右下方俯身。(3)个八拍四拍一次上下扭。(4)个八拍二拍一次上下扭。

(5)——(6)个八拍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最后两拍朝右下方俯身。(7)个八拍四拍一次上下扭。(8)个八拍二拍一次上下扭。Ⅱ

(1)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2)四拍一次前后扭。(3)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4)四拍一次前后扭。(5)——(6)两拍一次前后扭。(7)——(8)四拍一次划圆扭。Ⅲ

(1)两拍一次划圆扭。

(2)①——④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

⑤划圆扭停住。Ⅳ

(1)①——②左脚向左踏出一步,双手摊花打开。

③——④右脚继续上前一步,重心落在右脚,双手绕花在双护头。

⑤——⑧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身体先左后右交替律动。(2)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身体交替律动。

(3)①——④左脚转身对二点,同时双手双扶胸。

⑤——⑧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同时下蹲。(4)两拍一次继续下蹲。Ⅴ(1)①——④左脚并上右脚直立,双手到双扣手。

⑤——⑧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身体做上下律动。(2)①——④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身体做上下律动。

⑤——⑥低头。

⑦——⑧双手送至右下方。

(3)左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下蹲。(4)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立直。Ⅵ

(1)①——④左脚并回右脚,双手向上打开至双护胸。

⑤——⑧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双手下沉肘部,第八拍右脚做后踢。(2)两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

(3)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双手下沉肘部,第八拍右脚做后踢。(4)两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

(5)①——④向左迈出一步,右脚并上,双手做木偶式。

⑤——⑧两拍一次上下扭。(6)①——④两拍一次上下扭。

⑤——⑧一拍一次上下扭。

(7)①——④向右迈出一步,左脚并上,双手做木偶式。

⑤——⑧两拍一次上下扭。(8)①——④两拍一次上下扭。

⑤——⑧一拍一次上下扭。Ⅶ(1)①——②右脚后踢,同时右手挽花至胸前。

③——④左脚后踢,同时左手挽花至胸前,成双护胸。

⑤——⑧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2)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第八拍含胸。结束:叫鼓

四.训练提示

1.在做后踢步时,切记快踢慢收,根据音乐特点,把握东北秧歌脚下艮的风格特点。

2.做组合时,要把握住步伐间的连贯流畅。

第五节

踢步组合

一.训练目的

学习前踢步、后踢步及踢部组合。

二.训练方法

1.前踢步

预备拍双膝微曲,动作时迅速前踢,同时主力腿膝关节和胯部略有控制的上提,出脚用力,过程快,落脚收力,过程慢,脚下步伐和上身的摆向配合。2.后踢步

膝关节屈伸,小腿后踢,主力腿的交换稳而有力,动力腿的后踢动作快而小,整体形成灵活、洒脱、俊俏、活泼的特点。

三.训练组合

(1)——(2)个八拍左腿前踢步,四拍一次。(3)——(4)个八拍右腿前踢步,四拍一次。(5)——(6)两拍一次前踢步,四拍一次左右交替。(7)——(9)一拍一次左右交替前踢步。(10)——(11)个八拍左腿后踢步,四拍一次。(12)——(13)个八拍右腿后踢步,四拍一次。(14)——(15)两拍一次后踢步,四拍一次左右交替。(16)——(18)一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步。(19)——(20)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右迈出。(21)——(22)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左迈出。(23)——(24)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前迈出。(25)——(26)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后迈出。(27)原地一拍一次后踢步。

四.训练提示

踢部组合动作比较简单,但节奏、节拍比较复杂。

第六节

里绕花训练

一.训练目的

1.了解各种里绕花名称。2.学会里绕花组合。

二.训练方法

1.单臂花

左手叉腰,右手掌心朝左上方抬起,快速挽花后向下甩,再向右抬起挽花下甩,交替进行。2.双臂花

双手同时掌心向上抬起,左手在体侧,右手在前,同时挽花向下甩,再反方向重复,交替进行。3.(小)交替花

双手同时抬起,左手在旁,右手在前挽花下甩,反方向交替进行。4.(大)交替花

在小交替花的基础上,右手向上抬起至头顶挽花,小臂回折落下,再反方向重复交替进行。5.小燕展翅

双手伸直放于体侧成45度,挽花后甩至腿部,重复进行。6.蝴蝶花(十字花)

身体扭至左侧,双手胸前绕花下甩后转身面向右侧,经下弧线至体侧绕花。7.蚌蛤花(盖分花)

双手同时向旁撩起至双扬掌里绕花,再同时盖至胸前,双肘架起,身体向左,再向上分开双手外挽花向上打开至体侧,交替进行。

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脚下正步位,双手自然下垂,准备拍七、八拍时双手从右边划至左边。

(1)——(2)两拍一次右手单臂花(3)——(4)两拍一次左手单臂花。(5)——(6)两拍一次双臂花。(7)——(8)两拍一次(小)交替花。(9)——(10)两拍一次(大)交替花。(11)——(12)两拍一次木偶式。(13)——(14)两拍一次蝴蝶花(十字花)。(15)——(16)两拍一次蚌蛤花(盖分花)。

四.训练提示

1.做(小)交替花时要和(大)交替花区分开来。2.做动作时头部要配合协调。

第七节

里绕花组合

一.训练目的

学会更多东北秧歌舞蹈组合,积累舞蹈素材。

二.训练方法

叫鼓:准备拍第八拍时右手侧抬起,掌心朝上。①左脚前踏屈膝,右手挽花下压,左手同时侧抬起。②重心回落至右脚,左手挽花下压,右手同时侧抬起。③左脚向左踏出,同时倒右腰以肩带动侧翻。

④侧翻时吸右脚,经过侧翻至三点方向,右手上举,左手放于腰侧。⑤面向三点,左脚前踏,右手前落至前平举。

⑥右脚前踏,同时右手收回至腰侧,左手前平举,身体转向五点方向。⑦左脚前点地,收左手于腰间,右手前平举,身体面向一点方向。

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脚下正步位,双手自然下垂,准备拍七、八拍时双手从左边划至右边。(1)第一拍右脚向七点方向踏出,左手叉腰,右手两拍一次单臂花,脚下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

(2)①——④前两拍继续单臂花,后两拍左脚收回,同时双压脚后跟,右手挽花叉腰,倒左腰。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从左开始上下扭。

(3)第一拍左脚向七点方向踏出,右手叉腰,左手两拍一次单臂花,脚下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

(4)①——④前两拍继续单臂花,后两拍右脚收回,同时双压脚后跟,左手挽花叉腰,倒右腰。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从右开始上下扭。(5)两拍一次前踢部,同时先右手在前的双臂花,落下时缓慢放下。(6)①——④脚下不动,双手向左摊花至木偶式。

⑤——⑧ 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由左开始上下扭。(7)两拍一次前踢部,同时两拍一次蚌蛤花。(8)①——④脚下不动,双手落至双扣手。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从右边开始上下扭。

(9)左脚上前一步,重心落于左脚,两拍一次前后倒重心,右手开始做大交替花。

(10)一个八拍小交替花。

(11)脚下小碎步向左移动,手上两拍一次蝴蝶花。(12)①——②屈膝,身体转向七点,做蚌蛤花。

③——④右脚后撤,左点地,双手由上推起至左手在上,身体转向二点。

⑤——⑧单压脚后跟,身体向左开始上下扭。(13)脚下小碎步向右移动,手上两拍一次蝴蝶花。(14)①——②屈膝,身体转向三点,做蚌蛤花。

③——④左脚后撤,右点地,双手由上推起至右手在上,身体转向八点。

⑤——⑧单压脚后跟,身体向右开始上下扭。

(15)左脚上前一步,重心前后移动,手上两拍一次小交替花。

(16)脚下重心前后移动,手上两拍一次大交替花,重心向后时身体下压。结束:叫鼓。

四.训练提示

1.蚌蛤花与前踢部动作要配合协调。2.叫鼓动作流畅,不能断开。

第八节

表演舞《拾豆豆》

一.训练目的

1.将东北秧歌应用到现实舞蹈中。2.积累舞蹈素材。

二.训练方法

1.学会歌曲,记住歌词。

胖丫丫,嗨,俊妞妞,手牵着手儿过沟沟,过沟沟,拾豆豆,一拾拾了一兜兜,咿呀得儿哟,一拾就拾了一兜兜呀咿儿哟。

金豆豆,嗨,银豆豆,圆不溜溜的红豆豆,一颗颗,拾到手,丰收果实不能丢,咿呀得儿哟,丰收的果实不能丢呀咿儿哟。2.主要动作 ①前奏出场

全把握巾做双扶胸准备,小腿向后踢起跑动,保持上身不动。②踏点步

第一拍左脚向左踏出一步,第二拍右脚脚掌在左脚跟后点地,两腿同时下蹲,做右脚时动作同左脚,方向相反。③十字花

前两拍双压脚后跟,身体对八点方向做十字花,后两拍双压脚后跟身体对一点方向双手打开,左右交替进行。④绕花转圈

动作时前脚掌落地小碎步原地转圈,双手在头顶快速转花。⑤木偶式

动作时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双手做木偶式,同时身体向二点及八点方向交替转动下俯。⑥前点地

动作前两拍左腿向前伸直脚后跟点地,右腿弯曲,同时双手由胸前摊花至左手在上,右手在前,后两拍绕花,最后四拍头部快速左右摆动。⑦点地前进

动作前两拍左腿向前伸直脚后跟点地,右腿弯曲,同时双手由胸前摊花至左手在上,右手在前,后两拍收右脚绕花。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舞蹈室左侧准备,正步位站立,双手做双扶胸。Ⅰ

(1)——(2)保持准备动作跑出场。(3)①——②向左跳出踏点步。

③——④左右摆头。

⑤——⑥向右跳出踏点步。

⑦——⑧左右摆头。

(4)①——②站起,双手在向前摊花打开。

③——④双压脚后跟,同时挽花叉腰。

⑤——⑧做左十字花。(5)①——④做右十字花。

⑤——⑧绕花转圈回一点。(6)①——④对二点方向做木偶式。

⑤——⑧对八点方向做木偶式。(7)①——④前点地。

⑤——⑧左右摆头。(8)①——②向左跳出踏点步。

③——④左右摆头。

⑤——⑥向右跳出踏点步。

⑦——⑧左右摆头。

(9)①——②站起,双手在向前摊花打开。

③——④双压脚后跟,同时挽花叉腰。

⑤——⑧做左十字花。(10)①——④做右十字花。

⑤——⑧绕花转圈对五点方向。(11)①——④双扶胸向五点方向跑跳。

⑤——⑧先左后右向上甩花。(12)①——④转身向一点方向跑跳。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左手扶胸,右手对三点、一点、七点各点一次。

(13)①——④双扶胸向五点方向跑跳。

⑤——⑧先左后右向上甩花。(14)①——④转身向一点方向跑跳。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左手扶胸,右手对三点、一点、七点各点一次。

间奏四拍:绕花转圈回一点。(15)点地前进两次。(16)①——④前点地。

⑤——⑧左右摆头。(17)①——②向左跳出踏点步。

③——④左右摆头。

⑤——⑥向右跳出踏点步。

⑦——⑧左右摆头。(18)①——②站起,双手在向前摊花打开。

③——④双压脚后跟,同时挽花叉腰。

⑤——⑧做左十字花。(19)①——④做右十字花。

⑤——⑧绕花转圈至七点,左手前平举,右手自然下垂。(20)①——④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进右手掌心向上抬起。

⑤——⑧脚下不变,右手挽花向上落下,身体随手前倾后及后仰。(21)①——④向五点方向跳出,右手挽花叉腰。

⑤——⑧向三点方向跳出,左手挽花叉腰,右手在前。(22)①——④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左手掌心向上抬起。

⑤——⑧脚下不变,左手挽花向上落下,身体随手前倾后及后仰。(23)①——④向五点方向跳出,左手挽花叉腰。

⑤——⑧向七点方向跳出,右手挽花叉腰,左手在前。(24)①——⑥绕花转圈回一点。

⑦左脚朝二点方向迈出并下蹲,双手从头顶摊花落下。

⑧身体迅速立直,双手抬起至右手上举,左手侧平举,同时挽花造型。

四.训练提示

浅谈创作民族舞蹈中的民族性 篇3

【关键词】民族性 舞蹈 发展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舞蹈创作的民族性

民族艺术中赋有最丰富多彩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民族的舞蹈有着不同的本质特点和美学特征,这是由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审美观念、风俗习惯、地域特征、自然条件决定的,表现在民族舞蹈上就呈现为舞蹈内容和形式风格上的纷繁多样性。正因为它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和情感,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所谓舞蹈民族性的灵魂和核心是舞蹈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由于一个民族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域,过着统一的政治经济生活,接受着共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教育,形成了统一生活习惯,积淀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因此形成了本民族舞蹈在形式、内容和特有的审美意识上深刻的民族性。舞蹈内容的民族性自然会由于主题内容的千差万别而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形态,也就是说不同民族以不同的民俗表达出了不同的舞蹈内容。所谓“民俗”,它的内容包括一个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信仰、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等。正因为如此,在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民间舞蹈便具有了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的特征,是一种“剧情”化的舞蹈艺术结构形态。但其共同的基本要素则应是流贯于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对此,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在《关于普希金的几句话》里就曾指出:“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表现民族精神本身。”巴民族精神、民族意识视为舞蹈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正是为了我们能够通过努力贴近真实的民族生活和鲜活的民族人物,准确地用舞蹈艺术反映出民族现实社会的沉思和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把握好舞蹈创作中的民族性是作品成败的关键,这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准备:(1)创作者深厚的民族生活积累。无论是居住、观察还是参与某民族的活动,应该对其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积累。(2)民族舞蹈语汇的积累和理解。(3)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反复感悟。(4)敏锐的观察力。(5)深厚的民族情感培养等。三人舞(牛背摇篮)通过两男(扮牛)一女(藏族姑娘)的表演,表现了藏族人民朴实的生活场景和对生活无限热爱之情。另外,舞蹈的民族性最外观的体现是舞蹈不同样式的风格。英国艺术史家克莱夫.贝尔就曾进说过:“艺术就是有意味的形式。”艺术的本质特点和精神实质必须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柔美的傣族舞与粗狂的藏族舞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傣族舞蹈语言十分含蓄、柔美,它善用身体的曲线和具有雕塑性的舞姿以及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来表现浓郁的南国民族风情。傣族舞蹈中典型的民间舞蹈是模仿孔雀的舞,其中的舞蹈动作和造型表现了孔雀温和的性格,同时也象征着傣族人民的美丽、善良、智慧和才能。杨丽萍自编自演的傣族舞《雀之灵》便是准确把握傣族风格特性的典型作品。舞蹈中哪一个个细微的动作把傣族人与孔雀均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由此可见,把握好舞蹈创作中的民族性,必须将舞蹈表现形式与民族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也只有把艺术形式与民族精神完美结合的民族舞蹈,才能真正表达出该民族人民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才能够成为最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优秀作品。

二、民族舞蹈创作中“发展观”的建立

在理解和把握舞蹈创作的民族性同时,更有必要考虑的是民族舞蹈创作后的发展问题。民族性的内核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民族形式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民族意识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果,它也会随着是极爱你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一个民族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进步的要求。邓小平先生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正是看到了世界发展的趋势,正是综观了人类发展的长河,高瞻远瞩 ,带领中华民族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带来了中国历史上发展的新高峰。从历史上看,正是有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与周边四夷的文化交流,才有了后来隋唐时期的中国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也正是数个时代中国与西方各国文化之间的充分交流,才有了如今舞蹈艺术的百花齐放。如今,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发展、各种思想意识的快速更新和新潮流的频频涌动,使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必须以舞蹈发展为使命,任何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和自命不凡都会落入消亡的死谷。因此,我们因该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树立积极的发展观。同时,这种挑战对于中国传统民族舞蹈艺术发展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良机,它可为我们探索“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在发展中把握民族性

在发展中把握民族性是舞蹈创作的宗旨。以上所论,发展观是我们每一个创作者必须具有的创作观。但是,失去了民族性,发展便无立足之地。因此,如何把握发展中的民族性就是把握好继承和发展这对矛盾的关键。创作中除了从发展观的角度出发,还要站在继承传统的立场把握,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编导在创作中应不断环顾于二者,平衡地运行在发展与继承的双轨上,采取兼顾方式把握。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万化的频繁交流,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素材和动力。西方文化的统斥及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各民族舞蹈艺术借助现代传播媒体争相上台,轮番表演,带来了多元民族艺术的蓬勃发展与融合。全国各民族舞蹈大赛、民族舞蹈的电视节目与宣传等都为舞蹈发展搭建了平台。创作手法的借鉴、创作风格的模仿、创作思想的交流、创作思路的变化,均构成了发展的条件。然而,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了我们的创作精神,加快了我们的创作步伐。

另一方面,民族舞蹈的发展性穿过应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开展。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民族性事成功发展、勇于创新的根本保障。深入田野,融合与民众之间,大量掌握和理解民族舞蹈语汇,善于平常生活中发现和提炼,善悟多思,融会贯通,深刻领悟民族精神,挖掘其文化精髓,以实践为本,扎实民族舞蹈创作的基本功等,这都是把握民族性的根本所在。也只有把握住了民族性,才能有更好的创新和发展。

我国民族舞的艺术成就 篇4

我国的民族舞以巨大的艺术成就自立于世界舞蹈艺术之林。现根据其表演形式, 分别论述之。

一、民族独舞的艺术成就

我国的民族独舞, 从题材、主题、韵律、韵味到动律、语汇、风格、特色等, 都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 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例如女子独舞《雀之灵》, 就是享誉世界的我国民族舞的经典之作。该舞蹈首演于1985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 由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创作并表演, 以傣族民间舞关于孔雀的舞蹈为素材。孔雀是傣族人民喜爱并崇敬的吉祥物, 傣族人民有大量的民间孔雀舞, 多是舞者身穿孔雀模具, 以模仿孔雀形态的舞蹈动作翩翩起舞。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民间孔雀舞素材的基础上, 经过加工、创造, 使之成为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艺术品位的舞蹈艺术精品, 成为美的理想、美的形象的象征。该舞运用民族特征鲜明的舞蹈语汇, 如手指、手臂的细腻表演, 腰、胯部位的婀娜身段, 全身与身体局部的协调配合, 塑造了一个灵秀美丽的孔雀形象, 内涵空灵而丰富, 形式优美而别致。

又如男子独舞《残春》, 为朝鲜族舞蹈家孙龙奎创作、于小雪表演的民族舞, 首演于1988年第二届“桃李杯”舞蹈比赛, 广获好评。该舞在立意内蕴上, 从人本主义出发, 以对“残春”时节婉惜之情的人生体验, 象征着古往今来青春将逝、壮志未酬的仁人志士们寂寞灵魂的呐喊, 引起观众的心灵呼应。在艺术形式上, 则具有强烈的朝鲜族民间舞的呼吸深沉、内在动律、节奏细腻、流动与停顿美妙结合等特色, 也堪称是民族舞的艺术精品。

二、民族双人舞的艺术成就

民族双人舞中, 也产生一大批艺术精品, 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是男女双人舞《二泉映月》。该舞以盲人作曲家阿炳的生活经历为素材, 经过提炼加工, 使舞蹈与音乐名曲相映生辉, 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 在情感上具有荡气回肠的震撼力。

三、民族三人舞的艺术成就

民族舞的三人舞, 也是佳作迭出, 异彩纷呈, 特色鲜明, 成就显著的。

例如三人舞《金山战鼓》, 描写巾帼英雄梁红玉和她的一双儿女登战船、擂战鼓, 抗击金兵的故事, 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形式上吸收了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的精华, 糅进了翻、滚、跳、转等技巧,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尤其是三人围鼓击打的技巧, 动作幅度、力度、难度都很大, 突出了战斗性的舞蹈语言。

四、民族群舞的艺术成就

民族舞的群舞, 也是绚丽多姿、美不胜收的, 其艺术成就令人瞩目。其中特别值得关注和充分肯定的, 是张继刚创作的群舞。例如群舞《黄河儿女情》, 由王秀芳、张继刚等创作, 是一部雅俗共赏的杰作。该舞以“高原汉子实在, 黄河儿女多情”的歌词为主题, 吸收了山西民间舞蹈与其他民间艺术 (如牛皮影戏、民间剪纸等) 的造型特点和顿挫有致的线条为舞蹈语汇的基础, 同时大胆地吸收了迪斯科、爵士舞的腰胯动作, 形成了广收博采、兼容并包的大格局。另一部群舞《俺从黄河来》是张继刚独立创作的大型民间群舞, 该舞使一向被视为风俗性舞蹈的民间舞跃升为具有深广内涵的文化性舞蹈, 在艺术品位中有了巨大的超越。其主题具有多义性:黄河与中国、历史与现实、重负与开拓、隐忍与坚毅、沉默与呐喊……多元交织。张继刚独立创作的女子群舞《千手观音》 (有个别演员“男扮女”) , 是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而编创的, 近年来该舞走红全球。该舞将神话与现实、情感与情境、意蕴与意境完美结合, 令人观后振奋, 享受到无穷无尽的美感。

五、民族舞剧的艺术成就

我国民族舞剧的艺术成就, 也同样巨大。例如《宝莲灯》、《红楼梦》、《玉卿嫂》、《无字碑》、《秦始皇》、《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 都是优秀之作。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舞表演艺术家, 如赵青、陈爱莲等。

五大民族舞蹈要领 篇5

是我比较喜欢的民族之一,喜欢它的淳朴和源于高原的味道。藏民长期穿着厚重的藏袍,所以藏舞的重点在于膝盖的屈伸,连绵不断的屈伸延续出藏族的韵律;

藏族的典型步伐:三步一撂,三步一踏等,藏族舞的种类有踢踏,果谐,弦子,锅庄,热巴等

蒙族:

蒙舞要求舞者大气,气场要大,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这源于蒙古辽阔的草原,牧民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放声高歌,尽情欢舞。

蒙族体态规格上半身微微向上扬,尤其是胸腰部分,眼睛定位上方45度,双臂架起。蒙族牧民因长期食用牛羊肉及奶制品,身形高大,所以蒙舞的体态造型更是高昂。

蒙族的特定动作:碎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蒙古舞的舞种有顶碗舞,酒盅舞,(基本上是在原地跪、坐、立而舞。主要赁借手、腕、臂、肩的樟、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进行表演),筷子舞(因为蒙古族人民好客,通常围着篝火用餐起舞),鄂尔多斯舞等;

维族:

维族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民舞之一,贵族的气息,一个眼神,一个回头,一个拧身都充满火一样的热情。

维族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 维族基本体态:身体微微向前倾,身体的3分之2的重心放在脚掌上,身体最大限度的拔高,胸腰向上,头,鼻子尖微扬;

维族舞的典型特性动作:动脖,弹指头,翻腕子,脚的步伐有三步一抬,前后点步,垫步,单腿跪蹲等;

维族舞蹈种类颇多,最为常见的有赛乃姆,盘子舞,手鼓舞等;

朝鲜族:

朝鲜族舞蹈通常被称为最难掌握的民族舞,更是我热衷的民舞之一,因为它极其赋予内心的韵律和不同于各个民族的体态。

朝鲜舞的体态:含胸,重心沉于下,由丹田发力,双膝放松,舞蹈动作以舞步、扛手、围手、横手、顶手等为主,注意手和脚的末梢神经。

朝鲜族的种类很多,而且每个不同的舞种节奏,表现力都不同:古格里,安旦,羊三道,长鼓舞,扁鼓舞,扇舞等

傣族:

傣族舞蹈也是我喜欢的民族之一,也是学的最早的民舞之一。

傣族舞蹈的特点:

1、三道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

民族舞 篇6

摘要:民族舞蹈与健美操两者具有一定的相融性和共通性,本文对民族舞蹈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价值进行论述,对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为实践操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民族舞蹈,健美操;价值;设计与运用

一、刖置

民族舞蹈与健美操属于人体艺术形态,是一项“美”的运动,共同植根于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因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各民族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是集健身、娱乐、社交为一体,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论哪种民族舞蹈,同样可以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律动、情感的宣泄。将那些动作简单易学、健身性强、普遍受到广大学生喜爱的的民族舞蹈引入健美操教学中,像藏族的“锅庄”、羌族的“萨朗”、彝族的“达体舞”等少数民族舞蹈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进行改造,将民族舞蹈引入体育教学活动,从而丰富高校健美操教学活动的内容。

二,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

1.民族舞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丰富多彩的各民族舞蹈源远流长,独具风采,在各式各样的习俗活动中,舞蹈几乎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这种现象至今还遗存在一些民族生活中。舞蹈动作大都与各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或是对生产劳动的直接写照,或为尚武习俗,或庆贺胜利、或带有某种祭祀含义。舞蹈是通过动态形象传承民族文化的,舞者在一定时空中表演的各种舞蹈,他当时的动态形象与心理状态,是探索其舞蹈文化传承规律的根本。群众性民间舞蹈活动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步骤,又是向舞台艺术过渡的阶段。

舞蹈是羌族人民用来记录其日常事务、民族传说、习俗礼仪、宗教文化等的重要方式,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劳作之余,人们常曼身而歌。每年的羌历新年、转山会期间,“沙朗”、“皮鼓舞”、“跳盔甲”等舞蹈展现着神秘的古羌文化,“沙朗”本为羌语,也被人称为“锅庄”,是群众参与面比较广的体育舞蹈,舞时众人拉手而跳,载歌载舞。另外,“推杆”运动是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个亮点,它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颇受羌族同胞青睐。民族舞蹈与体育作为羌族人民社会活动的一部分,自然扮演着传承羌族文化的载体角色,其多种多样的民族舞蹈和体育活动形式分别体现着羌族人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文化。锅庄、推杆、耍龙灯和秋千等记录了羌族人民传统的民族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对于羌族体育这一文化载体的研究,具体地深入到羌族的文化内核之中,以此来了解和解析羌族文化的多个侧面。

2.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在民族地区高校,民族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大学生,特别是非本民族的同学对此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将那些动作简单、健身娱乐性强的民族舞蹈,按体育运动的规律整理修改成民族健美操,引入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广大的各民族同学互相学习,可以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同学之间增进友谊,增强了解,消除陌生感,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使我们的民族舞蹈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在高校,健美操项目深受大学生喜爱,这是由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所决定的。高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要寻求一种既能锻炼身体、健美形体、又能陶冶情操的运动项目,健美操正是由于包纳了以上特点而成为大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健美操在我国高校迅猛发展,不少高校健美操教学拘泥于动作技术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健美操学习的兴趣、态度及能力的培养,这既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态度和能力。

3.民族健美操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

民族舞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它文体融于一体,不但能娱乐身心,充分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而且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轻松优美的练习中,释放生活学习中的压力,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欢乐,获得内心的安宁,从而缓解精神压力,使人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最佳心态,从而养成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达到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健康。通过民族健美操练习,可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可使练习者心肌收缩、心搏频率和静脉血管的紧张性等调节肌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增大心脏输出的功效。

进行民族健美操练习,还可使练习者的呼吸系统得到改善,增加练习者的体内能量消耗,新陈代谢随之加快,练习者吸氧量明显增加,这样就需要加快、加深呼吸,加大呼吸肌的收缩力量和幅度来获得氧气,从而使练习者的心肺功能得到发展,使呼吸肌越来越发达,同时增强心肌,增加肺活量,减少心肺呼吸系统疾病等。

4.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融进少数民族舞蹈操化组合的内容,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细腻的艺术感受力,从而提高学生跳健美操的韵律感、表现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态度和能力。民族舞蹈与健美操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联络情感的一种极佳的方式。它丰富的内容改变了传统健美操的活动模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风格的舞种,配以不同的音乐节奏,练习时间和强度可自我调节,达到不同的锻炼需要和效果,这不仅激发他们自身的锻炼热情,又可活跃气氛。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教学时,优美动听的音乐、活泼欢快的气氛、美妙动人的舞姿会感染着每一个人,使人在愉快中得到放松。民族地区高校应把民族体育舞蹈引入到健美操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健美操教学中,民族体育舞蹈便于组织,随意性较大,既可以放在课前准备活动部分热身,也可以放在课中基本部分教学,还可以放在课后结束部分放松,可在健身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发展协调能力,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

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的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都是对各民族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生活的提炼,具有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内涵。地处藏羌民族地区的阿坝师专,在健美操教学中,把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学中,在音乐的选用上、动作的编排上、运动员服装的穿着上,都深刻反映着各民族的民俗风情、生活情趣,赋予了健美操极强的民族性和观赏性,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其健美操代表队也多次在全省、全国健身健美比赛中获得大奖。

三、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使体育课向着有趣、轻松、自由、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创特色体育,突出民族特色。

1.将具有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融入健美操伴奏中

健美操音乐一般多取材于的爵士乐、摇滚乐或迪斯科,现代特色明显长期承受这些音乐的刺激,学生会感觉到枯燥、厌倦。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迪斯科音乐伴奏进行健美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激发学生做动作时的内在表现力,增强学习兴趣,

对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不同风格的音乐知识的灌输贯穿于健美操教学中,让学生多听音乐,找音乐的乐句和乐段,帮助学生理解健美操与音乐的结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美的鉴赏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理解提高对健美操课的兴趣。

将民族舞蹈纳入健美操教学中,优美的舞蹈动作配以节奏感鲜明的乐曲或鼓点,让学生在欢娱的气氛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健美操的音乐节奏强劲有力,旋律优美,具有烘托气氛、激发人们情绪的效应。我国有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对象、方式不同,舞蹈形式繁多、风格迥异,舞蹈组合虽因曲调而有差异,但基本动作大多相同,基本上是一曲一舞,所用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歌词简明通俗,易于演唱和记忆。每段舞蹈的起步和结束步,有严谨的规范要求;中间部分,舞者可以自由变化,使所有参加者都能尽情发挥。

2.把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体育教学中,民族健美操便于组织,随意性较大,既可以放在课前准备活动部分热身,也可以放在课中基本部分教学,还可以放在课后结束部分放松,如能长期坚持跳民族健美操,可在健身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发展协调能力。民族健美操的运动强度随着舞种的不同而不同,只要坚持半小时活动,其生理负荷属于中等强度,并不亚于中长跑。根据民族舞蹈动作和健美操的特点及对人体的锻炼价值,使学生既达到了“育体”的目的,又达到“育心”的目的。

照音乐来计划、组织动作艺术,有规律的以目前国际流行的以32拍为一个组合的教学中,4个八拍动作为一组进行,设计动作组合及动作组合串联组成的成套动作。先教会学生“原始”的健美操动作,配以现代特色的爵士音乐进行练习,然后以健美操的步伐为主,加上民族舞蹈的上肢动作,再配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进行练习。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不失健美操的特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健美操的热身部分和结束部分,除了将具有一定健美操特点的民族舞蹈动作编入健美操中以外,还将整段民族舞蹈编入,以及整套完成后加上一段藏族、羌族舞蹈等,配上羌族锅庄音乐等,随着音乐随意轻松而又不拘一格的舞蹈动作,这样既放松了身心,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3.把民族健美操纳入教学计划

安排一定的课时,使民族健美操成为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的特色,把这一指导思想同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安排一定的课时开展民族健美操的教学,因为民族舞蹈不像竞技体育那样具有激烈的对抗性,也不像现代民族健美操那样对学习者身体条件要求很高。它的特点是运动动作的组合和运动路线都相对简单,娱乐性强,运动量适中。在健美操教学中又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巧妙布置,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融进少数民族舞蹈操化组合的内容,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细腻的艺术感受力,从而提高学生跳健美操的节奏感、表现力和感染力。

4.课后给学生布置创编健美操的任务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选择了一段合适的音乐,那么它的创编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大众健美操的音乐是服务于动作的功能性音乐。富于表现力的音乐不仅能激发参与者操练的热情,使其在短时间内可沉浸到锻炼的境界中,同时还有助于参与者牢固的记忆动作顺序,把握动作要领起到提示和引导的作用。课后给学生布置创编健美操的任务,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要求他们尽可能将自己本民族舞蹈中具有一定健美操特点的动作编入,然后进行表演、考核,并将所编的操教与其他同学交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学习,互相鼓励,尽心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创编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戏中也升起了一种自豪感。

对于健美操教学来说,在音乐的选择上,最好是大家熟悉的雅俗共赏,节奏感强,悦耳动作且激情的音乐。所以在我们已创编好的特色动作基础上也可以制定出符合其动作最可取的音乐来。例如可根据羌族用小锣、手铃和羊皮鼓等,敲击出热烈紧张气氛,制定出一些敲击乐鼓或其他。一些能发出声的物品所产生的节奏的音乐来,借鉴藏族舞蹈中踢踏舞等的基本动作融合健美操基本的下肢动作,发展下肢力量,提高参与者的音乐节奏感。羌族苍凉有力的音乐还是需要一种现代节奏音乐的补充,让既有非洲音乐或印度音乐甚至南美音乐节奏的元素融合进来。她是一个自然态的,而不是一个电子态的,也就是我们融合了其他原生态的元素,来为羌族音乐做嫁衣。音乐融合是一个很难的东西,关键是怎样选择其他音乐元素来结合。总之,在民族健美操的创编中,让肢体运动与音乐节奏融为一体,才使其在运动过程中展现出更强烈的艺术之美。

四、小结

浅谈中国民族舞的艺术特点 篇7

一、民族民间舞的发展

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认为, 民族民间舞是一种群众自己的娱乐活动, 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流传下来、队伍壮大的农民艺术。那么民族民间舞最初的产生可以说是来自于“巫”。巫是一种流传已久, 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及心理影响极深的一种民俗现象。比如说维吾尔族的娱乐性集体舞“麦西热甫”,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祭祀;汉族的“秧歌”开始时是为了祈丰;藏族的“锅庄”最先是为了跳丧;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萨满”是为了治病等等。所以说民族民间舞是带有最广大、最普遍的民众性;人们把这种舞蹈都称之为生活舞蹈。

二、民族民间舞的特点

民族民间舞是艺术的一种, 所以舞蹈欣赏属于人们对艺术美的一种审美活动。不过民族民间舞艺术美的存在形态多种多样, 各具特色, 民间艺术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种类, 民族民间艺术美之所以能成为艺术花坛上的一只奇葩, 就是因为它除了具备所有艺术美所共有的形象性、感染性、典型性以外, 还有自身的特殊性。在辽阔的三江流域和松辽平原广大地区主要居住的是汉族, 受历史和自然条件影响下, 形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并具有地区特点的民族民间舞蹈, 据统计有700余种。

(一) 载歌载舞

我国的民族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有载歌载舞的传统, 其中北方规模比较大, 较著名的是秧歌, 如东方高跷, 山东的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洋秧歌它们号称三大秧歌。北方的秧歌等各民间舞蹈都具有粗矿刚强, 热情奔放的特点。而南方的花灯等民族民间舞蹈则以优美委婉、秀丽别致为主要表现。居住在草原、高原、山区或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舞各具鲜明特色:草原上蒙古等民族具有强悍刚强的风格特点。风格各异, 但总体上看都具有古朴优美的特点, 并以舞“袖”作为他们的共同特征。

(二) 利用道具歌而舞之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 在布景、服装等提供的前提下, 舞蹈的创编人员往往仍然需要借助道具的作用才能完成准确的角色定位与环境提示。一把船桨、一把撅头、一条放羊鞭、一个水桶等即可完成揭示舞者的身份、地位与所处的环境等多方面内容。例如《一个扭秧歌的人》中的红绸带鲜明地表述了老艺人的身份, 绸带成为联系美好记忆的纽带, 绸子帖附着老艺人的脸颊, 轻抖, 甩动, 细腻地再现了一个深爱舞蹈如生命的艺人形象。

(三) 形象鲜明、情节生动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很注重内容, 大多都以一定的故事传说为依据, 因此刻画的活灵活现、形象鲜明、性格特出。如:女子群舞《小城雨巷》就是描述了古朴、宁静的小乡镇, 仿佛恋人们在雨中漫步着、相爱着的一些情节。

(四) 自娱与表演的统一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统一, 各种民族民间舞蹈的活动, 对舞者来说, 他是为了自娱, 同时也是为了表演给观众看, 因此,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在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 表演者同时也是一个自娱者, 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看到高兴时, 自己也可以上去跳一阵, 舞一下。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征

(一) 藏族舞蹈风格特征

在藏族舞蹈中用腰的动作非常丰富,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舞蹈者, 对于“妖娆”的腰、“摇摆”的腰运用的非常讲究。不管是以脚的点子为主的“堆谐”, 还是讲究线条富有动感的“谐”, 腰部轻软摇摆, 在似动非动中给人以充分展现人体的线条美。女子的腰部动作在“热巴舞”和牧区“果卓”中表现得非常丰富。她们的各种翻身动作, 侧腰、下后腰动作都把用腰做到了最佳状态。“妖娆”的腰部动作是藏族舞蹈突出的一个审美特征。藏族众多舞蹈的“膝盖”动作的确是一个最具典型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动作之一, 也是最能表现内心情感和舞蹈动感的表现手法之一。

(二) 朝鲜族舞蹈风格特征

朝鲜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在中国盛唐 (公元618———公元907) 时期, 朝鲜族的《高丽乐》被称为著名的《十部乐》之一。朝鲜族的舞蹈具有上千年的历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长鼓舞”, 也叫“杖鼓舞”。长鼓舞被称之为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 以它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 很受朝鲜族人民的喜爱。长鼓的表演, 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 以肩挎长鼓, 右手持鼓鞭, 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 身、鼓、神融为一体, 高度协调统一。在建国发展后, 长鼓舞经过朝鲜族舞蹈家们的精心改编后, 增进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使这一艺术形式逐渐的完善。

(三) 汉族秧歌舞蹈风格特征

秧歌舞蹈有其特定的风格, 失去了这种风格就不再是秧歌舞蹈, 动作幅度的加大, 是秧歌舞蹈现代意识的又一个鲜明表现。加大动作幅度的原因是为了增强秧歌舞蹈的表现力, 使其更能适应现代舞蹈者的内心体验和意境追求。如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欢天喜地秧歌情》这一作品, 需要脚下重心的移动, 除脚底滚步外, 并且要求动作加大幅度。脚底的“重心”移动, 常常打破动作本身的原始规范, 要求演员在能够保持稳定性的同时, 尽可能将动作做到最大程度, 表现出现代人对自由的追求。这种加大幅度的动作, 才能承受情感的迸发和内心生命之流的巨大冲力。

(四) 傣族孔雀舞风格特征

孔雀舞是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由于代代相传及民间艺人的精心创造, 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孔雀舞的内容, 多为表现孔雀飞跑下山, 漫步森林、饮泉戏水、展翅、抖翅、蹬枝、开屏、飞翔等等。由于气候及自然条件关系, 傣族地区孔雀较多。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 是吉祥的象征, 对它怀有崇敬的感情。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歌颂美好的生活。

如何把握民族舞的表现特征 篇8

一、民族舞蹈的多种表现

我国幅员辽阔, 众多民族瑰丽的文化构成了中国文明的灵魂和精髓。各个民族用不同的表现方式阐述着一个个文明的特征。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积淀着本民族审美.风俗等文化现象。正因为这五花八门的表现, 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民间舞的艺术魅力。也只有将各个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深刻领会, 才能真正把握民间舞的特征。

藏族民间舞蹈的形式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产生的, 它的风格特点分别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刻画与伴唱曲调的旋律特征和歌词上。藏族民间舞蹈中, 松胯、弓腰、曲背等是常见的基本形象, 它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 虔诚的宗教信仰、礼仪及习俗有密切关系, 从舞蹈角度来看, 具有另外的一种劳动形态上身体各部分协调配合的美, 具有艺术性的创造之美。

蒙古族基本体态是在后点步位上, 上身略后倾, 后背挺拔、颈部稍后枕, 手摆放在身体两侧的斜前方位, 架势要有宽阔、粗犷的感觉, 视线远望。还有蒙古族基本动律、动作的训练, 如肩部 (硬肩、柔肩、碎抖肩等) , 臂部 (柔臂等) , 和许多马的动作及步伐。这些动态都是蒙族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其特有的风格表现。这种体态、动律、动作的形成也是与本民族的传统舞蹈文化密切相关的。充分体现出蒙族人民勇敢、豪放、英俊潇洒的个性。他们用肢体动作传情达意, 显现出民族的传统文化, 并表达他们对本民族生活的热爱。

东北秧歌分三种类型, 有高跷秧歌, 二人转, 地秧歌。它有悠久的历史, 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 东北秧歌的那股艮劲儿, 浪劲儿, 和美劲儿, 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 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胶州秧歌是山东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秧歌之一, 它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地区特征。而他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对角色的舞姿和动律都有独到之处, 尤其翠花、扇女和小嫚女角的特点更为突出, 舞台上经常把三种角色具有的泼辣、舒展、婉转的特点融为一体, 形成舒展大方和热情灵巧的艺术效果, 从而赋予胶州秧歌以崭新的艺术生命力。

二、民族舞的艺术特征

1. 民族舞“形”的艺术特征:

一种特征就是一种特点, 也是一种味道, 我们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有表征和艺术, 不难用我们的动作表现出来。“形”是指外在动作, 包含姿态及基本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例如:藏族民间舞蹈中松胯、弓腰、曲背等是常见的基本形态, 朝鲜族舞蹈基本特征是松弛, 含胸, 垂肩, 蓄腰, 收臀, 气息下沉等基本形态, 而这些正可以体现出本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色。

一般来说, “形”是对象的外部特征。舞蹈艺术与绘画有它们的共同之处, 即都要通过人物可视的外部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人物的精神面貌, 艺术效果, 都要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来反映生活, 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是绘画是用画面上的色、体、形来表现运动现象, 而舞蹈却用人体动的画面、线条和节奏有机结合, 构成维妙维肖的艺术形象。它动作幅度大, 运动速度快, 瞬息万变, 特别是舞蹈家用个人的独到思想去丰富动作形态, 使舞蹈的意境得到更深刻的开拓, 从而使舞蹈造型能给人们以更多的想象, 触动人们的情思。这就是“形”在舞蹈艺术中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如果我们了解舞蹈表现中具体特征的来源.历史, 那么不难准确地表演舞蹈内在深刻的含义, 也不会出现不伦不类的东西。所以在民间舞表演中, 想要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好各民族舞蹈不同的形态特征, 就必须得让表演者对各民族历史的特征有准确的了解, 方可使民间舞蹈文化在各民族舞蹈形态把握方面得以正确的发挥。

2、民族舞“神”的艺术特征

在中国文艺评论中, “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 都离不开神韵二字。但是究竟什么是“神韵”?古人说是一种“无迹可求, 透彻玲珑,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境中之缘,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言下之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还有人说“神韵真如神龙, 令人首不见尾, 或者首皆不能见”, 我们认为, 至少在民族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 神韵是可以认识的, 是可以感觉的。

这其实正是舞蹈训练和艺术表现的真正目的所在。“心意”或“神”正是舞蹈者心态和内涵的表达。它的真实涵义应该是指通过自觉的意识、意念、感觉来支配舞蹈动作, 而不是盲目地、纯功能地去完成动作。自觉的意识同时也包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他需要舞蹈者能够和舞蹈本身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了解, 做到人舞合一, 人在舞蹈中, 舞在人心中。而各种民族舞有着完全不同的神韵, 它们包含本民族的源远流长, 宗教信仰等深层的民族文化与文明, 将迥然不同的习俗融进人民的感情中, 再通过舞蹈表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与喜悦心情。

完全脱离“神”的“形”, 是空幻的;而单纯的形似, 则会使舞蹈形象苍白无力。一个成熟的艺术家, 在创作角色时, 总是要求自己形神兼备。

3. 民族舞“律”的艺术特征

每个民族的舞蹈都以自己特有的动律, 而形成与其它民族相区别的独特的人体表现形式;动律是形成民族舞蹈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正确分析、研究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关键所在, 也是正确认识、把握一个民族的舞蹈风格的重要环节。民族舞的表现不能只停留在采风中所学到的民间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上, 而要由表入里, 深入其内含的各因素之中, 才能做到既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例如胶州秧歌的动律特点是“拧、碾、抻、韧、扭”这五种。这五种动律特点几乎是在所有动作中都有集中统一的体现。他们循环往复, 连绵不断, 充满活力。富有内在的激情和动作力度, 是胶州秧歌的神韵之所在, 是舞蹈动感特点之源泉。

民族舞蹈动律作为各不同民族人体动作艺术的一种特征, 不是民族生活动作的简单再现;正如民族织锦中各种抽象表现美好愿望的几何图案一样, 它是一种民族心理素质和精神的抽象表现。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而是一个历史过程, 是一个民族长期的文化发展的积淀和特定的历史生活的结晶。只有从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 才能深刻认识民族舞蹈的动律, 全面把握其风格更好的呈现美。

多彩多姿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 风情醇厚, 不断演进, 流传至今。让现代的各族人民仔细揣摩, 认真推敲, 尽可能把握其特征, 领悟精髓所在。

藏族民间舞蹈流行形式风格各异, 但总体上都有古朴优美的特征, 并以舞袖为共同规律;蒙古族舞蹈具有强悍、刚劲的风格特征;维吾尔族舞蹈则以体态挺拔、动作丰富、表情细腻见长;傣族民间舞蹈以“三道弯”和“一顺边”的舞姿造型为特征。每种民族舞都值得我们用心体会。

各个少数民族舞蹈以其绚丽的风采特征深得我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和珍视!愿民族舞在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 绽放出更加光彩夺目的艺术之花!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舞》作者马力学北京舞蹈学院1986.10

[2].《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作者罗雄岩北京舞蹈学院1986.6

民族舞教学中的情感表现 篇9

一、民族舞和情感的关系

舞蹈是表情艺术, 是形体动作和情感的完美结合, 舞蹈表演者通过修长的手臂和双腿, 灵动眼神来传递情感, 是人类内心世界复杂情感的发泄, 是舞者和欣赏着宣泄情感的渠道, 是人类情感表达到极致的一种展现。每位舞者都会通过优雅的肢体语言传递情感, 抓住欣赏的思想, 再将这种思想通过动作展现出来, 和欣赏者达到精神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互通。

舞蹈作为表情艺术, 和其他艺术相区别, 舞蹈艺术表现不借助外力, 只通过自身肢体来诠释艺术, 用眼神来表达情绪, 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完美的舞蹈表演, 欣赏者可以通过动作和眼神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内涵, 联想更多的画面, 想象空间丰富, 这是舞蹈最奇妙的地方。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舞者就把必须技术和情感完美结合。

二、民族舞蹈教学发展现状

1. 舞蹈教学种类较多

我国民族众多, 民族舞蹈种类也很多, 民族舞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要学习很多种民族舞。这样宽泛的舞蹈种类教学, 学生往往会盲目学习, 易学难精。民族舞表面上看起来动作简单, 但是, 真正的, 能够表现出民族情感和民族特征的舞蹈, 不仅需要动作上的学习, 更加需要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我国舞蹈院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对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了解较少, 一味地灌输技巧, 学生只是模仿, 不能真正领会动作后面的意义, 也就无法将情感和技术融合在一起。

2. 没有系统学习民族知识

民族舞的表演重点是要展现民族特征, 然而, 舞蹈要想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就表现民族风格几乎是不可能的。民族舞蹈除了动作具有民族特征外, 舞蹈的情感必须带有民族性。民族舞蹈的情感来源除了深入地区民族, 亲自体会, 只能通过文字或者其他渠道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但是, 目前我国的民族舞教学过程中, 很少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学习, 大部分时间都是舞蹈训练。机械地动作训练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舞蹈艺术表现力, 只有舞者带有民族情感地表演才能展现出民族舞蹈的艺术性。

3. 忽视情感培养

我国民族舞教学, 基本功训练时间较长, 对技术动作的要求较高, 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无可厚非。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舞蹈艺术要求不断提高, 人们的欣赏水平也随之提高, 人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舞者仅仅在动作编排和技术上提高, 很难展现完美的舞蹈艺术。没有情感的表演不能和观众产生共鸣, 不能完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也就达不到民族舞的表演效果。

三、民族舞教学情感培养

1. 学生外部形态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过程中, 要想提高学生外部动作的表现力, 首先应该使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各种不同民族民间舞之间的风格特点。一名好的民族民间舞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 各个动作之间并不会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 反而会使人感觉整个表演过程一气呵成, 富含韵味, 这是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已经对动作和节奏进行了深刻的展示。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无教学时,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基础练习, 充分做好舞蹈风格、动律的规定动作的练习, 并对各个动作之间的连接过程进行专门的训练, 从而使动作和节奏之间形成一种完美的融合。训练中应该采取针对性的联系方法, 对特定的训练组合动作可以采取不同风格的方式进行演绎, 将重点放在整个动作的整体性上, 从细微的角度来进行训练, 使学生充分领悟民族民间舞的风格和动律。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民族民间舞的动律,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 但是老师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量身定制一套属于自己的方式方法。

2. 学生内在情态感受力的培养

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内在情态感受力进行培养, 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启发, 而要完成这一点首先就需要老师自己能够被舞蹈所感动, 只有这样才能够利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和动作去感染学生, 学生自身情感与舞蹈情感的相符合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将内心的感受融入到舞蹈中去, 从而使舞蹈真正充满活力。老师还应该注重各种情境和意境的创设, 给学生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此外, 老师在进行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时, 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舞蹈的整体内容, 比如说相应民族的特点、文化特色等, 而后播放相应的音乐, 让学生自己从音乐中去体会和感悟舞蹈的韵律和感情。这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根据了解的内容自由的进行舞蹈,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内部情态动作能力。比较典型的民族舞蹈傣族的《孔雀舞》, 教师就可以从民族服饰和民族特点, 对傣族人们对孔雀的特殊情感方面进行教学, 通过图像, 视频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傣族的民俗文化, 这样就能够在表演的时候就能联想到傣族人们的生活, 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表演当中, 将傣族的风土人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才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结语

学生学习舞蹈, 不仅要学习舞蹈高超的技巧, 更要在舞蹈表演中融入丰富的情感。优秀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感动欣赏者, 关键就是因为艺术中饱含深情, 能够和欣赏者产生共鸣, 能够释放内心的某种激情, 能够激发欣赏者的联想。所以, 民族舞教学中, 必须将情感教学融入到整体教学当中, 将情感表现作为舞蹈教学中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学生民族民间舞蹈的情感表现能力_杜巍巍, 群文天地, 2012/11.

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播分析 篇10

对于传播, 我们并不陌生, 每天都在接受各种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信息, 民族舞艺术当然也离不开传播。只有通过传播中国民族舞的艺术价值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纵观中国民族舞的发展史, 本身就是一部民族舞的传播历史, 通过传播, 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及中国各民族舞蹈的发展。正是由于民族舞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提炼升华、去芜存精, 才有了今天各民族舞百花齐放的繁盛。中国民族舞是一种古老的原艺术, 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来体现美感的艺术, 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可复现性。为了传播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舞文化, 人们试图保存复现舞蹈场景, 却一直没有如愿。直到科学技术进步带动广播事业的开展, 电视、网络出现, 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国民族舞艺术传播的瓶颈问题, 拓宽了民族舞艺术的传播范围。从大的方面来讲, 民族舞艺术的广泛传播和繁荣发展, 创造出更多新型的民族舞蹈作品, 为中国民族舞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1 中国舞蹈艺术传播历史

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和传播历史, 在人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有着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才有了其传播的需求。在民族舞蹈艺术传播过程中, 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族舞蹈艺术把具有时尚性的元素和具有历史性的艺术进行有效结合, 使民族舞蹈在传播过程中发扬光大。

1.1 民族舞蹈艺术起源

只有了解了起源, 才能对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背景和历史进行研究, 民族舞蹈艺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一起生活, 共同劳动, 产生了简单的劳动生活舞蹈, 跳跃、奔跑, 甚至可以模仿动物们的动作, 后来的孔雀舞, 龙舞, 狮子舞等都是通过模拟动物在自然界的生活情态, 之后经过不断的演变, 抽象具体, 最后形成各种舞蹈。可以说舞蹈来源于生活和自然, 又不断的加工创作, 才有了后来的各种舞蹈的出现。随着人类的发展, 各民族舞蹈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也形成了差异化, 体现了民俗性和地域性。舞蹈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中, 融合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和历史, 成为了一种艺术。

1.2 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特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积聚多民族的家庭, 由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审美观等的差别, 各民族舞也具有民俗性、区域性、流派性的特点。东北秧歌的幽默、热情;蒙古舞的热情奔放和稳健有力;南方舞蹈的阴柔细腻, 都体现了民间舞蹈由于地域和民族等差异, 形成了多样形式, 百花齐放。演绎着各民族的生活和民族心理, 营造不同的氛围。同时中国民族舞还具有情节完整、形象鲜明、肢体语言丰富的特点, 民族舞蹈很多都来自于民间的故事, 把故事完整的用舞蹈表现出来, 具有完整的情节。民族舞源于生活中的故事, 也融合了故事里面的真情, 用肢体动作和舞者的情绪, 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颂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肢体这种“无声语言”, 比有声语言更有感染力和意境, 让观众更深刻领悟民族舞蹈的情怀。

1.3 民族舞历史传播

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经历过一段悠久发展历史, 发展过程中, 其内容也随着发生着变化。从最初民族舞蹈是表达人民内心喜怒哀乐被多数人所认识并接受, 成为娱乐群众自己的活动, 经过世世代代的相传, 慢慢形成了对生活具有一定影响的艺术形态, 并成为比较普遍的文化现象。由于地域不同, 各民族形成了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舞蹈体系。所以最初的传播, 是随着民俗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的追求已经从物质生活转变为精神生活, 人们对于思想上也不再是单一的追求, 而是追求多元化的享受。当民族间的接触越来越多, 舞蹈艺术交流使得更具有时代发展的特色。

2 中国民族舞蹈艺术传播手段

中国民族舞艺术传播在早期就有多种方式, 通过表演, 图画, 文字等传播。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 文明的发展, 各种新的传播方式出现, 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播的广度和速度极大加强。特别是多种传播方式相互配合, 报纸、电视和网络等, 达到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

2.1 中国民族舞传播方式

民族舞的传播, 可以以面对面的直接传播方式, 这种方式在中国民族舞的历史长河中, 是最主流的传播方式, 对面教授, 也可以通过图画和文字来指导。另一种传播方式是将舞蹈通过中介传出去, 利用纸张和图画等, 也可以借助印刷书刊图片的方式。尤其对于间接传播方式的发展, 最初的图画记录的传播, 没有直接传播产生的效果好, 但是也给部分没有机会亲临现场看舞蹈的人以极大的满足。为了更直观的体验舞蹈带来的美感和刺激, 电子产品的出现, 变间接到直接的感官效果, 现场直播的电视和互联网欣赏到民族舞提高了审美层次。

2.2 新旧媒体的传播对比

在近年来电视舞蹈的产生和发展得到不断的重视, 整体电视舞蹈的制作质量和水平也不断的提升。尤其一些电视节目专门推出民族舞节目, 是电视的传播美和舞蹈的艺术美融合于一体的, 广受观众称赞。在电视舞蹈的制作上, 除了从形体上对电视观众的信息传递, 而且借助舞蹈动作以及表情等符号向观众传递舞蹈的感情, 让民族舞表演更具有渲染力。从传播美学的角度来看, 电视媒体实现其传播艺术美, 与观众进行互动传播成为新的手段, 把电视机前的观众调动起来, 让观众从收视活动中走出来, 不再冷漠在电视机前, 而是用真诚的情感全身心地参与到舞蹈之中。表演结束后, 可以让电视观众通过短信、互联网或者电话等方式对满意的作品进行评价等, 对表演中的不足提出意见, 提升了民族舞电视传播的质量。

中国民族舞艺术与电视的结合之后, 和互联网的联合又迎来了中国民族舞艺术的传播新空间, 中国民族舞艺术的存在形式也随之改变了。中国民族舞艺术网上传播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艺术大背景下强有力的支持。网络对中国民族舞艺术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推动作用。

中国民族舞艺术的传播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受到了巨大影响。中国民族舞蹈艺术与经济、科技的结合, 满足不同层级人的需求, 伴随市场经济, 民族舞艺术传播不断深化和有序化, 进入千家万户, 为社会精神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娟.论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时空关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7 (3) .

[2]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5.2.

[3]周黔玲.论电视舞蹈的艺术与传播维度[J].今传媒, 2009.5.

[4]蒋晓娜.网上“缪斯”——网络条件下的艺术传播[D].武汉大学, 2004.5.

民族舞 篇11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现状;改革方式

【中图分类号】J70-4;G642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民族舞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但是,同时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也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各类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民间民族舞蹈教学普遍出现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的分析出现问题原因并且积极找寻解决问题的答案。探索相应的解决策略,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应当成为高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高校做好相应的教学工作,才能让民族舞蹈更好的发展下去,才能让我国民族舞蹈着璀璨的明珠发光发亮。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1.文化内涵认识不足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各种文化源远流长,而民族舞蹈是融合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及各个名族文化的特点发展而成。而现在的民族民间教学并没有认识到舞蹈的内涵,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民族文化的体现。在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中舞蹈教师并没有深层次的意识到这个问题,没有充分了解到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之间相互关联的关系,从而没有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去导致教学的质量的降低。

2.教材选用不尽合理

舞蹈教材是学生们获得专业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充分了解民族舞蹈的媒介。但是从当前来看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内容并没有大程度的转变与创新,还是沿用以前旧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模式,这种陈旧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并且制约了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另外一些普通的舞蹈艺术院校借鉴并且沿用一些专业艺术类院校撰写的教材,这对学生自身条件有很大的要求,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强。但是缺乏统一性和创新性,很难突出专业性特点。

3.教学方式需要完善

普通高校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从实际出发,注重在教学方法上更加贴合学生的需要,以及学校的教学现状,从而能够让学生对于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能够让学生们更多的掌握民族舞蹈的精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运用各种形式,比如多媒体、视频等等形式来展现民族舞蹈的表演形态。但是,教师对于此方面的运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舞蹈教学的形式开展还不够多样化。

二、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蹈教学改进策略

1.深化舞蹈教学的深刻内涵

民族民间舞蹈能够充分展现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信仰、民俗、风土人情等,因此,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好地把控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就需要让学生对其内涵具有深刻理解,能够对民族舞蹈的精髓能够有所掌控,从而对民族舞蹈的各种形式和意义具有充分的体会和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注重从文化精神方面对学生的民间舞蹈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从情感方面出发,对民族舞蹈进行演绎,为学生进行舞蹈训练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针对其主体来说,就是一种现实社会的反映,它可以影响到群众的艺术魅力并不是理论总结的真理,而是通过切身体验与艺术感悟的熏陶。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民族的历史文化、舞蹈艺术风格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内心产生一个情境依托,当学生对这个情境的理解转变为情感的感悟并融入到肢体动作中时,肢体动作的协调性、面部表情的配合度与情绪的不断升华就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我们知道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音乐是重要的媒介,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去不断感受乐曲旋律的氛围,把握好角色情感与事件的发展过程,思考旋律中包含的舞蹈动作与情绪相连接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内心情感的推动下迸发出巨大的想象力,将舞姿展现得更加优美。

2.合理化物到教材的选用

科学的教材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让教材在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材的选用,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从而让学生在舞蹈练习活动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对于民族舞蹈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注重于学会僧孩子间的互动,让学生展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让课堂教学氛围得到提升。教师在教材的运用上,还要注重对教材的灵活组织,对于音乐进行多元性的创造使用,提升学生的审美。

3.优化民间舞蹈教学方式

舞蹈是运用肢体的动作展现丰富情感的艺术。而民族舞蹈则在其中又融入了民族的特色和风格。因此,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中,需要注重两者的结合,需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民族舞蹈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舞蹈的体态风格。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开展,注重多种方式引导下让学生们的优势得到彰显。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应当注重角色的转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课程的开展,注重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开展,在进行知识攒手和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学会各种动作和技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图像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比较鉴赏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中学会对民族舞蹈的审美,学会在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对舞蹈的各种动作、内涵等内容进行创作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和自觉性的发挥,让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从而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学习方法的研究和运用。教师还要注重将舞蹈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从生活中体会情感,表现情感,让舞蹈与生活交融合一。

结语:

民族民间舞蹈在各类舞蹈中占得比重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民间民族舞蹈的重要性。民间舞蹈不仅是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融合了我国各类民族的风土人情与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我们要继承与发扬民族舞蹈,要深入的了解民族舞蹈以及教学的深刻意义。要不斷地积累创新,在历史的民族舞蹈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从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

参考文献

[1]赵永琳. 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J]. 戏剧之家,2015,07:235.

民族舞 篇12

所谓美学, 就是以研究各种具有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为目的的学科。它的种类繁多、内容具体, 是通过某种具体行为或事物传递给人们在视觉、听觉或者触觉上以美的享受, 从而使审美主体得到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振奋精神等作用。它的这一特点在舞蹈美学上尤其能够充分体现, 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细致完善的刻画出来。

舞蹈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 具有理论性和指导性, 它是人们对舞蹈表演实践规律的总结和提高, 是无数舞蹈艺术家心血的结晶。它存在于每一个艺术作品中, 是各种舞蹈艺术都应该遵循的一种普遍性的规律。

那么什么是舞蹈表演艺术呢?

首先, 舞蹈表演艺术是利用演员的肢体语言加以恰当的音乐、场景、服装及道具等, 来表现一种特定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艺术, 是刻画人物、烘托意境和挥发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 是独立的、夸张的。舞蹈表演艺术多数体现在舞蹈作品当中, 一个好的作品除了具备高素质的演员之外, 必须要有独树一帜的体裁、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与之相匹配的服装道具, 再经过编导和演员的共同努力之后, 才能创作出具有高水准的艺术作品。

舞蹈表演艺术从历史上和地域上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流派, 如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等等。传统的中国舞蹈有着它自己的表演艺术特点, 不论如何划分, 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比如说东方文化的中国舞, 满清宫廷舞还有乡村体裁的舞蹈作品, 都是中国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中最典型的舞种之一了, 它分为汉族舞蹈和少数民族舞蹈。汉族舞蹈比较常见, 而少数民族舞蹈由于它地域文化的差异, 在风格上保持了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 尤其是以蒙、藏、维、鲜几大民族为主。

就在不久前我为基层的某个单位辅导了一台民族晚会, 其中就包含了以上几个民族的舞蹈。在这些舞蹈当中, 令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蒙族舞了。那是一个以《蒙古人》歌曲为基调并加以修饰的背景音乐, 是领舞和群舞相结合的舞蹈。我在最初排练时因认识不足, 只一味的要求领舞演员在表演上夸张模仿, 结果造成动作呆板、体态僵硬, 全无蒙族人民豪爽奔放的艺术特点。后来我

3.添加程序

要使页面可以呈现出服务器上的资源, 就必须要添加程序, 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如果制作静态网站, 只需要用到html、Java Script即可, 动态页面则需要使用ASP程序、PHP程序语言。数据库的选择则是以网站的大小和数据的多少为标准, 最常用的是Accese、Sql和Oracle。

Accese适合用于一般的企业网站, 它的优点在于开发技术简单, 而且在数据量不是很大的网站上, 检索速度很快。但它的安全性不高, 很容易被黑客攻击。Sql的安全性要高于Accese, 它可以提高海量数据检索的速度, 因此大型政府、门户网站选用Sql数据库。而Oracle获得最高认证级别的ISO标准认证, 性能很高, 因为开发了较长时间, 兼容性强, 没有任何风险, 但操作较为复杂。

小结

在这个日异月新的网络世界里, 每天都有一种新的设计思潮产生, 客户已经习惯于发现一些与自己的审美习惯大不相同的网又重新翻阅资料, 参考了诸多的蒙族舞蹈视频, 又通过对舞蹈内在思想意义的揣摩, 认识到蒙族舞不仅有着彪悍威猛、粗犷骄傲的气概, 同时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民族, 既要注意体现蒙族人们刚毅坚强的一面, 又要透过一些例如眼神、华彩、柔臂等相对细腻的动作来表现他们的心理活动。有了这些进一步的理解, 我在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领舞演员在我的启发和辅导下, 将舞蹈表现的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充分的发挥出蒙族舞蹈的特点, 最终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也从中得到了提高。

在处理藏族舞的创作表演中, 我特别注重区分藏族舞和蒙族舞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我知道藏族人民是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民族, 长年的高原气候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域和柔美的舞姿。藏族人们是离太阳最近的人群, 那高亢的歌声和深情的弦子至今让人们想起来仍心潮澎湃。因此在对藏族舞蹈的把握上, 我就根据这些特点着重运用了膝盖的屈伸和藏族的拖步, 让表演者用心去表现舞段中的柔美, 做到每一个举手投足间都仿佛是在轻轻地诉说, 让真诚的微笑, 似潺潺溪水般缓缓地从人们心头流过, 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一种幽幽地、不露痕迹的美。

鲜族舞蹈是舞蹈表演艺术中最难掌握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集聚了蒙族的豪放、藏族的亲切和维族的热情于一体, 自始至终由气息贯穿到底, 是以生生欲动的气韵美为民族特色的舞蹈。它的形态抽象、内涵丰富, 是鲜族人民最为偏爱的艺术类型。此外, 还有很多典型的少数民族艺术风格, 比如具有线条美的傣族舞蹈等等, 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和创作出的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我们在表演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在延续民族风格的基础上, 将自己置身于角色中, 与角色融为一体, 进一步运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用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情感, 更为细腻地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从而使作品更加光彩夺目、更加有生命力。

在舞蹈美学的领域中, 无论是粗犷的美、幽然的美还是朴实憨厚的美, 归根结底都是和舞蹈艺术分不开的。它们就像一条锁链, 环环相扣, 形成了特有的艺术体系。因此, 作为一个舞蹈工作者, 不仅要从实践中不断积累出丰富的表演经验, 还要从理论中具体的分析舞蹈美学和舞蹈表演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 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较全面细致的理解舞蹈表演艺术作为舞蹈美学一部分的重要性, 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页。在这个没有权威的空间里, 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 我们不再肤浅地用好和坏, 对和错来评价看到的网页。在信息容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同时, 网页设计的风格也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不断创新。

门户网被视为企业或相关部门在网上的“脸”, 使用户可以有条理的对自己所需要了解的商业信息进行浏览, 是一种全新的电子商务窗口。作为一个商业型的网站, 它的目标是盈利, 快速方便地给客户提供资讯, 加强合作。

参考文献:

[1]潘基凯, 江泓.大视觉创意宝典——网页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08月.

[2]姚国章.中国电子政务案例[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01月.

上一篇:低温甲醇洗工艺技术下一篇:社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