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学习任务

2024-10-17

真实性学习任务(精选7篇)

真实性学习任务 篇1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广为认可的外语教学方法, 倡导以任务组织教学,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语言, 在“干”中学, “做”中学, 旨在使交际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 成为课堂的中心和自主的学习者。

国内专家学者对于任务型教学法和自主学习的研究尤为关注, 但主要集中在对于二者的理论基础和关系的介绍以及基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 鲜有基于英语真实语料开展任务型教学,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然而, 事实证明, 基于现有大学英语教科书开展任务型教学困难多多, 效果并不理想, 也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旨在基于英语真实语料开展任务型教学, 并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二、开展任务型教学法的真实语料的选取

教科书的语言输入在质和量上较为有限, 内容显陈旧, 且过于强调语言形式和功能, 而任务型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意义和运用, 希望学生体验真实和实用的英语因此, 以教科书为基础开展任务教学活动较为困难。

真实语料是“在真实环境下实际交际所使用, 而不是专为语言教学而准备的材料, 是在某语言团体中产生的实现社交目的的文本” ( Nunan, 1989) , 包括报纸、杂志、小说、诗歌、广播、电视节目、电影、游戏、说明书、分类广告、日历、明信片、宣传单、菜谱等。任务型教学把重点放在语言的意义和运用上, 并与现实生活情景相结合, 要求学生使用目的语理解、操作、产出和交际。根据Willis (1996) 的研究, 任务教学法的重要原则是: (1) 提供有价值和真实的语言材料; (2) 运用语言; (3) 任务能激发学生应用语言。因此, 将真实语料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能够促进课堂交际活动和任务教学法的开展, 对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的效果。

笔者在国外搜集了大量真实语料, 本着提升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发现适合开展任务型教学的真实语料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1) 超市宣传册; (2) 分类广告如租、售房广告; (3) 简历和面试; (4) 外卖菜单等。

三、基于真实语料开展任务型教学的设想

Willis ( 1996) 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框架, 即任务前阶段 ( 介绍任务) 任务环阶段 ( 学生分组执行任务、计划并汇报) 和任务后阶段 ( 突破语言重难点) 。

真实语料提供了大量的活动主题和信息, 便于学习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主题, 也便于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思考、调研、实践、体验、讨论、交流和合作等形式, 更加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语言。

基于真实语料进行的任务活动多种多样, 通常由教师设置主题或任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他们可以有文本的选择权, 每个学生不仅要参与话题的讨论, 还要参与活动的组织、计划安排和分工, 并最终以汇报展示的形式得出成果。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 更容易给各个小组提供有针对性地建议和支持。以下是笔者基于英语真实语料开展任务型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设想 ( 多数活动学生4人为1组) , 有待于日后在教学中实践。

1. 基于超市宣传册开展任务活动

教师向各组下发从国外搜集的超市宣传册, 向学生介绍宣传册中的食品部分, 并展示一个已有的食品购买计划PPT。设置任务为:朋友一家将来共进晚餐, 用现有资金 $75购买宣传册中的食物 ( 包括肉、蛋、蔬菜、酒水等) 并制作晚餐请各组按照购买计划的形式选购食品, 并制作PPT, 要求包括所选食品的名称、数量、价格和图片, 并展示成品菜单的文字和图片。各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的成果, 并让全体学生投票选择最愿意去哪组赴宴。最后, 教师带领学生操练西餐中常用食品和菜品的名称。

2. 基于租、售房广告开展任务活动

教师向各组下发从国外搜集的租、售房广告, 并学习一则英国的租房广告。设置任务为: (1) 各组总结租、售房广告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并用PPT汇报展示; ( 2) 设计一份租房广告, 将公寓出租给来英国的中国留学生, 要求写明房间朝向、户型、屋内设施、倾向的承租人、租金、交租方式及特殊要求等, 各组制作PPT并汇报展示。最后, 教师带领学生巩固复习租售房广告常用的词汇名称。

3. 基于简历和面试开展任务活动

从国外著名招聘网站上搜集多份不同的英文简历, 印制下发给各组学生, 并播放一段英文面试的视频。设置任务为: 学生两人一组, 一人扮作面试官, 一人做应聘人, 两人模拟面试场景。面试官阅读简历并根据简历向应聘人提问, 内容涉及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 历时5分钟。最后, 教师带领学生巩固复习简历和面试常用的英文词汇名称。

4. 基于外卖菜单开展任务活动

教师向学生下发从国外搜集的各国餐馆的外卖菜单并共同学习重要相关词汇。设置任务为:各组学生共同商量决定点餐, 需要考虑到组内所有人的口味, 费用AA制。每个学生将得到一个卡片, 上面写着一些特殊要求, 比如:你是素食主义者, 不喜欢吃蘑菇; 你只有10美元但是喜欢吃辛辣食物;你喜欢吃虾等。各组商量好之后确定菜单, 并选择一名组员进行电话点餐。所有学生点评哪组的点餐既经济又合理。最后, 教师带领学生巩固相关词汇并点评相关点餐技巧。

四、任务型教学的实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基于真实语料开展的任务活动能够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 使英语课堂从千篇一律的教科书和授课模式中解脱出来, 使学生体验原汁原味的英语,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 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以上任务活动, 学生主动参与、分组协作,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地运用所学语言做事情,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语言、运用语言, 逐渐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Dee.McGarry.Learner Autonomy4, The Role of Authentic Texts[M].Dublin:Authentick, 1995.

[2]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Willis, J.A.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 1996.

[4]官印凤.任务型教学与自主学习——基于大学新生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2) :163-165.

论任务型教学中英语课堂的真实性 篇2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达到这一总体目标, 现代外语教学倡导任务型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提倡教学设计的内容要尽量真实,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使用英语与他人交流, 并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从而发展其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型教学为真实性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范围涉及教学材料、课堂话语、任务情景设置、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一、真实性的界定

教学真实性的讨论与研究由来已久, 一般说来, 它至少应包括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和教学行为的真实性两个方面, 前者指在教学过程中输入性材料自身的真实性, 后者则指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言语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真实性。Breen将课堂真实性归纳为语言输入、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练习活动以及社会情境再设等四个方面。Van Lier则认为, 真实性是师生对文本和学习过程真实化的结果, 实现真实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与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行为密切相关, 需要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努力实现。

笔者认为, 外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有多重内涵, 它主要包括课堂话语 (课堂输入性语料和输出型语料) 的真实性, 教师为语言练习所设置任务情境的真实性 (情景设置及执行过程) , 以及在课堂交际中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的真实性三个方面。我们将在本文中逐次进行探讨。

二、任务型教学中英语课堂的真实性

作为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真实性要求所有教学环节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体验。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与安排, 使得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学材料, 包括教师的表情和声音、交际活动中的语料、感情表达等都要尽量与真实环境相贴近, 从而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 课堂话语的真实性。

课堂话语, 简而言之就是课堂上产生的话语, 包括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广义的课堂话语还包括教师的板书、学生的当堂作业, 教学中播放的音像片断, 以及现代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语音及电子文本等课堂上发生的所有话语内容。课堂话语的真实性主要指教师为教学活动所选的上述各种语言材料, 包括其课堂用语, 以及学生所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语言。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1) 教师话语的真实性。课堂教师话语主要包括教师的课堂用语, 以及教师为了呈现、讲解或复习语法知识所选用的例证材料。作为英语教师, 首先要提高自己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使自己的课堂用语表达规范、流畅。英语教师要避免课堂表达用词、构句的随意性, 避免使用中国式英语。同时, 教师要保证在讲解过程中从真实语言材料中选择举例, 选举的例子前后要符合逻辑性, 而不是简单地随机编造一些句子片断, 人为把一些彼此没有关联的话语堆砌在一起。

以上讨论为教师话语语言上的真实性。教师话语真实性的另一个方面是其话语内容的真实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 要尽量用目之所及、听之所及的真实状况的情景描述, 来展现目标语言项目的意义, 或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用法的练习。

(2) 学生话语的真实性。学生话语指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现, 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行为。学生话语真实性受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及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语言环境的制约, 更受心理等情感因素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 要尽力为学生创造真实性话语输出的条件。

学生课堂话语主要包括个体学生话语和全班话语。全班话语多用来对教师所提及的普遍性话题做出回应, 用语较为简单。个体话语则是学生课堂话语的主体构成部分。强调学生话语的真实性, 并不是不允许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用词或语法上的错误, 而是希望学生能在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下, 用生活中的真实语言材料来进行交际实践。

(3) 输入性语言材料的真实性。监察理论的输入性假说认为, 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除了上文已讨论过的教师话语外, 学生课堂输入性语言材料还包括教材文本、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选用的补充性教学材料以及课堂所使用影音片段等。

语言输入的质量是语言输出的保证, 在英语教学中, 真实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的范例, 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通过语言接触目标语社会文化的机会, 同时, 学生通过接触大量的真实性语言材料, 还可以体会目标语民族的思维方式, 感受其风土人情, 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我国这样一个缺乏外语使用自然环境的国家, 课堂教学是语言输入的最主要途径, 这就对课堂输入性语言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在多媒体影音技术、网络技术在外语课堂教学越来越普及的今天, 外语教师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保证教师规范用语的同时, 在选择教学材料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其典型性与真实性,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

2. 任务情境的真实性。

要讨论任务情境的真实性, 首先要区分“真实任务”与“任务的真实性”之间的概念差异。在任务型教学中, 教学任务分真实任务和教育任务两大类。真实任务指生活中的实际任务, 表现在课堂上, 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制作英语班级通讯录, 办英语板报, 举行英语辩论赛等;教育任务则指教师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设置的在虚拟场境中完成的任务。本节所探讨的任务情境的真实性, 主要指教育任务的情境真实性。

在教学中教育任务的设计, 首先要考虑其在日常生活交际中什么场合或情境下会发生。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的, 如果学生能够在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 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 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

(1) 情境要素的真实性。话语情境包括话语产生的时间和地点、话语的参与者以及话语主题等。在创设情境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各情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使创设的对话过程自然、真实,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由于其逻辑上的合理性, 能使学生在组织语言中更为容易表现, 从而得到更有效的锻炼。

从话语的参与者角度而言, 情境任务的执行主体是学生, 而学生对一项任务的兴趣与教学设计的效果和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因此,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情境任务设计和学生的主体相关性, 多以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为主题材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活动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达不到使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2) 话语过程的真实性。话语过程指学生在既设情景中完成对话行为的过程, 是学生作为情境交际不同角色为完成预设交际任务而进行的言语交互活动。学生对交际角色的融入性是保证话语过程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活动中, 教师要通过设计与指导, 使学生能够融入到交际角色之中, 能表现出和生活交际中一样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真实的话语材料转换为具有真实性的交际表现, 而不是机械地表演和背诵。在这样的话语过程中, 没有固定的话语轮次, 也没有程式化的交际步骤, 一切都需要参与双方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和探索, 结合情境的变化和话语的发展做出回应。在这样的话语过程中学生具有自主权和选择权,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3. 社会文化的真实性。

课堂活动的文化真实性分为三个层面:通过恰当的交流获取信息;理解他人以及外国文化和社会;在理解他人和外国文化的过程中理解自己和本国文化。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文化教学融入到所涉及的交际过程中,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 使他们在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和发展心智的同时, 培养对目标语文化的敏感性, 从而更好地把握目标语的语言本质。

真实性原则是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的首要原则。课堂教学真实性的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我们把握如何选用教学材料及安排课堂话题, 并指导我们设置活动情境, 开展学生言语互动, 使学生在真实语料和真实性语言交际中完成二语习得过程。真实性课堂教学更好地揭示了外语教学的本质规律, 对于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reen, M.Authenticity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J].Applied Linguistics, 1985.2

[2]Kramsch, 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Krashen, 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Longman, 1985.

[4]Van Lier, L.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Awareness, Autonomy and Authenticity[M].New York:Longman, 1996.

[5]程晓棠.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6]贾冠杰.英语教学基础理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7]李方.任务型外语学习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利用真实情境开展任务型教学 篇3

1 案例描述

怎么办?看着沉闷压抑的班级氛围, 这个课这么上下去的效果可想而知。我思考片刻, 决定抛开原定内容, 索性就这个“小偷”说开去。

我转过身, 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thief”。然后问道:“What does this word mean?Do you know this word?”这时候, 班上有同学小声地说:It means“小偷”。

这时候, 班上气氛略微缓和了一些。然后我又问道:Arethere any thieves in our class?

“Yes.”回答是异口同声。出奇得一致。

“No, I don't believe it.”我斩钉截铁道。In my opinion, there aren't any thieves in our class.All of you are good boys and girls.

顿了顿, 我说道:Everyone can make mistakes, including you and me.Especially when he or she was a child.So we cannot say he or she is a thief easily.Maybe he or she just borrow or take your money.Maybe he just wants to play tricks on you.

乘势, 我把play tricks on sb这个在初一学过的词组复习了一下。接下来, 我想淡化学生对“小偷”的关注, 于是, 再次板书:“robber”。

然后说道:“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ief androbber?”这个考点正好是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内容, 在7BUnit 3教材里刚好出现过robber一词。

接着, 我又洋洋洒洒地解释了二者地区别。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被我成功地转移到学习内容上了。操练完了相关句型后, 我又问道: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to bring a lot of money to school?Now, let's have a discussion in groups of four.

学生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班级的气氛似乎已经完全摆脱了“小偷”事件的影响。

讨论结果很快出来了, 大部分学生的意见“一边倒”, 都纷纷表示学生不该带很多钱到学校。接下来, 我结合本单元 (8A Unit 4) 刚刚学到的内容, 问道:What action should we take to protect ourselves?这个开放性的讨论依然很热烈, 学生纷纷献计献策。

有的说:We should lock the door when we go downstairs to have PE lessons.

有的说:We shouldn't bring much money to school.

有的说:We can't put our wallets in the school bags.We should put them in our pockets.

讨论完毕, 最后一个话题又被我抛了出来:If you see athief stealing things from others in the street, what should we do?

这种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热烈反响。这种危机处理的话题在7B Unit 4就有涉及了, 今天刚好用上了。讨论异乎寻常的热烈, 连下课铃响了还有学生意犹未尽……

2 案例评析

《英语课程标准》告诉我们, 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 学习和使用英语, 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学习语言功能,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因此,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好情境, 并在情境创设中, 坚持“学生自主, 环境开放, 注重实践, 鼓励创新”, 通过情境教学, 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 将单一的句型操练变为趣味盎然的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学生进行灵活应用以求完全掌握。

3 通过上述案例, 笔者得出以下若干心得体会

3.1 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真实情境

好的情境, 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但问题在于, 无论设计多好的情境, 毕竟都是“创设”出来的, 跟现实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那, 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情境呢?真实的情境不用去创设, 但更真实、更生动。

3.2 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入中学以来, 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和年级的增高, 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却减弱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最主要的是, 我们的英语教学缺少语言环境, 教学方法单一, 显得枯燥无味;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 课堂活力不够。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利用真实情境, 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以活动为中心, 兴趣为主线, 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形式学习和使用英语, 使英语课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 使英语学习生活化, 真实化。

4 真实情境中适时“寓德于教”

英语真实任务写作教学法 篇4

一、真实任务写作教学法的设计

在用母语写作时, 我们会因不同的原因, 用不同的方法写很多东西, 如信、日记、笔记、说明、海报、散文、报告, 等等, 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留记录, 传达信息或与人沟通交际, 这是写作的本质。对比母语写作和英语写作训练, 我们会发现两大不同点:一是英语写作是作为巩固英语学习的一种手段, 学生作者要按别人的意思写, 他们要按照一个即定题目想象臆造出要写的东西。而在现实中, 大多情况下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写;二是英文写作一般这样进行:老师给一个题目、一些要求和一个时限, 学生们在时限前交出作品, 根据学生最后交的作品进行打分, 老师不管学生是怎样写出来的。而在现实中, 我们一般在落笔前, 想了又想, 打腹稿、写草稿、修改。同时, 老师打分只看语言的质量, 而不看作品的内容。如此, 英文写作和母语写作相比, 英语写作难、繁、假, 学生缺乏写作的激情。

如何提高英文写作的能力, 精心设计写作任务是关键。请看以下任务:

任务1:请以A Day on the farm为题写一篇作文。你和你的同学在农场工作了一天, 你们帮农民摘苹果, 早上九点校门口集合, 坐车两小时到农场。工作了一整天, 下午四点回来, 你虽然很累但很开心。

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学生英语写作任务, 同时也是个失败的写作任务。因为大部分学生从没有去过农场, 题目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 学生没有创作欲和真实感, 他们要逐句翻译, 还要想象或臆造在那里干了什么, 边写边战战兢兢地注意不要出现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写好了给读者看吗?没有读者, 只有法官, 即评分老师, 试问这样的心情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吗?

基于以上问题, 中学教师要通过逆向思维, 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语言任务。众所周知, 机械的写作练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就要向写作的本质上靠拢, 即写作是为了沟通交际, 传递信息, 要写给读者看。简言之, 就是有真实写作目的, 有真正读者, 解决真正问题的写作任务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的。这就是真实任务写作教学法的内涵。

请看以下例子, 笔者根据班级要开展体育周, 围绕这一活动精心设计以下的写作任务。

任务2:同学们, 三周后本班将进入sports week (体育周) 。近期进行筹备工作, 请同学们广泛参与, 文字一律用英文, 发e-mail或写信跟老师交流商讨各项准备事宜。

这个写作任务历时三周, 活动圆满成功, 学生积极写了大量的英文短文, 有的同学写了好几篇。这个任务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具备了三个原因:任务很有趣, 写的东西都以筹备运动周为目的;有真实读者, 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很重视你写的东西, 这使作者有满足感, 并想写好;为真实的目的, 使作者有物可写、有话可说。

中学生的写作任务, 无非就是写人、记事、写景物, 有时这三者又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老师本着以上原则进行布置, 是很容易激发出学生写作的激情, 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 提高其写作的能力。如在教了如何写信之后, 笔者结合感恩节到来, 要求学生给同学或老师写感恩信, 终稿要装入信封, 贴上邮票寄给对方。这个活动就很成功, 在练习写作的同时还在班级掀起了感恩大行动。

总之, 真实任务写作教学法会使学生有话可写, 有了真实的目的和真正的读者会使学生努力想写的好, 这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第一步。

二、真实任务写作教学法的过程指导

学生想写, 想写给人看, 想通过写作来解决问题, 这样大大提高了其写作激情, 但是如果教师忽视了在写作过程中的指导监督, 学生的写作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

传统的写作只关注学生最终成品的准确性, 但忽视产出的过程, 被称为结果法。而学生的写作过程却是学生拿出成品的关键, 如果学生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老师就会让他们重写, 而教师的批改只是简单划出几个错误式或不指出错误只让学生重写的话, 第二稿同样可能不会令人满意。老师要参与学生的写作过程并进行监督指导, 就会大大改善学生的“成品”质量, 从而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 老师的这种监督指导在学生能力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减弱, 以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并自觉使用这种写作技巧, 成为一个独立的作者。

过程写作法同样重视学生下笔前和完成后。在传统的写作过程中, 学生各写各的, 大多数同学在决定写某一篇文章后就匆匆下笔, 边写边想, 想到哪儿写到哪, 这种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还使文章缺乏条理逻辑, 更使文章的创新性很难得到保证, 容易写成老生常谈, 毫无新意。过程写作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完成, 学生下笔前经过教师启发, 分组合作、进行讨论, 来避免以上问题。因为接受任务后在分组讨论中, 他们的灵感会互相启发, 思维会互相碰撞。在一组内也不会出现雷同作文, 其实, 就算同组人选择同样的题目, 他们也会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以不同观点写作, 所以教师大可不必过于担心文章会千篇一律。

当学生写完之后, 教师也要做很多有用的步骤, 如组织两人互批, 小组内批、再讨论、再改写等。两人互批是很有效的一个批改方法, 它使批改者有机会学习、改进, 这也符合了另一个较新的学习理念———合作学习。在互批过程中, 教师可向批改者提供一个基本错误勘察表, 包括语法, 文采方面等, 学生利用这张勘误表来指导找错误, 给出反馈。

真实性学习任务 篇5

真实任务教学法就是掌握学生的确实想要的和不要的、真实学习兴趣和真实学习顾虑, 同时把握在校学生学习目标和态度的逐渐千变万化的意识, 使用真实的而且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方法和教育技能, 改变教学课堂无味的现状, 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真实任务教学法是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老师创造性地思维接近学生现实的教学课程, 将语言运用的基础理念感化成具有现实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和学生共同相处在语言和交流的空间里。在活动的结束过程里, 学生运用信息搜索、信息平台交流和信息自动合成, 让语言有效得到深入性、广泛性、机动性、复杂性整体有效实现。任务教学最好的方式是实现真实任务教学法。

1 真实任务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真实任务教学法的主要特征有出现在以下几点。

1) 意义大。该活动务必具备价值观, 有着实质性的教育意义。先针对很多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讲, 更有价值、具备实质性教育的意义既是培育学生的文化思维模式, 让学生清楚需要的文化背景内容。在英语课堂教学里, 接近和得知英语一些国家的文化, 能够促进对英语的了解, 同时还能促进对我们国家文化的认知, 能够培育职高的学生每个国家的意识, 也提升了培育学生的跨国文化交际技能。还有既是融合学生的现在的专业, 来有目标的职业英语训练。

2) 完成高。该活动是他们经过学到的知识可以顺利完成。

3) 差距多。这里所讲的差距有能力方面的差距、技术方面差距、信息方面的差距、文化方面的差距等。对于这些学生每个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距, 活动设计有时间和层次感。

4) 真实性。该活动应具有真实语境、真实语义、真实语用, 适合他们的兴趣真实、清晰他们的真实困难, 设计与专业有关的真实任务教学。

5) 运用性。该活动应具有运用性高, 具备实践性的, 并不是平时的教学活动。我们首先要了解现实文化在语言教学里的知识文化重要的多, 他们清楚知识文化的不好, 也不会出错的, 而他们假如不了解任一种交际文化, 这时会导致对方的不理解。

6) 动态性。活动需要经常性的变动, 逐渐整合。或来职业讲解、或写上就职的申请书, 或展开职业动态, 或开展英语Party, Party上可读时文, 或讲笑话、或脑子急转弯、或唱英文方面的歌曲.或讲一些相关故事, 或读一些诗词, 或背名言警句、或表演指导等等。

2 真实任务教学法在职校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接下来, 作者讲一下利用真实任务教学法的一些课堂见解。

2.1 活动是职高生真实有兴趣的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 应当以兴趣为支点, 基础就是任务, 活动应该具有活泼和趣味的。实践教学得出:让学生们越是感到快乐和兴奋, 就越能开发他们加入学习活动的欲望, 他们越是想深入到任务学习里。学生一贯好奇、爱玩、好动、老师在设计活动时, 应根据他们的芳龄和状态特点, 设计融合学生有趣的活动, 用教育的技巧把学生的爱好和心触动英语学习, 协助学生用兴趣之火去点燃智慧的火花。

2.2 任务与教学材料的融合

笔者在前面总结了这一教学法的6个特点:1) 有价值意义;2) 完成高;3) 差距多;4) 运用性;5) 真实性;6) 动态性。施教者在设计“任务真实”时而否设计一种与教学内容无关系的活动, 或者设计种不经过学习既而实现很轻松的就能够完成。“运用真实任务教学法”的活动是要经过他们学习能够完成的, 也可以理解“真实任务”应该和他们现在的了解状况或学习态度有很多差距, 主要针对信息方面的差距。同时, 学生在教师学习过程里会集中精力、快速参与进来, 奔着“运用真实任务”的目标使劲。所以, 作为教师要知道, 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是知识方面、读与写的能力方面更是重中之重, “运用真实任务”应该是很多情况从语言交流方面或语言的应用方面为起点的, 所以研究语言的语用光环是设计任务的核心。

2.3 互动协作师生任务

一块提升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就是师生之间共同相互协作、共同配合、一起努力的过程。名人Daffy, Jonassen探讨构建主义主要特点的一块既是:经过我们商量而不是相互没有争夺给团体共同构建知识给上大力帮助。“多范型方式论”的创始者约翰逊和布莱格 (Kerry A.Jihnson&Joan L.Bragar) 也创作出更明显的协作学习理念:只要一起努力、公开分享, 学习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如果相互协商时, 还能分享建议、实现共识, 同事听从他人、自我提升, 这样不但拓宽了思路、提升了活动效率的可行性。教师对待 (英语) “运用真实任务”教学方式中鼓励协作互动、一起提升还借鉴这些原因:1)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学生多 (大多都在50人上下, 多的时候80人左右) , 充分体现了真实的作用;2) 顾虑是英语学习的最大困难, 师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有利于降低顾虑, 从轻学生的困难;3) 相互交流、开拓思路是辩证法的一项规律。相互学习的概念是“新课标”所支持的。

2.4 任务的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实, 英语课堂的目标是开发和培育他们的兴趣, 协助他们建立信心, 构成有价值的学习方式, 培养出优秀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把握更多的语言内容和基础能力, 构成开始的语感, 得到基础的语言应用技能;开展智力活动, 养成观察动力、想象、思维、记忆、创造技能;清楚文化不同,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世界共享思维, 为他们未来一生工作做好有力的基础条件。可以看出, 他们个人学习能力需要课堂教学里逐渐明白、指引、给予。例如:不管是交流课教学还是篇章教学的过程, 应该都由外表到内里、由浅逐渐懂啊深度的试验过程, 老师的角色慢慢的从给予者向有效记忆人、演讲者、领导者/指挥、监督者/裁判员/监听者、帮手 (后来是记分员) 转变。当然,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也可开设专题讲座、学生座谈会、学情调查等,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如研究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等。

2.5 真实任务教学需要在融洽的课堂氛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进行

经过调查显示, 那些说话古板、念书本、不笑、上课时气氛沉闷, 这样的老师学生不欢迎。学生喜欢的老师是这样的, 风趣幽默, 有亲和力, 上课有活力。假使在上课时让老师跟同学互动, 老师对同学问出的问题一一解答, 并对教学的课程进行有效组织,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指导, 这样的做法就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不会像以前那样压抑, 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课堂秩序有条不紊, 那么这样的课堂, 才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做到“有话能说”。因为彼此尊重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老师不能有歧视心里, 对待学生要尊重个体差异, 不能因为学生的身份, 长相和背景产生差异, 不能有自卑心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就好比, 一个简简单单的提问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都会有开小差的时候, 可以再学生开小差的时候提问问题, 假如学生能回答自己提问的问题, 那么可以表扬一下, 假如回答不上来可以通过一些话语来提醒一下学生。扎样的做法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也能估计到学生的面子。

3 结束语

能够教好学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只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 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备足课, 以学生为本, 对学生多引导, 多鼓励,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青春的气息和充足的学习精神。

摘要:据调查, 职校学生有许多可塑造的地方,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用引导和激励的方式, 职业校院的学生同样可以做到让人羡慕的境界。作者知道在职校英语课堂上, 做好真实任务教学方法, 会让学生意识到重要性、实现学生的对待学习的态度、满足他们上进的渴望, 作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对该文认真阐述真实任务教学法的概念、特征及其运用。

关键词:职校,英语,英语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8) .

[2]陆军.任务型教学构成要素及作用关系的系统分析[J].外国语文, 2010 (5) .

真实性学习任务 篇6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是一种针对具体项目目标的设计性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实践,逐步实现既定目标。“项目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扮演研究者的角色,贯穿项目教学过程的小组合作,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相互协作的空间,在情景的刺激下和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引入项目的标准与要求

1. 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在征得旅行社同意的前提下,将旅行社真实的接待任务引入课堂:一是接待任务必须真实,不能是人为改造过的;二是客人基本情况必须真实(为了保护客人隐私,不能把客人的详细资料公开);三是各种文件及表格必须真实,以便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看懂计调人员做的行程单、派团单,并能据此进行导游服务的准备、接待等一系列的工作。

2. 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引入的接待任务必须是旅行社最近推出的旅游线路,突出时代性与季节性,例如在春天引入采摘踏青线路,目前符合现代人休闲需求的文化体验游等。这样的工作项目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项目的引入必须能将导游业务中的理论知识和各项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只针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项技能的训练。这是与真实性联系在一起的,每个旅行社的真实接待任务必然是对导游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考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

4. 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项目选择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其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5. 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教学项目不再是一元性的评价,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老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和标准,评价方式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省、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各小组之间既相互竞争,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有利于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决矛盾。

1. 按照导游岗位分工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旅游的发展现状,从旅游行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分析入手,以服务地方经济,满足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的,以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按照旅游企业中导游岗位的设置,我们将教学内容分成两大部分:地陪导游服务规范、全陪导游服务规范,分别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地培与全陪导游的服务程序与质量标准。可以及时将行业的新经验、新规定纳入导游服务规范的教学中,阐述其理论依据和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作为导游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宣传促销能力。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地方培养旅游优秀人才,实现与旅游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2. 根据导游工作程序开发实训讲义。

我们通过到旅游企业调研,与行业专家、导游员座谈,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随着时代发展,旅游企业和游客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导游,导游不仅会讲解,能服务,还要善于联团,精于促销,成为旅行社的一个招牌,所以为适应这一变化,我们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的章节设置,根据导游工作程序开发了实训讲义,章节设置与工作过程一致,将知识讲解、经验传授、职业品格培养有机融合。符合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识规律,也适应高职学生的思维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同时综合实训环节的设置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导游接待任务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及应变能力。

3. 引入企业真实任务设计教学环节。

将旅行社的导游接待任务引入课堂,设计成为每次实训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合作,每节课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演示,完成工作任务。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完成,可使学生熟练掌握导游服务的规范程序与质量标准,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经验体系,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

4.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5. 改革考核方法。

按照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及旅游管理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现实,改革“一纸考卷定高低”的传统考试方式。首先加强了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其次改革了考核方式,除笔试外,还采取口试、答辩、现场讲解、方案设计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导游服务的能力。

四、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条件与保障

1. 先进的教学理念。

思维决定行动,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改革教学方法的先导。我们应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但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加以合理地改造。我国多年来的学科教育的传统观念,不仅使得教师难以转变教学观念,连学生也很难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克服这一理念上的惯性思维方式成为该种教学模式改革的首要条件。

2. 完备的实训条件。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劳动现场等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因此要具备较为完备的实训条件,包括实训室环境的布置,设备与器材的配备,规章制度的建立等,应尽可能使学生感到真实,给学生一个职业氛围的熏陶。这种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性对于学员从学习场所向劳动现场过渡是大有裨益的。

3. 专业的师资队伍。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基本上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完成教学工作。但现在教师指导的内容是以实际任务为核心,打破了学科体系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因此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更高。教师要有较强的导游服务能力,并善于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和理论提升,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4. 弹性的教学组织。

项目教学法中课堂是由师生互动生成的,教学环节、课堂秩序、教学进度不完全由教师决定,还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所以一方面需要教师所作的教学计划要有一定的张力和弹性,应估计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课堂调控技巧及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肇杰.国内外职教模式比较研究PPT[Z].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真实语料与学习者自主 篇7

传统的教科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输入需要, 因此国外语言学家就真实语料对外语教学的意义有较多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于真实语料的研究较为有限且多局限在真实语料的背诵输入和英文电影、歌曲、广告等语料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 对于真实语料与学习者自主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基于对真实语料定义的理解和使用真实语料进行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的讨论, 分析了将真实语料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学习者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促进作用。

二、真实语料

1. 真实语料的定义

真实语料是“在真实环境下实际交际所使用, 而不是专为语言教学而准备的材料, 不会为了学习者而进行简化”; 是“在某语言团体中产生的实现社交目的的文本”, 包括报纸、杂志、小说、诗歌、广播、电视节目、电影、游戏、说明书、广告、日历、明信片、宣传单、菜谱, 等等。

2. 真实语料用于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 1) 语言输入假设理论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认为,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习得获得的, 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 学习者大量地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因此, 促成语言习得发生的首要条件是有足够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传统的教材无论在语言输入的质和量方面都是不足的, 只有将真实语料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并且合理地选择和使用, 才能提供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

( 2) 交际教学理论

交际教学理论 (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是一种强调将互动作为学习手段和最终目标语言的教学方法, 包括书面交际和口语交际。交际法以海姆斯交际能力学说为基础, 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贾德林认为, 交际理论的核心是“让游泳者到水中去”。真实语料中地道的语言, 能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和自然的语言实例中。与简化语料相比较而言, 真实语料更能被充分地理解并且更具有交际价值。将英语真实语料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能够促进学习者与文本的交际、学习者与教师的交际以及学习者彼此之间的交际。

( 3) 动机理论

动机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败的重要依据, 它能直接影响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略、接受二语输入量的大小、与本族语者互动的程度、目标设置的高低、学习毅力的大小, 以及发展二语技能的持久性。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和Lambert又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 ( integrative) 动机和工具型 ( instrumental) 动机。融合型动机, 是指学习者希望自己能融入第二语言的社区、更好地交流而产生的强烈学习的愿望。工具型动机, 是指学习者完全是为了达到某种使用目的而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具有良好学习愿望和自主能力的保证, 两种动机对于语言学习都至关重要。比较而言, 融合型动机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动机, 是更为主动的学习。只有将真实语料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让学生接触目标语国家活生生的语言材料, 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融入型动机, 促进英语教学和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

三、真实语料与学习者自主

自主学习研究一直以来受到了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很多人片面地将自主学习理解成为“独自学习”, “个人学习”或者“课下学习”, 错误地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不需要教师的参与。西方学者Holec认为,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主宰学习的能力”。它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学习者通教师的引导、学习或培训等方式获得。Benson认为, 学习者自主性的特点是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要求学习者必须有交际责任感, 具备独立学习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意愿。自主的学习者能积极参与学习的交际过程, 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知道如何学, 并且能在未来生活的各个阶段把这一知识应用到所有学习过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学习, 驾驭自己的学习, 甚至终身学习。对于英语学习来说, 学习者自主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每位教师的目标, 也应该贯穿于课上和课下。理想的情况是,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的渴望, 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合理的安排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等。Dee Mc Garry认为, 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语言学习者必须达到明显的自主程度。

把自主学习作为课堂目标来追求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 而以真实文本为基础的课堂学习活动为培养学习者自主提供了机会。基于其他学者的研究, 笔者将分几个方面分析将真实语料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者自主的促进作用。

1. 真实语料帮助营造语言丰富的教学环境, 提供大量真实输入的机会

作为在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 基本没有出国经历, 课堂学习和语言的实际运用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另外, 从语言习得所需要的输入来说, 教科书里的语言输入不但量不足, 质量也比较逊色。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书中的内容多数较为陈旧, 无法及时更新。

只有将真实语料引入课堂教学, 才能帮助学生营造语言丰富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搭建起接触目的语真实世界的桥梁。报纸、杂志、宣传手册、菜谱、海报、广告等真实语料能为学生提供大量信息和合适的语言输入。真实的英语语料, 会使学生熟悉有关天气报道、航班信息、旅行计划制定、酒店预订、招聘面试等真实社会活动所需要的词汇和语言, 并能够向学习者展示真实语言环境里的种种信息, 提供大量真实且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无论是饭店宣传单上的视频介绍, 房产中介的租房和售房广告, 学校布告栏上的各种通知和广告, 还是通信运营商宣传手册上的活动方案, 都能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信息, 使他们获得语言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2. 真实语料帮助提升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表明, 学生对于所学的材料越感兴趣, 他们从中学到的知识就越多, 培养的能力就越强。语言学习中, 教师应该尽可能得使学习的主题和话题能迎合学生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学习更有意义, 更有成效。

然而, 我们经常见到国内的大学英语课堂上, 千篇一律的教科书使老师讲得没劲, 学生听的无聊。多数教科书覆盖的话题非常有限, 而且话题和学生的关联性不强, 不能强有力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基于真实语料的语言学习为学生提供机会, 接触各种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主题和话题。如好莱坞电影、欧洲足球、西方美食, 等等。另外, 真实语料还为学生提供各种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英语, 如机场的登记提示, 学校医务室的宣传手册, 餐馆的菜谱以及各种广告, 等等。在大量的接触真实语料的过程中, 极大地促进了学习者的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中接触到真实的英语国家的语言。真实语料的输入不仅为学习者的工作和专业学习提供帮助, 而且使他们能够与外国朋友进行自由交际并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西方文化。

3. 真实语料有助于开展交际活动和项目活动, 实现有意义的语言运用

人们普遍认为, 要想实现有意义的语言学习, 学生必须在有意义的交际中运用语言, 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的使用语言。然而,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接受者, 传统的英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 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的讲授占据, 无法保证学生成功的习得语言, 也无法使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目前,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很多教师认识到交际的重要性, 纷纷尝试开展交际教学模式,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活动组织, 但现实情况是以教科书为基础开展交际活动较为困难。无论教科书的主题内容是什么, 大多数英语教科书都倾向于强调语言形式和功能。配上了生词表、各种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翻译、语法等各种测试题目之后, 学生很难去关注文本本身有趣与否, 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和信息输入。

将真实语料引入大学英语教学, 能够促进课堂交际活动和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活动的开展, 对于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和提高学习者自主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 制定学习计划, 选择感兴趣的话题, 安排学习行为, 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 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并评估所取得的进步。在项目活动中, 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 如讨论小组活动的主题和话题, 讨论活动展示成果的制作, 讨论活动的分工和进程等。真实语料使项目活动更容易进行, 因为真实语料提供了大量的活动主题和信息, 便于学习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主题; 真实语料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能实事求是地描述某些特定主题, 提供相关数字依据, 还在于能为学生提供讨论 ( 口头或书面) 这些主题所需要的目的语词汇。这种“专家式输入”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大有帮助。

基于真实语料进行的项目活动多种多样, 通常由教师设置主题或话题, 学生有文本的选择权, 在活动过程中必须完成一项必选任务 ( 如写一封正式的信) , 同时完成两项可供选择的任务 ( 如录制访谈, 设计海报等等) 。比如, 以“租房广告”为主题的项目活动, 各小组从大量的来自不同国家的租房广告真实语料中进行选择, 最终完成两项可选任务 ( 总结租房广告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并汇报展示; 总结不同国家租房广告的异同, 并汇报展示) 和一项必选任务 ( 设计一份租房广告, 将公寓出租给来中国的外国留学生) 。这样的项目活动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会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意识, 让他们都忙起来, 而不是仅仅被动的听老师的讲授。每个学生不仅要参与话题的讨论, 对文本作出反应, 还要参与活动的组织、计划安排和分工, 并最终产出项目成果。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 更容易给各个小组提供有针对性地建议和支持, 并能够确保在关键区域中向全体学生提供最低水平的输入。

四、结语

将真实语料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对于学习者自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 真实语料的使用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教科书, 而且真实语料的选择和使用, 仍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比如, 语料的难度和应用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 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Benson, P.And 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Harlow:Essex:Longman, 1997.

[2]Dee.McGarry, Learner Autonomy 4, The Role of Authentic Texts[M].Dublin:Authentick, 1995.

[3]Gardner, G, 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Edward Arnold, 1985.

[4]贾德霖.交际法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现代外语, 1989, (01) :37-39.

[5]姜文婷.英文歌曲与广告之教学应用探析[J].科技信息, 2008, (29) :281-282.

[6]李晓莲.真实语料的诵读式输入法在警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 (08) :11-14.

上一篇:中式英语现象下一篇:水环境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