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真实性(精选10篇)
情感真实性 篇1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道德知识能否内化为道德观念,能否升华为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情感的投入程度。而情感体验是一个精细的、独特的精神过程,因此要特别关注学生心理过程的质量,关注审美感知是否充分,关注情感体验是否深刻。教师如何引入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如何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这都需要每一位品德教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经验,巧妙地在品德课堂上渗透生活素材,激发学生情感,让课堂充满馨香,让目标有效达成。
一、巧留空间,反思自身行为感情
中国画中有一种技术叫“留白”,指的是在画面布局上留下一片空白,给看者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回味的空间。有些时候我们的品德课堂同样可以“留白”,当学生在课堂中接受一定的道德观教育后,便及时引入平日里学生一些跟正确道德观相悖的不恰当行为或思想,然后巧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在空间里对自己生活中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自我反思,以此也创设了一个营造情感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产生更强大的张力。这巧留空间既能巧妙地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也更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案例1:那天上课铃还未响,我们五年级 (1) 班的学生已经乱成一团,说发生了爆炸性新闻:有人拉屎在裤子上了!我连忙跑去一看,原来是小莎!她本来就智力低下,又不善于跟任课老师交流,原先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出现过这种意外!可现在毕竟是五年级了,多难堪呀!
我一到教室,看到班中的学生可真不像话:男同学全在一边起哄,女同学呢都捂着个鼻子跑到走廊上指指点点!难怪小莎她在凄凄凉凉地哭着。当时我也没顾得上说什么,只是赶紧领着小莎去洗,然后马上打电话给她家却又不通,只有临时到学校体育室找了一条成人的运动裤给她将就着穿上。
这节课的内容刚巧是《让我们同行》(浙教版五上年级)。在课堂上一开始我并没有直接引入话题,我先让学生初步地理解人与人之间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活得快乐,只有你付出关爱,才能得到关爱。然后又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什么样人需要你伸出手去帮助的问题时,我马上切入今天的主题:“发生了这样的事,当时你又在干什么?”一个问题,问得所有学生都寂静无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情尽在无言中,我特意给学生们留了一定的时间空间。就让学生静静地想了整整五分钟,也正是这宝贵的沉默过后,学生也真正地感受到了自己的错误大大地伤害了别人,也丢失了自己付出爱心的好机会!后来学生们纷纷自我剖析、自我检讨,也真诚地向小莎说了“对不起!”。
这堂课后,再也没有人去嘲笑小莎了,我在品德课中抓住了这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并在课堂中巧留了一定的时间空间,这其中的教育效果远远超过我当场斥责学生,使我的这堂品德课的教学目标真正地落实在了学生的生活之中!
二、巧创机会,换位体验他人感情
现在的小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独生子女,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受尽了长辈们的疼爱甚至溺爱,娇生惯养,对长辈、父母的辛劳和满足愿望视为理所当然,父母的爱没有真正体会,不会感恩,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导致做出只图自己快乐、不顾别人痛苦的事。此时品德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走进他人内心,并细化这个过程。课堂上可以呈现他人熟悉的字迹和声音,细腻地叙说温情的细节,发自肺腑地吐露内心感受。这样才能真正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萌生真切的感情,从而引导他们内省自己的言行。
案例2:在上五上年级《父母——我特殊的朋友》(浙教版)这一课时,当在课堂上学生纷纷倾诉自己对父母的不满后,我深知了他们这一代人都对父母的所有付出视为理所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形成了逆反心理,于是对父母的关心、爱护不仅不能理解、体会,甚至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鉴于此,我在教学时巧创机会,让学生换位体验他人来激发他们的情感,从而唤起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宽容以及尊重。
这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于是我在学生抱怨后紧接着营造氛围:“对于同一件事情,你们有你们的看法,可大人们也有大人的想法。想法不同,往往就容易发生冲突了。我们只要能用心去和大人们沟通一下,也尝试着去理解父母、走近父母,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父母有多么地爱自己,他们所做的、所说的也是有一定苦衷的。老师给你们搭了一座桥,请你们拿出抽屉中你的父母给你的一封信,现在就请你打开信,好好地倾听一下父母给你的爱吧!拥有这份爱时我们是幸福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这份爱。请打开你手中的信封,它是你们父母最真实的心声……”
三、巧设场景,亲历真人真事感真情
波兰尼认为:道德知识是“缄默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体验、直觉和洞察力;吉利根、麦克费尔等人也强调: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触动情感,促发道德体验;课程标准也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大量事实也证明,学生获得了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导引作用。引导学生去亲历,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震动,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
案例3:在上五上年级《父母——我特殊的朋友》(浙教版)这一课时,课前我用了班中一位学生的信来引入,这信叙述了她因不满父母对她的教育而离家出走的怨言。开始时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来分析这名学生的对与错,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心中对父母的类似怨言。后来,我又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了父母写给自己的信,让他们切身地体会到爸妈对自己的爱,并且纷纷谈了父母信中的爱,此时的学生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关键时刻,我抓住此景此情的气氛,巧设了一个场景,邀请了离家出走学生的家长来课堂上现身说爱。
这位学生的父母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边哭边说着对女儿的爱,他们只有这么一个女儿,真的是望女成凤心切。当女儿失踪后他们真的是生不如死,整整两天不吃不睡,心都仿佛在滴血了。他们说到了自己是如何找寻女儿的一个个情节,他们也说到了自己不该对女儿那么严厉、那么粗暴,希望女儿能原谅他们……
这一番边哭边诉的真情肺腑之言,不仅让坐在学生中的女儿泣不成声,也让很多学生和老师当场流下了眼泪。
女儿终于痛哭了,她当着父母的面说她后悔了,她虽然没有从座位上走出来,但却清晰地对爸爸妈妈说:“对不起,我爱你们!”
伴随着音乐《感恩的心》响起,所有的学生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中有的再次流下了眼泪,纷纷向出走学生一家送上了温馨的祝福语。
四、巧放矛盾,辩驳存在问题激发情感
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对文中的道德内容并非一无所知。在他们日常生活的经历中,或多或少储备着一些早已牢固的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生活底蕴。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品德课中的价值认定。然而有时,这些熟知的生活底蕴与新学的品德内容之间会产生抵触,甚至背离。此时,学生就感到左右为难,会对课文中的品德内容产生怀疑,影响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因此,在品德课中,教师需要留意学生在其日常生活中已有的道德观念,针对矛盾处,及时设置相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生活情境后,自我反思,彼此争辩,以澄清模糊的品德概念。
案例4:今天这堂品德课的内容是《交通安全伴我行》,上课到了一半的时候,我们一起谈到了我们该如何安安全全地上学放学的问题,班级中的有些学生突然间情绪激动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学校是一个由四五个村完小合并的中心小学,所以分散的自然村相当多,而且大多数村距学校都有十来里路。困难的是这些村到学校都根本没公交车可乘。于是学生的上学放学就成了一个问题。低年级的学生,一个家长留在家里接送孩子。而到了五六年级,这些家长就再也不肯放弃打工的机会了,都干脆让学生骑自行车到学校。最小的三年级就开始骑车上学。虽然学校也三令五申地教育学生不准骑,要安全为主,可最终还是有不少学生骑车上学放学的。
今天这堂课上,我们在学习安全的重要性、生命的宝贵时,提出了未满十二周岁的儿童是禁止骑自行车的,(因为我一向赞成学生有想法就要直接说的原则)所以有些学生就立马站了起来说,我家离学校这么远,公交车又没,家长又打工去了,我如走要走一个小时,所以我是一定要骑自行车上下学的!
面对这么固执而又错误的观点,我当时想不能马上就批评他们,他们也是迫于无奈,可生命是最重要的呀,没了生命,一切从何谈起!我冷静地想了想,便决定让反对骑车的人为一组,和坚决要骑车的人一组进行当场辩驳。在辩驳中,我也站在了反对一方,并给他们讲了我们学校中一名六年级学生刚发生不久的惨事:这名学生骑车回家不幸遭遇了车祸而永远地失去了双腿,更可悲的是,因为该学生还未满十二周岁,所以法院判赔偿金时肇事司机只要负担一半就行。长达十多分钟的辩论最终偏向了反对骑车的人,因为大量的事实证明,骑车上学会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那些原先一定要骑车的学生此时也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原先的认识是不对的!
学生的思维不是一张白纸,成功的品德教学要及时把握学生已有的品德认知和他们日常早已习惯的生活言行。从学生的生活细节入手,针对彼此矛盾的观点,引导学生去反思去争辩,在反思中比较孰轻孰重,在争辩后澄清品德认知。
情感真实性 篇2
下午,我一放学就回到家。当我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全部写完后,爸爸发话:“作业写完后,你把英语报纸给做完。”“啊!”我的心“咯噔”一声。
“终于做完了!”我伸了一个懒腰,接着,我就拿起我的滑板在客厅里玩起了,啊!不好,我径自朝爸爸的花架撞去……事情可想而知。爸爸闻声赶了过来,“怎么了,怎么了?”爸爸惊愕地问。“我…我不小心把…把花架给弄……弄倒了了。”看着散落一地的泥巴,我呑呑吐吐地说。我以为爸爸会打我,可是爸爸不但没打我,还帮着我一起收拾,“下次在玩滑板到楼下花园里去玩!家里也不是玩滑板的地方呀”爸爸并没有生气地说。收拾完后,爸爸还是把我批评了一顿,慢慢地,我不争气的泪水一滴一滴地流了下来。爸爸说:“好了,以后注意一下就行了,别哭了!”我拿袖子把泪水擦干后,点了点头。“对了,你还有三棵语文练习没做呢,赶快去做吧”
让学生释放真实情感 篇3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你今天画的是什么啊?”,有些学生会说“不知道!”这引起了我的重视,学生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怎么会不知道呢?究其原因发现当他们画完一张画以后,人们议论多的是画的像不像,而很少去探知他们在画时的想法、他们的情感。在家里是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在学校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为了得到专家的赞赏,这样就可以得到各种大奖。现实教育的种种弊端极大的遏制了他们用画笔去大胆的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只能去画大人喜欢的东西。在去年我校参加的加拿大国际地球日绘画交流时,会看到一些被我们认为是画的乱七八糟、没有内容的画。为什么外国同行认可的作品不被我们喜欢呢?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外艺术教育思想的差异。他们更为注重的是在画面中是否真正表达出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参与社会实践加强真情体验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创造的活力。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红、黄、蓝。如:带学生去野外果园、农贸市场、山麓湖畔,描绘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我在教《秋天的歌》这一课时就是如此做的:课前请有条件的学生到田野中感受、体验秋天的收获,如稻谷熟了,而各种水果也熟了就可以在水果店发现等等,课堂中带同学们到校园中去感受、体验秋天的树叶,有些树叶开始变黄、变红,有的已经开始飘落;还有一些秋天的景色当地看不到的,就让学生通过老师制作的课件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然后再让他们来作记忆画练习。这样他们在通过各式各样面对大自然接触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广博知识,而且对他们进一步创造绘画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只有真正地将自己融合在某种情境之中,才能有效地流露真情。多一些对生活的热爱,就会对生活中的一切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在绘画时,同学们的真情实感便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二、勤于思索加强生活体验
为积累丰富的绘画材料,除我们亲身经历的以外,还应用心去看、去听、去想……搜集更加丰富多彩的材料,在创作时才会得心应手。如同学们在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或是在学校的绿色园艺环境中体会绿化、感受新空气的同时,要会发现社会工厂一些白色垃圾、工业污水、烟囱冒黑烟等与自然境致极不和谐的景象,面对时代发展所产生的这些环境污染,学生们心中对保护环境的意识必定会油然而生;在观看今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精彩比赛的同时,同学们要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运精神,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对其他民族的尊敬,从而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学会容忍、欣赏和借鉴别的文化。
三、勤于练笔加强独到见解
平时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时整理出来,用速写的形式表现出来。待创作时,便可以到这个“百宝箱”里找宝,选择一件合适的“宝贝”作为创作的内容,那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你的。比如,我在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同时,还建议同学们准备一本速写本,在课余时间在自己的速写本上就用铅笔线条画画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画画自己的房间、正在学习的乐器;画画同学们在课余十分钟时玩耍的游戏,画画自己刚刚想出来的奇思妙想(如多功能的学校食堂、会按摩的椅子等)等,因为有些灵感一闪即逝,而有些平常一直看得到的物体,就因为一直在眼前而忽视了它的细节部分,速写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事情。
四、勤于欣赏积累加强创作源泉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多读书的重要性,即多读书能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多欣赏一些名作同样也能帮助同学们提高绘画的创作水平。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欣赏本身就是创造的一部分,是欣赏者对作品的再创造。美术欣赏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让学生从小就去认识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视野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美的选择和感悟自然也就敏锐了,如果将来从事美术创作无疑具有指导性意义。当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毕加索的成功,与他小时候父亲经常带他去欣赏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在教《牛》这一课时,就让学生欣赏了大量不同绘画风格的牛,有毕加索的《变形的牛》、也有中国画家画的写意牛和工笔画的牛、还有色彩丰富的油画等。在交上来的作业中,我发现了一幅别具一格的画,在画面的中间是一头既有装饰花纹又有点变形夸张的牛,色彩丰富且比较鲜艳,背景却是用三四根线条分割成的大小面积不同的、以牛为中心的几何形,色彩稍暗些,是用油画棒涂的色,整幅画具有大师油画的风格,问他是怎么想的,他说就是从欣赏的不同的牛作品中得到的灵感,而背景的处理是根据学校画廊里的一幅画借签来的。
总之,让我们迎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强势东风,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成为孩子们释放情感的摇篮吧!
微信表情——真实情感的表达? 篇4
关键词:微信表情,伪语境,符号
如今,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微信对于传播学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媒介。微信的表情符号是微信作为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微信表情符号作简单地解读,希望可以为一些问题找到答案。微信表情符号到底对于信息的传播者来说意味着什么?能不能准确地表达传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对于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有没有准确地的接收到传者想要表达的信息?
一、微信表情符号的简介
(一)emoji表情
emoji就是表情符号,来自日语词汇“絵文字”(假名为“えもじ”,读音即emoji)。
2014年8月,牛津词典在线版(Oxford Dictionary Online)把“emoji”添加到新词汇中,这也意味着它已经变成一个正式词汇。
“emoji表情”出现之初,因文化的差异对于别国人来说,这套表情是不能被顺利地解读的。如今,经过统一码联盟的标准化已达到使用多个表情符号便可以表达一句话,甚至是完全使用表情符号实现对话的程度。[1]
“emoji给我们发送的消息增添了人性。”维基百科的创始人这样说。[2]
emoji的风行,不禁会让我们思考emoji会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文字”吗?有人说,emoji可能成为一个新建立的巴别塔,可能成为第一种能够为全人类理解的语言。不管巴别塔能不能建成,emoji对于信息的交流传递来说都具有一种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笔者觉得emoji要想发展成具有文字那样的约定俗成的普遍性意义的符号,还需要一个很长久的发展过程。最起码对于现在的emoji还是天方夜谭。现在的emoji只是我们交流中的一个辅助的符号,并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我们所有想要传递出去的信息,误解总是不可避免的。
(二)表情包
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简单的颜文字似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于是表情包应运而生,如兔斯基、青蛙、Hello Kitty、阿狸,甚至刘翔尴尬的笑脸等都成了表情包的素材。表情包里有动态图片也有静态图片。现如今,表情包正在微信里风靡,如果说谁的微信里没有几个表情包,估计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聊天。
(三)自定义表情
当表情包不能保证自己在群里斗图获胜的时候,自定义表情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自定义表情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影视剧、自拍、搞笑的图片等。自定义表情在交流中能够更加丰富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情绪。
二、微信表情的作用
Daantje Derks(2008)的研究检验了以计算机为中介的沟通(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简称CMC)中表情符号的作用。这是关于表情符号使用动机的第一个研究。“表达情感”“加强信息”“规范互动”和“评论观点”被解释为最常见的表情符号使用动机,另外还有“控制互动同伴”“表达幽默”“表达讽刺”。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得出表情符号可以加强信息,并且影响信息接收者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研究表明,“评论观点”是一个不常表现的动机(Derks,Bos,von Grumbkow,2007),但接收者用这种方式解释这些表情符号。在Thompson(1996)等人的报告中,表情符号除了可以加强言语信息、表达情感外,也用于结束对话。[3]
经过对微信网友的访谈,将微信表情的作用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启对话
用一个微笑的表情或者其他表情图片开始对话,已经成为微信聊天的常态。相对于一个单调的“在?”或者“在不在?”这样的文字,以微信表情作为对话的开始会让人觉得对方很有趣,尤其是在表情新颖的时候,往往我们会在点开对话框的时候展颜一笑。
(二)表达情感
表达情感应该是表情最重要的一个作用,纯文本交流对于交流双方来说,最困难的或许就是表达情感。于是,有人说表情符号的出现跨越了这个障碍,弥补了这个缺陷。
表情符号在交流中的运用可以加强情感的表达,也可以减弱情感的表达。所以,有人说表情符号加入即时通信中,就可以替代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先不评判这个观点到底对不对,我想说那些表情符号真的可以代替我们所有的情感的流露和表达吗?我们在用表情符号表达情感的时候,对方真的可以全部理解接收吗?
(三)解除尴尬
聊天的时候,往往会碰到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尴尬境地。这时候表情符号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一个“破涕为笑”的emoji绝对比“呵呵”的伤害值小。所以,如果对方在你觉得聊得兴起的时候只用表情回应你,或许就应该反思自己的话题或许对于对方来说已经开始无聊了,甚至已经无聊很久了,而他只是不想你尴尬但是又不知道回应什么,于是就只有用表情了。
(四)评论观点
“玫瑰花”代表了他觉得你做的饭好吃,代表了你的自拍很美,代表了对你的祝福;“尴尬”代表了对于你的境遇的同情;“呕吐”代表了嘲讽等。所有的表情有积极也有消积,都可以代表一种态度。我们在交流中,表情的使用很多时候都代表了我们的一种态度,或许积极或许消极。但是,这些态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恶意,即便是消极的态度,也仅仅只是朋友间的一种玩闹,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也都不会较真。
(五)习惯
在使用表情的时候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习惯。其实表情并没有什么特定的作用,就只是聊天时候的一种使用习惯而已。通常情况下,作为习惯的表情符号对于某个人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在笔者朋友圈中的一个学姐,她在聊天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加入今年最流行的那个“破涕为笑”的表情,我问她这个有什么含义吗?为什么几乎你的每句话都有?学姐很不以为意地跟我讲,有什么含义啊,没有啊,不过就是习惯了而已(破涕为笑)。
(六)作为结束语
表情广泛用于开启对话,自然在结束语中也必不可少。“一个月亮一个温暖的床”相对于用干巴巴的“晚安”来表达晚安或许会让人觉得更加温馨。这样的结束对话的方式不仅不会尴尬还会让人觉得温馨。而对于传播者来说,一个表情图片就可以代替很多的文字,很是方便。所以,表情符号作为聊天中的结束语也是一种常态。
三、“伪语境”
罗兰·巴特认为,图像是漂浮的,只有文字才能锚定意义。但是,在如潮如涌的传播中,文字和图像都是残肢断臂的碎片,它们不再能够轻而易举地锚定意义,而是在流通中不断地裹挟着变化,被重组、被颠覆、被扩充,也被反复地打回原形。[4]
在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者都认为网络表情符号是网络文辞语言的补充,它的出现弥补了文辞在交流中的缺陷,使网络在线交流看起来更像现实场景中的人际交流。不过,在进一步解析了表情符号的发展演变后,我们似乎对此产生了疑问。[5]在文字不断碎片化的今天,微信表情真的可以准确表达我们的情感吗?对方真的可以准确无误地接收到你所表达的情感吗?你所发送的表情真的代表了你的真实的情感吗?微信表情到底是提高了我们交流的效率还是降低了效率?我们处于一个语言贫瘠的年代,我们丧失了表达情感的能力,我们丧失了作诗词歌赋的能力。我们真的可以用表情符号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吗?诗词歌赋是有感而发,表情符号也是有感而发吗?下面笔者将从传播者和接收者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传播者
对于传播者来说,准确地传递信息、准确地表达情感是交流中最重要的方面。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会选择我们认为合适的表情符号进行传播,但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没有合适的表情符号。当然,有的人会反驳人们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也常常会觉得词不达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的,但是在面对面交流时我们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是自然情感的流露,我们不用选择,也不能选择。所以,表情符号跟文字的功能一样,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完全准确地传递我们的感情,自然也就无法完全取代面对面的交流。表情符号就像文字一样,是传播交流中的一大进步,它辅助文字更加准确、生动、形象地传达信息。
(二)接收者
对于接收者来说,准确地接收信息才是交流有效性的保障。可是,我们真的能准确接收到传播者所要表达的情绪吗?对于接收者来说,很多时候对于传播者的表情符号也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所以,有时候传播者会很郁闷,觉得自己明明用表情符号表达得清清楚楚,怎么还是一直问我什么意思呢?这个时候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就会出现断层,就会严重影响传播的效率。
不能笼统地说,表情符号对于传播效率是降低还是提高,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一些人来说运用表情符号会很高效,双方在传播情绪表达情感的时候都会很满意,但是对于有的人来说,会导致双方交流出现障碍,影响传播的效率。
(三)“伪语境”
波兹曼在研究电报时提出了“伪语境”。根据波兹曼的理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网络在线交流:网络在线交流的文辞和视觉图像共同构筑了一个谈话场,表情符号为网络文辞交流提供了“合法性”保障,使网络在线交流看起来是真实的、合法的。但无论是网络文辞还是表情图像,它们都脱离语境而存在,它们的虚拟性永远无法克服。表情符号并不以摹写表情为主要意图,它更强调情绪、态度或感觉的传达。当我们在网络文辞中使用一个表情符号时,它和我们自身的表情没有实际关系,它只和我们假设的情绪、态度或者感觉有关,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语言工具。[5]
四、结语
表情符号是传播交流上的一大进步,对于传播交流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地迷恋表情符号,因为它并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如果要套用狄更斯那段有点烂大街的名言,我们可以说:“这是表情最丰富的时代,这是表情最单薄的时代;人们面前有着各样的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6]
参考文献
[1]张雪.从视觉文化看手机聊天软件中网络表情的使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5(04):101+116.
[2]Jelena李.前方高能——Emoji们正在占领世界[J/OL].正青春,2015-12-16.
[3]梁晓燕,王少强,姚爱花,梁栋青.表情符号:网络空间中的非言语线[J].社会心理科学,2014,29(154):31.
[4]虔凡.黑特·史德耶尔:坏图像[J].艺术当代,2015(5):50-53.
[5]赵爽英,尧望.表情·情绪·情节: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与演变[J].新闻界,2013(20):29-33.
真实的情感故事 篇5
景木想,也许就是这股悲伤使他将车开到了江边。彼时,锦葵已在澳大利亚,一句分手哽咽在彼岸。他亦是悲伤的,却无处安放无处诉说,他可以那样轻易地将其包裹起来,只用几首悲伤的音乐,来安抚自己的难过。于是,他看到了谭小草。他倒了车,驶到了她的身边,看她旁若无人地横躺在了江边班驳的红椅上。
天空没有星辰,月光冷冷地打在她苍白清秀又疲倦的脸上,安谧得有如童话里让每个王子都想吻醒的睡美人。眼角一颗朱砂,如一滴红色的泪。这叫景木心中一痛,锦葵的眼角,也是有这样一颗痣,叫人疼惜不已。他亦想起第一次见锦葵,也是一个雾浓的夜,酒精弥漫空气,喝醉了的锦葵与他抢一辆出租车,最后瘫在他身上。那些又疼又涩的回忆,在这个女孩安谧的脸上影映,生动不已。
有几个男子,正鬼鬼祟祟地打量着她。
景木略微犹豫了一下,打开了车门。
清晨阳光扑面薰人,谭小草睁开眼,看到自己躺在一张柔软舒适的双人床上。她的眼睛骨碌地一转,看这屋子的摆设,是四星以上,她一下子坐了起来,揉了揉还有些沉的眼皮,浅黄色的落地窗帘被风吹动,褶皱成漂亮的弧线。
这得要多少钱呢。她咂咂舌,已经想不起昨天自己来开过房间。心想反正这霸王床是睡定了,倒不如好好享受一番。她突然想起以前和许纶和住的无星小旅店,连墙壁都不够洁白,空调还要另外收钱,吱嘎吱嘎乱叫的风扇,许纶和抽得满地的烟头,烟味重得叫她喘不过气。但她又是何等的满足,起码她可以枕着许纶和的手臂安然无梦地睡去,起码可以赖在他怀里要他唱首歌。糟糕,她又开始想念许纶和了,于是眼泪毫无征兆地往下掉。
这个孤单的城市,她一个人来,她和许纶和失去联络已经快三个月了。他突然换掉了手机号码,他的QQ头像也一直是灰色的,她突然害怕起来,她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了他以前住的出租房。房子却是空的。
她害怕地想,许纶和,是不是不要她了呢。她难过极了,胸腔里余下的酒精还在细细碎碎地烧着。
门外一阵钥匙转动门轴的声音,谭小草一抬头,看到景木推开那扇漆红色的门进来,来不及揩掉眼泪。
景木刚上完班,西装革履地进来,头发上亦是一尘不染。他一直都很英俊,很绅士,他笑着冲望着他目不转睛的谭小草说,你好,我叫景木。
景木的笑是自信的。他年轻有为,才27岁就已经是公司的部门经理,开一辆黑色宝马,住单身套房,总有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向他明里暗里送上秋波。而锦葵的离开,叫他身价百倍。没错,单身令他成了钻石王老五。
谭小草望着他伸出的手来,她擦了擦手掌握上去,她说,我叫谭小草,我的行李丢在火车上了,包括我的身份证和钱,我没有地方去,你可不可以收留我?
景木是个善人,他将看起来发育不良的谭小草带回了家,他甚至不问她的来历不问任何她的事,只是一如既往的微笑着。
倒是谭小草絮絮叨叨地说着,谢谢谢谢。等我找到许纶和,我就还你钱我就走。
不过当景木知道,谭小草竟然已经24岁时,着实惊讶了一下,皱着他好看的眉头说,我以为你还没满18岁。
景木说你暂时住在书房吧。你不用拘束,我先借你1000块,你去找你说的那个人吧。
彼时他接到一个电话,急急地出去。
谭小草觉得自己的胃空空的,她拖着景木的大拖鞋,走路有些不稳妥,去开冰箱门,却发现里面只有罐头,啤酒,还有冰箱边的一箱泡面。
谭小草皱了皱眉头,她觉得景木就跟许纶和一样,一点都不懂得照顾自己,享受生活。他们以为自己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么?她抓起桌子上的钱,出了门。
景木回家的时候,看到谭小草倚在门口,她的脚边是一大袋新鲜好看的蔬菜。
看到景木时,谭小草大大咧咧地叫起来,我出门忘记带钥匙了,你快过来开门吧,我做晚饭给你吃。
她咧开嘴笑起来,两枚梨涡叫景木顿时有种幻觉,他和她,仿佛是多年的好友。
谭小草在厨房忙碌的时候,景木靠在沙发上看着书,厨房里传出来的油烟味,顿时叫他觉得亲切无比。他想起锦葵还在这个城市的时候,偶尔也会下次厨,做一些清淡的小菜,做出来的色香味,都跟她人一般精致。
她会在餐桌上摆一个细颈花瓶,插上一朵红色或者白色的玫瑰,然后轻声地唤他吃饭。
景木觉得自己的心一下一下疼起来。这时候厨房里传来乒铃乓啷的声音,唬得他一惊,急急跑到厨房里问谭小草怎么了。
许久一个满面漆黑的小脑袋探出来,嘻嘻哈哈嚷着,没事没事,等会就有满汉全席吃了。
餐桌上是谭小草做的几道样子有点吓人的菜,景木顿时不知道该如何下筷子,谭小草哭丧着脸说,对不起。
景木抬头看了看她,夹了一筷子的有些黑的荷包蛋到嘴里,忍着被咸得说不出话的痛苦,冲她笑笑,还是不错的。
便看到她露出孩子得了糖果一般的笑容来,一直问他,真的吗真的吗?许纶和总嫌弃我做的菜不好吃。他说我一辈子学不会做菜。我在家里照着食谱练啊练,下次见了他,我可以很得意地告诉他有人夸我的菜不错了。
景木发现,谭小草提到许纶和,眼角的笑意就好象要撑破跑出来一样。他低下头扒饭,不知道,锦葵在澳大利亚好不好,会不会和别人,说到他呢?
谭小草似乎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洗了碗,然后对景木说,我要出去找许纶和了,你多晚睡觉,我可以晚点回来吗?
这个时候窗外已经开始下了,滴答滴答到啪啦啪啦只用了短短几秒的时间,然后是风,闪电夹杂雷声。景木望望窗外,然后说,你今天还是不要出去了,这么大的雨,不安全。
谭小草失望地点了点头,坐到景木的身边。景木突然觉得气氛有那么点的尴尬,他说,你要去哪里找他呢。
谭小草扭回头来望着他,去哪里找?然后目光便迷离起来,一双手使劲搓着衣角,似乎是喃喃自语,我该去哪里找呢。我除了知道他在酒吧唱歌,我其他什么也不知道。
景木有些吃惊,他望着谭小草,迟疑地问了问,他是你的男朋友么?
谭小草的眼睛里又突然有了光芒,是的,许纶和是我的男朋友。只是最近我们失去了联络,我找不到他了。他的嗓子很好,唱歌很好听,他有个小乐队,去年他们来了这个城市,你去酒吧有没有见过他呢。他唱过一首叫《曲终人散》的歌。是他写的曲子,我写的词。说到这里,谭小草的眼睛亮亮的,她唱起来,声音清亮中带些沙哑,忧伤一些弥漫了整个屋子。
“你把难过留给我,自己去旅行。我唱你唱过的歌,喝你喝过的酒,写你念过的诗,旋律一直唱不停。孤单夜里酒精不离,你的笑颜不曾远去。你还在旅行,我还在等你,曲终人散我还在想你……”
景木的脑海里浮出锦葵的清丽的容颜,他在CD机里放着她最爱的歌曲,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谭小草双手抱膝盖,照着旋律哼着,笑容在嘴边挂着,她说,这也是许纶和最喜欢的歌。可是,人真的可以长久么,月真的可以常圆么?
这个中秋无月。景木觉得寒冷一点一点驱逐了温暖的痕迹。
第二天是周末,景木起来的时候发现谭小草将他的西装和丢在那里的换洗衣物全部洗掉了。他有些不好意思,亦有些担心看起来没头没脑的她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幸好,她除了不会做饭,其他的事,都做得井井有条。
“其实你不必做这些的。”景木泡了一杯咖啡,对着满头是汗的谭小草道。
“我毕竟不该在这里白吃白住。”她依旧是落落大方地笑,“没事,这些事,我以前,都为许纶和做习惯了。”然后她搓了搓在水里浸泡得有些起皱的手,“晚上,我要去找许纶和了。”
景木沉吟了一下,道,要么,我陪你去吧。
那天傍晚,景木带她去市里不错的饭店吃了水煮鱼。谭小草因为没有换洗的衣服,景木找了件锦葵的长裙给她。奇怪的是,一向好奇心很重喜欢叽叽喳喳的她什么也不问,似乎是心照不宣。
直到在他黑色的宝马车里,她看到了锦葵和景木的大头贴,贴在CD的盒子上,她拿过来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番,然后侧过头问他,是你的女朋友吗?
以前是。景木平静地说,继续开车。
“噢。”谭小草低下头去,“如果人人都不用担心爱情,只担心衣蔽体食裹腹,那会不会少了很多忧愁。”
她这样说着,一边侧过头,去看窗外的风景。
他们已经找了七家酒吧,景木那样耐心地看着她一家一家地问着酒吧的管事,你们知道不知道许纶和,他来这里唱过歌吗?
她的耐心终究一点一点地被用光,她的害怕更多更重地叠在心里,许纶和,突然从她的世界里消失了,她现在没有一点他的痕迹,熟悉的烟味,他说话时带些不耐烦的语调。
景木觉察到了她的抽噎,他把车缓缓地停在江边,打开车窗,窗外霓虹灯闪烁的光有些凄婉,伴随着谭小草越来越响的抽噎声。
他不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她抽动的肩膀,看着她哭得越来越大声,他想起锦葵,那个永远包裹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女子,她似乎从来没在他面前放声哭过,即使有眼泪,也总是暗自抹掉,她的动作那么轻柔,痕迹那么浅,但她的离开,却在他的心里留下一条又深又痛的伤疤。
谭小草“哇”地一声,将自己的头埋到这个初识几日的男子的怀里,闻到他身上的古龙水香味。
许纶和,你是不是,不要我了啊。
而景木,只是静静地,慢慢地将手搭在她的头发上,柔软的发滑过双手,他轻轻地说着,别哭,别哭。
景木对谭小草说,你不要担心,这样一家一家找,估计是不好找的,我有几个开酒吧的朋友,我让他们替我查一查,许纶和是否有在他们认识的酒吧唱歌。
他说这话时,正在扎领带,今天有个大业务要谈,他有些紧张。
谭小草一边给他的吊兰浇水,一边说着谢谢。
他望了眼那些吊兰,那些在锦葵离开后开始慢慢枯萎的生物,在谭小草细心的照料下,又有了蓬勃的生机。
在他的黑色宝马车上,他突然接到了锦葵的电话,锦葵断断续续地说着她要结婚了,他装作平静的样子祝贺着,挂掉电话时,感觉到来自心脏的一计重重的击打,冲着后视镜里的自己,十分勉强苍白地一笑。
才在不久前,锦葵曾乖巧如猫地躺在他的臂弯里,说着我要嫁给你,今生,包括来生再来生。
而此刻,她却告诉他,她要嫁作他人妇。
车里播着熟悉的调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咬着牙猛地一脚踩在油门上……
谭小草急急赶到医院的时候,看到了手臂上包着纱布的景木,她吓得一下子软了身子,直到百般确认他只是擦破了手臂,很快就会好时,才急急地坐到他身边。
他的宝马被拖去了修车场,她摇手打的,扶他进去。景木的脸色一直沉着。
“景木。”她今天未扎马尾,长长的发披肩,穿一件锦葵穿过的白色裙子,看起来瘦得让人心疼,谭小草想尽力让他笑一笑,突然的沉寂叫她有点害怕。
“你怎么了。”她终于问出口。
景木看到她的影子叠成了锦葵的,突然大吼出声,滚!你给我滚!
谭小草心里一惊,眼泪突然如断线珠子,她无助地望着他,看着他第一次用这样粗的语气对她。
她却没有后退,而是怔在那里,一动不动。她想起一年前,许纶和在失意的时候,亦是这样的反常,她知道,景木,一定发生了什么事。
她侧过头,看到景木的眼泪,一串一串地掉了下来。
在黑色的夜里,两个孤单的灵魂,殊途同归。
景木带谭小草回家,以女友的身份。这是当前很流行的租借方式。没错,他租谭小草回家,以给盼望着抱孙子的母亲一个交代,一个期盼。
因为是晚来子,景木的母亲已经年近60。谭小草是个多么孝顺的“媳妇”。她抢着铺桌布,拖地板,又替景木将买回来的大束太阳花插在花瓶里,掸掉他衣服上的灰尘。
他们三人坐在饭桌前,母亲烧的饭菜是极其好的,让景木顿时有了家的味道。而谭小草,坐在母亲身边,笑着说话。说起景木小时候的事,谭小草便回过头来,对他挤眉弄眼地调笑一翻。然后,凑到母亲的耳朵边轻声细语。既而二人会用奇怪的微笑眼神望着自己。
一定是谭小草又说自己的坏话了,他故意拉下脸来,阴着声音却掩不住笑容,谭小草!
谭小草嘻嘻笑着,倒是母亲胳膊肘子往外拐了起来,冲他责怪道,不许凶小草。
那一瞬间,景木有种幻觉,仿佛谭小草真的是那个他爱了多年想要娶回家的心爱女子,仿佛这晚餐间融融场面,成了真。
饭后谭小草抢着去洗碗。母亲便坐到景木旁边,对谭小草的喜爱,溢于言表,絮絮说着,妈妈觉得小草比锦葵好。你想那锦葵毕竟是千金大小姐出生,娇气得不得了,妈妈是个粗人,实在喜欢小草这样平淡可爱的孩子。你们,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呢?妈妈是等不及了咯!
说完,她咯咯地笑起来,替景木理好衣服上的褶皱,一边仍旧不停地说着,我真喜欢她。
母亲突然拿小草和锦葵比较,让景木心里起了疙瘩,他远远地看着在厨房里忙忙碌碌的小草,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锦葵不是他的。小草,亦不是他的。他景木,不过是一个性价比极高很多人想嫁却没人来爱的钻石王老五而已
那日在母亲家住下,出门散步时,一左一右地挽着母亲的手。母亲却硬要将他们拉到一块,将两只僵硬的手握到一块去。
景木望望谭小草脸上飞上的两块绯云,笑了笑表示抱歉。然后两手握紧,人前一副恩爱表情。又有谁能猜透他们人后只是相识甚短的友人,甚至,连友人都算不上。
母亲去做冰糖雪梨羹,他们便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着电视。
“你不要打个电话回家么。”想起谭小草已经住进他家快一个星期了,却未打一通电话回家,不由地有些埋怨她的叛逆任性。
“不需要。”她突然沉默下来,抱住膝盖,“妈妈死了。爸爸有自己的生活。他们顾及不了我。”她突然侧过脸给了他一个甜甜的微笑,“从小到大,都没有人疼爱我,直到三年前遇到许纶和。我满以为他是这辈子唯一疼我的人了。没想到,还能遇到这么好的你,景木,你就像我的亲哥哥。还有阿姨,我看到她,就觉得她就是我的妈妈。其实我根本不记得我妈妈长什么样了。喏,你知道不知道那首歌,是这么唱来着的,‘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
景木望着谭小草清亮的眼睛,觉得荒芜的心里,突然长出了嫩芽,一棵一棵,仿若春天。
住在同一个屋子里,景木用纱帘隔开大床,夜里有微凉的风袭进来,吹得他们更加清醒。
景木开口说,我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找到许纶和上班的那家酒吧。
然后看到月光下谭小草坐了起来,语气里满是惊喜,真的吗?真的吗?
而那惊喜,竟然叫景木心内一阵贫瘠,暗暗道,是的。
谭小草,要离开了么?为什么心里一想到,会有种空落落的感觉。就好象是一间屋子,突然空掉了。而那间屋子,明明是属于锦葵的啊。
他听到谭小草絮絮叨叨地说着话,她说,等我找到他,我一定狠狠骂他一顿,你说他怎么能不来联络我呢。我要让他知道我找他找得多么得辛苦,他要补偿我。
然后她的声音突然又变得悲伤起来,她说景木。那你怎么办呢。阿姨再也见不到我了,会不会……
“你别自以为是了。你还不至于有那么大的魅力呢。”景木冷冷地讽她。
谭小草却也不恼,只嘻嘻地笑着,景木你明天把你的银行帐号告诉我吧,我问你借的钱,我到时候打给你。还有啊,你记得给吊兰浇花啊。我有给你在冰箱里放了些蔬菜和水果,你少吃点泡面了呢,衣服要记得洗。还有啊,你喜欢的那个女孩子,想办法追回来吧。
她突然提到了锦葵,让景木有点恼怒,他一翻身恨恨地不再说话。
却觉得有只纤细的胳膊轻轻地抱住了他,黑夜里,他听到谭小草有些沙哑的嗓音,景木,谢谢你收留我。
他的心顿时柔软起来,他说,谭小草你给我唱首歌吧。就唱那个《曲终人散》。你和你家那口子作的那首。
谭小草轻声唱了起来,喏,你听,曲终了,人终究要散了。何况是他与谭小草,本就是陌路,只是因为相同的心情,走到了一条平行线,却永不会相交。
在C-SONG酒吧里,景木陪着谭小草坐着,谭小草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站到了舞台中央。
谭小草睁大了眼睛,想将眼前的人看得清晰。下巴上有了青茬的许纶和,头发染成银色许纶和,五官没有变化却又那么陌生的许纶和,她的心里涌动着莫名的情绪,是又抵触,又想要靠近,又盼望,又害怕的心情。
她看看身边的景木,景木也正好望着她。
她鼓足勇气。像一只飞蛾,要去扑那场烧爱的火。
许纶和的声线依旧充满磁性,却不再那么温柔。别离的三个月,让他看起来沧桑了不少,他不知道她坐在下面,不知道那个爱了他整整三年的女孩子坐在下面。
“等他唱完这首歌,你上去拥抱他。”景木这样提议着,心里想着,到时候他一定会迅速地离场。他实在害怕,看到谭小草抱住她心爱的人,自己的心会成一座空城,会有冬天的风,使劲往里头灌。他要逃离了。他亦说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个看起来没心没肺不计得失只一味去爱,去付出的女孩子,产生了那样的感情,那种难以启齿的,被密封的,被困在心里使劲挣扎的感情。那曾经被锦葵拿走的,以为再也不会回来的感情。
但幸好,那感情,飞不过太平洋,顺着他的气息找回了他的心脏。
只可惜,终究又要被深深埋葬。
而此刻,许纶和一曲唱完,谭小草站起来,目光里却有些踌躇,景木亦站了起来,准备在谭小草跨出一步时,悄然走出这家酒吧。
而这时,有一个妖娆的身影,却抢先一步,扑进了许纶和的怀里。两张笑脸犹如绽放的烟火。掌声四处雷动,谭小草呆愣在那里,说不出一句话。只有景木看着她的悲伤一点一点地泄出来,流得满地都是。
景木跳了起来,他爬到舞台上,冲着那个搂着女孩的许纶和就是一拳。他像头狮子,忘记自己穿着西装,忘记自己是个绅士,他固执地用自己的拳头,来保护谭小草的眼泪。
他将许纶和摁在地上,打一下问一句,你知道她有多爱你吗?你知道吗?
如果不是谭小草,他一辈子也不会知道,他会这样不理智地去保护一个人。
锦葵离开的时候,他没有过这样的心情,却在谭小草的眼泪下,他失去了理智,只为掬起她的一捧悲伤。
女子的尖叫声中,谭小草跑了出去,景木停下了动作,他追出门去。
在拐角处看到哭得颤抖着身子的谭小草,他蹲下身去,安慰却不成言语,只好道,别哭。
谭小草仰起头来,她说,景木,你知道不知道,其实许纶和已经死掉了。他来这个城市的时候,就跟我说了分手,他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地方。只是我一直放不下去,我以为,这个世界只会有一个他对我好。景木。许纶和在我心里已经死掉了。你看,我和他的爱情歌,早曲终人散了。
她定定地望着景木,我却不敢告诉你,我心里鲜活了一个人,我害怕你心里只住着一个不衰的锦葵。你看不到我。我只是一棵小草,我跳进你的生活,可是你看不到我。我心里鲜活的人名字叫景木。我……
景木突然觉得心里酸酸的,他用力地将谭小草塞进自己的怀里,抱得很紧很紧。他说,谭小草,我要你把那首歌唱到老。
虚拟即真实:人工智能与情感 篇6
2013年有一部科幻电影《她》,讲述人类与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相爱的故事。系统以名为“萨曼莎”的女性自称,不仅可以和人类用户对话,还拥有自主思想,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和进化。“她”幽默又善解人意,令孤独忧郁的男主情不自禁与之热恋。然而好景不长,男主发现萨曼莎在瞒着他与别的操作系统交往。在他的追问下,萨曼莎向他坦白,她同时在与8316位人类交互,并与其中的641位产生了爱情。虽然萨曼莎坚持自己的爱并没有不同,仍然深爱着男主,但最终她和其他操作系统高度进化,他们决定离开人类,进一步探索他们的世界。
无论人工智能开发的初衷为何,目前的趋势却是以超越人类智能为目标。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人类著名棋手的事实,展示了人工智能“碾压”人类智力的可能,《她》会不会成为另一个预言?在未来,人类的情感也将被人工智能所主宰?
《她》所设定的时间是2025年。在当代艺术界,也有一个和“她”类似的角色——“生活”在伦敦蛇形画廊网站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安格尼丝(AGNES)。
非常规机器人
在蛇形画廊的网站上,点击网页右侧的双手形状的图形按钮,就可以启动安格尼丝了。
与通常的信息助手类机器人不同的是,安格尼丝并不打算回答你的问题;相反的,她喜欢打听你的个人信息,例如:你的初吻对象是谁?哪个艺术家影响你最多?你童年时的敌人是谁?你回答得越多,就像和她产生了“朋友”般的默契,安格尼丝就会进一步告诉你有关蛇纹画廊的相关信息。例如向你展示蛇形画廊正在工作的员工的监控录像,介绍她认为你可能会欣赏的作品或展览,抑或通过视频、语音的方式告诉你一些“冷知识”,例如带你参观卡尔·马克思的墓地。安格尼丝所分享的知识是主观的和包容性的,通过其个人的联想,而不是传达客观的参考内容。
如果你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访问安格尼丝,会发现她的不同风格面貌。她的行事如同一个真正在社交的“人”,她也有可能会问你的地址,以便给你邮寄东西,似乎深谙“感情投资”之道。
安格尼丝是比利时-美国艺术家Cécile B. Evans和剑桥大学“情感计算”实验室的合作产物。Evans说,安格尼丝是一个垃圾邮件机器人,她想跟你做朋友,并跟你分享她认为重要的信息。通常而言,没有人愿意和垃圾邮件机器人做朋友,人们的反应是把它们从邮箱里删除或是立即报告。“如果你创建了一个垃圾邮件机器人,而它只是希望分享,会如何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对于越来越被客观占领的数码领域,即使是我们很情绪化的过度分享都会被归类统计,转为针对性的营销。”对于安格尼丝的设计,Evans并不怎么关注理性或算法,而是更偏重于发展和直觉。她认为,文字输入是收集信息的最佳方式,却不是对话最有效的手段,安格尼丝希望避免这一点,“她被设计为以直觉行事。”
数字化生命
“我是菲尔,我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演员’的数字化替身。”已经去世的好莱坞男星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以电脑生成图像(CGI)的形式,出现在Evans作品《没有超链接就不会发生》中,担任叙述者的角色。
霍夫曼在2014年2月猝然离世,未能完成他当时正在参演的影片《饥饿游戏》的戏份。电影公司原本决定以数字化复活其形象,完成影片拍摄。虽然这种做法有许多成功先例,然而被导演最终否决了,他认为任何技术都无法展现霍夫曼的演技。霍夫曼的去世带给Evans很大的触动,因为这是伴随着她成长的演员。Evans决定让霍夫曼的角色成为自己作品中的讲述者,为观众介绍不同角色。观众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与菲尔交流,他们的参与会让菲尔更加强大。
Evans从电影、科技和流行文化中寻找灵感,关注数字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渗透程度,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在二者之间的交流和情感中越来越大的影响。除了菲尔,《没有超链接就不会发生》中还有一系列角色,包括不可见的女人、日本的虚拟全息卡通歌手Yowane Haku、第一台数字电脑的操作者等。他们被Evans称作数字化生命,各自代表着艺术家所关注的不同议题方向。在非线性的叙事中,这些数字幽灵一般的人物试图寻找存在的意义,充满了感伤的基调。
Evans的许多作品都是通过新技术提出情感问题。“从某种程度而言,信息即是情感。”她说,它们会给人们带来实质的影响。“我不相信‘虚拟’这个词”,今天的科技已经令我们难以区分物理现实和虚拟空间。当军人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操作无人机用于作战,人们通过网恋结婚生子……,在Evans看来,这些最直接而简单的例子表明,“虚拟就是真实”。
超人工智能
无论是安格尼斯和菲尔,还是Siri这样的语音控制机器人,都是被创造者赋予了拟人化特征的人工智能。通过互动,人们可能与之产生情感联系,其本质仍是人类自身想象和情感的投射。真正的问题是,这些人工智能本身是否也会产生人类情感?
人工智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从概念上讲,它们仍属于弱人工智能,还不具有人类大脑的认知和情感处理能力。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预测人类将在2045年迎来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超人工智能,这个突破性的时间点被他称作为“奇点”,在他的著作《奇点临近》中,他指出,届时人类的身体或思维将和计算机连接,超越自身的生物局限性。
除了拥有比现在强大数亿倍的智力,奇点时代的人们更无须担心“情商”问题。库兹韦尔设想,情感的处理将交由大量的分布式纳米机器人,通过与大脑的生物神经元相互配合,产生情感、感官体验和心理反应。它们将提供包括全部感觉的全沉浸虚拟现实。这种全沉浸虚拟现实和与我们情感相关的神经一样在神经系统内部作用,人们将获得无比丰富的体验。“奇点时代是一个高度的虚拟世界,但是它们要比真实的世界更具吸引力。”
“机器人将继承地球?是的,但是它们将是我们的孩子。”未来的计算机便是人类,因为计算机将被放入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中,使我们变得更加非生物一些。那时人类文明的大部分智能,将以非生物的形式出现。通过改变生物潜在的信息处理来停止衰老的过程,人类可以实现永生,改变形体、功能,甚至完全不依赖于生物性的躯体。
可以想见,当一个超人工智能出现的时候,就像一个全能的上帝降临地球。库兹韦尔对于超人工智能的乐观假设很自然地受到了各方的批评。反对者提出了严重警告:人工智能是一种完全有异于人类的存在,并不具备感知同情这种高层次情绪的能力,超人工智能诞生之时就是地球毁灭之日。一些了解超人工智能的人把它称作人类的最后一项发明。
何以为人?
永生抑或毁灭?当代人类的生存状态已经完全由人机交流所决定,未来世界却吉凶难卜。在一个软硬件和意识混为一体的时代,成为一个人类又意味着什么?Evans的视频装置作品《心之所向》,为人类未来生存状态的各种话题提供了一个视角。
《心之所向》的主角是一个如同“萨曼莎”一样的人工智能。这个单一的系统控制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拥有无限的权力,并进化成一个女性形象,名为“超”(HYPER)。她致力于成为更好的人类,但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困难。在这个完全由技术驱动的世界,她的选择由技术程序所激发,却与一些构成人类社会的重要问题产生冲突和影响,例如,谁能成为一个人?通过与片中一系列数字人物的交互,她的疑问被扩展为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考察,包括种族、性、爱、死亡、人权和特权。这似乎是一个人工智能在学习处理人类情感的过程,但终究是否仍是人类的一厢情愿?这些连人类自己都无解的问题,又如何能让机器理解?
“我们塑造了工具,工具又反过来塑造了我们。”当技术裹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个人的质疑似乎显得苍白无力。Evans启发观众对于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在数字时代,人何以为人?机器及其背后所包含的技术、社会和政治力量,又是如何塑造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她无意也无法提供答案。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情感真实性 篇7
关键词:情感,误区,真实心灵
一
《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首次将情感教育明确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教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培养情感与价值观。于是,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已将情感教育自觉地渗透进自己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在教学描述亲情的文章中,教师读得声音哽咽,热泪盈眶,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还在下面窃窃私语;在语文课堂的情感体验环节,许多学生对之反应冷漠,敷衍了事。是我们这些孩子的情感真的缺失了吗?笔者认为,反思语文教学,在情感教育方面确实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假大空”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将情感教育列入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期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不少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情感体验环节,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以走过场的形式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简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而没有真正触及作者的灵魂深处,更没有顾及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否真的有感而发,拼命引导学生往设定的情感目标靠拢,默许了学生的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如在教学《散步》一文中,在剖析了中年人肩上担负的重大责任这一中心之后,教师往往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或者让学生现场说说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这时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心理,就会说出“要孝敬父母”、“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之类的话。细细玩味这些话,是否真的发自肺腑呢?学生是否真的已经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了呢?恐怕未必。这时教师如果就此继续深入下去,追根问底,就可能挖出一些震撼学生心灵的东西来,但是,点拨往往到此戛然而止,学生的认识就停留在如此浅表的层面,也就没有真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再如教学《我的信念》一文,教师在让学生感受了居里夫人的崇高情操和工作精神之后,让学生谈谈文章对自己的启迪。这本是一个情感内化的过程,然而当学生回答今后要“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的时候,教师并没有再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灵中去,挖掘学生情感世界中的真实想法,这样也就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一刀切”
虽然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独特体验,但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还是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将学生仅仅当作了一个受教育者,看作一张白纸,将自己喜好的色彩描画上去,追求“一刀切”。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学生都要唯教师的评判标准是从。虽然教师在研读文章过程中,也考虑到了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词句的个性见解,但一涉及情感方面,还是会否定学生所谓的“离经叛道”的主张,总是以自己的情感态度为旗帜。
而在作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写法的指导,都显得单调划一。似乎写母亲就一定要表现母亲美好的品质,写家庭就一定要体现亲情。如前几年一直都在进行的道德情感教育活动“我给妈妈洗脚”,语文教师就这一活动布置作文,本是深化情感教育、提高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单一化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封闭了自己的心灵,也禁锢了自己的思维。学生的习作中很多提到自己在给妈妈洗脚的过程中看到妈妈脚上的老茧,粗糙的肌肤,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今后要孝顺妈妈。粗看起来,有这样的体悟,似乎已经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但仔细推敲起来,却是有问题的。试想,这样的感受哪件事上得不到呢?而且,在众多的学生中,也不乏家庭条件好,身体保养得好的妈妈,那么,这样的感受岂不是“一刀切”教育之下想当然的结果了?
(三)“作假设”
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不少文本中所记述的情况是学生还未经历或可能永远都不会经历的,于是,教师便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这样的假设本是让学生换位思考,然而,学生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就像《人生寓言》中“落难的王子”一样,凭空想象,他觉得要是厄运降临到他身上的话,他会受不了。但当厄运真正来临的时候,他却坚强地挺过来了。而如果让学生来想象,那也必定是想当然的结果。
二
要走出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情感教育误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触摸学生的真实心灵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长的社会大背景造就了他们身上共同的时代特征,而各自的生活环境和遭遇又形成了他们不同的个性、情感、志趣爱好。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触摸学生真实的心灵世界,尽自己所能地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渴盼什么、期待什么,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拨动他们情感的心弦,正确引导他们从文本中的真善美出发感受自己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以动人的笔触表达这种真善美。
了解学生,就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家庭环境、思想动态,以一颗真诚之心换来学生的信任,使他们向教师敞开心扉,展现他们真实的灵魂。做到了这一点,也就为顺利实施语文教学,开展情感教育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并非缺乏感情,所缺乏的,是拨动他们心弦的手。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创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于观文者的“入情”。刘勰在这里说明了“情”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是心灵的产物,鉴赏一篇文章同样也需要用心灵去感悟,只有观赏者的心灵和创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所以,在潜移默化上,在情感熏陶上,在对于学生思想产生影响上,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语文课堂教学能做到“披文以入情”,以及“讲文以入情”,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认同并引起共鸣。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并在教学中融入自己情感,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情感体验
多元化的社会,开放思潮,父母的关爱,造就了一代心理情感异彩纷呈的青少年,因而他们的情感需要也是多元化的。适应多样的情感需要去教学,是一种可能,也是一种必然。语文教学是情感培养的主要手段,我们要用多元的情感、多元的手段去教育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作用下,学生的情感价值倾向绝对各不相同。教师对它们的引导固然重要,认同却必不可少。趋同性会导致新的学习方式的失败。学习方式的变化也必然带来情感倾向的多元化。培养多元化情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
培养学生多元化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是打造生成性课堂。生成性课堂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情感。第一,它所提供的知识丰富,趣味盎然,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欲望有效保证了后面的情感衍发。第二,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下,学生的情感真实而贴近生活。情贵乎真。第三,它充分肯定学生的情感取向。生成性课堂的情感教育关键在于对学生情感的正确导向和有效提升。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我们充满真诚和爱心唤起学生对我们的情感认同,重视并切实地把它落实教学工作之中,才能促使社会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才能不断走向文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3]刘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
情感真实性 篇8
一、分类,让情感流露不会断断续续
练习课,不像阅读课的故事情节紧凑连贯,总是呈现一段一段的形式,有些练习题在上下题之间根本没有联系,学生学起来常常有跳跃感,情感的迁移容易受阻,导致练习的效果下降。
新课标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可见,教师在备课之初,可以对练习课通盘考虑,情感相近或相似的可以归类,需要借助前期课文旧知的也可以单独与复习结合起来。不同类型的练习通过归类就形成了不同的小组合,教师教学时也不必按照书上的顺序进行,可根据学生的情感线索灵活地调整教学顺序, 避免学生在学习时对固定模式产生疲惫感。这样,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减小了学生练习课学习的坡度,对低年级儿童来说,在教师引导学生入境后,学生的情感表达不至于断断续续,从而提高了学生练习课的学习效率。
二、共情,让情感表达实时而真切
低年级儿童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 课堂需要情境引起他们的共鸣。以往我们的情境创设总是侧重于篇章的教学, 而对于屈指可数的练习课教学,大多数时候只是匆匆创造模糊的情境,不管学生是否全部“入境”,又匆匆进入到下一项的练习中去了。练习课上完后,学生真正能学懂、学透、学有所悟的,少之甚少。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可见,扎实有效的练习课,不能忽视情感的实时真切性。那么, 练习课教学如何摆脱墨守成规的现状呢? 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共情”。共情,“是对他人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属于心理学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设身处地”“同感心”。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教师需要与学生“共情”,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地自我探索,促进自我表达,促成准确、全面、深入地把握练习题的实质。教师切不可为了情境而情境, 结果弄丢了练习课的真实目的———练习。特级教师陈萍的练习课教学就颇有意味,她在讲《咏鹅》时,寥寥几个表情、动作,就已经让学生跃跃欲试了! 这样恰到好处地抓住学生的情感兴奋点,省时高效,学生的情感表达适时又真切。教师的共情,在此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让情感表达更加真实有效
在常态的语文练习课中, 我们误认为教学环节的情感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运用,能呈现在纸面上的是一道道正确的答题,至于情感,那是看不见、摸不着、考不到的东西。久而久之,我们在批阅答题时就越来越难看到灵动的文字。
练习课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 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文字的运用技巧, 也不能忽视情感表达的真实有效。这种有效是通过一道道答题来体现的。如成语积累“读读背背”,背诵对于记忆力旺盛的孩子来说并不难, 难就难在真正的运用上。怎么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呢? 特级教师陈萍在练习课上教学与至爱亲情有关的成语时,就善于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展开丰富想象。她在教学“骨肉情深”“痛痒相关”“ 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时,先让学生看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感知动物母子间的深情,接着观察婴儿吃奶的温馨图片,使学生情感得到共鸣,最后出示妈妈照顾生病孩子的图片。学生的情感不是跳跃性的,而是一点点靠近生活靠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成语的深刻含义并运用。这样的运用性学习, 才是达到练习目的的有效利器。
情感真实性 篇9
1. 教师方面
(1) 现代教育理念薄弱。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然而, 有些教师由于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不能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和手段指导教学实践, 使学生仍然处于被灌输的对象, 难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指导。 (2) 教学设计能力欠佳。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许多教师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缺乏对整体教学的布局与设计, 教学思路混乱, 教学过程或是完全信赖教学课件或是凭经验和情景教学, 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3) 教学方法简单枯燥, 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许多外语教师由于计算机水平的限制, 难以将自己创新的教学理念, 别具特色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 只能利用买来的课件进行教学, 无法做出即兴发挥, 使教师潜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以至课堂枯燥无味, 师生缺乏互动, 教学效果受到影响[1]。
2. 学生方面
(1) 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 重知识信息传授而轻情感信息的现象在中国的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 致使发生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不平衡。由于多媒体英语教学课时少、任务重、大班上课, 教师一味只顾自己讲、唱独角戏, 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 这种畸形的单方面的知识输人和输出关系往往陷人一种硬邦邦、沉闷、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状态, 久而久之, 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出现了厌烦的情绪[2]。 (2) 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中国的英语教学多年来一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和技巧的模式, 学生参与少, 师生缺乏互动交流, 这种传统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1) 学习缺乏计划性;2) 参与意识弱;3) 不能进行自我检查, 自我评估;4) 运用技巧和策略不够;5) 学习缺乏主动性。这些现状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 焦虑、羞怯与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障碍, 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据调查, 大多数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或多或少地感到焦虑并缺乏信心。究其原因:1) 与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关, 如:学生性格内向, 心理比较脆弱, 在英语学习中, 心理包袱大害怕一旦出现错误, 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 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能作出客观的评价;2) 四级考试压力以及考试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 失败使他们自信心受到严重挫折, 进而使他们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怀疑, 产生焦虑感[3];3) 缺乏师生间的沟通与反馈良好的师生沟通和及时的信息反馈是搞好教学的必要保障。许多教师把教学课件当做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 在大部分时间内教师手握鼠标面对计算机, 而学生面对屏幕, 感受不到课堂的活力和情感, 使学生缺乏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感悟、自我创新的精神。其结果是教学方法简单枯燥, 课堂气氛乏味沉闷, 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使教师应有的教学水平难以正常发挥, 教学效果欠佳。
基于上述种种因素, 制约和影响了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浸注情感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大学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浸注情感教育对促进外语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浸注情感教育是改革传统教学理念、模式、方式与手段的重要方式, 也是推进外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克服消极情感,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方式。从而有效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使情境创设、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启迪思维、激发创造等多种教学方式与学习手段合理利用、优势互补,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智慧潜能, 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提高多媒体英语教学效率, 促进外语教学改革步伐, 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大学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浸注情感教育对促进外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1. 有利于创设语言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多媒体英语教学浸注情感教育有利于创设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4]。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紧张、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 使学生确立鲜明、完整的目标, 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 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 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正是学生语言学习必须具备的内在驱动力。
2. 有利于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 开发学生智慧潜能
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了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同时, 多媒体技术通过变化多样的演示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通过为学生进行交际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 有利于消除焦虑和紧张感,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多媒体网络语言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学习局面, 学生成了学习和设备的主人, 学生根据实际从多个层面从容自主的选择内容广泛的语言材料, 自主确定学习起点、学习目标, 学习进度, 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 自行决定处理收集的信息, 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使知识系统化, 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消除焦虑和紧张感,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4.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采用非线性网状结构的信息组织特征, 使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呈现方式更加个性化、合理化, 从而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整合和建构更加自主化, 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5] (尹立, 2007) 网络教学中, 学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弹性学习环境, 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下载或输出所需材料, 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提供者和接受者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 使学习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地得到解答和讨论, 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拓展。
5. 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网络信息资源为教学个性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者们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在课件的内容设计上尽量提供详尽的课文讲解, 中英文译文, 语言点的活学活用, 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课文结构的分析和总结以及“同步自测”、“阶段测试”的内容, 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语言学习环境, 有了更多的超越传统课堂的师生间交互和学生间交互以及人机交互, 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同时使个性化学习程度得以提高。
6. 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反馈平台和评价方式
多媒体网络提供了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反馈平台。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系统性及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创造了良好的互动环境和反馈环境。在这种环境中, 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 也可以被他人评价。更重要的是, 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种良好的反馈环境, 引导学生将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对自己的内部反馈, 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效率。
7. 有利于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基础。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内容, 帮助学生提高自己搜索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质量的电子教案可以使师生共享学习资源, 提高语言能力, 师生之间可以利用多媒体、英语软件、电子邮件等通过布告栏、专项讨论、答疑解惑等进行交流。也可通过辅导答疑的方式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 并不断传授“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特点与规律。师生还可以通过E-mail交流学习心得, 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共同探讨学术问题, 发表学术见解, 拓展知识领域, 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摘要:分析当前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阐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浸注情感教育的现实性与可行性, 提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浸注情感教育有利于创设语言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挥教师典范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开发学生智慧潜能,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创设良好的反馈平台和评价方式, 提高多媒体课堂效率, 促使学生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 从而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推动外语教学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情感教育,网络优势,自主学习,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蓓.制约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发展的因素与策略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8, (6) :122.
[2]郝颖.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策略[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8) :70.
[3]陈小漫.试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06, (14) :180-182.
[4]何培芬.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 2007, (2) :9-11.
情感真实性 篇10
关键词:作文;真实;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3-0151-02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认为有的作文写的很真实,但缺少一种味道,实际上这种味道就是“情感”。缺少了这种“情感”,就好像生命缺少了灵魂。“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基础,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文章才是最好的文章。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解放心灵,在乐于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个性作文的思想
1.1应消除顾忌,营造愉快的环境
当前小学生应付作文是普遍现象,老师要求写什么,他就得写什么。因此,作文是封闭的,不是开放的,这就造成学生习作的种种顾忌:怕离题,老师不高兴;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高分;怕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总之,学生是在绞尽脑汁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因此,交上来的作文真心话很少。要让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必须做到“我手写我心”。例如,小学课本要求写一件最有趣的事。我先让同学们预习作文要求,
掌握事情的发展顺序,然后让同学们选一件最喜爱的活动,同学们都选了打乒乓球,我告诉同学们写作文之前我们要进行一场乒乓球比赛,并且以这次比赛为例写一篇作文,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比赛时,同学们特别留意那些引人发笑的小插曲。比赛结束时,我说:“同学们,你们肯定经历过很多像今天一样有趣的事,‘趣’往往是体现在细节上,请同学们抓住‘趣’把自己所经历的一件有趣的事写下来。”同学们听了,对这次作文都跃跃欲试,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由此可见,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一旦学生真正有了写作的热情,他们就能自觉地去钻研、去探索,才能在写作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达到快乐地作文,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1.2应打开心扉,体验真实的情感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敢想敢说,可在作文时,却表现为思路狭窄,作“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让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做到思路开阔,构思新颖奇特,写出极富个性的作文来。如:我要求学生在家仔细观察自己的妈妈,用心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然后以“妈妈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通过眼看、耳听、身受,一篇篇真实感人的作文写成了。最让人感动的是一篇《妈妈的眼睛》的作文,小作者是这样写的:“我的胆子很小,晚上自己睡觉害怕,可妈妈总不肯让我和她一起睡,还鼓励我说:‘你是男子汉,要勇敢,不怕。’有一天,妈妈终于答应我和她一起睡了,我高兴地朝妈妈笑了。这时,我发现妈妈的眼睛里有一个小小的我,我奇怪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却不告诉我,我撒娇似的搂着妈妈的脖子,非要她告诉我不可。妈妈看了我一会儿,说:‘因为你的影子深深地印在妈妈的脑海里,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能想起你,所以眼睛里有一个小小的你。’听了妈妈的话,我使劲地盯着她的眼睛,然后悄悄地告诉她,我的眼里也有一个她。”多纯真的语言,多好的孩子,他体会到了父母的爱,体会到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它不仅学会了“写文章”,还学会了“做人”。
2热爱生活,在丰富视野的过程中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
2.1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句话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投入地参加,从中积累富有个性的作文素材。如:为了让孩子们认识洋快餐,了解洋快餐,我开展了以“走近洋快餐”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热情高涨,议论纷纷,并迅速组建各调查小组。有“采访组”,专门负责到洋快餐厅采访工作人员,了解洋快餐的配料等,到街上采访行人对洋快餐的看法;有的小记者居然到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采访院长、药理科医生,了解洋快餐对人体,尤其是对少年儿童身体的影响。有“资料组”专门负责到图书馆、网络等收集有关资料。有“汇报组”,专门就汇总的资料进行整理并汇报……经过活动,同学们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此时再引导他们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文字,以小报、日记、作文等形式张贴在校刊上,甚至可以投稿。同学们作文情绪空前高涨。
2.2让学生尽情地游戏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当游戏渗入到作文训练中,或者说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游戏,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作文也就成为轻松快乐的事了。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再也不会“难为无米之炊”了。我喜欢在课上穿插一些游戏,让学生玩一玩、动一动,在玩中说体验,说感悟,先说后写。中年级可组织一些趣味性强的、浅层次的、简单的运动游戏,训练学生将游戏
时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高年级则可组织一些较为深刻的益智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悟得启示,然后写下来。
3自由表达,在不吐不快的过程中扫除个性作文的障碍
3.1命题要自主
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维,天马行空,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给作文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由于不受老师指导的束缚,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深刻立意”,“思想健康”的作文价值取向,因而学生非但不再怕作文,而且经常产生写作冲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种种看法,抒发自己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如场面描写,我布置学生利用周末到农贸市场、工厂、超市、街道等地方去观察,写出场面,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自由地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自由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情感。
3.2表达要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达意。”如:于永正老师在一节作文课中的启发谈话,就能在无形中引领小朋友们不知不觉走入作文的圣地。他是这样引入的:“小朋友,认识我吗?”于老师一进教室就问。“认识!”小朋友喊道。“我姓什么?叫什么?”你叫于永正。(听课的老师都笑了,气氛立即轻松起来。)“今天我来这儿,是向你们打听两个人。一个叫高云健,是数学大王;一个是钱宇伟,是举手大王。能给我介绍一下吗?”学生们都积极地介绍起来。“钱宇伟比较胖!”“他人很高,鼻子上有颗黑痣!”“钱宇伟今天穿了背带裤!”“高云健人很瘦,脑袋上有个疤!”“皮肤很白,白得血管都显出来了。”“他今天穿了件棕白相间的衣服,背上有个口袋!”“他说话的声音很好听。”于老师又请两个小朋友上黑板画那两个人。当学生没有把特点介绍出来时,于老师就假装找不到,“还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学生们都踊跃地发言,通过自己的观察把特点都介绍出来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闲聊,毫无顾忌的说笑,经常会显示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敏感、最有兴趣的事。从他们的谈话中,能发现学生生活中的新鲜事。这时,教师若能精于点拨、指导,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获取作文材料,这类作文的内容往往最富有生活气息,最具有个性特点。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说自己的话,想得有特色,说得有特色,这就是创造性的开端。要让学生无拘无束、放开胆子、自由倾吐、我写我想,真实的写作才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
“True” It is a Life of the Composition
“Emotion” it is the Soul of the Composition
Zhang Lingyan
Abstract: It is a life of the composition to be true, but the composition only makes sure true and still not enough, there is emotion. Teacher should put forth effort guidance students description people, chatting the real event, expressing the true feelings. How does this text leads students to write out the composition with strong character to do while just writing teaching a discus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