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真实性

2024-12-26

语言真实性(精选9篇)

语言真实性 篇1

每天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与人交流, 与此同时, 我们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传播信息。这些被我们口耳相传的信息就叫做新闻。而如今, 我们最主要的获取新闻的渠道就是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我们会通过这些公众媒体了解大到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时事, 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 而这些新闻内容对百姓的生活都有着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影响。因此, 客观事实, 也就是新闻的真实性作为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 理应被每个新闻工作者牢记于心, 尤其是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说, 新闻的真实性从各个角度体现出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那么, 什么是新闻的真实性呢?新闻的真实性概念就是指新闻与其反映的客观现实必须完全相符。其一, 新闻中的事实必须真实, 即必须确有其事, 描述必须真实, 对事实的分析、解释、评价必须真实;其二, 新闻的总体必须真实, 即新闻机构或媒介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显示出社会的总体面貌, 真实的反映社会。

真实, 是新闻的生命。作为新闻工作者, 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真实”二字摆在首位。一篇稿件如果“失真”, 这不仅是个职业道德问题, 更是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形象问题。因此, 我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而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好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不是小问题, 容不得半点差错。为什么会出现假新闻呢?记者“采访不深入、作风不扎实, 编辑工作不细, 报社领导把关不严”, 这几乎是绝大多数假新闻的成因。但是, 这里还暴露出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个潜意识问题, 那就是片面追求新闻的“显著性”和“轰动效应”。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 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精神道德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它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要求。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 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是提高引导能力、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保证。

那么, 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 要做到新闻的准确性

这一方面也就是说需要从具体的新闻写作中来谈。

1.1 所谓新闻语言, 其实指的是新闻作品的语言。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点主要有准确、清晰与生动, 但以“准确”作为新闻语言的核心。可见“准确”是新闻记者写作时语言运用的首要考虑标准。新闻界也把新闻语言的“准确、准确、再准确”奉为格言。在新闻语言的准确运用时, 还要注意模糊语言的运用。周晓虹说道:“模糊语言虽然属于语言范畴, 但对于记者、编辑而言, 了解模糊语言的特点、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模糊语言是介于真与假之间的那种模棱两可的语言, 你既不能说是虚假的, 也不能说是真实的, 所以模糊语言的运用要因时因事而用。

1.2 注重新闻来源的准确。

每一位记者在写报道时不能是凭空捏造的, 没有新闻来源的写作报道是不能让人相信的。程道才在《西方新闻写作概论》中指出, 西方记者经营运用的新闻来源有:a.新闻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即当事者;b.新闻事件的目击者;c.新闻事件的知情者。也有新闻学者提出“引用的资料必须真实, 新闻报道必须标注新闻来源。”可见, 在新闻报道中应特别注重新闻的来源, 而且需要明确新闻的来源, 来源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所以也需要记者在选取这一新闻来源时要坚守新闻核实原则。不能只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而不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的真实性之间是没有可比价值的。

因此, 做新闻一定要深入实际, 态度认真, 该核对的要仔细核对, 不能马虎。防止虚假新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是新闻工作者一项长期的任务, 稍不留心就易出问题。所以, 在新闻实践中, 我们要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优良采访作风, 坚持实事求是, 要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仔细去对待每一条新闻, 特别是遇到某些部门和单位, 因为出于制造“政绩”的需要, 公开宣布某些有水分的信息和统计数字, 必须多多核实;还有某些汇报材料, 为了得到上级的赏识和资金扶持, 也容易说大话;某些通讯员或自由撰稿人, 为了上级, 有时想把客观事实“打扮”得更加完美, 不免以偏概全, 以点代面, 对人对事过于粉饰, 或拔高, 或贬低, 甚至捏造, 若不提防, 就容易出问题;再有, 某些奇闻异事, 看似精彩, 引人入胜, 但是要用人之常情、自然规律和科学态度去衡量一下, 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总之,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养成一种分析的习惯, 就可以减少、防止一些因虚假造成的差错。

2 要力争做到新闻报道的真实

读者希望新闻报道客观、公正、透明, 希望了解事情的真相, 而不愿意看到那些充满偏见、任意夸大、缩小甚至歪曲事实真相的报道。我们常说“耳听而虚, 眼见为实”, 可在实际的采访工作中发现, 真实并不是所看到而是深入里面发现的事物。所以高钢说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状况的本质真实。”我们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也需要做到事实的真实。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出发, 了解事实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做到选取事实的新闻事实时, 同时也要看到这一新闻事实本质是否真实的, 是否具有代表性的。

2.2 深入实际采访, 了解真实事实。著名新闻

研究者方延明说:“真实不是孤立的, 真实是主客观的统一”, “新闻事实是主观对客体的描述, 是客观事实通过记者主观意识后的结晶体。”从他的这两点观点当中我们知道, 要让主观描写客观事实必须真实, 而这一“真实”就靠记者的深入实际采访才能得到“第一手事实”。蓝鸿文在《新闻采访学》中也讲到, “记者要深入实际调查采访”。曾记得著名记者穆青在写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来到焦裕禄生前工作过的地方———河南兰考县进行为期一周的采访, 采访了与焦裕禄工作地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并进行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才写出这篇出名的通讯。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所在。

3 新闻语言的真实性

新闻语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 有着独具的特点和规律, 也有自身的语言技巧和自己的语体。但是, 新闻语言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自己独立的形态和被人们所公认的格式。艾丰先生在讲到新闻语言时, 提出了“新闻语言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的问题。是给了肯定回答, 即: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

新闻语言是表述事实的手段, 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主要受到新闻事实和受众的制约。这就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那就是“真诚”。新闻语言为什么要“真”?大家都知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鲜”是新闻存在的价值, 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 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 而是在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

新闻语言如何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当前对新闻语言的研究, 几乎都是以“真”为前提的。比如艾丰先生提出新闻语言的总体特色“白描性语言”, 具体讲分为:具体、准确、简洁、通俗、综合。比如张默先生认为新闻语言要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这里的“白描性语言”、“具体”、“准确”、“客观”等等的要求, 都是回答如何使新闻语言“真”起来。

总之, 无论是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来看, 还是从树立媒体的公信力来看, 抑或是从新闻工作者的个人信誉来看, 维护新闻真实性, 提高新闻语言的真实性, 都是提高引导能力、实现正确引导的重要保证。离开了新闻的真实性, 舆论引导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水之鱼、无本之末。一切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 必须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自己的头脑, 指导自己的新闻实践, 恪守职业道德, 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 维护新闻队伍的形象和声誉, 切实担当起引导社会大众的责任。

摘要:新闻的真实性, 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永不过时的话题。真实性, 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应该真实, 这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而新闻语言是源于新闻事实的, 要受着新闻事实的制约和检验。事实是第一性的, 作为表述事实的语言是第二性的。新闻语言源于新闻事实, 源于新闻事实就要忠实于新闻事实, 接受新闻事实的制约和检验, 这是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另一方面, 新闻语言对于新闻事实不是简单的依赖关系, 它可以能动地再现新闻事实。所以, 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思想认识, 发扬深入实际采访的优良作风, 杜绝假新闻, 切实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关键词:新闻,新闻的真实性,新闻语言,新闻失实

语言真实性 篇2

一、创设情境,增强趣味。

生活是学习的第一课堂,将实物——直观教具引入课堂,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增强趣味,在教学Lesson 4、Lesson 6时,我将我家各个房间的平面图拿到课堂,向学生介绍What’s in the bathroom/living room?,从而出示新单词bathtub、toilet、sink、shower等,学生兴趣盎然,并将其自家的各个房间的平面图介绍给全班,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倍感轻松。

二、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玩”是孩子的天性,情境表演更是他们“玩”的专利,因此在复习对“now”的运用时,我利用“football、cards、skipping-rope”等教具,问“Do you like play ____?”“What are you doing?”“What’s he/she doing?”“What are they doing?”因此学生在玩的同时,不仅复习了now的运用,又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语言真实性 篇3

关键词:英语学习 生活化素材 掌握知识 真实的语言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小学英语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根据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英语课程应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英语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把英语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英语教育不能与生活脱节,英语学习和生活息息

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下面我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教授和学习个案,探讨如何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习更真实的语言。

我执教的《新标准英语》(一起)第八册第八模块第一单元Daming和Sam通过谈论美国的两个城市洛杉矶、纽约及第二单元介绍美国周边国家加拿大、墨西哥,学生第一次学习在地图上用英语介绍某个地点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所以老师们在设计任何教学活动前应该先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我们青岛银海学校的学生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上,已学过儿歌“早晨起床,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从这首儿歌中,学生学会辨别东南西北依照的参照物是早上升起的太阳,并对东南西北有了最基本的概念。学生们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上学习了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位,知道了看地图时要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学会了看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图标,根据图标来辨认地图上的方位。

本模块学生需要学习东西南北四个英文单词east, west, south, north, 其中单词east和west在《新标准英语第四册》第九模块第一单元做为路名出现过,分别是East Lake Road和West Lake Road。所以在本课学生听、说、认读east, west并非难点。在新授单词认读方面,我采用了语音渗透法,第一步由学生熟悉的单词入手;第二步在单词中添加上新字母或换字母;第三步通过字母在单词中常见发音的语音规律,使学生能粗略认读出单词,帮助学生提升自学认读单词的能力。如在教授单词east时, 我先呈现了第三册十模块一单元中的单词“eat”, 再让学生自己认读east。这种由简入繁和以旧引新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困难,渗透了认读单词的语音规律,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理解东西南北四个单词的意思并不困难,我把这四个单词分别标在地图图标指向的四个方位上,学生可理解相应意思。在识记四个单词我用TPR活动方式,面向地图,用自己的胳膊来做图标,胳膊向上伸是north, 向下是south,向左是west, 向右是east。TPR活动强调以肢体反应展现理解能力,使孩子们没有压力和焦虑的欣然接受新语言。摈弃了枯燥单调的读背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游戏化、律动化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在肢体伸展的同时,自然地开口说唱做,快乐地接受英语。我们还可通过“抓逃兵”的游戏,如四个单词中逃跑掉一个“逃兵”单词,让学生快速说出消失掉的单词(即逃兵)。我还自编了chant,poem,歌曲、绕口令、“兔子舞”等,我编的其中一个比较简单的chant, 内容是“East, east. The sun rises from the east. West, west. The sun sets in the west. ”“ East, east. We go to the east. West, west.We to the west.East,West. Home is the best.”,配上鼓点节奏,学生说起来朗朗上口、动感十足。编写的chant中添加了英美生活中的谚语“East,West. Home is the best.”,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领略了异国的不同文化,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授单词时,一定要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老师们在平时课堂中训练较多的是机械性操练,可很多学生做完游戏之后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不知道什么时候用。机械性练习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一堂课学习仅靠机械性练习却是不够的。我认为更好的方法是设计联系现实生活的任务教学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中从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有意义的任务活动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在此就《新标准英语》第八册第八模块的教学设计活动中如何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习真实语言,举四个案例。

案例一:教授单词——利用学生身边现有资源。

学生在知道看地图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后,往往对我们周围空间的方位也很感兴趣,可让学生整体感知教室里的东南西北方位。例如,我们青岛银海学校靠海的一面是南面,利用海这一参照物,可找到其它三个方位。之后我分别在东南西北四面墙上贴上东南西北的单词卡片,避免学生找错方位。再利用教室里四面墙上的单词卡片来做游戏,比单纯的认读单词对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学生不仅学会听说读单词,并能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班级教室中的方位,还能表达整个教学楼和学校的方位。最后渗透一些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的方法,如用太阳做参照物辩方向,看树叶,树叶密的一面是南,稀的一面是北等。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能感悟英语、体验英语,才会充满兴趣学习英语。因此,我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教材内容实际,运用生活素材,开发教学资源,使生活化教学资源不断输入英语课堂。

案例二:游戏活动教学——破解藏宝图。

在生活化英语实践活動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什么事儿童最喜欢的做的?游戏是答案之一。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老师要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孩子们喜欢的,适合课堂内容的游戏。

我在教授东西南北方向这一模块时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藏宝地图,用彩色磁贴标注出地图上银币、金子、珠宝、钻石的位置。银币在冒险岛东面的小岛上;金子在冒险岛西面;珠宝在岛南面;钻石在岛北方。每一组第一名学生要读出藏宝图中的秘密,其中的一个宝藏在哪里,其它学生闭上眼睛,第一个看到自己本组需要寻找的宝藏的地点位置的学生悄告诉组内下位学生,一个学生传向下一个学生到每组的最后一位同学,由每组的最后一位同学说出宝藏所在地,答对的同学即可取得宝藏得到奖励。

案例三:课堂拓展活动——做一名城市小导游。

给学生布置任务,假设外国小朋友来参观青岛,学生们作为小导游,根据青岛地图来介绍青岛的著名景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利用对话,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此情境下表演。 表扬的对话内容如Where’s Zhanqiao Pier? It’s in the west of Qingdao.You can go there by bus No.2. 在此活动中,学生不仅积极的投入了自己的角色,表演的有声有色,还练习了如何询问地点,如何介绍主要景点的方向,大体位置。

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着力建构生活化英语课堂,把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英语。我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生动形象、实在有趣的英语课堂活动激发了孩子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置身于生活场景,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逐渐从英语小天地里步入了生活大课堂中,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案例四:选择性课后作业设置——“生活化作业自助餐”。

做一名小小规划师。A作业,学校规划设计。学生设计自己理想学校中的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art room,music room,multimedia ,library,language lab等建筑的位置,并用相关方位单词和句型表达描述出来。B作业,家居规划设计。设计bedroom,living room, kitchen, bathroom, study room, balcony等房间的位置。C 作业规划自己居住的社区或者任意一处你期望改变的场所。

我在作业布置中作业自助餐的设置首先考虑到要尊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其次体现了新课程中的理念,生活化作业内容不只重视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的学习,而是促进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全方面的发展。

通过综合感知以及生活化素材的学习与练习,孩子们在学习本课时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也比其它课时好很多。《当代教育新理念》“新生活教育”的课程观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隘的范畴来理解,而把新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和个体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本模块讲授中TPR活动和利用所学知识以旧引新等途径方法让学生综合感知学习内容,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自觉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既关注了语言本身,也关注了学习过程,把学生个人的经历经验作为英语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使学生英语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让学生不仅能学英语,更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英语。最终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德伟,孔锴.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5.

[3]展涛.数学,青岛出版社,2010.

[4]陈琳.新标准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语言真实性 篇4

语言测试的真实性问题, 应该作为语言测试有用性的关键前提, 是信度, 效度, 交互性, 影响性, 可实践性等五个性质的平行属性。尽管很多测试学学者对究竟是应该符合目的语的情景真实性还是本族语的语言真实性而争论不休, 但有两点却可以确定:首先, 任何当前的测试任务, 都属于间接的测试。我们都是基于对言语行为的表征推论被试者具备的语言能力。我们大脑中的神经活动目前都只能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来判断, 为了测试出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 就要在测试中尽可能地体现真实性。真实程度越高, 对目标行为推测的可行性就越大, 推论的结果也就越有说服力;其次, 真实性的标准, 始终都是一个在不断完善的过程, 不同的测试目标会采取不同的任务标准, 即使是相同的任务, 不同的被试群体也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所以, 真实性也伴随着一定地主观性和相对性。前者要涉及到出题人的测试群体选择, 测试文本选择和测试场景选择, 其间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命题人对题目地主观理解和认识;而后者关系到受试群体在测试任务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以及受试群体对任务的反馈影响等。

测试群体选择, 测试文本选择和测试场景选择, 对目标任务的信度和效度标准涉及的较多;而受试群体的参与度更多体现在对目标任务的交互性, 影响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上。各个性质是相互渗透和协作的, 目标任务的进行, 经常是多层面共同作用的效果。真实性在每个标准上都有着各自的定位和效用。

根据Bachman (1991) 对真实性给出的定义:语言测试中的真实性是指受试者在测试中使用目的语完成测试任务与其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相似程度, 也就是语言测试与语言交际的统一程度。语言能力是多成分的, 多层次的, 且不可分割的整体综合体现。在Bachman倡导的体系下, (交际的) 真实性强调是被试者与任务间的互动 (interaction) 。另外, Bachman&Palmer (1996:24) 认为, “真实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能影响受试者对试题的感受, 因而也影响他们在测试中的表现”。考生不仅仅会受到语言能力的影响, 也会受到了测试方法的影响。Breen (1985) , 以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只要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材料、任务和情景能够提高其目标语的交际能力, 它们就是真实的, 因为语言教学有其固有的真实性。Bachman (1996) 认为, 真实性存在于应试者、考试任务与考试情景之间的相互作用中, 被试者在参与某一测试任务事件, 其语言能力的哪些方面参与完成了该项任务的活动, 参与程度如何。

二、构念效度

《教育与心理测量标准》 (1999) 指出, 对于考试的开发以及考试的评估, 效度都是最基本的要素。Messick (1989) :“效度是对基于测验分数或其他评估形式的解释和决策的整体综合评价, 判断实证证据和理论原理支持分数解释和决策的充分性和适应性” (Validity is an overall judgment of the degree to which 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rationales or the adequ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interpretations and actions on the basis of test score or other modes of assessment) 。“测验效度的关键问题是分数的可解释性、关联性、实用性、作为行动基础的分数价值、分数使用所导致社会后果的功能价值”。

另外, 在教育成就测量领域中, 构念, 是作为一种能力的范畴 (Wiley, 2002) , “能够成功完成目标任务所具备的人类特征。” (a human characteristic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task performance) 。“构念是一种能力范畴, 特定的人群除了可以区别什么是成功的任务, 什么是非成功任务之外, 还可以适当运用该能力到特定的任务上, 而不是其他的任务。换言之, 这是一种能力的界定, 能够帮助人把任务的类型进行划分, 一类任务可以运用该项能力, 而另外的一类就不能运用该项能力。”“构念效度在效度研究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Anastasi, 1986;Cronbach, 1988;Messick, 1989, 1995;Shepard, 1993) 。

那什么是构念效度呢?构念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 (胡森, 1992) :是用于评定某个特定的测量与其他测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与理论的上的假设相一致。这其中包括了从前效度研究涉及到的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构念效度以及社会后效和测量价值的综合概念。

三、真实性与构念效度

真实性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因素, 既不能脱离“真实”这一概念, 也并不等同交际中信息传达量的多少。真实性的要求, 就是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 平衡各项标准的过程。根据具体测试要求, 测试前, 选择, 设计和修改测试任务;测试中, 积极的评定和收集考试数据;测试后, 认真做好后效分析, 最大程度上保证考试真实性。这样, 得到的统计结果才能更加合理的推论我们的语言使用能力。语言运用的最自然的形式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技能综合起来使用。语言的真实性, 适时反映当前的经济, 政治, 文化, 军事, 宗教等诸多社会因素。语言的真实性, 通过不同材料展现出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生活习惯, 风土人情, 信仰等大量社会文化知识。而测试的真实性, 则是一个尽可能减少测试中存在的主观因素和相对因素的过程, 保证测量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让实证数据, 理论依据以及社会价值判定共同作用结果达到最佳的过程。不管是交际任务还是语言学习, 扎根实际的语言环境, 才可能保证言语的地道, 规范以及准确;才能保证材料的完整, 以及知识的可理解性;才能保证试卷在试题内容、难度以及测试方法上应尽最大可能诱导或测试出受试的语言能力, 提高测试的效度。Ebel&Frisbie (1991) 对构念效度解释涉及到了更多的方面, 他们认为, “构念 (construct) 一词是个心理学概念, 是对某种不能被测量而且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人类行为所做的理论定义。”Bachman (1990) 也指出, 构念效度评估主要关注测试成绩是否与某种语言能力理论所预测或假设的能力一致的问题。构念效度的评估是一项科研活动, 是赋于测试以理论, 或证实和修正理论, 或完全抛弃某理论的手段。一个测试如果能够证实所测的东西与考试的原则或理论相吻合, 那么, 它的构念效度就很好。构念效度越好, 则受试群体在测试中的表现越能反映问题, 真实程度就越高。

对于构念效度,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数意义的解释效度的维度上。我们已知, 构念效度是分数解释的证据基础, 分数解释就是评估该测验与其他测验之间的实证关系 (或缺乏实证关系) 与分数意义的一致性程度。因此, 构念效度就是指基于测验分数做出的分数解释的意义和合理性。早期的构念效度研究注重测试的“事实性 (truth) ”, 就内涵而言, 强调测试对受试群体能力和特征属性的预测程度。而发展后的对分数结论的效度研究, 涉及到语言的社会功能 (function) 和价值 (value) 成分等方面。前者关系到Bachman理论体系下的后效性因素, 而后者更多提到了其交互性因素。测试本身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的, 完全客观的把握出题是否难易度并不符合真实性规律, 而如何权重题目材料和真实语境, 以及如何最大化的提升被试群体的参与程度才能解决问题的途径。Messick (1989, 1995) 认为, 在测验中, 影响真实性的原因固然很多, 但仅仅从试题设置的难度上看, 无非就是“构念无关难度” (construct-irrelevant difficulty) , 或者“构念无关易度" (constructirrelevant easiness) 两个层面。然而, Messick (1989, 1995) 在随后的研究就进一步指出, 划分应该从“构念”的维度入手, 而对分数解释效度产生威胁的原因就是:构念表现不足 (construct under representation) 以及构念无关变量 (construct irrelevance) 。前者使得测量的范围变得狭隘和局限化, 不能够恰当地表征构念所需要的项目内容和测试中所发生的心理过程, 或者对某些应该出现的程序及刺激反映缺乏准备;而后者过多得考虑到构念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偏离了测量的主行道。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受试群体对测试题目的情感体验, 往往会对效度结果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方向的, 也可以是负方向的。而即使是正方向的反映, 也是不合乎效度分数解释的。所以, “构念表现不足”和“构念无关变量”都会导致对构念的不准确测量。“构念效度包括支持分数解释可依赖性的证据和原理, 以阐释性概念 (explanatory concepts) 来说明测验行为、分数与其他变量的关系” (Messick, 1989) 。在分数意义方面, 试题所做的构念会对具有不同背景的受试群体产生不同影响, 出现构念的精确度偏移, 导致考试偏见 (Bias) 。以此为基础的考试分析结果的自然扭曲了分数的解释, 让出题决策出现偏差。 (Angoff, 1993) 。测试的内容要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 题目到出现应考的内容, 例如对测试任务内容的逻辑分析, 细节题目辨析等等。从而判断试卷是否包含了能够反应相关语言技能的试题。不同的考生会受到诸多例如学习风格, 个体特征, 情感因素, 心智发展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一旦没有在合适定位的内容上进行测试, 得到的结果就会失去真实性。

构念效度的提出, 是从整体上去把握理解效度, 从而提升效度研究的理论高度。根据实际情况, 如何选择, 平衡设置和调整语言有用性标准 (比如信度, 效度, 交互性等等) 才是真正需要坚持探索的领域。

摘要:真实性, 是语言测试有用性的前提条件, 是信度, 效度等多个标准的共有的属性。构念效度, 是分数解释的证据基础, 是评估某项测验与其他测验之间的实证关系和分数意义的一致性程度。构念效度保证了分数解释的合理性, 才使得以分数为基础的理论推断具备有用性。测试的真实性程度越高, 对目标行为推测的可信度也就越高, 推论的结果也就越具有说服力。本文尝试从分析真实性与构念效度之间的关系为出发视角, 寻找更多的理论联系。

关键词:真实性,效度,构念效度

参考文献

[1].Alderson, J.Charles., Caroline Clapham and Dianne Wall. 2000.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Angoff, William H.1993.Perspectives on 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 methodology [A]. In Holland, Paul W., &Howard Wainer (eds.)  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C].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3].Anastasi, A.1986. Evolving concepts of test validation [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37:1-15.

[4].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1) .

[5].黄大勇.语言测试中的真实性概念[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 (2) .

[6].黄光扬, 2002, 《教育测量与评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言真实性 篇5

在交互性课堂活动中, 每个教师都会运用到真实的语言材料, 但是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相关外语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寻求, 学生就只能接触到教师讲解的部分, 而不能与真实的材料直接接触, 从而影响了语言材料的有效运用。那么如何让这些语言材料更有价值呢?

一、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

在运用真实语言材料的时候尽量避免用自己的观点去讲解语言知识, 介绍文化, 试图告诉学生他所知道的一切细节而不是让学生去发现和了解, 教师急于让学生分享他们拥有的知识, 那么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就会减弱, 他们没有直接接触到材料的本身, 而是间接的获取了别人的总结和分析。这个时候, 教师应该做到的是给学生创设出合适的练习和课堂活动的环节, 允许学生挑选他们中意的主题, 给他们时间去熟悉和了解材料然后进行讨论, 将自己的结论和发现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分享。他们的结论也许和老师的不一样, 但他们的结论才是更重要的, 因为他们的总结基于对材料的发现和理解, 并能用另一种语言进行描述, 这样才能极大提高学生的交互能力。

二、根据材料内容策划有效的单元活动

教师在选择语言材料时, 要尽可能的选择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如在getting aroud一章中,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某著名海上乐园的情况, 那么什么样的材料可以让学生在不用亲自到场的情况下完成这一目标呢?---海上乐园的游览线路图 (地图)

——通往海上乐园的交通线路图

——海上乐园的节目时刻表

——海上乐园在电视、广播所做的中广告的录音录像等等。这些真实的材料都可以如实反映海上乐园的实际情况。学生被要求认真看材料, 并从中选取他们所关注的主题, 然后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中来。要讨论的内容包括找出在最短时间内游完整个乐园的最佳线路、描述周边环境和交通状况、猜测乐园中最吸引人的景点是什么、游览公园大约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等。这一系列有趣的问题会引导学生从材料当中发现问题, 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学生选择的题目都是自己喜欢的, 因此会对材料产生兴趣, 而兴趣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动力所在。在活动中生生之间,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为外语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了难易不同的活动形式。

三、在活动中坚持理解在前, 表达在后的原则

在语言课堂上, 如果学生有话要说, 还要说的好, 那么首先就要了解、熟悉材料的内容, 才能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在看材料的过程中, 直接影响学生理解的是陌生的词汇和句型, 有的学生甚至会对语言学习丧失信心。他们的心理是矛盾的, 一方面期待能学到新的技能, 另一方面又因为害怕失败而显得有些紧张。要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教师去设计一些活动, 第一步帮助学生将注意力放到他们已知的, 感兴趣的部分, 活动的第一个题目应该简单一些, 学生才能有兴趣继续深入, 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尝试记忆单词和语法, 了解加深了, 紧张感也就随之消失了。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在使用真实材料时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在利用能够理解的部分尽量发挥上, 而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消耗在难以弄懂的部分,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轻焦虑。对语言的理解还表现在听的方面, 在语言课堂上听与说之间是有着根本差别的。在听的时候应提醒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语义内容上, 如果也象说那样重视语法形式, 那么就会影响理解的程序。

表达的如何同样是衡量课堂成果的重要标志, 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 若非错误多的影响了理解, 教师不应该随意打断,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有某种权威地位在与学生交互的过程中应该持支持和理解的态度倾听学生的话语, 在这些交互活动中, 教师可以创设某种情境, 使学生在表达中刻意使用某种语法形式, 也便于语法的练习。

论新闻纪实摄影的语言真实 篇6

美国摄影家路易斯·海因是新闻摄影领域最有成就的摄影师之一, 海因在大学的时候主修社会学, 当过教师, 是一名自由摄影师。1908年, 海因成为美国童工委员会 (National Child Labor Committee, NCLC) 的摄影师。到了1910年左右, 他记录了很多有关童工艰苦生活的画面, 并以此支援美国童工委员会, 向政府申诉童工的问题。在这以前, 他是一个自由摄影者, 为一份有关社会改革的杂志摄影。海因通过自己手中的相机来传达他个人对于童工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同情。他的照片真实而震撼, 有一张图片拍摄的是纺织厂车间里的小女孩, 她那矮小的身体站在高大的纺织机械中, 显得更加柔弱和无助, 这种童工现象在那个时代的美国是比较普遍的, 尤其在经济萧条的时期, 孩子们出去工作似乎是很平常的现象。海因从一位新闻摄影师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出发, 通过自己的影像呼吁社会关注童工群体, 呼吁政府立法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并最终获得了胜利。对于海因来说, 新闻摄影师不是冷眼的旁观者, 摄影师与拍摄的对象不是一瞬间对视的关系, 摄影师有责任也必须要将自己视为被拍摄者的一分子, 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忧愁, 用镜头和他们对话、交流, 必要的时候对他们伸出援手。

新闻纪实摄影师的工作既充满挑战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第一个责任便是对被摄者负责, 新闻摄影师所拍摄的题材往往选择的都是边缘的人群, 这些人群的生活大多不尽如人意, 他们或是不被主流社会认可, 或是自己有意疏离主流人群的社会。他们的思维可能比普通人更加敏感和极端, 所以摄影师选择将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 首先要和他们有良好的沟通及对他们的尊重。摄影师不应该也不能成为侵入他们生活的外来者, 要获得被摄者的信任是最终能否拍到好作品的关键。W·尤金·史密斯是美国最著名的新闻报道摄影师之一, 他14岁就当上了摄影记者, 21岁获得了在《生活》杂志工作的机会, 二战爆发后他作为一个出版社的战地记者走进了太平洋战区, 在《塞班岛上美军发现垂死的婴儿》等照片中我们能看到他对战火中的人的关注与担忧。他自己说:“我每次按下快门, 就是对战争的大声呐喊和谴责。同时伴随着希望, 希望这些照片能保存下去, 希望这些照片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以唤起他们的警惕、回顾和醒悟。”战后, 史密斯决心不再以“望风而动”的媒体为标准来从事他的摄影报道, 他要将摄影变成一种深入揭示生活实质的工具。史密斯最后一则令人难忘的报道完成于日本九州的一个小渔村———水俣。从1953年到1960年, 受附近一家名叫基索的公司的废水污染, 水俣村上千名村民出现了汞中毒现象, 几百人因此丧生。史密斯敏锐地意识到, 水俣事件是一个破坏环境就等于杀戮人类的最好例证, 而水俣人与基索公司的斗争, 也是善与恶、生与死的较量。因此他空前认真地投入到水俣事件的报道中。从1971年到1973年, 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艾琳·史密斯一直住在这个小渔村, 他们将生活费控制在每周50美元, 并且自己种菜。对水俣事件的报道使他的摄影师的身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史密斯由新闻的旁观者, 变成了一个参与者, 他要以摄影做武器为水俣人讨还公道。水俣人的斗争, 同时也变成了史密斯个人的一场圣战。其著名照片《为智子洗澡》可能是史密斯摄影风格最典型的代表。在回忆拍摄过程的时候, 史密斯写道:“我们经常在那对夫妇去示威抗议的时候, 帮他们照顾孩子。他们的家离我们的住处大约有10分钟的路, 每次路过, 我们一定可以看到有人在照顾智子, 而我也一定会看到那位母亲所付出的不平凡的爱心, 我观察得越多, 越觉得其中涵盖了勇气最美好的层面。有一天我对太太艾琳说:‘我们设法来拍张照片吧!’我想象的画面里, 母亲正搂着孩子, 盈盈的爱意洋溢在智子的裸体上, 除了让人看到她受害情形的照片外, 还要显示母亲照顾孩子的样子。那位母亲说:‘好, 我正要为智子洗澡, 也许你会很方便。’她像一般日本人那样, 先搂着孩子在池外洗, 然后再把她放进池里。眼见这个画面构成了我想说的东西, 是那样感人, 我顿时泪眼模糊, 简直难以按下快门……”

史密斯为这场圣战付出了巨大代价:基索公司的打手们差点打瞎了他的眼睛。但是最终他还是胜利了。那些充满爱意的摄影“使世界上的人们良心痛苦, 它以独特的方式在日本人心中种下怀疑, 使他们对战后经济成长狂奔所付出的代价产生深切怀疑”。1995年, 历时40年, 世称公害原点的水俣事件问题终于由日本政府出面赔款、道歉, 予以彻底解决。史密斯以他非凡的才华和不计成本的付出为新闻纪实摄影精神的本质做了精彩的诠释。

有的时候, 新闻纪实摄影照片所表现的真实似乎过于直接和残忍, 但是就是这份纯粹的真实让照相机这件冰冷的机械有了生命, 让新闻摄影者有了面对艰难的勇气, 让那些被忽略的真相能够拨云见日。如果说视觉艺术的精髓在于美感的话, 那么笔者认为对于摄影来说, 它对客观世界真实的记录是它最美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苏珊·桑塔格[美]著, 黄灿然译:《论摄影》,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年版。

[2].罗兰·巴特[法]著, 赵克非译:《明室——摄影纵横谈》,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年版。

真实语言材料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一、真实语言材料的特点

总体来说, 现阶段对于哪些才是真正的真实语言材料还存有争议, 因此对于该概念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定义。比如, 一些学者认为真实语言材料就是由母语是英语的人在日常交流环境下为达到某种社会目的而创造的口语语篇, 而不是为了教学目的而产生的;而另外的学者如Gilmore (2007) 则认为说话者为传达真实的讯息而产

筅英国约克大学

金诗典

生的语言就是真实语言材料。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本文中的真实语言材料就是指母语者或者英语熟练的非母语者所创造的一系列正常而自然的语言, 并且并非为了某种特定的教学目的。

传统意义上的听力材料缺少与真实生活的联系, 并且试图用一种极正式的方式来进行对话。与之相比, 真实语言材料就有了许多独特的语言特点。首先, 这些材料直接录制于真实的场景对话中, 因此它们包含了许多口语上的特性, 比如:省略, 迟疑, 重复, 补充等。这些不流利的特征表现了说话者正在决定说什么或是如何说的思考轨迹。此外, 由于这些对话是非正式的, 所以在听力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时地听到俚语或是口语用词。第二, 说话者是一些母语者或接近母语水平, 因此在真实语言材料中对话的速度较快而节奏多变。相比较起来, 传统听力材料无论是在语速还是节奏上都是缓慢而统一的, 不符合生活常理。第三, 传统的听力材料设计者用标准的英式发音 (Received Pronunciation) 来朗读文章, 但是现研究表明, 世界上只有6%的人群是使用标准英式发音的, 占了极少的比例, 因此真实语言材料中, 说话者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第四, 当学生在听日常英语对话中, 他们会发现说话者并不完全遵守话轮转换系统 (turn-taking system) , 相反说话者经常打断别人的谈话, 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第五, 考虑到真实对话场景并不是发生于绝对安静的环境, 因此在此类听力材料中, 学生经常可以听到其他声音来干扰听力, 而传统的听力材料通常在一个相对安静的情况下录制的。这五大特点为学生听真实语言材料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但是不得不承认当学生们与外界交流时, 这些因素都是存在着的。

二、真实语言材料在不同教学情境中的运用

随着英语学习目标是为了在真实情景中与人交流这一想法的发展, 真实语言材料已经被理性地引进到了现阶段的教学中, 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知识的良机, 进而在长期的听力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此外,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Peacock (1997) 在调查了31个初学者之后发现在学习之初学生们可能更多地偏爱传统听力材料, 但是他们这一偏爱只持续了8天, 在此之后他们的兴趣随着真实材料的使用逐日递增。因此他认为真实材料能够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处理听力中活动的能力, 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听力中来。

尽管大多数学者已经公认在二语教学中使用真实材料给教学成果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此类材料很难处理。如果教师使用不当, 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自信。甚至有些学者如Widdowson (1998) 对材料的真实性表示了怀疑。他认为在实际交流过程中, 由于对话者共享了同样的背景信息, 因此许多表达在对话中被省略。但是如果这类材料在课堂中运用, 由于语境的转换, 学生很难从较快的语速中获取信息。但是值得指出的是Widdowson提出的例子有点极端, 因此他的论断是否合理也得到了质疑。

实际上,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准确地界定真实材料的难度。Gilmore (2007) 在他的文章中指出, 判断真实语言材料的难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如文中常用词汇的数量, 学生对于此篇材料主题的熟悉程度, 说话者的语速, 以及说话者的口音。以下对BBC英语新闻作一个分析: (1) 由于新闻是一种比较正式的口语文体, 因此用词都较正式, 学生可能会难以把握部分单词。 (2) 新闻中所使用的英语是标准式英语。但是由于一则新闻的播出时间很短, 通常都以很快的语速读过, 需要学生绝对的注意力。因此, BBC新闻被认为是有点难度的真实语言材料。但是, 真实材料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 如何把此类材料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取决于老师如何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的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因此, 只要教师能够很好地分级听力任务, 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使用真实语言材料。

对于高水平的二语习得者来说, 教师可以对他们寄予较高的期望, 如通过听真实材料提高交际能力。Brown (2006) 把交际能力分为4类:处理语言学特征的语法能力;分析句子关系的语篇能力;语言中社会文化规律的社会语言学能力;交际策略的策略能力, 而这些能力都需要学生流利准确的口语水平。因此, 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需要使用听力策略来提高自己英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在教导高水平学生时, 老师可以在正式听之前让学生听小段材料, 使学生对本次的听力做一个预测和熟悉;再通过多次的详听, 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具体内容;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围绕本次听力主题让学生交流感想。这种把听力与其他能力 (如口语能力) 结合起来的方式, 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低水平的二语习得者来说, 教师应当避免为他们设定与高水平者相同的目标。由于真实语言材料本身的难度, 教师不需要低水平者通过听力练习获得多种交际能力, 相反, 教师应当训练低水平者的听力策略, 并且使他们熟悉此类听力输入。因此听力任务也应当做相应的调整。比如, 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本次听力的主题来引导他们的背景知识, 然后提前让学生熟悉即将出现的新词汇。在听第一遍的时候, 学生仅需对文章产生一个大体印象;在接下来的几遍听力过程中, 教师布置较简单的任务, 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的紧张抵触情绪;而在最后一遍听力中, 教师无需为学生设置任何任务, 使他们感觉到听真实语言材料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心态。

尽管分级听力任务很困难, 但是在教学中确是必不可少的。一堂成功的听力课需要教师充分掌控任务的可完成性和挑战性。如果任务过于简单, 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果任务过于难, 学生对于听力的积极性就会收到很大的打击。因此, 在真正的教学情境下,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真实听力材料仔细设计教学目标以及适合的听力活动。

三、使用真实语言材料训练学生的听力策略

上文中提到, 如果真实材料带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仅需调整听力任务而不是更换听力材料。尤其是当教育对象是低水平者, 老师更应该有意地根据具体情况分级听力任务。然而, 对于学生本人来说, 他们需要逐步调整听力策略来适应这种方式的听力输入。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这种策略来弥补由于自身水平造成的无法理解真实材料的缺憾。因此, 在训练真实语言材料的听力过程中, 学生的听力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Cohen (1998) 把语言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有意识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储存、记忆、回忆、和应用从而来巩固二语或者外语学习的处理过程。因此, 语言学习策略被分成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 而前两者对于听力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尽管学生本人的意识对于这些策略有着很大的支配作用, 但是老师可以利用真实材料教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学习策略, 以此来弥补学生不充足的认识和有缺失的听力输入。

1. 认知策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策略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策略是两种最常见的认知策略。学生自上而下用背景知识对即将听到的录音做一个简单的预测, 随后自下而上地从语音、单词、短语、从句、句子由小到大入手来获取听力信息, 因此为了训练学生的这两种策略,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从预先听力活动到听力后活动的典型模式。

无论学生的水平和真实材料的难易, 教师需要在听力之前为学生提供背景信息。关于这一点的重要性, 已经得到了证明。一方面提前熟悉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下阶段的详听过程中节省一部分的时间, 而另一方面, 它可以使学生预测接下来的听力内容 (Scrivener, 1994) 。由于真实听力材料来源于生活, 学生通常对该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师可以利用预听阶段使学生融入到本次听力过程中并刺激他们脑中的背景知识。这就是一种良好的自上而下的听力策略。

在此阶段后, 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可用通常不同的办法来教授。以同样的真实语言材料为例。对于低水平者来说, 教师可以舍弃原本教科书上设置的听力活动, 迎合学生的真实水平来调整任务, 如提前让学生学习文中的关键词可以作为一个预听阶段的补充来减轻学生听力难度。在听第一遍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识别这些关键词在文中的出现频率, 因为尽管学生可能认识这些单词, 但是他们并不一定对其口语形式感到同样的熟悉。在此过程中, 学生需要仔细分析语篇中的特定单词或短语, 因此他们自下而上的策略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此外, 教师可以使用合作听写活动 (dictogloss) 来训练所有水平的学生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策略。首先学生需要自下而上在听力过程中记下摘记;在重建的过程中, 学生利用背景知识组内讨论所听到的内容, 合作共同创造完整的听力理解。这种合作听写活动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然后通过与同学、教师的交流来找出自身缺点所产生的原因, 因此该方法又被称为“发现听力法” (Wilson, 2003) 。

2. 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测、评估听力活动

如果学生能仔细准备听力活动, 在听力过程中自我监测, 在听力完成后自我评估, 那么他们的听力水平将能得到很大的提高。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预先让学生自我设立本次听力的目标和所需要用到的听力方法 (如记笔记或选择性注意) , 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听力过程中自我监测是不是用到了该方法。以使用选择性注意来处理听力中的未知单词为例。Scrivener (1994) 认为即使不知道某些单词的含义并不影响对听力材料的整理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就会发现一些学生, 尤其是水平较弱的学生容易受这些未知单词的影响, 从而失去了对听力的信心, 因此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消除在听真实材料过程中的焦虑。最后, 在听力活动结束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目标是否实现或者本次听力所用到方法是否有效, 这些都会对他们将来的听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目前,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一种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运用此类材料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听力的积极性。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这次材料中充斥着真实即兴对话中所拥有的一系列特点, 为学生的听力造成了困难, 因此有些专家认为真实语言材料并不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但是研究调查表明, 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设计听力活动, 真实语言材料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因此在设计听力活动的时候, 教师需要考虑听力对象的水平并设立现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并且通过真实语言材料的听力来训练学生的听力策略, 尤其是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参考文献

[1]Brown, H.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White Plains, NY:Longman, 2006.

[2]Cohen, A.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 2006.

[3]Gilmore, A.Authentic materials and authenticit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Teaching, 2007, 40 (2) :97-118.

[4]Graham, S.Learner strategies and advanced level listening comprehension[J].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2003, 28:64-69.

[5]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Harlow:Longman, 2007.

[6]Peacock, M.The effect of authentic materials on the motivation of EFL learners[J].ELT Journal, 1997, 51 (2) :144-156.

[7]Scrivener, J.Learning teaching: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Oxford:Macmillan Heinemann, 1994.

[8]Widdowson, H.Context, community, and authentic language[J].TESOL Quarterly, 1998, 32 (4) , 705-715.

语言真实性 篇8

一、文献综述

(一) 定义

语言学界对真实材料 (authentic materials) 的定义略有不同, 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展示真实的语言及其应用情境”。Wallace (1992) 认为真实材料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 不是为了教学的目的。[2]Peacock (1997) 认为这样的材料是为了实现社会目的。[3]

(二) 课堂教学中引入真实材料的优缺点

真实材料让学习者与真正的语言和内容互动, 而不仅关注语言本身的形式 (Kilichaya, 2004) 。[4]关于教学中使用真实材料的优点, 前人 (如Alejandro和Martinez;[5]Richard等[6]) 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均作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真实材料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展示生活中的语言和真实信息, 让学习者了解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为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弥补教材中缺乏非正式语言的不足。这些材料涉及不同题材、不同主题, 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对语言多样化的需要;真实材料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探索和发现语言规律的机会, 促进从语言学习到语言运用的转化。

当然, 教学中使用真实材料也有一定的弊端。正如Richard等研究者指出的, 它可能带来较难的生词或复杂的语言结构, 材料中也可能包含文化差异, 这些会给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带来负担。Guariento和Morley (2001) 就认为, 真实材料可用在中等以上学习者的课堂上, [7]但是Chavez (1988) 的调查却发现, 初学者也希望课堂上引入真实材料。[8]

(三) 高职英语课堂引入真实材料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 报纸、广播、电视、广告、杂志、网络、电影、歌曲及各种文学作品都能提供真实材料。这些资源为教学中引入真实材料, 学生接触真实材料提供了物质基础。丰富的网络信息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正如Essberger所说, 如果你能上网, 弹指之间就可拥有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料。[9]绝大多数网上信息为真实材料, 包含真实信息, 面向说英语的读者或者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将大量真实语言汇集到一起的电脑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语料库已经被广泛应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填补在认识短语和语句结构过程中的空白, 了解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境, 用更多的例子加深印象, 提高学习效果。在高职院校, 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 觉得书本知识太难、太枯燥, 而且没有用。引入真实语言必将增强课堂教学的情境性, 让学生在了解信息的同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又能引入文化背景。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真实材料的典型例子

(一) 以体育赛事为契机,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奥运会让中国走向世界, 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奥运会更为中国学生带来了学习英语, 用英语展示中国的机会。于是, 笔者把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奥委会主席致辞引入英语课堂。为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以较为经典的句子作为突破口, 比如, “You have chosen as the theme of these Games‘One World, One Dream’.That is what we are tonight.”从表面来看, 句子涉及奥运会主题, 对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 学生更是耳熟能详;从难度来看, 虽然没有生词, 但却不好翻译;从结构来看, 第二个短句是一个表语从句。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还原汉语意思, 再把官方译文展示出来, 即“你们选择‘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作为本届奥运会的主题, 今晚就是这个主题的体现。”学生看到这样的翻译时, 更多地是感叹不同语言的精彩。对于另外的一个句子“北京, 你是今天的主人, 也是通往明天的大门。感谢你!”笔者采用相反的材料呈现方式:先演示中文, 让学生去想应该用什么来表达“主人”和“大门”。有些学生能够知道“host”这个单词, 对于“门”开始争论用“door”或“gate”来表达。笔者讲解了这两个单词意思的区别后, 告诉学生实际上使用的单词是“gateway”。这个句子应该是“Beijing, you are a host to the present and a gateway to the future.Thank you.”以这两个句子为起点, 笔者向学生展示了罗格的致辞全文, 并鼓励学生模仿朗读。这样就把真实材料阅读与口语训练结合起来了。

奥运会闭幕式的致辞更是热情洋溢。从罗格对北京奥运的盛赞入手, 笔者让大家查“无与伦比”该如何表达。在学生既好奇, 又不知道字典里查出来的哪个单词更合适时, 笔者展示了真实材料中的句子“These were truly exceptional Games!”然后, 笔者向学生列出了所有能够表达“无与伦比”意思的单词, 丰富了他们的词汇量。残奥会开幕式与闭幕式的致辞同样精彩。里面包含了大量的精彩语句, 如“现在, 我荣幸地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宣布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幕!” (I now have the honor of asking the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open the 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 of the modern era.) 以及“下面, 我非常荣幸地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先生宣布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 (It now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o invite the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r.Hu Jintao, to declare open the Beijing 2008 Paralympic Games.) 这两种表达方式在学生演讲或组织学院重大活动时都可以灵活运用。

每年都会有许多重大体育赛事, 如2008年的欧洲杯, 不同赛站的网球公开赛。利用这些素材, 向学生介绍足球知识, 比如八分之一决赛 (eighth-final) ;四分之一决赛 (quarterfinal) ;半决赛 (semi-final) ;决赛 (final match) ;大师杯“Master Cup”等, 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 运用美国总统竞选语言材料, 讲授文化知识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件大事。从希拉里与奥巴马为争夺党内候选人提名的唇枪舌战, 到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大辩论, 候选人语言犀利, 又不乏风趣幽默。每次阅读到体现不同文化色彩的句子, 笔者都及时记录下来, 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奥巴马获胜的演说中, 他提到“Sasha and Malia I love you both more than you can imagine.And you have earned the new puppy that’s coming with us to the new White House.” (萨莎和玛丽亚, 我爱你们, 你们已经得到了一只新的小狗, 它将和我们一起入住白宫。) 如果不了解外国人把狗当成家庭一员的想法, 可能很多人就不会理解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演讲当中, 狗居然会被提及。就职演说的最后一句依然是“God bless you.God bles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这句被历任总统重复多遍的话。

这样的句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原来美国领导人的讲话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

(三) 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真实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中经常有新的情况发生, 新的词汇被使用。奥运会期间北京实行交通限行措施。当学生知道单双号的表达方式竟然是“even”和“odd”, 而不是他们理解的“single”和“double”时, 让一些学生有点儿“气愤”, 因为“even”这个单词他们都认识, 只是不知道它还包含这个意思。当然, 这样的小例子也激发了学生学好英语的热情。

从震惊中外的“牛奶”事件中, 学生知道了“melamine” (三聚氰胺) , 还知道了什么是配方奶粉 (formula) , 这个单词与方程式汽车赛的单词居然是同一个。从禽流感 (bird flu) 到猪流感 (swine flu) , 学生开始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事件。真实材料的运用不仅可以作为书本内容的扩展, 也可以作为一个知识点的引子。例如:某日网上新闻的标题Swine Flu:China Confident Of Containing Outbreak (中国有信心防控猪流感爆发) ;下面的副标题是China’s health minister expressed confidence that the country could prevent and contain the H1N1 flu, or swine flu, virus (中国卫生部长表达了防控H1NI流感病毒的信心。) 这里面就包含了“confident—confidence” (“信心”的形容词及名词) 。以这则新闻标题为例, 笔者给学生讲解英语单词的后辍, 学生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网络上也经常出现新的流行语, 从几十年前美国的“水门”事件, 到几年前的“解说门”, 再到后来的“电话门”, 等等。然而如果把这些名词用英语来表达, “门” (door) 这个词根本就没有出现, 而是使用“incident” (事件) 。青年学生接触网络较多, 对此类的时尚词汇非常感兴趣。

在相关的词汇介绍时, 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机游戏中遇到大量的英语单词和句子, 就组织英语水平相比高的学生进行总结, 然后课上展示给大家。这样, 既丰富了全班学生的词汇量, 也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的机会, 增进了课堂上的互动。

(四) 紧跟国内最新流行趋势, 用英文版小品调动学生参与

2009年的春节晚会一下“火”了小沈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就有这个的报导“We will take you to northeast China to visit the hometown of comedian Xiao Shenyang who became a star know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lmost overnight after appearing on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s Spring Festival Gala on New Year’s Eve.”由于小沈阳演出家喻户晓, 学生看到这段话, 就明白了意思。学生除了知道春节晚会的表达方式为“Spring Festival Gala” (并没有使用“party”) , 对于里面包含的定语从句单独作为一个语法点再重点讲解, 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关于小品《不差钱》, 也有不同的翻译版本, 包括“Money is not a problem.” (字面意思“钱不是问题”) 或者“Got the money anyway.” (字面意思“反正有钱”) 。网络上很快就出了小品的全部剧情、台词的英文版。但因为情节较长, 包含大量生词, 直接照搬过来, 不利于高职学生理解。笔者就利用业余时间将剧本改编, 保留主要情节, 把不必要的细节压缩, 形成一个简易版, 组织学生课堂上角色扮演。学生在扮演中发现了幽默的文化差异。一个让中国人捧腹大笑的小品, 翻译成英语后, 搞笑的分量竟然大打折扣了。学生也意识到了翻译时意译的重要性, 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字, 还是一种思想和文化。

三、课堂教学中运用真实材料的注意事项

真实材料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与教材中的某些章节主题巧妙衔接, 避免牵强附会。在来源上, 要选择最新的、最具权威的、最有影响力的资料;还要结合高职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真实材料的难易程度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求就是“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找到与高职生未来职业相关, 与专业相结合的材料, 为专业英语学习作好铺垫。

对于影响真实材料选择的因素, Berardo (2006) 在其文章中进行了探讨, 他指出必须注意材料内容的可靠性、可展示性、可读性和吸引性。广大老师在引用真实材料可以用这些标准作为参考。[10]

真实材料对英语教学的益处不必再重复,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真实语言材料的搜索、查找和整理相当费时费力, 需要教师在业余时间有更多的投入。

课堂教学应该始终以“学习”为中心,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 教师引入真实材料仅仅是一个开始, 今后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资料,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网络上的真实语言材料既可以帮助教师增强课堂的信息输入量, 也为学生课外阅读带来良好的素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些权威性的网站, 为学习探索和使用真实语言材料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Kelly, C., Kelly, L., Offner, M.&Vorland, B. (2002) .Effective ways to use authentic materials with ESL/EFL students[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9, 11.

[2]Wallace, C. (1992) .Read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Peacock, M. (1997) .The effect of authentic materials on the motivation of EFL learners[J].ELT Journal, 51, 2.

[4]Kilickaya, F. (2004) .Authentic materials and cultural con-tent in EFL classroom[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6, 7.

[5]Alejandro, G.&Martinez, M.A.Authentic materials:An overview.Karen’s Linguistics Issues, 2002-2.http://www3.telus.net/linguisticsissues/authenticmaterials.html

[6]Richard, J.C. (2001)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Guariento, W.&Morley, J. (2001) .Text and task authen-ticity in the EFL classroom[J].ELT Journal, 55, 4.

[8]Chavez, M. (1988) .Learner’s perspectives on authenticity[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36 (4) .

[9]Essberger, J.Are you netting the world’s best ESL re-source Internet Tools for Teaching ESL.Available at http://www.englishclub.com/tefl-articles/best-esl-re-source.htm.

语言真实性 篇9

1 真实语言材料的概念论述

1.1 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界定

关于语言材料的真实性界定, 仁者见仁, 有学者认为真实语言材料是建立在本族语的使用基础之上, 在本族语语篇研究中获得相对应的语料内容, 也有学者主张通过对真实语言信息的衡量来实现对真实语料的提炼, 这是可理解性输入信息在语言知识中的呈现。实则所谓的真实语言材料是从外语教学的交际本质出发, 就真实交际环境实施的语言材料编写过程, 这也是对真实语言知识的一种感知。不难分析, 真实语料的构成离不开两个构成元素, 即真实环境与交际特征。其中真实环境的创设可具体划分为四大类:第一, 语篇本身的真实与否;第二, 阅读者对于语篇内容的真实还原;第三, 语言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真实性;第四, 语言交际中真实社会场景的营造。我们无法保证语言教学过程是完全真实的, 然而语言组织或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却是可以通过真实自然的环境创设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无论是其中语言材料的真实与否还是学习者本身对语言材料的加工, 都可以通过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研究来达到一定的语言知识传授目的, 这同时也是对英语教学的再加工过程。

1.2 真实语言材料的内涵与特点

从《语言和语言学百科全书》中针对真实语言材料的概念论述表现为从真实目标语境当中获得的未经更改的文字材料, 而《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当中则是认为真实语言材料应来自确切的报纸杂志、新闻报道或是歌曲广告等, 这是真实语料形成的社会基础。真实语言材料应用于教学实施过程不仅让学习者感受到语言知识本身的互动性特征, 还能够从语言形式变化方面促进学习者思维意识的扩散, 满足不同阶段学习者对于语言的使用需求。需要注意的是, 关于真实语料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延伸也同样表现出一定的负面特点, 那就是生僻的词汇或是复杂的语法结构极易给学习者带来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这也是文化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 真实语言材料构件之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当是充满欢乐并且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因为学生在语言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态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 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来对真实语言材料的设计作出合理安排。从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 专业知识和语境材料共同构成了教师的教学资料, 因此只有真正融入真实语境的构建过程当中才能真正发挥师生之间的教学综合体作用, 而并非是对传统教材与教法的单一整合。

1.3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 教师通常会将外语知识传授与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相结合, 引导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文化价值。正是由于知识本身的流动性, 学生在自我发现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其中对知识结构或是语言材料的互动共享, 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共享意识, 像是相关的歌曲、广告、报刊等均可作为教学材料出现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 这有利于学生更好更真实地感受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过程, 进而体现出语言知识的交际性特征。虽然真实语言材料在大学英语教材延伸方面有着突出优势, 然而其真正教学作用的发挥还需要依赖于精心的教学设计与优质的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将真实语言材料有效揉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全过程。

语言功能是交际法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而这也是真实语言材料应用于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突出方面, 这一真实教学场景的创设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有效提升过程。真实材料与非真实材料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促进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重要环节, 而教学内容变更对于教学过程的实际影响也需要在真实语言材料构建过程中得以体现, 这是促进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形成的必然路径。大学英语教材注重体现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因此非真实语言材料的出现极有可能抹杀语言交际潜在的文化涵义, 基于这一文化教学背景, 真实语言材料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呈现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2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有效延伸

促进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核心, 然而成功的交际能力并非只是在语言习得中体现, 全面发展的语言观才是体现语言学习价值的重要途径。语言材料输入的真实性是对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有效补充, 而这也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材改革中所要体现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元素, 是对英语教材建设的有效扩展。

2.1 真实语言材料应用于大学英语教材的基本原则

2.1.1 教材延伸应当立足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对于教材内容的准确评估应当建立于教材与教学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基础之上, 同时这也是从语言综合运用方面突出了真实语言材料在英语教材延伸中的优势。除此之外, 外语教学的目的也应当在教材编写中有所呈现, 这对提升学生本身的外语学习积极性, 促进教材编写目的实现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2.1.2 突出教材延伸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延伸其实用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的使用方面, 从根本上落实语言教学的针对性, 突出语言的工具性教学特征, 除了基本的语言知识输入之外, 还需要针对语言能力提升开展必要的延伸训练, 根据不同的语言教学背景来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此外, 教材延伸趣味性的呈现则是通过词汇、语音和语法教学等方面得以体现,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切实掌握学生的语言认知发展状况, 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需求。

2.1.3 教材延伸应当做到难易适中

由于外语教学中社会环境的制约学生很少有切实的机会能够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 而真实语言材料的延伸正是从交际环境构建等方面将复杂的语言知识融入现实场景当中, 进而有效减少学生的语言认知负担。然而, 教材延伸的难易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语言认知的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外语水平作出准确评估, 在有效控制教材难易度的基本前提下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

2.2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延伸

2.2.1 语言材料选择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延伸在材料选择方面主要可划分为两大类, 即书面语言材料和视听语言材料。所谓的书面语言材料主要是指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报纸杂志、信函对话、公告信息、菜单食谱、旅游指南或是文学故事等, 这些材料本身具备了一定的真实性。而视听语言材料则是指与语言教学相关的音频、视频、电视、广播等, 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这些真实语言材料的搜集都显得较为方便快捷。除此之外, 由于高校信息语言资料库本身就具备了较为庞大的信息资源, 因而这一方式也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在延伸材料选择方面的路径之一。值得注意的是, 真实语言材料在若干材料中的筛选需要遵循一定的实施原则, 即个性化、现代化和本土化原则。这其中个性化作为真实语言材料使用的核心原则, 理应在英语教材编写以及真实语言材料运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2.2 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环节作为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后续实施步骤, 其环节开展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从语言材料及课堂教学设计的双重角度来突出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趋向。在任务性语言教学模式指导下, 真实语言材料的运用更加趋向于语言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呈现, 这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实践认知以及任务链原则发展之下的真实语言情境创设是对语言材料运用的有效整合, 这也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在教材编写方面需要尤为重视的问题。教材与语言材料的选择并非是同时进行的, 还需要根据课题教学任务的不同来作出相应调整,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来达到对真实语言材料的最佳使用效果。从课堂教学与教材设计的关系不难看出,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对象来合理调整教材是尤为重要的, 而这也是个性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呈现。

总之,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延伸无论是语言知识讲授还是语言技能提升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切实找准知识切入点, 从教材与教法的双重角度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个性化特征, 在积极构建自主化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将真实语言材料巧妙融入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当中。

摘要: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而言, 单纯从教材实施角度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从真实语料的分析等方面突出真实语言环境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有效延伸, 在体现教材与真实语料相互关系的同时也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具个性化特征。该文针对真实语言材料与大学英语教材延伸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真实语言材料,大学英语教材,个性化教学,教材延伸

参考文献

[1]叶依群.有关大学英语教材的几个问题[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4 (2) .

[2]胡壮麟.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11) .

[3]范谊.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 2000 (4) .

[4]束定芳, 王惠东.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8) .

[5]陈坚林.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

[6]戴炜栋, 陈莉萍.影响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9) .

上一篇:保护接地网下一篇:现代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