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听力理解(精选11篇)
图式听力理解 篇1
一、图式理论
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术语, 图式 (Schema) 概念即认知结构的最早提出者是哲学家康德 (Kent) ,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梅尔哈特 (Rumelhart) 等将其概念发展成为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从图式理论的角度分析, 人们在学习新的外语语言知识的时候, 如果原来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固有图式在输入某种信息时被成功地再次激活, 人们对语言的理解过程就会加快。
根据图式理论的观点, 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图式会逐渐形成相互交错、互相补充的体系。随着人们经验的逐渐积累和视野的逐步开阔, 这些图式会不断地得以拓展、更新、修正, 帮助人们对输入头脑中的新的语言信息解码和加工, 重新构建起的全新的图式体系。
二、与听力理解相关的图式的分类
在听力教学中, 我们一般将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三类。语言图式是指听者所掌握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内容图式是指听者对所听材料的内容的知晓程度;形式图式是指听者在语篇、修辞、文体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情况。
三、3+2听力理解模式
笔者认为在外语教师中尝试“3+2”听力理解模式应该能够对听力理解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3+2”听力理解模式的理念
“3+2”听力理解模式, 即“三激活, 二处置”模式, 意在引导一线外语教师在听力理解教学实践中, 依照图式理论的有关理论知识, 在听力理解开始之前, 有效地将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的学习者原有的内容图式、形式图式、语言图式一一激活, 亦即所谓“三激活”。听音过程当中或听音中断穿插讲解之时有意识地帮助学习者对所听文本进行及时地信息解码和信息加工, 将瞬间出现并得以成功解码的短时记忆信息经过有效的信息处置转换成长时记忆, 从而实现有效的听力理解教学。
(1) 三激活
在听力理解教学实践中老师若能针对即将播放的听音材料, 就本班学生可能遇到的语言、内容和形式障碍一一做具体的分析, 则能够十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效率, 充分调动原有的图式和合理、高效地建构出新的新的语言、内容、形式图式, 从而通过实现“三激活”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习惯, 拓宽学生的视野。
(2) 二处置:解码与加工
1) 信息解码与信息加工之间的关系
听力理解是一种将各种各样的综合语言信息符号通过一系列特定而复杂程序的信息解码和信息加工提炼成意义的过程。
按照心理语言学家的解释, 有效的听力理解不应当是由讲话人向受众发出的单向的信息流动, 而应当是融入了大量的信息接收者积极思辨活动的主动理解过程。
2) 信息加工的模式
在《第二语言教与学》一书当中David Nunan将图式理论中关于阅读理解的模式理论引入到听力理解当中, 而将听力理解分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交互处理”三种模式, 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同。
在“自下而上”模式中, 听力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对听力材料进行“声音解码”的过程。听音者以一种“线型模式”将最小的言语信息单位加以一一释义。
但是, 如果听力材料本身就是一个测试受试者排除干扰性信息能力的试题, 这种“自下而上”模式的听音策略就会派上用场。例如:
———Which of the boys in the football team is your cousin?
———The one in grey T-shirt with a number 8 on his back.
A.the one in green T-shirt with a number 8 on his back
B.the one in green T-shirt with a number 6 on his back
C.the one in grey T-shirt with a number 8 on his back
D.the one in grey T-shirt with a number 6 on his back
在此题当中出题人所要考察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green与grey和8与6的听音辩音, 二是对衣服颜色与运动员号码综合信息的简单加工整合, 回答此题时如果模糊容忍度过高, 则很有可能将green与grey或8与6听混淆, 而将题答错。因此,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学生应将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对原文语音信息进行解码的程序上。
2、“自上而下”信息加工模式
在“自上而下”模式中, 听音者要在尽力精确解码原文信息的同时积极拓展思路, 充分调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资源对讲话人所发出的信息进行再建构。适当的背景联想、语篇分析等会大大加强听力理解的准确性和对整体听力材料的把握。
3、“3+2”听力理解模式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在现实教学中的把握
各类考试是学习者工具性学习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各类高等院校中已普遍采取听力理解的测试方式, 但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在测试上还远未普遍地将听力理解能力作为所有外语能力测试的最主要项目之一。各式各类教育机构在对外语课程的课时安排上存在课时少、任务重的问题, 而有效地做到的三激活在缺少必要的时间的情况下很难得以充分实施。这也是此模式推行的局限性。
摘要:我国的大、中、小学生较普遍地存在着重视读写, 听说低能的现象。为此, 人们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入探讨。将图式理论运用于听力教学的实践也起到的独特的效果。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图式理论之下的“3+2”听力理解信息处置模式, 以期为广大外语教学手段研究者和教师提供一种独特的观测角度。
关键词:图示理论,英语教学,听力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Heinle&Heinle/Thomson
[2]杨艳华廉洁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5)
图式听力理解 篇2
关键词:图式理论 自上而下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在日益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英语的听说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随着听力测试的进一步推广,听力测试难度也会逐步提高。改进目前高中英语听力课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听力是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艰巨任务,这需要教师们在听力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最佳方法。笔者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在听力课中贯穿图式理论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图式理论正像工具一样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听力,使学生在学习听力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笔者将着重论述如何在高中英语听力课中贯穿图式理论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扫清听力中的困难,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图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康德(Kant)1781年在其哲学著作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人们的大脑中存在着纯概念的东西,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才会变得有意义。”(转引自崔雅萍)。1932年英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巴特莱特(Bartlett)又将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领域。他认为,图式是“关于过去反应或以往经历的一种主动组织,是一种积极的发展模式”。(转引自黄希庭等,2000)。
虽然以上学者对图式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对图式内涵的理解是一致的。概括地说,图式是一个人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形式。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背景知识或不能恰当地运用背景知识,即未能成功激活图式,听力理解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在听的过程中不能成功地激活与材料相应的图式是因为在材料中没有充分的线索,使听者不能成功地激活自己已具备的图式,或听者大脑中不具备与材料类似的图式。相反,恰当运用背景知识可以促进听力理解。背景知识与语言能力同等重要,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有关背景知识的教学活动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听力理解。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对所听材料的兴趣,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还将听力教学从以往的以“词、句”为中心转移到以“语篇”为中心上来。
英国听力教学法专家Mary Underwood 提出,较好的听力理解教学模式应当分为三个阶段: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时阶段(whilelistening)和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这三个步骤概括了听力理解全部过程的思维活动,他们不仅适用于平时的听力训练,也适用于应试听力的全过程。听力理解技巧实际上就是这三个步骤的具体实施。因此笔者拟在这三个阶段运用图式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一、听音前预测内容,建立图式
预测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听者在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时,便开始积极主动地挖掘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将其与新接收的信息联系起来。这时他的目的性强,能较准确地把握主要信息而把次要信息的干扰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他还能对漏听的信息进行补充,及时协调头脑中的图式结构与输入信息的差异,直至整体理解的实现。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揭示听力材料的关键词等帮助学生进行预测。
二、听音中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处理信息
自上而下模式指的是听者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预测和处理,侧重对整体的识别,强调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作用。而后者指的是从感知语音、语调开始,到辨认单词、短语直至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最后获得信息的意义,因而也被看作是解码的过程。由于注重细节特征,重音、节奏以及语调在这一模式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听的过程中,上述这两种方式相互联系、交互作用并且同时加工,成为交互模式,共同促进听力理解。
三、听音后及时总结,补充新的图式
听音后是回忆、分析、根据有效信息及时反馈做出正确理解的阶段,学生要迅速整理所听内容,并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答案,这是巩固听力训练并扩大听力效果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回顾工作,将已掌握的内容容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如果听力材料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学生的图式背景知识,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补充新的图式,这样不断积累,学生们大脑中会存储大量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背景知识和经验,使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不断提高,从而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笔者通过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进行教学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一、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分析与评价
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所有教学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图式理论强调学习者原有知识即背景知识在新的学习中起关键作用,新输入的信息如果不能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产生联系,就成为没有意义的语言符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听力理解的前提,把握现有的认知水平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评价,并根据现有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的听力材料和教学方法。
二、听力教学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胡文仲先生说,“语言教学必然包含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种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胡文仲,1991)。所以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否则谈不上对语言材料的准确理解。
三、根据听力材料的难度,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在教学中要注意按照听力材料的难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对语言难度大,背景知识也不为学生熟悉的材料,适当延长听前导入阶段的时间,增加听前热身活动,充分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对于语言难度小的材料,可适当控制听前导入时间,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语言知识对材料进行理解,并根据情况尽量补充大量相关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为他们融入新的图式。
四、听力教学要重视听说结合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任何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都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而应该贯穿到其他技能的训练当中,因为各种技能之间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听”和“说”是语言交际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听是说的基础,因为只有足够的信息输入才有信息的输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听前阶段和听后阶段,以说促听,以听带动说,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五、正确认识语言知识的作用
图式理论强调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这里指的背景知识包括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篇章结构知识三类。虽然文化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起重要作用,但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这是无庸置疑的。因为听力理解过程实际上是提取(原文信息)、预测(未知信息)、检验(假设)、证实(假设)不断反复进行的过程,而提取信息是整个过程的基础。信息提取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听者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听力教学中,不可因重视文化背景的作用而忽略语言知识的教与学。既要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又要鼓励和加强学生对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各种语言图式的积累,为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影响英语听力教学和听力水平的因素很多,要想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听力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会影响这个过程。将图式理论应用在英语听力训练中还处于初步探索和尝试阶段,如何完善这一理论使其在听力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待广大的语言学家和英语教学工作者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R. J.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 [M]. New York: Freeman, 1985.
2. Brown,H. D. Listening to Spoke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90.
3. Best, J. B. 认知心理学 [M]. 黄希庭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 Cook,G. Discourse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 Field,H. Skills and Strategies toward a New Methodology [J]. TESOL Quarterly, 1983.
6. 陈春田. 听力心理因素分析 [J]. 外语电化教学,1998(1).
7. 程建娥. 英语听力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8. 陈吉棠. 语境因素与英语听力 [J]. 外语电化教学,2002(8).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 篇3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理解过程,信息处理,听力教学
引言
图式理论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上世纪30年代初提出的(周相利,2002)。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也是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尽管图式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和定义,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感知世界,而且被广泛地运用于自然语言的理解(王瑞昀,2004)。
图式是认知的基础,是背景知识的有机整体。图式在人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其主图式、子图式纵横交错,大小、层次、经验、知识各不相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很强的学科色彩。英语学习者已存有的图式知识对他们吸收新知识的方式和运用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些图式随着学习者视野的开阔、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扩展和修正,并不断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参考,使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联想、制约和理解。这就导致了两种信息处理模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由刚进入认知理解系统的具体信息启动,这些具体信息激活最具体、最底层的图式,理解过程因此从最具体、最底层的图式的示例化开始,这样从最具体到抽象自下而上地进行。相反,“自上而下”从高层次的图式和背景开始,以它们来预测、筛选或同化输入信息,并以形成抽象化的结果而结束(余丽,2003)。
一、听者的图式
听者的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后两者也可称为超语言图式或非语言图式(余丽,2003)。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图式尤其是超语言图式对听力理解的重要作用及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1. 语言图式。
指听者所掌握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是听力的基础。在听力理解的起始阶段应特别注重语音知识,掌握爆破、连读、弱读、同化等微技能,从而正确切分语流,达到理解句子、对话或短文的目的。其次,注重词汇的积累。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听者必须掌握大量的常用词汇。如果所听语篇中生词量较大,习语较多,会使听者因不理解而失去信心。
2. 内容图式。
指听者对世界的认知,对所听材料的话题即题材的熟悉程度。英语听力测试中,有关测试内容的对话大多来自日常生活,都是些为人们所熟悉的诸如学校、商店、办公室、机场、餐馆、医院等的典型场景。这些储存在大脑中的有关生活常识的图式模型对听力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形式图式。
与内容图式同样重要的是形式图式,指听者在篇章、修辞等方面所具备的知识。听者如果了解篇章结构方面的形式图式知识,有助于理解预期的建立,抓住话语的主要意思。比如在教“预约、预定”(reservation)这一主题时,学习者的大脑中会出现预定旅馆房间、车船票、飞机票、电影票、饭店餐桌等已存图式。
二、听力理解过程及图式的作用
听力理解过程不是简单地对字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而是输入信息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听话人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接受的声音符号进行分析、合成、归纳,从而实现语义的重构。认知心理学家(何冰艳,2003)认为听力理解过程首先是“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过程,也称为微观信息处理过程(micro-processing)。
总之,听力理解过程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的过程,而是一种“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过程。因为语言不是孤立的声音、词汇和句子,而是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有机系统,听话人的最终目的在于确定话语所表达的主题。然而主题有时并不直接体现于话语的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因而在理解话语时,不仅要用语言本身的知识,同时还要运用图式知识。
三、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语篇意义是口头语篇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交互摩擦的结果,因此图式在听力理解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可概括如下(王瑞昀,2004;余丽,2003):
1. 图式有助于语篇信息的吸收。
具有背景知识或熟悉语篇话题有助于听力理解,因为相关图式为吸收录音篇章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即为人们理解事物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使人们对某事物的发展过程、环节和语言材料将要涉及的内容有了一个预期。当我们听辨一篇文章时,如果对标题越熟悉,就越容易理解文章。
2. 图式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
听者在听音之前和之中总会根据已经掌握的图式不断地推测说话人可能会说什么、注意力该放在什么地方,以便对要听的内容进行初步筛选。听完材料后如要求对所叙述的事件原因作出判断,那么在听音时听者的注意力就会较多地分配在分析原因上,使听者有条不紊地在记忆中搜寻。
3. 图式有助于推导性发挥。
推导性发挥基于相关图式。图式的变量约束作用使人们在认知和理解外界事物时,思维被限定在一定方向和范围内。由图式提供的总体框架,为有效地推理某个事物的“缺省值”(default value)提供帮助。语言本身是不完整的,这种不完整性由各种因素所激活的图式的推理而得到弥补。
4. 图式有助于听者对上下文的预测。
人们在听具体的对话或短文时,所听材料可以激活听者大脑中相关的知识图式,而这种图式一旦被激活就有助于听者预测所听材料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情景。
5. 图式有助于编辑和总结。
背景图式还是进行要点总结、概括、发挥、语义重构、推导等理解活动的基础,听者大脑中如果缺乏相关图式,就无法理解听力语篇。
四、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周相利,2002)表明,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如缺乏背景知识或不能恰当地运用背景知识,即听者大脑中没有与材料相关的图式或未能成功地激活图式,听力理解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所听材料的兴趣,使其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而且能将听力教学从以往的以“词、句”为中心转移到以“语篇”为中心上来。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重视图式知识。
听力教师的职责不是按教科书照本宣科,放带子,对答案,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句型、文章这么简单的机械操作,而是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听力目标,充分优化影响听力的各要素,提高学生的图式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水平。
2. 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当听力材料所需背景知识与我们的文化有相似又有不同之处时,则可由老师引导学生激活相似部分的图式,指出不同之处,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以注意。一方面利用激活的图式采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对文章进行预测,从总体上把握篇章大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理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听辨出关键词、句,以便检验、证实或修正预测。
结语
综上所述,听力理解过程不是单纯的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和意义再构建的、有图式等要素参与的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听力教师不仅需要储备语言知识,还应储备文化背景知识,在大脑中建立大量的图式,并且做到语言图式知识、内容图式知识和形式图式知识并重,及时激活图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Anderson, A.and Lynch, T.Listening[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Carrel, P.L.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 1983, (12) .
[3]何冰艳.话语分析与听力教学[J].涪陵师范学院院报, 2003, (1) .
[4]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式理论案例报告[J].现代外语, 1996, (2) .
[5]王瑞昀, 梅德明.听力理解的认知与听力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4, (2) .
[6]余丽.外语听力理解的超语言图式制约[J].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3, (2) .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论文 篇4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图式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图式理论在学生从事英语听力学习时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语言图式、语言图式和文化背景知识图式的输入。
论文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听力,图式输入
1引言
我国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听力训练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听力教学应如何走出误区并有效地得到改善,己成为外语教师和学习者所关注的问题。
2.图式理论
1781年心理学家康德最先把图式理论概念引入哲学的认识论。1980年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进一步阐明了图式的发生过程,丰富了图式的内涵,拓宽了其应用的范围,建立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其后心理学家巴特利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指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图式会对获得的材料进行重建和改造,使人们的认识受先前经验的影响。根据图式理论,语言学家指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的时候,需要将输入的信息与己知信息或概念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听力言语听辨的过程就是背景知识或图式与输入信息或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3.图式理论对于听力理解的影响
图式论者认为,听力理解过程就是背景知识或图式与所接触的话语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因为图式的构成是分层次的,所以理解的过程也必然是按层次循环递进产生的。理解的产生离不开对输入信息的处理。图式论强调“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种基本的信息处理方式。
“自下而上”指输入头脑中的信息起始于最基本的具体图式,这些具体图式合成较大的高层次图式,从而激活头脑中较大的图式发生作用。这种方式使听话者容易注意到信息,注意到那些与他们所设想的话语内容和结构不相符的信息,即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自下而上是指听者将语流切分成声音成份,再将这些语音组合在一起形成单词,由单词组合成句子等。理解过程从最具体、最底层的图式的示例化开始,这样从具体到抽象自下而上进行,以抽象的图式的示例化或形成而结束。“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是指头脑中高层次图式预测输入的信息,并对这种信息予以肯定或否定。“自上而下”的方式加速信息的吸收或同化,有助于听话者消除歧义;当输入信息有不同解释的时候,帮助我们做出抉择,即较多利用大脑中己有的抽象概念或知识来分析、处理新输入的信息,故又称“受概念所支配”。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自上而下”会利用那些并没有编码于口语词汇中的知识对信息进行解码的方法。由解码者利用自己先前知识、期望、框架、构思和推断去理解语言。
4.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4.1重视语言图式的输入
根据图式理论的观点,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听者运用“自下而上”听者先注重单词、词组等细节性语言信息,然后再上升到对语句、语篇的整体理解。“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
方式可以使听者注意到新的信息以及那些与听者所预期内容不符的信息。①由于听力理解包含“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过程,比较强调语言知识对听力的.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输入语言知识。首先,教师要重视向学生讲授基本的语音知识。由于中学英语教学缺乏语音训练,使得学生发音比较随意和不规范,如学生把genes误听为jeans,把crashs误听为crush,结果所理解的意思大相径庭。不会读或读不准某个英语单词的学生,大脑中就没有这个单词的声音图式,因而自然影响听力理解能力。英语单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中,还存在重读、次重读和弱读等规则。有些学生不注重这一点,发音不规范,这些错误发音储存在语音图式中,久而久之,不但影响听音,有时还会导致句子中英语单词的词义、词性发生混乱,造成理解障碍。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主动地向学生讲解英语语流中重读、弱读、连读和口语中的冗余和缩略现象。其次,学生总爱以英语词形对照汉语含义的方法记忆单词,而忽略了发音与词义的联系。②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如果在单词图式中储存的单词仅有文字符号和意义部分,那么感知到的有潜在意义的声音信号就无法被理解。很多学生就有这样的体会,听到一个单词的发音,虽然很熟悉,但就是反应不出该单词的含义,一旦把它写出来,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因就在于词的音、形、义互相脱离。
4.2注重语境图式的输入
语境通常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前者指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后者是指说话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具体场合或社会环境),即场景图式。在听力中,语境能促进学生猜测、判断、联想、预知等听力的微技能。学生可以利用小语境(上下文)来理解生词意思的例子。例如:Thekneeisthejointswherethethighbonemeetsthelargeboneofthelowerleg.在这句话中,学生听不明白joints是什么意思,其实只要把上下文联系起来,就很容易判断出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客体图式的例子,主图式就是joints,其子图式为thethighbone,thelargebone和thelowerleg。又如在12月份CET4考试听力部分的第一个对话:Man:Excuseme,doyouhavechangeforaten-dollarnote?Ineedtopaytheparkingmeter.Woman:I’msorry.ButIthinkyoucangetitthroughthemoneychanger,intheshoppingcenteracrossthestreet.Parkingmeter在这里指的是停车费计时器。在美国的商场、办公楼、停车场里都设有这种自动计费装置,类似于我们生活中的出租车计价器。Moneychanger在这里指的是零钱兑换机,也称作changemaker,在美国的商场和公共交通站附近比较常见。如果具备这一知识,就很容易对这个对话的场景做出正确判断。
4.3重视文化背景知识图式的输入
即使学生掌握了大量词汇和各种语法结构,也不等同于他的听力理解能力很好,因为还有其它重要的因素。皮亚杰认为语言能力的习得过程同时又是向周围环境学习并与之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图式是其中主要机制之一,它是人们向环境学习的结果。图式意味着在人的记忆中有一个囊括一个人全部知识的储蓄库。当遇到新情况时,它就会从中挑选出有关的信息并用以确定新情况的意义。有这样的一个句子:“Wehadlunchatadrive-in.”学生在听到“drive-in”时,大脑中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存,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事实上“drive-in”是顾客不必下车就可买到食物的“汽车饭店”。美国被称作是车轮上的国家,自动化发展程度较高,人们生活的节奏也较快,因此许多便利的设施也应运而生了。如果学生不了解这方面的文化,就很难结合上下文作出合理的猜测。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与知识面的扩大结合起来,在注意纯语言知识讲解的同时,以多种渠道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知识,增加学生大脑中有用信息的储备量,不断充实他们的知识图式。
5结论
综上所述,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听者头脑中的图式与文字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如果听者的大脑具有丰富的图式知识,他们的听力能力就会得到加强。反之他们的听力能力就会受到削弱。因此,在听力教学中英语教师应注重向学生传授图式概念,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图式知识加强基础语言知识的教学,建立语言图式,又重视专项图式类型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杨艳华.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81-82
图式听力理解 篇5
关键词:图式理论,托福听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托福是留学美国、加拿大的必备考试成绩,随着出国潮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参加各类出国考试。为了满足需求,很多高校尝试开设出国类英语的培训课程。听力是托福考试重中之重,如何有效提高托福听力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图示理论对提高托福听力有积极促进作用。
一、图式理论基本概念
德国哲学家Kant于1781年最早提出“图式”(schema)这一概念。1932年英国认知心理学家Bartlett阐述“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应或积极组织(韦汉,章柏成,2004:63)。随后Cook(1997)以及Carroll(2000)等一批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先存知识对理解新事物的影响以及已知的经历与未知的新事物之间如何在大脑中建立起关系的过程。
人脑是一个有机整体,原本无序的知识按一定的认知规律可以分为若干单元,构成不同的知识模块,组成有序的知识体系,这些单元、模块和体系就是图式。学习者可以通过接收的新知识来丰富其空位完成处理过程,从而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托福听力形式及特点
托福考试主要围绕美国校园生活展开,听力由两篇校园情景对话和四篇课堂演讲组成,对话涉及课程要求或学生服务,讲座涉及艺术、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由于是机考,考生在听录音资料之前无法得知试题,无形中加大了测试的难度。
难度大、内容广、时间长成为托福听力最大的特点,听力水平无疑是整个托福考试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对于中国考生来说,听力却恰恰是最薄弱的环节。托福听力为什么听不懂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词汇方面,不认识单词、不识别发音以及音意无法迅速匹配;其次是句子方面,俚语、习语不理解意思,语气、语调听不懂,语速跟不上、反应慢;再者是段落和文章方面,文章结构不清楚,语境、背景不熟悉,不理解段落间的功能和联系。
三、图式理论在托福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听力过程存在两种信息处理模式。一种是“自下而上”,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来完成从单词、句子到整个语篇的意义理解。另一种是“自上而下”,利用已有知识结构来处理信息,强调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认知在理解中的作用,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图式运用(赵琳,2012:171)。托福听力有规律可循,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激活学生已有图式,建立新图式,将对提高听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听前预判
此步骤帮助学生建立起与听力内容相关的图式,做好听前心理上的准备。预判包括相关词汇、设定场景和背景知识等,来激活大脑中话题相关图式。
托福听力对话大致分为五个场景:选课场景;图书馆、书店场景;论文科研与学术话题;注册、咨询与申请;打工求职与各种学生社团。例如TPO1 Conversation1,听力开始前的画面是图书馆里学生正在和工作人员交谈,可以推测出内容基本锁定在借还书或写论文查文献上。在此认知基础上,教师可就图书馆场景给学生拓展词汇、探讨主題以及分析对话篇章结构。
2. 听中整合
听中整合阶段是图式具体化的阶段。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仅强调掌握听力内容,更重要的是教授有效的听力策略,完成图式优化过程,可采用五步精听法。
1)泛听一遍、做笔记、做题(不对答案)
做笔记可以帮助解决听力材料过长,解决分心以及帮助做题,节约时间。学生应掌握常见速记符号,记下关键词及结构,借助大脑中的图式去推断说话人所要表达的含义。主旨一般在录音的最开始就会出现,因此对于录音开始段的把握很重要。
2)再听一遍、看文本、查词、跟读
此步骤属于精听阶段,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重点放在词汇、句子以及篇章的理解上。学生可以判断自己的问题出在哪方面,是因为某些发音不准确而听不出单词,还是对某个固定句型的错误理解,抑或缺乏某类话题相关背景知识等,查出根源所在,补充听力过程中忽略的细节信息,完成语言图式及内容图式的完善。
3)不看文本、听材料、断句复述
此步骤为加深理解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材料内容,了解文本结构。以小模块方式不断填充大脑中已有旧图式内容,形成新的图式并强化记忆。
4)看文本、修改笔记、圈出考点信息、去掉细节内容
优化笔记内容,根据题目设置来调整笔记重点。细节题常考的内容涉及转折、因果、举例等,有技巧可循。如听到转折,转折后内容为重点内容,前因可不记;如听到因果关系词,一定要写下来,有些细节题其实就是考原因;如是举例,不要记太多例子细节,一定要听懂例子要说明的道理。
5)再听一遍、重新做笔记、做题对答案
此为反馈过程,在做此步骤时,学生头脑中所有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图式都已被激活,从内容到形式,大脑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在听力理解中的所有困难也就可迎刃而解。
3. 听后巩固
听后阶段学生需完成对大脑中形成的新图式的巩固和加深,并将相关图式存入长期记忆中,以便在将来的新语境中再现和运用。“从听力的信息处理过程和记忆的结构特点中可以看出,只有对那些经过短时记忆处理的信息进行即时的重组、编码,这些新建立的图才能转入到长时记忆中储存,成为听者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杨婕,2005:106)。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交际性和互动性强的任务,让学生补充、完善已有图式或建立新图式。例如复述听力大意,角色扮演,写摘要,课堂报告,录制口语视频等。所有这些任务形式都是为了加强新图式记忆,为将来积极地听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听力理解的过程正如图式理论强调的一样,是一个把储存在头脑中的信息与所听信息相互激发、相互作用的过程。著名语言学家Anne Anderson和Tony Lynch(2008)指出,听力理解不是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在解码同时对接受信息的再构建过程。在听的过程中人们除了需要激活词汇、语法及必要的背景知识之外,还需要大脑中的图式信息去预判、推理、情景再现,然后人脑会对这些预设一一做出验证。教师采取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激发并构建相应的图式,使得学生能够将接受的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结合,丰富图式信息,提高听力理解效果。
参考文献
[1] 韦汉,章柏成.图式理论和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63-66.
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篇6
图式(schema)有多种称法:框架、知识草图及背景知识。鲁姆尔哈特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建筑块件(桂诗春,1991)。Myers (1995)把图式表述为:人们的经验可倾入其中的心理模具。我国学者彭聃龄等人称之为“心理网络”或“心理组织”。虽然不同学者对图式的称法和表述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指的是认知心理过程的同一现象,在语言理解和记忆中的作用也是一致的。简单地说,凡是过去经验在人的头脑中的储存方式都叫做图式。图式的建立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人们在社会环境中从事大量的活动,经历无数的事件,接收到大量的信息。接收到的信息进入大脑思维网络后被处理,经过表层认识、深层认识,形成概念,在记忆网络中得以储存。这些概念是语义记忆的基础。
听力理解可以分为语音听辨过程和话语理解过程。语音听辨是一个牵涉到合成和分析的主动的心理过程,而且和人们的知识水平有关。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言语的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等过程。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信息的处理效果尤为重要。据此,心理语言学家Carroll (2000)提出了信息处理模型。信息处理的核心过程就是信息在感觉记录器(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短时记忆(起中央处理器的作用)及长时记忆中及其相互之间的加工过程。感觉记录器对言语信息进行选择性听辨,将听到的信息送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对信息进行语义编码后送入长时记忆。这个过程要受到环境及控制过程中的方式、策略等影响。
二、图式的预期作用
根据心理语言学的信息加工原理,外部输入的信息通过编码组织成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汇入到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网络,即进入长时记忆,并储存起来,通过编码形成的具体形式即是各个具体的图式,它们成为图式网络中的不同结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到对输入信息进行组织(编码)和匹配的作用(宋德生,2001)。在听力理解中,这种由图式提供的信息尤为重要,可以促使听者在听前和听的过程中对将要输入的信息不断进行预测。
图式为人们理解事物提供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使人们对某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环节以及语言材料将要涉及的内容有一个预期。在听的过程中,有时正确的听辨完全依赖于预期的能力。例如有些词尾的辨别要依赖于预期。英语单词的语法性后缀,大多是附在词尾的一个辅音,例如[t][d][s][z],读出来既短又轻,就是在做语音辨别的练习时也不容易听清楚,一旦出现在听力材料中,会更含混不清。这种情况下,正确的识别就要依赖于预期。
有些语义的判断也要依赖于预期。相似音是听力中的最大阻力之一,常常引起语义的误解。有些词同音异义,有些词同音异形,有些词虽然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但是如果它和前后的词发生了连读,在语音上又没有多大区别,就很难辨别。例如:
Can you see those (bows/bones) and arrows?
括号中的两个词发音相近[bouz]和[bounz],但是意思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弓”,一个是“骨头”。然而由于后面与其并列的另一个词是arrows(箭),那么就可以预期与之搭配的只能是弓而不是骨头。
英语听力技能是多种语言能力的综合产物,它涉及语音、语调、语法、句型及文化与社会背景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还要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谈话时的具体情景和说话的语气等。也就是,听者在具备语言图式之外,还必须具备内容图式。
三、图式的调整补充作用
语言隐性内容的辨认过程是一种人的知识因素结合具体语境因素的综合推理过程。这里所说的人的知识因素,即指在大脑中已经结构化的图式。比如一提到某一具体场合,便会自然联想到该场合可能使用的言语表达;一听到某种言语表达,便会自然联想到与这种表达有关的具体场合。像这样被系统化了的语用知识构成了其认知语境。因此,听者在进行听力理解处理输入信息时,即使说话人省去了某些已知的背景知识,他也能够从自己已有的认知语境进行推理,弥补了语言的不完整性。下面Anderson (1998)的故事就是图式调整补充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天,一位老妇人在街上遇到Anderson,对他说:“That’s the university.It’s going to rain tomorrow.”(那是(格拉斯哥)大学。明天会下雨。)一开始Anderson无法理解老妇人的话语含义,直到对方重复一遍,并提醒他注意远处传来的钟声。这时作为听者,Anderson必须依赖如下的背景信息才能明白老妇人的意思。
普通常识:1.声音在下风向比上风向听起来清楚。2.风向的改变预示着天气的变化。
地方知识:3.格拉斯哥大学有一座钟楼。
社会文化知识:4.在英国,人们常常以谈论天气来“润滑”他们的社会交际活动。
情景知识:5.说话地点位于离格拉斯哥约半英里的下风向的地方。6.说话当时钟楼的钟刚刚敲响。
通过以上这些背景知识,听者可以推断出以下结论,即老妇人想要他注意,风向的改变意味着天气将发生变化,而风向的改变是通过钟声来体现的。实际上,老妇人是在用她特有的方式与听者谈论天气而达到社交的目的。乍一看,老妇人的话语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语义上的内在联系,但是Anderson凭借1—6的一系列背景知识的推理,弥补了语言的不完整性。
结语
听力不是一种孤立的纯语言文字的接受能力,而是一种由速度、记忆、判断、概括和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能力。由于这诸多方面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所以任何一个方面的不足和忽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听力的提高。英语学习者要想提高听力能力,必须通过有意识的练习,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在头脑中储存尽可能多的信息,利用语义、语法、语音等各方面的信息,形成丰富的图式资源,提高预测能力,发挥图式的调整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David G.Myers.Psychology[M].Worth Publishers, 1995.
[2]Anderson, A and T.Lynch, Listening.Oxford Press, 1988.
[3]桂诗春.试验心理语言学纲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口译听力的图式构建 篇7
1 口译听力的特殊性
口译认知加工研究范式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丹尼尔·吉尔教授所提出的交替传译的认知负荷模式中, 口译分两个阶段执行。 (Gile, 2011:163-64)
第一阶段
口译=L+N+M+C
L听解分析 (Listening and Analysis)
M短时记忆 (Short-term Memory operations)
第二阶段
口译=Rem+Read+P
Rem回忆 (Remembering)
Read解读笔记 (Note-reading)
在这一模式中, 听解分析是口译的第一步,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指出的是, 吉尔教授这里使用的是听解分析, 而非听力。这也揭示出口译中的听力不光是在听, 还要强调对所听材料的分析, 从而理解其意义。关于口译中的听解, 法国释义派的代表人物D. 塞莱斯科维和M.勒代雷曾指出:“译员是个很特别的听众, 他用不着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干预, 一心只注意讲话人要表达的意思, 领会这意思的种种细微差别。” (2011:4) 这也就是他所说的“集中注意力”, 强调译者在听的时候捕捉讲话人的意思, 做到“得意忘言”。事实上, 口头陈述是转瞬即逝的。我们可以记住听到的大体内容, 但是不一定记得住说话人具体使用的词语。因此, 法国释义派提出在听的过程中, 需要脱离原语语言外壳, 即听的重点在信息而不是在听单词。译员在词语消失的时候记住了自己理解后的内容, 从而摆脱了原语言形式。可见, 口译中的听力过程事实上是一个分析理解的过程。
此外, 吉尔教授还专门提出了口译的理解模式:C=KL+ELK+A即:理解=语言知识+言外知识+分析 (Gile, 2011:77)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 口译员要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除了要运用包括词汇、句法和语篇等语言知识和各种语言外知识, 还要对听到的信息进行积极的逻辑推理分析。刘和平也曾指出口译员在听入信息的时候应该“借助认知知识和主题知识对语言进行阐释和解释, 实际上是在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这种推理和分析绝对不是对语言的简单辨识, 而是了解语言承载的信息意义。” (刘和平, 2005:19)
由此可见, 口译听力注重的是听信息而非语言形式, 强调语篇分析,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使学生学会在短时间内捕捉有效信息, 并有意识地进行记忆。换言之, 学生们要学会如何边听边分析, 边听边记忆。口译中的听力过程其实是一个一心多用的过程。
2 图式理论
2.1 图式的概念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术语。英国心理学家F.C.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中指出:“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 (Barlett, 1932: 67) 。这里所说的图式是指人们在大脑中储存知识的方式。换言之, 图式是一种知识结构, 它能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2.2 图式理论对听力过程的阐释
图式理论认为听力理解不是简单地对字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 而是“背景知识或图式与输入信息或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李文英, 2005) 。在这一过程中, 如果输入的信息能与其已有图式迅速匹配, 就能较为顺利地实现对语篇的理解, 进而将其储存在记忆中。可见, 听者大脑中已有的图式越丰富, 其理解行为就越快越准确。因此, 口译听力教学的重心应当放在帮助译者建立相关的图式。
3 口译听力图式的建立
总的来说, 译员者应该具备的图式具体可以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包括语音、词汇及语法, 强调译员的基础知识。内容图式是指文章的主题, 强调译员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是指语篇体裁, 强调译员的语篇知识。
3.1 建立语言图式, 夯实基础知识
在传统听力教学中, 教师基本会遵循以下的模式:听前讲解新单词;泛听以了解文章大意;精听以了解文章细节;检查词汇掌握。这种固定模式看似对词汇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但是对于单词的分类归纳并不够。口译涉及的词汇不同于英语专业其它课程的词汇, 大多数都是专业词汇。众多的术语往往会影响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因此, 在听力练习中要加强对专业词汇的分类整理。语音和语法更是听力中被忽视的内容。很多学生的语音知识极其贫乏。而在口译训练和实践中, 学生们往往会遇到来自不同背景的发言人, 他们的英语发音大相径庭。习惯了标准发音的学生遇到非标准的发音, 理解就相当地困难。此外, 口译听力大都是真实语境的录音, 说话人会经常使用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语音技巧, 这些也构成了听力理解的障碍。语法知识匮乏, 导致学生无法分析句子结构。一旦听力中出现长句, 很多学生连主谓宾都无法辨别, 更别说去理解其中的插入语、倒装结构和虚拟语气等。因此, 在口译听力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语言图式。在语音方面, 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辨认音位、切分语流、辨识不同类型的语音线索等。向学生介绍英音和美音的差异, 并且有意识让学生接触一些非标准发音。在词汇方面, 教师应帮助学生拓宽对词语多种意义的认识, 强化学生词汇分类归纳的意识, 重视专业词汇的积累。在语法方面, 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语法现象的分析归纳能力, 强调对复杂句型的理解。
3.2 建立内容图式, 积累主题知识
口译涉及的主题众多, 要求译员有丰富的背景知识, 即强调译员内容图式的建立和积累。如果译员有丰富的内容图式, 那么他就可以更好地预测、分析、处理所听到的信息。然而, 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往往有限, 尤其是对科技、财经、体育等和自己专业相去甚远的领域知之甚少。这种内容图式的缺损对学生听力理解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有时即使学生听懂了每个单词也可能无法理解整个语篇的意思。为了尽量减少此类缺损的影响,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避免材料内容过于单一, 要有意识地选择不同主题的文章。如果有条件, 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 (如财经、政治等) 进行专题听力练习, 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该部分知识。在课外, 还要多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辅助阅读材料,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3.3 建立形式图式, 掌握语篇知识
任何一种语篇都有其固定的语篇结构。语篇体裁的重要作用在于将语篇归类, 并通过不同语篇题材的语篇进行比较与对比, 从微观上把握一类语篇的内在结构及其组织机制, 并从宏观上了解某一语篇题材所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或语境 (于晖, 2001) 。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能够理解听力材料的每一句话, 却不清楚文章的篇章结构, 因此他的译文无法像原文一样的条理清楚。这一问题追根溯源要归咎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只注意字、词、句, 没有上升到篇章层面的理解。如果译者建立了相应的形式图式, 掌握了丰富的语篇知识, 就能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
口译听力中涉及的材料体裁多样, 每种体裁具有各自相应的特点和对听话者不同的要求。根据其体裁的不同, 在听力时的侧重点便各不相同。如在听礼仪致辞时, 要牢记其基本框架结构:称呼→正文→结尾。礼仪致辞多使用比较冠冕堂皇的客套话, 尤其是称呼和结尾祝酒部分。这些特定的表达需要译员事先熟悉记忆。听采访时, 要运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模式, 注意提问人的问题。听人物传记时, 要特别留意时间顺序。无论哪种体裁, 在听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部分, 找出其中的中心句往往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听者拥有了该类文体的形式图式, 就能十分容易地推测出文章的下一部分内容, 能更加顺利地理解原文。因此, 在口译听力训练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篇结构的以上特征, 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各类语篇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主题句、中心句、上下文的连接词, 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这样在听力中, 学生就会从整个语篇出发来预测即将听到的信息, 并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4 自上而下激活图式, 提高分析预测能力
在建立了相应的图式之后, 接下来就应当激活图式以重建意义。激活图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所谓“自下而上”的过程, 是指听力器官接受到语言信息之后, 大脑利用既有语言图式对所听信息本身进行解构、简化、重组的加工过程, 包括将信息流分解成有意义的词和词组, 利用重音、语调和节奏抓住信息重点, 利用语法结构知识理解话语的功能和意图等 (Anderson, 1988:35) 。在这一过程中, 听者是从字词开始, 强调对单词、句子等的听辨。在“自上而下”的过程中, 进入听觉系统的话语信息激活了大脑的既存图式, 听者利用它们来假设、鉴别、揣摩话语的意思, 预测话语内容的发展, 并通过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来验证和修改假设, 从而理解和吸收话语信息, 经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语言重组活动, 重新构造与听者原有知识结构相吻合的新信息, 也即理解了说话者的意思 (Anderson, 1988:35) 。在这一过程中, 听者从语篇开始, 调动已有的内容和形式图式, 运用背景知识和语篇知识来处理信息。
在口译训练过程中, 学生经常抱怨说单词是听到了, 但是对所听材料的内容却不甚理解。这说明学生在听力时习惯于以单词为基础开始理解全文, 即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来进行信息处理。但这往往造成了他们理解上的局限性, 只掌握了单词, 却忽略了整体, 也就是“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因此学生可能是很多细节基本都抓住了, 但是整个语篇的层次不分明, 逻辑不清晰。而一旦出现听不懂的地方, 学生就会精神紧张, 产生焦虑感, 有的甚至丧失信心, 直接放弃口译任务。这主要是因为学习者缺乏相关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而事实上, 译员只有上升到语篇层面才能快而准地理解篇章。利用语篇分析模式来分析听力材料,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总结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口译听力中更应加强的是自上而下的理解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宏观语篇上把握所摄取信息的能力, 帮助学生克服听力时只注意单词的坏习惯。此外, 在听力过程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得到的信息对语篇的内容进行预测。如果听到的信息与初始预测有出入, 听者应当马上调整错误的预测并重新进行新的预测。
5 结束语
口译中的听力训练从根本上讲是为翻译服务的, 有别于听力课上的教学。口译听力应该从抓主要内容、复述大意的练习开始。然后逐步引入语篇分析的相关知识, 对学生进行语篇衔接和连贯手段的识别等训练。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并丰富各种图式, 教会学生使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模式, 识别不同类型的语篇结构, 提高听力水平。
摘要:听力理解一直是我国英语口译学习者的弱项, 这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长期缺乏理论指导有关。针对这一现象, 该文将图式理论引入口译听力教学, 结合口译听力的特殊性, 探讨了如何通过构建图式来提高口译学习者的听力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口译听力,图式掌握,图式激活
参考文献
[1]Anderson A, Lynch T.Liste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Barlett F 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3]Gile, 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Translator Trai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Press, 2011.
[4]D.塞莱斯科维奇、M.勒代雷, 闫肃伟、邵炜 (译) .口译训练指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1.
[5]李文英.试论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外国语言文学, 2005 (3) .
[6]刘和平.口译理论与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图式理论下日语听力课程改革研究 篇8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课程改革
图式理论在日语听力理解中有信息激活功能。在日语听力过程中, 当语音材料输入大脑后, 很短的时间内, 听者以已有的知识、文章为特定内容, 开始对材料的意义进行预测。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 听者的预测不断被否认、证实, 直至最终完成对所听材料的理解。这一过程中, 听者潜意识的信息内容已图式的模式被激活, 通过调取相应的背景材料和前后文提示, 从而获取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感知。输入的听力材料不过激活信息, 而且输入的信息激活了低级水平的图式, 而低级水平图式又激活高级水平的图式, 高级水平图式通过加工来填补低级水平中加工材料的不足。这两种方式同时在字句和词的水平、句法水平、语义水平和解释水平进行, 并相互发生作用。从而让听者能够感知整体信息, 对词和句子, 以及整篇文章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图式理论在日语听力中对信息的激活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是语言信息的激活。语言信息包括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一定的语言水平是听力水平提高的前提, 对词汇知识掌握不够、对句法结构了解不清、对惯用法知识知之不多等都会造成听理解上的困难, 从而直接导致理解错误。图式理论能够让听者在输入之前通过把握篇章, 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图式把握, 激活了语言信息, 从而形成听力理解的基础能力。其次, 是对语境的激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 听者能够通过激活语境从而在头脑里形成相应的语境模式, 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 听者形成语境感知, 对语境的把握能够帮助听者迅速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 从而对整篇文章的把握熟练自如。再次, 图式理论对篇章结构的激活。一篇听力文章总是伴随固定的篇章结构, 大体上讲, 一篇完整的听力文章和作文一样也有完整的结构, 有开端, 中间部分和结尾。每一个结构中都有固定的模式, 比如开端一般会介绍时间发生的时间, 地点, 背景和参与者, 第二部分即中间部分一般介绍事件的经过, 第三部分即结尾部分一般介绍事件的结果。这样的图式模式在听者的认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图式理论可以激活听者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 在不同的段落和文章结构部分, 听者可以熟知该文章的重点。从而更好把握各方面的信息, 迅速提取文章的核心信息, 从而在信息把握过程中游刃有余, 对信息判断也直接有效。当图式被激活后, 人们对即将要叙述的内容便产生一种预期作用。这种激活使听者能预期地理解将要听到的内容。另外, 听者还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段落主题句、篇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从而产生符合作者意图的预测, 然后验证预测是否正确。这样一来, 就可以在已掌握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中建立桥梁、激活听者的有关, 预测文章大意、作者的态度等, 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最后, 图式理论对正确选项的激活。在完成前面三个步骤的激活功能之后, 听者到了熟知文章整体意思的阶段, 下一阶段即将完成的任务便是通过对文章真题的把握, 联系选项, 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个阶段也是听者完成听力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 众所周知, 听力的考察是通过系统的听力材料输入, 让听者在过程中通过调用自己的认知能力以及语言基础, 结合情景语境, 对听力材料 (包括作者意图, 文章细节, 文章中心) 的整体把握, 达到通过听力材料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对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日语听力过程中, 最后一个阶段对听力材料正确选项的判断也是通过图式理论而激活, 通过之前的铺垫, 听者已经对文章有了大致的把握, 在头脑里已经初步形成了对文章的整体印象, 这整体印象又是通过一张张的图纸形式留存在听者的认知模式里, 这样一来, 图式理论能够有效帮助听者对文章形成有效的投射效应, 从而让听者的认知效果得到极大程度的发挥, 让听者对篇章的来龙去脉形成清晰的图片效应。在正确选项的选择过程中, 正确的选项往往符合图式理论的模式构建, 符合听者的认知轨迹, 这样对正确选项的把握就变得容易了。
以图式理论促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篇9
1 图式理论的含义及特点
1.1 图式理论的含义
在18世纪时期, 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康德在探索人类心理变化过程中第一次提出了图式理论, 这是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之一。然后经过后期专家学者的不断修改、吸收及整理, 使得图式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图式理论与教育学类似, 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定义。但是从整体上分析, 图式理论的重心应该就在“图式”上。图式理论的本意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接触到新事物, 与人类大脑曾产生或保存的原始观念、原始理论或原始的知识产生了矛盾, 从而大脑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生成一种特别的、以图像形式呈现的思维理论规律。
1.2 图式理论的特点
图式理论并不是把各方面有关的理论、规则或者知识进行纯粹的简单的加总、缩减或修改的过程。其实, 图式理论的理论就在于“图式”的灵活性方面。每个事物存在这个世界上, 不但会有某些现实中到处可见的非必要性特点, 而且还会有各自本身所具备的几点必要性特点。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 图式理论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演变, 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通过研究学家表明, 图式理论所具备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 综合性;第二, 结构性;第三, 普遍性;第四, 知识性。基于以上四个特点, 教育者如果想要达到确保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同一空间范围内获得更充分、更及时、更全面发展的目的, 那么就必须充分的综合的归纳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 从而得到英语听力教学的一般规律以及基本的架构, 然后将这些知识点科学、合理的传授给学习者。
2 以图式理论促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以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图式听力理论为基础, 教育者可以总结出一些基本的结论。图式理论是初中教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单位。因此, 初中生应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准确的运用自身掌握的语音、语法以及背景知识等, 总结出平常练习听力时答题技巧、选题方法以及判别的方向等, 不但使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扩宽, 而且还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方式。除此之外,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深刻领悟及学习。从而推动了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3 图式理论对初中英语听力能力提升的启发
3.1 初中英语听力学习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初中英语教师在培训学生英语听力时, 很难防止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心态。所以导致学生忽略了教材纂写者的意图, 只是硬性的记忆英语词汇、语法以及语句等, 从而直接影响了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启示。通过实例表明, 单纯的英语教学不但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还会给教师带来困扰, 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处理听力方面的难题。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英语听力时, 应该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处的实际情况。
3.1.1 发音不准或带有地方口音的问题
由于实际生活环境影响所导致很多学生的发音不够准确, 有的学生在发音时, 还会携带地方性的口音现象, 从而造成听力理解难以准确把握。除此之外, 教师还有可能会遇到学生只听不写, 或乱写不听等无效率却易恶性循环的现象。
3.1.2 民族文化习俗的分歧
英美国家在文化习俗方面与我国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中外学生在同一知识点上会产生不同的喜好偏向、听力习惯以及记忆方法等思维。在练习英语听力过程中, 绝大部分学生会走向探索反思的不良习惯, 盲目的遵从传统的学习模式, 通常在教师播放听力时, 按照传统方式进行作答, 然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再进行讲解, 无意中使得自身的英语听力能力大大折扣。
3.1.3 词汇量欠缺, 听力阶段敏锐度不够
在一样的学习环境中, 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差别。某些学生喜欢惯性的背诵英语单词, 而有些学生会因为理解方面、兴趣取向等因素, 从思想上抵触英语词汇的背诵, 也因此导致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难以提升。所以, 英语听力达不到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词汇量欠缺的缘故。
3.2 图式理论对初中英语听力技能提升的启发
初中教师在进行英语听力培训时, 应该正确指导学生投入图式教学理论, 从而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化及主体化, 让学生在听力过程中能够将听力中的口头语句与大脑内部的思维形式紧密的联系, 合理的引导学生将文化背景与听力理解两个部分在大脑内部建立一个简单、完整以及明确的图式理论, 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听力练习时, 能够有目标的预测有关的背景信息以及材料内容等。
4 采用图式理论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基本措施
4.1 加强并充实学生对英美文化背景的学习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很难学习到有关外国文化的知识背景。为了使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以及听力理解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教师应该在课后练习中合理的加入国外文化知识背景的学习。
借助多媒体, 充分的展示、整理、总结相关的图式, 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平常的英语听力练习中吸收更多的初中英语听力培训的模式以及教材的教学板块, 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另外, 还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学习到最广的英美文化知识特色, 从而使学生的背景知识得以充实。
4.2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纳总结
在英语听力练习课堂上, 具有三个阶段的创新型听力教学模式:第一阶段是听力前期的准备;第二阶段是听力内容的理解;第三阶段是听力之后的归纳总结。在这三个阶段中, 听力之后的归纳总结阶段是导致学生听力方面出现差异的关键因素。
但是, 实际上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在无意中忽略了听力之后的总结归纳环节。在英语听力练习课堂上, 教师应该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理解听力内容。同时, 教师还要敢于冲破传统的听力教学方式。从而教导学生能够有效的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以及学习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 从而在自身的大脑中建立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图式理论, 以达到英语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
5 总结
综上所述, 英语听力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进行听, 而是听者借助大脑中已有的图式与新图式以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 从而构建新的意义的过程。初中阶段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是以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为基础的。但是, 随着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推移, 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预测能力, 并且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 通过图式理论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梅寒波.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2, 6 (26) .
图式听力理解 篇10
关键词:听力教学;图式理论;潜在信息
听力为语言学习者输入了重要的语言信息,在课堂教学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听力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技能,怎样提高学生听力是现阶段学校关注的重点。在认知心理学上,图式理论已经得到广泛运用,能够通过建立模式去分析和预测正在发生的理解状态变化过程,并且对其中存在的心理变化情况加以科学解释,与听力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推断,图式理论也可以运用到英语听力教学中,实现学生听力能力的提升。
一、图式理论的作用
1.预测听力材料
生活中很多实践都是以图式的形式储存于人体记忆中,当人们着手去做某一件事情时,脑海中就会预先呈现出相关实践的操作步骤。这种程序化的信息能够较为长久地留存在人脑记忆中,一旦在现实中遇到相关事情就会激活这些信息。这种有规律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简化听力的难度。例如,教师通过事先的充分练习,帮助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听力内容清楚的了解后,便能帮助其更顺利地完成听力训练过程。
2.提取材料的潜在信息
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信息的形式储存在人脑中,这些信息一经相关事件的刺激就会被激活,类似的生活经验就会被释放出来,也即是潜藏在其中的隐含信息将被提取出来。这在英语听力中的作用也是一样,学生经过长期的积累,大脑中已经存储了相当多的英语听力材料信息,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的过程中遇到了相关材料,那么听力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就很容易被学生提取出来,为学生更透彻地对听力材料内容加以理解奠定基础。
3.分配注意力
在听力过程中,图式理论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题目信息推断听力的大致内容,从而判断接下来听力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并有意识地合理分配注意力。注意力的合理分配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到对应内容,帮助其顺利解题。
4.图式的推理判断作用
在听力过程中,往往容易由于疏忽或听力难度较大等问题,导致学生对于听力材料中的部分内容听取不清,影响答题。此时运用图式,可帮助学生根据已有内容框架推理出该部分内容,进而完成答题。
二、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图式减轻学生听力负担
若是在听力播放时直接让学生听录音,没有进行图式的激活,那么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觉得很突然,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给听力造成困难。考虑到在长时间的英语学习后,学生都存储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其对于英语语言以及体现出的西方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都有间接的了解,这些内容都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图式知识来帮助学生处理多余听力信息,减轻学生的听力负担。针对此,教师可在进行听力前,运用某些方法建立听力材料内容与学生已有图式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激活学生的已有图式,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促进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例如,若某段材料与交通规则有关,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前期与交通相关的听力材料,并指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对内容加以梳理,加快理解。由此可见,在听力进行之前对学生已有图式的激活对学生听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构建学生新图式
图式的构建是指在认知过程中人脑中图式的形成和固定。因为学生所学知识有限,头脑中的图式不完善,为了补充和丰富学生原有的图式将分散的新知识系统化管理起来,就需要教师帮学生构建新的图式。学生了解的听力相关材料越多,听力理解就会越容易。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查找与常见听力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建立一个新的图式。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聽力时确保达到最佳效果。
3.完善已有图式
存储在人脑中的图式具有动态性与实时变化的特点,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已有图式也会不断发展,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代替旧的图式。因而要构建稳固的新图式,学生就必须不断对图式进行巩固和复习,这样才能完善已经形成的新图式,让新的图式替换旧图式。考虑到图式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的时候,应注意指导学生在听力完成后,根据记忆总结概括听力重点,使之形成已有图式中的一部分,方便以后对信息的提取;同时还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实现学生间不同图式形式与内容的交流,帮助其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图式结构体系,实现整体听力水平的提升。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图式理论早已融入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解决听力教育难的问题,教师将图式理论运用到英语听力教学中,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材料有着预测和提取关键信息、集中注意力和判断缺失内容信息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育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丹丹.图式理论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12).
[2]郑鹰.浅析多媒体环境下英语听力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J].才智,2014(06).
[3]袁霁雯.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3(19).
[4]陈晓珍.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上,2014(09).
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篇11
“图式”理论 (Schema Theory) 最早由Bartlett在1932年提出。Bartlett把图式定义为:“先前获得的知识结构”。Cook (1997) 认为“图式是典型情景的大脑反应。该反应帮助人们迅速感知客观世界。原因是人们通过激活大脑里相关背景知识来理解新信息。”Rumelhart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了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 (李晓华, 2007) 。简单地说, 图式是人们平时积累的背景知识体系。认知理论认为, 图式是认知的基础, 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 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 (即图式) 联系起来。 (郭艳英、高玮, 2007)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 我们听说的过程中, 之所以能够理解对方所表述的含义并能够自如地交流, 是因为我们具备交流所必备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等知识, 同时激活并运用了已经储存在大脑中的图式, 即非语言性知识结构去进行思考、假设、揣摩意义、预测内容的发展, 注意分析综合, 做出判断推理, 并验证和修改假设, 从而理解和吸收信息经过创作性的思维活动重新组合语言的活动, 重建与我们原有知识结构和已获取的旧信息相符合的新信息, 即理解了说话人的意思。 (Ander so n&Lynch, 1988;转载自周相利, 2002) 因此, 积累尽可能多的图式, 构建更加清晰的图式网络或图式结构是保证听力理解的重要基础。
2 图式理论的特征
按照图式理论, 所有的知识都组成一定的单元, 这种单元就是“图式”。图式具有如下特征 (陈冬花, 2004) :
(1) 结构性
各个图式在大脑中的储存是具有结构性的, 结构的层次与信息范围有直接联系, 结构层次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信息范围的宽窄。
(2) 抽象性
图式具有抽象性, 图式不是简单的实例罗列和叠加, 而是从已知的实例中抽象出来的共性从而形成的固定模式。
(3) 灵活性
图式是不断变化的, 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不同的图式, 同时图式会根据新的情境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己, 从而为下次信息处理做准备。图式在应用过程中分为两个过程, 图式建立和图式激活。图式建立指人们在面对新的信息时, 会对在大脑中已知的固有的图式进行处理, 并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 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图式激活指的是外界输入的信息刺激并激活了大脑中已有的图式, 并产生相关的反应和回馈。图式理论处理信息的方式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
3 图式理论的分类
听力教学中的图式可分为内容图式 (C o n t e n t Schemata) 和形式图式 (Formal Schemata) 。
(1) 内容图式
在听力理解中, 内容图式指听力材料的主题、中心思想和主旨。比如材料是谈论presidential election、traffic jam还是how to drive等等。听者如果对此内容图式熟悉, 对听力材料谈论的话题有所了解, 即可对全篇听力材料有整体的把握, 从而使听力效率事半功倍。如果对内容图式不熟悉, 对听力材料谈论的话题很陌生, 那么即使自己英语基础很好, 也势必会影响对听力材料的整体把握, 降低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的准确率。此外, 从日常生活中, 也可以抽象出许多内容图式的模型。比如
Boy:Would you like to hang out with me tonight?
Girl:I have homework to do.
Q:What does the girl mean?
通过这个简短的对话, 我们可以抽象出女孩子晚上要做家庭作业, 所以委婉地拒绝了男孩子的邀请。所以训练听力时, 要结合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各种图式, 来辅助自己的理解。
(2) 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指的是听者对听力材料文体、结构、语篇的相关知识。当听者对所接受到的听力材料的文体、格式、文章结构很熟悉时, 就能较容易地推测出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从而提高听力的理解能力。比如, 说明文中, 为了解释某个事物或现象, 很容易出现first、second、third等词汇, 如果听者一听到这些典型词汇, 就可以推测出其大概的文体, 从而确定其形式图式。
4 图式理论对听力教学的启迪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处理过程。听力理解首先要接受信息的输入, 同时要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联想、处理, 最后输出。在接受信息时, 每一次理解都需要一个已有知识的参与。 (王晓红, 2004) 然而, 在听力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许多学生在练听力时, 过度地把注意力放在听力材料中某个单词的发音和意义上, 忽视了对听力材料大意的理解。此外, 由于母语和目标语英文所处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不同, 更降低了听力理解的正确率。究其原因, 学生在做听力时, 没有把听力材料和已知的图式相联系, 只是单纯地听一个单词、一个句子或者是一个段落, 孤立地去理解所输入的信息, 没有有效地激活已知的图式准备, 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还有一种情况, 听者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图式储备, 但是受到听力材料语速、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等因素的干扰, 所以仍然不能有效地激活并运用储备的图式, 造成听力的困难和障碍。因此, 英语教师在今后的听力教学中, 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地教学, 帮助学生建立和积累图式, 并学会运用已知的图式来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执行:
(1) 扩充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储备更多的图式模式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历史和国情的不同, 造就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众所周知,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 如果不能理解好一个国家的文化, 就很难学好这个国家的语言。所以教师在听力教学时, 应该针对不同的听力材料补充和扩展相关的知识, 甚至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开展西方文化、历史、宗教、体育、价值观, 饮食文化、社会现状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扩展学生知识面,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对文化的敏感性, 储备更多图式。学生相关背景知识越丰富, 储存的图式模式越多, 在第二语言听力时, 越有可能迅速有效并正确地激活相关联的图式, 为听力理解服务。
(2) 加强语言知识的教学
语言基础知识, 比如词汇、发音、语法、句型结构等是语言交际的基础, 没有语言基础知识的储备, 一切语言的运用和交际, 比如听、说、读、写就无从谈起。只有熟练掌握了语言的基础知识, 建立起足够的图式, 学生才有能力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 并激活相应的图式, 来辅助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词汇作为语言基础知识中很重要的一环, 是语言教学的重中之重。词汇是建立各种图式的基础, 没有足够的词汇是无法建立和激活相关图式的, 所以学生应该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词汇。然而, 英语词汇数量庞大, 即使英语为母语的人也会有不认识的词汇, 词汇的学习和教学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忆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而应该让学生结合听力材料的上下文, 结合已经掌握的词汇, 在大脑中已知图式的帮助下, 在教师的逐步启发下, 依靠自己的能力推断出生词的含义。
(3) 采取适当策略, 激活学生的已知图式
图式激活指听者根据听力材料所接受的某些信息, 并提取大脑中已知的图式去推理, 预判听力材料的主题内容的过程。大脑中的图式如果没有被激活, 即属于长期记忆, 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只有把大脑中的图式加以激活, 有效利用, 图式才能够辅助英语的学习。在听力教学中, 教师应该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激活已储存在大脑中的图式, 在大学英语考试中, 听力材料的内容大多与日常生活相关, 所以激活已知的图式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播放听力文章之前,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迅速浏览阅读听力问题的题干和选项, 对即将播放的听力材料的内容做尽可能多的预判, 比如材料内容是关于约会、问路、问时间、机场登机等等。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听力材料, 提出相关联的问题, 让学生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教师之后加以总结。同时教师应对听力材料中可能遇到的生词加以解释分析, 对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识加以讲解和扩充, 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发散思维、联想的能力, 激活学生的已知图式。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已储存在大脑中的图式加以分类、整体、归纳, 让学生能够在听力的过程中, 更好地激活并运用已知图式, 从而提高听力的正确率。
(4) 建立语感图式
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非常重要的一环。大多数学生在听英语听力时, 一般采用的是机械的翻译法, 即英文到中文, 中文再到英文, 这种传统的机械翻译法对于初学者入门来说是很有必要且很有帮助的, 但是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 比如大学生, 在应对听力考试的时候, 可能效果就不太理想了。机械翻译法经过英语到中文再到英语, 如果语速较慢, 还可以应付, 但回到正常语速, 机械翻译法往往会导致解题速度和效率的大大降低, 听力的正确率会受到很明显的影响。因此, 培养学生语感, 尽量摆脱汉语思维模式的干扰, 做到用英语去思维, 对提高听力水平和能力很有帮助。当然英语思维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长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和锻炼, 循序渐进, 才有可能最终达到用英语去思维, 用英语去答题。
5 结束语
英语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不可能是一日之功。图式理论, 作为现代外语教学广泛借鉴和使用的教学理论, 可以很好地指导听力教学。因此, 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 除了教授单词、词汇、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点, 更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建立和储存图式, 引导学生利用图式理论来提高自身的英语听力水平。
摘要:在外语教学中,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学生普遍对听力有畏难情绪, 听力语速快, 信息量大, 而且只播放一到二遍, 所以听力教学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而图式理论为外语听力教学提供了不同的思路。本文重点讨论图式理论的定义、分类以及如何利用图式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英语听力教学。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听力教学,图式结构
参考文献
[1]Cook, G.Key concepts in ELT:Schemas[J].ELT Journal, 1997.
[2]陈冬花.融图式理论于英语听力理解[J].教育与职业, 2004 (8) :32-34.
[3]郭艳英, 高玮.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促进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 2007.
[4]李晓华.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J].滨州学院学报, 2007.
[5]王晓红.图式理论与二语听力教学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4 (2) .
【图式听力理解】推荐阅读:
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07-23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论文11-12
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06-26
听力理解10-25
听力理解模式10-15
听力理解策略06-07
听力理解障碍10-08
短时记忆与听力理解08-07
英语听力与理解能力09-30
中学英语听力理解培养论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