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品牌营销(共9篇)
mba品牌营销 篇1
一、中外合作MBA项目现状分析
(一) 中外MBA项目现状对比。
MBA工商管理硕士源于美国,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 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的MBA教育随着其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特别是以哈佛大学开创的案例教育法成为MBA教育区别于普通硕士教育的主要特点, 且为各国MBA教育所采用和推崇。MBA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现了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这一教育形式随着发展中国家企业实践的开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并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以中国为例, 改革开放前我国MBA教育以引入为主且发展缓慢, 随着入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MBA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目前全国有127所高校都在开展MBA教育, 且每年更是有数十万MBA学员来自工商界发展的各个层面, 这为我国企业培养工商管理界精英, 促进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 由于经济发展和MBA发展的历史原因, 中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特别是MBA发源地美国在MBA教育水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要缩小这种差距, 就必须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交流, 合作MBA教育是不错的选择, 因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中外合作MBA在中国开始兴起并发展开来。1987年, 李岚清同志高瞻远瞩, 将美国MBA教育率先引入我国, 开创了中外合作MBA项目的先河。美国作为具有百年MBA教育发展历史的国家, 其MBA教育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大量优秀企业发展的实践成为我国MBA教育学习和借鉴的重要资源, 同时作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且经济发展亟须工商管理人才的中国, 合作MBA教育无疑存在着广泛的市场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且有利于中外双方优势互补, 实现双赢。
(二) 中外合作MBA项目特点
1、发展速度快。
中外合作MBA教育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外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越来越多的外国知名学府将市场瞄准了中国, 纷纷来华寻求教育合作。就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 已有上百所国外高校与中国建立了MBA合作项目, 发展速度之快体现了双方MBA教育上优势互补的需要。
2、以沿海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为主的分布格局。
由于我国沿海城市对外开放时间较早且经济发展较快, 所以合作MBA项目主要分布于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 以上这些城市特点在于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且有较强的文化教育需求。在沿海城市, 大量企业迫切需要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 存在着广泛的MBA教育市场, 这也成为该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3、合作方式灵活多样。
从众多中外合作MBA项目发展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 合作方式灵活多样, 笔者将其归结为以下三种主要形式:第一, 外国院校来中国办学, 中方提供包括教学设施在内的硬件, 外方提供教育服务软件, 项目学员全部来自中国,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员毕业时颁发外方院校的MBA证书;第二, 中外双方合作办学, 师资力量和选用教材等教育服务软件由双方决定和实施, 地点均在中国, 学员全部来自中国,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员毕业时获得中、外双方颁发的两个毕业证书;第三, 中外优势互补, 中方除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外, 还包括积极拓展生源市场 (国内外) 以及相关教学管理等服务, 项目师资力量和教材全部来自外方本土, 学员来自世界各地 (以中方为主) ,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员毕业时获外方颁发的并且世界公认的MBA证书。以上各种形式都有各自的特色, 如第二种可以颁发中外两种文凭, 第三种更秉承了国外MBA教育的原汁原味等。灵活多样的MBA教育合作形式为中外MBA项目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项目学员多元化、多层次。
MBA教育旨在培养工商管理界的领袖和精英, 因此多数MBA学员来自工商界的管理人员。而中外合作MBA项目在结合中外MBA办学优势的基础上, 为更多的人开启了MBA教育的大门、很多学员可以不出国门而享受到国外先进的MBA教育资源。在中国, 参与中外合作MBA项目的学员早已不局限于工商管理人员, 而成为更多应届本科毕业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家公务人员及渴望获得国外教育资源人员的选择。这是由我国MBA教育市场广阔、企业发展亟须管理人才的实际决定的。由此, 不断开拓中外合作MBA项目营销渠道, 发展更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 成为中外合作MBA项目发展必须探讨的问题。
二、中外合作MBA项目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以OCU-TUFE项目为例
(一) OCU-TUFE项目优势分析。
OCU-TUFE项目是由中国天津财经大学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市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合作项目, 双方合作始于1987年, 是李岚清同志积极推动下开展的我国最早的中外合作MBA办学项目。与其他国内MBA合作项目相比, 该项目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保持原汁原味的美国MBA教学模式, 使中国学员足不出国门, 便可获得美国优质的MBA教育资源, 接触到世界前沿的工商管理理论和丰富优质的企业实践案例。该项目合作方式为前面提到的第三种合作方式, 即中方仅提供教学设施和必要的教学管理、营销服务、其他教育资源及证书均由美方提供。这样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结合了中美双方MBA教育的优势, 即中方市场和美方教学资源的完美结合。该项目学员在全部美籍资深教授及最新版前沿教材的熏陶下, 不仅收获了前沿理论知识和先进教学模式, 而且符合条件的学员更可以获得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市大学颁发地MBA证书, 该证书获得了国际AACSB (美国工商管理协会) 认证, 与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MBA证书具有同等世界认可度 (OCU与哈佛同为AACSB成员) , 在中国目前的MBA教育院校中, 仅清华大学的MBA证书获得了AACSB的认可。由此, OCU-TUFE项目证书的含金量可见一斑。此外, 教育本身作为一种投资行为, 讲求回报, 在这一点上美国俄克拉荷马市大学又走在了前面。他连续九年被评为美国教育投资报酬率最高的大学之一, 学费较其他美私立大学低, 却丝毫不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这种超值的教育投资性价比更加符合中国市场的需要。中美双方合作22年来, 已为世界及亚洲地区培养了超过750名工商管理界精英, 为推进中外合作MBA项目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 庞大而丰富的校友网络资源更成为该项目的又一大亮点。
(二) OCU-TUFE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
1、“酒香也怕巷子深”。
OCU-TUFE项目作为我国最早的中外合作MBA项目, 其悠久的合作办学历史和骄人的办学成绩已被实践所证明。然而,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学府来华开展MBA教育合作的背景下, 如何保持并加强MBA优势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再好的项目如经销宣传不到位, 也难以达到理想的运营效果, 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在OCU-TUFE项目运营成本中, 营销费用占了三分之一多, 这一比例同其他合作MBA项目相比仍然不足。以MBA项目推介会为例, 某外方知名院校在北京五星级酒店开专场推介会的费用相当于学员一年的学费。当然, 不同的项目规模决定不同的宣传模式, 但这毕竟说明一定的营销投入是必要的。OCU-TUFE项目不能抱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正规的优势不放, 而应积极参与合作MBA项目市场竞争, 不失时机地以恰当适合的营销方式不断扩大项目品牌知名度。
2、入学门槛高。
如果说入学门槛是项目资源的保证, 市场化运营是项目发展的需要, 我们就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有力的平衡点, 做到在保证项目资源质量的前提下拓宽生源渠道。然而, 相较于其他中外合作MBA项目, OCU-TUFE项目入学门槛偏高。举例说明, 对于语言要求, 该项目入学条件是雅思6分, 年科不低于5.5分, 这在人均雅思成绩不超过5.5分的中国学生来说的确有困难, 且成绩 (雅思) 在6分以上的学生往往选择出国留学;再如, 美国采取学位认证制, 取得学士学位是入门要求之一, 然而我国恢复高考刚过30年, 且多层次学历认证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优质潜在项目学员如年过40的企业老总实践经验丰富, 语言关也因业务需要不存在任何沟通问题, 可能就因为在他读书年代没有实行学位认证制而与该项目失之交臂。因此, 苛刻死板的入学标准需要改善, 应为不同阶层申请不同的入学标准, 因为尽管不同层次项目需求者存在的教育和实践背景差异是十分显著的, 但他们却都应成为合作MBA项目的学员, 这也符合学员多元化趋势的要求。入学标准的灵活既扩大了生源渠道, 又不会丧失优质的项目资源。
3、两国教育体制差异带来的误解。
中外合作MBA项目必然涉及不同教育体制的交融, 以OCU-TUFE项目为例, 该项目MBA证书是由美方颁发, 而美方采取的是单位认证教育体制, 而我国采取的是学历、学位双重教育认证体制, 中方学员取得美方证书后如何认可成为主要问题。这并不是证书真伪与是否承认的问题, 而是在中方传统的本国教育体制下接受并认可不同教育制度的问题。尽管我国教育部早在多年前就为合作MBA项目确定了认证标准, 但一些用人单位仍然用中国教育体制标准套用外方证书, 造成对项目学员学历认定的影响。而在国内继续求学过程中该问题并不明显, 原因是在国内深造博士学位也是以硕士学位为起点, 而这与国外教育体制相一致。
4、冒牌学校充斥中外合作MBA市场。
自入世以来, 随着教育服务业的全面开放, 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在中国积极寻求生源市场, 然而这其中学校水平各异, 也不乏冒牌“野鸡”大学, 很多国外劣质大学 (很多是没有承办MBA教育资格大学) 在中国大打“留学牌”, 几乎没有入学要求, 蒙蔽了不少中国学子, 往往很多家长在不惜重金的情况下得到的却是垃圾文凭。冒牌学校充斥合作MBA办学市场, 一方面使学员蒙受了精力和经济方面的损失, 同时也影响了中外合作MBA市场的健康发展。很多历史悠久办学成绩斐然的学校不得不在宣传自身的同时加上帮助申请辨别真伪的任务。
三、中外合作MBA项目营销方式探讨
随着教育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市场化运营成为对合作MBA项目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合作MBA项目自身找准市场定位, 适时推出营销方案, 不断拓宽生源渠道。以下以OCU-TUFE项目为例探讨合作MBA项目营销方式。
(一) 项目营销点及目标客户分析。
现代市场经济越来越体现出买方市场的特征, 教育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遵从市场发展规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项目学员即项目“客户”, 我们需要通过分析学员的需求来找到我们的营销目标。
根据市场细分策略, 我们将申请合作MBA项目学员作层次性分解。首先是工商界管理人员, 他们的需求是在丰富管理经验的同时提升理论水平, 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 所以他们选择与实践密切相关的MBA教育。此类学员选择MBA而非本土MBA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外MBA教育更先进, 且采取申请制而非本国考试制, 入学门槛相对低;二是工作繁忙, 且因为要体验国外教育资源而辞职出国的成本太高。在了解了这部分学员的需求后, 我们就要突出合作MBA采取外方录取制及“不出国”留学的特点, 并为他们量身定做恰当的培养方案, 特别是在课程时间安排上要顾及他们的工作时间;其次是应届本科毕业生, 他们当中很多人因为就业压力过大, 而选择继续深造, 然而由于国内教育资源有限且对国外教育方式充满好奇,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合作MBA项目。此外, 还有部分学生希望通过MBA项目结识更多的对他们职业生活有帮助的学员 (如在职的公司中层管理人员) , 那么对这部分项目申请学员的营销点在于解决硕士教育问题, 提升职业生涯起点;最后还有一部分申请学员是希望出国深造的学子, 由于工作或申请未果等原因未能如愿, 此时也会选择中外合作MBA项目, 那么此时原汁原味的外方MBA教育成为他们最看重的也是诱导其做出选择的原因。综合以上目标客户的需求分析, 作为合作MBA项目应在营销中突出以下几点:第一, 硕士教育问题的解决;第二, 管理素质水平的提升;第三, 原汁原味海外MBA教育的体验;第四, 人脉积累和职业生涯的提升。这些应是在项目宣传中着力打造的营销点。
(二) 中外合作MBA项目营销渠道及方式分析。
中外合作MBA项目在宣传时, 除了要紧密结合自身优势着力打造营销点之外, 还应采取多种形式营销方式, 打破单一宣传方式的局限。据笔者总结一年多从业经验, 主要有以下几种营销方式:
1、MBA项目推介会。
这是较常见的一种宣传模式, 好处是与目标客户直接面对面交流, 能切实了解生源需求, 做到有的放矢, 缺点是成本高, 受众受场地局限大。因为推介会租用场地、宣传费用相对较高。可能星级酒店确能提升MBA项目的档次和品位, 但对于规模较小的项目来讲不划算。这种宣传形式建议在高校, 通过学生组织, 成本低、受众广。
2、与企业协会合作。
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行业组织, 如企业协会、行会应运而生, 他们代表了业内企业的利益, 因此和众多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和联系。可以各个企业协会为媒介宣传项目, 这样的好处是渠道明确, 如目标客户是外企职员, 那么可以寻求与外企协会的合作。缺点是由于协会与各企业无直接隶属关系, 无法保证宣传彻底即时。可利用会员企业参与协会活动的机会不失时机地扩大项目的认知度。
3、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MBA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校友资源丰富, 且遍布各行各业。因此,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通过已毕业或在学学员推荐的形式扩大生源往往比广告更有意义。因为熟人的亲身经历远比广告宣传更真实可信。此外, 还有一种陪伴效应, 往往也会带来生源的扩大。申请项目学员往往希望叫上一两个好友共同学习以相互督促和进步, 从而形成这种陪伴效应。关于如何利用校友资源, 形式可以多样化, 如定期对已毕业学员进行“跟踪回访”以完善项目“售后服务”;还可以定期召开校友联络会, 召集已毕业学员以聚餐或集合形式多加沟通, 并以他们为媒介借机宣传扩大项目影响。
4、与语言培训机构或留学中介合作。
中外合作MBA项目特点是“不出国”的留学且对语言有一定入门要求, 因此可以寻求与语言培训机构和留学中介机构的合作。一方面可以通过他们为项目寻找恰当生源, 如出国未果或因某种工作原因要留在国内但仍希望体会国外教育的人员;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委托他们提升申请学员的语言水平也间接地为他们营造了市场。因此, 双方存在市场合作基础。
5、招生代理。
这是较为简单而实用的营销方式之一, 所需注意的是代理的实际资质水平以及合同形式确定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特别是佣金计算问题。此外, 需要对代理进行一段时间的试用与评估, 并对其进行统一的营销语言培训以明确标准统一的对外宣传口径, 避免宣传口径不一对项目造成不利影响。
6、媒体宣传。
媒体形式多样, 选择恰当媒体进行项目宣传, 是中外合作MBA项目应着实考虑的。此外, 作为合作MBA项目的载体是国内高校, 与国外私立院校不同, 不能像企业一样有雄厚的资金进行广告宣传, 因此必须有的放矢找到适合的方式。首先, 较为适合的是报纸、杂志, 其优点是相较于电视广告, 受众更明确, 成本更低, 较适合资金本不宽裕的高校;其次, 网络宣传也是不错的选择, 可利用专业性网络 (如研招网) 和学生论坛 (学生口碑很重要) , 费用较报纸杂志低, 受众更广泛;再次, 利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进行项目宣传, 如地铁站、公寓、写字楼电梯间等。可采用将宣传海报或资料放在等车或等电梯人可以看到取到的地方, 但前提是要征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总之, 对于中外合作MBA项目的营销策略, 应结合自身优势特点, 找准市场定位, 分析客户的需求, 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 在积极探索营销渠道的同时, 对各种宣传形式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从而找到最适宜的项目宣传方式。
洋MBA与土MBA的比较 篇2
费用比较
MBA是全球教育市场的大热门,因此学费行情只涨不跌。在2007年11月的一次国际MBA巡展上,英国Portsm—outh Business School打出的2008年MBA学费是1.4万英镑,约合21万多元人民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2008年MBA的学费为1.87万美元,约合14万元人民币。据了解,这在国外MBA院校当中属于中低收费。在欧美排名前20名的MBA项目里,学费平均在6万美元。综合来看,去国外普通商学院读MBA,学费加上生活费,两年的费用至少需要5万美元,像哈佛这样的名牌商学院,则高达10万多美元,相当于40万80万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在国内读MBA的费用则要低许多。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顶级MBA项目,学费也就10万元人民币左右,收费低的只有3万元左右,平均只相当于国外收费的1/10。
师资比较
师资问题是目前国内商学院教育的软肋。由于MBA在中国发展历史较短,中国商学院教授课本知识丰富,但普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对企业的了解远比不上国外教授透彻。
相比之下,国外商学院教授在MBA教学方面有更好的传统,他们有大量企业的研究和交流合作案例,在行业领域方面比国内MBA教授更懂一些。因此,中外商学院的教授在见识、实践的程度上有差别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把洋教授直接引进国内,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国内很多商学院忽视了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过程,没有把各个教授的教学活动作为一个群体整合起来。
商业环境比较
在商业环境方面,中外商学院各有优势,关键是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如果你将来打算留在国外公司工作,或是到跨国公司发展,那么国外商学院提供的成千上万个真实的跨国企业运作案例、国际化的商业环境,会更加有助于了解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培养你的国际视野。
然而从贴近中国的商业环境来说,国内的MBA更适合中国学生。因为在美国、欧洲商学院的讲台上,讲到中国的具体问题很少。很多国外留学生都感到,你可以在国外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国际化的商业管理规则,但回到国内你会发现,你在国外学的很多知识可能很难用到,你要重新学国内的一些规则。
学生互动比较
选择商学院不仅要盯着教授,你将来的同学也很重要。甚至有教授提出,一流商学院和普通商学院的差别,部分在教师水平上,关键差别在于学生质量。因为MBA教学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完成的。
国外商学院更重视MBA学生的组成。他们认为,MBA的学生能从教授那儿学到知识,但不一定能长见识,见识主要来源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商业管理者是杂家不是专家,每个人所带来的东西应该是多样性的,同学与你相似的越多,你学到的东西就越少。在美国的商学院中,国际学生占30%,但中国的商学院中,国际学生只有1%。
就业前景比较
教育是一种投资,投资都要讲究投资同报,功利性极强的MBA教育更是如此。对于多数MBA学员来说,最关注的莫过于自己为此付出多少,回报又是多少。
去国外攻读MBA,在付出三五十万元人民币的高昂费用之后,如果能留在欧美等地工作,所取得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据悉,加拿大MBA毕业,生的年平均收入在7万加元左右,约合50万元人民币,只需一一两年就能收回投资。然而从目前看,读MBA的学生要想留在欧美等国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中国人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尤其又是这样一个从事管理的行业。
mba品牌营销 篇3
一、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演进历程
市场营销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飞速发展。劳动力的分工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市场营销学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市场营销学演变为现代市场营销学,其应用从营利性组织扩展到非营利性组织。当今,市场营销学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得到广泛应用,与各学科紧密结合,涉及企业管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数学及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模式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该门课程适应市场发展和不断变革的商业模式的能力逐渐增强,日臻成熟。其发展经历了理论传授— 能力培养—差异化的特色教学三个阶段。
1、理论传授型教学阶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市场机制越来越完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日益凸显,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多元化。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国仍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教育核心仍以教师传授教材内容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也只是理解和记忆的程度。又由于市场营销学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兴学科, 我国对该学科的教学模式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所以对相关理论的实际应用基本上没有涉及;对于教学成果的反馈,基本上也是通过作业和考试的方式体现。这种模式虽然突出了教师在整个课程中的核心地位,有利于教师把握和控制教学的进度和质量,但却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开发,并且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造成知易行难。
2、注重培养能力教学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对“看不见的手”的重视,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大批的民营企业相继涌出。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企业逐步转变为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关注学历更强调能力,掀起了各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浪潮。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也开始逐步转型, 从开始的注重营销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市场营销能力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学习为基本。学生要想实现学习目标,必须采用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等方法;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必须采用新方法,通过参与、启发、 讨论和研究等形式,运用研讨法、案例法、拓展训练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该教学阶段强调师生间的互动,通过互动来激发他们的潜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
3、差异化教学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不同行业对员工均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要求,各大高等院校也开始围绕自身特色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了不同方向的市场营销教育。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也与时俱进,进入了差异化教学的阶段。 在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下,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提升,MBA专业硕士的授课教师更注重学生在特定行业或领域内将基本理论充分应用, 发挥理论的作用,提升自身的营销能力。
MBA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职业训练,特别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加之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迫切需要在应用中大放异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然而目前部分院校的MBA课程教育,尤其像市场营销这类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联系的紧密程度相对较弱。 这种问题的存在,既与我国现有教师一直以来强调理论教学的模式有关,也与我国MBA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有关。因此,必须对现行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强调差异化特色教学模式,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践调研、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力求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市场实践与商业活动当中,不断提升MBA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课程在我国MBA教育中应融合以上三个阶段的优势,力求做到:理论传授阶段,以引导MBA学员探索理论为主,打破传统教学中对市场营销理论的孤立记忆模式,从而使学员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达到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能力培养阶段通过训练MBA学员的沟通能力、运筹能力、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组织、领导才能的高级管理人才。差异化的特色教学阶段,应基于MBA学员丰富的工作经验,立足于中国本土和经济全球化的管理实践,结合各MBA培养院校的特色,采用灵活的方式教学,真正做到有效提高MBA学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市场营销课程在我国MBA教育中的定位
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通常定位为首先要向学生完整介绍市场营销的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生产、定价、分销、促销等市场营销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而该门课程在MBA教育中的定位,应该从所培养的企业高管和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两个群体出发,不仅要注重传播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应该注重塑造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思维以及提升中高层管理者的执行力。
1、塑造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思维
企业领导者决定了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学习市场营销理念,能够全面地把握行业格局,动态地监测市场变化,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源配置,更好地定位营销在企业中的位置,培养一种具有国际化视野并不断开拓创新的新思维与能力。
(1)培养企业领导者把握全局的能力。企业领导者作为整个企业最高层的管理者,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部环境尤其是瞬息万变的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市场营销学将顾客作为核心,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和满意度,从而使企业很好地与市场相融合并服务于市场。通过对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能使企业领导者具有一种大局观,以一种互联互通的全局观角度看待企业的未来发展。
(2)重新定位营销职能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的基业常青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市场营销能力又恰恰成了创新的驱动力,企业营销能力是影响企业领导者创新欲望的客观因素之一。市场营销课程采用的是理论与项目实战教学、本校教师与企业专家联合教学、实习基地现场教学和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系统地对市场营销学进行学习,可使企业领导者对企业这一核心职能产生新的认识, 形成一种专业的营销思维模式,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创新。
2、提升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执行力
企业中层管理者在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将决定着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市场营销课程的深入实践为中高层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市场视角看待企业发展,执行企业领导者的战略安排。
(1) 满足中高层管理者所处的行业特点和其自身发展。MBA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精英”,意味着拥有专业的能力、领导者的胆识、高尚的素质和品德。为不断迎合管理者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市场营销学科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科学设计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管理的行业特征和工作特点自主选择市场营销学的专业发展方向,使中高层管理者更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工作之中,满足其对于特定行业、特定岗位、特定管理者的个性化发展。
(2)培养中高层管理者的创新思维和专业化能力。市场营销学强调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以满足顾客满意度为根本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形成一种专业的思维模式,使中高层管理者在面对员工、面对顾客时用专业的角度、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三、结语
mba品牌营销 篇4
本人是基层支行的一名普通风管干部,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营销战线的同事们,如何更好的配合前台工作,在营销工作中加强风控管理,并通过有效得当的风控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和提高收益是我一直既感兴趣、一直处在进行时的、同时又涉猎不深的课题和领域,故得知自己获取本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几乎欢喜若狂,带着一颗虔诚和求知的心来到到了久违的课堂。
时间稍纵即逝,五个多月的学习转眼即告尾声。这次学习历程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经受锻炼、增长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深受教育启发的一段难忘经历,感谢交大协进管理学院的精心组织,感谢众多明星讲师的倾心讲授,感激总行培训中心和公司金融部给予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感激支行领导的推荐。回顾这段学习历程,我感触颇深,现将本人学习情况及学习心得分几个独立的篇幅和维度汇报如下:
一、职业经理人塑造篇
薛维舟老师告诉我们:职业经理人,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从事企业高层管理的中坚人才。他的职责定位是以其良好的职业境界、道德修养、专业管理能力,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帮助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而把企业不断推向前进。
课后,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思考题目: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或者是一名职业人)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境界?应该在企业里面扮演怎样的一个角色呢?
我认为:
首先,职业经理人必须敬业、忠诚、具有明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职业经理人在具备专业水平、管理经验、创新意识等基本素质的同时,职业道德尤为重要。敬业、忠诚、责任感这些都是对职业经理人品德的要求。职业经理人所肩负的担子是非常沉重的,但支撑他们的不是名誉,也不是利益,而是责任,是面对员工的责任,面对企业、投资人的责任。这种责任会支撑着经理人一步一步走下去。同样,忠诚是职业经理人很重要的一个品德,要忠于自己所选择的事业,忠于自己的企业,只有建立在这种忠诚的基础上,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扮演称职的角色。
再次,职业经理人必须具有足够的管理艺术、领导水平和组织才能。
职业经理人对处理各种疑难问题的穿透力要很强,辐射范围要广。特别是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能准确地抓住问题的要害,善于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理出头序,对上对下都要有很强的穿透力及辐射力。做管理工作,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人是有思想意识的,也是最难管、最头痛的,通人性、讲道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和信任人,看到每个人存在的价值,重视员工的作用。
再次,职业经理人必须是一名拥有掌握相应知识的学习型人才。两层意思,职业经理人必须是知识型的,而且是不断学习、善于总结和提高的人才。对本专业领域里的知识在广度上有足够的掌握,深度上也有足够的认识,有足够强大的知识外延。
职业经理人必须在道德和专业两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准,另外,自信、谦虚、诚信、亲和力也是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照自己,我离上述自己给出的答案差距甚远,我想这一定会是一个艰难的、渐进的过程,但我注定会努力向一个更加优秀的“我”迈进,我会以更高的标杆激励我,致力于打造一支支行内部的“明星团队”,为支行实现各项经营业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二、综合能力提升篇
在交大协进的课堂上,多位老师告诉我们:综合能力提升的提升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初步统计,我们学习的能力提升课程有卓越谈判技巧、EQ管理艺术、商务演讲与呈现技巧、战略思维和方法等。
上述的每一个课程都很精彩,对我目前从事的工作都大有裨益。卓越谈判技巧课程(张天语老师主讲)太棒了,这门课程也有效的和以后的大多营销课程进行了有效衔接(如商务演讲与呈现技巧、战略思维和方法)。正是通过这门基本课程,我了解到:谈判前的准备技巧(找准银行目标客户、了解谈判的思路、做好相关计划等)、谈判礼仪、接近客户的技巧(电话拜访客户、直接拜访客户等)、开场白的技巧、询问与倾听的技巧、产品展示和说明的技巧、处理客户异议的技巧、临门一脚的技巧。与此同时,这门课程还涉猎了部分专业销售技巧(包括人际沟通技巧、演讲技巧、谈判技巧、冲突管理等)和渠道管理、大客户销售管理、区域销售管理、销售团队管理等。
有了张天语老师的课程作铺垫,商务演讲与呈现技巧、战略思维和方法这两门课程就显得如鱼得水。随着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商务交往的日益频繁,演讲口才和沟通能力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银行授信条线的工作人员,良好的口才与管理沟通能力更是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战略思维和方法这门课程在一开始我觉得有点青涩难解,但是随着老师授课主线的逐步铺开,运用哲学的思想,通过思维抓到两头,即目的和现实,以及通过一系列最优最基本的手段解决现实和目的之间的一系列矛盾的方式方法。
EQ管理艺术告诉我:情感智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一是了解自我,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二是自我管理,能够适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当适度适时地表现出来;三是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四是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五是处理人际关系,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情商是一种能力,情商是一种创造,情商又是一种技巧。既然是技巧就有规律可循,就能掌握,就能熟能生巧。只要我们多点勇气,多点机智,多点磨练,多点感情投资,我们也会像“情商高手”一样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氛围和交际圈,创造一个更好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综合能力对于一个现代职场人来讲尤为重要,综合能力也不是简单的能一蹴而就,其实答案老师早就告诉我们,无非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
三、营销能力培训篇
终于盼来了本次研修班的主课:银行服务营销、量化年度营销计划制定与实施、大客户营销的核心策略等核心课程。
通过上述课程,我了解了新的财富环境与顾问式客户营销方式、客户关系管理(选择顾客、争取顾客、保有顾客、发展顾客),掌握了顾问式营销技巧、相关问题的问话技巧、发掘需求的技巧、解决方案提供与认可、客户异议处理与获取承诺技巧、顾问式客户营销与开发技巧、客户导向营销计划技巧等。
在实际工作中,我觉得上述课程对我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作为一名基层风险管理人员,我在审查辖内授信业务的同时要承担大量的贷后管理工作,在参与贷后管理工作中,客户经理的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手势,我往往会心领神会,相互协作、配合默契,有效地实现了联动营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彻底改变原来的营销和风险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挖掘了相关贷款客户的潜力,获取了同事们的好评。与此同时,在授信方案的选择上,我在既定方案合规、风险敞口最低、能够有效控制借款人的现金流或有效资产等前提下,主动从营销的方面考虑问题,如:是否可将借款人大部分结算归至我行进行?是否可在我行开立代发工资户?可否将借款人关联企业转至我行开户、结算?可否······
四、感悟回顾篇
最后的感言还是要留给交大协进管理学院的老师们、教授课程的众多讲师们、总行、支行的领导们。五个月的时间是短暂的,我们也
即将结业,但这结对不是终点,恰恰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我这一个对营销仅仅有朦胧感觉的门外汉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但我对营销的许多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许多知识面理解的不深,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实战经验较为贫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银行业的竞争会停留在人才的竞争,其中包括营销人才和拥有营销技能的其他专业人才之间的较量。既然认识到了以上弱点,我认为今后改进的方面有以下两点:一是继续加强学习与营销相关的知识,与目前自己从事的风险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二是加强实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与专业营销人员的配合,加强对客户尤其是授信客户的综合回报的挖掘。
“时间短暂,课程经典,内容精辟,适合实战”,这是我对本次课程班的印象。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力争为我行的经营发展和业绩发展发挥我的一份微薄之力。
金山支行
戚明敏
成长企业“看”MBA 篇5
[发难]
* 中国MBA还不成熟!
李晓光(人大商学院职业中心主任):MBA发源于美国,已经有80到100年的历史, 他是一种培养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的“项目”,和以往管理学硕士相比,更侧重于实务。而在我国,才不过仅仅10年而已。他是一种新生事物,他的发展目标和趋势是在市场经济下与企业形成一个平等的、互利的、双赢的关系。但由于整体是初级的,产生的人才可能和迅速变化的市场有相当的差距,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案例基本是照搬欧美,是不是适应中国的战略尚存疑问。
郭凡生(慧聪集团总裁):现在的MBA教学,我觉得,比较落后。凡是你们能讲到、想到、和学到的事情,在企业里,一个经理只要做到三年,他都非常清楚。
卢铿(华新国际集团总裁):哈佛的MBA有两个优势,一个优势是案例式的教学,就是你在学校两三年学到的东西,可能会超过你在社会上20年学到的东西,这是哈佛这种教育方法的一个结果。还有一个是他的人才层次的优势,哈佛大学的MBA今后就是未来世界中大公司、商界甚至政界的一些重要的人物,一般人是拿不到的。我不知道现在人大MBA,中国MBA是不是能够达到这种水准。
陈斌(大陆希望集团总裁):这个跟我们教育产业的内容分不开。学理论,学案例,但不能在很短时间学会分析,学到东西。我也是MBA的顾问,但是我对教育学可能有些看法。现在教育学,很多仍然以学院派为主。而我认为,MBA的教授应该是企业家,不应该是教授。
MBA——不成熟,源于企业环境的不成熟!
如果说中国的MBA与国外的有什么差距,那就在于我国企业市场的整体环境的不成熟。实际上美国的全案例教学,是基于它的学生大多来自成熟大企业的高层,在这种企业中,他们有可能在工作中获得充分的经验,从而可以理解全案例。而中国的案例法教育只占到整体教育的1/3到1/2,为什么?这要取决于现实的学生理解力、管理理念和经验以及原来所在企业的层次和他所处的职位,学生本身同国外的学生并没有本质上的能力差距。企业在这一点上从企业的文化、发展程度、企业家的理念和素质方面讲,对于所谓的"MBA不成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成长企业不成长!
李晓光:目前的成长企业缺乏一种竞争环境。所谓的中国一流却并不一定就是世界一流。他们大多数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上,而只有少数的企业开始了资本转化为知识、机械转化为电子、国内扩展到国际、Manager发展到Leader(创新代理人)的进程。
MBA : 企业的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质化倾向很严重,比如说做轴承,而在你的周围可能会有六、七家企业同时在生产轴承,而每个厂都无法做大;另一种情况,就是企业资产也许是一个亿或者更多,但突然发现生产能力贫瘠了,再怎么努力也做不上去了,也就是所谓的"高原反应"。分析一下,前一种情况肯定你的核心竞争力有问题,后一种可能是管理体制有问题,如果你的管理体制不转型,确实会停滞不前甚至下滑。
另一方面是整个市场机制的问题。同国外相比,竞争在国内很小,成长企业可能并没有遇到特别的困难。但现在WTO来了,国外大企业一手拿着资本,一手拿着知识产权和管理大棒进来以后,这种竞争同以往的小风浪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这个时候,你的企业已经受到了压制,如果不适时转型,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企业——我们在迅速成长,只是你不了解!
郭凡生:你对慧聪的业务确实不了解!两年以前,我们从别人手里抢奔驰汽车,单子总额就非常大了。去年我们的一个单子是从IBM手里抢的,总额度已经是40万!而且一个单纯做浅层次信息分析的公司,最大的信息服务商是不会给你投资的!所以,业务无大小,商户无高低,我觉得这一点是一定要搞清楚的!
[对战]
* 企业——MBA眼高手低!
企业的发展需要实用型人才!中国的MBA,首先所处的环境及教育水平决定了他的知识面的狭隘。其次,普遍的工作年限、工作经验的不够丰富,在招生的对象日益年轻化的现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EMBA、IMBA、MBA进修班的共存,与其说是MBA教育的迅速普及,不如说是MBA的水平鱼龙混杂!很多MBA去商学院读书前并没有丝毫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理念,甚至一个普通的管理者所需要的三种技能它都不具备。去学习MBA为什么?为了争取那令人艳羡的地位、荣誉,为追求那高高在上的白领薪酬!而毕业后,到企业工作前,挑三拣四,挑肥拣瘦。但事实证明,他并非比那些在某些领域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的硕士、博士更能胜任挑起企业大梁的重任。这不得不令企业家们对MBA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虽然并不排除少数优秀MBA的存在。
MBA——我们是千里马,但你不一定是伯乐!
我们MBA绝对不是贪婪的。尤其对短期利益并不是要求很强烈。当一些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看重的更多是长期利益。我们到你企业中去,今天我去,不是说我来了你就要给我年薪十万百万的。你可以把我们当作普通硕士,给我们基本待遇,我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追寻自己的地位。我们到企业中去,你看看我们能给你们企业带来什么东西,我觉得这个意识不成问题。我们并不是像很多企业家所说的眼高手低,其实我们眼是高,我们看的是什么,我们看的是远,我们站得高看得“远”!看到你的企业有长远的发展,或者你的企业通过我的努力有可能在我手里发展的很好,给你的企业创造价值,从而你的薪酬制度、企业文化可以为我们而调整,我们才可能会去你的企业!
* 企业——“我不要现在教育的MBA!”
郭凡生:就我本身来说,如果可能,我会从内部培养MBA。当内部培养确实供应不上的时候,我从外面找MBA。我们更多是从大学招生,我们要从一般大学中去招学生会主席和团委书记,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做法。黑龙江商学院三任学生会主席都在我们这儿,事实证明都做的很好。我认为现在我们从大学招现成的MBA,对于公司的人才战略来讲,是不合适的。
什么时候合适呢,等中国的MBA把教育真正地能够很贴近企业的时候,我们会直接考虑这个问题的。慧聪是一个研究型的公司,我们公司博士就有一大堆,这些高级的人才出去讲课,是具有很强阵容的。
陈斌:一个企业内部的人才,第一是培养,第二就是引进,那么MBA既可以培养,也可以引进,就我们公司而言,希望集团几乎没有应届毕业的MBA的。为什么呢?可能跟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特别越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越不用。为什么用往届的呢?他知道什么叫困难,什么叫失败。好比说,我们打算收购清华大学的一个公司,这个公司是高科技公司,跟我们谈了几次。最后,我们决定要收购它。它的老总也是博士,他说,陈总你看中我们公司什么?我说你们开发的产品是不行的,不可以的,他跟我们做同行,他也知道。我们的理由是看见了你们的失败。因为我们开发人员、研究人员,想的是做产品,不是做商品。商品跟产品不一样,企业开发的产品就应该转化为商品,所以我说我看见了你失败。你知道怎么去开发产品和转化为商品。所以这就说明企业用的人跟一般的学校和研究单位用的不一样,关键看你有没有能力,你是MBA、你是博士、你是中学生,(到我们企业来)问题都不大,我们企业的老总有高中生、有博士后,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一点根本没问题的。
好比我们华东公司的总经理比在座的很多人还小,23岁就做总经理,我们的总厂的总经理73岁了。所以说我们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选派员工的时候,有统一的标准。这个时候不管是MBA也好,或者其他的人,都按统一的标准。如果你有能力,你就会脱颖而出。
MBA——“你不需要不代表所有,现在不需要,不代表永远不需要”。
MBA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的程度,要继续发展的话,急需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理工科背景、又懂管理的人才。MBA恰恰就是顺应这种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他很适合现在由小到大的成长企业。另一方面,MBA学生大多在入学以前已经做到中层以上的位置,对发展有了概念的认识,毕业以后为什么会给他们这么高的薪水,肯定是他们物有所值。而且就数量而言,中国MBA还远远不够,每年需要30万人,但教育只能提供几千人。
从大的方面讲,战略决定于环境,环境发生变化,战略就发生变化,企业结构就发生变化。人才结构是企业结构的一部分,如果继续发展,规模扩大,企业的管理群会急剧增加,它的协调能力会下降。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规范化的整合。
中小企业,一般没有比较长远的规划,历史也不是很长,非常年轻,他只需要工科和技术人员就可以运作。因为他规模不是很大,如果让MBA来的话,就像把飞机的发动机安在拖拉机上一样,效果不会好。
就像慧聪,他不需要MBA不代表所有,现在不需要,不代表永远不需要。入世后他就一定要转型。既而会造成高管人员不够丰富,需要“空降兵”,一个多元化公司要想提高抗风险能力,管理层就一定要多元化,不能是“近亲繁殖”。并且如果你的竞争者使用高级管理人才,你仍然使用低级人才的话, 是不行的。慧聪在国内没有竞争,他觉得这样发展已经可以了,他不需要。但以后竞争加剧后,公司内部出来的人相对于外面经历过大风浪的人可能就弱一些,不改变人才观念的话会遇到更大的问题,思维和视角会受到限制。
[选择]
* 企业——“我们看重的是素质!”
卢铿:MBA 作为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不是个人的行为,创业一定要认识自己,同时还需要你怎么去认识别人,组成一个团队。所以在认识自己方面,要有创新力、公关力、应变力这三个素质。这是社科院的副院长,中国管理学院院长刘基先生,在跟我一次谈话当中,提到的中国管理学院培养MBA的三个基本素质。
第二,法制力。很多人很能干,但是他不懂规矩,像沈阳的木马集团的两个人都是非常能干的政府干部,但是他们不懂规矩,所以最后出了事情。
第三,需要一种国际适应,国际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国际的语言。国际语言有两个:一个是语言方面的问题,这种语言就是外语,还有一个基本的素质就是IT语言。
第四,就是文化的共同力,包括中外文化、地域的文化、结盟的文化,企业内部的文化,这样对内形成了强有力的凝聚力,对外形成了一个优势的竞争力。
第五,就是敬业精神。什么叫做生活的保障?两点:一是能力,二是好的工作态度。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也有好的工作态度,那么他就不可能没有生活保障,所以敬业精神非常重要。
第六,要有一种企业家创业的精神。您也许今后是一个企业家,也许是经理人,这两种人有很大区别,不是两种职务的区别,是两种素质的区别,两种心态的区别。我觉得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它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创新的精神,尤其面对今天这样一个,需要创新才能成功的时代的时候,这种创新精神非常重要;第二个组成部分是风险精神。企业家是需要冒险的,在你该冒险的时候,有这个能力去冒险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冒险精神,否则你这个企业很难成长。所以余秋雨先生写上海人,他说上海人做经理人可以做到世界最高水平,可以去做最大的最优秀的公司的总裁CEO。但是他说很奇怪,上海人缺少老板。为什么?就是上海人比较谨慎,比较保守。上海人有很多是非常成功的经理人CEO,但是缺少真正有成就的老板,我觉得风险精神在制约着他;第三个是创业者精神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受能力。当你的事业做到一定水准的时候,一定规模的时候,你会面对里、外、上、下,各种各样的压力。那么我觉得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你必须是企业的一个压力中枢。
第七,你在新时代需要新经济头脑。最重要的就是面对电脑和互联网技术,对所产生的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第八,审美的意识。今天很多学校可能还没有太重视这个方面。为什么大连的市容那么美?实际上是他们脑子里面已经想出来,有这么一个审美意识,所以它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前进。美学思想就是哲学思想当中一个最高的境界。
第九,你要有积极心态理念。比如合群,正直无私、创新务实、坚强信心等等,作为一个经理人或者一个创业者来说,这种心态将是最重要的。
MBA——商学院培养的不是军队!不能为MBA严格的定义素质!
所谓的"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的素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认识。中国所谓的培养职业经理人的“黄埔军校”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你要严格定义职业经理人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有非常浓厚的个性化色彩!每个人都是个性化的,一个商学院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它培养的不能是一支军队,不能把MBA当作只知道严格按照命令行事的傀儡!因此,MBA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不是企业说了算,不是商学院说了算,也不是MBA说了算,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MBA——“我们需要实现价值!”
现在,企业对MBA不了解,企业家缺乏文化底蕴、高层素质。企业家有产权,他是发号施令的,职业经理人要受到限制。比如吴士宏从IBM到微软,其实她这样的层次,薪水对她没有诱惑。为什么微软能够把她挖走?无非就是给她圆一个能够做企业家的梦。但现在她的梦还是不能实现,为什么?因为中国企业家能够放手让职业经理人成长起来的空间还没有成熟,中国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赖以存在的足够空间,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市场也没有产生对职业经理人的优胜劣汰,它只是一个慢慢发展和培育的过程。他需要管理咨询等完善的制度,只有制度完善后,企业家才能授权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手中有了授权后,它才能做事。这就需要企业的各种制度越来越透明、明晰和公开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的作用。
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其实他对MBA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非常渴望的。为什么?它们都希望从一个个人化的公司向公众化的公司转变,它们都希望上市。因为不光能带来资金,而且透明度提高,公众的信任也提高,如果一个企业想做大的话,它可能需要不只一个职业经理人,而是一茬儿的职业经理人来做这些事。而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层次是不同的。一个好的企业它要为我们创造环境,企业与MBA的融合是需要双向努力的。我们很努力,但很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MBA的价值,所以没有为我们创造相应的环境.
实际上,我们毕业后,直接作高层的是很少的。当我认为你的企业三年以后会有发展,我会愿意做中层的工作。 如果企业从事的是有前途的业务,企业文化很好,结构、管理很恰当,我甚至可以不拿工资。因为这样的企业能迅速提高我的个人素质、个人战斗力。或者企业家有很好的素质、魅力,让你觉得团队有动力,他能把工作和生活融到一起,我觉得也是愿意到这样的企业中去的。
所以,我们需要企业提供三种条件:薪酬制度,企业文化和锻炼价值来实现我们的价值。
企业——你看得见价值么?
中国有三十多个省份,你除了直辖市和开发区还看得见别的地方么?中国有99.5%的中小企业,除了大企业你看得见二线和三线么?中国有民营企业、乡镇企业,除了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你看得见其他么?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吧!MBA你所谓的可以让你实现价值的地方在哪里?难道一个二线民营企业以五十万年薪聘请你,你却选择了北京的大公司,就是你的价值所在么?乡镇企业要发展,迫切希望你到他那里去,给你发挥才干的机会,不是让你实现价值么?到底是价值观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价值观!
李晓光——“我们要为企业和MBA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从历史角度看,企业家同时又是经营者的企业不可能做大。要做大就需要代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并有创新力的高级管理人员--MBA,他们能够做大所有者不能做大的项目。
诚然,现在中国的MBA教育尚存欠缺,似乎并不能满足所有企业的一切需要,因为它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也不是什么救命稻草,而是锦上添花。
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企业在以后会更多地出现这种国际水平的MBA,那我们就需要更好地接触和沟通。MBA走入企业,提供方案,负责管理,企业反过来将信息反馈过来,这样形成一个联系网,通过这张网,我们了解企业需求,了解市场动向,然后逐步改善教学,将MBA真正地建设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人大全。
而我们,教育者,就是企业家和MBA之间的一座彩虹桥。
mba品牌营销 篇6
关键词:MBA,互动实践教学,MBA教学改革
管理的本质在于实践, 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 不联系实践就没有生命力[1]。作为工商管理研究生学历教育, MBA不是一般化的职业培训, 而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卓越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社会和企业对MBA的评价是检验和衡量MBA教育效果的标准, 因而, 加强教学培养过程中的互动性, 了解学员的实际需求, 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MBA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MBA互动实践教学的提出和界定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 互动实践教学一般认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以实际操作为主, 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2]。以操作性、实验性为其特点, 没有凸显出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MBA学生一般具有至少三年工作经验, 有的学生甚至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大部分学生并不缺乏工作实践的基础, 但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视域的限制、机制的束缚等原因导致MBA学员迫切需要新的突破。在更高的平台,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借助于系统化的培训帮助学生对所获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 以更好地利于职业生涯的突破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是MBA互动实践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在中国MBA教育发展的二十多年中, 关于MBA互动实践教学的研究也在逐步推进。安徽财经大学刘福成等人的《MBA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文, 尝试构建MBA实践教学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及计算其综合评价值, 对MBA互动实践教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重庆大学罗兵等人的《MBA教学应加强现场课教学环节———以“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为例》[4], 南开大学姜卉、戚安邦教授《基于经验式学习的MBA伦理领导能力提升模型》[5]等文章研究了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互动实践的方法和经验。中山大学王帆等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性课程探索———以中山大学MBA为例》介绍了中山大学在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对实践性、整合性课程开发的情况, 探讨了学校教师、MBA学员与企业三者互动在MBA教学过程中的探索[6]。MBA案例教学法是目前实践教学中采用最普遍的方法, 有关案例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 主要集中在案例的设计、实施、使用过程和方法、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1) 。综合以前关于MBA互动实践教学研究的成果来看, 理论上集中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评, 内容主要集中在具体课程和方法, 欠缺对MBA互动实践教学的整体研究。借鉴郭水兰的《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所提及的观点:从学生的实践来看, 一切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 包括融入自己思考的听课、自学、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包括理论问题) 、参加讨论、辩论、进行社会调查、从事科技服务、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活动等, 都属于实践教学范畴[7]。从MBA培养和教育的过程出发, MBA的互动实践教学亦可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等三个层次。同时要重视理论学习在MBA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把握好管理研究的科学性与管理实践的艺术性二者在MBA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统一。
二、苏州大学MBA互动实践教学的探索
作为全国第五批MBA获批院校, 苏州大学自2004年开办MBA教育以来, 积极探索MBA的教学规律, 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整合课程设计, 从校内外选拔优秀教师, 充实MBA教师队伍;充分利用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适应市场需求, 注重培养学员的管理实践能力;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MBA品牌教育;同时不断规范MBA项目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 推动MBA教学改革, 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经过十年的发展, 苏州大学MBA项目在同类院校中规模较大、培养模式稳定而开放、教学管理过程控制比较规范, 在苏南地区有较大影响, 是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项目。
(一)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与实践
从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来看, 我们对实践教学的内涵偏重于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硬实践”, 而忽略了“软实践”, 即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8]。大部分MBA学员并不缺乏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 而是在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能力方面需要提升, 因而在MBA教学中, 强调理论教学渗透实践教学的成分,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互动性、研究性和案例分析等内容是MBA课堂互动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MBA教学改革过程中, 苏州大学MBA中心制定了相关规章, 要求MBA任课教师明确培养目标, 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组织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研究生参与教学活动, 相互讨论, 教学相长。在运用案例教学方面, 在管理学、会计学、运营管理、营销管理等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 任课教师一般会选取有针对性的案例, 贯穿课程, 并要求学生以课后作业的形式, 形成案例报告。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在学习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回顾优秀案例的同时, 对自己的具体工作进行系统的思考, 并形成文字。学生相互讨论, 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既有利于提高学习氛围, 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的战略思维和决策执行水平。课程的案例教学和研究立足开发苏州和长三角的本土案例, 是苏州大学MBA互动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之一, 对于苏南地区本土管理案例的积累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课堂外校内的互动实践性活动
举办具有知识性、竞技性的校内MBA互动实践活动, 是丰富MBA学生的课外生活, 活跃第二课堂的重要举措, 也是MBA互动实践学习的重要环节。苏州大学MBA班级较多, 规模较大, MBA互动实践性的活动丰富多彩, 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形成跨年级和班级的全体MBA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的活动主要有案例大赛、创业大赛和东吴MBA大讲堂等。
案例大赛通过对社会经济热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高度模拟现实商战, 是对课堂案例教学的补充和检验, 能够很好地提升MBA学员的综合分析与决策能力。苏州大学MBA中心于2013年承办了第一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华东二赛区的赛事, 在赛事筹备过程中, MBA中心组织了校园突围赛, 由一二年级的10个班级代表队组队参赛, MBA中心精心准备了5个案例。均与MBA课程和学生管理实践相关, 分别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财务与薪酬管理、质量管理、金融管理等方向。两支代表队共用一个案例进行PK, 学生拿到案例之后, 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 加班加点, 举全班学生的智慧进行研读、分析、解构、成文。在比赛中, 各组选手进行充分的论述, 相互激辩, 回答选手和嘉宾的提问, 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为所有MBA学生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知识、思想和智慧的盛宴, 同时, 通过活动, 班级同学之间、不同的班级之间加深了交流, 班级凝聚力也得到提升。
在华东二区区域赛事中, 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的10支参赛队伍齐聚苏大, 以组委会限时给定的两个参赛案例为研究对象, 选手们从企业发展战略、人事、财务、技术支撑等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等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双方针对对手犀利的观点和提问, 进行了交锋和辩论, 台下的后援团与观众参与的气氛也很活跃, 与台上的选手就案例相关问题展开交流和对话。选手们精彩的陈述、默契的配合、激烈的讨论和评委们独到的点评, 使本次赛事令人激动和振奋。赛事使学生加强了与校外同学的交流、碰撞, 提升了苏大MBA在华东地区的影响力, 进一步体现了学生的参与、互动和实践对于提升MBA培养效果的重要作用。
(三) 校园外与企业互动实践的拓展
MBA校园外互动实践活动, 是对理论课程和校内实践教学的拓展。苏州大学MBA中心积极推动MBA培养方式“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 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和互动, 积极推进企业导师制, 企业导师一般聘请相关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或董事长, 参与MBA的培养, 并对MBA学员的实践工作、学习和创业活动进行指导, 目前已经聘请了近二十位MBA企业导师。MBA中心也与部分企业导师所在的企业建立了MBA实践教学基地, 不定期地派MBA教师和学员赴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习, 推动校外MBA实践教学的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推动, MBA校外互动实践教学取得一系列的成果。如营销管理课程在教师的组织下赴洞庭山开展体验式营销教学和实践, 学生用一天的时间赴洞庭山水源地实地考察, 与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交流, 学习他们的营销策略和企业发展的战略。运营管理课程赴昆山沪士电子参观生产现场, 由组效部门负责人和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工厂生产工序和精细化的管理流程, 学生就运营管理的相关问题与企业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管理学课程深入上海大众和博士汽车零部件工厂, 技术部负责人和人事经理就本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人事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同时也介绍了企业在品质管理、生产管理和人事管理方面的举措和创新。学生现场感受了上海大众和博士公司车间的标准化管理与操作流程。管理经济学课程深入锦溪古镇, 与锦溪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就古镇旅游发展的前景与局限性进行了交流。企业伦理与文化课程赴常熟波司登, 学习企业在名牌培育、市场战略、国际化运作等方面的经验和传统成衣行业在时尚理念的导入、管理模式的创新、文化价值的认同等方面的努力;赴吴江亨通集团进行实践教学, 亨通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向师生们详尽地展示了亨通集团的产品、创新技术、战略布局和企业文化, 亨通集团副总裁也专程赴苏州大学为MBA学生分享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三、MBA互动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提高MBA课程互动实践教学的校企结合度
MBA实践性的互动教学并不等于学员在具体工作中的实践。从事具体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性比在课堂的案例学习和课后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多得多。企业是人才的需求方, 因而加强商学院与企业的合作, 将企业的项目和资源引进课堂, 让企业参与商学院培养的过程, 有利于明确培养目标, 有助于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强调MBA互动实践学习的重要性, 一方面要师生互动, 学习而不是复制成功者的经验, 分析而不是判断企业案例的得与失, 深度考察、探讨企业经营发展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企互动, 提高学员与企业实际工作的结合度, 通过校企的合作和课程的设置, 让学员参与企业运作, 让企业家参与课程教学, 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 敦促学员们努力把握企业经营发展的规律, 培养MBA学员适应环境、应对变化的能力, 提高MBA学员的管理能力和持续改善管理绩效的能力。
(二) 建立MBA互动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
MBA互动实践教学改革涉及多方面的联动, 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学员积极性的调动、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拓展等。建立MBA互动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机制, 需要加大对MBA办学的投入, 配备高质量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资源, 开发与维护商学院与企业的双向合作, 提高MBA教学和行政管理的效率。这就需要在注重MBA教师学术水平提高的同时, 增加MBA教师的管理咨询和实践的经验, 提高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联系, 把握各个行业发展和变动的趋势, 以更高的理论视野和更务实的实践经验指导MBA学员实践学习的开展。MBA院校要为互动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加强院校与知名企业的互动和联络, 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 推动MBA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和合作的开展, 吸引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到MBA课堂授课。要建立MBA互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以学员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调动学员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把MBA学员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运作结合, 让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考核, 整合课程的考核标准, 增加实践和调研报告在课程评价中的比例。加强MBA教育过程的管理, 不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切实提高MBA学员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提高MBA互动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加拿大]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而非MBA[M].杨斌,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8]蔡则祥, 刘海燕.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J].中国大学教育, 2007 (3) :81-82.
[3]刘福成, 等.MBA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 2010 (12) :163-166.
[4]罗兵, 等.MBA教学应加强现场课教学环节——以“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 (1) :40-43.
[5]姜卉, 戚安邦.基于经验式学习的MBA伦理领导能力提升模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2) :52-56.
[6]王帆, 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性课程探索——以中山大学MBA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 (9) :9-12.
江苏大学MBA 篇7
江苏大学于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有MBA学位授予权的试点院校,2004年开始在全国招生。截至2007年底,学院累计招收MBA学生近四百人,并连续三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MBA学生。此外,从2004年起受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委托定期举办"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才MBA课程研修班",为江苏省民营企业培养了两百多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江苏大学MBA课程的师资队伍由工商管理学院专职师资、校内其他学院师资、兼职的企业家和聘请的外国专家组成,并与国内外一些教育机构及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从而为学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环境与就业机会,帮助学员提高管理技能,广交商界精英,规划职业生涯,提升综合素质,实现人生目标。
mba品牌营销 篇8
关键词:校际课程共享,MBA联盟,因子分析
一、研究背景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研究生教育有所不同。MBA需要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实务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由于其对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需求,因此这就对师资力量和课程服务与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很多学校均开设了MBA相关专业,但由于师资、硬件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难培育出具有竞争实力的MBA毕业生,因此MBA课程的校际共享势在必行。
二、研究设计
根据MBA课程的特点,我们选取联盟平台、课程实施、课程师资三个方面作为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解释变量,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潍坊面授班四所大学MBA学生对管理信息化校际共享课程的满意度数据。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针对管理信息化课程,本文选取了山东半岛MBA联盟的三所学校——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潍坊面授班。由于中国民航大学MBA在此门课程中也聘请了相同的教师进行授课,因此我们将中国民航大学的问卷调查数据与其他三所学校进行整合处理和分析。笔者认为,具有地域化差异的样本选择对研究的准确性有所助益。
我们通过在线问卷系统开展调查,并收回了146份问卷,其中中国海洋大学42份,青岛大学38份,中国海洋大学潍坊面授班31份,中国民航大学35份,整体来看从不同学校得到的满意度数据分布较为平均。
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被调查者对MBA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第三部分是对改进MBA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建议。其中满意度调查共设置了13个指标,具体指标与描述如下:
课程邮箱(X1)课程社群(X2)联盟性非学术交流活动(X3)联盟性学术交流活动(X4)5.选课方式(X5)课程时间安排(X6)课程作业(X7)考核方式(X8)知识点新颖程度(X9)案例与实践结合(X10)课程案例契合度(X11)课程师生互动(X12)教师学术水平(X13)问卷中有关教学满意度的选择题采用的是5级李克特量表(Liker-scale)进行测量。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取影响MBA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满意度的因子。
(二)MBA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满意度因子分析
1.分析过程。因子分析是降维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对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通过导出非观测综合变量去描述原始的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首先,我们通过KMO和巴特利特检验问卷中的13项指标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表1中巴特利特的球形检验统计量为969.064,对应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为非常显著,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为0.806,与1比较接近,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指标可知原有的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结论及分析。通过表4旋转后的成分矩阵中我们不难发现,X9、X10、X11、X12、X13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F1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MBA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课程师资力量。MBA教育有别于普通的学术型硕士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需求性和知识实用性等特征,并且MBA教育面临的人群很大一部分均属于具有较丰富社会阅历的在职人士,且学费较为昂贵。因此学生对教学师资具有很高的期望,可以说学生对于师资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门课程的成功与否。校际课程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某些课程上的师资短板,对MBA联盟内的课程师资进行满意度评价,对校际课程共享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X5、X6、X7、X8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F2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MBA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整体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指的主要是指在MBA课程从选课到结课之间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是MBA教学的主体内容,其中选课方式、课程时间安排、课程作业和考核方式是学生课程实施过程中息息相关的度量指标,适合用来进行满意度评价。
X1、X2、X3、X4在第三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F3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MBA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联盟平台。这里所指的联盟平台并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平台,这个平台既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非学术交流的平台,既包括线上平台,也包括线下平台。课程邮箱、课程社群以及联盟学术和非学术交流活动恰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交流模块。
(1)MBA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师资力量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35.787%,是影响该门课程教学满意度的最大因子。MBA学生85%以上均来自企业,多数学生有着很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倾向于在真是商业环境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面授过程中能否保持知识点的前沿性、能否将教学案例与实践相结合,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真是的商业环境,以及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
(2)MBA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整体课程实施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24.535%,是影响该门课程教学满意度的第二重要因子。MBA教学有着费用高、时间灵活、期望高等特征,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取消全日制MBA,这意味着在职MBA将是后期MBA教育的主流,所以在职学生将会对课程的选课方式、时间安排以及作业和考核方式有着更高的个性化要求,因而MBA课程的整体实施过程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
马云开除95%MBA 篇9
马云回忆道:首先我承认我水平比较差,但难道他们就没有错吗?因为这些MBA一进来就跟你讲年薪至少十万元,一讲都是战略。每次你听那些专家跟MBA讲得热血沸腾,然后做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从哪儿做起。
马云说,作为一个企业家,小企业家成功靠精明,中企业家成功靠管理,大企业家成功靠做人。因此,商业教育培养MBA,首先要教的是做人。马云对这些MBA的评价是:“基本的礼节、专业精神、敬业精神都很糟糕。”这些人一进阿里巴巴就好像是来管人的,他们一进来就要把前面企业家的东西都给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