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价值论文

2024-09-23

增进价值论文(精选12篇)

增进价值论文 篇1

徐梓, 本名徐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教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各种思想文化与观念形态的历史积淀, 一脉相承, 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理应在各个时期都得到重视, 但为什么当前我们要突出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您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徐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政治、社会方面的原因, 又有学术方面的原因。作为一名学者, 我将政治、社会方面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 学术原因归结为内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 百年来, 我们的传统文化充当了经济落后的“替罪羊”, 主流意识形态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采取的是鄙薄、仇视和批判的立场。针对这一情况, 有人说“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挖出了自己的心, 用自己的双手割断了自己的脐带”。从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 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破四旧”, 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做得这样决绝, 和自己的传统过不去, 和自己的祖宗过不去。我们一直是在激烈地反传统, 将我们现在生活的不如意归罪于我们的传统, 把我们今人的不作为诿过于我们的祖宗, 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出在传统的“根”上, 是传统文化造成我们近代的屈辱和现今的种种不如意。然而, 20世纪60、70年代, 属于汉文化圈的亚洲四小龙兴起,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 我国经济大踏步式地高速增长, 跃居到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这时, 我们发现将经济落后归罪于传统文化的外部条件消失了, 激烈地反传统实在过于鲁莽, 因而很多人开始对传统文化有一种温情与敬意, 也就是势所必然。

第二, 持续地、极端地、无条件地反传统, 在很多人的内心深处种植下这样一种意识, 那就是传统文化是愚昧落后的代名词, 是现代文明的绊脚石。在这样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下, 传统文化的价值被完全否定, 传统文化的地位被彻底贬斥, 传统文化的面貌被全盘抹黑, 造成传统文化的花果飘零, 后继乏人, 以至于受过正规教育的知识分子, 无论拥护还是反对国学教育, 大都没有多少传统文化的素养可言, 很多人甚至连祖国语言也不能有效地使用。现在, 我们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也是出于弥补百年来激烈地反传统所造成的鸿沟和传统文化的断裂。

第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并逐渐深入的改革开放, 使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时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现今中国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难度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 社会结构深层处的变化派生出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一方面, 旧有的社会规范对很多人已经失去控制力, 但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 新的社会规范正在建立, 但尚未得到普遍认可。在这种情势下, 官民之间、贫富之间、城乡之间乃至医患之间的各种社会冲突经常发生, 政治上的行贿受贿、贪污腐败、滥用职权, 经济上的制假造假、弄虚作假、欺瞒诈骗, 道德上的不孝父母、见义不为、见死不救等社会失范现象频发。要想解决当今社会的乱象, 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就有必要为各行各业的人们奠定一个共同的文化基础, 确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只有立足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 人们才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 有共同的愿景和追求。而这个基础中最能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的, 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或者说,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

第四, 科技, 特别是通信领域科技的迅速进步, 使得经济全球化或世界一体化已初现端倪, 各个国家的开放、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 更成为不可逆转之势。而且, 我们要认识到,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之间并不必然是对立的关系。相反, 越是民族的, 也就越是世界的。世界的一体化, 正在于民族的多样化。如果全球化的终极指向是各民族文化的完全一致, 那将是可怕的。每一种文化都是在应对自然、社会环境挑战时人类独特性、创造性智慧的体现, 都有存在的理由和独特的价值, 都应该受到尊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认识和了解本民族文化根基和内涵的“文化自尊”, 与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尊重其他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尊重”同样重要, 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遗存, 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如果我们只是向外国学习, 从国外引进, 而没有文化的传播和民族文化的贡献, 两手空空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是与我们的悠久历史、丰富遗存和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西化, 就是美国化, 可以不顾历史文化传统, 也可以不顾现实环境而推广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 是一种其他文明都必须降服的主流文明, 中国靠上去、贴近它、融入其中就行了的看法, 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独特价值的放弃, 更是对这种独特价值内在的普遍性因素和普遍性价值的放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表达出我们民族对人类文明应该也能够作出贡献的心声。

从学术方面来说, 我认为传统文化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经典文本、文化知识和技能技艺。对教育而言, 就是要教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内容。那什么样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最有意义、最有价值呢?在我看来, 就是各个民族, 并且首当其冲的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经典。因为民族文化的经典是那些历史上具有最聪慧的头脑、最伟大心灵的人们的产物, 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四书五经》的内容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今天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 国学经典教育就是最优质、最有价值的教育, 是博雅教育, 是通识教育, 是人文教育, 是素质教育, 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不二法门。我在演讲中经常强调这样的一个观点:通过传统文化教育, 才能使我们的后代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 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才能使我们的后代走进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亲近、认同这个家园, 并有能力参与到这个家园的建设过程之中;才能让我们的后代将自己生命的根须, 扎植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 把自己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中国人, 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中国教师》:在教育领域, 您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怎样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

徐梓:无论在大、中、小学, 我认为经典诵读就很值得提倡。根据甘阳先生的说法, 美国的通识教育有两门核心课程, 一是人类文明, 二是经典研读。人类文明课程会讲述世界各个民族的历史, 而经典研读课程则是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罗蒂等人的一系列经典原著的研读。作为中国人与中国学生, 我们有必要学习我们民族的经典, 即国学经典。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我们不但要学习民族文化、国学经典, 而且也要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西方文化的经典。就我个人而言, 我对西方的文化也很感兴趣, 平时主要读两种书, 一种是外国人的著述, 一种是古代典籍。

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还可以体现在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对大学的通识教育, 有很多人在探索, 有多种模式, 我赞同甘阳等人的一些说法与做法, 如我们不能将通识教育完全变成概论式的 (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 流于表面。我认为有必要从经典入手, 甚至一部经典可以开设成一门课程, 能够上一个学期。10多年了, 我一直在学校给学生上一门公共选修课——传统蒙学与传统文化, 就是将蒙学读物作为一扇了解各个时期文化风貌的窗口, 从最初的《史籀篇》、《仓颉篇》, 一直讲到后来的《弟子规》、《教儿经》。这样做虽然能让学生了解启蒙教材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了解其各种类型, 但还是太散, 不聚焦。如果就其中的某一个文本, 比如《幼学琼林》, 进行专门的讲授, 讲授一个学期, 传统文化的价值或许会更加凸显。

《中国教师》: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经典诵读”的培训班或“读经”活动, 您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 您认为这对学校教育工作会产生哪些影响?

徐梓:体制外的私塾和书院的“读经”活动, 应该说对当代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很大的功劳和贡献。这项活动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一直持续到现在, 已有20多年。对此, 我们要了解它们为什么会出现, 为什么家长不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体制内的学校, 而是送到体制外的私塾和书院。许多家长之所以会这样做, 是因为他们认为当前我们体制内的学校不能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 或者说, 他们对我们的学校教育很失望。我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传统文化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 都是我们的民间力量在努力, 是广大的家长们在努力。它表达的是家长们对现行教育改革失望之后的一种无奈之举, 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家长们的一种自救与自助。

然而, 这些体制外的教育机构, 也的确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 没有一个整体的擘划, 没有科学的设计, 易于出现跟风、攀比的情况, 学习的计划性和连续性不强, 不能循序渐进和按部就班地实施教育活动。另外, 还会出现低俗化的情况。一些培训班会迎合社会上一些人的需要或兴趣, 以占卜、算命、风水、测字等为主要的培训内容。还有功利化的问题, 为了赚钱, 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被无限地夸大, 并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向社会宣示和传播。这不仅会给国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而且还对当前的国学教育造成严重的伤害。

体制外的私塾和书院之所以有市场, 主要是因为在学校教育中, 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分量严重不足。所有的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享受更好的、优质的教育,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文化营养, 但当前我们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应试教育的机器, 而有些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考试的工具, 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地学到一些最有价值的东西。面对这种情况, 要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满足家长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我认为有必要改变一些现行的做法。比如, 一方面, 允许那些存在时间长、有影响, 主办者又有良好教育理念的私塾、书院存在, 使其合法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 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但与此同时又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 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见, 我国的法律并没有堵死自行实施义务教育之路, 只不过是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要给予它们一定的自主权, 尊重其办学传统, 在收费标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聘任等方面, 不必与体制内的学校强求一致。另一方面, 学校教育应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 设置专门的课程, 这也是我一直在提倡和推广的。但直到现在, 全国只有山东省将其纳入了必修课程, 也就是说传统文化教育现在主要还处于校本课程的层次, 最多也只是属于地方课程。

《中国教师》:一些学校会将《四书五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带进课堂, 您是如何看待“国学经典进课堂”这一现象的, 您认为这些活动会给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徐梓:我认为这很有必要, 但现行的做法也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认为问题的焦点不在于经典该不该进课堂, 而是什么样的经典、什么时候进入课堂, 教的对象和学的主体是谁这样的问题, 也就是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问题。这里, 我坚持两个基本的原则, 一是不主张学习伦理道德色彩过于厚重的内容, 如《二十四孝》, 二是不赞同孩子们过早地接触一些狭义的儒家经典, 如《周易》、《尚书》等。我认为, 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主要学习那些知识性强、具有跨越时代生命力的内容, 如《声律启蒙》、《幼学琼林》等启蒙读物和唐诗、宋词等。

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组织和设计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是被传统教育证实了的行之有效的一项原则, 这一传统甚至比读经的传统还要悠久, 因而也被历来的教育家所强调。此外, 要遵从古代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 注意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小学一、二年级时, 学生可以学习《弟子规》、《小儿语》和关于儿童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三年级以后, 可以读《三字经》、《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千字文》等。在小学阶段, 学生在各个年龄段都要读一定的唐诗、宋词。在初中阶段, 学生可以读《四书》, 是选读而非全读, 到高中阶段, 可以选读《五经》。这是我对经典诵读所做的一个基本勾画。或者说, 在小学阶段, 学生阅读的内容是蒙书、唐诗、宋词, 到了初中可以选读《四书》, 到了高中可以选读《五经》。对大学生而言, 则是要带有研究性的学习, 而且内容更加广泛, 除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之外, 还要阅读各种史书、诸子百家, 著名学者或者著名文学家的文集等。

国学经典进课堂, 我认为对学生素质的优化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 国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学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 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我国传统教育的终极目标, 就是要培养所谓的“君子”。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本, 大都有厚重的伦理色彩, 有很强的道德说教, 反复诵读, 引归身受, 确实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加强自我约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国学经典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和灵活应用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以蒙书为例,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给人们一种很壮阔的气势, 诵读之际, 可以培养人们的气势与气韵。《千字文》只有短短的1 000个字, 内在结构非常严谨, 气势宏大, 语言精致。它1 000字不多不少, 也不重复, 四字一句, 押韵便读, 不能是文字的简单堆积, 而要表达一定的意义。可以说编《千字文》是“舞霓裳于寸木”, 在一寸见方的木头上, 跳幅度很大的霓裳羽衣舞;“抽长絮于乱丝”, 在一堆纷乱的丝中, 将一根丝线抽得很长很长。在这里, 我们可以体味到祖国语言的优雅与精致, 感受其气势的宏大。再比如, 《幼学琼林》中有“畴昔、曩者, 俱前日之谓;黎明、昧爽, 皆将曙之时”, 当我们在阅读历史文献时, 就会发现它的价值。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开篇说:“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 教以慎于接物, 推贤进士为务。”在读完《幼学琼林》后, 我们知道“曩者”就是“前天”的意思, 就会对历史文献有一个较好的理解。因此, 即便是诵读一些蒙学读物, 也可以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祖国语言, 感受汉语的气势和气韵, 可以自如地驾驭汉语, 可以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所以我常说, 当我们将高度凝练、爷爷辈的文言文掌握后, 浅显通俗、孙子辈的白话文就不在话下。

《中国教师》:您能谈谈当前学校校本教材的建设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的情况吗?

徐梓:我主编过一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学教材, 现在有很多的学校将它作为校本课程的教材在使用。但校本教材的开发, 如果没有特定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的参与, 那也不具有校本教材的特质。如果校本教材面向全国, 面向所有的学校, 就会失去它作为校本教材的意义。校本教材要以学校为本位, 由特定的学校自己确定, 要有很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现在, 我正在和北京海淀区上庄学区的校长和教师合作, 共同编写一套《家训与家风》的校本教材。《家训与家风》校本教材分上、下两册, 上册主要讲家及修身之要, 下册主要讲家族与齐家之道, 从社会的细胞——家、家族讲起, 再讲个人修身, 讲治家原则。在设计德目时, 既注重传统的美德, 也参照西方与现代的道德, 并将中国传统的家训和古典文本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有关的知识与诗歌编入这部教材。根据上庄学区的计划, 这部《家训与家风》的教材不但学生要读, 家长也要读, 以形成家校合力。在活动课环节, 我们还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传统的家训, 针对自家的实情, 自己编制家训, 让自己和爸爸妈妈共同遵守。此外, 还有一些学校在和我联系, 希望我协助他们编辑《中华传统美德》之类的校本教材。我举这些例子是要说明, 传统文化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中大有用武之地。

《中国教师》:语文教学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主渠道, 您认为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徐梓:在现阶段, 语文课确实是体制内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 但靠这种渗透的方式, 依然达不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所以, 我主张将中华传统文化单独设科。就当前的情况来说, 除了在语文课中加大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外, 再就是要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 使他们从偏重白话文教学, 进而有能力从事文言文教学;从主要讲述表浅的知识, 转向知识背后文化意蕴的挖掘。

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是高度浓缩、高度凝练、意蕴丰厚的文言文, 而进入民国后, 我们强调直观教学, 在启蒙教育阶段教给学生的主要是“小鸟飞, 小狗叫, 小儿追, 小狗逃”、“大公鸡, 喔喔叫, 小朋友, 起床了”之类的内容, 这与“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相比较, 显然人文意蕴淡薄, 就像白开水一样, 王财贵先生形象地称这样的内容是有知识没文化。我和一位老师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海外听众讲《千字文》, 1 000个字, 足足讲了40讲, 每一讲要近半个小时, 这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人文意蕴可以挖掘, 才可以讲解这么长的时间。语文教师在教学时, 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背诵和记忆, 也不能只是解释其表层意思, 而是要尽可能地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此外, 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孩子兴趣的培养, 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 让学生对古代的文本产生兴趣, 而任何单纯的背诵和机械的记忆都会让他们对这些文本有畏惧感。教师除了适当的讲解之外, 还要通过一些别的方式, 如与经典文本切近的故事、能够启发学生形象思维的诗歌, 增加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认识, 增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的内容。

《中国教师》:那么对普通科任教师来说, 他们应如何在自己所任科目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徐梓:每个学科、每门课都有它特定的功能, 不能将其功能泛化, 泛化之后, 其自身的功能可能就发挥不了了。在现阶段, 在传统文化还没有单独设科之前, 在各个学科中加大传统文化的比重, 是一种可取的做法。比如说, 很多学校会在综合实践课中, 带学生去学校周边开展调查, 参观名胜古迹或名人故居, 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这些古迹的历史, 了解名人的成就, 这也是传统文化教育比较重要的方面。再比如说, 一些体育课, 也有诸如踢毽子、放风筝等儿童传统游艺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渗透或体现传统文化, 但要想通过这种偶尔的“体现”、零星的“渗透”来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 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不是说这些课的任课教师做得不好, 而是说他们有自己特有的功能, 要着力于自己的主要目标, 不能也不应该舍本逐末, 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本来不属于本课的任务上。

《中国教师》:您对传统文化教育有哪些寄语?

徐梓:我现在从事传统文化教育, 一直以实现这样的目标为己任, 就是想让人们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增进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提高传统文化的素养, 这可以权作我对《中国教师》读者的寄语吧。

增进价值论文 篇2

只要你能管好自己,偶尔的放纵也是可以的。——米克·贾格尔

最新的研究显示,我们可以通过抽象推理增强自我控制力。

诱惑常以各种方式袭来,常常是十分强有力,充满动物野性的,以至于它看起来不可能抵挡。吃太多,喝太多酒,有太多的时间让情绪操纵着大脑。我们发自内心深处回荡在脑海的即时信息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控制我们的行为了。

人类最实用的技能之一,没有它人类文明将不复存在,就是能够用我们的高级认知功能——我们的自我控制,来抵抗诱惑。心理学家们发现,自我控制与我们标榜的成功息息相关:在自我控制的较高水平,人们有更高的自尊,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情感回应和更少的缺点(这也许令人惊讶)。

作为仅仅是凡人的我们,会发现与人类基础的生理冲动的战斗实在是太频繁了,而且自我控制经常屈服于冲动。然而,最近藤田健太郎博士和他们同事们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自我控制力从哪里来,以及为什么它有时不起作用,还有提高自我控制力的方法!根据最新的研究,结合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藤田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称,抽象思维和心理距离对于自我控制力尤其重要。

1、抽象思维能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证据

两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竟会如此不同,这件事从未间断地让人们感到惊奇:对一个人是为自由而奋斗而对另一个人却是恐怖袭击。但是我们看待人或事件的方式绝不能受限于僵化固有的思维模式。藤田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对于“我们如何构建这个世界”的想法的简单操纵,就可能对自我控制能力有直接影响。他们的假设是,从一个更加抽象的,更高层次的角度思考可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在他们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中,藤田等人用许多实验来检验自我控制能力是“如何受我们分析和解释事件的方式影响的”。研究人员的难题是,在背后操纵人们对于事件的某些方面解释,而又不被这些人意识到,这需要一些欺骗手段。

在藤田等人的其中一项研究中,被试者被告知他们要参与两个独立的实验,第一个关于人格,第二个被宣称为只是一个学生调查。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掩饰的借口,这两个实验其实是被设计为共同起作用的。

实验者用“学生调查”作为一个借口来操纵人们解释问题的水平。他们需要参与者要么如第一个调查以高水平方式思考(抽象——看到全局),要么如第二个调查以低水平方式思考(专注——看见某一点)。他们通过让参与者只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的其中一种,来思考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来达到这个目的。

高水平解释条件:参与者们被要求填写一个图表,这个图表鼓励他们思考“为什么”他们要保持身体健康。参与者们往往这样回答:为了在学校表现良好。这鼓励他们思考结果而不是手段——身体健康是最终目的。

低水平解释条件:与之相对的是,在这种条件下的参与者被要求思考他们“怎么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很自然,他们回答如:“做运动”。换句话说他们专注于手段而不是结果——实际的过程。

在这个操纵解释水平的实验之前,参与者们在一个独立的研究中被有意误导了,参与者们被告知他们的性格已经通过紧握手柄而得到了生理学上的测量。这个手柄被设计得很难靠拢,但是被试们被要求握住它尽可能长的时间。这提供了一个测量被试握力基线的方法。

解释水平操控实验结束之后,参与者们被贴上假电极,称他们的性格可能通过再一次握那个僵硬的手柄而得到测量,

虽然这次,他们被告知,他们握手柄的时间越长,得到的信息越精确。问题是:当他们被告知期望的目标是获得他们自己性格的信息时,被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容忍握手柄的暂时不舒适?

结果验证了藤田等人的假设。结果显示,低解释水平思考条件的参与者(思考手段而不是结果)平均握手柄时间比他们原来的基线水准少了4.9秒。与之相对的是,高解释水平条件组比他们的基线水平长了11.1秒。

参与者们思考着结果还是过程,对他们握手柄有着显著的影响。那些被鼓励以高解释水平更抽象思考的参与者,为获得更精确的性格解析,对试验中出现的不舒适展现了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这个设计配套,藤田教授等人也开展了其他一些研究,这些研究采用了自我控制力的不同测量方法,和涵盖要么高水平要么低水平解释的不同方法。这些都有相似的结论。

高水平解释条件下的人们保持着:

更可能避免立即满足的诱惑。准备着为了了解到有关他们健康情况而付出更多的投入。不太可能积极地的评估诸如电视,啤酒之类的诱惑。

2、性格和情景是如何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

自我控制能力不仅仅被我们在某一特殊的时间如何思考而影响,因为这也太过简单了吧。我们每个人都发展了不同程度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些人拒绝诱惑很简单,但另一些人可能总是屈服于自我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不得不接受我们在自我控制能力标尺上的起始点,然后尽力做到最好。

少数人有非常高(或低)的自我控制水平,三分之二的人都处于中间位置——有时发现很容易拒绝诱惑,但有时却不那么容易。很自然,特殊的情景对我们能够发挥多少自我控制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心理学家们验证过的,不同情景的其中一个属性,对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十分关键的,叫做“心理距离”。

研究发现,当人们思考还有一段时间才会发生的事件时,他们会更容易下需要自我控制能力的决定。例如他们下周要做多少运动量的运动或者是他们明天准备吃什么。而且相比对于自己,人们更容易为他人做更加严格的决定。人们暗中遵循了这个格言:依我所言,勿仿我行。

我们不难看到“心理距离”和高水平解释的相似性。这两者都强调了这个理念:我们在自己和一个特别的决定或者事件两者间,加入越多的心理或者概念上的距离,我们就越能够从一个抽象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因此,我们便能够运用更多的自我控制能力。这其实都是关于发展一种特殊的客观性。

3、如何提高你的自我控制能力

藤田博士等人的研究,连同其他类似的研究,发现自我控制能力能够通过发展这样一些思维模式而提高:

全局观:这意味着努力关注树林而不是树木:看到大局,明白我们每一步的行动只是一个主要计划或者目标的一小步。例如,想要饮食健康的人应该关注最终的目标,每一个关于吃什么的决定是如何积极(或者消极)影响这个目标的。

抽象推理:这代表着努力避免思考正在经历的情况的具体细节,而是想着你的行动如何符合整个框架——哲学一点。那些想要为自己的锻炼计划增加更多自我控制力的人,也许可以试着少想一些锻炼的细节,而更多关注理想身材的抽象视觉印象,或者关注于锻炼身体,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思维和身体的重新连接的时间。

高水平分类:这意味着思考高水平的概念而不是具体例子。任何一个长期的项目,无论是商业的,学术或者其他类别,都很容易因为太专注于每天进程这样微小的事情,忘了最终的目标而土崩瓦解。概念上对任务或者过程阶段进行分类,也许可以帮助个人或组织保持他们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多的自律。

这些仅仅是一些具体情况的案例,但只要有一点变通,同样的规则就可能被应用于很多需要自我控制能力的情况。最终,这三个思维的方式其实是在说同一件事情:避免狭隘的,具体的思考,练习全局的,客观的,抽象地思考,然后你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就是必然的了。

好书推荐:《自控力》,自知之明

手机增进了友情 篇3

一天周末下班后,我用手机发短信邀请与阿友同姓的一位老乡出来吃饭,没想到这条短信误发给了阿友,想取消已来不及了。短信发完后我感到不知所措,是去还是不去呢?最后,我还是硬着头皮去了。阿友居然比我还先到,我尴尬地对他笑了笑,他真诚地伸出手和我握手。饭局中,阿友说他真没想到我还会主动邀请他一起吃饭,还说他不该在工作上和我争吵,并真诚地向我道歉,我也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向他赔不是。那天我们冰释前嫌,又重新成了好朋友了。

后来,我们聚在车间一起重新讨论产品的加工工艺,帮助车间组长对产品夹具进行了改造,总结了车床的车削规律,每天加强自检互检。不良品越来越少,生产效率也比过去提高了很多。上个月,我们还被双双评为车间生产先进标兵,并双双成为车间的储备干部,我们开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后来我把那天误发短信的事告诉了阿友,阿友知道后并没有疏远我,反而和我更要好。我开始频繁地用手机短信和别人沟通,把一些不方便开口说的话通过手机短信说出去,彼此间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巩固了友谊。

感谢手机,让我们的友谊之树郁郁葱葱。

本文编号:B046,短信投票请发送“A+B046”到0686177

139邮箱

增进师生情感,构建和谐课堂 篇4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更是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教师要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丁术虎老师认为, “要以生本教育为主, 多一些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因此, 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把学生当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 并帮助他们有效学习, 这样, 良好的师生关系便会水到渠成。但是, 对待以“自我为中心”的顽皮学生, 教师也不能听之任之, 要注意抓住教育时机适时引导, 使他们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迈出增进师生感情的第一步。

二、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是增进师生情感、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重要因素

刘军老师认为, “无论教师的水平有多高, 也不能恃才, 而要不断反省, 以自己的专业为工具, 以自己的情感为润滑剂。”因此, 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 而要从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寻找差距, 通过心灵碰撞, 增进师生情感。

1.“讲授者”变为“引导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 在教学中只是把体育知识、技能灌输给学生, 缺乏对学生学习情感的调动, 师生感情在“压迫式”的教学中越来越淡。付国超老师指出, “在现实中, 存在很多不和谐的现象, 驱使者和被驱使者的压迫式的教和‘奴役式’的学, 是师生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该放下架子, 蹲下身子, 和学生一起畅游于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海洋, 引导学生迸发智慧火花、享受学习的快乐。

2.“指导者”变为“合作者”

教师既是指导者, 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还是学生的听众和合作者。在教学中, 合作产生原动力、亲和力, 合作创造自信, 合作加深师生情感。“羽过天空”认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参与学生练习, 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 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亲和力, 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轻松, 从而拉近师生心灵间的距离;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增进师生情感、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三个原则

1. 因人而异

课堂中只有根据学生年龄、性格、身体等特点具体分析, 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应学会观察、捕捉学生的个性特点, 挖掘闪光点, 激发潜能,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矫正学习方法和行为。“投其所好, 重其所长”是增进师生情感的一味良方。郝红老师对小学课堂深有感触:“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 (拍拍肩、摸摸头等) ”。水兆胜认为, “对于体育成绩较差的肥胖学生、体弱学生等, 要多呵护、多鼓励、多关怀, 相信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2. 严而有度

教学要严而有度、严而有爱、严而有方。在讨论过程中, 参与教师普遍认为, 在教学中不吝惜表扬、赞许的同时, 也要有针对性的批评, 要能做到“扬之有理, 批之有道”、“该严则严, 该宽则宽”;而泛滥的爱, 是一种“害”, 无原则的爱, 是一种“盲”。此外, 针对课堂中的“意外”事故, 教师要学会“冷处理”, 更要措辞得当, 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相信冷静、理智的思考后的教育效果会更深刻、更有效。

3. 情感共鸣

师生之间要达到关系融洽就必须做到情感交融, 课堂上必须给学生平等的发言权, 给学生表达情感的机会。刘荣认为, 爱的双边发展是师生感情发展的动力;武长河认为, 师生情感关系应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 是一种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换位思考、敢于承认错误”是增进师生感情的一剂良药, 应用真诚感动学生, 使学生产生“向师性”、“归属感”。“一剪梅”认为,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关键是能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 以诚相待, 这不仅能显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同时也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

四、增进师生情感、构建和谐体育课堂要做好四个结合

1. 水平阶段与学生需求相结合

论坛中很多教师都认为, 针对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需求应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应调动和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与激情, 使学生会学、乐学, 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应是不同的, 只有把握好度, 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尤其是对小学生, 更需要用温和的语气与之交流。

2. 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时,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为不同特点、不同能力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获得锻炼、发展的机会。“岩梅兰馨”告诉大家, “在日常的教学中, 制订教学目标和内容时, 要尽力让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快感。”

3.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结合, 要采取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 从而既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又能自然地搭建起增进师生感情的平台。如, “站位表”就是体育教师发明的一种很好的沟通感情的技巧 (江苏省刘军) ;再如, 还可以采用幽默的语言、优美的示范、丰富的游戏、有效的合作、激烈的辩论、打擂台等教学形式等。

4.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增进团结的游戏 篇5

如同“电流源”一样,作为集体中最关键的一员的时候,我们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要有一个确定的方向,不能有丝毫的犹豫,这样才能保证事情完成得既有效率又有质量。同时,在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作为信息传递或者是任务分配完成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个部分,我们都不能脱离集体,要及时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不然将会延误整体任务的完成。

2把大家分成几个团队拿两张报纸把他撕成若干块!然后让大家动手拼~看哪个团队拼的最快!

3就是大家围成一圈,然后相互错开拉起手来!不能拉隔壁的手!等都拉好后!把他解开,在解的过程中不允许松开手!看能否又快又好!最后的结果是能够把它解成一个圈~

4我,就是楼主了,现在给大家出个词语记住一定要是词语哦!我出“游戏”这个词语,那么楼下的就要拆开了对“风铃在梦游,戏弄她一下哈哈”一定要拆开了对哦!不可以用同音字代替!然后,楼下的对上了这个词语,那么就再出一个词语给下一楼的朋友对,记住不可以自己对哦,因为是增加友谊的游戏重在参与,不要一门心思只想难倒别人。还有就是不要侮辱别人哦!好了由我先来吧,我出——听好了啊(爱情)请楼下的朋友将爱情分拆开了对吧

你我都献一份爱,情到之处同欢乐

开心

赛车要飞一般得开,心里素质一定要好

烦恼

看见他就好烦,恼羞成怒!

结婚

增进信任,才能良好配合 篇6

怎么保护?

把病人的情况和治疗方案都摆出来,由病人选择,就是其一。

如何增进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 篇7

关键词:条件,数学交流,师生

国际上著名的“Cockcroft报告”指出:数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息的手段。这个报告确切地指出了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功能, 它可使人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 无论是表达思想还是处理问题, 都离不开交流。走进新课改的课堂, 我们发现, 最让人欣喜的变化莫过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意识的唤醒, 随之而来的是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上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很大的促进, 但交流的深度、广度、效度还有待加强。如何增进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 需要我们重视并进行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一、交流——需要氛围

传统的课堂, 教师一讲到底, 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更谈不上生生交流。而新课程要求, 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交流,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 是教学的主场所, 要使师生间、生生间有良好的交流氛围, 教师应提高对“交流”的认识, 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交流的氛围, 做到以下两点:

⒈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 轻忪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 有利于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最佳活跃状态——表现勇于探系、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表现出观察敏锐、想象丰富、直觉敏感、产生灵感的智力状态。因此, 实施教学交流, 必须提供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实行民主教学, 使学生自觉参与交流。

⒉准备有效的材料

师生要进行有效的交流, 除了教师提供学生交流的时空、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说话以外, 还应该准备有效的材料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准备材料、设计教学过程,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 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果教师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 同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交流”也就成了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学生可在“讨论”“争辩”中积极思考、学会交流、学会表达。

二、交流——需要方法

只有掌握正确的交流方法, 才能保证交流活动的成效, 才能确保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交流活动中去, 有效地在相互交流中完善认识, 调整自我。因此要使交流有效地展开, 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 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交流方法。

1. 学会表达。

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 如何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想法用自己的语言或符号有条理、清楚地表达出来, 让别人听懂、看懂, 这是数学课堂交流能否有效、顺利进行的关键, 也是个人实际能力的标志。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 把话讲完整、讲正确, 学会用符号表达。

2. 学会倾听。

学生要善于倾听老师的发言, 也应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作为教师, 应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要对发言者有礼貌, 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要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 有不同意见时要等到别人说完后再发表, 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会倾听的同时, 学会理解和宽容, 让学生明白学会听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3. 学会反思与完善。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 因而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会完全相同, 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具有差异。交流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 它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或辩论, 使每个个体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想法的合理性, 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 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只有这样, 通过交流才能使每一个人 (包括老师) 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收益, 丰富自己的信息量, 知识才能在交流中实现增值, 思维在交流中实现碰撞, 情感在交流中实现互融。

三、交流——需要调控

学生的交流并不是与生俱会的, 是需要培养与引导的。

⒈重视问题的预设

交流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材料, 还需要设计好问题, 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使交流成为可能。如《找规律》教学: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 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

教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 分别是什么颜色吗?

其中有一个学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

教师: (没理睬这位学生) 哪位同学再来说?

教师由于事先没有预设好问题, 当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 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也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另外一位教师事先对这个问题已有了充分思想准备并设计好了第二个问题, 教学就比较流畅。

教师: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 不就都清楚了吗!但在汽车还没开走之前, 我们也能看出来吗?大家互相说一说。

⒉注意问题的引导

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的局限性,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不是很顺利, 有时会被卡住, 教师适当的点拨, 进行问题引导, 会使探究活动继续得到开展, 会让学生得到启发, 会使交流不断深入。

有时, 由于问题比较难, 一开始学生就被卡住, 没有什么话可说, 交流难以进行。这时的教师引导更加重要。如一道思考题:“220元买了40只鸡, 公鸡6元一只, 母鸡4元一只。问公鸡母鸡各买了多少只?”问题一出, 学生无从下手, 无法进行交流。教师连忙进行点拨:先举例试一试, 或用表格列举一下, 看能不能解决问题。学生得到启发, 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有了思路。

⒊加强评价的作用

教师亲切的表情, 认真倾听的态度, 会让学生如沐春风, 大胆交流。如前面的“如何购票最省钱”, 由于教师微笑着等待学生的不同声音, 学生的发言才能热烈起来。这种表情态度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 激励学生大胆交流。

增进情感教育,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篇8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这样才能增进情感教育,进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增进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呢?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其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创设亲和友善的人际情境,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用期待的目光看待每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身上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力成功的愉悦。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地教学,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在实践中主要是班级教学、小群体教学为主,同时配合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3.1了解、研究并掌握学生特点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了解、研究并掌握学生的特点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前提。我们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运用细致的观察、访谈、测量、书面材料分析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优点、缺点、类型特点与个别特点,并以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学生的情况,摸索学生发展的规律和问题的成因。

在设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把握好相应的尺度。在教学中,让学生“活”起来,使其充分展示自我,并不是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重学轻教,进行“放羊式”的体育教学,而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地健康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调控好教学进程,松弛有度,做到“活”而不“放”。体育教学中只有灵活选择教材内容,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3.2分类分层施教是因材施教的根本措施。

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分类分层施教,促进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如何开展分类分层教学以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呢?

3.2.1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活动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启发并得以提高的重要一环,对优生的要求可高一个层次;而部分学困生基础差、领会慢,往往被教师、学生冷落、歧视而游离于活动之外,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为这些学生设计一些分层活动,让他们获得成功和表现的机会,并多预设几量,从而转换为学习的动力。我经常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倾听他们的谈话,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们在学与玩中和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创设优美有趣的教学情境,可缩短教材与学生间的距离;通过角色效应,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我在教学障碍跑内容时就设制了这样一个情境:每位学生都是野外集训队的一名队员,我们要跨过“小河”,绕过“小树林”,跳过“拦路石”,绕过折返标志再返回,看看我们这些小队员是不是能克服困难、胜利返回。学生们兴趣很高,纷纷表示要胜利完成任务。其实,“小河”只是一块横放的小垫子,“小树林”是几个实心球摆的,“拦路石”是一块折叠立起的小垫子。训练结束了我们要举行庆祝活动,运来的“西瓜”需要队员们帮助搬运,比赛哪队运得又快又稳,其实我们进行的是搬运实心球比赛。庆祝活动开始了,在“篝火晚会”上队员们结交了新的朋友,这个放松游戏就是找朋友。在整节课上学生都保持着相当高的积极性,他们沉浸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体验合作、成功、交友的乐趣,持久地、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 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征,它贯穿于心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可使心理活动更富于组织性、清晰性和深刻性,是情绪的“调控剂”。体育教学多是室外进行,干扰因素多,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注意方面会表现出步,在他们思维受阻时多一些引导鼓励。

3.2.2精心搭配合作小组。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能帮助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组建优势互补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引导班里学习好的学生一起来关心尊重他们,让他们在教师和同学充满期待、关怀、鼓励的目光和话语中克服自卑、胆怯心理,在班里营造互帮互爱、互学共进的学习环境。

3.2.3分层作业,殊途同归。课堂作业避免一刀切,提供A、B、C三组有梯度的作业题,让学生自己选择,这样既能降低基础差的部分学生的学习难度,保证他们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增强他们学好体育基本动作以及技能的信心,又能帮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在体育项目选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挑战,经常给学生提醒鼓励,让他们在不断培养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3.3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监控是实施因材施教根本保证。

体育教学活动的独特性在于学生必须投入到激烈的运动中去,并且使用一定的辅助器材(如跳山羊、单双杠等),从而使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更多的危险性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安全教育。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在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有预见性,预见在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不到的情况,使教学过程“活”而不“险”,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同时,体育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这对大部分时间被“关”在教室里的学生来说,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空间”,学生表现出活跃、好动,常常会借机捣乱。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如以“动”制“乱”、以趣治“乱”),让学生“活”而“乱”。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摘要:笔者根据新教学大纲所体现的体育教学思想,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发展学生个性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对今后的体育教学有所推动。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学生个性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是广大体育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颁布和新课程标准的即将出台,使这一问题更摆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位置上。但从目前的体育教学实践来看,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还是不尽如人意的。本人根据近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试从改革体育教学的“软件”和“硬件”入手,以图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软件建设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创造性人才”培养,这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指“不像任何其他人的意志特征的总和,它涵盖了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等不同层面”。简言之,个性就是“不像任何其他人”,“个性的本质特征在创造”。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功希望,寄托于亿万人民的创造性,不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就不可能指望人的创造性的充

不同的特征。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注意特点,利用引起和保持注意的规律,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注意主要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特点是主体能够主动控制,它是主体意识倾向的反映。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是客观环境的刺激特征和个体的需要、兴趣。改变环境和适当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是利用无意注意的原则。有意注意是学生能够主动控制的注意,但消耗的能量大,易造成学生精神疲劳,尤其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而无意注意则可在不疲劳的情况下保持较长的时间。体育教学应以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先导,使学生的注意指向于教学的任务,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变换练习的环境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无意注意,弥补有意注意时间有限的不足,调动他们的精神,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在一年级体育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特征,非常注意场地器材的布置运用。因为他们对许多体育器材不认识、不了解,课中多运用一些器材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产生兴趣,并使用颜色鲜艳的器材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注意不仅被各种颜色吸引,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在上各种形式地走的内容时,我在操场上画了许多图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情绪高涨。因此,在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把教学活动组织得新颖并富有吸引力。

3. 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按照成就动机理论,中等难度的任务对个体具有最大的诱因价值。任务太难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太简单不用努力就可达到,都不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成就动机。因此,教学目标应分成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系统,使不同能

分发挥。一个没有个性的社会是没有创造力的社会。再者,随着社会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教育观点的理解也不断深化,已由单纯生物转变到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系统的体育教育观,从而丰富了教学的目的、任务。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全日制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建立正确体育价值观,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际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不同的体育政策中也提出了同样的明确要求。

学校的教育影响着学生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属于教育的一个部分,同样影响着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但是,体育教学又有特殊性,即是以身体运动基本手段进行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学生被固定在一张课桌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领域,可以尽情地游戏、运动和竞赛。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性与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行为活动之中。所以说,体育教学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天然场所。然而,我们的体育教学在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方面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每一节体育课都是固定的模式: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在教师严格的控制下进行。而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得不每一节课都安排两个教材。这样短短的40分钟充满众多的内容,使学生、教师忙得焦头烂额!在这样繁忙的体育课中,教师首先考虑的当然是课堂组织问题,组织得

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此目标系统中找到切合自己情况的、可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成就动机都有机会获得满足,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学生便会逐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另外,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目标比教师为学生设立目标更能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动机。

4. 教学评价方法应多样化

素质教育不是选拔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特征的教育。体育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的评价,注重的应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的教学中常运用评价作为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既评价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又评价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既评价学习的结果,又评价学习的行为,既评价学习中的能力因素,又评价其情感因素。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而且还能完善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我们应从一切事物都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评价和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向上,焕发活力。

总之,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向着突出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以及达到身体和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通过创设具有具体鲜明和有趣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共鸣,形成共振,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对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进而逐渐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摘要: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增进学生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进行了研究。

增进价值论文 篇9

2014年, 麟游县将整合各类资金, 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切、最期盼的问题入手, 举全县之力, 投资2.97亿元, 实施“十大惠民工程”, 增进群众福祉, 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投资1.38亿元, 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 建设保障性住房1 529套, 改造农村危房400户;二是投资3 800万元, 实施移民搬迁工程, 完成移民搬迁454户1 791人;三是投资6 300万元, 完成崔 (木) 西 (安) 公路改造工程;四是投资3 300万元, 实施土地整理开发工程, 开发整理土地1万亩, 完成坡改梯1.5万亩;五是投资500万元, 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0处;六是投资700万元, 实施31个村630户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七是投资500万元, 完成县中医医院改造搬迁工程;八是投入200万元, 实施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制度;九是投资100万元, 实施城乡居民丧葬补助制度, 提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十是投资572万元, 实施教师住房工程, 新建招贤中心小学、澄铭窑小学、良舍小学教师周转宿舍2 400平方米。

提升心理承受力,增进心理健康 篇10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学教师,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学校心理学的发展以及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度关注, 他们除了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重任, 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就对中学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不仅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 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辅导技能, 在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疾风暴雨时期给予恰当的指导。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 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迫切需要提高。

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和主要压力分析

2001年5月7日, 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 竟然自杀。

2001年7月13日, 陕西一名仅25岁的女教师因严重的心理障碍, 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 我不知怎么了, 干事没有头绪, 遇事急躁, 没有教好学生, 心里很难受, 感到自己是在耽误学生, 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 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 杀人父兄。”

2004年7月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以优秀毕业生身份应聘到重庆市重点中学——石柱县中学任教的22岁女教师马某, 上班3个月后上吊自杀。笔记本中留有这样一段话:“工作以来, 除了第一个月相对开心外, 后面这段时间, 我连笑是什么感觉都不清楚了……我感觉到我的生活没有阳光, 一片灰暗, 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当一名教师……彻夜失眠, 使得第二天精神不振, 上课质量更差。教学工作做得不好, 我自觉得没脸面管理班上的学生……许多该做得来的题不会做, 该讲得清的题不会讲, 我觉得自己愧对教师这个称号, 甚至当别人叫我‘马老师’时, 我真想叫他们别喊……按理说, 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教数学是不成问题的, 可我做不到……”

现代教师属于职业压力很大的行业。据报载, 成都市一项“关爱教师”的调查显示, 63.2%的教师需要心理减压, 51.8%的教师认为平时工作“疲于奔命”, 88.6%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呈上升趋势, 52.8%的教师希望自己得到心理健康咨询。这些数据足以表明,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巨大压力已对教师身心健康、教师的行为、教学质量以及师资队伍的稳定产生了影响, 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中学教师, 他们面对的是容易出现发展问题的青少年学生, 他们承受着各种压力, 若是自身承受力较低且不能及时调整, 很容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 而导致心理不健康。所以, 增进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了解他们所承受的主要压力, 实施可行有效的方法来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势在必行。

沉重的工作负担——中学教师的首要压力。“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是许多中学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一般很难划清界限:除了正常的上课, 教师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进行心理辅导、家访和从事科学研究等。教师的劳动性质决定了其工作很难以8小时来计算。基本上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甚至更长。特别是毕业班的把关教师, 工作更加辛苦。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应付来自上级管理部门和学校内部的业务检查、考试和评比等, 在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同时, 他们要牺牲休息时间来准备;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教师进修和充电已不可延怠, 但大部分教师一般没有脱产学习的机会, 不得不挤用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来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

中学教师工作之繁重度、复杂度和紧张度要比一般职业高, 但教师的待遇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尤其是农村学校更是如此, 使教师心理不平衡, 产生很大压力。

无限的职业期望——教师行业特有的压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教育活动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情感、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 也决定了社会、家长对教师的高期望。

社会期望。教师是社会委托的以培养学生为己任的专职人员, 他们必须对学生高度负责。社会要求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高超的教学技艺, 更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同时,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教好每个学生, 但是学生作为具有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发展中个体, 其发展具有自主性。再加上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和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当, 往往导致教育效果与教师的付出难成正比, 致使教师缺乏成就感, 从而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此外, 社会在鼓励教师的奉献精神之时忽视了教师的家庭、婚姻、生活的需求和责任。这使教师职业缺少生活性和主体性, 造成教师多种角色冲突, 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家长期望。我国的家长普遍重视子女教育, 这无可厚非, 但是家长却往往把子女学习的成败完全归咎于教师的责任。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化为对教师的高期望, 无形之中给教师以更大的压力。

由于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期望过高, 使教师产生种种心理冲突, 感到无所适从而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正如威尔逊所说:“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 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

种类繁多的考试——最具中国特色的压力。多年来应试教育的阴影以及社会对知识价值的重视, 使得升学考试仍然是学校之间竞争的手段。学生家长关心的是孩子能否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 并将这种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 但人们往往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 这给教师带来的不仅仅是舆论压力, 更多的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过程中教学观念冲突压力。而且, 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仍然将考试排名和升学率与教师的晋级、工资、奖金和住房等直接挂钩, 考试带给教师的压力绝不亚于那些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

以上几种压力, 既来源于我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又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现状影响的结果, 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 导致了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日益严重, 心理健康水平日趋下降, 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因此, “减负”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问题, 也应该是针对教师的问题。

中学教师的心理承受力的现状

《中国教工》2002年6期报道, 中学教师中, 15%的人对个人健康、睡眠和工作效率感到忧虑;36%的人在角色转换和社交方面不适应;62.5%的人觉得当好中学教师精神压力很大;69.7%的中青年教师周课时已超过16节 (不包括校外兼课) ;81.7%的人总感到心身劳累不堪, 但总结时又想不出自己干了什么;45.5%的人对教师工作厌烦并有调换工作的想法;在英年早逝的教师中, 78.1%生前曾有比较明显的心理疾患。2004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心理测试结果表明, 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我国正常人群中20%左右的比率而达到51.23%。其中32.18%属“轻度心理障碍”, 16.56%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2.49%已经构成“心理疾病”。

总结我国调研人员的调研结果, 发现面对诸多压力, 中学教师心理承受力不高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颇多, 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在教学和生活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学中, 缺乏耐心。容易发怒且经常将工作生活中的负而情绪带入课堂或平时与学生接触中, 有时出现不适当的教育行为, 体罚或者侮辱学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缺乏独创力, 较难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人际交往上, 较难相处。师生关系紧张;同事关系不融洽, 缺乏必要的合作与沟通;在和领导交往中, 关系冷漠。见了领导要么避而远之, 要么视而不见, 更有甚者猜疑领导或者对抗上级要求。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内心充满孤独感和不安。

情绪上, 自我控制和调适能力差。自卑气馁、心情郁闷、愁眉不展、怨天尤人、喜怒无常、嫉妒情结突出、或有过激、烦躁心理, 情绪失控。

心理上, 虚荣心强, 有嫉妒、自卑心理。看到某个教师受到领导器重, 或拿奖金比自己多而心生妒忌, 甚至有敌对情绪;觉得自己工作能力差, 家庭条件不如别人, 产生自卑。

生理上, 表现为偏头痛、睡眠障碍、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等。

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感知压力增大, 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逐渐增强。但是, 当主观感知的压力和实际压力接近一致时, 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会发生迟钝和脆变。我国中学教师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研究认为, 教师是高压群体, 心理健康水平一般低于普通人群, 至少比普通人群有更多的诱发心理不健康的因素。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不仅仅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 更是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合理要求。所以, 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最根本的是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随着压力变化而不断提高。

提升教师心理承受力的对策

张大均教授认为, 人的心理状况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统一,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终取决于客观社会刺激和主观心理条件的交互作用。这即是说主体的心理基础 (心理素质) 是决定其心理承受能力的内部因素。俞国良教授说:“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若教师无法对来自社会、职业的压力做出有效的应对, 就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所以增进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提升其心理承受力的根本。

张大均等人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社会心理承受力与主体的心理动力因素密切相关, 包括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及驱动满足需要动机强度;公平感——相对受益的比较;社会价值观和民族文化心态;社会归属体验——安全感和危机感;国民的现代性程度。据此, 结合我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我们认为提升中学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宏观上, 关注教师生活, 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功能, 让教师在相对受益的比较中体会到公平感。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考核制度时, 要从大多数教师的利益出发, 充分考虑中学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和心理承受能力, 尤其是教师职称评定条件方面, 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人性化, 这是提高心理承受力的依托;完善规章制度,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 保证教师的正常作息时间;有计划性地加大教育投入, 提升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保险等待遇, 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这是提升其心理承受力的坚实基础;加大宣传力度, 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良好风气的同时, 客观认识教师的职业特征, 纠正社会、学校和家长对教师不合理的期望, 适当减轻教师的职业期望压力。

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 让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有归属感。环境支撑,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 为教师创设一个方便、安全、轻松的工作环境;同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人员支撑, 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要深入了解中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除了关注其教学任务和教学绩效外, 要保证教师的休闲娱乐时间和作为其他社会角色的生活情况;校长要促进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和教师与领导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建立;社会和家庭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要合情合理, 力所能及。

提高国民现代性程度, 增强全民的心理承受力。张大均等人综合英克尔斯等的观点, 认为现代人或人的现代性主要应具备:开放的心态, 表现为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经验、新观念, 关心外部世界及生存环境;目标与热情, 表现为有现实和未来的明确目标, 能以乐观主义的态度, 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追求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信念与参与, 表现为相信自身和人类的力量, 相信他人, 相信科学,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独立与尊重, 表现为依靠自身的力量去为实现人类的目标奋斗, 重视独立人格和尊严, 同时能尊重他人;重视观念更新和自身发展, 表现为对大众传媒感兴趣, 思想不僵化, 不断接受新信息, 经常有新想法、新观点产生, 重视学习和自我提高, 并将此视为个人发展之必然途径。这些心理特征一经形成, 通过社会生活的检验和强化就会积淀为较稳定的心理素质, 进而对人们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微观上,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掌握有效的方法, 提高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既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 又是高度的脑力劳动。所以, 教师要在工作之余, 安排好业余时间, 不能一味地上班对着学生, 下班对着电脑或作业, 要参加一定的体育锻炼活动, 以保证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这是抗压和提升心理承受力的最基本的资源。

教师要端正认识, 采用合理的认知方式。拉扎鲁斯的压力——认知理论认为, 评估是压力反应的基本调节器。所以, 个体能否感到压力、压力程度如何, 与其认知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教师在进行对比时, 要把握好度, 客观对待, 切忌以自己的不足去对照别人的长处, 从而挫败自信心而降低心理承受力。培养教师合理的认知方式要注意两点内容: (1) 正确的归因方式。一项研究提出了有力的证据证明了归因模式在人的耐受性中所起的中介作用, 表明耐受性高的人倾向于对积极事件做内部的、稳定的和一般的归因, 对消极事件做外部的、不稳定的、特殊的归因;而耐受性低的人恰恰相反, 他们对消极事件做内部的、稳定的和一般的归因。 (2) 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乐观的人总是把压力看做人生的磨炼, 把挫折当作人生的财富, 生活的压力给他们带来的不是悲伤、痛苦和不堪忍受, 而是风雨过后更灿烂的笑容, 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远远超过那些悲观的人。中学教师要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归因, 用乐观的心态接受生活中的不顺, 在这种不断的理性的与逆境抗争过程中提升心理承受力。

中学教师要自觉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维护知识, 有意识地为自己进行心理减压。阅读简单易懂的心理健康读物和减压读物, 例如《大众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等。在生活和工作中, 尝试悦纳自己, 同时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和成败;对于他人和学生, 要承认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 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面对上级领导和家长的不合理要求, 要客观评价, 不强求也不逃避,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教学、自我进修、充电和职称评定同时充斥生活和工作的时候, 要掌握一定的放松训练方法, 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其他资源, 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在挫折、巨大压力面前尝试求助于他人或相关的组织机构, 在外界的帮助下, 在与压力不断抗争中, 提升自我的心理承受力。

睡房置橙色台灯增进感情 篇11

颜色的秘密

与爱情有关的颜色,在调配上必须很讲究。有很多情侣因为缺乏颜色知识,胡乱布置色彩,从而引起感情不和、诸事不顺,最终导致劳燕分飞。

如果家中全部用深蓝色,时间久了,无形中产生阴气沉沉的感觉,使居住者个性消极,家里不太平安。

如果家中紫色居多,虽说是紫气满室香,可惜紫色中所带有的红色无形中会发出刺眼的色感,容易使居住者有一种无奈感觉。

如果家中粉红色居多,那可不太吉利。因为粉红色容易使人心情暴躁、发生口角。如不加以调和,过了一段时间,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心火,容易为芝麻小事争吵不断,最后走上分手路。

如果家中绿色居多,会使居住者意志渐渐消沉。我们平常所说的应当接触绿色,事实上是指大自然的绿色,而不是人为调配的绿色。家中绿色居多,会造成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如果家中红色居多,会使居住者的眼睛负担过重,心情容易暴躁。红色只能作为搭配色调的一小部分。

如果家中黄色居多,人的脑神经意识充满多层幻觉,会使人闷烦不安,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郁闷。

如果家中橘红色居多,会使人厌烦。

家庭装修以乳白色、象牙白、白色最佳,这3种颜色与人的视觉神经最适合。因为太阳光是白色系列,代表光明,而且白色系列最好搭配家具,也代表了希望。

木材原色是最佳色调,容易使人产生灵感与智慧,尤其在书房中,尽量用木材原色。

总之,各种色调不可过多,恰到好处为原则。

爱情的色彩

希望你的爱情多姿多彩吗?知道颜色对爱情的影响吗?即使是你不喜欢的颜色,也可能会暴露你的恋爱怪癖哦!

凭直觉从红色、黑色、黄色、粉红色、绿色、蓝色、紫色、棕色8种颜色中选出你最讨厌的颜色。可以看出你潜意识里希望邂逅什么样的爱情。

(1)讨厌红色

讨厌红色的人,不喜欢别人太过亲近。对突然来临的逼迫式爱情,你会临阵脱逃。其实,你心里渴望激烈的爱情,但由于这种矛盾的性格,使你在感情的路上一直波折不断,让你对爱情裹足不前,错失良缘。

(2)讨厌黑色

讨厌黑色的人,在恋爱上是个讨厌被束缚的自由分子,你十分相信自己的直觉选择,尤其相信一见钟情。即使对方已有家室,你也会不顾一切去追求,这点相当危险。你身旁还有很多默默为你付出的人,值得你注意。

(3)讨厌黄色

讨厌黄色的人,在爱情上,喜欢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对方身上。因此,你寻找的多半是和自己相像的对象,但在一起久了,你又会觉得缺乏某种刺激而希望改变现状,实在矛盾极了。

(4)讨厌粉红色

讨厌粉红色的人,在恋爱上给人不够坦率的感觉。你常常会对另一半很挑剔,即使对方送了礼物给你,在说谢谢之前,你还是会挑三拣四地说一堆不该说的话。老实说,你就是希望对方把你捧上天,对你服服帖帖的。

(5)讨厌绿色

讨厌绿色的人,在心态上一直不希望变成大人,希望备受呵护和注意,希望对方不断地对自己付出。你会因为这种不容易替对方着想的性格,常常说出伤人的话,最后只会让情人伤心。

(6)讨厌蓝色

讨厌蓝色的人,希望在爱情上寻求互补的对象。如果自己欠缺才华,就会特别崇拜有才华的人。对你来说,拥有自己所没有优点的人,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精彩刺激。但这种性格很容易疲乏,一旦遇到更厉害的对象,你马上就会移情别恋。

(7)讨厌紫色

讨厌紫色的人,喜欢在恋爱上采取主控权。与其说是为了爱而企求对方改变,不如说是希望按自己的意愿去塑造情人。在爱情上,你很强势,爱控制人,这会让情人忍不住想逃离。不过,因为你很自信,所以,就算情人离开,你也不会太难过。

(8)讨厌棕色

讨厌棕色的人,在恋爱上采取放任的态度。你喜欢主动、直接强烈的爱情,当你遇到很有个性的对象,你就会显得很急躁。由于好奇心太强烈,你常会被很多新奇的事物吸引,以致常常忽略了情人。而且你人缘很好,这一点会让你的情人感到不安。你和朋友相处的时间远比情人还多,这样会让你的情人终有一天离你而去。

色彩禁忌

(1)东方利红色

传统上,红色代表喜气、热情、大胆进取;而在风水学上,东方象征年轻及勇于冒险精神。所以,在东方摆放一些红色的家具及装饰品,如红木吊饰、红色地毯等,都可以让家人充满干劲,有利于事业发展。

(2)南方利绿色

玄学上,南方主宰灵感及社交能力,绿色则有生气勃勃的意思。在南方放置绿色植物,除了增添绿意盎然的美感外,对人际关系也有正面的催化作用。

(3)西方利黄色

黄色一向被用来代表财富,西方则被认为是主导事业及财运的方位,如果放上黄色的家具饰物,如黄水晶等,可带来旺盛的财气,令事业飞“黄”腾达。

(4)北方利橙色

北方掌管夫妻关系,而橙色有热情奔放的意思。想增进与爱人的感情,可在睡房的北方放置橙色台灯、小地毯、抱枕等。

(5)其他方位+颜色配搭

西北方+白色:促进贵人运

西南方+茶色/土色系:增加家中稳定的能量

西南方+黄色吊灯:加强桃花运

(6)其他色彩禁忌

天花板应当使用最浅的颜色,地板颜色要比天花板深,否则,会使居住者做事颠三倒四、本末倒置。墙壁的颜色应当在天花板和地板的颜色之间。这样才能达到和谐。

不要用太多的红色或黑色做屋内的主色,因为太红或太黑都会使人做事冲动极端。

用韵文识记多音字能增进学生才华 篇12

四年级上册

快乐教育乐声响, 横琴弹奏迎朝阳。哄传起哄谁哄骗, 蒙人教风不可长。教书启蒙说内蒙, 参观打场看市场。泊船湖泊将漂流, 规划划船荡双桨。头昏脑涨因水涨, 山色空濛雁回翔。畜牧发达牲畜壮, 踏步踏实奔牧场。牛圈圈牛钉钉子, 模范牧民好模样。瘦削结实实强壮, 轻骑飞奔向朔方。阻塞塞住到边塞, 看见草低见牛羊。

燕山飞燕望几行, 干部后背背干粮。塞下扎营不埋怨, 埋锅造饭炸肉香。姓仇的的确要报仇, 炮弹炸响受创伤。敌人落下降落伞, 挨打挨着将投降。椎心泣血椎骨断, 挣命挣扎敌胆寒。丧命丧乱闻呜咽, 厌恶恶心难咽饭。战斗结束将士还, 北斗见证古战场。翘脚翘首迎解放, 国运长久更富强。

四年级下册

呱呱坠地, 善恶将生;哄尔启蒙, 蒙骗难行。埋怨里弄, 糊泥糊弄。浅薄薄书论《论语》, 教书教导解《中庸》。松柏参天人参好, 村落要塞山几重?烦闷宿舍几宿看星宿, 睡觉觉醒发现白发生。

当年混蛋砸当铺, 五更汉奸混其中。将领倔强更坚强, 占据屏障他率领。正月溜滑正好能溜冰, 磨盘磨刀屏息掩屏风。绷脸绷紧悄然悄悄朝石缝, 刺刀刺棱棱角扎冰凌。大喝威吓倒退摔倒才投降, 等待待会儿喝水哽咽真沮丧。调动调整回重镇, 喷薄而出见朝阳。电磨磨面子弹枪杆靠栏杆, 咀嚼嚼着饭喷香。姓解的弹奏庆解放, 转业改行钻研钻头探宝藏。奔波济南传说矿藏在西藏, 同舟共济出差曲折路正长。浅草横铺踏青真踏实, 风和应和燕斜映夕阳。

五年级上册

薄纸卷子卷起来, 单薄教师正徘徊。区别贝壳与地壳, 结巴倒退却歪倒。光晕晃眼别晕了, 厦门大厦摩天高。朝雾迷蒙绿野铺开逮飞兔, 空地草长露珠浴朝阳。苍劲松柏树冠下, 冠军闷热正乘凉。心脏烦闷散心排脏水, 水泡清澈浸泡漂洗很漂亮。果实累累不觉累, 茄子熟了择菜回。参与供给扁担能担水, 对个扁舟乘风与人同游归。

五年级下册

上一篇:热像特征下一篇:人文精神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