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境(共11篇)
功能语境 篇1
1 商务英语的文化语境的功能
文化语境的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制约功能, 其二是解释功能。同样的, 商务英语的文化语境功能也体现在这两方面。
1) 制约功能对商务英语文化语境的影响
由于商务活动是双方的, 英语语言的运用大多数是西方国家的使用者。所以, 商务英语的文化语境受到西方国家的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之中, 我们对文化的运用理解受到不同交流的参与者的自身的文化经历的制约。西方国家的人们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认同, 文化背景既影响着企业的决策、管理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 同时也影响着该企业的交际行为, 制约着交际行为。国际商务谈判的双方具有广义上的话题, 但是交流却在特定的环境下展开的, 同个话题的交际, 在背后却是政治关系, 利益关系以及信息的得失和维护。所以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关系, 不同的价值趋向, 以及不同的社会道德体系, 和宗教信仰往往也制约着是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
2) 商务英语文化语境的解释功能
商务英语是特殊用途的语言, 有属于自己特殊的文化语境, 其对话语具有解释功能。在实际交际过程中, 交际者对文化语境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要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去获得语言文本和话语本身的意义之外, 还要利用语境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 获得说话人意图传达的全部信息。否则就会产生歧义, 这就是文化语境的解释功能。商务英语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国际营销等许多不同的领域, 与实际商务活动的密切联系, 它必须有效服务于各项业务需求, 其用词约定俗成, 不同于普通词汇的词义。
2 如何提高商务英语的文化语境功能的运用
1) 多渠道了解商务文化和各种文化差异
掌握大量第一手丰富的商务文化知识和文化差异是超越自身文化, 进行有效交际的基础。商务英语所传达的文化信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语言性文化, 二是非语言性文化。例如很多场合以及信函之中, 我们经常用at your convenience (在你方便的时候) , 但在对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客户的时候我们绝不能用这样的用词, 因为这含有在厕所的意思。所以文化的差异, 使我们必须多渠道多了解商务英语的用词。而非语言性文化即体现在习俗等等各方面的。例如手势以及肢体语言, 表情等各方面的。
不同的文化语境的背景下, 语言的运用上都是蕴含着自己深厚的文化特色, 例如商务会谈的时候, 我们经常会说:我们会为建立一条龙的服务中心, 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审批的业
务。如果说成是:we will set up one dragon service center to provide a coordinate process service for foreign investors in obtaining approval.“一条龙”如果说成是“one dragon”会令对方不
知所云的, 因为在西方, 龙是认为是一种邪恶的东西, 而在中国龙是一种吉祥的动物, 如不理解的话, 就会造成误会。
商务英语的文化语境在特定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理解、运用由于不同的生活习俗, 文化底蕴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对商务语境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影响的!
2) 培养自身敏锐的商务英语文化语境意识, 提高语用能力
从语言自身的文化语境理解, 通过现象看本质, 提高自己的商务英语文化语境意识, 使自己的观察能力、语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商务交流的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意思让对方更好的理解从而提高商务活动的成率。
商务英语是一门专门的用途英语, 只有在实践中好好提高自身的运用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运用商务英语的文化语境体会商务英语的文化语境的功能的魅力。更好的协调, 运用商务英语而达到良好的洽谈。通过商务接待和洽谈的模拟实践可以熟悉各种礼仪文化差异, 掌握得体的礼节和交际语言。通过到公司实习, 可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等;参加各种对外商品交易会, 比如, 广交会等等各种商务活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作为商务英语的学生理解好运用好文化语境, 体会到文化语境功能的对商务活动的种种重要性, 理解到商务英语文化语境的限制性以及解释功能的作用。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商务英语文化语境的运用以及在运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体会商务英语文化语境功能的魅力, 这将对我们提高商务活动的成功有着莫大的帮助。
摘要:文化语境是指某种语言赖以根植的民族里的人们思想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即交际参与者所共有的背景知识。它包括定的社会传统习俗、历史文化知识、社会认知结构、社会心理、民族情感以及交际个体之间的文化背景、认知结构和心理状态等。重视文化语境的功能, 以及正确的理解运用文化语境将对我们的商务活动以及商务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的。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化语境,语境功能
参考文献
[1]谢建平.功能语境与专门用途英语语篇翻译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270.
[2]裴文著.现代英语语境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0:282.
[3]冯俊英.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析[J].国际经贸探索, 2000 (5) .
[4]孟胜昆.浅谈商务英语文化语境[J].邵阳学院外语系, 2006 (42) :42.
[5]陈海花.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07 (1) .
功能语境 篇2
关键词:多维传播语境;播音主持;功能;拓展
播音主持工作是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环节,因为播音主持工作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新时期在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工作必须创新工作形式,以不断加强和拓展播音主持的功能。
1多维传播语境下的播音主持活动
从播音主持活动的长期发展中,播音主持工作已经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语体,诸如在报道文字、评论问题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报道方式,虽然这些语体在表达上各有不同,但是却给不同的播音主持工作者提供了具体的报道模式。然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的形式逐渐发生了改变,播音主持不仅有个体形式、而且还有群体主持等方式,这些发展都会播音主持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多维传播语境下,传统的播音主持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尤其是在受众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播音主持工作的好坏更多地受受众评价的影响。而且受众对多维传播语境的环境已经适应,人们更习惯于在这种环境下获取更多的信息,而这也要求播音主持工作者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从而不断突出自己的播音主持风格,提高节目的独特性,以吸引更多的听众。
2播音主持基本功能的发展
多维传播语境的出现直接推动了播电视节目的发展,而这也对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语境的变化要求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必须得到更明显的提高,而播音主持基本功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巩固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对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工作来说,其基本功能是信息的传播,而这也是播音主持的核心工作内容。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来说,主要是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在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声音也需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播音主持人还必须提高自己驾驭节目的能力。播音主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而且播音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对节目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发挥播音主持人的自我优势,才能够让节目更吸引人。除此之外,播音主持的功能还体现在播音主持工作发挥了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播音主持工作可以通过信息的传播为人们树立正确的判断是非的意识。然而在多维传播语境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想影响人们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就必须面对更多样化的信息传播主体,而这就需要播音主持工作不断拓展信息传播功能。其次,拓展播音主持的功能。在多维传播语境下,广播主持功能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对播音主持功能的逐步深化,使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广播电视来说,受众所接受的信息往往会先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编辑工作,从而使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观点能够被大多数的受众所认可和接受,而这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的实际价值。而在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人要想让自己传播的信息为人们所接受就必须加强对各类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并对其进行精心的编辑和策划,在确保信息传播真实性的基础上,让受众接受所传授的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价值,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第二,在多维传播语境下,更有助于社会公众接受各类信息观点。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播音主持人要善于为公众提供了解更多信息的平台和条件,比如: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会借助手机来观看一些新闻视频、娱乐视频等,而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这也体现了播音主持的公众性特点,而播音主持也可以通过这一点发挥其信息传播的社会功能。
3播音主持功能的拓展
在多维传播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功能拓展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播音主持必须巩固其已有的以传播为核心的信息引导功能,巩固作为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信息传播价值。第二,拓展以互动为中心的分享功能,以应对多维传播语境下对传播媒体的需求。在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的拓展功能可以以发现、阐释为主,尤其是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广播主持工作在尊重传播规律的同时,需要扬长避短,以发挥自身的传统媒体优势,用自己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受众,树立自己的社会专业形象,从而不断提高播音主持的社会传播价值。
4结语
在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功能要想得到更好的发挥,就必须善于与受众分享信息,并能够吸收各种媒体的优势来开展主持活动,从而增强播音主持的传播功能。本文就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进行分析,以期为播音主持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逗号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语境功能 篇3
关键词:逗号 高中英语阅读 语境功能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逗号、冒号、分号、破折号和括弧等标点符号都是句子、篇章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口语中,人们只能用语调和表情来代替标点符号的作用。英国著名语言学家伦道夫·夸克认为:“所有英语标点符号的功能可分为分隔功能和指明功能。”通过进一步研究,语言学家戴尔认为标点符号具有文字功能。也就是说,标点符号具有语境标记意义。在英语阅读时,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单词、词组或者复杂的句群时,如果马上去翻阅字典、查找词义,既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又容易打断阅读思路。其实,文本材料中的每个词、词组与它前后的词语、句子、段落都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可以利用标点符号的语境功能进行合理分析,推测某些词或词组的意义,甚至判断出某一意群与其他意群之间的语法或意义关系。
在英语中,与其他标点符号相比,逗号的位置和作用相对固定。因此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分析逗号的作用,明确语境,甄别词义。总体来说,逗号的语境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逗号用在列举事物的句子中
当逗号用在列举事物的句子中时,人们可以通过所列举的事物或名称(即下义词)的词义,判断其中某个词的含义,也可以判断出它们共有的上义词的词义,或者凭借上义词的词义来辨别下义词的词义。如高中英语必修三《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一文中有句话“Some people might win awards for their farm produce,like the biggest watermelon or the most handsome rooster.(有些人还可能因为他们的农产品参加各种评选而获奖,比如最大的西瓜或最帅的公鸡。)” 句中farm produce是上义词,下义词是watermelon or rooster,学生以此为语境线索,就可以知道两个下义词watermelon 和 rooster是农产品之一的某类东西。
二、逗号用在某一名词以及要说明的成分中
在英语句子中,常见到在一些名词或短语后面带有进一步说明的成分,而中间往往用逗号来隔开。我们可以凭借逗号后的说明成分这一语境线索,来理解逗号前部分的意义。如“When monkey-pox,a disease usually found in the African rain forest. suddenly turns up in children in the American Midwest. It is hard not to wonder if the disease that comes from foreign animals is homing in on human beings.(猴痘是通常在非洲热带雨林中发现的一种疾病,当它突然出现在美国中西部的孩子身上,不由让人想象来自外来物种的这种疾病正发生在人类身上。)”在这个句子中,monkey-pox是个陌生词,但是学生可以从逗号后面的“a disease usually found in the African rain forest”猜测出monkey-pox是指一种疾病。
三、逗号用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中
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中,我们可以通过逗号后面的句子成分推测句子前部分的意义。如“The Pennine Hills,which have been a favorite with hikers for many years,are situated between Iancashire and Yorkshire.”这句话中的which have been a favorite with hikers for many years是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它用逗号隔开,目的就是详细说明名词the Pennine Hills的意义。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通常可跳过两个逗号之间的从句或同位短语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在上述例句中,The Pennine Hills are situated between Lancashire and Yurkshire是句子的主体部分,利用逗号的语境功能,学生可以准确地找到句子的主干部分,实现对句子整体结构的认读,提高阅读效率。
四、结语
作为标点符号,逗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了解了英语阅读中逗号的语境功能,学生能够准确判断词语意义,分析句子结构,理清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语篇中词语、句子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嫣然,陈璐.语境线索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5).
[2]林羽.功能语篇分析融入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思考[J].海外英语,2010,(6).
[3]孙迪.语境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9).
[4]吴瑕,俞霞君.语境在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中运用[J].池州学院学报,2014,(4).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功能思考 篇4
1 播音主持概述
在信息技术的指引下,多媒体充满各种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媒体的逐渐增加,传播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时播音主持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适应和促进传媒行业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力度,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拥有超过200所传媒院校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播音主持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播音技能,并拥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将信息和新闻资讯通过电视或广播形式向公众传播,实现播音主持的传播功能。
2 播音主持在多维传播语境中的功能
2.1 基本的传播功能
多维传播语境是指在不同的思考维度下,不断扩大传播功能,从而发布更多、更实用的信息资讯。虽然在多维传播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功能有所增加,但还是具备一些基本的传播功能。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主要功能是通过电视媒体向广大社会公众传播最新的信息资讯,确保传播的基本功能得以实现。播音员凭借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传播,促进文化的传承,发挥文化和信息传播的功能。
2.2 深化主题的功能
多维传播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功能更加全面,促进信息、文化的多样性,并将传递作为主要目标。播音主持的目标是将信息资讯向公众传播,同时,公众在社会群体中将信息加以分享。因此,多维传播语境下的播音主持要深化节目内容的主题。首先,在传播信息前,全面搜集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将具有时代性和传播性的内容作为题材,从而真实反映社会的主要问题,体现播音主持节目的真实性,例如《焦点访谈》节目,所反映的都是当今社会的现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对世人的思想予以正确的引导。比如,其中一期关于短信诈骗案的节目,该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对全国范围内大部分真实的诈骗案进行调查分析,首先,在各公安部门的支持下,对典型短信诈骗案进行记录,然后进行筛选;其次,结合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将节目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并采用合理的播音主持术语进行传播。
2.3 主持人对节目的支配
多维传播语境要求主持人具有多节目的支配能力,从而拓宽播音主持的功能。《快乐大本营》是湖南卫视的一档娱乐节目,共有何炅、谢娜等五位主持人。自从节目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位居前列。虽然说播音或主持借助于媒体,将节目信息和要表达的内容呈现给观众。
3对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功能的展望
3.1 打造播音主持多元化功能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功能要朝着多元化的目标发展。所谓多元化是指将播音员、主持人及节目等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并非单纯地对内容题材进行剖析。多元化的功能要使节目传播具有灵动性、立体感,在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选择与培养上,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达到传媒业的基本要求,并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满足公众需求
多维传播情境下的播音主持功能不断拓宽,在依托多媒体的前提下,实现了信息资讯和文化的传播,为丰富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将传统文化以播音主持的方式向社会传播,提高了人们的精神文明层次,并将社会的最新信息传播给民众。当然,多维传播情境下的播音主持需要有加强的地方。在诠释传播内容的同时,将满足公众需求作为主要目标,播音主持媒体要深入基层,对百姓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知最真实的需求。然后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结合社会需求开展不同类型且具有针对性的节目。因此,播音主持栏目可以结合公众的需求,开展有关饮食与休闲的节目,让观众在休息期间放松心情、对于农民朋友,可以多开展农业知识的普及和农业资讯的传播有利于满足百姓需求。
4 结语
在多维传播情境的作用下,我国的播音主持行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播音主持功能更加丰富,节目收视率也有所提升。
摘要: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加快了媒体发展的进程。播音主持以现代媒体为媒介,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统的播音主持功能已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必须将多维传播语境作为创新与突破的关键,拓宽播音主持功能。本文针对多维传播语境中的播音主持功能进行思考,分析其功能的作用,并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旨在推动播音主持良好发展。
关键词:多维传播语境,播音主持,功能,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李洪岩.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J].现代传播,2013,(8):87—90.
[2]王春杰.探究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J].新闻研究导刊,2015,(6):75.
[3]张晶.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4,(23):119.
功能语境 篇5
文化语境在高级英语篇教学中的功能性作用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化语境的.涵义,探讨了文化语境与语篇教学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文化语境在高级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解释与制约功能.旨在说明文化语境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加强学生对文化语境的认知能力和重构能力有助于培养其篇章理解力和文学鉴赏力,进而全面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技能.
作 者:童肖琼 TONG Xiao-qiong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刊 名:宁波工程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年,卷(期):21(4)分类号:G642.4关键词:文化语境 语篇 语篇教学 高级英语
功能语境 篇6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境理论 商务英语听说教学 情景模拟与预测
语境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都是一个重要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更是强调语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进行语篇分析的比较多,而用这一理论来研究专用英语教学的不是很多。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境理论来研究探讨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有利于产生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语言运用与语境相关联的思想,搞好情景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这符合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理论思想及启示
(一)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境理论
韩礼德强调语境对语言的制约作用。语言使用的场合、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不同,语言的特征及其使用也不相同。系统功能语法认为,情景语境指的是语言传递的交际意义,包括谈话时间、地点、谈话内容及谈话双方之间的关系等。Halliday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3种: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语场反映的是实际发生的事、谈话或交际的环境、谈话的话题,包括讲话者及参与者所进行的整个活动;语旨反映的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如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在谈话中的角色关系;语式反映的是交际的渠道和媒介,如是说的,还是写的,是电话中的,还是扩音器中的,是即兴的,还是有准备的,讲话者使用什么样的修辞方式等。张德禄认为,从语言内部来说,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篇,语篇是一个纯理功能框架,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的复合体。如果说作为交际中语篇的语境是情景语境,那么作为整个符号系统的语言的语境就是文化语境,而语篇体裁反映了语篇的文化语境,体现了语言符号系统与文化因素的密切关系。Ventola认为,语言使用是在情景语境(语域)中进行的,而情景语境(语域)又置于比它更抽象、更普遍、更高一层的文化语境(语篇体裁)中。
(二)语境理论在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将系统功能语法语境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听说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意义空环的解码,更好地理解隐含的意义及交际意图,增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很多,这里的因素不仅涉及到语言的问题,也涉及到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听力语篇的语境,理解字里行间隐含的深层意义,领会讲话者的交际意图。根据李洁(2005)理解字面上隐含的或没有体现出来的深层意义,其实也是对意义空环的解码,这种解码可以依据语篇中的上下文来完成,也可以结合与语篇相关的非语言手段来完成。如有这样一段听力材料:Good morning.My name’s Helen Cooper.I was wondering if there are any places still available for the ‘Managers in the Millennium’ workshop in Manchester in November.Actually, I wanted to do the same workshop in December——but it was cancelled.If there are any places free,could you please call me on 01815327391?Thanks.要求学生听后推测讲话者的意图。从该段听力反映的情景中可以看出,该语篇反映的是讲话者向某公司或部门询问是否有场所提供给他们做“研讨与实践”用,讲话者是有求于人的,讲话语气较礼貌、客气,交际渠道可能是电话询问。从这些情景因素推断,讲话者的意图是“make an enquiry”(询问)。其次,将系统功能语法的情景理论运用于商务英语听说语篇教学中,特别是结合图式理论,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商务英语情景模拟与预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情景语境理论,商务英语听说教学应尽可能地模拟商务情景,创造语言运用的实际环境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商务或外贸情景中运用语言知识和结构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交流、交际活动,通过模拟范例练习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如通过“角色扮演法”,模拟商务环境;如访问或拜访对方、接待或招待对方、商务会面或会见、生意洽谈、打电话、做市场问卷调查、在海关办理货物进出口手续等。韩礼德一直强调,要把语言形式与语境联系起来研究语言或从事语言教学,着重探讨语言形式在语境中的功能,他还把语域概念视作是一种预测形式,即知道有什么样的情景或社会语境,就可预测将要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李洁(2005)、哈孟德(Harmmaond)等认为,文化语境包括了语类。每一种语类都具有一种特殊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即语类结构潜势。语类结构大致包括开始、中间和结束等成分。
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主要包括“听”(语言输入)和“说”(语言输出)两个相反的过程,根据系统功能语法语篇与语境相互预测的观点,学生听商务英语语篇的过程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语篇,此时要实行语篇的语境化策略,即预测该语篇会出现在什么样的语境中,学生无论采用自下而上模式,还是采用自上而下模式来理解语篇,都要结合语境来理解语篇的意义,即要根据语篇的语言形式来预测语境。相反,学生说商务英语语篇,即进行商务英语语篇对话或情景模拟、表演的过程是语言输出的过程,此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所学到的语言进行语篇的输出,此时学生要在脑子里要事先有一个语境,要想好要完成什么表演(role-play)对话任务,要实行语境的语篇化策略,即预测该语境中会出现什么样的语篇,即要根据语境来预测语篇或语篇的语言形式。如针对商务谈判这类语篇。前半部分教学是听的教学,在听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根据所听到的语言形式,联想到谈判的情景及谈判双方的背景、情况、立场及交际意图,并介绍有关商务谈判的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如谈判策略与技巧、合同条款、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产品质量、价格、支付方式、装运、交货日期、保险等扩展资源,然后再从语篇的功能入手,总结归纳出此类语篇的语言特点,特别是谈判语言的特点及各种表达方式,并从谋篇功能中总结归纳出此类语篇的“图式结构”,供学生后来情景表演时参照。在后半部分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一个情景,即一家中国公司和一家外国公司签约购买一批货物,双方代表团代表各自的公司就合同中的价格、支付方式、交货期限、装运以及保险、双方未来合作的远景等问题展开谈判,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让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的句型、表达方法和“图式结构”以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模拟和表演。可见,将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境理论运用于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中是很有意义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这种“语境与场景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商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且,功能语法理论、“图式理论”和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三者可以统一于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中。
结论
本文探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对商务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结果证明: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来从事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运用于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中是可行的、有价值的。
(作者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参考文献:
1、张德禄.韩礼德功能语言教学思想探索[J].外语教学,2004(3).
2、贺文丽.功能语篇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J].广西社会科学,2004(3).
3、李洁.语篇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5).
认知语境及其在翻译中的功能 篇7
1.1 认知心理学背景
心理学上对认知的理解是多样的, 美国心理学家霍斯顿等人把其归纳为五种观点:“一、认知是信息加工;二、认知是心理上的符号运算;三、认知是问题解决;四、认知是思维;五、认知是一组相关的活动, 如知觉、记忆、思维、判断、推理、问题解决、学习、想象、概念形成、语言使用等。”[1]虽然观点不同, 但认知心理学旨在揭示人们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 倡导信息加工的观点是没有争议的。
1.2 哲学背景
“体验哲学”的大潮向传统经典的客观主义观点提出挑战, Lakoff认为, 心智是体验的, 思维大多是无意识的。这种哲学观与传统哲学观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强调了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基于身体的体验在整个认知过程中起了核心作用, 意义是通过人的身体经验和想象并根据人在世界中的行为方式而获得的, 而客观主义者则排除了意义中涉及的主观心智和一般认知机制的可能性。
1.3 认知语言学背景
“认知语言学是在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后而形成的新的认知观基础上建立的, 是批判地继承和创新的结果。”[2]它提出的语言认知观从微观上影响了认知语境的研究, 认知语言学是基于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对世界的感知并形成概念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 它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同样, 认知语用学所提出的认知语境观也是如此。
2 认知语境的概念
一般认为, 最早从认知角度去研究语境的是Sperper和Wilson, 他们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认知环境 (cognitive environment) 的概念:一个人总的认知环境是他所明白的一系列能感知并推断的事实构成的集合, 这所有的事实对于他来说是显明的, 一个人的总的认知环境是由他的认知能力和其所处的物理环境所决定的。他们突破了传统的语境概念, 提出了一个新的语境观: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 (psychological construct) , 是听者关于世界假设的子集, 正是这些假设, 而非实际的客观世界, 制约了话语的解释。客观语境不能自动地在交际过程中产生作用, 只有通过交际主体的认知努力才能成为活的东西, 才能进入到认知语境的范畴, 进而成为话语理解的依据, 因此多种因素使得认知语境具有差异性, 人们不能建构同样的心理表征, 因为所处的物理环境不同, 认知能力也不同, 人们说不同的语言, 掌握了不同的概念, 人们能够建构不同的心理表征并做出不同的推理。人们也有不同的记忆, 不同的推测以不同的方式与人们的经验相关。
言语交际是发生在说者和听者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 语境是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存在于双方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 这些假设是各自正确理解话语的前提, 理解每一个话语所需要的语境前提是不同的, 听者要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为每一个话语建构新的语境, 也正是因为存在着不同的语境前提, 导致了语境效果的不同, 在交际过程中, 语境是作为一个变量存在的。
国内学者对认知语境的研究也始于语用学和关联理论的框架之内, 沈家煊是国内最早介绍关联理论的人, 1988年他提出“在语言理解过程中人们不可能运用全部语境, 而是选取一个特定语境。”“人们不是先确定语境然后判定相关度, 而是先设定有待处理的新信息是相关的, 然后选择适当的语境来证实这种假设, 相关是不变项、已知项, 语境才是变项和未知项。”[3]这是国内学者最早对语境是变项的论述。曲卫国在论述关联理论时认为, 关联理论的语境不是静止的参数, 而是一系列处于发展和变化中的命题, 不同的个体根据各自的认知环境对语境进行不同的推演。人们在探讨关联理论的同时, 逐渐意识到“关联是一个依赖语境的概念”, 尽管那时对认知语境的讨论还比较朦胧, 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但他们的引进和介绍为后来对认知语境的本体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 熊学亮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认知语用学》一书中给出了认知语境的定义:“认知语境是人对语言使用的有关知识, 是与语言使用有关的、已经概念化或图示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4]其他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但就目前来讲, 这个定义的影响是最大的, 诸多学者在研究认知语境时借鉴了这一定义, 这个定义强调了语用者有关语用的知识化、概念化与图示化, 即“语用者对语言的信息超载部分的推导, 并不一定要依赖具体的语境, 因为语用者通过经验已经把有关的具体语境内在化、认知化了。”
3 认知语境的构成
有关认知语境的构成研究, Sperber&Wilson把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分为三种:逻辑信息 (logical information) 、百科信息 (encyclopaedic information) 和词汇信息 (lexical information) 。何自然认同他们的观点, 认为交际中每一个人的认知环境都由这三种信息组成。赵艳芳也认同此观点:“既然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 它是在交际者共处的认知环境中进行的, 这个环境不仅包括交际双方在某时、某地, 关于某事、某人事实的了解, 而且还包括三种信息:词语信息、关于世界的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
熊学亮则提出“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 (具体场合) 、语言上下文知识 (工作记忆) 和背景知识 (知识结构) 三个语用范畴, 也包含社会团体所共有的集体意识, 即社会文化团体‘办事、思维或信仰的方法’, 集体意识以‘社会表征 (social representation) ’的方式, 储存在个人的知识结构里, 使个人的语言行为适合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他根据这三部分知识构成建立了一个单向语境推导模式, 这种结构成分的分析为众多学者对认知语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样, 本文就是在这个认知语境模式的基础上论述了认知推理模式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4 认知语境在翻译中的功能
4.1 挖掘文化内涵
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和社会习惯等的总和。”[5]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是不同国家的人, 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中, 形成了不同的认知环境, 所以对同一信息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 译者的任务就是在两种认知图式中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就意味着译者首先要具备原语者那样的认知环境。当译语读者接受到词语信息后, 其认知心理可立即指向对世界知识的记忆, 搜寻头脑中相同的事实抽象, 来补足语言意义的空缺, 如果译者不具备语言外的文化图式, 他就无法挖掘文化内涵, 找不到意义上的关联, 或者他虽然觉察到了话语中的某种文化内涵, 而没有去适应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 就会导致翻译的失败。
4.2 逻辑推理
话语前后含有逻辑关系, 话语才能相关, 才会产生意义, 而逻辑关系并非是原语所带来的, 因为意义的相关性并不一定依靠逻辑语言作为连接纽带, 而是取决于目标语者能否把原语反映的客观世界与他所熟知的世界联系起来, 由于两种文化造成的认知上的差异, 原语言需要用语汇手段来确定与语句、语段及语篇相关的话语, 而目标语言并不一定采用此种手段, 反之亦然。如果某一交际事件没有产生其中的某个语境, 译者的认知语境中的百科知识不允许他做出异常的推理, 只能按照常理来推知这两句话的逻辑关系, 接收到词语信息后, 译者的认知语境激活了其中的长期记忆知识, 这样译者就推知到这两句话的逻辑关系, 并在译文中言明。如果不依赖译者的认知环境, 依照原文作形式对等处理, 就没有说明逻辑关系, 意义关联不明确。
4.3 推导暗含
话语不能看作是静止的语言标本, 而是作者利用语汇来表达的某种意图, 译者需要如同原文读者那样理解这种意图, 然后创造性地为另一文化的读者再现整个意图。Sperber&Wilson“从认知的角度对明示推理交际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 在交际过程中, 人们不需遵循合作原则, 但以关联为取向。”话语行为是一种明示行为, 这种行为须在受话人的认知环境里得到映现, 话语才能得到理解, 在翻译中, 译者先是换位到原语听话人的立场上来接受明示行为, 明示能否得到映现, 依赖译者的认知环境, 在此基础上进行语用推理, 得出话语的暗含意义, 用适当的译语来构建这些信息后再传递给读者。
由上面论述看来, 挖掘文化内涵、逻辑推理和推导暗含是认知语境在翻译中的三大功能。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文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359-362.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15-21.
[3]沈家煊.讯递和认知的相关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8, (3) :65.
[4]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115.
功能语境 篇8
1 处于多维传播语境中的播音主持
随着播音主持职业的不断发展, 播音主持形成了一种特点鲜明的语言方式。发展历程主要有:从新闻文体播音发展到文体播音评论, 再发展到文体播音通讯, 再发展到文艺文体播音, 然后到现在的多维信息传播等。在表达方式上面, 文体与语体是不同的, 可是它们都将现代播音主持所具备的业务特点、稳定特点以及对应特点完全表现出来了。比如, 央视播出的资讯类型的节目, 主要采用的主持方式就是以播报形式为主;《央视财经评论》节目就是突出评论色彩;《感动中国》这类型的节目就是利用语言的表达增加节目具有的仪式感。现代化播音主持, 已经将发展涉及到各个领域, 形式也更加多样[2]。
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播音主持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多维传播语境是现代网络环境带来的一种最直观的影响。比如, 网络中我们常见的“视屏主持”和“视屏主持人”这类型的节目, 并不是非常单纯的主持广播的人或者是主持电视的人, 而是仅仅通过个体这种形式而出现的。在网络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 播音主持也慢慢开始减少自身所具有的主流色彩。因为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 在新媒体环境中, 受众与信息发布者是双向的, 而非单向灌输。在这一背景下, 大众更愿意接受这一全新的传播格局。
2 处于多维传播语境中的播音主持所具有的功能
在多维传播语境的影响下, 播音主持的功能发生了一定的概念。由于现在的传播语境不再单一, 播音主持具有的功能也就更多,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信息传播的功能。这种功能属于播音主持最基本的功能, 即使是基本功能, 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完善, 完善信息传播功能也就是增强播音主持人员所具备的业务素质, 特别是进行语音播报的相关能力[3]。播音主持应该特别重视信息传播这种核心功能。在面试播音主持工作人员时, 需要特别重视面试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播音主持主要就是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 如果缺乏语言表达能力, 就会给播报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也不能将信息传播功能完全发挥出来, 所以需要对播音主持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
2) 对节目的驾驭功能。这种功能对主持人有较高的要求, 主持人应该具有较好组织整个节目的能力, 此外, 还应把握好节目中不同视听元素之间的构建等。在实际进行播音主持的过程中, 对于这种功能, 主持人能够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主持风格来进行相应的把握, 比如, 凤凰卫视的《冷暖人生》主持节目, 陈晓楠通过自己所特有的主持风格, 取得了较大的成功[4]。
3) 文化引导的功能。对于传统广播主持, 非常明显的功能就是对文化进行引导的功能, 这种功能也是传统播音主持的优势和责任。在传播文化所具有的整体层次构建时, 由于文化本身的立体、多样以及主流等特点, 所以需要利用传统播音主持来维系文化传播的功能。
3 处于多维传播语境中的播音主持功能的拓展
我国现阶段的传播语境已经达到了多维的状态, 播音主持属于一种职业, 会受到多维传播语境的巨大影响。播音主持具有的功能非常多, 可是在多维传播语境中, 播音主持所具有的功能将会得到深入拓展, 发挥出较大的价值。播音主持功能的拓展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具有的功能进一步深化。就是深入到播音主持具有的功能价值, 进一步的加工传统功能。如果要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需要深入素材采集的工作, 通常情况下, 在实际进行播报前, 播音支持应该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 然后针对所确定的主题来选择素材, 素材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深入地分析考虑, 将每条素材所具有的价值完全挖掘出来。播音主持并不是单纯地将消息简单传达出来, 而是要利用消息将深层次的内容传达给大众, 震撼到大众的心灵, 这样就可以达到改变不良行为的目的[5]。现阶段, 很多节目都是经过深度加工之后才呈现出来的, 虽然这些节目使用的都是传统播音主持所采用的方式, 可是节目的每个主题都可以获得大众很大的反响。所以, 我们可以把播音主持功能的深化看成是报道的深化, 播音主持的任务就是将消息客观以及真实地报道出来。
2) 公众分享。处于多维传播语境之中的播音主持具有相对较大的大众性, 虽然这种公众性还未能完全表现出来, 可是实际中, 很多相应的技术和设备都已具备了这个功能。如, 专属性质的音乐会或是到电影院欣赏电影, 这些都是一种私人行为, 可是通过现代化接受信息的先进设备—智能手机, 就可以利用网络看到想要观看的视频, 这种接受信息的方式就可以将公众性完全体现出来。播音主持所具有的公众分享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对于家庭, 由于传播语境不断增多, 就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 从而引起很多矛盾的发生, 如果播音主持可以达到公众共享的目的, 就会给家庭成员的有效沟通带来非常重大的意义。公众分享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考虑到大部分观看者的心理, 自动过滤掉那些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消极和不良影响的内容, 播音主持分享出的消息内容都应该可以有效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传递出积极的正能量, 公众也更加容易接受, 同时也是给公众带来较大影响的一种传递方式。
4 结论
处于多维传播语境中的播音主持, 应该保留以前比较良好的功能, 同时对这些功能进行拓展, 加深这些功能。不管是传统的电视和广播, 还是现代的网络, 都必须要通过播音主持来传达相应的信息, 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不同媒体对播音主持有不一样的要求, 可是对于播音主持所具有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 即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节目整体掌控能力、社会舆论引导能力等。
摘要:多维传播语境中, 播音主持的功能非常突出, 信息传播的功能是所有功能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 同时也是播音主持的一种基本功能, 是播音主持工作存在的意义, 只有播音主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才能将信息传播的基本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同时播音主持也应有较好的自身条件, 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本文主要对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 仅供参考。
关键词:多维传播语境,播音主持的功能,拓展
参考文献
[1]李雪.多维传播语境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研究[J].新闻知识, 2015 (1) :79-80, 23.
[2]桂冰冰.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J].魅力中国, 2014 (5) :304-304.
[3]张晶.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12 (23) :119.
[4]王春杰.探究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6) :75.
功能语境 篇9
1 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功能分析
2.1 播音主持基本功能的变化
播音主持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 这同时也是播音主持从业人员最基本的工作任务。信息传递主要依靠言语载体实现, 因此, 言语成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技艺水平体现在语音播报的能力方面, 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质量, 因此, 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管控。
2.2 对节目节奏变化的掌控能力
有效掌控节目的节奏是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在掌控节奏时还要控制好节目的感情基调, 结合视觉和听觉艺术组织节目。另外, 播音主持从业人员还可通过掌控节奏构建独特的主持风格。因此, 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在组织能力和构建能力方面必须具备较高的要求。
2.3对文化的传递功能
文化传递功能也是播音主持必备的基本功能。我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需要依托一定的介质进行传播, 而播音主持就具有传导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在对信息进行传播时, 要具有较强的正能量导向。
2.4提供见解与反馈功能
能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各种现象发表评论是所有媒体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新媒体虽发展迅猛, 且日益受到欢迎, 但是在传播信息的严谨性方面, 新媒体远不如传统媒体, 信息过剩和信息垃圾是新媒体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媒体若能及时对信息作出反馈, 也能提高受众对其的认可程度。
2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功能拓展研究
2.1信息内容深化的拓展
在多维传播语境之下, 播音主持要不断深化信息传播功能。一方面, 在信息内容的采集上, 要选择具有时代特征、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 并对其进行深入挖掘, 充分发挥信息的实用价值, 为受众传播真实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 合理利用信息的潜在价值, 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 发挥积极导向作用, 进而扩大信息的影响。
2.2 智慧置换功能的拓展
在多维传播语境之下, 播音主持还应该充分发挥智慧置换的功能拓展, 不仅要将社会公众对播音主持的建议融入其中, 而且还要对信息内容进行必要的汇总处理, 使其实现权威性发布。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当下, 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 因此, 播音主持要对自身进行科学的定位, 坚持客观表述和信息传播。同时, 还要与社会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积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2.3 公众分享功能的拓展
在多维传播语境之下, 播音主持还应该重视对公众分享功能的拓展。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播音主持作为公众人物, 其自身要具有公众性的特点, 在对信息进行传播时, 既要加快传播速度, 又要扩大传播范围, 使更多的受众全面了解信息内容, 同时要注意收集受众对信息内容的看法和建议, 以便能为节目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多维传播语境之下, 播音主持功能要进一步加以拓展。虽然不同的传播媒体对播音主持的要求不尽相同, 但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网络手机终端, 都离不开播音主持。因此, 必须要提高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使从业人员不仅能准确表达、全面掌控节目节奏、正确引导言语方向, 同时也能拓展其功能, 从而促进播音主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多维传播语境的形成, 播音主持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 在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拓展其功能, 能切实促进播音主持的健康发展。为此, 本文就多播音主持的功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深入研究了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功能的拓展问题。
关键词:多维传播语境,播音主持,功能,节目
参考文献
[1]朱瑞臣.言语沟通学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1.
浅谈现实语境在交际中功能的实现 篇10
关于这一点, 人们通常认为, 只要这些语境存在, 各种类型的语境就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语义合成中, 然后又自然而然地被综合到言语交际双方的表达和理解中去。但是从实际的言语考察来看, 事实并非如此, 这可以说是一种错误的感觉和认识, 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 可能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真实存在的语境被认知与否的问题。
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真实存在语境没有被说话人或听话人意识到的情况。举例来说:
某君赴宴迟到。匆忙入座后, 一眼就看见一盘烤乳猪在自己面前, 于是大为高兴地说:“还算好, 我坐在乳猪的旁边。”话已出口, 才发现身旁一位胖女士怒目相视。他急忙陪着笑脸说:“对不起, 我是说那只烧好了的。”
——转引自《现代汉语语境研究》
上述例子中, 那位男士正是没意识到身旁胖女士的存在, 也就是说没有意识到语境的存在而闹了笑话。
(二) 真实存在的语境被认知准确与否的问题。
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 不仅存在没有被认知的情况, 还存在认知准确与否的问题。比如有这样一则校园小幽默:
某晨, A君过女生宿舍。见一漂亮女生在窗前向自己一挥手, 然后含羞转身而去。随后几日皆如此, A君窃喜, 邀出女生:
“作为男生, 我应该主动一些。”
“啥意思?”
“频频向我挥手暗示, 我好感动。”
“哦!误解了, 那是我向窗外扔梳头时梳下的碎发。”
“……”
——转引自《现代汉语语境研究》
在这则故事中, 那位女生根本没注意到A君的存在, 所以就这位女生来说, A君作为语境是没有被认知的, 而A君之所以认为漂亮女生对他有意思, 是因为他对那位女生动作的误解, 也正是A君对语境的误解, 制造了这则幽默的笑点。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知道, 在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 只有被意识到的语境才是真正起作用的, 我们给其命名为现实语境。现实语境是人们在具体交际中意识到的语言环境, 它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 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 可以是隐性的也可以是显现的。这种语境也只有一个特点, 就是它必须是交际双方意识到的语境内容。因为只有这种语境内容, 才能现实地进入人类交际过程, 其意义才能被综合表达和理解。在这里, 聪明的人会意识到, 当语境一旦被交际双方所意识成为现实语境时, 语境本身就已经成为一种表达手段了,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达到交际目的的实现。那么既然语境如此复杂, 那现实语境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又是如何被实现的呢?我们认为主要与以下几个条件有关:
(一) 与语境的显隐程度有关。
真实存在的语境可能被认识到, 也可能不被认识到, 也就是说作为语境的各个要素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 显性语境容易被认识到, 容易被综合在语义中进行表达和理解。这是因为显性语境是指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语言环境, 它客观上凸现了语境的作用。比如说:
在KTV唱歌, 同学甲对负责点歌的同学乙说:“帮咱老师点一些经典老歌。”同学乙说:“好的。”并点了一首《康定情歌》。
在这里, 同学乙之所以能准确无误地理解甲说的话, 是因为甲明确地说出了“老师在”这个语境, 客观上强调了这个语境的存在。
反之, 隐性语境则不容易被察觉, 因为隐性语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没有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 它只是在客观上以其自然形式参与交际过程。所以在交际中也容易造成误解, 比如说:
一次单位组织去法国旅游, 我的同行者中有一位同事姓吕, 在戴高乐机场, 负责换登机牌的法国小姐看了护照以后很好奇:“先生, 您真的姓LV吗?”
——摘自《读者》2010年第14期
在这个例子中, 负责换登机牌的法国小姐并不知道中国“吕”这个姓翻译成英文正好就是“LV”, 并且身处“LV”的故乡也使她的意识中只知道“LV”是一个奢侈品牌, 这些隐性语境, 促使她在接收信息时出现了误读。
(二) 与言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各自主观语境的不同有关。
主观语境是交际者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内心经验, 形成的一种观念形态上的语言环境, 包括交际者的身份、地位、知识结构, 世界观、人生观等。主观语境中有很多因素是可控的, 交际者可以根据交际目的、交际客观环境的不同而对主观语境进行调节, 尽量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而减少消极作用, 以期更好地促成交际的顺利进行。还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同学家里做客, 中国同学的父亲非常热情地接待这位外国友人, 并热情地询问他:“今年多大了?”“你是哪个国家的?”“你父亲、母亲是干什么的?”这位外国留学生听了感到很不是滋味。
上述中国同学父亲的问话在我们中国人看来, 是正常不过的, 并且会欣然回答这位父亲提出的问题, 因为这正体现了同学父亲的热情好客, 而对于一位外国留学生来看, 则会感到十分不悦, 在他看来, 这些问题可能已经侵犯了他的隐私。这正是由于不同国家人们文化心理的不同而造成的尴尬。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果一位化学家与另外一个化学家的谈话中涉及到“钼”这个元素时, 肯定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而如果是一位化学家与一个初中生的谈话涉及到“钼”这个元素时, 就要解释半天。
(三) 现实语境在交际中功能的实现还与语境的关联度有关。这也就是说交际内容与语境关联度越大, 就越容易激发交际双方意识中对语境的认识, 交流也会越顺畅。否则, 会让交际双方感觉到不知所云。有这样一个例子:
太太在厨房里炒蛋, 他丈夫突然冲进来。
“小心!”他大叫, “小心!你一下子煮太多东西了!赶快炒!快点!奶油要多加一点。蛋都快要粘锅了, 小心点!现在再炒一次, 小心点!快快快, 你疯了, 是不是?别忘了加盐, 你每次都忘记!”
太太转身问:“你究竟发什么疯?”
先生心平气和地答道:“我想让你了解一下我开车时的感受。”
——摘自《读者》2010年第14期
例子中丈夫之所以在厨房指手画脚, 是因为他将妻子炒菜与他开车关联起来, 想让妻子了解他开车时妻子指手画脚的感受, 而太太之所以骂他丈夫“你究竟发什么疯”, 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这种关联性, 丈夫的指手画脚也没有激发起妻子对这种关联性的认识, 所以才会出现她这种不知所云的状况。
总之, 要使现实语境在交际中得以实现, 交际者就必须把语境凸显出来, 使之成为显性语境, 或者对自身的主观语境进行控制, 以期达到交际的目的, 或者是说话人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唤起听话人大脑中与谈话内容相关联的精神意识内容, 建立起这种关联, 交际也就能够顺利进行了。
摘要:语境就是语言交际的环境, 它对于说话人和听话人语义的理解以及交际的顺利进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 语境会面临是否被认知或者是否被准确认知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提出了现实语境的概念, 并且论述了现实语境在交际中功能的实现与语境的显隐程度、言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各自的主观语境以及话题关联度有关。
关键词:现实语境,显性语境,隐性语境,主观语境,关联度
参考文献
[1]韩宝育.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2]王建华、周明强、盛爱萍.现代汉语语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功能语境 篇11
1 多维传播语境中的播音主持概述
随着我国现代播音主持事业的快速有序发展,近年来,我国播音主持事业逐步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且特征鲜明的语言表达方式,且这种表达方式在形成过程中依次经历了新闻文体播音、文体播音评论、文体播音通讯、文艺文体播音以及多维性信息传播等历史发展阶段。从语言表达方式角度展开分析,“文体”和“语体”的概念内涵具有鲜明的相互差别,然而从内容构成角度分析,两者均全面涉及了现代播音主持事业发展过程中展现的业务特征、稳定性特征及其他特征,因而两者均可以被视作研究和描述现代播音主持事业发展状态过程中的重要概念[2]。例如:《央视财经评论》等节目重点突出了现代播音主持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评论性因素,而以《感动中国》为代表的大型公共媒体评选类节目,则通过语言表达途径提升了节目内容表达过程中的仪式感强度,从中也充分揭示了现代播音主持事业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中都实现了广泛渗透,其形式特征也呈现了多元化演变趋势。
现代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现代播音主持事业的发展路径带来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的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就是促进多维传播语境的产生和发展[3]。这里以网络媒体环境中极其常见的“视屏主持”和“视屏主持人”作为引例,这些节目类型与以往常见的单纯性广播电台主持人以及电视节目主持人具有鲜明差别,因为这些主持从业人员相较公共媒体主持人具备更加充分的个体化身份特征。这类主持人在从事播音主持活动过程中往往具备更加充分的独立化特征和情感化特点,能够在播音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身拥有的情感取向和观念判断。而在新媒体形态发展和应用的历史背景下,公共媒介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相互互动特征更加充分,为媒介信息在社会公众与媒体之间的顺畅传递创造了充分的支持条件。
2 多维传播语境中的播音主持功能
在多维传播语境的发展背景下,播音主持事业与传统发展时期相对照发生了一系列的鲜明变化,在现代媒介信息传播路径的单一化特征逐步退化的历史背景下,播音主持事业的社会功能集中展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信息传播功能。信息传播功能是播音主持事业的基本功能,在多维传播语境的历史发展背景下,为切实提升我国播音主持事业的历史发展水平,应当针对已有的播音主持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实施恰当地改良和提升,在不断提升我国播音主持工作者的信息传播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提升我国播音主持工作者综合性工作业务能力及其开展语音性信息资讯播报的实践能力。有鉴于此,在播音主持人员面试工作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参与面试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确保实际招聘的播音主持工作者,能够具备良好稳定的应用语言表达方式传递新闻资讯的能力。
第二,驾驭节目功能。这一功能的发挥要求播音主持人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能够实现对节目时间与内容的有效控制,同时还能切实实现对节目直播过程中涉及的各类视觉性和听觉性要素结构的优化控制,确保各类媒体节目能够在播音主持工作者的高效稳定控制之下顺利取得最佳的效果。对于独立播音主持工作而言,想要在播音主持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驾驭节目功能,必须充分建构和把握自身独具特色的主持性工作风格,通过给社会公众提供专有化的风格特征,提升自身在播音主持工作实践过程中的驾驭和控制能力。
第三,引导文化功能。对于播音主持工作者而言,其在发挥信息资讯内容传播扩散过程中,往往还发挥着一定程度的文化引导性功能,而事实上这种功能也是播音主持工作者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项目。从全社会性公共媒体信息传播事业的发展路径角度展开分析,文化元素本身具备其专有化的立体性、多样性及主流性特征,因此也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通过自身的播音工作行为承载和实施适当程度的文化传播功能。
3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功能的拓展
现阶段,我国现代新闻播音工作者的媒介信息传播语境已经进入了多维化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播音主持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格局中存在的重要职业类型,在多维性媒介信息传播与发展语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本身真切地面对着一系列真切而鲜明的环境影响,直接促进我国播音主持事业的社会性功能和职业性功能的扩展,展现了现代播音主持事业对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事业的重要价值。
多维传播语境促进了我国播音主持事业现有社会功能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事业社会功能性价值的深化发展,其基本内涵,在于通过多元传播语境的环境影响和干预功能,提升我国播音主持工作者在信息资讯内容发布和传输过程中的作用,促进我国现代公共媒体事业的快速有序发展[4]。
要逐步深入挖掘公共媒体新闻内容素材采集和书写呈现过程,并且在实际的直播性媒介信息传输表达活动过程中,应当优先为将要实施的播音工作确定明确有效的工作主题,保证受众在收看和收听公共媒体节目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接受到播音主持工作者呈现和传递的各类信息,增强我国公共媒体信息传输与呈现工作过程中的综合性社会功能[5]。在确定播音支持工作明确主题后,应当对采集获取的新闻资讯素材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并将选择过程中获取的素材信息应用恰当的处理应用方式在公共媒介上予以呈现,以此充分发掘和呈现每一条素材资讯承载的信息价值,确保素材能够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
在多维传播语境的发展背景下,播音主持工作者相较传统发展时期具备了更明显的大众性特征,而在其与社会公众之间互动关系逐步鲜明的条件下,播音主持工作者应当重视社会公众对媒介信息宣传以及文化导向功能的关注力度,要在多样化的公共媒介历史发展过程中,根据播音主持工作者的公共互动特征,为我国现代公共媒介事业的发展创造高效稳定的社会实践环境。
4 结语
针对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本文从多维传播语境中的播音主持概述、多维传播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功能以及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功能的拓展三个基本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晶.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4(23).
[2]殷江.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6(4).
[3]林方方.探究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J].新闻传播,2016(1).
[4]张昕云.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J].科技传播,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