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理

2024-06-02

软管理(精选12篇)

软管理 篇1

软管理是当代世界管理创新的新趋势, 就企业而言, 它往往与企业硬管理相结合, 更能发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硬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结构、策略、规章制度以及数学参数等硬性因素, 其特点是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纪律, 制定了一系列产品和质量指标, 分工严格, 奖惩结合, 对员工有很大的强制性。软管理主要包括最高目标、人员、作风、价值观等精神因素, 其实质是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科学管理。它的特点是通过采取启发、诱导、对话与示范等言法, 对员工进行管理, 通过各种激励来满足员工多层次的需要, 强化员工的内亟力与归属感, 把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树立“荣辱与共“的价值观念。企业中的软管理, 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在现代科学企业管理中, 应更加注重软管理。

一、软管理形成的原因

1. 企业外部大环境的变化。

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大市场, 生产高度社会化、社会环境多变、社会关系也日益复杂, 因此, 墨守陈规、僵化呆滞的企业必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企业必须顺应潮流, 适应环境, 不断调整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和管理方式, 因此, 软管理成为一种必然。

2. 对企业属性认识的加深。

在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中, 一般认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扩大投资报酬率”为企业的最高目标, 一味强调利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企业日益成为一个社会体。而非仅仅是一个投入产出体, 一个赚钱的机器。所以, 在企业管理中, 逐渐出现了以“创造社会财富”、“提供良好服务”、“生产好的产品”等为基本信念的管理思想, 将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的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考虑, 从而出现了管理软化的趋势。

3. 对人性认识的深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关于人性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对人的认识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等。目前经济学界认为, 人不是单纯人“经济人”或“社会人”, 也并非单纯的自我实现的人, 而是“复杂人”。企业管理, 其实质就是人的管理, 所以就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从人性的复杂性入手, 因时、因地、因人来考虑人性的差异, 搞好管理工作。基于这一点, 管理理论的软化也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二、软管理的特征

软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方式, 在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上具有鲜明的特征。在软管理中, “人力”是一个综合概念, 它包括劳力和智力两个方面的内容, 它认为, 人力中最为宝贵, 最具有价值的部分不是“劳力”, 而是“智力”, 是人的大脑中所隐藏着的无穷无尽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因此, 管理的重点就应该充分开发、发挥和利用人的智力。

1. 软管理是一种内在的柔性约束力、驱动力。

一般来说, 企业与员工的心理、认知、价值取向是相互影响, 其行为也是相互关联的。企业文化氛围、精神气候对员工具有明显的心理影响和行为规范作用。员工通过对他人的心理行为和企业的精神环境的觉察和认识, 而改变自己的思想、价值观, 调整自己的行为。企业也通过对员工言行调查分析, 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这就是软管理特有的双向作用过程。在这个作用过程中, 主要依赖于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价值观的认同和心理调适, 鲜有外在强制。在这其中, 只有企业规范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认识, 企业目标才可能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

2. 软管理是一种客观影响力。

软管理之“软”只是表明管理对人的行为的调节要受到个人知觉、价值认同等因素的“缓冲”。而不说明它是可有可无或是客观随意的, 相反, 他人的认知, 企业的精神环境对员工个人来说是一种客观制约因素, 软管理的影响力也是客观的。

3. 软管理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企业中高昂士气和内聚力的形成, 受到员工个体特质、企业历史和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之间常常不易协调一致。然而, 一旦协调一致, 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 对员工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软管理是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进行人格化的管理。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硬管理则是依据成文制度和组织职权进行程式化管理。如果把这两种方式做以比较, 可加深对软管理特性的全面认识。在对人性的认识上, 硬管理建立在“经济人”基础之上, 把员工视为进行一定作业的机械和工具;软管理建立在“社会人”和“复杂人”基础之上, 着重考虑员工的社会需求和心理因素。从管理的重点来说, 硬管理的重点是事, 以完成任务为中心;软管理的重点是人, 强调激发员工积极性, 培育其价值观, 以此来间接实现企业目标。从适用对象来说, 硬管理适用于追求低层次需要的员工, 适用于易量化的工作;而当员工低层需要基本满足, 高层需要成为优势动机, 工作标准不易量化, 工作的智力因素要求较高, 尤其是对创造性的工作, 就需采用软管理方式。

三、软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软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文化思想, 在中国早已存在。“民为邦本”是以儒家为道德传统的人文思想和鲜明体现。其他如“得民心者得天下”、“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重信义”、“讲恕道”等等, 这些表明, 软管理在中国不仅有浓厚的历史渊源, 而且有现实的土壤与需要。因此在具体抓软管理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正确地理解人、评价人、尊重人、关心人。企业是人群的合作体, 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尊重人、关心人, 人的工作做好了其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真正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 就能更好地注重软管理, 摆脱软管理与硬管理各自的局恨性, 建立起融二者为一体的和谐而完整的管理模式。

2. 注重软管理是就总体而言, 具体到每个企业在实施这两种管理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并随着情况变化, 侧重面可做适当的调整。虽然硬管理是企业考察绩效的有效控制手段, 但过多控制, 容易扼杀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软管理是企业开发潜力、增强活力的有效激励手段, 但仅凭激励, 容易产生放任, 成本失控, 所以两者要相辅相成, 扬长避短,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 企业应时刻注意到自身运转同整个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 兼顾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两个方面, 注意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把员工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当这种统一的价值理念被企业员工充分认知、认同后, 就能够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就能够统揽全员的思想和意志, 使企业员工在统一职业价值观的引领下, 基于组织肩负的职责和追求的目标, 振奋精神, 永葆高昂的斗志。

总之, 在管理中对员工既要“爱”, 也要“严”;爱要有爱的分寸, 严要严得科学。爱与严、文与武、软与硬这些看似对立的字眼, 在管理中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并且相得益彰的,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两者的结合, 对人才的管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摘要:企业的管理, 从一开始发展到今天, 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形成了现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强调创新及服务。就企业的软管理, 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软管理,管理

软管理 篇2

初为班主任时,我天天“长”在班里,可效果依然不理想,只要我稍一懈怠,班级考核的成绩就让我不愿意看到。如何让学生由被动管理变为自主管理呢?当学生进入四年级后,我尝试着实行班级“软管理”,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值日班长”实现人人参与管理

全班52名学生按学号依次担任值日班长,这样人人都可当,人人都能当,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当一天“管理者”。值日班长的工作分为常规工作和创新工作两类。常规工作指的是从早晨的开门、值日到课间,以及两操的纪律、班级的卫生等,事无巨细全是值日班长的工作范围。而创新工作则是每名值日班长根据自身的.特长及爱好,自我创新出的特色工作。例如,有设计特长的同学可以在这一天设计一份新的板报,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可以在下午的“班班唱”时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等。我并没有给值日班长的工作划定什么范围,我希望能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通过一学期的实施,效果很明显,学生们通过角色的转变实现自我、展现自我、提高自我,真正成为了自我教育的主人。尤其是那些从没有当过班干部的学生,更是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他们很早就到校开教室门,帮值日生打扫卫生。家长也对此表示了极大的赞同,觉得给每个孩子提供了平等锻炼、平等发展的好机会。

“小组合作”实现学生组团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随着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我在课堂上引入了“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

对于小组的组建,我尽量做到公平,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合作交流。在课下,我充分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组内真诚合作,组际公平竞争,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逐步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合作也让学生增强了交往,掌握了初步的交往能力。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张扬自我而不顾及他人,“组团”让学生们学会了合作,有助于增进学生的感情,比我以前强制规定的“一帮一”要强很多。

“星级评价”实现学生动态管理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采用了星级评价擂台。该擂台设在班级的墙壁上,由学生绘制。星级评价实施动态管理,每天一汇总,所有任课教师及全体学生均参与其中。大到国家级的各种比赛,小到每天的习惯养成,只要是获得奖励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颗星,让每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明明白白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星级评价中,我重奖励轻惩罚。扣星,会让学生在班级里处处小心谨慎,与教师形成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活力与生机,班级氛围就会死气沉沉。用加星的方式就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加星的同时,我也会注意用言语鼓励学生。学期末,我会给星星多的学生写下“星星喜报”,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现在,“软管理”让我的班主任工作轻松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学会了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中“软权力”的建立 篇3

同理,班级管理仅仅依靠制度、条例的约束是不够的,因为制度、条例更多地属于“硬权力”的范畴,带有强制性、瞬时性,过多使用“硬权力”,学生往往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使管理陷入僵局。而班主任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关爱、工作技巧等非权力影响力却有着无形的力量,这种影响往往是终身的,具有主动性、持久性,这就是“软权力”的功效。

一、无私的关爱之心是建立“软权力”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深处。”班主任要想影响学生的言行,让学生自觉配合班级的管理,首先必须让学生体会你对他的一片爱心,处处为学生着想,既要关注其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其兴趣爱好,让学生体会到对他的关心并非是不信任而是一种关爱。

一次我组织学生外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到达活动地点,按预先的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规定时间集中。两个半小时后,多数学生都完成任务按照预先约定时间到达集中地点准备返回,唯独有一小组未到。当时,同学们心情很是焦急,我作为组织者更是担心。按照应急预案,一部分学生原地等候,其余分头寻找,半小时后,仍未有消息。正当我们手足无措时,该小组的三名学生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赶到了。看到他们回来,我立即调整了心态,既没有去追查原因更没有去责怪他们,而是关切地询问:“受伤了没有,是不是迷路了?”三名学生很是愧疚,事后主动告诉我,原来他们在回来时迷路了,更感激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像这种集体活动,个别学生不按要求,与集体走散是常见的事,但不同的班主任处理的办法不同,倘若遇到这种情况,不分青红皂白训斥一通,虽暂时树立了威严,但因缺少了关爱而常常触及不到学生的心灵。

二、崇高的师德修养是建立“软权力”的关键

班主任的威信是影响“软权力”建立的重要因素,而班主任的威信更多地来自于自身的师德修养,“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班主任是学生的典范,其师德修养、言行举止,甚至于衣着外表都为学生所观察、注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思想道德有着极大的影响。

当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热衷于有偿家教、接受家长馈赠的礼品礼金与宴请,这些行为严重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他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自然显得苍白无力,所带班级极有可能出现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的现象。班主任只有通过自身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严谨治学的精神、崇高的师德修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会以勤奋刻苦、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以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思想参与班级管理。

“八礼四仪”教育是目前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仪表、餐饮、待人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我们在检查中发现,不同班级取得的效果不一样,其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班主任自身说服力与感召力不强。试想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整天注重梳妆打扮、浓妆艳抹,怎么能够教育学生衣着得体、穿戴大方?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这样的教育才会有力量。

三、精湛的业务素质是建立“软权力”的动力

班主任也是课任教师,要想取信于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并支持班级管理,要有精湛的业务素质,它是“软权力”建立的驱动力。学生都希望能接受高水平教师的帮助,家长也都希望子女所在班级的师资队伍更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显著的教学业绩是班主任赢得学生支持的重要力量。

我曾经连续七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所带班级都是文科班,有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每年接班以后,特别是在听了我几节课后,一些“问题学生”渐渐地安静下来,多年的高三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我所教的毕业班学生大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从他们佩服的眼神中,我发现班级管理的“软权力”已逐步形成。

四、适切的管理方法是建立“软权力”的保障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我们的教育方式,寻找合理的教育途径,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

比如,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一直是目前班级管理的难题,不同学校采取的措施不同。有的学校规定:校园内学生使用手机一经发现,立即销毁,结果是越毁越多,因为这种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摔坏了一部手机,往往就伤害了一颗心灵。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班主任所面对的又是一群有个性的、有差异的、生动活泼正迅速成长的青年学生,出现的问题变化多端。班主任应该深谙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艺术,针对不同的学生,结合不同的问题,寻找巧妙的管理方法。中学生使用手机难以避免,关键是要让学生清楚不合理使用手机带来的危害,自我控制,或者要求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使用,确保不影响教学。借助于巧妙的管理方法,可以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软权力”的建立。

(陆宝文,海安县李堡中学,226631)

校长要善用治校的“软管理” 篇4

的确, 校长是学校的关键。对于校长而言, 管理是其职责, 也是衡量其好坏的标准。管理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每位校长都渴望自己深谙这门艺术, 又能成功地运用于管理实践。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校长要治理好学校, 进行“硬管理”是完全必要的。“硬管理”就是指通过管理者的职权, 实施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从而产生带有强制性的职权影响。但是, 学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 教师的劳动是繁杂的脑力劳动, 老师一般有重学识和人品, 轻权势的心理特征。在管理中, 可以用职权的强制作用约束教职工的行为, 但不能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在学校管理中不但要用“硬管理”, 也要善于应用“软管理”。“软管理”就是校长个人的品德, 学识、能力、胸怀、情感等因素对师生所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因此, 校长要善于研究和做好“软管理”, 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创造一个和谐团结、奋发上进、融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一、校长要率先垂范, 勇挑重担

古人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校长是教师的教师, 是师生的楷模, 校长的言谈举止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校长的品德修养对形成良好的学校集体具有很大的向心力。大家都知道,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当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时, 还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 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试想想, 当他安排老师的功课时, 还有谁敢说他的功课重呢?假如一个校长不担任功课, 不做实际事情, 整天吃喝玩乐, 你说老师不勤奋工作, 老师会服你吗?因此, 做为一名校长要以身作则, 事事从我做起, 想要师生做到, 自己必须先做到, 相信这样, 必能产生良好的道德感染力, 赢得人心, 推动学校工作的发展。

二、校长要心胸宽广, 赏识师生

“金无足赤, 人无圆人”, 因此校长不要盯着师生的短处, 充分发挥师生的优势。在管理过程中应少一点指责, 多一份关心;少一点强制, 多一份尊重;少一点疑虑, 多一份信任;少一点限制, 多一份人性。心理家威廉?杰姆斯说: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

做为一个校长要必胸宽广, 学会宽容, 宽容是伟大人性的一枝奇葩。宽容, 使人们友善和睦、相亲相爱;宽容, 使人们化解干戈、同舟同济;宽容, 使世界和谐宁静、美好祥和。

容人之长, 要有“萧何月下追韩信, 徐庶走马荐诸葛”的肚量, 容人之短, 要有“瑕不掩瑜, 瑜不掩瑕”、“人之不及, 可以情恕”的见解, 看到别人的长处, 容忍别人的短处。

我看过《珍珠上的小黑点》中的故事:有一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 晶莹圆润, 美中不足的是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 如果将小黑点去掉, 珍珠将无价之宝。可是剥掉一层, 黑点仍在, 渔夫不断剥下去, 等到黑点没有了, 珍珠也不再存在了。一颗价值不菲的珍珠就这样没有了, 究其原因, 就是这位渔夫的眼中只盯着这颗大珍珠身上的小黑点, 多可惜呀!其实那个小黑点并不妨碍这颗大珍珠成为珍品, 因为它有其他一些珍珠所不具备的特征:大、晶莹、圆润。

其实,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校长又何尝不是扮演着这位渔夫的角色呢?总是盯着老师的不足, 却看不到老师身上的长处。这样老师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 如果宽容师生, 赏识师生, 就会使得师生变得高雅脱俗, 就会赢得师生的尊重和爱戴, 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校长要坚持民主治校, 树立服务意识

学校工作琐碎繁多, 主要依靠全体教职工去完成, 如果充分发挥民主, 遇事经常与老师商量, 老师就不会觉得你高高在上, 就会和你交朋友, 说知心话, 工作起来就卖劲, 群众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就会更强烈。

因此, 校长不仅要善于同教职工共商治校大事, 还要在不违背政策原则下, 千方百计为全体职工服务, 尽可能为教职工解除各种困难。如果领导者能视老教职工为父母, 视青年教职工为子女, 把教职工家里的事看成是领导的事, 如果校长把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协调得像一个家庭一样, 教职工便会以校为家, 为学校竭尽全力。

此外, 校长要善于调整教职工之间的关系, 树立民主、团结、和谐、友善的校风, 建立友好互助、温暖信任的教工集体, 以满足教职工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要, 实现教职工的自尊自爱。总之, 校长要坚持民主治校, 一心一意为师生服务, 善于调节师生的情绪和精神, 激发他们潜在的动力。

四、校长要不断修练, 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行家

校长是一校之魂, 一个品质好, 学识渊博, 有能力, 有才干的校长, 会给学校带来成功, 带来希望, 使人们对他产生敬佩感。敬佩感是一种心理磁力, 它会吸引人们自觉地接受其影响。因此作为校长应深入研究学校管理, 博采众长, 同时, 要苦练内功,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研能力, 争做一个素质优良, 业务精通的学校管理行家。

软管理 篇5

摘要:近年来,大庆石化围绕国资委和集团公司总体部署,紧紧抓住提升管理这一主线,定方案、定目标、定方法,深入查找问题和差距,梳理短板和瓶颈,持续推进了管理提升活动。

不难想象,企业文化虽然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但它通过“润物无声,如水之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形式,既提升了管理“软实力”,又增强了企业“硬实力”。所以,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只有注重文化引领,努力培育以安全、管理、和谐、健康、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系,找准企业文化与管理提升契合点,才能更好地带动各项管理提升。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提升;加强

一、让安全文化带动体系建设

找准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工作或劳动效率,这既是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带动管理提升的本质所在。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扎实开展风险防控和程序管理,扎实推进HSE体系实施。通过安全经验分享,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举办安全演讲,座谈讨论,经验交流,将常规教育、重点教育、说服教育相结合,扫除安全教育盲点,确保思想上的隐患治理。

同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员工开展风险识别,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建立网络曝光台,制定风险削减措施,编制相关“岗位HSE作业指导书”“岗位HSE巡回检查表”,明确各固定场所工作程序,增强员工制度意识,推动安全环保管理由严格监管向自主管理的不断跨越。

二、让管理文化提升科学绩效

我们知道,管理文化是管理精神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是管理主体的精神核心。故此,提升管理首先必须通过梳理业务流程、编制岗位责任书、进行对标管理来达到效果跟踪,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管理、衔接基础与专业管理、统一刚性和柔性管理,构建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发挥全员绩效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提升企业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同时,要在管理提升中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党建科学化新途径,健全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管理的“三化、三重、三力”,即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重过程、重协调、重控制,增强凝聚力、强化执行力、提升竞争力。

三、让和谐文化助力同心共赢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作为必须抓好的八个方面重要任务之一。因而,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只有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与管理提升紧密融合,才能实现同心共赢。必须通过开展“六个一”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之星、微型党课等系列精品活动,强化“党委核心―支部堡垒―党员先锋”的党建“三级联动”模式,使党建工作联促、员工培养联手、座谈谈心联动、各类活动联办、基础工作联查,形成共同的愿景目标、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制度规范、共同的行为习惯,促进管理提升活?印?

同时,通过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发挥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作用,倡导家文化,组织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和谐文化建设征文等多种活动,使和谐理念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弘扬与共同实践的价值追求。为“创建百年企业,实现永续发展”愿景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文化基础,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四、让廉洁文化促进公正廉明

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党委书记杨大明在公司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引导干部加强学习,做到学以立德、学以修身、学以增智;要教育干部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约束自身思想和言行,营造公司风清气正、想事干事、锐意进取的浓厚氛围,巩固公司取得的良好业绩。可见,廉洁文化对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巩固管理成果意义重大。

所以,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就是要倡导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员干部廉洁从业若干准则》,开展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明标识、树形象”活动,开展党务公开活动,建设廉洁队伍,使廉洁意识内化为企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员工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驱力。

五、让核心价值观凝聚发展力量

年初,公司总经理王德义在九届六次职代会上提出了全面建设中国石油最具竞争力的炼化企业的目标和要求。随即,公司党委提出要积极倡导“忠诚、务实、简单”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大庆石化实现永续发展,创建“百年石化”提供文化支撑和保障。可以看出,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抓住了企业自身特色,突出了以人为本,坚持了与时俱进。

所以,必须把管理提升与宣贯理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贯活动,加强舆论引导。通过举办融智学堂,召开宣讲会,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组织知识竞赛、演讲,选树理念典型,开办专题讲座,精简会议加强各项基础工作等,让员工更加深入理解、认同和践行“忠诚、务实、简单”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广大员工在管理提升活动中走在前、做表率。

学校管理中“软权力”的应用 篇6

一、尊重与激励:软权力应用的出发点

“得人心者得天下”,“士为知己者死”。所以,学校管理者在学校要用心去尊重人,尊重员工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自爱心,尊重他们的进取心、好胜心,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尊重他们在缺点、弱点、错误中埋藏着的优点、长处和正确的闪光点,人人都需要尊重,人人都能从尊重中得到激励。

学校要通过活动来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为教师铺设前进、成长的阶梯,如: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为青年教师成才创造条件。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切实解决教师困难。工会组织开展系列体育、娱乐活动,甚至在教师生日之际送上一份蛋糕和一份祝福等等。这些不仅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使教师工作有精力不分心,在思想上相互理解,及时卸掉教学压力。每学期结束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优评先,如教学常规执行先进个人、教科研标兵、优秀班主任等,通过奖励来承认教师的辛苦付出,用奖励来提高大家的士气,克服职业倦怠,极大地激发个体的工作热情、创造力,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创造条件发展能够在新的平台上到达一个新的阶段。

当然,在学校管理中,教职工有时也会有工作上的错误,对照硬制度该受的处理是要有的,但要做好思想工作,尊重其主观上的努力,指出问题,找到改进措施,“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望其理解,这就是“软权力”的作用。

二、示范与引领:软权力应用的重点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学校管理中“软权力”的作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软权力才能发挥作用。

1.领导干部勇担重任、以身作则,有利于强大凝聚力的形成

一般来说,学校领导干部都是由业务骨干成长起来,能力强,经验多。在担任领导工作以后,如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怕苦不怕累,勇担重任,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所以领导干部战斗在教学一线、管理一线,负责多方面工作,与广大师生有着直接地接触与合作,就能形成强大的管理上的“鲶鱼效应”。

2.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示范引领,有利于促进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

在管理中,领导干部从走进课堂做起、走进师生听声音开始、从走出校园收集群众意见开始,领导带头落实学校强化管理相关要求,以过硬的作风、刚性的工作,为全体同志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学生看教师,教师看领导,领导看校长。让制度不再是写在纸上的条文,而是自然而然地变成全体师生的行动。学校工作量最大的是领导,操心最多的是领导。教职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各项管理工作自然水到渠成。

3.领导干部一心为公、心系集体,有利于团结协作、精细高效的战斗力形成

一个学校,领导集体一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一心为教师的工作生活考虑,一心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努力,一心想着把好事干好,必将有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校风文化,从而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在具体的困难面前,只要领导干部冲锋在前,一定可以振奋士气,带动全体同志奋勇争先,共同克服各类困难。

三、交流与沟通:软权力应用的难点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使用,也包括教育、教学及其他工作环节的协调监控,仅靠硬指令是不够的,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就必须搭建一个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1.要从“管理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

但凡受众人爱戴的领导者,在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总是那么的亲切和蔼,所以作为一名学校领导,更应该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在与教师沟通时要从领导的角色中摆脱出来,要与教师平等相待,倾心相交。在与教师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说话时的语气,和老师们沟通时要面带真诚的微笑,因为真诚的笑容是走进人心的最好通行证,往往一个微笑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沟通时如果领导者能从“领导”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就能与教师在情感上拉近距离,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还能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

2.要学会倾听

人们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学校管理活动中,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交谈可以直接及时地交换信息、沟通意见、融洽人际关系。说话是为了向听话人传递信息,而听话是为了准确地把握谈话者的意图、流露出情绪、传播出信息,并促使对方继续谈下去。倾听本身也是一种鼓励方式。学校中,许多教师往往不是埋怨工作辛苦,而是抱怨自己的意见、建议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教师的心情愉快莫过于学校领导能在工作中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见。倾听还可以消除误解。学校中人与人之间的误会都是因为没有机会申述或彼此没有认真听而造成的。学校领导要学会倾听,做一个“倾听”能手,这样才能使沟通更加有效。

3.要学会消除沟通障碍

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中难免会与教师积累一些冲突,如:工作任务的安排、无意中言语的伤害、工作失误时的批评、评优晋级的偏差,这势必会导致部分教师与领导产生心理上的隔阂,造成沟通上的障碍,一旦形成这种情况,工作往往很难开展,甚至会引起敌意。这种情况如何解决,作为领导者首先要有度量,心胸要开阔。如果领导者抱着宽容的态度去沟通交流,一切的矛盾都可以化解。有时领导会错怪教师,这时领导就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平等的身份主动找他们谈心、认错,并在适当的场合消除影响。消除隔阂还要学会依靠“第三者”,巧化矛盾。如当与某位教师产生误会时,正面沟通行不通,我们可以请与他亲近的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场合和时机心平气和地找他谈谈,沟通解释,从而消除隔阂,达成团结。也可以采用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进行解释,达到解除误会的目的。

总之,学校管理牵涉学校方方面面,不仅需要“硬制度”“硬权力”的保障,更需要“软权力”去润滑。作为学校管理者,只有刚柔相济地管理学校,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提高管理的效能,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

传媒转型时期管理文化软实力构建 篇7

1 对传媒转型的影响因素

1.1 政治文明的影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制度的提出和发展为传媒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并给传媒角色的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在政治制度的引导下, 媒体理论的管理和创新方面都实行了新举措。这对媒体转型时期的文化管理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1.2 网络媒体的影响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的以电脑为主要传播工具来进行资源共享, 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的媒体信息, 大大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和内容量。新闻媒体信息借助于网络媒体进行传播之后, 对其传播的范围而言, 将突破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隔阂, 真正地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全球化覆盖。世界各地的人们只要挑选自己想要关注的频道, 就能收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新闻信息。这一现实状况对传媒的转型来说既存在巨大的机遇, 同时也使传媒的转型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1.3 社会转型期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之下, 大众传媒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 大众传媒凭借信息量丰富、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在对公共政策设置方面的影响力逐渐加大, 大众传媒的社会属性也随之不断的加强, 越来越成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双向桥梁。这一趋势无疑能够极大地促进大众传媒公信力的增强, 促进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 增强大众传媒、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为传媒转型提供有利条件。

2 媒体文化需要中西文化的融合

媒体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中国文化的发展是源远流长的, 中国的传媒是以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华作为内容基础的。中国传媒正是以雄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来面对世界传媒业的激烈竞争的。然而, 在传媒文化的管理上, 只依据中国的文化是不够的, 还要融入西方的文化精髓和管理学。传媒管理者要从中西方文化中取其精华来丰富和改革中国传媒业, 一味的墨守成规只会造成传媒文化管理的落后, 从而与世界传媒文化脱轨。中国传媒文化的管理要以国家的发展和伟大复兴为前提, 要有敢于探索的精神, 要有向其他国家传媒文化的学习精神, 要有勇于创新改革的时代精神。

3 构建传媒文化软实力的渠道

传媒文化的管理价值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过程应运而生的。传媒文化一般是在少数代表人物的带动下, 发展传媒机构的文化模式。传媒的管理层制定机构的基本理念、基本目标和行为规范, 在引导教育下被大多数传媒人所接受, 在传媒人的言行举止上得到具体体现, 这就体现了传媒文化管理的实际意义。

在中国传媒界, 这一观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中。如百度的李彦宏和阿里巴巴的马云, 他们的个人魅力和道德精神都对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 我国在优秀的传媒文化管理的建设上, 还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探究。

3.1 表现领军人物的个人魅力

因为, 传媒企业的领导人的精神魅力对整个企业文化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具有深远的影响。彰显企业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就是表现出了企业的文化魅力。企业的文化、精神和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企业领导人的非凡魅力所传播的。只有企业内人心凝聚, 团结一致, 传媒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传媒文化才能更熠熠生辉。

3.2 注重媒体企业的社会责任

媒体文化管理的表面形象是通过传媒企业社会责任的加强来体现的。传媒企业是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 要以一种感恩的态度对社会做出回报, 通过媒体传播公益事业, 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中国的传媒企业应当自觉得承担起中国各民族文化安全的社会责任, 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传媒文化管理只有在彰显其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 才能广纳贤才, 提高企业知名度。

3.3 传媒文化的内在需求

培养媒体人对传媒事业的奉献精神是传媒文化的内在需求。要以尊重员工为基础, 遵循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 重视员工的思想和建议。传媒管理领导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 让员工参与到传媒企业的活动, 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建立民主开放的企业文化体系。在这样的轻松的工作状态下, 媒体人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4 跨越文化沟通的必然趋势

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传媒企业在国际间的交流频率日益增加, 传媒企业更多地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这样, 跨文化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传媒企业在跨越文化沟通的重要产物, 但这一过程是非常艰辛且漫长的。为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管理, 合资双方要有共同追求的目标, 从而创造出新时期的企业文化精神。

5 总结

传媒文化管理的转型不但适应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需求, 更给中国的人们生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在现今社会, 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所以构建和谐的传媒文化是势在必行的。要有正确的发展目标, 高度奉献的敬业精神, 创作出好的作品, 向人们传递和谐向上的正能量。

摘要:中国的传媒文化主要是吸取了西方文化管理的精髓, 同时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作为传媒文化的扎实基础。中国的传媒文化管理具有自己的管理模式, 而要想实现传媒文化的卓越、快速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家的文化的体现, 对于传媒文化来讲, 外在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要注重传媒人物的外在形象, 并借此来增强传媒文化对企业所产生的社会责任。并且还要注重传媒人对其职业所表现出的敬业精神, 以此来体现内在的重要性。本文就传媒转型时期管理文化软实力的构建进行论述。

关键词:传媒转型时期,管理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文崇坚, 帅锦平.传媒转型期管理文化软实力构建[J].上海管理科学, 2012 (1) .

[2]胡莹.新闻转型时期中的传媒责任体系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 2006.

软管理 篇8

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其实表现的是一个班级的风貌,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可以作为旁证的事例我随手便能拈来。一天中午,我正踱着步子进班级,一张张小脸神色异常,有的显露严肃,有的涨得微红,有的稍挂慌张。问明原因,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动:“老师,潘丽芬在清洁区不小心丢了纸屑,班级可能扣分了……”这个真实的细节或许会被许多班主任忽视,因为它太微不足道了,不就是孩子们打小报告嘛,甚至可能被眼前的扣分迷乱了双眼,接下来就是抓来这个违纪的孩子批评教化。而在那一刻我感到的却是:孩子们太懂事了,一个小小的损害班级的行为居然让他们这么难过。我没有训斥,而是与他们一样难过地说了句:“真的吗?”我看见了当时在场的潘丽芬惭愧地趴在桌子上,我体会到在孩子们心中,班级的一切重于泰山。

平时总能听到其他老师夸赞:钱老师,你班的孩子怎么这么乖,这么知道学习啊!夸赞不是凭空而来的,孩子生活中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我都会关心,洞察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细微表现,用这些细微表现中的有利因素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把它归结为“习惯源于行动细节,交流源于心灵细节,信服源于人格细节”。

习惯源于行动细节

细节一:说起来真可笑,如果要上一节“标准”的语文课,我的语文课绝不标准,课前的问候几乎没有,一进教室,我总是摆摆孩子们课间弄歪斜的课桌,捡拾捡拾地面上不易发现的纸屑,然后什么也不说,就开始上课,如果有兴致的话还会幽他们一默:服务工作完毕,让你们久等了。就因为我的这个“雅兴”,几年来虽然我班人数多,课前孩子们都能“为我”保持外观干净整齐,精神饱满的形象。可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细节二:记得孩子们还是一年级的时候,丢三落四的,今天李阿东丢语文课本,明天季阿西丢数学课本,恼于心,不得发作,长此以往,那怎么得了?训是没用了,他们不是机器,我也非遥控,干脆顺势而为之,只要有孩子报告自己的书丢了,我就大动干戈:神情弄得比丢了书的孩子还紧张,然后大兴搜寻工作,所有的孩子翻包搜屉,检查是否拿错了。真奇怪,这个“工程”花的时间不多,没训斥,也没抱怨,孩子们还真的非常重视起保管好书本来了。

细节三: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不爱做作业,是农村孩子的通病,撇开课堂教学这块先不讲,每天我总是场面隆重,让组长当着全班分类报告作业情况,要做到声音响亮,神情庄重。这时组长就像军长那样显得很有威慑力,孩子们怕成为组长口中的黑名单。作业完成的程度总是比其他班级好。

注重孩子的每一个行动,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天天与学生打交道,天天管的是小孩子那些不上眼的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育过程中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甚至是一件饰品,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精彩细节。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显露出的教育细节,耐心地扣问,静静地倾听,深入地挖掘,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样,教育就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能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 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教育的个性就蕴藏在那些生动鲜活、精彩迷人的细节中。

交流源于心灵细节

当我们的一举一动可能对学生造成或深或浅的影响时,“教师”两字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沉重呢?曾听叶谰教授这样描绘教育:“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者之中,传道为先,我们的教育要能触摸孩子的心灵,拨动他们内心求上、求善的那根弦。硬管理中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校纪、班规的各种量化考核制度等就是“一纸空文”。

细节一:那是一个学期的开学初,A转到了我们班,她清秀中带着文静,很招人喜爱。课堂上叫她发言,真令人心疼,微弱的声音伴着微微颤抖的双手和双脚。其他孩子也好一场唏嘘——期待与现实相差太大了。我伸手紧紧地握住A的手,稍作持续,一边提高音调:“慢慢说,别着急,同学们都在听。”以后的日子中,我总是找借口让她帮我端端椅子,拿拿茶杯什么的,她特别愿意,喜滋滋的,动作也那么谐调,课间还时常发现她与同学们乐呵呵地从外面回来。

细节二:B调皮、活泼、聪明、表现欲强,就是不爱做作业,总是不按时完成,我软硬兼施(包括与不识字的家长沟通过好几次),屡教屡败,最后只好“铤而走险”——把他“冷冻”起来,上课他举手发言我故意“视而不见”,下课他找我搭话,我“爱理不理”,特别是他的作业组长汇报他的情况我就“充耳不闻”,但我的“心”始终没离开过他,没完成的作业总是悄悄地让学习委员给督促好,同时让学习委员辅以“威吓”(大有班主任让你自生自灭,你好自为之之势)。他还真有点怕我不理他,使他成为没人关心的“孤儿”,那几天作业默默地完成,总是闪巴着眼睛期望我的关注,我“见好就收”,他好开心,很珍视自己这种态度换来的“爱”,就像一个没妈的孩子重新获得母爱一般。我也好开心,我能成为他学习生活中的“悦己者”。

就那么轻轻一握,那么淡淡的“冷落”,看似平淡如水,柔若无骨,却能感化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顽疾”。孩子生活有勇气了,感到快乐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是老师用最真诚的心最真挚的爱作为沟通的桥梁,使彼岸的他们信任你,依赖你,大胆地奔向你。在教育中,我们就应“亦步亦趋”地琢磨着孩子们每一个行动上的所思所想,发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感化作用。

信服源于人格细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诠释。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格力量是当好教师特别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基础。教师的人格是在与孩子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呈现的,并非某一日的“罗列”。所以我平时是这么为人师的——

微笑:在每次进课堂之前微笑,在和每一个学生谈话时微笑,在和每一个认识或不认识的学生打招呼时微笑。这微笑并非挤出来的,它源于责任,源于自信。

信任:相信每一个学生内心都有被欣赏的渴望,相信每个班委都可以独当一面,相信适当的教育可以挽救每一个有着不良习惯的学生,相信生活并不总是枯燥乏味疲惫不堪,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这样,当学生犯错误时,我就不会先入为主地把他看作一个差生,就不会像一个警察看管囚犯一样从后门偷偷监视自己的学生,就不会动辄怒火冲天对学生恶语相向,就不会发生许多不该发生的冲突。班级中谁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孩子们从心理上感到很安全。白××有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的辛苦,叶××有负责早读带读的功劳,季××有展示自己表演才能的责任,钟××有出板报的苦劳……孩子们喜欢这样,他们互相争取,互相长进。

能干:课堂上“身临其境”,亦或是“语惊四座”。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独有的才能,通过课堂的感染使孩子了解你,敬佩你,领略言传身教的奥妙。在《观潮》《长城》《秦兵马俑》中让学生知道你有带领他们领略祖国风光和祖国人文的本领,让他们感受你热爱祖国的那一份感情;在《中彩那天》《尊严》中让孩子与你交流语文语言的美丽,探讨诚信、尊严的可贵;在《触摸春天》《生命、生命》中积累语言,品感生命的意义。接手学校事务,干脆果断,雷厉风行,所以,我的班级格言、班级美德培养目标、读书角、班费筹集、各种奖励、班级日志、班级文化建设等,都能够有质量地按时完成。

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则不能教人。教师应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软管理 篇9

一、掌握学生特点,了解学生个性

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以后,要对学生进行家访和谈心活动,并通过其他老师观察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找出同学生中自然形成的一些“小团体”,引导好这些“小团体”,使其能够为班级“软管理”发挥作用。

(1)找出“核心人物”,交给适当工作。在学生的“小团体”里,“核心人物”往往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如果让这样的学生承担一些工作,自然能够影响其他同学。例如,某同学在班级里很有威信,就可以让他担任班委会成员,针对其身上可能存在的学习、纪律表现不佳等问题,老师可以加以正确引导,激发其上进的信心和热情,从而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提高。

(2)建立“纽带桥梁”,形成班级合力。在个性特点比较明显的“小团体”里,必然存在交叉现象,老师要为此建立“纽带桥梁”,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例如,学习成绩好的“小团体”和体育爱好者“小团体”中,肯定存在学习成绩好又热爱体育的学生,老师就要以此为突破口,让两个“小团体”之间建立联系,互相帮助,彼此影响,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其效果要比单独的“一帮一”式好得多。老师要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作用,结合“小团体”的有利条件,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创新教育方法,注重心灵沟通

学生品行量化考核制度实际上就是扣分制度,许多学生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做错事遭老师批评,同学埋怨,给班级抹黑。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育方法,不能一味地斥责、讽刺、挖苦,而应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用爱心去滋润和影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开展“促膝而谈”,直面学生问题。小学生做错事违反规定,给班级扣分属于正常现象,特别是今天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因此老师发现问题应先了解原因,再与学生平等交流、直接谈心,谈心过后可以让学生从最简单易做的事情入手加以进步和提高,循序渐进地帮助其改正缺点和错误。

(2)实行“间接谈心”,改变教育途径。有些学生可能对直接谈心无动于衷,老师就要改变教育方法和途径,例如通过发电子邮件、给学生写便条、让学生自己写周记等形式进行“间接谈心”,从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其逐步改变自己。

三、制订班级公约,做到奖罚分明

(1)建立“公约条例”,共同参与条例确定。班级在“硬管理”模式下,那些平时表现较差、思想品行不高的学生往往容易被扣分,老师做到奖罚分明也属正常,但如何处理好“罚”的学生,让学校的硬管理实现软着陆是一大难题,而制订班级公约条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确定班级公约,共同执行,这样如果学生违反纪律也能够自愿接受处罚。

(2)平等“开展谈判”,实行以奖代罚。老师在与被扣分的学生谈话时,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谈判”,要让学生能够虚心接受谈话,不产生逆反心理,可以先表扬、鼓励该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再给学生讲道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错误,自愿接受批评教育。同时,可以实行以奖代罚制度,让学生能够努力为班级争取荣誉,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从而促使其能够积极地学习和表现。

四、打造班级文化,创设良好环境

良好的班风和学习环境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升学生素质,共同为班级争取荣誉。

(1)形成班级文化,发挥影响作用。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的灵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够产生激励、规范、凝聚和引导作用,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2)打造良好环境,体现集体荣誉。良好的班级环境包括物化环境(即班容、班貌、班规),班级精神环境(即班风、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心理环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人际关系)等共同构成。老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学生之间建立起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班级氛围,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增强集体荣誉感。

软管理 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

一、加强教学管理的意义

教学管理是学校为实现教学目标, 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 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和调控。主要包括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文件管理、教材管理、教研活动管理等。加强教学管理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主要体现在:首先, 能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做到教和学的统一;其次, 可以保证实习实训设备得到良好的使用, 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第三, 能够形成良好的学风, 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最后, 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学管理的措施

作为教学一线的管理者, 既要落实职教政策, 又要有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站在职教发展的高度, 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 结合学校实际, 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

(一) 强化教师管理, 提高教师素质

1. 提升教师师德水平

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知识和技能。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 大都以初中毕业生为主, 他们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孔子曾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不但要授人以渔, 还要授人以德, 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国家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 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希望, 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学校可以通过强化教师管理使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通过开展师德培训、学习模范人物和教师大赛等活动, 促使教师提高师德水平。

2.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作为教师不仅需要有知识, 更需要有专业技能, 要具有“双师”素质。陶行知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 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国家出台的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 (教职成[2006]11号) , 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已刻不容缓, 必须引起重视。教师要积极参加实践, 到企业、车间等进行锻炼, 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要了解学生, 提高教学能力, 就要从平时每一节课做起, 精心做好课前备课、上课、课堂调控、课后作业批改等环节,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备课是为上课做准备, 备课要备职业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因此, 教师不仅应当有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专业技能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艺术等相关知识。

授课时教师要实施教学模式改革, 要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状况采取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内容做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并与职业标准内容衔接, 要讲清讲透, 切忌重点不突出、层次不分明。

搞好课堂调控, 对提高教学效果意义重大。课堂调控包括教师教学内容调控 (教师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能力) 、学生活动调控 (引领作用) 、时间调控 (45分钟的运用效率) 。教师要具有调控课堂的能力, 使学生利用好课堂时间。教师在课堂中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将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生活实际、学生状况相结合, 拟出具有针对性和讨论价值的话题, 启发学生思考探索, 努力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课堂调控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依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 (或课程标准) 、学生的参与情况制定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标准, 使学生学有所获。

授课结束后教师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 作业内容要多样化, 除书中习题外, 可做调查、写报告、分析案例、进行小制作等。教师要认真、仔细地批改作业, 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应做好讲评。

(二) 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教学中除了常规管理外, 关键是要搞好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这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因此, 在平时管理中不但要关注教师的“教”, 还要关注教师的“研”。教学研究要从教师身边做起, 如小问题、小课题等研究, 增强教师研究的能力, 进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目前职教的发展“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实施教学改革, 特别是课程改革,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要求衔接, 体现“做中学、做中教”职业教育特色,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因此, 需要职教同仁们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 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 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制度是实现任务的保证, 为使教学工作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 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如课堂教学秩序管理办法, 教师调、停、代课管理规定, 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办法, 学生实习实训管理规定, 课堂安全管理制度等, 保证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深有体会, 以前教师有事就请假或调课, 自从有了教师调、停、代课管理规定后, 调课现象大大减少。

(四) 实施教师评价机制改革

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挖掘教师的潜能, 使教师的付出能与绩效挂钩, 就必须实施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教师评价包括教师自评、教师常规检查、学生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参加大赛情况、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等。实施教师评价机制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培养好学生, 教师必须先行。

(五) 重视学生管理, 提高育人质量

在教学管理中往往注重教师的管理, 其实学生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1. 注重学生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教师埋怨学生不好管理, 有的教师只是单纯地为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这样的授课只能说是教师在唱独角戏, 然而学生不买账, 所以造成了课堂上各种现象的出现。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 如果教师能注意挖掘每门课程学生的兴趣点, 那一定会受到学生欢迎, 学生自然就会进入学习的角色, 课堂中的学生管理就不需要教师投入精力, 何乐而不为呢?

2. 做到有效学习

有效学习是指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学习, 其目的是为了花更少的时间, 学到更多、更牢、更好的知识。有效学习将是开心的学习, 开心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开开心心、开启心智”, 可以采取比赛、闯关、角色扮演、模拟探究等形式。我们常说名师出高徒, 如果教师能多动动脑筋,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心学习, 那何尝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我们的学生还用进行管理吗?

3. 强化学生技能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目前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现有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 而且大多数是初级工。这种严峻的形势, 必须重视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等, 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使学生学习与生产结合, 促进学生技能提高, 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4. 学习效果评价改革

评价的目的在于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取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利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评价体系、实践技能评价、职业道德评价、语言表达能力评价、企业参与评价等。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 是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 使之培养的人才真正为社会所用。

(六) 改革教学管理手段

1. 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自主性,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可以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学分制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习份量和学习成效, 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 依据专业特点、就业市场形势, 实行弹性学制。通过学分制教学管理, 学生学习变得灵活, 学生特长得到发挥, 实现了工学结合;教师也不再抱怨学生, 促使教师不断研究学生和改革教学方法;学校教学管理效率也得到提高。

2. 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教学管理实际上针对的是人的管理, 人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可持续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把员工放在第一位, 员工才会把工作放在第一。学校工作也是如此, 要尊重教师, 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真正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

以人为本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中。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不仅仅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人文情怀, 对学生充满关爱, 对生活充满激情, 对工作充满动力, 对人生充满向往。常言说得好, 只有幸福快乐的老师, 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 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自身做起, 从细节着手, 真正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 就一定能达到以人为本,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创新教学督导形式, 由听课变为教师说课

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 是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听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听每位教师的课需要45分钟, 再加上评课, 实在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说课每位教师只需要15分钟, 并且容易集中安排。说课是教师在备课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较好形式的活动。教师说课的内容, 一是说教材, 即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说教学目标, 说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说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二是说学情, 即说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说学生学习本节课可能出现的困难、心理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三是说教法和学法, 即说教法选择的依据, 说教学手段及其依据, 说学法指导;四是说教学过程, 即说教学思路, 说教学环节, 说板书设计等;五是说教学反思或教学效果预设, 即说教学中取得效果, 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因此不妨通过说课来监控教师的教学质量, 至于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可通过课堂抽测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来完成。

4. 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网络学习和教学平台, 进行课程计划管理、教学课程安排、考试成绩管理、学生考核考勤等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对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实施教学管理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实施教学管理时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首先, 应营造良好校风,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 要制定不同专业具体可行的学生培养目标, 目标不要广、要具体, 不要虚、要易于操作。第三, 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比赛等潜移默化地提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第四, 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孙菊如等.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软管理 篇11

一、凝聚力——教育发展的后盾

人心齐,则士气足;士气足,则百事兴。教育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凝聚力作为后盾。学校的凝聚力来自全体教职员工,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尊重和理解。一所凝聚力强的学校,其教职员工一定是努力围绕着学校的教育目标,精诚团结、通力协作,学校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1.践行正确价值观,凝聚发展正能量

教育管理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人实现个性化的过程。如果说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话,那么可以说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纵览先进学校,除了理念超前、成绩突出、特色明显等显性的东西之外,还总能看到校园里积极向上的情绪、团结和谐的氛围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一所学校整体工作与教师觉悟密不可分。教师的觉悟高,自然“不需扬鞭自奋蹄”,学校的风气就正,所有工作都有一种前行的惯性;反之,如果教师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学校大小方面都难有起色。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基础。每学期初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师德演讲比赛活动;坚持每周的“校长荐文”以及班子成员领学活动;举办教师礼仪培训活动;组织教师趣味运动会;积极树立教师榜样并表彰奖励,让优秀教师有成就感。这些措施可以唤醒教师生命自觉,激活其创造潜能及责任情怀。

2.科学人文相融合,刚柔相济总相宜

学校是组织生长的地方,高效有序运转就必须坚持“科学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强化组织管理的职能。通过双向选择、绩效考核等措施强化领导管理功能,通过工作的量化评估强化对教职工工作行为的监控。同时,教育治理现代化一定是民主化的过程。通过教代会完善、修改各项规章制度,使每一项制度成为教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竞争的起跑线、终点线和教师的共同需要。同时,建立一个能够引导人和激励人的机制,积极寻找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结合点,以制度管事更要以感情聚心。在制度管理中充分渗透人本思想,在人本管理中充分体现依法治教、依章治校的原则,这是学校成为充满理性与人性的高效组织的必然要求。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关怀相结合,教师队伍才能展现出自信、知足、进取的精神面貌。

二、学生观——教育发展的基点

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提升,最后是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的。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需要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回到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轨道上来:学生才是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

1.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真

袁贵仁部长指出: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把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不是复制“器”,而是培养“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敬老奉亲、关注留守儿童等活动,唤醒学生关爱意识;开展每月一主题的德育活动;扎实开展“日行一善”,逐步实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

2.以学定教,促进课堂转型

从改变课堂入手应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切入点。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因此,教师要努力实现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使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互助、积极展示、大胆质疑”。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他们“会学”,学校在引领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采取小组互助的方式构建学习共同体,加强班级学习互助小组建设研究。

三、文化力——教育发展的“脊梁”

学校文化如同学校建筑的柱子,文化的力量是领导学校发展的最大力量。先进的学校文化能够决定学校的教学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以引领为核心,创建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它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学校品位,是师生共同成长和学校长期发展的精神动力。基于此,学校要努力打造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我们认为:石场小学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块含金的“石头”,都是可塑之才,等待着被发现和被打磨。学校教育承担着“发现”和“打磨”的重任,教师只要用心打磨就能把普通的“石头”变成熠熠生辉的“金子”。同时,石场小学的每一名师生不仅要“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会学”,应当练就一手点石成金之技,积极探寻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还认为,即使是最平常、最普通的教师和学生也有优点和长处,学校和教师要学会短中见长,巧用所短,进而取长补短。鉴于此,学校确立了新的办学理念:点石成金,取长补短。在这种理念支撑下,学校秉承优良的传统,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校训,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教风,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学风。

2.以活动为载体,建设高品位的行为文化

学校文化不仅是写在墙上,而且是融在学校师生的骨子里、表现在行为中。学校理念只有被学校成员普遍认同,成为群体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个体的思想而显现为群体的行为,逐渐形成以师生活动为载体的行为文化。一是“三师型教师”行为文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开展“阅读,斟满幸福的茶杯”读书沙龙活动,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开展教师“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活动,要求教师每天针对“我让学校信赖吗?我受学生爱戴吗?我让家长放心吗?我让社会满意吗?”等反思内容自省。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自主创新的空间。通过评选最美少年以及曝光不文明行为等让每位学生如金子般绽放夺目光彩。组织学生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组织“我是我班的小王羲之、小华罗庚”等评比活动。

试论企业财务管理文化软实力建设 篇12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 20世纪90年代, 约瑟夫·奈在《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注定领导》、《美国力量悖论》等一系列著作中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在他看来, “软实力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这种影响力与依靠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资源等国家硬实力不同, 它不通过武力的、强迫的方式进行, 完全依靠自身的制度、价值观、精神、凝聚力等对外界产生强大的吸附力和影响力, 使得外来国家自觉认同美国的价值观。由于软实力是相对于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而言的, 所以, 学界一般把软实力又等同于文化软实力。对于软实力究竟是否完全等同于文化软实力, 目前学界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但是, 本文还是按照一般的观点, 认为文化软实力就是约瑟夫·奈的软实力。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解释。一般而言, 企业财务管理文化软实力, 就是指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所具有的那种让所有企业财务人员心甘情愿地承担财务管理活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财务软实力的核心, 包括企业财务管理文化、财务管理者素质的影响力、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等。根据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性质、管理方式、活动特点, 我们可以对企业财务管理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内涵进行大致分类。本文认为企业财务管理文化软实力可以在很多层面上加以展开, 因此, 其具体表现也是多方面的。但是, 至少应该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的文化力、财务管理的精神力、财务管理的制度力、财务管理的影响力等四个基本要素。

企业财务管理的文化力, 指的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文化内涵等财务管理文化。软实力之所以又被称为文化软实力, 根本原因在于文化的因素。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企业财务管理首先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从时间层面上说, 近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就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从空间层面上讲, 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和西方企业财务管理文化也有本质的不同。因此, 发展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文化软实力, 必须区别清楚企业财务管理文化的具体类型、环境和条件。例如,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文化力与大型国企财务管理文化力就有不同的内涵。但是, 在一点上是一致的, 就是所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文化力都最终指向所在企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文化传承和文化观念等。

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神力, 指的是企业财务部门管理的精神传统, 它包含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精神导向、精神理念和气质品格。精神力是精神文化的核心, 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 精神文化是隐形的、内蕴的。在一般情况下, 物质文化是支撑企业财务部门的基础, 但是, 精神文化同样不可或缺, 离开正确而健康的精神文化,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即使拥有强大的经济利润, 也只能算是机械的、缺乏竞争力的部门, 最终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力, 指的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基础, 在科学管理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本来就是文化发展的结果,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出现, 是企业制度文化长期实践之后最终形成的一种体制, 它既反映了国家对企业管理形成的具体制度模式, 也体现为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而专门制定的管理规定。一个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 不可能缺少科学而系统的管理制度, 一个在企业中有出色表现的财务管理部门, 也不会在管理制度建设上落伍。

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力, 指的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本部门以外产生的影响他人行为方式的一种能力。正如同一个企业能够对其他企业产生影响一样, 一个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同样也会因为管理行为对内和对外都产生具体的影响。对内而言, 财务管理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本企业内部领导和职工对该部门的观点;对外而言, 财务管理的好坏将对企业以外的部门或个人的情感倾向产生影响。这是一种无形之中能够提升或毁坏企业自身形象的文化冲击力。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路径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文化软实力的具体路径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就企业财务管理的文化力建设而言,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需要财务管理者认真培育财务管理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文化内涵。良好的文化环境、氛围和内涵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企业财务管理的文化环境、氛围和内涵不仅受到自身的影响, 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企业, 甚至整个地区的文化环境, 这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在具体培育文化环境方面, 不仅要加强部门自身内部文化的良性发展, 还需要根据本地区的文化传统、本企业的文化环境进行相应的建设。例如, 我国北方地区和江南地区由于文化传统不同, 企业财务管理的文化力建设就需要根据两个地区的差异进行相应的建设。事实上,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文化软实力建设中, 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对财务管理文化力的具体定位进行研究, 导致文化软实力建设流于形式。因此, 对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文化环境、氛围、内涵等进行梳理、定位, 已经成为发展企业财务管理文化力建设的一个必要内容。

其次, 就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神力建设而言,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神力, 需要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精神导向、价值观念进行准确的定位。每一个企业都有企业精神定位, 同样, 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也需要根据企业精神导向进行相应的精神定位, 有的企业财务部门强调奉献精神, 有的则强调团队精神, 还有的突出竞争精神。从理论上说, 财务管理部门的精神力导向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但在具体建设中需要把企业精神和财务管理精神联系起来, 而不是标新立异、孤立地发展财务精神力。一般而言, 财务管理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经济, 在本质上属于整天和金钱打交道的部门, 金钱对人的诱惑力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对此, 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神力建设应该特别强调洁身自好的精神导向, 避免财务管理中出现个人经济问题。当然, 财务部门还直接承担为企业报销等重任, 从这个意义上说, 企业财务精神力建设需要关注为企业服务的精神, 要特别突出为企业服务的主动意识, 而不能助长由于掌握财政大权而给别人脸色看的衙门作风。事实上, 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财务管理人员的门难进、脸难看, 如果一个企业财务部门连这样的问题都不能很好地解决, 那么所谓的精神力就只能是一种与企业发展不相协调的障碍, 根本无法起到让财务部门发挥强大战斗力的作用, 甚至会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绊脚石。

再次, 就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力建设而言, 需要科学而系统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形成高效而人性化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 好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避免财务管理漏洞, 防止工作失误, 还可以更好地刺激管理工作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过于死板僵化, 不仅会令本部门职工反感, 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还可能直接影响整个企业员工的工作。现代西方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既严格又非常注重人性化, 提倡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职工服务的精神, 这是非常值得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学习的。国内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上的程序繁杂一直饱受诟病, 对此,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在为企业职工服务意识上多做文章, 扎扎实实做好为企业职工服务的工作, 既不能把制度作为一种形式束之高阁、流于表面, 也不能死板教条, 照搬国外财务管理制度, 而应多多考虑本地区、本企业自身文化特色, 从提高效率和人性化的角度上,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建设, 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文化软实力。

最后, 就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力建设而言, 现代企业需要提升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良好形象, 树立本部门在整个企业管理部门的文化符号作用, 以此增强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中的影响力。在当前中国的企业管理中, 有一个非常普遍的认识误区就是强调整个企业的对外形象, 而忽视企业内部具体部门的形象塑造, 尤其忌讳企业内部某个部分形象取代整个企业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整个企业的竞争力, 不仅需要企业有整体的良好形象对外产生影响, 还需要企业内部具体部门塑造形象, 对内产生引领作用, 对外产生文化符号的替代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企业内部某一部门管理的优势, 扩大对外影响力, 提升整个企业整体形象。

综上所述, 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提高现代企业对外竞争力, 不仅需要重视企业经济硬实力建设, 更需要发展财务管理制度文化软实力, 通过文化软实力建设, 增加财务管理部门的良好形象, 提升整个企业的影响力, 创造企业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摘要:本文介绍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提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文化软实力可以通过培育财务管理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文化内涵;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精神导向、价值观念进行准确的定位;科学而系统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形成高效而人性化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良好形象, 树立本部门在整个企业管理部门的文化符号作用等多种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文化软实力,路径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著, 吴晓辉等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农村职业学校教育下一篇:云计算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