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满意度

2024-05-08

课堂满意度(共9篇)

课堂满意度 篇1

1. 引言

随着多媒体课堂教学在我国的普及, 大学英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环境下, 对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目前国内对多媒体课堂满意度本身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少。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和诊求经验丰富教授学者的意见, 设计了多媒体课堂学习满意度综合问卷, 通过结构效度和信度检验, 达到可接受值。并对多媒体综合问卷进行了因子分析, 将多媒体课堂学习满意度提成三个因子:即多媒体课件内容, 多媒体课件呈现和教师风格。作为心理的两个重要因素: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 我们也探讨了其与多媒体整体满意程度的关系。其中我们用Kolb的学习风格量表测试学生的学习风格, Gardner的动机量表测试学生的动机强度, 由于这两个量表已得到广泛认同, 笔者没有再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 而是进行了直接应用。也就是说, 我们探讨了学生的满意度, 并从两个方面, 课堂输入:多媒体课件内容, 多媒体课件呈现和教师风格;学生的自身属性:学习风格, 学习动机和英语程度六个因素与满意度的关系进行探讨。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大学生对多媒体课堂整体满意程度及其对多媒体课堂中的课件呈现, 课件内容和教师风格的满意度

2.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220名 (其中男生133人, 女生67人) , 其中较高英语层次和较低英语层次各110名

2.3 研究方法

为了能较为全面的反映目前大学生对多媒体课堂学习状况和满意程度, 作者同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

2.3.1 定量研究

问卷调查

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多媒体课堂满意综合问卷, 第二部分为Kolb的学习风格量表第三部分为Gardner动机测试量表, 在这里我们用的是第三部分, 即学习者动机强度。其中多媒体课堂满意度问卷是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参考有关文献设计而成。通过因子分析, 第4, 9, 10, 21项被剔除, 1, 2, 3项命名为课件呈现, 5, 6, 7, 8命名为课件内容,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命名为教师风格。24项代表学生对多媒体课堂的整体满意度。通过检验, 达到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水平。这一部分的的问题选项从非常满意 (5) 到不满意 (1) Kolb的学习风格量表和Gardner动机测试量表已经被很多研究者应用和测试过多次, 所以本文没有再作信度和效度测试。第二部分的有12道题, 每题中的4个选项从最符合你的情况选4到最不符合你的情况第三部分的问题选项从非常同意 (5) 到不同意 (1) 。

2.3.2 定性研究

开放式问题

在问卷的第一部分23题, 问学生:以上问题你认为哪一项是最关键的 (只能选一项) 请写序号。并在问卷的第一部分的结尾部分询问学生对多媒体课堂的意见和建议。

2.4. 数据收集与分析

作者收回200份有效卷。随后, 笔者运用统计软件13。0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独立样本检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多媒体课堂满意度是否有显著差异, 不同动机强度的学生对多媒体课堂的整体满意度是否有差异。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多媒体课堂的满意度

学生最为满意的是第5项, 均值为4.0950和第1项, 均值为3.4900。即学生对课件以文本, 图象, 声音多媒体形式出现最为满意, 其次是屏幕上字的大小。学生最不满意的是第二项和第三项。即学生对教学中多媒体设备正常运行状况不满意, 最不满意的是屏幕间隔时间。

学生对多媒体课堂的整体满意度 (第24项) 为3.335。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多媒体课堂的整体满意度为中等水平, 比较接近肯定态度。同时通过统计, 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内容的满意度为13.2050, 除以4项均值为3.301。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呈现的满意度为9.4700除以3项均值为3.156。学生对教师风格的满意度为33.8600除以11项, 均值为3.078。以上数据对当前大学生的多媒体课堂满意度有了一个大致的描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内容, 多媒体课件呈现, 教师风格的满意度呈依次递减。

3.2. 不同学习风格, 动机强度和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对多媒体课堂满意度的差异性

3.2.1 不同学习风格对多媒体课堂满意度的差异性

用one-way ANOVA进行检验24项代表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整体满意度, 我们可以看出在表格中F值是.396和sig值是.756。没有达到有意义的水平.000这说明在四种学习风格之间对多媒体课堂的整体满意度没有表现出有意义的区别。在多元比较图表中在sig.一栏中数值分别为0.976 0.965 0.966, 都大大高于可接受的有意义水平.05。

3.2.2 不同动机强度对多媒体课堂满意度的差异性

们按学生的动机总分将学生分成两组, 前50名为高动机组, 后50名为低动机组。独立样本检验将检验高低动机组之间是否存在多媒体课堂整体满意度的差异在表格中sig.值是.114, 高于.05。这说明在高低动机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动机被认为与更好的学习结果有关联 (Brown, 1994;Liu, 2001) , 但与课堂满意度的关系还在探讨中

3.2.3 不同英语层次对多媒体课堂满意度的差异性

同样我们设定的显著水平为0.05。在表格中我们发现高英语层次的平均度为3.6837高于平均值3.5。而低英语层次的平均度为3.0392。更高的英语层次能够更好的和教师沟通, 配合, 从而师生之间有更好的互动, 这可能是高层次的比低层次表现出更高的满意度。在独立样本表格中值是.178。高于.05, 这显示检验是有效的。sig (2-tailed) 值是分别是.212和。221, 高于可接受的有意义水平值.05。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的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4. 结论

通过收集数据和进行Spss数据处理, 我们对当前大学生对多媒体课堂满意度有了一个大致的描述。我们得出结论, 不同学习风格, 不同学习动机和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对多媒体课堂的满意度没有表现出有意义的区别, 哪些因素对多媒体课堂的满意度有本质的关联, 这将是我们以后文章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摘要:多媒体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调查大学生对多媒体课堂满意程度, 本文设计了多媒体课堂综合问卷, 以问卷和开放式问题的方式, 对多媒体课堂中的学生对课件呈现, 课件内容和教师风格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得出以下结论:学生对整体多媒体课堂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对课件内容, 课件呈现形式, 和教师风格的满意度依次降低。不同学习风格, 动机强度和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对多媒体课堂满意度没有表现出有意义的差异。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满意度,课件,教师风格

参考文献

[1].刘俊学, 李正辉, 赵雄辉, 周斌, 刘景忠, (2006) “大学生求学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程度的实证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第11期

[2].王建新, 王笑施, 马隽, 贾海梅, 徐靖, 李小莉, 时宏伟, 卢志鸿, 2003, “英语大班精读多媒体教学实验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9期

[3].王琦, 2005, “多媒体课堂中外语学习认知风格研究”《外语界》第1期

[4].赵蔚彬, 1999, “教学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9期.

[5]杨雪燕, 2003, “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

课堂满意度 篇2

为了贯彻落实教研室关于《凤阳县“满意课堂建设”考核方案》精神,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成立考核领导小组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胡正松为组长,副校长张世银为副组长,教导处及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

3、按照要求全面评价

(1)个人满意由考核组按个人自评标准量化考核。

(2)学校满意由考核组随机抽取10名所任教的学生填写调查表,进行分项量化打分。

(3)学校满意有考核组按量化评分表打分。

(4)家长满意由考核组抽取任教学生部分家长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量化打分

4、教师全员参与

2012年10月各教研组完成先进个人初评,各教研组初评推荐季丽丽、马春宁、许正霞、陈丽娜、宣宁参与学校考核,2012年11月28-30日学校按教研室下发的考核表进行量化打分确定马春宁、许正霞、季丽丽、宣宁参加第七教研基地满意个人评选。最后马春宁、许正霞胜出。这两位同志在2013年4月15日参加县满意课堂评比分别取得语文学科三等奖和物理学科三等奖。

课堂满意度 篇3

摘 要 我国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按行政班级进行,给体育教师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不利于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产生积极的情绪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倡教学组织形式革新,这给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机遇。合作学习模式是被广泛应用的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适用于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体育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课堂满意度。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生 情绪 课堂满意度

我国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按行政班级进行,一个班级一般为60人左右。由于人数较多,给体育教师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不利于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产生积极的情绪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体育教师可采用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分组的基本形式有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式分组和友伴型分组等等[1]。这给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独特的教学形式提供了有益的环境。为此,我们尝试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合作学习教学实验,探究体育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情绪稳定性和课堂满意度的作用,以期对中小学乃至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昆明市拓东一小三年级中选取三(1)和三(4)两个班,每班51人,其中三(4)班平均年龄为8.41±0.25岁,作为实验组,三(1)班平均年龄为8.47±0.24岁,作为对照组;五年级中选取五(1)和五(3)两个班,每班50人,其中五(3)班平均年龄为10.38±0.24岁,作为实验组,五(1)班平均年龄为10.43±0.27岁,作为对照组。

2.研究工具

(1)小学生情绪稳定性测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简称EPQ,儿童卷)[2];

(2)自编的学生课堂满意度问卷,采用重测法,计算其信度为0.76(P<0.01),表明调查结果是可信的。

3.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4.教学实验时间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共一学年。

5.教学方法

(1)教授合作学习方法和组织要求,在前几节课完成。

第一节课:理论教学。交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解释各任务与合作学习的关系,说明合作学习的特点、好处和要求,结合合作学习的一些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对学生进行填表的培训。

第二节课:初步进行分组。为便于教学和比赛,要求每组人数为6人左右。分好组后,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并对他们进行分工。特别是站队的时候,每组站一列,组长站在前面,副组长站在后面。见图1(▲、★、☆、○分别代表教师、组长、副组长和组员)。

队列练习结束后,教给学生做准备活动时的徒手操或小游戏,以及放松活动时的集体舞和韵律操,以便于以后学生自己组织、练习,有条件的小组可以自己创编。

(2)课堂常规。

每节课基本上按以下方式进行: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教师布置任务→小组长带着做准备活动(包括做游戏)→教师新授→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小组比赛)→小组长带着做放松活动→小组长填写“体育卡片”→下课。

二、结果与分析

1.教学实验后学生的情绪稳定性

表1是对学生情绪稳定性量表(EPQ)四个维度的详细说明。表2表明,一年的教学实验后,三年级实验组学生P和L两个维度得分比对照组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五年级实验组学生只在P维度得分比对照组低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体育课中实施合作学习,对不同年级小学生的情绪稳定性都有改善,只是程度有所差异。结合表1可以看出,对两个年级学生都有以下作用:更关心、同情他人,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较好地适应环境,态度温和不粗暴,善解人意。三年级学生还更容易改正易于说谎的毛病,有利于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

2.教学实验后学生课堂满意度比较

学生课堂满意度问卷包含活动形式、运动参与、群体气氛和情感体验四个维度,每个维度由三个问题组成,采用五级量表的形式进行。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体育合作学习在提高小学生课堂满意度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三年级实验组学生在运动参与、群体气氛和情感体验三个维度上,与对照组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五年级效果更明显,两组学生在活动形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运动参与、群体气氛和情感体验三个维度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事实上,通过课堂观察也可以感受到,无论是课前的准备活动,练习后的放松活动,还是学习新技能、小组比赛,实验组比对照组学生更投入、气氛更热烈。特别是五年级课前的准备活动和练习后的放松活动,教师可以放手让小组长组织进行,有的组长和副组长还自己在网上查找、熟悉一些小游戏,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组织和协调能力,还活跃了小组和课堂气氛,见表3。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关注。身体素质和情感能力是小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物质基础,情感能力反映的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并利用情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它在一个人的成功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3]。但是,这几年国家逐步放开“双独”、“单独”二孩政策,独生子女小学生较严重的情感问题逐渐暴露。本研究表明,体育合作学习可以从活动形式、活动内容、运动参与、群体气氛和情感体验方面提高小学生课堂满意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强体质,而且对改善小学生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与他人不能友好相处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效果。能使学生态度温和、善解人意,更好地与同学相处,从而促进学生的情绪稳定。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体育合作学习听起来似乎操作程序更复杂,工作量也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确实最初两三周教师备课的要求、标准将更高,不仅要掌握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更好地组织教学,这样工作任务确实会重一些。但是,等到师生运用较熟练后,工作量和传统教学差不多甚至更小。

2.建议

合作学习模式是被广泛应用的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适用于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之一”,它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的良好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4]。小学生天性活泼,文化课任务不太重,可以较好地开展体育合作学习,加上体育课堂开放性、组织灵活性等特点,开展合作学习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小学阶段,学生都倾向于与同性的同伴交往并建立友谊[5],教师应适当鼓励他们男女搭配合作学习,最好不要拿男生和女生比较。由于合作学习对学生身心健康有较好的促进,建议中小学乃至大学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和体育课特点,积极探索和应用合作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李慧.班级活动对小学生情感能力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 周宏.学校教育科研全书[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85.

[5] Robert J.Sternberg.教育心理学[M].张厚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邱良武(1973-),男,江西赣州人,昆明医科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硕士;郑春华(1965-),男,云南昆明人,昆明市盘龙区教育科研中心中学高级教师;吴疆(1969-),男,云南文山人,昆明医科大学体育部讲师。]

课堂满意度 篇4

关键词:感知质量,教学质量测评,满意度

一、引言

开展教师质量评估既是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同时也是深化教育改革, 对教学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涉及面广, 各考核因素难以定量描述, 加上影响教学的因素又比较复杂, 如何客观准确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就成为教育评估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 国内多个高校和专家学者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概括而言, 这些方法有两大缺陷:一是评价人缺位, 大都从管理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教育接受者的角度。二是方法不够科学, 没有建立起基于教育服务独特性的评估体系, 大都沿用直接打分再统计加权地方法。本文认为, 教育过程具有复杂行为模式,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既有客观的, 又有主观的, 既有能力方面的、又有心理行为方面的, 并且存在一个逐渐积累的感知过程。因此, 有必要借鉴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中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技术来建立教学满意度指数评价体系。

二、服务质量与教学质量

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 传统的受教育者学生及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学校对内部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及其和谐成为满足外部消费者需求的保证。在这样的观点下, 学校关注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成为必须, 学校对消费者是一种服务关系成为必然。对任何服务行业而言, 其评价的中心是服务质量, 质量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高等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服务是提供教育产品 (知识) 以促进学生发展并使其愉悦的服务行为。具体而言, 教育服务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 教育服务的双重目的。一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二是令其精神愉悦。两大目的缺一不可, 前者是教育本身的任务和特定属性所决定, 后者则是作为服务业普遍共性所决定。

(2) 达到教育服务的主要手段就是提供教育产品。教育产品以学校提供的课程为主, 包括其他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增进能力的其它教育辅助手段等。

因此, 作为服务业之一的教育服务质量应该体现有用性, 经济性, 安全性, 时间性, 舒服性等特征。

从服务业的行业特色来看, 服务提供人与服务接受者对服务质量的认识很可能不相同。从服务提供人角度出发, 服务质量意味着服务项目与组织的规定和要求性符合。关注效率,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服务提供人的出发点。而从服务接受者来看, 服务质量意味着服务达到或超过其期望的程度。它反映顾客满意, 更关注于顾客要求的满足。两者的差异在于, 服务产品提供者与使用者对产品质量的感知不同, 甚至不同的顾客对同一个服务会产生不同的感知质量水平。服务质量的评价可以基于这样一个公式: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所提供的服务-所希望的服务=感受的服务-所期望的服务。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 是顾客提供了组织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也正是顾客用不满足的需求给予组织发展的主要理由, 并为之提供动力。教育服务是学校和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达到或超过学生或家长以至社会期望的程度。当学生或家长, 社会 (可以并称之为顾客) 感受到满意的服务时, 也就是他们对所有服务的期望都得到满足或超过其期望, 他们服务感知质量为优质, 并因此对学校和教师保持忠诚, 从而对学校产生荣誉感和归属感。

学生既是学校课程的直接消费者, 又是学校教育的“产品”, 是学校的生存、信誉的决定性因素。高等教育的服务业属性决定了感知教学质量是其评价中心, 顾客满意度是感知教学质量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并决定了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由教育服务接受者作主导, 学校应给予其顾客充分的评估权。

三、教学满意度指数的理论模型

对教学质量的感知虽然是对整个购买教育服务决策过程在主观上的判断, 但是其判断的基础来自于实际经历的一个客观体验的过程, 其判断的依据就是顾客在经历前的期望。

学生等对教学质量的感知可分为对教学实践的感知和对教学价值的感知。从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结构角度出发, 学生对教学实践的感知是指学生在接受教学各个环节中对教师的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等方面满足程度的感受和认识。学生对教学价值的感知则是指在购买和消费高等教育中, 对所支付的费用和所欲达到的实际收益的体验。从广义的角度考虑, 学生对价值的感知体现在总成本的四个方面:货币成本, 时间成本, 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

货币成本:货币成本是学生为购买和消费某项高等教育服务而支付的全部货币。在公费教育阶段此项影响不明显, 但是随着教育收费的提高, 货币成本将越来越大的成为影响教学满意的因素。

时间成本:时间成本是指学生为购买和消费某项高等教育服务所花费的时间。教学时间的长短以及为了学好所提供的课程所花费的时间都影响到时间成本的大小。

精神成本:精神成本是指在购买和消费教育服务时, 在精神方面的耗费和支出。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环境、教学方式方法、考核制度等会给学生带来忧虑, 紧张等感觉, 造成精神上的负担, 由此而来的精神成本同样会影响对教学质量的感知。

体力成本:体力成本是指在购买和消费教育服务时, 在体力方面的耗费和支出。在选择课程及课程学习中的需要付诸体力的活动, 都会使学生增加体力成本。

教学满意度指数 (TSI) 理论模型如图2。TSI模型基于这样一个理论, 即教学满意度与学生在受教前的期望和在教学过程中及受教后的感受密切相关, 并且, 教学满意度程度高和低会导致两种基本结果:学生忠诚和学生抱怨。

T S I使用的是一种有多重指标 (问题) 支持的6种潜在变量 (概念) 组成的模型。TSI模型显示, 在6种潜在变量中, 教学期望, 对教学质量的感知和对价值的感知是3个前提变量;教学满意度, 学生抱怨和学生忠诚是3个结果变量。前提变量影响并决定着结果变量。展开来说就是, 教学满意度是由学生在购买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服务经历中, 产生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和价值的实际感知, 并将这种感知同购买前的期望值相比较而得到的感受和体验所决定的, 若教育满意度低将导致学生抱怨, 而教学满意度高就会提高学生的忠诚程度, 同时如果学校和教师重视并妥善处理好学生的投诉, 化解学生抱怨, 同样可以提高学生忠诚度。

根据TSI理论模型可以建立一个因果关系数学模型, 其结构方程式是:

式中, 结构变量η1表示顾客对质量的感知;η2表示顾客对价值的感知;η3表示顾客满意度;η4表示顾客抱怨;η5表示顾客忠诚;βij表示ηj对ηi系数, 即表示作为起因的变量ηi对作为效应的变量ηi的直接影响程度;γij表示ηi对期望的系数, 即表示作为起因的变量ηi对作为效应的变量ξ的直接影响程度;ξij表示模型的误差;

T S I的模型为:

其中ξ表示顾客期望;x1表示对质量的总体预期;x2表示对质量可靠性的预期;x3表示对质量满足需求程度的期望值;y1表示对质量的总体评价;y2表示对可靠性的评价;y3表示对质量满足需求程度的评价;y4表示给定价格时顾客对质量的评价;y5表示给定质量时顾客对价格的评价;y6表示顾客对质量的整体评价;y7表示顾客对感知的质量与期望的比较;y8表示感知的质量与理想中的质量的比较;y9表示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投诉行为;y10表示重复购买的可能性;y11表示价格承受能力;λi, λij为回归系数, 表示变量之间的影响程度;δi, εi为模型方程的误差。

由以上计量经济模型可以得到计算T S I的一般公式为:

ζ是整体满意测量体系中的潜在变量, E[.], Min[.], Max[.]分别表示潜在变量的期望值, 最小值, 最大值。χi是顾客满意潜在变量的第i个观测变量。ωi是χi在ζ上的权重, n是测评变量的个数。

在上述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就可以设计教学满意度指数测评体系和测评问卷,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计算我们就可以得到教学满意度的客观调查结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 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增强院校广大教职工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建立学生、家长等对教学行为的满意度测评机制, 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关键指标, 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成为学校的核心功能才能得到确立。

注释

1[1]王海燕.关于在P-M迷糊测度空间建立CSI测评体系的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博士论文

课堂满意度 篇5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某高职院校31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学前系已开设过“学前教育学”课程的二年级10个班随机抽取6个班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310份, 回收310份 (回收率100%) , 其中有效问卷299份 (有效率96.45%) 。

(二)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取自编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有学者将专业课教学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分为教师执教素养、教师课教水平、学校教学条件与学生自身学习四个维度[4];也有学者分为学生特点、教师特点、课件设计与教学环境[5]。参考研究成果, 依据实际情况, 确定本问卷维度为:学生特点、教师执教素养、教师课教水平与课堂教学环境。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 每题含“非常满意”到“很不满意”5个水平, 依次赋分5到1分, 共25题, 问卷附加一道主观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1, 折半信度系数为0.844, 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的KMO系数为0.918, 显著性水平为0.000, 因子贡献率为62.932%, 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调查对象情况。

在299份有效问卷中, 共有295位女生, 仅有4位男生, 其中有70位担任学生干部, 占23.4%。有95.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有信心, 仅有4.6%的学生信心不足。在班级中的学习程度13.0%为优秀, 55.2%为良好, 一般及以下为33.8%。

(二) 学生满意度总体水平。

如表1所示, 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总体水平得分为96.1405 (满分125.00分) , 整体看, 学生对“学前教育学”课堂满意度处于中上水平, 仍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从课堂满意度的四个维度分析, 教师课教水平与教师执教素养高于总体水平, 而课教环境和学生特点稍低于总体水平。相对而言, 教师执教素养在所有维度中得分最高 (极大值为20.00) , 稍让人满意;而教师执教水平得分最低 (极大值为45.00) , 在满意度提升过程中亟待加强。

(三) 不同组别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差异。

1.责任意识与课堂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将学生分为干部群体和非干部群体两类,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课堂满意度在学生类型上的差异显著性, 结果如表2所示:两类学生群体在课堂满意度总体水平、教师课教水平、教师执教素养和课堂教学环境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而两类学生群体在学生特点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2.专业信心与课堂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3.学习程度与课堂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将学生的学习程度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 运用单因素ANOVA考查学生课堂满意度在此方面的差异显著性, 结果如表4所示:在课堂总体满意度、学生特点、教师课教水平维度上, “优秀”组、“良好”组、“一般”组及“优秀”组、“良好”组、“较差”组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呈明显的正相关;在教师执教素养、课堂环境维度上, “优秀”组、“良好”组分别与“一般”组存在显著差异, 且呈明显的正相关。

(四) 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

本研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各维度之间的分析 (如表5) , 各维度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 表明学生课堂满意度的各个维度是一个整体系统, 各个维度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其中, 教师课教水平和课堂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最高, 说明课教水平较高的教师比较重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师课教水平与学生总体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最高, 说明教师课教水平越高, 越能引起学生的满意。

三、讨论与建议

(一) 加强学习责任意识教育。

研究显示, 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与学生特点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担当干部的学生形成的品质对自身课堂满意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干部群体”普遍具有责任心、积极进取、甘于奉献等优秀品质, 这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信心、效能感普遍优于“非干部群体”。因此, 应该充分加强学生学习责任意识教育。一方面强化“干部群体”学习责任意识, 通过召开班委会议、组织学习活动、班委助教等方式实施, 另一方面提升“非干部群体”的学习责任意识, 通过干部群体的模范引领、参与学习活动、融入课堂教学等方式实施。

(二) 树立课程学习信心。

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信心越强, 对“学前教育学”课堂满意度及其构成要素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从此角度看, 需建立“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学习自信心提升教育干预体系。课前, 教师要了解学生对专业及本课程的认识, 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减少学生因实际录取和志愿之间的偏差所产生的失落, 提高其未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在课程讲解中, 教师要选择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内容, 充分结合案例、图片与视频生动讲解内容。课后, 多留一些开放性的作业, 如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批注、查阅某文献并分享、读书交流等。总之, 学习自信心的培养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能感及课程认同感, 一旦学生形成想学、乐学、会学的品质, 课堂满意度的提高将会是十分显著的。

(三) 全面提高学习水平。

课堂满意度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这说明学习水平越高的学生课堂满意度越高。从此角度看, 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水平。调查发现, 学习程度处在“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13%和55.2%, 可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 意识影响行为, 一旦学生对自我学习层次形成错误定位, 可能就会导致灰心懈怠的学习行为。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自我评价。大学更注重学生专业性发展, 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兴趣, 发展优势, 并非追求面面俱到, 样样优秀。“学习水平”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表现, 摒弃以“分”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方式, 坚持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结合, 全面科学考核学生。总之, 学生学习水平和层次的提高, 既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的辛勤努力, 又不容忽视学生在意识层面的正确定位。

(四) 以点带面, 重点突破。

研究表明, 课堂满意度各维度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课堂满意度的提升仅只顾某一方面是不能实现的, 研究者必须根据教学实际, 在反思性实践中以点带面, 选择重点突破领域。教师执教素养与课堂教学满意度的相关性最高, 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改善对课堂满意度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在课堂满意度改善的实践探索中, 要以提高教师课教水平为关键点, 兼顾课堂教学环境、教师执教素养和学生特点等要素, 最终才能实现课堂满意度的整体提升。

摘要:通过自编问卷进行调查, 显示学生“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满意度整体水平欠佳、是否属于干部群体在学生特点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课程学习信心与学习程度对课堂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课堂满意度各维度之间呈现强正相关。应加强学生学习责任意识教育, 树立课程学习信心, 提高学习水平, 坚持以点带面, 重点突破, 全面提升学生的课堂的教学满意度水平。

关键词:课堂教学满意度,“学前教育学”课程,学生视角

参考文献

[1][6]陈治, 张瀚文.高校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研究———基于学生的角度[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3 (9) :7, 11.

[2]文静.大学生学习满意度:高等教育质量评判的原点[J].教育研究, 2015 (1) :76.

[3]陈治, 霍小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研究———基于教师因素[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4 (3) :63.

[4]王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满意度实证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 2014 (1) :112-116.

课堂满意度 篇6

关键词:教育学专业,本科,课堂教学满意度

满意度是一种心理感受状态, 是人的某种需求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愉悦感受。这种愉悦感受产生于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值与实际使用 (体验) 该种产品或服务的感受值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越小, 说明满意度越高, 反之亦然。那么, 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就是指学生对高校课堂教学服务的期望值与实际体验该服务的感受值之间的差距。研究教育学本科专业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不仅符合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 还符合有关本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研究成果较少的现实状况。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提出了能够改善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几点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 调查目的

1. 本调查主要是从学生角度入手, 研究教育学本科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心目中认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程度及其满意程度的调查, 分析学生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及不同年级的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 深入挖掘影响学生课堂教学满意的学生方面的因素。

2. 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 获得学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相关维度的满意情况, 了解影响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教师方面的因素。

3. 根据调查结果, 提出能够改善本专业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几点建议。

(二) 研究问题及假设

1. 研究问题

此调查旨在找到影响教育学本科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因素, 分析得到能够改善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有利因素。研究问题主要包括。

(1) 学生的人口学特征是否对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产生影响?

(2) 学生对教师课堂上所表现的教学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维度是否满意?这些维度的满意度是否受学生人口学特征的影响?

(3) 教育学类本科专业的课堂教学情况如何?怎样改善学生对本专业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

2. 研究假设

(1) 学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的教学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六个维度因学生所在的年级的不同而不同。

(2) 学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的教学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六个维度因学生的人口学特征的不同而不同。

(三) 问卷设计

1. 问卷的编制。

调查采用的问卷是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 借鉴沈阳师范大学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及国外已有的满意度问卷的研究成果编制而成的。问卷采取重要程度和满意程度两个维度。既可以测评出学生心目中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的各方面重要性的看法, 还可以得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

2. 问卷的结构。

问卷包括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六个维度, 一共分为20个项目。问卷选取5级Likert量表, 采用正向计分方式, 将重要性和满意度分别赋值5、4、3、2、1, 即“5”代表“很重要”“很满意”;“4”代表“重要”“满意”;“3”代表“一般”;“2”代表“不重要”“不满意”;“1”代表“很不重要”“很不满意”。

(四) 调查实施

调查共选取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三个年级的学生, 即大一、大二、大三 (因大四学生的特殊性, 故另采用访谈法进行调查) , 调查实施时间为2013年12月。共发放问卷112份, 回收有效问卷106份, 总体有效率为94.64%。其中大一年级发放问卷36份, 回收有效问卷35份, 问卷有效率为97.22%;大二年级共发放问卷36份, 回收有效问卷34份, 问卷有效率为94.44%;大三年级共发放问卷40份, 回收有效问卷37份, 问卷有效率为92.50%。

(五) 数据分析方法

1. 分析方法

利用SPSS 19.0 (中文版) 统计软件并参考相关统计学著作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 对学生的人口学特征、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2. 信度与效度

在教育科学的研究中, 要求测验必须稳定、准确, 即要可信和有效。这是测验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特点。[1]信度是针对调查对象而言, 它主要回答前后度量是否一致, 即调查统计结果的可靠性问题;效度则是对调查统计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言的, 它主要回答度量工具是否合适, 即调查结果的正确性问题。信度越高, 代表该量表越稳定。[2]经过信度分析, 得到本问卷的总量表信度Alpha为0.919>0.9, 说明该问卷的可靠性很高。同时效度检测得出KMO值为0.868, 说明量表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效度很高, 调查结果具有正确性。

二、调查对象的描述性统计数据

(一) 年级分布

本次调查选取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大一、大二、大三, 共三个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其中大一学生35人, 占总人数的33.02%;大二学生34人, 占总人数的32.08%;大三学生37人, 占总人数的34.91% (图2-1) 。

(二) 性别分布

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06份, 男生共12人, 占11.32%;女生共94人, 占88.68% (图2-2) 。

其中大一年级男生5人, 女生30人, 分别占大一学生样本总数的14.29%、85.71%;大二年级男生2人, 女生32人, 分别占大二学生样本的5.88%、94.12%;大三年级男生5人, 女生32人, 分别占大三学生样本的13.51%、86.49% (表2-1) 。

(三) 家庭所在分布

被调查学生中, 来自地级市和农村的学生数量最多, 占总人数的66.98%;其次是来自县城、省会或直辖市的学生, 占总人数的30.18%;来自乡镇的学生人数最少, 仅占总人数的3.77% (图2-3) 。

不同年级学生的家庭所在的详细分布情况, 见表2-2。

(四) 父母受教育程度分布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 父母双方的教育程度以“初中”“高中或中职中专”的水平的人数较多, 其中, 父亲的受教育水平为“初中”的比例为41.51%, “高中或中职中专”的比例为39.62%;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为“高中或中职中专”的比例为36.79%, “初中”的比例为31.13%。父母双方的受教育程度所占比例最小的是“研究生及以上”。

三个年级学生的父母双方受教育程度的具体情况, 见表2-3。

(五) 学生就读专业为第几志愿分布

在被调查对象中, 学生就读志愿为第一志愿的比例最大, 占总数的69.81%, 其次为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和服从志愿, 具体比例, 见图2-4, 没有其他情况。

各年级学生就读专业为第几志愿的具体情况, 见表2-4。

(六) 学生报考时对所报专业的了解程度分布

在被调查对象中, 学生报考时对所报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不了解”的比例最大, 占总比例的44.34%, 其次是“一般”“很不了解”“了解”, 具体比例, 见图2-5, 没有对所报专业很了解的学生。

各年级学生报考时对所报专业的了解程度的具体情况, 见表2-5。

(七) 学生是否会换专业分布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 就读专业为第一志愿的学生想更换专业的人数为45人, 占61.64%;不想更换专业的人数为28人, 占38.36%。就读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想更换专业的人数为12, 占54.55%;不想更换专业的学生为10人, 占45.45%。就读专业为服从志愿的学生想更换专业的人数为6人, 占85.71%;不想更换专业的为1人, 占14.29%。其他志愿情况想更换专业的学生为3人, 占75.00%;不想更换专业的为1人, 占25.00%。总人数中, 想更换专业的学生为66人, 占总比例的62.26%;不想更换专业的人数为40人, 占总比例的37.74%。

在被调查对象中, 想更转专业的学生的更换原因, 见表2-7。由表2-7可知, 学生想更换专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好, 其次是课程设置、其他、硬件设施配套不好、专业师资力量不强。在选择“其他”这个选项的学生中, 学生大多数提及的都是对本专业不感兴趣。

(八) 学生最喜爱的三门课程

在被调查者中, 大一年级学生最喜爱的三门课程依次为《中国教育史》《普通教育学》《教育学导论》;大二年级学生最喜爱的三门课程依次为《教育政策学》《教育科研与写作》《教学论》;大三年级学生最喜爱的三门课程依次为《教育名著阅读与赏析》《教育学原理》《国别教育比较》。具体分布的人数及比例, 见表2-8。

根据对学生认为“在提高本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方面, 还应在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这个问题的调查中, 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整理, 需要改进和加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方面主要涉及到的是各个教室的教学设备和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师方面主要涉及到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

在对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还有哪些希望”这一问题的调查中, 学生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希望。

1. 教师的自身素质方面:表情活泼, 增强课堂的亲和力;使用普通话及通俗易懂的授课语言;讲课时的语速要适中。

2. 教学内容方面:既不要照本宣科, 没有重点, 使课堂枯燥乏味;也不要不看教材, 天南海北, 使学生摸不着头脑。

3. 教学方法方面: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多媒体课件应做的质量精且数量少, 多做一些黑板上的板书。

4. 评价方式方面:尽量实现多元化, 不要只注重单纯的考试成绩。

三、教育学本科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总体描述

(一) 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总体情况

从对教育学本科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总体描述结果 (表3-1) , 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六个维度几乎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调查采取的是5点计分法, 中间值为3, 学生的平均得分均在中间值以上,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教育学本科专业的课堂教学很重要, 并且达到基本满意的程度。但是通过对比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的平均得分, 可以发现满意度的得分明显小于重要程度的得分, 这说明教育学本科专业的课堂教学还没有达到学生所期望的水平。

(二)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在年级上的差异

学生对课堂教学各方面的满意度在年级上的具体差异 (表3-2) , 同时提出两种假设检验, 即

H0: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不因年级的不同而不同;

H1: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因年级的不同而不同。

由表3-2可知, 在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满意度的维度中, “教师素质”“教学设计”“教学特色”这三个维度的显著值小于0.05, 因此要拒绝接受假设H0, 接受假设H1, 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因年级的不同而不同;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三个维度的显著值均大于0.05, 因此要接受假设H0, 拒绝假设H1, 即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不因年级的不同而不同。

(三)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学生对课堂教学各方面的满意度在性别上的具体差异, 见表3-3, 同时提出两种假设检验, 即

H0: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不因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H1: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因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由表3-3可见, 在影响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六个维度上, 男生和女生的均值明显不同。在这个六个维度上, 男生的平均值均大于女生, 而标准差均小于女生。

由表3-4可知, 方差齐性检验 (Levene检验) 结果, F统计量的值伴随着的概率P值均大于0.05, 因此, 可以认为男生和女生的方差是相等的。所以采用等方差的T检验数据, T统计量的值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5, 因此可以拒绝H0假设, 接受H1假设, 即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这六个维度均因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通过对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在家庭所在地、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就读专业为第几志愿、及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这几个方面差异的描述性统计, 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特色这六个维度。

在家庭所在地方面上差异的显著值依次为:0.301、0.540、0.909、0.507、0.621、0.120;

在父亲受教育程度上差异的显著值依次为:0.394、0.524、0.094、0.114、0.709、0.126;

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差异的显著值依次为:0.365、0.227、0.814、0.467、0.427、0.165;

在就读专业为第几专业上差异的显著值依次为:0.229、0.349、0.163、0.305、0.837、0.342;

在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上差异的显著值依次为:0.515、0.696、0.936、0.765、0.993、0.936。

综述所述, 这六个维度的显著值均大于0.05, 由此可知,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不因学生的家庭所在地、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就读专业为第几志愿及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这几个方面的不同而不同。

(四) 结论

从以上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构成影响教育学本科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教师方面的六个因素中, “教师素质”“教学设计”“教学特色”这三个维度因年级的不同而不同;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三个维度不因年级的不同而不同。

2. 教育学本科专业学生的性别对课堂教学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

3. 在学生的人口学特征中, 家庭所在地、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就读专业为第几志愿、对专业的了解程度这些因素对教育学本科专业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影响。

四、教育学本科专业学生满意度构成因素分析

(一) 学生卷满意度平均分和各分量表满意度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本调查主要分为六个维度, 包括教师的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特色, 共分20个题。本研究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问卷的变量进行检验, 发现课堂教学满意度与这些要素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并且影响显著 (表4-1) 。

**.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二) 基于学生角度的教育学本科专业课堂教学的构成因素分析

1. 学生卷二级指标的得分情况

从表4-2来看, 学生满意度总体上基本满意, 各个二级指标的满意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师素质、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特色。但是距离学生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 例如在教学特色这一维度, 学生认为重要性的平均得分为4.60, 而满意度得分仅为3.77。由表可见, 这六个维度均是重要性高满意度低的项目,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这几方面都有待提高。

图4-1所示, 外侧六边形的六个顶点代表学生卷各个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得分, 内侧六边形的六个顶点代表学生卷各个二级指标的满意度得分。外侧六边形与内侧六边形顶点间的差距就代表学生对本专业课堂教学的期望值与实际满意值之间的差距。由图可知, “教学特色”这一维度的差距最大, 其次是“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 相对差距较小的是“教学效果”和“教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这六个方面都要加强, 尤其是“教学特色”这一方面。

2. 基于学生角度的教育学本科专业课堂教学重要性的细目权重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教育学本科专业课堂教学重要性项目的权重, 即是对学生在各个题项重要性得分的分析。根据对每个题项重要性得分的平均分进行排序, 可知:学生认为重要性程度较高的前10项为“教学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按照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按学生需求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教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课堂教学难度和容量”“课堂教学中的三观体现”。这些都是学生认为权重较高的项目, 即学生对这几项的期望值较高。学生认为重要性程度较低的后10项分别为“教师的课堂板书”“融科研和创新的课堂”“学习和评价方式”“教学的课程标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的独到之处”“教与学的比例”。

3. 基于学生角度的教育学本科专业课堂教学满意度的细目权重分析

对学生卷课堂满意度的分析, 根据学生卷各题项满意度得分的平均分进行排序, 可知:

学生认为满意度较高的前10项为“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的课程标准”“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教师的教态”“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难度和容量”“教学的独到之处”“学习和评价方式”, 这些都是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地方。后10项为“融科研和创新于课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教师的课堂板书”“按学生需求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三观体现”“教与学的比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按照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教学与学生发展需要”, 这10项为学生不满意的地方, 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

4. 基于学生角度的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优先行动矩阵分析

“优先行动矩阵分析”是一种院校行动分析方法。[3]通过运用“优先行动矩阵”工具, 对“重要性”和“满意度”这两种维度的分数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出“高重要性—低满意度、高重要性—高满意度、低重要性—低满意度、低重要性—高满意度”四类项目或指标。其中, “高重要性—低满意度”项目是院校急需解决的关键领域, 学校应依据这些项目优先采取改进措施, 提高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满意度。“高重要性—高满意度”项目是学生满意的项目, 有利于院校良好形象的建立, 值得继续发扬。“低重要性—高满意度”项目, 即学生认为不重要但却很满意的项目。针对这些项目, 院校应及时进行调整, 将资源从学生认为的低重要性领域调整到高重要性领域。[4]因此, 研究采用优先行动矩阵分析法, 可以清晰、明显地了解到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六个维度的具体方面的满意之处及需要改进之处。

将各个题项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平均分分别放到基于学生角度的优先行动矩阵坐标图中, 见图4-2。

注:图中α代表“高重要性—高满意度”区域;β代表“高重要性—低满意度”区域;γ代表“低重要性—低满意度”区域;δ代表“低重要性—高满意度”区域。序号“1, 2, 3, 4……”代表学生卷20个题项的编号。

由图4-2可知, “教师的教态”“课堂教学难度和容量”“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学的独到之处”这五项处于高重要性—高满意度区域, 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这几方面做得较好;而“教学与学生发展需要”“课堂教学中的三观体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教与学的比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按学生需求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这七项属于高重要性—低满意度区域, 有待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三) 结论

1. 教育学本科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与教师的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六个方面的维度呈正相关关系, 并且影响显著。

2. 学生满意度总体上基本满意, 各个二级指标的满意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师素质、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特色。

3.“教师的教态”“课堂教学难度和容量”“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学的独到之处”等五项处于高重要性—高满意度区域, 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这几方面做得较好;而“教学与学生发展需要”“课堂教学中的三观体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教与学的比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按学生需求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等七项属于高重要性—低满意度区域, 有待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五、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建议

(一) 学校方面

1. 完善教学资源, 增加课堂教学设备投入。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学顺利、高效进行的保证。因教育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为中小学校培养高质量的师资, 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会涉及到一些诸如多媒体仪器、黑板、带有录像设备的教室等方面的教学资源, 而这些教学资源正是培养这些“准教师”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此外, 各教室的教学设备分布不均的问题也需要重视。配有齐全教学设备的教室数量有限, 教师如有教学需要, 许多时候则需进行“排队等候”, 这不仅影响教学进程, 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学校应该适当增加课堂教学设备的投入。

2.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学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

教育学本科专业是一门趋向文科专业的课程, 所以“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可避免。但是在近四年的本科学习期间, 一般学校都会安排在大四学年的上半学期进行教育实习, 而此时学生因忙于考研或就业等原因就会严重影响实习的质量。同样, 在其他学年的学习中, 学生的课程大都偏于理论课, 实践课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 这样就导致本专业的毕业生陷入了“样样通但样样不精”“只会说话但不会做事”的尴尬境地。因此, 需要学校对教育学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 为本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二) 教师方面

1. 教学基本功。

顾名思义, 教学基本功是每一教师走进课堂的必备条件,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则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既然现在的教育学本科专业的课堂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那么教师就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课堂教学中应使用普通话, 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 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

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时代以及学生的需要。老一辈的教育家编著的经典教材固然不可抛弃, 但是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把教育界前沿的知识带给学生。此外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也要符合学生的需要, 多了解学情是制定和选择教学内容的必要条件之一。

3. 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设计教学方法, 对不同的学生尽量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4. 评价方式。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现代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众所周知, 高等教育阶段与基础教育阶段和中等教育阶段的差异之一就是不再以分数论英雄。但是, 现在的教育学本科专业考试分数仍然占有很高的地位, 学生最在乎的也是考试分数, 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学生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发展。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分数只是评价标准之一, 这在一定空间内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注释

1[1]郭春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73.

2[2]洪彩真.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研究——以厦门、福州、泉州高职院校为例[D].厦门大学, 2007:138.

3[3]华娜.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11:71.

打造思想品德“满意课堂”之我见 篇7

一、了解学生, 做到因人而教是满意课堂的前提

首先, 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 因此, 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 可激发其学习兴趣, 增强其竞争意识, 让其在竞争中共同前行。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 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其次, 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 都要运用旧知识, 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 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又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 跨越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 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实际, 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注重自身修养, 提高教学魅力

“爱屋及乌”, 学生是否乐学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授这门课教师的态度。因此, 教师要努力完善自我, 展现个人魅力, 唤起学生乐学的情感。

1.以精彩的语言吸引学生。夸美纽斯说 :“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 他的语言就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 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简洁、生动、有启发性;激情风趣, 有感染力;深入浅出, 有吸引力。

2.以广博的学识折服学生。一个学识渊博、业务精湛的教师就像一块磁性很强的磁石, 能通过自己的学识修养吸引学生, 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喜欢, 有一种积极的期待, 随时准备倾听讲解, 聆听教诲。

3.以高尚的人格感召学生。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 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人格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

4.以真诚的关爱打动学生。教师之爱是学生发展的原动力, 是学生成长的基点。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 真诚地关爱学生, 才能打动学生, 赢得信任。

5.以高超的机智教育学生。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随机应变、掌握教育分寸, 完美展现教育机智。

三、课堂导入情境化, 重视前奏

教学中, 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导入, 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激发思维和求知欲,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 重视教学前奏。如: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这一课时, 为加深对生命的感性认识,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殷雪梅教师为救几名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的视频材料, 学生可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 加深对“珍惜生命”知识的认识, 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又如: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如讲身边某同学因学校及师生资助终返校读书一例, 引入《维护受教育权》教学内容。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媒体逐渐走入课堂, 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电影、电视, 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 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觉得生动有趣,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 播放电视纪录片, 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 沙漠戈壁的荒凉, 草原沙漠化的加剧, 牧区经济的腾飞, 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 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 最后结合画面内容, 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让学生如身临其境, 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五、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努力打造满意课堂

研究表明, 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 解除这些压力, 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 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 学习效率自然就高。在《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中, 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后, 我给学生讲述几个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 强化“爱”的情感体验。许多学生听了这几个故事, 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深切地感受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采取语言、语音视频、表演、游戏等形式创设情境, 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提高思品课堂的满意程度。

六、改变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带着问题进入社会, 在调查研究中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互动式学习中, 将“听、读想、议”有机地结合起来, 启发学生主动地、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之中理解和感受理论知识, 经过思考、归纳, 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并内化为自身的认知和感悟, 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种“设疑、自学、调查、交流、答疑、自我总结”的探究式学习,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例如, 学习活动课《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 我在课前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自学课本内容, 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 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上发言, 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 既达到了学习本课的目的, 又把握了时政热点,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体验了社会现实。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从细节入手精心打造满意课堂 篇8

一、从细节入手, 关注个体差异, 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 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从细节入手, 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也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苏教版《分数乘整数》时, 我是这样做的:

教师出示:2/9×4=

师:谁能说说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生1:2/9×4=2×4/9=8/9。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并没有回答出来, 于是全班讨论交流。

生2:2/9×4等于8/36。班级里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 有些同学私下里小声说应该等于8/9而不是8/36。

师:你们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3:2/9×4表示4个2/9相加, 只要按照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就可以了。

生4:2/9×4就是2个1/9乘4, 是8个1/9, 就是8/9。

生5:如果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子分母都乘4, 结果还是2/9。

师:同学们还能学以致用, 逆向推理, 非常好!

师:根据刚才的研究, 我们试着计算2/9×5=

面对这样的动态生成, 教师没有直接肯定, 也没有想当然地批评生2的错误, 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利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策略, 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感知, 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实现了由外到内的转化。

二、从细节入手, 注重课堂资源的生成

课堂教学中对细节的把握, 体现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理念, 更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体现。我们时常在感叹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枯燥无味, 而特级教师的课堂却精彩纷呈;我们虽然也努力了, 可是结果往往却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我们对课堂教学中细节的把握和处理还有所欠缺或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尚欠火候。为此, 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 做一位有心人, 从细节入手, 捕捉动态的课堂资源, 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 调整教学方法, 以打造学生满意的课堂。

如在上一节数学练习课时, 我将“2000÷50+55+25”错写成了“2000÷50-55+25”, 让学生独立计算。不一会儿, 学生就开始窃窃私语, 终于, 一个学生忍不住举手说:“老师, 这道题不能做, 2000÷50=40, 根本不够减55。”我拿题目一看, 原来是抄错符号了, 就想把题目改回来。不过我灵机一动, 不如让学生自己来想想办法。思考片刻后, 我说:“你们觉得该怎么办呢?这题真的不能做吗?”

生1:“可以改一下题目中的数据, 把55改小些。”

生2:“也可以改一下题目中的符号, 把减号改成加号。”

师:“大家的想法不错, 可如果要使答案不变, 应该怎么改呢?”

生3:“可以将+25放在-55的前面, 先做加再做减。”

生4:“还可以给55和25加括号, 把+改成-。”

……

上课是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手段、思维活动交互合作的活动, 是师生行为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对话过程中, 涉及许多细节。假如我将题目改了, 那么这节课后来的精彩也就无法看到了。教师抓住了一个细节以此引发学生思考,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还让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调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 课堂上只要教师能把握细节随机应变, 动态地生成可用资源, 就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可以在细节中美丽起来, 细节可以成就数学的魅力。

三、从细节入手, 呈现精彩无限的课堂

数学课堂教学也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 而且这些细节是有机的整体。只要教师从细节入手, 就一定能构建无限精彩的课堂。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教材上是先让学生算出每个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 进而引发学生的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教材的编写意图是由旧知引发猜想, 继而验证, 新知学习水到渠成。看似非常完美,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可是实际操作中学生是很难“折拼”的 (也就是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叠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 从而得出结果)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出现了折叠的困难,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完成。于是我让学生在组内交流, 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 稍经点拨, 学生很快用“撕拼”的方法就完成了 (把三个角撕下来拼成一个平角) , 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样教学既把方法教给了学生, 也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探究数学知识的全过程, 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的教学, 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 必定是成功的教师。让我们以细节为课堂教学的契合点, 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 努力打造满意的课堂。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从细节入手, 关注个体差异, 给每个学生以表现的机会, 同时注重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捕捉精彩, 以此引发学生思考, 从而打造精彩课堂, 使课堂成为他们展示“才能”的舞台。

关键词:细节,满意课堂

参考文献

[1].薛志春.关注课堂细节显现课堂精彩[J].小学教学参考, 2008 (27) .

[2].徐海蓉.关注细节处理,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10) .

[3].季丽娟.抓住教学细节提高数学课堂实效[J].小学教学参考, 2009 (09) .

课堂满意度 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组织形式, 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战场和学生求知增干的重要平台。然而, 社会化网络环境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 使得如今的大学课堂教学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 也是高校教师综合考评的重要因素。为了不人云亦云地去评说大学课堂教学的好坏, 笔者所在督导组对所在大学的94名教师进行了随堂听课, 并对其中50个课堂教学进行了“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调查, 以窥见大学课堂教学的状况与问题。

一、课堂教学“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调查分析

本调查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由督导老师在随堂听课中对学生的到课人数、认真听课人数进行统计, 并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二是由督导老师随机抽样向听课班级的学生发放《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调查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1. 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评价

本次调查共收取学生有效问卷672份, 问卷涉及任课教师课堂教学9个方面的评价, 用“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很满意”五级制表示, 统计时分别以“1、2、3、4、5”记分。调查数据情况统计如下。

从表1可见,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总体评价及各方面的评价均比较满意, 其中教师的仪态评价最高, 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课堂组织及教师的语言表达评价次之, 教学方法、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评价最低。不同年级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基本上呈现年级越高评价越好的状况, 但在各项满意度排序上略有不同, 大一学生对教师仪态、课堂管理评价最好, 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教学效果评价最低;大二学生对教师仪态、教学内容评价最好, 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课堂互动评价最低;大三学生对教师课堂互动、教学效果评价最低, 其他方面都较高。这体现出当前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和精神风貌, 也反映了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教学效果的重要与问题, 而这些与学生对大学教学的适应、课程的性质以及课堂大小等因素有关。大一学生所学课程多为通识课, 2~4个班的课堂, 学生对大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等还不太了解和适应, 对所学课程的教材内容与教学问题虽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不深刻, 多数学生还处于“迷茫期”, 却对大学课堂教学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 所以其满意度虽然较高但与其他年级比较相对要低。大二课程除了公共课外多为专业基础课, 学生对大学教学比较熟悉且有较明确的学习目标, 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 对专业既期待又陌生, 所以比较关注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 对课堂教学教法的相关方面就会更加“苛刻”。大三学生开始进入专业课学习, 学习目标与兴趣更加明确, 且小班上课与任课老师接触较多, 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方面都会对教师有更高的评价。

2. 课堂教学“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状况

表2统计数据来源于督导老师对50个课堂的随堂记载和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评定以及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评价汇总。

从总体上看, 所调查课堂的“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均处于良好状态, 且满意率高于出勤率, 出勤率高于抬头率, 学生的满意率略高于督导老师的满意率。对调查数据作进一步分析, 在出勤率上, 表现为“优、良、中、及格”的比率分别占44%、24%、26%、6%;在抬头率上, 表现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比率分别占46%、32%、12%、2%、8%;在满意率上, 督导老师评定为“优、良、中”的比率分别占42%、46%、12%, 学生评价中“优、良、中、及格”的比率分别占52%、40%、6%、2%。从不同年级的课堂情况及其比较来看, 大一、大二课堂教学的满意率高于出勤率, 出勤率又高于抬头率, 而大三课堂教学的学生满意率最高、抬头率次之、出勤率再次之、督导老师的满意率最低。在出勤率上, 大一课堂表现最好, 大三课堂次之, 大二课堂最低;在抬头率上, 大一课堂略高于大三课堂, 大二课堂最低;在满意率上, 督导老师对大一课堂教学质量最为认可, 其次是大二课堂, 大三课堂最低;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中, 最好的是大三课堂, 其次是大一课堂, 大三课堂评价最低。通过相关性检验, 出勤率与抬头率之间存在中等相关 (r=0.47) , 出勤率与督导老师满意率存在高度相关 (r=0.71) , 抬头率与督导老师满意率存在低相关 (r=0.35) , 出勤率与学生满意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负值 (r=-0.11) , 抬头率与学生满意率之间存在低相关 (r=0.14) , 督导老师满意率与学生满意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近似于零 (r=0.03) , 说明课堂的出勤率与抬头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影响, 督导老师的评定受出勤率的影响较大, 学生的评价与认真听课人数的多少有较小的正向影响而与到课人数的多少有较小的负向影响。督导老师与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之间不存在影响。可见, 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而学生的到课状况和课堂上听课情况不佳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这与教师的教法有一定关系, 更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和大二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从以上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中可见, 本科课堂教学的状况总体上是较好的, 多数教师对教学认真负责、备课充分, 对授课内容熟悉、条理清晰、表达流利, 多种多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启发和调动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1. 增强教学过程管理

当前大学生“逃课”现象屡见不鲜, 对此, 不少教师也表示无可奈何。越到教学后期显性逃课和隐形逃课现象愈加严重, 有的教师干脆不闻不问, 只管自己讲述。究其因, 无疑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讲课质量有关, 如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缺乏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因老师严厉、教条, 经常批评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有的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教师讲解无亮点而不愿意上这个教师的课等等。但课堂是需要管理的, 管理好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也是教师的职责, 如果出勤率、抬头率不高, 即使教师讲得再好, 没有体现教学效果也是不行的。因此, 进一步增强课堂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每位任课教师都应完善课堂考勤制度, 整顿课堂教学秩序,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在开课之初讲清课堂听课的重要性、课程学习的意义及其与培养方案、专业教学的关系;大课堂可采取分班坐座位, 以便掌握各班状况, 还可以进行班级比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要求学生干部负责记载考勤和课堂纪律;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走下讲台,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等, 让学生从“认同”到“内化”,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听课率。

2.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也是影响学生出勤率、抬头率的主要因素。调查中虽然大部分课堂学生和督导老师评定的优良率比较高, 但仍分别有6%和10%的课堂评为“中”, 还有2%的课堂学生只评定“及格”。在随堂听课及对学生的访谈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如有些课堂传统教学色彩较重, 理论讲解过多, 重点不突出, 讲述平淡;有的教师整个课堂身不离讲台, 过分依赖PPT课件, 很少使用粉笔板书, 而课件呈现的仅是文字内容, 讲课照屏宣科;还有的教师上课激情和热情不足, 自顾自地说完课。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在课堂上,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重要。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要丰富, 不仅要立足于教材的理论性和知识点进行讲解, 也要联系学生的兴趣点以及专业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二是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 即每个课堂或单元教学都应有具体的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 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让学生也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的明确, 这样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和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三是课堂教学结构要合理, 即要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教又如何引导学生学, 导入、讲解、互动、小结如何处理等都是需要做严密设计的, 而且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学, 让课堂教学既绵绵有序, 又起伏有致, 形成适合师生双方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 教学课件的设计、教师语言的表达和教学技巧的运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3. 加强教学方法创新

在上述调查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到, 学生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是最低的, 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是“教法”与“学法”的不匹配。现在在校大学生都经历了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是在新型的学习方式中成长起来的。大学教育既是专业教育又是素质教育、信息化教育, 但我们的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法、灌输法, 明显不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 课堂教学必须适应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时代特点和学习特点, 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一方面, 要改革传统的课堂讲授法, 实行启发式教学, 并加入专题讲座、问题研究等元素,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要创新新型的教学方法, 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法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把课堂上的讲授知识变成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从过多关注教师如何教, 转移到更多关注学生怎样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4.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第一线的重要骨干力量。他们具备高学历和良好的理论基础, 对教学也认真、投入,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课堂组织管理、与学生互动交流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或问题。本次调查的50个课堂中有19个课堂是由讲师职称的青年教师担任, 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均低于平均值, 而且11%的课堂的抬头率低于50%、出勤率低于70%。因此, 学校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及各学院应齐抓共管, 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特别是对新入职的年轻教师的培训, 尽快地使他们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佟有才.基于发展性教师评价观的高校课堂教学评价[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21) :176-178.

[2]周林, 张庚灵.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课堂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 2011 (1) :7-9.

上一篇:中式文化菜名英译研究下一篇:《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