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式关系

2024-09-23

伙伴式关系(精选10篇)

伙伴式关系 篇1

企业主以传统的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模式来审视自己与知识型人才的关系, 认为知识型人才追求高报酬高薪、工作环境要求高标准, 但却无法让企业在短时间之内走出困境, 这一现象说明企业已不能用传统的雇佣式关系来对自身和知识型人才进行定位。在这种背景下, 应当打破企业与知识型人才的传统雇佣关系, 建立企业与知识型人才共赢发展的伙伴式关系, 最大限度地调动知识型人才的积极性。

1 伙伴式关系内涵及特征

企业与知识型人才的伙伴式关系具有以下内涵:企业与知识型人才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赖、真诚相待、平等合作的基础上, 能够在价值追求上取得一致, 能够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 共谋发展;在行为方式上, 能够与企业保持行动步伐一致, 共享利益;在风险承担上, 能够与企业共进退, 共担风险。企业既是企业家获取财富、创造社会价值的依托, 也是知识型人才积累丰富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摇篮, 这是建立共赢发展的伙伴式关系的基础。企业与知识型人才的伙伴式关系应当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1 管理地位的平等性

知识型人才与企业主享有在企业中同等的地位, 知识型人才与企业主的关系成为合伙人式的关系, 而非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知识型人才享有参与企业高层决策的权利, 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 确保地位上的平等性, 才能在企业和知识型人才间建立可靠的信赖关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而这是建立伙伴关系的基础。

1.2 价值实现的一致性

企业创造的价值, 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知识型人才, 而知识型人才创造的价值在企业总价值中比重越高, 企业在同类企业中的发展层次也越高;同样, 企业提供价值创建的平台, 也是知识型人才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提升的最好途径。从这个角度看, 知识型人才的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实现是一致的。

在为了实现双方价值的最大化时, 企业和知识型人才需要进行有效的协调及高度整合。双方价值在实现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情况, 任何一方的消极处置甚至是不顾后果的辞职或辞退, 都可能伤害对方, 使对方利益受损, 从而影响整体长期利益的实现。根据博弈论的观点, 现代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重复博弈的结果, 参与者双方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博弈实现自己的效用和利益的最大化, 因而, 多次博弈的结果是双方的利益共赢和实力均衡。当然, 在整个企业价值实现中, 不仅包括股东价值的实现, 也应包括对企业价值实现贡献巨大的知识型人才价值的实现, 这是保持双方伙伴关系的关键。

1.3 合作时效的长期性

企业与知识型人才的合作是一种长期行为。知识型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复杂的实践锻炼, 才能成长为精英人才。而企业的成长则更为漫长, 需要财富、市场、技术、竞争等多方面的长期积淀, 需要企业中各类人才的相互合作与配合, 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与辅助, 才能有所发展与成就。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与知识型人才在困境中互不舍弃、互相依存, 长时间相互配合和扶持, 是实现各自价值的最大化、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和伙伴关系的稳定保障。

1.4 发展目标的趋同性

知识型人才有着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希望成为该行业的技术精英, 而优秀的企业也希望能够走在行业和时代的前列。因此知识型人才在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同时, 与企业发展壮大的目标是趋同与一致的, 不是矛盾和冲突的。所以, 共同的奋斗目标为企业与知识型人才双方指明了共同的努力方向, 是实现长期密切合作与建立双方伙伴关系的可靠保障。

2 企业建立与知识型人才伙伴式关系的必要性

知识经济时代, 特别是金融危机背景下, 知识型人才作为摆脱危机、重塑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 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建立伙伴式关系具有牢固的现实基础。

2.1 知识型人才在企业与人才的双选博弈中处于主动地位

作为知识资本主要载体的知识型人才, 在市场竞争和就业选择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也日益得到巩固和增强。这使得知识型人才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与工作自主决定权, 传统的雇佣关系观念已不再适应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要求。知识型人才面对着众多市场中求贤若渴的企业, 有着更多的选择机会。因此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招聘方式, 从“人找企业”, 改变为“企业找人”, 企业应放下“架子”, 能够在危机下把握人才先机, 对企业急需的人才不妨“三顾茅庐”。从而树立和体现充分重视知识型人才, 只有充分尊重知识型人才的权利和需求的企业文化, 才能使优秀的知识型人才加盟企业, 企业也才能争取到行业中最为优秀的人才, 占领人才高地, 为企业的发展和崛起奠定基础。

2.2 知识型人才掌握着企业最为重要的无形资本

知识经济最为重要的特征, 就是知识与人才的结合, 并因此所形成的强有力的无形资本如知识、信息、技术等取代资金、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增值的巨大源泉。在对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进行资本评估时, 有形资产的比重往往很低, 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信息技术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之高, 足可以代表企业的真实实力和发展水平。而无形资产必须依附知识型人才作为有效载体而存在, 所以, 知识型人才掌握着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掌控着企业各项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知识资本与其所有者知识型人才天然密不可分, 一旦知识型人才离开企业, 就意味着依附于此的企业无形资本也随之丧失, 造成企业人才、资本“双输”。因此, 作为企业特别是企业的决策者应深刻领悟到知识型人才的重要性。

2.3 知识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领航者

知识经济中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引领市场的发展, 掌握前沿信息技术的人才才能准确判断出市场的发展趋势, 并进而做出科学的部署, 合理调配企业资源, 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优秀企业的决策体系中, 主导企业发展的不是大股东, 而是由这个企业的知识型人才组成的团队。企业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才能真正重视知识型人才, 才能给他们创造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才能的机会, 营造自由活跃的知识学术氛围, 塑造信息畅通、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企业文化, 使知识型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引擎和动力。知识型人才也应把握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机会, 多为企业做贡献, 运用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并能够站在行业和时代的前列。

3 企业与知识型人才的伙伴式关系构建要点

企业与知识型人才伙伴式关系的构建既需要企业为知识型人才创建全方位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 同时也需要知识型人才发挥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为企业的生存和提升, 为抢占市场和引领行业创造条件和机会。

3.1 企业为知识型人才提供创新性的成长环境

创新是企业的发展灵魂和动力源泉, 是企业发展客户和占领市场的优势所在。企业要在行业中具有产品和技术优势, 并具有无可比拟的市场优势, 必须在整个行业甚至是整个市场中做到人才优先、科技优先、信息优先。优先的前提就是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作为创新主体的知识型人力资本日益成为企业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为此, 企业应高度重视知识型人才的巨大价值创造能力, 认真研究他们的特点和需求, 顺应其特点、张扬其个性, 为其尽可能地提供自由、活跃的生活、工作条件, 并为人才的继续成长提供各种培训和深造的机会。企业必须强化创新的风险意识, 通过制度和企业文化来加强创新的风险利益激励和保护机制, 促使知识型人才敢于冒险、勇于创新。

3.2 企业为知识型人才提供宽松的管理环境

企业宽松的管理环境, 能够为知识型人才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 能最大限度地使之摆脱制度、世俗与人际关系的束缚, 自身的才能可以得到更为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样也在企业内部逐步创建宽松、公平、自由、合理的企业氛围, 为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和谐环境。而刚性严格的管理方式却会扼杀知识型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柔性宽松的管理模式更适合管理知识型人才。柔性宽松的管理模式所具备的特点也决定了企业应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管理知识型人才: (1) 自我约束的柔性机制。可以通过塑造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让知识型人才融入企业, 以自觉的柔性去开发知识型人才无穷的潜力。这有利于增强知识型人才的向心凝聚力, 有利于其享有充分的行动自由, 可以在符合企业总目标和方向的前提下充分实现其才能和创造力。 (2)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德鲁克认为, 知识经济时代, 思想的交流和传播并不会遵从等级制直线式的渠道进行沟通, 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已不能适应以知识为背景的组织结构的需要。所以企业应建立扁平化、柔性化的组织结构, 通过适度授权, 为知识型人才的创新和成长创造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良好空间。 (3) 宽松式管理。对知识型人才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知识型人才的自主管理, 这可使其充分释放潜能, 最大可能地实现自我价值。

3.3 企业为知识型人才创设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是知识型人才与企业建立伙伴式关系的基础与保障。尊重知识型人才, 重视知识型人才, 是不断发挥知识型人才能力的前提。企业必须结合其人性特点, 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合作保证。企业应创设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 使企业必须对知识型人才持续激活。恰当地引入竞聘、项目竞标等机制可促使知识型人才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业绩, 防止其人力资本的沉淀或缩水。企业应塑造良好的互动的学习团队环境。21世纪企业成功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更快地学习, 团队学习不仅能使团队整体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而且个人成长的速度也更快。为此, 企业应营造一个充分沟通、知识共享的文化环境, 建立学习型组织及开放、互动、共享的知识管理系统, 在企业中形成人人、人企共享知识的互动气氛。

3.4 知识型人才应争当企业的主人, 与企业共发展

知识型人才应快速融入企业发展中, 树立与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在宽松的管理环境下, 知识型人才应加强自我约束, 自觉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 将企业利益作为自身的最高利益, 严格要求自己。在知识创新和技术革新上, 知识型人才要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同样在日常管理上, 知识型人才也应争当表率, 与企业同发展、共命运, 快速地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去。

知识型人才应不断主动学习, 适应市场竞争日益提升的专业技能要求。知识型人才应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眼光和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发展动力, 才能保持自身的知识技能优势, 保持自身的精英地位。所以知识型人才不能固步自封, 否则就会淹没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 沦为一名碌碌无为、无任何就业优势的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知识型人才更应重视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重视各种机会的职业技能培训, 从而在保障自身创新技能的同时, 为企业在危机中找出路, 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知识型人才应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中去, 将自身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决策与知识型人才的自我发展息息相关, 在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实现同时, 还应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与企业共同发展, 形成真正的伙伴式关系。

摘要:企业应当重视知识型人才的地位提升问题, 与知识型人才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为其提供创新性的成长环境、宽松的管理环境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使其自身价值得到最为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伙伴式关系,知识型人才,知识经济,金融危机

伙伴式关系 篇2

什么叫“伙伴式课堂”·凤凰中学的解读就是以导学案为抓手,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以伙伴式小组为单位,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主、合作建构的过程,建立起一种平等、合作、互利和依存的新型伙伴式师生关系。这一解读既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又遵循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先自学,让学生预习教材和熟悉学案,然后在课堂上导学,由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研讨,最后再到达攀升阶段,总结提升。“伙伴式课堂”的基本模式:讲台前站立的不再是教师,而是一个个表情兴奋的学生,他们充满了自信;教室里的桌子摆放成了小组式,同学们像伙伴一样热情研讨,不再是看着前面同学的后脑勺;教师提问时,举手的学生一大片,不再是以前的“星星之火”。

不光是模式的变化,课型的转变也至关重要。学校每周进行一次求学课,包括校歌、班口号、小组总结、时事论坛、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丰富的内容既充满了时代气息,又有厚重的传统。还有每天的求知课,包括新授课、试卷讲评课、习题课、复习课、阅读课等。

总体来说,我们的课堂基本形成了先学、导学、互学、乐学、学会、会学这六个方面。有了这六种丰富的学习模式,凤凰中学的课堂不再单调,学生的眼神里不再充满厌倦。

学生每4人一组,讨论过程中常常意见不合,通过争论、分析、询问后会得到统一答案,这个讨论过程对学生非常有益。伙伴课,有声有色,本盛末荣。

在学校组织的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学法交流会上,2011级学生及其家长纷纷发言,畅谈伙伴课堂给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显著转变,以及综合能力的大幅提升。

“上中学后,我非常喜欢伙伴课堂,课上同学们互相讨论,竞争激烈,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表达能力。我还负责管理自己的小组,虽然我年纪小,但是我要靠自己的成绩和良好表现让同学折服。”2011级学生在主题班会上演讲时这样说。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快乐和自信的笑容。

实行“伙伴式课堂”之后,学校更加重视管理和保障,不能让开放的课堂流于形式,要真正的有实效。领导带领教师,从制度创新入手,推行“伙伴式”管理。各项特色教学活动,让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针对“伙伴式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在班上专门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以小组为单位的捆绑性评价、科学调研教法学法、“伙伴式课堂”常态化、以特色活动促进小组建设等,都是“伙伴式课堂”的制度保障。尤其是小組建设方面,笔者进行了以小组为单位的主题班会课大赛、学科知识竞赛、学生导学案比赛、才艺展示、特色升旗仪式等特色活动。

我们的“伙伴式课堂”体现六方面内涵,即学习小组命名体现特色与志向、班级管理体现学生自主、部门服务体现学生中心、学校文化体现人本核心、教师发展体现一切为学生、学生成长体现终身能力提高。

当然,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惑和波折。在经过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之后,教师产生了困惑,有了新的思考和审视。小组划分的合理性究竟如何把握·如何使小组伙伴式学习保持动力·如何让课堂纪律活而不乱·前置性作业需不需要全年级统一·如何在“伙伴式课堂”上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后进生·如何让学困生也有展示的空间·这些问题的出现,让教师犹豫和徘徊。

伙伴式关系 篇3

伙伴式 (Partnering) 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 其出发点是将项目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项目参建各方的利益, 并使项目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化, 最终实现参建各方共赢的目标。信任、承诺、共享是伙伴式项目管理模式的3大基本要素, 研究和实践证明, 承诺是建立信任的前提, 共享是相互信任的必然结果, 信任则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其主要表现就是关系融洽。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个人的法律意识的增强, 如今合同关系已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签定合同, 用合同来约束当事人双方的行为关系已成为普遍现象。为保障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合同中会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责任, 以法律手段约束双方当事人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关系与合同的研究, 从合同取得、合同的履行这两个层面对伙伴式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1 关系与合同取得

在合同的取得方面, 或多或少地都会与关系 (个人关系或企业公共关系) 联系在一起。目前, 合同的取得方式主要有:公开招标取得、邀请招标取得及直接授予取得等3种形式。在这3种合同的取得方式中, 其与关系的相关性由弱到强, 即关系在合同取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1) 公开招标取得合同。

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所有参加投标的对象可以是与业主已签定伙伴式协议的单位, 也可以是未签定伙伴式协议的单位, 且在业主的选择过程中也无法厚此薄彼, 因此, 所有参加投标的对象都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关系, 以增加中标的概率。如果施工企业有一定的公共关系或个人关系, 可以提前得到工程的相关信息, 了解更多的项目相关背景资料, 获得竞争对手得不到的信息。从合同取得方式的层面考虑, 公开招标的方式与伙伴式项目管理模式的理念是相左的, 两者是不相容的, 但这不应成为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伙伴式项目管理模式的障碍。

(2) 邀请招标取得合同。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被邀请的对象可以是与业主已签定伙伴式协议的单位, 也可以是未签定伙伴式协议的单位。邀请招标的对象已被具体化, 被邀请的单位中标的可能性较大。对于已签定伙伴式协议的单位, 一般来讲应是业主的最先选择;未签定伙伴式协议的单位要想获得业主的邀请, 还需有广泛的公共关系, 使业主能想到企业, 并激起业主的考察意愿, 将企业作为潜在的投标人进行考察。如果企业与业主具有较好的关系 (包括公共关系和个人关系) , 成为被邀请对象应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与业主的关系, 建议业主减少邀请对象的数量以增加中标的概率。另外, 还可采取公开招标中的做法, 利用关系争取时间和取得信息, 以增大取得合同的可能性。从合同取得方式的层面考虑, 邀请招标的方式与伙伴式项目管理模式的理念有了一定的趋同性, 但并不完全一致, 因而两者部分相容, 这将有利于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采取伙伴式项目管理的模式。

(3) 直接授予取得合同。

由于一些特殊情况而不适宜招标的项目, 按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不进行招标。如果与业主的关系较好, 则可利用相关的关系创造条件, 从而保证取得合同。关系在直接发包工程的合同取得方面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 只要与业主的关系好, 则可以100 %地获取合同。如果有与业主签定了伙伴式协议的单位, 则业主直接授予合同的对象一般会在已签定伙伴式协议的单位中进行选择。从合同取得方式的层面考虑, 直接授予的方式与伙伴式项目管理模式的理念完全一致, 因而两者完全相容, 具有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采取伙伴式项目管理模式得天独厚的条件。

2 关系与合同履行

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依据合同条款的规定, 实现各自享有的权利, 并承担各自负有的义务。双方的合作关系的好坏是合同能否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 因此, 关系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反过来, 合同履行的顺利又可以进一步增进合同双方的关系。无论合同双方在合同签定前的关系如何, 双方在履行合同时都应遵守以下原则:全面、适当履行的原则;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公平合理, 促进合同履行的原则;当事人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的原则等。

(1) 关系是合同顺利履行的前提。

无论是通过上述何种方式取得的合同, 履行合同均是合同双方必须认真对待的。合同的履行过程也是合同双方不断产生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如果合同双方的关系和谐, 则大多数问题都可以由双方通过协商友好解决, 不会因小问题而影响到工程合同的履行。对于重大分歧, 双方也会想办法合力解决, 不会纠缠在这些分歧上, 以致影响到合同的履行。对于一方的某些小错误, 合同的另一方也会尽力包容和谅解。如果双方关系不是很和谐, 则处理方法可能恰好相反, 势必会相互指责, 从而影响到合同的顺利履行。因此, 无论是通过上述何种方式取得的合同, 从履行合同的层面考虑, 合同各方建立伙伴式的关系是合同顺利履行的前提。

(2) 合同的履行会影响双方的关系。

合同履行顺利, 有利于增进双方关系;合同履行不顺利, 则不利于维护双方的关系。因此, 从履行合同的层面考虑, 如果合同能顺利进行, 则有利于促进各方建立并增强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同样, 在采用伙伴式项目管理模式时, 将有助于合同的顺利履行, 从而进一步增强合同各方的伙伴式关系。

(3) 合同是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手段。

合同是用于明确合同双方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以前互不相干、互不了解的双方, 合同的签定给双方规定了一个行为准则, 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都应按此准则行事, 从而大大减少了双方的误解及纠纷的产生, 并有助于解决已产生的纠纷, 有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 建立起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签定伙伴式协议、相互有所了解的双方, 同样也是如此。在传统观念中, 似乎只有互不相干或互不了解的双方才需要采用签定合同的方式来对双方的行为进行约束, 而关系较好的双方之间用不着签定合同, 凭着相互信任就可以进行合作, 但实际上有许多纠纷正是产生于此。由于没有事先的合同约定, 很多事情都比较含糊, 往往使得纠纷无法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并最终导致双方关系的恶化, 使得原本良好的合作关系破裂。如果在事先签定好合同, 则双方能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从而减少纠纷, 并按合同条文及时处理已产生的问题, 这不仅不会伤及原有的关系, 还能进一步加深双方良好的关系。因此, 从履行合同的层面考虑, 合同不仅是维护和增强伙伴式关系的一种手段, 同样也是伙伴式项目管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3 关系与合同的相互作用

关系与合同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以下4种关系链进行简单的表述。

(1) 螺旋式:

关系→得到合同→顺利履行→增进关系→取得新合同。与伙伴式项目管理理念完全吻合, 无论是在合同的取得还是合同的履行层面, 伙伴式关系都有所表现, 是伙伴式项目管理的充分展现。

(2) 拓展式:

得到合同→顺利履行→增进关系→取得新合同。与伙伴式项目管理理念部分吻合, 合同取得层面并未表现出伙伴式关系, 但在合同履行层面伙伴式关系运用较成功。

(3) 收缩式:

关系→得到合同→履行不顺利→关系破坏→无法取得新合同。与伙伴式项目管理理念部分吻合, 合同取得层面表现出较好的伙伴式关系, 但在合同履行层面伙伴式关系运用得不成功, 导致原有的和谐关系的破坏。

(4) 单次式:

得到合同→履行不顺利→无法取得新合同。与伙伴式项目管理理念完全相背, 无论是在合同取得还是在合同履行层面, 均未表现出伙伴式的关系。

摘要:从关系与合同的角度, 分析了伙伴式项目管理模式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结合我国当前建筑业承接工程的现状, 提出了关系与合同之间相互作用的4种关系链模型。

关键词:伙伴关系模式,项目管理,关系,合同

参考文献

[1]赵振宇, 刘尹生.基于伙伴关系 (Partnering) 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赵振宇.基于Partnering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4.

[3]张连营, 王争朋, 张杰.伙伴关系模式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建筑业的启示[J].中国工程科学, 2006, 8 (8) :7-11.

小伙伴关系 篇4

如果说互联网的本质是消解权威以及去中心化,那为什么它会成为培育粉丝的摇篮?以近年来近乎被神话的小米手机为例,一大帮所谓的米粉围绕在“雷教主”身边,他们尖叫、宽容、投入、发烧,俨然这个全新消费时代最可爱的人。

可是,互联网的本质毕竟是去中心化,也即是说,任何高大全的形象都敌不过鼠标群点的人肉式搜索。那么,为什么还会有“粉丝经济”以及所谓的偶像和权威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粉丝经济因为年轻一代迥然不同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习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范式转移。

——与其说是喜欢偶像,不如说是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人必然会喜欢与自己有着相同观点,以及相处时彼此都能产生尊严感的同类人,就会扎堆就会群聚。简言之,这一代伴随互联网长大的粉丝们,他们其实没有偶像,他们更不会像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一样傻傻地将自己喜欢的明星挂在墙上,他们以参与者的姿态直面所谓权威的优点缺点,甚至试图不问三七二十一地“帮助”他。

再说白一点,小伙伴们其实是在自己玩,这些人构建起“小伙伴关系”,所谓的偶像不过是让他们继续玩下去的由头而已。所以,千万不要再谈什么引领潮流,因为已经渐成市场主流的一代人,最讨厌的就是被人引领,他们已经产生了群体性的喜怒哀乐,你只需要去发现并引爆那个共同点即可。

由此,在全新的消费世界,主流产品出现的概率越来越低,但大的非主流产品和小的非主流产品却注定接踵而至。非主流产品是那种能让一个族群自己玩起来的产品,它或许只是在传统产品上局部创新,但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据说最近有一种冰淇淋在上海的90后潮男潮女中风靡一时,这种冰淇淋其实和传统冰淇淋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是它有20厘米高。20厘米高的冰淇淋怎么吃呢?可谁说冰淇淋一定要买来吃呢,它也可以用来拍照,然后用美图秀秀倒腾一下后发到朋友圈,供小伙伴们点点“赞”……

如果说以前人们的信任感更多是源于血缘以及地缘,那么互联网一代的族群特征则是信任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小伙伴们一旦扎堆,族群内部便会自发地产生组织者和意见中心。所以,这个时代最聪明的营销手段不是包装偶像,而是维护伙伴关系。所谓的粉丝经济只是表象,真正的内里,不过是形成一个让同类人自己玩起来的族群。

伙伴式关系 篇5

一、 什么是伙伴探索

所谓伙伴探索, 包括两个含义.其一, 师生在共同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彼此陪伴;其二, 师生在共同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相互尊重与保护.这种关系充满了平等、宽容、相互悦纳和相互理解, 以及彼此的信任、相互的支持等.在这种关系中所营造出的氛围, 能使教师和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充满热情、放开胆量、开动思维、展开想象.这种关系和氛围可促使师生双方共同面对和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的问题, 以一种极为主动的状态和健康的心态, 不断质疑, 不断探索, 不断发现, 直到实现或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长期以来,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受到传统的师生关系观的影响, 教师教、学生学的关系模式一直普遍存在, 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想象、表达、思考和质疑的机会和条件.而“伙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审视了现代高中生物的教育对象并对其作出了客观的估计, 尤其是强调切实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鼓励学生去发现和创新.这主要是充分考虑了我们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其一, 高中生具有比较成熟的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其二, 高中生价值观念正在形成或基本形成并日趋稳定;其三, 他们比初中生更接近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其四, 他们比初中生更接近走向社会的年龄, 更需要具备经受社会考验的各种能力;其五, 他们的各种情感更加成熟和执着.高中生的这一系列的心理特征, 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保持与他们心理上的平等性, 同时要保护他们的创造性、想像力, 充分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引导他们在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学会自行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改进, 同时也学会对他人的尊重、保护和关爱.

二、“伙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

(一) 平等和民主的氛围.这种氛围一方面使师生均可获得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来表达自我, 另一方面可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师生大胆、真实地暴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一点对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和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是很有好处的.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 学生产生一种期待、一种渴望, 精神上感受到的是一种放松.这些无声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在表达和创造着一种氛围, 提供让学生敢去表达自己所想的条件,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否则, 就会造成对个体创造性的压抑甚至扼杀.

(二) 师生之间彼此欣赏、相互悦纳.如果说课堂上创造了一种足以使师生畅所欲言的氛围, 就理应提供与之相应的保障, 即确保发言者受到尊重.对彼此出现的错误、不足、异想天开等保持最大的宽容、理解和接受.例如, 笔者在讲述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 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 能不能用生长素来培育无籽西瓜?”激素处理并不是育种的过程, 该学生显然是没有正确地理解什么是育种.但是他能大胆地质疑, 产生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向, 以及有能力明确地表达自己建议, 从这些方面来看, 都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正如布鲁贝克所言:“如果本着一种友爱精神与学生共享有关目标、课程和程序方面的某些决策职责的话, 他们就更可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如果师生关系不能提供这种保障, 师生尤其是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胆量就会受到抑制, 想象力就无法展开, 创造性更无从谈起.

(三) 教师和学生在不同时间内暂换引导者角色.在这种关系模式中, 有时是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 教师从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常常能够得到一些启发;有时是教师走在学生的前面, 学生从教师的提问和表述中能体验到一些灵感和创意.例如, 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复习中, 有这样一道题:在食物网中, 丙既以乙为食, 也以甲为食, 乙是初级消费者.若丙同化的总能量为a, 其中由甲经过甲→丙食物链过程的供能比例为x, 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 需要甲的总能量y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

由于笔者课前备课不充分, 没有仔细研究题干信息, 对x的理解出现了错误, 认为甲中有x比例的能量流向丙, 直接列出算式:y×x×10%+y (1-x) ×10%×10%=a.这时, 有个别成绩较好的学生小声嘀咕说:“这式子好像错了.”笔者定下神来, 仔细看了看, 发现了错误之处, 既感到尴尬, 又感到庆幸, 趁机说:“大家一起来看看, 这式子是对还是错, 如果错了, 错在哪里?”大家顿时从原来的沉默状态反应过来, 开始活跃起来.最后总结得出, 错就错在对x的理解上.此题中的x是指丙从甲→丙这条食物链获得能量的比例, 而不是甲中有x比例的能量流向丙.于是大家一起列出式子:a×x×10+a× (1-x) ×10×10=y, 简化为y=100a-90ax.

几乎每时每刻,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在传递着彼此的感受.当教师突然面临知识缺少、反应暂停、被学生质疑的窘境时, 这种关系模式还可以促使教师持有坦然且积极的心态, 而不至于出现师生关系中的下不了台的感觉和儿童中心论关系中的教师无能感.

三、“伙伴探索”式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教育的师生关系论在一定意义上为“伙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代表人波尔诺夫提出了“有道德的人格教育”论, 认为只要没有不正当压制, 就可以自然地在年轻人身上培养自由的、有道德的人格, 而教育者的重大责任是保护这种自然的成长.另一位代表人物,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 到《学记》又得到发展:“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故教学相长也.”由此可见, 教学相长并不仅仅指师生在知识方面的相互促进关系, 而且还包括能力的相长、精神或心理上的相长、人格的相长等.这些方面的相长对于我们高中学生的创新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四、“伙伴探索”式关系对师生提出的新要求

创新教育要求师生关系民主化、教育主体个性化、课程设置综合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评价方法科学化.“伙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 克服了传统师生关系观在创新教育中的种种不适, 而表现出了对创新教育的适应性, 它对我们新课程体系下的师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

第一, “伙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对师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挑战.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一个人, 学生却有几十个人.只要一个课堂真正建立起“伙伴探索”式师生关系, 教师就随时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创新意识的挑战.教师能否承受学生的质疑?能否在众多的问题面前保持镇静?能否在我们预想不到的应激情境中做出良好的应对?这无疑都是对教师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考验.作为学生, 能否承受同学和教师的质疑, 能否虚心接受别人的有益思想, 能否宽容他人的种种人格特征等, 同样也是在经受各种心理素质的考验.

第二, 师生, 尤其是教师要能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往往对教学具有一种导向作用, 如果只是一种学生复合式的提问, 诸如:对不对、是不是、会不会等等的问法, 从根本上不能使学生处于一种开放的思维状态.只有那种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 超越现实又不脱离现实的问题才真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 师生要大胆向教材甚至权威质疑和挑战.例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 多数学生反映观察不到分裂相细胞, 实验效果差.在对这个实验的分析过程中, 学生大胆地提出教材所确定的实验材料是否存在着不足, 以及染色液的浓度是否太高等问题.带着这种想法, 学生选用10余种容易得到、培养方便的农作物种子作材料, 以期筛选到适宜的实验材料.最后经过大量的实验, 得到最佳的实验材料——蚕豆, 并总结出蚕豆根实验材料的几个优点:用水培法培养蚕豆的根, 易培养, 不受季节限制;蚕豆染色体个数较洋葱、大蒜的染色体个数少, 在显微镜下观察, 蚕豆根尖的染色体大而清晰, 易找到有丝分裂相;并且有学生发现, 蚕豆细胞的分裂在不同的时段效果明显不同, 早上8时, 下午3时左右, 处于有丝分裂高峰期, 这对教师进行学生实验的时间安排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次学生对染色作了改进, 认为最佳染色时间只需3分钟, 并且染液改用0.2%的龙胆紫溶液更为清晰, 显微镜下不仅能看清细胞壁、细胞核, 又能清晰地辨认染色体, 而且久置也不影响染色效果.实践证实, 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把自己不懂的真正弄懂, 才能使学生学会踏踏实实地做人, 认认真真地做事;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培养起对权威的发自内心的敬佩,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具备挑战权威、超越权威的基础和可能.

第四, 要求师生不断学习对人的尊重.在“伙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中, 对人的尊重成为一个极具实际内涵的学习内容.尊重不同的个性, 尊重不同的思维习惯, 这是学生在大胆创新的同时所必须培养的做人品质.因为只有懂得尊重, 才有可能虚心学习, 只有虚心学习, 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 才有利于深入的探讨和创新.

伙伴式关系 篇6

政治、社会因素

由于汽车整车开发对经济、科技的带动性很强, 同时我国的汽车市场极为庞大, 所以国家对汽车产业高度重视, 出台了对汽车企业研发核心部件的鼓励政策、对经济型轿车的支持性政策等, 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公安部、财政部、监察部、环保总局2006年联合发出《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 其中提出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行驶线路和出租汽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小排量经济型轿车是国内整车企业的主要产品, 对小排量汽车的支持也为整车企业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但汽车的大量消费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城市拥堵、矿产等原材料资源的短缺等问题, 为了缓解这些压力, 国家制定了相关法规, 如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有了更加严格、明确的规定:第十条规定“2010年前, 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比2003年降低15%以上”, 第十一条规定“积极开展轻型材料、可回收材料、环保材料等车用新材料的研究。国家适时制定最低再生材料利用率要求。”这些规定无形中提高了整车企业的生产成本, 同时要求他们有更多的研发投入。目前国内的汽车制造商还没有能力完成发动机油耗、新型材料等所有项目的研发工作, 这就需要整车企业与他们的供应商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些任务。

市场竞争因素

目前国外大型汽车制造商悉数进入中国市场。他们主要采用与国内有实力的整车企业合资的策略, 而这个策略不仅使这些国际大鳄赚到了丰厚的利润, 也使国内整车企业的合作伙伴 (零部件供应商) 不知不觉就失去了竞争力。国外的合资企业由于有技术上的优势, 所以国内整车的合资项目一般是引进国外车型再稍作改动便在国内组装生产。而零部件的供应除了外方带来的配套企业外, 国内的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外资整车厂审核认为具有供货能力才能成为合资企业的供应商。不论是整车的图纸还是零部件的图纸都是由外方提供, 中方只能按外方要求进行生产。结果, 国内合资的整车企业在技术上没有多大的进步反而更加依赖外方企业。这就迫使国内的整车企业要加紧建立自己的汽车品牌, 如上汽的荣威、一汽的奔腾就是自己开发的品牌。这表明国内的整车企业意识到了处境的危险, 但是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上, 国内的整车企业整体研究开发实力较弱的情况下, 整车企业应该考虑向供应商寻求帮助。本田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的经验已表明, 当整车企业处于困难时期向供应商寻求帮助并提升与供应商的关系是十分好的时机。

其次, 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与整车销售价格的下降, 这就迫使整车企业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办法。然而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 向零部件供应商压价已经很难有所作为。另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形势下, 降低工人工资的做法也越来越不可行。此时, 整车企业只有开通另一降低成本的通道, 即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从生产管理等方面入手来降低成本, 而这些合作的前提是双方能提升原有的关系形成合作伙伴。

顾客因素

购买人群的年轻化。从原先的35~45岁高收入人群转向20~35岁的中高收入人群。2008年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35岁。此外, 18岁到25岁阶段的消费比例开始快速上升, 从2004年至2006年的3年间, 这部分群体所占的比例从5.6%上升到10.6%。这些顾客更加体现了个性化, 这就要求汽车制造商能够实现定制化生产。定制化生产的最好方法是运用JIT, 它要求零部件供应商能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数量的零部件运到装配线现场。这需要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良好的协调, 双方能共享生产计划等信息。这些都需要双方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之后才能实现。

消费者换车周期的缩短, 要求整车企业推出新车型的时间缩短, 同时要对原有车型进行改进。这些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还需要技术支持, 在目前国内汽车制造商每年所获得的利润用于这些开发还是难以支持的。这就需要制造商向供应商寻求支持, 将部分的研究开发任务交给供应商。而这一前提是整车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并给予供应商一定的支持, 供应商才会进行专用性投资来帮助制造商分担部分责任。

供应商因素

随着汽车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 全球前100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有70%已来到中国。全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超过5 0 0 0家, 其中外资企业超过1200家。国外大型零部件供应商无论在技术研发还是技术投入上都相对较强。据国外企业的一般统计, 零部件工业的平均投资应为整车企业的1.2~1.5倍, 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低于0.3倍。另有资料显示,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年开发投入一般为销售收入的1%~4.5%, 而发达国家一般为3%~5%, 甚至达到10%。

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虽然也形成了一些上规模的企业集团, 如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05年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 万向集团以2521488万元的年销售收入位居榜首。然而,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7年8月底,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近6000家, 其中, 80%以上的销售额在一亿元以下, 年营业收入在一亿元以上的只有130家, 50万元以下的却高达2700家, 集中度低, 生产成本高, 无序竞争严重, 行业整体效益低下。相比国际大型企业有很大的差距。其次在固定资产上, 据业内人士的调查, 在所有的供应商中, 只有19%的供应商固定资产超过500万, 固定资产超过300万的供应商比例不超过27%, 资产小于120万的供应商占52%。

因此, 我国的整车企业除了与国内的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外, 还可以积极探索与国外大型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道路, 提高他们的合作意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制造商因素

渠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篇7

渠道关系顺畅是企业进行有效的营销管理和控制的必然要求,传统的企业渠道从经销商到批发商,再到零售终端,企业只能控制经销商的市场行为,对二批商无法掌控,导致通路费用居高不下,阻碍企业的营销业务顺畅。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速度加快的背景下,行业分工、产品生产日益复杂化,企业间围绕产品质量、成本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间相互依赖程度加重,要求企业必须保持与上下游企业战略上的一致,建立顺畅的渠道关系。

二、渠道伙伴关系的需求选择与形成

伙伴关系对象、战略合作方式及战略合作策略是决定渠道成员能否存续、稳定和长久支持的三个重要因素,企业根据自身渠道战略需求,系统考虑并作出的合理选择是形成渠道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一)渠道战略伙伴关系的对象选择

渠道伙伴对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渠道的运营效果,取决于企业的合作能力和合作动机。实践中,选择战略伙伴对象通常要考虑对方将来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具体考察双方已合作时间、企业的声誉、投资或交易规模。一般来讲,交易时间越长,企业声誉越好、交易规模越大,越易建立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交易时间越长,企业对对方了解得越多,对其行为的预期准确性就越高,也会因为双方交易时间长,从对方获得过回报,对对方的满意度越高。企业声誉是社会各方对企业能力、效率、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等的综合评价,是一种可信任的信号,声誉较高的企业可以发展为可信任的渠道伙伴。企业投资和交易规模可以作为一种潜在信号,反映企业对合作关系持有的长期导向程度和可信任程度,企业预期投资规模越大,则它被这种关系锁定的程度就越高,表明其长期合作的取向,这样的合作伙伴值得信任。通过三方面考虑,选择渠道战略伙伴关系的对象,保证最大限度地维护渠道链上伙伴关系的目标一致。

(二)渠道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式选择

战略伙伴关系的组成方式通常有信息加强型、超组织型、战略联盟型和特许经营型。在信息加强型伙伴关系下,企业通过加强自己与其他渠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增进相互间了解和信任,适合已经形成渠道网络的较大型企业。超组织型在战略合作伙伴间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其核心是增进各成员对渠道合作、相互依赖的认识,适用于渠道成员感觉到环境威胁,而且又对它方力量有明显依赖的情况。战略联盟型合资企业关系由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产销联盟,实现会员制、独家销售代理制或联营公司等战略合作,这是国外目前比较流行的渠道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方式。特许经营型是由拥有某种独特产品、服务、经营方式或商标专用权的企业根据契约联合形成渠道战略伙伴关系,要求核心企业拥有具有影响力的特许权。为了提高营销渠道的质量和效率,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渠道需求,选择不同的渠道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方式,形成积极的渠道伙伴团队、网络和联盟。

(三)渠道战略伙伴关系的策略选择

渠道战略伙伴关系常见策略有渠道整合策略和渠道扁平化策略。渠道整合策略通过对企业现有渠道模式、渠道关系以及企业运作渠道管理方式审视、分析,对企业现有的渠道进行重新组合、优化,简化渠道关系,提高渠道整体运行的效率,增进渠道成员彼此之间的合作;渠道扁平化策略主要围绕减少和消除多余的中间环节,缩短渠道长度,去掉部分二批或三批,使之扁平化,避免信息传递的失真和失效,降低渠道运行和管理成本,减少利益纠纷。为适应渠道环境变化,保证渠道成员间持续的相互支持,企业渠道战略伙伴关系策略选择成为形成渠道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

三、渠道伙伴关系的维系与巩固

渠道伙伴关系是由分散的企业为了共同目标建立起的合作关系,实际上是企业间以期双赢而协调竞争与合作的机制,战略伙伴关系的维系与巩固是保证渠道成员长期稳定合作的关键。

(一)构建共同远景目标

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式以及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远景奠定了企业价值观的基础,共同远景目标用于明确应对变化的态度、对待合作伙伴的态度、如何考虑合作的价值等。遵循目标与价值观结合原则,在渠道战略伙伴关系中,其构建方式可以是企业间互派联络员,或者确定企业不同层次部门的领导和员工定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会面制度,在企业发展规划、市场前景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双方的共同长远目标。另外,在渠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企业面临对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成员作出反应的不确定性,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因素,基于信任的合作应该作为渠道伙伴战略维系的根本理念,当企业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时,双方才能互相依赖,共同应对风险。在双方共同的合作意愿的基础上发展双方的共同远景是战略伙伴关系维系和巩固的基础。

(二)以激励手段巩固合作关系

渠道中的企业如同人一样有需求、行为、动机和目的,也有心理活动和惰性,需要对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的有效性通过能否满足渠道成员的需要和需求,能否激发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衡量,渠道中的激励手段有价格激励、订单激励、信息激励等。在企业合作管理过程中,价格是合作双方利益分配的直接体现,包括渠道利润在合作合伙之间的分配,也包括实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而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损失在企业间的均衡。从订单角度,拥有较多的订单对渠道企业是较大的挑战,它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能由于订单集中在某一供应商而使企业处于被动,给企业带来风险,要求企业运行订单激励适度。信息共享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在渠道战略伙伴关系中,各成员企业能够快捷的获得重要的商务信息以及合作企业的需求,那么企业就能主动采取措施提供对其他渠道成员的及时服务。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即使在没有外在强制力的情况下,渠道各节点企业也会自觉实施互益行为,满足企业最大化目标,是维系与巩固渠道成员间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手段。

(三)强调对渠道伙伴关系的控制力

构建渠道伙伴关系实现的是对上下游企业的牵制,如果企业努力仅至此,可能转向对上下游企业的控制,会使企业间渠道伙伴关系始终处于风险和威胁之中。渠道伙伴关系是一个双赢的概念,只有上下游企业都能在合作中长久受益,这种关系才能持久稳定。因此,企业必须以渠道权力加强关系控制,但是这种控制又不同于传统营销渠道控制权,传统渠道特点是松散型的,渠道控制权由整条渠道上实力相对较强的一方获得,以简单的契约来维持,企业渠道权力分布不均衡,网络成员都在追求最大化利益,处于被控制的各方会不断考虑如何增强自身的渠道权力来与之抗衡,渠道的控制与反控制永远不会停止,容易激化渠道成员间矛盾。战略伙伴型渠道要做到的是扩展自身的服务能力,增加对渠道伙伴成员业务的了解,预防和化解企业与渠道下游成员之间可能的冲突,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由利益矛盾体变成利益统一体,使渠道权力在渠道成员之间均衡分布,由统一体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共同对渠道进行控制,改善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也使增殖及时、公平的在渠道成员之间分配,形成渠道良性循环,使整个渠道系统产生最大价值。

四、渠道伙伴关系的动态运行与磨合

渠道伙伴战略不是一次性决策,在建立渠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战略合作关系仍处于动态状况,稳定与持久的渠道伙伴关系需要核心企业动态评估监督合作伙伴的行为绩效,及时处理渠道成员间冲突与矛盾,及时实施渠道伙伴淘汰与吸收。

(一)动态评估战略伙伴关系

在确定渠道战略伙伴后,它们在渠道间的关系不仅是履行合作协议的简单过程,而应随着用户需求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对合作关系做出适时调整,紧密程度不同的伙伴关系需要投入的资源、精力不同,需要战略合作的时间也不一样,核心层次的渠道伙伴之间常有产权联系,而外围伙伴之间只有针对合作伙伴的特定投资,如建立联系双方的信息系统等。越是靠近核心层次,关系建立的难度越大,需要双方整合的深度越深。构建较浅层次的伙伴关系,再逐步深入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是一个自然的选择的过程,决定了战略伙伴渠道建立的路径必然是由外而内、从松散到紧密的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运作监管机制动态评估渠道战略成员紧密度,选择对象发展长期关系或者终结战略伙伴关系。

(二)消除渠道战略成员背逆

在传统营销渠道中,渠道成员对各自最大利益的追求导致无处不在的渠道冲突。在渠道战略伙伴关系中,渠道战略上的合作和长期目标的一致用于降低渠道冲突的机率,渠道系统明确的分工和紧密的合作使渠道成员角色明确,高效、及时的信息共享机制减少渠道矛盾,保持渠道各成员根本利益趋向一致,从而保证在根本上防范渠道成员背逆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三)避免企业组织僵化

渠道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双赢的概念,只有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都能在合作中长久受益,这种关系才能持久稳固,但是战略伙伴关系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如果组织僵化会对合作伙伴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核心企业要保证与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双向互动,保证新产品信息提供、存货信息提供、各型号产品销售、企业经营动向等渠道环节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沟通,及时把握市场动态,最大限度地对市场变化灵敏反应,保证渠道系统的灵活性,动态磨合渠道成员组织关系,避免企业组织僵化。

五、结束语

渠道伙伴战略的最终目的是重新安排渠道中企业角色,改善企业间合作基础,以渠道战略伙伴的整体降低渠道上成员之间交易的中间成本、生产成本,降低库存水平,增加相互信息共享,缩短交货期,提高用户满意度,以渠道整体创造较大的竞争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目标的变更和渠道成员的改变,渠道伙伴研究核心企业围绕外部环境、企业及渠道成员所作出的动态渠道决策过程,作用于维系渠道伙伴成员持续共赢效用是本文研究的关系的形成、磨合及调整是必有的行为过程,出发点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陈莉平,黄海云.战略联盟伙伴的动态管理模型及其运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5).

[2]陈剑涛.战略联盟的稳定与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4,(19).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伙伴式评价 篇8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谈到,教育要解决三个重要的问题:(1) 教育与社会的脱离;(2) 教育与儿童的脱离;(3) 理论与实践的脱离。现在品德教学中知行脱节的现象与我们的评价制度密不可分。品德课堂中,课堂上明理到位,学生说得头头是道,但在实践中又是说一套做一套,观点与行为分离。细细思量,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制度去验证学生的行为,考量学生的思想,所以在品德教学中怎样进行合理的、 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自律的评价至关重要。

伙伴式课堂学习是品德课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伙伴之间、师生之间、家长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产生思想的碰撞,引导自己的言行。同样,若能在他们之间产生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评价,由此,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反思,自律行为,帮助教师改正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标中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生活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主体伙伴评价,公正公平

我们的品德教学受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对学生评价的权力也是操控在教师手中。教师是“审判长”,该不该表扬、表扬谁都是由教师来决定的。其他学生充其量是“陪审团”,他们的作用也只表现在教师授意下的“奉命鼓掌”。那这个主体是不是应该有所变动呢?在品德课程中,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如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达成性水平评价、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特别是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我们特别要重视,这是评价主体的改变,是学生以学为主转变为以判为主,怎样判断同伴的表现,是学生个体思维和主体意识的改变。

1.小组长评价课前准备。

作为一位品德教师,一周两节课,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所以对课堂以外所发生的事不能面面俱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品德与生活》中经常在训练的一个点,一上的《让我自己来吧》中“睡觉前,自己将书包整理好”,二下的 《我长大了》中也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的习惯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中。训练这样一个学习习惯需要长期坚持,所以小组长是评价主体,他能提醒和督促学生习惯的养成,也是老师检验学生行为的小帮手。我运用观察记录表的方式,统计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伙伴的督促与评价更恰到好处。

2.自我评价上课举手发言。

叶澜教授评价一堂好课有“五实”,即:“扎实” “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其中“充实”和 “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课堂气氛活跃。经常在公开课上看到学生高高举起的小手, 也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说:“哪位同学老师还没有叫到过的,请举高你的手。”是的,我们的老师很关注面向全体学生,但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他的回答对自己与大家会产生影响呢?可能过了上课时间也就随之消散了吧!所以,我注意学生对自我发言的回顾,自己观察自己的发言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几节课,追踪某几位学生举手发言情况,及时反馈,及时提醒, 适当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均衡学生发言的次数。

3.伙伴式评价小组活动。

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很多小组合作的方式为运用而运用,真正能起到实效的小组活动也是需要组织与评价的。老师参与到小组内的讨论也是单向进行的,不可能全局掌控, 所以伙伴式的观察记录评价会相互督促交流的效率,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所以我们应该在活动之后留一点时间给评价。

如在教学 《家乡特产知多少》一课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热爱自己的家乡,从多方面着手,了解并介绍家乡的特产。这样内容的课堂经常热闹非凡,学生会带许许多多的特产进教室。一堂课不可能全部介绍,所以采用较多的方式是伙伴式小组交流。 但在热热闹闹之后,教学效果如何呢?那就不一定了。如果在小组交流时做好分工,设计好评价标准, 我想,同样的时间可能是事半功倍的。如: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主动与他人合作,认真听取他人意见 (☆☆☆☆☆)。能表述特产的代表性,让大家都知道 (☆☆☆☆☆)。活动结束前,小组内同学对其他伙伴进行适时评价,这样的活动评价是有指向性的,小组交流的成果是显著的。

二、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维度伙伴评价,激励向上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也会请学生来评价学生的回答怎么样,听到的往往是负面的较多,鼓励包容的评价比较少。这与我们的引导不无关系。很多人说美国的小学学的东西很浅显,孩子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其实他们的重点并不在“知识”上,而是重在教孩子做人的基本原则上。小学开始就逐渐搭起了为人处世、认识世界的框架,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方式, 对自我他人的肯定与评价等。大多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却很难在成年后去培养。所以,我在品德课堂中多用了肯定性的评价。

1.描述式伙伴互评。

每个学期结束,班主任都要用评语评价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这叫品德评语。在品德课,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对一学期进行评定。同时,在中高段学生中可以尝试描述式伙伴评价。有的学生对伙伴这样评价:“他是我们小组的小组长,在品德课上举手积极, 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会带我们去课后实践,动手能力很强。”“她是一个喜欢上品德课的女孩,动力能力很强,会带我们研究,还为我们班级做了许多好事。”

2.正面的伙伴评价。

有些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但大多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如:“你很聪明,你的回答很完美。”“你真有创意。”“你的想法很独特。”往往这样的评价是单向的,到老师这儿就嘎然而止,学生对其回答的看法如何呢?说不定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果老师能补充一句、发挥同伴的力量,“你的想法很正确,请你再为所有的人讲一遍,听完后请评价一下。”多倍的感受大于单倍的评价。同时,鼓励学生从正面评价开始。正如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对他人说不出鼓励的、正面的话,那就什么也不要说!” 正向的评价往往能激励学生走得更远。

3.明确的伙伴评价。

在评价中,语言是用得最多的。但有时,语言只是一种过渡,并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说得真好!”“不错。”“很好。”这些语言是我们经常在品德课中使用的,但“好意味着不好。”这么一个宽泛的词语到底指向哪儿,学生找不到真正的方向,只是一时的激 动 。就像美国 教育中的 评价 , 如果只有 “good”,那意思就是做得很一般,甚至是不怎么好。 因为他们认为“Awesome”“Fantastic”“Excellent”才是做得不错的意思。如有的学生有进步,要及时加以肯定:“看到你的进步,我们真为你高兴,干得漂亮!”学生学习方法很成功,在全班推广时,可以这样说:“你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创意,谢谢你的引领。”有的学生很有创造性见解,可以称赞他:“你真是善于动脑!”针对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回答的特点, 也要用指向明确的评价语,激励学生。

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多手段评价,持续激励

品德的评价方式有很多,如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达成水平评价、作品评价、成长档案袋等。但有些评价只是一时的主观的判断,如何能持续的长期进行恰当的评价呢?

1.积分制持续评价。

对于“小红花评价”,曾经有许多专家提出过反对意见,认为这只是外部的刺激而并非内在的动力。 确实,公开课上的一时奖励只能起到短暂刺激的效果,但如果能在平时的品德课堂中采用积分制的方式,将学生每一次的课堂表现积累起来,既有老师的评价又有伙伴互评,而且直观体现学生的学习效率, 是更具真实性的。浙教版每册品德课本中都有留白作业,这既是学生课前调查的内容,也是课后延伸的体验。所以,可以采用作业积分的形式,老师与学生的评价长期积累。每课的留白作业完成后,教师及时作出星级评价,同伴作出评价,一个单元一统计,对作业认真的进行小小的奖励,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单元的学习。

2.成长记录袋持续激励。

这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之一。他们将平时调查所得、学习所得慢慢积累,一学期一整理,代表着自己的成长轨迹。如 《我长大了》一课中,学生找到了自己小时候的袜子,放入了第一天进幼儿园的照片、第一次得奖的奖状等等。《家乡特产知多少》一课中, 他们的成长是鼓鼓的,杭白菊、蓝印花布、蚕丝等, 这不仅仅只是一件物品,而是饱含着孩子们对家乡的喜爱感情,有骄傲有自豪。一次,在挑选满意的作品时,学生难以取舍,最后还是都放入了袋子。可以按时间顺序把自己一年来的资料整理出来,再加上目录,每一个目录后面加上老师的评价和组员的评价, 再将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封面进行美化。每一个袋子都是一件独特的成长纪念品,引导学生对一学期品德活动进行全面总结与反思。

3.家长评价纳入总评。

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两支柱 篇9

笔者认为,中欧对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性是具有共识的。在欧洲方面,这一点可以从设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前不久发表的最新对华政策文件中看得非常清楚。文件开门见山地指出,过去十年,中国已重新崛起成为重要大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同时是日益重要的政治力量。它同时认为,鉴于中国是个大国,增长惊人,中国的变化对全球政治和贸易具有深刻影响。作为该文件两定稿人之一的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则早在两年前在《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就曾写道:对欧盟来说,今后五年没有比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合作更重要的战略问题了。

新文件不仅强调了中国的重要性,而且重申中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性。欧盟委员会隔三岔五发表对华政策文件,不仅仅对中国人,事实上主要也是说给欧洲人自己听的。这也是欧洲特殊的“洲情”所决定的。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超国家机构,欧盟委员会有什么想法必须要得到所有成员国的响应才行。因此欧盟委员会发表对华政策文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统一思想。正因为如此,新文件的结论部分写道:为了对中国的重新崛起做出积极和有效的回应,“欧盟必须改进各层次的政策协调,确保欧洲在关键问题上有一个统一、集中的声音”。在结论部分,也是文件最后收尾部分,它又写道:“一个更为紧密和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符合欧盟和中国的利益。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责任和保持开放的必要性,这需要双方采取一致行动。”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欧盟重新明确了与中国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双方应如何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对中方的要求。

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虽然知道欧盟不是一个军事力量,但对其包括对外贸易、对外援助以及不断向东扩展等在内的软实力却十分重视。其中也包括冷战结束后欧盟在9.11之后对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的抵制。欧盟与美国最大的一个战略分歧点在于:欧盟坚信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安全和繁荣有赖于卓有成效的多边体制。正如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设计师罗伯特·库珀所言:“美国人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其军事统治……欧洲人优先考虑的事情是确保各国际机构正常运转。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法制世界中。”

伙伴式关系 篇10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建构伙伴式课堂,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以学生充分阅读和独立思考为根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契合教材和学情的多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以及调动想象填补古诗空白、感悟作者情怀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大胆质疑,夯实学生的古诗词基础。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江南春》时,教师应将学生全面感知该诗作为目标,把自主学习视为主线,激励学生在层层探究中,夯实古诗词基础。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春境之中,唤醒春之遐思,朗诵春之诗词,畅谈春之心情。在渐入诗境后,学生借助该诗的注释,自主展示自己眼中的春景。有的学生在阅读思考后,将自己读到的江南春景诉诸笔端,用文字概括;有的还借助想象,用画笔勾勒出自己理解的江南春景;还有的和同桌交流,完善对该诗的感知……学生在你我话春中,读准了字音,明白了该诗的内容,同时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自主学习是古诗词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它可以夯实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基础,锻炼并提高他们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天地,收获更多探索的果实;在自主展示的舞台,收获一路创新的鲜花。

二、同质携手,诵读竞赛

古诗基础相对扎实、思维活跃、探究能力较强的优秀生与优秀生合作,能完成难度较大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探究乐趣;而成绩靠后、情绪容易悲观的后进生与后进生合作,能完成初级教学目标,增加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在古诗词诵读环节,可采取同质携手的伙伴课堂模式,通过公平的诵读竞赛,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词两首”时,教师可采用同质携手、诵读竞赛的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建构伙伴式语文课堂。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小声跟读,在教师进行字音、语调、节奏的诵读指导后,同质结组,开始进行朗读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在第一局比赛中,各组古诗词的字音已经掌握,但有的小组因感情把握不到位,在语调、节奏方面略显逊色,配合默契度稍差。知道不足后的小组争着再比一局,在第二局朗读竞赛中,小组成员更协调了,差距明显缩短,学生的朗读潜能得到激发,自信心得到释放。教师将第三局诵读竞赛安排在古诗词重难点突破后,已理解古诗词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的各小组,在竞赛中激发出记忆与合作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了朗读水平,加深了古诗词内容的记忆以及情感的把握,领略了古诗词语言的魅力。同质携手,诵读竞赛,是古诗词有效教学的助推器。积极建构古诗词伙伴式课堂,应该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学生有问题可思、有题目可做、有舞台可以展示。建构古诗词伙伴式课堂,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使学生在携手中团结,在竞赛中进取。

三、异质互动,碰撞思维

目前,在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优秀生展示连连,后进生在一旁观看的现象。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就应该呈现不同梯度,层层深入。为此,可采用异质互动,碰撞思维的伙伴式课堂模式,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游园不值》时,教师可设计三个维度的问题情境,以异质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后进生主要完成该诗的基础任务,即朗读诗歌、准确背诵。接着,异质互动,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由展开想象和联想,尽量用简洁连贯的文字翻译该诗内容。由于学生的古诗词基础不同,探究能力迥异,翻译速度不一,优秀生可以发挥带头作用,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学生经教师引导,熟练朗读该诗后,在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展开异质互动,挖掘该诗的意境,既而揣摩作者的心境。优秀生发挥其组织学习的能力,督促成员积极思考,带动成员不断探究,再提炼成员答案,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后进生带来新的思悟。通过异质互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拓展了各自的探究思路,教师相机引导,解决了该诗的重难点。异质互动,是古诗词有效教学的好方法。积极建构古诗词教学伙伴式课堂,让每一位学生在交流、质疑、互动中激发思维碰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就能实现其语文思维质的飞跃,迎来古诗词教学的新气象。

四、结束语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学情建构伙伴式课堂,能让他们在古诗词学习的乐园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夯实古诗词学习的基础。站在同质携手的彩虹,于竞赛朗诵中,提高自我的审美情操;登上异质互动的高山,在思维碰撞中,提高自我的综合素养。拥有伙伴式学习,学生个性飞扬,古诗词教学的芳草地,花团锦簇,馨香悠远。

摘要:建构伙伴式语文课堂,是突破古诗教学瓶颈的重要举措。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同质携手,诵读竞赛;异质互动,碰撞思维。

关键词:伙伴式课堂,古诗教学,突破,瓶颈

参考文献

[1]罗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古诗课堂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3(22).

上一篇:包装设计文化的时代性下一篇:市政道路监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