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结课(精选3篇)
心理健康课结课 篇1
一、引言
一堂好课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入、栩栩如生的板书和有条不紊的讲授, 但若缺乏一个意犹未尽的结课便失去“点睛之笔”。结课主要围绕总结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强调教学难点展开, 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 开拓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思维, 引发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考, 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更有条理, 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1]结课也是一门艺术。一个精彩的结课不但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实现知识的再现和深化, 还可以有效地实现课内课外的衔接,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激励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有“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之功效。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应重视结课环节,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育之以“信”、励之以“合”, 避免虎头蛇尾、戛然而止。下面笔者就听课调研中截取的五个精彩片段进行剖析, 以期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所有教学片段所涉及的教材均出自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
二、案例分析
1. 动之以“情”——情感升华式
【情景再现】教师A在执教Book 3 Unit 2中的“Come And Eat Here”时以问题讨论的形式结课:Which is healthier, Chinese food or Western food?And why?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 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并概括两者的优缺点, 从而得出健康饮食的准则之一——均衡饮食。
【深层透析】动之以“情”强调英语课堂应关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第二部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 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中男女主人公各自的饮食观念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因此, 教师A立足教材, 拓展延伸, 设计问题讨论, 既巩固了课文内容, 又升华了主题——让学生体验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分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使其树立正确的饮食文化观。该教师最后指出:“Chinese food is regarded as the healthiest food in the world.”在当前西餐文化风靡中国的情况下, 其用意非常明确, 即充分利用课堂,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餐文化和西餐文化,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2. 晓之以“理”——结构回望式
【情景再现】同样教授“Come And Eat Here”, 教师B采用了回望全文结构的形式, 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在听完学生的分段意见后她总结道:“This passage can be divided into 3 parts:beginning, development and ending.This structure is quite similar to our Chinese novel.Usually, there is a climax in the development part to attract the readers.However, this reading passage does not have a climax.So you should avoid this weakness in your own writing and add a climax.”
【深层透析】晓之以“理”突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辨意识。与一般教师不同的是, 教师B创造性地将段落划分放置在课堂末尾, 在本节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结合中文小说的结构对文章的组织脉络进行整理和评价。而这一环节并未就此止步。教师B最大的亮点便是指出文章内容编排设计上的不足, 即发展部分缺乏高潮, 进而自然地过渡到对学生写作的建议——提醒他们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文章布局, 突出重点部分和高潮部分。由此可知, 结构回望式的运用不能只停留在分段层面上。教师应该充分吃透教材, 挖掘教材的亮点和不足, 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契机。
3. 导之以“行”——诗歌创作式
【情景再现】Book 6 Unit 2 Poems阅读课结课时, 教师C挑选文中最易模仿的诗歌形式——五行诗, 让学生进行创作。首先, 她以课文中的诗“Brother”为例讲解五行诗的结构。接着, 幻灯片上出现一张小男孩的照片, 并呈现教师C以这个男孩——她自己的孩子为题所做的一首诗:
Baby son
Lovely, lively
Laughing, crying, screaming
Naughty and naive too
Beloved
然后, 她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模仿、创作。最后, 教师C提供四幅图片, 分别是rose, winter, dog, teacher, 让他们挑选其一, 以四人为一个小组, 就同一个话题进行创作。
【深层透析】
导之以“行”表明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身体力行, 做好示范,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一案例中, 教师C指令语清楚明确, 活动前的铺垫环环相扣:选择五行诗作为模仿对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课文为例讲解诗歌结构, 减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亲身实践创作诗歌, 既为学生做好表率, 又降低任务的难度;提供四个备选话题, 避免了难以确定主题所带来的时间浪费。事实证明, 经过以上四个环节的铺垫, 学生既在小组合作中体验了英语学习的愉悦, 又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做示范时要把握好度。“身体力行”固然重要, 但“行”是为了“导”, 而非对学生的学习“一手操办”“全权代理”。教师应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 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协调者和支架搭建者。
4. 育之以“信”——时事探寻式
【情景再现】Book 2 Unit 3的中心话题为计算机。教师D在结课时立足课文和新闻时事语料 (如下图) ,
(注:以上两个语料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供学生阅读) 引导学生就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展开讨论和辩论。学生积极配合, 畅所欲言, 并不时在辩论过程中引用身边的例子来表明立场,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深层透析】育之以“信”倡导高中英语教学从真实的语料出发, 将课文内容、现实生活和情感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时事探寻式结课时应注意活动正式开始之前的铺垫工作。合作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 更需要关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 而不是结果。因此, 教师更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有意识、有目的地介入一些“额外”的东西, 如传授活动程序的知识和技能, 传授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等。[2]教师D在呈现新闻语料后, 就辩论的流程和规则进行说明, 这一铺垫环节是必不可缺的。随后, 学生围绕问题, 结合时事材料和实际生活展开辩论, 课堂气氛较活跃。最后, 教师对整个辩论过程以及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电脑使用观。该教师这一结课方式可谓独具匠心:网络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 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深受网络影响, 就这一话题展开辩论, 他们不会无话可说;另外, 借助新闻语料的引入, 学生畅所欲言, 并结合自身经验以及身边各类鲜活的例子将该课推向高潮。
5. 励之以“合”——故事串讲式
【情景再现】在执教“Come And Eat Here”时, 教师E在屏幕上展示该课23个重点词组, 如:feel frustrated, barbecued mutton kebabs, lose weight, be amazed at, make a discount, spy on等。接着她告诉学生:“大家回忆文章内容, 根据屏幕上的词组提示, 按顺序造句子。每个人只能用一个词组,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串成一个有序而完整的故事了。记住, 谁要是接不上的话要受罚哦!”
【深层透析】励之以“合”强调高中英语教师应鼓励团队合作, 通过合作降低学习任务的难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教育的节奏必须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 且师生间的互动应尽可能惠及更多的学生。教师E以故事串讲的形式结束本堂课,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首先, 串讲故事这一形式的娱乐性颇强, 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课堂氛围。其次, 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重点词组和文章内容。屏幕上展示的词组大都是该课的核心词汇, 学生造句的过程既是他们落实词组用法的过程, 又是回顾文章内容的过程。再者, 与传统的复述相比, 该教师的新颖形式切实扩大了师生互动的范围。具体来说, 以往的复述大都由一至两个学生完成, 这不仅无法成功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还给回答问题的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而学生轮流串讲故事这一形式可以让大部分人参与其中, 并且可以激励学生随时关注故事的“进程”。最后, 活动中的惩罚环节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如a同学接不上句子时, 教师E向全班同学征询惩罚形式, 得到的答复是“sing a song”。见a同学颇害羞, 不敢唱歌, 她开始从中“斡旋”:“那就请一个同学跟你一起唱吧!”全班同学一起推荐文艺委员, 于是这一轮惩罚便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因此, 该环节与其说是一种“惩罚”, 还不如说是给学生一个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
三、结语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本文介绍的五种结课方式各有侧重, 教师应积极贯彻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在具体课堂中结合自身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使用, 做到“因课而异”“因材施教”。教而不研则罔, 研而不教则殆。如何在结课中有效地处理教材内容, 把握课堂上的契机,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升华学生的情感, 还需要各位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海鹰.精心地设计, 精彩的瞬间——从三节同课异构活动谈高中英语结课艺术[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0 (2) :10-13.
[2]王娟.有你才能更有效、更高效——探讨高中英语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 , 2009 (1) :35-37.
心理健康课结课 篇2
考试科目: 所在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序号: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指导性的作用,然而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世界观和价值观定位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各种问题,因此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高校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坚定的理想信念。【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探究问题对策
一、理想信念的在重要性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基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其精神动力。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虽然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部分大学生在理相信念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高度重视各种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模糊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如今一半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大多在校园内外经商、泡网吧玩游戏,男生晚上通宵玩游戏,女生晚上看电视等等,到第二天上课时不能准时到班,课堂上睡觉、逃课的现象更是常见。另外不少的学生把个人的爱情、家庭的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他们沉迷于恋爱,对象理想虚无缥缈,无所追求,上大学就为了张文凭,浪费了大好的大学时光。有些人视能赚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为理想信念,可见部分学生不清楚什么才是理想信念,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2.缺乏社会责任感
有的大学生对社会非常关注,对党风廉政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台湾问题等高度关注,他们会走到西部,义务教书,哪里需要,他们就会尽力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但有些学生政治淡化倾向明显,对政治理论课教育持冷漠态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危机。也有不少大学生连班级工作都不关心,更不用讲关注社会。在校园中,关心社会的同学并不多,很多同学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都不了解,而当社会需要他们的帮助时,他们也臵若罔闻,为灾区献出一份爱心也就是举手之劳,走出校园去做义务劳动的人也是少见,而当前大学教育中,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必须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强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接班人。
3.重物质利益,轻理想信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逐渐形成多元化思想观念,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在当代大学生当中时有表现。一部分大学生抛弃远大理想抱负和追求,相反更多地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如何让自己赚更多的钱,如何当更大的官,拥有更多的权力和金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切向钱看!没有钱,免谈”,“没有钱万万不能”,“唯利是图”等等。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正确的定位,缺少了理想信念,变得世俗化,不断地追求各种利益,他们以挣钱多少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成为了世俗的追名逐利者忘记了反思总结,缺少了人情味。
4.好高骛远,不能正确定位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要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规划,在大学前几年中,认为大学还刚刚开始,没有必要考虑未来职业的问题,而到了大四,对择业了解得又不多。在踏入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满怀抱负,有着一腔热血,急切的想要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去,有些学生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而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的经验,却想要一步青云,高不成,低不就,此时便造成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三、根据以上现象,提出以下几条建议性对策: 1.增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是趋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体。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仅靠单一的课堂教育不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为谁学习,为谁工作”和“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科学的信念 刚刚进入大学,很多同学会因为大学的自由而放松了自己,大学没有高中那么的紧张,所以有些同学开始睡懒觉,上课迟到等等,但大学也不是天堂,还会有压力,如果不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会对自己的学习造成影响,同样也会对以后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只要从一开始就养成好的习惯,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其他人玩自己跟着玩,最后一无所获。应该树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等等的信念,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晚上说自己明天要早起看书,结果每天早上闹钟响了还继续睡觉,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3.弘扬奉献精神
进入大学就等于进入了半个社会,作为大学生不应该把自己的理想作为终极目标,而应该养成无私奉献的精神,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还是看为社会付出了多少。在大学期间,每个人都应该走出去做点义务劳动,帮助弱势群体,关心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这不仅是完善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更是理想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会互帮互助,在大学里我们会得到同学的欢迎,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得到别人的青睐。
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的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到,自主择业与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客观要求。但并不完全自由,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同时要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在大学里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方能成才,这是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的一条人才成长规律。大学生要想获得理想的职业,必须经历一番磨练。
5.教育方法上的创新
当前大学理想信念教育的一贯做法是理论灌输,所采用的具体途径主要是舆论宣传和学校教育。比如,理论学习、作报告等。但这些方法与途径如果缺乏创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实际操作上的惯性,形成形式主义,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创新应充分考虑几个问题:一是化虚为实,即要善于运用典型事例来说明问题,让学生体验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以达到教育目的;二是方法灵活多变,加强参与性,增强渗透力。比如,开展红色旅游,让学生到具体的地点、感受具体的实物、增强感染力,加强教育的效果;三是以情感人,加强主动性。在党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托尔斯泰曾说过: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给人指明前进的方向。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诱惑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失去正确理想信念的指引,极易导致道德沦丧、误入歧途。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充满了竞争和各种诱惑,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困惑,因而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引导大学生走出困惑之海的导航明灯。
学修课结课心得体会 篇3
第四节课和第五节课的主题是“美丽人生”(包括发表自己的感想)。《美丽人生》的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编者的心血,剧情的大回转更是让我从觉得女主人公被骗的愤然转到了对这段爱情的倾羡和祝愿!父爱的伟大、爱情的力量都让我难以忘怀,但我最想说的却是种族的平等,一如我在课堂上所说,犹太人是一个聪明智慧的种族,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夏洛克是犹太人,如若不是聪慧的大脑,不会成就如此伟大的科学家,也不会有“世界的财富都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这一说法。我觉得,人应该平等,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的生活,不要因为嫉妒或者利益而去伤害别人,和善的对每一个人,将会收获更多的美好。
第六节课,这节课讲了爱情,老师朗诵了一首我很喜欢的诗--《致橡树》
舒婷的这首诗于我有特别的意义,它在我年少情窦初开的时光里一路陪伴,我曾对我初恋的男友说,要做他近旁的一株木棉,我也想我有我红硕的花朵,陪他一起,爱情在岁月中陈酿得更加香醇,这首诗也溶在了我们的深情中,在我的心中占有了特殊的地位。孙老师说,“缘分就是给爱你的人机会”,老师还说,“两个人在一起,要找到平衡,一种平衡是双方都要求自己,这叫默契;另一种是都要求对方,那叫制衡;默契和制衡都能平衡,但孰好孰坏就显而易见了。”我想,默契不仅是爱情所需的,与人相处也是这样吧!
第七节课和第八节课是爱国教育,期间我们看了《惊天动地》,大家都泪眼婆娑的。我从四川而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也是地震的幸存者。这部影片就像一双手,将我的伤口生生的撕裂,有很多画面都是由真实场景改编的,我看过那样惊天动地的场面,看过那些层层叠叠的废墟,看过那样温暖人心的救援,看过那种绝望又见希望的面孔,看过的太多太多···当时的泪水还在心头,那些恐惧还有感动依旧历历在目,那年的伤口还狰狞的在心头,又被一节思修课撕裂又缝好。千言万语,四川人应该最想说,“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感动和喜爱还有尊敬都来自付出。
后来章节的主题是普及法律知识。老师的意图有两个,一是普及法律常识,二是宣传法治精神。违法与犯罪,法制与法治的区别;讲法和刑字的意思和来源,为我们普法和渗透法律精神。我想说法律是制裁坏人的工具也是保护公民的武器。有法律才有秩序,有秩序才能安定。
【心理健康课结课】推荐阅读:
心理课结课作业10-14
心理与健康结课作业08-23
营养与健康结课论文12-01
大学心理学结课论文11-20
结课论文 七大营养素与人体健康06-01
心理心理健康知识10-04
心理健康月之心理健康活动计划08-29
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07-24
初级心理健康心理调适05-13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