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思维培养

2024-08-07

小学生英语思维培养(精选12篇)

小学生英语思维培养 篇1

《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英语学习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 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促进思维发展,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储备能力, 也能为他们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标的实施无疑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是这样阐述的:义务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 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但是, 重视知识传授, 忽视能力, 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仍是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的极大弊端, 教师没有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思维活动, 学生勤奋有余, 思考不足, 缺乏思维习惯, 思维能力不强。相比其他国家, 我们的学科教育的水平还比较低, 学科教育的应试倾向仍然比较严重, 这已经造成了我们的科技人才队伍后劲不足, 缺乏创新精神。因此,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 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英语教学应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教师应从课堂教学着手,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 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思考和进行语言实践,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延伸到课堂之外。

1. 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

程晓棠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各种情景, 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 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途径和方法, 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 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 形象思维优胜于抽象思维, 对于抽象枯燥的语法内容难以理解, 且注意力无法持久。要想在课堂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 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初一下学期海珠区的公开课上, 我所选的课题是《时态复习》。本课内容是根据学生在初一阶段已经学习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及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 对所学时态进行的一个总复习。我设计了一个超人的卡通形象代表动词引入话题, 同学们在见到超人图片的时候, 都非常惊奇, 都在想老师今天不是要复习时态吗?那跟这个超人有什么关系呢?在把大家的好奇心调动起来后, 我告诉学生, 这个超人非常神奇, 他会变身, 还要求大家帮助他一起完成几项任务。但是在超人出发之前, 他会先带着大家去加油站加油, 其实就是先复习五种时态的动词构成和时间状语以及动词的五种形式变化, 而帮助超人完成任务就是通过不同题型对五种时态的知识点进行重现和巩固。由于这种引入方式非常新颖有趣, 在课堂开始的五分钟里就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而帮助超人完成任务这种情景又富于挑战性, 让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刺激, 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又环环紧扣, 层层递进, 使整个复习课的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

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或真实或有趣的情境, 并在每堂课开始的时候进行巧妙的引入, 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又可以把本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及学生所需完成的任务成功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2. 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

程晓棠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 灵活使用教材, 对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语言的不断更新和变化, 课文内容的讲解也一定要结合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动力, 并在这个过程中开发了大脑, 锻炼了思维。

如在初二上学期Unit 3 Reading A Computers一课中, 我首先用最新款的Ipad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把乔布斯的生平进行了简要介绍, 并播放了一段乔布斯在新产品发布会上介绍Iphone的视频, 接着又结合课文内容对电脑的四代产品进行了比较。这样的教材处理一改往常阅读课的沉闷, 从单词学习-课文阅读-做题-对答案-语言点的讲解的模式中跳出来, 不仅让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对于他们熟悉的手机、电脑, 同学们都乐于开口讲几句自己的看法。

事实证明, 只有事事关心, 把小到身边事, 大到国事, 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3. 借助多种手段, 激活学生学习词汇的思维

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还不错, 但到了初中阶段成绩都会慢慢下降, 并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原因就是英语词汇的大量增加, 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极大障碍, 因此, 词汇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关键所在。但是, 单一枯燥的讲解、背诵单词的教学显然已经不能再调动学生的兴趣, 也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了。程晓棠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也提到: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外语的学习过程不再是一个枯燥地背诵和记忆单词的过程, 而是一个积极地主动的学习过程。

在词汇教学方面, 我进行以下的尝试:首先, 通过音标拼读法和构词法把单词的发音和拼写规律告诉学生, 让他们轻松掌握新学词汇。然后, 让基础较好的学生用所学词汇进行造句, 这种做法一改过去让学生抄单词的机械记忆, 而是让学生在思考和创新中掌握所学词汇。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总是遵循这样一个方向, 就是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居首位的, 不应当是背诵, 而是借助词来进行思考, 进行生动的创作。”而对于所学词汇的复习,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课堂上通过头脑风暴让学生进行归类竞赛。如在初一下学期Unit6 Reading A, A Water Talk时, 我先向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ere does water come from?”让同学们通过讲水的来源, 复习或学习关于水的词汇, 如river、lake、sea、well、rain、sewage、reservoir等。头脑风暴是一种很好的刺激学生思维的办法, 往往一个学生的答案又可以激发另外一个学生的灵感, 促使同学们通过集体的智慧, 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 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 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 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的学生连接在一起。”

通过这样思维活动记忆单词, 远比死记硬背的方法要好得多。作为老师,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 才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4. 实行全英教学, 养成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语言学习的本质在于应用语言, 语言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听和说。新课标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思维、用英语做事情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个目标, 就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 要通过视听、听和读的方式, 多给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因为语言学习遵循的规律是输入—输出, 没有足够的输入, 必然导致学生的语言积累贫乏, 从而无法有效地输出。作为英语教师, 如果在课堂不能用英语教学, 自己都不说英语, 又谈何让学生说英语呢?

毫无疑问, 在初中阶段, 特别是面向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展全英教学, 困难何其巨大,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尽可能简单易明的语言进行授课, 如果发出的指令让学生不明白, 完全可以借助身体语言, 或者让不知道该做什么的学生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还可以分组, 让组内基础较好的同学去帮助他们。在单词讲解的过程中, 可以用他们学过的单词去解释新单词, 还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方式帮助理解。

通过坚持不懈的全英教学, 学生的听说能力都会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并且让学生逐渐摆脱了对母语的依赖, 养成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这为培养学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写一篇流畅的英语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实施探究学习, 拓展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课外活动的开展, 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延伸到课堂之外, 其实也是对课堂的重要补充。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 也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着积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 也就是说, 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 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 障碍和困难就暴露得越加明显, 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

本学期的Unit 4 Educational Exchanges的教学中, 我就尝试应用任务型探究学习模式开展教学, 让学生通过活动灵活使用和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并结合历史、地理知识对不同国家进行深入了解。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活动在课外进行, 主要是把全班同学分成小组, 分别收集关于不同国家的资料。课中任务在课堂进行的, 分为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活动, 并进行成果展示。课后活动是写一份书面报告, 表明自己想去的国家, 说明原因, 作为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探究学习模式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 学生负责学, 课堂单一枯燥,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实际效果不明显的弊端, 提高了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开放性和激励性。通过小组分工合作, 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而言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重视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 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思考和进行语言实践, 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永不满足、不停息地钻研和探索精神, 就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促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统一发展。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本文致力于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 促进思维发展, 养成思维习惯, 培养思维能力, 并通过实施任务型探究学习模式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延伸到课堂之外。

关键词:促进思维发展,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全英教学,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11

[2]龚亚夫.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等级标准, 2011

[3]何广铿.英语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胡文仲.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5]周艳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0《 (江西教育》2010年Z3期)

小学生英语思维培养 篇2

摘要:创新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创造思维 派生学习独创性

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在实际交往中具备运用英语的能力,还要重视挖掘学生智慧能力拓展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实质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通过培养和训练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应更多地研究学生的`学法,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那么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精心创设创新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重视讨论、诱导,互相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积极思考,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形成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心理。当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深思熟虑、构思新颖、巧妙设计,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去思考问题,这样能反映思维的广度,又能培养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物,挂图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其感觉身临其境。比如,在教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的A Professional AthleteUnitFour,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世界著名运动员的获奖画面,运动员们很风光,很自豪。以及一些运动员比赛失利时的图片,他们看上去很沮丧。紧接着启发学生说出当一名职业运动员有哪些advantages和disadvantages。在此情况下,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不受约束和限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在英语课堂上,可以通过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派生来学习词汇

如speak,tell,say, tall,它们都有“说”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区别比较,正确运用。让学生们开动脑筋,造句:Can you speak English? The teacher often tells us stories。I can say it in Chinese。Please talk about your family。

Cost,pay,spend,take等都有“花销、花费”的意思,必须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注意这几个词在句型中的替换,

1。It costs akes us half an hour to have sports every day。

2。I spend half an hour in having sportson sports every day。 3。She pays much money for her clothes。 4。She spends much money in buyingon her clothes。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单词的用法。这样能提高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也能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而且这种多途径多思路的训练有助于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经常进行类似的一句多解的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找出问题之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灵活处理问题,增强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通过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篇3

一、培养说的习惯

因为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靠说来交流的,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的大部分活动都是从说入手的。而学生的英语能力也都在说中培养起来了。

二、在设计教案时考虑学生能说什么

我常常碰到这样的年轻教师,他们布置任务给学生,让他们组织对话,并对我说,我的学生行的,他们说得出的。于是我问他们:你觉得你的学生会说出些什么?他们顿时会愣住,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目标订得高不高,学生会不会说,想象不出学生会说什么,或者让他们自己说也说不出。所以我在让学生说之前,往往会先把自己能想到的都说出来,学生说到的地方我就不说,学生没有想到的我就提醒他们。

三、由背诵起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从教材材料入手,最初步的要求就是让学生背诵。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积累课文就是积累语言材料,这是学生学习英语能力发展的起点。

四、让学生在课文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比如,在教完一篇对话以后,我对学生的最低要求是能够一字不漏照书背;第二步是要求将对话里的句子用另一种学过的相同意思的话来替换;第三步是要求给对话加头加尾,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不断落实的过程:在七年级,我是给一些点子,如在学生编对话的时候给个建议“你们看看这样开头是不是比较好?”“如此结尾是不是耐人寻味?”或者提醒学生“你们还记不记得以前读到过这样一篇文章,里面有个情节是不是可以拿来用啊?”而到了八、九年级,我只要给个大致的要求,学生就能心领神会了。

五、要对学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些老师跟我说,牛津英语八、九年级的课文很长,我们的学生背不出来,所以我们都不叫他们背课文了。而我的经验是:如果你不对学生提出要求,那么他们是永远达不到的,对成绩差的同学是这样,对成绩好的同学也是这样。而事实上,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都要背出来,他们也都能够做到,只是每个人的达成度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是很有潜力的。因此,刚开始我是教会学生如何说,而随着不断地训练,到后来学生比我还要会说。

六、在教学环节上,我尽力引导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语言

我要求学生“没有听到过的不说”,要说的内容必须是以前学过的或是课外阅读到的,要求他们使用纯正的英语语言和英语思维,而不是将自己的中国话翻译成英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心中要有层次,对能力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设定不同的目标,让尖子生冒尖、中等生跟上、差生有积极性,尽力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上课时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坐在一起能互相启发,不断开阔思路,更上一个台阶;而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互相之间也可以以他们的水平进行交流。在展示的时候我会给每个学生机会。例如,要求学生小组发言时,我的习惯是第一组同学发言的要求最低,因此能力差的学生就会积极发言;而第二组要在前组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时往往发言的是中等学生。如此类推,最后一组学生必定是最好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差的学生也不至于因为说不出而尴尬。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 篇4

一、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

语感 (Speech feeling) 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觉, 是系统综合的语言感知力, 是直接、敏锐的语言领悟力。而英语语感是语言的发展开始走向成熟期的一种心理现象, 是对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语气等综合运用所自然产生的激活效应, 是对语言熟练掌握而自然生成的、不假思考的语言敏悟性。语感是一种十分抽象的东西, 只有当你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之后, 你才能产生语感, 你才知道哪个词该重读, 哪个词该轻读, 哪几个词为一个意群。语感的产生是英语思维方式的开始。西方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乔姆斯基 (Chomsky) 认为语感是语言学习的核心, 语感越强就越能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语言。通过大量的语言信息的刺激就可以逐步获得语感。语感的培养途径就要是通地多听、多读、多看、多背, 由于外国人说话于听人说英语不同, 在发音、重音上有很大的区别, 多听英美人的原声对话, 多听原语资料, 如一些英语的天气预报、电视广播、广告等等, 因为真实语言环境里面的英语语速正常, 是有明显的口语发音特征, 如连续、弱读、缩略等, 而且社会交际中的语言常常是自然而然地抑扬顿挫, 富有情感, 通过听口语化的语言材料可以使自己沉浸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大量的听力训练及跟读、跟唱模仿可以缩短自身的语言与所听到的地道英语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讲出自然、流畅的英语。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商务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加强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学生只有从内心里想学习, 才能更主动的进行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学生兴趣的高低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激发学生英语思考的能力, 同时, 要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肯定,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采用一些多媒体教学, 通过一些现代化手段教学, 丰富英语教学, 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 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培养语言思维的能力。电影可以使学生开拓眼界, 增长见识, 同时也使他们了解到了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这些都有助于语言学习者增强语言学习的文化积淀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有的经典电影中的台词一夜间就成为了学生中的时尚。通过一些原声经典影片的欣赏, 来培养学习兴趣, 如《阿甘正传》 (Forest Gump) 中那句“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一时间在校园各处流行。

三、培养学生东西方文化知识

东西方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各自的文化领域里都有自己的特点, 这就造成了东西方语言文化的不同, 由于东西方语言文化在表达上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学生大多数建立起了一些中国式的英语思维, 而不是按照西方的语言思维,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 势必会产生歧义, 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 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因此,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区别, 在实际语言应用中, 按照西方的思维观点, 而不是中国式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坚持英语为主, 汉语为辅的教学原则, 达到一定程度后, 完全采用全英教学,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对汉语的依赖, 主动的进行英语思维培养。

小结

语感的培养是非常复杂的, 语感是一种很难表述, 却又真实存的语言感觉, 教师不能轻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学生只有建立了很好的语感, 才能更加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于中西方语言表达有很大的差异, 对事物的理解也不相同, 培养中国学生的英语语感是非常难的, 但也不是不可以实现的, 只要老师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定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使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好的从事自己的工作。

摘要:英语思维能力的建立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商务英语活动中很好的完成工作,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 希望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商务英语,思维,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丛波:《英语思维方式在双语教学中的影响》,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03) 。

[2]叶新春:《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成才之路》, 2009, (19) 。

[3]叶定国:《论用英语思维的层面》,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02) 。

[4]张海燕、周晔:《对“用英语思维”的再思考》, 《考试周刊》, 2009, (04) 。

小学生英语思维培养 篇5

摘 要:本文笔者从课堂案例出发,从学生的思维能力意识、培养策略与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分析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参与,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层次的提高与思维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思维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D-0064-01

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但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学生的理解思维绝大多数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广度与深度,缺乏真实表达。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以自己与同行的课堂为样本,从三个维度即学生的思维能力意识、培养策略与教学模式观察后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意识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绝大多数教师只关注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设定,很少有教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因为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不大。如果细致品味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教师设计的某些活动具有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但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因此很难将这一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

(二)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比常态课而言,优质课评比时教师会尝试在教学设计中增加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但是他们所选的方法比较单一,得到的结果并不是预想的。例如,在教学《Hobbies》这一主题时,目标语言是有关兴趣的六个动词。教师在呈现并操练目标语言之后,设计了知识迁移的活动,意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中拓宽思路、实现知识的迁移。但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之前,教师为学生设定了框架,给出了固定句型。这样的活动设计因教师给出的固定句型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虽然是对话操练,但实质上只能在今天所学的目标语言中进行练习。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重复呈现,缺乏深度与广度。

(三)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设计活动时侧重于语言知识的重复性模仿与操练,但是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思维发散的活动少之又少。从笔者观察的课例来看,绝大多数课堂依然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操练,学生参与课堂,进行思考的机会并不多。课堂上学生依旧围绕着目标语言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集体跟读的时间比较充裕,个体发挥的时间受到限制。例如,在进行语篇教学时,教师在学生还没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就让学生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上词汇句型课时,教师呈现目标词汇、句型之后,就让学生反复操练;虽然优质课评比时,教师注重了活动的层次性,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句型的简单重复操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了阻碍。

二、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教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增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又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血液。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语言学习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提升语言学习效率。

(二)关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细节

在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虽然提及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但没有给出明确的目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不仅要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还要认真分析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课堂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思维以及不同年级段的关注重点。

(三)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

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语言素材,深入研究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与方法。例如,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点训练他们的理解、分析与概括能力。在文本拓展环节,可采用续写或创编故事的形式发展学生的想象与推理的思维能力。在上词汇课时,应从整体语言的角度出发,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习得语言、运用语言,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提升他们的联想、理解与分析能力。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任务,需要教师用心设计、用情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思维层次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生英语思维培养 篇6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29-0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可见,高中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开拓思维方式, 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一定要在实现“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维课程目标的过程中,结合阅读教学,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和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的能力。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都必须以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基础。高考阅读理解的大部分题目都属于这一类型。

【案例】We walked in so quietly that the nurse at the desk didn’t even lift her eyes from the book. Mum pointed at a big chair by the door and I knew she wanted me to sit down. While I watched mouth open in surprise, Mum took off her hat and coat and gave them to me to hold. She walked quietly to the small room by the lift and took out a wet mop. She pushed the mop past the desk and as the nurse looked up, Mum nodded and said, “Very dirty floors.” “Yes, I’m glad they’ve finally decided to clean them,” the nurse answered. She looked at Mum strangely and said, “But aren’t you working late?” Mum just pushed harder, each swipe(拖一下)of the mop taking her farther and farther down the hall. I watched until she was out of sight and the nurse had turned back to writing in the big book. After a long time Mum came back. Her eyes were shining. She quickly put the mop back and took my hand. As we turned to go out of the door, Mum bowed politely to the nurse and said, “Thank you.”Outside, Mum told me, “Dagmar is fine. No fever.”“You saw her, Mum?”“Of course. I told her about the hospital rules, and she will not expect us until tomorrow. Dad will stop worrying as well. It’s a fine hospital. But such floors! A mop is no good. You need a brush.”

1. When she took a mop from the small room what Mum really wanted to do was ______.

A. to clean the floor B. to please the nurse

C. to see a patient D. to surprise the story-teller

2. After reading the story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hospital?

A. It is a children’s hospital.

B. It has strict rules about visiting hours.

C. The conditions there aren’t very good.

D. The nurses and doctors there don’t work hard.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best describes Mum?

A. strange B. warm-hearted C. clever D. hard-working

可以這样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和判断。

第1题可运用文段所叙述或描绘的事件背景提供的信息运用排除法进行推理判断。D选项与文段的信息无关,首先可排除。在其它三个具有一定干扰性的选项中,考虑到事件的背景是医院,凭常识,人们去医院不外乎是上班、就诊、探视病人。显然,根据文意,带着作者去不可能是上班和就诊,结合文段末尾的对话,初步判断应该选C项。接着要验证自己的判断:Mum拿拖把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作为假扮清洁工的道具,因为最后说到地板太脏,拖把不行,要刷子;而轻轻地走过去显然是为了不要被护士发现,而不是为了“取悦”护士,所以A、B两项都不符合文意。

nlc202309020134

第2题可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或常识进行推理判断。由于文段中没有相关信息支持A选项,因此,可以排除;C、D两选项与文段最后Mum说的“It’s a fine hospital”有矛盾,因此,也可排除,所以初步判断选B项。验证B项要推理一下:文段第一句提到“We walked in so quietly…”根据常识,人们“轻轻地走”的原因无非为了保持安静或避免被发现。联系到Mum是冒充清洁工进入病房的,探视“Dagmar”时又提起“hospital rules”,故可断定是为了避免被护士发现,进而可推断出怕被护士发现的原因是因为医院对探视病人的时间有严格规定,所以选B项是正确的。

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分析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如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分析,理解词语的本义以及在课文中的语境;分析作者写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这个词语、这句话对内容起了什么作用;分析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是如何支撑观点;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和作者情感等。分析过程也是推理、判断的过程。例如,上文的第3题实际上是要读者判断Mum的品质。A、B两项与文段提供的信息没任何联系,可排除。文段中描绘Mum拖地这一细节,似乎可用 warm-hearted 这个词,但只要理解文段主要叙述的是Mum是如何在规定探望病人的时间之外进入病房探望Dagmar这一话题,拖地只是一种伪装,就能得出结论:只有用 clever 这个词描绘Mum才最合适。

三、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归纳和概括是培养中学生阅读和思维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能力。中学生每天接触到大量的书本知识和其它大量的语言材料。只有把这大量的语言材料,加以消化、概括才能收到有效阅读的效果。要在阅读中进行准确归纳概括,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①全面性,全面注意材料的各部分内容,弄清内容间的联系与区别,概括出来的内容要包涵和覆盖全部意思。②客观性,认真阅读文本,看懂内容,抓住重点,理清头绪,客观准确地理解原材料的内容。③本质性,透过现象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特征、写作手法多作归纳,且限定字数进行概括训练。

四、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

提倡学生探究性阅读,敢于质疑和批判。学英语其实有三个層面:一是语言层面;二是文化层面;三是思维模式层面。而一直以来,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都只是停留在语言层面,而很少涉及思维层面,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这方面往往被忽略了。教师只注重所教授的知识是否被学生吸收了,所讲的单词学生是否记住了,而并不十分关心所教知识是否准确,是否在运用中具有实际价值。而学生,就只是根据老师的讲课安排按部就班地学习,上课做笔记,下课背笔记和课本,从不过问这些知识是否可能有谬误,思考一下这个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有利于自己掌握这门知识,反思一下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及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若换一种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对作品选段进行分角色朗读,而后对人物作品进行讨论分析,再选派代表在全班阐述所得结论,这样不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而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激发思想的火花,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质疑,对认可的观点进行进一步拓展,从而达到对问题更全面深入地理解。

五、倡导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不能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而要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有效训练,教师要创设问题驱动的教学情景、点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大胆发表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发现、探索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广阔性、变通性品质得到有效地训练,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如人教版高二《Uint8 Inventions》是一个以发明为中心话题的单元,具体涉及“科学技术发展”、“人的思维”、“思维的品质”、“对发明的新认识”等,其中阅读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难点在于要让学生理解及掌握不同的思维模式,课文内容枯燥,语言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可设计一个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框外思维(Think outside the box)::刚看到该标题时,很多同学都感觉有点不知所云,觉得它太抽象了,很难理解。教师先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框外思维”的含义——Try new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然后设计了六个脑筋急转弯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游戏结束后,很多学生都感叹道:原来就这么回事啊!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创造脑筋急转弯的题目,邀请个别同学到讲台前让其他同学猜。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既享受了学习的乐趣,又学得了知识,训练了创造性思维。

六、引导学生形象性思维

仍以人教版高二《Uint8 Inventions》为例,其中有使学生掌握联想的含义并加以运用的内容。通过让学生知道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新生事物的发明是建立在原有事物之上,是联想与想象的结果来达到教学目的。首先,呈现图片,让学生就不同图片中的不同的事物进行组合:电视+普通电话机=?很多同学都知道是可视电话。那么,自行车+电动机=?(电瓶车)。在教师的启发下,要求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找出相似的例子来。有同学就想到:电热毯是毯子和电线的结合;消防车是汽车加梯子和水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体验了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享受了英语学习的快乐,达到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激发学生形象思维意识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既是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标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理念的体现。

小学生英语思维培养 篇7

思维品质, 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 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思维品质的高低决定我们学习一门知识、做一件事情的效率。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是我们学好英语的前提。所谓的英语思维品质与我们看事物的角度有关, 即我们在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时候要适时地转换看问题的角度。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注意到了两种不同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 并通过科学训练强化这种转换意识, 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并非高不可攀, 多数人可以做得到。[1]

英语思维模式主要体现在单词的词义和用法、句法以及语法现象上。这些特定的单词、句法以及语法现象蕴含着英语思维模式。如果在英语学习中, 通过注意这些与汉语表达不同的思维模式来建构英语思维模式, 并使这种思维模式内化成一种科学的学习机制, 指导我们用英语准确地表达思想, 那么英语学习的有效性会大为提高。

二、培养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模式的建立可以使英语表达更准确、更地道。所谓的“中式英语”其实是中式思维的产物, 是由于没有掌握英语那些特定的单词的词义和用法、句法和句义以及语法现象所导致的结果。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在掌握少量的词汇、句法和语法的情况下就能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这一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尤其具有现实意义。英语思维模式具体体现在一词多义现象非常多, 一些口语化的具体词汇和比较正式的抽象词汇之间也存在着可以替代的互换关系。因此, 如果掌握了这些思维模式, 也就意味着在这些不同的词汇和词义之间架起了一条可以自由来去的语言桥梁, 并意味着学习英语进入了低耗高效、事半功倍的快车道。

三、制约高中生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按理说, 高中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 他们应该具备了较好的英语思维品质。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许多高中学生, 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方面仍存在严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方面的原因

笔者是一名中学英语教研员, 经常深入学校听课。通过与英语教师接触发现, 尽管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能够用英语组织教学, 他们都能够尽力做到“Speak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speak Chinese whenever necessary”。然而, 除了少数口语特别优秀的教师之外, 多数教师的英语口语仍停留在“Chinglish”的层面上, 这一现象在农村中学显得更为普遍。对此有的教师还振振有辞地说“在英语课堂上说Chinglish总比满堂课说汉语要好”。殊不知, 学生长期在“Chinglish”的“熏陶”之下, 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可想而知, 正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2. 客观方面的原因

原汁原味、短小精悍的英语文章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思维品质的最佳材料 (如New Concept English) 。高中英语教材尽管有不少优点, 但是充其量只是一套起“扫盲”作用的英语教科书。无论是什么版本的教材, 里面所选编的文章大多数为改写过、长而枯燥乏味的文章, 几乎没有原汁原味、语言地道、文笔隽永、异国文化浓郁、思想深刻、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文章, 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英语教材的“硬伤”。而这一“硬伤”严重地制约了高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也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起了负面作用。尽管高考英语设有“书面表达”题,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多年的英语高考没有英语口试 (英语口试仅仅局限在报考外语专业和涉外专业的考生) 。由于高考是根重要的“指挥棒”, 对高中英语教学有导向作用, 高考不考口试, 教师和学生就不可能足够重视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品质的训练。据报道, 前段时间, 某个好几年前就进入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教育大省宣布从2014年起, 所有的考生都不需要考英语听力, 理由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高考备考负担和压力。这一决定一定会令不少人欢呼雀跃, 也定会令一些外语教育的有识之士大摇其头, 扼腕叹息。高考英语的赋分和语文、数学的分值一样, 可见英语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但是这门语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只有听力测试, 没有口试, 或者像某些自主命题的省那样, 堂而皇之地声称“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备考负担”干脆把听力考试取消, 这种走回头路的行为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语言的功能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载体、认知 (思维) 的工具;外语教育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 (听说读写) 、培养能力 (知识+技能) 和培养素质 (学文化、启心智、爱生命) 。听、说、读、写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重要渠道。如果我们的期中、期末考试, 甚至连我们的“国考” (高考) 都没有了听力和口语测试, 平时的听力和口语训练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我们仅仅通过“读写”这两项手段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的训练手段未免显得过于单一。

3. 主观方面的原因

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这个问题上是存在主观方面的原因的。我们常听到不少师生抱怨缺少“语言环境”, 其实说的是一个语言“体验性”的问题。所谓的“有语言环境”是指给学习者自己要学习的语言找到一个体验的机会。但是在没有环境的条件下,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主观努力, 人为地创造一些体验的场景, 包括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那么我们依然可以取得同“有环境”条件下的英语学习一样好的效果, 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有些年轻人有出国的机会, 在一个English-speaking Country待了几年, 但是回国后他们的口笔头表达能力并没有多大改观。可见通过创造“语言环境”培养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 建构科学的英语思维模式关键在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四、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的途径

1. 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

英语学科的特点突出体现在它的工具性和实践性上。鉴于这个特点, 英语教师的语言素质高低十分关键, 因为教师的语言素质对学生起着具体可见的示范作用。教师要在语言学习方面率先垂范, 平时多看原汁原味的各种读物。例如, “网易公开课”就是英语教师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很好渠道。“网易公开课”汇集了世界著名大学顶级教授各个专题的讲座, 博大精深, 既能提高教师的英语思维品质, 又能开拓眼界。

2. 明确汉语与英语的思维差别

尽管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 但是由于他们日常交流思想使用的是母语, 使英语学习或多或少受到了母语的干扰。在表达英语时受到的母语影响被语言学家称之为“石化现象 (Fossilization) ”。学习外语时用母语思考并逐字翻译,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 虽然这种现象很正常且合理, 但是它会让我们说的英语听起来不地道, 甚至别扭。例如, “我很怕蚊子”是汉语常见的说法, 在英语中afraid是指真正的惧怕, 所以不能说“I am afraid of mosquitoes”, 那会让人误以为有只200磅的蚊子要攻击你!这句话只要写成“I hate mosquitoes”或“I find mosquitoes annoying”就可以了。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建构有效的英语思维模式, 教师有必要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明确汉语、英语在表达思想时在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别。概括说来, 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中文比较直观, 英语则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本质的东西。

例如, Have you been educated? (你念过书没有?)

同样的意思也可以用英语表达为Have you gone to school?但是不管用哪一种方式来表达, 在文字上都比中文更加贴近“受教育”这一本质, 而中文的“读书”显得表象化、直观。

又如, Help me up.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weight. (扶我一把, 看我还能不能站起来。)

这句话的情境是说话者的脚扭伤了, 需要别人帮忙搀扶起来。汉语的“站”很直观, 不管你是不是因为扭伤想站起来, 还是坐久了想站起来, 都是“站”。但是在英语中则明确表达了说话人是想验证自己的伤势, 脚能否支撑身体的重量, 和一般的“站起来 (stand up) ”是不同的, 所以用“bear weight (承受重量) ”, 意思更加明确, 符合本质。

(2) 汉语主观性强, 英语客观性强。汉语的主观性体现在人与人时会加进去一些个人的判断, 而英语对话中一般只会谈个人的感受。例如, 我们对别人的感谢的回应是“别客气”, 潜台词就是这事是我应该做的, 你的感谢是一种客套。而英文则说“You’re welcome!”或“My pleasure.”, 只谈自己的感受或意愿。

(3) 在句子的表述顺序上, 汉语倾向于从整体出发叙述问题, 先整体, 后局部, 先次要, 后主要;英语则倾向于从局部出发叙述问题, 先局部, 后整体, 先主要, 后次要。

例如, I was invited to attend Tom’s birthday party last Saturday. (上周六, 我被邀请参加汤姆的生日聚会。)

(4)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 汉语则相对松散。英语除了祈使句之外, 一般情况下句子中的主语、谓语等主干成分是不可缺少的, 而且各个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通过一些连接词交代清楚。而汉语则没有这么严谨, 经常会出现成分缺失的情况, 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一定非得做出交代, 只要意思上能被理解就可以。

例如, You have to resort to the violence? (非打不可?)

One minute he’s all over me, and the next he’s pushing me away. (刚刚还甜言蜜语, 一会儿就对我置之不理了。)

以上两个例句的汉语都没有主语, 第二个例句的英语用了并列连词“and”, 句子结构显得完整, 逻辑严密。

3. 鼓励学生建立词汇网络, 为提高英语思维品质提供语料支撑

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 我们所习得的词汇在大脑中并不是孤立的, 其相互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的主要特征是发散型的网络结构, 所以称为“词汇网络”。一个人的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的好坏与他的“词汇网络”是否发达密切相关。例如给学生一个词“earthquake (地震) ”, 让他们写出联想到的单词, 他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frightening、scream、escape、wound、blood、death、rescue、ambulance、hospital、food这些单词。这些词汇有以下特点: (1) 都是由“earthquake”这个词激发出来的, 一个词可以激发出无数与之相关的词; (2) 词与词之间在词义上互相关联, 有的密切, 有的疏远; (3) 这些词有名词, 也有动词、形容词、副词, 有的是描述人, 有的是说东西, 有的是叙述行为。

有的学生把自己英语表达能力较弱归因为自己的词汇量不大。这话虽然有一定道理, 但是理由却站不住脚。有的人词汇量虽然不小, 但是表达能力却很弱, 其中的原因是他所掌握的词汇基本上是“死”的词汇, 词与词之间没有形成支撑英语思维品质的强劲和灵动的“词汇网络”。在进行词汇学习时, 不但要学习单个的词汇, 也要充分利用词汇之间的激发作用, 通过发散性思维, 有意识地扩大词汇关联的范围, 提高词汇之间的关联强度, 从而缩短词汇激发的时间, 提高词汇提取的速度, 有意识地在词汇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对词汇进行深加工。

4. 增强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英语语言学习过程就是了解和学习他国文化的过程。课程标准要求英语学习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进而做到能够尊重他国文化, 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思维品质培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换句话来说, 没有跨文化意识的人是不具备良好英语思维品质的。实践证明, 如果教师引导得力, 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的兴趣会转化为语言学习的持久动力,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和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

5. 创设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的“语言环境”

语言心理学家研究证明, 我们都有一个不愿意走出来的“舒适区 (Comfort zone) ”。但是, 如果我们越是愿意脱离这样的区域, 我们就越容易成功。[2]在英语学习中, 脱离不了“舒适区”, 语言的环境难以建立。对于有些中国人而言, 大声说英语, 尤其是与其他中国人用英语交谈, 会破坏他们的“舒适区”。然而那些英语口语优秀的学生却很有毅力, 他们在课堂上经常把握住各种说英语的机会, 有时甚至对自己、对同学很“苛刻”, 拒绝说母语, 强迫自己脱离说母语的“舒适区”。刚开始他们自己也会感到不舒服、不自在, 但是随着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日渐提高, 随着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的改善, 他们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 终于能够在英语学习的国度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王乐平.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英语辩论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8

近年来, 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他们认为, 在当今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 忽视了对学生专业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致使英语专业学生语言思维和创新等能力欠佳。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英语辩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在语言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有的研究者提出, 从个体成长历程看, 一旦个体开始学习语言, 语言和思维就密不可分。[1]有的研究者认为, 语言与思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统一体,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思维是语言表达的内容, 语言水平同思维发展密不可分, 语言水平是提高思维水平的必要条件, 思维发展又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2]思维和语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在语言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均衡思维发展。

三、通过英语辩论,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辩论是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辩驳等思维能力。英语演讲和辩论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和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可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批判性倾听能力等。[3]英语专业教学或课程设置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 还需要考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

笔者所在学院近两年新开设的《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可以弥补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欠佳这一不足, 因为该课程不是以培养演讲家、辩论家为目的, 而是以演讲和辩论为手段, 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着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尤其是逻辑、辩证、创造性思维及应变能力。

(一) 实施过程

1.培养学生的逻辑、辩证思维能力

英语辩论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生对于辩论进行准备;另一方面是学生即兴进行辩论。学生在准备英语辩论时, 需撰写辩论陈述部分的辩论稿, 提供充分的例证、数据、案例和实验结果等, 并对辩论另一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和质疑进行预测。即兴辩论考验学生的快速思维和应变能力, 通过对对方观点提出质疑并反驳, 同时修复自己观点的漏洞, 重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无论在辩论的准备阶段还是辩论过程中, 都应该充分发挥逻辑、辩论思维能力。例如, 在辩论准备阶段, 本学院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写提纲或构建地图等方式理清思路, 思考本方辩论的角度, 确立论点, 并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论证一个辩题, 推测对方将会针对自己的观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等。在辩论过程中, 教师要求辩手的陈词部分论点清晰、证据充分、表述具有逻辑性;在反驳部分, 提出的问题应简短有力、逻辑性强, 具挑战性和威胁力, 让对手无法反驳;在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时应该反应迅速, 逻辑性强并具有辩证性, 让对手心服口服。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英语辩论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有效地组织语言, 缜密地组织观点, 并能够有效地反驳对方的观点。因此, 学生在进行英语辩论训练时就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说服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思辨能力、辩证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 在辩论“我们应该禁止使用一次性产品”时, 正方将辩题定位为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 并提出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很多弊端, 如资源浪费, 由于生产一次性筷子时要用多种药水处理, 对人体有害, 并且循环使用时再度污染环境等。而反方没有回避它的诸多弊端, 反而通过逆向思维进行反驳。反方提出的观点是, 一次性筷子使用的木材来源并非砍伐森林, 而是专门种植的生长期两年就可砍伐的速成性灌木, 所以并不造成资源浪费;此外筷子回收使用, 并不是继续用来生产筷子, 而是用于生产纸张、地板等木材, 不仅不浪费资源, 反而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有益于节能。从这个意义上说, 创造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在辩论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通过辩论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 是他们综合能力的体现之一, 不可忽视, 英语专业学生也不例外。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质疑。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辩论中, 学会对对方提出的任何观点进行提问、质疑, 不轻易地接受任何观点, 并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例如, 在一次主题为“信息科技时代仍需读书破万卷”的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中, 正方提出:兰州大学某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 目前大学生的阅读水平让人担忧, 反方就追问该教授提供的是哪一年的数据, 而正方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反方趁机反驳正方说他们连治学严谨都没做到, 还谈什么读书破万卷。这一真实的例子就说明在辩论过程中, 辩论者提供的每一个证据、数据或案例都应真实, 应有源可考, 同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质疑能力的培养, 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治学应严谨, 促使他们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当中, 学会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二) 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笔者在辩论教学过程中发现几个问题:在辩论陈述阶段常有学生背稿的现象, 他们对论点不够熟悉;在即兴辩论阶段, 很多学生反应较慢, 不能够快速地组织观点;在辩论中反驳阶段, 学生的针对性不强, 不能抓住对方的症结予以反驳。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外增加阅读量, 坚持收听英语新闻, 收看电视节目, 关注时事和热点话题并对其进行点评, 紧跟时事发展进程, 保持知识信息的及时更新;鼓励他们做读书和听力笔记, 写学习日志, 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同时, 笔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为英语辩论进行准备, 包括积累相关知识、搜索和整理辩论素材、组织观点等。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思辨能力、独立思考和反思能力, 促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辩论阶段

辩论阶段包括有准备的辩论和即兴辩论两种。在有准备辩论的陈词部分, 学生如果单纯地依靠记忆去背稿子, 就会阻碍他们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发挥。因此, 教师应在此阶段鼓励学生多提一些反驳问题, 要求他们清晰地掌握自己要表达的论点并根据几个关键词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此外,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即兴辩论和自由辩论。即兴辩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应变能力, 同时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让他们准备一分钟, 然后进行一个3分钟的陈词, 陈述过程中应允许他们进行质疑和反驳。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 以及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四、结语

在辩论的准备阶段, 教师应鼓励学生查找大量资料, 筛选、分析和综合各类不同资料并进行有效的评估, 迅速地对对方的论点做出判断并有力地反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技能, 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也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质疑能力, 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辩论阶段,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设计辩题, 各自发表不同的观点, 通过讨论在本组之内达成共识, 形成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观点, 并就此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合作学习,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

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能停留在纸上或嘴上, 关键是要设计出各种有利于思维训练的活动, 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并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4]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 笔者建议更多的院校能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演讲、辩论课程或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设计一些演讲辩论活动;更多的英语教师积极地参与并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 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智贤, 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文秋芳, 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 2006, (5) .

[3]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外语界, 2000, (2) .

小学生英语思维培养 篇9

在小学及中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却很难表达出地道的英语。不管是在英语口语表达还是在英语写作中, 中国学生往往使用大量“中式英语”, 看似没有语法错误, 但却很难让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明白其所表达的意思。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问题, 在于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至于学生往往运用汉语思维模式来组织英语语言或者在用英语表达观点时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 受到思维的影响和支配。思维方式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因此学习英语这种第二语言, 十分有必要去了解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并找到一些训练技巧或者途径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另外一方面,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弱, 尤其英语学科对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都很困难。另外, 高职院校英语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学科定位与传统的英语语言专业不同。高职高专外语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学方法单一, 偏重讲解,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依旧广泛使用。许多高职院校往往被删减、忽视文学、文化课程, 或者在专业建设上甚至照搬照抄、压缩本科教育的模式, 根本不会因材施教。英语专业的实际锻炼需要院校积极创造机会, 创建学校与企业或者行业协会的对接平台。如何使学生减少汉语思维对英语语言表达的影响及训练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学习就成了提高学生英语技能学习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从英汉思维的差异性入手, 提出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途径。

二、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性

英语和汉语思维模式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而英语是形合型语言。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与自然的统一, 通常从人的角度来观察周围客观世界。所以汉语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 口语和书面语一般缺乏逻辑, 是一种综合性语言。而西方文化注重科学文化, 英语最初就与自然科学联系, 结构严密, 逻辑性强, 是一种分析性语言。她兴奋, 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英语的正确表达应是:She is so excited that she cannot say anything。很多学生因为汉语思维的影响不使用因果关联词so…… that……而造出如下的句子:She is excited。She cannot say anything。2、汉语是金字塔形语言, 而英语是倒金字塔语言。汉语讲究层层递进, 先说次要的再说重要的, 先渲染叙述的主题, 之后才画龙点睛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而英语则开门见山, 先突出重点, 再说渲染铺垫的次要内容。举例如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他在教室门口遇到了仰慕已久的老师。正确表达应为:He met the teacher he admired at the classroom in a sunny afternoon。而受汉语思维影响, 很多学生的表达则成了:In a sunny afternoon at the classroom he met the girl he liked。3、汉语是归纳性语言, 英语则是分析性语言。使用汉语表达时, 通常从整体到部分, 并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发展顺序。而使用英语表述时, 通常从部分到整体, 并没有按照事物的时间发展顺序。举例如下:我们收拾完东西再去洗澡。正确且地道的英语表达应为:We will take a shower after we do the housework。而受汉语思维的影响, 很多学生的表达却是:We will do the housework then take a shower。

三、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思维的途径

1、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

第一、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需要首先要创新教学理念, 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路, 把教学从语言层面提升到思维层面, 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实现课堂结构立体化。可采用超文本形式进行教案编写, 使用超链接将文字、图像、语音、动画等多种形式, 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把课文中的背景知识做出完整的展示。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举一反三的“练习题”果断摒弃“题海战术”。教师还可以融合具体的社会情境和对话,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并增加学生体验。开发和使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工具, 教师学会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工具来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扩展教学空间。教师应加以引导和创设, 实训基地、图书馆、食堂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锻炼英语表达的“教室”。不同的外部环境, 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第四、教学评价的立体化。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工作。立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创建“制作学习档案袋”、填写“学习日记的撰写”、“自我学习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阶段测试”等。

2、加强英语思维模式培养, 减少汉语负迁移影响

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 让学生在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习得英语语言并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们能够逐渐认识到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 并尝试使用英语思维来完成英语表达。当学生不自觉地受到汉语思维影响时, 教师应当及时指出并告诉他们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 让学生在不断地训练和反馈中培养英语语言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大量模仿原汁原味英语

教师可以训练学生进行大量的模仿练习。模仿材料应尽量选取一些有原汁原味的英语资料, 比如说电影片断、新闻采访或者名人演讲等。学生首先阅读或观看模仿材料, 认真体会英语思维模式对英语表达的影响, 然后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模仿进行评价, 纠正学生的错误表达。在这种模仿活动中, 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组并织语言。

4、扩大学生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语和英语思维模式的迥异。本土文化对中国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 而他们却对西方文化一知半解。只有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得领会英汉两种思维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英语教师多给学生们讲一些西方文化的知识例如讲一些西方宗教故事, 并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比较, 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杨眉.从英汉语言差异看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6 (01) .

小学生英语思维培养 篇10

很快, 使得很多此类的学生在还未毕业时就被很多知名企业下了订单。但是有很多知名企业在使用此类学生以后发觉, 还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 就是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不成正比。有很多专业技能很好的学生, 由于在工作中对于英语的使用能力局限, 导致很多工作不能很好的完成, 从而也失去很多的机遇。

针对这类情况, 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怎么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如果说怎样学好英语, 这样的问题太过于笼统。很多人认为:要学好一门非本族语言无非就是一个字“背”, 其实这是对英语学习很大的一个误区。不可否认, 死记硬背是一个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词汇量的方法, 但是对于真正用于实际工作还是要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 从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种语言的工具。

1 高职学生的英语现状

高职学生通过大专院校三年的学习, 能够掌握部分常用英语词汇, 基本能完成一定的口语会话。但是在口语发言和会话时, 缺乏逻辑思维、组织语言缺乏条理性。特别是在演讲与辩论时, 主题不突出, 观点不明确, 缺乏分析、思考、综合判断与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在口语中习惯进行简单的交谈, 很少深入话题, 平时不注意扩大知识面, 导致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

要想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除了有一定的词汇量作为支撑以外最主要的是用英语这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来组织语言, 而不是用自己的母语来想问题然后再进行翻译。

2 什么是英语语言思维

英语语言思维是指存在于英语这种语言现象内的潜规则, 它融会贯通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多种方面。

英美人在他们的思想中, 是将人与自然分隔开来的。他们认为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意识存在, 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制约。人, 通过认识自然, 了解自然, 适应自然, 最终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经有关学者研究得知, 英语自中世纪以来不断的进行发展和完善, 随着各种文化的融入、吸收、并进, 越来越完善, 可以被称为理性的语言和最具有逻辑性的语言之一。这就造就了英美人士的思维表达方式的特性:由因及果, 由小到大, 由整体到部分, 由概括到具体。所以, 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或表达的时候, 我们要试着用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来看待一个现象或进行观点的阐述。抛弃已经形成的母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刚开始可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克服母语的影响。

3 培养英语思维方法

3.1 模仿

模仿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手段之一。这种模仿是从听开始的, 经过大脑分析, 由各个器官的操练而完成的。

尤其是我们的高职学生, 在学习英语时, 英语作为非母语语系的第二外语, 学习起来更有一定的难度。

心理语言学家曾说过, 语言是从听觉开始的。当婴儿生下来学说话时, 完全是靠听, 接下来模仿父母的声音, 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案例可以说明, 一个自然人在出生后的语言环境就造就这个人掌握哪种母语。

同样, 对于我们高职学生来说, 已经错失了一个自然学习语言的天然环境, 如果要学好英语, 只有下大力气去模仿。

抓住一切说英语的机会和场合去模仿。模仿语音、语调, 模仿表情, 甚至是肢体语言。俗语说“practice make perfect”, (熟能生巧) , 就是这个意思。

有的人认为模仿很简单, 其实不然。养成那种好的模仿习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说好英语,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准说话人的发音, 找准每个音节的音调。特别是语音基础不是很好的高职学生, 克服害怕的心态去不断的模仿是能否提高的关键。

很多高职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 特别是刚开始学英语的初期, 由于各种原因, 没有掌握好正确的发音和英语基础音调。导致了最基本的音标、音节发的不准, 甚至发错。在这种情况下将错就错, 不断积累错误,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只有从头开始, 不断的模仿, 反复的操练, 克服先前已经形成的语音习惯, 不断的纠正, 强制性的改正。对于自身语音上的问题不要害怕, 能够正视自己的差距, 才能给自己提供改正的机会。

3.2 摆脱母语的影响

3.2.1 think in English, 而不是think in native language。

用英语思考的意思就是在用英语进行表达时, 没有母语思考的介入, 没有一个心中翻译的过程, 或者把母语思考的痕迹被压缩到很小程度, 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老外, 结合英语文化的知识, 理念, 自然的运用口语固定词语、句式进行表达。例如:我们要多用常用的交际口语, 记住常见的交际句子和短语。Such as:you are very appreciate.I don’t think so, that’s all.等等。把这些常见的句型使用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场景中。

Think in English, 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刚开始, 由于母语的影响, 我们在说英语时首先用中文先想一遍, 接下来在脑海中进行短暂的转译, 随着使用这种语言越来越频繁, 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有句话叫做熟能生巧, 培养英语思考就是依靠系统的大量的反复使用和实践练习。两种语言在头脑中的交换行为会随着对英语使用的熟练而慢慢减弱, 直至无法计量的程度, 这样就成功的进行了母语向外语的过渡。

3.2.2 加强英语表达的逻辑性

按照英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多种联系, 从性质、属性、层次、因果等各方面的关系, 对表达的形成和内容进行组织, 训练学生成套的表达和理解, 形成以英语为形式的思维定势, 相应的英语材料则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在大脑里出现。要想说一句话的时候, 想从英语的句子结构为出发点, 找准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主干的位置, 把其他的成份逐一的填入, 把句子进行完善, 这样的语言表达才会有一定的逻辑性, 避免杂乱无章, 句不成句。

3.2.3 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的影响

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一些鼓励策略, 营造融洽积极的课堂气氛, 并适当的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事先做好准备, 把要教授的知识按照知识点的形式把一些单词补充给学生, 鼓励学生对这些单词进行头脑风暴, 尽可能的进行扩充和联想。对于有创新性的想法给予一定的表扬, 使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感到有趣和有成就感,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

3.3 培养学生的语感

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没有语感, 究竟什么是语感呢?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对某种语言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是个很抽象的意思, 其实就是对语言的语法、语气、语调的综合运用。要想形成对一种语言的语感, 没有大量的阅读是做不到的。它需要庞大的词汇量、专业的术语、人文地理知识、社会宗教知识等等各个方面的融会贯通。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大量的阅读, 精读或者泛读都是可取的。

3.3.1 多听

多听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英语讲述、录音、听力材料。真实语言环境中是有明显的口语发音特征。连读、弱读、缩略等。练习英语听力的最好途径就是听英美电影中的人物对话, 这些对话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通过听和大声的模仿朗读这些材料, 英美的思维表达方式随着时间推移就慢慢地投射在英语学习者的头脑中。当要说或写英语时, 学习者就可以模仿这些句式或思维表达方式进行有关的构思或表达。比如一些著名的篇章:I have a dream, 或者是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的演讲稿等等。

3.3.2 多看

多看英美人写的文章, 在阅读的时候, 有时候发现那些单词都认识, 就是理解不了这个句子的意思。对于一些词, 你只理解其中的一个解释, 不知它在句中的其他意思, 一个词在不同行业中有不同意思。纵观牛津或是朗文字典里的翻译和解释, 会发现我们最常用的只不过是字典里的前二个或三个意思, 还有很多种意思都是被读者忽略的。科普和政论性文章就是英语的特殊型式, 这些英语原文材料才是训练和培养英语思维表达习惯的最好材料。

3.3.3 多背诵

对于学习非母语以外语言的学生来说, 背诵是最佳捷径。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很多的单词, 句型和固定搭配。背诵也是加深记忆的一把钥匙, 但在这里所强调的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 背诵也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如果要背诵一些短文, 可以先了解文章的中文意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如果要背诵一些诗歌, 可以把那些很押韵的单词连接成歌曲;

如果是对于那些很深奥的专业术语的背诵, 可以联想记忆, 联想一些与其相关的情景或是其他单词。总之, 背诵要使得其法, 才能事半功倍。 (下转第49页) (上接第46页)

3.3.4 了解文化背景

要想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为此我们可以把这项任务从多了解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方面着手。我们都知道,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反映, 而文化又是形成和发展语言的良好环境。不同的文化才能造就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比如:英美人习惯赞美人, 经常说“You look so beautiful”, 但是在中国这种赞美只能用于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之间。学生们只有了解这些知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和认识英美国家人士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和中国人的不同, 才能在学习另一个国家的语言时潜意识地学习和接受别国的思维表达方式。

4 结束语

一种语言文化的产生必然体现一种特定的思维意识, 我们只要对这种语言文化背后的思维意识有了一定的理解才能很好的去运用这样的表达工具。虽然现在学习英语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所重视的一种基本行为, 但是只有从语言其本质出发, 才能真正的去掌握这种语言。

参考文献

[1]张永席, 刘亚飞.浅析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9 (19) :13.

[2]刘锋会.思维方式与英语听力水平[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8 (4) :32

[3]徐秋云.英语思维方式训练漫议[J].安徽教育, 2004 (12) :29

小学生英语思维培养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话题教学;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3-0052-03

在初中英语话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学习。那么,如何利用初中英语“话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提高教师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话题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相关话题的引入者、话题深化和升级的推动者、学生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者以及学生精彩表现的欣赏者。教师只有科学合理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充分发挥相应角色的作用。

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问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学习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防止被学生“问倒”。教师还必须能够根据每单元的相关文本资料整合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话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话题的准备和讨论中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具备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的能力。师生之间需要彼此沟通,在小组互助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与学生“打成一片”。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常伴随着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的推动下,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抓词汇构建,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个问题,想到的答案越多,思维的流畅性就越高。

在“话题教学”的过程中,词汇构建工作完成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教师不能忽视词汇构建工作,这是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新授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相关语言知识的总结、梳理和训练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对各项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非常熟悉之后才能达到联想丰富、运用自如的境界。只有这样,学生在语言知识的具体运用时才能呼之即出、左右逢源,思维流畅。如人教版教材中Introduction这一话题就涵盖了七年级上下册共15个单元、八年级上下册共8个单元及九年级全一册4个单元的内容。学生需要构建的话题参考词包括people around you, name, age (numbers), address (places), jobs, interests and hobbies, personalities, looks, dreams 及能够支撑本话题的多组话题参考句等。

英语词汇丰富多彩,有一词多意、同音异形、同义异形、派生词、合成词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特点在词汇构建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play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play cards打牌, play chess下棋, play football踢足球, play badminton打羽毛球, play the piano弹钢琴, play the drums敲鼓, play the violin拉小提琴,play games做游戏等等。同一个句子在英语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我们昨天玩得很愉快,我们分别总结出I had a good time yesterday. / I had a great time yesterday. / I had a nice time yesterday. / I had a wonderful time yesterday. / I enjoyed myself yesterday. / I had great fun yesterday .等句型。日积月累,学生对谈论话题所需的参考词和参考句自然而然就会非常熟悉,就可以用英语自如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及观点,思维的流畅性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能想出不同类型的答案。

在“话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互助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掌握变异规律,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使学生掌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系统。学习语言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交际,针对同一交际目的,不同的学生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这样就为培养学生的变通性提供了空间。在“话题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用变化、发展和创造的眼光去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通过组内或组间进行的举一反三、一句多译、一句多型、一词多义等活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这样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使新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内化,逐步扩展知识网络。这种知识网络给思维的变通性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并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做事情,真正把语言知识转化为使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这一单元中,有关服务员接待顾客时的用语,学生总结出了Can I help you? / May I help you? /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 What can I do for you? / May I take your order? / May I have your order? Can I take your order? / Can I have your order? 等句型,为在真实的语境中自由灵活地使用英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提高本组的得分,小组内每个成员都积极准备,有的查阅课本,有的问老师,还有的上网去搜。学生对同一个情境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所得、补充自己的不足,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扩大了词汇量。

四、课下延伸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发散思维的独特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的见解越新奇独特者,独创性越高。

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在“话题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完成课上任务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了开放性的作业。如看图作文、自编情景剧、续写故事、概括性复述等,将学生的语言学习任务延伸到课下。学生非常喜欢这项任务,这些任务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这些开放性学习任务时,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不断挖掘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信息,使原来所学的知识再现,进而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加以巩固提高,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在“话题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独特性。以人教版八年级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为例,本单元的话题为invitation,在课下自编情景剧时,学生根据各组情况设计各种情景来完成该项任务。有的通过打电话发出邀请,有的通过电子邮件发出邀请,有的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面对面发出邀请,有的通过到同学家做客发出邀请,有的通过偶遇发出邀请。每个组都有自己的创意,都能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组合不同的话题参考句来表达主题思想。

刍议中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2

所有语言习得理论都会谈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学习者所处的语言环境以及学习者开始学习语言的年龄。这两个因素与学习者语言发展有极大关系。关键期假说理论认为学生发展时期内有一段时间语言习得最顺利。根据生物学家Lenneberg的研究, 由于生物发展方面的原因, 关键期延续至青春期。Lenneberg提出, 过了青春期, 大脑缺乏适应能力语言学习会越来越难。他认为这是由于大脑的语言功能已经在大脑某一部位确立, 也就是说, 原因在于这一时期已经出现偏侧优势。

关键期假说阐明了输入的一个必备条件, 那便是要抓住输入的关键期。同样在输入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思维训练也必须要抓住关键期。有效的思维训练能够让习得者冲破所谓的过渡期而最终达到目标语阶段。建立和培养中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它必须融入到中学英语教育的环节中去, 从知识的输入到内化, 再从内化到知识的输入, 这里始终离不开英语思维方法的训练。

一、重视英语基础知识, 特别是文化意识的教学, 奠定英语思维基础

语言同思维密不可分, 思维是语言学习的真正动能和自然机制, 系统的知识性内容更能引发语言学习者真正的思维。学生只有沉浸在对系统的知识的会学、乐学中, 语言的学习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这样自然而然学到的英语, 才是有灵魂的英语、活生生的英语。因此要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 奠定英语思维基础。

英语思维能力包括文化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两个方面, 而在汉语环境中, 学生所获得的英语语言能力并不能自动转化为相应的英语交际能力, 他们往往会把本民族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套用到外语中, 形成中国式英语, 因此有必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广泛介绍西方文化知识, 课堂教学积极进行文化导入, 从文化理解和语言感知能力方面着手, 创造英语思维的支持性条件。

1. 从细微处着手, 在词汇学习中实现文化教育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正确理解词义是理解句子、语篇的基础。有很多词汇,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指称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 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比如″rose″在英语成语“under the rose”里象征保密与沉默, 而不是表面意义“玫瑰”。这反映的是一个古老的习惯:悬挂在会议桌上的玫瑰表示所有参会者都必须保密。所以词汇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表面意义, 更要领会深层次的隐含意义, 了解词汇所反映的地理、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渊源、民族心理等。

2. 从句式、篇章等着手, 分析对比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汉语是逻辑性很强的语言, 它的语序主要靠逻辑思维而定, 通常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按照由原因到结果, 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由条件到结果的次序有先有后, 有主有次地逐层叙述;而英语的语序比较灵活, 通常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然后再做解释。在表达多层逻辑思维时, 英语可借助形态变化、丰富的连接词语等语法手段, 根据句子意思和结构的需要灵活排列。例如:

一个小时完成这个任务是很容易的。

It's easy to finish the task in an hour.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中英语序、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句式、篇章结构的对比分析来表现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从而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

3. 加强课内外英语文化知识的传授

课堂上, 教师教授课本材料时注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比如:讲到″He's Shylock″时, 我们可以适当补充莎士比亚的著作“Merchant of Venice (威尼斯商人) ”, 一方面学生可以多了解一些英语文化, 另外, 也有利于理解这句话。由于课时有限, 课堂上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 把所有的英语文化知识一一介绍, 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扩充。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 包括英美概况、圣经故事、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及文艺作品等, 这既能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 又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提高文化素养。也可通过组织学生看英文动画片、电影或录像, 举办文化专题讲座等, 让学生在接受语言知识、提高英语思维能力的同时, 切身感受、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语言使用规则。

二、强化英语语言的输入, 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思维

没有语言的输入, 就谈不上语言的输出。语言输入是输出的前提, 在教学中两者应该并举。学习者所处的语言环境是他们习得语言的关键因素, 因此, 教师宜采用英语授课, 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创造英语气氛。抓住语言关键期, 采取浸入式英语学习方法, 引发学生真正的英语思维。

1. 教师采用英语授课, 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 多使用英语, 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 并沉浸在英语氛围中, 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 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一般运用以下一些方法: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 凡能以英语表达的, 如讲解、练习测试和安排、布置家庭作业以及奖励、评讲等, 都尽量使用英语、避免使用汉语;使用直观手段, 如实物、图片、教师的动作、表情等, 可以跳过母语, 直接把英语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步提高适当用英语解释英语, 教师尽量采用学过的语句, 开始说得慢些, 适当反复;课外设立“语言实践活动中心”, 提供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环境。

2. 鼓励学生创设模拟实景, 进行小组表演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中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在词汇学习中, 努力使单词与实物、概念建立直接联系, 而不经“心译”, 把单词的音、形、义联系起来, 使学生听到这个声音就能想起这个单词, 就能理解它的意思。在教授It's time to的句型时, 使用手表, 同时利用形体语言来演示to go to school, to go to bed, to have dinner等等。在教授文章材料时, 教师可以采用一组简笔图片, 甚至一组中心词来让学生想象文中情景, 让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活动。甚至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模拟实景, 使学生“心”临其境, 进入角色。比如, 在教学Stories from History (SEFC BookⅡL6) 一课时, 事先准备一些有关Pompeii (古城) 和Vesuvius Volcanic Eruption的图片, 上课时, 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 每组选出一个a tour guide, 教师发给guide一把魔术钥匙, 带领大家进入historical times, 使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仿佛身临其境, 沉浸在英语的思维环境当中。

综上所述, 英语教学研究者认为, 中学英语教学应该关注中学生的语言学习一般发展, 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英语教学。加强关于英语本族语国家的文化教育, 强化英语语言的输入, 建立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充分调动中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总之, 以英语思维的培养为目的, 既体现外语的人文特点, 又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外语教学的特点出发, 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语言学习环境等方面入手, 实现中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鉴明.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2]袁春艳.综合英语教学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

[3]Lenneberg, E.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New York:Wiley and Sons, 1967.

[4]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J.B.Pride and J.Holme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 1972.

上一篇:园区党建下一篇:产业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