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现金净流量

2024-08-08

经营现金净流量(通用12篇)

经营现金净流量 篇1

现金流量表, 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根据现金的来源,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这三类现金流量中,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这个指标说明了企业在不动用外部筹得资金的情况下, 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负债、支付股利和对外投资, 因此有必要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分析填列法基础上, 直接根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有关会计科目明细账的记录, 分析计算出影响现金流量各项目的金额, 并据以编制现金流量表。

一、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原因

企业利润表上的净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编制的, 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收支相抵后的盈亏情况。但是净利润这一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真正的偿债或支付能力, 在一些企业, 虽然利润表上的经营业绩很高, 但实际上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 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一些企业, 虽然利润表上的经营业绩不高, 却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在一定的情况下, 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更能够代表企业实际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因此受到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欢迎。

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和分类

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以净利润为起点, 调整不涉及现金的项目的增减变动计算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规定了将净利润用间接法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15个调整项目, 分为四类进行分析:调整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损益;调整已计入利润表但并未发生现金支出的项目和调整与当期净损益无直接关系的营运资本净变动;一些特殊的交易事项。本文就是研究采用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

三、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具体编制方法

(一) 第一类调整项目

第一类调整项目主要包括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益。这些活动虽然可以引起现金收支, 但并非是由于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收支, 而是由于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 所以应该予以调整。具体为:

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 (减:收益) 。

FRP=FRS-FVn-FCC-FT

式中FPP为固定资产出售的净损益, FRS为固定资产出售收入, FVn为账面净值, FCC为清理费用, FT为相关税费等。

IRP=IRS-IVn-IT

式中IRP无形资产出售的净损益, IRS为无形资产的出售收入, IVn账面净值, IT为相关税费。

OF1=OVn-ORr

式中OF1为报废固定资产损失, OVn为其净值, ORr为其残值收入。

这些支出属于投资活动发生的现金收支, 应根据“营业外收支”、“其他业务收支”等账户分析填列。

2.财务费用。根据“财务费用”科目金额扣除由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发生的财务费用以及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额, 如向银行借款支付的利息支出、汇兑损益、金融机构手续费等等, 而不能扣除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财务费用。

3.投资损益。主要根据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的金额扣除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填列, 应该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减去投资收益, 如果是投资损失, 应该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

(二) 第二类调整项目

第二类调整项目主要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1.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提的八大减值准备分别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科目中列示, 是企业基于稳健性原则计提的, 企业并没有发生现金的支出, 因此应该调增净利润。

2.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这三个项目, 是通过“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三个科目列示的, 可以相应分别通过“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进行填列。

(三) 第三类调整项目

第三类调整项目主要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存货、经营性应收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列示。

1.待摊费用。企业的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 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 (含1年) 的各项费用。待摊费用的发生不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但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如果企业摊销以前年度的待摊费用小于本期企业的待摊费用, 表明企业的待摊费用增加, 表明企业的现金流量减少而净利润并无变化。因此, 应调减净利润;反之, 应调增净利润。

2.预提费用。预提费用是指企业预提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应付未付的费用。属于当期的费用尚未支付, 尽管计入当期损益, 但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如果企业计提的预提费用低于当年度转销的预提费用, 会引起企业现金流量的减少而企业的净利润不变, 所以应调减企业的净利润;反之, 如果当年计提的预提费用高于当年转销的预提费用, 说明企业的净利润减少而现金流量不受影响, 因此应调增企业的净利润。

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由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存在, 企业当期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小于当期的应交所得税金额, 其差额没有发生现金的流出, 因此在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应该调减这一差额;由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存在, 企业当期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大于当期的应交所得税金额, 所以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调增这一差额得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四) 第四类调整项目

第四类调整项目是涉及存货的一些交易。

1.企业发生了一笔赊购业务, 则应借记存货类科目, 贷记应付款项类科目, 实际上由于涉及应付款项类科目没有发生现金的支出, 所以企业应该调增净利润;而由于存货科目的增加所以企业应该调减净利润, 两者相抵后对企业的净利润并无影响。

2.企业用存货购买了固定资产, 应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存货”科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的规定, 固定资产的增加属于投资活动, 并不属于经营活动。因此, 在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 在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时, “存货”项目的调整不应当包括这一部分调整数。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是现金流量表附注的一个重点, 其基本原理可概括如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调整项目。调整后的金额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 由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编制过程比较复杂, 因此需要对编制的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为了保持与直接法下编制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结果一致, 在编制过程中对一些金额较小的业务, 可以合并到相关科目中去, 以使附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于正表部分经营活动现金净增加额。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2]丁爱贞.也谈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两个问题[J].财会月刊, 2002 (10) .

经营现金净流量 篇2

A、最终用户业主

B、业主业主

C、最终用户最终用户

D、业主最终用户

2、物业服务合同的(D)是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公共性物业服务

A、标的B、条约

C、条例

D、内容

3、(A)成为衡量物业管理企业是否正确履行义务的检验标准。

A、物业服务合同

B 物业管理合同

C 物业使用合同

D 物业维护合同

4、(C)对合同订立、履行、解除以及违约责任,作出了系统的规定

A、《民法通则》

B、《税收征收管理法》

C、《合同法》

D、《公司法》

5、物业服务企业间接费用包括()。

A、直接消耗材料费用

B、直接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人员工资、奖金和福利

C、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用

D、财产保险费

E、低值易耗品摊销

6、二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注册资本人民币(C)万元以上。

A、1000

B、500

C、300

D、100

7、客户满意度调查的基本原则()。

A、目标明确

B、持续改进

C、员工重视

D、单枪匹马

E、基于事实 8、2003年6月8日,(B)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A、《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B、《物业管理条例》

C、《全国优秀管理住宅小区标准》

D、《物业服务合同》

9、《条例》为保护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交易原则和企业经营规则,对物业管理企业代收代交各项公用事业费用,作出明确规定:“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向()收取有关费用。物业管理企业接受委托代收钱款费用的,不得向(A)收取手续费等额外费用。”

A、最终用户业主

B、业主业主

C、最终用户最终用户

D、业主最终用户

10、物业管理师资格注册有效期为(A)年。

A、1

B、2

C、3

D、5 11、2003年6月8日,(B)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A、《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B、《物业管理条例》

C、《全国优秀管理住宅小区标准》

D、《物业服务合同》

12、物业服务合同的(D)是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公共性物业服务

A、标的B、条约

C、条例

D、内容

13、(A)成为衡量物业管理企业是否正确履行义务的检验标准。

A、物业服务合同

B 物业管理合同

C 物业使用合同

D 物业维护合同

14、下列关于物业服务合同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物业服务合同是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订立的关于双方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的协议

B、物业服务合同是物业管理活动产生的契约基础

C、物业服务合同确立了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之间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关系

D、物业服务合同明确了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是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

15、二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注册资本人民币(C)万元以上。

A、1000

B、500

C、300

D、100

16、物业管理企业就业主受到的人身和财产损害承担责任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A)。

A、物业管理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即物业管理企业存在违约行为

B、物业管理企业根本不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

C、物业管理企业不完全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

D、以上都不是

17、以下对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选聘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的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建设单位可以对各物业服务企业的竞争报价和其他条件进行综合比较,从中选择报价低、技术力量强、管理行为规范、信誉好、服务质量有保障的物业服务企业中标

B、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要求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有利于协议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竞争行为

C、前期物业管理实行招标投标制度,有利于创造物业管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D、促进物业服务企业提高物业服务质量,体现了机会均等的市场原则

18、物业服务支出的构成包括()。

A、物业服务人员的工资、社保和福利

B、物业服务企业财产保险

C、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费用

D、项目管理处用房装饰装修费用

E、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险费用

19、业主大会作出的一般决定,实行简单多数表决原则,必须经与会业主所持投票权(B)以上通过

A、1/2

B、2/3

C、3/4

D、4/5 20、业主大会筹备组的工作内容,应当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15日前以(A)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A、书面形式

B、口头形式

C、通知形式

D、默认形式

21、物业服务支出的构成包括()。

A、物业服务人员的工资、社保和福利

B、物业服务企业财产保险

C、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费用

D、项目管理处用房装饰装修费用

E、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险费用

22、物业管理一级服务标准规定: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每(B)小时至少巡查1次;配有安全监控设施的,实施24小时监控。

A、1

B、2

C、3

D、4

23、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是指业主或建设单位通过招标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通过投标方式竞聘物业管理项目的活动。其中,由建设单位通过招标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的,称为(A)。

A、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

B、物业管理招标投标

C、后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

24、业主大会筹备组的工作内容,应当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C)日前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A、7

B、10

C、15

D、20

25、建设部于(D)年发布了《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26、物业管理企业超越资质等级承接物业管理业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A)的罚款。

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B、1万以下

C、3万以上

D、以上都不是

27、物业服务企业间接费用包括()。

A、直接消耗材料费用

B、直接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人员工资、奖金和福利

C、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用

D、财产保险费

E、低值易耗品摊销

28、业主大会筹备组的工作内容,应当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15日前以(A)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A、书面形式

B、口头形式

C、通知形式

D、默认形式

29、以下对《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权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

B、提议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

C、按照物业服务企业主管部门的约定,接受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

D、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并享有被选举权 30、物业服务企业间接费用包括()。

A、直接消耗材料费用

B、直接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人员工资、奖金和福利

C、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用

D、财产保险费

E、低值易耗品摊销

31、下列关于物业服务费酬金制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业服务费用抽筋应以预收的物业服务资金为计提基数

B、物业服务利润是固定的,不随物业管理的成本变动而变动

C、由业主向物业服务企业支付固定的物业服务费用

D、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向全体业主公布物业服务资金预决算

E、物业服务费用的收支情况较为透明,避免了收费与服务不符的情况

32、物业管理师资格注册有效期为(A)年。

A、1

B、2

C、3

D、5 33、2003年6月8日,(B)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A、《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B、《物业管理条例》

C、《全国优秀管理住宅小区标准》

D、《物业服务合同》

34、二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注册资本人民币(C)万元以上。

A、1000

B、500

C、300

D、100

35、以下对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选聘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的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建设单位可以对各物业服务企业的竞争报价和其他条件进行综合比较,从中选择报价低、技术力量强、管理行为规范、信誉好、服务质量有保障的物业服务企业中标

B、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要求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有利于协议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竞争行为

C、前期物业管理实行招标投标制度,有利于创造物业管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浅析现金流量在经营中的决策作用 篇3

一、现金流量在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优于利润指标

利润指标在企业经营决策和业绩考核中占有重要位子,但现金流量指标考核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优于利润指标的考核。这是因为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的,不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投资活动中和筹资活动中是否发生货币资金的收付,只要是应该记入本期的各种收入和支出,均应记入本期利润,利润的大小并不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多少现金,不能真实反映货币资金收、付和结余情况;而现金流量是按收付实现制进行反映的,不管在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中和筹资活动中是否发生货币资金的收付,其相应的收入和支出即使记入了本期利润,只要在本期没有发生货币资金的收付,也不算本期的现金流量,它真实的反映了货币资金收、付和结余情况;利润指标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使利润指标在各年分布不均,这些人为因素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成本的计方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而现金流量则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如实反映了现金收付结余情况;企业形成的利润不能反映有多余的现金用来支付,可能有大量资金被应收款项所占用,甚至在有效的经营期内收不回,造成大量的坏帐损失。利润指标固然重要,但它不能说明企业有没有现金用来支付。现金流量就不同,它能真实反映企业现金的来弄去脉,如实地反映有没有现金用来支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是否能生存下去,不取决于是否有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现金用于周转,一旦现金被占用都不能在用于别的目的了。所以现金流量比企业利润反映的信息指标更加客观可靠,成为经营决策中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二、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主要信息。现金流量在会计报表中分为三类加以反映,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它反映了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主要信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金流量披露了企业真实的获利能力。虽然损益表可反映企业的获利水平,但种种原因的影响,利润表中所反映出来的数据有可能是有弹性的甚至是虚假的,存在人为操纵行为,而现金流量则不存在,它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实际获利能力。

2、现金流量了披露企业的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很多,比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但这些指标大多都是相对数,在实践中需要从一个更直接的角度去看企业的偿债能力,即看企业在一个会计期内到底偿还了多少债务,这是现金流量的直接的表达。

3、现金流量揭示了企业的支付能力。企业在一个会计期内的支付活动是多方面的,比如进货、发放工资、交纳税金等,这些支付项目的规模和结构如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经营的情况,对于这类重要的会计信息,现金流量均给予了较全面的反映。

三、现金流量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过程及其成原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现金流量披露了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报表使用者获取企业现金的真实流动和结存的情况,弥补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静态状况下不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过程及其成因。要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变动状况和变动原因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结构百分比得到的。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分为现金流入结构分析、现金流出结构分析。通过对现金流量结构百分比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获取现金能力和使用情况以及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状况。现以某公司现金流量(简表)来对这个问题做个说明:

从流入结构看:该企业现金流入量为154,204,970.34元,其中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128,797,489.11元,占现金流入量的83.52%;投资活动收到的现金为3,023,489.11元,占现金流入量的1.96%;筹资活动收到的现金为22,384,000元,占现金流入量的14.52%。这意味着维持公司运行、支撑公司正常发展所需要的资金83.52%是靠经营活动产生的,这无疑是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的标致。而收到投资收益或投资、发行债券和接受投资收的现金仅占公司现金流量的16.48%,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起到了补充性和辅助性融资作用,只得投资者信赖。如果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占现金流入量的45%,而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收到的现金占现金流流入量的65%,说明该公司维持生产、经营、发展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主要靠收回投资或投资收益、借款、发行债券和接受投资取得的,该公司在经营方面没有发展前途,风险较大。

从流出结构看:现金流出总量为149,935,406.78元,其中:经营活动支付的现金为109,464,978.24元,占现金流出量的73%;投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为24,884,978.24元,占现金流出量的16.6%;筹资活动支付现金为15,586,000元,占现金流出量的10.4%。经营所费全部来源于经营所得,投资、筹资所费来源于经营与投资和筹资所得。从总体上看,该公司运行健康,发展稳定,但要注意公司举债带来的风险。

四、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为了弥补流动资金的不足,通常会利用商业信用进行筹资、发行人债券进行筹资和向金融机构贷款进行筹资,但举债必须以能偿还为前提,如果到期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困境,从而导致经营风险,以致危及企业的生成。对于经营者来说,通过对现金流量分析,可以掌握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把握适度的举债规模,规避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和信誉,增强投资人、政府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心。对于债权人来说,通过对现金流量分析,可以掌握企业偿债能力,如果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所占比重大,说明企业创造现金能力就强,只要公司的投资不再扩张,那么公司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就很小,同时,对现金流量的筹资活动的收支进行比较,还可以看出企业的筹资能力和偿还债务的信誉,从而规避风险。

五、利用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预测可以优化选择投资方案

投资的决策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估算出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

2、估算出预期现金流量风险;

3、确定资本成本的一般水平;

4、确定投资方案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现值;

5、通过对收入现值与支出现值的比较,决定是否确认该投资方案。估算该项目预期现金流量是投资决策的首要环节,是投资决策的基础。用现金流量现值来优化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并确定其投资项目,才能在未来的回报中获得理想的现金流入。

经营现金净流量 篇4

一、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调节内容

以净利润作为起点, 将其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其调节内容共15个项目, 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净利润有关, 但不涉及现金流的项目;第二类是与净利润有关, 不涉及经营活动现金流, 而是涉及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的项目;第三类是与净利润无关, 但涉及经营活动现金流的项目。

第一类:与净利润有关, 但不涉及现金流的项目。这类项目是因为计算基础不同而进行的调节。计算净利润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计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时则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这就需要在净利润的基础上扣除没有流入现金的收入, 加回没有流出现金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属于这一类的调节项目有: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存货等11项。

第二类:与净利润有关, 不涉及经营活动现金流, 而是涉及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的项目。这是因为计算口径不同而进行的调节。净利润的形成不仅包括经营活动, 而且包括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如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和发生的利息支出都是形成净利润的因素, 但是分别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需要在净利润的基础上扣除属于投资活动的投资收益, 加回属于筹资活动应计入损益的利息支出。以上属于因计算口径不同而进行的调节项目, 主要有投资收益和利息支出两项。

第三类:与净利润无关, 但涉及经营活动现金流的项目。主要有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变动两项。如预付货款的支付, 应收账款的收回, 以及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其发生与净利润无关, 但是属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也应该作为调节项目。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 如职工出差领取旅差费, 在报销之前不计入损益, 故与净利润无关, 但属于经营活动现金的流出;反之,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如收回应收账款, 也与净利润无关, 但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如向客户收取的预收账款, 与净利润无关, 但属于经营活动现金的流入;反之,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 如实际发放的职工薪酬, 也与净利润无关, 但属于经营活动现金的流出。

必须指出, “经营性应收以及应付项目的变动”这两部分调节项目, 其中有一些兼有第一类“因计算基础不同而进行的调节”的性质, 如应收账款的增加, 即为没有流入现金的收入;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的增加, 即为没有流出现金的费用。以上均具有由权责发生制基础调节为收付实现制基础的性质, 鉴于其对经营活动的影响相同, 所以合并列示。

另外, 在计算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变动金额时, 必须剔除其中所含与投资、筹资有关的应收应付款的变动因素。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中所含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过程中形成的应收款项;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所含因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过程中形成的应付款项, 这些因素在计算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变动金额时均须加以剔除。

二、利息支出、汇兑损益在补充资料中的调节

企业支付的利息包括借款利息和债券利息, 都属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其中应予资本化的利息, 如果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有关的, 应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成本, 因其与净利润无关, 与经营活动也无关, 不需进行调节。资本化利息中属于房地产企业应计入开发成本的部分, 以及大型机器制造企业 (产品生产周期在12个月及以上的) 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部分, 在发生时形成了存货, 但在现金流量表的基本部分中列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为了使基本部分与补充资料的数据保持一致, 需要在补充资料的存货项目中加回这部分计入存货成本的利息支出, 其原因是存货的增加是作为经营活动现金的流出来进行调节的, 但此项增加是发生了利息费用, 已列示为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不能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来进行调节, 所以要在存货项目中进行抵销处理。

至于应予费用化的利息支出, 已经计入了财务费用, 从而减少了净利润。但是, 因其属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 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计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时, 应该在补充资料中通过财务费用这个调节项目予以加回。

同理, 货币兑换所产生的汇兑损益以及期末对外币货币资金按资产负债表日汇率折算成人民币金额, 与原账面的人民币余额的差额, 作为“财务费用———汇兑损益”计入损益, 在现金流量表的基本部分中是以“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项目单独加以列示的, 所以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计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时, 要加回此项汇兑损失, 减去汇兑收益。

参考文献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翻译:《国际会计准则2000》,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经营现金净流量 篇5

卜宪杰

自1998年以来,我国企业开始被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并且要求同时编报以直接法编制的主表和以间接法编制的补充资料。由于主表部分各报表项目的意思表达直接、通俗、易懂,能够较好地被理解和接受。但对于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一直都是会计理论界、教学界及实务界中的热点问题及难点内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全面地揭示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揭示又主要是通过部分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项目来综合反映。因此,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所涉及的会计信息是相对综合而复杂的,其所反映出的经济活动信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判断企业利润的质量很有帮助。根据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内容可知,在净利润基础上,通过加或减去规定的报表项目金额,即可获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仅仅根据报表的设定内容生吞活剥地强行接受一个个调整项目在表内的计算规则,显然不是合适的。如果不能真正理解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每一个调整项目的由来,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有些项目是加项而有些项目是减项,就无法做到活学活用,最终就无法真正懂得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或各项目金额的填列。如果从教学的角度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是教学的根本。作为师者,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为此,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透析出从净利润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调整全过程,让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初学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现金流量表的调整过程与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应对在复杂的会计报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一、“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关系分解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内容就是以“净利润”为起点,通过加或减去若干调整项目的金额,最终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如果只从“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两者的字面上看,很难看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无法探究如何做才能从“净利润”开始调整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便于理解,有必要引入“经营活动利润”这一概念,作为“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两者的中间变量,即将“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过程分解成两个环节。其中,第一环节是将“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利润”的过程,第二环节是在“经营活动利润”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过程。这样,“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之间的调整关系也就初步明朗。

二、从“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利润”过程的解析

众所周知,净利润来自利润表,是根据“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计当期损益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计算而来,也就是利润表的设计原理。但是,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维环境中,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净利润是由“经营活动利润+投资活动利润+筹资活动利润”三部分组成,即“净利润=经营活动利润+投资活动利润+筹资活动利润”(简称公式①)。这种组成划分与现金流量表主表将现金流量划分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及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完全一致的,这是正确理解现金流量表主表及补充资料编制的共同假设。于是根据公式①变型,就可以获得“经营活动利润=净利润-投资活动利润-筹资活动利润”(简称公式②)。公式表明,只要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含在净利润中的“投资活动利润”及“筹资活动利润”调整出去,剩下的就是“经营活动利润”。

对于“投资活动利润”,主要来自两个内容,一是对外投资,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这四大金融资产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若亏损则为投资损失),也就是在利润表项目中反映的“投资收益(减: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另一部分内容是对内投资,即处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期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及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及收益,其在利润表中对应的项目主要是“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因此,“投资活动利润=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处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期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收益-处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期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简称公式③)。

对于“筹资活动利润”,其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存款利息收入减去企业当期借款费用中费用化的部分后的净额,其在利润表中直接以“财务费用”项目列示(这里假设利息收入小于借款费用中费用化的金额,下同),即“筹资活动利润=-财务费用”(简称公式④)。因此,将公式③及公式④代入公式②可得“经营活动利润=净利润-(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处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期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收益-处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期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经化简可知“经营活动利润=净利润+投资损失(减: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收益)+处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期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财务费用”(公式⑤)。由于公式⑤中除“经营活动利润”外的其他项目均可从利润表中分析获得,由“净利润”为起点调整得到“经营活动利润”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从“经营活动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过程的解析

通过前文所述,第一环节的调整过程还算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对于第二环节的调整过程,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找到了方法,理解起来也就不难了。本文继续通过项目分解的思路探讨这一问题。

根据上图所示,“经营活动利润”=A+B-C-D(公式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E+F-G-H”(公式⑦)。其中,A代表本期收到现金的经营活动收入,而E代表本期确认为经营收入的现金流入,即A和E代表的都是“本期确认的经营收入”与“本期发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交集,因此有“A=E”;同理,还可知“C=G”。于是,令“⑥-⑦”可得“经营活动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A+B-C-D)-(E+F-G-H)”,又因为“A=E”且“C=G”,化简可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利润-B+D+F-H”,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利润-本期未收现的经营收入+本期未付现的经营费用+未确认为本期经营收入的经营现金流入-未确认为本期经营费用的经营现金流出”(公式⑧)。这样,就完成了第二环节的调整,最终获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四、第二环节具体调整项目透视

根据公式⑧可知,第二环节将“经营活动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过程中,应调整加上“D”和“F”、同时调整减去“B”和“H”。那么,这四项具体分别代表哪些调整内容呢?

1、关于本期未收现的经营收入(B)之透视

所谓“本期未收现的经营收入”,就是指虽在本期确认、但在本期未因此收到现金的经营活动收入,即因该经营性收入的确认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是发生在前期或后期。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该经营收入的发生,可以简写成“借:非现金项目,贷:经营收入”。这里的“非现金项目”如果具体到用会计科目来表达,则可以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等。若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报表项目的名称来归纳这些借方科目,则有“B=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等。这样,就弄清了为什么这类项目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是减项及其包含的具体内容了。

2、关于本期未付现的经营费用(D)之透视

所谓“本期未付现的经营费用”,就是指虽在本期确认、但在本期未因此支付现金的经营活动费用,即因该经营性费用的确认所产生的现金流出是发生在前期或后期。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该经营费用的发生,可以简写成“借:经营费用,贷:非现金项目”。这里的“非现金项目”如果具体到用会计科目来表达,则可以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预付账款”、“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原材料”、“库存商品”、“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减值准备”等。若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报表项目的名称来归纳这些贷方科目,则有“D=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存货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就弄清了为什么这些项目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是加项及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了。

3、关于未确认为本期经营收入的经营现金流入(F)之透视 所谓“未确认为本期经营收入的经营现金流入”,就是指虽在本期获得经营现金流入、但未在本期确认为经营活动收入的现金流入,即因该经营现金流入所产生的收入是在前期或后期才被确认为经营收入。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该经营现金流入的发生,可以简写成“借:现金项目,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等”。若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报表项目的名称来归纳这些贷方科目,则有“F=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这样,我们就弄清楚了为什么这类项目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是减项及其所包含的内容了。

4、未确认为本期经营费用的经营现金流出(H)之透视

所谓“未确认为本期经营费用的经营现金流出”,就是指虽在本期发生经营现金流出、但在本期未因此确认经营性费用,即因该经营性现金流出所产生的经营性费用是在前期或后期才被确认为经营性费用。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该经营性现金流出的发生,可以简写成“借: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递延所得税资产等,贷:现金项目”。若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报表项目的名称来归纳这些借方科目,则有“H=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存货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等。这样,即弄清了为什么这类项目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是减项及其包含的具体内容了。

六、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调整过程的最终形成

将代表“经营活动利润”的公式⑤及分别代表“B”、“D”、“F”和“H”的调整项目代入公式⑧,可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投资损失(减: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收益)+处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期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财务费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资产减值准备+存货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存货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经化简可进一步得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投资损失(减: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收益)+处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期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财务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减少)”,该计算过程正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全部调整过程的公式化表现形式。

七、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调整过程总结

1、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过程可以折分成两个了调整环节,即先将“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利润”;再将“经营活动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2、将“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利润”的过程中,只需将投资活动损益及筹资活动损益调整出去,主要涉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财务费用”等科目核算的内容。

4、将“经营活动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过程中,只需要调整除现金类科目以外的经营性资产及经营性负债类科目的变化金额。其中,经营性资产的增加及经营性负债的减少在调整中为减项,经营性资产的减少与经营性负债的增加为加项。若要简化记忆,则无论是经营性资产还是经营性负债,只要其变化应记在借方,即为调整的减项;只要其变化应记在贷方,即为调整的加项。

浅谈自由现金流量 篇6

一、自由现金流量的涵义

公司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其设立的资本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权投资者(股东)对企业的投入,即权益资本;另一部分是来自债权人的债务资本。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虽然来源有别,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是相同的。因此,公司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扣除对库存、厂房设备等资产所需的投入及缴纳税金后,其余额应属于股东和债权人,应提供给公司资本的所有供应者。这部分剩余现金流量就是自由现金流量。应该看到的是,尽管利息费用从收入中扣除,但它仍属于债权人的自由现金流量,在计算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时要扣除利息费用,而在计算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时则不能扣除。即: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自由现金流量也可经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本支出调整而得出,这可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上找原因。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列报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所谓直接法是指,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来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所谓间接法是指,以本期净收益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非常项目收支以及应收应付等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计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采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需要调整的项目有四大类:①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如折旧及摊销;②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③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如处置地产、厂房设备的损益等;④经营性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其中,②和④均反映在营运资本的增减变动上。具体项目调整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收益+折旧及摊销-非常项目引起的收入(减:损失)+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额+递延所得税-经营性资产的增加+经营性负债的减少=持续经营活动净收益+递延款项-[非常项目导致的收入(减:损失)-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额]×所得税税率+折旧、摊销及减值准备-营运资本增加=税后净营业利润+[利息收入-利息支出+股利收入+非常项目导致的收入(减:损失)-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额]×所得税税率+折旧、摊销及减值准备-营运资本增加。故: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利息收入-利息费用+股利收入+非常项目导致的收入(减:损失)-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额]×所得税税率。

因此,自由现金流量可以近似地认为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资本支出之差。同时也应该看到,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通过持续经营活动创造出来的财富。通过向股东增发新股、向银行等债权人发新债所获得的资金是不属于自由现金流量的。只有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才能增加自由现金流量的数值。同样,向股东派发股利或采取股票回购以及偿还债务本金利息也是不直接影响自由现金流量数值变化的,而只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自由现金流量的使用情况。类似地,诸如固定资产变卖处置等其他非经营性项目所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增减也是不在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范围之列的。

从资金来源等于资金使用上看,有: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摊销及减值准备+通过举债方式收到的净现金+通过发行股票方式收到的净现金+非营业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的股息+支付的利息费用+资本支出+营业资本增加+超常持有的现金或有价证券的增加。则有: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摊销及减值准备)-(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支付的股息+支付的利息费用+持有的现金或有价证券的增加-通过举债方式收到的净现金-通过发行股票方式收到的净现金-非营业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二、自由现金流量指标的优点和作用

目前的会计报表中已经有了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两个指标,再提出自由现金流量这一概念有什么作用呢?自由现金流量与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两个指标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无风险性。利润的计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由于忽略了赊销款的回收风险,有夸大利润的可能。而自由现金流量采用收付实现制,避免了这一风险。

2.反映了资本的时间价值。由于利润在计算过程中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忽略了资本的时间价值。自由现金流量则考虑到了资本的连续运动过程,反映了资本的时间价值。

3.减少了主观影响。利润的计算会因折旧、各项摊销的会计计提方法不同而出现较大差异,容易受到人为操纵。自由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实际节余和可动用的资金,不受会计方法的影响。

4.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经营现金净流量未扣除资产更新和营运资本的增加投资,忽视了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折旧并不足以满足资产更新的资本需求的事实。自由现金流量则是以企业的长期稳定经营为前提,在计算时考虑了这两部分需求。

5.实用性。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大小并不是实际可分配给股东的现金数额,其反映的企业价值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自由现金流量则反映了股东实际上可能获得的最大红利数额,反映了企业对股东的真实价值。

6.信息综合性。利润反映在损益表中,经营现金净流量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中,而自由现金流量则涵盖了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中的关键信息,比较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效。

正因为自由现金流量与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相比具有着许多的优点,所以它可以起到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衡量作用:

1.对股东和投资人而言,自由现金流量的数额等于股东或投资人实际上可能获得的最大红利,是投资收益的客观衡量依据,反映了企业的真实价值,消除了可能存在的水分。每股自由现金流量或据此计算的自由现金流量乘数是企业的价值评估的可靠依据,这对遏制我国资本市场上用操纵利润来操纵股票价格的违规行为有积极的作用。自由现金流量可以作为股东考核经理经营业绩的指标,自由现金流量不受会计方法的影响,也不受经理的调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2.对经营者而言,自由现金流量可以作为经营者判断财务健康状况的依据,当自由现金流量急剧下降之时,可能也就是财务危机即将来临之日。其次,自由现金流量可以作为经营者投资的判断依据,因为它是不影响正常经营情况下本企业可提供的投资额。自由现金流量还可以作为经营者判断销售及收现能力的依据,如销售增加而自由现金流量并未变化,说明销售的收现能力下降,存在大量赊销,增大了经营风险。

3.对债权人而言,可以通过自由现金流量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有稳定充足的自由现金流量,表明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较强、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此时提供贷款比较安全;如果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很低,甚至为零或负,表明企业的资金运转不顺畅,企业就只借新债还旧债,此时提供贷款就有较大的风险性。

参考文献:

[1]张芳:《浅论自由现金流量涵义与应用》,《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6期

[2]赵文:《关于自由现金流量的思考》,《西部财会》,2007年05期

[3]祝涛:《企业价值评估中自由现金流量指标的应用》,《财会月刊》(下),2007年01期

[4]符蓉:《“自由现金流量”概念及计算方法分析》,《会计之友》(下),2007年01期

现金流量的经营活动分析 篇7

一、现金流量表的局限性

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数据是企业过去会计事项产生的结果, 根据这些历史数据计算得出的各种分析结果, 对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 只有参考价值, 并非完全有效。而可靠性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不受主观左右, 力求财务信息准确可靠。事实上, 编制现金流量表所采用的各种资料的可靠性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使得报表分析不够可靠。可比性一般是指不同企业应使用相类似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将不同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编制建立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上, 便于报表使用者比较分析企业在不同时期, 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动状况的强弱和优劣。对于同一个企业来讲, 虽然一致性会计原则的运用使其有可能进行不同期间的比较, 但如果企业的会计环境和基本交易的性质发生变动, 则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便大大减弱。对于不同企业而言, 它们之间的可比性比单一企业更难达到。

二、现金流量表的总体分析

在浏览现金收支明细项目之后, 应重点关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如果是正数, 则比负数好;而且正数越大越好。由此很容易作出不与“现金净增额”为负数的企业打交道的错误结论。在有诸多商业客户的情况下, 他们往往选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较大的客户, 忽视或排斥增加额较小的客户。在进行“现金流量表”的总体分析时, 要关注企业“现金”的期末置存额。应说明的是, 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与“现金”不是同一概念。“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 而“货币资金”对于不能随时支付的长期存款也包含其中。

可见, 进行现金流量表的整体分析, 在关注“现金”增加额的同时, 更应关注“现金”置存额, 再结合行业性质、企业规模加以考虑, 并进行横向对比,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现金流量的经营活动分析

在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 报表使用者往往首先分析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支付能力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扣除用现金支付本期经营活动的支出外, 用“现金”偿还负债、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此能力的评价用现金流量充足率来表示:

现金流量充足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债偿付额+资本性支出额+股利 (利润) 支付额

一般认为, 该指标应大于1, 并且越大越好;如果该指标小于1, 说明企业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能满足必要的运用及支出。例如:某企业1999年现金流量表中,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400万元, 本年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为200万元, 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为250万元, 对外分配利润为50万元, 该企业的现金流量充足率为400÷ (200+250+50) =0.8。如果就此得出企业经营收现能力较差, 财务状况不好的结论, 就有可能属于错误判断。原因在于:

假如, 该企业的“三项”支出数 (200+250+50) 不折不扣地完全是按计划支付的债务全部偿还, 内部投资项目全部到位, “红利”也全部分配给投资者, 即使有20%的缺口, 企业还能用其他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弥补这一不足, 即使使用减少“现金”置存额的方法弥补, 企业财务前景仍然乐观。但是如果债务的偿还, 项目的投资以及“红利”的分配只完成了计划的50%, 即 (200+250+50) ×50%=250万元, 那么这个指标的数值将会提高到1.6 (400/250) , 常规分析的结论将十分乐观。如此得出企业现金流量很充足, 支付能力很强的结论, 则又进入了财务分析的误区。

总而言之, 对于上述指标评价, 应结合企业内部决策的计划来进行, 并与企业历年水平比较, 与同行业水平比较, 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经营现金净流量 篇8

我国目前有1500多家上市公司, 涉及20多个行业。本文从批发零售业、公路运输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生产业、信息技术业、炼焦业、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0个行业中选取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对其2006、2007年的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差异进行了统计, 从非经营性活动收益、非付现费用、存货、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并对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建议。

一、上市公司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比较

本文对10家上市公司, 即苏宁电器、福建高速、保利地产、伊利股份、宝新能源、宏图高科、安泰集团、浙江阳光、国电电力、南山铝业, 在2006、2007年期间的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状况进行了统计, 具体见表1、表2与图1。发现10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之间均存在差异, 其中比较普遍的是净利润小于经营现金流量, 这表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有充足的现金保证。总体而言, 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差异有以下五种情况:

单位:千元

资料来源:根据上市公司资讯网http://www.cnlist.com/提供的资料整理, 下同。

第一, 现金流量>净利润>0。2007年苏宁电器、福建高速、宝新能源、浙江阳光、国电电力、南山铝业均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中一部分现金流入没有转成净利润, 出现现金盈余, 不利于企业扩大发展。

单位:千元

第二, 0<现金流量<净利润。2006年苏宁电器、安泰集团、浙江阳光是此种情况, 表明企业中的净利润有一部分没有转化成现金收入, 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这两项指标不够一致。即使企业从净利润上来看是盈利的, 但其中也可能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一部分尚未转化成为经营现金的净利润还存在能否转化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不能满足当期发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 那么企业必然会受到不能正常生产经营的威胁。

第三, 现金流量>0, 净利润<0。2007年伊利股份是此种情况, 显示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主营业务不能够盈利, 失去市场竞争力, 但投资尚处于回收阶段。这时企业应改变发展状态, 进行新产品和业务的探索开发。

第四, 现金流量<0, 净利润>0。2007年保利地产、宏图高科、安泰集团都属于这种情况。此时企业的净利润在当期没有转化为现金, 即使企业仍然处于盈利状态, 但是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入量已经不能满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企业只能通过不断消耗自有资金、额外贷款融资、拖欠债务、扩大负债等方式来取得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

第五, 现金流量<0, 净利润<0。当企业处于此种情况时, 既没有盈利, 也没有足够的现金, 资金周转出现困难, 因此难以实现发展, 甚至可能进行资产重组或者破产清算。

二、上市公司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分析

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之间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确认与计量基础不同, 即净利润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而经营现金净流量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二者的差异主要由非付现费用、非经营活动收益、存货、经营性应收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递延所得税与其他等项目构成。本文对所选样本公司2007年形成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类整理, 具体情况见表3表4所示。

总体看来, 10家公司中影响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比较大的因素是非付现费用和应收应付项目。从行业来看, 则与行业自身特点较为相符:批发零售行业中, 影响苏宁电器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最大的因素是经营性应付项目;公路运输业中, 影响福建高速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最大的因素是非付现费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中, 影响保利地产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最大的因素是存货;食品制造业中, 影响伊利股份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最大的因素是其他;电力生产业中, 影响宝新能源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最大的因素是经营性应收项目;信息技术业中, 影响宏图高科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最大的因素是经营性应收项目;炼焦业中, 影响安泰集团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最大的因素是经营性应收项目;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中, 影响浙江阳光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最大的因素是经营性应付项目;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中, 影响国电电力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最大的因素是非付现费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 影响南山铝业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最大的因素是非付现费用。

单位:千元

单位:千元

三、上市公司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差异协调

企业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的不同步, 可能导致企业出现利润分配不合理、经营风险加大、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等问题。正因为如此, 如何协调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 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只有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定期对各项资产的价值进行全面检查和合理评估, 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损失和折旧情况。在上述10家公司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多采用年限平均法。这就需要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 确定其折旧年限和年折旧率。保利地产的非付现费用对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差异影响最小, 该公司预计的净残值为原价的4%, 而其他大多公司预计的净残值均为原价的5%, 这样保利地产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较少, 使得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差异缩小。

第二, 加强对往来款项管理。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到企业净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 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并制定科学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福建高速净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受到应收项目影响最小。该公司对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经测试发生了减值的, 按其未来现金流量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减值损失, 计提坏帐准备。应将应收账款分为单项金额重大、单项金额不重大但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后的风险较大、其他不重大的类别进行坏账准备的计提。要对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 对于拖欠时间长的客户要进行财务状况分析, 一方面确定坏账损失或延长收款期, 一方面判断今后是否与其进行业务往来, 为以后的经营活动提供参考。浙江阳光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受应收项目影响很大, 该企业通过延长信用期扩大销售, 增加商品销售收入和利润, 使得应收账款增加。所以采用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时应该考虑该政策能够增加的盈利是否大于增加的成本, 否则也只是利润的虚增。该公司预付账款由于未收到供应商发票而导致未能及时办理结算, 针对类似的情况, 公司应该对这样的客户及时进行催收, 了解发票未能及时到达的原因, 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方法。

第三, 加强存货管理。存货会造成现金流出, 但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南山铝业期末存货加剧了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 主要由于该企业成产经营规模扩大, 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大, 同时各生产环节的在成品增加。因此要定期分析存货的结构, 找出存货增加的原因。对于原材料、在产品等的增加, 应该通过科学的市场预测, 制定合理的产品生产计划, 据此购买原材料, 减少原材料库存。要加强市场调研, 进行产品创新, 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要定期对存货进行盘存, 采用实地盘存制度, 准确掌握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情况。保利地产存货增加的原因, 是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所以对于存货的管理, 还应该考虑到国家可能采取的宏观政策。尽早发现市场上不利于产品销售的因素, 有利于企业减少产品积压。苏宁电器元旦备货但存货影响相对不大, 主要原因就是该公司制定了合理的采购、库存制度, 建立了科学的物流平台, 降低了采购运输的成本, 从而有效降低了存货积压。

第四, 合理安排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当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流入量时, 才可能进行投资活动, 当经营现金流量不足, 而企业又必须进行投资时只能通过筹资来解决资金的不足。宝新能源利用富余资金对长城证券进行投资, 既获得了投资收益, 又增加了企业资本。所以企业进行投资时, 应该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在不影响企业经营资金运营的前提下科学投资, 才能取得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同步增长。南山铝业筹资、投资活动对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差异负影响很大, 因为公司为所投资公司购买设备, 进行了投资但本期却未能获得收益。所以应该合理安排投资与筹资活动, 考虑投资未来现金的回收能力, 使企业在两项活动中产生财务费用的同时也能产生投资收益, 缩小差距。

参考文献

浅析企业现金流量的经营活动 篇9

1 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局限性

报表中所反映的数据, 是企业过去会计事项影响的结果, 根据这些历史数据计算得出的各种分析结果, 对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 只有参考价值, 并非完全有效。事实上, 编制现金流量表所采用的各种资料的可靠性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使得报表分析不够可靠。可比性一般是指不同企业, 应使用相类似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将不同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编制建立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上, 便于报表使用者比较分析企业在不同时期, 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动状况的强弱和优劣。

对于同一个企业来讲, 虽然一致性会计原则的运用使其有可能进行不同期间的比较, 但如果企业的会计环境和基本交易的性质发生变动, 则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便大大减弱。对于不同企业而言, 它们之间可比性比单一企业更难达到。由于不同企业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为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各个企业的现金状况进行比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现金流量表总体分析

对一般的报表使用者来讲, 在获取报表后, 要进行总体分析, 在浏览现金收支明细项目之后, 重点关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如果是正数, 则比负数好;正数越大越好。由此便作出不与“现金净增额”为负数的企业打交道的错误结论, 在有诸多商业客户的情况下, 他们往往选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较大的客户, 忽视或排斥增加额较小的客户。在进行“现金流量表”的总体分析时, 要关注企业“现金”的期末置存额。应说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与“现金”不是同一概念。“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 而“货币资金”对于不能随时支付的长期存款也包含其中。以某中型企业为例, 1999年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为600万元, 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为200万元。那么, 该企业“现金”的期末置存额为800万元。如果随时能拿出如此数目的“现金”用于支付, 其财务状况可谓不错。再利用“对比分析法”与同行业规模的其他企业或本企业的历史状况进行对比。如:与1998年对比, 假如1998年末的货币资金为300万元, 现金等价物为100万元, 那么本年的“现金增加额”为400万元, 增加了50%, 说明企业的“现金”赚取能力较好, 前景是乐观的。但是, 即使该企业年末“现金”增加额不大, 甚至出现负数, 也不能认为该企业财务状况一定恶化, 从而断绝与之业务往来。做总体分析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并非是最重要的指标, 期末“现金”置存额应是关注的一个重要数字, 将这个数字与企业规模大小相联系, 即可评价企业的富有程度。这恰恰是报表使用者常常忽视的问题。

可见, 进行现金流量表的整体分析, 在关注“现金”增加额的同时, 更应关注“现金”置存额, 再结合行业性质、企业规模加以考虑, 并进行横向对比, 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 现金流量的经营活动分析

在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 报表使用者往往首先分析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支付能力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人扣除用现金支付本期经营活动的支出外, 用“现金”偿还负债、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此能力的评价用现金流量充足率来表示:

现金流量充足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债偿付额+资本性支出额+股利 (利润) 支付额

一般认为, 该指标应大于1, 并且越大越好;如果该指标小于1, 说明企业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能满足必要的运用及支出。例如:某企业1999年现金流量表中,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400万元, 本年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为200万元, 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为250万元, 对外分配利润为50万元, 该企业的现金流量充足率为400/ (200+250+50) =0.8.如果就此得出企业经营收现能力较差, 财务状况不好的结论, 就有可能属于错误判断。原因如下:假如, 该企业的“三项”支出数 (200+250+50) 不折不扣地完全是按计划支付的——债务全部偿还, 内部投资项目全部到位, “红利”也全部分配给投资者, 即使有20%的缺口, 企业还能用其他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弥补这一不足, 即使使用减少“现金”置存额的方法弥补, 企业财务前景仍然乐观。但是如果债务的偿还, 项目的投资以及“红利”的分配只完成了计划的50%, 即 (200+250+50) ×50%=250万元, 那么这个指标的数值将会提高到1.6 (400/250) , 常规分析的结论将十分乐观。如果得出企业现金流量很充足, 支付能力很强的结论, 则又进入了财务分析的误区。因为该企业有许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 许多应支付的现金尚未支付, 以后年度的压力将会增加, 负担将会更加沉重, 财务状况实际是不佳的。

对于上述指标评价, 应结合企业内部决策的计划来进行, 并与企业历年水平比较, 与同行业水平比较, 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4 企业实现利润质量分析

在评价企业实现利润的质量时, 人们通常用“净利润收现率”这个指标, 并将其定义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 这个指标可评价利润的可信程度, 指标越高, 利润真实程度越大。如:某企业1999年经营活动净流量为400万元, 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为500万元, 则:净利润收现率=400/500×100%=80%该指标的数字应该说越高越好 (在有预收货款的情况下有可能大于100%) , 本企业的该项指标数值为80%, 数字较高, 如果就此认为该企业利润转换为现金的能力较强, 作出该企业利润质量一定很好的判断, 那么又可能出现失误。因为企业净利润的内涵不仅包括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还包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内容。即使净利润收现率达100%, 并且没有预收货款, 也不能说该企业没有赊销, 将来不存在坏账损失, 实现利润的质量很好。

为此, 在考察企业利润质量好坏的时候, 应该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除以企业的营业利润, 即企业的营业利润收现率, 则:该企业营业利润收现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100%=400/1000×100%=40%, 此指标与净利润收现率80%相差一倍, 其评价企业某种财务状况的结论将会相反。

总之, 现金流量表在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时, 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工具。现金流量表作为三大财务报表之一, 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信息, 但它本身也有一些固有的缺陷, 有时甚至会出现假账。因此, 片面地强调或者全盘的否定都是不足取的。在理性投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 财务报表作为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说是到了该重视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1]安春明, 杨振武.浅谈现金流量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4) .[1]安春明, 杨振武.浅谈现金流量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4) .

[2]王志芹, 陈淑霞, 孙智颖.浅谈现金流量分析与管理[J].中国农垦经济, 2004 (7) .[2]王志芹, 陈淑霞, 孙智颖.浅谈现金流量分析与管理[J].中国农垦经济, 2004 (7) .

[3]王志鹄.现金流量分析及在企业实务中的运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2 (S1) .[3]王志鹄.现金流量分析及在企业实务中的运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2 (S1) .

从现金流量角度谈企业经营业绩 篇10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普遍采用的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基础上的、以会计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在这种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中,会计利润是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如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的完善,这种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逐渐显露出它内在固有的缺陷,即会计利润仅仅是一个账面价值,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另外,会计利润很容易被操纵,这样就很可能形成“利润泡沫”。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中,应该将企业会计利润结合某一个可以制约其质量状况的指标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传统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缺陷

所谓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所谓传统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就是以会计利润为主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指标。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质量与其评价指标的选择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我国现行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将会计利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因此要想了解其中存在的缺陷,必须分析会计利润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利润分析指标:

1、每股收益率。每股收益率=本年净利润/年末普通股股份总额。该指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普通股的获利水平。

2、主营业务收入净利率。主营业务收入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的是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主营业务收入的收益水平。

3、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是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之差。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程度,它反映了企业最基本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

4、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该指标是所有者投资的投资利润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该指标,一方面反映了所有者提供的资产的获利能力,即投入产出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管理资产、利用资源的效率,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5、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产总额平均数。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产出利润能力,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使用的综合效果和经营效率。

总体来说,以上会计利润评价指标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由于会计利润在形成过程中就存在“先天不足”,因此这些指标也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利用以上指标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是不全面的,甚至会出现误导。

二、以现金流量为主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

(一)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的联系。

会计利润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反映的是企业现金的变动情况及结果。在假设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利润和现金流量在企业整个经营期间内应该是相等的。但是,由于计算两个指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很难保持“同步性”。

众所周知,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是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三部分现金流入与流出相抵的结果。其中,经营性现金流量是企业主营业务或核心产品获得现金能力的表现,也是资金流转的内部来源,它构成企业现金流量的主体。从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来看,经营活动是确定企业净利润的主要事项,它可以说明企业在不动用企业从外部筹得的资金的情况下,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负债、支付股利和对外投资。所以,经营性现金流量是我们分析的重点。

现金流量表中补充资料的编制就是通过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净利润之间数量的关系。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联系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投资活动影响因素+筹资活动影响因素+经营活动中非现金因素+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运营资金因素等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比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净利润的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得到的净利润实际有多少经营现金流量支持。如果经营现金流量大于净利润,说明企业利润有现金保障;反之,则表明企业存在虚增账面利润、现金亏空的可能;如果经营现金流量为负,企业可能陷入偿债与支付能力危机的困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会计利润要有足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撑,才能是经营良好的表现,当会计利润没有足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撑时,该企业的现金就会被抽干,企业的巨额利润就成了“纸上富贵”。因此,当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发生明显偏离时,可能会是利润操纵或业绩出现问题的预警信号,必须结合现金流量指标,全面分析和识别其经营业绩的含金量。

(二)现金流量业绩评价指标。

现金流量评价指标,是以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为依据,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数据建立的。由于我们的目的是来说明现金流量指标能够揭示出会计利润指标所不能反映的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只建立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而未建立一个完整的现金流量指标评价体系。

现金流量评价指标建立如下:

1、现金流量结构比率。

现金流量结构比率=各项活动现金流量/各项活动现金流量之和。企业的现金流量是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共同产生的,该指标反映了每种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企业全部现金流量中的比重。其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从根本上说明了企业自身运作内部资源创造现金的能力。所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除以各项活动现金流量之和的比率越高,企业的财务基础就越稳固,持续经营及获利能力就越好。反之,企业的经营业绩就差。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比率。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在外的每一普通股所占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越高,说明每股盈余质量越高。

3、主营业务收现比率。

主营业务收现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背后现金流量的支持程度。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当期收入的变现能力越强。反之,说明企业当期账面收入高,而实际现金收入低,有很大一部分形成了应收账款,此时,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必要关注其债权资产的质量。

4、盈利现金比率。

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一比率越高,说明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相关性越强,利润质量就越高。

5、总资产现金回收率。

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的是每一元资产经过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即企业资产的收现水平。

与会计利润相比,现金流量克服了会计利润形成过程中诸多假设的局限,不容易被操纵,是相对可靠的“硬指标”。因此,如果我们用现金流量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就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企业业绩信息。

三、从现金流量角度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立“现金至上”的观念。

由于现行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使账面利润与账面成本难以真实体现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传统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乏对现金流量的考虑而具有很大的缺陷,导致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局限性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而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则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现金流量分析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分析现金流量,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对债权人来说,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潜力。因此,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必须以现金流量为基础。

企业利润的多少就好像一个人是胖还是瘦的问题,而现金流量好像是人体中的血液,连血液都没有的人还谈什么胖瘦呢?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必须树立“现金至上”的观念,在做出决策之前着重分析现金流量信息,看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支撑其正常的经营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企业在一定期间获取利润的能力及利润可靠性程度的信息,而不被企业的高额利润所迷惑,从而对企业经营业绩做出正确的评判。

(二)结合传统的评价指标。

关于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 篇11

[关键词] 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质量 现金流量质量综合分析

企业的现金流量变动一般有三种情况,其净增加额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不论哪种情况出现,都不能简单判断企业现金流量情况的好坏,对现金流量变化过程的分析要比对现金流量变化结果的分析更重要,在进行现金流量变化过程的分析时,应当重点分析引起当期现金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这些变化中的因素哪些是预算中或计划中有安排的,哪些是偶发性因素引起的,并对实际与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实际的、合理的结论。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变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关系到企业能否有足够的资金偿还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为此,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分析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

企业现金支付的补充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1)消耗企业现有的货币性积累;(2)挤占计划安排的项目资金;(3)融资;(4)结算中吸收。

从企业的发展过程看,企业经营初期由于生产规模、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等诸多原因,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方面的不协调,可能导致企业的营业成本较高,同时,企业为了产品销售所做的宣传要消耗大量的现金,这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本阶段的现金流量小于零一般属于正常情况,并非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质量的不高。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

现金流量的收支平衡,表明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不需要额外补充流动资金,也说明企业没有剩余资金用于对外投资等活动。此时也不能简单地得出企业现金流量质量不高的结论,如果是企业生产或经营的初级阶段或企业的产品转型阶段,可以认为是正常情况。如果是企业的正常生产或经营阶段,现金流量等于零,企业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可以说明企业的现金流量质量不高。

3.现金流量大于零但不足以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

非现金成本是指在权责发生制下的摊销成本和应计成本。企业的现金流量虽然大于零,但在持续经营的条件下,企业很难维持经营活动的货币的再生产,因此,也不能说企业的现金流量是良性的,或者说是质量不高的。

4.现金流量的增加与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相等

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企业,其经营方面的现金流量压力已经缓解,如果这种情况得以持续和发展,说明企业能够进行经营活动中的货币的简单再生产,但是这种情况不能为企业扩大投资提供货币支持。

5.现金流量补充当期非现金消耗成本后尚有剩余

在补偿企业当期的非现金成本后有剩余时,说明企业有能力支付现金股利,有能力为企业投资等活动提供现金流量上的支持。因此,可以说此时的企业现金流量质量是良性的。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分析

对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

这说明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以及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等方面所支付的现金的总净额,大于企业在收回投资、分得股利、取得债券利息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处置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总净额。因此,企业在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能说是良性的。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或大于零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现金流量的来源有两种可能,一是纯粹性的投资收益;二是企业已经投资的收回。对于此时的现金流量质量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分析,如果是纯粹性的投资收益,则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以及长期债权投资应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其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减去变化额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纯粹性的投资收益。此外,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具有盈利性,还可以通过损益表来分析,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最能说明问题。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分析

1.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

这可能是企业在本期集中发生了偿还债务、支付筹资费用、分配股利、偿付利息等业务,企业在经营活动方面产生的现金流量足以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并且企业也没有对外扩张的要求。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

此时要分析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是否正常,企业扩大再生产必然需要资金,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的筹资是必要的,但是,扩大再生产应当是正常的、合理的,企业所吸收的权益性投资、发行债券以及借款收到的现金应在计划的范围内使用,如果是企业因投资活动失控或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失控而不得已的筹资行为,这样的现金流量的增加不能说是良性的。

四、结论

现金流量质量应当根据现金流量、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才能正确评价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好坏。

经营现金净流量 篇12

通过现金流量表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可以弥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下核算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营业利润的弊端。目前,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提高销售业务中赊销比例的方法, 来达到提高营业利润的目的。但这样做只会增加企业的“账面营业利润”, 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现金流入。这种粉饰营业利润的处理方法, 其实质是放宽了企业的信用条件, 使一些信用条件较差的客户纳入到企业赊销范围之内, 降低了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 一方面会加大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率, 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另一方面由于应收账款增加会相应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 因此会给企业带来硬性的纳税义务, 例如增加企业的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纳税负担。而纳税义务是刚性要求, 国家不会允许企业赊欠, 因此会增加企业实际的现金流出量。因而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不与实际现金流入相对应的“账面营业利润”会对企业产生相当恶劣的经济影响。如果会计信息使用者仅从利润表对企业的营业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 很可能会被虚假的营业利润所蒙蔽, 将效益较差的企业误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 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造成投资损失。基于收付实现制所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可以有效避除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缺陷, 挤去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目的水分, 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清晰的知晓企业当期营业利润的实际收现比例, 以判断出营业利润的质量。

一般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以下几项: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 企业收到的税费返还; (3)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5)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6) 支付的各项税费。在6个填列项目中, 第 (1) 个项目: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和第 (4) 个项目: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编制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与其他报表项目相关的经济业务, 由于企业一般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频率较低, 因此在编制报表时企业只需要按照有关账户科目的明细记录分析填列即可, 或者也可以通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对相关交易内容设置登记簿的形式进行统计, 以便于期末分析填报。

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填报技巧分析

现金流量表中所涉及的现金是指企业持有的广义的现金。从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和企业持有的债券性质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所采用的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因此如果企业在日常会计工作中没有按照收付实现制对相关涉及“现金”的业务进行特殊处理, 企业在期末时无法直接提供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数据, 需要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会计数据进行调整。

采用直接法编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时, 编制的起点是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项目, 并需要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项目分析填列。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企业在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每一笔销售业务累积而成的。从收取现金的时间顺序来看, 企业的对外销售业务可以划分为3个类型, 分别是:

(1) 现销业务。现销业务是指企业与客户“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的销售形式。现销业务下, 企业收取现金、发出商品与确认营业收入的时点一般同属于一个会计期间。现销交易下, 企业所作的会计分录为:

从会计分录中可以看出, 在不考虑增值税的情况下, 现销时企业记录的营业收入与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金额相同。

(2) 赊销业务。赊销业务是指企业已经向对方发出商品, 确认了营业收入, 但却允许对方延迟付款的交易。在赊销情况下, 企业所作的会计分录为:

从会计分录中可以看出, 赊销时, 企业虽然记录了营业收入但当期并没有收取等额的现金, 因此以营业收入为起点计算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时需要将这部分“虚计”的营业收入剔除。

(3) 预收款销售业务。预收款销售业务是指企业已经收取了对方的货款, 但并没有向对方发货, 不符合收入的确认条件, 因而不能确认收入的交易形式。在预收款销售情况下, 企业所作的会计分录为:

从会计分录中可以看出, 此时, 企业实际已经收到了因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产生的现金”, 但并未将其记录计入营业收入之中。因此, 以营业收入为起点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时需要将这一部分“漏计”的金额加计。

在不考虑账户期初余额和特殊业务时, 以营业收入为起点编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当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期末余额。但如果进一步考虑相关账户的期初余额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对此计算公式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以企业的应收账款为例, 企业的应收账款在会计报告期内其实一直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一方面, 企业会因为当期发生赊销业务而使营业收入金额大于其收到的现金金额, 计算时需要将其剔除;另一方面, 企业又会因为本期收回前期的赊销货款, 而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金额增加, 但这部分增加的收现额并不会体现在当期的营业收入之中, 因此, 需要将其加计。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共同影响, 可以这样理解, 在不考虑其他报表项目的情况下, 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时, 应当采取如下计算公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当期发生的赊销+当期收回上期的赊销款, 进一步可以变形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 (当期发生的赊销-当期收回上期的赊销款) 。而如果企业当期发生的赊销金额大于当期收回上期赊销款的金额, 那么就会表现为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增加;反之, 如果企业当期发生的赊销金额小于当期收回上期赊销款的金额, 那么就会表现为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减少。因此, 即使在考虑期初余额的情况下, 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也并不需要知道企业当期发生了多少赊销业务, 当期收回的当期多少赊销款, 而只需要知道应收账款账户金额动态变化的结果, 亦即知道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因此, 上述公式可以变形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 (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 。

但实务中, 报表中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变化并不全是因为发生赊销业务或收回赊销款而引起的, 也可能是由于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转回、账务重组等非现金交易而引起的,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将这一步分因素扣除。以企业计提坏账准备为例, 当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时, 由于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是应收账款的净额 (不反应坏账准备的金额) , 因此会减少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 但这种原因引起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减少, 并不是由于收回赊销款而引起的, 因此需要将其剔除。考虑这种原因, 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时, 计算公式应当进一步调整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 (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 -企业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其他报表项目, 例如预收账款、应收票据、应交税费等, 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计算方式的影响与应收账款类似, 本文不再赘述。考虑到所有的影响因素,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完整计算公式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应收账款 (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应收票据 (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预收账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转回多提的坏账准备-票据贴的利息-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应收款-现金折扣。该公式较为繁琐, 可以将其简化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 (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特殊调整项目。

三、“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的编制技巧分析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的编制理论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类似, 其编制的起点为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项目。综合全部影响因素,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计算公式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存货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应付账款 (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应付票据 (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预付账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本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取得现金折扣-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固定资产大修理费+非外销减少的存货-非现金资产抵偿。该项目编制的假设基础是企业外购存货当期均已付款;企业当期增加的存货均为外购的;并且企业当期减少的存货均审计由于对外销售引起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 (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特殊调整项目。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意义和内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以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的填报技巧。

关键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购买商品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第1版.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指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第1版.

上一篇:动火分析下一篇:培养好的财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