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保险(共12篇)
企业社会保险 篇1
0 引 言
企业已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组织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多数经济与社会资源掌握在各类企业手中,大量人群工作于企业中并赖以谋生,企业的影响已远不仅限于其经济作用,而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自然环境等各方面均产生相当程度的控制与影响。但是近年来,各类企业由于忽视社会责任导致的负面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到民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这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已到了刻不容缓地步。时代背景要求研究者们深入与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以引导企业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主要发展路径进行梳理,从而可以更好把握研究趋向,这对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企业社会责任:争议与发展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CSR1)思想发端于20世纪初期美国工业化进程中公众对大公司的出现以及现代公司中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反思。伴随着大公司的出现以及大公司在经济和社会中权力的加大,公众要求大公司在获得这种社会权力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1];而两权分离和管理专业化所带来的管理者资本主义,也促使相当部分人反思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2];这两方面因素促进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产生。
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发展却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受到主流经济学家们的猛烈抨击与反对,是在与传统资本主义自由经济观点的对抗中缓慢发展起来的。这些主流经济学家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是危险的,是对自由经济的根本颠覆(Friedman,1962)[3],因为它动摇了资本主义的根基——利润最大化原则。而企业社会责任的支持者们则声称并不排斥企业的获利行为,而是提出用“利润最优化”(Profit Optimization)来取代利润最大化,公司管理者在努力赚取足够利润来满足股东的同时也追求其他社会目标,以最大化公司总福利(Sheikh,1996)[4]。在这种与主流经济学格格不入的状况下,企业社会责任给人的印象是缺乏理论依托,更多表现为道德维度。
在不断地演变与争论中,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仍然取得了许多成果。早期的学术研究努力希望构建较为明确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但是客观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仍就像一把“大伞”(Valor,2005)[5],装进了各类思想、概念、技术与争论,至今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和可被广泛接受的定义,仍然被学者们批评为“含糊不清”(沈洪涛、沈艺峰,2007)[1]。
2 企业社会回应:管理维度上的反思
2.1 企业社会回应的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模糊性长期被人诟病,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再只是停留在概念和争论上,而必须转化为关乎企业生存的实实在在问题。在此背景下,企业社会回应(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CSR2)、企业社会表现(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CSP)等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新概念相继被提出,学者们希望用这些新概念来替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以搁置价值观探讨,克服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上的模糊性与规范性缺点,使研究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与操作性(Mitnick,1995)[6],这也代表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从道德维度转向更具操作性与实践性的管理维度。
其中,企业社会回应概念强调的是企业回应社会压力的能力(Frederick,1994)[7],集中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和外部的环境管理技术(Wood,1991)[8]。阿克曼(Ackerman,1973)[9]、阿克曼和鲍尔(Ackerman & Bauer,1976)[10]是最早提出并深入描述企业社会回应概念的学者,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回应做了区分:企业社会责任强调的是动机而非结果,是公司所承担的义务;而对社会需求的回应是“做什么”的问题,不应只考虑“该做什么”。他们认为企业社会回应同时包括以下五个因素:一、企业社会回应是一种公司战略;二、企业社会回应是一个管理过程;三、企业社会回应是一个创新性的业绩表现衡量方法;四、企业社会回应是应对不同时间公众预期变化的新技术和新管理技能;五、企业社会回应是一种制度化的决策方式。
企业社会回应的提出,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转移到企业满足社会需求与社会预期(Ackerman & Bauer,1976)[10]、应对社会压力(Frederick,1994)[7]]和进行社会问题管理(Wartick & Cochran,1985)[11],体现的是管理维度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反思。
2.2 关于企业社会回应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不同观点
(1)第一种观点:企业社会回应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替代
弗雷德里克(Frederick,1994)[7]与塞西(Sethi,1979)[12]为代表的一派学者认为,企业社会回应是企业与社会领域研究的“第二阶段”,可以替代充满争议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弗雷德里克(Frederick,1994)[7]对企业社会回应的研究有着重要贡献,他明确将企业社会回应定义为“企业回应社会压力的能力”,这个定义得到了广泛接受。弗雷德里克(Frederick,1994)进一步指出,企业社会回应具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一个是组织上的微观层面,指的是企业管理公司与各类社会团体间关系的能力;另一个是制度上的宏观层面,指的是每个进行社会回应的企业的制度安排与程序设计。弗雷德里克(Frederick,1994)认为,比起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回应更为切实可行,为企业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现实平台,也更符合企业及其管理者实践的需要,这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从理念与伦理概念转变为行为导向的管理概念,是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发展的第二阶段,因此弗雷德里克(Frederick,1994)将企业社会责任简称为CSR1,而企业社会回应则简称为CSR2。
塞西(Sethi,1979)[12]则将企业社会行为划分为三个阶段:企业社会义务阶段、企业社会责任阶段与企业社会回应阶段,企业社会回应是超越企业社会责任的阶段。塞西(Sethi,1979)认为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公司社会行为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与企业社会回应相关的公司社会行为本质上是预防性的,企业对各类社会问题的回应必须在物质、经济与社会政治环境中进行,环境评估在企业社会回应中非常重要。
总之,无论是弗雷德里克(Frederick,1994)的CSR1与CSR2,还是塞西(Sethi,1979)的三阶段论,都认为企业社会回应是企业社会责任之后的一个新的阶段性概念。
(2)第二种观点:企业社会回应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补充
另外一批著名学者则并不认为企业社会回应可以取代企业社会责任,而是认为企业社会回应与企业社会责任是对等并列、相互补充的。
卡罗尔(Carroll,1979)[13]认为,企业社会回应只是企业在社会领域中管理性反应的一个行动阶段,代表的是企业社会表现中与企业社会责任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方面,该方面仅与企业对社会反应的管理过程有关,并不能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替代概念。
沃帝克和科克伦(Wartick & Cochran,1985)[11]则认为企业社会回应实际上是为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方法,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回应是同等重要的概念,两者都应包括进来成为企业社会参与面的单独方向。他们认为,用企业社会回应来替代企业社会责任将会弱化对企业伦理的重视;企业社会回应只是短期或中期的决策,而企业社会责任则是长期的决策;企业社会责任看重的是终极结果,而企业社会回应注重的是过程方法,企业社会回应并不意味着企业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
伍德(Wood,1991)[14]则指出,企业社会回应集中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与企业外部的环境管理技术,提供的是企业行动的方向,是“如何做”的构成部分,应该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规范性概念的补充。在伍德(Wood,1991)的界定中,社会问题管理、环境评估与利益相关者管理并行成为企业社会回应的三大支柱。
应该说,一段时期以来,企业社会回应一度成为与企业社会责任并驾齐驱、相互竞争的概念,但由于其重点毕竟只是在企业及其管理者反应过程方面,过于强调了企业应对环境变化压力的实用性方法,而忽视了企业与社会间互动的道德与伦理方面的规范性基础,因而最终并未能取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1]。
3 企业社会表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联结点
3.1 关于企业社会表现的理论观点
企业社会表现是继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回应之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出现的又一新概念,其在某种程度上兼容并蓄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回应概念。
卡罗尔(Carroll,1979)[13]提出的“企业社会表现三维概念模型”成为企业社会表现研究领域的第一个框架模型,也是最经典的模型。卡罗尔(Carroll,197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社会问题管理与企业社会回应是三个不同的重要维度,共同构成了企业社会表现的三维空间。第一个维度企业社会责任被卡罗尔(Carroll,1979)分解为四个成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与自愿责任;第二个维度是社会问题管理,包括消费者、环境、种族歧视、产品安全、职业安全与股东问题等,不过卡罗尔(Carroll,1979)承认由于社会问题日新月异,且不同公司与行业也各不相同,因此该维度难以详尽界定;第三个维度为企业社会回应,是一个从反应、防守、适应到预防的连续过程。卡罗尔(Carroll,1979)的三维模型提供了一个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回应到企业社会表现的过渡桥梁,其影响力是深远的,之后学者们提出的企业社会表现概念模型多是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该模型也存在很大局限性,不易于研究的操作化,理论模型也并没得到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
沃帝克和科克伦(Wartick & Cochran,1985)[11]的企业社会表现三维模型是建立在卡罗尔(Carroll, 1979)三维概念模型基础上的,包括原则、过程与政策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原则维度即企业社会责任维度,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与自愿责任;第二个维度过程维度即企业社会回应,包括反应、防守、适应与预防四种类型;第三个政策维度即社会问题管理,这里与卡罗尔(Carroll,1979)的模型不同,沃帝克和科克伦(Wartick & Cochran,1985)认为社会问题管理是企业社会回应的直接扩展,是社会问题发现与有效社会回应的连接点,因此包括确认问题、分析问题与回应问题,这样该模型便成为了一个动态分析框架。
伍德(Wood,1991)[14,15]的企业社会表现三维模型扩展和修正了沃帝克和科克伦(Wartick & Cochran, 1985)的三维模型。伍德(Wood, 1991)认为,企业社会表现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原则、社会回应过程及与企业社会关系有关的可观察到的结果的总和,它包括三个层面:社会责任原则、社会回应过程与社会责任结果。对于第一个维度企业社会责任,伍德(Wood, 1991)并没按照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与自愿责任来划分,而是划分为制度层次、组织层次与个人层次,以区分社会对所有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的企业的预期、社会对企业作为一个特定个体的所作所为的预期以及社会对企业内表演道德角色的管理者等人的预期;第二维度是社会回应过程,伍德(Wood, 1991)将沃帝克和科克伦(Wartick & Cochran,1985)模型的第三维度社会问题管理合并到该维度,认为企业社会回应实际上包含了三大支柱:社会问题管理、环境评估与利益相关者管理;第三维度是指企业行为的社会影响、社会方案与社会政策的结果。伍德(Wood, 1991)认为,无论第一维度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则,还是第二维度企业社会回应的过程,都是难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只有第三维度企业行为的结果是企业社会表现中唯一能够进行实际观察与公开评估的,正是由于第三维度企业行为结果的独立存在,使得企业社会表现变得容易观察与测量,这样就使模型更具有操作性。
总之,企业社会表现模型被认为是重新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回应之间断裂的联系(Wood, 1991)[14]。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各方理论相互独立和暗中相互竞争(Wood,1991)[14],导致难以形成共识;这种情况同样反映在企业社会表现的研究中,因此尚不存在一个得到一致公认的统一的企业社会表现框架。
3.2 关于企业社会表现的测量
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阐述阶段,还必须从实证上得到验证,必须在规范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之间锻造一个结合点(Swanson, 1999)[16]。伍德(Wood,1991)将其企业社会表现模型第三维度企业行为的结果独立出来,认为只有企业行为的结果是企业社会表现三个维度中唯一能够进行实际观察与测量的,“企业社会表现一词非常清楚地指(企业)行为的结果”[8],可以用以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真实表现。伍德(Wood,1991)的观点为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实证研究打开了通路,企业社会表现在实证研究中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社会责任测量的操作性定义,这样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就有了存在可以测量的操作性定义的可能性,其意义非常重要。
艾格伦斯和高得(Igalens & Gond,2005)[17]总结了五种把“企业社会表现”概念进行操作化的方法:基于年报内容分析的测量、基于污染指数的测量、基于问卷调查的知觉测量、基于声誉指标的测量与基于专业机构数据库的测量。在西方众多企业社会表现(企业社会责任)测评工具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克拉克森(Clarkson,1995)的RDAP量表[18]、霍普金斯(Hopkins,1997)的SRE量表[19]、美国KLD公司开发的KLD指数以及《财富》声誉指数等。西方研究者们在测量工具的开发上做出了相当的努力,这些测量工具有个共同点,即都是多维测量的,但也应该看到,大部分实证研究中的测量工具采用的是非学术领域开发的测评体系,测量工具与理论之间存在脱节问题。
中国研究者们近年来也试图开发能够适合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本土化测量工具,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国内研究者们更倾向于将所开发的量表称之为企业社会责任量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量表或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量表等,但从本质上来看,与西方企业社会表现属于同一范畴。
4 结 语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在不断地演变与争论中发展起来,时代背景要求研究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不能只是停留在概念与道德维度的争论上,而应运用现代研究方法加强相关研究的操作性与实践性,以落实到实实在在的管理维度上。观察相关领域研究的演化路径,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直到企业社会回应、企业社会表现的提出与发展,正是切合这样的发展趋向,研究者们应该顺应这样的趋向,将相关领域的研究推进到更深入的层面。
企业社会保险 篇2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以下是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汇报,欢迎阅读。
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汇报1 xx年,我中心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企业养老保险中心和xx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心领导班子的有力带领下,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心,扎实拼搏,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进步长足。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全年工作主要亮点有八。一是养老保险费征缴保持稳定。采取实行征缴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征缴协管员”制度等工作措施,迎难而上,功坚克难,不断加大征缴力度,强化征缴实效。今年在xx区企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000万元,征缴率0%。二是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持续正常。不断健全完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发放工作服务水平,全年发放养老金000万元,深受离退休人员好评。三是养老保险扩面稳步推进。紧抓全省统一开展扩面征缴专项活动的有利契机,乘势而上,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全年新增参保企业0家,新增参保职工000人。四是养老保险纳入市级统筹工作顺利完成。目前中心各项业务工作均与市中心实现良好衔接,诸项业务运转高效、有条不紊。五是退休人员增资工作高效开展。将增资工作作为阶段性中心任务,中心工作人员全员动员,分工协作,牺牲节假日,确保了每一名退休职工增资数据的准确无误,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近万名离退休人员的增资任务。六是养老保险待遇审核工作精准无误。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实现退休人员待遇微机核算,大幅度提高了待遇审核工作的工效和准确性。全年审核确定退休人员待遇000余人次,无一出现失误。七是养老保险财务管理工作日趋规范有序。逐步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狠抓制度落实,实际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上级财务工作规程要求办事,严格程序,严肃纪律,确保万无一失。八是养老保险稽核工作精细严谨。今年按惯例对发放养老金人员进行了认真年审,审查工作坚持做到严格细致,逐人对照,逐人过关,共检查离退休人员9000余人,停发养老金760人,通过检查避免基金损失8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管理,优化工作机制。良好的工作机制是确保一项工作不断取得突破的重要保证。我中心坚持从建机制、建制度着手,以先进的工作机制提工效、促工作,推动各项工作日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征缴、扩面等项工作目标责任制,科学分解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实行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强化公文写作责任,实施奖惩,充分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中心领导班子研究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班子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重大问题,部署下步工作;建立工作成效检查机制,定期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下步工作。
(二)开拓进取,创新工作方法。我中心根据当前扩面征缴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开展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中心领导针对当前养老保险工作任务繁重,而自身工作力量有限的现实,经过深入企业、基层认真调查研究,自从事公益岗位人员中优选36名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保政策法规、待遇确定等方面知识培训,聘任为“征缴协管员”,分赴全区街道、社区开展社保知识宣传、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该办法采用以来,全区用人单位和广大职工的社保意识明显增强,到劳动部门咨询相关政策的人员明显增多,效果正在日益显现。
(三)注重学习,提高人员素质。我们将加强学习作为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中心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定期举办业务知识讲座,请中心领导、业务骨干讲授业务知识,解读最新政策,开展业务政策大讨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股室间自学,相互介绍各自业务内容、工作流程,加强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使工作人员都能业务精通、一专多能;鼓励工作人员自觉利用工余时间开展自学,全面学习微机操作、计算机软件使用、财务会计等多方面知识,积累知识,以学促工,打牢做好本职工作的坚实基础。
(四)严格要求,强化组织纪律。具有严明的工作纪律是保证一支队伍不断取得新成绩的重要条件。我中心对工作人员坚持严格管理,从严要求,要求工作人员认真遵守中心的日常作息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切实做到按时上下班,无特殊情况决不迟到、早退等。中心领导班子更是从我做起,率先垂范,树立榜样,带头早来晚走,带头无私奉献,全中心形成了守纪律、比贡献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三、存在不足与明年打算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一是养老保险费征缴形势严峻,征缴发放矛盾突出,基金收支缺口较大;二是面对养老保险纳入市级统筹的新形势,工作人员的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微机、打印机等办公自动化硬件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
新的一年中,我们将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基金征缴,积极推进扩面,挖掘征收潜力,最大限度地征缴养老保险基金,努力缓解征缴发放矛盾;认真坚持、良好落实各项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力求较好适应实行市级统筹后新的形势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调剂使用现有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合理利用办公资源,使之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汇报2 今年,我市的社会保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贯彻落实省、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年初制定的一二六工作目标为主要内容,以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目标。
截止*月底,全市参加社会保险的各类企业职工人,实际缴费人,新增扩面*人。征收养老保险费*万元,收缴历欠基金万元,支付养老保险费*万元。实行社会化发放的离退休人员达*人,离退休费用社会化发放率达%。
市局注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指导各县市区开展社会保险工作的同时,也较好地完成了半年各项工作任务。*-*月份,参保的各类企业职工*人,实际缴费*人,新增扩面*人,征收养老保险费*万元,收缴历欠基金万元,支付养老保险费*万元。实行社会化发放的离退休人员达*人,离退休费用社会化发放率达%。回顾上半年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加大确保力度,巩固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成果
全面推进养老保险费全收全支,是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进程,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全市在全面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基础上,把着力点放在规范发放上来。做到四个规范,即:规范数据库资料,规范业务流程,规范稽核办法,规范发放职责。进一步夯实了社会化发放基础。上半年,全市继续巩固社保机构直接发放、银行代发和邮寄等多种社会化发放方式,实行全市银行通存通兑、统一结算的办法,极大地方便了离退休人员就近领取养老金。为了确保发放的准确性,*月初,市局筹措资金,购买了指纹鉴别系统,目前己完成对享受待遇的*名离退休人员的指纹采集。市局规定离退休人员持本人身份证、退休证和养老金存折到指定地点按压指纹。工作人员还对行动不便、居住外地的离退休人员实行上门服务,派专人前去登记按模和确认,然后建档,进入识别系统,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虚报冒领养老金行为。全市还及时落实增资政策,按照鄂劳社办*号、*号文件精神,各地周密安排,精心准备,认真细致做好这次增资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专班人员加班加点,多方筹措资金,及时为离退休人员办理正常增资,仅*月份一个月时间,全市己为*名符合条件增资的离退休人员人平月增资*元增资额达%,做到了不漏一人、不错一分,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提标、增资工作按时发放到位,保证了国家政策落实到每个离退休职工身上。
二、维护职工权益,狠抓扩面续保不放松
全市劳动保险机构积极主动参与、支持和配合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对那些己参保的企业,主动介入做工作,确认参保职工个人帐户的记录和个人缴费年限。首先做好离退休人员测算剥离工作,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从根本上解决离退休人员的老有所养问题。同时,做好内退、下岗、买断职工的续保工作,解决好因企业改制而导致参保职工中断养老保险缴费、养老保险关系接续不上的问题。年初,市局下发了《做好社会保险费申报和开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登记的通知》,召开企业劳资人员会议,成立专班突击抓,做好了企业社会保险费的登记、申报工作,完善了社会保险数据库。同时落实了告知制度,下发了《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千方百计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转移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增强职工参保的自觉性,保持职工参保的连续性,保证下岗分流人员不断保,做到不论职工到哪干,养老保险接着算。上半年,全市续保人数达*人。
三、开展专项稽核,防止虚报冒领
根据省厅的统一安排和布署,全市从*月中旬开始,开展了对养老保险费专项稽核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各地把专项稽核工作作为上半年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抽调一批具有一定业务知识和政策水平的人员,不辞辛劳,深入厂矿企业开展实地稽核工作。针对这次稽核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严把企业自查质量关。一是向所有参保企业下发了通知,对企业自查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狠抓实地稽核,严格实行三对照。组织审计、财务、会计和核定人员,对重点企业进行实地稽核,实行三对照,即将企业职工工资花名册与参保职工个人缴费核定表进行核对,查企业所有职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有无漏保或隐瞒职工人数的现象;查看企业职工工资发放表和工资年报表,将企业工资总额及职工个人实际收入与申报缴费工资进行核对,查是否有少、漏报和隐瞒上报缴费工资总额的行为;将企业离退休人数与社保机构离退休人员花名册进行核对,查有无虚报冒领养老金的行为。市局把稽核与扩面、续保登记、年检、印发个人帐户有机地结合起来,借这次稽核的机会,己对*%的离退休人员和享受待遇的遗属人员进行了指纹采集,为建立规范的指纹识别系统奠定了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对*%的参保企业进行了实地稽核。
四、加强服务意识,推进社区管理
继续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是今年社会保险的重大任务之一,是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四中全会《决定》逐步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实行离退休人员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由社区管理的要求,全市一是继续做好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二是巩固完善了对离退休人员的走访慰问、上门看望和信访接待三项制度。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在组织资金、一次性发放元至*月份养老金的同时,全市共筹措*.*万元资金对*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走访慰问,确保了广大企业特困离退休人员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节日。三是社区试点管理工作初现端倪。在去年的基础上,市局将钢窗厂、三江航天劳服公司离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了竞技麻将比赛、钓鱼等活动。大悟坚持离退休人员活动经常化,加强了活动中心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社区中心的软硬件建设。*月下旬,他们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经验在黄石召开的全省劳动保险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目前,全市*名离退休人员已有*人进入社区管理,进入率达*%。
五、加强基础管理,规范业务工作
按照省下发的《湖北省社会保险基础管理系统建设规划》,全市下大气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的业务运行、资金支撑、信息服务、监督检查、社会化服务、内部管理等六大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主动加强与财政、审计部门的联系,达到基金收支存运转通畅的目标。为了加强社保基金和财务管理,规范保险业务环节、运行程序和操作过程,*月上中旬,市局组织对各县市区进行了社保基金财务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大检查,并下发了检查结论及整改意见通知书。二是加强了各种台帐的管理,清理打印了职工个人帐户,做好基金财务对帐日清月结。三是做好了与地税的核定,对帐衔接工作,实现了企业主动到劳动保险经办机构登记、申报、核定社会保险费,由企业主动到地税部门缴费的良性运转。四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章制度,杜绝了新的挤占挪用基金问题。五是进一步理顺社保机构与财政、监察、审计、银行、税务部门的业务关系,搞好协调配合,确保六个环节的衔接和资金的畅通运转。六是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理解和支持,合理合法地解决了本机构的经费,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基础管理方面,好的地方:大悟、安陆规范了对参保单位的帐、表、卡、册的管理,上半年个人帐户分配率、记入率、对帐率均达到%。应城采取巩固一批、接续一批、扩大一批的措施,开展五个一接续工程,即成立一个工作专班、上一次失业职工的家门、填一份养老保险关系接续表、发一份接续指南、开辟一个个人缴费窗口的办法,使失业人员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登记率达%。孝昌、汉川加强了社保六个环节的管理,按要求设立职能股室,使业务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云梦、孝南和市局都把基础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常抓不懈,并且都抓出了成效。
六、开展文明创建,提高整体素质
全市各地继续加大文明创建工作力度,巩固创建成果,提高创建质量和创建档次。按照三优文明窗口标准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服务大厅、发放处和退管活动中心等前台窗口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良好形象。今年*月,市局荣获全市最佳文明单位和文明示范窗口光荣匾牌。大悟劳保局获市级青年文明号的表彰。*月份,根据国家人事部关于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的精神,市局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对科长及以下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通过竞争演说、双向选择、职工测评、支委讨论,有*位副科长竞争到科室牵头负责人岗位,这项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经过*个多月的工作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是成功的。全市保险机构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学查改活动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紧密联系劳动保障部门工作实际,认真查摆改善发展环境、改进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整改,树立劳动保障部门诚实守信、依法行政、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服务优良的良好形象,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机关组织建议、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此外,全市劳保系统广泛开展了义务献血、向灾民献爱心活动,干部职工纷纷捐款捐物。*月下旬,市局和大悟县劳保局还组织干部职工到中原突围纪念地-大悟宣化店纪念馆,参观*年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和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半年来,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社会保险各项工作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扩面工作进展不快;各地基金财务和业务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全市社区管理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网络建设还跟不上工作的需要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尽快加以解决。下半年,各地要对照《二*二年社会保险工作要点》和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上的内容加大工作落实力度,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继续努力,按照一二三的工作思路,着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个重点即抓住扩面工作的重点。按照《条例》要求继续做好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重点抓好改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的养老保险登记、申报工作。做好失业人员断保职工的续保工作,以扩面促征缴,大力开拓新的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增强社会保障的支撑能力。
两个加强即加强基础业务管理及基金财务管理,加强文明创建,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业务运行、资金支撑、信息服务、监督检查、社会化服务和内部管理等六大体系。确保六个环节衔接和资金畅通运转。继续实行收支两条线,积极争取政府、财政、银行的支持,建立适应本地实际、规范、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某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
伴随着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市场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能源的掌控,所以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除了需要新社会的创造型人才以外,其能源供应系统的强大,也是促进现有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再对过去的一系列问题研究中,我们对现阶段的电力企业公司的社会保险管理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险保障不足
(一)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地方待完善,其中最要的表现就是对相关信息的建设比较裸,就我国现阶段的计算机发展情况来看,信息管理成为了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在相关部门的社会保障上,基本上没有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完美结合。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对于电力企业,其发展中退休标准不统一,导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心理不平衡,同时由于受到的社会保障不能够满足今后的生活水平,进而导致在生活中,就缺乏了较为有效的工作动力。这样不仅影响了工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同时对工作也会出现不满情绪,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对相关部门的分析,其制度的本身也存在明显的问题,而这也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当出现企业管理问题时,相关部门往往难以落实自己的责任。
(二) 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对社会保险意识的认识不够
我国在现阶段刚实现了人均温饱问题,在对社会保险的重视问题上,也刚刚提出,通过社会保险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从电力企业和社会保险的正确认识来看,其自身对保险投保意识也有严重的缺乏。这就导致当前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险出现了一个尴尬境地,人们对社会保障不认可,又渴望得到社会保障,而企业自身又对这一保险形式进行拖沓做行使,进而严重的影响了保险的全面推进。
(三) 社会福利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就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险福利制度来看,对于养老金的调控,也随着我国现阶段的老龄化出现了加剧情况。其中接近退休的职工越来越多,导致社会矛盾凸显,而为了加快这一毛对的调整,国家也进行了退休年龄上的调整,在一定成都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从现在的养老机制上来看,从实际出发,电力企业还很难完成自身的社会保险落实,其实际情况甚至让人担忧。这样就导致大量的员工对社会保障保险失去了信任。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电力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中的进展。
二、完善保险管理的策略途径
首先,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对于社会保险体系的基础工作,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我们从现代电力企业的职业化结构来看,电力企业需要做到的有以下两点,其一,完成社会保险的整体实施,并提高保险的收缴比率并从管理的实效性上进行体质改革,让员工认识到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其二,完善现代社会保险的养老体制,在现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面积出现“421”结构的环境下,养老成为了影响家庭生存的最主要问题。很多家庭,两个年轻人要养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其工作压力就会十分大,企业不仅不能够分担这些压力,甚至自身的运行失利,也会大大的加重家庭的负担。所以建立更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基层工人的社会保障。
其次,完善电力企业的领导体制,建立更健全的工作责任制度,让工人得到更完善的社会保险服务。在这一发展理念中,我们让领导体系更人性化,让其能够落实好社会保险管理,并以此作为工作的核心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店里企业的各方面资源得到有效调控,并让所有工人得到真正的社会保障。
最后,需要借鉴现代发展国家的保险制度。由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已经相当的完善,我们对其进行借鉴以后,积极的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从中取长补短,完成对整体社会保险工作的管理需求,并从现代的管理体系中完成对电力企业自身的制度建立,这样不论是企业自身还是社会而言,都能够有效的确保一个正常的社会发展环境。而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企业管理的与时俱进,也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员工家庭中的压力,并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改善了员工家庭现状的同时,有效的促进了企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这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完善,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抓住机遇进一步保障基层职工的社会权益
社会保障是工人阶层最重视的阶层,其包括了多方面的实际生活情况,而在建设期间,就应当做到求真务实、科学严谨、优质服务、勤俭管理的理念,在传承传统设施管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有效实现其全面化的传统管理,并不断的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做到扎实发展。而在这样的一个发展环境中,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就成为主要的发展问题策略。
伴随着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在电力企业的职工社会保障问题上,应当做到负责人,不怕困难,以现阶段的社会保险体系来实现集体的社会保险管理,并通过有效的税务管理体系来充实已有的社会发展体系。并建立更为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
因此,在进行制度管理建设的过程中,为抓住机遇,就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制度建设性人才的发掘与培训,让能够建设更为全面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有效的阶层管理,最终完成有效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制定。第二,制度执行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设施落实,从而更进一步的实现社会保险管理的有效进行,加强对职工家庭的权益保障,从而实现其全面的设施建设。第三,预见问题时,要不怕累不怕苦,抓紧基层建设,保证基层职工的日常生活有保障,能够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变迁中,能够及时的赶上社会发展行情,从而愿意跟企业共进退。
总而言之,在建设更为全面的制度过程中,应当抓紧社会发展的脉络,并通过有效设施管理从而完成对基层职工的社会保障管理。
结语
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对社会主义保险管理制度的建设,还不甚完整,其中很多地方不尽人意。而对于事业单位的相关政策上,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管理不善。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我们可以更好的保障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这样对今后的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完善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对于电力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都能够让其更好的发展。并让其员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进行有效生产。
参考文献
[1]姜涛,赵锦添,金万录等.浅谈甘肃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65-266.
[2]陈晓飞.浅谈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4,(22):255-255.
[3]罗庆海.改进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3,(9):100.
[4]张英.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探讨——以某电力企业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1,18(6):270-271.
作者简介
王晓伟,女,1977年5月6日,籍贯:河北曲阳,学历:本科 职称:中级经济师,毕业院校: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企业社会保险 篇4
按照现代公司标准的发展战略目标, 坚持以把握机遇, 建设新机制为中心思想, 认真落实相关政策, 从而有力地促进电力企业社会保障体系向创造性、科学性及开拓性方向不断完善, 并在创新中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本文针对某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特点, 对其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进行简单的探讨。
1 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1 职工社会保险意识有待提高
近年来, 虽然国家社保改革步伐加快, 新政策、新规定不断出台, 但矿区范围内从领导到职工, 对社会保险却缺乏直观、全面、准确地理性认识。具体表现为, 领导对社会保险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解决的少;单位参保、缴费能少则少, 能拖就拖;一些职工“养儿防老”思想严重;还有一些职工认为自己现在身体好, 不需要参加医疗保险等等。这些模糊认识的存在, 使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难度加大, 进程缓慢。
1.2 多部门分散管理使工作成本高, 效率低
多部门管理, 每个险种都配备一套工作人员和办公设施, 并建立相应的帐表卡册, 使管理的分散和重复性劳动多, 增加了办公成本, 工作效率低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 全局两万多名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大型养老保险参保信息数据库已全部建立, 但是由于医疗保险参保数据没有进人本系统, 失业保险是由劳资部门按照单独的模式进行管理的, 从而使现有的数据库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整体效益得不到发挥。
1.3 保险基金拖欠严重, 职工社保待遇难以保障
这几年, 职工医药费用呈连年攀升的趋势, 医药费拖欠重新抬头, 使职工的正常医疗得不到保障, 医改工作陷入困境, 造成了老弱多病家庭及困难的职工生不起病, 住不起院;失业保险费征缴不力, 拖欠较大;生育和工伤保险统筹没有开展, 伤残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有的单位女职工生育后的药费不能及时报销,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 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对企业的生产和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1.4 管理手段落后, 信息传递不及时
矿区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凡涉及职工社保待遇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 基层单位和矿务局不能快速沟通。近年来连续发生多次上访、群访事件, 甚至导致堵塞公路交通干线。此外, 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信息化建设也达不到上级要求, 无法实现个人帐户余额电脑语音查询。
1.5 社保待遇冒领现象增加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 单位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明显不如以前, 加上制度建设滞后等原因, 一些退休人员, 特别是外地居住的人员死亡后仍然继续领取养老金和报销医药费, 给社会保险基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形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2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2.1 养老保险的改革及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 要依法扩大养老保险金征缴的覆盖面, 提高收缴率, 实行全额收缴、全额拨付, 并尽快实现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养老保险基金是职工的“保命钱”, 绝不能挪用。其次, 要确保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 并代他们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通过不断的改革及完善, 本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中的养老保险得到极大的完善, 表现在:1) 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 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现代化越来越完善;2) 在改革中, 没有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有力地落实了新型养老保险管理制度, 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负担过重及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问题的解决;3) 面对养老保险改革的难得机遇及挑战, 各级领导更加重视社会保险管理队伍的建设, 通过长期的努力, 从最基本及最需要的工作做起, 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2.2 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基本医药卫生制度
建设覆盖整个企业广大职工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让职工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使职工享有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和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群众享有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基本药物。同时也应加强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意识。
2.3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运作及落实, 这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及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本电力企业从制度上通过采取建立工伤保险费用与工伤发生率挂钩的预防机制, 消除了不利于企业和谐稳定的隐患;在生育保险方面, 向本企业女职工给予生育津贴, 减少和解决了女职工在孕产等时期由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 并明确了医疗服务和产假, 体现了国家对妇女劳动权益的特殊保护。综上所述, 贯彻落实广大职工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的相关政策, 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3 加强企业基础工作建设的建议
3.1 创新管理观念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 我们必须按照企业新的要求、新的定位及新的任务, 明确思路且深入研究,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坚持统观全局, 认清形势, 同中求异的创新观念, 前瞻性地思考和把握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科学合理地运作, 从而促进本电力企业社会保险事业的巩固和发展。结合各社会保险阶段的工作实际需求,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全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为主线, 坚持以推动和完善本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实施为目的, 积极引导职工支持及参与, 从而有力推进社会保险体制改革, 为本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做出新的努力。
3.2 树立合理科学的观念
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管理与服务并存的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有一支会管理及热爱保险事业的管理队伍, 要转变思想, 树立大局观念, 加强责任心。通过工作人员的创新理念, 巩固职工队伍的稳定。此外, 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及工作作风上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树立服务观念。要提升管理水平, 在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于社会保险因其普遍性、强制性及保障性等特点, 运作起来工作内容复杂、专业性强。因此, 我们在充分掌握相关政策理论的同时, 还要不断充实业务知识以便提高业务水平。
3.3 建立社会保险管理机制
建立社会保险管理机制应朝着长期有效的方向发展, 这是平稳、连续执行政策的基础, 是切实维护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关键。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建立和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育人才的制度, 形成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努力建设高专业素质、高知识层次及高管理水平队伍, 从而为企业的改革创新及维护职工的利益提供有力支持和组织保证。
3.4 夯实及创新管理平台
1) 社会保险体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机制的不断健全, 要求我们管理者要大力培育执行能力,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2) 要加强宣传力度。基于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 为了使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赢得理解和支持, 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
4 结语
由于社会保险在保障企业职工权益, 促进安全生产及维护企业和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抓住机遇, 不断创新, 稳步推进本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工作, 不断探索及研究新问题, 踏实有效地推进本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金丰.城市农民工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企业社会保险申请书 篇5
企业社会保险申请书一:企业社会保险申请书
姓 名 社保
电脑号 身份证
号码
单 位
名 称 单位编号
本人已于20 年 月 日辞工,拟离开深圳,现申请退(转)社会保险金。
申请人(签名):
年 月 日 单位意见:
本单位员工,已于20 年 月 日辞工离
开本公司,同意其申请办理退(转)社会保险金手续。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转保员工户籍所在地社保机
构 社保机构名称:
开户银行名称:
开户银行帐号:
备注: ⒈本人亲自办理。
⒉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份)、《深圳市劳动保障卡》或《深圳市职工社会保险证》。
⒊无社会保险证者,需在申请表上贴一张一寸近期彩照,加盖单位公章(盖骑缝章)。
>企业社会保险申请书二:公司社保申请书范文>>(196字)
办理养老保险金立户申请流程及相关文件
1、社会保险登记表和填表说明(到社保中心取)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原件
3、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复印件
4、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5、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6、银行开户许可证
7、公章,法人章
8、U盘
说明
1、社会统筹保险做为社会强制性需求,也是员工的社会福利,应该人人享有。
2、已经办理了社会统筹保险的人员,无论是续交的还是断交的,一律不再重新申办。
>企业社会保险申请书三:企业关于申请社会保险补贴的申请书>>(420字)
XX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兹有XXXX单位根据XXXX申请办理“4050”人员XXXX事项,请予以办理,为感。
这个审请书也就是个形式,你随便怎么写都行,我从来没听说过因为审请书不行给打回来的。讲政策行,但是我真是怕写这些,嘿嘿。、《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对象有哪些?不包括哪些人员?
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
(1)仍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或协议期满出中心但未与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关系,且仍未再就业的国有、城镇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
(2)已在户口所在地就业管理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尚未再就业的原国有、城镇集体企业的失业人员;
(3)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
(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
不包括以下人员:
(1)已按规定办理企业内部退养的人员;
浅谈企业社会保险与劳资分配管理 篇6
关键词:社会保险;劳资分配; 企业员工权益
一、社会保险的意义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它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一种制度架构,目的在于保证劳动者在面临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风险时能够得到必要的生活保障。这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险分为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等,即是平时所说的“五险一金”中的“五险”。社会保险工作是组成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的有效实施可以实现社会分配、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等。同时,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可以有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劳动者的劳动福利,从而增加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及对企业的认同性‘最终推动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企业社会保险和劳动工资分配存在的问题
1、员工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护
虽然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的背景下,有的私营企业己与员工签订新的劳动合同,但多数是流于形式,企业主仍然认为自己老板,是合同的强势一方,可以随意解雇员工,员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
2、为员工缴纳保险费用制度不合理,社会保险设计缺乏弹性
有些企业为员工缴纳保险费用的制度不合理,存在缴纳费用比率偏低的现象。有些企业甚至不顾职工的利益,逃避为其缴纳费用的责任。这样的后果是,造成许多职工信赖感和安全感降低,对于企业的好感与热爱也随之减少,特别是一些重要岗位人才的心理伤害,造成人才的流动和缺失,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保险制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原有的保险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充满竞争和突发事件的社会。
3、对社会保险认识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险知识
受封建社会和传统大一统思想影响,很多职工未能从旧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没有主人翁意识。特别是社会最下层的员工,为生活所迫,思想上存在隶属于企业管理的误区,缺乏必要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观念。又因为我国保险事业发展得较晚,对保险业的投入不够,人们对保险概念缺乏认识,使得保险覆盖面狭窄,受保险的人群较为单一。
4、企业内部缺乏社保监管机制
很多企业工资规制不合理,没有透明的工资发放标准。众多企业的管理层工作人员和生产层人员的工资福利水平相差悬殊,形成企业内部矛盾的激化。很多企业业主为了企业资金周转的需要,不顾员工日常开销,经常拖欠职工工资,打击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出现消极怠工情绪。此外,很多企业不配合相关部门成立工会组织,内部监管体制和内部维权体制不够健全,职工的利益诉求不能得到很好的上达下传。
三、加强企业劳资与社保管理的措施
1、承担起相应责任,提高员工社会保险法律意识
现阶段,保险和福利的高低已经作为衡量一个企业好坏的基本标准。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做到按照规定为自己的员工承担一些保险费用。企业按规定及时足额地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金,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能够吸引和稳定各种优秀的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人才这一核心竞争力。要明确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尊重员工,坚持以人为本,满足职工的基本需要是现代企业进行人才管理的关键。为职工承担保险责任,可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可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对企业来说,不仅仅是长期的经济利益,更是吸引更多人才的关键。
2、强化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的方法有: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公平对待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增强人们获取所期待报酬的信心;设计有吸引力的工作其中薪资和福利就是主要手段。薪资是指作为个人劳动的回报而得到的以基本工资、奖励和其他形式直接支付的货币报酬。它是用货币表示的一项工作的价值,也是员工的主要收入来源。在确认薪资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除了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外还应考虑相同行业、相同职位、当地薪资水平以及公司内薪资水平的合理差距福利是指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如健康、安全、保障这类常规的报酬方式。
3、继续推进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企业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体系,抓紧制订具体实施管理办法;加强对积累基金的管理,对基金的收取和发放使用进行严格的审计和监督检查,确保基金保值、增值。按《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都是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的征缴范围。凡法定适用单位,必须无条件执行,它也是用人单位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义务,对劳动者来说是应当享受的基本权利、企业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的工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险管理体系,遵守落实相关法律条文,为职工承担应有的社会保险责任,不但能尊重爱护职工,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福利和未来发展空间,更能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总之,企业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的工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险管理体系,遵守落实相关法律条文,为职工承担应有的社会保险责任,不但能尊重爱护职工,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福利和未来发展空间,更能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程延园.劳动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周新军.社会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研究[J].经济评论,1999(1).
企业社会保险 篇7
一、当前我国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现状
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及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的基本内容。目前, 中国社会保险费主要来自职工个人和企业共同负担的社会保险缴费。国务院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费率基准作了明确、统一的规定;工伤保险, 则实行差别费率, 依据各行业的风险程度轻重和不同而定, 而生育保险处于试点过程中, 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情况灵活确定缴费费率。目前我国五大社会保险险种的缴费率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国务院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政策文件。其中, 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以本人工资为基准, 企业缴费基数以职工工资总额为基准。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 企业是我国社会保险缴费的主体是企业, 个人负担很少。同时随着保险基数的连年递增, 社会保险缴费成为企业发展的沉重“包袱”, 极大影响了市场的竞争力, 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中、外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状况比较
按照国家规定, 目前我国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率高达29.8%。其中, 职工养老保险费用的比重最大。将我国企业需要承担的费率与英、美、德等国家相比, 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险负担率除了低于瑞典外, 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
从表1与表2的对比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我国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负担是很重的, 远远高于雇员个人承担的比例, 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我国企业较高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社保费率高位运行意味着什么?对企业来说, 高费率正面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 减弱了企业活力, 尤其是一些使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恶化投资环境, 损害企业竞争力, 影响对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的吸引力;缺乏制度吸引力, 导致企业参保积极性不高, 拉升社保违法现象;企业经营困难, 对社会就业、经济发展构成不利影响。具体来说, 企业内在竞争力受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的影响, 体现在企业效益空间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而被极大压缩。显而易见的是, 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了, 企业的利润总额也随之减少。
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是我国企业目前的生产、发展模式, 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工人工资在企业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就高, 如果企业的社会保险负担有增无减, 那么影响企业利润的结果就更加明显。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制造业企业社会保险费用的负担, 2014年为3960.9元的人均水平, 相当于平均上资的34.9%, 人工成本的17.4%;如果按人工成本总额计算, 则相当于成本费用总额的12.9%, 参加社会保险会增加企业总成本的2.24个百分点。
所以, 企业较高的社会保险费负担不管从企业生存的外在环境还是企业内在的发展动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都是至关重大。
四、正确处理社会保险负担与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 社会保险缴费过高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同时过重的缴费负担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因此在当下投资不足、内需不足, 在出口低迷, 国家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的情形下,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 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成为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
1. 直接降低社会保险费
首先, 政府下调社保费率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下调社会保险缴费率可直接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 减轻企业负担。对个人而言, 可提高个人工资收入, 提高消费指数, 增大内需。具体做法是, 针对失业保险等基金险种实行现收现付的方式, 降低企业缴费比例, 同时可将部分资金用于城镇职工门诊统筹, 并逐步取消医保个人账户, 减轻企业和个人筹资压力。
2. 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目前, 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仅仅包括城镇从业人员, 而尚未覆盖的人群很多, 数量庞大。包括私营企业、 (乡镇企业) 三资企业以及大批进城打工的农民工, 这些人群大都没有社会保险。如果国家能将现有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 将这些劳动者全部覆盖, 那么对于减轻企业社会保险负担压力、增加社会保险收入, 都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偿还养老金缺口拓展了新的筹资渠道。
3. 积极扩宽社会保障资金投资渠道
如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超过工资增长率, 那么在保证一定的情况下尝试降低社会保险企业缴费负担。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资金的投资渠道, 实现多元化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方式, 比如, 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公共设施建设投资及小动产投资都可以成为不错的投资选择。
4. 改进现有工资总额核算方式
全部以货币形式支付职工的劳动报酬, 有利于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及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具有促进。应在政府的协作下, 将企业职工各种实物收入及非货币收入纳入上资范畴, 对“灰色收入”严格处置, 依法惩处违法和非法收入的行为。劳动报酬的货币化, 将意味着缴费基数的上升。个人提高了缴费比例, 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也相应地得到了增加, 企业的缴费负担相应也得到了减轻。
5. 加大向诚信守法企业的财政补贴
针对当前社会保险费额过高, 企业欠费、逃费严重现象, 应出台政策, 对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诚信守法企业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在目前不能大幅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率的情况下, 政府财政应以社会保险补贴、稳岗补贴、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补贴等形式对这些诚信企业予以补贴, 以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提高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 倡导诚信、守法、公平、公正的企业竞争理念。
参考文献
[1]顾文静.论社会保障与企业竞争力[J].经济纵横, 2004, (5) :52-53.
[2]李珍, 孙永勇.多元化——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合理选择[J].经济评论, 2001, (6) :56-59.
企业社会保险 篇8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凸显和社会期望的提升,使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中国变得日益紧迫。对于企业,人们非常希望它们能够承担起应当承担的责任 ,以符合社会期望的方式追求商业成功 ,维护人的尊严和社会正义。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整体表现与人们的期盼形成了强烈反差[1]。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状况不容乐观。国内企业以及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严重缺失,导致了严重的劳资冲突、环境污染和社会信任危机,并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常常被归因于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规模小、实力不足等因素;而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缺失则说明,我国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机制还不健全[2]。因此,如何把为数众多的理论转化为实际,培育促进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机制,从而切实有效改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状况,成为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核心问题[3]。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主体出发,运用动态博弈模型来分析社会责任问题,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剖析,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动态博弈是指博弈参与各方的行为不是同时发生,一部分人先行动,一部分人则后行动,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为选择,动态博弈按照博弈方掌握的信息的完整性分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参与者的一次行动即为一个博弈阶段,动态博弈中往往不是一两次博弈过程即结束,而是中间有多次博弈过程,多个博弈行动选择,因此也就存在多个阶段博弈,动态博弈中前一阶段的最优选择可能在下一阶段并不为最优,因此其求解较为困难,其表示方式多以扩展式表示。通常涉及到三个博弈方时则采取博弈树模型,如果有更多的博弈主体则需要引入函数和文字进行表述[4]。
动态博弈分析求解一般采用逆向归纳方法,由于动态博弈往往是多阶段博弈过程,因此,从最后一个博弈阶段分析,其参与者的收益最大,即为其最优选择,其后依次类推,倒数第二个参与者也将选择最大收益,依此类推到动态博弈的第一阶段,得出的最优期望收益即为博弈参与方各自最优选择,也即博弈的均衡解,逆向归纳法是动态博弈的基本分析方法[5]。
2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三方动态博弈模型
2.1 问题的假设
①假设博弈参与方,企业、社会和政府均为经济人;
②社会主要指消费者维权组织或者NGO,主要起到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
③假设汽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则其成本为W,而汽车企业如果不履行社会成本,需要给予政府贿赂金支出αW, 一般情况下, 进行政府贿赂的成本应低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 因此汽车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收益为(1-α)W(其中0<α<1)。
④假设政府在监督企业履行中,接受贿金被发现则面临β1W处罚,汽车企业也要处罚β(1-α)W,而在监督过程政府如果不作为将被处罚βW(其中β>1)。
⑤社会监督成本为C,政府如果履行干预职责可以得到收益W.
⑥政府收取贿金面临βW的罚款(β>1),此时汽车企业面临βW的罚款[6]。
2.3 均衡解分析
通过博弈树和收益矩阵可以求解出动态博弈均衡解,以下分别对均衡解进行分析:
(1)汽车企业的期望收益均解
上述函数要达到最大值,需要对其求导数,一阶导数为0,函数值达到最大:
化简可得:
(2)政府的期望收益均解
上述函数要达到最大值,需要对其求导数,一阶导数为0,函数值达到最大:
化简可得:
(3)社会的期望收益均解
上述函数要达到最大值,需要对其求导数,一阶导数为0,函数值达到最大:
化简可得: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社会、政府和企业的均解最大期望收益为:
通过求解企业、政府和社会三者动态博弈均衡解可以得出:
①从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促进汽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1)增加社会监督,大力培育社会监督力量
根据动态博弈均衡分析, 要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社会监督作用, 这就需要大力培育社会监督力量,建立相关权利组织。本文认为,大力发展消费者协会和NGO,这类社会组织有助于企业、政府和社会三者之间进行协调,同时赋予这类组织监督权利,避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和政府串通,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较短,人们的市场意识不强,因此此类组织在我国影响力较小,消费者在企业未履行社会责任时,往往抱着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未能借助外部组织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些决定了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和扶持社会监督组织,通过社会监督力量来引导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2)企业社会责任的分配要合理
上述分析说明企业履行社会成本的概率和其承担社会成本所付出的成本大小密切相关,如果成本太大,企业更倾向于不履行社会责任,倾向于行贿等行为,避免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如果企业社会责任分配不合理,使得企业承担了过重的社会责任,如对企业征收过高的赋税,将使其企业实力下降,也极大地打消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和社会应依照汽车企业的不同特点,制定适宜的社会责任承担标准,合理分配企业社会责任。
(3)加大对政府干预的监督力度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在汽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政府在干预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作为和不作为两种行为选择,因此考虑引入社会监督,通过加大监督政府干预的力度,使得政府不得不强化对企业的干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作用,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加大政府干预的监督力量有助于政府在干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作用,也可以有效避免腐败等行为。
(4)加大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企业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那么社会监督的压力将小一些,其监督成本也低一些,因此从意识上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如政府通过宣传教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加大宣传号召力,如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并给予相应政策优惠,依次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使得企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其提升企业声誉,长期来讲有利于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这样一来也可以减小政府和社会监督的力度,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政府、社会三者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凤月.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6).
[2]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2:96.
[3]袁庆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80~100.
[5]Krishna.Aggressive tax planning:Differentiatingthose playing the game frame those who don’t[J].Economic;Psychology,2004,25(5):307~329.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的实证评估 篇9
关键词: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社会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生活品质以及生活保障问题日益关注, 按照当前我国的法律, 企业应该按照规定为在职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缴费型社会保险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 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逐渐实施, 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权益保障需要更加全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化,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出现了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基于当前的经济背景之下, 需要对企业社会保险缴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并及时提出改善措施, 从而使得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
1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用缴纳现状
1.1 各地区企业社会保险费率不统一
2011 年我国出台的相关法律明确了缴费的项目, 但是没有对社会保险费率进行统一规划, 没有提出比较一致的标准。达到统筹规模的企业基本都是在地市级, 且会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使得各区域中的企业缴费率有所不同。从1998 年开始, 截至2013 年, 全国范围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大约有16 种标准, 其中, 最高的达到22%, 最低的有10%。部分省份社会养老保险费率标准就有12 种左右, 使得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各企业的实行情况就会有所差异, 这就导致很多企业的员工权益得不到完全的维护。
1.2 企业之间社会保险缴纳负担不均衡
和其他企业类型相比, 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缴纳社会保险的负担最重, 下面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例进行分析:所谓的缴纳基数就是指员工的实际工资, 个人缴纳的金额是工资的8%, 单位缴纳的金额是工资的20%.这里的缴纳基数不能低于所在地区该行业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的60%, 与此同时, 也不能超过平均工资的300%.就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来说, 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比较来说, 企业支付的工资就比较多, 养老保险费用也较高, 远远超过了其他企业类型, 经济负担较重。例如, A企业为资本密集型企业, 有员工100 人, 年平均工资是5 万元;B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员工有1 000 人, 年平均工资是2.5 万元。但是, B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按照20%费率标准进行缴纳, 比A企业多缴纳的就有400 万元。
1.3 社会保险制度抑制了参保积极性
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一般处于整个社会工资水平的最底端, 众多企业劳动者每个月领取的工资也许刚刚超过法定的最低工资。过高的缴费费率减少了企业劳动者当期收入, 进而直接影响到其当期消费和现实的生活水平。现实中, 企业有许多劳动者主动要求企业不用参加社会保险, 而把企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作为工资发给自己。
2 完善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水平
2.1 调整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
现在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比较高,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基本养老保险费率高, 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高的原因是我国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之前的现收现付转变为统筹结合制度。在该转型阶段, 存在着大量的隐形债务, 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高就可以抵消部分隐形债务。但实际上, 这种制度对于隐形债务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就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长远发展战略来看, 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是势在必行的。
2.2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控制
从企业目前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优化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水平, 找到能够减轻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途径, 然后把企业的社保缴费水平与整个省的企业的社保缴费水平相结合, 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能够切实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优化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的对策,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 (1) 市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明确其承担的责任, 建立社会保障多渠道达到所需资金; (2) 社会保险投资收益率不断得到提高; (3) 明确、提高个人缴费率以及个人的责任; (4)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以缓解社会保险缴费负担。
2.3 加快改革工资制度
在个人工资范畴社会保险缴纳基金不断提高时, 其中随之上升的是个人的部分。这样一来, 在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不减少的情况下, 就可以适当下调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我国目前所采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和企业申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申报制度, 这种企业“虚报”缴费基数的申报制度会造成可乘之机。对于这样的情况, 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 要求市政府的有关部门在结算员工工资时直接将其职工的工资打入社保卡中 (每一位参保者在劳动保障部门, 都会给参加社会保险的都办有社保卡) 。这样, 企业不需要申报, 社保部门就根据每个人的工资情况通过社保卡来进行员工的查询。这样一来, 就能很好地杜绝企业虚报缴费基数的情况。
2.4 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
投资多元化的社保基金, 进入银行和投资政府债券后, 社保基金占了一定的比例, 可以取出一部分股票和进行证券投资而投入的社保基金;例如指数化投资、股权投资与信托投资等;可以运用新型的投资工具在保障其收益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 对这些进行合理的投资搭配。与此同时, 政府要进行配套改革, 对影响与妨碍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方面加以完善。例如,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运营监管体系的社会保险基金, 对投资管理人才的培养等。为了实现其保值增值, 可以把社保基金投入到资本市场、金融, 这也是实现社保基金规模扩大的方式之一, 但是其中也有一定程度的风险, 同时因为社会保险基金是职工的保命钱, 因此在社保基金的投资时一定要特别谨慎。
2.5 降低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降低国有企业的缴费负担: (1) 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开辟新的安置一部分富余职工的经营领域。诸如一些大中型企业有丰富的基础原材料的优势, 就可以进行加工原材料。这样, 就能开辟出新的工作岗位, 解决一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2) 可以运用一些经济手段, 诸如政府可以推出免税和低税的经济政策, 从国企中走出去, 鼓励职工重新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3) 职工选择停薪留职也是被积极鼓励的。市政府可以给这些职工适当的补偿费用, 减轻企业的负担, 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业, 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
3 结束语
社会保障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和和谐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当前, 我国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社会问题, 而社会保障对于解决社会问题起着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还可以满足职员的生存需求。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全、完备程度的提高也是我国向和谐社会迈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戴园园, 梅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J].科研管理, 2013 (1) .
[2]隗伟, 刘旭东.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1 (1) .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难题与对策研究 篇10
1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难题
1.1 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帮助职工抵御、分担、降低风险,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现阶段, 虽然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社会保险的重要性, 但是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协调性要求高, 操作执行难度大, 需要各级领导充分重视, 创新思想观念, 大力支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 企业领导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社会保险的管理上, 促进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正常、有效的开展。
1.2 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
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社会保险的实施效果。随着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相继启动, 在给参保职工带来全面社会保障的同时, 也加大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 一些企业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 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存在许多的弊端。如何将多险种在本单位贯彻落实, 有效的制定相应的对策,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1.3 社会保险管理手段的滞后
随着社会保险业务的不断拓展与完善, 企事业单位内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与多样, 特别是大中型企事业单位, 对外要按社保机构要求完成各项申报任务, 对内要完成信息采集、相关待遇核定等大量数据处理工作, 需要强有力的的信息技术支持, 落后的管理手段阻碍了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目前, 大多数企业单位仍未建立起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无法实现社会保险日常管理业务的自动化与程序化, 阻碍了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1.4 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 社会保险工作专业化与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人员不仅是社会保险工作的执行者, 更是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在本单位发展的主力军。社会保险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2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对策
2.1 领导重视
社会保险工作是关系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好事, 可以促进企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 深化企业改革。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期和企业变革期尤为重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协调性要求高, 操作执行难度大, 需要各级领导充分重视, 创新思想观念, 大力支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 企业领导要加强社会保险相关知识的学习, 要充分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险政策, 了解社会保险的内容, 明确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性。第二, 企业领导要创新思路, 加强组织领导。要促进社会保险管理的发展, 企业领导人要加强政策体系和标准建设, 强化组织领导责任, 逐步建立以一把手为组长, 相关职能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 充分支持国家社会保险政策, 组织领导本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施, 科学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组织相关人员, 用科学的眼光来审定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 监督、检查本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严把社会保险基金使用关, 形成职责明确, 统一目标, 协调一致的良好工作态势, 促进本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三, 提高工作效率, 不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我国的社会保险工作存在一些弊端, 因此, 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要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过程管理, 夯实基础工作, 要善于总结, 针对暴露出的历史遗留问题, 绝不能姑息, 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积极解决问题, 完善管理体系, 维护政策严肃性。
2.2 完善社会保险管理相应的制度建设
完善社会保险相应的制度建设, 首先要建设社会保险管理队伍和高效运作的管理机构, 实现社会保险“公开、公平、公正”。 要理顺各项业务制度、工作程序, 扩展工作渠道, 做到“全、细、实、准、快”, 即:历史掌握要全面, 基础工作要严细, 管理工作要扎实, 政策落实要准确, 办事效率要快捷。其次要完善社会保险的内容。统筹保障离退休人员生活, 稳定职工队伍, 增强企业活力;要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调剂力度, 解决了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负担过重及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问题;要解决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低、覆盖面窄的问题, 以降低管理风险和减缓当期财政压力;采取“分步实施, 积极稳妥, 配套推进”的原则, 以“健全管理机制, 增强医保意识;明确职责权限, 确保医改平稳运行;规范制度管理, 积极解决个性问题;提高业务素质, 维护政策公平性”为工作目标, 实现从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到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的过渡, 促进新的医疗保险体系的经建立;要建立工伤保险费用与工伤发生率挂钩的预防机制, 促进了单位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工伤事故、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从制度上消除了影响企业和谐稳定的隐患;要加强生育保险制度建设, 减少和解决了女职工在孕产等时期由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 帮助她们恢复劳动能力, 重返工作岗位。
2.3 加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针对日益繁重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企事业单位应加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 逐步摆脱传统落后的管理手段, 以实现社会保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社会保险处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 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要求, 配合全国“金保工程”, 进一步完善、优化信息平台, 建设政策统一、流程统一、软件统一、标准统一、运行安全高效的社会保险计算机系统, 优化管理和业务处理模式, 实现对社会保险事务经办、管理和服务全过程的信息化, 实现业务经办、基金监督、公共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
2.4 提高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中“人”是其重要的因素。因此, 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质量, 就要坚持以人为本, 重视加强业务队伍建设。首先, 要加强对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业务培训, 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 如:社会保险的结算办法、基金管理办法及计算机的使用, “五险合一”网络平台的应用, 从多方面提高社保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以适应社会保险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第二, 要加强宣传, 强化服务意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工作, 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要主动的帮助职工了解社会保险的相关知识, 耐心的帮助其解决其越到的有关问题。强化社保员工“社保工作无小事、带着感情干社保”的思想, 把换位思考带入服务意识, 制定社保系统道德文明规范、文明用语, 确保社保服务工作成为诚心、耐心、细心、放心的满意工程。
3 结论
社会保险关系国计民生, 是社会与企业稳定的强大基石。企业社会保险管理要在领导的支持下, 不断的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加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提高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增强其服务意识。只有这样, 企业社会保险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西西.建立有利于实现公平和提高效率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和模式[J].企业导报, 2010, (11) :28.
[2]姜涛, 赵锦添, 金万录.浅谈甘肃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 :265.
[3]骈文琰.对加强铁路企业社会保险资金管理的粗浅认识[J].内蒙古统计, 2006, (3) :35.
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的四大模式 篇11
徐永光: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希望工程创始人
1999年8月22日清晨5时33分,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在象征中国古代信息传递手段的八达岭长城烽火台,“第二届中国互联网络大赛”启动。一名希望工程受助少年按动鼠标在互联网上成功采集火种,作为时任大赛组委会主任、中国青基会秘书长,我将火种传递到大赛网站。
在这届主题为“互联网与中国的未来”的大赛上,举行了包括“中国电子商务大赛”在内的10场赛事,评出了包括新浪、搜狐、网易和阿里巴巴在内的10大类100家优秀网站。
在推动中国互联网普及中,我发现了互联网“便捷性、选择性、透明性”对现代公益的价值,还发现了互联网企业用公益手段做商业的秘密。在一次与张朝阳的对话中,我说:你们拿了风险投资,却给用户提供免费的服务,在我眼里,你们就像一家公益机构。
互联网经济遵循信息产品共享性的规则,用公益的手段做商业,有了今天的辉煌,它已经改变了世界。现在,我和大家一样,又发现了社会企业的秘密——它遵循解决社会问题有效性与可持续性的规则,用商业的手段做公益,一定也将创造未来的奇迹,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免费的商业+收费的公益,这是一种颠覆式的社会创新,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新可能性。
今天的中国,正迎来新一轮改革创新的浪潮。
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协同共享的新经济时代。中国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和市场开发方面,实现了后发优势;在代表工业4.0的物联网、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开发领域,正处于世界前沿水平。
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与创新也不落后,特别是在简政放权方面。据报道,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一年内,政府就下放和取消了160多项涉及创新创业的行政事项,几乎每两天就为小微企业松一次绑。看来,咱们中小企业身上的绳索实在太多了,而政府每两天就放下身段为中小企业松一次绑,很辛苦也很难得。
相比之下,中国慈善界改革创新非常落伍。在4000多家基金会中,60%还没有网站,恍若隔世;许多有政府背景的慈善机构还在固守体制堡垒,继续做着慈善资源垄断梦。因此,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由公益界率先发动,政、社、产、学、研跨界协同的社会创新大会,也是一个寻求中国公益变革、追赶世界社会创新潮流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既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大国,也是一个面临诸多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的问题大国,社会企业是为着有效、可持续解决社会问题而生的,天降大任于斯。
当下,中国社会企业发展已经到达爆发临界点。
综合有关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8万亿,是当前市场供给量4500亿的18倍;医疗健康产业规模也是8万亿(与养老有部分交叉);民办教育,包括民办大中小学、学前教育、远程教育和各类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在3万亿左右;环保产业产值将超过5万亿。还有家庭服务业、有机农业、残疾人就业市场等,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5年,二、三十万亿的社会投资市场规模的形成,既是基于市场需求大而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的强大刺激;也是基于国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政府需要通过鼓励创新型社会投资,实现调结构,稳增长,保证新常态健康运行。综上所述,中国社会企业和社会投资将出现四大发展模式与趋势。
一、民非+公司的双轮驱动模式
我国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有20多万家民非,他们是潜在的社会企业。囿于民非的非营利性质,投资人无财产权、无投资回报、无融资资格、不能设立分支机构和实际上不予免税的假私济公“五不”政策,对这些领域的社会投资产生了严重抑制。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2014年以来,为了推动民非转型,为社会投资开闸,10部委连续下发了10多个文件,令人目不暇接。最大突破是为“民非+公司”开方便之门。民办教育机构可以任选民非或公司体制;民非养老机构举办者可以同时以公司或私人身份,对民非进行固定资产租赁和资金借贷,“行业管理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对其关联交易进行披露并进行必要监管”(〔2015〕33号)。
上述领域,以民非的非营利体制寻求公益捐款投入,可能几十亿都来不了;而民非+公司,吸引投资可能以数万亿计。浙江绿康老年医院是一家专门为失能失智老人服务的机构,去年引进风险投资,实现民非+公司的转制。转制后服务规模和质量双双大幅提升,到2016年将在浙江建成绿康医院25所,未来还要上市。
二、政府+民间的公私合作模式
政府与民间合作,英文简称PPP。PPP 本质上是一种政府采购形式。去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加快简政放权,建立“惠而不费“的公共服务发展新机制。去年11月,国务院又发出《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据财政部估算,今年地方政府公布的PPP项目总投资约2万亿。除了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外,大量涉及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农业、环境、社区服务等领域。
上海NPI系的“屋里厢”是一家给政府社区公共设施提供外包服务的机构,是PPP模式的典范。2015年,他们在长三角地区托管政府公共服务设施面积达3万多平米,营业收入3200多万。他们正考虑引进社会投资,以民非+公司的模式把服务规模做大,以适应政府巨大的需求。全国有6923个城市街道,7万多个城市社区,农村的数量更大。单从社会服务PPP这一项来看,这是多么大的市场,多么大的商机!
“为成功埋单”,这是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理性选择。
三、公益基金+私人资本的多元投资模式
nlc202309041005
欧美国家的社会投资资金主要来自基金会、私人投资和政府补贴。
美国家族基金会的资金投向,以往只有资助和投资两个方向,现在已经发展为资助、贷款、社会企业投资和一般投资四个方向。斯坦福大学基金会已决定把影响力投资作为250亿美元资产投资的重要选择。
英国首相卡梅伦推动银行用“僵尸”账户资产6亿英镑设立的“大社会资本”,成了英国投资社会企业的重要撬动杠杆。
洛克菲勒基金会与摩根大通银行联合发布的影响力投资报告,预测2010年到2020年,全球在住宅、水资源、医疗卫生、教育、普惠金融投资方面的金额将达到4000亿到1兆美元,利润将达到1830亿到6670亿美元。从中国的发展趋势看,上述预测是非常保守的。
洛克菲勒基金会正在开发一个投资工具,设计让基金会的投资作为社企投资的前端,确保社企的社会目标,并承担比较大的投资风险;市场风险投资在后端跟进,以此吸引更大规模的风险资本进入社会投资领域。
中国社会投资需求量巨大,很显然,基金会的捐款投入数量非常有限;而中国基金会和慈善会有2000亿存量资产,把慈善资产的保值增值与社会投资相结合,将形成规模可观的公益基金投资。同样,最大的投资有赖私人资本市场。
四、公平+效率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无论是“民非+公司的双轮驱动模式”、“政府+民间的公私合作模式”、“公益基金+私人资本的多元投资模式”,还是“互联网共享性+公益有效性的颠覆式创新模式”,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当今时代,公益与商业,非营利与营利,社会组织与商业组织,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不是那样泾渭分明,更不是水火不容了。今天我们说:互联网就是最大的公益!有谁还会骂公私不分吗?这不禁让我们回溯“义利并重”的中国商业文明传统。宋代浙东学派陈亮主张“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永嘉学派叶适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善为国者,务实而不务虚,择福而不择祸”。这些道理,不仅对我们做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有用,对于摒弃当今慈善文化中盛行的道德绑架、道德审判、道德自慰、惟我独尊和不重效率的不良风气,更是一针见血。
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渗透着社会主义理想的、主张公平+效率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当然,我们不免要追问一句: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能成为社会企业发展的乐土吗?
事实上,中国社会企业的发展规模与贡献,和印度、孟加拉、肯尼亚等贫穷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和欧美国家相比,在投资规模与创新方面,更是无法望其项背。
我们需要少点空谈,多点行动。正如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发生后,我看到一位参加大会的“返乡创客”在群里说:“中国这几十年盲目追求城市化!掏空农村!遗留了太多太多的社会问题!我们也没有那么多能力能全部去解决!我们目前能做到的是返乡创业!开辟新天地,给农民子女一个希望!”她全部用了“!”。我们从中看到了这一代青年创业者的责任感、决心与勇气。他们何尝不是我们天使社会投资的对象?中国每年有1000多亿慈善捐款,有2000多亿存量慈善资金,还有更加巨大的民间资本。如果把一部分资金投入支持青年返乡创业,“让爸爸回家”,让乡村再现生机,难道不比那种隔靴搔痒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更有力量吗?
(本文系徐永光在“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所做主旨演讲)
企业社会保险 篇12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险法》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社会保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 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 才有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期, 现代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 十多年来, 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民主, 先后发表了包括《中国社会保障的状况与政策》等相关政策条文, 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经表决, 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最高国家机关首次就社会保险制度进行立法, 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里程碑”, 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这些内容关系到广大民众切身利益, 更好地维护了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 保障了公民的基本生活, 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险
主要问题及原因
《社会保险法》为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为其解决了参保人员缴费接续转移困难等问题。然而, 《社会保险法》出台实施之后, 许多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险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险法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
社会保险法是一个针对全国十三亿人口的全国性的统一立法, 还属于框架性, 内容比较原则化, 一些具体的配套制度条例有待进一步完善, 例如工伤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等。而这些有待完善的条例与民营中小企业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例如在生产加工企业中许多小型企业因工作环境设备简陋、管理不善、安全制度缺失, 常常引发事故, 给员工造成无法挽回的生理缺陷以及精神创伤,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员工法律意识淡薄, 员工与用人单位双方常常私了, 从而无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2.监督机制执行力有限, 企业社会保险实施难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明确规定, 有关行政部门对逾期仍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用人单位, 可以处以欠缴额度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然而, 社会保险法对保险费的征收主体没有明确的规定说明, 只是简单提到“社会保险费的管理机构由国务院规定”, 全国各地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不统一。因此, 工作执行相互交叉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部分地方的税收和社会保险部门争夺社会保险费征收、使用管理权, 各部门职责分配不清, 出现交叉管理现象, 一旦管理过程出现问题, 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 也使《社会保险法》法律效力大打折扣。
在缺乏可行的法律监督机制情况下, 许多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管理系统不规范, 不断逃避应履行的义务, 不为本企业员工上缴社会保险。民营中小企业经营具有灵活性、多变性,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很难把握其最新动态, 无法确认其是否已经按相关法律规范及时参与并执行社会保险制度。
3.企业逃避参保责任
与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相比, 许多民营中小企业, 起步水平不高, 投资盲目性大, 资金力量薄弱, 无力承担员工社会保险费用的支出。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实问题, 使其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企业自身经营发展方面, 资金使用本就捉襟见肘, 对于强大的员工社会保险税费来说, 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能选择逃避义务。同时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工资成本, 想方设法逃避税负, 例如不与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协议, 或者加长员工试用期, 而试用期内不予缴纳社会保险费, 从而降低企业员工参保率, 变相逃避社会保险义务。此外, 一部分民营中小企业, 迫于压力不得不参保, 但是瞒报、虚报员工人数, 有选择性地为部分员工办理参保工作, 逃避企业参保责任。
4.员工个人参保意识不强
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素质较低, 缺乏社会保险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 对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知之不深, 没有意识到参保的重要作用, 法律意识淡薄, 参保意识不强。
一方面, 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民营中小企业员工, 因为本身工资已经很低, 为了正常维持目前基本的生活, 无力再留出部分资金缴纳社会保险。
另一方面, 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员工构成复杂, 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 一部分是来自城镇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员工工作地点不固定, 流动性强, 例如农民工常常在农忙时需要回家务农。员工结构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 降低了其参保积极性。许多员工本身对社会保险的技术操作程序不了解, 认为参保是可有可无的, 怀疑社会保险的未来预期, 与其进行复杂的社会保险转换操作, 不如不参保更简单。
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险主要问题解决对策
1.确立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
虽然《社会保险法》已经出台并实施, 但是它仍然是一部框架性、统领性的法律, 原则性条款较多, 授权多, 可操作性不强, 这样不仅加大了相关部门的执法难度, 也降低了其应有的法律效力。因此,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在把原有社会保险条例统一修订之后, 社会需要更加具体有效、成熟的条例规定, 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与之衔接, 使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完善。
2.加大社会保险的执法监督力度
在社会保险法的实施过程中, 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仍有抵触情绪, 不参保、不缴费、恶意欠费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为了进一步落实实施《社会保险法》, 加大社会保险的执法监督力度尤为重要。
首先, 法律的实施, 必定需要一支态度端正严谨、严明的执法队伍, 才能保证法律的公平有效和执法的公正严明。因此各地应尽快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加强相关执法人员的培养, 为社会保险法的有效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 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 定期抽查部分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开通群众举报热线, 对于不按时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 群众有权利举报其违法行为。
3.加强社会保障的宣传教育, 提高民营企业及其职工的参保意识
社会保险法实施以来, 引起很多人关注, 但覆盖范围有限, 尤其民营中小企业急需提高关注度。
第一, 各地区、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法》的宣传活动, 多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社会保险法, 针对民营中小企业, 尤其欠发达地区可以把《社会保险法》的法律法规送到企业中, 增强其法律意识, 强化其责任意识, 真正让企业认识到为本企业员工参加社会保险是企业的义务, 也是劳动者应有的权利;
第二, 进一步向人民群众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员工普及《社会保险法》相关法律知识,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使其意识到参保对保护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进而调动其主动参保的积极性, 推进《社会保险法》的贯彻落实。
4.对困难民营中小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曾于2008年底在《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提出允许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 并且在2009年, 国务院决定将此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 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缓解其资金压力。2010年新出台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了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 明确了用人单位、个人和政府在社会保险筹资中的责任, 特别是明确规定了政府在社会保险筹资中应承担相应的补贴责任。然而《社会保险法》条文中关于政府补贴标准并没有明确说明, 补贴基金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如何共同分担没有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