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税收

2024-09-24

旅游税收(精选4篇)

旅游税收 篇1

旅游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与税收政策密切相关, 税收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调节杠杆, 在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中意义重大。税收政策的选择对更好地实施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税收政策, 保持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的总体原则

(一)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使每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 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公平合理。在制定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时, 一方面要扩大税收对促进旅游发展的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 也要考虑税收政策的倾斜对旅游经济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因此, 税收政策在给予旅游业扶持的同时要掌握好尺度, 不能过度, 影响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形成对其他经济主体新的歧视。只有坚持税收的公平原则, 才能有利于旅游行业纳税人之间开展竞争, 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 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的效率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 提高税务行政管理效率。在选择调整税收政策时, 做到“广征收, 低税负, 重点倾斜, 择优扶植”。旅游企业要生存, 要发展, 要充满生机与活力, 就必须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而旅游企业要增强应变能力、竞争能力, 就需要适时改变产品品种、调整产品结构来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这就需要国家调整税收政策, 做到“广征收, 低税负”, 以利于提高旅游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从而为增强旅游企业活力、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 目前旅游产业结构失衡、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国家应通过合理设置税种、确定税率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形成利益差别机制, 充分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 做到“重点倾斜, 择优扶植”。对于符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企业, 在税收上应加以优惠扶植。这样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有利于旅游经济机制的运行, 从而产生良好的税收效应。

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的总体思路

旅游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以旅游经济的总量增长为衡量标准。旅游经济的规模包括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其衡量指标是旅游总产出和旅游总需求。税收政策的制定不仅要从促进旅游供给, 还要以促进旅游需求为出发点, 达到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平衡, 实现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和旅游消费指数的提高, 不仅要考虑政策的制定层面, 还要考虑税收政策的执行方面, 使最优的税收政策发挥最大的效益, 共同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 调整和完善现行旅游税制中的相关税种

1. 将旅游税收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

目前我国旅游业缴纳的主要税种是营业税和所得税, 由于旅游产品的提供不单单全是服务, 也包括一些实物, 导致增值税已税货物进入旅游行业营业税的征税环节时, 抵扣链条中断, 使得旅游行业重复征税现象严重, 税收负担不公平。

增值税是对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平衡税负, 促进公平竞争的优点, 使许多国家将旅游业纳入增值税课征范围。据国际饭店协会对44个开征旅游税收国家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28个国家对旅游业征收增值税。如, 在西班牙, 旅行社, 五星级和四星级饭店及旅店提供的混合服务和餐饮、旅店、行李运输, 分别以16%的税率和7%的税率交纳增值税。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旅游增值税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 将旅游业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的征收范围之列。并且适应当前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的需要, 实行彻底扣税的“消费型”旅游增值税, 对旅行社、旅游资源开发企业购置的如交通工具等固定资产允许抵扣进项税额, 并辅以两至三年的加速折旧期。

2. 开征旅游消费税, 引导旅游者进行健康的旅游消费。

消费税属于国家运用税收杠杆对某些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特殊调节的税种, 通过对资源消耗量大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消费行为开征旅游消费税, 限制破坏生态环境的旅游消费, 鼓励健康和能促进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旅游消费。可吸收借鉴东南亚四国成功的方式, 向旅游者开征旅游消费税, 所征收的税款全部用于旅游设施的开发建设和旅游环境的保护, 形成旅游发展基金的良性循环机制。

3. 完善资源税, 强化资源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功能。

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最基本条件, 也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的首要内容, 因此,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否合理与旅游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 我国很多地方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无序状态, 旅游资源开发企业采易弃难、乱采乱挖的现象严重, 降低了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效益。资源税是以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可以通过对旅游资源如土地、海洋、森林、草原、滩涂、河川等自然资源开征资源税, 根据旅游资源和其开发条件的优劣确定不同的税额。特别是对非再生、非替代性及稀缺性旅游资源课以重税。通过资源税的征收引导资金的投向, 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避免各地相互效仿, 搞重复建设。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纳税人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一方面, 有利于国家加强对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防止经营者乱采滥用资源, 减少旅游资源的损失浪费;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旅游业经营者出于自身经济方面的考虑, 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最大限度合理、有效、节约地开发利用国家旅游资源。

4. 在适当的时机开征中国国民出境特别税。

为了给旅游促销提供必要的资金来源, 实现以旅游养旅游的目标, 在对旅游业实行增值税的同时, 开征中国国民出境特别税, 可对中国公民出境国外旅游时, 由国家税务局在机场和边境口岸对每位出境者征收100元~300元不等的出境特别税。该税种可设置为中央地方共享税种, 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 中央地方各按50%的比例分成, 同时中央、地方各自取得分成收入后要拿出部分返还给各级旅游部门, 由各级旅游部门负责支配使用。

(二) 完善并落实旅游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1.鼓励旅游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首先, 通过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目前,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逐年提高, 以税收优惠政策为导向, 鼓励民营资本或私人资本进入旅游业具备一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其次, 为鼓励企业对旅游产业的再投资, 促进旅游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 可采取一些相应的税收优惠措施。如, 在旅游资源开发上, 允许企业在税前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旅游资源的再开发, 在土地使用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税种上给予旅游资源投资者优惠;为鼓励旅行社加大购置交通工具的投资, 允许这部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折旧期为2~3年。再次, 对外商投资的旅游项目, 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的先进技术设备, 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 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参照有形商品出口贸易补贴、退税等政策, 对旅游创汇多的旅游企业, 给予创汇补贴或税收优惠, 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的创汇积极性。

2.弥补旅游可进入性差的税收优惠。一是目前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使用政策较公路更为优惠, 为加快公路建设, 公路应当与铁路、民航一样, 免征耕地占用税和减免其他一些地方性税收。二是各地交通设施大部分为公益型与一般型项目, 建成后维护与经营困难较大, 国家应对交通企业调低营业税率, 或在交通设施投产一段时间免征所得税, 另外对交通建设需要进口的设备可免征进口税和增值税, 对一些特定的公益型项目, 如重要国防公路等, 可免征营业税。三是交通设施维护与经营处在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中, 维护与经营成本较高, 设施损坏程度较高, 为保证设施技术改造与日常维护的顺利进行, 应当适当提高交通设施的基本折旧率与大修折旧率。

3.鼓励特殊旅游行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为鼓励境外旅游发展, 对涉外旅行社, 凡组织外国旅客到国内旅游的营业收入达到70%以上的, 在2~5年内可免征营业税;对合资旅行社外资控股达到25%以上的可免征2年的企业所得税, 2年后所得税按15%的税率征收 (维持10~15年) , 对旅行社职工的工资支出可以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另外, 为提高旅游购物比例, 鼓励海外游客在境内购物, 增加我国旅游外汇收入, 建议尽快在主要通商口岸城市实行“出境退税”机制, 按照国际惯例, 对海外游客在华购物退还增值税。

贯彻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 鼓励发展生态旅游, 对开发生态旅游的企业, 可免征2~3年的企业所得税;对各企业开发的旅游景点内绿化面积达到80%以上的, 对绿化的全部投资作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并允许企业加速折旧, 折旧期限为3至5年;开征生态税, 专门用于生态环境建设, 保护现有的树木, 为旅游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4.扩大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 适当调低旅游企业营业税。我国旅游业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减免上, 而事关旅游行业大局的税种如营业税减免优惠适用面却很窄, 目前只集中在与旅游有关的文化领域, 如展览馆、博物馆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 其他类型旅游企业营业税均没有任何优惠。对营业税能否有所减免, 将直接关系到旅游业能否轻装上阵, 关系到税收优惠政策能否产生更大作用, 建议国家适当降低旅游企业营业税适用税率, 扩大旅游企业营业税优惠范围, 在旅游景点设立免税商店和免税商品, 进一步发展主要旅游城市免税店业务。

(三) 加强旅游业税收征管, 提高税收服务水平, 为旅游业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加强旅游行业税收征管力度, 遵循“依法征管, 属地征管, 效率征管和科技征管”的工作方针, 加强税源控管, 切实搞好税源分析;完善征管手段, 实行委托代征与发票控管相结合;简化办事程序, 优化服务手段, 提高征管效率;建立健全税收稽查制度, 以查促管, 实施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为旅游业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促进延庆旅游业发展的税收研究 篇2

关键词:延庆旅游业,税收

1 税收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税收最基本职能是便是筹集财政收入, 进行收入分配, 但除了其基本职能之外, 税收还具有资源配置, 调节经济等重要职能。通过税收的运行, 可以实现对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引导, 以使其流向能更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 最终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资产结构;通过税收的运行, 还可以调节资源配置, 缩小贫富差距, 进而实现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公平与合理等。

税收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同时, 其相应的优惠措施也体现着国家对某些行业或地区的支持, 由此可以看出其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政策都无法替代的, 而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 税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税收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调控旅游经济总量和调节收入分配等。

首先, 税收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主要是利用税收影响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进而影响企业的利益, 使得企业朝着更有利的方向做进一步投资。其次, 税收调控旅游经济总量, 即根据供求原则, 利用税收提供更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产品, 使得旅游市场健康可持续带来经济利益。最后。税收调节旅游收入分配。由于旅游资源的天然地理优势等而形成的非经营性级差收入, 会使得那些拥有天然地理、文化优势的旅游企业容易满足于现状, 而不注重对其自身经营、技术等方面的提高, 这样可能会影响到那些处于劣势的旅游企业的积极性, 而国家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税收优惠来调节生产经营者的利润水平, 使旅游企业得到均衡发展。

2 延庆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1 延庆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

旅游产业, 一直以来是延庆区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的产业。“十二五”期间, 延庆旅游业致力于将生态转换为生产力, 旅游人次、收入、就业人数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 超额完成“十二五”任务, 在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中表现卓越, 美丽延庆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旅游富民效益进一步显现, 旅游作为延庆区建设“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支柱性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2.1.1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 区域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产业总量稳步增长, 超额完成了《延庆县“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的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 全区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2010年至2014年, 全区年游客接待量由1465万人次增长到1971万人次, 年平均增长率为7.70%;旅游总收入由35.66亿元增长至54.06亿元, 年平均增长率为10.96%。

2.1.2 产业地位不断上升, 旅游产业已由“十一五”期间的主导产业上升为全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截止2014年底, 全区旅游业综合收入占第三产业的73.1%, 占全区GDP的54.17%。旅游产业积极发挥了综合辐射作用, 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了与农业、文化和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不断凸显, 全区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8万人。延庆旅游业在京郊的地位日益突出, 2014年, 在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所辖的五个区中, 全区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位列首位。

2.1.3 产业布局得到优化, 逐步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十二五”期间, 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根据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 合理布局、统筹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了八达岭长城文化旅游功能区、康西草原马文化主题休闲功能区、北山国际休闲度假功能区、环妫河泛创意设计研发生态休闲度假功能区、东部沟域原生态休闲度假功能区五大旅游功能区。各功能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优势互补。

2.1.4 充实完善产业要素, 旅游业态融合创新发展

“十二五”期间, 全区大力发展自然风光游、文化遗产游、乡村休闲游、体育健身游、科普教育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 构建起包括旅游休闲娱乐、旅游景区、旅游住宿、旅行社、购物设施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培育汽车营地、自行车骑游、客栈民宿、葡萄酒庄、葡萄人家、冰雪旅游、低空旅游等多种新型业态, 不断创新“商、养、学、闲、情、奇”六大旅游新要素产业体系。

截止2015年年底, 全区已拥有景区 (点) 33处, 其中属于A级景区的占19家, 占全区所有景区的57.58%, A级旅游景区数量位居全市各区县前列。

2.2 延庆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延庆区旅游产业虽然在近五年发展较快, 但在服务设施、旅游业态等领域仍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施品质档次较低, 旅游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全区景区景点多, 但设施品质档次较低, 星级酒店、旅游餐饮、商业街区等服务设施数量少、规模小、品质低、吸引力不足, 现有的旅游接待能力与未来绿色发展大事的旅游接待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高端休闲业态培育不够, 产品竞争力有待加强。旅游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停留在主要依靠产业扩大规模和增加产品数量上, 高端业态和高附加值旅游产品相对缺乏, 旅游产品的创新、创意不足, 尚未形成旅游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三是旅游企业整体实力偏弱, 创新盈利能力有待提高。“十二五”期间, 全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但是, 除山里寒舍、妫水人家等少数企业尚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外, 其余企业实力仍较为薄弱。

四是资金、土地等关键产业要素短缺, 产业支持力度不足。延庆旅游扶持资金主要由市、区两级构成。其中区级旅游扶持资金因受制于财政收入, 与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所需投入存在一定缺口。旅游投融资体制尚不健全, 景区的建设投入仍主要依靠财政, 而地方财力有限,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景区建设。

五是人均消费水平不高, 旅游消费潜力有待挖掘。从消费水平上看, 虽然全区整体旅游人次可观, 但旅游消费贡献相对不足。2011-2014年全区旅游消费水平从241.22元提升至274.34元, 仅增幅4%。2014年, 延庆旅游人均消费水平位列郊区县末位 (不考虑八达岭因素, 人均消费498元, 排名第七) 。上述现象造成的原因, 与八达岭高人次、低消费有较大关联, 其次缺乏高端业态、多数景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整体的人均消费水平。

“十三五”期间, 延庆区旅游业面临着北京全面优化城市建设空间和功能结构, 撤县设区、A类世园会落户、京张联合承办冬奥会等一系列重大机遇, 同时也给延庆区的旅游业带来如下挑战: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有待提高。近年来全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但与北京其它区相比, 地区生产总值相差较大。延庆区在北京市生态发展涵养区所辖五个区中排名末位, 仅占全市GDP总值的0.47%, 不足怀柔区GDP的一半 (45.5%) , 与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等相差甚远。经济总值的偏弱导致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 基础设施完善的步伐较慢, 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弱。因此, 优化和提升经济环境, 为旅游产业发展营造更优质的发展空间, 在“十三五”期间将成为发展重任。

二是旅游竞争态势日渐激烈。“十二五”期间, 同属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密云、怀柔、门头沟、平谷四地, 以及河北承德、张家口等周边地市, 均以旅游发展为重大突破口, 旅游产业不断发力。怀柔、平谷、张家口等积极承办或筹办大型国际赛事, 如APEC会议、2020世界休闲大会、2022年冬奥会等, 旅游品牌影响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密云、怀柔、昌平等地亦纷纷提出建设国际化、高端化、休闲化的目的地或度假区的定位, 与延庆“十二五”期间“国际一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的定位略有相同。张家口借助冬奥申办的契机, 大力推广冰雪旅游、温泉旅游等产品, 与延庆区在产品、客源等方面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因此“十三五”期间, 上述地区旅游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在重大项目落地、节事活动引入等方面必将进入白热化的局面。

三是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压力倍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 北京市最新城市规划指出延庆要以“严控规模、生态保护”为重点, 政策要求和城市布局对延庆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十三五”期间, 延庆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和旅游适度开发的任务较重, 如何实现延庆旅游的绿色增长, 实现旅游资源节约型利用、环境友好型开发, 是延庆“十三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挑战。

3 延庆旅游业税收现状

3.1 旅游业税收情况

截止2016年9月, 延庆区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共2855户, 占全区税源21493户的13.3%, 缴纳各项税费收入3644万元, 占全区税收收入的2.9%。从近三年数据来看, 旅游业及相关行业中营业税为主体税种, 营业税占其总体税收收入的60%左右, 如表3-1所示。经测算, 延庆区“营改增”后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地税区级收入年均减收1500万元左右。

3.2 旅游业征管情况

一直以来, 延庆地税局不断探索更加合理的旅游业税收征管方式, 形成了税务所主管, 科室指导的工作格局。针对发票使用问题, 参与过区内公安局、国税局共同开展的联合打假假发票工作, 同时开展针对区内宾馆、酒店开展过专项督查。在服务方面, 一是成立纳税人大学堂, 专题辅导旅游业纳税人;二是充分利用税收宣传月, 开展送政策进景区、进农户等活动, 提升税收政策知晓率;三是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释放政策红利。

4 当前税收促进延庆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税收政策方面

4.1.1 有些政策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准确征收。

例如:“农家乐”的房产税、土地税征税不准确, 免税无依据。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为房产原值,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为占地面积。就“农家乐”而言, 农民的自建房没有详细的房产原值数据, 土地少有土地证, 而农村的宅基地中包含种植农作物的庭院, 导致宅基地证明也不能全部作为计征土地税的依据。因此, 在一线实际工作中, 准确计征农家乐的房产税、土地税亟待解决。

4.1.2 政策制定的口径不一致, 优惠措施难实施。

对于国家鼓励和扶持产业应是围绕“国家发改委产业名录”上的相关内容展开, 但由于归口口径不统一, 旅游业到底都包含哪一行业, 税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无从参考, 造成有些减免税不能落地。

4.1.3 优惠政策面不够大。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 其涉及面广与其相关的税种十分全面, 但就延庆旅游业税收政策的现状来看, 其所能享受到的税收优惠绝大部分局限于企业所得税方面, 而在其他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大需要政策予以支持的领域还有很多。而相对延庆而言, “农家乐”是承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其的发展壮大对延庆旅游业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可就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方面, 对“农家乐”的优惠政策显然不足。

4.2 税收征管方面

4.2.1 征管难度大

旅游业税源呈现出分散性大、隐蔽性强的特点, 从而增加了旅游业征税及管理的难度, 其主要表现为: (1) 小规模纳税企业一般在财务管理方面比较疏散, 制度不健全, 账簿中所列收入、成本等数据不真实, 继而会形成虚假的纳税申报。 (2) 经常出现坐支现金的现象。 (3) 旅游从业人管管理不规范, 其收入以回扣、小费等隐蔽性收入为主, 且以现金流转方式比较频繁, 难以监管。

4.2.2 以费挤税现象突出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 经常会出现旅游部门以各种名义收取基金和费用或者向旅游企业摊派各种收费, 而其对收取的各种费用的具体使用范围和去向却不向社会公布。这些收费对旅游业来说负担比较大, 且也挤占了部分税源, 最终可能会影响财税秩序。

5 税收促进延庆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经过上文对延庆旅游业发展问题和税收方面问题进行的分析, 本课题从税收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详细地探讨, 现就所发现的问题从税收的角度提出一些促进延庆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5.1 完善税收政策, 全方位服务旅游业发展

经上文分析可知, 在延庆旅游发展中产业问题、产品创新问题、品牌宣传问题等已严重阻碍旅游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税收的角度进行分析, 现行的税收体制对促进延庆旅游业发展方面的优惠措施还比较缺失, 可以通过政策制定来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5.1.1 制定促进农家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延庆旅游业的发展中, 农家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应该加强对农家乐这部分的税收的管理。然而现实的税收政策中, 缺乏对农家乐方面的刺激政策, 这使得本来资本就很少的农家乐业主们在经营时就更加受到限制, 难以做大成规模。基于此, 建议从税收优惠着手, 制定一些有利于激发农家乐潜力的激励政策如可以考虑对农家乐实施免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符合经营条件的农家乐在规定的年限内免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而规定的年限可为3-5年;对于成立初期的农家乐, 可以在其成立初期给予两年的缓冲期, 免除各项税费, 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农家乐资金短缺的问题, 也有利于农家乐发展。

5.1.2 制定促进旅游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为引导旅游企业进行创新, 政府应制定一些刺激旅游业创新的政策: (1) 对于那些致力于开发荒芜地区的旅游企业, 可以在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期限的减免; (2) 为鼓励企业幵发新的旅行产品, 推出创新型的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 对开发出的旅游新产品效果明显, 如客流量上升明显的, 可以考虑将其开发支出在该项目开始营利年度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允许全额扣除。

5.1.3 制定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的税收优惠政策

针对产业融合问题, 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促进产业融合的政策, 吸引第一、二产业把资金投向延庆这边的第三产业, 可以从在规定的年限内,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另外, 政府应该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乡村旅游的合作化模式、集团化模式等, 逐步实现乡村旅游的产业组织由个体化经营为主向企业化、合作化转变, 提高的组织化程度, 进而有效改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规模小、实力弱、各自为战、旅游资源和服务质量差等状况。

5.1.4 制定促进旅游企业宣传的税收优惠政策

扩大延庆的知名度少不了对其进行宣传, 稳定的收入则是加强宣传力度的有力保证。稳定的收入可以在当地的旅游行业收入和政府性收费中提取适当的比例, 作为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另外, 政府还可以在其宣传自己品牌优势方面给予其一定的税收优惠, 进而有利于企业品牌的传播。

5.2 服务与管理并重, 实现税收全面助推旅游业发展

针对上文提到的税收征管问题, 由于旅游企业和税务征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一部分旅游企业对各项税收政策不甚了解, 关于税收方面的问题处理混乱等,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而税务机关作为税收的主要负责人, 必须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 进而促进旅游企业和税务征管部门形成和谐的税企关系, 要做到这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2.1 多渠道开展税收政策宣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种多样的通讯渠道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方便, 由于延庆旅游企业数量多, 范围广, 税务部门除了通过12366热线, 网站等渠道, 还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平台等渠道, 将最新的税收政策、经常发生的税收问题及解决途径、办税流程和规范性填写申报表格等内容向旅游企业及时传达, 帮助纳税人详细地了解并掌握相关税收政策的具体规定和操作程序。通过这些渠道, 还可以进行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 根据企业所需, 提供个性化服务。

5.2.2 定期对企业财务人员组织培训

除了平时的税收政策宣传外, 继续开办“纳税人学堂”, 定期对旅游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或者农家乐的业主等进行培训与辅导, 在税务部门设立专门的税收政策咨询台, 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这样就能进一步帮助企业了解相关税收情况, 也可以让税务部门充分对企业的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5.2.3 加强国地税合作

对旅游业税收流失的原因分析 篇3

一、旅游业税收流失量大

根据我国现行税法规定, 旅游业涉及的税种主要有营业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在计算缴纳营业税及附加时, 其计税营业额为向旅游者收取的旅游费减去代旅游者支付的房费、餐费、交通、门票和其他代付费用后的余额;旅游业纳税人组织旅游者在境内或出境旅游, 改由其他旅游单位或个人接团的, 以全程旅游费减去付给该接团单位或个人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在个人所得税方面, 应税所得则包含了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 并要求代扣代缴导游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按现行所得税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 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1.03亿人次, 若按人均每次支出旅游费用1000元测算, 旅游收入应达21030亿元左右, 而2010年全国旅游业实际申报收入仅为12579.77亿元, 差距悬殊。另据统计, 张家界常年各种导游达4000多人, 理论上每年上缴个人所得税应为200多万元, 但实际缴税的人数不足1000人, 总额不足50万元, 还不及应征税额的25%。又如四川某县, 2011年注册登记在案从事旅游业且有业务收入的企业总计5家, 共实现营业收入1461.35万元, 申报缴纳税款4.97万元, 缴纳的主要税种营业税仅为3.77万元, 其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合计才1.2万元, 当地行业税负率仅0.34%。而如果这5家旅行社如实申报纳税的话, 按现行营业税税率5%计算, 其营业税就应缴纳73.07万元, 可见税收流失之严重。尽管税法在旅游业相关涉税问题方面有明确规定, 但税收流失问题却是税收征管在旅游业始终难愈的伤口。

二、旅游业税收流失原因分析

(一) 现行税制导致旅游业存在被重复征税

我国现行税制在还没有专门针对旅游业设立独立的税种, 旅游业申报纳税时只能结合自身情况去套用与其相关的各税种处理方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其重复征税。例如, 例如旅游公司为游客提供交通运输服务时, 因为运输的是游客而不是货物, 所以运输业务不能进行增值税的进项抵扣, 而一般企业若是销售商品则可按7%进行进项税的抵扣。这种税制不公导致的重复征税加重了旅游业的负担, 所以其从业者在主观上会产生逃避税收业务的想法, 最终导致税收的流失

(二) 旅游业税务征管难度大

由于旅游行业本身的特点和性质以及相关旅游业税收政策的不完善, 加大了税务部门征管的难度。对旅行社税收难以控管主要表现在:一是旅行社采取挂靠经营的方式导致偷税漏税的空间较大。挂靠经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公民、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使用其他企业法人的名义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挂靠单位对外自称是某个旅行社的营业部, 每年向被挂靠单位交付保证金或按一定的经营比例交纳管理费, 被挂靠单位则转让其企业名称和性质, 这让税务部门不好确定纳税主体, 核定计税依据。二是旅行社还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健全、收入核算不真实、成本费用列支不合规范等问题。

(三) 涉及旅游业的地方税权过于集中

地方税是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发展进行调控的重要工具。但目前我国涉及旅游行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的管理权仍然高度集中于中央, 只有一些个别的税种如房产税的起征点及税率幅度的决定权在于省级政府, 这种十分有限的税权使地方政府很难根据各地旅游经济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税收区位调节, 不能有效地发挥税收因地制宜的调节功能, 也影响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四) 以费挤税问题较突出

旅游业的发展虽然经历了很多年, 但从发展的成熟度上看, 远不及其他的行业, 旅游企业发展也不堪重负。我国旅游业目前存在收费现象严重, 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相关的旅游部门收取各种费用和基金;二是其他部门向旅游企业摊派的各种收费。例如:行业外有关部门摊派收费、手续费、旅游发展基金等。各种费用的大量存在挤占了税源;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收费自收自支, 坐收坐支, 收、支、管一头抓, 造成旅游行业秩序混乱。

(五) 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存在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等现象

税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养有待提高。从业务素质看, 目前, 我国的税务干部能够熟练掌握税收相关知识, 会查帐、懂计算机、会外语的骨干十分缺乏。从政治素质看, 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存在以情代法, 更有甚者同犯罪分子合谋进行逃税、骗税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旅游业税收流失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如果不加治理不仅会影响财政收入, 更有可能影响其他相关行业的规范发展。基于以上对旅游业税收流失原因的分析, 我们需要切中要害, 从完善对旅游业的税收征管制度、加强对旅游业规范从业的宣传等方面来尽可能减少该行业的税收流失。

摘要:近年来, 国民收入水平和对生活质量追求的的提高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 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 本应与之相匹配的行业税收收入增速却不明显。就其原因, 主要是该行业税收流失问题严重。本文旨在分析旅游业税收流失的原因, 为治理该行业的税收流失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旅游业,税收流失,原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2011) , 20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2011) , 2011.

[2]邱晖.税收流失的博弈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8年28期.[2]邱晖.税收流失的博弈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8年28期.

旅游税收 篇4

1. 制约内蒙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分析

1.1 税收优惠方式过于单一且地区间优惠不平衡

目前, 我国营业税起征点偏低、娱乐业营业税率偏高, 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 旅游业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于企业所得税减免方面, 但对于一些关于旅游业发展大局的税种, 例如营业税减免优惠措施运用却很少, 适用面也很窄, 只对一些与旅游相关的文化领域的售票收入免征营业税, 其他类型旅游企业营业税均没有任何优惠。另外, 目前税收优惠还主要集中在东部税源丰厚的地区, 虽然近年来在西部开发战略实施后向西部有所倾斜, 但幅度过小。这种税收措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各地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资金不足, 甚至是旅游资源开发资金的来源、方式单一, 从而使内蒙古乃至全国很多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难以提升旅游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行业竞争力。

1.2 旅游业税收征管难度大

旅游行业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对该行业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一是旅游餐饮税收征管难, 餐饮发票漏洞大, 很多消费者索要发票意识不强;二是餐饮行业之间相互竞争而出现打折现象, 造成无法核定其真实营业额;三是旅行社之间恶性竞争, 如大打价格战而实行低价格接团、低收入揽客;四是导游和一些旅游特种行业的税收征管难, 他们一般采取现金结算办法, 取得收入基本没有入账, 税务部门无法进行核查;五是旅游运输车辆税收难征收, 不少旅游运营企业利用车辆流动性大、收入隐蔽并分散的特点偷税甚至逃税;六是挂靠的旅游企业只向挂靠企业缴纳一定的承包费用或管理费用, 大多采取不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不领发票、不做账的办法进行经营活动, 使税务部门不好确定其纳税主体, 无法核定其计税依据。

1.3 以费挤税问题较突出

内蒙古旅游饭店业协会2005年底开展了一项旅游饭店税费负担摸底工作, 共列出了88项收费项目, 这些项目大部分是针对所有旅游饭店收取的, 另有一部分是针对少数饭店收取的, 其中以检测、检验等名义收取的占了近2/3。收费部门主要是质检、卫生、广电、劳保、公安、环保等部门的下设机构, 如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计量检测所、锅炉检测所、环境监测所、人才市场服务中心等。其中有67项涉及不合理收费, 如一些旅游饭店要缴纳馒头、冰块检测费等。虽然2008年内蒙古公布降低或撤销部分收费项目, 但是旅游业的费用负担依然偏高。

1.4 地方政府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选择权过小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地方税管理权限仍高度集中于中央, 省级政府只有对个别税种起征点和税率幅度的调整决定权, 这种非常有限的税权使地方政府难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实施必要的税收调节, 从而不利于发挥税收因地制宜的调节功能和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导致地方政府在调节经济时缺乏有效手段, 无法实施对区域经济的支持鼓励或限制政策, 对旅游产业结构和布局也难以实施有效调节。

2. 促进内蒙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对策建

2.1 通过税收政策促进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

应制定绿色税收政策, 引导资金流向, 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开发。比如, 对破坏草原等旅游资源的企业适当采取重税进行处罚, 对利用资源较好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从地方税收的角度, 可以对该类企业给予营业税税率上的优惠待遇, 以鼓励企业采用科学方法保护水土等稀缺资源, 开发衍生旅游产品。对发展生态旅游和开发旅游荒芜地区的企业, 可适当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形成税收引导下的旅游业开发与资源保护并重的发展模式。

2.2 完善旅游业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

一是积极执行企业再投资的所得税减免政策。对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营的企业实行投资抵免的政策, 允许企业在盈利后将再投资数额的一定比例在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二是积极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道路、景区景点道路建设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 而减免公路建设耕地占用税和其他一些地方性税收就显得很有必要。三是各地交通设施大部分为公益性项目, 经营维护成本较大, 自治区政府应对这些企业调低营业税率或在投入运营一定期间内免征所得税, 以增强其投资及维护道路设施的能力, 提高经营积极性。

2.3 实施旅游行业费改税措施, 切实减轻旅游业负担

为切实减轻旅游业的负担, 内蒙古有关部门要认真对涉及旅游行业的收费项目进行摸底调查, 了解企业的费用负担情况, 对一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要及时清理。具体做法包括:进一步完善税制, 用相应的税收取代政府职能部门对旅游业收取的具有税收性质的费用项目, 如委托税务部门各类旅游专项扶持资金、旅游发展基金、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特别费等;将一部分非政府性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 规范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取消一些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的旅游收费项目, 规范政府分配秩序;对保留的少量政府性收费项目进行规范化财政管理。

2.4 实施促进低碳旅游发展的税收政策

首先, 从保护旅游资源原生态出发, 建议加紧税收政策设计, 适时开征低碳税、环境税或能源税, 对碳排放总量进行限制, 使资源税征税范围不断扩大。其次, 充分利用税收政策, 鼓励餐饮住宿业在建筑材料、供热系统、空调系统、照明设施等方面采用新技术, 提高节能减排水平。要注重发挥税收对高碳行为的限制作用, 减少餐饮住宿行业的碳排放。再次, 利用税收政策引导好低碳方式的消费理念;对大排量小汽车、越野车等征收较高的车购税及消费税, 鼓励使用环保汽车, 提倡在景区交通上使用电瓶车、自行车、步行等, 少用索道交通。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汇编, 355-380

[2]夏杰长, 李小热.我国服务业与税收的互动关系.税务研究, 2007.8

[3]黄溶冰, 赵谦.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税收扶持政策探析.税务研究, 2008.11

上一篇: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下一篇:越南传统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