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文化

2024-06-03

狼性文化(精选12篇)

狼性文化 篇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当年很小的通信产品代理商, 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在于超越个人因素的企业文化。

一、狼性文化的形成

“华为”的老总任正非有一个著名论断:当今世界的科技进步已走过了爱迪生时代, 不可能依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改变整个世界。所以, 只有形成狼性文化的创新团队, 才能使企业走向成功。任正非认为, 企业发展到一定时候, 就要有一大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企业要扩张, 必须有这三条。

华为文化的狼性, 一是敏锐的嗅觉。任正非曾说过, 所谓“狼性”, 就是“哪儿有肉, 隔老远就能嗅到, 一旦嗅到肉味就奋不顾身”。正是由于具备狼的这种敏锐的嗅觉和强烈的进攻能力, 使得华为人能够在创业阶段, 为了生存, 为了“得到肉”, 不断的努力学习和进行创新, 具有一种艰苦奋斗、奋不顾身的精神;使之能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对当前市场做出准确而及时的反应, 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使得华为能够迅速侵占竞争对手的领地, 争取了大量的客户, 不断的扩张壮大。华为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对客户大量市场需求信息的分析的基础上的。已立项的产品在开发过程的各阶段, 更是基于客户需求来决定是否继续开发或停止或加快或放缓。客户至上是适者生存的秘诀, 客户关系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华为的技术服务灵活、迅速, 客户有什么样的需求, 反馈到公司, 公司都要求在第一时间将客户的问题解决。

华为文化的第二大特性, 是不屈不挠、奋勇拼搏的精神。华为要求员工心无旁骛地埋头苦干, 要求每一个人“从点点滴滴做起”, 提倡“板凳要坐十年冷”, 面对市场要“窄频率, 宽振幅”, 要在很小的范围内深挖下去, 做好核心业务。华为提倡“小改进, 大奖励;大建议, 只鼓励”。华为在提倡奉献精神的同时, 也决不让雷锋吃亏, 奉献者定会得到合理的报酬, 而且给予的薪酬、机会让很多同行企业汗颜。你只要有能力, 而且又努力, 你就将有不断得到提升的机会。

华为文化的第三特征是群体奋斗。华为的狼性, 更多的是表现在作为一个整体向外进攻的时候, 怎样打败对手、赢得客户。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华为市场部提出的“狼狈计划”—————狼狈一片, 一线的是狼, 其他职工是狈, 公司提供相应的资源, 一线和二线紧密配合, 从而获得高效率。在创业阶段, 使得华为抢占了大片市场, 获得了大量的客户。华为的群狼战术常常强大得让对手头晕:在整体实力不如对手或与对手相当的情况下, 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配置, 在局部与对手形成100:1的实力对比, 实施重点突破。最初创业时, 华为并没有什么高层关系可以依赖, 只好从跨国公司无暇顾及的县城入手, 跨国公司在每个省市一般只有三四个人负责。在县区, 国内的厂商一般也只派一个人, 但是华为却常常派出七八个人。例如爱立信当时只有三四个人负责黑龙江的本地网, 华为却派出200多人常年驻守, 每个县电信局的本地网项目都必争。华为有一套全新的经营理念———“经营内部客户”。华为要求员工对下一个环节就像对外部客户一样, 下一个流程就是你这个流程的客户, 下一个环节完全有权利投诉你。每个环节都是向前跑的, 你一落后就要被淘汰。这也是华为人觉得压力大的地方。华为首先要求员工弄清楚自己的工作流程, 给你工作, 不要强调客观原因, 就像“把信送给加西亚”一样, 不管过程有多么艰难, 你都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期间, 团结协作、集体奋斗是华为企业文化之魂。成功是集体努力的结果, 失败是集体的责任, 不将成绩归于个人, 也不把失败视为个人的责任, 一切都由集体来共担, “官兵”一律同甘苦, 除了工作上的差异外, 华为的高层领导不设专车, 吃饭一样排队。华为无人享受特权, 大家同甘共苦, 人人平等, 集体奋斗, 任何个人的利益都必须服从集体的利益, 将个人努力融入集体奋斗之中。自强不息, 荣辱与共, 胜则举杯同庆, 败则拼死相救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华为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让文化落地

针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 华为提出的公司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华为的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 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 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华为的战略是: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 优先满足客户需求, 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持续管理变革, 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 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与供应商共同发展, 既是竞争对手, 也是合作伙伴, 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共享价值链的利益。与此同时, 华为人依照国际标准建设公司管理系统, 不遗余力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强化内部管理, 致力于制度创新, 优化公司形象, 建立具有华为特色的企业文化。华为的经验告诉人们:公司文化的形成, 必须以核心价值观为动力, 将企业愿景、使命、战略, 通过文化、制度、培训各种渠道, 将公司文化融入员工的行为之中。

华为通过培训让企业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司的竞争对手朗讯公司的一位主管, 曾这样评价华为的“狼性培训”:“华为人的眼睛都是红色的, 或许这就是华为公司文化熏陶的结果, 这让我们感觉有点恐怖。”与其他跨国公司一样, 华为招聘时更青睐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正式加入华为前, 新入职的员工需要参加20天的公司文化培训。“打败跨国公司, 进入世界500强, 为民族工业争光”是华为入职培训的主旋律。在培训方法上, 华为从生产、市场和管理一线抽派员工与新人进行近距离交流, 而且采用案例教学, 这样不但保证了课程的生动性, 而且让培训永远不与现实脱节。华为在新员工培训中穿插热情洋溢的高层演讲。据华为员工回忆, 总裁任正非的每次演讲都会让大家热血沸腾。华为的《华为人报》、《华为技术报》、《管理优化报》、《24小时》是华为公司文化宣传的另一个阵地。公司视人才储备优于公司财务增长, 花巨资从英国HAY公司引进全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内容包括任职资格、职业发展和考核体系, 使得华为公司在不断壮大和发展中, “狼性”公司文化的传承得到制度的支撑。

三、激励让人人成为英雄

华为认为, 一个好的薪酬结构体系将有效地保证企业发展中的动态合理性, 并提升员工的成就感。能否在士气与员工的归属感上创造价值是一个好的薪酬体系的评价标准。而这个体系也应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成长, 因此, 华为集团形成了“华为人力资源大厦”, 这就是:以企业远景战略目标为地基, 企业文化价值观为依托, 以任职资格 (选) 、培训开发 (育) 、绩效考核 (用) 、报酬认可 (留) 四大支柱为支撑的选、育、用、留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风吹不散、雨打不进的以业务管理为屋顶, 以双向沟通为经纬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厦。在任正非眼中, 华为是“三高”企业:高效率、高压力、高工资。他坚信, 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 重赏之下才有勇夫。其实, 华为给员工的不仅有高工资, 还有股权和其它待遇。

四、狼群需要民主决策

为使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团队能带领全公司实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目标, 在经营管理团队专门设有战略与客户常务委员会, 该委员会主要承担务虚工作, 通过务虚拨正公司的工作方向, 董事会及管理团队在方向上达成共识, 然后授权管理团队通过行政部门去决策。该委员会为经营管理团队履行其在战略与客户方面的职责提供决策支撑, 并帮助它确保客户需求驱动公司的整体战略及其实施。在公司的行政组织结构中, 建立了战略与营销体系, 专注于客户需求的理解、分析, 并基于客户需求确定产品投资计划和开发计划, 以确保客户需求来驱动华为公司战略的实施。

现在华为所面临和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使华为“活得更久, 更长远”。因此, 华为的企业文化正在根据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与时俱进地加以适当调整。

责任编辑/张守纪

狼性文化 篇2

像狼一样嗅觉敏锐

狼文化的首要之义是敏锐的嗅觉,指的是危机感、远见与设计感。地球每一天面临的来自宇宙中“流星雨”般的陨石冲击,使得地球就像一个宇宙靶场。但为什么地球还没有毁灭呢?因为大部分陨石掉到海里去了。做企业不是这样吗?哪位企业家能说自我的企业很成功、从来都是顺境大于逆境?中国企业家光鲜一面的背后,更多的是艰难和辛酸。华为25年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应对危机、解决危机的过程。如果华为领导者缺少对内外环境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华为也许早垮掉了。

对所处行业、技术、市场以及组织自身的变化,企业家要具有远见。《狼图腾》这本书值得好好读,狼群对未知的决定与警觉,包括前瞻性的设计意识,是人类要学习和借鉴的。华为能够走到这天,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华为的领导者对5年、10年之后的发展,有一种远见和长远的规划。

有位国企的老板问任正非,华为为什么20多年就能成长为国际化企业?是不是靠的低价战略?任正非说你错了,我们是高价。对方又问,那你凭什么打进了欧洲?回答是靠技术领先和产品领先,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数学研究在产品研发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华为俄罗斯数学研究所成立于前,由一批俄罗斯顶尖的数学家组成,正是这些外籍科学家利用数学运算为华为的3G技术、企业网产品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任正非说,中国的玄学哲学是很有好处的,它塑造和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也很可能使得中国在未来的虚拟时代大有可为。所以,在IT和互联网行业,中国是大有前途的,中国企业是大有可为的。这就是任正非对未来的敏锐嗅觉。

达沃斯不就是一个“狼论坛”吗?每年全球政、商、学各界最高端的一些精英人物,聚集在冰天雪地的地方,探讨和展望10年、20年以后的世界图景,不正类同于狼的“敏锐的嗅觉”、危机感和设计意识么?

像狼一样持续进攻

华为狼文化的第二个定义,就是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奋斗精神。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源自宗教改革,基督教解放了人性,承认人的差异化,从而开创了西方的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当年的西班牙、葡萄牙,之后的法国、英国,向全世界扩张殖民地,依靠的就是一种进取精神,清教徒主义的奋斗精神。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抛开其他因素,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民族的精神力量得到了一次全面释放,这种精神力量就是进取和奋斗精神。

前些年华为倡导“薇甘菊战略”,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贸易的频繁往来,薇甘菊的种子透过货运从南美洲到了深圳,它被称作“疯狂成长的恐怖野草”,能够从一个节点上,一年内延展到一千多英里,仅需要极少水分、极少营养就能够迅速地扩张。华为倡导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化与市场战略。

发扬“狼狈精神”

狼狈精神是任正非关于狼文化的第三条定义。华为最初十年中,由于既缺资本,又缺技术,更缺人才,所以倡导一种绝地逢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谁能让这个组织活下来,能给饥饿中的华为带来合同,谁就能够分到更多的蛋糕。我们把任正非比喻成一个海盗头子,领着一群知识型的海盗到海上去抢银子,谁抢到的最多,谁就分得最多。这个海盗头子又是战利品的分配者,在分配过程中如何把效率和公平更好地结合起来?其实很不容易。

早期十年,个人英雄主义带来了高速成长,但十年之后的华为,应对着重大挑战—英雄们创造了历史,英雄们又可能带来山头主义、腐败和懈怠。正是太多的个人英雄们,把一部历史弄得脏兮兮、血淋淋,任何企业在原始积累时期,都无法避免这样一个过程。

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就讲,早期的华为山头林立、主义多元。中国民营企业如何破解原始积累时期的个人英雄文化对组织健康的威胁?大多数民营企业成功之后又迅速垮掉,多是因为没有跨越这个坎。

所以,在必须阶段,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务必将个人英雄文化加以改造,使之演化成为群体英雄文化,成为具有凝聚力、类似于军队的族群—头狼发出号令的时候,所有能听到号令的狼群都会迅速集结、进入战斗状态。

狼也需要妥协

如果华为一味地讲奋斗、进攻、薇甘菊式地扩张,那么,在国际化、全球化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很可能会被竞争对手们联手绞杀掉。而且这种狼文化也会带来组织内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当华为全面开始国际化历程时,任正非适时提出了管理哲学的另外6个字:开放、妥协、灰度。

我始终认为,华为是中国各类所有制企业中最具开放精神的企业。此外,内外部的妥协无处不在。早期更多是逼出来的妥协。但在全球化过程中,自觉运用妥协的哲学思想,对华为十多年的国际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被思科起诉之后不久,华为在公司内部开展了“开天窗”的活动,请国内外各方面的学者,涵盖政治、哲学、军事、历史等领域,给公司中层以上干部讲课。北京大学教授、英国历史研究专家钱乘旦的一次报告—《15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发展》,对华为的高层影响很深,最震撼他们的是16世纪英国的光荣革命,贵族、皇室和平民之间没有经过战争、没有流血,透过唇枪舌剑的辩论,达成了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全面和解,这个和解建立在妥协基础之上。

这种来自英国政治礼貌的历史哲学,对华为高层的战略思维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文化中规则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之后华为的组织管理变革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英国人在几百年的殖民历史中,为各殖民国家既带去了狼性,海盗性的扩张进取精神、冒险精神、奋斗精神,也带去了礼貌社会治理的规则。这天奥运会中大多数的规则是英国人制定的,体育是人类竞争活动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标本”。

虽然华为在“道”的层面向英国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任正非一再强调,更就应学习美国。尽管这天美国用各种方式排斥、打压华为,但他很清醒,要想不倒下去,持续从国际化走向全球化52article。,华为最重要的学习目标仍然是自我的竞争对手美国,向它学习先进管理、创新文化、对知识产权的尊重等等。

另外,当华为成为全球领导者的时候,如果只强调狼性文化的一面,自然会遇到很多阻遏和排斥。所以,如何与竞争对手、与行业的第一军团们一齐建立规则,共同维护行业的商业生态平衡,是华为这天和未来所要应对的重大挑战。

“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贴合华为的战略诉求”,这是华为内部所倡导的一种观点,华为要与自我的竞争对手有竞有合—合作建立在妥协基础上,同时建立在竞争基础上,联合“瓜分”世界市场。

警惕“王者心态”

要警惕所谓的狮子文化、老虎文化—老虎是百兽之王,这天却成为人类保护的对象,因为高贵的基因是稀缺的,所以“王者”就成了濒危动物。华为早期的组织文化能够称作老鼠文化,倡导灵活机动、应变潜力,尝试错误的“摸着石头过河”精神。之后强调狼文化,但始终警惕所谓的“王者心态”—霸王心态必须带来固步自封。任正非前段时光讲到接班人的六要素,其中两个要素可能更为重要:一是不固步自封的潜力,要有开放的心胸;二是简化管理的潜力—大道至简—领袖是战略家,是布道者,而非战术家。所以要抓根本,而不能搞繁琐哲学。

华为这天已成为全球通信制造行业的老二,正在挑战居于首位的爱立信,在中国则属于老大。老大心态往往会滋生整个组织从上到下的飘飘然。中国GDP此刻已是世界第二,很多人觉得10年20年以后要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然而,无论是华为,还是整个国家,是否都需要反思一下:辉煌背后有多少阴影和脆弱?

老狼不能老

有人说,华为在反思自我的狼文化。任正非说,错矣!华为还是要坚持狼文化,“狼文化”的三点—第一,设计感,危机感,远见、视野;第二,奋斗精神、进攻精神;第三,团队凝聚力—什么时候都不能减弱,一旦减弱了,走下坡路将是迅速的,甚至是瞬间的。

另外,老狼不能老矣!在公司有必须资历的人,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不能有功臣意识,要有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69岁的任正非是华为最大的鲶鱼,始终活力四射、激情洋溢、高谈阔论,总在思考公司存在的各种问题。

华为有一个组织变革委员会,每年总要推出一些变革举措。变革是组织进步的动力,但这个词更多状况下被简单地泛化滥用,出现问题时吃猛药,平常缺乏警觉。华为强调不断地微调、微调,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感应公司的某些变化。

组织的山头问题会带来组织分裂,腐败问题会带来组织的腐烂,但更可怕的是疲劳蔓延。历史是组织发展的最大敌人,历史长、体格庞大,往往带来的就是组织疲劳症、领袖疲劳症、员工疲劳症。

所以,警惕组织疲劳,是任正非多年来一向关注的问题。

千禧一代的狼文化传承

用美国《时代周刊》的定义,1980~出生的这一代人为“千禧的一代”,他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人能够凭一己之力挑战一个大型组织—博客写手能够挑战传统的报纸与刊物,网络视频导演挑战传统的电影制片厂,一个黑客能够对抗巨大的企业组织乃至于社会组织,阿桑奇能够透过敲击键盘挑战世界最强大的霸权国家美国,软件研发者挑战这天所有的组织。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互联网文化现象,它的主力军是千禧一代的年轻人。

在IT行业,真正的创新来自20多岁、甚至更年轻的一群人,他们对这天的社会组织、政府组织、企业组织构成了广泛而激烈的挑战。五六年前我向华为的领导提议,就应研究独生子女“80后”互联网时代的族群。此刻看来,固然就应研究,但某些方面我们可能也有点儿杞人忧天。

利比亚战争发生时,中国侨民都撤了,但华为员工没有撤。原因有二:第一,现代战争是精确打击,只要躲开所谓军事要地、政府要地,其实是安全的;第二,越面临**、战争、地震、水灾等等,客户越期望通信安全的保障,这时不但不能撤,还要跟客户共命运。利比亚战争前,华为的员工撤到了埃及,请台湾的心理学大师做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有问题的离开,健康的都回到了利比亚。回去后等待他们的是提职、提薪,这就是华为狼文化的组织保障。战争结束之后,华为几乎拿到了利比亚国家的全部合同。而在那里坚持奋斗的多数是80后的中国和本地年轻员工。

漫长的人类进化史是在饥饿状态下进化的历史。人类整体只是在最近几十年,才生活在物质相对饱和、相对富裕的状态下。所以我们这天应对的更多是物质繁荣带来的组织问题、家庭问题、人性冲突问题。这天的“80后”千禧一代,是数百万年进化链条上最新的一环而已,我们既要重视对这一代“新新人类”的研究,也不必过于夸大他们与上辈人的代际差异与鸿沟。关键之点仍然是:要有一个有效激发个人欲望和团队欲望,并适当控制欲望的好机制、好制度。

华为文化就是狼性文化吗? 篇3

在中国民营企业里,华为的出现是个奇迹!

但是,华为是否像外界说的那样,文化基因里秉承着一股狼性的文化?事实并非如此。在华为工作了几十年的集团前党委副书记朱士尧向外界道出了华为管理文化的秘密。

28年前,1988年,华为在深圳成立时只有六个人。这六个人都是草根,没有官二代,没有富二代,他们没有资源、资金和人脉,对技术也不太懂。就是在这样的白纸上,六个人坚持和努力了20多年,最终联合更多的人创造出奇迹。

“我们成了跑在最前面的民企航空母舰。”

目前,华为拥有16万员工,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如今,它的产品涵盖国内市场,员工高层全是中国人。但是,它的野心并不仅于此。

“18年前,任正非提出了一个口号:全球化是华为未来必然的必由之路。”就是这样,“华为在过去的18年里,只干了两件事,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卖产品的同时寻找最优秀的人才。”

迄今为止,华为产品已经涵盖全世界177个国家,并招收当地的优秀人才加入华为。“全公司有3.5万名外籍员工,12.5万人是中国人。3.5万名员工来自157个国家。所以说,华为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公司,而不是所谓的跨国公司。”

2.1万元,是28年前华为成立的注册资金。这笔钱是由六个屌丝创始人东拼西凑得来的。而到了2014年,28年后,华为的收入是2882亿元。28年里增长了1400万倍。

华为俨然已经是行业的龙头老大。

根据2014年财务状况,华为营业收入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20%,纯利润增长了32%,这两个数字在全球五百强企业里难能可贵,近几年来,已经很少有大型企业可以达到这样的数据。“2014年,华为全年利润是行业内第2名、第3名和第4名加在一起还好很多。”

开放创新是华为的内生驱动力

“以我在华为十多年的体会,开放创新是华为发展最强大的内生驱动力。” 朱士尧谈到的开放创新包括两部分:第一是技术方面的创新,尤其是华为作为高新科技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尤其重要,而且要长期坚持的一件事。第二是管理上的开放创新。一定意义上来说,管理层面的开放创新比技术上的开放创新更重要。

在技术层面,开放创新是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它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华为成为了通信领域里的世界第一。华为在技术领域的开放创新有两个量化指标。第一是量化的指标专利。2014年6月31日,华为申请的专利达到82514项,批准的专利数4万余项,其中有95%的发明专利。第二个指标是标准。“中国有一句土话,真正的一流企业是标准说了算。华为参加了177个国家标准组织,其中有183个华为高级专家来担任其中的主席、副主席、理事长或副理事长等。在制定国际行业标准组织过程中,我们一直扮演专家角色,从而将华为的技术标准变成全世界的技术标准。”

在这些方面,华为深有体会。

首先,创新的路标选择,明确创新的驱动力。现在创新成为国家的国策,我们讲创新驱动讲了十多年,但是有一个比创新更重要的问题很容易被人忽略:创新靠什么驱动?华为花了十年的时间,花了几十亿的学费才想清楚,直到走到世界第一。技术纵然重要,但不像宗教一样去崇拜技术,这样会导致很多公司死掉。华为所做的是,要保持技术领先,只能领先竞争者半步,这是先进;如果领先三步,那是先烈。华为的创新驱动力只能是客户需求,产品发展目标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脱离客户需求的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只能供创造者自己欣赏,这样的创新没有任何社会价值,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其次,创新要有可持续的投入。目前,华为研发人员76000人,占员工总数的46%。另外,16年前,华为就规定今后研发投入不能少于当年销售收入总和的10%。2011年研发投入是230亿,2013年是300亿,2013年是307亿。最近10年,华为的研发总投入达到了1900亿元。

第三,以全球化的视野来搭建强大的研发平台。公司在全球建设了17个研究中心,国内有7个,根据地区特点来发挥不同的优势,从而做到最优化。

第四,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引进先进的研发管理体系。

第五,创新要有全球化眼光,从人才高地引进顶级的创新人才。“我们在意大利引进微波领域世界第一的专家,通过三年努力微波通讯技术做到世界第一。我们建立了莫斯科数学研究所,引进苏联顶级数学家,提出巅峰性的理念,使得华为无线通讯技术做到世界第一。最近华为在法国成立了华为美学研究所。”

第六,引进人才。华为采用双通道把有才能的人按照各自特点走他们自己的路。有管理才能的员工可以从普通员工最终升到技术副总裁。员工也可以从核心骨干员工、中高层专家,最后做到资深专家。

除了技术创新之外,管理也要做到开放式创新,这比技术层面的开放创新更重要。

不得不说,管理是中国企业的短版。德国管理之所以先进,是因为德国经历过工业革命,中国在两三百年前工被业革命抛弃。而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进步最快、最显著的历史阶段。华为创始人都是草根出身,他们凭借朴素的做法、开放的思想、清晰的头脑走到现在。西方经过近三百年历练出一整套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所以华为也下了大力气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大规模创新,最终走向成功。

“学习也要分阶段,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企业有不同的要求。”当企业发展到不同阶段时,矛盾也不一样,创业者不能总是用一种方法。以华为十多年的重要阶段来分析:1997年,华为邀请世界上先进的管理公司解决公司管理问题,从而达到突飞猛进的效果,完全国际化。国际化后,华为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管理理念、系统和方法完全不一样了。最高层以冷静的头脑,以新的理念梳理了很多问题,例如在国际化下出现的政务矛盾,要事先咨询国际先进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到了2009年,大多数公司要克服经济危机,但华为的销售收入增长了46%,这是管理改善带来的成果。自2009年到现在,华为基本实现了全球化。

nlc202309041037

“全球化之后,华为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我们梳理了全球化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又梳理了三个要解决的问题。华为邀请了世界上最好的解决方案企业帮助华为做改革,推动华为在管理层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改革已经过去6年,华为管理在不断优化。通过十多年来的长期坚持,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得华为用一流的技术和管理构建出华为强大的硬实力。没有强大的硬实力就不可能有华为的今天。

华为文化不是狼文化

光有硬实力不够,还要有软实力。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

华为能有今天是因为重视开放创新,构建强大的硬实力的同时构建起了强大的软实力,那就是华为文化。

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威力巨大。“领导曾经说过我们坚持技术创新的投入,向西方先进企业学习,就相当于手里有了原子弹,原子弹引爆才能发挥巨大的威力。”

截至目前,什么是华为文化呢?这是各行各业的创业者都很关心和好奇的事情。“遗憾的是,实事求是来说,华为官方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也没有出过任何书籍介绍华为文化地内涵。如今,在网上一搜,全国人都知道华为文化是狼文化的代表。这是谁做的呢?这不是华为说的,这是文人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写的书。这些书名目繁多,内容大体差不多都告诉人们华为是狼文化。遗憾的是这些都是不靠谱的,按照那些方法办企业,就是死路一条。去年出了一本书是经过华为同意,这本书基本靠谱。这是在华为如日中天的情况下写的一本书《华为什么时候倒掉?》。由于两个作者是华为顾问,而且得到华为高层的认可,为了写这本书,他们查阅了华为20多年来的历史档案,经过三年提炼概括写成此书。

“狼文化不是华为文化,但公司为什么不起诉也不解释呢?因为,我们虽然不认为华为文化是狼文化,但我们对狼有详细的研究,尤其是创始人任正非。”

“任何行业在任何时间点上,市场份额都有被瓜分的风险,既然如此,新起来的企业要活下去就靠抢份额,抢的能力决定企业成功的大小。只有具备抢的本领才有可能活下来。任正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狼的习性和特点。抢占市场份额的能力越强,企业生存的力量就越大。”

但是,只具备抢的能力还不够。“我们抢的能力只表现在市场环节,写书人误解之处在于,华为全公司的人都要学狼性。这是错误的,我们要求市场人学狼性。但是,财务人员、研发人员、党务、行政、采购、制造、物流都不要学狼性。”

公司软实力至关重要

“华为文化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这是华为企业文化里的精华。实际上,不管是什么行业、什么体制、什么规模的企业,都要解决两个问题:搞定客户,搞定员工。要搞定这两件事情,领导就要凭借自己的价值理念、阅历和胸怀来解决这两方面的事情。由此来看,企业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也就千差万别。时间一久,有的企业活下来了,有的就死掉了。

“华为能够成功的原因就是开放创新加上公司重视软实力提升。”

对于任何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说,还应该具备几项品质。

“要有激情,更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创业意味着选择了一条吃苦的不归路,创业者必须愿意做出巨大的付出,因为天下没有轻易的成功。

“艰苦奋斗是华为的传家宝,也应该是所有企业家所重视的。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艰苦奋斗的重点在于奋斗,而不在于艰苦;奋斗的核心是创造价值,而不是简单的吃苦,也不是简单地延长时间加班。必须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要有理想,更要有清醒的头脑。”领导能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如果不具备这条,企业会死掉。不得不承认,创业者处于一个大机会时代,但创业者要拒绝机会主义,虽然到处是机会,新概念新机遇层出不穷,并不是什么都可以赚钱,只能踏踏实实奋斗,不能侥幸地存有机会主义思想。

“要有个性,更要有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思想。”华为提倡员工要有自我批判的精神,不可能说你的决策都是成功的,一个人本事再大,情商再高也不能孤芳自赏。要能够容得下能力比自己强、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一起工作。

“要有灵感,更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必须能够受得起委屈,耐得住寂寞,懂得灰度的哲理。

在政府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里,相信会催生出更多的“华为”。

狼性文化 篇4

华为公司年报显示:2013年财年, 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5%;净利润21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4.4%。作为中国电信企业走向海外的标杆, 2013年华为在营业收入上首次超过爱立信成为行业第一, 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对华为2013年“靓丽”的财务报告, 该公司高层坦言, 主要受益于全球向好的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 公司在运营商网络、企业业务、消费者三大领域均获得了稳定健康的发展, 并预计未来四年收入有望翻番, 在2018年达到700亿美元。华为, 仅仅通过20多年的发展, 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 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电信业的格局。华为之所以在短短20多年就取得辉煌的成就, 与其一直倡导的在市场竞争中屡建奇功的“狼性文化”直接相关。但华为多次发生的员工“过劳死”、自缢等事件也与其倡导的“狼性文化”不无关系, 业界对其“狼性文化”的是与非众说纷纭。

狼性与“狼性文化”

1.狼性与羊性的区别

羊的性格弱软, 当身处险境时特别迟钝, 自我保护意识也差, 即使有很多伙伴在一起, 当遇到危险时却各自逃命, 无法形成合力。但是狼却不一样, 对周围环境具有敏锐的嗅觉, 一旦遇到危险时, 群起攻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狼群从来不像羊那样“单打独斗”、自顾逃命。”狼是食肉动物, 为了生存就必须与大自然抗争;而羊是食草动物, 在宽广无垠的草原上, 羊只需低头, 就可轻而易举地填饱肚皮, 不需要与大自然抗争。羊的这种生存方式决定了它们只能永远处于被追杀的角色。而狼的生存方式决定了它们时刻都面临生存危机,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 狼必须具有超乎寻常的生存智慧, 必须具有奋不顾身的主动攻击精神, 必须具有群体搏杀的意识, 这就是狼的精神———狼性。

2.“狼性文化”

百度CEO (首席执行官) 李彦宏在发给员工的公开信中指出, 百度要“呼唤‘狼性’, 淘汰‘小资’”。他对‘狼性’的定义是: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和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对“小资”的定义则是:有良好的背景、流利的英语、稳定的收入, 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不思进取, 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是全部。在李彦宏看来:“淘汰‘小资’是呼唤‘狼性’, 呼唤‘狼性’就是要‘胡萝卜加大棒’。要让所有员工更明确, 如果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混日子, 请现在就离开, 否则我们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华为公司是中国企业狼性文化的“始作俑者”。公司总裁任正非说:“企业发展就是要培养一批‘狼’。‘狼’有三大特征:敏锐嗅觉, 善抓机会;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华为从创办至今, 一直都是像“狼”一样思考、像“狼”一样行动, “狼性”已渗透到公司的管理理念中。“狼性文化”是华为快速成长、打败国内外竞争对手之谜的答案。

华为的“狼性文化”主要体现在:

第一, 面对外部竞争, 一般是利用凶狠的价格战, 这正是华为“狼性”的特性表现。比如, 面对国内的中兴通讯公司的竞争, 华为往往利用优势产品的利润补贴其他劣势产品, 与竞争对手大打价格战, 不惜一切手段排挤对手、抢占市场;而面对国际巨头如爱立信, 华为往往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首先取得价格优势, 在保障产品同等质量的前提下, 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从而抢占国际市场。

第二, 面对内部管理, “床垫文化”、“加班文化”是华为“狼性文化”的生动体现。在华为, 表现“狼性”最为鲜活的一面就是销售策略和研发策略。华为的销售策略是, 以狼群一样的整体力量向外主动出击, 为实现目标不惜一切代价, 采用各种手段抢占市场。华为的研发策略是, 研发人员面对困难、面对技术创新, 不屈不挠、奋勇拼搏, 使产品和技术总能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 这是科技产品抢占市场的利器, 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研发人员的“狼性”精神。“狼性文化”是华为最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公司和任正非居安思危的思考方式, 堪称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典范。华为的“危机文化”, 让华为人能够防患于未然,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危机中寻找生存的机会, 在可能出现的恶劣环境中寻求发展。此外, 还有华为对主打产业———电信网络供应商的持之以恒, 以及“狼群战术”等等。可以说, 正是华为施行的“狼性文化”才带领着华为走向今天的辉煌。

“狼性文化”应向人本文化转型

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具体说, 文化是用来熏陶和转化人们心灵的语言文字、形象或制度、规范、守则和理念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 也是一个民族长胜不衰的动力和源泉。企业也不例外, 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没有精神和灵魂, 没有生命力, 更没有竞争力和发展力。文化帮助企业凝聚人力、聚集人气、留住人心、播洒人情, 让企业成为一个家庭;文化促使员工同舟共济、齐心协力、风雨无阻、荣辱与共, 将企业铸成一个整体。企业文化, 既是企业的灵魂, 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更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狼性文化”虽然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其也是一把“双刃剑”。“狼性”中固有的本质———残酷无情、你死我活, 为达到目的蔑视规则、不择手段、狡诈凶残等, 从另外一方面说非常容易造成员工在企业文化方面感到困惑、迷茫。华为与国内、国际竞争对手之间你死我活的血腥厮杀, 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 经常造成双方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绝对不是正常的市场法则, 与人为善才是取得更大成功的“法宝”。华为过分宣扬“狼性”, 就会缺失人性, 使企业文化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 使员工与老板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 相互猜忌、相互提防, 毫无信任感而言, 结果造成企业内耗过大, 从而影响企业的更大发展。严苛的军事化管理, 强调“竞争”、“忧患意识”, 使得华为的员工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巨大。在“百度”以“华为”为关键词的搜索排名里, 华为员工“跳楼”名列第一。

“狼性文化”无疑淋漓尽致地彰显了我国企业和企业家对竞争力的渴望, 但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和负面作用也不断显现。为了使企业能够基业长青, 按儒家的观点, 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 这一思想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就必然要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日本索尼公司前董事长盛田昭夫曾经说过:“如果说日本式的经营有什么秘诀的话, 那么我觉得人就是一切秘诀最根本的出发点。”“在日本, 一般认为, 管理者最主要的任务就在于培养与员工之间的健康关系, 在公司中产生出一种大家族式的整体观念。”盛田昭夫的这番话充分体现了人本文化的思想。事实上, 关爱和尊重员工一直为西方企业领导者所重视。在当下, “狼性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型就显得尤为必要。

企业建设人本文化的主要内容应是:

第一, 充分尊重员工, 这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基本关系。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 企业经营就是经营人。他说:“制造松下产品前, 先制造松下人。”索尼公司的口号是:“要让管理工作去适应人, 而不是让人去适应管理工作。”这体现了日本企业对员工的充分尊重。尊重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以人为本。企业只有充分尊重员工, 员工才会尊重企业, 才会视企业如家。

第二, 坚决维护和满足员工的合法利益。企业与员工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企业主必须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 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主还必须认识到, 员工是一个社会人, 有家庭有亲情, 企业除了满足员工的利益外, 还应关心员工的家人, 让员工舒心、家人放心。

第三, 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让员工充分展现自己, 使员工的价值能够得以实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企业只有从物质、精神各方面调动员工的创造性、激发员工的巨大潜力, 让员工有一种自觉参与企业管理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员工才能与企业融为一体、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而使员工在内心深处关心企业的发展。

狼性文化培训心得 篇5

黄董的讲话中第一点是认识90后。可能在很多人看来,90后是一代心浮气躁、吃不了苦,不负责任的一代。对于新一代,似乎都有人来褒贬一番,或者忧心忡忡,或者赞扬嘉许。但是,谁在年轻的时候没有犯过错误呢?不论怎么说,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只是历史赋予每个时代的使命都不同。90后终将有一天成为中国的主人翁。

在黄董讲到什么是企业的时候,问了我们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工作?”虽然没能在会上发言,但我的想法是:我作为公司极少数的95后,我认为工作最终的目的就是赚钱。我的很多同学在毕业后都没有立刻参加工作,而我在校期间就来实习了。生活从不会因为你是女生就怜香惜玉。没有经济基础支撑的孝心是无力的,你要做暖心小棉袄,你必须独立能养老。虽然我是95后也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但我已经有一年半以上的工作经历。也凭借着这张老脸,不会让人觉得我是个不靠谱的新兵蛋子。

公司的狼性文化很特别,但是却很对我性格。狼确实有着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是不怕失败,很多人说90后都没有经历过失败,也经不起失败的打击。我不这么认为,我自己这一路走来也算是有经历的人,大风大浪不敢说,小风浪还是有的。高三的时候参加过自主招生,尽管文化分数很高,但可能是自身形象气质的不够,在面试的第一环节就被淘汰了。在高三这么紧张的复习环境中,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从台州到杭州参加自主招生,却落败,可以说这个失败对我的打击不小。大哭了一场,不敢回学校,不知道怎么面对老师和同学,觉得特没面子。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重新振作了起来,告诉自己没有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高考后还是一条好汉。

在大一那年,我还参加了学校的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准备了全英文自我介绍小视频,参加全英文面试培训,后来机构那边帮忙找好了雇主,交完了项目费开始准备超多的签证资料。在就差签证的情况下告诉我们雇主没有通过项目的审核,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要么退出这个项目,要么重新准备,面试新的雇主。和我一起被安排到那个雇主的另外4位都选择了退出项目。当时觉得心情跌入了谷底而我也起了退出的念头。但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因为不甘心,准备了一年,却因为这个原因放弃,对不起自己之前的辛苦努力。最后终于去了美国,工作了3个月,还有半个月的旅游时间,给自己平淡的大学生活添上了不平淡的一笔。

狼坚强的品质也很值得学习,在经历了2次比较重的打击,我也变得越来越坚强,现在讲起那些经历都可以轻描淡写的一笑而过了,尽管曾经是如何的伤心失落!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希望自己更坚强,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黄董也说不想当业务员的单证员不是好单证员。虽然我属于后勤岗位,但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下,也可以多了解下外贸的知识。在我们这个以外贸为主业的公司里,不想成为一个太无知的人。

最后就是要学习狼的胆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一个人要做一件事,常常缺乏过人的胆识和战斗的勇气。但是如果鼓足勇气开始做了,就会发现做一件事最大的障碍,往往是来自自己内心的怯弱。有了勇气下定决心开了头,似乎再往下去做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这样不断地做下去,就会发现困难正在一个个消失,目标正在渐渐地化为现实。其实成功就是毅然决然地参与竞争,义无反顾地面对失败。

有看过这么一段话,印象很深:不管在什么地方上班,请记住,工作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入一行, 先别惦记着能赚钱, 先学着让自己值钱。 赚不到钱,赚知识; 赚不到知识,赚经历; 赚不到经历,赚阅历; 以上都赚到了,就不可能赚不到钱。 只有先改变自己的态度, 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让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该拼搏的年纪,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狼文化,强者、冒险——活力型 篇6

进攻性快速扩张

华为十多年奋斗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堪为中国企业史上独一无二的例子。华为人俨然是一群善于“拼命”的狼。公司有一种强烈的扩张欲望,一旦找到突破口,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有所斩获;群狼“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研发队伍超过万人,营销人员更是每次出征都给自己立下军令状,破釜沉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华为在今天的国际市场上虽然还算不上足够强大,也不能保证它在强手如云的国际舞台还能纵横多久,所以华为不断强调危机意识,总把自己放在一个攻击者位置,正是这种狼性让华为至今仍在国际化的险途攀登。

同样,国美也将这种争先、冒险发挥得淋漓尽致。快,是黄光裕做事的一个最大特点。有了想法马上就做,发现不对马上就改——日前闪电拿下大中就可见一斑。正是这种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文化,才成就了国美今天中国家电连锁老大的地位。

铁腕式管理强人

至今,董明珠率领的格力电器在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仍一直稳居行业第一。董明珠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并且认为自己从来没有错,也不许别人说她的错。对手们这样形容她的厉害:“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面对国美的封杀和舆论质疑,董明珠铁腕操刀,抛开家电连锁卖场,通过绑定经销商自建渠道的“格力模式”,形成了强有力的渠道控制力,也就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从“淡季贴息返利”和“年终返利”,到免费保修6年的售后服务,都闪烁着格力掌门人叫板终端的睿智和远虑。

在狼文化的企业里,领导者无不是强势代表。娃哈哈的重大决策全由宗庆后一人决定和主导执行,公司内部没有副总经理。他的理由是,机会来了就要快速反应、及时决策,没有强势领导就做不成事情。不过,这样的管理风格也导致了外界“爱”、“恨”分明,娃哈哈与法国达能的冲突就是一次总爆发。

“成王败寇”激情创新

从上马锂电池项目摧垮包括东芝、松下、索尼等巨头在内的电池业“日本军团”,到选择香港H股上市乃至力排众议入主秦川汽车实现“电动汽车之梦”,比亚迪掌门王传福都表现了“舍我其谁”的狼性开创。而吉利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也仍然在于它的大胆决策和创新。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篇7

“凡山经首……其神皆人面蛇身”, 这是山海经对中国图腾最古老的记载, 所以, 中国远古氏族的图腾形象大都以人面蛇身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 图腾的形象也从蛇转向了龙, 中国的封建帝王都以龙自居, 以龙威它象征着神圣、不可侵犯, 这也是统治阶级利用图腾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变相为图腾的存在提供了条件。

1.1图腾崇拜

在中国, 龙与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图腾, 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并非所有的中国人都信仰龙凤, 例如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信仰“狼”, 苗族的图腾是狗头帽、鸟类和牛角饰品等等。图腾被大家信仰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与团结力, 人们把图腾视为自己的祖先, 希望得到图腾的认可并受到图腾的保护, 这是从前生产力低下, 人们无法应对自然环境的必然结果。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中有不同的图腾崇拜, 女真族的图腾是神鹰;鲜卑族类马似牛的鲜卑瑞兽;匈奴、突厥以狼为图腾;蒙古族所崇拜的狼、鹰、鹿等, 这些动物的图腾形象贯穿着中国整个图腾历史的发展与变迁, 这是对远古文化的传承, 它有着区域性、悠久行、变化性、多样性等特点。现如今, 图腾作为一种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比如被置于服饰上、婚丧嫁娶、生活祭祀等等, 但无论如何, 图腾崇拜都在不同的形式上维系着一个氏族的统治与团结。

1.2图腾文化

图腾文化包括图腾观念、图腾崇拜、图腾禁忌、图腾意义等, 图腾在氏族中有着固有的制度, 并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系统, 比如福建人以蛇为图腾, 有纹蛇的传统, 在一些宫庙中有蛇的画像或雕塑, 进行祭祀;云南瑶族祭祀“树神”;甘肃民间剪纸艺术, 都是以女娲为原型;蒙古族和藏族的天葬传统等, 都从信仰、社会、艺术等方面揭示了图腾固有的文化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 图腾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祭祀、跪拜等形式, 将图腾转变成服饰和饰品进行崇拜更有着独特的色彩, 比如帝王的龙椅龙袍、凤披霞冠;藏民的三色石;云南彝族祭祖时所用的虎纹葫芦瓢……甚至于现如今的一些传统节日中也有图腾的影子, 比如春节贴春联、贴门神就是图腾文化的传承。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身上依旧可以看见图腾的传承, 像回族就是以伊斯兰教为图腾标志, 众所周知, 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影响较深, 无论是风俗习惯还是文化传统, 都有其影子。但是现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缺失, 长期的民族融合导致了汉民族没有它独有的图腾文化, 虽然龙一直是华夏民族的图腾, 但它并没有汉族本身的特色, 所以, 在图腾文化演变发展的今天, 如何保持汉民族的图腾文化迫在眉睫, 图腾所产生的图腾文化不仅可以维系社会的稳定, 也可以对社会群体起到调节作用, 加强民族团结力, 同时也能作为现代人行为道德的标准。

2从《狼图腾》看中国的图腾文化

《狼图腾》是姜戎十几年的“与狼共舞”和三十年的呕心沥血所创作的巨作, 它以新的视角体现出狼的智慧及团结, 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国古老图腾———龙的由来, 本章着重介绍游牧民族的狼图腾与农耕民族的龙图腾, 在民族融合下的新型文化与精神实质。

2.1《狼图腾》中“图腾”的精神实质

《狼图腾》中体现的是狼的全新形象, 在以往的印象里, 狼是凶恶狡诈的代表, 但这部作品里体现的却是狼群之间的团结互助、机智勇敢, 让我们看到一个拥有温馨、坚韧的狼的世界, 在残酷的草原竞争中, 我们看到一种强悍的生命力量, 草原既是敌人也是朋友, 狼, 作为草原人民的精神象征, 起到了保护神的作用, 它的勇敢顽强为草原人输入坚韧的狼性血液, 这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英雄神话。充满狼性的大将卫青、霍去病血站匈奴;北魏太武帝一统北方;中国最大版图的开创者成吉思汗, 用他所向披靡的蒙古骑兵, 如同群狼奔驰在草原一样横扫亚欧大陆……在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狼的勇敢与刚毅, 他们的个性印证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 草原人民崇拜的图腾文化的实质就是崇拜它的坚韧与顽强, 所以也造就了上述中国历史的辉煌时代。

2.2民族融合下的图腾崇拜

自从唐朝大一统以来, 草原文明与华夏文明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由草原带来的狼性崇拜和华夏的龙性崇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狼图腾》中陈阵对蒙古草原狼有着敬畏和痴迷, 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可能就是人们心灵对原始图腾的崇拜, 自从他养了一只小浪, 通过对它的观察, 让他更有信心接近草原的精神领域, 即对狼图腾的崇拜。在小狼死后, 他将小狼的皮挂在杆上, 配合蒙古包的白烟和凛冽西北风, 好似看到一条飞龙腾云驾雾, 飞向那些曾经战死的草原狼灵魂之地, 让他感受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华夏文明中的龙头、龙尾、都和狼极为相似, 虽然其龙角似鹿角, 但鹿也是草原民族崇拜的图腾之一, 龙的样子可以说是草原民族图腾演变的结果, 几千年来的草原民族, 都一直信奉狼图腾, 狼影响了草原人的性格和精神, 也影响了中国华夏文明, 游牧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品质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当今社会, 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品质, 但我们骨子里流淌的狼性血液却构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无论是对哪一种图腾崇拜, 都是中国人民精神的寄托与传承, 都为我们的华夏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

3中国图腾文化的现实意义

《狼图腾》中草原人与狼的斗争、狼与草原的抗争, 形成了一个完整循环的生存哲学, 即适者生存,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在如今这个世界大融合的社会当中, 各个国家之间可以说是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社会要进步, 人类要发展, 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应懂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重要性。

3.1《狼图腾》中竞争意识的思考

《狼图腾》中毕利格老人说:“就你这点胆子咋跟羊一样, 你们汉人就是从骨子里怕狼, 要不汉人怎么一到草原净打败仗。”[2]

3.2《狼图腾》精神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大地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 它要求我们仁义谦让、温柔敦厚, 作为拥有灿烂文明的礼仪之邦, 这的确是我们不能舍弃的精华, 但面对当今世界的竞争格局, 我们更应唤醒骨子里流淌的狼性, 用坚韧和勇猛迎接严峻的挑战, “羊欲静而狼不休”, 只有时刻保持狼的机警与团结, 才能让我们屹立于不败之地。

4总结

《狼图腾》中所描绘的狼的全新形象和精神, 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文化角度, 都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解读, 用其强烈的感受刺激我们的心灵, 不可否认, 它所包含的丰富文化意蕴, 仍需我们细细的发掘和品读。

参考文献

[1]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0.

[2]何星亮.图腾与中国文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3]孙有霞.浅析中国传统服饰图纹中的图腾文化[J].2008.

[4]罗义群.苗族的图腾文化[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3.

试论《狼图腾》中的图腾文化 篇8

一、什么是图腾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 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在原始人信仰中, 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 大多数情况下, 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 于是, 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 在许多图腾神话中, 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 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 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中国古籍中虽然没有图腾这个词, 但图腾及图腾崇拜在古籍中却有大量记载, 内容十分丰富。中国的文化古籍和许多古老的民间传说, 为研究图腾文化提供了最完整、最丰富的资料, 因此可以说, 研究图腾及图腾文化, 最肥沃的土壤在中国。《礼记·礼运》说:“麟、凤、龟、龙, 谓之四灵。”麟、凤、龟、龙, 实际都曾经是中国古代的图腾, 是中国先人们的崇拜之物。郭沫若在《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中说“凤是玄鸟, 是殷民族的图腾”“龙是夏民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崇拜物, 别的不说, 单就麟、凤、龟、龙这“四灵”而言, 在中国古籍和民间传说中就不知有多少, 它们都是中国文化史, 特别是中国古代图腾和图腾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老鼠过街, 人人喊打”这句俗语表明人们普遍对老鼠的憎恶, 然而, 远古时代的不少氏族、部落却认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 并为自己是老鼠的后代而自豪, 他们描绘、雕刻老鼠的形象, 在仪式或节目期间隆祀厚祭, 祈求鼠祖先的保护;白族虎氏族认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 虎也不会伤害他们。当要出远门时, 一定要选在属虎的那天, 认为只有这样, 做事才会吉祥如意。有的人从远方回来, 也一定要算准日期, 只有虎日才进门坎;白族鸡氏族则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金花鸡的蛋里孵化出来的, 认为公鸡知吉凶, 会保佑他们。在迁徙时, 将东西装在背箩里, 上面放一只公鸡。到达新迁地区后, 公鸡在什么地方叫, 就在什么地方安家。在他们看来, 公鸡叫的地方, 就是最吉利的。

二、传统龙图腾

在原始社会里,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处于幼稚的阶段, 人们对于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还不可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因此, 像对其他现象的解释一样, 他们也把文学艺术的产生归之于神灵的创造和赐予。我们知道, 人不是生活在虚无缥缈的天国里, 而是生活在客观的现实世界之中的, 人的思想、感情, 简言之, 人的意识, 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客观现实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是人对于周围世界的某种形式的认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 支配自然力, 把自然力加以想象化。” (1)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指出, 在世界古代文化系统中, 没有任何一种文化, 人与自然, 曾经发生过像中国古代那样的亲和关系。学术界普遍认为, 中西文化基本特征的一个最大不同在于, 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西方那种虔诚的宗教信仰精神, 却更多人伦亲和魅力。古代西方在自然之天的巨大压迫下, 导致人们对天的敬畏而衍生出西方发达的宗教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文化的不发达, 则主要归根于古代中国人一般认为天人之间乃是和谐统一, 物我一体的关系, 即“天人合一”。

中国的龙, 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 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在《说文解字》中解:“龙, 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 能大能小, 能长能短, 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入渊。”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 都与龙有关, 是龙种、龙子。古越人也以为自己是龙种, 故断发纹身, 以像龙子。直至今日, 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 这些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残余。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遍, 大多数民族都曾把龙视为保护神。

三、地理环境对文化观念的影响

哲学和美学大师里格尔视地理环境为世界历史的舞台。在他的观念中,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也是不同的:居住在广阔的草地和平原的民族过着游牧生活, 这些人显示出好客和劫掠两个极端, 他们时常集合为大队人马, 在任何一种冲动下便激发为对外战争, 所过之处往往满目疮痍, 遍地瓦砾。生活在平原流域的民族, 由于土地肥沃, 气候变化有序, 一般从事农业, 所以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 这样的民族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居住在沿海边的民族从事商业, 追求利润, 这样的民族智能兼备。这些理论都强调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巨大作用, 因此也被称为“地理环境决定论”。

中华民族地处北半球的温热带, 这里气候温润, 土地肥沃, 很适合农业耕作, 所以有利于农耕文化的萌生和发展, 身处这种环境中的古代先民早就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存在和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在大自然中生长、活动, 既受自然的种种恩赐, 同时也免不了要遭受自然灾难的威胁, 人类自身的命运与大自然紧紧拴在一起, 从而对自然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同时, 相传自夏代开始萌生的家国一体的宗法制社会, 在其形成过程中逐渐将整个民族看做是一个大家庭, 所谓“龙的传人”和“炎黄子孙”的提法, 就强调了天下一家的亲缘联系, 也就顺理成章地在文化和哲学上建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居住在草原的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 民族的性格及精神信仰与农耕民族是有不同的,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说草原狼就是蒙古族的精神图腾。在亚洲和东欧, 至今流传着一个关于成吉思汗的传说:一只蓝灰色的狼, 携天命而降生, 它向世间高声嗥叫, 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感到颤栗。13世纪, 世界是游牧民族称雄的时代, 定居的所谓文明世界的人们遭受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 多少农田变成了荒野, 多少人烟稠密之地变成了废墟, 多少人类文明的积累灰飞烟灭。成吉思汗展开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战争, 草原铁骑闯进了定居者的家园, 像狼袭击羊群一般, 将一向安分守己过日子的人们惊散得四处逃命, 一个个村庄被焚毁, 一个个城池被攻下。

四、狼为何不能成为我们的精神图腾

其实《狼图腾》这部作品中一方面从感性方面以狼形象推崇刚性精神, 这是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 书中又过分强调狼性的作用。其实, 汉民族自身敢打敢拼的民族基因并不比草原民族少多少, 只是不像草原游牧民族那样由于生产方式之故是日常表现出来的, 而是经常潜藏着的, 当灾难深重时会集中爆发出来。即便是看似文弱的书生也不就必然是真正软弱的。听过这段形容书生的词句吗: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如果用“图腾”这样一个词语来概言“狼性”是大而不当的, 盲目崇拜狼性更是可怕的, 天下皆狼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成为希特勒那世界将会怎样?几千年的文化积累还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 我们不能用细枝末节的东西遮盖了历史的真实。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值得思考。

摘要:《狼图腾》这部作品一问世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各种评价不一而同, 对于作者在作品中展示的狼性、人性, 对于作者对狼的高度评价, 笔者不完全认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证明我们是“龙的传人”, 我们的精神图腾是龙, 而非狼。所以本文从文化概念、传统图腾意象分析《狼图腾》中的图腾文化, 试论我们真正的图腾意象。

关键词:狼图腾,图腾文化,民族地理,狼性

参考文献

[1]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年12月, 第一版.

[2]许结主编.中国文化史 (插图本) 花城出版社, 2006年1月, 第一版.

[3]梁越著.大汗的挽歌——寻找成吉思汗陵墓.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4年9月, 第一版.

狼性文化 篇9

该部影片中有15处翻译使用了官方对等策略。

长城长城 —the Great Wall

原语中“长城”采用官方对等和省略策略和省略策略, 主要原因在于影视受时空限制,使目的语观众更加轻松。

二、原语面向性策略

该影片含66个言外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原语面向性的例子.

2.1保留

字幕译者没有采用保留策略。

2.2明晰化

部影片含4处添加策略,24处阐明策略。

2.2.1增译

汉人—Han Chinese- Hans

译文添加了“Chinese”,便于目的语观众对“Han”的把握。但笔者建议采官方对等策略用“Hans”,一方面节约空间,便于目标语观众捕捉信息,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全球化的发展,汉人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理解,没必要添加 “Chinese”便于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2.2.2明晰化

草原狼—Mongolian wolf

“草原狼”实指蒙古狼,译文使其明确化,符合当时的语境。

2.3直接翻译

本部电影的字幕翻译采用25次字面直译的方法,12次传换直译。

2.3.1字面直译

腾格里—Tengger

狼图腾代表的是天,“腾格里”,蒙古人的神。目的语中没有对等词汇,所以译者按照发音拼成了一个单词,虽然可能目标语观众对“Tengger”不熟悉,但它对外传播了蒙古文化,为目标语注入了新鲜词汇。

2.3.2转化直译

奴才—slave

奴才是指待奉主子之奴仆,现代一般用于讽刺,含负面意义。目的语观众很难在极短时间内领会“奴才”的内涵意义,所以,译者把该词转化成目的语观众熟悉的单词 “slave”,目的语观众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三、目标语面向性策略

该影片包含文化负载词翻译的37个目标语面向性策略的例子,下文将对一些例子进行讨论。

3.1概括化

该影片字幕中包含15上位关系的概括化例子。3个其它概括化的例子。

3.1.1上位关系

皮袄— winter coat

“袄”在汉语中的种类多种多样,译文较抽象地使用其上位词“winter coat(御寒外套)”,避免了目标语观众对原语复杂个文化产生不解。

3.1.2其它

马倌—herders—grooms

马倌,意为养、牧马的人。该部电影中的“马倌”除了养马和牧马以外,还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建议采用官方对等策略,用“grooms”,与原语中的“马倌”基本对等。

罪魁祸首—the culprits—the chief culprits

“The culprits” 泛泛地转达了目的语想要传达表层意义,不能实现很好的对等,笔者建议译为“The chief culprits”,较好地传递原语的感情色彩。

3.2替代

译者采用8次释义替代,2次文化替代的翻译策略。

3.2.1释义替代

一了百了—Once and for all

“一了百了”意为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了。“ Once and for all”意思正是如此, 不仅转达出了与原语相同的道理,还具有相同的语义作用。

3.2.2文化替代

老天—God

“老天(爷)”,指天帝,汉族神话传说中天上的主神。 而目标语观众文化中的神为上帝 (God), 译者采用文化概念的替代,实现了语用交际中的功能对等。

3.3省略

本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了9次省略策略。

鉴于影视的时空限制,在不影响大意的情况下,译者选择省略策略对“上级”的翻译,易于目的语观众捕捉主要信息。

四、讨论和结论

本部电影中有116个文化翻译的例子。其中使用最多的策略是字面直译。

在文化负载词翻译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了官方对等策略15次,原语面向性策略66次,目标语面向性策略37次。

译者在本部电影中使用直接翻译策略37次,其中字面直译策略使用了25次,是最为常用的翻译策略。由于本部电影颇具文化特色,大部分文化负载词在目标语中没有对等词汇,所以,译者倾向于采用字面直译策略来转情达意,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然而,即使字面直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被频频使用,它也有其自身缺陷,如,过多的文化负载词采用字面直译的话,目标语观众的负担就会加重,并很可能会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云,即达不到文化传播的目的,也不能很好地享受影片所带来的快感。

其次,采用次数排第二位的策略是明晰化,它被采用了28次,阐明使用了24次,添加采用4次,

再次,就要数概括化策略了,它包括15次上位关系和仅3次的其它策略。

被使用次数稍微少于概括化的是官方对等,它被使用了15次。

替代和省略的使用频次差不多。替代被使用10词,包括8次释义替代和2词文化替代 ;省略使用了9次,使用该策略的原因之一就是字幕的时空限制。

由于英汉语系的迥然不同,在字幕翻译中,译者没有采用保留策略。

摘要:基于Pedersen对言外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分类标准,本文对文化负载词进行了分类以及分析研究。数据取自电影《狼图腾》的汉英语字幕。

狼性文化 篇10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中国元素,接受美学,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今年出版的《当中国统治世界》引起人们对“棒杀、捧杀”中国热议时,对于中西交流很多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新闻周刊》等媒体认为,中国是“惟一一个没有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中国奇迹”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中国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机遇”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此外,好莱坞近几年频频将镜头对准中国元素、中国功夫、中国场景、中国故事、中国服装等充满中国特色的元素被好莱坞采纳并发扬成一种全新的视觉风情。从昆汀的《杀死比尔》,《黑客帝国》中的亮相的中国功夫招式到《碟中谍3》从江南小镇打到上海金茂大厦,再到《木乃伊3》中上海的十里洋场,007《择日而亡》中的旗袍,《变形金刚2》中镶着中国牌照的汽车,《蝙蝠侠前传2》中灯火辉煌的香港城,《哈利波特6》中高挂的大红灯笼,多年前的《花木兰》的成功鼓舞了好莱坞创作势头,前年一部《功夫熊猫》更是引爆了全球电影票房,打破了全球动画票房纪录,而今年在电影《2012》中,中国成了拯救地球的英雄。据美国研究机构最近的统计数据,过去10年中,中国的崛起甚至超过伊拉克战争和“9·11”事件,成为世界头号新闻。《福布斯》杂志文章标题就是“中国已是超级大国”。不知从何时起,美国人的溢美之词开始排山倒海而来,这把听惯了“唱衰”言论的中国人搞得云里雾里。世界在向中国献媚?

然而细细想来会幡然醒悟,在这些被捧上天的中国元素背后仍然是好莱坞典型的叙事模式,声色光影的背后实质则是其美国式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传播。拿《功夫熊猫》为例,这部影片大卖就运用“功夫”和“熊猫”两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讲述了一个美国式的励志故事。其中的青砖白瓦、店小二、庙会、爆竹、杂耍、针灸、书法等中国元素只是包裹在那些西方价值观外的一层“糖衣”而已,西方的文化内核就是西方化的价值观:“believe yourself,every one can be a hero”。《功夫熊猫》看似宣扬中国文化,但实际上,那只是美国文化传播的华丽“嫁衣”,彻底的金玉其外“白”絮其中:以中国文化的形式为外包装而植入了西方文化的内核。观众就这样被中国元素的外表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美国式价值观的熏染。(1)

那么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媒体为什么会选择中国文化来作为他们产品跨文化倾销的外衣呢,在这纷繁的现象背后到底还蕴涵着怎样的思想镜像?

1 跨文化传播特性的客观需求下的中国元素热捧

毋庸置疑,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登月的胜利返航,世博会的火爆程度,全世界范围内挂起了一股史无前例的中国风,在娱乐圈、时尚界、高科技领域甚至是政治圈都开始大热中国元素,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这个文明古国身上。

恰恰相反,西式文化却逐渐失宠,随着西方经济危机难以自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失,其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也打入冷宫。在这种鲜明反差的背景下,西方的文化媒体转而用中国元素来换新颜,继续其文化产品的倾销和文化渗透战略的实行。

实质上,这场大热中国风的幕后推手就是这些西方文化媒体巨头们,它们利用手中掌握的引导时尚风向标的文化发布传播渠道来不停推动中国元素的升温,最终在各种条件的配合下使之达到鼎沸,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追求。西方给中国冠以所谓的“超级大国”其实只是一些西方国家的“糖衣炮弹”。当需要中国分担更多责任时,某些西方国家便会适时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就成了他们出招的最好舞台。当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逐步向工业化国家迈进的时候,他们却提出了所谓的气候变暖问题,试图以此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2)如果中国被强迫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减排标准和核查,那么中国沿海有多少家工厂、多少民营中小企业会被关闭?有多少靠初级加工产业生存的工人会下岗?如果读者知道了这些信息,就更会了解西方媒体的居心。

西方媒体通过使用中国元素的视觉符号,成功掩盖了其内在的美式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悄无声息中倾销了自己的文化产品。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中提出:“图画一直是最有保证的传递思维方式,其次是唤起记忆的文字。”视觉符号在传播中所传递的信息在某些情况下是文字信息难以达到的,它可以超越文字传递信息的意义局限,当前人的思维方式由文本转变到视觉,人们已经习惯在接受视觉产品时放弃以往阅读文字时的思考习惯,文字的抽象信息被感性的图像信息所替代,人们用眼睛迅速地捕捉到所需要的图式,再固定下来,形成文化的记忆。(3)功夫、熊猫、大红灯笼、庙会、爆竹、杂耍、针灸、书法等这些具有典型中国元素的视觉符号把观者迅速带入到神秘的中国文化氛围中,在对中国文化的流连中完成自身文化产品的倾销和价值观的传播,可见西方文化媒体对跨文化传播的原理和特性了如指掌。如今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跨文化传播已成为一种大势,理论上讲,跨文化传播指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和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活动。跨文化传播的核心是它的“跨文化”。这种跨越不同文化体系的传播行为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参与者不仅依据自己的文化代码和编、解码规则,而且同时也了解对方的代码和编、解码规则,并参与相关的编、解码活动。(4)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互动的文化信息传受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输入方对输出方所提供的信息及其输出方式感到陌生和新奇,同时又由于对这些内容的需求而产生收受的冲动与认同。无论是法国人穿起了中装过中国年,还是美国人发表的“北京共识”炒热“中国模式”,抑或是英国人出书《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文化媒体通过了解世界其他文化体系的代码和编、解码规则,获知他们的文化需求,从而进行换上如今正大热的中国文化这一新颜的编、解码活动。(5)文化的碰撞让西方选择用更容易让亚洲接受的中国文化充当传播的外衣。

2 接受美学中“前理解”和“期待视野”的需要

跨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传播对象接受其文化产品,无论外包装多么吸人眼球、内容如何精彩绝伦,只要观众群不认同或不接受,其文化产品就是失败的。因此文化传播者必须深谙接受者的接受行为心理特点调整所传播的文化内容的形式迎合需求。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前理解”和“期待视野”的需要。什么叫做“前理解”和“期待视野”?“前理解”指接受者以其在特定的文化传统与生活环境中所形成的特定的理解状态;“期待视野”指接受者由先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6)接受者在接受前就已经具有了自己的一定价值取向和判断,决定了他对文化产品的所持态度与评价。“期待视野”虽然是在接受前即已存在的意向,然而,它又可以由作品中的种种特征、记号、暗示唤起。不同接受者的“期待视野”决定了他们对作品的褒贬和接受方面的特征。

根据接受美学中“前理解”和“期待视野”的观点,在接受任何一个文化产品之前,作为接受者的主体,并非白纸一张,他们都是具备某种自己理解的个体。因此文化间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于沟通和信息的反应方式的不同。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家族集体,注重人文、伦理精神;西方文化则以提倡个性,注重个人。如果直接把西方文化安插到东方国度来,估计这些文化国度人民难以苟同。因此他们必须借用某种外在符号为传播对象提供熟悉的文化暗示来吸引阅读其文化产品,从而达到倾销的目的。接受者在面对作品时,以往的阅读记忆逐渐被唤醒,从而进入到一种特殊的状态中,(7)文化产品中的意义也在与主体的交流中得以实现。接受者在面对文化产品时,已经有一定的“期待视野”,这种“期待视野”的形成与接受主体的知识结构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个体的生活经验常常会在大脑里留下深刻的痕迹,当作品描绘的情景与接受者曾经体验过的生活有某种“类似性”时,就会唤醒接受者深藏心底的感情,从而发生共鸣或抵触。(8)因此要想他们的文化产品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倾销,必须扫除西方文化的陌生感,从而采用了更具有包容性和亲和力中国文化来作为他们跨文化倾销的外衣。无论是电影中中国元素的运用还是现实中穿起中装,书本里打起中国论调,都不外乎出此目的。

3 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思考

在西方文化肆意披着中国文化的外皮在世界范围内大张旗鼓倾销其文化产品赚得盆满钵满时,我们的文化传播者却哈韩哈日,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为什么这么多好的文化元素,我们自己不能利用,却让外国人成了“拿去主义”,反过来占领中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我们败的不是硬件,而是创意和想象力,是对传统文化中精髓的敏感性和整合利用的能力。

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炎黄子孙的宝贵遗产,当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至时,当时尚潮流四处泛滥时,作为站在时代浪尖上的文化传播理应坚持自我,而不是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9)对中国的热捧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独特的吸引力,也让我们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发展方向,如何把时代性融入传统文化底蕴中,使之更符合全世界的口味才是未来的方向。

在着眼发展的同时,要正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战略和文化霸权的严峻性,注意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要利用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包容力,将外来文化逐渐纳入到自己的体系和框架内同化吸收;选择合适的跨文化传播方式,从全世界范围出发来审视事实,配置信息,生产和提供新闻产品,追求更多的节目覆盖、话语空间和市场占有。(10)

在穿着中国新衣打着中国招牌欢天喜并受到世界欢迎的“外国狼”面前,作为正统华夏文明继承者的我们不禁羞愧自责,但更多的应是思考——去思考本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在于国人的自强,只有从骨子里拥有中国人的文化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更好地在国际上传播中国文化!

注释

1孙立军,殷娜.功夫熊猫背后的文化功夫[J].领导之友,2008(5):13.

2林涛.如何应对外媒“棒杀”与“捧杀”[N].中国记者,2010-06-21.

3王淑芹.从接受美学看跨文化传播中的争议广告[J].中国广告,2008(7):21.

4爱德华·霍尔.跨文化传播学:东方的视角[M].关世杰,胡兴,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张雅丽.跨文化传播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J].青年记者.2008(5下):11.

6黄光伟.期待视野与接受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调整[J].河南教育,2004(9).

7英明,罗忆.视觉符号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J].当代文化,2007(6):16.

8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9曹德本.中国传统文化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6.

狼性文化 篇11

关键词:“狼文化热”“狼文化”

在刚刚落幕的2007北京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出版业的“走出去”计划终于实现突破,打入了海外主流市场。其中最振奋人心的消息是,长江文艺出版社与英国企鹅出版集团联合宣布:《狼图腾》英文版将于2008年3月问世,面向全球发行。而企鹅公司此前购权的《狼图腾》意大利语版已在2007年初出版,当即就在意大利引起轰动,销售一空。这个消息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狼文化”的关注。与此同时,由中国著名的“狼专家”、博士生导师张洪海编著的《狼——孤独的守望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为“狼文化热”平添了几分科学的底色。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在此书写的序言中说:“本书从狼的起源与进化、分布范围、生理特征、生态习性、与人类的关系讲到狼文化与其种群的保护和恢复等方面,使人们对狼的认识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国内一部关于狼的权威著作,填补了国内空白。”①此书的出版为狼文化热的持续增温又添了一把火。

回顾新千年以来的“狼文化热”,贾平凹的《怀念狼》②无疑奠定了一个高的起点;这部小说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寻根运动进入到“生态文化”和“绿色写作”层面。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中庸》)中国古人还主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之谓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庄学要旨要点有二:一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共生共存关系论,即天地人物我之间整体和谐的生态观,二是身心神形的合一与超越,以及由此建立的道家特有的修养论、境界论。这些论述的共识在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万物竞存的场域;只存在有差别的多样性统一,而没有纯粹的绝对同一;天、地、人绝非各自独立相互对峙的系统,而是彼此不可分割的类群;世界是“和而不同”、“尚和去同”的……人类文明史证明,当人类违背了“万物并育”、“一体同仁”的和谐共处原则时,就会走入异化的病态。贾平凹的《怀念狼》再一次印证和阐释了祖先的智慧。

如果说《怀念狼》的意义在于使人们珍视和反思传统文明,那么姜戎的《狼图腾》③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并将“狼文化”推演成为一种风尚。紧随《狼图腾》之后,《狼道》、《狼性》、《酷狼》、《狼图腾启示录》、《从狼群争斗中学的经营管理》、《狼性规则》等纷至沓来,证明了“狼道”的现实价值。这些著述不仅为狼正名,更毫不掩饰地宣扬“狼精神”。那么狼精神或“狼文化”的内核是什么?张洪海在《狼——孤傲的守望者》中做了有益总结:“优秀的团队精神——团结是狼的生存之道,在群体中求生存,合作是成功的关键;狼式耐心,不急于求成;注重内部交流,不狂妄自大;积极的生存态度,在任何困境中都不放弃努力;重视战略战术,知己知彼战胜对手;忠于爱情,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为自由而活着……”①(P154-160)张洪海的著述是国内第一部由科学家编著的关于狼的科普读物,是他主持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附带成果,其中大量的研究资料和野外调查向人们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它虽然少了文学家的拟人和想象,更没有过度的附会与阐释,却别具一种“主体间性”的生态哲学意味。

中国人热衷“狼文化”,绝非为了发思古之幽情,也不仅仅为了把它演绎成“论语算盘”一类的经世之学,而有着更深层的精神和文化原因。这让人想起了二、三十年代的沈从文。沈从文着力描写隐藏在边地民风与少数民族人民体内的生命强力和生命元气,以文学改造社会、重建民德、改造国民的“阉寺型”人格,从而担当起“人性的治疗者”的使命。就连当时对他持激烈批评态度的苏雪林,也赞同沈从文的这种做法——“借文学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射到老迈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好在廿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④其实,20世纪的中国作家还有许多人做着这项工作,在新时期文坛上最著名的当数莫言,他的《红高粱家族》⑤曾在1980年代掀起一阵“红高粱热”,那象征着郁勃生命力的红高粱,以及胶东人反抗外侮的血性,都反衬出20世纪末国人在精神与肉体上的“种的退化”。我想,“红高粱”与“狼文化”都是旨在“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医治国人的“贫血症”和“缺钙症”,以提高中国人的“精神造血”机能。

沈从文的努力与莫言的呼唤,都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这不能说是巧合。中国近代百年耻辱是任何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其中尤以日本法西斯加诸中国人头上的耻辱最甚。但是当1970年代中日建交时,中国人还是以和为贵,免除了日本应当赔偿中国的战争损失,以期睦邻友好,共创美好未来。但中国人的以德报怨却并未使这位东邻自省自重,相反,其最高长官一再朝拜靖国神社,其文部省在1982年审定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时,竟然将“侵略华北”篡改为“进入华北”,把“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成“全面进攻”,1986年更将“侵华战爭”歪曲成日军“被迫应战”,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及至新千年,日本中学生的历史试题中竟然有这样一份讨论题目:“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打仗,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关键是,参与讨论日本中学生大都认为,中日将在21世纪因为能原等问题发生战争。⑥这种启发式教育的指向性是十分明显的,也是让中国人心寒的。与日本相比,中国80后的青少年却患上了“政治冷漠症”,个人本位,自我中心……这不能不让人担忧:假如有一天我们的“友邦”卷土重来,中国会不会再次面临被“屠城”的局面?!由此人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热衷“狼文化”,是缘于忧患,目的是让中国的青少年对自己生存的世界保持一点起码的警觉。——中国是以和为贵的民族,但绝不是自甘受辱的民族。

有趣的是,当《狼图腾》在国人中引起一片叫好声时,德国的“汉学家”顾彬却言辞激烈地说:“《狼图腾》对我们德国人来说是法西斯主义,这本书让中国丢脸。”⑦——这里面隐藏着多么明显的“中国威胁论”呀!见到这则消息,许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慨:顾彬何以得到“汉学家”的称谓?仅仅因为他翻译了鲁迅的作品?一个连中国近代历史都不了解的外国人,又怎么能懂得中国人的心?要知道,中国在20世纪的遭际与德国大相径庭:当德国大举侵略、高举屠刀、鼓吹法西斯主义的时候,中国人却是任人宰割的“华夏羊”,是被人瞧不起的“东亚病夫”,中国的国土上到处是“八国联军”的“租界”;再向前推,中国在近代百年共被割去了数以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顾彬所无法理解的。

其实不仅是顾彬,外国人包括所谓“汉学家”和国际关系专家能真正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人寥若晨星。比如,拿破仑曾将中国比作一头“东方睡狮”。其实那时的中国已呈现出“民力已苶,民智已卑,民德已薄”的景象⑧(严复语),并逐步沦为列强的殖民地。中国用了一百年的时间和数千万人的生命才摆脱了被殖民的处境,这对于一个拥有十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实在不算是什么“光荣”。再比如,外国人也很难想到这样的问题:今天,中国80后的独生子女大都被奉为“小皇帝”“小公主”,如果再次面临战争危机和武装挑衅,中国还有没有可征之兵?——这实在是一个值得国人深思的问题。在此情势下,中国人提倡一点“狼精神”,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警醒,是为了让年轻一代养成一点血性,以便能守卫自己的生存之地,守卫祖先灵魂的安息之地!——难道我们只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才去召唤人们“起来!起来!起来!”

倡导“狼文化”,缘于忧患,意在自省,旨在自强!

注释:

①张洪海.《狼——孤独的守望者》,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②贾平凹.《怀念狼》,《收获》2000年3月。

③姜戎.《狼图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④苏雪林.《沈从文论》,《文学》第3卷第3号,1934年9月1日。

⑤莫言.《红高粱家族》,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7。

⑥任鹏杰.《反噬一口岂能聋盲一世之人——忍无可忍说日本对待历史教育的态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4).

⑦《德国汉学家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重庆晨报》2006年12月11日。

⑧王栻编.《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狼性文化 篇12

毫无疑问, “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的设立是华为的世界首创。华为为什么会有此举?决非有些媒体所猜测的, 意图借以缓解社会对华为的“床垫文化”以及华为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的拷问和质疑。在我看来, 这是华为应对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问题的必然举措, 是华为文化创新的必然结果。这种创新华为不是第一次, 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

多家网站的调查显示, 超过九成的网友对华为设立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表示支持。华为的这一行动, 堪称企业文化创造的智慧之举, 至少可以给予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1. 文化变革的趋势—体现对员工的人性化关爱

关爱员工是全球众多卓越公司的共性特征。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增进员工的归属感, 充分保护、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活力, 同时也十分有利于雇主品牌的塑造, 使企业有能力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

从2006年到2008年的两年时间内, 华为6名员工相继死于自杀、猝死和各种意外事故。但是, 与外界的质疑所不同的是, 华为的狼性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同。“华为成长的道路上一直面临以小博大、虎口夺食的压力, 到今天都是如此。一路上都在充当鲨鱼堆里的‘鲇鱼’角色, 公司压力以及员工压力可想而知。”一位华为员工评价说。

事实上, 华为的“狼性文化”并不排斥“温情”, 相反, 关爱和温情本是狼文化不可或缺的基因。正如任正非所言:“华为公司总的来说是个内部很宽容的公司, 不像社会上想象的那样。有些误解的人, 主要是不了解我们。”否则, 去年新《劳动法》颁布后, 在社会上拂拂扬扬的“华为辞职门”事件为什么在华为反倒毫无声息呢?

华为目前的员工总数是8.75万人, 其中有43%从事研发, 员工构成明显以“知识型”员工居多。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员工从单纯追求丰厚的物质回报, 转向关注睡眠权、休息权、娱乐权、健康权等在内的更多人性化的因素。为顺应这种趋势, 华为已经做了很多努力。2008年, 华为单是为员工各种福利保障支出就达到14.4亿元, 还依据员工体检结果发布了健康报告, 在总结员工高发病症的基础上, 详细介绍了这些疾病的诱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疗方法。

可见, 适应知识型员工构成特点、设立“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 是华为致力于人性化关爱的最佳体现, 代表了企业文化创造的一种必然趋势。

2. 文化变革的关键——企业领袖亲身推动

由于在企业内部的特殊地位, 企业文化的变革, 离不开“一把手”的亲自推动和示范带头。

众所周知, 华为创始人、精神领袖任正非在华为的历次文化变革中, 均扮演了倡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2006年以来, 任正非已经在华为内部的多个场合发表演讲, 帮助员工解决各种精神压力和思想困惑。比如在参加华为优秀党员座谈会时, 他就以自身为例, 讲述在1999年到2007年间曾经有过很痛苦、很抑郁的经历, 但最终通过多与外界交流、多交朋友等方式把自己解放了出来。

在谈到设立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的目的和背景时, 任正非更是强调:“员工不能成为守财奴, 丰厚的薪酬是为了通过优裕、高雅的生活, 激发人们更加努力、有效工作的, 不是使我们精神自闭、自锁。”

这种领导者率先垂范的作风有着强烈的遗传作用。如今, 作为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 纪平副总裁会不时给华为员工直接发邮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包括交通安全) , 要注意劳逸结合和身体健康, 这不仅表明了公司对员工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力度, 同时也在领导和员工之间建立了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 形成了良性的沟通氛围。

3. 文化变革的捷径——从现实问题入手

企业文化创造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才能找准正确的变革方向?文化变革应该从哪里入手?有无文化变革的捷径?这是众多企业领导者和企业文化管理者经常思考的问题。

华为设立“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的经验再次为我们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文化变革从现实问题入手。“如何解决因工作压力和工作环境而引发的员工非正常死亡和健康与安全问题?”这是近年来华为遭遇到的最不容忽视的棘手问题, 也是华为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正如前文所说, 华为狼文化中本身就有“关爱、温情”的元素。设立“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这一岗位, 不仅使得这些元素瞬间变得清晰、明朗, 同时, 由于相应的配套机制和政策的出台, 更使得这些元素变得真实和可以触摸, 让广大员工乃至社会公众都能够深切地感知到企业的关爱之心。

上一篇:数字化农业下一篇:促学评价